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非全日制研究生求职之痛!想申请杭州人才补贴被拒,只因毕业证上多了四个字日月得之

非全日制研究生求职之痛!想申请杭州人才补贴被拒,只因毕业证上多了四个字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见习记者 柳依然“该员工的学历不符合‘全日制’条件,审核不通过。”7月6日,杭州市人才服务中心的一条反馈信息,给王扬(化名)泼了一盆冷水。作为本科浙江大学、硕士华东政法大学的毕业生,王扬今年6月毕业后满腔热血选择了杭州这个与他羁绊深刻的城市工作,却在申请杭州人才补贴方面碰了壁——原因无他,仅仅是研究生毕业证上的“非全日制”四个字。王杨收到“不通过”通知,理由是学历不符合“全日制”条件以就业为导向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反而在社会和就业市场遭到了不公待遇,这让“王扬们”很困扰。期待王扬是浙江嘉兴人,一名90后。2013年高考时,他以文科672分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三年之后,他选择了考研之路。“2016年我参加了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当时报考的是复旦大学法律硕士。分数揭晓后,337分,上线分数为345分,一志愿未能上线。”王扬回忆,当时他考的试卷是法律硕士统招试卷,也是全上海统一批卷的,各科成绩分别为:政治71分,英语77分,专业一93分,专业二96分。“当年华东政法大学法律硕士(法学)分数线是330分,不区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我考虑到法学学科的实践性特点以及教育部统筹政策,就报名了华东政法大学非全日制的调剂。”王扬告诉记者,第一志愿未能如愿以偿,他选择了调剂,“初试成绩排在全部法律硕士的中前段,复试成绩也超过了全日制的录取线不少,最终被华东政法大学录取为法律硕士(财税金融方向)。相较于全日制研究生的课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习并不轻松。“2017年9月入学,三年制的硕士,每年学费是一样的,但总学分要求还比全日制研究生还高。”王扬说,研一学习压力比较大,周末两天满课;到了研二开始,他主动找工作,分散毕业就业压力,也幸而入职浙江一家律师事务所,从事破产清算与重整的律师工作,与自己的专业方向财税金融比较契合。研三毕业这一年,王扬除了日常的律所工作外,更多精力准备毕业文论答辩。“论文和全日制统一标准,盲审答辩。我因为在校期间表现优异,被评为优秀应届毕业生(同届非全日制与全日制一起面试,非全日制只有2人评上)。”王扬说,在校期间,学校坚持统分统招,保证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质量与水平。现实杭州,是王扬向往的城市。不仅仅是本科四年在这里度过,考上华东政法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三年,他也把一半的时间留在杭州实践。这几年,他也关注到杭州引才力度不断。仅2019年,杭州以55.4万的人口增量位列全国第一,近三年人才净流入率、互联网人才净流入率保持全国第一。当然,为吸引高学历者来杭州创业发展,不惜真金白银:对来杭工作的全球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含毕业5年内的回国留学人员、外国人才)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其中本科1万元、硕士3万元、博士5万元。王扬看到这条政策,也很心动。6月30日,他试着向杭州人社部门发出人才补贴申请,却被无情拒绝了。7月6日,他收到一条短信:该员工的学历不符合“全日制”条件,审核不通过。王扬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我们当年和全日制也是同样的分数、同样的考卷,毕业要求也是一样的,也都有应届生的资格,最后各种政策都无法享受,”王扬非常不理解,“我认为杭州的人才政策没有跟随教育部新政策的步伐,不是很合理。”小时新闻采访中发现,王扬遇到的情况并非个例。同样华东政法大学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小林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本是被杭州对硕士生的丰厚补贴和优越的人才政策来到杭州工作,小林却发现自己被排除在了“人才”范围之外。“我们上着同样的课,接受着同样的考试,在工作能力上,反而是非全日制的学生更胜一筹。”小林也表示,因为自己选择就业的是律所,其实自己在就业方面并没有受非全日制这个身份的很大影响,“但事业单位的就不同了,我有同学想考事业单位,但是事业单位招聘上明确由写着需要全日制应届毕业生,审核都过不了。”广西大学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小金,今年就因为非全日制毕业生的身份影响了就业,至今未寻得工作,不禁发出了“给母校丢脸了”的感叹。“在校招体制下影响较大,感觉被不对等对待。”小金说,“想进体制内工作,却连报考的资格都没有,感觉被抛弃了……”争议采访中,很多人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概念并不清晰。记者随机采访了身边的几个人,不少人质疑其“含金量”,甚至直接等同于在职研究生、函授学历等。在一些社交媒体上,有网友也对这个话题进行了评论,其中一位网友的观点是“非全日制和全日制就是不一样。两个培养方式不同。用人单位愿意选择全日制。我觉得不存在歧视,这是市场需求而定。你考非全日制时候肯定有你的考量,否则为何不考全日制”。也有人分析,之所以非全日制研究生得不到认可,在2016年确定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之前,社会对非全日制的印象停留在“混日子”“自考”等方面,根深蒂固的观念也导致地方用人单位拒绝非全日制研究生,损害了毕业生的公平就业。小时新闻记者从教育部官网上查到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教育部官网上公开信息规定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王扬就是改革之后的第一批非全日制研究生。按照王扬的说法:“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属于统招统分计划,学历类型同为普通高等教育,非全日制仅指学习方式,非学历类型。因非全日制研究生改革时间较短,社会容易把统招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和非统招的在职研究生、非全日制的成教、自考、网络教育本科相混淆。”2020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强调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权益保护,明确各地及用人单位应为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和落户机会,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资格条件。不过,走出校门的王扬,“非全日制”这四个字马上成了求职路上的绊脚石。“其实很想证明自己并非读了个‘假研究生’,也想得到应届毕业生的同等待遇。”王扬苦笑道,作为国家第一批“非全日制”研究生,他希望能得到社会尊重和接纳。出路王扬曾向杭州市相关部门反馈了情况,却被告知引才计划明确按照政策制定好的执行,非全日制毕业生明确不在补助范围内。杭州相关部门给王扬的回复小时新闻记者带着相关疑问,致电了浙江省教育厅。据省教育厅一位工作人员介绍,2020年五部们联合下发的政策保障了非全日制毕业生和全日制毕业生的同等待遇,但教育部门并不能介入地方的政策规定和实际就业情况。“事业单位招聘由事业处管理,公务员招聘有组织部管理,杭州市的人才政策需要找杭州市相关部门。”该工作人员表示。对于“王扬们”遇到的问题,杭州市委组织部人才办一位工作人员在电话中对记者说:“今年已经收到了不少关于非全日制毕业生相同的反馈,作了统一回复:杭州人才政策一切按照杭委人办2019第4号文件执行,明确人才补贴范围是全日制毕业生。”杭州市人才办受理部门也告诉记者,“人才补贴的执行会严格按照文件规定。”针对这些困惑,小时新闻记者也联系了浙江金道律师事务所政府行政法律服务团队盛震超律师。“根据文件说明,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应当具有平等的就业机会。而杭州市的人才引进政策对两者进行区分对待,这是违反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下发的规定的。杭州市相关部门‘杭州发展人才需求与教育部统筹文件不冲突’这个说法,并不合理。如果已向具体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作出不予给付人才补助的决定,那么该非全日制研究生依法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该决定。”浙江省社会学学会会长杨建华教授在接受小时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就业不平等的原因主要还是一种就业歧视表现。“企事业单位在用人时,不应抱有‘非全日制度一定比全日制差’这样的就业歧视观念,要唯才是取,因岗设人,而不能因人设岗。但很遗憾,现在不同程度的就业歧视现象还广泛存在。”针对杭州人才补贴政策不囊括非全日制毕业生这一现象,杨教授也谈了自己的观点:“政策的生命在于公正。政策在制定的时候就要体现这种正义性和公正性,针对相同的毕业研究生的证书,应该一视同仁。在教育部等五部门下发文件后,地方制定的政策更应该服从国家上位政策,不能在政策制定时出现违背国家政策和非正义的偏差。”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推而强之

不将全日制作为限制条件,不代表不能参考,但代表着重视非全日制

近日,教育部出台一项政策:不得将全日制作为招聘限制性条件,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网友们纷纷参与讨论,甚至有号召全日制学生集体反映抗议的,非全日制学生也很多不看好。首先,来明确一下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全日制是指学生在规定年限内,主要精力和时间是在校学习,上课时间一般安排在工作日的一种学习方式;非全日制是指学生在规定年限内,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全日制与非全日制是学习方式,是学习时间上的一种分类。在我国教育体制中,需要将专本科层次与研究生层次分开看待。1、专本科层次,全日制一般指通过高考的普通高校招生方式,一般称统招全日制;非全日制是指非统招的成人学历,现有自学考试、成人高考、国家试点网络教育、开放大学四种方式。统招全日制最大的竞争压力来自于高考,而不通过高考的成人学历,从入学上没太大压力,在学习上也相对比较轻松,甚至在以前很多人都没去过学校就拿到了毕业证。当然,目前监管力度不断提高,拿证越来越难,不过还是和全日制差距比较大。2、硕士研究生层次,学习时间上,全日制一般将课程分散到周一到周五的工作时间,非全日制将课程集中到周中晚或周末的业余时间,但课程质量和数量等按规定要求一致。全日制和非全日制都要统一参加12月份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相同专业的考试科目相同,国家分数线相同。当然,现在非全日制一般都是专硕,和传统意义上的学硕有一定区别。而且虽然是相同的国家线,但实际各校的招生分数,在国家线标准之上的前提下,一些非全日制低于全日制。不过,全日制专硕得到了普遍认可,而同专业的非全日制专硕很多情况下却被认为是花钱买证,虽然花钱也考不上的很多,而真有人花钱去买很可能是被骗了。然后,看一下具体政策不得将全日制作为招聘限制性条件这个政策出自教育部《关于做好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原文为: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抓好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落实落地工作,各省级教育部门要协调和配合有关部门,推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在招聘公告和实际操作中不得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作为限制性条件,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改变人才“高消费”状况,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用人氛围。各地各高校要建立用人单位招聘黑名单制度,将经认定存在就业歧视、欺诈等问题的用人单位纳入黑名单,定期向毕业生发布警示提醒信息。最后,来聊一聊影响此政策的目的是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而且只是号召“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普通企业起码在实际操作中完全可以自己规定筛选标准。有人担心增加招聘筛选难度,毕竟现阶段还没有比学历更好的大筛选条件,如果不明确确实会收到更多不符合预期的简历,不过大数据时代,一键筛选,不作限制条件,又不是不写明、不做参考。倒是非全日制人士找工作的成本可以说增加,明明条件没限制,但投了简历也会被刷掉,有时候真的不如明确规定。而对于全日制人士真的没什么好担心的,不作限制条件又不是不能做选择的参考,你的全日制学历摆出来,就证明了学习能力(起码高考时的)和拥有的相应大学的知识等资源。而且,企业不是只看学历不看其他,企业要的是能为他们带来利益的员工,而不是高学历的员工。工作更不是找到了就完事了,工作中的挑战和压力才刚刚开始,能不能胜任最后还是要归到能力上。不作为限制性条件, 不代表不能做参考条件。证书为什么要标明全日制与非全日制,毕业为什么有成绩单和各项实践证明等,大学有专科、本科,学历有高低层次,教育部自己划分985211双一流等,经历和收获的不对等,能胜任的岗位也不对等,破除“唯名校”“唯学历”不代表要去抹杀名校和学历的证明能力。在有更好的筛选机制之前,虽然有了此政策,但在普通招聘中真的没什么太大影响。不过,一考定人生过于武断,一证定能力过于片面。国家的目的是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而导向作用往往更作用于未来。从某方面可以说,全日制学术派是高端人才的一般路径,而全民素质的提高需要更大而广的投入和更多样化的选择,当全日制不作为限制性条件,非全日制将会受到更多的重视。政策中专门注明,也能看出对非全日制的重视。我们现阶段已经形成了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机制,除了高考之外,还有多种非全日制成人学历的获取方式,除了脱产在校学习的方式,还有非全日制在职的学习方式。而这些方式,一方面培养成本更多的由个人承担甚至能够补充一部分全日制培养的支出,有效缓解教育财政压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全民基础文化水平,也给真正努力的人更多的机会。 当然非全日制教育还未完善,但更多的重视会催动市场去发展和改革,再有更为成熟的技术作为辅助,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才能不只是口号。

能体纯素

天津是否放宽了人才引进?非统招本科可以走人才了?

近日,不少人致电小编咨询天津是否放宽了人才引进落户条件,比如大专学历是否可以走人才引进,超龄的统招本科是否可以走人才引进,甚至有人问,我的学历不是统招的,是成教的或者是自考的等学历也可以走人才引进了?今天小编来给你一一解答!首先是大专人才,广义上的人才引进包括传统的本科学历人员落户、研究生学历人员落户、应届生落户、高级职称落户等落户。栏目调整后的公安局网站将其归类为“外省市人才引进类(落户)”。在这其中,有两项与“大专学历”相关,分别是“短缺专业大专学历人员落户”和“外省市生源具有本市普通高校全日制专科(含高职)学历人员落户”。短缺专业大专学历人员落户,指普通高校全日制专科毕业生,所学专业为短缺专业,比如水电工程、船舶制造等专业,但要求在我市合法稳定就业、居住并取得《天津市居住证》,在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岗位工作满2年,签订5年以上劳动合同,连续2年以上缴纳社会保险(不含补缴)的,可以申请在本人或直系亲属在津名下合法产权住房落户,无本人或直系亲属名下合法产权住房的,可以申请在本人稳定居住的合法租赁房屋所在地社区集体户落户。另一个想必大家都知道了,就是所谓的租房落户,但到目前为止,天津尚未全面放开大专学历通过人才引进方式落户通道,如上文所述,部分专业、毕业学校及年龄符合或部分地区有大专学历通过人才引进方式落户的政策。但好消息是:公司有6个名额可以办理大专人才引进,不限专业,但需要抓紧时间,毕竟名额有限!其次是超龄人才引进,主要是指持有全日制普通本科学历,年龄超过35周岁本科,或者持有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年龄超过45周岁的人。超龄解决对策,走加急人才落户方案,不需要职称和调档,名额有限,具体详谈!最后就是大家最关心的非全日制本科也可以走人才引进了,这是公司独有渠道,但名额十分有限,如果有需要的可以联系小编,毕竟机会之门不会永久敞开。有机会就要把握住!机不可失!需要资料:①身份证②户口本(提供首页、本人页)首页为单位集体户口的,提供首页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并检查首页、本人页户号是否一致③毕业证、(检查出生日期与身份证是否一致)④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在学信网打印)⑤1寸白底证件照4张,2寸白底2张(1寸白底照片电子版)上述材料都需要原件~身份证复印5份,其余各复印三份(其中有1份身份证复印件空白处:写清血型、身高、电话)

缉毒警

快来看,特殊身份考研资格情况分析!不要再问你能不能考研了!

考研同其他类型考试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于参加考试的人员有一定要求。随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考研、并且加入到考研大军之中,各研究生院校对于自己录取要求也进行了调整,所以使很多考研小白不知道自己能否参与考研。在日常工作中,小任老师经常接收到很多同学关于考研资格的问题,如我是大三能不能考研、我是专科生能不能考研以及同等学力究竟是什么意思等,那么今天小任老师就与大家探讨一下这方面的问题,为同学们解开疑惑!01.大三究竟能否考研?在向小任老师提问的同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大三的同学,他们想提前准备,但又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否考研。其实正常来说,大三的学生是无法参加研究生考试的,以今年大三同学为例,只有到明年6月毕业才能拿到毕业证,所以你的最高学历严格意义上来说其实是高中,这是所有研究生院校所不允许的。但万事都有例外,如果你此时是大一或大二,想在大三进行考研,那理论上你要在大三开学前将除了毕业论文之外的所有学分修完,并要通过学院申请“提前毕业”。这波操作大家想想就能感受到其难度,所以小任老师还是觉得同学们认认真真过好大三这一年,打好专业课及公共课基础比较实际。02.非统招本科学历能否考研?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国务院早在1988年发布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中就给予了明确说明:高等自学考试的专科(基础科)、本科等学历层次,与普通高等学校的学历层次水平的要求应相一致。当然,具体情况各研究生院校是不同的;换句话说,以上学历都可以考研,但是你报考的院校是否录取自己学历的学生就要进行核实了。1.自考本科如何考研?一般来说,自考本科的同学每年会分6月份和12月份两期毕业,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讲报考研究生是没有问题的,前者自不必说;12月毕业的同学来年1-2月会拿到本科毕业证,可以到当地自考办办理证明,证明自己明年9月之前能拿到毕业证。2.本科结业生、肄业生能否考研?所谓本科结业生是指具有本科学籍的学生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其中有1门以上主要课程(包括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不及格者。2020年开始,高校结业生可以按同等学力身份报考,但需要比正常毕业的同学在初试上多一些英语成绩、科研或者专利上的要求,并且会在复试中添加加试科目。但是肄业生就比较尴尬了,由于很少有高校会将肄业生作为同等学力身份报考,所以肄业生是无法考研的。3.高职、高专毕业生能否考研?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并经两年或两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均可以报考硕士研究生。03.同等学力在考研中的地位在探讨同等学力在目前考研中的地位之前,首先要知道同等学力的含义。所谓同等学力,官方给出的解释如下:同等学力指学习经历不同,但在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方面达到同等程度的人员。在目前研究生考试中,如果你不是正常本科毕业,但是你有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达到了和本科毕业学生一样的水平,那么就可以考研。具体要求小任老师为大家例举了出来,想要考研的同学可以参考一下。专科毕业后工作两年或两年以上(一般学校规定自毕业时至录取年的9月1日)成人教育应届毕业生(由于成人教育应届本科生报考时,即每年的11月中旬,并没有取得本科学历,所以只能以同等学力的资格报考)。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以上中的任意一条之后,只要再达到以下四个要求就可以报考研究生了!通过本科段课程。英语达到本科毕业水平。要求发表论文或有科研成果。复试时要加试两门专业课。上述四个要求中,第四条是各招生单位的共同要求(有的研究生院校复试加试不仅两门);其余三条,各招生单位有不同要求,同学们可以仔细查看招生简章。在了解了同等学力的含义以及考研要求之后,那么在实际考研中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小任老师这里还需要给同等学力考研同学提出3点中肯的建议。No.1提前了解目标院校专业导师对同等学力的看法这一点其实是很重要,但却很容易被忽略的。因为随着考研竞争力的提升,生源选择变得越来越困难;现实中,确实会有导师优先刷掉同等学力的考生,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报考他的研究生。所以,同等学历的同学们一定要在院校选择时注意这一点,不要让自己的努力让个别人的偏见而付诸东流。No.2考虑“迂回战术”,先拿本科文凭还是那句话,如果国家政策方面对同等学力没有非常严重的偏见,但并不代表研究生院校不会。因此,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大家还是尽量拿一个本科文凭,这样在复试中既不需要加试,也不会受到特别大的歧视。No.3更努力、更幸运!虽然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但是大家还是要相信优秀的品质一定会发光。因此,同等学力的同学在复习时要比本科生更用功,特别是初试成绩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进行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在复试时给自己争取更高被录取的机会。最后,无论什么学历背景的同学,如果你下定了考试决心,就可以直接打电话去目标院校研招办去询问了,这是最权威的答复,这样也可以稳定心态,全身心备考。

我鸣

程序员自考本科,面试被拒,吐槽hr:不要就早说,浪费时间

现在的社会,学历真的是一道很多人都跨不过去的槛,虽说现在国家有自考本科的政策让很多人弥补了遗憾,但是这个自考本科的含金量,很多企业并不认可。近日,一位程序员就因为自考本科学历,被公司拒之门外,为此,他怒怼hr,如果对学历有要求,就在招聘上标注,不要浪费彼此的时间。而hr却表示不标注,是为了让不让外界认为公司歧视,不是她们一家公司不要,是很多公司都不接受这样的学历。这个话题,引来了很多网友的讨论:有网友说人家上学时好好学习考上统招本科的人,凭什么要和你们这些上学时吃喝玩乐然后闭着眼睛混个自考本科的人一个待遇?自考至少证明了你的自学能力和毅力,不要灰心,大部分企业还是认可的,可以继续考研究生,何必听别人说那么多呢,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知识任何时候捡起来也不晚,自己认可自己的进步就好了,学到的知识真真切切是自己的。也有网友认为统招本科,自考本科,不都是凭自己能力吗?谁说非统招本科就一定是高中吃喝玩乐不好好学习造成的,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做什么事非得一棒子打死吗?就算是高中没好好学习,但人也发现了错误,及时回头就是好的,应该鼓励而不是被唾弃!国家既然有自考本科的方式可以让当初无知的少年弥补遗憾,自然有他合理的地方。对于企业来说,对用人有要求,也特别合理正确,在招聘上写清楚全日制本科研究生211、985,也没人说什么,bat都敢写,为什么小企业要避讳?对于很多学历不够的应聘者来说,最好的做法就是努力成长自己,到时候让企业花重金请你过去,虽然很残酷,但这就是社会。

就官一列

有人说“在职研究生还不如一个正规本科”,这种学历歧视正确吗?

某机关科员小王是一个名牌大学本科毕业生,在单位已经工作多年,除了熬资历以外,没有任何职务提升。和他同时进入机关的小张是一所普通大学本科毕业,二人的工作表现也相仿。可是在最近的一次职务变动中,小张却被提拔为副科长,在随后的公示中,小王发现张立的学历中增加了一项“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正是这个学历让小张超越了他。非全日制研究生是2017年诞生的一个新说法,不同于以往的“在职研究生”,“在职研究生”只有学位证,没有毕业证。非全日制研究生既有毕业证,也有学位证,非全日制研究生和普通研究生都属于统招统分计划,非全日制仅指学习方式,非学历类型。因非全日制研究生改革时间较短,社会容易把统招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和非统招的在职研究生、非全日制的成教、自考、网络教育本科相混淆,所以造成了目前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被歧视的错误现象。由于国情的关系,我国的高等教育类型比较多,除了统招的普通本科及研究生外,还有大量的其它教学方式补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因为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我国大量缺乏高等教育人才,但统招的大学生、研究生数量太少,难以满足社会需要,于是,出现了多种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比如:函授大学、广播电视大学、成人教育大学,在职学习、自学考试、网络大学,以及各种的短期培训等等,可以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些教学方式虽然相比普通高等教育有种种缺陷和不足,但在快速培养人才方面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了,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快车道,每年的普通高校招生已经突破700万学生,看发展趋势应该还会持续增加,以前作为良好补充的非统招高等教育已经逐渐不适合当前形势,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出台了“非全日制研究生”政策。其实,对于非正规统招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就职市场一直觉得低人一头,存在着严重的被歧视现象,哪怕你是一个在职博士,拿到招聘单位还不如一个正规的本科学历。现在正在一家大型外企人力资源部工作小李就感受深切,她本科在一家非常普通大学读了人力资源专业,后来感觉自己的大学在人才市场上不太吃香,就报了一家名牌大学的在职研究生,花了几年时间和巨额学费,终于拿到一个硕士学位,想着可以去找更理想的工作,但现实却打了她的脸。小李在网上应聘时填写的是硕士研究生,招聘单位对她也很感满意,就约她面试,但当招聘单位知道她是在职研究生学历后,立马面色一沉,责怪她为人不诚实,应该在网络投送的简历中注明是“在职研究生”,并以非常轻蔑的语气说她的“在职研究生”学历一文不值,是浪费他们的时间来面试。在经受了这次打击以后,小李再也不敢提自己是研究生了,安安分分地用自己的本科学历去应聘,最终找到了现在的这份工作。其实,在职场上,类似小李这样的经历还是非常多的,有些单位明面上不说,但在潜规则下是拒绝招收任何非统招学历的毕业生的。这次国家新定义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基本上已经和正规的研究生一样了,既有学位证,也同时拥有了毕业证,但遗憾的是在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毕业证书上却写着“非全日制”四个字。正是由于有这四个字的存在,让“非全日制研究生”和 “在职研究生”一样在就业市场受到歧视。面对这种歧视情况,作为“非全日制研究生”觉得非常冤屈,他们觉得既然国家已经给他们发了毕业证和学位证了,就应该象普通的统招的全日制研究生一样享受应有的待遇,而不能分成三六九等,否则,这项政策的意义何在呢?而另一方面,作为统招的全日制研究生也觉得非常不妥,他们认为自己是经过艰苦学习,才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入学资格,并经过几年全日制学习最终才获取毕业证和学历,他们放弃了本科毕业后几年工作赚钱和职业晋升的机会,如果和非全日制的研究生待遇一样,那么谁还要考取全日制研究生呢?当然了这种矛盾的观点只是代表他们各自本身的立场,而对于整个国家和社会来说,文凭只是你走入社会的一个敲门砖,真正的本事是在后续的工作中,看谁更有本事,谁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不能抱持“唯学历”“唯文凭”论,但是,面对招聘官,在大家都没有机会证实自己的能力以前,学历是唯一的判断标准。高考和随后的高等教育就是判断个人智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一场比赛,在这场比赛中获胜的人就获得初步的进阶权限,获得这种权限的人在随后的社会生活中就相应获得了一定的优先权,这也是公平竞争的结果。但也仅仅是一个进门的优先权而已。其实,在一些真正进行科学管理的公司,学历真的只是一张入场券,很多人没有名牌大学的博士、硕士,但只要能真正展现出实力,一样会得到重用。我们看过一些著名大企业招聘要求,国内高校非清北不要,国外高校要世界排名前50,门槛非常高。但一张华为公司高管的学历清单,却大大出人意料,华为的高管们虽然也大多出自名校,但“咖位”却似乎低了几筹,里面只有2个清华毕业生,更是没有留学外国名校的人,但正是这些“非名校”毕业生,领导了华为这样扬名世界的企业,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谁敢说不行呢?学历只是人生的一个开端,终身学习,终身进步才是正确的人生打开方式,我们不能唯“文凭论”,展现个人能力的方式也很多,这些都需要整个社会去权衡,如何评定人才,如何去评定个人能力,这是一个全社会的系统工程。考试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能够强盛几千年的基础。我们国家的人才征集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从先秦的血统传承,王侯家天下,到两汉察举制举荐人才,再到魏晋南北朝僵化的门阀制,最后才在隋代形成了科举制选拔人才。清代末期,当科举制不再适应社会进步时,新式的现代学校教育及考试制度才走进中国人的生活,自此之后,就没有大的变动,这也是目前世界上主流的人才选拔机制,也是目前最高效,最公正,最公平的模式。如何更好的选拔人才,体现人才价值,需要社会的有识之士多加研究,真正形成共识,才能不再出现各类职场歧视现象。

工作多年后,该不该去脱产读研、深造、提升学历?

最近咨询学历问题的人,有所增加,可能跟就业趋紧有关,应该也跟国家在疫情期间扩招研究生有关,之前这里写了,《看下影响:今年硕士扩招18.9万人,专升本扩招32.3万人!》《毕业后工作5年了,再去读研,是不是不太好?》。但是,一个硬币总有两面,对于高学历的好处,我多年前就写过,《我先就业,以后边工作边考研,行不行?》《本科毕业和研究生毕业,有什么区别?》《念 MBA 到底有没有用?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等文章。同时我也强调过《在职硕士获取难度加大,个人谨慎评估再报名!》,后者是讲的毕业之后再去获得硕士等学位的难度。以上,好处和难度,是正相关性。有差不多一半本科生以为这俩是矛盾,这是他们认知上非此即彼的线性思维所致。同样,放到在职或者工作后再去提升学历方面来讲,一般也是聊胜于无,有总比没有好,我在分析了《毕业后工作5年了,再去读研,是不是不太好?》之后,还写了《申请港澳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流程分解!》。但这里时间是一个最大的参数,时间就是岁数,所以本篇实际上是讲工作后再去获得更高学历的另一面。我们先知晓几个现状。有人老说自己难,工作多年后突然要去考研,发誓一般的信誓旦旦,还有人甚至准备脱产回学校读研,或者争取机会进知名学府深造,增加理论水平的同时也顺便提升了学历......这些都是美好的愿望。但并不是你学历维持现状,或者不提升,就一无是处。工作后再去学校深造,毕竟造成职业生涯的断档,与此相关的经验、人脉、资历等,很容易荡然无存。先不要想自己有多难,你不知道的是,根据我的真实统计,每4个本科生中就有1位,是没拿到学士学位证书的。原因有很多,一般都叫做后悔的青春,年少时不努力学习、考试作弊、连续包夜打游戏、挂科太多、被记过、英语四级没过、得罪了老师和学校、嫖娼、被劝退,等等,都会造成毕业时证书有缺失,尤其这个本科生对应的学士学位证书。这些没有学位的本科生,他们的职业人生才困难,他们当下每年也会多出来一两百万,但他们中没有人好意思告诉你,一般都是以毕业证学位证双证在身来告诉别人,然后一旦要被查验,就自惭形秽,或者自动放弃工作和晋级机会,要么就让造假甚嚣尘上也叫“迎难而上”,要么发动家庭关系来攻克这一关,也就是私下里找更大的领导老实交代、博取同情。此外,学历方面,比统招本科更难一点的类似学历,叫做专升本。很多单位明确不要专升本的五年制本科。可能有人觉得这些单位要求太高太特别了,我幽哥更加实事求是,在我过往上万个咨询案例中,说实话,专升本的读者和群友,在我同样的方法、语言甚至更多的指导时间下,他们的求职悟性、执行水平尤其认知和面试能力,整体确实比统招本科稍微打了折扣。我们再看大专,比较难的叫非统招大专。大专也分统招和非统招,非统招大专,非常难得到企业认可。一般来说,国内学历方面:全日制硕士>非全日制硕士>统招本科>专升本>本科没有学位证>本科结业证>自考本科>成人本科>函授本科>统招大专>非统招大专>中专>高中学历>初中≈小学学历。有人多年后还想提升学历,比如毕业十年后。其实他们是突然碰到了难点,比如在被做背景调查时,或者单位突然系统健全要去查验员工的学历。碰到困难,你就信誓旦旦,要考全日制硕士,“一雪前耻”。过去多年不努力,等这次短期问题一解决,你又恢复了“懒惰”的常态。为了帮助这些人,我居然给出了解决方案,写了这篇《懒人,如何提升学历?》。但是,对于毕业多年,比如≥8年的人,我的建议是谨慎提升学历,很容易吃力不讨好、花钱买罪受。我们看一个师兄,曾经是央视著名主持人。在事业如日中天之时,他去国外深造了。本想发展得更好。这位就是李佳明师兄。从小的学习就非常吃苦,终于出人头地。出国深造,无非是想自己的事业锦上添花。但往往事与愿违。他准备急流勇退,于是经过朋友的建议和介绍,他选择了在自己正值巅峰时期出国留学,去哥伦比亚进行深造。几年后回来时,却并不是他想象和期待的样子,自己也发胖了。回来后,他发现自己早已没了那一席之地,而曾经他的搭档,也已经有了新的搭档。他仍然在各大节目大小活动中活跃,但那个曾经在人们心目中红极一时的李佳明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慢慢步入中年,人老色衰的普通主持人。这还是好的,一般人是回不去知名老单位的。尽管这只是一个例子,但我想告诉大家一个重要知识点,如果你已经毕业多年,超过八年以上,且你的单位本身非常好或者知名,此时不应该为了提升你认为的有用的学历,就将事业嘎然而止!你可能从我的文章中,《申请港澳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流程分解!》,看到了毕业八九年还去读研的双双美女,但你要知道她已经相对实现了财务自由。我有时也不敢说太多,怕触动了别人的奶酪、既得利益或某些感情。大家可能不知道,我每次发了微信朋友圈,我那些已经做了老板的朋友,大多会反对我,此时我才学会如何屏蔽发圈。得罪的远不止几个老板亲戚,现在连考研培训班、辅导班,也都被我得罪了。以防万一,你多关注下职场蛙吧,以备不时之需,特别哪天你看不到幽哥的文章之时。

梦露版

小果教育答疑:统招专升本和非统招专升本的区别

很多同学对于统招专升本(全日制专升本)和非统招转生升本(非全日制专升本)的区别不是很清楚,或者有的有一些比较模糊的概念,但是具体到底有哪些区别还不太清楚,今天就给同学们梳理一下,这两种学历提升的区别。1、学历区别统招专升本:俗称“3+2”,也就是3年专科加上2年本科的形式,最后拿到本科的毕业证和学位证。本科属于第一学历。非统招专升本:一切顺利的话,一般是2.5年,自考的话最快1.5年就能拿证。本科属于第二学历。2、档案区别统招专升本:学历纳入档案,且档案显示最高学历为本科。非统招专升本:学历不纳入档案,档案显示最高学历为专科。3、深造区别统招专升本:可直接考研究生非统招专升本:考研倍受歧视,且很难通过4、学习环境区别统招专升本:直接在大学校园,学习生活。非统招专升本:通常都是边工作边学习,不在学校学习生活。5、就业区别统招专升本:外企国企及事业单位认可。非统招专升本:非全日制遭企、事业单位歧视。以上,就是统招专升本和非统招专升本五方面的区别,希望对大家能够有帮助。

爱希望

很多人说第一学历非常重要,为什么还要考研呢?

985和211大学的研究生,不仅在社会中的眼里不如相同层次的本科生,甚至就连有些导师、本科生都不觉得985和211的研究生有多好。至于有人所说的985、211高校的研究生不如985、211高校的本科生、第一学历最重要的这一说法,我也听说过,并且在找工作的时候,我也特别的留意过。记得去上海找工作的时候,应聘一家企业,就遇到了211高校的本科生,但是最后我们都被录取了,所以我个人认为,这种说法还是不完全正确的。首先来说,就是研究生的学历能够给普通本科的学生带来很多便利,比如说找工作,有一些企业在招聘信息上明确提到,最低学历为硕士,所以普通本科的学生就热衷于考研,因为想在社会上获取更多的便利,再比如说一些企事业单位、公务员职位等等,对于学历都是有要求的,有了硕士学历,就能有机会进入企事业单位。其次,我前面也提到了,985、211高校在软硬件两个方面都比普通高校好,所以一些普通高校的本科学生为了能够继续深造,学到更多、更专业、更前沿的知识,获取更好的教育,报考考985、211这一类的高校也是理所当然的。最后想说的是,我们应该承认985、211高校的本科生要比985、211高校的研究生(本科非985、211高校)在某些方面表现得更突出,但是这并不是说第一学历就是最重要得,也不是说第一学历不是985、211高校的本科生就没有了考研的必要了。在我看来,985、211高校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这才是真理。第一学历的确很重要,问题关键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得到一流的第一学历,那接下来怎么办?唯一的选择就是利用自己的专长继续深造,深度挖掘自己的潜力,这样才能进一步弥补低学历的遗憾,事实证明很多人就是通过考研重新逆袭的。不管你第一学历是什么,要想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考研是必须的。第一学历是统招的最高学历,由从前的第一教育局颁发证书。比如你通过高考考上了清华大学,毕业后你的第一学历是本科;如果你又通过统招考上了北大的研究生,毕业后,你的第一学历就是研究生学历;第二学历是非统招学历,由从前的第二教育局颁发证书。像成人高考、自学考试、电大、网络大学这些都属于第二学历。 虽然现在第一教育局和第二教育局已经合并,但这种叫法却流传下来。985、 211大学本身招生名额有限,考上的难度比普通本科院校也大。同一水平的大学本科毕业后大家都在同一个平台上,但是在很多知名企业校园招聘时,条件是研究生,有硕士学位的,而且有的还必须要985、 211大学毕业的,这样就限制了很多人,没有机会去竞争。招聘企业越好,平台越高,要求的条件也要越高。如果考上研究生,而且毕业于名校,就相当于站上了更高的平台,也就有了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

卷席筒

还想着通过“特殊渠道”上名校?别傻了,这是骗局

武汉警方办案中发现的假学生证。成绩平平,相信通过“特殊渠道”能上重点大学——过去5年多来,24岁的南宁人李立一直在为此付出代价。2015年高考,文科生李立考了470多分,报考了一所二本财经类院校,以这个成绩,如果没有什么意外,他将正常升入大学。但就在那个暑假,李立接到一名自称武汉某名牌大学工作人员的男子电话,称掌握“内部关系”,可以让他就读这所著名高校,与统招生一样上课,毕业后拿该校毕业证。电话那头,对方对李立的相关信息所述丝毫无误,李立迅速将高中毕业证、高考成绩条等寄给了对方。当年8月,他如期收到了武汉这所高校的“入学通知书”。到武汉就读大半年后,李立却发现,这一切根本就是一场“一条龙造假”骗局——假录取通知书、假学生证,包括上课的老师都是假的。2016年6月,李立离校回到广西。至今,当年高考成绩与他差不多的同学都已考上研究生或是毕业找到心仪的工作,而他几年来四处漂泊打工,学历始终停留在“高中”阶段。与李立陷入同一骗局的,根据武汉市公安局洪山分局珞南派出所侦办的情况,还有数十名年轻人,来自山西、新疆、陕西等全国多个省份。这场骗局的主导者,是85后男子袁某。因犯诈骗罪,袁某最近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金8万元。大学教室里上课,有军训,住宿舍2015年9月,李立到校报到。报到处设在武汉那所名校一间教室里,他缴纳了大学一年级全学年学费、住宿费等共计13500元,随后被径直带往市郊一处军训基地,参加“军训”。在这里,李立见到了“带班老师”,30多岁的袁某。约半个月后,在袁某安排下,李立与一同参加军训的同学们来到学校一处学生公寓住宿。在学校里交的学费,有军训,有宿舍,在普通教室里上课……处处看起来都比较可靠。但李立很快注意到一些细节上的异样:这是该校的一栋研究生公寓,他和一起参与军训的“同学”分住在数间宿舍内,同宿舍没有统招本科生。原本,招生人员宣称他们“与统招本科生同样享有学校优质的教学资源”,但开学后,李立发现所有学生不分专业在一起上课,老师似乎也不是本校教师。一打听才知道,其中有个别是其他大学的教师,更多的是其他大学的研究生出来兼职。过了两周,上课地点也由教学楼内的教室,更换为学生公寓里的一间自习室。在校园内,统招生凭“一卡通”去图书馆看书、去食堂就餐,李立与同学们没有“一卡通”。他们多次找到袁某询问,袁某均称“需要等一等”,结果却总是不了了之。袁某给每名学生发放了“学生证”。寒假前,有同学拿着“学生证”到火车站购买学生优惠票,被告知证件上的钢印是假的。袁某对此解释:“你们是通过特殊渠道进来的,不要在乎这些,到时能拿毕业证就可以了”。这一切让李立感觉疑点重重。大一下学期,每周课程越来越少,一次,袁某通知大家,“计算机二级考试要到了,只要交钱,不用考试就可以拿证”。此时,李立确信自己被骗了。2016年6月,李立决定离开学校另谋出路,他也成为这个特殊的20多人“班级”里最早退学的学生。离校前,李立曾劝同学们“及时止损”,但别人依旧对这所名校的“毕业证”有着无限憧憬,无人响应。6万元“运作费”就是怀着这种美好憧憬,1998年出生的重庆人王桔,为此耗费了近5年时间。2013年,王桔原本在一所中专读一年级。她听邻居介绍,交6万元“运作费”,可以去武汉这所名校读本科,毕业后拿统招本科毕业证。被名校毕业证的光环吸引,王桔一家交了钱。不久,王桔收到了一封邮寄的入学通知书。其中,录取通知书、新生须知和学校《致家长的一封信》等一应俱全。通知书显示,她被该校护理学专业录取了。办案民警介绍,这些录取材料与真正的材料基本相同。2013年9月初,王桔在武汉这所大学风景优美的山顶老图书馆旁一间教室里办理了入学手续,现场将学费交给了袁某。开学后,种种迹象表明,她的身份并非统招本科生。她找袁某询问,袁某称,他们读的是“自考本科”。王桔一下子懵了,她找邻居要回了6万元“运作费”。她想过退学,但袁某告诉她,可以先拿这所学校的自考专科毕业证,再拿自考本科毕业证,“含金量同样很高”。王桔选择了留下。2017年6月,眼看4年将满,王桔还没拿到毕业证。袁某谎称王桔“年纪太小,需要再读一年”,并承诺2017年12月31日前先发放自考专科毕业证,否则退还4年学费。王桔算了一笔账:从2013年至2017年,她一共向袁某缴纳学杂费、住宿费等54000余元。案发后,王桔才知道,作为自考生,自己就可以去报名,不需要交钱给中间人。此后,王桔多次催要毕业证未果,直到2018年4月,她再次联系袁某时发现,袁某将她的电话“拉黑”了。和王桔有类似遭遇的不在少数。已经完成4年学业的一位同学从袁某处拿到过一张毕业证,却在找工作时被发现是假证——因为单位在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上一查,根本就没有她的信息。“一条龙造假”背后是高校管理漏洞过了近5年之后,王桔等人选择了报警——不是所有参与者都愿意报警,他们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武汉警方迅速展开调查,2019年5月8日,将袁某刑事拘留。经调查,出生于1985年的袁某,无固定职业,从2012年开始为一些自考机构招揽生源,并从中发现了“生财之道”。2013年至2018年间,袁某对外虚构了两种身份:武汉某著名高校工作人员,或该校继续教育学院教师。在招生时,起初,袁某宣称通过他的“特殊渠道”,可以获取该校统招本科毕业证。后来,他称自己是继续教育学院老师,可以帮助学生获取该校自考毕业证。为了骗取考生及家长的信任,袁某向考生发放了伪造的录取通知书、学生证。对每届新生,他均安排有“军训”,地点设在武汉东湖边与蔡甸区的两处军训基地。到案后,袁某交代,为了让学生相信,他托熟人通过学校某学生公寓物业经理租到4间宿舍,每间宿舍设置6个床位,每个床位每年租金2200元,安排他的“学生”集中住宿。通过该公寓工作人员在校内找空余的教室,用来给学生上课,每年费用6万元。而所谓的上课,是由袁某临时聘请外校研究生在空教室里代课,每节课付给老师报酬300元至500元不等,每次上课的教室与老师都不一样。面对学生的种种疑问,袁某会告诉他们,上不上课都可以拿到跟该校统招生一样的学历证书,并提醒他们“身份特殊”,不要声张,在校期间一切事务只能通过他,以此将学生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武汉市洪山区人民法院审理认为,袁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多次骗取多名学生财物,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且数额特别巨大。法院判决袁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金8万元;退赔21名受害人所缴钱款。法院认定,这21人,共向袁某缴纳学杂费、注册学籍费等970318元。金额最少的4000元,最多的112200元,平均46000余元。“一条龙造假”事件,凸显高校管理漏洞。很多学生反映,之所以相信可拿著名高校“正规本科文凭”的重要原因是,缴费在学校里教学区、办公区等相关场所进行;同学们也是住在学校的学生公寓,在学校上课。有涉案人员向警方交代,袁某之所以能租到这些宿舍供学生住宿,系通过该公寓物业经理“办成”的。记者注意到,自2015年以来,这所高校在本科招生网设立“反招生诈骗专栏”,截至目前,已发布相关警示30条。该校多次发布声明提醒:学校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由校招生办公室负责,该校从未委托任何第三方机构或代理人进行招生,请考生谨防上当受骗。“不该有侥幸心理”这些受害学生是如何接触到袁某的?办案民警告诉记者,有的系经熟人介绍认识袁某;有的则是在高考结束不久接到一些地方招生贩子的电话,而这些人是袁某发展的“下线”;还有的甚至是因为在浏览相关招生网页时点开过虚假广告链接,填写了身份证号、准考证号等个人信息,最后一步步落入骗局。警方对此提醒,“考生与家长要保护好个人信息,不要随意点击不明招生链接,防止被不法分子利用。”得知袁某入狱,多名受害人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他应有的惩罚。”离校回广西后,李立原本想过重新参加高考,但因为不愿受骗经历被更多人所知,他没有选择去高中复读。连续半年,李立将自己关在家里,不愿见人,“在愤怒、后悔的情绪里,感觉很难迈过这个坎儿……”在家人鼓励下,李立试着找工作,受学历制约,四处碰壁。借助美术功底,他找到一家培训机构,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室内设计,目前在一家装饰公司工作。王桔告诉记者,直至今天,她都没拿到“毕业证书”。她后来接受了成人教育,去年拿到专科文凭,目前,23岁的她正在武汉另一所高校“专升本”。被改变的命运还有太多。警方对受骗学生回访时发现,包括很多原本考上本科高校的学生在内,他们因为错过最好的时间,有人成了饭店厨师,有人到酒店做了服务生,还有人去做了自考招生代理,“发誓绝不会用虚假信息骗人”。李立唯一感到庆幸的是,发现被骗后,他很快离校了。离校前,他曾跟同学们交流,当时那些选择留下的同学有的仍抱侥幸心理,相信几年后能拿到名校文凭;有的明知被骗,却没有勇气面对现实,整天在宿舍打游戏,“浑浑噩噩,耗费了自己最宝贵的时光。”“最后悔的是我不该抱有侥幸心理,以为真有什么捷径可以读名校。”李立说。(来源:中国青年报 文中李立、王桔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