重磅!福建这4所高校有望2020年升格为大学!快看看!近日省教育厅公布了福建省普通本科高校建设目标责任书(2018-2020 年)其中有4所高校都提到更名为大学的计划!快看看有你母校吗▼▼▼泉州师范学院到2020年,学校办学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进一步提升,示范性应用型高校建设取得重要成果,在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地方发展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省级应用型学科通过验收,达到增列硕士学位授权点基本条件,学校力争增列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双一流”高校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为实现更名大学奠定坚实基础。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占比达到27%以上,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占比达到82%以上。学校办学经费总收入不低于45500万元,生均经费收入不低于3万元,并逐年有所增长。年度科研经费4500万元左右,专任教师人均科研经费4万元左右。......福建工程学院实施目标管理,强化内涵建设,加快推进更名大学、博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高水平示范性应用型大学等“三大目标”建设,建好省高原学科、应用型学科,强化博士学位授权点培育,进一步提升应用型办学质量、水平和层次,实现从新建本科高校向以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应用型大学转变。在关键指标方面,年度办学经费总收入近9亿元 ,其中年均社会捐赠收入突破800万元,年生均经费收入突破4万元;省级专项经费执行进度达到85%。到2020年,争取实现更名大学;争取达到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基本条件;基本建成国内高水平示范性应用型大学。至2020年,省一流学科高校、省高原学科、省应用型学科及培育学科通过考核验收;争取申报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申报3~5个学硕点,4~6个专硕点。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2篇,硕士论文抽检全部合格;在校研究生数达750人。......闽江学院围绕服务新福建、新福州建设,办出一流本科、建好一流学科的主线,大力实施《闽江学院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应用型大学行动计划(2018—2020年)》。到2020年,学校力争达到申请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基本条件,为更名大学奠定坚实基础;在校生规模控制在1.8万人以内,其中硕士研究生人数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达2%以上,折合生师比达16.5:1左右;学校总收入达7.56亿元,生均经费收入达4.2万元,师均科研经费达8万元,上年度省级专项经费执行进度达80%。......厦门理工学院深化产教融合,加快省级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显著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为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提供服务的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初步建成特色鲜明的国内高水平示范性应用技术大学,达到更名“厦门理工大学”的办学条件和内涵指标,基本具备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申报条件。到2020年,系列应用型办学指标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力争实现省级科研奖励一等奖及国家科学技术奖的突破;“一流学科”和应用型学科建设成效明显,省高原学科——机械工程学科达到博士学位授权点申报条件,省级应用型学科达到硕士学位点申报条件,争取新增4-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生师比接近16:1,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占比达到50%;年度办学经费总收入突破9亿元(不含基建专项),年生均经费收入达到4.5万元,年生均教学经费投入突破1.45万元;年度科研经费突破1.2亿元,年师均科研经费突破10万元。......有你母校吗?快来为他们打call!来源:东南网、福建日报、福建教育厅官网编辑:庄珊珊给一个“好看”,为母校加油打call!↓↓↓
闽江学院为了避免歧义,本文说的“将更名”指的是该校正进展到“专家考核”这一步,不代表任何具体时刻,谢谢大家!2019年,福建省一共有两所学院申报改名“大学”,他们分别是闽江学院和福建工程学院,福建工程学院是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底蕴和实力都好于闽江学院。大家一直都非常质疑闽江学院能不能成功更名“大学”,不管怎么样,如果要更名“大学”,那么,专业建设是肯定要过关的!闽江学院校徽所谓专业建设,一般特指一个学校的本科教育,不仅仅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注重专业建设,研究型大学同样也非常重视本科生的专业教育,一流的本科教育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基础!闽江学院现在只有1个服务国家特需项目专业硕士授权点,学科建设还没有正式起步,不过,福建省已经申报了该校成为这一轮的硕士授权单位了,小编也很期待最终的结果。闽江学院校门那么,如何衡量一个大学的专业建设呢?我们可以用“双万计划”获批总数来衡量,据小编所知,该校2020批一共获批了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无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这说明该校在专业建设上也欠缺火候,令人欣慰的是,该校在2019年度获批了一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综合两批来看,该校一共有一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1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入选总数是1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位居省内同类型本科高校(学院类)第一方阵,值得鼓励!闽江学院代表性建筑作为闽江学院的独苗专业,该校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是“电子商务”,该专业属于管理学门类,学生毕业后颁发管理学学士学位,电子商务虽然属于管理学专业,但是,该专业也会涉及一部分的经济学常识,正所谓“经管不分家”。2019年获批的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有:(1)服装与服饰设计;(2)国际经济与贸易;(3)纺织工程;(4)工商管理;(5)测绘工程;(6)应用化学;(7)广告学;(8)服装设计与工程;(9)电子信息工程;以下是2020批次新增批复的省级一流本科专业:闽江学院美景小编在上文也提到了,该校2020批次一共获批了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它们分别是:(1)会计学;(2)汉语国际教育;(3)地理信息科学;(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5)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闽江学院获批的专业大多属于文史社科类,工科专业只占获批总数的33.33%,可见,闽江学院虽然是综合性公办大学,但是,该校的经济学、管理学要好于工学和理学,该校唯一的一个专业型硕士授权点也是管理学门类内的。闽江学院内部风景小编相信大家最关心的还是该校更名“闽江大学”的事情!“学院”更名“大学”有一系列程序要走,该校目前已经申请了,下一步就是专家进校现场考核,只有考核通过,才可以更名“大学”!小编也很期待“闽江大学”的到来!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5月18日,福州市出台了《关于鼓励高校毕业生来榕就业创业的若干措施》。国内“双一流”高校、境外著名大学、国家级研究机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生来福州市企业工作,给予硕士每人3万元、本科生每人1.5万元奖励。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毕业生(含教育部认定的留学归国取得同等学历),可在福州市落户,不受年龄及就业创业限制。2020年—2023年,每年安排C型保障对象的公共租赁住房和安居型商品住房不少于2000套。 1.吸引人员来榕就业对纳入福州市“引进培养千名博士”计划的博士研究生,落地后奖励30万元,分3年等额发放。 国内“双一流”高校、境外著名大学、国家级研究机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生来福州市企业工作,给予硕士每人3万元、本科生每人1.5万元奖励。 教育部直属重点师范大学应届普通全日制本科免费师范生来榕任教,试用期满合格后,给予每人3万元奖励,并在6年服务期内(含试用期1年)每年发放2万元补助。 2.全面放宽落户限制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毕业生(含教育部认定的留学归国取得同等学历),可在福州市落户,不受年龄及就业创业限制。增设滨海新城人才集体户,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滨海新城落户。 3.加大安居保障力度符合《关于进一步完善福州市中心城区住房保障体系实施方案(试行)》规定的C型保障对象高校毕业生,可申请公共租赁住房,或申领租赁补助、申购安居型商品住房;D型保障对象高校毕业生可申领租赁补助,补贴时间不超5年。 C型保障对象:在福州市四城区缴纳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或落户的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双一流”高校全日制本科毕业生,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的技能人才,以及经地市级以上或福州市县区级以上组织、人社部门认定的高层次优秀人才。 D型保障对象:未达到A、B、C型保障条件,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或者技工院校全日制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毕业生,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之一的:(1)在福州市四城区工作,缴纳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连续满12个月;(2)在福州市四城区落户满1年。 2020年—2023年,每年安排C型保障对象的公共租赁住房和安居型商品住房不少于2000套。其中,I型(人才)限价商品住房,将按该项目市场备案总价的70%配售。 4.加大岗位供给全年动员组织在榕企事业单位推出12万个以上岗位招聘高校毕业生。其中,国有企业岗位不少于1000个,新型研发机构、众创空间和孵化器企业岗位不少于1000个。 招录更多高校毕业生到教育和医疗卫生岗位就业,全市安排事业单位岗位(含聘用岗位)不少于4000个。 全市街道(乡镇)、社区(村)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包括劳务派遣、专岗聘用)不少于2000个,各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岗位不少于50%用于招收高校毕业生。 受薪酬总额制约或绩效总额限制的市(县、区)属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2020届高校毕业生产生的工资总额增加,可不计入当年工资总额幅度调增控制范围。 5.扩大基层就业加大选调生、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服务社区计划等基层项目招募力度,今年计划招募高校毕业生160名。 2020年-2023年,新增晋安、长乐、福清列入“三支一扶”计划招募范围,每年招募80名高校毕业生到闽侯、连江、罗源、闽清、永泰、晋安、长乐、福清的乡镇从事支教、支农、支医、扶贫等工作,期限为2年。 承担基层服务项目招募任务的县(市)区,在开展事业单位招聘时应拿出不低于期满人员30%的岗位,采取专门岗位或专项招聘的方式,面向期满人员招聘。 6.扩大见习规模实施青年就业见习计划,对吸纳人员参加就业见习的单位,按福州市最低工资标准的60%给予补贴。 对人员见习3个月(含)内留用且留用率达50%以上的单位,根据实际人数(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已缴纳社保),按福州市最低工资标准的2倍给予补贴。 受疫情影响见习暂时中断的,相应延长见习单位补贴期限。 今年起,单位可为见习人员办理工伤保险,保险费由单位缴交。 7.鼓励应征入伍福州市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参军入伍。大学生参军可享受一次性奖励,本科、专科毕业生分别不低于2万元、1.5万元。 国有企事业单位每年应拿出一定数量岗位,专项招聘从福州市应征入伍的普通全日制大学生退役士兵。 8.支持企业吸纳就业中小微企业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按每人1000元标准给予企业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受理期限为今年12月31日。 小微企业招用毕业年度和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给予最长不超1年的社会保险补贴。 9.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对城乡低保家庭等5类困难群体高校毕业生,毕业学年可申请2000元/人的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对符合条件的毕业2年内灵活就业高校毕业生给予相应社保补贴。 10.营造便捷准入环境进一步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申请人只需提交“福建省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申报承诺表”,可免交住所(经营场所)使用权证明文件。 11.加大创业资金扶持大中专院校(含技校)在校生及毕业5年内的毕业生,创业担保贷款最高额度达30万元,10万元(含)以下试行取消反担保。 对还款积极、带动就业能力强、创业项目好的借款个人,可继续提供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累计不超3次。 继续开展“植根榕城”100个优秀创业项目评选活动,给予每个项目3万元至10万元的资金扶持。 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持就业创业证的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3年内按每户每年144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当年税费。(总台央视记者 黄志豪 林建军)
对于国内大多数普通院校来讲,由“学院”升级为大学意味着学校声誉的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学校的吸引力,一方面可以提升广大考生的报考热度,提升生源质量;同时也有助于招揽更加优秀的教师,优化教师队伍。因而每年都会有大批高校申请更名,公开资料显示近期以来,至少有10所高校的更名申请通过了初步审核。此外,还有数十所高校仍在为更名大学积极筹备。10所高校有望升级大学公开资料显示,已经通过地方初审的院校至少有10所:分别为蚌埠医学院(拟更名为蚌埠医科大学),福建工程学院(拟更名为福建理工大学),闽江学院(拟更名闽江大学),宝鸡文理学院(拟更名宝鸡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拟更名广东科学技术大学),桂林医学院(拟更名桂林医科大学),海南医学院(拟更名海南医科大学),湖南理工学院(拟更名湖南理工大学),浙江科技学院(拟更名浙江科技大学),绍兴文理学院(拟更名绍兴大学)。其中有三所计划升级医学大学,两所计划使用“理工大学”称号,两所计划冠以“科技大学”头衔,三所计划用所在城市名称进行命名,均为目前国内高校常用的更名方式,近年来,国内新升级了一大批“理工大学”和“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大学),相对而言“工业大学”这个称呼,受欢迎程度明显下降。数十所高校仍在积极筹备相比已经初步通过审批的院校,正在筹备更名的院校就更多了,除了表格中的高校外,还有很多高校正在积极谋划,由于数量太多,下面我们仅以山东和陕西为例来介绍。山东省拟升格高校山东是国内人口大省和教育大省,省内本科院校数量众多,目前有多所高校计划更名,据悉,山东工商学院筹备更名山东财富管理大学,而该校原名为中国煤炭经济学院,该校上一次更名已经将“国字号”的金字招牌改掉,此次申请更名,建议还是谨慎一些。公开信息显示,潍坊医学院计划更名为潍坊医科大学,被问及筹备情况时,相关部门给予回应,表示潍坊医学院近期斩获了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而更名“大学”也进入关键冲刺阶段,以上两校更名均在稳步推进,更名时间不会十分遥远。而另据悉,潍坊学院拟申请升级潍坊大学,也有消息称该校拟筹建应用型潍坊科技大学;德州学院、菏泽学院拟升级大学,山东交通学院筹建应用科技大学,枣庄学院欲更名为鲁南大学,而滨州学院拟更名为山东航空学院及大学。对于这些消息,个人认为,学院升格大学需要满足一定的基本条件,目前这些高校正在为满足这些基本条件而努力奋斗,具体升级时间尚无法判定。陕西省拟升格高校目前,宝鸡文理学院申请更名宝鸡大学已经取得地方同意;据悉西安文理学院将计划建设西安大学,并已经纳入了西安市“十三五规划”,西安文理学院真的有希望近期更名吗?我们来对比一下宝鸡文理学院和西安文理学院的基本情况。宝鸡文理学院,2013年学校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7年学校被陕西省列入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计划,学校现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2800多亩,拥有全日制在校生近20000名,其中硕士生近600名,学校现有7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授权点和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而西安文理学院目前尚在积极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也拥有三个校区,占地741亩,学校目前拥有全日制在校生12028人。总体来看,两所高校的指标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所以西安文理学院近期升格大学可能性不大。此外,2019年,南昌职业学院等15所高职学院更名为“大学”,升级为本科院校,同时名称中保留“职业”二字,成为国内首批本科“职业大学”;2020年1月,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理工职业学院等6所高职院校成为第二批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高职院校。在此也提醒广大考生注意区分,以免错误的选择高校,追悔莫及。
最近,针对媒体报道的合肥学院即将更名为“合肥大学”的传闻,合肥学院有关人士予以回应,表示传言有误,该校正在准备更名材料且尚未上报教育部,当前只是成功增列进十三五大学更名规划。从以上回应可以看出,学校距离升格成为“大学”仍有不少的路要走,事实上对于熟悉高校更名流程的人来讲,更名传闻十分容易被识破,毕竟更名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其中多个流程需要公示。事实上,目前已经有10所高校通过了地方公示,其中一所就在安徽,不过并不在合肥,而在蚌埠,这就是省内知名医学院校蚌埠医学院,公开信息显示,学校拟申请更名为“蚌埠医科大学”。从进度上来看,学校要相对领先一些,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所高校。蚌埠医学院蚌埠医学院始创于1958年,由原上海第二医学院(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援建,学校是首批具有学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临床医学“5+3”改革试点高校。学校占地面积1760余亩,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2780名,硕士研究生1223名。学校拥有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整体实力在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建议立志学医的考生重点关注。事实上,国内拟更名的高校还有很多,包括蚌埠医学院在内,已经有10所高校通过了地方公示,距离最终更名仅有一步之遥,最终实现更名的可能性比较高,这些高校分别位于8个省份,浙江、福建均有2所高校,广东、广西、海南、陕西、湖南、安徽各有一所。在报考过程中,命名为“学院”的高校录取分数相对较低,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一旦学校更名成功,录取分数一般均有一定幅度的提升。下面为大家重点推荐3所性价很高的院校。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首先为大家推荐的是一所具有60多年办学历史,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学校位于经济发达的佛山。1995年,学校升格为本科,更为现名。2013年,学校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7年,学校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学校校园占地面积2208.7亩,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8323人,在校硕士研究生976人。学校现有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和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近年来,学校发展迅速,师资力量雄厚,办学实力突出,十分值得考生关注。浙江科技学院学校的前身由浙江大学于1980年创办,办学历史并不久,但是起点很高,经过近40年的建设,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地方知名高校。学校有两个校区,小和山校区位于杭州市西湖区西溪湿地畔,校园土地面积1900余亩,另有安吉校区占地面积800余亩。学校拥有5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17000余名,留学生2200余名,学校地理位置优越,办学条件一流,非常值得大家选择报考。福建工程学院福建工程学院位于福州,2002年学校由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与福建职业技术学院合并升格而成,2013年被确定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17年被确定为福建省博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立项建设高校,发展十分迅速。学校占地2074.8亩,拥有全日制在校生21824人,其中在读硕士研究生662人,现有4个学术型硕士授权一级学科、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交通运输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工程管理等为学校的优势学科。通过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出,这些高校的办学规模,学科实力大致相当,除了3所医学院校比较热门之外,其余高校录取分数并不高,其中有多所高校地理位置优越,发展速度很快,非常值得成绩中等考生捡漏报考。#加油吧考生#
前些日子,杨国桢先生在2018-06-10“澎湃新闻”上发表了《重出江湖:1973年与傅衣凌先生同行》的纪念文章。杨国桢老师写道:“1972年10月,厦门大学文史系解散,复办中文系和历史系。陈在正任历史系主任,招收普通班工农兵学员30人,定学制为三年。1973年1月,工农兵试点班学员学完二年后毕业。重建的历史系如何‘以社会为工厂’办下去,是一个大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厦门大学如此,其他学校也同样感到迫切,因此纷纷派教师到各地高校串联‘取经’。在这种形势下,厦门大学决定派傅衣凌先生、柯友根先生和我到各地学习考察,给我们3个月的时间,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周游列国’。……傅先生重出江湖,是历史系的金字招牌;柯友根是地下党出身,能言善辩,是交际的高手,负责对外联系;时我方过而立之年,文笔敏捷,负责记录和整理汇总信息,向校、系书面汇报。而我们则不辱使命,出色完成任务。”杨国桢先生文中所记是1973年的事情,其时我还在部队服兵役,无缘获见老师和学长们的风采,时时感到遗憾。不过还好我于1976年打倒“四人帮”之后、作为最后一届的“工农兵学员”,在1977年3月进入厦门大学历史系读本科,这样也算附上骥尾,当上了傅先生的“广义”上的学生。我一拿到厦门大学录取通知书尚未入学的时候,许多热心人就告诉我,厦门大学历史系有所谓“傅韩”的两张金字招牌,傅即傅衣凌先生,韩是韩国磐先生。听了热心人的介绍之后,自己就感到有些洋洋得意起来,原因是自揣不是读书的料子,“工农兵学员”的名号已经不再吃香,成了“恶谥”。日后不成材、万一遇到刻薄的人挖苦我们“工农兵学员”,我可以搬出“傅韩”的金字招牌,抵挡一阵。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拉大旗做虎皮了”。本文作者陈支平教授由于有了这种不足为训的“未雨绸缪”的心理打算,我从入学这天时就比较用心打探傅先生和韩先生的轶事传闻。其中打探到的一条最重要消息,是傅衣凌先生于1975年退休了,听说还准备回到老家福州去安度晚年。这让我很惊讶:其时在大学里尚无明确的退休制度,七八十岁未退休的老教师比比皆是,而且“老教授”似乎是愈老愈宝贝,从当时的电影中看到,厉害的老教授,非得随身带上降压药、救心丹之类的东西,就显得气派不够。傅衣凌先生年方六十有余,何至于就匆匆退休赋闲在家?兹事体大,我得赶紧深度探听原由。经过多方的消息证实,原来傅先生的二公子在深山插队很多年,一介书生的傅先生,实在没有本事给儿子“走后门”,致使二公子在深山滞留不得回城。幸好此时有了好政策,说是在职的国家员工,可以办理提前退休手续,让插队久久不能归来的儿子们“补员”回城。万般无奈之下,傅先生办理了退休,二公子因此“补员”回城,在厦门大学食堂卖稀饭。说到这里,我们再来温习杨国桢先生的文章,傅先生于1973年“重出江湖”,看来只在当时晃荡的大学的江湖里厮混了两年多,两年多后又退出江湖、金盆洗手了。说来还是我的运气好!傅衣凌先生第二次退出江湖不到一年,时风丕变,天安门广场多了一座“毛主席纪念堂”,供亿万人民瞻仰,大学里的老教授们再度吃香起来。傅先生既然是金字招牌,那就不由分说,再一次成为厦门大学的正式教职员工。遵循杨国桢先生的算法,傅先生的这次出山,可谓不折不扣的“三出江湖”!按照国内大学的学期制度,我的这届附上骥尾的“工农兵学员”班,本来是应该在1976年9月份同傅先生一道走上江湖的。但是据说国家太忙,不得不推迟到1977年3月入学。不过这样也好,老师先就坐,学生随后拜山门,也算是尊卑有序了。伦序既定,我戴上厦门大学白色的校徽,对外声称傅衣凌先生是我的大学老师,倒也没有太多的错误。只是那时傅先生的事务太多,教育部又把他放在厦门大学副校长的位置上,连累得我进入学校一年半,连傅先生的影子也没有见到过。影子既然看不到,那还是来点耳食的吧。从比我长一大辈的学长郑学檬、杨国桢等老师那边听来消息,傅先生当上副校长之后,做了两件跟我有关的重要事情:一是向学校申请经费,经福建省省委宣传部批准,创办了季刊《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如今创办学术刊物,其艰难的程度犹如“难之上青天”。傅先生执风气之先,不失时机地创办了这样的刊物。如今已经过去了近四十年,《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成为中国经济史学界的重要学术刊物。嘉惠后学,润物无声;睹物思人,可不慨叹思颂!另一件事是据说傅衣凌先生从学校争取来了二千元人民币,准备于1978年春夏之交在厦门大学举办“历史学科学的春天学术讨论会”。这个学术讨论会的名称现在看来有些拗口,但是在当时是很符合政治形势的,因为中央领导在许多场合呼吁“中国科学的春天”到来了,大家听到都很高兴,我们虽然是从事“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历史学,但是能够赶上“科学的春天”,也还是精神为之一振,学术讨论会加上这个时髦的口号,合时宜也。这次学术讨论会的重要政治意义我当时还领会得不很清楚,但是它令我欢欣鼓舞的是终于可以见到傅衣凌先生本人了。现在回想起来,这次学术讨论会得场面确实很大,堪称盛会。历史系办公室广发英雄帖,国内东西南北中的历史学同行纷纷响应,总共有一百数十人吧。比如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所长林甘泉先生、副所长熊德基先生,也都联袂前来。会议规模如此之大,限于当时的条件,历史系的接待工作相当繁重。历史系的精英青年教师如郑学檬、杨国桢等,充当会议秘书;其他的老师,有的分工迎客接送,有的专司往返票务,有的则包干会场教室等等。我们这些本科学生,负责茶水供应。说到茶水供应,严格说就是倒水给各位与会老师解渴。这项工作现在看来太平常,只要一个电话打给超市,超市立马送来一箱一箱的矿泉水,同学们只要把矿泉水安放在坐席上,就算完成任务。但是四十年前,这项工作却是相当的繁重而麻烦。首先必须给学校的相关部门领导呈送申请报告,批准之后打借条给学校食堂,暂借带有火苗的蜂窝煤炉若干座、蜂窝煤若干箱,铝质烧水壶若干个;那时喝水的茶杯也稀缺,代替茶杯的是饭碗200个。同学们与食堂管事清点交接完毕,把这些家杂搬到会场及分会场,在会场或分会场里找个合适的角落,起炉开火,烧水等候。会议开始之后,我们就提着里面装着滚烫开水的铝质水壶,逐一在老师面前分发饭碗,冲上热水。略过一些时间,估计碗里的水有所消耗,我们再逐一前往添加,绝不能让开会的老师们无水可喝、口干舌燥,影响他们的发言。这项工作虽然繁琐,但是为我提供了与傅先生直接见面的机会。傅先生是主人,坐在主席台上。主席台上的开水更是不可缺少。我赶紧利用这一难得的倒水权力,恭恭敬敬地把一个印有公鸡图案的饭碗放在傅先生的面前,再恭恭敬敬地斟上满满的一碗水。其时傅先生当然不认识我,只知道这是历史系的学生,他也就微笑向我点头致意。这个点头微笑让我大为满足,终于抚慰了我一年多来无缘获见的仰慕情愫。事过之后,经常还为此事暗自得意:根据民俗学家的论说,中国在3000多年前就有“敬茶拜师”的优秀传统。我的这次与傅先生的敬水之仪,虽然匆匆而过,但是颇为符合古意,可惜的是傅先生没有给我回赠《论语》、葱和芹菜一类富有寓意的东西。如果有,那我就真有向外炫耀的本钱了。话扯的太远了,回到学术讨论会上。会场上各位老师的发言都是他们几十年来深切研究的精妙之语,但是以我的“工农兵学员”的樗栎之资,大多也消受不了。不过在倒水的过程中,南开大学王玉哲先生的发言吓了我一跳。王玉哲先生发言的大意是:我是主张“西周封建说”的,这么多年来要我承认中国的封建社会始于春秋战国之交,我是死不瞑目!那个时候我年轻好奇少不更事,听了王玉哲先生的发言之后,第一反应是西周也好、春秋战国也罢,距离我们今天二千多年,那时是不是封建社会,关你王先生什么事体,何至于到“死不瞑目”的天地?但是后来我自己走上了从事历史学研究的道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师友们的熏陶,我才意识到王玉哲先生此言,饱含着他对历史学专业的执着和对学术真谛的无限热爱。本来,中国有没有存在过“封建社会”,中国的封建社会始于何时,这是一个学术问题,学者们是可以通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式,进行自由讨论的,不同的观点也是可以共同存在的。但是不知怎么搞的,一个好端端的学术问题变成了政治问题。王先生的学术观点,不符合时行的政治观点,备受压制,这也就难怪王玉哲先生千里迢迢来到海边一隅的厦门,山高水深皇帝远,发出了自己压抑在心中多年的学术郁闷。这么多年来,我自己越是在历史学的道路上厮混,越是会经常地回想起王先生的这次发言,心中充满了对于傅衣凌先生、王玉哲先生等史学前辈的崇敬之情。说到这次讨论会上各位前辈老师对于历史学的热爱,其实单凭从全国各地一下子来了一百多位学者这一点,就足于证实。上一世纪七十年代的厦门,是名副其实的“边陲之地”,交通极为不便,不要说没有飞机通航,就是火车,最远直达的班车,是厦门往返于上海,时间长达四十个时辰。其他地方的学者要来厦门,非得经过多次转车不可,有时甚至需要火车、汽车、轮船、人力车并用。如果是西北地区、北方地区来的学者,需要辗转好几天才能到达厦门。听系里经管接待的老师说,有两位学者来到会场时,正好赶上讨论会的闭幕式,也算是不虚此行了。更为严重的是,有位先生辗转颠簸到福建境内的三明地界,终于坚持不住,撒手归西了。我们这些同学在忙于烧水敬茶的时候,系里的老师还得派人赶去三明,办理丧事。事情虽然很让我们大家遗憾悲伤,但是史学前辈们对于历史学的执着追求精神,使我至今难于忘怀。“历史学科学的春天学术讨论会”结束之后,我很长时间再也没有机会见到傅衣凌先生。一方面是自己来厦门读大学,全凭运气所赐,中学时段只入学一年多,接着是做了七年农民、三年服兵役,自忖“学无根柢”,不便在“学问”上凑热闹;二是傅先生实在太忙,副校长之外,又是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任等一大堆头衔。既然我拜见傅先生的好奇心已经得到满足,也就不好无端去骚扰他老人家。偶然听到的消息,是教育部布置在国内的一些著名大学招收硕士研究生,傅先生和韩先生即“傅韩”二人一道挂起招牌,开始招收“中国经济史”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但是这种事情于我实在过于遥远,我也就不予关心了。1979年5月的一天晚上,历史系党总支书记来到我们的宿舍,对我们做起思想工作。说的是傅先生和韩先生,是国内著名的史学权威,自从去年开招硕士研究生,总共招得5名,韩先生两名,傅先生两名。后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谢国桢先生极力推荐,从历史研究所那边转来一名,傅先生招得三名。这些第一批的学生,或是“文化大革命”之前及之间就读大学而矢志从学的“好学”之士,或是家学渊源、门楣书香的优秀子弟。一听到国家开始招收研究生,立即负笈前来、义无反顾。可惜这样的读书种子所剩无几,到了第二次即1979年挂牌招生的时候,傅韩二人竟然只有一名考生报名,这让系里的领导们很为难。无奈之下,系里的目光转到我们这些难于入流的“工农兵学员”身上。总支书记谆谆教诲:我们知道你们的底子差,考不上。但是为了让傅、韩二位先生脸面上过得去,你们还是前往招生办踊跃报名。至于日后考不上,你们本来就没有什么包袱负担,二位老先生那边也能理解。领导的话说到这个份上,我们还有什么好迟疑的!“工农兵学员”虽然出自三教九流的门下,读书的底子有些问题,但是普遍有着“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革命精神。在总支书记的激愤之下,我们班里连同我在内共有六位同学,一起报了名。两个月之后,我们六人照例一本正经地进入考场,涂鸦一番之后,兴高采烈地走出考场,大家感觉了结一番少有的壮烈义举,各自散开。再过两个月,9月份的一天,总支书记满脸笑吟吟地把我请进办公室,庄严地递给我一份硕士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一面向我表示祝贺,一面向我表示感谢。说是幸亏我去参加报考,连同之前报考的一位“文革”中间毕业的大学生,今年正好录取两名,傅先生和韩先生各取一名,我跟傅先生读明清经济史,另一位谢重光同学跟韩先生读魏晋南北朝隋唐经济史,终于凑成大吉大利之数。这个结果可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我出自农家,之前所谓读书的时间,还没有不读书的时间长。侥幸进入大学之后,最大的愿望是分配到一个好工作,做好一名“国家干部”;再就是赶紧找到一位吃商品粮的女伴侣,成家立业,对自己、对父母、对家乡的父老乡亲,都有一个比较说得去的交代。这下乱了套,原先的如意算盘全部落空,自己的人生道路一片迷茫,只能重新规划了。那个年代考上研究生,大家好像没有什么其他的花俏想法,既然读了研究生,那就准备读书“做学问”吧。不像现在的报考研究生,也许是受到“文化多元”的影响,有工作不如意改读研究生的,有大学毕业一时找不到可意的工作而报考研究生的,有为了从政为官报考研究生的,有为了经商发财报考研究生的,有为了博得女朋友欢心而报考研究生的,有为了父母亲戚朋友报考研究生的,可谓应有尽有。我招收过几位年龄跟我差不多的台湾籍的博士生,我不免好奇问他们:台湾不承认大陆大学的博士、硕士学位,你们年龄也不小了,你们攻读博士学位为哪般?他们的回答更是令人感到英奇高格,说是为自己的祖宗们读的,拿到博士学位之后,可以在自家的祠堂中挂上博士的匾额,光耀门庭。这种读博动机,真正是充满着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宝贵气息了!回到四十年前,那时考上研究生既然是要“做学问”的,我也只能静下心来,不去考虑怎么做好“国家干部”和讨老婆的事情,先把傅先生的门墙熟悉一下,以便今后有所识相、少失些礼数。傅衣凌先生在“文化大革命”之前招过两位研究生,一位是唐文基师兄,福建省福州籍人;一位是蒋兆成师兄,浙江省杭州籍人。这两位师兄在“文革”前已经毕业参加工作,我是到了1978年傅先生举办“历史学科学的春天学术讨论会”上见过他们的。其时因为自己没有从事“做学问”的打算,也就没有与他们交谈,只知道这二位是傅先生“文革”前的研究生,都是南方人士,所操的国语普通话极富地方特色。我入学研究生后,论资排辈,除了傅先生是师尊之外,他们二位是同门之内我最需要尊敬的,必须赶紧了解他们的情况。唐文基师兄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但是听说师嫂特别眷顾老家福州,不久唐师兄也就从社科院调转福建师范大学工作,这倒方便了我,可以就近多多请教。蒋师兄毕业后留在厦门大学历史系工作,由于他的语言极富杭州地方特色,弄得他给本科生上课时,师生之间经常交通不畅。蒋师嫂同样是一位热爱家乡杭州的女士,不久蒋师兄也就妇唱夫随,蒋调转杭州大学历史系任教。这就使得我拜见蒋师兄的机会没有唐师兄那么便利,曾经在几次学术研讨会上见面,但是碍于双方的语言都是相当的奇特,我所遵循的兄弟孝悌之道,只能是多多鞠躬。而蒋师兄的应对之道,就是多多点头。研究生李伯重、刘敏、陈支平等陪同云南大学李埏先生接下来傅衣凌先生招收研究生,是到了1978年的秋季。此次傅先生和韩先生一道招收“中国经济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共有五名。韩先生名下有杨际平师兄和李伯重师兄;傅先生名下有刘敏师兄(中国社科院转来,后来易名为“刘秀生”)、魏洪沼师兄和黄爱淳师兄。1981年这届硕士研究生毕业之时,杨际平师兄留校任教;李伯重师兄因为当时韩国磐先生还无法招收博士生,与刘敏师兄转到傅衣凌先生名下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成为厦门大学也是中国于“文化大革命”之后所招收的第一届博士研究生。1981年第一届硕士研究生即将毕业之时,从教育部到厦门大学,对于如何毕业以及授学位等事宜,都不是很清楚。1981年春季傅先生到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时候,顺便向有些消息灵通人士打听如何进行这些事情。打听到的消息是:硕士学位的授予应该控制在50%左右。傅先生回校之后,据此办理。五位研究生,略为超过50%,也就是四舍五入,授予杨际平、李伯重、刘敏三位师兄硕士学位,魏洪沼、黄爱淳两位师兄,只好受些委屈,暂时没有授予硕士学位。不料傅先生再次来到北京的时候,才发现教育部并没有这种限额的规定,北京各单位绝大部分是皆大欢喜,人手一证。傅先生不免有些后悔,返校之后建议魏、黄二位师兄修改论文,等到第二年即1982年我毕业时一起答辩,补授硕士学位。但是事过境迁,黄爱淳师兄由于家庭的负担,无力返校重新答辩,最后的结果,是魏洪沼师兄和我一起答辩通过,于1982年获得硕士学位。由于消息的误传,致使魏洪沼师兄落后了一年,与我同年,我倒沾了一点“犯上作乱”的便宜。刘敏硕士答辩后与傅先生、师母的合影这张照片是刘敏硕士答辩时照的,在专家楼。前排左起:社科院历史所曹贵林研究员,北京大学许大龄教授,傅衣凌先生,韩振华先生,陈璧笙先生。后排左起:刘敏,研究生科张科长,杨国桢,陈诗启,郑学檬。1980年,即我考上硕士研究生的第二年,国家忙于拨乱反正,百业待兴,报考研究生的生源依然是青黄不接,缺少我等这种不知深浅的愣头青的人物,因此这一年傅先生和韩先生都没有招到研究生。1981年之后,情景就不同了,1978年初入学的恢复高考后的毕业生陆续问世,有志青年所在多是,接下来报考傅先生和韩先生研究生的不乏其人。韩先生那边的我记得不太清楚,傅先生这边,硕士研究生共有陈铿(现在美国)、郑振满、徐晓望、郑志章、王日根、郭润涛、张和平。1982年我的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继任傅先生的学术助手。早先担任傅先生学术助手的先后有杨国桢老师和林仁川老师。八十年代以来,杨、林二位的学术生涯蒸蒸日上,不好继续担任傅先生的助手,由我继任。1984年春天,傅先生不幸染上胃癌,第一届博士研究生李伯重、刘敏尚未毕业,我们也都不忍心向傅先生提出报考博士研究生的要求。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有一天傅先生和师母二人郑重其事地把我叫到跟前,要我速速到研究生招生办报名入考他的博士研究生。我知道这是傅先生和师母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我除了默默感激、铭记五内之外,任何语言都是多余的。这样,我于1985年成了傅先生招收的第二届博士研究生,在职攻读。我入学之后,傅先生的病情有所好转,第二年即1986年,陈春声、郑振满接着报考博士研究生。1988年春季傅先生的病情再度恶化,不久去世,博士研究生陈春声、郑振满和硕士研究生郭润涛、张和平四人,转到杨国桢老师的名下,先后获得博士学位。1987年初我被学校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傅先生从此不准备再招硕士生,这一年已经报名的刘永华,就转到我的名下,算是我的第一届硕士研究生。从1979年至1988年,我跟随傅衣凌先生学习工作近九年时间。我最大的受益,是来自傅先生不经意的言传身教,而不是正儿八经的授课。傅先生是福州人,讲的国语普通话也是相当的奇特,一般的外江佬是不大容易听懂的。再加上七十年代后期傅先生三出江湖之后,各种工作实在太忙,又应邀到日本、美国等出访讲学,抽不出太多的时间给我们上课。累计起来,傅先生给我们几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授课的时间,不会超出一个月、十节课的光景。由于语言上的原因,傅先生授课的最大特点,是埋头念稿子;我们这些同学也是闷着脑袋,死命做笔记。过些年我帮助整理傅先生的书稿准备在人民出版社出版时,才发现他给我们上课时埋头念的是他的名著:《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虽然傅先生给我们上课的时间十分有限,他的福州方言口音我们也不能全部领会,但是他给我们的教诲,更多的是日常言行举止的精神表率,特别是他在晚年重病期间,还坚持学术研究工作,他的许多著名论述,如中国封建社会是弹性的社会,既早熟、又不成熟;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出现了新的发展因素,但是强大的旧势力,死的拖住活的,使之难于顺利发展,等等,差不多都是他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正式提出来的。去世前半年,他还请博士研究生陈春声帮助,撰写了《中国传统社会:多元的结构》一文,对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整体发展道路,提出了足以振聋发聩于历史学界的全新论述。在这期间,每当我看到他摇晃那消瘦虚弱的身躯,交代我去图书馆查阅什么什么文献资料时,心里百感交加,至今无法忘怀。1981年硕士研究生答辩时的旁听席。我们今天回顾傅衣凌先生培育研究生独特的方式,不由得使我联想到今天在全中国流行的培养研究生的模式。如今的培养研究生,是由教育部相关部门制定出来的程式化模式,全中国的导师和学生,是必须认真贯彻执行的,缺一堂课就有被追究责任的危险。我自己从1987年开始指导研究生,已经带了好几十名研究生,大概是受到老师的影响吧,至今不肯老老实实地遵循教育部规定的教学程式来指导,尽可能少上一些课。好在现在年龄比较大了,学校的管理部门出于惜老怜贫的好意,对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从我的内心,我还真的怀疑:究竟当今的程式化培养方式,真的就比四十年前老师的言传身教更具科学性?当然这种事情不是我所应该管的,还是回到当初我读研究生时的情景。由于当初是以“中国经济史”的名目招生的,所以除了傅先生授课之外,韩国磐先生也授课。记得韩先生给我们上过一个学期的课,授课时间比傅先生长。韩先生的国语普通话比较纯正,同学们都听得明白。但是其时韩先生刚做过食道癌的手术,身体相当虚弱,食道切除一段之后,不够长度,把胃提到胸口的位置,容易受凉,须在胸口藏胃的地方特别加盖一块保暖小棉片。如此一来,韩先生的身体经不起长时间的讲课,每次差不多只能讲半个小时左右。韩先生住在鼓浪屿,距离我们居住的厦门大学本部有数公里,还得乘坐渡轮跨海才能达到。因此每星期到鼓浪屿上课,大家必须算好时间,共同进退。车船周转一下,一般都要到9点才能到鼓浪屿韩先生家里。韩先生是一位十分儒雅的学者,待客礼仪周全。我们一到,第一道程序是喝茶,师母捧上果盘,里面有饼干一类的点心。我出身于农家,吃东西至今还是走“猪八戒吃人参果”的路数。但是来到韩先生家里,不敢放肆,学习斯文,浅尝辄止。茶点完毕,韩先生再慢条斯理地讲授约半个小时。再喝茶,吃点心,同学们讨论讨论。如此几来几往,约摸有一个半小时了吧。我们告辞回校,韩先生照例要巍巍颤颤地送到门口。这样结算下来,一个学期韩先生的授课时间,大约十个小时。如今四十年过去了,韩先生所讲的内容,自然还记得不少,但是印象最深的,还是韩先生家里的茶和点心。最后,我要补正杨国桢老师在《重出江湖》中的一点记述。杨国桢老师记云:“(5月)9日,傅先生先行乘火车到北京。……23日下午,访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到中华书局拜访总编辑丁树奇先生时,本想打听《林则徐传》是否可以续写出版,不料他说‘文革’前签订的出书协议失效,颇为怅然。”杨老师这里漏记了傅先生的一本书。“文革”之前,中国历史学界在翦伯赞、郑天挺教授的主持下,在中华书局出版了《中国通史参考资料》一套十余册,这套书堪称那个时代在中国历史学界影响最大的书籍之一,主编聘请国内在各个断代史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者参与,傅衣凌先生负责明史部分,属于第八分册。1966年,傅先生完稿并交付中华书局编辑出版。可是不久“文化大革命”爆发,中华书局也是革命第一,编书先放在一边。几番“造反有理”之后,傅先生的书稿不见了。“文革”结束之后,中华书局倒是依然认得此账,要求傅先生重新编写。当时人手不够,除了网罗杨国桢、林仁川二位之外,竟然把我也拉了进去。1983年我到沈阳参加清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时候,顺道把一捆《中国通史参考资料》(明史部分)的书稿,交给了中华书局热情的林编辑女士。这次中华书局高度负责,不久把书印出来,可惜我把林编辑女士的名字忘了。
学院简介天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与福建省和福州市于2018年12月1日签订协议,成立天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福州联合学院,于2019年秋季正式开展科研与教学工作。联合学院融合两校教学科研优势,聚焦柔性电子与新兴光电子、先进化学制造、能源材料和催化等领域开展战略性、创新性科学研究,致力于建设成为一所集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世界一流中外合作办学学院,面向未来培养顶尖人才。联合学院下设三个研究中心,每个中心有6-8位PI,天津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相关领域教授在联合学院独立建立课题组,下设副教授与博士后若干名,每年拟招收博士研究生60名(新加坡国立大学学籍)。招生说明学习形式所有招收学生按照新加坡国立大学四年博士学制参加学习与科研,并最终获得新加坡国立大学理学或工学博士学位。第一年需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系或化工系完成相应课程要求并通过第一次博士资格考试;第二和第三年在福州研究学院从事科研(其间回新加坡国立大学完成第二次博士资格考试);第四年回到新加坡国立大学完成科研课题并毕业答辩获得学位。奖学金福州市提供四年全额奖学金资助。在新加坡期间待遇参照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学生(第一年每月2000新币,第四年每月2500新币),在福州期间按照每月5000元人民币进行补助;住宿费、学杂费等相关费用由学生负担。申请条件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相关专业本科或研究生毕业生,学分总绩点达到4分以上(5分制);其他高校毕业生但科研及学习成绩突出者,可酌情考虑;有科研经历及发表优秀论文者优先考虑;托福85分以上或雅思6分以上(GRE不作强制要求,但高分者优先考虑)。申请办法登录学院官网(http://www.tju-nus-fz.org.cn),在师资(PI)列表中选择一位意向教授作为导师,直接通过邮件联系导师,并在其指导下于2020年11月15日(化学物理),2021年2月1日(化工)之前在完成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申请程序。选拔办法两校根据申请者的综合实力进行筛选,通过筛选之后,将组织英语学术面试,须做到英语流畅,交流无障碍,并且体现一定的科研学术素养。Q&A环节Q1:天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学院项目的申请网站?A: 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生申请系统一样,登录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生招生系统(NUS Graate Admission System)并注册,具体可联系并咨询意向导师。申请网站链接:https://inetapps.nus.e.sg/GDA2/Home.aspxQ2:我是本科生,与已有科研经历的研究生相比,申请时有劣势吗?A: 无论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我们都欢迎报名联合学院的项目,只要你成绩优异,具有与学历相匹配的优秀科研素养,都会酌情择优录取。一般来说,项目注重研究生的科研成果,而更加注重本科生的学习成绩、科研兴趣与发展潜力。学生的科研能力都可以在联合学院得到进一步的锻炼。Q3: 我已经拿到面试资格/想为面试做准备,请问英语学术面试的内容是什么?A: 英语学术面试的具体内容由选拔委员会确定,每一年依情况会有所变化,但都会着重考察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科研素养和发展潜力。总体而言,参加面试的学生需要准备联合学院学习初步研究计划(Preliminary Research Proposal),不要求全面,但需体现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科研潜力。Q4: 在福州研究院和新加坡两地开展科研,那么如何保证课题在两地之间的延续性?A: 联合学院在福州的校园建成(2022年6月竣工)之后,会配备顶尖的教学科研设施和学生学习生活设施。第一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未完成的课题可以直接到福州继续进行。同时,导师会兼顾协调福州和新加坡两地的实验室,随时提供课题的远程指导,帮助学生高效合理完成科研课题。【责任编辑:伊宁倩】来源: 福州滨海发布
申报开始啦!申报结果公示2020年是新一轮新增博士、硕士授权单位和授权点申报的年份,各省市也陆续公示了申报结果。11月10日,福建省教育厅也公示了福建省的申报结果,共有9所高校参与新增硕士、博士单位的申报,其中,闽南师范大学和福建工程学院申报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申报成为硕士授权单位的高校有:泉州师范学院、闽江学院、莆田学院、三明学院、龙岩学院、武夷学院、宁德师范学院。但是,这不是最终申报结果,福建省还需要统筹,确定最终向教育部申报的名单!据悉,2019年下半年,福建省公示了福建工程学院、闽江学院申报更名为“大学”的事项,但是,闽江学院当时还不是硕士授权单位,截止到目前也还不是,最终有没有申报上去,也未尝可知啦,不过,福建工程学院应当是申报上去了,目前,该校正在等待教育部的最终批复,该校于2013年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根据教育部的规定,硕士授权一般满8年才能申报成为博士授权单位,可见,福建工程学院实际上是不达标的,在这一方面,闽南师范学院是达标的!至于硕士授权单位,香蕉认为最有可能被推荐上去的就是泉州师范学院和闽江学院,原因如下:(1)泉州师范学院位于泉州,经济强市需要建设“大学”,且泉州师范学院是服务国家特需项目试点培养研究生单位,已经毕业几届全日制研究生,在这一方面,泉州师范学院有得天独厚的积累和优势。(2)闽江学院、泉州师范学院更名“大学”的工作已经提上日程,而更名前最基础的条件就是获得“硕士学位授权单位”资格,鉴于此,教育厅在推荐上去的时候肯定会着重考虑这点的。
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开展2020年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的通知》(学位〔2020〕22号)和《福建省学位委员会关于开展2020年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的通知》(闽学位〔2020〕7号)要求,经福建省第六届学位委员会会议审议表决。现将拟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授权点推荐名单及申报材料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0年12月2日至12月8日。公示期间,如有异议,请于12月7日前以书面形式向福建省学位办反映,并对所反映的问题提供清晰的线索。以单位名义进行反映的要写明单位名称并加盖公章,以个人名义举报的要属真实姓名并提供联系方式。对于反映内容不清晰、不提供问题线索、无举报单位或个人真实姓名的,不予核查。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鼓屏路162号福建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联系人:倪维庆,联系电话:0591-87091307。附件:福建省2020年拟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授权点推荐名单及申请材料福建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2020年12月2日新闻来源:福建省教育厅回复下载关注“奈园”(ID:inaiyuan),回复关键词“学位授权”,即可下载“2020年度福建省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申报材料107份文档”。
近日,福建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正式公示了2020年度拟新增申报的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名单,2020年12月02日,福建省教育厅在官网公示公告栏正式进行了公示,公示期截止到2020年12月08日,目前,正处在公示期。公示内容根据公示的内容,本轮申报中,福建省拟新增推荐闽南师范大学正式向教育部申报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拟新增推荐申报闽江学院、泉州师范学院、武夷学院、莆田学院和龙岩学院5所普通应用型本科高校申报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根据申报公示的材料,该省只申报了一所博士授权单位,但是申报了五所硕士授权单位!闽南师范大学的基本资料据小编了解,闽南师范大学2003年就正式拿下了硕士授权单位,至今已经有17个年头了,已经具备足够的资历,2011年,该校获批成为服务国家特需项目试点培养博士研究生单位,2013年,正式更名为闽南师范大学,2017年,该校正式成为福建省省级博士立项建设单位,如今,已经筹备了3年,满足申报的基本条件。据公示的材料显示,该校本轮拟申报“中国语言文学”和“数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教师占教师总数从2017年的26.74%提高到了36%,师生比不到16:1(数据来自教育厅公示的材料附件)。不过,目前,该校成为博士授权单位还处在省级推荐公示阶段,省级推荐不代表一定能在国家层面上通过,最终的获批权在国家教育部,所以,还要等待教育部的最终批复。剩下的就是五所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的新增问题了,按照以往的先例,一般每轮每个省只推荐1-2所,最终批复下来的名单一般不超过两所,据小编了解,最近几批申报记录上还没有出现一次性批复超过2个硕士单位或博士单位,福建省本轮一次性推荐五个,破了历史记录。在这几所高校中,闽江学院和泉州师范学院已经在2011年获批成为服务国家特需项目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试点单位,根据相关文件,特需项目在合格评价中如果能通过国家考核即可获批成为硕士授权单位,小编认为:泉州师范学院和闽江学院的可能性更高,但是,这不代表武夷学院、龙岩学院、莆田学院不能获批成为硕士授权单位,最终批复权在国家的教育部。小编拙见,不喜勿喷,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