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留美博士实验室自缢身亡!海外留学生到底承受了多少压力?甜蜜蜜

留美博士实验室自缢身亡!海外留学生到底承受了多少压力?

2019年6月12日,美国华人圈与留学圈出现“寻找华人留学生陈慧祥”的消息,消息称陈同学于美国东部时间6月12日上午10点在盖恩斯维尔失踪,隔天上午,佛罗里达大学校警于该校实验室内发现中国籍博士留学生陈慧祥遗体,经查死因为自缢。6月14日开始,美国中文网先后发布多个视频新闻报道此事,而我们也从这些视频报道中得知了陈慧祥自杀的更多内幕。与导师矛盾激化或导致轻生陈慧祥现年30岁,生前就读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计算机工程专业,从2013年前往美国深造至今。从记者找到的陈慧祥个人网站的相关信息可以看出,陈慧祥生前是十分优秀的,并且从2007年念本科至今,一直就读的都是计算机工程专业,由此可见其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深深热爱。有知情人士向美国中文网的记者透露,从读博至今陈慧祥与其李姓华人导师的关系就不算融洽,今年年初更是因为一篇论文与导师的矛盾激化!陈慧祥在年初的时候曾经完成过一篇论文,并通过其李姓导师的审批向专业期刊投稿,在论文还未刊登的时候,陈慧祥发现其论文中的一组初始数据计算错误,导致整篇论文的数据全部都是错误的,他曾向知情人表示因为这些错误觉得要完蛋了。因为重大失误,陈慧祥向其导师表示想要撤回论文,但是其导师不但认为论文没有问题,还动辄拿不能毕业来威胁他,陈慧祥多年求学,内心十分清楚这篇数据错误的论文可能会造成的影响——论文一旦刊登并被人查看,那么他以后的学术研究生涯将毁于一旦,但是如果撤回论文,其导师则表示不能毕业。就在这种深深的内疚与不能毕业的双重压力之下,终究不堪重负,选择在自己最常呆的实验室中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生前曾有过轻生念头陈慧祥的朋友向美国中文网的记者表示,虽然陈慧祥求学多年,社会经验不足,但他从来不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人。因此就算是回家的途中被导师打电话大声训斥或责骂也从未表示对导师的不敬。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却在轻生后被舍友发现其电脑中存有各种教自杀的方法!可想而知他在生前到底承受了多久的压力!留学生自杀事件频发随便打开一个浏览器搜索中国留学生自杀几个字,下面的新闻便数不胜数。可是造成这些优秀学子选择轻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综合各个新闻中记者披露的内幕小编发现,导致中国留学生走向轻生之路的大部分都是因为心理压力过大,给这些可怜的学生们带来了他们自己都不曾察觉的轻微抑郁症,疾病的折磨加上学业上以及其他方面的压力,不堪重负的他们最终只有选择自杀结束自己短暂的一生!那么中国留学生们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心理压力呢?小编归结为以下几点:学业压力:能出国留学的学生大多数在中国的时候都是各个学校的学霸,他们的成绩自小便名列前茅,并且在中国十数年的学习过程中,已经习惯了中国教育体制下的“教师引导式”学习方式。一旦去到国外的优秀高校,他们会发现比自己优秀的人实在是数不胜数,他们从小到大引以为傲的成绩在别人的眼中根本不算什么,再加上国外与中国完全不同的自主学习教育体制,以上种种都会带给留学生们以学业上的极大压力。经济压力:出国留学费用之高我们都有所耳闻,尤其是去英美这两个顶级大国,学费加上住宿费用加上日常生活的开销,都会给那些出身工薪家庭的优秀学子以极大的压力!他们害怕自己的成绩配不上父母在经济上的付出、害怕学业不精让远在万里之外的父母蒙羞、害怕即便是学成回国也不能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等等,他们日复一日的生活在这种担忧与害怕的情绪中,同时还要努力的平衡情绪与学业,长此以往,他们的压力怎么能不大呢?害怕导师对自己不信任:前往一个全新的语言环境进行学习,害怕导师对自己不信任是许多留学生曾有或一直都有的心理,甚至有人会担心因为自己的语言表达问题,导师会觉得自己像一个傻子。为人师表,能够成为一所知名大学的硕博导师的人想必都是深谙此道的,可即便是如此,还是有很多中国留学生在熬夜肝paper之余还要担心给导师发的邮件措辞是不是合理、导师是不是会相信自己的成绩等等。移民内参结语其实中国赴海外留学生,还有许许多多来自各方的压力,但是他们意识不到并且得不到好的心理纾解,内心的情绪积压越来越严重、学业压力越来越大、父母的殷切期盼一直挂念心头,以上种种让越来越多的优秀学子感到生命已不能承受其重,在向小组成员或要好的朋友交代好一切后,他们奋不顾身的选择走向死亡。查看了太多的中国留学生在海外轻生的新闻,小编的内心无法平静,想要对各位身在海外、或多或少承受着巨大压力的留学生们说:即便是学业没有十分的出众,但你能杀出重围走向自己理想的学府,这样的毅力是我们这些身在国内的人所不具备的;即便是回国后一时找不到十分高薪的工作,父母也不会因此去埋怨你,因为他们清楚你在海外自己承受了多少。如果感到内心的情绪无法纾解并越来越频繁的困扰着你,不要害怕也不要紧张,及时向所在学校的心理咨询老师求助,或是前往专业的心理医生处进行纾解,留学生朋友们一定要相信,无论如何你都是很优秀的!陈慧祥博士自缢一事,或许给很多家长和留学生朋友敲响了警钟,但只有海外留学生才会承受巨大的压力么?中国境内的学生们所要承受的压力也并不在少数,希望这些留学生轻生事件能够给所有的家长朋友们提个醒吧,有的时候孩子的快乐比每次考第一重要很多。陈慧祥博士一路走好,R.I.P新闻素材来自:美国中文网、中国之声等图片来自:美国中文网、网络(侵删)

毕足而止

外媒: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一名华裔博士生上吊自杀

中新网6月16日电 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14日,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校警表示,该校一名华裔博士候选人在其工作的校园办公室内上吊自杀。据报道,死者名为陈慧祥,今年30岁,在佛罗里达大学高效架构智能设计实验室担任研究助理。他于12日被报告失踪。警方此前几经搜寻只找到其驾驶的车辆,但不见他的踪影。佛罗里达大学校警巴伯表示,14日一早,他的同事到达办公室,发现他的尸体并报警求助。目前,学校已通知了他的家人。巴伯称,目前警方正在对此案进行调查,但并未怀疑涉及谋杀。佛罗里达大学发言人史蒂夫奥兰多表示,调查人员发现了一张纸条,以及他电脑里的搜索记录表明,他曾意图自杀。

乱之上也

中国留美博士生自杀,遗书称导师不同意论文撤稿而“无路可走”

陈慧祥(来源:谷歌学术账号)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中国籍博士生陈慧祥于2019年6月13日失踪,6月14日早晨八点左右,当地警方在他工作的实验室发现他已自缢身亡。7月3日,校方就学生陈慧祥之死发表声明,同时,该事件开始在学术圈和留美学生中扩散。从陈慧祥自杀前发给实验室其他学生的邮件来看,事件起因是,一篇文章投中了业界顶级会议,但这篇文章因实验设计、数据等方面存在较大漏洞,无法自圆其说,陈的导师李涛教授却不同意撤稿,然而,发表造假论文可能会影响陈慧祥今后在学术界的名誉。在这封邮件里,他写道,“我反复考虑到了所有情况,觉得真的无路可走,所以我通过自杀的方式来弥补我的过失。”一篇不能撤回的论文陈慧祥2011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2013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同年进入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就读博士。陈慧祥多年的密友张青峰(化名)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他与陈慧祥结识于本科期间,后都赴美国留学,因此一直保持密切来往。在他眼里,逝者是一位非常优秀又善良的人。张青峰回忆说,硕士毕业的时候,陈慧祥申请到了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等六、七所高校的全奖入学资格,但考虑到与佛罗里达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李涛的研究方向比较一致,且李的科研经费较为充足,便选择了该校。每个月1400美元左右的奖学金是陈慧祥在这个大学城赖以生存的全部经济来源,张青峰认为,这也是陈慧祥不敢反抗的原因之一——导师掌握着研究生的收入以及能否毕业的“生杀大权”。去年12月,陈慧祥在短时间内写了一篇论文,向ISCA(计算机体系结构国际研讨会)投稿,该会是一个展示计算机体系结构新思想和研究成果的国际化论坛,属于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三个顶级会议之一。从ISCA的官网来看,参加今年的会议需要在2018年12月8号完成初稿并提交,今年3月正式公布中选论文,5月下旬定稿。据陈慧祥在遗书中所言,初稿在实验设计上有问题......因此在初稿投中以后,他便开始努力完善实验,但却在过程中发现了许多无力纠正的状况,比如,论文实验结果与初稿中所宣称的不一样、数据也不合乎逻辑等等,以致文章完全无法自圆其说,如果要修改只能推倒从来,但是要在截稿日期前完成却不现实。他与导师李涛就此事进行讨论,结果导师不同意撤稿,双方的争执甚至一度激烈到“差点叫警察”的地步,但李涛并未作出任何退让。李涛在佛罗里达大学实验室的官网6月29日,一个名为“Huixiang Voice”的账号在Medium、推特等社交平台上发表文章,披露了陈慧祥与好友之间就这件事情的一些互动截图。在这些对话中,陈慧祥说导师坚决不同意撤稿。文章说:“我骨子里感到恶心......圆不了的东西......因为这算是我做了恶事情,即便是顶级会议,又怎样?”张青峰向《中国新闻周刊》证实“Huixiang Voice”账号所公开信息的真实性。这件事情给他带来的现实影响是:“第一,毕业遥遥无期;第二,自己处于精神崩溃的边缘。”从这些互动中,陈透露出想要放弃的念头,“我很认真在考虑离开实验室这个问题......真不想读了,做学术本来是挺开心的事情,现在靠造假活着有什么意思?”张青峰表示,在读博期间,陈慧祥的压力非常大,从来没有周末休息过,每天都是夜里12点以后才睡,早晨起得很早。记得有一次,陈慧祥从佛罗里达过去找他玩,只能偷偷去,而且还要带上电脑。2014年之后,陈慧祥便再未回过中国。在实验室的官网上,李涛表示,“与下列优秀的学生共事我感到幸运”,列出的实验室在读学生名单中包括陈慧祥等5人,从姓名可以判断,他们全部都是华裔学生。后续正在调查陈慧祥的导师李涛本科就读于西北工业大学,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获得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研究领域包括计算机架构、微处理器/记忆/存储系统设计等等。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陈慧祥的死是一个“令人非常伤心的悲剧”,他说在学校的调查结果出来之前,他对此事不发表评论。《中国新闻周刊》希望就此事采访李涛,但截至发稿时为止,尚未得到回复。据“Huixiang Voice”提供的截图,6月15日,为此事发声的人收到了一封李涛的邮件,他在邮件中表示,网络上断章取义的不实言论伤害了学校、所在院系以及他个人的名誉,要求立即撤销和澄清不实消息,否则可能面临法律后果。事件发生后,该校研究生助理联盟(GAU)等组织积极推动校方就此事进行调查。7月3日,佛罗里达大学发表官方声明:注意到了陈慧祥所留下遗书中暗示其导师可能存在的学术不端,正在全面调查事件,除了学校警力部门外,还聘请了外部独立调查人员。次日,GAU发布新闻稿表示,希望除了关注是否存在学术不端问题,学校也应该全面彻查研究生在学校的境况,并保证整个调查过程的透明度。推特账户@WaltJiang发布图片显示,6月24日,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如期举行的 ISCA 国际会议上,李涛照常参会并就这一工作做了演讲,其间他并没有提到陈慧祥。但从照片上李涛演讲所展示的幻灯片可以看出,陈慧祥是这一工作的第一作者。推特账户@Walt Jiang发布的图片:6月24日,在美国亚利桑那州举行的 ISCA 国际会议上,李涛做了演讲。美国计算机协会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组在7月3日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表示,将会与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共同协助佛罗里达大学对此事件进行调查。张青峰透露说,目前,陈慧祥的家人已经到达美国,正与律师协商事情的后续处理。7月3日,佛罗里达大学校长Kent Fuchs在发给学生和教职工的邮件中表示,学校科研办公室正在调查这一学生自杀事件,并保证调查的独立性。他同时宣布,陈慧祥追思会将于7月10日在该校举行。

听止于耳

又一华人博士自杀,留学生已成抑郁症高发人群

美国消息,来自佛罗里达大学的华裔博士候选人陈同学,当地时间13日被发现在校园办公室悬樑自尽。据悉,陈同学生前曾因论文与其导师产生了矛盾,电子邮件中曾留下遗书:“没有杀死你的会让你更强大”,而显然这位学识出众的年轻博士,没能击败困难。近年来,随着中国留学人数日益增多,不光范围逐渐扩大至二三线城市,年龄也趋于低领化,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送孩子去美国接受世界一流的教育。随着人数的增加,竞争也一定是越发激烈的,除了竞争带来的压力,漂洋过海求学的留学生们还面临着生活等带来的压力。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抑郁症是大学生最常见的健康问题,超过39%的大学生“感到非常沮丧,以至于难以正常学习”,超过60%的大学生至少被焦虑感到不知所措,大约31%的大学生表示曾经认真考虑过自杀。2019年2月,斯坦福大学一名学生在工程学院某实验室内自杀身亡,后被证实为26岁的中国留学生王某;2018年10月,一名中国留学生在曼哈顿东村地铁L线第一大道站卧轨身亡,年仅18岁;2017年12就读于康奈尔大学的中国留学生Tian选择在公寓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2016年12月,俄亥俄州立大学一名来自中国天津的留学生刘某在家中自杀身亡。......压力、焦虑、抑郁、自杀..……国人对于心理问题的不理解和抗举,往往会加剧心理问题。压力可能每一个现代人都有,但相比于在熟悉的环境中生活学习,有父母作为后盾支撑的同龄人,留学生所要面临的压力显然更加繁杂且沉重,也需要更加科学方式进行疏导和监控。留学生压力从何而来许多人认为去美国上大学就意味着开启了一个充满了新奇经历、可以探索新思想、发现真实自我的新机会。然而事实却是,近年来抑郁症和焦虑症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在大学生中间蔓延,最新《大学心理健康报告》指出:焦虑和抑郁是现阶段大学生寻求心理咨询的首要原因,有近五分之一的大学生被诊断患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或抑郁症。那么,为何心理问题在留学生之中如此普遍呢?以下就是几种较常见的原因:1、学业的压力导致大学生学业压力增加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社会竞争环境的愈发激烈,学生个人对于学业出众的过高要求,以及缺乏挫折锻炼而造成的面对失败时缺乏韧性,乃至与家长的过于关注。除此以外,美国大学的学业还要求学生具备更高的专注度、拥有批判性思维和时间管理能力,而那些在国内根本没有接受过此类教育,所以不具备这些技能的学生往往会因此而分身乏术,在各种选择之间疲于奔命,而中庸内敛的整体性格会加剧压力的积累。2.乡愁与寂寞许多学生在刚刚到达国外的时候,往往都会沉浸在崭新的大学生活,结交新朋友、体验新生活等等令人新奇且开心的内容。而当这种新鲜感退去之后,往往发生在几周或几个月后,学生会骤然意识到自己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离开家人来到陌生环境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人生中的重要一步。美国大学健康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62%的大学新生表示自己会在某一段时间突然感到“非常孤独”。对于留学生而言,这一问题只会更加严重,思乡之情与在异国他乡的孤独感可能在你最意想不到的时候袭卷而来。3、财务的压力近年来,经济环境导致政府教育拨款锐减,大学学费的不断上涨以保障自身的正常运转,很多学生对钱感到压力也就不足为奇了。事实上,美国绝大多数大学生都背负着巨额的学生贷款,这份贷款的偿还时间可能延续二十年以上,而国际留学生的学费不仅更贵,而且多数时候都需要一次性结清。这就让在父母乃至家族的期待之下,带着出国光环的留学生不得不背负更多的经济压力。4、酒精的摄入根据美国心理健康中心的研究,大学生中的抑郁和饮酒往往是相辅相成的:那些患有抑郁症的人经常喝得更多,喝酒的人往往更容易患抑郁症。“借酒消愁愁更愁。”酒精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地舒缓抑郁的情绪,但是却并不能解决抑郁本身。对抑郁症有了解的同学梦应该都清楚,抑郁并不是单纯的心理问题,抑郁症的根本是内分泌的紊乱,而酒精会加重这一问题。其次,饮酒也可能导致危险行为,其后果可能不仅仅是简单的心理疏导所能够解决的了。5、社交和媒体同样是美国心理健康中心的调查发现,在美国,大学生每天要花8小时以上的时间在手机上,其中多数为社交类或媒体资讯类软件。大量研究表明,社交媒体的使用与情绪低落,自卑,压力,焦虑和抑郁情绪增加有关,而社交媒体因为其较低的限制性,也会流传一些焦虑和抑郁的内容。除以上的5点之外,饮食差异、文化差异、社交差异等也都可能成为留学生的压力源头。留学生该如何面对抑郁面对各种各样的留学压力,中国留学生其实也不用过于担心。发现自己有焦虑、抑郁等倾向也不要感到无助和害怕,负面情绪是每个人的身上都存在的,隐藏和压抑只会将之无限放大,通过适当的途径进行疏导才最重要。以下这些简单的小办法可以有效消除负面情绪,希望能够籍此改善大家的整体思维和生活质量。1、充足的睡眠留美学生往往因为繁重的学业压力而选择熬夜,但这样做往往会对你的大脑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并会加剧抑郁的症状。根据密歇根大学抑郁症中心的研究,超过60%的抑郁症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由于每个人对于睡眠的要求都是不同的,所以理想情况下,最好能够保障每天7~9个小时的充足睡眠。2、积极地运动运动可以让大脑释放内啡肽,人所感知到的愉悦就来源于此,可以有效缓解压力并减轻抑郁的症状,而高质量的肾上腺素分泌所形成的兴奋情绪则有助于打破负面思维圈。如果去健身房并不吸引人的话,可以尝试在校园里与小伙伴们或是肚子打打篮球、散散步,无论何种形式的运动,都可以有效减轻焦虑情绪的滋生。3、健康的习惯研究表明,改善饮食不仅可以改善整体健康状况,而且还可以有效抑制抑郁的症状,快速且方便的快餐虽然看起来很诱人,但对于人体所需的能量却很难全面提供。适当的水果和蔬菜的摄入不仅能够保障营养的均衡,还能够舒缓心情。而之前也说过了,烟酒等神经麻痹类物质并不会帮助你真正排忧解难,只会加剧抑郁症的症状,尤其是在滥用的情况下。4、校医或家人多和亲人沟通或者打视频电话绝对是一个最好的主意,发达的科技让我们即使远隔重洋也能随时随地面对面联系,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家人永远是你最坚固的后盾。如果觉得这样事情与家人难以沟通,亦或者是家人无法理解,那么美国的大部分高校都有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察觉到自己的心理问题,可以主动联系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你可以畅所欲言,因为咨询服务会保护你的隐私,这一点有法律和相关机构的明文规定,所以无需担心。如何学会在学业和生活中合理调节你的压力泵对于留学生是至关重要的,不论你觉得生活中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要拥有一个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相信一切困难都是可以解决的,生活是美好的!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抑郁症是疾病!是疾病!是疾病!是需要打针吃药看大夫的疾病!不是“看开”和“心宽”能够解决的矫情问题,所以如果同学们出现了一些激进的想法,一定要第一时间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则民

美国博士学位调查报告:2018年6182名中国籍博士,79.4%欲留美

一直以来,美国博士教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因此,每年有很多的中国顶尖学子会选择前往美国攻读博士学位。12月初,《美国博士学位调查报告》(Survey of Earned Doctorates)正式公布了2018年美国博士学位的变化趋势。这个报告对于有意攻读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来说有着指导性意义。那么,近年来赴美读博趋势有何变化呢?我们一起来看看。01美国博士学位整体趋势变化自1957年来,美国博士学位获得者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平均增长率为3.2%。到了2018年,美国授予的博士学位数量多达55195个。02美国博士学位之【性别分布情况】1999-2018,女性博士学位获得者比例有所上升,其中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的女博士比例从48%上升至52%,临时签证持有者的女博士比例从27%上升到35%。而从学科领域来看,女性博士在生命科学领域占比从45%增至56%,在工程学领域占比从15%增至24%,在物理和地球科学领域占比从24%增至33%,心理学和社科领域占比从55%增至59%,在计算机与数学领域虽然增速稍缓,但也从占比23%增至24%。2008-2018年,女性博士学位增长最快的领域是工程领域中的其他类别和材料科学领域。到了2018年,有46%的博士学位授予给了女性,而临时签证持有者男性比例大于女性;在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中,男性比例小于女性。而在科学与工程领域,女性博士占比从1999年的37%增加到了2009年的42,并保持稳定。而在非科学与工程领域,自2000年以来,直到2018年,女性博士比例达到57%,变化不大。03美国博士学位之【国籍分布情况】从2008-2018年,在持有临时签证的155401个博士学位获得者中,人数占比最多的国籍前三名分别是中、印、韩,三国人数占比高达54%;人数占比最多的国籍前十位总人数占持有临时签证全体人数的71%。在2018年,有35404名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获得博士学位,有14815名亚裔学生获得博士学位。其中,在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博士群体中,白人占70%,亚裔占7%,西班牙裔占7%,非裔占7%。而在亚裔博士群体中,临时签证持有者11475人(男性7320人,女性4155人,6182人为中国籍学生,2040人为印度籍学生,1035人为韩国籍学生),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为3305人,另有国籍不明者35人。而在获得博士学位的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中,2009-2018年间,西班牙裔占比从6%增长至7%,非裔占卜稳定在7%,印第安人和阿拉斯加原住民则在1%以下。04美国博士学位之【院校分布情况】2018年,获颁博士学位最多的Top3院校分别为密歇根大学(853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852个)以及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770个)。05美国博士学位之【专业分布情况】2018年,在授予的55195个博士学位中,科学与工程领域占42227个,其他非科学与工程领域占12968个。其中,在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博士学位获得者中,持有临时签证的人数为15223个,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人数为25473个。长期以来,科学与工程领域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数都超过了非科学与工程领域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数,且差距越拉越大。从1979-2018年,获得博士学位的科学与工程领域人数增加了一倍以上,占比从58%上升到了77%;而非科学与工程领域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数在2018年时却还略低于1979年。从1998-2018,科学与工程领域里心理学和社会科学博士学位获得者数量略微增加,但在所有博士中的占比在减少;工程学博士比例增速最快,从13%增至18%。而在非科学与工程领域,教育学博士学位获得者数量和占比均有所下降;人文艺术博士数量略增,占比却下降了3%。2018年,获得博士学位人数最多的为生命科学领域,颁发了12780个学位;物理科学和地球科学领域颁发了6335个学位;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颁布了4030个学位,其中临时签证持有者占比55%;心理学和社会科学领域颁布了8899个学位;工程学颁布了10183个学位,其中临时签证持有者占比57%;教育学颁布了4834个学位;人文艺术领域颁布了5145个学位。18年获得博士学位人数最多的生命科学领域颁发了高达12780个学位,平均年龄30.9岁,男性占比44.3%,女性占比55.7%,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占比70.7%,临时签证持有者占比26.3%,已婚人士占比43.3%。这其中哈佛大学269个,佛罗里达大学247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244个。从获得学士学位算起,获得博士学位的年限平均为8.2年;从进入研究生院算起,获得博士学位的年限平均为6.8年。2018年,在获得博士学位的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群体中,亚裔在地球科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及工程学等领域占比更多,非裔则在教育学、非科学与工程领域占比更大,西班牙裔则在社会科学、心理学领域占比更多。06美国博士学位之【就业情况分析】过去 20 年中,生命科学、物理科学、地球科学和工程领域,博士学位获得者就业比例有所下降,包括博士后职位,尤其是 2014 年达到峰谷。2018 年,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博士就业率为 75.1%,心理学和社会科学为 73.8%,已经接近峰值。如果不包括博士后职位的话,2018 年的博士学位获得者有就业的人群中,43% 将进入学术界。其中人文艺术领域与非 S&E 领域的其他类别比例最高,达到 75%,而工程学领域最低,只有13%。而单看博士后职位,生命科学、物理科学和地球科学领域中,博士后研究一直是该群体的常见就业。2018 年,生命科学领域有 60.7% 博士学位获得者就业选择了博士后,物理科学和地球科学则有 56.5%。07美国博士学位之【毕业后待遇情况】2018 年,以生命科学领域为例,博士后待遇为 4.8 万美元,学术界为 6.5 万美元,工业界为 9.5 万美元。工资中位数:除了人文艺术领域,工业界就业薪水高于博士后和学术界,而人文艺术领域则无差异。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博士后平均薪水为 6 万美元,而其他领域在 4.7 万美元到 5.3 万美元之间。工程学和非 S&E 领域其他类别如商业的学术界薪水最高,分别为 8.1 万美元和 8.3 万美元。数学与计算机领域和工程学领域的工业就业薪水最高,分别为 13 万美元和 10.8 万美元。08美国博士学位之【中国籍博士情况】先给大家看一张图,下图红色曲线为美籍学生在中国留学的情况,绿色曲线为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的情况 ——(来源: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2008-2018年,在持有临时签证的博士学位获得者中,中国籍博士有48470位。其中,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人数为44809人,非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人数为3661人。2017-2018年,赴美就读的109万国际学生中,有36万人来自中国(研究生有13万人),占比高达32%,比紧随其后的印度多了15.3%。2018年,在获得博士学位的、持有临时签证的6182名中国籍学生中,有5689人为科学与工程领域,493人为非科学与工程领域。这些中国籍博士获得者,有79.4%打算留在美国。相较于79.4%的中国籍博士愿意留美的情况,沙特阿拉伯人留美意愿最低,仅为14.9%,而伊朗人留美意愿最高,为91.6%。以上,就是美国博士学位数据的内容。为什么说社会如此重视博士学位呢,因为美国每年的博士学位获得者数据将会成为科研投入的度量,也是各个领域创新能力的指标。当然,大家在选择是否读博的时候,肯定也不会是头脑一热就决定的,因为读博是一条很艰苦的道路,无论是时间、精力、金钱等方方面面,都需要考虑到,但是,你一旦选择了这条路,你就会发现,其实这是一段能让你怀念终身的经历。

阿仙奴

在美中国博士生自杀,遗书称导师逼他学术造假……“生不如死,真的无路可走”

“我以后的生活会生不如死,完全进退两难。我反复考虑到了所有情况,觉得真的无路可走。” 作出自杀决定后,30岁的中国籍在美博士生陈慧祥设置定时邮件,分别发送给自己的父母、导师、挚友和实验室的同学,留下他最后的一段内心独白。 陈慧祥 美国时间6月13日,陈慧祥被发现在学校实验室楼中自缢身亡。遗书中,他直指在自己即将发表于业内顶级会议的论文中,数据漏洞百出,难以自圆其说,而导师不同意撤稿。 美国中文网披露的邮件截图显示,导师李涛对陈慧祥的逝去表示“悲痛、震惊和惋惜”。但他称,事发时自己在国内,对此并不知情,并对网上攻击他的言论表示强烈谴责。 校方新闻发言人Steve Orlando在接受媒体采访中回应,在死者遗体发现当日,学校已经开始着手调查。 北青深一度记者多次尝试联系李涛,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复。 “我要自杀了”6月13日清晨,位于美国南部的一所知名高校佛罗里达大学,警方在ECE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的实验楼内,发现中国籍在读博士生陈慧祥的遗体。此时,距陈的朋友们发现他失踪已经过去了近一天。 中英双语的寻人启事中写道,陈慧祥身着红色帽衫,黑色长裤,黑边眼镜,6月12日早晨10点左右于学校所在城市盖恩斯维尔消失,如有线索,请尽快联系。 失踪前一天晚上,好友王一林的微信突然弹出陈慧祥视频聊天的邀请。20多分钟的对话中,陈慧祥提及要自杀。 在美国另一所大学就读,如今已经留美工作的王一林认识陈慧祥十余年了。他们共同在的小群里,大家都是“话痨”,每天无话不谈。而一旦涉及负面情绪,陈慧祥不愿在群里说,他习惯选择一对一交流。 当时,陈慧祥脸色很差,胡子也没刮,“整个人看起来非常绝望”,独自待在一间没有窗户、挤满了超级计算机的机房内工作,与主要的实验室隔开。 因为论文的压力,陈慧祥总是心神不宁,晚上睡不着,早上很早又会醒来,王一林说,“他最后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状态。” 失踪前一周左右,陈慧祥还发了一条很丧的朋友圈,后来删掉了,“不想朋友担心吧,他是那种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的人。”陈慧祥的本科同学杨铭称,最近两年,他们的联系不那么频繁了。 看到朋友状态比较消极,杨铭主动私信陈慧祥询问缘由。他回忆,陈慧祥当时很不自信,简短的聊天,紧紧围绕着那篇进展不顺的论文。 “导师擅长画大饼,实验还没做完就又接到导师安排的新任务,跟他说论文设计有问题,但导师让自圆其说……”陈慧祥向老朋友大致诉说了自己遇到的困扰。 王一林第一次接收到陈慧祥想要自杀的信号,是案发一个多月前的事了。他当时尽最大的努力,一直抚慰陈慧祥的情绪:不断开导、劝他找心理医生、告诉他付出生命的代价不值得。 王一林无奈叹气,找心理医生的作用可能也不明显,“虽然我们都努力了,但是你要知道有很多人,他决定了一件事你是拦不住的。 ” 但陈慧祥从未向朋友们透露过有关自杀计划的细节。北青深一度记者翻阅陈的网络痕迹,5月25日,他在某社交媒体上记录了体验上吊的感觉。他将弹力绳悬挂在风扇上,发现“滋味儿没那么好受”,他形容自己还是挺“贪生怕死”的。 事后,名为“Huixiang Voice”的账号逐渐在网络平台上披露疑似陈慧祥与匿名者的微信聊天记录。陈的哥哥告诉北青深一度记者,该聊天内容是陈慧祥与其朋友的一些交流记录。 其中一段截图中,陈慧祥称,当地时间6月6日,他在远离实验室的地方和导师李涛大吵一架,“差点叫警察了”。他称导师坚持不同意撤稿,“如果我要是毁了他声誉的话,他会弄死我。” 陈慧祥生前和朋友的聊天记录 师生意见不合的中标论文去年12月,陈慧祥在很短的时间内写就一篇有关人工智能加速器的论文,并向ISCA(计算机体系结构国际研讨会)投稿,被该计算机体系结构顶级会议之一成功选中。论文由李涛指导,四人合著,陈慧祥是第一作者。 佛罗里达大学官网对导师李涛的介绍 ISCA官网中的时间表显示,投稿者需要在去年的12月3号提交论文摘要,12月7号完成初稿。今年1月底,会议公布第一轮的入选结果,3月中旬正式公布中选论文,5月底定稿。 陈慧祥在遗书中称,在实验过程中他发现,得出的结果和论文最初的设想不一致。他与导师主动坦承论文的设计和数据等方面存在问题,李涛却让其自行解决。 一切试图修正论文的努力无果,陈慧祥认为推倒重来是唯一的解决办法,但来不及在截稿日期之前完成。 据其和好友的聊天记录,陈称,为了自圆其说,只能尽力做出一点类似的可靠数据。陈慧祥曾告诉多位好友,他反复申请撤稿却遭导师的拒绝,“他认为论文符合发表标准”。 据报道,陈慧祥离世后,导师李涛依然带着这篇被陈慧祥断定“问题很明显”的论文,前往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在6月24日的ISCA会议上发表演讲。 不针对此次事件,只谈技术问题,美国一所知名高校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钟孝峰(化名)强调,“在各个科研领域,不仅是计算机架构领域,通常审稿人不会对论文进行实验结果复盘,因为每篇文章都这样做的代价太大了。” 而审稿人在审阅的过程中会基于文章的叙述,评估假设是否合理,设计是否新颖,实验所考虑的条件是否全面、结果是不是显著,对于结果和数据的分析是不是逻辑自洽。 钟教授指出,数据造假和数据错误是两个学术概念。错误的数据源于科研认知不足,一般通过深入研究逐渐发现并修改,而造假的数据是“很严重的学术不端”。一旦被认定是造假,科研人员的学术声誉将会受到极大影响,甚至学术生涯可能就此结束了。 芝加哥大学一名计算机科学系的教授同样表示,论文故意造假的情况非常罕见,一旦被发现,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最坏的情况是,终身教授会失去其终身职位并被学校开除。 谈到发表一篇数据造假论文的后果,佛罗里达大学研究生助理联盟(GAU)联合主席表示,对于导师和学生,“都彻底摧毁了自己在专业领域的地位,并会遭到排斥。对于后者的影响更大,因为他们没有受到职位的保护”。 陈慧祥发给实验室同学的遗书 “我最不喜欢学生拒绝我” 事发后,陈慧祥的哥哥发微博称,“五年了,再次面对面却已是天人永隔。”2013年前往美国深造,陈慧祥就读于佛罗里达大学计算机工程专业。此后,他没有回过国。 五年来,远在山东临沂的大家庭发生很多变化,爷爷去世了,哥哥的小家迎来新生命的诞生。 在几位好友的印象中,陈慧祥一直都很忙碌,没有固定的假期,学术研究严重挤压他的生活。“他所有的休息都是趁着导师不在,偷偷跑出去玩一下,比如导师回国的间隙”。 王一林称,即便这样,李涛也时刻盯紧陈慧祥的动向,随时弹视频过去,说要开会,有时是美国时间的深夜,而国内正好是上午。 2018年本有一次机会。当时,陈慧祥的另一篇论文入选HPCA(高性能计算架构国际研讨会),那也是计算机体系结构顶级会议之一。 会议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陈慧祥本想借此机会前往欧洲,顺道回国一趟,看望亲人和当时国内的女友。王一林说,当陈慧祥把多程的机票、火车票和签证搞定之后,准备启程的一周前,导师驳回了他离开美国的申请。 此外,在王一林的印象中,陈慧祥经常被李涛使唤着做各种私事:半夜去机场接送他及其家人、去导师家里锄草…… “在美国正常的师生关系是非常独立的。可是李涛常说,我最不喜欢我的学生拒绝我。” 据王一林所知,陈慧祥几乎没有拒绝过李涛的要求。他说,陈就是被老师压迫惯了,久而久之,老师的话,都先答应下来,“形成一种惯性”。他把陈慧祥那篇论文中的数据比作一双假鞋,即使假的,也要把假鞋的质量做到最好。 和陈慧祥2017年暑假同在Facebook实习的张希,向北青深一度记者展示两人当时的聊天记录。 由于实习内容和研究方向不相关,导师李涛并未对学生获得的“万里挑一”实习机会给予肯定,“把我实习骂成狗,说我这是disaster(彻底失败)”,陈慧祥告诉张希。 一位前佛罗里达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研究生对导师存在一种依附关系:做研究的资金及生活费都来自导师,发表文章需要导师的协助,未来进入科研领域的推荐信需要导师撰写,毕业时间也全权由导师决定。 佛罗里达大学研究生助理联盟联合主席表示,在三年的工作期间,他曾接到多起来自非本土的研究生学生群体的匿名投稿,控诉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被忽视和老师欺凌学生的行为。 王一林称,李涛最初告诉陈慧祥去年7月可以毕业,后来推迟到今年暑假,6月6日双方的争执之后,“毕业遥遥无期。” 陈慧祥 校方称正展开深入调查赴美留学之前,陈慧祥2011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两年后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硕士学位。 消息传来,国内的同学感觉“非常震惊”。硕士期间与陈慧祥同在一个实验室的同学称,“他那时候没有表现出任何心理问题,这个我确定”。 开朗、乐于助人,是同学杨铭给陈慧祥的标签。 王一林则形容陈慧祥是个近乎完美的人,“阳光、靠谱、待人真诚”,在朋友生日时会贴心地赠送礼物。在美国这个华人男生较少的环境里,长相清秀的陈慧祥,特别受女生欢迎,“很多女孩见了他,第一件事就想跟他谈恋爱。 ” 王一林回想起一群人结伴去海里抓螃蟹。陈慧祥飞快地掌握了技巧,像个经验老道的捕蟹者,一抓一个准儿,“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极强”。王一林认为,陈慧祥只是固执在学术上,觉得自己一定能成功。 陈慧祥和实验室的其他同学则仅仅是合作关系,并无深交。事发后,导师李涛研究团队中的其他成员不愿过多谈论此事。北青深一度记者多次尝试联系李涛,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复。 聊天截图显示,选择自杀前的那段时间里,陈慧祥屡次向好友抱怨论文给他带来的困扰:局面不受自己控制、违背道德……矛头直指导师李涛,他称其不关心论文质量,只看重投中的结果,“没有学术道德”,“就是个商人”。 导师李涛现任佛罗里达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正教授、博士生导师,在数据挖掘及应用领域研究成果丰厚,论文频繁亮相于业内顶级学术会议。 2017年,李涛在接受寒武纪的ASPLOS系列专访时表示,他门下已有六名博士生毕业后直接在美国任教。一名博士生称,虽然和李涛只有两年的合作时间,但从李老师处掌握了做研究的理念和思路,受益良多。 李涛在专访中表示,在指导学生论文的时候,要杜绝“快餐式”快速而短视的想法,要像酿酒一样,通过大量的读、写、思考来进行研究。他强调做论文态度要严谨。 谈及发表论文和学生毕业的关系,李涛极力反对“纯粹为了发论文而发论文”的想法,他称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毕业需要论文,但是自己培养博士的方式是令其具有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前述联盟GAU正在推动对陈慧祥一案的调查。GAU呼吁校方不仅要尽快介入对陈慧祥之死的调查,还要调查可能存在的学术不端问题、陈的精神状况及所有国际研究生群体的待遇问题。 7月3日,佛罗里达大学在声明中指出,学校正在就陈同学自杀案展开深入调查,除了校内的警力部门,还会聘请一位在高等教育问题上有专长的人士担任独立调查员。 “希望大家以后能在这个社会中保持一份单纯和善良。我会在另一个世界祝福你们。”在遗书最后,陈慧祥这样写道。

其言虽教

悲痛!中国博士生在美国自杀,疑因论文数据有误却被导师逼迫发表

▲为了不在茫茫人海中失联,请把我们设为“星标 ★”哦。本文来源:北美留学生日报、美国中文网、华人生活网、募格学术此前报道来自中国的佛罗里达大学博士班研究生陈惠祥 (Huixiang Chen,音译) ,13日被发现在校园办公室自尽。生前疑似与导师产生巨大矛盾。来源:美国中文网6月12日(周三)晚上,佛罗里达大学一名中国留学生陈某失踪。因为近期论文问题,身边的朋友都感觉其与以往不同。于是,大家纷纷到陈同学经常出现的地方寻找,结果都不见踪影。朋友发短信、打电话都没有回应,见事态不妙,大家最终要求校警出面帮忙寻找,并在朋友圈和学校内部发布寻人启事。来源:美国中文网但,12小时过去,直到周四早上,仍旧没有陈同学的下落...直到上午,有人去实验室时,才发现陈同学已经身亡,警方初步调查死亡原因应该是自杀。01疑因论文与导师产生矛盾据美国中文网报道,陈同学今年30岁,正在佛罗里达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生前疑似与华人导师李某产生巨大矛盾。在陈同学自杀后,他的邮箱中设置了一封定时邮件,他的父母、女朋友以及他在佛大的导师李某均收到了这封“遗书”。来源:美国中文网据知情人士透露,陈同学在读博士期间,曾多次透露出自杀的念头。相关同学表示,关于陈同学的死,他的导师难辞其咎。今年年初,因为一篇博士论文,陈同学和导师李某矛盾激化,原因是:陈同学的论文已经投稿成功,即将发表,但是他随后发现起始的数据有误,以至于整个论文被“全盘否定”。于是向导师申请撤稿,可是导师非但不同意,而且认为这篇论文可以直接发表。来源:美国中文网陈同学由此而产生了极大的内疚情绪,并担心自己未来的学术生涯。导师曾告诉陈同学,现在只有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就是撤销论文,这也意味着陈同学6年时间全部荒废,没有办法获得博士学位;第二个办法就是装作不知情,直接将论文发表。可是陈同学担心,有明显数据错误的论文一单发表,有一天被同行看破,影响其他人的研究不说,从此自己的学术生涯也会断送。有同学事后表示,这或许是他选择“离开”的真正导火索。来源:美国中文网来源:美国中文网还有陈同学生前好友表示,他一向乐观开朗,但是导师长期以来一直压迫和剥削他,动辄拿无法毕业来威胁他。来源:美国中文网可以用“野蛮”来形容。来源:美国中文网此次涉事的教授是一名华人教授。来源:美国中文网随后,记者联系了教授,但是教授却表示6月8号因为家里有事回了中国,自己不知道这件事情。得知后,也感到悲痛,但是对论文撤稿的这件事情没有采取任何的回应。来源:美国中文网如今,警方已经介入调查,陈同学的父母也已经准备去往美国。问题的关键是,如果陈同学的生前好友所言属实,他的的确确遭受过“野蛮”的对待,在毕业论文问题上,明知有问题,还有逼迫学生发表。这难到还是一名导师应有之作为吗?整整六年的时间,都在为自己的热爱的研究倾尽心力,得到的却是一个“造假就可以拿学位”的回答,这恐怕并不是陈同学的“初心”。02近年来,博士自杀事件频发早在2017年,在美国犹他大学攻读物理与天文学系的中国留学生唐晓琳的非正常死亡,就曾引起无数质疑声。因为,一些犹他大学的学生认为,唐晓琳的死可能与“导师对她施加了过大压力”有关。从已知的唐晓琳经历来看,她度过了漫长的读书生涯。2004年进入北京大学就读空间物理专业,2008年本科毕业后去往美国犹他大学读研究生。随后在犹他大学的生物物理专业读博士,做的方向还是难度相当高的病毒RNA(项目)。”在她攻读博士学位的第7年。根据唐晓琳同学的说法,在这7年中,她一共发表了6篇文章,但仍然未毕业。此前,有中国留学生在网络上表示,在唐晓琳离世后,她的导师第一时间删除了科研团队里关于唐晓琳和另一名中国女生的资料。“按照常理,出现这种情况导师应该在主页表示哀悼,这种反常情况的出现再联系到唐晓琳7年博士,发了6篇文章,还没有毕业,我们无法不怀疑导师的心虚和冷血。”该消息也得到了多位犹他州大学学生的证实。2019年2月11日,有人在斯坦福大学的Paul G. Allen大楼中发现了一位男性遗体。经确认,死者为工程系的一位博士研究生,中国籍,年仅26岁。据资料显示,这名中国博士生是斯坦福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在读,主攻可变电阻式记忆体和计算机存储器的研究。2014年,他在中国获得了物理学学士学位,本科毕业于中科大。一名前途无量的博士生,用这种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出乎所有人意料。其中,有人猜测自杀动机可能因为在读博的过程中遇到了特别大的阻力2019年,1月3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生刘春杨从学校宿舍出走,随后失联。搜寻人员于15天后在董铺水库北侧芦苇荡内发现了刘春杨遗体。刘春杨家人说,但刘春杨曾提到过,因为毕业论文还没有发出来,要延期一年。“弟弟从小到大求学都很顺利,这是第一次出现毕业延期的情况。” 家人猜测,弟弟可能是面临毕业和就业压力。......诸如此类的悲剧,接连在很多国内外研究生、博士生,尤其是科研工作者身上发生。03博士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关注这些悲剧的背后,或多或少都与“毕业”、“导师”、“延期”相关。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生算是一种弱势群体。在毕业和科研压力下,我们有时是难以体会博士生的心理压力会有多大。每个人都喜欢正能量,不喜欢负能量。很多时候,心理方面出问题的人并不是像大多数人所想象的那样看起来就很悲观、萎靡不振,对所有事物都缺乏兴趣。他们更爱“笑”,用“乐观”这层面具来掩饰自己。安德鲁.所罗门TED演讲据耶鲁大学发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45%在耶鲁学习的中国留学生报告自己有抑郁症状,29%表示自己有焦虑症状。主要归结为四个方面:学业压力、对父母的惭愧、害怕导师对自己的不信任和得不到合适的心理疏导。博士生也不是人人都是天之骄子,也不会永远都有漂亮的成绩单。不论是情绪崩溃、孤独或是抑郁症,又或者是钻进牛角尖,这种伤害自己的行为也会让身边的人难过。安德鲁.所罗门TED演讲请善待博士生,多给他们一些关怀!同时,也希望学校能够保障学生的权益,建立有效的心理疏导机制,让学生在学校能够保持健康的心态学习和生活。无论如何,大家一定要照顾好自己。资料来源:烯碳资讯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郑风

中国博士生在美自杀,遗书称导师逼其学术造假

(原标题:中国博士生在美自杀,遗书称导师逼其学术造假)陈慧祥“我以后的生活会生不如死,完全进退两难。我反复考虑到了所有情况,觉得真的无路可走。”作出自杀决定后,30岁的在美华人博士生陈慧祥设置定时邮件,分别发送给自己的父母、导师、挚友和实验室的同学,留下他最后的一段内心独白。遗书中,他直指在自己即将发表于业内顶级会议的论文中,数据漏洞百出,难以自圆其说,而导师不同意撤稿。美国时间6月13日,陈慧祥被发现在学校实验室楼中自缢身亡,并留下一张纸条,暗示他的华人导师可能存在学术不端的行为。美国中文网披露的邮件截图显示,导师李涛对陈慧祥的逝去表示“悲痛、震惊和惋惜”。但他称,事发时自己在国内,对此并不知情,并对网上攻击他的言论表示强烈谴责。校方新闻发言人Steve Orlando在接受媒体采访中回应,在死者遗体发现当日,学校已经开始着手调查。北青深一度记者多次尝试联系李涛,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复。佛罗里达大学官网对导师李涛的介绍“我要自杀了”6月13日清晨,位于美国南部的一所知名高校佛罗里达大学,警方在ECE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的实验楼内,发现中国籍在读博士生陈慧祥的遗体。此时,距陈的朋友们发现他失踪已经过去了近一天。中英双语的寻人启事中写道,陈慧祥身着红色帽衫,黑色长裤,黑边眼镜,6月12日早晨10点左右于学校所在城市盖恩斯维尔消失,如有线索,请尽快联系。失踪前一天晚上,好友王一林的微信突然弹出陈慧祥视频聊天的邀请。20多分钟的对话中,陈慧祥提及要自杀。在美国另一所大学就读,如今已经留美工作的王一林认识陈慧祥十余年了。他们共同在的小群里,大家都是“话痨”,每天无话不谈。而一旦涉及负面情绪,陈慧祥不愿在群里说,他习惯选择一对一交流。当时,陈慧祥脸色很差,胡子也没刮,“整个人看起来非常绝望”,独自待在一间没有窗户、挤满了超级计算机的机房内工作,与主要的实验室隔开。因为论文的压力,陈慧祥总是心神不宁,晚上睡不着,早上很早又会醒来,王一林说,“他最后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状态。”失踪前一周左右,陈慧祥还发了一条很丧的朋友圈,后来删掉了,“不想朋友担心吧,他是那种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的人。”陈慧祥的本科同学杨铭称,最近两年,他们的联系不那么频繁了。看到朋友状态比较消极,杨铭主动私信陈慧祥询问缘由。他回忆,陈慧祥当时很不自信,简短的聊天,紧紧围绕着那篇进展不顺的论文。“导师擅长画大饼,实验还没做完就又接到导师安排的新任务,跟他说论文设计有问题,但导师让自圆其说……”陈慧祥向老朋友大致诉说了自己遇到的困扰。王一林第一次接收到陈慧祥想要自杀的信号,是案发一个多月前的事了。他当时尽最大的努力,一直抚慰陈慧祥的情绪:不断开导、劝他找心理医生、告诉他付出生命的代价不值得。王一林无奈叹气,找心理医生的作用可能也不明显,“虽然我们都努力了,但是你要知道有很多人,他决定了一件事你是拦不住的。 ”但陈慧祥从未向朋友们透露过有关自杀计划的细节。北青深一度记者翻阅陈的网络痕迹,5月25日,他在某社交媒体上记录了体验上吊的感觉。他将弹力绳悬挂在风扇上,发现“滋味儿没那么好受”。他形容自己还是挺“贪生怕死”的。事后,名为“Huixiang Voice”的账号逐渐在网络平台上披露疑似陈慧祥与匿名者的微信聊天记录。陈的哥哥告诉北青记者,该聊天内容是陈慧祥与其朋友的一些交流记录。其中一段截图中,陈慧祥称,当地时间6月6日,他在远离实验室的地方和导师李涛大吵一架,“差点叫警察了”。他称导师坚持不同意撤稿,“如果我要是毁了他声誉的话,他会弄死我。”陈慧祥生前和朋友的聊天记录师生意见不合的中标论文去年12月,陈慧祥在很短的时间内写就一篇有关人工智能加速器的论文,并向ISCA(计算机体系结构国际研讨会)投稿,被该计算机体系结构顶级会议之一成功选中。论文由李涛指导,四人合著,陈慧祥是第一作者。ISCA官网中的时间表显示,投稿者需要在去年的12月3号提交论文摘要,12月7号完成初稿。今年1月底,会议公布第一轮的入选结果,3月中旬正式公布中选论文,5月底定稿。陈慧祥在遗书中称,在实验过程中他发现,得出的结果和论文最初的设想不一致。他与导师主动坦承论文的设计和数据等方面存在问题,李涛却让其自行解决。一切试图修正论文的努力无果,陈慧祥认为推倒重来是唯一的解决办法,但来不及在截稿日期之前完成。据其和好友的聊天记录,陈称,为了自圆其说,只能尽力做出一点类似的可靠数据。陈慧祥曾告诉多位好友,他反复申请撤稿却遭导师的拒绝,“他认为论文符合发表标准”。据报道,陈慧祥离世后,导师李涛依然带着这篇被陈慧祥断定“问题很明显”的论文,前往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在6月24日的ISCA会议上发表演讲。不针对此次事件,只谈技术问题,美国一所知名高校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钟孝峰(化名)强调,“在各个科研领域,不仅是计算机架构领域,通常审稿人不会对论文进行实验结果复盘,因为每篇文章都这样做的代价太大了。”而审稿人在审阅的过程中会基于文章的叙述,评估假设是否合理,设计是否新颖,实验所考虑的条件是否全面、结果是不是显著,对于结果和数据的分析是不是逻辑自洽。钟教授指出,数据造假和数据错误是两个学术概念。错误的数据源于科研认知不足,一般通过深入研究逐渐发现并修改,而造假的数据是“很严重的学术不端”。一旦被认定是造假,科研人员的学术声誉将会受到极大影响,甚至学术生涯可能就此结束了。芝加哥大学一名计算机科学系的教授同样表示,论文故意造假的情况非常罕见,一旦被发现,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最坏的情况是,终身教授会失去其终身职位并被学校开除。谈到发表一篇数据造假论文的后果,佛罗里达大学研究生助理联盟(GAU)联合主席表示,对于导师和学生,“都彻底摧毁了自己在专业领域的地位,并会遭到排斥。对于后者的影响更大,因为他们没有受到职位的保护”。陈慧祥发给实验室同学的遗书“我最不喜欢学生拒绝我”事发后,陈慧祥的哥哥发微博称,“五年了,再次面对面却已是天人永隔。”2013年前往美国深造,陈慧祥就读于佛罗里达大学计算机工程专业。此后,他没有回过国。五年来,远在山东临沂的大家庭发生很多变化,爷爷去世了,哥哥的小家迎来新生命的诞生。在几位好友的印象中,陈慧祥一直都很忙碌,没有固定的假期,学术研究严重挤压他的生活。“他所有的休息都是趁着导师不在,偷偷跑出去玩一下,比如导师回国的间隙”。王一林称,即便这样,李涛也时刻盯紧陈慧祥的动向,随时弹视频过去,说要开会,有时是美国时间的深夜,而国内正好是上午。2018年本有一次机会。当时,陈慧祥的另一篇论文入选HPCA(高性能计算架构国际研讨会),那也是计算机体系结构顶级会议之一。会议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陈慧祥本想借此机会前往欧洲,顺道回国一趟,看望亲人和当时国内的女友。王一林说,当陈慧祥把多程的机票、火车票和签证搞定之后,准备启程的一周前,导师驳回了他离开美国的申请。此外,在王一林的印象中,陈慧祥经常被李涛使唤着做各种私事:半夜去机场接送他及其家人、去导师家里锄草…… “在美国正常的师生关系是非常独立的。可是李涛常说,我最不喜欢我的学生拒绝我。”据王一林所知,陈慧祥几乎没有拒绝过李涛的要求。他说,陈就是被老师压迫惯了,久而久之,老师的话,都先答应下来,“形成一种惯性”。他把陈慧祥那篇论文中的数据比作一双假鞋,即使假的,也要把假鞋的质量做到最好。和陈慧祥2017年暑假同在Facebook实习的张希,向北青深一度记者展示两人当时的聊天记录。由于实习内容和研究方向不相关,导师李涛并未对学生获得的“万里挑一”实习机会给予肯定,“把我实习骂成狗,说我这是disaster(彻底失败)”,陈慧祥告诉张希。一位前佛罗里达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研究生对导师存在一种依附关系:做研究的资金及生活费都来自导师,发表文章需要导师的协助,未来进入科研领域的推荐信需要导师撰写,毕业时间也全权由导师决定。佛罗里达大学研究生助理联盟联合主席表示,在三年的工作期间,他曾接到多起来自非本土的研究生学生群体的匿名投稿,控诉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被忽视和老师欺凌学生的行为。王一林称,李涛最初告诉陈慧祥去年7月可以毕业,后来推迟到今年暑假,6月6日双方的争执之后,“毕业遥遥无期。”陈慧祥在遗书中写道“希望大家以后能在这个社会中保持一份单纯和善良”校方称正展开深入调查赴美留学之前,陈慧祥2011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两年后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硕士学位。消息传来,国内的同学感觉“非常震惊”。硕士期间与陈慧祥同在一个实验室的同学称,“他那时候没有表现出任何心理问题,这个我确定”。开朗、乐于助人,是同学杨铭给陈慧祥的标签。王一林则形容陈慧祥是个近乎完美的人,“阳光、靠谱、待人真诚”,在朋友生日时会贴心地赠送礼物。在美国这个华人男生较少的环境里,长相清秀的陈慧祥,特别受女生欢迎,“很多女孩见了他,第一件事就想跟他谈恋爱。 ”王一林回想起一群人结伴去海里抓螃蟹。陈慧祥飞快地掌握了技巧,像个经验老道的捕蟹者,一抓一个准儿,“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极强”。王一林认为,陈慧祥只是固执在学术上,觉得自己一定能成功。陈慧祥和实验室的其他同学则仅仅是合作关系,并无深交。事发后,导师李涛研究团队中的其他成员不愿过多谈论此事。北青深一度记者多次尝试联系李涛,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复。聊天截图显示,选择自杀前的那段时间里,陈慧祥屡次向好友抱怨论文给他带来的困扰:局面不受自己控制、违背道德……矛头直指导师李涛,他称其不关心论文质量,只看重投中的结果,“没有学术道德”,“就是个商人”。导师李涛现任佛罗里达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正教授、博士生导师,在数据挖掘及应用领域研究成果丰厚,论文频繁亮相于业内顶级学术会议。2017年,李涛在接受寒武纪的ASPLOS系列专访时表示,他门下已有六名博士生毕业后直接在美国任教。一名博士生称,虽然和李涛只有两年的合作时间,但从李老师处掌握了做研究的理念和思路,受益良多。李涛在专访中表示,在指导学生论文的时候,要杜绝“快餐式”快速而短视的想法,要像酿酒一样,通过大量的读、写、思考来进行研究。他强调做论文态度要严谨。谈及发表论文和学生毕业的关系,李涛极力反对“纯粹为了发论文而发论文”的想法,他称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毕业需要论文,但是自己培养博士的方式是令其具有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前述联盟GAU正在推动对陈慧祥一案的调查。GAU呼吁校方不仅要尽快介入对陈慧祥之死的调查,还要调查可能存在的学术不端问题、陈的精神状况及所有国际研究生群体的待遇问题。7月3日,佛罗里达大学在声明中指出,学校正在就陈同学自杀案展开深入调查,除了校内的警力部门,还会聘请一位在高等教育问题上有专长的人士担任独立调查员。“希望大家以后能在这个社会中保持一份单纯和善良。我会在另一个世界祝福你们。”在遗书最后,陈慧祥这样写道。

私语

美国博士学位权威调查:6182名中国人去年获得学位,近8成欲留美

博士对于一个国家的创新至关重要,而美国的博士教育体系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其证据之一便是,很多国家的顶尖学生都选择到美国攻读博士学位。那么美国每年的博士学位获得者的数据就成为科研投入的度量,也是各个领域创新能力的指标。图 | 《美国博士学位调查》封面。(来源: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12 月 3 日,《美国博士学位调查》(Survey of Earned Doctorates)发布。报告称,自 1957 年博士学位调查开展以来,美国博士学位的人数平均增长率为 3.2%。2018 年,美国机构授予的博士学位数量为 55195 个,其中科学与工程(S&E)领域为 42227 个,非 S&E 领域为 12968 个。其中密歇根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颁发的博士学位最多,分别为 853 个、852 个、770 个。图 | 绿色曲线为 20 年来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的趋势,红色曲线为美国籍学生在中国留学的趋势。(来源: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过去 10 年中,持有临时签证的 155401 个博士学位获得者中,前十位的国籍占了 71%,而前三位中印韩三国占了 54%。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数据,2017/18 学年,在美国的大学和学院就读的 109 万名国际学生中,多达 36 万人(其中研究生有 13 万人)来自中国,占比高达 33.2%。这比排名第二的印度多了 15.3 个百分点。2018 年,亚裔有 14815 人获得博士学位,其中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 3305 人,临时签证持有者 11475 人(男性 7320 人,女性 4155 人),另有不明国籍 35 人。临时签证持有者中,中国籍为 6182 人(其中 5689 人为科学与工程领域,493 人为非科学与工程领域),印度为 2040 人,韩国 1035 人。在 6182 名中国籍博士获得者中,有 79.4% 打算留在美国。作为对比,沙特阿拉伯人留美意愿最低,仅有 14.9%,而伊朗人留美意愿最高,为 91.6%。该报告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下属的美国国家科学与工程统计中心(NCSE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教育部和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等 4 家机构赞助。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成立于 1950 年,是美国独立的联邦机构。其经费来自联邦政府拨款,每年向国会提交预算建议,由国会批准。其决策机构是国家科学委员会(National Science Board,NSB)。NSF 下设 7 个科学局和若干业务局 / 办公室。以下为《美国博士学位调查》摘要,图表均来自该报告。概况图 | 2018 年,美国机构授予的博士学位数量为 55195 个长期以来,科学与工程(S&E)领域的新获得博士学位人数超过非 S&E 博士学位人数,而且差距越来越大。从 1979 年到 2018 年,获得 S&E 博士学位的人数增加了一倍以上,而 2018 年获得非 S&E 博士学位的人数略低于 1979 年。如今,S&E 博士学位的比例从 1979 年的 58%上升到了 2018 年的 77%。2018 年,生命科学领域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数最多,颁发了 12780 个学位,其中哈佛大学最多,为 269 个,佛罗里达大学 247 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为 244 个。其中男性 44.3%,女性 55.7%;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 70.7%,临时签证持有者 26.3%;已婚 43.3%;平均年龄 30.9 岁;从获得学士学位算起,获得博士学位平均年限为 8.2 年,从进入研究生院算起,平均年限为 6.8 年。2018 年,物理科学和地球科学领域获得博士学位数量为 6335 个。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为 4030 个。心理学和社会科学为 8899 个。工程学为 10183 个。教育学为 4834 个。人文艺术领域为 5145 个。图 | 2018 年,S&E 领域中,持有临时签证的博士学位获得者数量为 15223 个,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的博士学位获得者数量为 25473 个。图 | 过去 10 年中(2009-2018),持有临时签证的 155401 个博士学位获得者中,前十位的国籍占了 71%,而前三位中印韩三国占了 54%。仅中国就有 48470 位博士学位获得者。图 | 2018 年所有博士学位中有 46%授予了女性,其中临时签证持有者中,男性多于女性,而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中,男性少于女性。从 1999 年到 2008 年,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的博士获得者中,女性比例从 48% 上升至 52%,而临时签证持有者中则从 27%增加到 35%。自 2008 年以来,在两个类别中,女性博士学位的比例几乎没有变化。2018 年所有博士学位中有 46%授予了女性。图 | S&E 领域,女性博士获得者从 1999 年的 37% 增至 2009 年的 42%,此后保持稳定。在非 S&E 领域,2018 年有 57%的博士学位授予了女性,这一比例自 2000 年代初以来变化不大。在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中获得博士学位的种族比例上,2009 年到 2018 年间,西班牙裔从 6% 增至 7%,非裔比例则稳定在 7% 左右,印第安人或阿拉斯加原住民则在 1% 以下。S&E 领域的过去 20 年中,心理学和社会科学的博士学位获得者数量虽然有所增加,但在所有博士获得者中占比却在减少,而工程学博士比例增速最快,从 1999 年的 13% 增至 18%。在非 S&E 领域的过去 20 年间,教育学博士学位获得者数量和占比均下降,人文艺术博士数量虽有增长,但占比下降了 3 个百分点,2018 年占比 9%。图 | 20 年来,除了生命科学领域,临时签证持有者获得博士学位占比均有增加。2018 年,临时签证持有者博士学位在工程学领域占比为 57%,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占比 55%。2018 年,在 35404 名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的博士学位获得者中,白人占比 70%,亚裔为 7%,西班牙裔为 7%,非裔 7%。图 | 2018 年,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的博士学位获得者的少数民族中,亚裔在生命科学、物理学、地球科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以及工程学领域占比更多,非裔则在教育学和非 S&E 领域中的其他类占比更多,西班牙裔则在心理学、社会科学和人文艺术领域占比更多。从 1999 年到 2018 年,女性博士获得者占比在生命科学领域从 45%增长到 56%,工程学领域从 15%增长到 24%,物理科学和地球科学领域从 24%到 33%,以及心理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从 55%到 59%。女性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增长缓慢,在此期间从 23%增长到 24%。在过去的 10 年中,女性博士学位获得者的相对增长最大的领域是工程领域中的其他类别和材料科学工程领域。在教育学和历史系领域有所下降。学位背后父母教育:新近博士学位获得者的父母均无高中文凭的比例减少了,同时至少一个家长拥有学士学位的比例增加了。2018 年,亚裔博士学位获得者中,至少一名家长拥有学士学位或更高学位的比例为 75%,其他少数民族这个比例为 51% 到 57% 之间。白人中这一比例为 77.2%。资金来源:2018 年,博士学位获得者最常见的财务支持来自研究助学金和培训金(traineeships),占比为三分之一,有 25% 来自学院助学金 (Fellowship)、奖学金或论文补助金,22% 来自教学助学金。约 15%的博士学位获得者主要依靠个人资源,如贷款、个人储蓄、个人收入以及其配偶、伴侣或家庭的收入或储蓄,而 5%则依赖于雇主报销和国外支持。图 | 2018 年,在工程学、物理科学和地球科学以及生命科学领域,研究助学金更为普遍;在数学与计算机领域,教学助学金更普遍;在人文艺术领域,则是学院助学金、教学补助金更多;教育学领域则接近一半人依赖个人资源。图 | 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没有债务的博士学位获得者比例最高,为 82.9%。毕业生债务:2018 年,物理科学和地球科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工程学和生命科学博士学位获得者中 71% 以上在获得博士学位时没有研究生教育的债务,而在心理学和社会科学、人文和艺术以及其他非科学与工程领域,这一比例为 50% 左右。教育学领域的毕业生债务最多,超过 3 万美元的比例为 36%,心理学和社会科学中也高达 30%。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的博士学位获得者负有债务的比例更高,在自然科学领域,其负债与临时签证持有者接近,但心理学与社会科学以及非 S&E 领域则高出。亚裔是负债比例最少的。在自然科学和工程学领域,亚裔仅有 16.4% 负债,中位数为 3.2 万美元,而印第安人和阿拉斯加人负债均高达 56.8% 以上,中位数高达 6.2 万美元。在非 S&E 领域,亚裔负债比例为 32.8%,而非裔则高达 78.2%。此外,父母学历越高,其负债可能性越低。预期工资和累积债务:2018 年,除了商业管理和行政,累积债务(包括本科和研究生期间的债务)最低的物理科学与地球科学、工程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其预期薪水是最高的。而累积债务最高的心理学、教育学、通讯和非 S&E 领域的其他类别,其预期薪水是最低的。图 | 获得博士学位所需的年限:总的来说,获得非 S&E 领域博士学位所需时间更长,尤其是教育学,在 2018 年获得博士学位的平均年限是 11.9 年,人文艺术类也需要 9.4 年,最少的是物理科学和地球科学,为 6.3 年。毕业后去向图 | 在 S&E 领域 20 年来的就业率。2018 年,工程学和生命科学的博士就业率为 65.5%。过去 20 年中,生命科学、物理科学、地球科学和工程领域,博士学位获得者就业比例有所下降,包括博士后职位,尤其是 2014 年达到峰谷。2018 年,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博士就业率为 75.1%,心理学和社会科学为 73.8%,已经接近峰值。图 | 如果不包括博士后职位的话,2018 年的博士学位获得者有就业的人群中,43% 将进入学术界。其中人文艺术领域与非 S&E 领域的其他类别比例最高,达到 75%,而工程学领域最低,只有 13%。图 | 单看博士后职位,生命科学、物理科学和地球科学领域中,博士后研究一直是该群体的常见就业。2018 年,生命科学领域有 60.7% 博士学位获得者就业选择了博士后,物理科学和地球科学则有 56.5%。图 | 2018 年,以生命科学领域为例,博士后待遇为 4.8 万美元,学术界为 6.5 万美元,工业界为 9.5 万美元。工资中位数:除了人文艺术领域,工业界就业薪水高于博士后和学术界,而人文艺术领域则无差异。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博士后平均薪水为 6 万美元,而其他领域在 4.7 万美元到 5.3 万美元之间。工程学和非 S&E 领域其他类别如商业的学术界薪水最高,分别为 8.1 万美元和 8.3 万美元。数学与计算机领域和工程学领域的工业就业薪水最高,分别为 13 万美元和 10.8 万美元。图 | 2018 年,在 S&E 领域中,临时签证持有人群中博士获得者就业有 80% 选择在美国做博士后或工作。临时签证持有者毕业后:2018 年,在 S&E 领域中,临时签证持有人群中博士获得者就业有 80% 选择在美国做博士后或工作,这个数字在 1999 年是 73%。其中最高比例为工程学为 85.1%,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为 82.7%,物理科学和地球科学为 80.6%,生命科学为 80.5%。

果哉

击中佛罗里达大学(UF)EE博士名校全奖录取-优弗留学

【基本情况】学生姓名:Z同学毕业院校:重点985、211大学学生成绩:GRA:3.8,GRE:320,托福:96录取院校:Ph.D:佛罗里达全奖、MS:纽约大学全奖、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全奖录取专业:EE(电子工程专业)海外顾问匹配:EE专业资深海外顾问【申请点评】R同学申请优劣势分析优势:1.本科背景不错,GPA高2.有相关科研项目3.有paper发表劣势:1.GT成绩出分时间较晚,没时间刷分2.博士申请科研背景少,只有一个相关科研申请攻略:1.科研背景薄弱,在博士申请套磁信中强调科研能力和学习能力。2.学生多元化背景素材挖掘,全方位凸显学生综合能力。3.海外顾问为学生进行文书地量身打造。申请历程:Z同学给人的第一印象即是开朗、沟通能力优异。受父辈的影响,对于EE(电子工程)专业有很高的热情且相当清楚自己未来想从事的研究方向。但针对美国大学的定位似乎寻找不太准确,于是顾问团队尽快安排了头脑风暴和院校、专业讲解的课程,让Z同学很快了解到美国院校录取的要求和往年录取的案例,很快制定相应申请的定位。套磁过程漫长且较精细。因此从起初的第一封套磁信至最后收获全奖录取我们经历了漫长的与教授交流沟通的过程。套磁效果异常不错,在后期套磁过程中Z同学不仅获得好几个学校的面试机会,还有教授专门给他布置任务针对他进行考察。最终收获了佛罗里达、纽约大学、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全奖录取,学校不仅免除学费等一切费用,还提供RA的位置,每年都会有3万+美金的补助。实现了他的梦想与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