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为非全日制研究生撑腰的高校,行为值得赞赏,但是没啥用!非彼无我

为非全日制研究生撑腰的高校,行为值得赞赏,但是没啥用!

近日,不少就读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同学心里一定感到十分愤懑。因为就在不久前,一位和自己同样学历的同学居然在面试内蒙古某地的教师时,被以“学历不符”的名义拒绝,这无疑给了这些本来就怀疑自己学历含金量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们当头一棒。毕竟,这些同学为了提升自身的学历,不但牺牲大量的个人休息时间,还花费了价格不菲的学费,如今却被突然告知自己努力得来的学历没啥用,这样结果确实让人有点难以接受。不过值得欣慰的是,这些非全日制研究生们也并非孤立无援。因为,目前电子科技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这两所高校已公开为这些同学发声鸣不平,并要求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不得发布包含歧视就业人员的学习方式(非全日制或全日制)的招聘信息。不得不说,这两所高校的行为还是值得赞赏的,但这显然对解决非全日制研究生同学的就业歧视问题却啥帮助。毕竟用人单位和高校之间并不是上下级的关系,所以高校并没有权利要求用人单位选择录用什么样的学生。就算用人单位按两所高校的意见,在招聘信息上不写“不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但他们就真的会录用这些同学吗?很可能还是和往常一样以各种名义来拒绝。事实上,对用人单位来说,其对人才的要求肯定是优中先优,既然要选肯定要选最好的人才,而非随便凑合一下。这也是为何招聘市场上会出现“饿得饿死,撑得撑死的”两极分化现象:有人拿offer拿到手软,有人却一份offer也拿不到。没办法,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当然,我可没说非全日制研究生没有全日制研究生优秀啊!事实上,两者不但在名义上没有什么区别,就算在专业层面区别也没啥区别。不过,非全日制研究生毕竟是近两年才新生的事物,其具体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到底啥样还没人清楚。而且,大部分非全日制研究生都已经参加工作,无论是学习时间,还是可塑性,都不如全日制研究生。因此,出于规避自身可能的招聘风险,去选择那些已经过市场验证的全日制研究生人才,对用人单位来说无疑更为稳妥。而且,目前就业压力如此之大,就连全日制研究生都面临着找工作的难题,何况以新事物身份出现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事实上,用人单位的招聘流程和标准本来就是个筛选人才过程,说一千到一万,学历也只是其中的一个参考。他们最终想要的还是人才的能力,而非学历本身。因此,只要非全日制研究生能够证明自身的实力,那么无论是社会上的偏见还是用人单位的疑虑,终将会烟消云散。而对那些培养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高校来说,与其花时间和精力替学生们发声,还不如用到加强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上,早日将他们打造成真正的有能力的人才。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到时候恐怕用人单争抢都来不及,何来就业歧视?

孤儿怨

聊聊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的事情

最近非全日制研究生参加公职考试被告知审核资料不合格的情况屡见不鲜。包括海南以及河南和内蒙古等等一些落后的地方出现的情况比较多。这属于就业歧视的一种,教育部的文件贯彻执行力度不够。研究生考试非全日制研究生不同于在职研究生,在职研究生只有学位证,没有毕业证。2017年之后非全日制研究生诞生,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相同,既有毕业证,也有学位证,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属于统招统分计划,学历类型同为普通高等教育,非全日制仅指学习方式,非学历类型。因非全日制研究生改革时间较短,社会容易把统招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和非统招的在职研究生、非全日制的成教、自考、网络教育本科相混淆,所以造成了目前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存在歧视的错误现象。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式相同,必须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考试。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培养和毕业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2020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强调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权益保护,明确各地及用人单位应为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和落户机会,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资格条件。国家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规范后,此学历含金量应该是比较高的。奈何某些地方招聘部门无视国家法规,设置歧视门槛。参加统考导致非全日制研究生考入门槛升高,入学后跟全日制学习课程毕业难度都是相同的。只不过是利用周末或者假期来学习罢了。既然我们已经过了那个大学毕业包分配的年代,就应该把市场化利用起来。不要对非全日制研究生有所歧视,这让人看不到希望。好在今年在山东青岛市卫健委招聘中我们看到了非全日制研究生可以报考,这也给人看到了希望。希望社会变得越来越公平。

牧马人

非全日制研究生求职“遭歧视”,用人单位:同样标准为何不读全日制?

作为北京某大学 2018 级法律硕士研究生,方思(化名)在求职时备受冷眼,由于读的是 " 非全 " 研究生,多数律所、省考的岗位她都没有报考资格," 想不通,同样是统招统分的在读研究生,非全日制的为何不被承认?"某大型国企的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人员说,校招时学生的学历、成绩及实践是硬性条件,而且如果 " 非全 " 和 " 全日制 " 都是一样的,为何不去读全日制,招进来后如果上级部门审核通不过,浪费招人指标。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总体而言,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研究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提升社会认可度,发展 " 非全 " 教育应回归人才教育而非学历。" 非全 " 研究生:同样标准,为什么会说水平存在差异?2016 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通知,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以下简称 " 非全生 ")实行统招统考,培养单位要坚持同一标准、同等质量,尤其指出二者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唯一区别为,毕业证上的学习方式注明 " 非全日制 " 字样。今年这个特殊的就业季,硕士研究生方思的烦恼,不仅来源于就业机会少,更令她想不到的是,硕士学历让她屡屡受挫。作为北京某大学 2018 级 " 非全 " 法律硕士研究生,方思在求职时发现许多岗位自己都不能报考。" 部分律师事务所会明确不要非全日制的。相当多的省份省考明确报考公务员必须是全日制。" 这让方思倍感苦恼:" 同样是统招统分的在读研究生,非全日制的为啥就不被承认呢?"除了毕业找工作,就算是在读期间找实习,方思也受到律所的 " 冷遇 "。她认为," 既然非全和全日制采用同样的复试线,就意味着考生水平是一样的,为什么又说水平存在差异呢?"据悉,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界定标准为,全日制研究生是全脱产在校学习的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为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谈及求职计划,方思认为仅仅是希望平等地获得报考的资格,至于考试成绩,各自凭本事。" 但是现在很多地方连报考的机会都不给。"用人单位:同样标准,为何不去读全日制?针对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部等有关部门曾多次印发文件,要求保障就业公平。然而现实中,非全研究生就业 " 受歧视 ",主要源于 " 非全 " 的社会认知度低。某大型国企人力资源部门的谭先生告诉记者,听说 " 非全生 " 是这两年国家针对研究生教育,新分的类别," 我们理解是非全日制等于非脱产,和以前的‘在职研究生’不一样吧。"目前,在职研究生主要有同等学力申硕和非全日制研究生两种报考方式,这两种方式所获证书及作用也是存在差别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是统招统考,毕业后获取 " 毕业证、学位证 "(双证);同等学力申硕是只获得 " 学位证 ",俗称单证,显然两者考试及毕业难度都有所不同。而非全日制研究生是研究生教育里面新发展的一种类型,由于社会上了解不足,用人单位也容易将非全与以往的函授、成人教育及单证研究生等混合理解。" 这两年招生,确实遇到不少非全日制研究生。" 谭先生说,专门讨论过,但还是婉拒了。" 学生解释,培养方式、课程及毕业答辩都是一样的。那为什么你不去读脱产,还要选择非全日制?" 即使学生和学校相继出面解释,作为用人单位,谭先生认为,学历依然是硬性指标。实际上,培养模式采取了同样标准,但是名字又不同,用人单位也表示很迷惑," 如果非全生有他自己的特点,或者从名字上另有区分,那么用人单位招人也能有所侧重。" 谭先生坚持认为,校招最看重的,就是学历、成绩和实践,这些都是硬性条件," 硬性条件如学历存在歧义,学习能力及成绩,都是后话了。"专家:" 唯学历论 " 阻碍了真正有能力人才的自由竞争目前,非全日制研究生的 " 含金量 ",国家认可社会不认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实际上,大学在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招生、教学、学习考核上是有差异的,相对的比全日制标准放得宽一点。从这个层面理解,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个客观事实使社会上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认可度低于全日制研究生。" 如果用人单位是基于客观事实,考虑到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存在客观能力上的差距,这不能算是就业歧视。" 储朝晖分析,如何看待 " 就业歧视 ",与用人单位怎么把握度有关,如果没有依据,白纸黑字将 " 非全生 " 排除在外,根本不进入程序,这算是就业歧视。保障就业公平,储朝晖认为应该是依据实际状况,提供同等就业机会。" 用人单位要招人,全日制相对非全日制更适合,选择全日制不能说不公平,反过来考虑,你选择了非全,将全日制淘汰掉,这是不公平的。"" 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在获取资源、分配精力上是有所差异的。" 储朝晖分析,非全生除了入学时条件上获得相对的差异,还有部分在职拿工资,提高学历去晋升……但全日制研究生,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规定时间内,收获学历和学位。储朝晖提到,非全日制模式有它的特点,应从这部分群体的需求出发,招收在某一个专业方向上条件比较好的人。不能只为了 " 争学历 " 去上非全日制研究生。从长远来看," 唯学历论 " 阻碍了真正有能力人才的自由竞争。储朝晖说,未来社会是 " 学习型 " 社会,应该在意的是学的东西,而不是学的学历。尊重学习机会和资源,才利于释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突破人才标准固化,需要用人单位的人才评价体系更 " 内行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简单来说,我国社会还普遍存在以招生门槛看学历含金量的 " 学历价值观 ",而大学不重视人才培养质量把关,又进一步加剧这一认识。" 为改变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看法,我国教育部门取消了在职人员单独考试,将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纳入统一考试,完成学业毕业可获得双证(学位证和毕业证),但是,这并没有提高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地位。" 熊丙奇分析,一是因为相对于学硕,非全日制的录取门槛更低,二是在培养上,培养单位没有过硬的措施,来提高培养质量。" 本来,非全日制培养模式,为受教育者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多元选择,而学历歧视,无疑阻碍多元选择。" 熊丙奇说,消除社会的学历歧视,破除唯学历论,需要用人单位重视人才质量,而要让用人单位做到这一点,每所高校必须坚持人才培养标准,严把质量关。潇湘晨报记者 李琼皓 长沙报道来源:潇湘晨报

申老

非全日制研究生含金量究竟如何

来源:北京日报近来,一些地方出现了非全日制研究生找工作受歧视的现象,引发社会关注。很多读者想知道,在高校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非全日制与全日制到底有何不同,其含金量真的比全日制低吗?为此,我们邀请部分高校负责人从报考、课程设置、导师安排、毕业论文要求等方面予以解读。问题1 报考要求一样吗?初试复试要求与全日制一致北京农学院研究生处处长 何忠伟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是相对全日制研究生培养而言的一种培养形式,其培养制度是以在职人员为主要培养对象,以提高就业者专业能力、更新专业知识为主要目的,并使合格者获取学历学位的终身教育制度。它与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互为补充,共同构成我国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招生对象主要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或专科毕业两年以上)人员。从2017年起,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要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初试)和招生单位组织的复试,初试与全日制考生用的是同一套试题,与全日制考生的国家录取分数线一样,复试要求也与全日制考生一样。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明显优势就是兼顾工作和学习,在职人员利用业余时间提升专业能力和学识学历。近几年,我校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规模保持稳定,主要生源是农业技术人员、农村基层干部和涉农企业员工,25至40岁年龄段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占90%以上。由于他们具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学习积极性非常高,理论与实践结合得非常紧密,学习效果非常好,已毕业的500多名非全日制研究生正活跃在京郊农业农村第一线,把知识写在京郊大地上。可以说,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已成为在职人员实现人生梦想的一个重要途径。从学制来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三年,在校最长年限一般不超过五年。根据教育部要求,培养单位可以根据学习形式和生源特点,为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但必须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纳入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范围,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也纳入抽检范围。非全日制研究生修满规定学分,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德智体美达到毕业要求,就能拿到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我们学校共有7个专业学位点同时招收全日制研究生与非全日制研究生,二者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导师配备、师资队伍、实验条件、学位授予都是统一标准、统一要求。比如农业管理专业,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采用的就是同一个培养方案,总学分都不少于30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24学分,实践训练6学分。但是,考虑到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实际情况,非全日制研究生会采取周末集中授课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学习,相比之下更重视实习环节,像农业管理专业的实践训练就不少于6个月。其实,各高校目前都很重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严把入口关、培养关和出口关。我们学校一直致力于建设高水平应用型的现代农林大学,已形成依托农工管三大学科门类的非全日制教育教学体系,今后将不断提高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快培养乡村振兴急需的高层次人才。问题2 教学内容相同吗?课程设置完全一样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王军政非全日制研究生是教育部2017年开始实施的一项重大改革,把之前由国家组织入学资格单独统考且只授硕士学位证的在职单证硕士研究生,调整为统一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统一划线、统一复试、统一录取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并且毕业可同时获毕业证和学位证(双证)。北京理工大学从2017年开始招收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019年开始招收非全日制工程博士,每年大约招收非全日制硕士1000名、非全日制工程博士20至30名。从那时起,学校就明确规定非全日制研究生只招收在职定向就业类型,这与教育部2020年发布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原则上招生单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只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完全吻合。在培养方案和课程学分方面,我们学校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的要求相同,包括课程内容、实践环节、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位等。拿课程设置来说,非全日制学生的所有公共课、学科专业核心课和学科专业选修课,与全日制学生的要求完全一样。课程学习主要采取集中授课方式,上课时间为周六、周日等节假日或工作日的晚上,授课教师主要以校内教师为主,招生规模比较大的MBA(含EMBA)少量(大约10%)邀请了一些国内本领域著名教师授课,工程类别硕士也邀请企业导师来校授课。非全日制研究生课程学时、考核方式和质量要求等也与全日制完全相同。在学位论文方面,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评审、论文答辩等也都按照相同要求严格管理。学校还对全部学位论文进行重复率检查和5%随机抽取送校外同行专家盲审,不合格学位论文必须修改,再审合格后才能授予学位,以保证培养质量。从毕业情况来看,我们学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能够在基本学制(工科三年、管理和人文社科两年)正常毕业并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的比例约占90%。问题3 师资有区别吗?导师安排上同等对待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兼MBA教育中心主任 徐炜目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只存在于工商管理学院MBA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在研究生培养上一直一视同仁,无差别对待。具体到MBA专业,非全日制研究生主要是指春季招生只获取学位证书的毕业生,也就是常说的单证班。为了规范MBA招生、培养及保证教育质量,教育部从2017年起将MBA春季招生和秋季招生并轨,推出全日制MBA与非全日制MBA。就我们学校的非全日制MBA和全日制MBA来说,二者除上课时间有区别外,在考试和录取过程中并无差别,都建立了完整的、相同的培养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从教学内容来看,二者的培养计划核心内容与要素是一样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核心必修课程与全日制研究生的核心必修课程是一样的,包括选修课程、任课老师、教学要求、课程考试、考核要求也都一样。以导师安排为例。我们学校的非全日制MBA和全日制MBA配备的导师是一样的,都实行双导师制。导师由学术导师和职业导师构成。学术导师来源于全校优质师资,职业导师由业界成功人士担任,主要职责是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职业咨询、专业能力培养与鉴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专业指导,积极沟通并一起参加实践活动,通过学校、导师、学生三方共同努力,建设好互动交流平台。非全日制MBA与全日制MBA的导师对于学生的要求,如实习要求、学位论文要求及论文答辩要求等都实行统一标准。同时,他们的教育督导和质量保证体系等都完全相同。实际上,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区别在于:全日制研究生是周一至周五上课,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周末或业余时间上课。这种上课时间的差别,并不影响培养质量水平,用人单位完全没有必要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实施差别对待。问题4 毕业论文降低要求吗?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北方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宋志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研厅〔2016〕2号)明确要求,培养单位在制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案时,应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北方工业大学在招收培养非全日制研究生过程中充分考虑、尊重非全日制研究生脱产学习的特点,确定了“内紧外松”的个性化指导培养方式,确保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具有同等的培养质量,特别是在保障学位论文质量方面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内紧”是指学校在制定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学位论文规定时,既要清晰地认识到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的特殊性和困难之处,又要坚持“两个一致”原则。一是论文评审标准一致。学校硕士学位论文管理规定面向全体研究生,不区分学生的全日制或非全日制身份,学校制定完善的学位论文质量监督体系,由学校督导组、导师、外校专家等多方参与,联动开展过程监督。二是论文环节执行一致。在论文开题答辩、中期检查、匿名评审、预答辩和答辩等环节中,两种身份研究生须通过相同标准的过程考核和专家评审。如在开题阶段,学校通过开题查新保证论文选题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文字复制比仅在低于15%时允许进入下一环节,大于30%则直接进入延期答辩;论文评审或预答辩不通过时,学生将视情况被要求直接延期3个月、6个月或一年不等。学校坚持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关口前移提醒,严格出口管理。对于课程修读未达毕业学分要求、未按时完成学位论文的个别学生,学校管理部门会及时提醒预警,安排专人跟进,及时督促。强化研究生导师学生培养“一视同仁、同一标准”的理念,坚决淘汰不合格论文,确保学位论文质量。“外松”是指学校充分考虑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习特点和个人情况,“一人一策、一生一案”,充分调动协调教学资源,采用相对灵活的个性化指导与管理方法,保证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习效果最优、培养质量最佳。学校长期实行研究生培养“弹性学分制”,将非全日制研究生最长修业时间延长至五年,为学生开辟求学“绿色通道”。在选课上,学校开放全部教学课堂,非全日制研究生可依据专业培养要求和个人学习基础灵活选择课程,充分利用个人有效时间,用好学校资源进一步夯实专业基础,为学位论文的高质量完成提供专业保障。现状与建议“双非”研究生就业常会遭歧视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主任 白勇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式包括非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简称“双非”)和非全日制定向研究生两类。此前,我们学校有少数院系招收“双非”研究生,但近些年来,这些院系已停招“双非”研究生,仅招收非全日制定向研究生。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双非”研究生在劳动力市场求职过程中未受到足够公平的对待,就业途径不太通畅。部分用人单位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比如人们常在招聘启事中看到“招收全日制研究生”等要求,或者在同等条件下会优先录用全日制研究生。“双非”研究生就业举步维艰,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用人单位对“双非”研究生非常不了解,对于上级部门是否能够给这样的学生解决户口和编制的政策也不明确,导致不敢决策,在发布招聘需求时就没有给予这类研究生机会。尽管有的用人单位认为“双非”研究生很优秀,也希望招收,但又担心后续政策问题困扰,所以不敢大胆招聘、大胆用人。就业政策的滞后未能给“双非”研究生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第二,进入实习期,“双非”研究生需要提供各种凭证,证明自己具有应届生身份,才能与企业签署三方协议。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他们无法对用人单位做到广而告之。第三,在应聘中,很多单位刻板地认为非全日制培养的学生知识储备不足以和全日制媲美。第四,部分“双非”研究生年龄偏大。他们大多具有一定的工作履历,在工作之后回校继续充电,但一些用人单位或具体政策在落实户口、编制时,对人员年龄有严格限制,导致“双非”研究生无法参加应聘。怎样才能消除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偏见呢?我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应扩大宣传与介绍,增加用人单位或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正确认知。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相同,都属于统招统分计划,学历类型同为普通高等教育。两者的唯一区别在于学习方式的不同,而非学历类型的不同。用人单位应该消除歧视,关注学生能力,为非全日制研究生提供更公平的竞争机会。其次,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非全日制学生的能力水平。建议高校进一步加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课程、专业设置,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以“高质量的人才”打消用人单位的顾虑。第三,教育、组织、人社等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打通劳动力市场政策壁垒,让非全日制研究生竞聘时可以享受到同等的政策红利,得到同样的展示平台。

访问者

硕士研究生有哪些种类

1)学术型硕士 根据我国的有关规定,学术型学位按学科设立,其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 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而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 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普通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 人才为主,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所以这类研究生又称为学术型研究生。目前,我国学术型学位按招生学科门类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 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 12 大类。普通硕士的招生考试是指年初的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简称“统考” ),被录取 后,获得研究生学籍。毕业时,若课程学习和论文答辩均符合学位条例的规定,可获毕业证书 和学位证书,课程学习通常是学分制。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的条件(2)专业学位硕士 专业学位硕士近几年来成为比较热门的词汇,说到 MBA、MPA 等更是耳熟能详。其 实,MBA、MPA 正是专业学位中的两种类别。至 2012 年,我国经批准设置的专业硕士学位 已达 39 个。2013 年专业学位硕士招生比例和招生专业都有大幅度的增加。预计到 2015 年, 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将占研究生招生总数的 50%以上,我国将形成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学位硕士 各占半壁江山的总体格局。专业学位硕士除了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工程硕士(ME)、法 律硕士(J.M)、会计硕士(MPAcc)和公共卫生硕士(MPH)外,还包括金融硕士(MF)、 应用统计硕士(MAS)等 对报名参加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 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 员,还额外有工作经验的要求:大学本科毕业后有 3 年或 3 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 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 5 年或 5 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 的人员;或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 2 年或 2 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具体内容可以查看。专业学位硕士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定位,专业学位为 具有职业背景的学位,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学习方式比较灵活,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1)在职攻读。此类学习方式为在职人员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专业的学习,考取这类专业学 位的考试通常在每年的 10 月份进行,名为“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简称“联 考”,毕业之后学位为专业硕士。在这里要注意,从 2010 年开始,部分学校颁发的学历证书为 “研究生”,所以报考之前可以先打听一下该校发的是什么证书。另外,在职专业硕士与在职普 通硕士是不一样的。2)全日制。此类学习方式为脱产,进入学校进行全日制的专业学习,考取这类专业学位 的考试与每年年初举行的“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一起进行,毕业之后学历为研究 生,学位为专业硕士。总的来说,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学位硕士之间的不同之处2.其他分类方式 1)按学习方法不同,分为脱产研究生和在职研究生,即学历教育研究生(全日制)和非 学历教育研究生(在职)。前者指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全日制学习的研究生;后者指在 学习期间仍在原工作岗位承担一定工作任务的研究生。2)按学习经费的来源渠道不同,分为国家计划研究生、委托培养研究生(简称“委培 生”)和自费研究生。 国家计划研究生的培养经费由国家提供,又分为非定向研究生和定向研究生(简称“定向 生”)。其中非定向研究生毕业时实行双向选择的自由就业制度;定向生则在录取时就必须签订 合同,毕业后按合同规定到定向地区或单位工作。但是从 2014 年秋季学期起,将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费用。现阶 段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收费标准,原则上每年硕士研究生不超过 8000 元,全日制专业学位 研究生以及已按规定实行收费政策的研究生暂执行原收费政策。从 2014 年秋季学期起,将研究生普通奖学金调整为国家助学金,每年对硕士生的资助标 准不低于 6000 元;同时设立研究生学业奖金;加大研究生助教、助研和助管岗位津贴资助力 度;提高国家助学贷款最高限额;落实和完善鼓励捐资助学的优惠政策。委托培养研究生的培养经费由委托单位提供,录取时要签订合同,毕业后到委托单位工作。3.按考试方式分类硕士研究生的考试方式主要包括全国统考、单独考试、法律硕士、MBA 专业硕士统考、 在职攻读专业硕士联考、同等学力申硕考试等。

帝曰

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有什么不同?其含金量究竟如何?

近来,一些地方出现了非全日制研究生找工作受歧视的现象,引发社会关注。很多读者想知道,在高校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非全日制与全日制到底有何不同,其含金量真的比全日制低吗?为此,我们邀请部分高校负责人从报考、课程设置、导师安排、毕业论文要求等方面予以解读。问题1 报考要求一样吗?初试复试要求与全日制一致北京农学院研究生处处长 何忠伟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是相对全日制研究生培养而言的一种培养形式,其培养制度是以在职人员为主要培养对象,以提高就业者专业能力、更新专业知识为主要目的,并使合格者获取学历学位的终身教育制度。它与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互为补充,共同构成我国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招生对象主要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或专科毕业两年以上)人员。从2017年起,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要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初试)和招生单位组织的复试,初试与全日制考生用的是同一套试题,与全日制考生的国家录取分数线一样,复试要求也与全日制考生一样。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明显优势就是兼顾工作和学习,在职人员利用业余时间提升专业能力和学识学历。近几年,我校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规模保持稳定,主要生源是农业技术人员、农村基层干部和涉农企业员工,25至40岁年龄段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占90%以上。由于他们具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学习积极性非常高,理论与实践结合得非常紧密,学习效果非常好,已毕业的500多名非全日制研究生正活跃在京郊农业农村第一线,把知识写在京郊大地上。可以说,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已成为在职人员实现人生梦想的一个重要途径。从学制来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三年,在校最长年限一般不超过五年。根据教育部要求,培养单位可以根据学习形式和生源特点,为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但必须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纳入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范围,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也纳入抽检范围。非全日制研究生修满规定学分,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德智体美达到毕业要求,就能拿到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我们学校共有7个专业学位点同时招收全日制研究生与非全日制研究生,二者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导师配备、师资队伍、实验条件、学位授予都是统一标准、统一要求。比如农业管理专业,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采用的就是同一个培养方案,总学分都不少于30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24学分,实践训练6学分。但是,考虑到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实际情况,非全日制研究生会采取周末集中授课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学习,相比之下更重视实习环节,像农业管理专业的实践训练就不少于6个月。其实,各高校目前都很重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严把入口关、培养关和出口关。我们学校一直致力于建设高水平应用型的现代农林大学,已形成依托农工管三大学科门类的非全日制教育教学体系,今后将不断提高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快培养乡村振兴急需的高层次人才。问题2 教学内容相同吗?课程设置完全一样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王军政非全日制研究生是教育部2017年开始实施的一项重大改革,把之前由国家组织入学资格单独统考且只授硕士学位证的在职单证硕士研究生,调整为统一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统一划线、统一复试、统一录取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并且毕业可同时获毕业证和学位证(双证)。北京理工大学从2017年开始招收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019年开始招收非全日制工程博士,每年大约招收非全日制硕士1000名、非全日制工程博士20至30名。从那时起,学校就明确规定非全日制研究生只招收在职定向就业类型,这与教育部2020年发布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原则上招生单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只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完全吻合。在培养方案和课程学分方面,我们学校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的要求相同,包括课程内容、实践环节、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位等。拿课程设置来说,非全日制学生的所有公共课、学科专业核心课和学科专业选修课,与全日制学生的要求完全一样。课程学习主要采取集中授课方式,上课时间为周六、周日等节假日或工作日的晚上,授课教师主要以校内教师为主,招生规模比较大的MBA(含EMBA)少量(大约10%)邀请了一些国内本领域著名教师授课,工程类别硕士也邀请企业导师来校授课。非全日制研究生课程学时、考核方式和质量要求等也与全日制完全相同。在学位论文方面,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评审、论文答辩等也都按照相同要求严格管理。学校还对全部学位论文进行重复率检查和5%随机抽取送校外同行专家盲审,不合格学位论文必须修改,再审合格后才能授予学位,以保证培养质量。从毕业情况来看,我们学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能够在基本学制(工科三年、管理和人文社科两年)正常毕业并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的比例约占90%。问题3 师资有区别吗?导师安排上同等对待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兼MBA教育中心主任 徐炜目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只存在于工商管理学院MBA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在研究生培养上一直一视同仁,无差别对待。具体到MBA专业,非全日制研究生主要是指春季招生只获取学位证书的毕业生,也就是常说的单证班。为了规范MBA招生、培养及保证教育质量,教育部从2017年起将MBA春季招生和秋季招生并轨,推出全日制MBA与非全日制MBA。就我们学校的非全日制MBA和全日制MBA来说,二者除上课时间有区别外,在考试和录取过程中并无差别,都建立了完整的、相同的培养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从教学内容来看,二者的培养计划核心内容与要素是一样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核心必修课程与全日制研究生的核心必修课程是一样的,包括选修课程、任课老师、教学要求、课程考试、考核要求也都一样。以导师安排为例。我们学校的非全日制MBA和全日制MBA配备的导师是一样的,都实行双导师制。导师由学术导师和职业导师构成。学术导师来源于全校优质师资,职业导师由业界成功人士担任,主要职责是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职业咨询、专业能力培养与鉴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专业指导,积极沟通并一起参加实践活动,通过学校、导师、学生三方共同努力,建设好互动交流平台。非全日制MBA与全日制MBA的导师对于学生的要求,如实习要求、学位论文要求及论文答辩要求等都实行统一标准。同时,他们的教育督导和质量保证体系等都完全相同。实际上,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区别在于:全日制研究生是周一至周五上课,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周末或业余时间上课。这种上课时间的差别,并不影响培养质量水平,用人单位完全没有必要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实施差别对待。问题4 毕业论文降低要求吗?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北方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宋志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研厅〔2016〕2号)明确要求,培养单位在制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案时,应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北方工业大学在招收培养非全日制研究生过程中充分考虑、尊重非全日制研究生脱产学习的特点,确定了“内紧外松”的个性化指导培养方式,确保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具有同等的培养质量,特别是在保障学位论文质量方面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内紧”是指学校在制定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学位论文规定时,既要清晰地认识到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的特殊性和困难之处,又要坚持“两个一致”原则。一是论文评审标准一致。学校硕士学位论文管理规定面向全体研究生,不区分学生的全日制或非全日制身份,学校制定完善的学位论文质量监督体系,由学校督导组、导师、外校专家等多方参与,联动开展过程监督。二是论文环节执行一致。在论文开题答辩、中期检查、匿名评审、预答辩和答辩等环节中,两种身份研究生须通过相同标准的过程考核和专家评审。如在开题阶段,学校通过开题查新保证论文选题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文字复制比仅在低于15%时允许进入下一环节,大于30%则直接进入延期答辩;论文评审或预答辩不通过时,学生将视情况被要求直接延期3个月、6个月或一年不等。学校坚持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关口前移提醒,严格出口管理。对于课程修读未达毕业学分要求、未按时完成学位论文的个别学生,学校管理部门会及时提醒预警,安排专人跟进,及时督促。强化研究生导师学生培养“一视同仁、同一标准”的理念,坚决淘汰不合格论文,确保学位论文质量。“外松”是指学校充分考虑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习特点和个人情况,“一人一策、一生一案”,充分调动协调教学资源,采用相对灵活的个性化指导与管理方法,保证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习效果最优、培养质量最佳。学校长期实行研究生培养“弹性学分制”,将非全日制研究生最长修业时间延长至五年,为学生开辟求学“绿色通道”。在选课上,学校开放全部教学课堂,非全日制研究生可依据专业培养要求和个人学习基础灵活选择课程,充分利用个人有效时间,用好学校资源进一步夯实专业基础,为学位论文的高质量完成提供专业保障。现状与建议“双非”研究生就业常会遭歧视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主任 白勇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式包括非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简称“双非”)和非全日制定向研究生两类。此前,我们学校有少数院系招收“双非”研究生,但近些年来,这些院系已停招“双非”研究生,仅招收非全日制定向研究生。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双非”研究生在劳动力市场求职过程中未受到足够公平的对待,就业途径不太通畅。部分用人单位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比如人们常在招聘启事中看到“招收全日制研究生”等要求,或者在同等条件下会优先录用全日制研究生。“双非”研究生就业举步维艰,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用人单位对“双非”研究生非常不了解,对于上级部门是否能够给这样的学生解决户口和编制的政策也不明确,导致不敢决策,在发布招聘需求时就没有给予这类研究生机会。尽管有的用人单位认为“双非”研究生很优秀,也希望招收,但又担心后续政策问题困扰,所以不敢大胆招聘、大胆用人。就业政策的滞后未能给“双非”研究生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第二,进入实习期,“双非”研究生需要提供各种凭证,证明自己具有应届生身份,才能与企业签署三方协议。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他们无法对用人单位做到广而告之。第三,在应聘中,很多单位刻板地认为非全日制培养的学生知识储备不足以和全日制媲美。第四,部分“双非”研究生年龄偏大。他们大多具有一定的工作履历,在工作之后回校继续充电,但一些用人单位或具体政策在落实户口、编制时,对人员年龄有严格限制,导致“双非”研究生无法参加应聘。怎样才能消除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偏见呢?我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应扩大宣传与介绍,增加用人单位或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正确认知。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相同,都属于统招统分计划,学历类型同为普通高等教育。两者的唯一区别在于学习方式的不同,而非学历类型的不同。用人单位应该消除歧视,关注学生能力,为非全日制研究生提供更公平的竞争机会。其次,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非全日制学生的能力水平。建议高校进一步加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课程、专业设置,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以“高质量的人才”打消用人单位的顾虑。第三,教育、组织、人社等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打通劳动力市场政策壁垒,让非全日制研究生竞聘时可以享受到同等的政策红利,得到同样的展示平台。来源 北京日报流程编辑 吴越

於乎

就业屡遭歧视,非全日制研究生含金量低?这些偏见要不得

近来,一些地方出现了非全日制研究生找工作受歧视的现象,引发社会关注。很多读者想知道,在高校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非全日制与全日制到底有何不同,其含金量真的比全日制低吗?为此,我们邀请部分高校负责人从报考、课程设置、导师安排、毕业论文要求等方面予以解读。问题1:报考要求一样吗?初试复试要求与全日制一致北京农学院研究生处处长何忠伟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是相对全日制研究生培养而言的一种培养形式,其培养制度是以在职人员为主要培养对象,以提高就业者专业能力、更新专业知识为主要目的,并使合格者获取学历学位的终身教育制度。它与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互为补充,共同构成我国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招生对象主要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或专科毕业两年以上)人员。从2017年起,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要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初试)和招生单位组织的复试,初试与全日制考生用的是同一套试题,与全日制考生的国家录取分数线一样,复试要求也与全日制考生一样。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明显优势就是兼顾工作和学习,在职人员利用业余时间提升专业能力和学识学历。近几年,我校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规模保持稳定,主要生源是农业技术人员、农村基层干部和涉农企业员工,25至40岁年龄段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占90%以上。由于他们具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学习积极性非常高,理论与实践结合得非常紧密,学习效果非常好,已毕业的500多名非全日制研究生正活跃在京郊农业农村第一线,把知识写在京郊大地上。可以说,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已成为在职人员实现人生梦想的一个重要途径。从学制来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三年,在校最长年限一般不超过五年。根据教育部要求,培养单位可以根据学习形式和生源特点,为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但必须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纳入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范围,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也纳入抽检范围。非全日制研究生修满规定学分,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德智体美达到毕业要求,就能拿到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我们学校共有7个专业学位点同时招收全日制研究生与非全日制研究生,二者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导师配备、师资队伍、实验条件、学位授予都是统一标准、统一要求。比如农业管理专业,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采用的就是同一个培养方案,总学分都不少于30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24学分,实践训练6学分。但是,考虑到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实际情况,非全日制研究生会采取周末集中授课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学习,相比之下更重视实习环节,像农业管理专业的实践训练就不少于6个月。其实,各高校目前都很重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严把入口关、培养关和出口关。我们学校一直致力于建设高水平应用型的现代农林大学,已形成依托农工管三大学科门类的非全日制教育教学体系,今后将不断提高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快培养乡村振兴急需的高层次人才。问题2:教学内容相同吗?课程设置完全一样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军政非全日制研究生是教育部2017年开始实施的一项重大改革,把之前由国家组织入学资格单独统考且只授硕士学位证的在职单证硕士研究生,调整为统一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统一划线、统一复试、统一录取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并且毕业可同时获毕业证和学位证(双证)。北京理工大学从2017年开始招收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019年开始招收非全日制工程博士,每年大约招收非全日制硕士1000名、非全日制工程博士20至30名。从那时起,学校就明确规定非全日制研究生只招收在职定向就业类型,这与教育部2020年发布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原则上招生单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只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完全吻合。在培养方案和课程学分方面,我们学校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的要求相同,包括课程内容、实践环节、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位等。拿课程设置来说,非全日制学生的所有公共课、学科专业核心课和学科专业选修课,与全日制学生的要求完全一样。课程学习主要采取集中授课方式,上课时间为周六、周日等节假日或工作日的晚上,授课教师主要以校内教师为主,招生规模比较大的MBA(含EMBA)少量(大约10%)邀请了一些国内本领域著名教师授课,工程类别硕士也邀请企业导师来校授课。非全日制研究生课程学时、考核方式和质量要求等也与全日制完全相同。在学位论文方面,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评审、论文答辩等也都按照相同要求严格管理。学校还对全部学位论文进行重复率检查和5%随机抽取送校外同行专家盲审,不合格学位论文必须修改,再审合格后才能授予学位,以保证培养质量。从毕业情况来看,我们学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能够在基本学制(工科三年、管理和人文社科两年)正常毕业并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的比例约占90%。问题3:师资有区别吗?导师安排上同等对待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兼MBA教育中心主任 徐炜目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只存在于工商管理学院MBA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在研究生培养上一直一视同仁,无差别对待。具体到MBA专业,非全日制研究生主要是指春季招生只获取学位证书的毕业生,也就是常说的单证班。为了规范MBA招生、培养及保证教育质量,教育部从2017年起将MBA春季招生和秋季招生并轨,推出全日制MBA与非全日制MBA。就我们学校的非全日制MBA和全日制MBA来说,二者除上课时间有区别外,在考试和录取过程中并无差别,都建立了完整的、相同的培养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从教学内容来看,二者的培养计划核心内容与要素是一样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核心必修课程与全日制研究生的核心必修课程是一样的,包括选修课程、任课老师、教学要求、课程考试、考核要求也都一样。以导师安排为例。我们学校的非全日制MBA和全日制MBA配备的导师是一样的,都实行双导师制。导师由学术导师和职业导师构成。学术导师来源于全校优质师资,职业导师由业界成功人士担任,主要职责是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职业咨询、专业能力培养与鉴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专业指导,积极沟通并一起参加实践活动,通过学校、导师、学生三方共同努力,建设好互动交流平台。非全日制MBA与全日制MBA的导师对于学生的要求,如实习要求、学位论文要求及论文答辩要求等都实行统一标准。同时,他们的教育督导和质量保证体系等都完全相同。实际上,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区别在于:全日制研究生是周一至周五上课,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周末或业余时间上课。这种上课时间的差别,并不影响培养质量水平,用人单位完全没有必要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实施差别对待。问题4:毕业论文降低要求吗?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北方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宋志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研厅〔2016〕2号)明确要求,培养单位在制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案时,应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北方工业大学在招收培养非全日制研究生过程中充分考虑、尊重非全日制研究生脱产学习的特点,确定了“内紧外松”的个性化指导培养方式,确保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具有同等的培养质量,特别是在保障学位论文质量方面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内紧”是指学校在制定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学位论文规定时,既要清晰地认识到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的特殊性和困难之处,又要坚持“两个一致”原则。一是论文评审标准一致。学校硕士学位论文管理规定面向全体研究生,不区分学生的全日制或非全日制身份,学校制定完善的学位论文质量监督体系,由学校督导组、导师、外校专家等多方参与,联动开展过程监督。二是论文环节执行一致。在论文开题答辩、中期检查、匿名评审、预答辩和答辩等环节中,两种身份研究生须通过相同标准的过程考核和专家评审。如在开题阶段,学校通过开题查新保证论文选题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文字复制比仅在低于15%时允许进入下一环节,大于30%则直接进入延期答辩;论文评审或预答辩不通过时,学生将视情况被要求直接延期3个月、6个月或一年不等。学校坚持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关口前移提醒,严格出口管理。对于课程修读未达毕业学分要求、未按时完成学位论文的个别学生,学校管理部门会及时提醒预警,安排专人跟进,及时督促。强化研究生导师学生培养“一视同仁、同一标准”的理念,坚决淘汰不合格论文,确保学位论文质量。“外松”是指学校充分考虑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习特点和个人情况,“一人一策、一生一案”,充分调动协调教学资源,采用相对灵活的个性化指导与管理方法,保证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习效果最优、培养质量最佳。学校长期实行研究生培养“弹性学分制”,将非全日制研究生最长修业时间延长至五年,为学生开辟求学“绿色通道”。在选课上,学校开放全部教学课堂,非全日制研究生可依据专业培养要求和个人学习基础灵活选择课程,充分利用个人有效时间,用好学校资源进一步夯实专业基础,为学位论文的高质量完成提供专业保障。【现状与建议】“双非”研究生就业常会遭歧视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主任白勇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式包括非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简称“双非”)和非全日制定向研究生两类。此前,我们学校有少数院系招收“双非”研究生,但近些年来,这些院系已停招“双非”研究生,仅招收非全日制定向研究生。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双非”研究生在劳动力市场求职过程中未受到足够公平的对待,就业途径不太通畅。部分用人单位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比如人们常在招聘启事中看到“招收全日制研究生”等要求,或者在同等条件下会优先录用全日制研究生。“双非”研究生就业举步维艰,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用人单位对“双非”研究生非常不了解,对于上级部门是否能够给这样的学生解决户口和编制的政策也不明确,导致不敢决策,在发布招聘需求时就没有给予这类研究生机会。尽管有的用人单位认为“双非”研究生很优秀,也希望招收,但又担心后续政策问题困扰,所以不敢大胆招聘、大胆用人。就业政策的滞后未能给“双非”研究生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第二,进入实习期,“双非”研究生需要提供各种凭证,证明自己具有应届生身份,才能与企业签署三方协议。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他们无法对用人单位做到广而告之。第三,在应聘中,很多单位刻板地认为非全日制培养的学生知识储备不足以和全日制媲美。第四,部分“双非”研究生年龄偏大。他们大多具有一定的工作履历,在工作之后回校继续充电,但一些用人单位或具体政策在落实户口、编制时,对人员年龄有严格限制,导致“双非”研究生无法参加应聘。怎样才能消除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偏见呢?我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应扩大宣传与介绍,增加用人单位或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正确认知。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相同,都属于统招统分计划,学历类型同为普通高等教育。两者的唯一区别在于学习方式的不同,而非学历类型的不同。用人单位应该消除歧视,关注学生能力,为非全日制研究生提供更公平的竞争机会。其次,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非全日制学生的能力水平。建议高校进一步加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课程、专业设置,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以“高质量的人才”打消用人单位的顾虑。第三,教育、组织、人社等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打通劳动力市场政策壁垒,让非全日制研究生竞聘时可以享受到同等的政策红利,得到同样的展示平台。视觉中国供图

蝶之恋

这些硕士研究生的冷知识,你知道吗?比如获得研究生教育的途径?

|获得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途径有哪些?获得途径分为两大类:(一)学历教育的同学可以通过免试保送、全国统考、单独考试、法硕联考、MBA联考获得教育。(二)非学历教育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可以通过全国联考、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我国目前研究生学科数量有多少?我国目前招收研究生的二级学科、专业已发展到1000余个,分布在557个一级学科,13个学科门类中。目前全国共有878个硕士招生单位,其中,科研机构占三分之一以上,但往往容易被忽略,实际上这些科研机构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我国学术型研究生的专业分类有哪些?考研专业可以分为十三大学科门类,分别是:哲学、经济学、法学(不含法律硕士专业)、教育学(不含体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和艺术学。其中统考专业共有8个,分别是:计算机、心理学、教育学、西医综合、历史、中医综合、农学和法硕。但是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招生单位不再参与统考,开始实行自主命题,在目标院校公布招生简章之前,考生参考上一年招生简章进行复习即可。统考科目的专业课试题是由国家统一出题的,非统考科目的专业课试题由招生单位出题。|获取考试信息的途径有哪些?获取的途径有:招生简章、报考学院印发的说明和专业课试题、导师、在读研究生、各种网站上刊登的考研信息、专业网站等等。|研究生考试的命题方式是什么?全国统考初试的政治和数学,以及非外语类专业的英语、俄语、日语和部分专业的基础课(如教育333、管理类综合等)都是由教育部统一命题,单独考试的初试科目均由招生单位自主命题。|单科线和总分线是否一定要过?是的,而且都要过线。所谓的“单科分数线”是指英语、政治、数学、专业课等的各个科目的单科分数线,一般来讲,“总分分数线”一定会高于各单科分数线的加和。所以只是通过了单科分数线一般来讲是过不了总分线的。所以同学们一定在要保证每一个单科过单科线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取得高分才可以。|最低录取分数线是最后录取分数线吗?最低录取分数线并不是最后绿区分数线,而是成绩高于最低绿区分数线的考生,有资格参加复试。教育部依据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结合年度全国硕士招生计划和报考的生源情况,以及总体初试成绩情况,确定进入复试的基本要求,对应届毕业生和非应届毕业生实行统一的参加复试最低分数线。|调剂的条件是什么?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只有上了国家线才有调剂的机会,其次,被调剂学校有名额且符合要求,第三,参加被调剂学校的复试,第四,调入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在职研究生考试真的取消了吗?在职研究生2017年改革前有三种报考方式,分别是一月联考、同等学力申硕和十月在职联考,改革后十月的在职联考被取消了,我们任然可以通过其他两种报考方式申请,这两种在职读研的方式考试难度以及所获证书均有不同,建议大家查阅相关资料选择适合自己的那种。关于考研你还有哪些疑问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进行讨论。

绿绒蒿

非全日制研究生求职之痛!想申请杭州人才补贴被拒,只因毕业证上多了四个字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见习记者 柳依然“该员工的学历不符合‘全日制’条件,审核不通过。”7月6日,杭州市人才服务中心的一条反馈信息,给王扬(化名)泼了一盆冷水。作为本科浙江大学、硕士华东政法大学的毕业生,王扬今年6月毕业后满腔热血选择了杭州这个与他羁绊深刻的城市工作,却在申请杭州人才补贴方面碰了壁——原因无他,仅仅是研究生毕业证上的“非全日制”四个字。王杨收到“不通过”通知,理由是学历不符合“全日制”条件以就业为导向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反而在社会和就业市场遭到了不公待遇,这让“王扬们”很困扰。期待王扬是浙江嘉兴人,一名90后。2013年高考时,他以文科672分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三年之后,他选择了考研之路。“2016年我参加了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当时报考的是复旦大学法律硕士。分数揭晓后,337分,上线分数为345分,一志愿未能上线。”王扬回忆,当时他考的试卷是法律硕士统招试卷,也是全上海统一批卷的,各科成绩分别为:政治71分,英语77分,专业一93分,专业二96分。“当年华东政法大学法律硕士(法学)分数线是330分,不区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我考虑到法学学科的实践性特点以及教育部统筹政策,就报名了华东政法大学非全日制的调剂。”王扬告诉记者,第一志愿未能如愿以偿,他选择了调剂,“初试成绩排在全部法律硕士的中前段,复试成绩也超过了全日制的录取线不少,最终被华东政法大学录取为法律硕士(财税金融方向)。相较于全日制研究生的课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习并不轻松。“2017年9月入学,三年制的硕士,每年学费是一样的,但总学分要求还比全日制研究生还高。”王扬说,研一学习压力比较大,周末两天满课;到了研二开始,他主动找工作,分散毕业就业压力,也幸而入职浙江一家律师事务所,从事破产清算与重整的律师工作,与自己的专业方向财税金融比较契合。研三毕业这一年,王扬除了日常的律所工作外,更多精力准备毕业文论答辩。“论文和全日制统一标准,盲审答辩。我因为在校期间表现优异,被评为优秀应届毕业生(同届非全日制与全日制一起面试,非全日制只有2人评上)。”王扬说,在校期间,学校坚持统分统招,保证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质量与水平。现实杭州,是王扬向往的城市。不仅仅是本科四年在这里度过,考上华东政法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三年,他也把一半的时间留在杭州实践。这几年,他也关注到杭州引才力度不断。仅2019年,杭州以55.4万的人口增量位列全国第一,近三年人才净流入率、互联网人才净流入率保持全国第一。当然,为吸引高学历者来杭州创业发展,不惜真金白银:对来杭工作的全球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含毕业5年内的回国留学人员、外国人才)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其中本科1万元、硕士3万元、博士5万元。王扬看到这条政策,也很心动。6月30日,他试着向杭州人社部门发出人才补贴申请,却被无情拒绝了。7月6日,他收到一条短信:该员工的学历不符合“全日制”条件,审核不通过。王扬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我们当年和全日制也是同样的分数、同样的考卷,毕业要求也是一样的,也都有应届生的资格,最后各种政策都无法享受,”王扬非常不理解,“我认为杭州的人才政策没有跟随教育部新政策的步伐,不是很合理。”小时新闻采访中发现,王扬遇到的情况并非个例。同样华东政法大学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小林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本是被杭州对硕士生的丰厚补贴和优越的人才政策来到杭州工作,小林却发现自己被排除在了“人才”范围之外。“我们上着同样的课,接受着同样的考试,在工作能力上,反而是非全日制的学生更胜一筹。”小林也表示,因为自己选择就业的是律所,其实自己在就业方面并没有受非全日制这个身份的很大影响,“但事业单位的就不同了,我有同学想考事业单位,但是事业单位招聘上明确由写着需要全日制应届毕业生,审核都过不了。”广西大学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小金,今年就因为非全日制毕业生的身份影响了就业,至今未寻得工作,不禁发出了“给母校丢脸了”的感叹。“在校招体制下影响较大,感觉被不对等对待。”小金说,“想进体制内工作,却连报考的资格都没有,感觉被抛弃了……”争议采访中,很多人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概念并不清晰。记者随机采访了身边的几个人,不少人质疑其“含金量”,甚至直接等同于在职研究生、函授学历等。在一些社交媒体上,有网友也对这个话题进行了评论,其中一位网友的观点是“非全日制和全日制就是不一样。两个培养方式不同。用人单位愿意选择全日制。我觉得不存在歧视,这是市场需求而定。你考非全日制时候肯定有你的考量,否则为何不考全日制”。也有人分析,之所以非全日制研究生得不到认可,在2016年确定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之前,社会对非全日制的印象停留在“混日子”“自考”等方面,根深蒂固的观念也导致地方用人单位拒绝非全日制研究生,损害了毕业生的公平就业。小时新闻记者从教育部官网上查到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教育部官网上公开信息规定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王扬就是改革之后的第一批非全日制研究生。按照王扬的说法:“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属于统招统分计划,学历类型同为普通高等教育,非全日制仅指学习方式,非学历类型。因非全日制研究生改革时间较短,社会容易把统招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和非统招的在职研究生、非全日制的成教、自考、网络教育本科相混淆。”2020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强调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权益保护,明确各地及用人单位应为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和落户机会,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资格条件。不过,走出校门的王扬,“非全日制”这四个字马上成了求职路上的绊脚石。“其实很想证明自己并非读了个‘假研究生’,也想得到应届毕业生的同等待遇。”王扬苦笑道,作为国家第一批“非全日制”研究生,他希望能得到社会尊重和接纳。出路王扬曾向杭州市相关部门反馈了情况,却被告知引才计划明确按照政策制定好的执行,非全日制毕业生明确不在补助范围内。杭州相关部门给王扬的回复小时新闻记者带着相关疑问,致电了浙江省教育厅。据省教育厅一位工作人员介绍,2020年五部们联合下发的政策保障了非全日制毕业生和全日制毕业生的同等待遇,但教育部门并不能介入地方的政策规定和实际就业情况。“事业单位招聘由事业处管理,公务员招聘有组织部管理,杭州市的人才政策需要找杭州市相关部门。”该工作人员表示。对于“王扬们”遇到的问题,杭州市委组织部人才办一位工作人员在电话中对记者说:“今年已经收到了不少关于非全日制毕业生相同的反馈,作了统一回复:杭州人才政策一切按照杭委人办2019第4号文件执行,明确人才补贴范围是全日制毕业生。”杭州市人才办受理部门也告诉记者,“人才补贴的执行会严格按照文件规定。”针对这些困惑,小时新闻记者也联系了浙江金道律师事务所政府行政法律服务团队盛震超律师。“根据文件说明,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应当具有平等的就业机会。而杭州市的人才引进政策对两者进行区分对待,这是违反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下发的规定的。杭州市相关部门‘杭州发展人才需求与教育部统筹文件不冲突’这个说法,并不合理。如果已向具体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作出不予给付人才补助的决定,那么该非全日制研究生依法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该决定。”浙江省社会学学会会长杨建华教授在接受小时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就业不平等的原因主要还是一种就业歧视表现。“企事业单位在用人时,不应抱有‘非全日制度一定比全日制差’这样的就业歧视观念,要唯才是取,因岗设人,而不能因人设岗。但很遗憾,现在不同程度的就业歧视现象还广泛存在。”针对杭州人才补贴政策不囊括非全日制毕业生这一现象,杨教授也谈了自己的观点:“政策的生命在于公正。政策在制定的时候就要体现这种正义性和公正性,针对相同的毕业研究生的证书,应该一视同仁。在教育部等五部门下发文件后,地方制定的政策更应该服从国家上位政策,不能在政策制定时出现违背国家政策和非正义的偏差。”【来源:钱江晚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陈榥

在职研毕业后,你的学历是研究生学历,还是本科学历?

很多想要报考在职研究生的小伙伴们问过我一个问题:报考在职研究生毕业后是什么学历?研究生学历?还是本科生学历?想知道自己毕业获得什么学历?那还得看你报考的方式:目前在职研究生有3种报考方式:非全日制研究生、同等学力申硕和中外合作办学硕士。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教育,可获得硕士学位和学历。报考流程如下:①10月研招网报名,12月参加初试;②通过国家线和院校线,参加学校自命题复试;③复试合格,并达到学校录取标准,9月开学;④通过课程学习,修满学分;⑤达到毕业要求,获得硕士学位和学历。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后,是研究生学历。同等学力申硕非学历教育,可获得硕士学位。报考流程如下:①报名参加课程研修班学习;②修满学分后,满足本科学士学位3年及以上,提交申硕申请;③参加并通过学校专业课程考试;④参加同等学力申硕统考,并在有效期内通过考试;⑤通过统考后1年内完成论文撰写和答辩;⑥答辩合格,获得硕士学位。同等学力申硕毕业后,学历不提升,还是原学历。中外合作办学硕士报考流程如下:①报名参加学校自命题入学面试;②通过入学面试后参加课程学习;③学习结束,达到学校毕业要求;④获得国外硕士学位。中外合作办学硕士毕业后,获国外硕士学位,可在中留服认证,认证后相当于国内“研究生学历和学位”效力。以上是对这三大报考方式的介绍,希望对要报考在职研究生的小伙伴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