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到省水所开展“三再”专项调研活动打鸡蛋

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到省水所开展“三再”专项调研活动

3月10日,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徐彩军一行莅临省水产研究所开展“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专项调研活动,就探索省属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加快转型升级和促进公益事业高质量发展等共同关心的议题进行座谈交流。所党委书记张良松主持座谈会,林琪所长、其他所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会上,张良松代表所领导班子对徐彩军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回顾了上次双方座谈会后对水产所的工作成效取得的影响。徐彩军介绍了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近年来在科研成果转化、科研人员激励机制、科研创新工作等方面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随后,双方在科研组织架构、运行方式、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人才队伍建设、相关政策解读等方面深入交换了意见。张良松表示,水产所与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将加强沟通交流,互相借鉴相关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发展步伐,共同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撑。徐彩军书记一行还参观了福建海洋渔业科学馆。【来源: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聂许

福建首个计量科技文化馆在闽侯开馆 市民大开眼界

东汉时期的“记里鼓车”(计里程的车)。巨型计量文化墙、欧冶子在福州铸剑用了哪些计量知识……昨日,福建省首个计量科技文化馆在闽侯开馆,让市民大开眼界。据悉,福建计量科技文化馆位于闽侯经济技术开发区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科研基地,该基地展馆面积500多平方米,共有6个主题展区,设有32幅大型科普图文版面、17项互动体验、22部科普微视频等内容,不仅展现了古代度量衡文化的博大精深,还重点展示现代计量在引领科技、保障民生、服务国防、支撑工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昨日,记者走进该院科研基地行政楼一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展馆入口处的一幅巨型计量文化墙,面积达120多平方米,左上方是艺术化的地球,以福州为中心向外辐射延展,通过将长度刻尺、量子光波、日晷、罗盘几个代表性的计量元素组合,体现计量“传载”的特色主题。展馆推出时长2分23秒的计量科普微视频《欧冶子铸剑》。福建省计量院院长池辉介绍,该视频通过重现中国古代铸剑鼻祖欧冶子精益求精铸剑场景,如制模尺寸大小、调剂青铜重量多少、熔炼温度高低、灌铸分量多少、打磨力度大小等,展示中国古代匠人科学的计量精神。池辉说,展馆突破了以往计量展馆“实物古物展”的传统模式,重点围绕食品安全、医疗健康、绿色环保等民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通过趣味互动的科普形式,展示计量的应用及服务民生等方面的作用。目前,该展馆已申报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科普教育基地,将努力打造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计量科技创新平台与科学普及教育平台。展馆免费开放。(来源:福州新闻网)

毕加索

宝峰时尚(01121)取得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颁发的HIT电池校准证书

来源:智通财经网智通财经APP讯,宝峰时尚(01121)发布公告,经过过去几年的不懈努力及资金投入,集团已逐渐由传统制造企业转型为材料科技公司,并开始将业务扩展至环保及能源相关领域。公告称,集团研发团队经过过去的不懈努力,于2020年9月成功开发新技术,利用单铸硅片制造高效本佂薄层异质结(HIT)电池(转换效率> 24.0%),并于2020年12月取得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国家光伏产业计量测试中心)颁发予集团制造的HIT电池的校准证书。使用该等HIT电池的总成本比现时巿场上使用提拉法单晶硅片生产的常规HIT电池低很多。董事会预期,随着集团制造高效HIT电池新技术的使用,于可见将来可生产高效低成的HIT电池,这将促使公司由传统制造企业转型为材料科技公司,进一步多元化其业务组合及收入来源。

君子

福建出台支持创新发展具体措施

在去年底举行的福建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高精度衡器载荷测量仪开发和应用”项目,捧回2019年度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一填补国际空白的项目成果,4年前,还是“躺”在实验室里的“样品”,如今,已在福建、北京、江苏、江西等国内多个省份实现应用,覆盖能源、化工、建材、环保、生物等多个行业领域。“这个项目成果能‘走’向生产线,实现转化,得益于我省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举措,进一步赋予科研单位和人员科研自主权,极大提高了大家创新积极性。”项目负责人、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姚进辉说。近年来,国家和省里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科研院所创新发展的政策,进一步激发了高校院所的创新活力。“尤其是2019年9月省科技厅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校和省属科研院所创新发展政策贯彻落实的七条措施》后,很多高校院所积极响应,对政策的应用和落实更加到位,加强和完善了科技成果转化、‘四技服务’、横向项目等的管理制度,取得明显成效。”业内人士指出。记者从省科技厅了解到,自2019年9月省科技厅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七条措施》至今,全省37家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技术交易登记额为1.32亿元。其中,2020年1月至11月,技术交易登记额为7806.9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446.44万元。让科技成果产生经济效益“经过团队十余年攻关,‘高精度衡器载荷测量仪开发和应用’项目攻克了非砝码检定大型衡器的原理及核心关键技术,2016年,团队曾尝试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实施成果转化,因无配套政策,涉及资产评估事宜,转化工作实施被迫中止。”姚进辉说。“成果转化转给谁?怎么转?转化后如何分配?技术合同谁来认定?哪些算是技术服务,技术服务到底算不算转化?”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长池辉表示,这几年,国家和省里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但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过程中,院里遇到了政策落地难的问题。曾经尝试过产品销售、技术入股等转化途径,却发现这些模式存在定价难、评估难、监管难等诸多问题。“我们发现有些政策界限模糊,缺乏具体操作细则,单位责任人在推行政策过程中责任重、压力大,创新和转化难以相交。”池辉说,为此,院里先后多次和省科技主管部门反馈和沟通,欣喜的是,一些建议被采纳到出台的文件中。“《七条措施》落地前也多次征求我院意见。”池辉说,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七条措施》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作为国有资产的转让价值评估方式,也使“高精度衡器载荷测量仪开发和应用”项目可以采用专利许可和技术许可的方式,顺利实施转化,合同金额达600万元。推广应用后,解决了基层计量技术机构检定大型衡器难的问题,通过对福建省各行业的3562台大型衡器进行检定,已实现间接经济效益25亿元以上。“技术许可一来能让躺在实验室的成果产生经济效益,二来因专利技术产权未发生变化,可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池辉说。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2019年至今,省计量院签订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合同数量和成交额,分别为2017—2018年份的9倍、15倍。飞跃式提升的背后,是放权赋能的改革实招激发了科研人员从事“四技”服务的积极性。省计量院是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奖酬金发放受绩效工资总额控制。由于“四技”服务的收益不能分配给员工,科研人员从事技术服务与推广的积极性不太高。《七条措施》响应科研人员心声,明确了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等活动是科技成果转化重要形式。“这打破了公益类院所开展技术服务被等同于经营收入的限制,也意味着‘四技’服务也是成果转化活动的重要形式。”池辉说。“‘高精度衡器载荷测量仪开发和应用’项目实现转化后,单位依据《院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从技术转让净收入中提取75%的比例用于奖励对这项科技成果作出贡献的人员。”该项目团队成员林硕博士说。“科技成果转化最终的目的是服务实体经济,解决企业或行业共性技术难题。”池辉认为,既要改善科技创新生态,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解决基础研究“最先一公里”和成果转化、市场应用“最后一公里”有机衔接问题,又要抓好科技创新主体,构建体现劳动、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留住优秀人才和高校相比,科研院所面临着和高校“抢人”的困境。这几年,省计量院先后有多位博士被省内高校“挖”走。“引进人才不易,留住人才更难。怎么才能让高层次科技人才留下来?”池辉深有感触地说,要靠事业留人,靠团队留人,靠成果转化留人。“一个好团队是可以留住优秀人才的。而通过成果转化,建立合理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又可培养和打造一支既懂科研,又熟技术产业化的科技人才团队。”池辉说。从2017年至今,省计量院共签约成果转化合同金额3000多万元,完成计量科技成果转化20多个,涉及智能制造、物联网、光伏、环保等多个产业,让全院200多名科研人员拿到了转化“红利”。实现了当年转化,当年兑现奖金,让科研人员尝到了“甜头”。“尝到‘甜头’后,我们就会在一个科研课题立项时,就去想‘我这个项目能不能转化,有没有需求’。”林硕说。“我们还多次召开协调会、专题会、政策宣贯会,解决新政策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池辉说。相关问卷调查显示,该院100%的人员表示知道我省制定的赋予科研机构、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的相关政策,其中65%的人员认为该系列政策可操作性强;57%以上的人员认为省里出台的成果转移转化和产学研结合政策、科技项目经费管理使用政策、职称评聘和人员招聘政策等系列科技创新政策落实情况及效果好。记者了解到,《七条措施》等打通创新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的政策出台后,我省多家高校、院所出现了科研人员回流的现象。记者手记>>>在落实好赋予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有关政策的基础上,我省《七条措施》进一步修订完善相关政策措施,让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更加活跃。但记者了解到,目前,还有一些高校院所未能很好地落实政策,不少科研人员还没有享受到政策赋予的福利,其中有各种原因。如何让政策赋予科研院所的自主权和权益落地?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的实践证明,一方面要给予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充分自主权,放开手脚按照科学规律办事,最大限度释放创新活力;另一方面,科技成果转化的推进和落地,需要各高校、科研院所大胆探索。省计量院坚持边摸索、边总结、边反馈、边完善,用足用好国家、省里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的政策红利,制定完善的内部规章制度,从而带动了全院一大批科研成果实现落地转化。(记者 李珂)【责任编辑:伊宁倩】来源: 福建日报

第一鬼

福建出台支持创新发展具体措施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堵点难点

我省出台支持创新发展具体措施,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堵点难点在去年底举行的福建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高精度衡器载荷测量仪开发和应用”项目,捧回2019年度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一填补国际空白的项目成果,4年前,还是“躺”在实验室里的“样品”,如今,已在福建、北京、江苏、江西等国内多个省份实现应用,覆盖能源、化工、建材、环保、生物等多个行业领域。“这个项目成果能‘走’向生产线,实现转化,得益于我省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举措,进一步赋予科研单位和人员科研自主权,极大提高了大家创新积极性。”项目负责人、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姚进辉说。近年来,国家和省里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科研院所创新发展的政策,进一步激发了高校院所的创新活力。“尤其是2019年9月省科技厅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校和省属科研院所创新发展政策贯彻落实的七条措施》后,很多高校院所积极响应,对政策的应用和落实更加到位,加强和完善了科技成果转化、‘四技服务’、横向项目等的管理制度,取得明显成效。”业内人士指出。记者从省科技厅了解到,自2019年9月省科技厅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七条措施》至今,全省37家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技术交易登记额为1.32亿元。其中,2020年1月至11月,技术交易登记额为7806.9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446.44万元。让科技成果产生经济效益“经过团队十余年攻关,‘高精度衡器载荷测量仪开发和应用’项目攻克了非砝码检定大型衡器的原理及核心关键技术,2016年,团队曾尝试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实施成果转化,因无配套政策,涉及资产评估事宜,转化工作实施被迫中止。”姚进辉说。“成果转化转给谁?怎么转?转化后如何分配?技术合同谁来认定?哪些算是技术服务,技术服务到底算不算转化?”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长池辉表示,这几年,国家和省里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但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过程中,院里遇到了政策落地难的问题。曾经尝试过产品销售、技术入股等转化途径,却发现这些模式存在定价难、评估难、监管难等诸多问题。“我们发现有些政策界限模糊,缺乏具体操作细则,单位责任人在推行政策过程中责任重、压力大,创新和转化难以相交。”池辉说,为此,院里先后多次和省科技主管部门反馈和沟通,欣喜的是,一些建议被采纳到出台的文件中。“《七条措施》落地前也多次征求我院意见。”池辉说,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七条措施》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作为国有资产的转让价值评估方式,也使“高精度衡器载荷测量仪开发和应用”项目可以采用专利许可和技术许可的方式,顺利实施转化,合同金额达600万元。推广应用后,解决了基层计量技术机构检定大型衡器难的问题,通过对福建省各行业的3562台大型衡器进行检定,已实现间接经济效益25亿元以上。“技术许可一来能让躺在实验室的成果产生经济效益,二来因专利技术产权未发生变化,可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池辉说。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2019年至今,省计量院签订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合同数量和成交额,分别为2017—2018年份的9倍、15倍。飞跃式提升的背后,是放权赋能的改革实招激发了科研人员从事“四技”服务的积极性。省计量院是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奖酬金发放受绩效工资总额控制。由于“四技”服务的收益不能分配给员工,科研人员从事技术服务与推广的积极性不太高。《七条措施》响应科研人员心声,明确了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等活动是科技成果转化重要形式。“这打破了公益类院所开展技术服务被等同于经营收入的限制,也意味着‘四技’服务也是成果转化活动的重要形式。”池辉说。“‘高精度衡器载荷测量仪开发和应用’项目实现转化后,单位依据《院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从技术转让净收入中提取75%的比例用于奖励对这项科技成果作出贡献的人员。”该项目团队成员林硕博士说。“科技成果转化最终的目的是服务实体经济,解决企业或行业共性技术难题。”池辉认为,既要改善科技创新生态,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解决基础研究“最先一公里”和成果转化、市场应用“最后一公里”有机衔接问题,又要抓好科技创新主体,构建体现劳动、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留住优秀人才和高校相比,科研院所面临着和高校“抢人”的困境。这几年,省计量院先后有多位博士被省内高校“挖”走。“引进人才不易,留住人才更难。怎么才能让高层次科技人才留下来?”池辉深有感触地说,要靠事业留人,靠团队留人,靠成果转化留人。“一个好团队是可以留住优秀人才的。而通过成果转化,建立合理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又可培养和打造一支既懂科研,又熟技术产业化的科技人才团队。”池辉说。从2017年至今,省计量院共签约成果转化合同金额3000多万元,完成计量科技成果转化20多个,涉及智能制造、物联网、光伏、环保等多个产业,让全院200多名科研人员拿到了转化“红利”。实现了当年转化,当年兑现奖金,让科研人员尝到了“甜头”。“尝到‘甜头’后,我们就会在一个科研课题立项时,就去想‘我这个项目能不能转化,有没有需求’。”林硕说。“我们还多次召开协调会、专题会、政策宣贯会,解决新政策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池辉说。相关问卷调查显示,该院100%的人员表示知道我省制定的赋予科研机构、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的相关政策,其中65%的人员认为该系列政策可操作性强;57%以上的人员认为省里出台的成果转移转化和产学研结合政策、科技项目经费管理使用政策、职称评聘和人员招聘政策等系列科技创新政策落实情况及效果好。记者了解到,《七条措施》等打通创新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的政策出台后,我省多家高校、院所出现了科研人员回流的现象。记者手记>>>在落实好赋予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有关政策的基础上,我省《七条措施》进一步修订完善相关政策措施,让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更加活跃。但记者了解到,目前,还有一些高校院所未能很好地落实政策,不少科研人员还没有享受到政策赋予的福利,其中有各种原因。如何让政策赋予科研院所的自主权和权益落地?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的实践证明,一方面要给予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充分自主权,放开手脚按照科学规律办事,最大限度释放创新活力;另一方面,科技成果转化的推进和落地,需要各高校、科研院所大胆探索。省计量院坚持边摸索、边总结、边反馈、边完善,用足用好国家、省里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的政策红利,制定完善的内部规章制度,从而带动了全院一大批科研成果实现落地转化。(福建日报记者 李珂)

迷幻屋

福建:构建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机制 让科技成果“活”起来

我省构建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机制,扩大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转化和收益分配自主权,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让科技成果“活”起来 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研发的“衡器载荷测量仪”如今在福建、北京、江西等全国多个省市推广应用。该测量仪取得2项美国授权发明专利、2项欧盟发明专利,解决了基层计量技术机构检定大型衡器难的问题。然而,4年前,该技术成果却只是“躺”在实验室里的样品。受益于我省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改革,才能走上生产线,得到推广应用。去年下半年以来,该院一大批实验室里的样品通过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技术转让实现转化应用,合同数量呈现飞跃式提升。究其原因,去年9月省科技厅、教育厅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校和省属科研院所创新发展政策贯彻落实的七条措施》功不可没,其完善了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进一步提高转化效率,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四技”服务均有奖励为进一步构建完善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机制、让科技人员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名利双收,《七条措施》明确“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等活动是科技成果转化重要形式,活动取得的净收入视同科技成果转化收入,可留归本单位自主使用,并按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规定实施奖励”。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池辉解释说,原来有一种观点认为,科技人员只有从事与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的技术服务才可获得奖励。《七条措施》发布后,意味着“四技”服务本质上都是科技成果转化,从事这些工作的科技人员均可获得奖励。在产业服务过程中,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国家光伏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了解到,黄河水电西宁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需要评估产品计量性能的长期稳定性。这家企业急需由获得国际认可校准检测能力的技术服务机构为其产品计量参数提供测试和评估,该院虽有能力提供企业所需的服务,但受制于“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不得从事经营活动”的政策制约,不敢为企业服务。而《七条措施》明确指出,信息咨询、检验检测等可以通过技术服务取得收益的技术类成果,其取得的净收入视同科技成果转化收入。“这打破了将公益类院所开展技术服务被等同于经营收入的限制,这家企业很快得到了关键性的技术服务,我们的服务团队也得到了相应奖励。”池辉说。探索成果转化新模式“衡器载荷测量仪”通过专利许可和技术许可的方式实现成果转化后,实现了对福建省和北京市的高速公路计重收费和超限治理的检定全覆盖。此外,还在钢铁、航空、能源等领域开展应用服务,为智能制造、国防工业等重点领域提供技术支撑。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姚进辉告诉记者,2016年该团队曾尝试将该成果采用技术入股的方式实施转化,但因涉及资产评估事宜而搁浅。《七条措施》明确“高校、省属科研院所通过协议定价方式确定成果转让价格”后,该院在科技成果许可转化模式上大胆突破,从申请、审核、公示、网上对接到再公示,转化机制灵活、过程公开透明,转化效率大幅提升。“得益于福建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举措,将赋予高校院所成果转化和收益分配自主权拓展适用到所有事业单位,使该成果可以采用成果许可的方式顺利实施转化。”“衡器载荷测量仪”项目转化负责人林硕博士说。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落实好赋予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有关政策的基础上,我省针对调研中高校和科研院反映的政策不好用、用不好等瓶颈,出台《七条措施》补充完善成果转化机制。其解决了政策落实的堵点和难点问题,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而为用足用好国家、省里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的政策红利,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也积极推动成果转化和收益分配自主权政策落地。2019年底,该院根据上级政策精神,在职代会修订并通过《院科技成果转化办法》《院横向经费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明确科技成果转化和收益分配,新增横向项目实施流程、科研人员兼职与离岗创业、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活动的奖励提取及分配。比如,明确了“以技术转让或者许可方式转化职务科技成果的,从技术转让或者许可所取得的净收入中提取75%的比例用于奖励成果转化中作出主要贡献的人员”等措施,带动了全院一大批科研成果实现落地转化。记者手记>>>从细处着手,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转化是个“老大难”问题。尽管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活跃,但有些成果诞生之后尘封抽屉。究其原因,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发明成果还存在所有权、处置权、收益权等权属不清的问题,科研人员的创新收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制约了科技成果转化热情。如何通过细密的制度规则,打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最后一公里”,成为我省建设创新型省份的一项重大课题。在落实好赋予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有关政策的基础上,我省《七条措施》针对调研中发现的一系列制约性、核心问题,直击转化痛点,对诸多细节作出规定,大力支持高校、省属科研院所试点开展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而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的实践也证明,只有给予充分自主权,放开手脚按照科学规律办事,才能最大限度释放创新活力。此外,科技成果转化的推进和落地,同样需要各高校、科研院所大胆探索,出台具体操作细则。

读心术

科技要发展,计量须先行

来源:科技日报2017年5月20日,2016年度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表彰现场(资料图片)自1875年5月20日,17个国家在法国巴黎签署“米制公约”,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国际单位制以来,计量科技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和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从科学研究到国防建设,从工业发展到经济繁荣,从市场贸易到日常生活,计量如空气一样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默默为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提供着不竭动力。聂荣臻元帅曾说过:科技要发展,计量须先行。2017年度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经过严格的资格审查、网络初审、会议复审以及评审委员会答辩评议,共有29个项目获奖,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9项。1级精度基准标准齿轮测量技术与仪器。标准齿轮是齿轮量仪精度传递的实体基准器,目前1级精度基准标准齿轮加工与测量国内外未见相关报道。大连理工大学王立鼎院士课题组,创新采用无阿贝误差的卧式双基圆盘机构,设计基准级渐开线测量仪,达到了1级精度齿轮的齿廓偏差测量要求。课题组还通过优化设计测量方法与结构,建立相关误差分析与补偿系统,研制了超精密齿距偏差测量仪与高精度螺旋线偏差测量仪。项目解决了1级精度齿轮主要精度指标的测量难题。同时,课题组还研制了1级精度标准齿轮,应用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等单位,作为齿轮精度传递的实体基准。项目的研究不仅为高端齿轮量仪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同时也将在我国“四基”发展战略中发挥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共焦显微测量及其标准化计量理论研究。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共同完成。经哈尔滨工业大学刘俭教授研究团队长期研究,项目在国际上率先确立了光学探针三维测量高度表征与校准的定值准则,先后被我国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采纳,作为光学探针高度表征与校准的定值准则。这是几何产品技术规范领域首个被国际标准采纳的由中国命名的计量准则。该项目提出中介层散射共焦显微技术及理论,建立了基于辅助介质层荧光散射信号成像的光学测量新机制,使曲面最大可测倾斜角达到88.4°,克服了光学曲面测量信号光反射逃逸,解决了航天、国防领域重大型号关键部件轮廓参数测量难题。食品添加剂及典型食品基体计量关键技术与溯源全链条研究。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共同完成。该项目紧密围绕食品添加剂关键计量关键技术与溯源全链条展开研究,在国内首次建立了完备的可溯源到SI单位的食品添加剂量值溯源计量体系,解决了 “典型食品添加剂检测无溯源”的技术难题。项目组共研制53种标准物质,涵盖11类食品添加剂,有效保证了食品生产、农产品加工、进出口检验、精密仪器制造等领域测量结果的溯源与互认,彻底改变这些领域长期依赖进口国外标准物质的局面。超长焦距高精度激光共焦测量与校准技术研究。由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共同完成。超长焦距光学元件作为核心元件在激光核聚变等大型光学系统中被广泛应用,随着系统性能的提升,超长焦距的高精度测量变得极为迫切和困难。为此,项目提出双边错位差动相减共焦层析定焦新原理,并发明系列测量校准新方法,创新集成首台具有自校准能力的超长焦距测量仪器,解决了定焦精度低、长光路干扰大等国际性难题,测量精度是美国劳伦斯国家实验室研制仪器的5倍。研究成果解决了长期制约我国激光核聚变工程中的超长焦距测量技术瓶颈问题,并为大曲率半径标准器的计量校准提供新的手段。将为推动我国重大光学工程技术应用提供精准的计量测试基础。超大力值叠加式力标准装置关键技术研究。由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绍兴市肯特机械电子有限公司共同完成。高准确度超大力值标准装置是实施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现代化国防的迫切需求,在高铁建设、航母制造、重型火箭测试等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经过多年潜心研究,突破了超大力值标准装置系列关键技术,发明了球铰式二次调节结构的参考传感器组、双泵联动高精度液压动力源、高稳定性整体框架式机架结构,成功研制60MN叠加式力标准装置,先后与英国、德国进行比对,取得国际等效。目前该标准是世界上量程最大、准确度最高的力值标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增强了我国在国际力值计量领域的地位和话语权。1 mNm~1 Nm扭矩国家基准装置的建立。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制完成。针对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医疗及国防工业等对微小扭矩测量的迫切需求,项目采用分叉旋转式微小砝码自动精密加载等多项自主研发的关键技术,解决了微小扭矩难以精确复现的技术难题,成功研制了国内首台基于空气轴承支撑技术的新型结构微小扭矩标准装置,实现了多量程微小扭矩量值的复现,装置的不确定度在国际同量程扭矩范围中最小,整体综合技术指标和性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装置建成后可以将我国扭矩基准的测量下限从牛米扩展到毫牛米,解决我国微小扭矩测量仪器无法溯源的问题,为我国航天、航空、舰船等重大工程及工业领域的微小扭矩参数测量提供技术手段。高精度80m大长度激光比长装置研制。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青岛前哨精密仪器有限公司共同完成。该装置是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制的国际上最长的花岗岩大尺寸计量标准,位于地下10米实验室内。装置突破了长距离高精度装置的系列关键技术,不确定度1万米小于1毫米,关键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我国大于50米大尺寸计量标准的空白,是我国大尺寸量值的溯源源头。装置为测绘、国防、航空航天、船舶、轨道交通等领域的大尺寸量值提供量值溯源,为我国各个领域的大尺寸测量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发现问题的“眼睛”,推动了我国大尺寸测量技术的发展。气体流量量值传递体系的建立及关键技术研究。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天津大学共同完成。气体流量是能源贸易结算、环境监测等诸多领域中的关键参数,其测量不确定度直接影响贸易公平和环境保护。本项目自主研发“双芯联动三通换向阀及相应的测试系统”,可实现“毫秒级进气时间”的准确测量,并保证换向过程中“零泄漏”。同时,综合采用理论、数值模拟及实验等不同研究方法对音速喷嘴流出特性开展系统研究,深化了音速喷嘴凝结流动机理认识,显著提高其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支撑相关国际标准的修订。本项目研究成果,已直接应用到航空、航天及能源等领域,满足高准确度气体流量量值的溯源需求;为服务中俄天然气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婶

计量专家:工业用的红外温度计是不适用测量人体温度!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一线,体温计是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的必备“武器”。2月10日下午,一名来自福州市闽侯甘蕉地区的企业人员林女士拿着三只测温仪器,来到福建省计量院一楼客服大厅,希望通过“24小时免费检测”,为她刚从商场里购买的这些“红外额温计”进行校准。当林女士刚从袋子里将仪器取出来时,该院热工所温度实验室主任刘萍就一眼认出这些是工业检测用的红外温度计,不适用于测量人体温计的“红外额温计”。专家答疑面对一脸迷惑的林女士,刘萍耐心地向她解释:首先工业检测用的红外温度计测量范围较广,通常测量范围下限可达-20℃~-30℃,上限从200℃~1000℃都有,准确度较低,误差超过1℃,而医用的红外额温计一般不超过0.3℃的偏差。因此从测量准确度来说,工业用的红外温度计是不适合测量人体温度的。另外,工业用的红外温度计发出的红点是激光,用于指示测量方向。特别要提醒用户,注意不要将这红点(激光)对准眼睛,易导致人体伤害。专家解惑为了让林女士更好了解红外额温计的使用,计量技术人员还为她提供了一个样品,通过示范操作,向她介绍红外额温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开机将测温模式调整成“体温”,并将温度枪对准额心,与额头的距离建议在1-3厘米为佳,若额头有汗要擦干,且额头不要被头发遮挡,按压测温键保持不少于1秒钟,体温将在屏幕上显示。听完计量技术人员的现场讲解后,林女士才恍然大悟,并表示将重新选购“对”的红外额温计,为企业即将复产复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据悉,近日,福建省计量院池辉院长带领热工所技术骨干奔赴莆田等地,为当地红外体温计生产企业进行现场技术指导。深入现场深入现场信息来源:福建省计量院

予也

福建省计量院起草的地方标准《碳排放数据公共平台数据传输协议》通过审定

近日,福建省计量院起草的地方标准《碳排放数据公共平台数据传输协议》审定会顺利通过,来自福州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福建省测绘地理信息发展中心、福建省节能中心、福建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福建省水泥质量监督检验站、福建奥拓美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专家参加会议。该标准规范了碳排放数据公共平台数据传输的平台架构、通讯协议、通讯架构、通讯接口和监测数据项编码,为排放单位的在线监测端设备与碳排放数据中心之间的数据交换传输提供了技术支撑。审定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标准内容齐全、依据充分、论证科学,编写格式符合要求,具有较强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并一致通过对该标准的审定。该标准是我省“数字福建”建设项目“福建省碳排放在线监测与应用公共平台”的基础支撑标准。该标准的实施,将进一步规范碳排放数据采集和传输体系建设,提升我省碳排放管理水平具有促进作用。【来源:福建省市监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公反

泉州:这个小仪器的创新应用,走在全国前列

闽南网11月12日讯(闽南网记者 尤燕姿)以往检定100吨的地磅,需要用100吨的砝码,而100吨砝码需要派5辆车运载,然后搬运卸载,使用后再装载……一系列烦琐的检定工序下来,顺利的话,需要7天时间。如今,应用“高精度衡器载荷测量仪”,只需开一辆车到现场, 2个多小时就能完成检定,效率提高了几十倍。检定现场(受访单位供图)体积小、重量轻、运输方便、自动化……泉州推广应用高精度衡器载荷测量仪,让有关检定流程不再笨重烦琐。近期,泉州市市场监管局向泉州市计量所发放电子汽车衡(衡器载荷测量仪法)检定装置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标志着泉州市在检定电子汽车衡方面走在全国前列。高精度衡器载荷测量仪开发和应用科研项目,由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主导,泉州市市场监管局下属事业单位泉州市计量所是主要参与单位。该项目已被建议获得2019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泉州市也是福建省市场监管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地级市。近年来,泉州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泉州市市场监管局,紧紧围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不断创新创造,用5年时间,积极参与高精度衡器载荷测量仪的发明创新与应用,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检定现场工人在作业(受访单位供图)使用创新发明 企业尝到甜头2020年10月中旬,位于泉州市德化县的福建省海峡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刚刚请福建省计量院工程人员,来对企业的地磅进行校验检定。设备部技术员陈永德介绍,海峡水泥公司每天的销售量高达7000吨,地磅的频繁使用,会影响到其精准度。按照国家规定,地磅需要每年检定一次,以往检定时需要计量所运载砝码过来,用叉车或者吊车吊这些砝码,检定一台地磅需要半天时间。2020年10月中旬,公司使用了高精度衡器载荷测量仪,从设备连接到检定完毕,只需要一个多小时。记者了解到,高精度衡器载荷测量仪项目的现场推广会,于2019年10月在泉州闽光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举行。泉州市计量所高级工程师曾晓灿介绍, 参与此次现场会的企业,大多是来自泉州市的重点企业,例如中化、福建炼化、泉州闽光、泉州燃气、泉州水务集团等30多家大企业。泉州闽光,也成了泉州市第一个吃螃蟹使用该设备的企业。泉州市计量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吴家平介绍,该项目是国际计量领域的一个重大技术创新,研制出的高精度衡器载荷测量仪,具备体积小、重量轻、运输方便、自动化水平高等优点,可实现等同砝码检定大型衡器。一般来说,有大宗物品贸易的企业需要用到该设备,来检定秤的精准度。泉州闽光即三安钢铁厂,该厂有7个地磅,每个地磅载荷100吨以上。泉州闽光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计量科原科长刘振元介绍,“工厂每天要进入大宗的矿粉、煤料,制作成钢材后运出,一天四五百车,一车大概五六十吨,日吞吐量达3万吨以上”,以往地磅在校验检定期间,车辆就没办法通过,影响到工厂货物的进出。在计量行业干了20多年,刘振元今年8月刚退休,他感慨时代发展带来的科技进步,“原来使用的是机械称法,秤用久了就会疲劳,越来越不准。不准的话,就要进行校验。如今,使用的是创新发明的技术,不只是加快了校验的速度,还提高了精准度,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帮助”。泉州闽光在应用该设备后,受益颇大,目前已经在准备投入新的设备,加快企业货物进出的效率。工程师在操作电脑设备(受访单位供图)降成本、提效率,保障企业运营高精度衡器载荷测量仪在高速公路出入口的地磅上,应用得也较为广泛。一年来,泉州市已有150多台动态汽车衡采用该衡器载荷测量仪法进行检定,每台检定时间缩短90%以上。“原本检定一台秤是否准确,要出动大货车运载砝码,配套搬运工搬运,然后要花去半天甚至一天的时间。”福建省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泉州管理分公司工程师黄康辉介绍,2019年以来,泉州境内的高速出入口,大部分都通过高精度衡器载荷测量仪,来检定秤台的精准度。黄康辉说,泉州境内的高速出入口,基本上都有秤台,每天需要过磅的车流量非常大,秤台的使用率很高,为了不因检定而影响到交通流量,在检定秤台时,高速公路公司会将所有的出入口都放开。“如今,使用新设备检定秤台,只需要一两个小时的时间,省去了搬运砝码的环节,大大节省人力物力及时间成本”。2019年起,交通部开展超限车检测,超载的车辆,都禁止进入高速公路行驶。黄康辉说,之前,有一些车主会因荷载的重量,在过磅后与高速公路公司发生争执,但是,在使用该设备检定地磅后,精准度的提高,免去很多不必要的争议甚至是纠纷。泉州市计量所所长柳历波介绍,高精度衡器载荷测量仪成果的应用意义重大,不仅从根本上解决计量技术机构检定大型衡器难的问题,而且有效助力衡器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有力促进衡器检测技术、制造技术及产品质量的提升。该设备在泉州市的投放使用,目前正在逐步推广,不仅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还有效地减少纠纷,保障企业的运营。来源:闽南网【来源:闽南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