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应届生看过来!我为什么不建议你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零用钱

应届生看过来!我为什么不建议你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

2020考研报名还在进行中,而就在报名伊始,“非全日制研究生=本科生”的话题一度冲上了热搜,全民也进行了一次热烈的讨论。尽管关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讨论还在继续,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家的视线慢慢也转移了。应届生务必报考全日制研究生应届生因为是第一次参加考研,一直在大学校园中,又没有工作经验,所以报考全日制研究生是最好的选择。早在2017年之前,在职研究生的考试是单独进行的,通常的考试题目也非常简单,考个200分就可以获得“读研”的资格。平时上课安排在周末,上课老师都是我们全日制的导师,上完课基本上紧跟着就是考试。论文答辩也更是简单,我曾看到有同学的毕业论文大段摘抄,查重做的也不是很严格。当然那个时候在职研究生拿的是单证。正是上述的这些因素才导致了大家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印象一直停留在“花钱买文凭”上。虽然在2017年进行了改革,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考试统一,但是大家对于“非全”的认识还未转变。不建议研究生报考或调剂非全日制考研的难度不小,竞争也非常激烈,而报考非全日制的有很多人边工作边考研,统一考试难度会,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很多人初试都过不了。另一方面,学院每年的招生计划和名额又不一定招满,这样就使得有一些考生在复试的时候,有机会选择调剂到非全日制。而我个人是不建议应届生和没有工作经验的往届生去报考或者调剂到非全日制的首先,非全日制研究生学费比全日制研究生贵很多,应届生无收入来源,无疑是一大负担;其次,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比较尴尬,全日制研究生毕业可以参加校园招聘,而非全日制研究生校园招聘的时候比较尴尬;最后,非全日制研究生社会认可度还是太低,尽管国家承认学历,也在拉抬地位,但是在社会认可度上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是比全日制的认可度低,这是不争的事实!人人都渴望提升学历,学历的提升意味着机会和筹码的增加,但是国家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政策刚刚改革没几年,在招聘单位和社会大众都不认可的大环境下,学霸君不建议应届生去趟这遭浑水!

已乎

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遭受歧视,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近期,有网友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反映,自己是2017年后的统招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参加内蒙古鄂尔多斯古杭锦旗和准格尔旗的教师招聘时,均被“学历不符,非全日制学历”的理由拒绝。该网友表示,国家在今年的2月14日就下文《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经过这么长时间还是无法正视统招非全日制学历,不能保证统招非全日制的就业,略感心寒。多所学校通知,用人单位不得对求职者有“歧视”针对这一就业中的不公平现象,已有多所高校在组织校园招聘会过程中为“非全”研究生发声。8月28日,电子科技大学发布针对研究生的“用人单位2020年秋季线下校园招聘指南”,明确禁止用人单位在发布就业信息时包含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等歧视性招聘信息。针对“非全”研究生遭遇就业歧视一事,多地发声表态:2019年8月7日,北京市民政局在招聘要求中删掉了全日制的限定。2019年11月11日,江苏南京人社局公告,招聘对象含应届非全日制研究生。2020年5月26日,河南商丘市委回复网友表示,市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已允许非全日制研究生报名。很多人认为,在如今绝大多数高校“严进严出”的培养方式下,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入学考试、教学质量、论文答辩、毕业派遣资格、报到证发放等各方面均与全日制研究生要求和标准都差不多,那可以理解为两种毕业生是具备同样高的培养质量,那就不应该区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差别,特别是给就业带来的影响可能是终身的。2017年教育部推研究生改革,不少学校非全招生都是应届生,像会计专硕这种竞争比极大的专业甚至非全都不好调剂。17改革后的非全,和以前的在职完全是两码事。很多人不愿意去了解,张口就来就开喷就完事??各位在这还学术呢,就这还能把一楼点赞点到第一??呵呵,笑了请先了解清楚2017年统招的非全日制与在职研究生有什么不同,那一届非全日制与全日制同样的考试,课程要求一样,导师也一样,毕业也需要取得毕业证与硕士证双证。毕业时也没说非全日制要求降低点,没有,同样的要求,论文也必须达到70页以上,我想说,他们那点差了,那点不一样了。其实,很多人先工作后考研,是因为大学毕业了,家庭需要他们去挣钱养家糊口,已经没有时间供他们去考研读研了。等他们终于省吃俭用,挣足了钱,才终于能去报读研究生。但同时也不能扔掉养家糊口的唯一饭碗,所以,只能报读在职研究生。所以,这个群体实际上内心很向学,也很不容易。当然,也有很多人觉得1.比学术。这几年非全要求很高,博士非全和全日制更是一样的入学考试和毕业要求,学术差的也毕不了业,学术能力咋样,比学习成绩、比论文、比代表作,为什么要比培养方式?2.比能力。非全很多本科毕业就找到很好工作,工作经验也有,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全日制要高吧?3.比付出。很多非全兼顾工作、家庭和学习,根本没有闲暇和周末,他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反过来看看全日制,花前月下的,睡到中午的,打游戏的,晃晃悠悠的,自己没点数吗?在学校时间长,学习时间就多吗?我看未必。4.比成绩。公务员或一些正规单位招聘,是要考试选拔的,你学习时间投入多,学习能力强,看笔试、面试成绩呀,用你的实力而不是靠排挤非全日制来成全自己!教育部等五部委今年都发文不得歧视非全日制,为什么一些省市公务员招考还在光明正大歧视?那些觉得非全日制应该歧视的,说白了,就是在寻求弱者保护,你既然觉得非全不行,那你怕什么?大家觉得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有差别么?一视同仁,大家能接受吗?欢迎下方评论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莲花落

研究生告诉你,为什么不建议应届生的你调剂非全日制

201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取消40周岁年龄限制后,身边的朋友问小西我都40多、收入不错,还有必要读个在职研究生吗?我还开玩笑的说,要不你来读我的在职硕士,顺便帮忙我做点实验,学生人不够啊。然后他就读了,没有跟我这边,毕竟这个年龄重新做工学的实验太难,也没有必要。他选择读在职硕士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他想读,借助读研促发一些灵感,还有就是告诉他的女儿"爸爸也在坚持学习"。2016年,非全日制硕士录取改革后,非全日制的含金量比之前的在职硕士提升不少,但报考难度同样提升,因此有一份不错工作的你读非全日制还是很值得的。但是,题主的提问还是值得深思的。2019年研究生初试成绩已发布,985大学中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已发布复试线,不少人即将面对一个问题,如985大学复试未过是否要调剂到非全日制,起码也有"985大学"的名头不是。那么是否真的值得选择呢?读研不易 毕业的那一刻好想哭小西自己是研究生导师,知道每年考研人的不易,尤其是应届生,早上我6点就在校园内看到背书的学生,晚上11点的教室同样有他们的身影,每一个录取的学生背后都是别人无法理解的付出和汗水。因此,作为一个研究生导师,之前没有劝过全日制学生调剂非全,真的不想他们做着全日制的事情,仅仅是非全日制待遇。在我们学校,或者国内大部分高校,非全日制研究生没有奖助学金、不安排研究生宿舍,甚至无法参加应届生求职的校招,因学校不会派遣证(报到证)。初试过了的你 依然在为复试努力在你转非全日制硕士时,应届生得有一个前提,就是你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而且是真正的将"非全"当"非全"读,不介意你听某个导师忽悠,进我团队非全也是一样的,一样做课题、发文章等。与其这样选择,小西建议提前在他的团队学习,同时复习备考20年的考研,这样对你未来的发展更有帮助。相信给你许诺的导师,无法做到让你边工作边读他的研究生,这样你真的很吃亏。最后,小西想说985、211的头衔在未来的发展也许有不小的助力,但非全日制的认可度与待遇依然有待提高,应届生的你调剂一所不错的院校读全日制研究生也许是更好的选择,你说呢?▼期待您关注帅小西De,陪你聊大学、考研、读博,收获不一样的教育与人生。

珍珠港

非全日制硕士学历真的低人一等吗?研究生:信了你就输了!

一直以来非全日制似乎总是不受大家欢迎,没有更多的学生会主动的去攻读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因为他们都在担心一个问题即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这样的学历在人才市场是否可以得到承认,是否真的有价值。面对这样的疑问你或许会说,不用担心这个,教育部都承认非全日制硕士学历的,那个用人单位会不承认,可事实是我们总是能够听到一些学长学姐说:“国家承认,但有些用人单位就是不承认”。非全日制硕士学历真的低人一等吗?研究生:信了你就输了!非全日制在在考研学生心目中其一定不是最佳选择,更不是首选,因为只有全日制才是完美的,当然这是我们所必须承认的,所以我们更多的将非全日制作为是“替补选手”,当自己的全日制没有机会时,我们才会选择非全日制,但这是将两者之间放在同一个位置上的,并没有任何等级上的区分。而对于大学生不优先选择非全日制的原因,是因为这并不适合刚刚毕业的应届大学生,不管是从非全日制的教学模式还是奖助体系等方面,对于大学生来说都不是现实的,反而对于在职的工作人员来说却是很不错,所以非全日制的前身便是在职硕士研究生。那么当你真的在最后选择了非全日制硕士,那么这也不能意味着你会在以后的就业中会面临非全日制学历的各种限制,你同样还是会享受到硕士研究生学历该有的待遇,你和全日制的硕士研究生一样可以参加所有的校园招聘会。在你参加校园招聘会时,你是很难发现用人单位排斥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也没有用人单位会在自己的招聘条件中详细的写明之诏收全日制的硕士研究生而拒绝非全日制的硕士研究生,因此你可以获得和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相等的就业机会以及相同的就业环境。而且当你在考研中因为自己的失误导致全日制没有了希望,你真的会舍弃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机会吗?尤其是211985高校这样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其含金量和价值不比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差,甚至你还要远远的优于一部分普通高校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如果你因为我们一些人所说的关于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观点,放弃了读研的机会,那么或许你还需再付出一年的时间才能够成功,或许你在未来的某一天会为自己当初的决定而后悔,所以在面临这样的抉择时,希望所有的考研人能够更多的了解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而不是轻信他人的一些观点。总之,当你获得一个攻读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机会时,这时的你一定要保证头脑的清醒 ,不要因为外界的因素而影响自己的判断,更不要主观的认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注定会低人一等,这些都是极不正确的。

太素

非全日制研究生不该遭受就业歧视

——本文系红网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2021届高校毕业生预计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日前,教育部发文要求做好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其中,在招聘公告和实际操作中不得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作为限制性条件。(12月1日《人民日报》)关于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争议向来不少。此则新闻一出,更是引来不少质疑:“凭什么?非全日制上课学时怎么能和全日制的相比?他们在读书上花的时间有全日制的多吗?配和全日制研究生比就业?”难道,非全日制真的“不配”吗?在笔者看来,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在就业中不应被歧视。非全日制研究生不等于在职研究生,正因为人们将两者混为一谈,才有了非全日制研究生饱受歧视的现象。2017年之后,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后可以拿到学位证(代表硕士学位)和毕业证(代表研究生学历),而在职研究生只有学位证。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同样“双证”齐全,而“双证”上的区别仅为毕业证学习方式上的“非全日制”字样。其次,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式相同,都要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考试,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标准和培养标准,所以二者的“双证“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和效力,证书的含金量自然也一样。与全日制相比,非全日制研究生其实有着自身的独特优势。一方面,非全日制研究生很多都是专业型硕士,偏向于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他们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专业能力,更能结合实践,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工作当中。另一方面,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工作单位的联系更加密切,可以担任学界与业界沟通的桥梁,能够为导师的科研工作带来新的思路,推动大学的研究方向和社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进一步服务于学科发展和社会发展。教育部规定在招聘公告和实际操作中,不得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作为限制性条件,不过是想打破唯学历论的陈旧思想,给非全毕业生一个施展才华的入围条件,至于最终能否被用人单位录用,则完全靠学生自己的个人能力。对于全日制研究生来说,如果真有真才实学,又何必靠一纸证书来取胜,与其抱怨政策,不如抓紧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的用人标准也逐渐发生变化,名校的学历不再是铁饭碗,出国留学也不再是大公司“通行证”,个人能力、项目参与经历、工作经验都成为更加重要的选择标准。多所高校也在校园招聘会中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发声,教育部也在为他们呼吁。所以,社会看待他们的眼光应该改变,企业管理者的思维也应该与时俱进了。文/蓝键(广西大学)

斯干

“非全”硕士毕业生求职为何这么难

“我去入职那天,他们看了我的毕业证问怎么是非全日制,然后一个工作人员说,不接受非全日制。”王艺对记者说。在那之前,从网申到笔试,再到面试、体检,直到入职的前一天,她已经顺利通过了所有“关卡”。自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尽管一再被告知,“全”与“非全”的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但作为首届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王艺们发现,求学三年等来的却是用人单位的歧视。1 入职遭拒单位称“从来没听过‘非全’”“我去入职那天,他们告诉我从来没听过‘非全’。”王艺说。王艺是华中师范大学2017级非全日制法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她参加了河南移动2020届校招。该企业招聘信息写的是“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她觉得政策已经出来了,用人单位应该知道改革后的“非全”是怎么回事,“2017年以后我们都是统招,自然包括全日制硕士和非全日制硕士”。王艺所说的政策,包括今年2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这个文件强调,各级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公开招聘要根据岗位需求合理制订招聘条件,对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实际上,为保险起见,王艺在去年10月报名时就在备注栏里把自己的情况写了一遍。“我说我是2017年改革以后入学的,‘统招双证’,我的档案在学校,报到证、派遣证这些我都有。”报名成功之后,王艺参加了笔试,顺利通过。今年3月16日,她顺利通过面试被录取,5月底去体检,之后是网上签三方协议。8月4日,王艺终于等来入职的这一天,满心欢喜来到公司。然而意外出现了。办理入职时,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看到她的毕业证后皱起了眉头。“他们问什么是非全日制,我当时就很蒙,我说我从一开始就说了,你们不知道吗?他们说不知道。”王艺说。随后,其中一个人告诉她:“不接受非全日制毕业生。”2 并非个例一毕业生也被浙江省考拒之门外招聘人员的质疑像一盆冷水,将王艺从头浇到脚。王艺现场找出相关资料给对方解释什么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有什么样的政策,导师也来电给对方解释,还是不奏效。对方始终表示“无法理解为什么统招会是非全日制”,最终提出解约。王艺的遭遇在同届非全日制研究生里并不罕见。2020届法律硕士毕业生陈羽去年底参加浙江省考,报考的是杭州市公安局某区分局的基层民警,结果笔试都过了,却被拦在面试大门之外。陈羽告诉记者,报名之初,他就如实写明了自己首届非全日制非定向硕士研究生的身份,当时有工作人员专门来电问他究竟是不是应届生,陈羽拿出教育部教研(2016)2号文件等资料解释,工作人员听完之后又请示了领导,告知他可以报考。7月26日,他参加了浙江省考并顺利通过了笔试。8月20日面试名单公布以后,报考单位再次来电向他确认“非全”的相关情况,陈羽又给对方“科普”,后被告知“不确定是否符合资格,需要请示上级和组织部门”。陈羽最终得到了当地组织部门的答复,大意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应当于2020年2月前取得学历,而他是6月份取得学历,不符合报考资格。“仅凭‘非全日制’就将我划分为招考公告中的成人高等教育、函授、自学考试、电大等传统非全日制学历,这非常荒唐。”陈羽说。记者就此向当地组织部求证,一名工作人员解释,如果报考岗位只要求硕士学位,而没有区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那么非全日制研究生就可以报考。“公告已经很清楚了,我们执行省里的公告。”这名工作人员说。不过记者注意到,浙江省考公告的岗位中,都有“2020年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的字样。3 求职遇冷就业市场和考生不认可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非全日制研究生遭遇就业歧视的新闻开始见诸报端,到今年更是密集出现。内蒙古鄂尔多斯某地在教师招聘中拒绝“非全”研究生报考的新闻发酵后,一些高校陆续声援非全日制研究生。8月28日,电子科技大学发布针对研究生的“用人单位2020年秋季线下校园招聘指南”,明确禁止用人单位发布歧视性招聘信息。非全日制研究生遭遇的歧视,一方面是来自就业市场,将其误会成了此前的“在职研究生”,或者“非全日制本科和专科生”,而另一方面则是来自全日制研究生。“我们学校的‘非全’真的和全日制是统一培养的,进去的分数都一样,我们甚至分数比全日制高一些,因为我们是调剂的,所以普遍分数都考得挺高。”北京某高校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范盈说。范盈认为,一切应该以能力定高下。范盈所报考的这个岗位有20人进入面试,分数线是127.5,她考了141。学历和就业歧视问题事实存在,这从招生数据中也能看出来。根据中国教育在线近日发布的《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非全日制纳入统考以来,多数高校未完成招生计划,有超过七成的考生担心毕业后非全日制文凭不被就业单位认可。在陈羽看来,很不幸,他们担心的问题已经被现实证实确实存在,而且还很严重。问题以及影响可能还会持续。该报告显示,2020年各大高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都不同程度地有所增加,非全日制却呈现缩减趋势。在非全日制纳入统考的2017年,湖南大学非全日制招生计划人数为2400人,2018年为1700人,2020年降至1300人。(文章来源:南国今报)

尸银

在职研究生毕业能算是应届生吗?

对于在职研究生,随着人们对其的不断了解,报考人员也是越来越多。不过对于这些学习方式,还是有不少同学提出了在职研究生毕业后是否算应届生的疑问。下面就这个问题由招生老师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目前,在职研究生有同等学力申硕和非全日制研究生两种报考方式。其中同等学力申硕属于学位教育,在毕业后只能获得硕士学位,并不能算作应届生。而非全日制研究生则不同,同学们在毕业后可获得硕士学位和学历,属于学历教育,可算作应届生。同等学力申硕虽然不属于应届生,但是报考的条件低,大专学历就能参加学习。学习时间灵活,有周末班、假期班和网络班三种学习方式。考试通过率高,不仅考试难度与同等层次考试相比较低,只要成绩达到60分就能及格,关键是报考高校会保留多年的考试成绩,只要在规定时间内通过考试即可。而非全日制研究生虽然算作应届生,也能获得学历证书。但是在入学时需要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和报考高校的复试。因为采取和统招硕士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所以考试的难度较高,入学竞争也十分激烈。同学们要想太通过这种方式报考,最好提前进行考试准备。

嬴政

“985非全日制研究生”强于“211全日制研究生”,是真的吗?

“非全日制研究生”是最近争论比较多的一个话题。因为随着2017级非全日制研究生即将毕业,开始面临着找工作问题,继而引发了一轮所谓的就业“歧视”讨论,这也是这个话题最近争论比较多的主要原因。这个时候,我们禁不住要反思,“非全日制研究生”到底有没有必要读,有些同学可能还有这么一种想法,“985非全日制研究生”含金量还可以,可能还要强于“211全日制研究生”,因为,我调剂时,分数可远超211全日制研究生呢,那么,这种想法到底有没有道理?是不是真的呢?其实,这个说法没有任何道理可言,两者压根没有可比性,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研究生的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两者的性质完全不同非全日制研究生无论再怎么改革,即使是已经并入全国统考,其非全日制的性质不会变。只能说由以前的单证改为双证(毕业证、学位证)以后,含金量稍微有所提高,列入全国统考以后,也改变了以前传言“交钱就能上”的尴尬局面,也算是更进一步规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招生制度。但是,两者性质不同的局面依然存在,全日制研究生更多针对学术研究的,而非全日制研究生更有点类似于专硕,但是,又有所差距,一个针对实践,非全日制则更多针对职场,也偏向于实践。可以简单理解为一种工作能力的拔高与思路开拓,可以概括为“镀金”。二:两者的报考目标人群不同由于两者性质完全不同,则直接导致两者的报考人群不同。理论上来说,非全日制研究生压根就不是为应届毕业生准备的,而更多的是为职场工作人士准备的,只不过最近两年研究生竞争激烈,可能会有部分应届毕业生往非全调剂。这种区别还体现在两者的收费标准上,一般非全日制的学费要比全日制研究生高出很多,并且最关键的是,非全没有奖助学金,有些连宿舍都不提供。这对应届毕业生来说,直接面对的就是不小的经济压力,所以说,非常不建议应届毕业生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换句话说,往届生可以报考全日制研究生与非全日制研究生,而应届毕业生最好报考全日制研究生,不要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即使是985大学的也不建议报考,因为这压根不是值不值得报考、比211大学全日制好不好的问题,而是不适合。所以说,985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与211压根没有可比性,就更谈不上那个强的问题了。三:两者的培养模式不应该一样在第一条中已经说了,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性质完全不同,则体现在学校的培养模式的不同上,全日制研究生顾名思义,需要在学校按照校历,完成上课、做实验、写论文,答辩等方可毕业。而非全日制研究生,则不需要一直在学校,一般上课也是集中在周末与寒暑假等,平时一般都会有工作,在毕业要求上肯定也要比全日制研究生要求低很多。如果有同学说,“胡说八道,我们学校就对非全日制研究生要求比较高,跟全日制研究生一样培养,毕业要求也一样。”那我只能说,你们学校真的在“坑学生”,如果真的将非全与全日制研究生放在一起培养,那么,毕业以后,让做了三年学术研究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拿什么与全日制研究生竞争呢?莫非,一句“我们的培养模式”一样,就能得到就业单位的认可吗?那你肯定是想多了!所以说,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重心一定要放到工作经验的积累上,而不是在学术研究上,这也是非常不建议应届毕业生报考的原因,因为,你没有工作,除非能够找到非常不错的工作。四:两者的就业渠道不同校园招聘是很多应届毕业生就业的直接渠道,但是,对于应届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却不是一个好渠道,因为,他们如果也去参加校招,那意味着要直接与全日制应届研究生去竞争,劣势与优势一目了然。所以说,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渠道更应该倾向于“社会招聘”,更进一步说,更类似于将之前的就业单位作为跳板,再配合自己的研究生学历来“跳槽”,以达到更大的上升空间与工资待遇。而不是与全日制同学一起去校园招聘上竞争,可能真的来错地方了!以上,就是,全日制研究生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四个不同点,希望大家在报考之前一定要及早了解清楚,不然,等考上了以后,乃至于毕业就业时才发现,原来跟自己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等到了那个时候,真的就太晚了!总之一句话,全日制研究生与非全日制研究生,没有说哪个好,哪个不好,两者侧重点不同,针对目标不同,各有优势。给大家的建议就是,强烈不建议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推荐在职的往届毕业生报考!如果让我非要在“985非全日制研究生”与“211全日制研究生”中做一个选择的话,我宁可选择“211全日制研究生”。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文章对大家有所启发,欢迎转发收藏!

田猎毕弋

应届生可以调剂到非全日制研究生吗?非全日制认可度高吗?

有考研想法的小伙伴们,估计都会有这样的顾虑,到底是选择就业还是选择读研,万一就业后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那到时候是辞职读全日制研究生还是继续在职读非全日制研究生呢?应届毕业生如果考研失败是否能调剂到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认可度如何?一、 什么是全日制、非全日制研究生?1. 全日制研究生:、通过参加统考或者保研、推免等途径,被具有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录取,要求必须为脱产式学习,在规定的时间内毕业。2. 非全日制研究生:非脱产式研究生,在从事工作或参加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灵活安排学习,入学方式和全日制研究生研究生一样,也要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通俗点说,非全日制就是可以允许在职读研。二、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有哪些区别?1. 报考条件有区别:全日制研究生应届和往届生都能报考,但非全日制则要看学校的具体要求,有的学校往届、应届都能报,但有的则只招往届生,甚至还必须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才可报考。2. 学习方式上有区别:全日制研究生是在高校或者研究机构里学习,周一到周五都会安排相关课程或者研究实践;非全日制研究生则一般会将课程安排在周末或节假日,抽出工作以外的时间进行学习。3. 学制和学费上有区别:原则上全日制和非全日制都是2年或3年的学制,但非全日制因为学习方式特殊的原因,允许一定时间的延长毕业。学费上,并不是说上课时间短,学费就低,恰恰相反,非全日制的学费至少比全日制高一倍,一般为2万以上每年,有的专业比如MBA学费甚至高达10万每年。4. 奖励和住宿上有区别:全日制学生可以享受奖学金、助学金等待遇,学校也会为其提供住宿,但非全日制研究生基本是没有这些待遇的。5. 毕业证书有区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都可以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证书上会注明你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证书上会有非全日制这4个字。三、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证书的含金量、认可度一样吗?就现在而言,非全日制研究生证书的含金量、认可度已经越来越高了,因为从2016年起,教育部办公厅发文明确规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入学考试要求、培养方案、论文答辩等各方面都要执行相同的标准,这一管理通知大大提高了在职研究生的入学难度、毕业难度,所以,现在用人单位以及社会上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四、应届生考研调剂至非全日制研究生,值得读吗?这个问题可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要看学校层次,有的人则说要看个人想法,归纳总结下,可能有以下几个影响因数:第一, 考虑自己的发展方向,如果将来并不想往学术上发展,读研只是为自己增加点就业或升职的筹码,在家庭条件还不错的情况下,非全还是可以一试的,尤其是对于打算入职国企、央企、事业单位或者公务员的应届生,学历越高,将来升职加薪的机会越大。第二, 考虑自己的经济情况,毕竟非全日制研究生是无法享受奖助学金这些待遇的,而且学费也不便宜,作为应届生,经济来源有限,也就意味着你接下来的研究生费用得靠父母支持,不说三年,至少一年还是需要的,毕竟你在读非全日制时还是可以工作的,也可以为父母分担一部分。第三, 考虑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认可度,虽然国家现在正在尽力提高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证书的含金量,但还是有一小部分公司明确要求只招聘全日制研究生以上学历,毕业证书上非全日制这四个字成了最大的困扰,但如果你已经签了一家不错的公司,那么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会是锦上添花。当然,如果作为应届生的你不愿将就,那么,趁年轻再战一次也未尝不可,毕竟前期的基础会让你在第二年的备考上更加有经验、也更加有信心!以上,整理分享给大家,欢迎评论区补充!如果觉得小编的文章值得一读或者对你有所帮助,记得关注、点赞、收藏和分享喔,比心~~~

东方作矣

要想非全日制硕士不被歧视,光靠高校撑腰是不够的

近期,有网友反映,自己是2017年后的统招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参加内蒙古鄂尔多斯古杭锦旗和准格尔旗的教师招聘时,均被“学历不符,非全日制学历”的理由拒绝。随后鄂尔多斯方面发声,表示是组织者不了解政策所致,对此造成的影响致歉。这一事件也引发了多所高校的“撑腰”,通过组织校园招聘会过程中为“非全”研究生发声,盖章认证。其实,对非全日制硕士在就业中遭遇的歧视性问题已经由来已久,而且也有不少人认为这一“歧视”也有其合理性,毕竟一个是全日制就读,一个半工半读,怎么能一视同仁?因此,我认为还是有必要澄清以下这些问题:非全日制硕士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非全日制硕士对全日制硕士就业到底会有哪些影响?该如何看待“非全日制硕士”作为招聘的排除性条件?我想厘清这些问题,可能更有助于解决非全日制硕士遭歧视的问题。一、非全日制硕士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认为很多人其实是没有搞明白非全日制硕士是怎么一回事。之所以会有非全日制硕士,有两个主要的原因。其一,有一部分人通过本科毕业之后,找到了还不错的工作,也有进一步进修的意愿,但他又不愿意放弃现在的工作,非全日制硕士就为他们提供了在职也能读研究生的机会。其二,主要是考虑到有很多的研究生专业,是属于应用性的,和需要学术研究不同,培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实践问题。为此,从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角度,已经在前几年把研究生分列为:学术硕士、专业硕士,后者“专业硕士”就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但是在这一培养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即对于大多数应用型人才来说,需要有应用场景,才能比较好地理解所学。比如,教育类的硕士,需要有教育的环境,才能比较好地把所学掌握,如此类硕士,依然还是在学校内完成硕士教育,即全日制模式,可能效果比较差。也就是说,比起全日制在校就读,采用非全日制半工半读的模式,对于这一类硕士来说,效果会更好。有许多人质疑,读书就该在课堂,这种一直不在学校的学生,能读好书吗?我认为这是对此类培养性质的一种误读。就像从事艺术创作类的硕士,如果不去搞艺术创作,比如表演、歌唱、绘画、舞蹈,反而是呆在课堂上念书,那才是没有读好书。不同专业“读书”的方式,其实是不同的,本就不宜用一根尺子去衡量。就比如新闻提及的教师招聘,实际上有很多高校,教育类硕士已经取消全日制了,都采用非全日制硕士,也就是希望是教育系统的老师来读这个硕士,边工作边读书。除了教育专业外,如应用心理、应用会计等,在不少高校也没有全日制硕士的安排,均采用非全日制。以应用心理举例: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硕研究生在2015年已经采纳非全日制培养。华中师范大学2020年取消了全日制招生,心理学专硕改为非全日制招生,心理学学硕改为312统考。南开大学2020考研明确指出应用心理只招收非全日制,以往的全日制取消了。并且还有了要求,本专业只面向非应届生招生,应届生只能考南开的应用心理学硕或者换其他学校了。东北师范大学也开始进行招收非全日制过渡,2020年硕士招生专业目录新增设非全日制应用心理专业硕士招生专业目录。由此可见,应用类的硕士采用非全日制模式培养,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如果对其进行歧视,纯属不太了解这一变化,而且会让非全日制硕士设置的本意被扭曲。值得一提的是,从教育部门的角度,也认为这种非全日制硕士的培养模式和全日制培养模式是没有什么差别的:在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研厅(2016)2号)明确,自2017年起,全日制研究生与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这一通知也进一步指出,全日制研究生与非全日制研究生同属普通高等教育学历教育。拥有相同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仅学习方式有区别。二、非全日制硕士对全日制硕士就业到底会有哪些影响?很多人之所以不希望“非全日制硕士”纳入招聘要求的范围,除了对非全日制培养的学生能力有担心,我认为还有一个担忧是目前全日制硕士就业压力也很大,非全日制的硕士如果也要纳入其中,这该怎么办?当然,无论是哪种性质就学,都有就业的权利,本不应该剥夺。因为别人可能会影响自己的就业,所以就拼命反对,这是一种自私的,也是不够自信的做法。不过,如果具体分析就业市场,倒是也不必过于担心非全日制硕士会挤占全日制硕士就业空间的问题。所以,这里我也想宽慰一下对此会有比较多担心的全日制学生,打消他们因为自己没有选择非全日制就读,而心生的疑虑:1、非全日制模式就学的人,大多数已经有自己的工作,无非是想提升自己的学历、扩充知识,他们中大部分人并不会进入就业市场去挤占就业份额。和全日制硕士都需要就业不同,这一群体中相当多数的人,无意于毕业后换一份工作,他们读书的主要目的其实更纯粹一些,就是为了读书深造,而非通过这一方式作为“敲门砖”。事实上,有许多非全日制模式就学的人,本身工作也不错,这是他们之所以没有选择全日制就读,而是非全日制就读的一个主要原因,为了读书,放弃本身就还不错的工作,对他们来说,是很难下的决定。之所以推出非全日制模式,本也有解决这些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考虑。因此,不必担心这些人会挤占你的就业份额。2、非全日制硕士即便要找工作,也是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了,其对工作的要求和应届毕业生是不太一样的,所以从这个层面看,他们也不是你主要的竞争对手。当然,有一部分非全日制模式就学的人,也是有着通过读个书,尝试换一份工作的考虑,他们当然会进入就业市场。但是我必须指出,这一部分人本身就有一定工作经验了,是不可能和全日制模式毕业的应届毕业生一样,对工作待遇、对工作内容有着完全相同的期待的。他们之所以要读书尝试换工作,可能是出于对目前工作的不满,可能是想换一个领域发展,究其本质还是希望“更上一层楼”,而非重新回到应届毕业的“小白”阶段。因此,对于还需要完成从学校到社会跨越的你来说,不必虎视眈眈地看他们,对他们来说,本来也没准备和你展开竞争。3、许多非全日制硕士,本身就有定向的就业去向,有些公司就是需要这类有应用实践能力又有学历的人。还有一点,也是全日制硕士不必过于操心的原因,那就是即便他们确实通过非全日制硕士进入了就业市场,也是他们自己相互之间竞争,本来就轮不到你。要知道,有许多行业,如我之前提到的应用教育、应用心理等,之所以不再招收全日制硕士,是因为他们这一行业领域就不对完全没有职场经验的人开放了,他们需要的正是有应用场景、有学历的人才,所以你可以理解为会去读这一非全日制硕士的人,基本是有比较明确的就业去向的,而这一去向本来就和你无关。因此,综合上述因素,我认为全日制硕士也不必过于操心,如果“非全日制硕士”被一视同仁了,你们的就业空间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就业市场当然是竞争激烈,并且可能是残酷的,获取一个学历证书,即便是名牌大学,也可能是被人关注到的几率更高一些罢了,但是绝不是职场的“护身符”。想要在职场驰骋,还是需要:1、要开阔心胸。不要“草木皆兵”,这只会显得自己格局很小,相反,要能够欣赏同台竞争的人,看到他人身上的优点,并且努力学习。这也是优秀职场人所需要的特质。2、努力提升自己的竞争实力才是王道。把别人挤下竞争舞台,只是“恶性竞争”罢了,体现不出自己的实力,你要做的是努力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一视同仁”是需要的,“择优录用”更是关键,如果你够优秀,就不怕他人。三、如何看待“非全日制硕士”作为招聘的排除性条件?从“非全日制硕士”被歧视可以看出,目前就业歧视现象已经愈演愈烈了。“就业歧视”现象实际中很是普遍,并表现得五花八门,如:户籍歧视;性别歧视;年龄歧视;身高歧视;相貌歧视;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歧视;民族、种族歧视;宗教信仰歧视;残疾的疾患歧视;地域或方言歧视;学历和经验歧视;经历背景歧视;婚姻状况歧视;姓氏歧视;血型歧视……就拿研究生来说,其实比起“非全日制硕士”歧视问题,更严峻的是“大龄”研究生(包括全日制)被歧视问题。如,据某研究生处统计资料显示,该校大龄研究生(接近35岁,或者超过35岁)比例约为20%,其中男性多于女性,有家室的高达85%。这些大龄研究生多是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事业基础,为追求更高的事业发展放弃原有工作,离家别子,重回校园深造,希望借助读研搭建一个更高的平台成就梦想。35岁,原本是人生中最富激情、最富创造力的年龄。然而,现实生活中,35岁却似一道无情的坎横在中国众多年轻的“老”求职者面前。尤其当越来越多的大龄研究生们被多种职业拒之门外时,他们的就业正遭遇无形的年龄歧视。然而,在职场中,有许多岗位均与35岁以上人员无缘,即便是35岁以下的职位,适合年龄不小的研究生的,也占总数的少数,绝大部分还是面向20出头的应届毕业生。想通过读研改变命运的大龄研究生,可以说没有出高校,就要面临职场环境严峻的年龄歧视了。再说说,全日制硕士中的专业硕士,其实再早几年也是就业市场的被歧视者,和现在的“非全日制硕士”面临类似的境遇。那些年,很多人不知道专业硕士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因为学术硕士分数要更高,学制更长,所以在不少企事业单位的招聘通告中,明确写出只要学术硕士,不要专业硕士。那时候的专业硕士也倍感委屈,也努力为自己“正名”。因此,要解决“非全日制硕士”被歧视,不能仅仅停留在澄清非全日制硕士性质上,也不能仅仅靠各高校的背书、撑腰,而是要从就业歧视的大背景下看问题。不能只想着自己被人歧视,才想到要发声呼吁,而是想着要一起建立一个平等的就业环境。就业歧视的背后,其实是招聘方利用自己在招聘市场的强势地位,根据自己的主观喜好,随意设置不合理的招聘条件,排挤掉一部分不受其欢迎的就业者。即便没有明令禁止的歧视,也可能存在招聘过程中隐性歧视的问题。比如,即便拿走了“非全日制硕士”不得报考的字句,也可以在面试等环节刷掉候选人。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招聘启事的修改,也不仅仅是高校撑腰,还在于:1、让招聘方接受就业平等的教育,要让这一理念深入人心。要看到,反歧视,本质是争取平等权利的历史。西方社会还在努力反种族歧视,为女性平等权努力奋斗,这些问题我们虽然解决的比较好,但是在就业歧视方面,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当今西方法治国家都有针对某一特殊人群采取法律和政策加以保护,这是人类平等权利事业的进步。2、选用以中立、公平视角看待求职者的专业聘用人员,确保他们用专业眼光,而不是带着歧视眼光看问题,如果有歧视性招聘应纳入“黑名单”,让其终身不得从事招聘工作。即便有反歧视的制度,但是制度如何执行,最终是落实在聘用人员身上。就像鄂尔多斯这一针对“非全日制硕士”的歧视性事件,官方也承认是具体组织者对政策的不了解。由此可见,把好招聘人员关的重要性。我认为不能仅仅道歉了事,反而要借此机会反思,我们各大企事业单位负责招聘的人员,是否具备足够中立、公平的态度去对待就业问题?如果继续坐视本就带有各种有色眼镜的人把持招聘关键环节,那么歧视显然是很难杜绝的。3、推动就业平等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并且加大执法力度,对于一些做得不够的企业要纳入“红名单”示警,这样才能让他们有所敬畏。就业问题乃民生之本,关系祖国兴旺与发达,不可等闲。而我国存在严重就业和再就业压力,面临就业和再就业的形势严峻,就业市场出现了就业歧视的种种现象,势必严重扭曲人力资本的正常流动,破坏了就业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导致人力资本巨大浪费。因此,有必要对妨碍这一根本国策的企业予以处罚,以儆效尤。作者 | Arthur Chen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简介: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长相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3000小时,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朋辈心理辅导。近期关注:要事第一、正念减压、网络时代人际沟通。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