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披露全球首个新冠疫苗非人灵长类实验结果:有效、安全北少林

中国披露全球首个新冠疫苗非人灵长类实验结果:有效、安全

临床上,目前人类对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还没有特效药物,因此研发疫苗被寄予厚望。虽然新冠疫苗用于人体仍需等待,但中国科学家近日发表了首个新冠病毒非人灵长类疫苗实验结果,指出一种纯化灭活的候选疫苗能够为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提供完全保护,在有效性、安全性上均表现出积极结果。这将为用于人类的SARS-CoV-2疫苗的临床开发提供基础、指明方向。当地时间4月19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所长秦川等多个科学家团队,联合在生物科学预印本论文平台bioRxiv发表了研究文章“Rapid development of an inactivated vaccine for SARS-CoV-2”。该文章作者来自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比较医学中心、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感染与免疫院重点实验室等多个重点科研单位。文章的通讯作者也包含多位传染病病毒、疫苗研究领域的顶级专家,包括早在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就负责动物模型科研项目的秦川、浙江省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所所长张严峻、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尹卫东、中科院感染与免疫重点实验室研究组长王祥喜、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呼吸道病毒疫苗室主任李长贵以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党委书记卢金星。研究团队通过试验规模的生产得到了一种纯化灭活的SARS-CoV-2病毒候选疫苗,名为PiCoVacc。他们发现,PiCoVacc能够在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中引发有效的体液免疫应答,对当前正在全球肆虐的SARS-CoV-2病毒株提供完全保护。通过对恒河猴临床体征、血液学、生化指标等的系统分析,研究人员认为,该疫苗是安全的。结合实验结果,研究人员表示,该疫苗可在小鼠、大鼠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中诱导SARS-CoV-2特异性中和抗体,且在恒河猴体内未观察到感染增强或免疫病理恶化。值得注意的是,疫苗的研发虽被寄予厚望,但仍需时间进行科学的流程。就在4月20日,对于疫苗研发的时间表,中国疾控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表示,如果按照正常的流程走,可能要到今年年底、明年年初才能出来。他还透露,根据疫情走势,在应急情况下,可能会于年底给一部分人群如医务人员先行使用新冠疫苗。接种后6至7周抗体反应达到峰值,病毒RBD是主要免疫原当前, SARS-CoV-2疫苗正在多途径紧急开发中,国内已有3个疫苗获批进入临床试验,其中一款腺病毒载体疫苗已经进入II期人体临床试验。本实验中采用的纯化灭活病毒是疫苗开发的传统方法之一,这种类型的疫苗此前已被证明对于预防由流感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等引起的疾病是安全有效的。研究者从11名中国、意大利、瑞士、英国、西班牙等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分离出了新冠病毒毒株,包含新冠病毒毒株的11个样本广泛分布在所有可用基因序列构成的系统发育树上。研究人员选择了其中一个毒株,开发出了纯化灭活的SARS-CoV-2病毒疫苗PiCoVacc。遗传稳定性测试显示,PiCoVacc具有出色的遗传稳定性,不存在任何可能潜在改变NAb表位的S突变。为了生产用于动物研究的试验规模的PiCoVacc,研究人员将其在50升Vero细胞培养物中繁殖,并使用β-丙内酯灭活。此后通过深度过滤等手段,研究团队得到了用于实验的高纯度的PiCoVacc制剂。PiCoVacc的表征,图A为SARS-CoV-2最大似然系统树,图E为其低温电镜(cryo-EM)图像,它是直径为90-150 nm的完整椭圆形颗粒,上面缀有冠状尖峰,代表其预融合状态为了评价PiCoVacc的免疫原性,研究者对小鼠进行了不同剂量的PiCoVacc注射,佐剂为明矾。研究人员在第0天和第7天进行了两次注射,未观察到炎症和不良反应。在初次接种后的第1至6周,研究人员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评估了小鼠体内的S蛋白、受体结合域(RBD)和N特异性抗体反应。结果显示,接种疫苗后,小鼠体内SARS-CoV-2的S蛋白和RBD特异性的IgG(免疫球蛋白G)迅速发展,在第6周达到峰值。其中,RBD特异性的IgG占S蛋白抗体反应的一半,这表明RBD是主要的免疫原,这一结果也与恢复期的新冠肺炎患者的血清学特征相匹配。此前的研究表明,N特异性IgG在新冠肺炎患者的血清中大量存在,并且是临床诊断标记之一。但出人意料的是,在这项实验的免疫小鼠中, N特异性IgG诱导的病毒S蛋白抗体反应量比靶向病毒S蛋白或RBD的抗体低约30倍。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与恢复期COVID-19患者血清相比,PiCoVacc诱导出了更高滴度的S蛋白特异性抗体。事实上,针对新冠病毒N蛋白的抗体并不能提供针对感染的保护性免疫力,这些结果表明,PiCoVacc能够引发更有效的抗体反应。接下来,研究者使用微中和测定(MN50)检测SARS-CoV-2特异性中和抗体在一段时间内的水平。结果显示,与S特异的IgG反应相似,高剂量免疫的中和抗体在第一周出现,在第二周加强免疫后显著增加,在第7周达到峰值,而对照组则未检测到SARS-CoV-2特异性抗体反应。研究人员随后在大鼠身上进行了相同的免疫实验,并对不同毒株进行了中和测定,均得到了相似的结果。恒河猴攻毒实验:高剂量组7天后肺部检测不到病毒随后研究者在新冠病毒感染的恒河猴中进行了攻毒实验,以评估其免疫原性和保护功效。首先,研究者在第0、7和14天通过中等剂量(每剂3μg)或高剂量(每剂6μg)给恒河猴接种三次疫苗。结果显示,接受两种剂量注射的恒河猴体内新冠病毒S蛋白特异性的IgG和中和抗体均在第2周被诱导出来,并在第3周继续增加,滴度与恢复期的新冠肺炎患者的血清水平相似。PiCoVacc在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中的免疫原性和保护功效,图A为接种后SARS-CoV-2-特异性IgG反应;图B为接种后和感染后恒河猴体内中和抗体滴度;图C、D、E分别代表恒河猴咽部、肛门和肺部的病毒载量,蓝色代表中等剂量组,粉色代表高剂量组值得注意的是,疫苗剂量带来的中和抗体水平可能受个体差异影响。排除掉个例的影响后,中等剂量组恒河猴的中和抗体水平比高剂量组低约34%到40%。随后,研究者在第22日进行攻毒(通过气管内途径将新冠病毒毒株直接接种到动物肺中)。接种病毒后第3至7天,对照组的恒河猴表现出严重间质性肺炎,而与对照组相比,接种过疫苗的恒河猴病毒肺部组织病理变化显著减小。此外,接种了疫苗的恒河猴体内病毒载量也显著下降。高剂量组的4只恒河猴感染后的第7天,它们咽喉、肛门和肺部就都检测不到病毒了;中剂量组感染后第7天咽部、肛门和肺部标本中能部分检测到病毒斑点,但与对照组相比病毒载量降低了约95% 。论文还显示一个细节,接种了疫苗的恒河猴体内的中和抗体滴度在感染3天后下降了约30%,随后在感染后第5至7天水平迅速上升,以保持其有效的中和病毒效果。排除个体差异影响后,与高剂量组相比,中等剂量组在感染后第7天有更高的中和抗体滴度,这可能是由于病毒复制水平较低,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完全清除病毒。虽然研究人员观察到在感染前,中等剂量组体内存在较低的中和抗体滴度,可能提供部分保护,但任何接种过疫苗的恒河猴均未观察到病毒感染抗体依赖性感染的增强(ADE)。PiCoVacc在恒河猴中具有安全性:感染未增强、无免疫病理恶化此前开发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和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候选疫苗的经验引起了人们对肺部免疫病理学的担忧,这些疾病由辅助型T细胞2(T helper 2 cell,Th2)反应直接引起,或者由ADE引起。尽管许多疫苗引起的T细胞反应对于急性病毒清除至关重要,但防止后续的冠状病毒感染主要是通过疫苗对体液免疫的介导。临床上已经表明,由过度的T细胞反应引起的“细胞因子风暴”加剧了新冠肺炎的发病与患者多器官衰竭。因此,研究者们表示,SARS-CoV-2疫苗引起的T细胞应答必须被很好地控制,以避免免疫病理的发生。基于这一前提,研究者们又通过观测临床指标和生化指数对于该疫苗的安全性进行验证,他们发现,所有接种疫苗的恒河猴均未发现发烧和体重减轻现象,且食欲和精神状态都保持正常。在血液和生化分析方面,接种了疫苗的恒河猴的淋巴细胞亚群比例(CD3+、CD4+ 和CD8+)以及关键细胞因子(TNF-α、IFN-γ、IL-2、IL-4、IL-5和IL-6)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均没有显著变化。此外,第29天对接种疫苗的恒河猴的肺、心、脾、肝、肾和脑在内的各种器官组织的病理学评估表明,PiCoVacc没有引起显著的病理学特征,这些结果表明了PiCoVacc在恒河猴中具有安全性。研究人员最后表示,尽管现在还不能确定相关研究中SARS-CoV-2感染的最佳动物模型,但感染SARS-CoV-2后产生类新冠肺炎症状的恒河猴似乎是研究该病的较为适用的动物模型。来源:澎湃新闻

此予宅也

石正丽、单超、袁志明科研团队联合生成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新冠模型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全球的医疗行业都是巨大的挑战。就在前段时间,全球范围内的呼吸机、医疗防护用品、药品都在告急,本来是以年为单位的速度研发疫苗,在疫情面前变成以周甚至以天来计算。在如此严峻的疫情面前,中国有好消息传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华中科技大学等多单位合作,袁志明、石正丽,单超在2020年7月7日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题为“Infection with novel coronavirus (SARS-CoV-2) causes pneumonia in Rhesus macaques”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揭示了恒河猴对SARS-CoV-2的敏感程度,把SARS-CoV-2接种到恒河猴身上后,感染后一天(1dpi),口咽拭子中观察到病毒RNA的出现第一个峰。第一个峰值主要来自接种的输入,而第二个峰反映了呼吸道的病毒复制。据了解,SARS-CoV-2感染可引起动物间质性肺炎。组织病理学观察表明,其特征在于充血和水肿,以及淋巴细胞和肺泡中单核细胞的浸润。该研究还在包括气管,支气管和肺在内的呼吸道组织中鉴定出SARS-CoV-2 RNA。并且还分别从支气管、肺、口咽拭子中分离出病毒。该研究建立的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模型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平台。石正丽等人的研究同时证明了由原发感染产生的中和抗体可以保护猕猴免受SARS-CoV-2的第二轮攻击,该研究结果可用于评估候选疫苗和治疗剂以及研究SARS-CoV-2的发病机理。石正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团队经过了15年的研究和经验的积累,才能在应对此次疫情中用最短的时间弄清楚不明肺炎的病原。与此同时,我们将评估自然界中蝙蝠体内携带的诸多相关病毒,是否存在跨种感染的可能性。也将展开对分子生物学的实验,团队将为这一系列工作提供研究经验和技术方案。比如说我们病毒分离技术、抗体检测方法、核酸检测方法,这些都需要长期经验积累去摸索的。石正丽说,病原的鉴定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动物感染实验。团队在2月上旬先后完成了转基因小鼠的动物感染实验以及恒河猴的动物感染实验。此项实验也充分证明了,研究所分离出的冠状病毒,是造成武汉不明原因肺炎的一个最为关键的病原。石正丽还着重强调了:目前我们人类所发现的病毒仅仅是自然世界的冰山一角。我们必须提前去了解自然界存在的各种未知病毒,做好提前预防的准备。如果我们现在就放弃对这些未知病毒的研究,那么疫情很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突然大爆发。

独成其天

《自然》:全球首次报告新冠中和抗体实验,对恒河猴有疗效

记者 | 谢欣1国际权威期刊《自然》杂志(Nature)5月27日在线刊登论文,发表君实生物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研发的中和抗体临床前研究成果。这是全球范围内首次报告针对新冠病毒SARS-CoV-2中和抗体的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实验结果。研究发现了两种具有较强新冠病毒(SARS-CoV-2)特异性中和活性的特定人类单克隆中和抗体,并在恒河猴模型中证实了其中一款中和抗体的治疗及预防潜力。中和抗体是一种治疗性抗体,可以通过中和或抑制病原体的生物学活性来保护细胞免受侵害。凭借特异性和高亲和力特点,中和抗体能够抢先与病毒刺突蛋白(S蛋白)结合,从而阻断病毒与宿主细胞结合,病毒无法感染正常细胞,就很容易被免疫系统清除。中和抗体被国内外科学界普遍认为具有对抗新冠疫情的潜力。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严景华团队、高福团队、王奇慧团队联合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北京地坛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研究所以及君实生物等多个产学研机构和团队联合完成。研究者使用单细胞测序技术,从恢复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PBMC)分离出11个SARS-CoV-2中和性单克隆抗体(mAb),经流式细胞技术(FACS)进行阻断试验分析,筛选出CA1、CB6两种单克隆抗体,可特异性结合SARS-CoV-2刺突蛋白转染的HEK293T细胞,两者均在后续的细胞实验中表现出良好的中和活性。研究人员随后针对中和能力更强的CB6单抗进行了动物实验,实验采用使用SARS-CoV-2新冠病毒感染恒河猴模型的方法,将9只恒河猴分为3组(对照组、预防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注射安慰剂,预防组在病毒感染前一天注射CB6抗体,治疗组则在病毒感染后第1天和第3天注射同剂量CB6抗体。结果显示,在感染后第4天,治疗组的猴子病毒效价显著降低,病毒滴度比对照组降低了约3个对数,表现出明确的治疗效果;在预防组中,研究人员在猴子感染新冠病毒后仅检测到最低水平的病毒,病毒载量峰值不超过103 RNA拷贝/mL,表明CB6中和抗体在SARS-CoV-2性别的环境下具有很强的预防保护作用。此外,为了避免既往SARS病毒研究中出现的抗体依赖性增强(ADE)效应(如急性呼吸道损伤等),研究团队对备选抗体进行了Fc段改造,引入LALA突变,以降低其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降低急性肺损伤风险。在动物实验中,治疗组或预防组动物均具有完整的肺泡结构,表现出有限的病理肺损害,表明经过工程化改造的CB6-LALA抗体在显著抑制SARS-CoV-2病毒的同时,减少了感染相关的肺损伤。此外,研究团队还对中和抗体进行了晶体结构解析,以进一步了解其结合位点与抗病毒机制。结果发现,CB6抗体能够识别结合SARS-CoV-2受体结合域中的ACE2位点(SARS-CoV-2-RBD),从而干扰病毒与其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此前,君实生物与礼来制药已针对新冠中和抗体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发潜在的预防与治疗性抗体疗法。君实生物授予礼来在大中华区以外地区进行上述中和抗体的临床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占许可。君实生物将持有大中华区的所有权利。礼来则将向君实生物支付1000万美元首付款,并在每一款君实生物新冠抗体(单用或组合)达到规定的里程碑事件后,向君实生物支付最高2.45亿美元里程碑款,外加产品销售净额两位数百分比的销售分成。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双方的临床计划中,仅提及第二季度在美国递交临床试验申请并启动临床研究,君实生物方面最近向界面新闻表示,公司与合作伙伴计划于第二季度在中国和美国递交临床试验申请并启动临床研究。不过,国内目前新冠患者数量少,开展治疗性药物的临床试验会面临很大挑战,君实生物方面并未回应其将如何解决国内患者入组数量这一难题,仅表示详细情况会于后续合适的时间公开。而针对另外一个中和抗体CA1的研发进度,君实生物称与合作伙伴还在就CA1以及其他的一些中和抗体候选物进行临床前研究。

黑暗面

石正丽震撼发声:“他欠我们所一个道歉”!

来源 | DeepTech深科技作者 | 孙滔 刘军 REN7月24日,著名期刊《科学》杂志发表了对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研究员石正丽的专访内容。石正丽,这位被称为“蝙蝠女侠”的生物病毒专家在疫情发生以来一直处在舆情旋涡中心。早前美国总统特朗普更是声称:正是新冠病毒从她的实验室逃逸出来才导致的人类大流行,并掌握了相关资料,但却迟迟拿不出什么靠谱的证据。《科学》杂志截图图 | “特朗普欠我们一个道歉”(来源:Science)石正丽一直对这些质疑没有正式发声。直到 7 月 15 日,她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回答了《科学》杂志提出的 18 个问题。对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削减蝙蝠病毒研究支持的决定,石正丽认为“这不可理解,且是绝对荒谬的。”看到石正丽对 18 个问题的回应,美国乔治城大学传染病专家丹尼尔 · 卢西(Daniel Lucey)说,“这里有很多我不知道的事实,直接听到她的消息令人振奋。”据《科学》报道,这 18 个问题的解答出台不易,历经了 2 个月,也经过了中科院新闻工作人员的协调。下文为《科学》杂志采访石正丽的问答原文,经DeepTech翻译。图 | 2004 年,石正丽在广西的一个蝙蝠洞中。(来源:ZHANG SHUYI)1、问:你发表过许多有关冠状病毒的论文,甚至警告过这些病毒从动物到人传播的可能性。你有没有发现这些警告没有得到重视?与现实中大流行的规模相比,你的预期是怎样的?石正丽:跨物种感染的风险始终是存在的,中国针对这一问题立了项,建立了相关设施和设备,以及组建了专家团队。随着全球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展,人类感染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这得到了我们研究的证实。不过,我们的研究并未涉及流行病规模的调查。2、问:大流行对你个人和职业有何影响?石正丽:这次大流行让我认识到我们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认为,如果能够在疫苗和治疗药物方面进行更多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我们会得到更好的结果。3、问:关于新冠病毒的起源,你的理论主张是什么?你的研究对这个问题有何启发?石正丽:根据我们团队和国际同行的研究结果,新冠病毒很可能起源于蝙蝠。它可能已经在一个或多个中间宿主中发生了进化,并适应了人类,最终在人类之间传播开来。不过,我们并不清楚究竟哪些动物是中间宿主,以及这种病毒是如何传给人类的。4、问:假如病毒在物种间跳跃是自然发生的,你如何看待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武汉及其附近的蝙蝠有没有可能感染了某个人呢?如果不在武汉,那么可能在哪里发生?你如何看待矿区附近居民染病后前往武汉的推测?石正丽:从自然界宿主到人类的跨物种传播有两种途径。其一是病毒由蝙蝠直接传给人类,其二是病毒经由一个或多个中间宿主传播给人类。对于新冠病毒,第一种可能性不能排除,但可能性很低。我倾向于支持第二种可能。目前尚未科学证实中间宿主是何时、何地传给人类的。以艾滋病为例,大的新兴疾病流行时,其暴发地往往不是起源地,所以追踪病毒起源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科学任务。关于新冠病毒的起源和传播途径的确认,需要开拓性的视野,也需要全球科学家的合作,也需要时间。我们在湖北省追踪蝙蝠病毒多年,并未在武汉以及湖北省内的蝙蝠中发现与新冠病毒密切相关的冠状病毒。我认为新冠病毒从蝙蝠到人类的跨物种传播并不发生在武汉或湖北。我想(你的最后一问)是指云南墨江县通关镇的蝙蝠洞。迄今为止,附近居民并未感染新冠病毒,因此,所谓 “零号病人” 在矿区感染然后前往武汉的说法是错误的。5、问: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的早期暴发,让许多人认为是该地某种动物感染了人类。但逐渐发现许多早期感染者与该市场无关,那么你对海鲜市场(在疫情)中的角色怎么看?石正丽:正如你所言,一些早期患者没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我们在该市场中的卷门把手、地面和污水等环境样品中检测到了新冠病毒,但在冷冻动物样品中并未检测到。(所以)华南海鲜市场可能只是一个拥挤的场所,在那里发现了许多早期的新冠患者。6、问:据你所知,是否有检测过华南海鲜市场的动物(样本)?如果没有检测过,为什么不这么做?石正丽:在湖北省政府的安排下,我的团队和华中农业大学的研究员合作,采集了华南海鲜市场的环境样本和冷冻动物样本。我们只在卷帘门的门把手、地面、下水道这些环境样本中检测到新冠病毒核酸,并没有在动物样本中检测到。7、问:是否曾经尝试过,利用(华南海鲜)市场的进货登记,来检测给市场供货的上游养殖场?你的团队或者其他团队是否在任何养殖场或野生动物养殖场检测出新冠病毒?如果是,这一系列研究发现了什么?石正丽:在湖北省政府的安排下,我的团队和华中农业大学的研究员合作,采集了武汉附近以及湖北省其他地方养殖场动物和家畜的样本。我们在这些样本中没有发现新冠病毒核酸。8、问:你是否亲自检测过来自华南海鲜市场的环境样本或动物样本?如果是,你发现了什么?如果不是,你对来自该市场的样本检测结果有何看法?石正丽:我们在武汉海鲜市场的环境样本中检测到新冠病毒核酸,包括在卷帘门把手、地面和下水道中,但检测到的病毒基因组拷贝数很低。9、问:据我所知,最早报告的病例中,有一名与海鲜市场无关的患者,他在 12 月 1 日出现感染症状,另一篇新闻报道称 11 月份已经出现了病例。你知道的最早确诊病例发生在什么时候?病例统计数据如何?石正丽:我没有参与流行病学调查,所以对此了解不多。我记得我所在的研究所第一次接收到临床样本是在 2019 年 12 月 30 日,样本被标记为“不明原因肺炎”。10、问:你认为什么地方最有可能发生动物到人的传播?武汉?湖北?还是其他地方?石正丽:在我们有确凿的证据之前,我不能给出任何结论。追踪病毒的起源是一个科学问题,科学家应该基于可靠的数据和科学证据来回答这个问题。然而,我前面提到的历史经验是值得注意的。11、问:你曾经报告了一种蝙蝠冠状病毒——RaTG13。很明显,这是新冠病毒的遥远祖先,他们有 1100 个核苷酸的差异。其他研究人员利用分子时钟估计,RaTG13 和新冠病毒至少是在 20 年前分化的。你自己的推断是什么?你认为在蝙蝠和人类之间有一种中间宿主吗?如果有,你认为最可能是什么动物?为什么?有数据表明穿山甲可能是中间宿主,你怎么看?石正丽:我不是生物信息学专家,所以我没有估计出 RaTG13 和新冠病毒在进化上的关系。我认为,由自然宿主携带的冠状病毒在演变成新冠病毒之前,至少会通过一种中间宿主进行传播。穿山甲冠状病毒与 RaTG13 以及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比较接近,它们可能有共同的祖先。但是根据现有的数据,我不能确定穿山甲是自然宿主还是中间宿主。12、问:你或你认识的其他人,有和兽医交流过吗?比如某些动物生病可能与新冠病毒有关。石正丽:从没有。我不知道任何关注这方面问题的信息。13、问:你的团队对猫进行了一项有趣的研究,研究显示武汉 102 只流浪猫和家猫中,有 15% 体内有新冠病毒抗体。哈尔滨另一个研究小组的研究表明,猫很容易感染并传播病毒。猫可能是在家里被感染的人感染,甚至纽约一家动物园里的大型猫也被感染了。你认为 “猫更容易感染并传播病毒” 可能性有多大?石正丽:武汉新冠疫情暴发后,我们对采集的猫血清中新冠病毒抗体检测显示,家猫新冠病毒感染率和抗体滴度均高于流浪猫。所以我认为猫身上的新冠病毒感染很可能是通过人类传播的。14、问:猫可能是介于蝙蝠和人类之间的中间宿主吗?你是否考虑过这种可能性?有人研究过吗?我知道在你研究中,病毒暴发前猫血清没有携带新冠病毒抗体,但那只是一个小样本。你考虑过扩大调查范围吗?石正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来调查猫是否为新冠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目前我们的实验室没有继续进行关于猫的研究。根据我们实验室和其他团队的发现,病毒可能是由人传给猫的。15、问:据你所知,哪些中国的实验室正在调查病毒的来源?他们的研究情况如何?你知道为什么涉及新数据的论文发表得如此之少?石正丽:中国的许多团队正在进行这样的研究。我们正在发表论文和数据,包括关于病毒起源的论文和数据。我们正在通过多种方式从不同方向追踪病毒的来源。图 | 石正丽团队从野外捕获的蝙蝠中取样。(来源:生态健康联盟)16、问:武汉病毒研究所被举世关注,因为该所被猜测为新冠病毒的可能来源。唐纳德 · 特朗普总统表示,他非常相信病毒来自实验室。这对你们实验室有什么影响?对你个人有什么影响?石正丽:我们于 2019 年 12 月 30 日首次收到新冠病毒的临床样本,当时称为病因不明的肺炎样本。随后,我们与国内其他机构进行了快速的、平行的研究,迅速鉴定出病原体。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已于 1 月 12 日通过世界卫生组织提交并发表。在此之前,我们从未接触或研究过这种病毒,也不知道它的存在。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压倒性地得出结论:新冠病毒是自然产生的,而不是来自任何机构。美国总统特朗普声称新冠病毒是从我们研究所泄露的,这完全违背事实。它危害和影响了我们的学术工作和个人生活。他欠我们一个道歉。17、问:许多分析过新冠病毒序列的科学家得出结论,它不具有实验室人造病毒的特征。但即便如此,某些研究人员也表示存在一种其它可能性:新冠病毒存在于你的实验室,偶然感染了一名实验室工作人员。他们注意到,曾经一些实验室偶然感染并引起 SARS 病毒的传播。所以你怎么能排除这种可能性呢?石正丽:在过去 15 年里,我们已经分离出 3 种与蝙蝠有密切关系的冠状病毒(这里分离出的病毒是一种活病毒,可以在实验室的培养细胞中生长),它们都是与 SARS 相关的冠状病毒。这些蝙蝠病毒具有 79.8% 的序列同一性,与新冠病毒有远亲关系。2 月 3 日,我们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报道了新冠病毒在全基因组水平上与一种名为 RaTG13 的蝙蝠冠状病毒 (我想强调的是,我们只掌握了该病毒的基因组序列,并没有分离出该病毒) 具有 96.2% 的相似性。冠状病毒大约有 3 万个核苷酸,比大多数动物 RNA 病毒的基因组更大。基因组序列的 3.8% 差异对于冠状病毒来说是一个显著的差异。3 月 18 日,来自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哥伦比亚大学、杜兰大学、爱丁堡大学和悉尼大学的 5 名著名病毒学家在《自然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新冠病毒的近端起源》的论文。作者指出,尽管 RaTG13 总体上与新冠病毒有 96% 的相同,但它的刺突在受体结合区域不同。4 月 23 日,美国新闻网站 “VOX” 引用了悉尼大学病毒进化专家爱德华 · 霍姆斯教授的观点。霍姆斯教授说,新冠病毒和 RaTG13 之间的基因组序列差异水平需要平均 50 年 (至少 20 年) 的进化。蝙蝠携带的 RaTG13 和新冠病毒的基因组在 1177 个核苷酸位置上存在差异。自然进化需要很长时间来积累足够数量的突变。突变发生在 1100 多个位置与新冠病毒完全相同的概率极小。因此,在自然界中,RaTG13 进化为新冠病毒仅在理论上可行。同时,我所进行的研究和实验严格按照国际和国家对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管理要求进行,实验活动在所要求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P3 和 P4 实验室的设施和管理都非常严格。例如,研究人员必须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实验室的空气必须经过高效过滤才能排出;废水和固体废物必须在高温高压下消毒;整个实验过程由生物安全管理人员进行视频监控;每年实验室的设施和设备必须由政府授权的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只有通过测试后,实验室才能继续运行。我们机构的高水平生物安全实验室一直安全、稳定运行。截至目前,未发生病原体泄漏或人员感染事故。18、问:持怀疑论调的人提出了几种该病毒从武汉病毒研究所泄露的猜想。我想问一些关于你们实验室工作的具体的事实性问题,可以进一步阐明这些情况:(1)问:研究所是否培养了蝙蝠冠状病毒?石正丽:我们仅从蝙蝠身上分离出 3 种活的 SARS 相关冠状病毒菌株(SARSr-CoV),它们与 SARS 病毒具有 95-96%的基因组序列相似性,与新冠病毒的相似性不足 80%。这些结果分别发表于《自然》、《病毒学杂志》和《PLoS 病原体》。(2)问:你的团队是否从生物样品中提取出病毒并进行测序?或者这项工作是在其他地方完成的?石正丽:我们在实验室中从生物样品中分离出了病毒,提取了病毒 RNA(核糖核酸)。测序主要在武汉进行。(3)问:你的实验室最近是否对 SARS 相关病毒进行了任何动物实验?如果是的,能否提供详细信息?石正丽:我们于 2018 年和 2019 年在研究所的生物安全实验室中对转基因(表达人类 ACE2)小鼠和果子狸进行了活体实验。我们使用的病毒是与 SARS 病毒接近的蝙蝠 SARSr-CoV。此项工作严格遵守中国实验室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管理规定进行。结果表明,蝙蝠 SARSr-CoV 可以直接感染果子狸,也可以感染具有人类 ACE2 受体的小鼠。不过,它在小鼠中显示出低致病性,在果子狸中没有致病性。这些数据正在整理并将很快发布。(4)问:与研究所有关的某人是否有可能以其他方式被感染,例如在收集、采样或处理蝙蝠时?石正丽:不存在这种可能性。最近,我们对实验室的所有员工和学生进行了血清检测,没有人感染蝙蝠 SARSr-CoV 或新冠病毒。迄今为止,我们研究所的所有员工和学生都是“零感染”。(5)问:实验室中是否有蝙蝠的生物样本尚未进行病毒检测?如果是这样,你测试了多少样本,还有多少未经测试?如果有未经测试的样本,你如何确定其中没有包含新冠病毒或与之相近的病毒?石正丽:我们对收集的所有蝙蝠样本进行了测试,包括蝙蝠肛门拭子、口腔拭子和粪便样本,其中有 2007 份样本呈冠状病毒阳性。我们没有发现任何病毒的基因序列比 RaTG13 更近似于新冠病毒。(6)问:你的实验室是最早完成(新型冠状)病毒测序和分离的实验室之一。你最早在何时何地开展测序工作的?石正丽:我们于 2019 年 12 月 30 日收到了来自 7 名患者的第一批样本。使用能检测所有 SARS 相关冠状病毒的全冠状病毒 RT-PCR 和定量 RT-PCR(方法),我们发现有 5 名患者的样本呈阳性。12 月 31 日,通过分析 RT-PCR 产物的测序结果后,我们确定它是一种全新的 SARS 相关冠状病毒。然后我们利用不同的方法确认了结果,并且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以及病毒分离。我们于 1 月 12 日通过 WHO 向全球公布了基因组序列。(7)问:2013 年的墨江山洞(发现了什么)呢?你何时首次分离出 RaTG13?什么时候完成了测序?石正丽:2013 年,我们从云南省墨江县通关镇收集的蝙蝠粪便样本中,通过全冠状病毒 RT-PCR 检测到 RaTG13 病毒,并获得了部分 RdRp(RNA 依赖的 RNA 聚合酶)序列。由于该病毒与 SARS 病毒的相似性较低,因此我们对此序列没有特别注意。2018 年,随着我们实验室的 NGS 测序技术和能力的提高,我们使用剩下的样品对其进行了进一步测序,获得了 RaTG13 的全基因组序列,除了 5'端的 15 个核苷酸。由于样品被多次用于病毒核酸提取,因此在完成基因组测序后就没有样品了,而且我们也没有对其进行病毒分离和其他研究。在我们收集的所有蝙蝠样品中,仅有一个样品中检测到 RaTG13 病毒。在 2020 年,我们比较了新冠病毒序列和一些我们尚未发表的蝙蝠冠状病毒序列,发现 RaTG13 与前者具有 96.2%的相似性。RaTG13 从未被分离或培养过。(8)问:一些怀疑实验室发生事故的人表示:你在 2016 年描述的蝙蝠病毒 BtCoV / 4991 就是新冠病毒。理由是,发布时,你只公布了一种蛋白质的序列,即 RdRp。基因库 GenBank 上的 BLAST 分析表明,BtCoV / 4991 和 RaTG13 的 RdRp 是 100% 同源的。那么 BtCoV / 4991 是否实际上就是 RaTG13,这与你 2020 年描述如何对只有 RdRp 序列的病毒进行完整测序的研究报告相吻合。如果是这样,为什么还要重命名该病毒?RaTG13 中的 “TG” 代表什么?石正丽:Ra4991 是蝙蝠样品 ID,而 RaTG13 是样品中检测到的冠状病毒的 ID。我们更改了名字是因为我们想更好地反映出样本的收集时间和位置。13 表示它是在 2013 年收集的,TG 是通关镇的缩写,即样品收集的地址。(9)问:为什么有些病毒只有 RdRp 序列而不是完整序列?你测试过的样本中有多少个获得了全序列?有多少个仅有 RdRp?石正丽:由于资金和人力限制,我们不可能对所有样品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我们希望在未来两年内对一些其他样品进行进一步的冠状病毒全基因组测序。但是,对于某些样品,由于其中的病毒核酸含量低,不可能获得完整的病毒基因组序列。(10)问:(疫情)暴发后你是否曾被指示消灭所有病毒? 石正丽:没有。(11)武汉的另一个实验室或者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否可能出现了意外泄露?如果你排除了这种可能性,原因是什么? 石正丽:根据日常的学术交流和讨论,我排除了这种可能性。(12)问:还有其他我没问到,但你想告诉公众的事情吗?石正丽:随着世界各地新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科学家开始研究野生动物携带的病毒。这不仅是对来自它们身上的疾病进行预警的关键,还是用于疾病预防的重要科学依据。在这种情况下,我与美国 EcoHealth Alliance 主席彼得 · 达萨克博士(Dr. Peter Daszak)进行了合作研究。我们在病毒监控和病原体发现领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我们的研究团队在蝙蝠种群中发现了多种具有不同序列的冠状病毒,其中一些具有传播到人类和动物的潜力,例如 SARS 相关冠状病毒,MERS 相关冠状病毒,SADS(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相关冠状病毒等等。这些发现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提供了重要线索。我们不理解美国 NIH(为什么)终止了我们合作项目的资金支持,我们认为这绝对是荒谬的。该项目是一项国际合作工作,旨在聚集来自不同国家的科学家,共同探索传染病的早期预警和预测,这将有助于疫苗设计和药物开发,从而保护我们免受冠状病毒的威胁。在过去的 20 年中,冠状病毒一直在破坏和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在这里,我谨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在新兴病毒起源研究方面的国际合作。我希望世界各地的科学家能够携手并肩,共同努力。寻找病毒起源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再次出现会危害人类社会的类似疫情爆发。只有这样,当疫情出现时,我们才可以更有效地应对。* 在收到石正丽回复后,《科学》编辑又追加了两个补充问题。问:你是否进行或参与了未发表的冠状病毒增強功能(gain-of-function)实验?如果有,是否可以提供详细信息?石正丽:没有。问:大多数地方的冠状病毒研究都是在 BSL-2 或 BSL-3(生物安全等级 2 或 3)实验室进行的,你的武汉病毒研究所直到最近才拥有可运行的 BSL-4,为什么你要在 BSL-4 下进行冠状病毒实验?石正丽:我们实验室的冠状病毒研究是在 BSL-2 或 BSL-3 实验室进行的。研究所的 BSL-4 实验室投入运行后,根据 BSL-4 实验室的管理规定,我们在 BSL-4 实验室中使用低致病性冠状病毒作为模型病毒对科研人员进行了培训,旨在为进行高致病性微生物的实验活动做准备。新冠病毒爆发后,我国规定新冠病毒的培养和动物感染实验应在 BSL-3 或以上实验室进行。由于我们研究所的 BSL-3 实验室不具备进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实验的硬件条件,为了进行上述研究,我所向政府机构申请并获得了在武汉 P4 实验室进行新冠病毒实验的资格,其中已开展了恒河猴动物模型等研究。实验活动受到我所生物安全委员会的监督,符合生物安全法规。

关尹

我不做人啦!那些主角非人类的好看小说推荐

主角不是人该怎么办?细数那些好看的非人主角小说。(干啥非得人,有主角就好了!)《变成血族是什么体验》 作者:神行汉堡简介:“变成吸血鬼是什么体验?”向坤没想到,这个不久前在知乎上被他把答案当成故事来看的问题,现在居然可以用亲身经历来回答了。点评:这是一本都市小说,主角突然变为吸血鬼,但和西方吸血鬼还有不同,他不怕阳光,但有个糟糕的事情,那就是有同类在狩猎他。《诅咒之龙》 作者:路过的穿越者简介:一个穿越者穿越到异世界后,做不了人的生活……故事从石头里蹦出来之后开始……点评:龙和女巫会摩擦出什么火花?一条龙努力专研人类变身术的艰难历程。《萨拉弗的龙翼挽歌》 作者:归兮北冥简介:宇宙从不孤单,无数英雄生生灭灭!当混沌与秩序的临界点崩解,千年圣战的大幕刚刚拉开!骸骨成灰,血肉成泥,不朽的见证者记录着金色鳞翼的轨迹,不要嗟叹,不要离开,愿你成为守望者,从文字中探寻失落的传说!“传奇,只是冒险的开始。”——列萨托斯·爝焰点评:当巨龙不去抢劫,而是兜售魔法,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本文未完结,结果就是……)《霜寒之翼》作者:咸鱼公爵简介:他背靠着冻结世界的冰风在山峰之巅俯视,猩红色的瞳孔满是戏谑,声音不大却震耳欲聋:“人类?矮人?精灵?哦,欢迎光临,欢迎来到我的研究所,想参与什么研究?活体改造还是别的什么?”点评:穿越成为龙中之耻的白龙,但幸好能穿越无数世界,dnd向小说。《白龙之凛冬领主》 作者:笑筱笙简介:龙翼遮蔽苍穹,吐息冻结灵魂,游吟诗人传唱龙的传奇,凛冬的意志永恒不灭。点评:这也是穿越成为白龙的故事,不过却是种田流的白龙。

翠湖寒

漏洞百出!美科学家驳斥“新冠病毒源于实验室”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据美国福克斯电视台报道,美国政府正在开展有关新冠病毒起源的调查。福克斯引述消息人士称,美国官员和情报机构日益倾向“新冠病毒”是源自武汉一实验室的可能,并称研制目的并非是生化武器,而是为了彰显中国在应对病毒的能力已不逊色于美国。然而,众多科学研究者相继指出了这一判断的不实和漏洞,并通过最新研究进一步强调了该病毒起源于自然。△美国《科学日报》撰文《COVID-19病毒的自然起源》科学对比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是自然形成的据《科学日报》近期报道,一项对新型冠状病毒及相关病毒的公共基因序列的分析表明:没有证据显示该病毒是实验室制造、或以其他人为方式设计的。该研究由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免疫学及微观生物学助理教授克里斯蒂安·安德森及其团队完成,最终结果刊登于美国《自然科学》杂志。安德森教授表示:“在对比了可用的冠状病毒菌株的公共基因序列数据后,我们很肯定地确认,新型冠状病毒是来自自然界的。”文章称,这一观点的支撑主要来自于以下两点:1. 如要通过实验室制造病毒,就必须依靠已知病毒的主干来进行开发。但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具有和任何人类已知病毒不同的主干结构;2. 科学家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尖刺”部分的蛋白与人类细胞有着极强的结合能力,而这种能力只可能来源于自然演化。“真抱歉,阴谋论人士,研究表明新冠疫情并非来自实验室制造”△摒弃阴谋论:COVID-19并非实验室设计的结果据ABC报道,杜兰大学医学院博士罗伯特·盖瑞在其博客中,同样确认新冠病毒并非来自实验室的观点:“冠状病毒通常都是通过‘尖刺’部分与人类细胞发生连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每种冠状病毒都会在这一点上呈现不同。新冠病毒在其尖刺蛋白中,呈现出了独特的演化。此外,新冠病毒的主干与任何其他病毒都不完全一致,证明了病毒并非实验室制造”。盖瑞博士对ABC表示:目前无法确认病毒表面蛋白质究竟何时发生的变异,以及相关变异是否是这次疫情的起点。说不定病毒很早便已存在,只是致病能力较弱因此没有被发现。但不论是哪种可能,这都是个自然发生的过程。美媒相继报道:反对特朗普的“病毒来源实验室”之说据《Democracy Now》报道,生态健康联盟主席、疾病生态学家彼得·达什亚克表示特朗普对病毒来源于实验室的指控可谓是“无稽之谈。”△《Democracy Now》:指责特朗普的COVID-19起源于武汉的说法此外,《美国新闻周刊》报道,美国国防部长表示,尽管研究尚无定论,但多数评估都指向COVID-19的自然起源,而不是人工合成。科学家提出病毒起源的假设安德森及其团队为新型冠状病毒的自然起源做出了两种假设:第一种情况下,该病毒在非人类宿主身上自然演化出了致病性,并从动物转移到了人类;另一种情况是:不具有致病性的病毒从动物转移到了人类,并演化出了致病性。目前尚无结论证明任何一种假设。但是,如果最终情况是第一中假设,那么未来仍有病毒暴发的可能——因为它的致病能力依然在自然界中传播。如果是第二种假设,风险会稍微降低一些。对新冠病毒源自于武汉实验室不实言论的驳斥△《商业内幕》称:新冠病毒起源武汉是立不住脚的据《商业内幕》报道,武汉BSL-4实验室研究员、病毒学家石正立在COVID-19暴发后就与她的团队一同对该病毒展开测序。在基于过去几年的实验室纪录进行迅速的事故排查后,她十分肯定地向《科学美国人》杂志表示,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与她团队所收集的来自蝙蝠的冠状病毒基因组并不匹配。这也进一步驳斥了该病毒源自于武汉实验室的不实言论。△福奇博士向阴谋论者泼冷水:病毒并非起源于实验室美国国家卫生院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也公开否认了“新冠病毒由中国实验室制造”的阴谋论。在一场白宫记者会上,福奇表示“该病毒的基因证明它是从动物传染给人的,而非来自实验室的人工改造。”(央视记者 殷岳)

对立面

90%仿真人类,机器人不表明身份,你肯定会对它们产生感情

11月14号,柏林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发展研究所人与机器中心主任伊亚德·拉赫万在内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研制出了仿真度90%的机器人,随即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机器自称是人类,人与机器之间的合作方式是否不同?他们进行了一项实验,让人类与机器人互动。自然机械智能科学家们指出,在某些人机交互中,机器人比人类更智能,但前提是它们能够隐藏自己的非人类身份。Siri、Alexa或Google制造的机器人声音显得枯燥而机械,而且经常出现卡壳的情况,一眼就能看穿这是个机器人。最新的技术将突破人工智能虚假的情况,把人类真实声音结合在一起,把机器人伪装成人类。使皮肤有温度,尽可能表情丰富,关节全部使用柔性材料,使关节更灵活,声音和人类一样,不仔细分辨一般看不出来。这导致了新的伦理问题:机器人模仿真实人类是一种欺骗吗?要不要强制性地标明这是个机器人?先前的统计数据表明,人类不太愿与智能机器人合作。但是,如果人们没有注意到与他们交流的是一个机器人,这样两者之间的合作将会更加的成功,那么在某些情况下保持这种欺骗是否有意义呢?来自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美国和德国的一个研究小组,由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发展研究所,人类与机器中心主任伊亚德·拉赫万组成,邀请近700名在线合作游戏参与者分别与人类或机器人互动。在这场被称为《囚徒困境》的游戏中,不会标明对方是不是机器人,如果你问他是不是机器人,他会说:“我是人类。”玩家可以自私自利地利用对方的利益,也可以为双方的利益协同合作。实验的关键方面是,研究人员向一些参与者提供了关于他们的游戏伙伴身份的虚假信息。一些与人互动的参与者被告知他们的伙伴是机器人,反之亦然。这使得研究人员能够检验人类是否对他们为机器人而选择的游戏伙伴抱有偏见,如果他们承认自己是机器人,这是否会对机器人的效率产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模仿人类的机器人更能说服他们的游戏伙伴合作。然而,一旦他们透露了他们的真实身份,合作率就会下降。如果将这种情况放到现实中,可能意味着,机器人管理服务台如果被允许伪装成人类,就可以更迅速、更有效地提供援助。研究人员说,社会将不得不衡量是要效率还是需要真诚,要不要把机器人身份公开。为什么机器人比人类更具有效率?它们不要休息,不需要吃喝,只要充几分钟电就行,如果使用核能、反物质能等,根本不用考虑能源问题。它们可以自动联网下载知识,智能识别,导航,虽然还没有意识,但学习能力是人类所不能比的,缺点就是不会活用知识,知识机械式地照搬。自主选择都是按程序计算执行,显得有点木讷。定制机器人当然,科学家可以将机器人设计成你任何喜欢的样子,如果在不知道对方是机器人的前提下,你是否会追求他(她)?会不会产生感情?事后知道对方只是一个机器人,你肯定会恼火,也许是羞愧难当,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知情权,工作中不知道还好,一旦涉及感情就尴尬了。但机器人再怎么伪装,以现在的技术还达不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僵硬的关节,僵硬的表情,没有自己的意识,相信不用多久就能分辨出来。

爱之光

重口味 盘点下二次元中那些非人类的美女 你喜欢不

现在的人类美女很多,但是我们是不能满足的,因为还有广大的非人类美女等着我们去欣赏。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二次元世界里面那些令我们着迷的非人类美女。迷人的兽耳萌娘《狼与香辛料》 赫萝自称是掌管丰收的"贤狼",变成人类时是长着狼耳与狼尾巴的纤细少女,其本体为巨大的能吞食人的狼,拥有人类难以匹敌的智慧。《狐妖小红娘》 涂山苏苏 呆萌迷糊的小狐妖,总是携带各种零食。法力低微,总是被评价为笨蛋蠢货,所以一直有个心愿就是成为一名正式红仙来证明自己是真正的狐妖。实际上,涂山苏苏是涂山红红失去妖力和记忆而变成的少女。在一气道盟和涂山的安排下,与白月初相遇并联手解决红线仙的任务。萌萌的外星妹纸《凉宫春日的忧郁》长门有希长门有希大家应该都知道,是《凉宫春日的忧郁》里面的重要角色。她是文艺社社长的唯一社员,在春日占据文艺社教室时也跟着入团,其真实身份为资讯统合思念体所创造出来的对有机生命体接触用人形联系装置(外星人),目的为观察凉宫春日。《出包王女》 菈菈菈菈·萨塔琳·戴比路克是《出包王女》的女主角。统掌银河系的戴比路克星的第一公主。虽拥有正常人的姿态,但是拥有像魔鬼般的尾巴(戴比路克星的人的特征)。发型是有呆毛的粉红色长发。因为拒绝父亲为她挑选的结婚对象而离家出走来到地球。拥有不管如何吃都不会长胖的身材,根据沛凯所说是遗传自她的母亲。可爱的机器妹子《天降之物》 伊卡洛斯伊卡洛斯是《天降之物》的女主角之一。型号α,自称是"娱乐用万能天使",其实是"战略用万能天使",西纳普斯称她为“空之女王”。西纳普斯人畏惧其强大的能力而被封印,后被代达罗斯解开锁链后坠入地面与樱井智树邂逅并开启铭刻。小编也好想有这样一个机器妹子啊。《龙珠》 人造人十八号18号是《龙珠》中的角色,原是个美丽、正常的地球女人,后来与孪生弟弟17号一同被格罗博士改造为人造人。贝吉塔等人追到研究所时被格罗博士放出来。在沙鲁被消灭后嫁给了小林,过上了平静的生活,有个女儿玛伦。磨人的小妖精《Re: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活》 爱蜜莉雅有着银色长发和蓝紫瞳的半精灵少女,搭档为精灵帕克。国王的候选人。因其为混血的银发半精灵,和曾经险些毁灭大陆的嫉妒魔女莎缇拉相同,故被许多人所厌恶。是全作最美的人。《罗德岛战记》 蒂德莉特高等妖精族的妖精,且是位战士,由于位列上等,所以也是位比较心高气傲的大小姐,不喜欢矮人族,自己的好奇心作祟,和男主踏上了旅程。吸血鬼也是很美的哦《吸血鬼骑士》 玖兰优姬 五岁以前的记忆已失去,十年之前被玖兰枢从堕落的吸血鬼手里救下,后成为黑主理事长的养女,和另一位风纪委员锥生零是同学。真正的身份是纯血种吸血鬼玖兰家的公主、玖兰枢的妹妹及未婚妻。《不死之王》夏提雅·布拉德弗伦夏季黑马番《overlord》中纳萨里克地下大坟墓地下第一至三层守护者!在纳萨里克守护者中单挑能力最强,集同 (双) 性恋、虐待狂、受虐狂、恋尸癖等异常性癖于一身,平时看来有着与外表年龄 14 岁不符的傲人上围,其实是垫出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鬼灵《黄昏少女×失忆》庚夕子庚夕子是日本漫画作品《黄昏少女×失忆》中的女主角,其真实身份正是传说中游荡于校园内的"旧校舍的幽灵",年龄永远停留在了死亡时的15岁。为了查明自己的死因而成立了"怪异调查部" ,并自任部长(所以新谷贞一只是自称代理部长)。夕子学姐真的是太美了,让人入迷啊。《未闻花名》本间芽衣子本间芽衣子是动漫《我们仍未知道那天所看见的花的名字》中的女主角。天然呆,遗传母亲伊伦的欧洲血统,有着银发蓝眼和白皙的肌肤,在孩童六人组中是吉祥物般的存在。她有着独特的说话方式,给人感觉很梦幻的娇小少女。总是为他人着想,即使自己心里很难受也只会傻呵呵的笑,就算是哭也都是为了别人而哭。遵守承诺,答应仁太妈妈的事情,在最后做到了。大家喜欢这些非人类的美女玛

五材

国际研究团队:新冠病毒源于自然 不可能人为制造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原标题:国际研究团队:新冠病毒源于自然,不可能人为制造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李文峰3月17日,由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多国学者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在科学杂志《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发表文章称,导致全球大流行的新冠病毒是自然进化的产物。该文章采用的证据分析表明,新冠病毒“不是在实验室中构建的,也不是有目的性的人为操控的病毒”。国际研究团队在《自然医学》杂志上发表的文章美国杜兰大学医学院教授罗伯特·加里是该论文的作者之一,他认为非常有必要利用整个团队的力量来探究这种新型冠状病毒的起源。研究人员重点研究了在入侵细胞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两个特征:一个是“受体结合域”,它如同一种可勾住宿主细胞的钩子,另一个是切割位点,也就是使病毒打开并进入宿主细胞的分子“开瓶器”。他们发现,新冠病毒刺突蛋白与人体细胞的结合效率之高,通过基因工程无法达到,只有自然选择才能实现。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克里斯蒂安·安德森博士在一份声明中说,新冠病毒相关的特征,即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域”部分的变异以及病毒独有的分子架构,都排除了它是实验室合成的可能。此外,假设有人尝试合成可作为病原体的病毒,他们也需要基于一种已知会致病的病毒分子架构来构建这种病毒。而研究人员对比发现,导致这次疫情的新冠病毒的分子架构与已知其他冠状病毒的分子架构有较大差异,反而很大程度上与蝙蝠及穿山甲身上找到的相关病毒类似。这进一步证实了新冠病毒来自自然而非人为制造的观点。就病毒传播给人类并造成大流行的途径,文章提出了两种可能,一是病毒通过自然选择在非人类宿主中进化到目前的致病状态,然后“跳”到人类身上。另一种设想则是,病毒的非致病性版本从动物宿主跳到人类,然后在人类中进化到目前的 致病性状态。弗朗西斯·柯林斯在博客上发表文章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所长弗朗西斯·柯林斯也支持这篇文章的论点。3月26日,他发表名为《基因研究显示新冠病毒起源于自然》的博客文章称,国际研究团队的研究证明新冠病毒来源于大自然,说服力很强,“SARS-CoV-2大概率只能靠自己的努力来进化出感染人类的能力,人类现有的水平造不出那么异于模型的刺突蛋白。”罗伯特·加里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新闻(ABC)采访时说:“表面蛋白的突变可能是触发这次大流行的原因,但是在积累到目前情况之前,这种病毒的较弱版本已经在人群中传播了数年,甚至几十年。”同时,加里强调,尽管许多人认为该病毒起源于中国武汉的一个海鲜市场,但这是一个错误观点,“我们的分析以及其他一些分析都指向了比那更早的起源。武汉那里肯定有一些病例,但绝不是该病毒的源头。”多国学者联合在《柳叶刀》上发表声明国际研究团队的结论与此前多国学者联合在国际专业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表的声明吻合。2月19日,27名来自8个不同国家的医学专家在《柳叶刀》上联合发表声明,全力支持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所有的科研以及医务人员,并强烈谴责了“新冠病毒并非自然起源”的谣言与阴谋论。这份声明说,科研工作者对引发这一疾病的病原体进行了全基因组分析,并得出了压倒性的结果。声明称“来自世界各国的科研工作者已经对引发该疾病的病原SARS-CoV-2的全基因组进行了分析并公开发表了结果,这些结果压倒性地证明了该冠状病毒和其它很多新发病原一样来源于野生动物。该科学结论也得到了来自美国国家科学、工程、医学院院长及其所代表的科学界人士的支持。”同时,声明强调,阴谋论除了制造恐慌、谣言、偏见,损害全球共同抗击该疾病的工作外,别无它用。我们应当支持世界卫生组织的呼吁:促进科学的论证和团结,而非误传和猜想。

十义

全球首例非人类新冠疫苗接种 很快水貂也会有新冠疫苗

00:213月4日,据外媒报道,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动物园完成全球首例非人类新冠疫苗接种,9只大猩猩已接受两剂兽用疫苗的注射。今年1月,圣地亚哥野生动物园有8只大猩猩感染了新冠病毒,为已知首例灵长类动物感染新冠病例,疑由一名无症状感染员工传染。圣地亚哥动物园担心其动物也会受到感染,因此决定为它们接种疫苗。其中一只感染病毒的大猩猩是48岁的雄性,名叫“温斯顿”。戴维斯说,它患有肺炎和心脏疾病,目前病情已改善,并相信它能全面康复。【早前新闻】接种原为猫、狗设计的实验性疫苗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消息 美国9只非人类灵长类接种了冠病疫苗,这在全球兽医史上尚属首次。其中一只是28岁的雌性苏门答腊红毛猩猩,名叫“卡伦”,它在1994年成为全球第一只接受心脏直视手术的猿类,并登上了新闻头条。动物园女发言人戴维斯在写给路透社的电邮中表示,9只猿猴各接种了两剂原为猫、狗设计的实验性疫苗,并表示它们的情况良好,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丹麦的养殖水貂。世卫组织去年11月表示,从貂传人的变异新冠病毒与之前的毒株只有细微区别,并无证据显示变异病毒会影响新冠疫苗的效力。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很快,水貂也会有新冠疫苗水貂会感染新冠病毒,还会传染给人类!去年11月,丹麦为此下令扑杀了上千万只水貂。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这种可爱的小动物如今有救了:至少有两家美国公司正致力于为水貂研制新冠病毒疫苗,俄罗斯和芬兰的研究人员也在为此努力。《纽约时报》称,这两家美国公司分别是:位于新泽西州的兽医制药公司佐伊提斯,该公司2019年的年收入超过60亿美元;位于南达科他州的麦金实验室,拥有约35名员工。两家公司正在寻求美国农业部对其产品的许可。两家公司都表示,它们的疫苗技术基本上与诺瓦瓦克斯医药公司用于人类疫苗的技术类似,后者正处于后期试验阶段。诺瓦瓦克斯疫苗的原理是让昆虫细胞产生新冠病毒上的刺突蛋白,然后将其附着在无害的病毒上,进入人体细胞,训练免疫系统为应对新冠病毒做好准备。《纽约时报》称,据了解,目前世界上已有6个国家和地区的水貂感染了新冠病毒。鼬科动物的所有成员,如水貂、獾、黄鼠狼和水獭,都能被新冠病毒感染,会出现症状,并将病毒传播给其他物种,至少是它们的同类。这部分是由于它们细胞表面的蛋白质特性及它们独特的呼吸系统结构。科学家不知道水貂为什么特别容易感染新冠病毒,他们猜测养殖场拥挤的环境可能是原因之一。最严重的水貂疫情发生在丹麦。由于受感染的貂体内的新冠病毒发生突变,该国已下令关闭全国水貂养殖场至2022年。英国《独立报》报道称,去年秋天,丹麦下令大面积扑杀水貂,许多死貂被直接填埋,政府不允许剥取它们的皮。丹麦平均每年出售1700万张水貂毛皮,是全球最大的毛皮生产国之一,但去年的决定导致该国许多水貂灭失,人们担心丹麦的水貂养殖业从此一蹶不振。《纽约时报》称,根据行业组织美国毛皮委员会的数据,在美国,大约275家水貂养殖场每年生产约300万张毛皮。目前已有数千只美国水貂受到新冠病毒感染,一些已经死亡。各州政府已经着手解决这个问题,隔离了一些养殖场。美国农业部没有参与其中,也没有接到扑杀水貂的命令。尽管如此,美国的水貂感染新冠病毒仍然对公众健康构成了威胁。至少有两只从养殖场逃出的水貂被检测出新冠病毒呈阳性,还有一只野生水貂被检测出阳性。科学家担心,如果新冠病毒传播到更多的野生水貂或其他动物身上,就可能在自然种群中形成病毒的“蓄水池”,并可能以突变形式袭击感染人类。《纽约时报》称,到目前为止,在丹麦水貂身上观察到的病毒突变并未成为问题,但在被感染的人类身上发生的病毒变异已经产生至少两种更具传染性的变异病毒,一种在英国被发现,另一种在南非。如果水貂也成为新冠病毒繁殖、变异,并继续感染其他物种的“滋生地”,抗击疫情的形势就会变得更加复杂。因此,水貂新冠疫苗的价值可能远不止拯救养殖业这么简单。《纽约时报》称,目前美国农业部还没有考虑针对猫狗的新冠疫苗的申请,但已有公司在考虑这种可能性。佐伊提斯公司的产品线里就有诸多牲畜适用的疫苗,也有给狗和猫用的,比如针对犬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和猫白血病病毒的疫苗。该公司从去年全球疫情暴发之初就开始研制给动物使用的新冠疫苗。“当我们看到第一个狗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例时,就立即启动了新型传染病疫苗的研发程序。”佐伊提斯公司高级副总裁马赫什·库马尔说。“我们决定为狗和猫准备疫苗。”水貂感染新冠病毒的消息传出后,该公司立即联系美国农业部,并很快获得了在水貂身上测试疫苗的许可。《纽约时报》称,过去,一种疫苗获得许可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库马尔指出,虽然新冠病毒流行的时间并不长,但兽医用的其他冠状病毒疫苗很常见,比如用于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疫苗。这种疾病在20世纪30年代首次被发现,有许多公司生产针对它的疫苗。初创公司麦金实验室也在研究针对动物感染冠状病毒的疫苗技术,该公司的处女作是应对2013年袭击养猪场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疫苗。该公司首席执行官马克·吕艾克对《纽约时报》说,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消息一传出,他们的团队就“立即开始研究适合动物的疫苗”。由于该公司不知道哪些动物易受感染,研究人员们起初在老鼠身上进行测试。后来发现水貂特别容易感染新冠病毒,该公司便联系了水貂养殖行业的人士。吕艾克说,今年春天他们就能开始生产动物用新冠疫苗,目前正在等待许可。其他国家的研究人员也在研究水貂疫苗。《独立报》称,俄罗斯和芬兰的研究人员正在研制可用于水貂和其他动物的疫苗。(据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青年报、澎湃新闻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