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究生如何顺利通过开题报告?把握这几点很重要阿拉亚

研究生如何顺利通过开题报告?把握这几点很重要

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十分重要的一个培养环节就是进行开题报告,确立研究方向和内容,开始自己的研究。一般在研二或博二的刚开学就要进行相关的准备,也就是说在国庆放假前后大部分高校和科研单位都会进行研究生开题报告的答辩和审核。因此,很多人在国庆的同时也在紧张地准备自己的开题。研究生开题主要包括根据研究背景提出科学问题和假设,设计实验,获得结果与分析。开题报告是研究的开始,决定了以后几年的研究内容,因此非常重要。但是在以前,研究生的开题并不是很受重视,一次通过率很高。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准备开题时非常草率,考虑问题不周到,实验设计不全面、不合理,最后耽误实验进程,可能导致中期考核和毕业答辩的推迟。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开题报告,对开题报告的审查也越来越严格。塔主有朋友在科研单位工作,他们的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的开题报告至少都需要导师和课题组讨论汇报4~5次才能通过。基本从博士一年就开始就准备开题,到博士二年级才能通过审核。由此可见,现在老师和学校对于研究生的开题重视程度。一遍又一遍地修改开题虽然能够使得研究生的研究更合理、科学和有效,但是也在一次又一次的考验着学生的心理和感受。那么,如何才能顺利而快速地通过开题报告呢?塔主给大家一些建议有利于帮助大家对开题有更好地把握。大量阅读文献,不断积累知识研究背景和内容的确定是建立在大量阅读文献的基础上的,对国内外最新最经典的文献进行阅读,并总结归纳是非常重要的。塔主在跟学生开组会时经常会发现学生对文献的把握太少,说到一些问题时就很茫然,学生的思维和理解对接不上导师的要求。因此,阅读文献是做研究最基础的要求。如果你的文献阅读的好,那么在开题报告中对研究内容也就会更加自信,做的就会更好!学习他人报告,不断总结归纳一开始大家都不会写开题报告,尤其是硕士,如果自己蒙着头在那里瞎写,很可能会写成一团糟。因此,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非常重要。这里所说的学习并不是照搬抄袭,而是通过阅读他人的报告,总结写开题的经验和套路,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内容进行撰写。学习的是结构和逻辑,真正写出来的才是自己的东西!如果照搬,可能会把自己的报告写得不伦不类,当然不会顺利通过。多与导师沟通,不断修改完善一份好的报告是改出来的,并不会第一次就写得非常完美。所以改报告的过程才更重要。塔主当年写开题的时候在第一次给导师汇报前就已经改了四次了,有的是自己不满意,有的是跟师兄师姐讨论后修正的。然后再给导师汇报,有问题继续修改,私下里多与导师发邮件讨论,不断修改完善,在最终的汇报时才能一次通过!现在学校对学生的开题报告要求越来越严格,主要是想提高学生对自己研究内容的整体把握,避免学生在后期遇到各种突发问题,所以也是可以理解的。那么,针对此,学生就需要在开提前将研究的内容和实验、预期结果等考虑清楚,制定详细科学的开题报告!关于开题报告的内容,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与塔主交流讨论

孰应六律

研究生如何做好开题报告?这三点至关重要,顺利迈出读研第一步!

从最近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发布的文件来看,对于研究生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因为从数量上来说,1999年研究生仅招生8.6万人,硕士约6.5万,而到了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达到了72万,数量增加了十倍之多,但是很多学校在教学设施、科研资源、导师的数量与质量、研究课题和经费并没有跟上研究生扩招的步伐,培养质量问题必然会产生。因此,在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都应该加强质量监督,加强过程监督。而研究生的论文开题报告可以算作是科研工作的起点,写好开题报告可以帮助研究生理清研究思路,明确研究方向,准确把握研究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对于研究生顺利开展科研工作极为重要。因为学科不同,研究的侧重点各异,我们只针对开题报告中的几个重点部分,结合指导研究生的经验,给大家说一下如何在内容上写好开题报告。1. 关于论文研究题目实际上,作为导师来说,给学生选择一个具备一定学术价值并且学生也能够胜任的课题并不容易。从读研那会开始,就发现导师对于论文题目的把握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培养质量。我们那一届一共五个学生,有个女生成绩不错,但动手能力偏差,导师给的题目相对简单,毕业时导师才和我们说,她观察了大家半年之后,才初步定下几个人的研究方向。因为我们要承认在研究工作中,研究生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所以大家在选择研究课题的时候,一定要和导师进行深入的探讨,兴趣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合理性,包括课题组的研究经验、实验室设备条件、科研经费等等,都是大家需要考虑的现实问题,尤其是要建立在自己的能力基础之上。2. 关于文献调研开题报告当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研究背景,而写好研究背景的前提一定是基于广泛的文献调研,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了解国内外的研究动态,避免无谓的重复劳动,用我们导师的一句话来说就是要一定要避免坐井观天、自娱自乐。关于文献的调研给大家几个建议:第一、 要选取和研究课题密切相关的内容,现在获取文献的方式多种多样,欢迎大家关注教育观察号来进行咨询讨论,在选择文献的时候一定要选著名专家学者,就是大家常说的“科研大牛”的文献及著作,还要注意期刊的权威性,综述性的文献有助于大家快速了解相关课题的研究情况。第二、 要追踪原始文献,有些文献在引用的时候并不能将原始文献中表达的科学问题说明白,因此一定要找到原始文献来阅读。第三、 看文献的论证思路,很多同学看文献的时候只是看作者做了什么,其实我们的关注点应该放在作者的重要论点、论证方法,学习作者的科学思维方法,从问题提出到事实论证再到给出结论,是如何一步一步进行的。3. 课题的可行性及研究方案首先,课题的可行性。在大家开始进行课题研究之前,在广泛的文献调研的基础上,要先对拟研究的课题进行初步的试验,这些工作建议大家从入学后就开始着手进行,也就是第一年在上课的同时就要开始进行实验工作,这样才能对课题的可行性有个初步的认识和分析。但是很多同学在本科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科研训练,对于可行性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很难把握,因此,观察号建议从“理论上是否可行,实验条件是否具备,研究人员本身的专业基础和能力水平是否胜任”等几个方面来衡量自己,并且也需要导师给予指导,千万要避免出现中途换课题的现象。其次,课题的研究计划。课题研究计划是保证课题按时完成、保质保量的前提。在前面一系列工作的基础上,制定好课题的研究计划,这是开题报告的核心内容。观察号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制定研究计划:明确研究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并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还要有明确的时间进度安排。对于研究方案的重点和难点,可以拆解成几个关键性的问题,把工作细化。可以说,研究方案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课题的顺利进行,导师的经验在这个阶段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写在最后:开题报告对于研究生来说是训练科研能力的一次机会,一定要在和导师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明确各个环节,保障课题的顺利进行。如果还有其它问题,欢迎留言讨论。您的关注与点赞,是观察号最大的收获和感动,也是观察号进步最大的动力!

大魔神

就业屡遭歧视,非全日制研究生含金量低?这些偏见要不得

近来,一些地方出现了非全日制研究生找工作受歧视的现象,引发社会关注。很多读者想知道,在高校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非全日制与全日制到底有何不同,其含金量真的比全日制低吗?为此,我们邀请部分高校负责人从报考、课程设置、导师安排、毕业论文要求等方面予以解读。问题1:报考要求一样吗?初试复试要求与全日制一致北京农学院研究生处处长何忠伟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是相对全日制研究生培养而言的一种培养形式,其培养制度是以在职人员为主要培养对象,以提高就业者专业能力、更新专业知识为主要目的,并使合格者获取学历学位的终身教育制度。它与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互为补充,共同构成我国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招生对象主要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或专科毕业两年以上)人员。从2017年起,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要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初试)和招生单位组织的复试,初试与全日制考生用的是同一套试题,与全日制考生的国家录取分数线一样,复试要求也与全日制考生一样。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明显优势就是兼顾工作和学习,在职人员利用业余时间提升专业能力和学识学历。近几年,我校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规模保持稳定,主要生源是农业技术人员、农村基层干部和涉农企业员工,25至40岁年龄段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占90%以上。由于他们具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学习积极性非常高,理论与实践结合得非常紧密,学习效果非常好,已毕业的500多名非全日制研究生正活跃在京郊农业农村第一线,把知识写在京郊大地上。可以说,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已成为在职人员实现人生梦想的一个重要途径。从学制来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三年,在校最长年限一般不超过五年。根据教育部要求,培养单位可以根据学习形式和生源特点,为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但必须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纳入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范围,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也纳入抽检范围。非全日制研究生修满规定学分,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德智体美达到毕业要求,就能拿到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我们学校共有7个专业学位点同时招收全日制研究生与非全日制研究生,二者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导师配备、师资队伍、实验条件、学位授予都是统一标准、统一要求。比如农业管理专业,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采用的就是同一个培养方案,总学分都不少于30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24学分,实践训练6学分。但是,考虑到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实际情况,非全日制研究生会采取周末集中授课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学习,相比之下更重视实习环节,像农业管理专业的实践训练就不少于6个月。其实,各高校目前都很重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严把入口关、培养关和出口关。我们学校一直致力于建设高水平应用型的现代农林大学,已形成依托农工管三大学科门类的非全日制教育教学体系,今后将不断提高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快培养乡村振兴急需的高层次人才。问题2:教学内容相同吗?课程设置完全一样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军政非全日制研究生是教育部2017年开始实施的一项重大改革,把之前由国家组织入学资格单独统考且只授硕士学位证的在职单证硕士研究生,调整为统一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统一划线、统一复试、统一录取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并且毕业可同时获毕业证和学位证(双证)。北京理工大学从2017年开始招收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019年开始招收非全日制工程博士,每年大约招收非全日制硕士1000名、非全日制工程博士20至30名。从那时起,学校就明确规定非全日制研究生只招收在职定向就业类型,这与教育部2020年发布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原则上招生单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只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完全吻合。在培养方案和课程学分方面,我们学校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的要求相同,包括课程内容、实践环节、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位等。拿课程设置来说,非全日制学生的所有公共课、学科专业核心课和学科专业选修课,与全日制学生的要求完全一样。课程学习主要采取集中授课方式,上课时间为周六、周日等节假日或工作日的晚上,授课教师主要以校内教师为主,招生规模比较大的MBA(含EMBA)少量(大约10%)邀请了一些国内本领域著名教师授课,工程类别硕士也邀请企业导师来校授课。非全日制研究生课程学时、考核方式和质量要求等也与全日制完全相同。在学位论文方面,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评审、论文答辩等也都按照相同要求严格管理。学校还对全部学位论文进行重复率检查和5%随机抽取送校外同行专家盲审,不合格学位论文必须修改,再审合格后才能授予学位,以保证培养质量。从毕业情况来看,我们学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能够在基本学制(工科三年、管理和人文社科两年)正常毕业并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的比例约占90%。问题3:师资有区别吗?导师安排上同等对待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兼MBA教育中心主任 徐炜目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只存在于工商管理学院MBA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在研究生培养上一直一视同仁,无差别对待。具体到MBA专业,非全日制研究生主要是指春季招生只获取学位证书的毕业生,也就是常说的单证班。为了规范MBA招生、培养及保证教育质量,教育部从2017年起将MBA春季招生和秋季招生并轨,推出全日制MBA与非全日制MBA。就我们学校的非全日制MBA和全日制MBA来说,二者除上课时间有区别外,在考试和录取过程中并无差别,都建立了完整的、相同的培养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从教学内容来看,二者的培养计划核心内容与要素是一样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核心必修课程与全日制研究生的核心必修课程是一样的,包括选修课程、任课老师、教学要求、课程考试、考核要求也都一样。以导师安排为例。我们学校的非全日制MBA和全日制MBA配备的导师是一样的,都实行双导师制。导师由学术导师和职业导师构成。学术导师来源于全校优质师资,职业导师由业界成功人士担任,主要职责是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职业咨询、专业能力培养与鉴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专业指导,积极沟通并一起参加实践活动,通过学校、导师、学生三方共同努力,建设好互动交流平台。非全日制MBA与全日制MBA的导师对于学生的要求,如实习要求、学位论文要求及论文答辩要求等都实行统一标准。同时,他们的教育督导和质量保证体系等都完全相同。实际上,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区别在于:全日制研究生是周一至周五上课,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周末或业余时间上课。这种上课时间的差别,并不影响培养质量水平,用人单位完全没有必要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实施差别对待。问题4:毕业论文降低要求吗?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北方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宋志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研厅〔2016〕2号)明确要求,培养单位在制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案时,应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北方工业大学在招收培养非全日制研究生过程中充分考虑、尊重非全日制研究生脱产学习的特点,确定了“内紧外松”的个性化指导培养方式,确保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具有同等的培养质量,特别是在保障学位论文质量方面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内紧”是指学校在制定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学位论文规定时,既要清晰地认识到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的特殊性和困难之处,又要坚持“两个一致”原则。一是论文评审标准一致。学校硕士学位论文管理规定面向全体研究生,不区分学生的全日制或非全日制身份,学校制定完善的学位论文质量监督体系,由学校督导组、导师、外校专家等多方参与,联动开展过程监督。二是论文环节执行一致。在论文开题答辩、中期检查、匿名评审、预答辩和答辩等环节中,两种身份研究生须通过相同标准的过程考核和专家评审。如在开题阶段,学校通过开题查新保证论文选题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文字复制比仅在低于15%时允许进入下一环节,大于30%则直接进入延期答辩;论文评审或预答辩不通过时,学生将视情况被要求直接延期3个月、6个月或一年不等。学校坚持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关口前移提醒,严格出口管理。对于课程修读未达毕业学分要求、未按时完成学位论文的个别学生,学校管理部门会及时提醒预警,安排专人跟进,及时督促。强化研究生导师学生培养“一视同仁、同一标准”的理念,坚决淘汰不合格论文,确保学位论文质量。“外松”是指学校充分考虑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习特点和个人情况,“一人一策、一生一案”,充分调动协调教学资源,采用相对灵活的个性化指导与管理方法,保证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习效果最优、培养质量最佳。学校长期实行研究生培养“弹性学分制”,将非全日制研究生最长修业时间延长至五年,为学生开辟求学“绿色通道”。在选课上,学校开放全部教学课堂,非全日制研究生可依据专业培养要求和个人学习基础灵活选择课程,充分利用个人有效时间,用好学校资源进一步夯实专业基础,为学位论文的高质量完成提供专业保障。【现状与建议】“双非”研究生就业常会遭歧视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主任白勇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式包括非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简称“双非”)和非全日制定向研究生两类。此前,我们学校有少数院系招收“双非”研究生,但近些年来,这些院系已停招“双非”研究生,仅招收非全日制定向研究生。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双非”研究生在劳动力市场求职过程中未受到足够公平的对待,就业途径不太通畅。部分用人单位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比如人们常在招聘启事中看到“招收全日制研究生”等要求,或者在同等条件下会优先录用全日制研究生。“双非”研究生就业举步维艰,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用人单位对“双非”研究生非常不了解,对于上级部门是否能够给这样的学生解决户口和编制的政策也不明确,导致不敢决策,在发布招聘需求时就没有给予这类研究生机会。尽管有的用人单位认为“双非”研究生很优秀,也希望招收,但又担心后续政策问题困扰,所以不敢大胆招聘、大胆用人。就业政策的滞后未能给“双非”研究生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第二,进入实习期,“双非”研究生需要提供各种凭证,证明自己具有应届生身份,才能与企业签署三方协议。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他们无法对用人单位做到广而告之。第三,在应聘中,很多单位刻板地认为非全日制培养的学生知识储备不足以和全日制媲美。第四,部分“双非”研究生年龄偏大。他们大多具有一定的工作履历,在工作之后回校继续充电,但一些用人单位或具体政策在落实户口、编制时,对人员年龄有严格限制,导致“双非”研究生无法参加应聘。怎样才能消除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偏见呢?我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应扩大宣传与介绍,增加用人单位或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正确认知。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相同,都属于统招统分计划,学历类型同为普通高等教育。两者的唯一区别在于学习方式的不同,而非学历类型的不同。用人单位应该消除歧视,关注学生能力,为非全日制研究生提供更公平的竞争机会。其次,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非全日制学生的能力水平。建议高校进一步加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课程、专业设置,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以“高质量的人才”打消用人单位的顾虑。第三,教育、组织、人社等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打通劳动力市场政策壁垒,让非全日制研究生竞聘时可以享受到同等的政策红利,得到同样的展示平台。视觉中国供图

芒乎何之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格式及写作技巧介绍

1、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毕业论文选题一般要求满足以下原则:①开拓性:前人没有专门研究过或虽已研究但尚无理想的结果,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或是学术界有分歧,有必要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②先进性:硕士毕业论文要有新的见解,博士毕业论文要做出创造性成果;③成果的必要性:所选课题应有需要背景,针对实际的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即应有实际效益或学术价值;④成果的可能性:课题的内容要有科学性,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要适当,充分考虑到在一定时间内获得成果的可能性。2、开题报告的内容与撰写要求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题目、立论依据(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协作单位及分工、人员配置)等。(1) 毕业论文题目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①准确、规范。要将研究的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质,反映出实验研究的基本要求——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及实验效应等。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②简洁。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一般不得超过20个汉字。(2)毕业设计立论依据开题报告中要考虑:① 毕业论文的选题目的与意义,即回答为什么要研究,交代研究的价值及需要背景。一般先谈现实需要——由存在的问题导出研究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且具有针对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注重时代、地区或单位发展的需要,切忌空洞无物的口号。② 国内外研究现状,即文献综述,要以查阅文献为前提,所查阅的文献应与研究问题相关,但又不能过于局限。与问题无关则流散无穷;过于局限又违背了学科交叉、渗透原则,使视野狭隘,思维窒息。所谓综述的“综”即综合,综合某一学科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概况;“述”更多的并不是叙述,而是评述与述评,即要有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要注重分析研究,善于发现问题,突出选题在当前研究中的位置、优势及突破点;要摒弃偏见,不引用与导师及本人观点相悖的观点是一个明显的错误。综述的对象,除观点外,还可以是材料与方法等。此外,文献综述所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应予著录,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论的真实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原著者创造性劳动的尊重。(3) 毕业设计研究方案开题报告中要考虑:① 研究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才能保证具体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干扰。② 研究的内容。要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要求全面、详实、周密,研究内容笼统、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义当作内容,往往使研究进程陷于被动。③ 研究的方法。选题确立后,最重要的莫过于方法。假如对牛弹琴,不看对象地应用方法,错误便在所难免,相反,即便是已研究过的课题,只要采取一个新的视角,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④ 研究的过程。整个研究在时间及顺序上的安排,要分阶段进行,对每一阶段的起止时间、相应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确的规定,阶段之间不能间断,以保证研究进程的连续性。⑤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对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关键性困难与问题要有准确、科学的估计和判断,并采取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⑥ 创新点。要突出重点,突出所选课题与同类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4) 毕业设计条件分析突出仪器设备等物质条件的优势。明确协作单位及分工,分工要合理,明确各自的工作及职责,同时又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密切合作。提倡成立导师组,导师组成员的选择要充分考虑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要以知识结构的互补为依据。论文查重修改

尝试论之

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有什么不同?其含金量究竟如何?

近来,一些地方出现了非全日制研究生找工作受歧视的现象,引发社会关注。很多读者想知道,在高校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非全日制与全日制到底有何不同,其含金量真的比全日制低吗?为此,我们邀请部分高校负责人从报考、课程设置、导师安排、毕业论文要求等方面予以解读。问题1 报考要求一样吗?初试复试要求与全日制一致北京农学院研究生处处长 何忠伟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是相对全日制研究生培养而言的一种培养形式,其培养制度是以在职人员为主要培养对象,以提高就业者专业能力、更新专业知识为主要目的,并使合格者获取学历学位的终身教育制度。它与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互为补充,共同构成我国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招生对象主要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或专科毕业两年以上)人员。从2017年起,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要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初试)和招生单位组织的复试,初试与全日制考生用的是同一套试题,与全日制考生的国家录取分数线一样,复试要求也与全日制考生一样。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明显优势就是兼顾工作和学习,在职人员利用业余时间提升专业能力和学识学历。近几年,我校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规模保持稳定,主要生源是农业技术人员、农村基层干部和涉农企业员工,25至40岁年龄段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占90%以上。由于他们具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学习积极性非常高,理论与实践结合得非常紧密,学习效果非常好,已毕业的500多名非全日制研究生正活跃在京郊农业农村第一线,把知识写在京郊大地上。可以说,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已成为在职人员实现人生梦想的一个重要途径。从学制来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三年,在校最长年限一般不超过五年。根据教育部要求,培养单位可以根据学习形式和生源特点,为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但必须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纳入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范围,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也纳入抽检范围。非全日制研究生修满规定学分,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德智体美达到毕业要求,就能拿到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我们学校共有7个专业学位点同时招收全日制研究生与非全日制研究生,二者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导师配备、师资队伍、实验条件、学位授予都是统一标准、统一要求。比如农业管理专业,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采用的就是同一个培养方案,总学分都不少于30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24学分,实践训练6学分。但是,考虑到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实际情况,非全日制研究生会采取周末集中授课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学习,相比之下更重视实习环节,像农业管理专业的实践训练就不少于6个月。其实,各高校目前都很重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严把入口关、培养关和出口关。我们学校一直致力于建设高水平应用型的现代农林大学,已形成依托农工管三大学科门类的非全日制教育教学体系,今后将不断提高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快培养乡村振兴急需的高层次人才。问题2 教学内容相同吗?课程设置完全一样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王军政非全日制研究生是教育部2017年开始实施的一项重大改革,把之前由国家组织入学资格单独统考且只授硕士学位证的在职单证硕士研究生,调整为统一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统一划线、统一复试、统一录取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并且毕业可同时获毕业证和学位证(双证)。北京理工大学从2017年开始招收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019年开始招收非全日制工程博士,每年大约招收非全日制硕士1000名、非全日制工程博士20至30名。从那时起,学校就明确规定非全日制研究生只招收在职定向就业类型,这与教育部2020年发布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原则上招生单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只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完全吻合。在培养方案和课程学分方面,我们学校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的要求相同,包括课程内容、实践环节、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位等。拿课程设置来说,非全日制学生的所有公共课、学科专业核心课和学科专业选修课,与全日制学生的要求完全一样。课程学习主要采取集中授课方式,上课时间为周六、周日等节假日或工作日的晚上,授课教师主要以校内教师为主,招生规模比较大的MBA(含EMBA)少量(大约10%)邀请了一些国内本领域著名教师授课,工程类别硕士也邀请企业导师来校授课。非全日制研究生课程学时、考核方式和质量要求等也与全日制完全相同。在学位论文方面,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评审、论文答辩等也都按照相同要求严格管理。学校还对全部学位论文进行重复率检查和5%随机抽取送校外同行专家盲审,不合格学位论文必须修改,再审合格后才能授予学位,以保证培养质量。从毕业情况来看,我们学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能够在基本学制(工科三年、管理和人文社科两年)正常毕业并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的比例约占90%。问题3 师资有区别吗?导师安排上同等对待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兼MBA教育中心主任 徐炜目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只存在于工商管理学院MBA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在研究生培养上一直一视同仁,无差别对待。具体到MBA专业,非全日制研究生主要是指春季招生只获取学位证书的毕业生,也就是常说的单证班。为了规范MBA招生、培养及保证教育质量,教育部从2017年起将MBA春季招生和秋季招生并轨,推出全日制MBA与非全日制MBA。就我们学校的非全日制MBA和全日制MBA来说,二者除上课时间有区别外,在考试和录取过程中并无差别,都建立了完整的、相同的培养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从教学内容来看,二者的培养计划核心内容与要素是一样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核心必修课程与全日制研究生的核心必修课程是一样的,包括选修课程、任课老师、教学要求、课程考试、考核要求也都一样。以导师安排为例。我们学校的非全日制MBA和全日制MBA配备的导师是一样的,都实行双导师制。导师由学术导师和职业导师构成。学术导师来源于全校优质师资,职业导师由业界成功人士担任,主要职责是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职业咨询、专业能力培养与鉴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专业指导,积极沟通并一起参加实践活动,通过学校、导师、学生三方共同努力,建设好互动交流平台。非全日制MBA与全日制MBA的导师对于学生的要求,如实习要求、学位论文要求及论文答辩要求等都实行统一标准。同时,他们的教育督导和质量保证体系等都完全相同。实际上,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区别在于:全日制研究生是周一至周五上课,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周末或业余时间上课。这种上课时间的差别,并不影响培养质量水平,用人单位完全没有必要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实施差别对待。问题4 毕业论文降低要求吗?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北方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宋志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研厅〔2016〕2号)明确要求,培养单位在制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案时,应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北方工业大学在招收培养非全日制研究生过程中充分考虑、尊重非全日制研究生脱产学习的特点,确定了“内紧外松”的个性化指导培养方式,确保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具有同等的培养质量,特别是在保障学位论文质量方面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内紧”是指学校在制定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学位论文规定时,既要清晰地认识到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的特殊性和困难之处,又要坚持“两个一致”原则。一是论文评审标准一致。学校硕士学位论文管理规定面向全体研究生,不区分学生的全日制或非全日制身份,学校制定完善的学位论文质量监督体系,由学校督导组、导师、外校专家等多方参与,联动开展过程监督。二是论文环节执行一致。在论文开题答辩、中期检查、匿名评审、预答辩和答辩等环节中,两种身份研究生须通过相同标准的过程考核和专家评审。如在开题阶段,学校通过开题查新保证论文选题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文字复制比仅在低于15%时允许进入下一环节,大于30%则直接进入延期答辩;论文评审或预答辩不通过时,学生将视情况被要求直接延期3个月、6个月或一年不等。学校坚持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关口前移提醒,严格出口管理。对于课程修读未达毕业学分要求、未按时完成学位论文的个别学生,学校管理部门会及时提醒预警,安排专人跟进,及时督促。强化研究生导师学生培养“一视同仁、同一标准”的理念,坚决淘汰不合格论文,确保学位论文质量。“外松”是指学校充分考虑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习特点和个人情况,“一人一策、一生一案”,充分调动协调教学资源,采用相对灵活的个性化指导与管理方法,保证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习效果最优、培养质量最佳。学校长期实行研究生培养“弹性学分制”,将非全日制研究生最长修业时间延长至五年,为学生开辟求学“绿色通道”。在选课上,学校开放全部教学课堂,非全日制研究生可依据专业培养要求和个人学习基础灵活选择课程,充分利用个人有效时间,用好学校资源进一步夯实专业基础,为学位论文的高质量完成提供专业保障。现状与建议“双非”研究生就业常会遭歧视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主任 白勇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式包括非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简称“双非”)和非全日制定向研究生两类。此前,我们学校有少数院系招收“双非”研究生,但近些年来,这些院系已停招“双非”研究生,仅招收非全日制定向研究生。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双非”研究生在劳动力市场求职过程中未受到足够公平的对待,就业途径不太通畅。部分用人单位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比如人们常在招聘启事中看到“招收全日制研究生”等要求,或者在同等条件下会优先录用全日制研究生。“双非”研究生就业举步维艰,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用人单位对“双非”研究生非常不了解,对于上级部门是否能够给这样的学生解决户口和编制的政策也不明确,导致不敢决策,在发布招聘需求时就没有给予这类研究生机会。尽管有的用人单位认为“双非”研究生很优秀,也希望招收,但又担心后续政策问题困扰,所以不敢大胆招聘、大胆用人。就业政策的滞后未能给“双非”研究生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第二,进入实习期,“双非”研究生需要提供各种凭证,证明自己具有应届生身份,才能与企业签署三方协议。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他们无法对用人单位做到广而告之。第三,在应聘中,很多单位刻板地认为非全日制培养的学生知识储备不足以和全日制媲美。第四,部分“双非”研究生年龄偏大。他们大多具有一定的工作履历,在工作之后回校继续充电,但一些用人单位或具体政策在落实户口、编制时,对人员年龄有严格限制,导致“双非”研究生无法参加应聘。怎样才能消除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偏见呢?我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应扩大宣传与介绍,增加用人单位或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正确认知。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相同,都属于统招统分计划,学历类型同为普通高等教育。两者的唯一区别在于学习方式的不同,而非学历类型的不同。用人单位应该消除歧视,关注学生能力,为非全日制研究生提供更公平的竞争机会。其次,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非全日制学生的能力水平。建议高校进一步加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课程、专业设置,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以“高质量的人才”打消用人单位的顾虑。第三,教育、组织、人社等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打通劳动力市场政策壁垒,让非全日制研究生竞聘时可以享受到同等的政策红利,得到同样的展示平台。来源 北京日报流程编辑 吴越

夏梨

非全日制研究生含金量究竟如何

来源:北京日报近来,一些地方出现了非全日制研究生找工作受歧视的现象,引发社会关注。很多读者想知道,在高校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非全日制与全日制到底有何不同,其含金量真的比全日制低吗?为此,我们邀请部分高校负责人从报考、课程设置、导师安排、毕业论文要求等方面予以解读。问题1 报考要求一样吗?初试复试要求与全日制一致北京农学院研究生处处长 何忠伟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是相对全日制研究生培养而言的一种培养形式,其培养制度是以在职人员为主要培养对象,以提高就业者专业能力、更新专业知识为主要目的,并使合格者获取学历学位的终身教育制度。它与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互为补充,共同构成我国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招生对象主要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或专科毕业两年以上)人员。从2017年起,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要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初试)和招生单位组织的复试,初试与全日制考生用的是同一套试题,与全日制考生的国家录取分数线一样,复试要求也与全日制考生一样。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明显优势就是兼顾工作和学习,在职人员利用业余时间提升专业能力和学识学历。近几年,我校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规模保持稳定,主要生源是农业技术人员、农村基层干部和涉农企业员工,25至40岁年龄段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占90%以上。由于他们具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学习积极性非常高,理论与实践结合得非常紧密,学习效果非常好,已毕业的500多名非全日制研究生正活跃在京郊农业农村第一线,把知识写在京郊大地上。可以说,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已成为在职人员实现人生梦想的一个重要途径。从学制来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三年,在校最长年限一般不超过五年。根据教育部要求,培养单位可以根据学习形式和生源特点,为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但必须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纳入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范围,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也纳入抽检范围。非全日制研究生修满规定学分,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德智体美达到毕业要求,就能拿到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我们学校共有7个专业学位点同时招收全日制研究生与非全日制研究生,二者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导师配备、师资队伍、实验条件、学位授予都是统一标准、统一要求。比如农业管理专业,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采用的就是同一个培养方案,总学分都不少于30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24学分,实践训练6学分。但是,考虑到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实际情况,非全日制研究生会采取周末集中授课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学习,相比之下更重视实习环节,像农业管理专业的实践训练就不少于6个月。其实,各高校目前都很重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严把入口关、培养关和出口关。我们学校一直致力于建设高水平应用型的现代农林大学,已形成依托农工管三大学科门类的非全日制教育教学体系,今后将不断提高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快培养乡村振兴急需的高层次人才。问题2 教学内容相同吗?课程设置完全一样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王军政非全日制研究生是教育部2017年开始实施的一项重大改革,把之前由国家组织入学资格单独统考且只授硕士学位证的在职单证硕士研究生,调整为统一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统一划线、统一复试、统一录取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并且毕业可同时获毕业证和学位证(双证)。北京理工大学从2017年开始招收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019年开始招收非全日制工程博士,每年大约招收非全日制硕士1000名、非全日制工程博士20至30名。从那时起,学校就明确规定非全日制研究生只招收在职定向就业类型,这与教育部2020年发布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原则上招生单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只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完全吻合。在培养方案和课程学分方面,我们学校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的要求相同,包括课程内容、实践环节、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位等。拿课程设置来说,非全日制学生的所有公共课、学科专业核心课和学科专业选修课,与全日制学生的要求完全一样。课程学习主要采取集中授课方式,上课时间为周六、周日等节假日或工作日的晚上,授课教师主要以校内教师为主,招生规模比较大的MBA(含EMBA)少量(大约10%)邀请了一些国内本领域著名教师授课,工程类别硕士也邀请企业导师来校授课。非全日制研究生课程学时、考核方式和质量要求等也与全日制完全相同。在学位论文方面,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评审、论文答辩等也都按照相同要求严格管理。学校还对全部学位论文进行重复率检查和5%随机抽取送校外同行专家盲审,不合格学位论文必须修改,再审合格后才能授予学位,以保证培养质量。从毕业情况来看,我们学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能够在基本学制(工科三年、管理和人文社科两年)正常毕业并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的比例约占90%。问题3 师资有区别吗?导师安排上同等对待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兼MBA教育中心主任 徐炜目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只存在于工商管理学院MBA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在研究生培养上一直一视同仁,无差别对待。具体到MBA专业,非全日制研究生主要是指春季招生只获取学位证书的毕业生,也就是常说的单证班。为了规范MBA招生、培养及保证教育质量,教育部从2017年起将MBA春季招生和秋季招生并轨,推出全日制MBA与非全日制MBA。就我们学校的非全日制MBA和全日制MBA来说,二者除上课时间有区别外,在考试和录取过程中并无差别,都建立了完整的、相同的培养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从教学内容来看,二者的培养计划核心内容与要素是一样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核心必修课程与全日制研究生的核心必修课程是一样的,包括选修课程、任课老师、教学要求、课程考试、考核要求也都一样。以导师安排为例。我们学校的非全日制MBA和全日制MBA配备的导师是一样的,都实行双导师制。导师由学术导师和职业导师构成。学术导师来源于全校优质师资,职业导师由业界成功人士担任,主要职责是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职业咨询、专业能力培养与鉴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专业指导,积极沟通并一起参加实践活动,通过学校、导师、学生三方共同努力,建设好互动交流平台。非全日制MBA与全日制MBA的导师对于学生的要求,如实习要求、学位论文要求及论文答辩要求等都实行统一标准。同时,他们的教育督导和质量保证体系等都完全相同。实际上,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区别在于:全日制研究生是周一至周五上课,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周末或业余时间上课。这种上课时间的差别,并不影响培养质量水平,用人单位完全没有必要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实施差别对待。问题4 毕业论文降低要求吗?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北方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宋志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研厅〔2016〕2号)明确要求,培养单位在制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案时,应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北方工业大学在招收培养非全日制研究生过程中充分考虑、尊重非全日制研究生脱产学习的特点,确定了“内紧外松”的个性化指导培养方式,确保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具有同等的培养质量,特别是在保障学位论文质量方面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内紧”是指学校在制定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学位论文规定时,既要清晰地认识到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的特殊性和困难之处,又要坚持“两个一致”原则。一是论文评审标准一致。学校硕士学位论文管理规定面向全体研究生,不区分学生的全日制或非全日制身份,学校制定完善的学位论文质量监督体系,由学校督导组、导师、外校专家等多方参与,联动开展过程监督。二是论文环节执行一致。在论文开题答辩、中期检查、匿名评审、预答辩和答辩等环节中,两种身份研究生须通过相同标准的过程考核和专家评审。如在开题阶段,学校通过开题查新保证论文选题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文字复制比仅在低于15%时允许进入下一环节,大于30%则直接进入延期答辩;论文评审或预答辩不通过时,学生将视情况被要求直接延期3个月、6个月或一年不等。学校坚持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关口前移提醒,严格出口管理。对于课程修读未达毕业学分要求、未按时完成学位论文的个别学生,学校管理部门会及时提醒预警,安排专人跟进,及时督促。强化研究生导师学生培养“一视同仁、同一标准”的理念,坚决淘汰不合格论文,确保学位论文质量。“外松”是指学校充分考虑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习特点和个人情况,“一人一策、一生一案”,充分调动协调教学资源,采用相对灵活的个性化指导与管理方法,保证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习效果最优、培养质量最佳。学校长期实行研究生培养“弹性学分制”,将非全日制研究生最长修业时间延长至五年,为学生开辟求学“绿色通道”。在选课上,学校开放全部教学课堂,非全日制研究生可依据专业培养要求和个人学习基础灵活选择课程,充分利用个人有效时间,用好学校资源进一步夯实专业基础,为学位论文的高质量完成提供专业保障。现状与建议“双非”研究生就业常会遭歧视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主任 白勇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式包括非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简称“双非”)和非全日制定向研究生两类。此前,我们学校有少数院系招收“双非”研究生,但近些年来,这些院系已停招“双非”研究生,仅招收非全日制定向研究生。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双非”研究生在劳动力市场求职过程中未受到足够公平的对待,就业途径不太通畅。部分用人单位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比如人们常在招聘启事中看到“招收全日制研究生”等要求,或者在同等条件下会优先录用全日制研究生。“双非”研究生就业举步维艰,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用人单位对“双非”研究生非常不了解,对于上级部门是否能够给这样的学生解决户口和编制的政策也不明确,导致不敢决策,在发布招聘需求时就没有给予这类研究生机会。尽管有的用人单位认为“双非”研究生很优秀,也希望招收,但又担心后续政策问题困扰,所以不敢大胆招聘、大胆用人。就业政策的滞后未能给“双非”研究生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第二,进入实习期,“双非”研究生需要提供各种凭证,证明自己具有应届生身份,才能与企业签署三方协议。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他们无法对用人单位做到广而告之。第三,在应聘中,很多单位刻板地认为非全日制培养的学生知识储备不足以和全日制媲美。第四,部分“双非”研究生年龄偏大。他们大多具有一定的工作履历,在工作之后回校继续充电,但一些用人单位或具体政策在落实户口、编制时,对人员年龄有严格限制,导致“双非”研究生无法参加应聘。怎样才能消除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偏见呢?我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应扩大宣传与介绍,增加用人单位或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正确认知。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相同,都属于统招统分计划,学历类型同为普通高等教育。两者的唯一区别在于学习方式的不同,而非学历类型的不同。用人单位应该消除歧视,关注学生能力,为非全日制研究生提供更公平的竞争机会。其次,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非全日制学生的能力水平。建议高校进一步加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课程、专业设置,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以“高质量的人才”打消用人单位的顾虑。第三,教育、组织、人社等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打通劳动力市场政策壁垒,让非全日制研究生竞聘时可以享受到同等的政策红利,得到同样的展示平台。

红旗谱

研究生开题报告之前的你需要做什么准备

#硕士开题报告你认真撰写了吗#六月临近,研一的你即将结束,一般院校会在今年的秋季学期中为步入研二的同学进行研究生开题。在开题前还剩余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同学们的研一课程也即将结束,如何把握好这几个月的时间,去撰写一份高分值的开题报告,显得尤为重要。毕竟很多院校将开题报告的分数作为奖学金参考指标之一,因此一份好的开题报告,可以让同学们增加获得奖学金的机会,同时也会为同学们的学位论文撰写奠定非常好的基础。下面笔者为撰写开题报告之前需要做的一些准备为同学们分享一些意见,如有不足之处请大家多多海涵。图片为作者原创转载请说明出处01确定方向要及时刚入学之后相信有很多导师已经给同学们几个方向,进行去阅读相关文献,并且导师会给一些指导意见,建议同学们去大致研究什么方向。相信同学们在阅读了大量的文献之后,对自己的方向产生了一些想法,并且逐渐建立了自己所要研究的目标。这样就要和导师进行充分的沟通,导师会将利弊说明,并且会为你确定一下自己所要研究的题目,也就是开题报告的题目。这个题目尤为重要,尽量定了,就不要做大的修改了,否则毕业可能会出现问题。02整理文献重中重同学们在阅读了很多文献以后,导师为自己明确了方向,就需要对自己阅读过的本领域的参考文献进行整理。一般需要整理文献中所提出方法的优缺点,尽量形成笔记,做到无遗漏。并且参考文献一定要追随最前沿的方向,对国际上对此课题的研究进行精确的把握,知道自己要什么,要做什么,才最重要,方向拿准,文献整理清晰,相信你会比别人早先一步,开题开好了,对同学们的科研生涯会有非常大的帮助。03师兄师姐资源要握紧自己的的导师会带过很多届的同学,抓紧找到自己同方向或者相近方向的师兄师姐,将他们手中的科研资源进行参考,比如他们当年的开题报告,他们的笔记,进行参考。即使没有跟自己一个方向师兄师姐也不要紧,也需要对他们的开题报告进行参考,毕竟很多东西是相通的。看过别人怎么做,才知道自己的东西要怎么做。因此把握好自己师兄师姐的资源显得尤为重要,多一些沟通,多一份高分开题报告的机会。04提前写好多修改当你做完上面全部的事情以后,就需要开始对开题报告的撰写了,第一件事儿就是用心。不要盲目抄袭,因为你的开题报告做好了,大论文的前两章已经写完了,在学位论文撰写的时候同学们可以省下一部分时间去撰写自己的科研成果部分,一定要好好修改,修改到极致,按照学位论文的要求去写。细心,用心很重要,开题报告如果掉以轻心,后续早晚一天你会更闹心。所以用心去写超级重要,给自己一份最好的开题报告!05总结对于开题报告这一项科研任务,有很多同学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为此浪费了很多的宝贵时光,如果将来改题,将事倍功半。甚至更惨的话可能被延期,刚开始的时候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后期将会事半功倍,迟早都要写,认真的去写,让自己的科研质量进行提升,又何乐而不为呢?最后预祝各位同学科研顺利,开题报告获得一份较好的分数。

大侵袭

在职读研·干货系列丨毕业论文该怎么写?听听过来人的意见吧!

凤飞飞-追梦人03:52来自上海人大人学院在职读研是一条很多人敢想却不敢做的路这条路或许不会一帆风顺或许荆棘密布回望过去有初报读时的忐忑有考试通过时的欣喜有同学、家人、朋友的陪伴有论文答辩时的紧张不到最后时刻,永远不轻言放弃不到最后胜利,永远不掉以轻心坚持,就一定有收获分享者:高茜关于她:2016级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专业在职硕士;上海人大人2017届艺术协会学习部成员。从事建筑工程专业相关工作,持有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资格证书,曾在多家建筑工程企业担任项目经理。出于对艺术的热爱以及对自身素养提升的需求,选择攻读艺术学的硕士学位,并已取得硕士学位证书。01高茜同学说我觉得对于硕士学位论文写作来说,最重要的是端正的态度。我们应该认真地对待写作过程,不要敷衍任何一个细节,力争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02论文准备阶段首先,在论文准备阶段,选题时应该多与导师沟通,告诉导师自身能力以及关于论文的构想,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论文题目。这样可以避免等到开题报告时才得知选题被毙,导致后期论文写作的时间被耽误的情况出现。选题确定之后,应当大量阅读相关参考文献,并作出适当的取舍和分类,这样可以为后期的论文写作提供便捷。03论文写作阶段其次,在论文写作阶段,从设计论文框架到总结研究成果,每个过程都应该精雕细琢、深思熟虑,做到不敷衍、不划水,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交出最好的答卷。如果写作途中出现问题,应当及时向导师请教,也可以与同组同学交流讨论,拓展自己的思路,帮助自己更流畅地完成论文写作。04论文完成后最后,在论文完成之后,应该及时按照学校的要求对论文进行检查,论文格式应该严格按照学校下发的要求进行调整。对于自己论文中引用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在参加学校查重之前,先进行自我查重,如果重复率过高,应尽早改正,以免耽误答辩流程。05小结其实对于硕士论文写作,我们也不要太过担心,即使自身专业水平不高、写作能力不强,但是只要能够做到多花时间、下苦功夫,终究勤能补拙,顺利完成论文并通过答辩的。

大盗不止

研究生学长教你一个礼拜写完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可真简单!

B站up主:爱读书的Kinghi,我是正在努力成为辅导员的云辅导员kingI'm King之前和大家说千万不要去买毕业论文,以及代写论文的危害,现在就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来和大家说一下毕业论文的编排布局应该要怎么去写。那我这里也有关于一些如何去写论文的视频资料,我就放到我的公主号“爱读书的king”里面,大家去输入关键词“论文”就能获得资料。那这里面的视频资料主要是教大家如何去写以及发表小论文的,虽然内容是教你如何写小论文,但是对你们写毕业论文来说还是有很多相通之处,那大家拿了资料以后也请帮我的视频点个赞,感谢大家。01选题经常犯的四个问题?首先就是题目定的太大了,你一篇本科的论文一万左右的字根本写不完。第二就是题目定的太小了,也没有太多的东西可以延申拓展着去写。第三就是你选的题目太旧了,你的这个问题别人早在几十年前旧已经研究过,并且研究的非常完善了。第四就是你的定的题目太难了,这个和刚才说的题目太大有一定相似。就是完成你的论文题目需要花费很多的钱、进行很多的实验、要访谈著名的专家大佬学者,不是一个本科生能做到的。所以基于以上这些种种原因,只有选到了一个既简单、又好写,又有实际意义的题目,你在接下来的论文写作过程中才会非常的轻松。02如何去选题呢?就是去看最新的硕士论文,比如现在是2020年,目前知网里有关最新的硕士论文都是2020年的。把你学的专业以及比较感兴趣的方向以关键词的形式输入知网,然后查找硕士论文去看。对于知网的使用,评论区的大家应该还是都会的吧,如果大家硕士论文不会找的话就在评论区里说一下,我会以文字的形式在评论区里告诉你们。之后就是根据硕士论文来选择你的题目,比如一篇硕士论文是基于A的视角去研究C,那你就可以基于B的视角去研究C。同样的研究对象但你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去进行研究,那对于你来说也还是属于新东西。那么大家最好是去选择参考文献多的题目去进行研究,这样到时候你写到一半突然卡壳写不出来的时候也可以去看看其他人是怎么做的、怎么写的。你在仿照一下别人的方法去做一遍,如果选择一个题目,参考文献特别的少。那你的毕业论文新颖是很新颖,但当你写不出来的时候你连一点可以参考的文献都没有,这样就会非常的痛苦。论文的整个结构都是非常模式化的东西,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研究内容。首先研究背景就是写你为什么要进行这个研究,这个研究的重要性是什么。那大家看看硕士论文里,这里面的结构就是去找相关的政策文件。比如说对于你这个题目来讲,15年发布了什么样的政策文件,里面提到了些什么东西。17年又发布了什么政策文件,里面又着重加强讲了哪些东西,2020年又发了什么政策文件,再一次强调了这个东西。这个就是按照政策文件的时间顺序来写,那么另一种就是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去写,比如最前面是国家或者是国务院开了什么会议,发布了哪些政策文件。省厅里又发布了哪些文件等等,有些同学可能会问这些政策文件我该去哪里呀?你找到的硕士论文里基本上都已经给你排列好了。虽然说你们题目中研究的视角不一样,就像刚才说的硕论里是基于A去研究C,你是基于B去研究C,但是你们的研究对象都是C。所以前面一部分的研究背景大体上都是相同的,但我这里要说的是你不能把别人硕论里的东西原模原样给复制粘贴下来。而是去看看别人看了哪些政策文件,然后再去搜索这些政策文件去看,再用你自己的表述写到研究背景里就没什么问题了。研究问题也是比较好写的,就你如果研究基于B的理论去研究C,这是一个比较大的主题。你下面还得列出几个研究的子问题。这个东西你还是参考下你看的那篇硕士论文里别人是怎么去写的,你在把他的B理论换成C理论。这边还需要大家去灵活替换,不要直接生搬硬套,而要融入自己的思考在里面,至于如何思考就还是根据你文章的这个题目去找类似的小论文去看。接下来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就是你做了这个研究以后有什么用?写这块的操作步骤还是和上面的研究问题一样,以硕士论文为大框架,再去看小论文来填充你的思路。接下来一个就是研究综述,这个是非常简单的,就是列举一下别人到目前为止都做了些什么。但他们做的东西里面还有什么不太好的地方,那这个不太好的地方就是你论文的创新点以及目的所在。那么同样的,你还是去看硕论里的研究综述,硕论里一般已经列了好多个角度,完完整整的给你写出来了。但是大家也千万不能复制粘贴,而是要把那些论文一篇篇的去搜索,去看,然后基于你自己的理解再去写新的综述。比如说张三在它的文章《xxx》中提出了xxx,当然大家在看文献的时候肯定也会碰到一些非常晦涩难懂甚至根本无法理解的文章。这点也比较好办,就是去看这篇文章的参考文献,去把他的参考文献找出来继续读,如果他的参考文献还读不懂的话就继续滚雪球。去读参考文献的参考文献;还读不懂就去看参考文献的参考文献的参考文献,反复去套娃,肯定是能读懂的。以上就是关于前面开题报告以及论文绪论部分的撰写。我个人感觉我应该是用非常通俗易懂的方式来给大家解释应该如何去写的,听懂的或者听不懂都可以评论区留言,让我知道大家是否理解了。那大家如果还有关于写论文的其他问题也可以在评论区里留言,我也会去回复大家,最后这篇文章要是对你写论文有所帮助也请帮我点个赞和在看,最后也感谢大家的收看。B站@爱读书的King欢迎转发、点赞和收藏 扫码查看更多

每一天

这招教你搞定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设计!

硕士论文选题的重要标准:问题标准,暨问题意识。何谓问题标准?即:一个选题必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好问题。何又谓“好问题”?彭玉生指出:“问题是一项研究的灵魂。”“一个好问题往往比正确的答案更加重要。”如何确定“好问题”?他提出四个评判标准:1.具体。经验问题应该明确而具体,切忌空泛,以小见大远胜于虎头蛇尾。2.集中。专注于一个研究问题,或者彼此相关的一组问题。当一篇文章问多个问题时,这些问题应该围绕同一个理论轴心,而不是同一个现象或事物。3.原创性。原创诚然可贵,却是真金难求。研究新现象往往能提出新问题,但新现象本身的独特或罕见性未必是创新。用新资料研究老问题尽管有价值但绝不是创新,而对一些老话题或普通现象以崭新的视角提出研究问题则可能具有独创性。4.意义。这一标准包括语义上的意义和理论意义。语义上有意义的基本要求是研究问题要符合逻辑、符合事实,不应是假问题。“学术研究特别强调理论意义,即理论缘由(theoretical rationale)。每一个好的经验问题背后,都有一个理论问题。……判断理论意义不仅需要学者的理论功底,并且必须是学术界认可。定义重要概念、提出重要问题要比做回归分析困难得多。对大部分研究者而言,只能通过文献分析来证明自己的研究问题有理论意义。”[2]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确定“好问题”的四大标准中,“具体”和“集中”意味着一个学术问题必须是研究者所能够驾驭的,小问题好着手,大问题难掌控。这对硕士研究生而言特别重要:大而不当的问题绝非一篇硕士论文所能够容纳。例如,有这样几篇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邓小平公正观的逻辑构架与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对大学生德育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理白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高校网络舆情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就“专业标准”而论,上述四篇开题报告均符合专业要求。可是,就“问题标准”来看,其选题要么太大而难以驾驭,如后三篇;要么选题过于含混空洞而难以完成,如第一篇选题的研究难度就已经远超一个硕士研究生的能力范围。而第四篇选题虽有新意,但是,仅一个“高校网络舆情”之“高校”范围界定就在研究者面前树立了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这里的“高校”是中国所有高校还是某地的高校抑或某所高校?这是一个两难选择。因为研究思路决定了研究者必须大量采用第一手资料,这必须依靠实证调查获得,其过程非常艰辛。它意味着:若选择多所高校为研究对象,获得研究数据的过程将超出研究生的能力范围;若只选择一两所高校,所获数据则不足以支撑一篇硕士论文的写作。而如果只用第二手资料,不仅资料不够丰富,更糟糕的结果是:研究的可信度将大打折扣。总之,这是一个看起来很美的研究选题,但研究者却面临无从下手的尴尬。遇到上述问题时必须调整选题———要么放弃重来要么缩小研究范围。以《大理白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为例,作为一个实证研究,研究生个人是无力赴大理州1市8县进行全面调查研究来完成此论文的,这需要一个庞大的课题组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才能够完成。但考虑到这是一个富有意义的研究选题,经笔者指导,题目最后确定为:《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以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白族聚居区为个案》,问题由面缩小到点,成为适合硕士生研究的问题并顺利通过开题答辩。“原创性”对硕士研究生而言是一个很高的要求,可以提倡却不宜实现,更不能苛求。对于绝大多数硕士研究生而言,比创新更重要也更现实的目标应该是:完成一篇合格的学位论文!而少数学有余力的优秀硕士研究生可以在选题上追求“一定程度的创新”,而能达此目标已属难能可贵。如《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高校网络舆情研究》因题目太大研究资料匮乏而被笔者否定后,研究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知识积累将题目调整为《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研究—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探索》,从而使一个渐成热点的研究课题演化为一个非常富有创新价值的问题。通过整理文献发现,作为一个源于自然科学研究的理论方法,耗散结构理论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早已受到学界关注,已被广泛运用于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研究领域。但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中其运用极为有限,虽有少数学者运用这一理论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但尚无学者运用其研究作为一个学术热点的高校网络舆情问题。因此,这一研究具有原创价值———用新理论、新方法研究新问题。当研究方法明确为耗散结构理论后,因研究视角的调整,研究资料的来源不再被局限于第一手资料。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可以灵活运用,相得益彰。硕士论文选题能够创新,除了自身长期的学习和积累之外,若能够在导师指导下清晰把握学科发展趋势,也能够找到富有创新意义的选题。例如, 2005年底,国务院学位委、教育部出台《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学位[2005]64号)规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相关学科”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政治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有敏锐学术洞察力的研究者会发现,心理学和教育学前所未有地赫然列入主要相关学科中。该文件从学术渊源的角度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学、教育学内在的联系,这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而且可以借力于教育学和心理学来发展壮大。首先,教育学和心理学为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提供全新的理念和方法并能够开创一个崭新的学术领域;其次,有可能诞生新兴的交叉学科———以教育学和心理学为“学术底色”的全新的、体现时代特征、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或者是以思想政治教育学为学术依托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新领域,因为,“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可以为教育和心理研究,特别是实证及实验类的研究提供宽广且几乎完全空白的学术领域;最后,无论两大学科如何融汇碰撞,有一个基本事实可以预见: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研究将会迎来一个引人入胜的学术增长点,两大学科的有机融合将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学术前沿。基于上述认识,笔者指导四位硕士研究生确定了具有原创价值的选题,其一是:《有效课堂管理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绩效相关性研究》;其二是:《高校“思政课”课堂环境与学生学习态度的相关性研究》;其三是:《XX大学学生“思政课”学生学习态度调查研究———基于教育心理学多维理论的解读》;其四是:《高职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满意度研究———以XX经济管理学院为例》。这些选题不仅得到了思想政治教育专家的好评,而且得到了教育学、心理学专家的好评。其重要原因有:第一,“思政课”一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但囿于以灌输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学方法,其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而亟待教学改革完善之。因此,上述选题切合2005年初中宣部、教育部发布关于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05方案”的有关精神,顺应了时代潮流;第二,上述选题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借鉴了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理论与方法,具有鲜明的教育实证研究特点,填补了传统的“思政课”教育教学研究在实证的科学性方面的缺漏;第三,上述选题(除第四个以外)均立足于笔者长期致力的教学改革研究———“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实验研究”,研究生们各自站在不同的研究角度,以笔者的教学实验为研究对象,采用课堂观察、教育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手段,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对教学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研究。以此方法指导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进行学术研究,其创新价值在于: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有机结合,对于探索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一般规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前述“好问题”之“意义”标准也是学位论文必须达成的标准,但却经常被研究者忽略。其结果必然是导致大量假问题出现。有这样一篇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农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虽然题目中有“思想政治教育”一词,但该问题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假问题。经验以及常识告诉我们,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自身和随迁子女的生存和发展日愈受到社会关注。然而,这些随迁子女进城后所产生的诸多问题及所遇到的诸多问题,更有可能是:城镇的接纳能力不足和他们父母安居乐业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导致的种种问题,如:义务教育、医疗保障及合法权益保障等;抑或是他们在与新的生活环境融入时出现的相互适应的问题,如:社会融入障碍以及普遍存在的因行为失范得不到及时矫正所导致的青少年违法乃至犯罪问题等等。而这些都不是思想政治教育所能够涵盖、所能够解决的。也就是说,针对这些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无论好坏都不能有效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经验告诉我们,导致上述问题的根源是公平教育的缺失和社会保障的缺失,如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医疗保障的缺失、基本住房的缺失等。任何试图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解决“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及其随迁子女”所产生及所遇到的种种问题之努力都是南辕北辙、荒谬可笑之举。很难想象带着这种“象牙塔”里的天真烂漫到这个身处社会边缘的特殊群体中做所谓的调查、访谈等研究时,这个群体的成员会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研究者?!与上述失败的开题相比,这样的选题———《昆明市民办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问题探析———以官渡区福德村为例》则不失为一个符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范畴的真问题。它同样是研究“农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但非常恰当地选择进城务工人员聚集的城中村民办中小学为载体来研究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问题。比起前一个选题,该选题专业属性清晰并且可行。发现问题是学术研究的起始, 没有问题则没有研究。那么,硕士生如何避免选题时频繁出现的“以假乱真”现象以确定所研究问题是“真问题”?除了遵循选题时必须遵循的“意义”标准即:符合逻辑和事实、得到学术界的认可外,劳凯生异曲同工地提出了区别真假问题的几条基本经验:“我给真问题下了个定义:任何一个真问题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逻辑上能自洽;第二,实践中能举证。凡是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就是真问题,缺少任何一个条件则是假问题。所谓逻辑上能自洽,就是指能成一家之言,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这是很高的标准,它要求立论要公允,材料要翔实,理论不能有破绽,逻辑不能有错误。而所谓实践中能举证,就是说在生活中可以找到例证,是一个有意义的问题,而不是天方夜谭,不是谎言谬见。”[3]有一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研究生的开题报告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这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假问题。因为命题本身不符合常理与逻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怎么能够与“新农村建设”搭界呢?常识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被更普遍的受众所接受,其实质是一种思想或意识形态的大众化传播方式及其过程。而“新农村建设”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中国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全方位的建设,最终实现把经济文化普遍落后于城市的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所以把两者张冠李戴必然产生“关公战秦琼”、“张飞打岳飞”式令人捧腹的笑果。就此题目而言,剖析研究者的思路,可以大致推测出其本意和兴趣是指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可是,考虑到专业方向限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怎么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挂钩呢?干脆给“新农村建设问题”加个“专业限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野”,殊不知两者根本就风马牛不相及。此逻辑的荒谬就好比说:“不想当将军的厨师不是好士兵”一样。就专业研究范畴而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科研究范围”,而要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置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科研究范围”之内显然是一个费九牛二虎之力也不能得其门而入的难题。经验和常识告诉我们,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我们完全可以从经济学、社会学、法学、政治学的角度甚至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维视角来探讨相关问题,但却很难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角度来展开研究。总之,学术研究的选题必须是真问题,若不考虑专业标准而只考虑问题标准,还必须遵循:事实原则、逻辑原则和学理原则。事实原则在许多时候近乎常识,譬如常识告诉我们:围绕进城务工人员及其随迁子女而产生的种种“问题”绝不是一个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问题。同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一定难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产生具有学术研究价值的某种联系。逻辑原则与事实原则密切关联,不符合事实和常理的所谓研究选题也一定不符合逻辑。那么,何为:学理原则暨学理意识呢?三、硕士论文的学理意识所谓学理意识即学理性指的是:一项学术研究要符合该领域学术共同体所遵循的学术习惯和学术标准。这就意味着:学术研究就是学理研究即范式研究。何谓范式?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认为,范式是指在某一学科内被人们所共同接受、使用并作为交流思想的共同的一套概念体系和分析方法,其本义是指科学理论研究的内在规律及其演进方式。[4]劳凯生认为,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也有自己的一套常态要素,比如公认的概念范畴、理论逻辑,以及共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对学术共同体成员的学术工作起着一种定向和规范的作用。因此我借用‘范式’一词来描述社会科学所具有的这一特征。范式就像是一把尺子,因为它能区别出内行和外行、专业和非专业。我们常说‘隔行如隔山’,什么是“行”?它是用‘范式’来界定的。”[3]1譬如,一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其开题报告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演进研究》,此文从题目到内容都是关于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政策的演进,几乎写成一个历史事件的编年史。这样的硕士论文毫无学理性,因为它没有运用任何一种理论范式来解读引致中国农村巨变的土地政策演变的错综复杂的历史原因及其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位研究生显然没有弄清楚,梳理一段脉络清晰且毫无悬念的历史并不是学术研究,它至多只是学术研究的初步阶段而不是学术研究本身。缺乏学理性将导致一项研究成为“伪研究”,即没有研究价值和意义,通俗地说就是一项研究“没有问题”。譬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变迁”本身不是问题,它要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学术问题,研究者必须思考:这一政策的演变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政策”不是问题,“政策”所产生的“影响”才是问题。两者间的复杂互动及可能存在的诸如“溢出效应”或者“涟漪效应”等才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基于上述认识,笔者把此开题报告改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演进研究———基于农业现代化的视域》。选题中的“农业现代化”成为“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演进”的影响对象并与后者构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于是,围绕两者间的复杂互动便产生了一系列关于“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发展变化”等问题。并且,以“农业现代化”为研究视角还使该选题获得学理升华,因为现代化理论是社会科学领域关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进步发展的一种综合性的理论,运用该理论的研究范式来解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演进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使得选题符合上述“问题标准”的三原则,即:事实原则、逻辑原则和学理原则。纵观全文,可得出以下结论:硕士论文选题必须遵循专业标准和问题标准。学术研究的“好问题”和“真问题”必须符合“具体”、“集中”、“创新”和“意义”这四条标准并遵循事实原则、逻辑原则和学理原则。学术研究中,既真又好的问题往往是“小问题”,它可能是“大研究”的“胚芽”。经验表明:只有“针尖上的学问”才能够由点及面,由小及大,由深及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