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非全日制研究生考教师被拒,如招聘者是社会企业,也会明确全日制浮生录

非全日制研究生考教师被拒,如招聘者是社会企业,也会明确全日制

说到对一个孩子的教育,大家自然是想让孩子进名校,全心全意地进行学习。当然,当受教育到了一定的程度,比如大学毕业之后的进修,这基本上就是学生们自己拿主意了。大学之后的进修,除了简单的职业培训之外,含学历的进修也是人才层次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毕业,自然就是研究生层次的学习了。近日,一位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被卡的问题,引起了网络上的热烈讨论。事发地是在内蒙古,在隶属鄂尔多斯的某旗(地域名称,可以理解为区县或者市)进行教师招聘时,一位研究生学历的人才在报名时,却是被当地的相关部门以条件不符拒绝报名。在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位拥有研究生学历的竞聘者所就读的是统招非全日制的学历教育,而当地招聘部门的要求之一就是全日制学历,因而被拒绝连报名都无法报名。这是最近出现的新问题之所以说这是最近出现的新问题,原因在于教育部于2019年年底的时候,曾经公布了一份文件,这份通知文件就是为了促进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和工作。根据网络上的信息显示,这份文件最早由2020年2月14日发布,而文件成型的时间则是在19年12月30日。根据这份就业文件的规定,2017年起,统招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统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是一模一样的,这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从2017年开始无论是就读全日制的研究生还是非全日制的研究生,出来之后被社会认可的程度是一致的。有一样的法律地位,同样也具有同样的学术层次的水平展示。而被内蒙古鄂尔多斯某旗拒绝报名的人才,的确是非全日制研究生,不过却是2017年之后统招通过入学考试等考核,正常流程入学的研究生学生。所以,这仅仅只是相关用人单位对于政策研究不透,出现的一个乌龙情况。不过值得指出的是,这里的用人单位是公务单位。假如,假如真的是一些自主性更强的社会企业和单位,可能依旧存在着区分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之间的门槛。非全日制研究生是什么?如果不是身边有亲朋好友的孩子或者同学就读非全日制研究生,可能很多人会将这个概念与在职研究生混为一谈。在职研究生,对于公务部门的中层及以上的领导来说最为常见,甚至于原本学历或者压根就是学习方面投入极少时间的领导们,报名了在职研究生之后,也可以没有多大障碍的毕业。非全日制研究生是领导们或者镀金需要的吗?其实不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是为响应产学结合适应时代需求而提供的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习方式。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全国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全国统考/考研)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进行学习的研究生。不能歧视非全日制研究生,对全日制研究生们来说,存在不公吗?从国家的层面来说,无论是在校按部就班就读的全日制研究生,还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质上都是为了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方式。另外因为当下非全日制研究生普及率不高,为了促进相关人才培养和学术水平的提升,因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出台,说到底也是鼓励符合研究生考试报名条件的人,能够继续进修、提升。不过既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没有区别,既然可以一边进行所谓的社会实践、参与到实际的工作甚至是企业运营之中,最后毕业后拿的毕业证也是毫无差别,相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最后会选择非全日制研究生。所以,从这也能够很清楚的看出来,这样的标准对于全日制研究生们来说,是否是真的存在着一定的不公。毕竟,一个是自由安排个人时间、只要在基本年限内完成学习即可;另外一个,如果不是为了在学术有很大的发展和进步,每天还要在导师的手下做着无数的琐事和实验,单纯从取得学历的精力投入看,估计绝大多数人会青睐于非全日制研究生吧。当然,上文也提到了,选择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可能最终的着眼点就只是研究生的学历,而没有真正地想要提升个人的学术水平、开展研究生涯。如果真的是想要在各方面研究、进步的话,这部分学生或者学者们,在个人发展方面,会更加偏向于全日制研究生。

牡蛎

“不好意思,我们不招非全”:高校为非全研究生发声了

五年前,我准备考MBA时,身边很多同事劝我别费劲了,因为我们单位根本不认非全日制的学历,即便是拿到了研究生的学历,也只是在人事档案里进行备案,对职称评审、晋升、涨工资等毫无帮助。我当时心里很是不平衡,MBA虽然是非全日制,但依然需要参加全国统考,依然需要修学分,毕业依然需要写论文、答辩,单位凭什么就不认呢?我想,很多人和我有着同样的遭遇,顶着“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毕业证找工作时,却被告知“不好意思,我们不招非全”;拿着“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在单位里中申报职称、参加竞聘时,却被告知“你这是非全日制的,不作数”。因为“非全”而引发的就业歧视、晋升歧视、用人歧视等在现实中比比皆是,更有不少企业在招聘启事中,明确写着“要求全日制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为什么“非全日制研究生”会受到歧视,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1、在绝大多数人的看来,非全日制研究生是不正规的在我们的传统认知里,只有通过全日制的学习拿到的学历才是正规的、有用的,而非全日制的学历多数都是门槛不高、好进好出,甚至是可以用钱买来的。所以,相比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根本没有含金量。其实,这是一个完全错误的观念,如今的双证非全日制研究生也需要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并且也会面临着淘汰。此外,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习也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和轻松,依然要修学分,要通过各科目的考试,不能出现挂科,毕业时依然要写论文、答辩,如果不合格一样是无法毕业的。简而言之,从学习过程、学习要求等多方面来看,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是没有任何区别的。如果一定要说区别,那可能就是上课形式有所不同,非全日制研究生多数采取集中教学的方式进行,比如每周六日全天进行学习,而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习频次和密度可能并没有那么高。2、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考试难度较小,不能证明足够优秀非全日制研究生虽然要通过全国统一考试,但在很多人看来其考试的难度较小、科目较少,所以考上非全日制研究生并不能算是足够优秀的,相反倒是证明了自身的学习能力不足,走了一条“捷径”。例如,当前热门的MBA、MPA、 MPACC的专业硕士考试科目只有两门,一是管理综合联考,包括数学、逻辑和写作,二是考研英语二,而学术硕士考试科目绝不止这两门。其实,考试的难度和科目的多少,并不能完全证明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优秀,因为在考试中我们都明白“水涨船高”的道理,如果同年参加考试的学生普遍学习成绩都比较优秀,那么分数线就会相对比较高,成绩较低的学生依然会被淘汰。所以,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只是不同学生的不同选择,我们不能片面的认为选择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生就是不够优秀的,就是成绩不好的。在职场上,虽然学历不等于能力,文凭不等于水平,但出于这两个原因,“非全”学历的歧视依然存在。然而。针对这一就业中的不公平现象,电子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多所高校纷纷站出来为“非全”研究生发声,在校园招聘中明确禁止用人单位在发布就业信息时,不得出现学习方式等招信息,以提供公平公正的就业平台和机会。高校站出来为非全日制研究生撑腰,让不少“非全”学生直呼“爱了、爱了"”,也让不少曾经拿到“非全”研究生学历的职场人想要鼓掌点赞,同时也激起了不少学生、职场人考研的决心和信心。虽然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歧视已经“下线”,但作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生,以及想要考取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职场人来说,我认为仍然要明晰三个事情:1、学历和能力、资历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好的就业和发展仍需要个人努力很多人说“学历是就业的敲门砖”,这个观点我并不否认,在一些行业或企业中,学历的高低、学校的好坏的确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就业中学历鄙视链也的确真实存在。但作为学生或求职者,我们依然要明白学历和能力、资历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因为学历最多只能发挥“敲门砖”的作用,不能起到“助燃气”的功效,职场上一个人如何成长、如何发展依靠的是个人努力。所以,如果秉着考了研究生就能找到工作、拥有好发展的想法,那么最终可能会失望而归。2、考研之前要明确目的和初心,不能仅把学历当做自身的“背书”尽管当前很多高校为非全日制研究生撑腰,但作为学生或者在职人员,我们在选择考取非全日制研究生时仍然要保持理性,不能盲从跟风,在选择考研之前必须明确自己的目的和初心。我记得我上大学时,班主任老师告诉我们“考研的初心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想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而不是跟风,更不是为了将来好找工作”。我当时不太能明白老师这句话的内涵,因为对于学生来说,考研的目的就是提高学历,然后找一份工作。但如今已经工作将近十年的我,并且经历了MBA的学习之后,我发现当年老师说的这句话并没有错。如果我们考研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知识、丰富视野,进一步对感兴趣的领域深入研究,那么考研复习的阶段,就会丧失势在必得的信心和决心,即便上了研究生,也会混日子,除了一张毕业证什么都没有得到。所以,即便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得到等同于全日制研究生的认可,作为学生或职场人在选择考研前,也应该问问自己“我考研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如果只是为了用研究生的学历为自己“背书”,那么最好不要贸然选择考研这条路,因为可能会浪费你很多时间。3、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业,珍惜研究生学习的时光非全日制研究生有一个很大特点就是不需要住校,所以我们的时间更自由,学习也更自由,尤其是在职人员,通常都是一边上班一边上学,这种过高的自由度很容易造成“放风式”学习,逃课、挂科、拖延作业等变为家常便饭。虽然非全日制研究生不需要每天都在校园,不需要保证全身心投入学习,但也仍然需要我们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业,珍惜研究生学习的时光,因为我们考研的目的不该只是为了一张毕业证书,更应该通过研究生的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视野,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将所学运用到实践中。最后,非常希望用人单位在高校的呼吁和撑腰下,能够在招人、用人时彻底消除对“非全”学历的歧视,不要将过去的“明规则”变为“潜规则”,真正的给所有求职中的学习和在职中的年轻人公平公正的就业和发展机会。#高校为非全日制硕士撑腰#

火柴盒

改革后,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遇冷!究竟是为何?

非全日制研究生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助于在职人员更好的进行深造,甚至在职位升迁、职称评定等方面获得筹码,然而在2016年研究生教育改革之后的今天,仍然很多考生依然不愿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究竟是为何?首先,看一下改革的情况经过2016年研究生教育的改革,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一样需要参加全国考试,虽然在某种程度上,部分院校的非全日录取成绩略低于同校的全日制,但基本素养都还是有的。并且改革后许多高校非全日制和全日志在课程数量内容等方面一样,只是上课方式不同。最后获得的证书也是受国家认可的,所以按照教育部的意思是,全日制要和非全日制同等地位。其次,看一下数据情况根据中国教育在线近日发布《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情况显示,尽管考研竞争非常激烈,但非全日制专业却面临着生源不足的问题。46%的考生担心毕业后非全日制文凭不被就业单位认可,很多单位在招聘要求中也都明确提出只接受全日制研究生。那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哪些呢?1、经过改革,非全日制研究生含金量确实得到了提升,教育部的意思是,全日制要和非全日制同等地位。但是很多人对此并不清楚,甚至也没有兴趣了解,所以在短时间内,部分企业对此不认可,也是情有可原。其要想得到社会所有企业的认可,还需要一定的时间。2、很多人由于对政策不了解,依旧认为现在的非全就是之前的在职,把两者搞混。要知道,2017年首批非全日制研究生现在还没有毕业。所以目前网上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歧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不懂。如此,我们还要不要报考非全日制呢?1、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决定,要充分考虑自己报考的目的以及需要花费的精力,因为有一部分人的目的除了学习之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获取一些丰富的人脉资源,对于学历并不那么看重。2、其实在某种程度上,真的没有必要去讨论非全日制还是全日制,我们要真正的学会利用政策,资源和平台的优势,刚才也提到了,除了证书、知识外,还可以获取丰富的人脉资源以及其他的无形财富,要知道报考非全的大部分是有一定工作经验或者在某行业有着丰富经验的人。最后,除了非全还有别的选择吗?在教育改革后,非全日制研究生需要和全日制的一起参加全国考试,对于在职人员来说,很多人可能觉得比较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学力不是特别看重的话,也可以选择通过同等学力的方式进行报考,其可以免试入学,在课程结束后,如果想要获得学位证书,只要通过每年的五月申硕考试一级院校的论文答辩即可。以上就是给大家做的详细介绍,若有其他想了解的,可以关注本百家号其他相关内容,或者有其他不同观点的,欢迎下方评论!

海之泪

报考攻略:2021年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该如何选择院校和专业?

距离2021年非全日制考试时间还有不到6个月的时间,是不是还有很多同学依旧迷茫?很多同学在报考时都会遇到两个问题:1.如何选择院校?2.如何选择专业?以下将做详细分析。一、非全日制研究生解析1. 什么是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是相对于全日制研究生而言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半脱产式学习,也就是一边工作一边上课,上课时间一般安排在周末或者节假日,时间灵活不耽误工作,是在职人员提升学历的一种性价比较高的方式。教育部明确规定统一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教学质量标准,使得非全教育质量有保障。2. 如何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报名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0月份,登录研招网就可以报名,考试时间为每年的12月,复试在次年的3-4月份。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需要通过全国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全国统考/考研),也就是全日制考研中的统考和复试,上线方式是择优录取,所以考试难度比较大。在初试阶段,不同专业类型考试科目有所不同。管理类联考专业,考试科目包含英语二和管理类联考两科,其中英语满分100分,管理类联考满分200分。其他专业,考试科目大多为四科,包含政治,满分100分;外语,满分100分;综合科目,满分150分;专业课,满分150分。复试科目为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试卷由院校自主命题。3. 非全日制研究生能获得什么证书?非全日制研究生不同于在职研究生。在职研究生只有学位证,没有毕业证。毕业证代表研究生学历,学位证代表硕士学位,毕业证由学校颁发,学位证由教育部颁发。2017年之后非全日制研究生诞生,非全日制研究生双证齐全,既有毕业证,也有学位证,双证唯一区别为毕业证上的学习方式注明"非全日制"字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二、如何选择院校?1. 一个原则小编认为读研一定要坚持一个原则:超越过去。意思就是考研院校层次要高于本专科院校。相信有很多本科生或者研究生在求职时都会体会到与名校毕业生的差距,考研也是一个人生的转折点,选择超越自己、超越过去是必不可少的原则。2. 三个因素院校地理位置1. 非全日制研究生一般来说不解决住宿、不调档案,也基本不开设网络班,这就意味着同学在周末的时候都必须去学校接受面授。之前看到一个计算机非全的研究生分享的帖子:楼主苏大的计算机非全,上海一家国企IT部工作,一到周末就上海苏州两地跑,而且经常买不到票,周日晚上回家差不多9点,平常下班了还要回家看数学,学python,偶尔会有退学的念头......非全的同学必须要考虑学院与自己的交通距离,不要让自己学习的激情都被每周几小时的通勤时间给消磨掉。2.据教育部统计:70%的研究生毕业后都选择本地就业,考研院校选择尽量坚持“在哪工作、在哪安家、就在哪读研”的原则。l 如果非要进行城市地区的转换,那么一定要选择比自己所在地区更发达的地区,比如从河南到北京。这种情况比较容易影响你院校专业排名的选择,好的地方即使是比较次的学校录取线都会比较高,考研难度相对增大。不过这样的好处就是你能获得更多就业机会,研究生本来就属于高端人才,只有较大的城市才能消费得起高端人才,能给你提供更多机会。l 如果觉得北上广压力太大,那你可以选择在家乡读研,这是成本风险最小的一种方式。地区的转换意味着交通、时间等成本的增加,且考试风险更大。在家乡读研,最起码能减少一些交通时间成本。l 如果你的家乡是一个小城市,大学不好或者根本没有大学,那就可以选择离自己最近的考研热点地区,临近城市地区文化和生活习惯都比较相近,而且交通成本低,减少奔波。院校综合排名这个主要就是指上名校还是不上名校。小编的建议是如果本专科院校是普通学校的同学最好还是选择报考一个名校,但是由于非全是择优录取,报考有一定的风险,也不建议同学盲目报考。最重要的是理智、慎重、务实,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决定,努力备考,争取能上名校。实在不能上名校的同学也不必气馁,选择一所专业性强的院校依然是条好出路。另外,院校教学质量也是一个重要考核标准,名师出高徒,选择好的导师也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很多人考研时优先考虑的就是导师。院校竞争态势每年都很多考生都成了炮灰,原因之一就在于盲目报考。有些自主划线的高校招生自主权很大,因此必须详细了解:第一是看高校的录取分数线,是高于还是低于全国统一最低分数线。第二是看所报考院系专业录取的平均分和最低分数以及报录比,了解其竞争程度,数据越往前几年收集越好。多多对比,才能确定选择哪个学校对自身有利。三、如何选择专业?两个方向专业选择无非两个大方向:继续深造本专科专业或转行学习新专业知识,也就是跨考与不跨考。l 哪种同学适合跨考?对本专业不感兴趣、不喜欢,想通过读研改变专业和工作方向;对新事物有一定的接受力,不至于重新投入新行业却一直手足无措;学习能力强且自律的同学。非全日制研究生也需要很长的时间备考,需要周末节假日坚持上课,学习能力强和自律是必备条件。l 哪种同学适合不跨考?热爱本专业,希望继续深造;对本专业知识掌握较好,能有一定的发展空间;需要研究生文凭加成,也没时间学习新专业。继续深造本专科专业的同学没什么好说的,既然确定了专业,那么就可以参考上面提到的“如何选择院校”进行院校的选择。想转行学习新专业知识的同学可以从两点进行选择:个人特长兴趣和社会需求。非全日制的专业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决定未来几年或者几十年的专业走向和工作性质的。从事自己热爱的擅长的工作是一种幸福,反之则有点痛苦,谁也不想痛苦得过完人生。高考选专业的时候,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特长,而现在大家已经是成年人了,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也最起码知道自己不要什么。比如大学时后悔自己没有选择学计算机,没有选择学动画制作,考研就是二次机会。如果你的兴趣和特长还不足以支撑你做出选择,那就看看社会需要什么专业人才,从务实角度出发,看看哪些专业就业情况好或者薪酬待遇高。最直接的可以参考今年研究生扩招的专业:扩招领域为理、工、农、医和师范类,特别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临床医学、生物制药、网络安全等领域。国家的扩招不仅是稳定就业,也侧面说明这些专业是急需人才的,将来就业前景也比较好

乃今有恒

非全研究生考教师被取消资格,非全日制找工作是否受到歧视?

都知道,无论是专科,本科还是研究生,都是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区别。而非全日制因为其学习方式的不同等问题,在社会上找工作时也往往受到歧视。近日,就有这样一件事引发网友的关注。有网友称,在2020年海南中学公开招聘中,某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前主动到海南中学办公室询问报考资格,得到将会根据报考的人数及学校讨论的结果而定回复,该同学顺利获得资格并经海南中学三次公告进入体检,但最终却被取消资格。问题在于该同学觉得刚开始已经咨询过获得相关资格,也进入体检环节,最终却因为是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身份被取消资格,觉得受到了歧视。面对事件的持续发酵,校方也作出回应,大致意思是一方面招聘公告明确全日制教育2020年应届大学毕业生,招聘的程序:网络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体检-考察-公示-聘用。该同学一开始不符合招聘条件,属于“非全日制研究生”。也向该同学确认过该条件;一方面是由于工作人员的失误没有审核好该同学的报考条件,导致其参加了笔试面试,进入体检环节。不管怎样,从校方的态度看,该同学想重新获取资格,进入该校是不可能了。招聘条件起初就是全日制研究生,一个门槛就直接否定了很多人,究竟对不对呢?非全日制是否就要受到社会的歧视呢?很多人找工作的时候,学历要求大多都是专科,本科,或者研究生等,有的公司要求比较严格,比方本科,就必须是本科,还得是全日制的,一听专科直接第一关就进不去,有的公司相对没那么严格,面试的时候看工作能力等,视情况而定放宽条件。都说学历没用,但事实上它确实是一块敲门砖,有了这块砖才有谈判的资格,没有那就很大程度直接被拒之门外,更别说其它机会了。事实上这也是大多数公司的选拔和用人的最低要求,虽然很多人不认同,但现实就这样。因此,也有很多人毕业后,将学历提升到专科,提升到本科等。就有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区别。记得有一档求职节目叫做《非你莫属》,求职者简历写的是学历是浙江大学,但从递交的材料和现场沟通的过程中,HR发现该求职者逻辑性差,就问了句浙江大学是统招的吗?结果该求职者回答是远程教育,大专是北邮的市场营销。而统招学历是天津市市容委职工中等专业学校,也就是中专。最终被面试者痛批爱面子。那么非全日制真的这么差劲吗?为何受到如此大的歧视,甚至很多招聘公司明确表明全日制。相比之下全日制确实要比非全日制含金量大很多,毕竟人家是万里不挑一,凭自己努力,真材实料考上浙大的,而远程教育呢,说白了,其实就是花钱就能上,就能过,甚至别人帮你刷,你轻轻松松到时间拿个毕业证书就行了。也正是这种弊端,现在很多高端大学也逐渐退出自考,成考的市场。当然,非全日制也并不是一无是处,总不能你都毕业了为了个全日制再回炉重造吧,这种方式是给了很多人一个更进一步的大门。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没真材实料,至少自考的学生还是很有毅力的,即使是在职研究生那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过的。至于远程教育,函授什么的就算了,有钱就行,这也是造成很多企业不认可的一大原因。你觉得呢?

猖狂妄行

今年32岁了,考研晚不晚?还有必要读研吗?硕士导师:有何不可?

一直以来大众的视野更多的将大学生作为考研学生的主体,更多的是在讨论大学生考研的价值以及大学生考研的原因等,然而在每年的考研中还有一部分年龄比较大,已经成家立业的老学和老学姐也在积极的备战考研。他们之所以会在工作几年后再度选择考研,必定有他们的理由。今年32岁了,考研晚不晚?还有必要读研吗?硕士导师:有何不可?这不今天我的导师和我说,他朋友的女儿已经32岁了,但还想考研,想拿一个硕士学历,于是咨询其是否有必要?还有就是年龄算不算有点晚。当然导师最后的建议肯定是鼓励她报考硕士研究生,毕竟读研的学生中有很多是这样的。确实,在读研期间你一定会有很多的新发现,其中就包括你会看到很多年龄很大的学生和你在同一个教师上课,或者是和你在同一个实验室做实验,这都是非常正常的一种现象,多亿对于即将踏入研究生生活的你,要做好准备。那么32岁决定考研,真的不晚吗?答案当然是不晚了,我们都常说:活到老,学到老。所以年龄绝对不是影响你考研的一个障碍,况且在很多高校中你随处可见一些带着孩子在读研的学生。或许我们可能会觉得,年龄已经不再是读研的年龄了,有的甚至觉得不好意思因为自己的年龄而在学校里待着,然而事实是在高校的研究生教学中,你完全不会感受到因为年龄的差异而给你带来一些不好的待遇,或者是不同的看法,更多的反而是有很多刚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会向你讨教很多的生活经验等等。那么这个年龄还有必要读研吗?相信所有会在这个年龄段读研的学长或者是学姐一定会有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而正是因为这样问题的存在才导致了我们依然决定考研。尤其是在工作中,随着工作时间的不断增加,随着对自己工作岗位的进一步认识,更加的明了读研对于自己未来的质押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辅导作用时,那么考研已经成为了不得不选的一个选项。因此,只要生活和工作需要读研来获得一个更好的发展时,那或许读研是你的不二选择。不过,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那就是非全日制和全日制。我想更多的人还是会建议你选择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竟这样的教学模式更加的适合你当前的状况,既能兼顾学习,又能兼顾工作,两者互不耽误。总之,如果你有读研的想法,或者是工作需要硕士学历获得更大的发展时,那么就可以果断的选择考研,因为这不存在着晚与不晚的问题,同时也不要担心年龄问题会给你带来的各种困扰。

华之乱

2021考研报考人数377万,研究生坠入围城?

自去年考研报名人数首次突破300万人后,今年继续大幅增长。根据教育部官宣,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12月26日至28日举行,全国报考人数为377万。伴随研究生扩招,群体性担忧不绝于耳,学历贬值、研究生鄙视链、学术近亲繁殖,即使上岸的研究生,也自觉身处一场巨大的内耗。大家都在搏一个未来。有意思的是,研究生名称中带着“研究”二字,今天人们谈到考研热,第一反应却是“就业”。研究生是否真的坠入围城?中国新闻周刊邀请升学规划专家梁挺福,盘点研究生的那些事儿。扩招中国新闻周刊:今年9月发布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要稳步扩大,博士研究生适度超前。怎么看待这一轮的扩招?梁挺福: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报考人数持续增加,从2016年的177万人增至2021年的377万人。随着报名人数的持续增加,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也在情理之中。不仅如此,扩招也是应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必要之举。研究生教育具有人才蓄水池、就业缓冲器的作用。适度扩招研究生,既能缓冲因疫情带来的就业压力,也能为未来经济发展储备高层次人才。中国新闻周刊:虽然我国研究生在校生规模已达300万人,但千人注册研究生数刚超过2,远低于发达国家7或8的水平。软科统计的121所“双一流”高校中,105所有不同程度的扩招,15所高校在千人以上。其实,我国研究生数、名校研究生数还远远不够?梁挺福:我国已经是研究生教育大国,近年研究生培养数量大幅增加。虽然经常调侃研究生满街走,研究生学历贬值严重,但相对于庞大的人口基数来说,研究生占总人口比例仍然偏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培养的研究生不足千万。当下,就业人口中研究生学历占比不足1%,远低于部分发达国家的10%。由此看,扩招研究生对持续提升就业人口中研究生比例也有积极意义。中国新闻周刊:9月3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的通知,指出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2/3左右。同时,不少“双一流”高校非全日制研究生占比逐年递减,“双一流”扩招超千人的高校非全日制名额是极少数。怎么看这两股趋势?梁挺福:2017年专业型研究生招生人数首次超过了学术型研究生,成为研究生教育主体,2020年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60%左右。2020年研究生扩招18.9万人,其实是有着比较明显的侧重,将重点投放到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民生应急领域,重点投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而且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以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为主。自2017年起,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招生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统一划线录取,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非全日制的录取难度,出现大量专业有报名但无人上线的情况。同时,部分非全日制专业学费比同专业的全日制研究生要高,也造成生源不愿意选择非全日制研究生。近年来,多所院校研究生扩招,全日制研究生扩招明显,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计划在稳定的同时有下降趋势,整体上非全招生人数仍然较少。内耗中国新闻周刊:各类型研究生同姓不同命,怎么看“全日制学硕>全日制专硕>非全日制>单证在职”这一鄙视链?梁挺福:这种现象确实有一些现实原因,在过去很长时间内,广大民众尤其是招聘部门,认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单证在职研究生)“很水”,其入学的门槛较低,培养过程不严格。客观而言,这些现象确实存在,“交钱就能上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事情的确曾经出现过。但这并不等于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不优秀,一些学习成绩差、求学态度不认真的学生,也不能代表全部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因此,对所有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一刀切”式的否定鄙视态度,恐怕太过偏激。要真正改变非全日制研究生遭偏见的现状,还需从内外两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方面,要让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报考与培养流程愈发严格。另一方面,保护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政策与法规,仍有待更充分的制定与落实。非全日制研究生要面对的栅栏还有很多,将来能不能真正享受到全日制有关的配套政策,能不能走出就业歧视的怪圈,能不能全面落实补贴落户政策……还有很长路要走,很多壁垒要破。中国新闻周刊:对比2020与2021届保研率发现,绝大多数高校保研率均有所上涨,研究生扩招的同时给予推免生的机会也更多了。清北华五等作为顶尖名校,保研率高居榜首,北大校本部几乎6成的本科生都能获得保研资格。名校为何“拒绝”普通外校生?梁挺福:根据教育部的规定,要想读研,除了传统的考研外,还有推免保研这条路可走。当然推免保研,除了需要本科母校具有推免生资格外,对于申请人本科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和综合表现也有一定要求。在名校的推免保研中,学校层次会成为录取的重要因素。不过,不同的本科高校,每年的保研名额和保研率差异非常大。要想推免保研,本科就读的高校层次越来越重要,“双一流”已经是一个基本标配。否则,普通本科高校毕业生极难考上名校。保研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名校间的相互推免。中国新闻周刊:考研虽热,考研竞争激烈程度却不见得下降。同时,严格的研究生分流退出机制,加大了读研的难度成本。考研的性价比究竟还剩几何?梁挺福:在研招网的调查中,为了个人发展与就业前景参加考研的占到39.96% ,学生们希望通过读研获得一种身份的象征,增强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进而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和物质财富。如果已经有比读研更好的方式,读研对他们来说没有太大的边际收益,却可能存在代价比较大的边际成本,会毫不犹豫地放弃学业。正是,在日渐“严进严出”的研究生培养管理体系下,能够在这厮杀中顺利毕业的学生,更能展现出攻读研究生的含金量。中国新闻周刊:本科扩招后含金量也随之贬值,研究生是否会踏上同一条路?梁挺福:如果按总人口进行计算,全国目前拥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仅仅是0.55%,博士只有0.057%。依此看,研究生并不是很多人所说的烂大街,反而是稀缺资源,也就是说研究生目前仍是我国的稀缺人才,含金量依然非常高。从目前的就业形势来看,硕士研究生仍旧有着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强的竞争力,对于一些科技创新研究领域,如AI人工智能、新材料、新医药等更多的是需要研究生甚至博士生等高端人才。在公务员考试中,研究生占据明显优势,不仅能享受高层岗位就业选择、优先提拔机会、各类补贴政策,还有更高的待遇。客观来说,研究生扩招并不是盲目的,而是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伴随国民对于知识的需求而产生的。所以研究生在短期内是不会“贬值”的,尤其是一些名校研究生。就业中国新闻周刊:今天我们谈到考研热,为什么鲜少提到学术,却更多与“就业”联系紧密?梁挺福:考研究竟是为了就业还是学术,两者并不矛盾,学术有造诣自然会有好就业,要想好就业,单位选拔人才时自然也会看重能力和学术素养。研究生学历提升的过程也是学术素养和办事能力提升的过程,学术素养和办事能力都提升了,自然也增强了就业的核心竞争力。由于这两年就业难,就业压力大,社会整体就业门槛提高,追求高学历的就业敲门砖,成了多数大学生的考研动力。所以,考研提升学历、提升能力自然还是以就业为前提。中国新闻周刊:近期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在招聘公告和实际操作中不得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作为限制性条件。有市场观点认为,就应该择“优”而录。怎么看这对矛盾?梁挺福:一个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必然是具有真才实学又符合需求的人,不管一个人的学历是否全日制或有无学历,关键看其是否能承担起企业急需岗位的重任。从科学的角度说,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前提,手段是有一套科学的考核标准,在科学精准的考核面前人人平等。全日制的学生可能视野更开阔,非全日制的学生则可能阅历和经验更丰富,关键是他们更适合哪一类岗位。中国新闻周刊:高考生面对未来前途,会着重考虑城市、院校、专业三大因素。对考研生来说,未来首先考虑哪些因素最重要?梁挺福:对于研究生的升学规划来说,我的建议是“本科奔名校,硕士选专业,博士挑导师”。对于考研者来说,对大学生活以及专业已经有了充分了解,更重要的是对未来有更加深刻的思考,学业深造更多能“我的地盘我做主”,不再像高考志愿填报时以遵从父母的意愿为主。当下,研究生深造更多还是以好就业、就好业为导向,专业选择就显得攸关重要。如果说学生攻读的研究生专业是该校的核心专业,甚至是国家优势重点专业,那么学生的专业水平能力将成为就业时的核心竞争力。如果学生再想博士深造,这个时候挑选导师就是最重要的选择因素。在一个领域或行业中,你的导师是院士,是学科带头人,意味着你所从事的科研绝对处在行业最前沿。

罗含

考研调剂生和第一志愿报考生有哪些区别?给你6条实用建议!

大家都知道当考研第一志愿被刷掉的时候,可以填三个平行志愿的考研调剂,有点类似于高考的征集志愿,主要是对第一志愿不能录取的一种补充。但是有很多同学却没有正确理解考研调剂,简单一点来说,第一志愿报考院校就像你的初恋,当你的初恋抛弃你的时候,你去寻找调剂学校就像找备胎,这个时候学校和学生之间是双向选择的关系。调剂生和第一志愿报考生是处在不同待遇的竞争中。基本上所有的学校都有一个潜规则:首先满足第一志愿报考生的招录,然后再考虑调剂生,无特殊情况不得刷掉第一志愿报考生而去录取一个调剂生,甚至有的学校会出台一些相关的规定,来鼓励学生报考自己学校的研究生,提高报考率。为什么会这样呢?要知道学校的每个硕士点,每隔三年都会进行一轮评估,而第一志愿报考率,是硕士点评估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果一个硕士点常年报考率不足,要靠调剂生来满足招生要求,那么在评估的时候,这个硕士点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很多学校,对第一志愿报考生和调剂生是分开对待的,就拿研究生奖学金来说,首先满足第一志愿报考生拿到一等奖学金,其次再考虑调剂生。也就是说调剂生的分数比第一志愿报考的同学要高,但是第一年在评选奖学金时,获得的奖学金等次却低于第一志愿报考生。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调剂生是受到一些限制的,谁叫你第一志愿没有报考人家学校呢?说这些的意思是告诉大家,调剂的时候我们应当放下身段,并不是以你的考研初试成绩论英雄。那么在考研调剂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哪些呢?小编给大家6条建议:第一条,考虑从热门专业调剂到冷门专业。热门专业自然报考的人多,保研的加上第一志愿上线的多了就基本上没有调剂名额了,相对来说只有那些冷门的专业会拿出部分调剂名额。其实一个专业是热门还是冷门要结合自己的兴趣来考虑,有的专业你读的时候是热门,等到你毕业那天,也有可能就变成了冷门。第二条,考虑同一个大学科下不同专业之间的调剂。举一个例子,法学专业研究生很多人都会选择诉讼法、民商法,相对来说法理学、法制史这些专业就比较冷门。在历史学院中历史学当然是热门,考古学就相当冷门了,如果学校能够录取你,但要把你调剂到冷门专业,其实也是值得考虑的。第三条,考虑接收不同录取单位。有很多科研院所也是招生研究生的,但是他们招生的人数不多,也不够知名,很多同学不知道,所以相对来说竞争力比较小,事实上这些科研单位的科研能力和今后就业的方向都不错。还有一些学校,由于宣传力度不够,或者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对偏僻,这些学校也可以作为调剂生重点考虑的对象。第四条,考虑学硕向专硕方向调整。在研究生考试中,学硕的考试难度比专硕要大,所以学硕可以调到专硕,但是专硕不能调到学硕。就读研的体验来说,大部分学校学硕和专硕的上课老师都是差不多的,甚至培养方案也没有很大的区别,毕业之后找工作,有些用人单位更倾向于招专硕,就算以后想考博士也不受任何限制,这一点值得大家重点考虑。第五条,考虑调剂到西部和地区的学校。“北上广”大城市的学校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报考的人也多,而新疆、西藏、甘肃、广西等这些地区有些大学也相当不错,调剂选择去这类学校,反而有更大的竞争优势,值得同学们重点考虑。第六点,考虑全日制调剂到非全日制。自从工程硕士取消以后,现在很多大学都办起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模式,非全日制的同学生也可以拿到双证,上课时间也相对比较灵活。但是非全日制的同学不能享受国家给予全日制研究生的相关奖励政策,比如没有奖学金助学金,学费也比较贵,所以这条建议只是针对不想二战的同学的保底选择,请大家谨慎考虑。研究生调剂打的就是一场信息战,争取的是时间,我们要时刻关注目标院校发布的调剂信息,第一时间跟学校取得联系,通过多方的途径打听有没有调剂的机会,让自己能够顺利考研上岸。

俱诵墨经

本校的研究生不值得考?考研报名时你看不起,调剂时你高攀不起!

考研不愿选,调剂却争抢着去,本校的研究生为何这么廉价?考研初试结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虽然距离研究生初试成绩的公布还有一段时间,但是不少考生还是要提前准备复试或调剂。有的人觉得考得不好,只能调剂读研,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回本科院校读研。但在考研报名的时候却从没考虑过。为何大部分考生在考研的时候,本校的研究生不愿选呢?本校的研究生不值得考?考研报名时你看不起,调剂时你高攀不起!近来有考生咨询小水调剂读研的问题,这位考生本科就读于福州大学,是一所211院校,考研的时候选的浙江大学。但他不能确定今年考得如何,尤其是担心英语单科线不一定过,毕竟浙大是自划线学校,英语要求稍微高一些。他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除了准备复试外,也询问了本科院校的老师和辅导员。他的意思很简单,看看学校能不能先给自己预留个名额。这样的话,如果他没有进入浙大的研究生复试,调剂回本校读研也是可以的。但是他的要求被本校的老师婉拒了。老师的意思是,不能确定学校的研究生招生有没有缺额,没有缺额,他想调剂回来也不行。即使有缺额的情况,也得按照要求来进行调剂,学校会择优录取,不一定非要把名额留给你。老师没说死,没说同意,也没说拒绝,但意思也很明显了。他可以考虑预调剂,有了名额有可能考虑他,但最终会不会调剂回本校读研,始终是个未知数。其实,老师们也有一种心理,一方面鼓励优秀的学生考更好的学校;另一方面也希望这些优秀的学生留校读研。但也有一些人看不上本科院校,考了其他院校,等到了调剂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本科院校也很不错,但那时候很难调剂回来了!经历过考研调剂的同学深有体会:考研报名时你看不起,调剂时你高攀不起!这就是本校研究生的地位,当初考研的时候看不上的学校,等到调剂的时候再想去,难比登天!本校的研究生不值得读吗?恐怕并非如此!就像小水上文提到的考生,他本科院校就是211大学,名校的研究生肯定很不错。但是,为何大部分的考生都不愿择本科院校读研?其实,考生们都有自己的小心思,只不过是想读个更好的研究生罢了!01、本科院校太差,考研报个更好的院校不少考生的本科院校只是二本、三本,甚至是专科院校,那么在考研的时候肯定想去更好的学校去读研了。此时这些考生大都没想过调剂读研的问题,只是想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罢了!02、考研调剂可以用本校兜底也有的考生觉得自己本科院校不好,在考研的时候喜欢冲击更好的学校,并且将自己的本科院校当作兜底院校。只要考不上就调剂回本校读研就是了,这样的话,考生就不用担心之后调剂读研的问题。当然,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能够调剂回本科院校读研,确实不错。但考生要注意以下两种情况,想顺利调剂回来,其实并不容易!第一种情况:如果本科院校比较冷门,你所报考的专业经常招不满,那么可以调剂回本校读研,概率非常大。尤其是实力很不错的考生,学校也比较欢迎。第二种情况:如果学校过于热门,专业报考人数很多,还要刷掉一批一志愿上线考生,那么考生调剂回本校读研的概率几乎为零。当然,也有一些院校为了笼络名校的优质生源,故意将名额都给了名校的调剂生,此时你想调剂回本校的话,必须足够优秀,不然一般的压线考生想回来的概率太低!所以,本科院校的研究生还是应该酌情考虑的!如果考生实力不太好,本科院校也不差,在考研的时候求稳的话,还是可以考虑的。不然,到了考研调剂的时候,能不能找到地方读研都是个未知数!如果你本科院校只是一个普通二本,你会把自己的本科院校当作考研目标吗?如果你只能调剂读研,非全日制研究生你会考虑吗?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2021考研出成绩之后才准备调剂?晚了,调剂名额可能已被内定!二战考研失败后只能再考一次吗?其实,这些好选择不比读研差!很多人在高考时考不上985名校,为何考研的时候却可以?

胎息

关于考研的一些碎碎念——一名2020年成功上岸沿海985的学姐

于我而言,2019年是难以忘记的一年。它承载了我情感生活从未有过的波动也见证了我学习生涯从未有过的努力。幸好,不负众望,我最终成功上岸。我想分享一下关于自己的一些经验,希望可以帮助学弟学妹们少走弯路。先介绍一下自己:我是一个高考教育大省的考生,高考成绩低于一本线几分,最终阴差阳错选择了一所邻省二本大学,上大学后才发现:原来不同省份之间的差距真的很大,在班级中,我的成绩甚至高出某些省份整整100分(他的考试试题比我还简单)。可以说,我当时整个人都“崩溃”了。我一度想退学复读,但是在父母朋友劝说下,我才坚持下来。后来,我了解到考研,然后我就毅然决然的走上了这条路。大三期间,我给某考研机构当考研代理,所以,我对考研整个流程比较清楚。我所考的是08开头的工科专硕,考试科目是101政治,204英语二,302数学二,自主命题专业课。我身边的朋友同学也大多是工科生,他们在择校时也都问过我的建议,所以,我对理工类的考试比较熟悉。因此,想写一篇文章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考研经验,如果对大家能有一点点帮助,我就十分满足了。富士山下陈奕迅01一些常识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事半功倍。既然你选择考研,那么肯定需要了解以下概念:非全日制和全日制非全日制研究生是一种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方式,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全国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全国统考/考研)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摘自百度百科)简单来说,非全日制有以下特点:适合在职人员考取的。学校不提供住宿。档案户口也不可以转入学校。不能申请奖助学金。整体含金量在上升。一般而言,它的难度会比全日制研究生简单得多。学硕和专硕中国实行的学位教育主要分为学术型学位(学术理论研究)或专业型学位(注重操作实际能力)两种教育并轨。学术型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学术型学位按招生学科门类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13大类。专业硕士重点培养工程研究能力和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全日制专业硕士目的就是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实现研究生教育的分类培养,结构优化;运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实现应用型与学术型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共同发展。简单来说:学硕更适合一些想要继续读博的同学,专硕更像是学校提供一个平台,你可以更有优势的就业。当然,并不是说专硕不可以继续深造,相比于学硕,它可能更难一点,需要自己考取。前些年,专硕的热度不高,甚至有招不满的情况。但是,近几年来,随着专硕含金量不断提高和考研人数的激增,越来越多的考生选择专硕,导致有些专业分数会比同等学硕要高得多。普遍来说,专硕的招生名额要远超学硕。02关于择校不知道大家是出于什么原因选择考研,但是大部分都脱离不开以下两点:想要在学术上继续深造和提高就业竞争力。首先择校问题是考研路上的第一关。相信你回答完以下几个问题,就可以轻松选择学校了,即使不能完成择校,也大大缩小了范围。你是在校大学生还是工作人员?你的英语水平是高还是低,如果低是一直不行还是上大学之后没有继续学习导致水平下降?是否喜欢数学,是否擅长数学考试?本专业基础课程是否掌握牢靠,能否学习更加深层次的专业问题?你的自我调节能力如何?抗压能力如何?你想要去哪个地区发展?ANSWER:如果你是在校大学生,我建议选取全日制研究生。如果你的英语水平一直很差,那么你可以选择专硕,一般而言,专硕都是英语二,但是部分热门学校会考英语一。理工科同学,一般专业课一都是数学,如果数学水平差可以选择专硕,专硕考数二。再有,需要考虑你以后想在哪里。发展硕士院校所在地大概率会是你的工作地,所以不太建议在最初决策时选择离家太远的城市,容易造成家庭可利用资源的无谓亏损。合理的权衡自己的综合实力,这里先将学校分成几个档次:热门地区985(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等)非热门地区985和热门地区211非热门地区211和某些专业优势极强的一本一本高校二本高校其他1.考研周期如果你的档次提升一个,考研周期可以在大四上学期九月份开始。如果你的档次提升两个,考研周期可以在大三下学期三月份开始。如果你的档次提升三个,考研周期可以在大三寒假开始。如果你的档次提升四个,考研周期可以在大三上学期就开始。如果跨专业,还有自己加一个档次。(我跨了三个档次,但是真正开始是在大三下学期四月份。前期还可以,后期的确时间不够用,一直处于后悔抱怨自责害怕之中,好多次想要放弃。所以,还是要早点开始,尤其是考数学的同学,更要多下功夫。)2.不同科目的分配时间考研不仅仅是看总分,每个科目都有单科线。所以,如果你某个科目太差,就要多花一点时间了。还有34所自划线院校,他们的单科线会比国家线要高。我是工科生,国家线会比一下文科类、经济类、教育学低将近100分。下面我以三月份开始考研为例做出时间规划:三月份到六月份关于英语,这个阶段要做的是扫荡一到两遍,必须做到熟悉,可以说出一到两个汉语意思。另外可以做少量的真题,不要在乎准确率和做题时间,刚开始大家都很慢的。我一开始选择的是学硕,这个阶段做了英语一真题,错误率甚至高到80%。关于数学,我以数学一为例,这个阶段要完成高数部分的一轮复习。如果是跨专业考生,可以适当安排专业课学习,如果是本专业,这个阶段其实还不需要学习专业课,主攻英语数学即可。大部分学生,整个大学期间都是靠期末突击,可能也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并且该阶段还有本科课程,可能时间也不太充沛。七月份到八月份这是大部分考研学生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没有课业压力,没有外人打扰。唯一的缺点可能是夏天太热了吧。只要能好好利用这两个月,你绝对赢了一大截。在这里我建议,如果自制力差的可以留校复习,但是自制力强的最好是回家复习,学校的条件没有家里的好。我也跟随大家选择了暑假留校,但是学习条件真的不怎么好,天气很热(没有电扇),我只能拿着usb接口的小电扇吹风,学校食堂只有几个窗口营业,我只能每天点外卖。室友选择了放弃,每天只有我自己去自习室学习,晚上回去的时候没有路灯,我拿着手机手电筒照亮。不仅仅是煎熬,最难的是看不到回报。数学题还是没有思路,英语阅读里面的单词总是似曾相识。我真的好想放弃。这个阶段英语可以做阅读理解了,数学要完成一轮总复习。你可以在累了的适合看看徐涛老师的视频课,既可以放松,又可以学习政治知识。九月到十月份九十月份绝对会有一大批人放弃考研,有的人没利用好暑假时间,就和周围的人差了一大截,所以就放弃了。其实,和别人比完全没有必要,一些从九月份开始准备的同学都考上了。有些同学是看到招聘的就想要签约工作,最终放弃。我想说:放弃很简单,但是坚持真的很酷。九月份了,因为个人原因,我放弃了学硕,选择专硕。也开始学习专业课。关于英语二,由于练习了好久英语一,一开始总找不到感觉。不过能察觉到的是它的难度比英语一要小得多。在这个阶段,要做完政治1000题。完成数学二轮复习。并且尽快做数学真题。十一月份到十二月份这个阶段要做完数学真题,做近二十年的就可以了。我是做了三十多年,最后都没有时间模拟,在这里劝告大家,贪多吃不烂。政治也要接触肖四肖八了,做透这些选择题。专业课是大头,天天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英语一定要自己练习写作文,学会“输出”。关于我走过的坑:数学就完成了一轮复习,匆匆忙忙做三十二年真题,最后刚过国家线。一定要在数学上多下功夫。英语,我只专注英语阅读理解了,自己练的作文少,到考场上几乎是临场发挥,所以,一定要自己模拟,不要以为背了几个万能句子,就可以妙笔生花了,在考上会紧张到写不出来。不过,我的英语最终70+,虽然比不上大神,但是,绝对没拉分。政治,相信肖秀荣!跟着他就好了,选择题着重看肖四肖八,1000题真的太多了,有一些内容是非重点。大题就背肖四就可以,如果有时间可以跟着徐涛的每日一题,锻炼答题思路。专业课,我的专业课是一门交叉学科,真的超级难背。我到十一月份才开始背,真的是欲哭无泪,每天都想要放弃。但是,我坚持到最后一刻,去考场之前还在背,幸运的是,考试之前看到的那个题居然真的考了。最终成绩也可以100+。今天,我就写到这里吧。真的是太累了哈哈哈,明天继续分享选择书籍和我是如何看待#考研#别人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