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否被认可?看完这些你就知道了民到

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否被认可?看完这些你就知道了

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当下比较火热的研究生教育形式,虽然报考的人数逐年递增,但仍有一些人对其持有怀疑态度。那么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否被认可呢?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否被认可是否被认可?在2016年研究生教育改革之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含金量急速上升,已经开始逐渐被企事业单位所认可,报考它是不用担心认可度问题的。原因 1、入学难,质量有保障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改革之后,采用与统招研究生一样的入学方式,都是需要参加重重考试的,包括全国统一考试和院校复试。全国考试的内容、时间与统招研究生一样,难度相当之高,想通过并不容易。复试的难度虽然有所降低,但也需谨慎对待。与统招研究生一样,非全日制研究生也是采用择优录取制,稍有不慎就会惨遭淘汰,这就需要自身实力的保证了。2、课程严谨,实用性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课程是各院校精心安排的,有专业针对性,课程内容丰富,有的还会安排有实践课程,对在职人员来说是非常好的。通过理论课程学习,头脑得到了充实,有了更多的知识储备;通过实践课程学习,自身能力得到了提升,这些都是对工作十分有帮助的。3、所获证书,真实有效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可以获得双证,即硕士学位证书和学历证书,这个学历是可以成为最高学历的。这两个证书都是国家承认的,证书效力与统招研究生的证书是一样的,有了这两个证书的加持,就拥有了更大的竞争优势。

苟可得已

想考2020年非全日制研究生就要这么考,一步不能错!

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在2016年在职研究生改革后出现的一种报考方式,与全日制研究生是相同的招生政策。从年初就有很多考生在着手准备2020年的报考了,但是,对于新考生来说,非全日制研究生到底怎么报考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一样要参加全国统考和复试,在报考前要先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和专业。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主要授课形式是面授,个别院校可以网络学习,所以在选择学校的时候最好选择当地的院校,或者是具体自己工作、生活地点较近的学校。选择好学校和专业后,接下来就要按照国家统一的安排进行报考了,具体的步骤如下:统考网报报名在每年10月10日-10月31日,登录“研招网”报名。其中,可在9月中下旬参加预报名。专科毕业2年及以上就可以报考,但不同专业条件也不一样。具体以招生专业简章为准。现场确认只要完成现场信息确认,才有资格参加接下来的考试,一般在11月份。现场确认是一方面是为了合适学员的报名信息是否有误,材料是否齐全。另一方面是无法在网上缴费的地区在这个时候进行缴费。参加统考统考时间在每年的12月份,一般是在圣诞节左右,具体时间在“研招网”进行网报。学校复试统考成绩达到国家线和院校线的学员,有资格参加复试,复试时间一般是在4月份左右,早一点的学校是在3月份中旬左右。如果不知道非全日制研究生有哪些学校、专业可以报考?可在下方“小程序”填写信息领取简章。缴费入学收到录取通知书后按照规定缴纳学费,并入校学习,学制一般是3年左右。颁发证书完成论文答辩,学校就会颁发在职研究生毕业证书(学历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

历物之意

非全日制研究生已“脱胎换骨”,这些特点你要清楚

研究生教育在经历了一次改革之后,多种考研模式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比较明显的就是在职考研中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此模式经过改革,如今已经成为了很多人进行考研的选择。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改革在2016年的研究生教育改革中,将原来在职考研中的十月联考取消,将其涉及到的专业等方面与一月联考进行合并,然后统称为非全日制研究生。之后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培养方式上,就开始向全日制考研看齐,报考难度增高,认可度也在不断上升。看齐第一项:考试入学非全日制研究生既然向全日制考研看齐,那么首先统一的就是在入学方式上。大家应该都了解,全日制考研的入学方式是需要参加考试的,如今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自然也是采取这种方式,而且二者参加的考试都是一样的,即全国统考和院校复试。在报名时间、地点,考试时间、科目上,非全日制和全日制也是一致的。1、报名时间为:每年9月预报名,同年10月进行正式报名,报名网站是国家统一指定的“研招网”。2、考试时间为:全国统考在报名同年的12月下旬;复试在次年的3-4月份,由院校规定具体时间。3、考试科目因专业而异:管理类专业主要考外语和管理类联考综合;普通专业主要考外语、思政、业务课一、业务课二;部分专业主要考外语、思政、专业基础综合。看齐第二项:证书效力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顺利毕业后可以获取的证书有两个,分别是硕士学位证书和研究生学历证书,这两个证书类型与全日制考研的证书是一样的。既然二者在入学方式上是一样的,那么在获取的证书效力上自然也是一样的,都是被国家所承认的,在学位网和学信网上可以查询真伪,而且改革之后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也逐渐受到各企事业单位的认可,含金量非常的高。注: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证书上,会印有“非全日制”的字样,不过这并不会影响到证书的效力,只是为了注明学习形式。综上所述,如今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不受待见”的考研方式了,随着含金量的不断提升,逐渐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而且这种态势还会一直持续下去。

劳我以生

首选赋能平台:注意!非全日制研究生不等于在职研究生,差别在哪

进入职场后,很多人才发现自己吃了学历的亏,于是学历提升成为大家改变命运的敲门砖,可是对于第一次参加学历提升的人群来说,还是有很多问题傻傻分不清楚,比如: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是在职研究生吗?二者是等同的吗?答案当然不是,这两个概念经常被混淆,事实上在职研究生包括同等学力申硕、非全日制研究生和中外合作办学硕士三种报考方式,而非全日制研究生只是在职研究生的一种报考方式。那么同等学力申硕、非全日制研究生和中外合作办学硕士到底有哪些区别?看看下列表格大家就可以一目了然了!其中需要明确的是,通过同等学力申硕和中外合作办学硕士同样能获得国家承认的硕士学位证书,在学位网可查,而且和全日制研究生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效力,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同学们升职加薪、评职称等等。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在职人员愿意选择同等学力申硕或中外合作办学硕士,因为确实能为职场发展提供助力。当然也有一些人鼓吹学历提升没用,说什么职场不认可非全日制学历诸如此类的说法,当然不否认学历歧视现象是存在的,要完全消除职场学历歧视是需要一定时间,但是同样不可否认,在求职时如果有一个与你水平相当的竞争者,他还有一个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那么求职时他依然比你普通本科学历要有竞争力,尽管他是非全日制研究生。以上就是本期关于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在职研究生的概念误区,关注我们,或者私信,还可以知道更多关于学历提升系列问题详解哦!

丹尼斯

“不好意思,我们不招非全”: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遭歧视?

又到了一年火热的求职季,各个高校的学生都涌入了人才市场。作为北京某大学2018级法律硕士研究生,方思(化名)在求职时备受冷眼,由于读的是 " 非全 " 研究生,多数律所、省考的岗位她都没有报考资格," 想不通,同样是统招统分的在读研究生,非全日制的为何不被承认?"相信很多非全毕业的学生在求职时多多少少都会遇到点这种“学历歧视”的情况,用人单位在JD上明显标注“只招收全日制硕士”,对非全根本不感冒。关于“非全就业遭受歧视”的话题在微博更是引起了几千万阅读。非全为何遭受就业歧视?教育部明确规定非全与全日制研究生是统一的入学标准和培养模式,为何还会遭受就业歧视?某大型国企的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人员说:“校招时学生的学历、成绩及实践是硬性条件,而且如果非全和全日制都是一样的,为何不去读全日制,招进来后如果上级部门审核通不过,浪费招人指标。”可见在用人单位眼里,非全的水平与全日制的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据悉,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界定标准为:全日制研究生是全脱产在校学习的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为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也就是说非全是一边工作一边上课,在读研方面付出的精力时间相对来说都比全日制研究生的少,而且很多大学在招收非全的时候也会将标准相对放宽一些,再加上很多用人单位对于非全的不了解或者是不愿意去了解或者只认学历,不认能力等等,这一系列的原因就造成了如今的局面。从以上原因我们也可以看出非全和全日制研究生的差异还是客观存在的。保障就业公平,应该是依据实际状况,提供同等就业机会。" 用人单位要招人,全日制相对非全日制更适合,选择全日制不能说不公平,反过来考虑,你选择了非全,将全日制淘汰掉,这是不公平的。"非全含金量到底如何?非全的含金量目前是除全日制研究生外含金量最高的一种读研方式。首先,就像我们前文提到的:教育部明确规定非全与全日制研究生是统一的入学标准和培养模式。也就是说非全也是要参加全国研究生联考和复试的,毕业也需要通过硕士论文答辩等,考试和毕业难度也不低。其次,在很多高校,非全的师资教育跟全日制研究生的是相同的,同样的导师、同样的授课老师、同样的教学设备等等,但非全在校的时间有限,一般只有周末或者其他业余时间,这就压缩了非全的学习时间。最后,非全毕业可以获得国家承认的、跟全日制研究生具有相同法律效力的硕士学位证和学历证,也就是双证,证书上会标有“非全”字样。总体来说,不管是从师资力量、课程质量还是从毕业证书来说,非全的含金量都是非常高的。除此之外,你读非全认识的同学,基本上都是跟你同行业甚至同岗位的,多结识一些人脉也是没有坏处的。非全还值得读吗?发展前景如何?尽管非全的含金量很高,但目前来说,它与全日制研究生的客观差异依旧存在,那我们还有必要读非全吗?答案是肯定的!短期来看,非全与全日制研究生在求职时的差异就是学历的歧视,长期来看,这个社会还是“学习型”的社会,应该更在意学到的东西。为了改变社会对非全的看法,我国教育部已经取消了在职人员的单独考试,在法律上也最大力度保障非全的权益,一些事业单位也在带头。比如下面这一则北京市民政局的公告:这其实是一则补充公告,公告中将本批次报名条件由“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取得相应学位”调整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取得相应学位”。这就是非全未来发展前景的一个风向。事实上,非全从2016改革后才正式脱胎换骨,到现在也才4年发展时间,肯定有很多东西都需要逐步完善。随着报考非全人数的增加,其入门槛肯定会越来越高,那个时候大家的考研成本是不是就越来越大了呢?有时候时机比努力更重要,读研获得的证书和知识是不会假的,是会伴随你一辈子的,趁现在非全的竞争还没全日制那么大,读一个非全,也是十分明智的做法。

无倦

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春天来了,可我还是不敢选……

现在,很多同学想要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但是又害怕非全日制研究生得不到社会和企业的认可,不好就业,因此一直犹豫,不敢报考。其实,同学们可以放心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日前,教育部公布了有关于推动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具体通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01法律地位、证书效力和全日制等同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02提供平等就业机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应当向非全日制研究生劳动者提供平等就业机会。03提供平等的落户机会合理制定人才落户条件,为非全日制研究生提供平等的落户机会。04加强就业指导服务高等学校要加强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根据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需求,积极推送岗位信息,提供针对性职业指导,推荐适合的职业培训、就业见习机会。05加强政策宣传积极宣传国家关于发展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各项政策,指导用人单位完善招聘研究生的相关办法,为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营造良好环境。综上,我们看出国家正在鼓励发展非全日制研究生,从国家层面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公平就业提供支持。但是,即使是这样,很多同学说,现在社会主要还是认可“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社会认可度还是不那么高,并且考试难度和全日制研究生一样,我还是不敢报考……证书标有”非全日制“字样很大一部分人纠结的就是这一点,所得毕业证书上会有“非全日制”字样,担心会因此而影响到证书的含金量和认可度,担心就业问题。其实,政策规定非全日制研究生证书和全日制研究生所获证书具有相同的法律地区,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国家也在大力发展非全日制研究生,大趋势是这样的,相信随着政策支持和发展,这样的形式总会有所变化,不要过分担心了!考试难度比较大非全日制研究生可以获得学历学位双证,但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考试科目、考试难度和录取分数线都是和全日制研究生是一样的,考试难度大。所以对工作多年又想考研的人员来说就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及时间去准备了。但是,同学们不要过分担心,有部分院校和专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难度并不是那么大的。现在正在招生中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MBA课程班、中国政法大学MBA课程班、北京林业大学MBA课程班、吉林大学护理学等等这些院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可以提前入学学习的,先学习后考试,后期再参加统考,不用参加复试,但是同样获得学历学位双证。这样大大降低了考试难度,同学们不用担心入学难了!另外,非全日制研究生作为在职研究生报考方式之一,受到了国家的承认和认可,在职研究生另一报考方式—同等学力申硕也不例外。同等学力申硕同样可以获得国家承认的硕士学位证书,而且免试入学,适合在职人士报考。现在,都处于招生中,同学们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即可!同学们可以点击下方小程序查看招生院校和专业等详细信息!另外,同学们可以点击下方小程序查看更多文章!2020教育学在职研究生招生进行中,免试入学,获国家承认学位证书部分高校扩招近60%,你觉得是机会来了,还是竞争压力大了?

臣有杀君

非全日制研究生很委屈:我们不水!

本文转自【澎湃新闻】;澎湃新闻记者 程婷近日,澎湃新闻一则题为《教师招聘歧视非全日制学历?鄂尔多斯致歉:组织者不了解通知》的报道引发社会舆论关注。看到相关报道时,2019年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全日制研究生王璇特别有感触。王璇回忆,由于学制是两年,2018年下半年,北师大心理学院一些2017级非全日制研究生已开始找工作。“当时有不少学生反映,求职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事业单位都只招全日制毕业生,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面十分窄。”王璇说,为此,北师大心理学院还发了一则《关于北京师范大学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性质的说明》,解释非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与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相同。但据王璇了解,2018年之后毕业的北师大心理学院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求职时仍会遇到因“非全”被区别对待的情况。今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招聘单位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目前,有些用人单位在招聘中已不再区分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学历,但情况仍待进一步改观。北京某高校非全日制研究生李韵目前正在关注招聘信息,她说,“比较委屈的点在于,我们经过系统化严格培养出来具有专业技能的专硕,最终却因为‘非全日制’被挡在招聘的第1道关卡外,在需要专业技能的岗位招聘中不被认可。”近期,澎湃新闻在调查中发现,仍有很多招聘单位明确只招全日制研究生,一些地方的人才引进计划中,诸如落户优惠、人才补贴、就业岗位等也只对全日制研究生开放。“对学历歧视几乎没有问责,是这类歧视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指出,消除学历歧视,必须两手抓,一手抓教育质量保证,确保不同教育形式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一致;一手抓公平就业,就业权益保护,对用人单位查证属实的歧视行为,必须纠正并问责。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前世今生”2016年9月印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中,首次对“非全日制研究生”一词进行准确界定:非全日制研究生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一般应适当延长基本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相应的,全日制研究生则是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年限内,全脱产在校学习的研究生。上述通知明确,2016年11月30日前录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规定执行;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关于“2016年11月30日前录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规定执行”中的“原有规定”,2017年教育部还曾作出过解释。关于单证研究生,其中提到,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实施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工作,从2000年起,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工作由各招生院校联合组织考试发展为全国联考,统一考试、统一录取;完成学业的学生有学位、无学历,俗称单证研究生。此后,201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通知,从2016年起,不再组织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除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外,其他类别的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工作,将以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形式纳入国家招生计划和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管理。2016年教育部发布文件明确,从2017年起,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统一纳入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还明确,从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这说明,非全日制研究生与此前的单证在职研究生不同,属于双证研究生范畴;其与全日制研究生的最主要区别是学习方式为非全日制。前后两届研究生迥异的求职境遇但实际求职中,不少非全日制研究生境况与全日制研究生存在鲜明反差。“2016年我们专业招的还是全日制硕士,2017年起招的都是非全日制,我能明显感觉到2016级研究生的就业情况比2017级的好。”李韵告诉澎湃新闻,其所在专业,2016级毕业生中有不少人现在在高校工作,部分还是教学岗;而2017级毕业生里,绝大多数人都遇到在招聘第一关就因“非全日制”被拒之门外的情况,整体就业情况明显不如2016级的好。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0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中也提到,“虽然国家规定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具有相同法律地位,但目前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就业市场上仍然面临差别待遇。”今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招聘单位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然而,李韵没有感觉到求职境遇有明显改善。“很多次,初看网上某条招聘信息感觉自己很符合条件,点进去才发现要求学历为全日制。”李韵向澎湃新闻发来多条这类的招聘信息,其中有些是招聘高校教师、辅导员等的,也有些是地方政府人才引进计划中提供的一些职位,但无一例外都要求学历须为全日制。“有人一听‘非全’就觉得很水,怀疑是不是边工作边去买了个文凭,但我们学校真的对我们是跟全日制研究生一样很严格地进行培养的。”李韵有些委屈地说道,求职时,明明具有招聘岗位所要求的专业技能,却因学历为“非全日制”被卡,而同类专业的全日制研究生则更容易得到认可,这让人很难受。澎湃新闻在采访中也发现,也有非全日制研究生自认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可能确实跟全日制研究生存在一定差距。“我觉得非全日制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花的时间和心思可能比全日制研究生要少些,而导师给予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指导可能也相较少于全日制研究生。”苏州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苏铭对澎湃新闻说道。但苏铭认为,即便如此,招聘单位也不应该在招聘的前置环节就对非全日制研究生求职设置障碍,至少应该给非全日制研究生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规模收缩2017年3月,《中国教育报》曾报道称:政策(指《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关于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培养等的各方面规定)推出后,2017年研究生报名人数大幅增加,江苏、北京、辽宁等地的增幅均超过20%。对于此项旨在整体推进研究生招生培养体系规范化、高质量的改革,70%的考生表示“支持”。换句话说,《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的发布可能一度带动了部分地方的研究生招生。然而,拉长时间线来看,近几年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规模整体已呈缩减趋势。《2020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中称:生源不足是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统考以来招生单位面临的普遍问题。近三年,大部分院校未完成非全日制专业招生计划,部分专业存在无人报考、无人上线、考生不愿调剂到非全等问题。从今年部分高校公布数据看,生源短缺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上述报告显示,2020年各大高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都不同程度地有所增加,非全日制却呈现缩减趋势。其中如,华中科技大学2020年非全日制招生计划数较2019年减少了1000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非全日制研究生计划招生数为3400人,2020年较2017年缩招1600人,仅计划招生1800人。报告还称,中国教育在线调查显示,六成左右考生不愿意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27%左右的考生愿意把非全日制作为备选项。而对于不愿意报考非全日制专业的原因,超过七成的考生担心毕业后非全日制文凭不被就业单位认可。如何破解“同等法律地位”难获同等机会问题?同属“统招双证”、拥有同等法律地位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的处境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别?“一些招聘单位并不了解存在非全日制却是统招统分、且双证齐全研究生,在招聘过程中,我们一提到非全日制就会被质疑含金量。另外,一些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用人单位会更多参考人社部的政策,但据有些招聘单位称,‘人社部没有发过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有同等法律地位这类文件’。”李韵说。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月教育部官网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落款显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属于发文的五部门之一。但从近日有关鄂尔多斯教师招聘“歧视非全日制学历”的话题讨论中可以看出,仍有不少人、包括一些全日制研究生,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存在偏见、误解。“虽然不应该歧视,可是要是完全没有区别的话,我读全日制干嘛?”“因为大家都知道非全日制的成人专科和本科太水。”“非全有多水自己不知道?”这类评论在网上获得了大量的点赞。对非全日制研究生被质疑“很水”的问题,据中国新闻周刊2019年报道,时任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的周光礼认为,“从学习投入度来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得不到保障。加之,生源质量非全日制也比不上全日制。”报道还称,从生源上来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分数总体上要低于全日制研究生。再加上报考全日制研究生的人占大多数,使得一部分人考不上全日制,从而调剂到了非全日制。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杨颖秀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以她的了解,如果非全日制研究生读研前就有工作、有工作经验,一般不存在就业被歧视或找工作难的问题。“国内部分学校、专业招收非在职人员读非全日制硕士,主要是为了解决生源问题。实际上,非全日制硕士都属于专硕,从本科应届生中招专业硕士是不合适的,也未与国际社会接轨,国际上基本都是在职人员读专业硕士。”杨颖秀指出,在一些高校,本科应届生被招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后,其培养方式、就业去向等与学硕的区别并不明显,培养质量也难保证。澎湃新闻还注意到,2019年教育部印发了《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该规定中提到,“原则上招生单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如果面向在职人员招生且实行培养之后定向就业,那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后就不存在就业问题。”对此,熊丙奇分析指出,这种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可规避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时遭歧视的问题。杨颖秀认为,从国家层面来说,从在职人员中招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发展趋势。她以教育领域举例说,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学位、学历层次在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比还较低。从在职人员中招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政策有利于在职教师通过读研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就眼下讨论正热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被歧视”问题,杨颖秀和熊丙奇都认为,用人单位应按政策规定,给予均等机会。熊丙奇还指出,对学历歧视几乎没有问责,是这类歧视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消除学历歧视,必须一手抓教育质量保证,确保不同教育形式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一致;一手抓公平就业,就业权益保护,对用人单位查证属实的歧视行为,必须纠正并问责。

鹿柴

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遇冷 板子该打在谁身上?

中国教育在线近日发布《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该报告显示,尽管考研竞争日趋激烈,但非全日制专业却面临生源不足的问题。近半数考生表示不考虑非全日制,46%的考生担心毕业后非全日制文凭不被就业单位认可,很多单位在招聘要求中就明确提出只接受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或者是俗称的在职研究生,曾经经历过一段美好时光。由于本科文凭的普及,不少社会人士产生了继续深造的需求,在职研究生成为香饽饽,甚至可以说是一度泛滥。通过攻读在职研究生,很多人获得在职位升迁、职称评定等方面的筹码。然而,随着社会对文凭的认识日趋理性,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含金量”被逐渐稀释。特别是以获得更好职位为目的攻读非全日制研究生,很可能无法实现理想预期。也许有人会认为,非全日制研究生顺利毕业以后,照样完成了学校规定的培养目标,戴着一副“有色眼镜”看他们,未免是一种“歧视”。其实不然,用人市场的选择,更多的是出于对人才实际能力的考量。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遇冷,从根本上而言,还是因为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存在明显的薄弱。尽管国家规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但在各大高校实际操作中,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确实存在两种模式,更很少出现两类学生上同一堂课、考同一套试题的情况。上课很“水”,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因为在职学生平时不离开工作岗位,学校往往在周末或者在假期集中授课。某些课程只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上完,有的甚至突击上完课就考试。哪怕整体课时不少,这种速成式的教育,与全日制研究生按部就班地在一个学期内完成课程修读相比,效果显然存在天壤之别。此外,在科研实践和学位论文撰写等方面,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近半数考生不愿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明确表达了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注水”现象的否定态度。如今,通过将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统考,推行“严进”的招生录取政策,无疑是对过去低门槛入读在职研究生的纠偏。但是,要让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真正获得社会公信力,不仅需要“严进”,更需要“严出”,尤其是在教学考核上采取一致标准。在实际操作层面,除了上课时间以外,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不应该过于“灵活”。比如,在考试中应当和全日制研究生考一样的试题,采取一致的评分标准;为非全日制研究生提供进入实验室科研的机会,并明确纳入培养计划;在论文答辩方面,也必须遵循同样的评价尺度。与之相对应的是,可以允许非全日制研究生延长学习期限,什么时候合格,什么时候毕业。在奖学金评定等方面,也要把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公平竞争的体系。非全日制研究生具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他们接受严格学术训练以后,能够更好地把学校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在实践中改进工作方法。从国际经验来看,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也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势必能够激发科研活力,为创新事业培养与输出更多优质人才。

工头儿

非全日制研究生不值钱?专家:破解“学历鄙视链”需企业HR更“内行”

日前,2020年考研开启网上报名后不久,“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遭歧视”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引发众多网友关注和热议。不少学生反映遇到企业在招聘中明确表示“不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更有HR认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太水”,“非全日制=本科生”。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学位,为何国家认可而用人单位不认可?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含金量”如何提高?人民网强国论坛邀请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进行解读。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研究生差异客观存在2016年,教育部下发《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从2016年12月1日起,全国研究生将正式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强国论坛: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含金量”,国家认可社会不认可,原因是什么?储朝晖:一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是研究生教育里面新发展的一种类型,社会上了解不足;二是,从历史上看,非全日制本科、非全日制中专、函授等,相对来说社会认可度都比全日制教学低一点,现在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认可度不高是过去这样一种观念的延续;三是,从目前实际来看,大学在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招生、教学、学习考核上是有差异的,相对的比全日制标准放得宽一点。不是说非全日制的学生肯定就比全日制的差,事实上非全日制的学生当中肯定有人在某些专业领域、某些能力上比全日制的一些学生强,但从整体上来说,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个客观事实使社会上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认可度低于全日制研究生。提升社会认可度,发展“非全”教育不能盲目追求数量强国论坛:高校如何提高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含金量?储朝晖:高校要提高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质量不是短期能解决的,因为现在全日制研究生的质量也存在很多问题。建议各个学校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计划招生的规模,依据自己的能力来确定自己的招生范围、招生数量,不要盲目扩大、比拼学位点,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做法。强国论坛:怎样看待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未来的改革方向?储朝晖:一定要根据非全日制模式的特点,要从满足一部分人因为各方面原因不能够上全日制的需求出发,招收在某一个专业方向上条件比较好的人。如果仅仅为了“争学历”去上非全日制研究生,未来它的价值包括社会认可度只会越来越低。未来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发展要从满足学生生活、工作、学习三方面的需求出发,不要盲目地去追求数量,高校没有必要把它作为不断扩展的一个方向。实际当中有多少人有这种需求,就开多大的招生范围多大的招生量,而不是只靠上级部门的要求,或者是按照学校的主观判断决定要招多少非全日制的研究生,这是基本原则。破解“学历鄙视链”呼唤企业人才评价更“内行”“国外名牌大学gt;一流名校gt;985gt;211gt;普通一本gt;二本gt;三本gt;专科gt;高职……”网上流传的职场“学历鄙视链”反映了现实中普遍存在的潜规则:单位招聘不但看学历,而且大部分情况只看学历。看重学历的现象固然体现了社会对人才和知识的追求,但从长远来看,“唯学历论”阻碍了真正有能力人才的自由竞争,不利于释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突破人才标准固化,首先需要用人单位的人才评价体系更“内行”。强国论坛:破解职场“学历鄙视链”的关键是什么?储朝晖:最关键的还要靠用人部门对人员的了解、任用管理评价更加专业。如果各个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没有实现这个转变,看重学历的社会现象就会依然存在。看重学历是外行管理的模式,内行管理一定是更看重个人的实际能力和跟岗位的匹配程度,不会有“唯学历论”的学历歧视。

七濑

半数考生不愿报非全日制研究生

中国教育在线近日发布《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达到290万人,成为近10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调查显示:就业依旧是考研的首要动机,而很多高校的非全日制招生面临着生源不足的问题。就业是考研的首要动机调查显示,考生在报考研究生时,首要动机为提高就业竞争力,占比为36%;其次是继续深造,提高学术研究能力,占比21%;第三是为了获得学历、学位证书,占比17%。对于读研之后是否可以达成预期目标,68%的考生认为有一定帮助,但不能保证实现,有31%的人认为可以实现预期目标。这说明,随着研究生报名人数的增长、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考生对于投入回报的预期变得理性。往届生占比接近半数自2017年非全日制招生纳入统考之后,往届生占比进一步扩大。2018年,往届生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占比为45%,接近半数。据统计,在辽宁省2019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中,往届生占比达到41%,该省2016年报考的往届生为34.5%,三年时间提高了6个百分点左右。河北省2019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中往届生占比43%,该省2016年报考的往届生占比为32%,三年时间增加了11个百分点。业内人士认为,出现这种现象,与“就业难”不无关系。非全日制面临生源不足非全日制招生纳入统考以来,很多高校一直面临生源不足问题。从今年部分高校公布的数据看,生源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北京邮电大学非全日制专业中,大量专业的录取人数远远超过上线人数,说明招生基本上靠调剂来完成。比如,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上线4人,录取108人;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上线3人,录取82人;软件工程专业,上线2人,录取35人。中山大学部分非全日制专业则没有招到人。测绘工程专业招生计划5人、环境工程专业招生计划15人、材料工程专业招生计划10人、金融工程专业招生计划15人,化学工程专业招生计划10人,但最终,这些专业录取均为0人。从调查来看,近半数考生表示不考虑非全日制,近四分之一考生不清楚该政策。这种情况导致目前很多高校的非全日制专业招生是靠调剂来完成的。实际上,超过七成的考生并不愿意调剂到非全日制专业。对于不愿调剂到非全日制专业的原因,46%的考生担心毕业后非全日制文凭不被就业单位认可。虽然国家规定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具有相同法律地位,但目前多数事业单位的招聘要求为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与关注。高校推免比例扩大目前,高校在校生要考取研究生,除了统考以外,还可以选择推免。但推免不仅需要所在高校具有推荐免试资格,还需要考生在本科阶段的学习成绩和综合表现。在名校的推免生源中,学校层次也会成为录取重要因素。根据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官网公布的2019年拟接收推荐免试硕士名单的数据,北京大学2019年共接收推荐免试硕士生2174名,其中有2061人本科来自于“双一流”建设高校,占比高达94.8%。中山大学2019年共接收推荐免试硕士生1945名,其中有1770人本科来自于“双一流”建设高校,占比达到91%。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部分名校推免生源中,本科毕业于“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学生占比较高,这意味着普通高校学生通过推免进入名校的机会相对较低。随着部分高校的推免比例持续提升,普通高校及往届生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陈福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