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有哪些区别?非全日制研究生有用吗?蓝烟火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有哪些区别?非全日制研究生有用吗?

随着国家对于教育的大力普及,以及陆续推出的教育强国路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自己的学历不足,从而给自己的生活、工作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即将毕业的本科毕业生或者己经毕业的本科毕业生,都面临着一个选择,到底是选择在校期间考研呢,还是毕业之后,先工作几年再考研。然而梦想是好的,当我们做出考研的选择之后,却发现原来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是有着明显的区别。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肯定是有区别的什么是全日制研究生全日制研究生是面向应届本科毕业生经过国家统一考试招生录取的正式学生,他们是在校生,从周一至周五每天都要参加学校安排的各种教学活动,如上课,实验等等,他们的学制一般2-3年,并且学生学习成绩优秀可以拿到奖学金,完成学业后拿到的是毕业证、学位证、派遣证(报到证),三证齐全。到了工作岗位,入职后按照国家政策套用硕士研究生工资待遇,很是顺理成章。什么是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是为已经参加工作但不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者设置的一个继续深造学习的渠道,入学考试都是成人教育体系,学制也比较长,上课方式也是根据成人特点设置的,利用加假日集中上课,灵活可变,完成学业后拿到的是学位证,没有毕业证。2017年做了改革,非全日制研究生也都改为毕业证学位证均发放的人双证齐全,入学考试也加大了难度,应该说以后社会的认可度应该有所提高。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区别学费不同由于非全日制研究生主要针对的就是社会在职人士,学费市场定价较高,不享受国家助学金政策,而全日制研究生针对的是本科即将毕业的学生,学费较非全日制研究生要低很多,一旦考研录取即可完成本硕连读,有的高校还会特别针对优秀的本科生采取保研减免学费等政策,还可享受国家助学金。待遇不同非全日制研究生也就是在职研究生,不享受国家的奖助学金政策,并且学费较贵,没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不适合读。学习方式不同全日制是脱产学习,能够满足重回学生时代的愿望。非全日制是利用下班后的时间或是周末,学习内容与全日制也有差别,有的专业的非全课比较水,一般为在职人员,学习精力不够。毕业证不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毕业证会注明“非全日制”字样,而全日制研究生的毕业证注明“全日制”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有用吗?因为非全日制的研究生是没有宿舍和奖学金助学金等福利政策的,所以自然会有很多人有一种没有得到学校认同的感觉。可其实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师资力量,校内资源的配置上都是和全日制一模一样的,既然进了这所大学当然就是这所大学的学生。教育部出台全日制研究生与非全日制研究生统一培养这样的政策,其实很大程度上还是为了鼓励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践,希望能够培养出学业与工作能力并重的学生;其次从自身的角度来讲,你一定要明白考研的目的在于什么,如果仅仅是为了文凭,那么请选择全日制,如果是为了进一步学习,那么非全日制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工作之余充电学习,既学到了知识,又和社会接轨,掌握了专业领域的职业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执爨

首批非全日制研究生求职:考公面试无资格,入职国企当天被拒

原标题:首批非全日制研究生求职:考公面试无资格,入职国企当天被拒新华社 曹正平 摄本以为只差临门一脚,却发现对面是一堵墙。“我去入职那天,他们看到我毕业证问怎么是非全日制,然后一个工作人员说,不接受非全日制。”王艺对南都记者说。在那之前,从网申到笔试,再到面试、体检,直到入职的前一天,她已经顺利通过了所有“关卡”。自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尽管一再被告知,“全”与“非全”的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但作为首届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王艺们发现,求学三年后等来的却是用人单位的拒绝。日前,以“学历不符”为由拒绝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当地教师招聘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上了热搜。当地官方近日已就此致歉,舆论争议声中更多地方也正在致歉或拒绝致歉。而对于很多刚遭遇拒绝的“非全”研究生来说,经过这么一耽搁,剩下的选项已经不多,他们只能在疫情下的最难就业季重新踏上求职之路。入职时遭拒:“从来没听过‘非全’”“我去入职那天,他们告诉我从来没听过‘非全’。”王艺说。王艺是华中师范大学2017级非全日制法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她参加了河南移动2020届校招。直到8月4日入职的前一天,王艺的求职之路还非常顺畅。该企业招聘信息写的是“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她觉得政策已经出来了,用人单位应该知道改革后的“非全”是怎么回事,“2017年以后我们都是统招,自然包括全日制硕士和非全日制硕士”。她所说的政策,包括今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这个文件强调,各级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公开招聘要根据岗位需求合理制定招聘条件,对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实际上,保险起见,她在去年10月报名时就在备注栏里把自己的情况写了一遍,“我说我是2017年改革以后入学的,‘统招双证’,我的档案在学校,报到证、派遣证这些我都有”。报名成功之后,她参加了笔试,顺利通过。去年12月3日,她参加了面试,面试前如实递交了自己的材料,包括本科学信网证明、研究生在线证明等。今年3月16日,她顺利通过面试被录取,5月底去体检,之后是网上签三方协议。所有的程序都正常进行,她心想,前期自己该交的都交了,后期这么长时间,中间如果有问题,审查肯定早就发现了。8月4日,她终于等来入职的这一天,满心欢喜来到了公司。然而意外出现了。办理入职时,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看到她的毕业证后皱起了眉头。“他们问怎么是非全日制,我当时就很懵,我说我从一开始就说了,你们不知道吗?他们说不知道。”王艺说。随后,其中一个人告诉她:不接受非全日制。“我们的要求就是要全日制,你不符合”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招聘人员的质疑像一盆冷水,将她从头浇到脚。王艺认为还有“抢救”的机会,现场找出相关资料给对方解释什么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有什么样的政策,还讲自己每天和全日制同学一起上课。看到对方依然一脸迷惑,她随即给导师打电话求救,“导师也帮我跟对方解释了很长时间,告诉对方平时怎么上课、写论文、答辩等等,都是统一要求”。然而这一切还是不奏效。对方始终表示“无法理解为什么统招会是非全日制”,最终提出了解约。“我当时真的就彻底崩溃了。”她说。王艺的遭遇在同届非全日制研究生里并不罕见。2020届法律硕士毕业生陈羽去年底参加浙江省考,报考的是杭州市公安局某区分局的基层民警,结果笔试都过了,却被拒在面试大门之外。作为2016年教育部研究生改革后的第一届非全日制非定向硕士研究生,陈羽也有向报考单位科普非全日制研究生是什么的经历,而且这一科普工作贯穿这次求职经历的始终。他告诉南都,在报名之初,他就如实写明了自己首届非全日制非定向硕士研究生的身份,当时有工作人员专门来电问他究竟是不是应届生,陈羽拿出教育部教研(2016)2号文件等资料解释,工作人员听完之后又请示了领导,才告知他可以报考。7月26日,他参加了浙江省考并顺利通过了笔试。8月20日面试名单公布以后,报考单位再次来电向他确认“非全”的相关情况,陈羽又给对方“科普”,后被告知“不确定是否符合资格,需要请示上级和组织部门”。不久,当地组织部工作人员给他来电,陈羽无奈继续“科普”,但此时他也有些无力了。“给我的答复大意是:‘非全’是个新事物,他们不太了解,需要开会研究再做决定。”他说。次日,陈羽得到了最终答复,大意是非全日制学历应当于2020年2月前取得学历,而他是6月份取得学历,不符合报考资格。“仅凭‘非全日制’就将我划分为招考公告中的成人高等教育、函授、自学考试、电大等传统非全日制学历,这非常荒唐。”他说。南都就此向当地组织部求证,一名工作人员解释,如果报考岗位只要求硕士学位,而没有区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那么非全日制研究生就可以报考。“公告已经很清楚了,我们肯定是执行省里的公告的。”这名工作人员说。不过南都记者注意到,浙江省考公告的岗位中,都有“2020年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的字样。北京某高校毕业的范盈,报考的是上海市教委学生事务中心的学生事务工作岗位,在进入了面试环节,却止步在面试前的资格审核环节。因为毕业证上有个“非”字,她被告知不符合要求。范盈说,她报考的单位是上海市教委,按理说他们应该学习教育部的文件精神,而且也最应该明晓这些规定。“我发证件的时候也把今年2月份教育部等五部委发布的通知也发过去了,但工作人员电话里回复说:‘你发的文件我也看过了,但是我们的要求就是要全日制,你不符合’”。南都记者也就此拨打上海市教委学生事务中心招聘电话,被告知“我们是以招聘公告上的要求来确定的。”文凭焦虑:来自就业市场和全日制研究生的不认可根据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从2017年起,统一组织实施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录取,坚持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同一质量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从去年至今,这些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求职遭遇,无疑给在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和正在考虑报考“非全”的考生当头一棒。2019年下半年开始,非全日制研究生遭遇就业歧视的新闻开始见诸报端,到今年更是密集出现。南都记者了解到,这是由于去年是规模较小的两年制“非全”研究生毕业求职年,而今年则是首届三年制“非全”大部队的毕业年、求职年。内蒙古鄂尔多斯某地在教师招聘中拒绝“非全”研究生报考的新闻发酵后,一些高校陆续声援非全日制研究生。8月28日,电子科技大学发布针对研究生的“用人单位2020年秋季线下校园招聘指南”,明确禁止用人单位在发布就业信息时包含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等歧视性招聘信息。非全日制研究生遭遇的歧视,一方面是来自就业市场,后者将其误会成了此前的“在职研究生”,或者“非全日制本科和专科生”,而另一方面则是来自全日制研究生。南都记者发现,近日网络上关于此的对立情绪强烈,全日制研究生认为非全日制“很水”,而后者则批评前者是怕被抢了蛋糕。“我们学校的‘非全’真的和全日制是统一培养的,进去的分数都一样,我们甚至分数比全日制高一些,因为我们是调剂的,所以普遍分数都考得挺高。”范盈说。她认为一切应该以能力定高下。范盈所报考的这个岗位有20人进面,分数线是127.5,她考了141,“应该是挺靠前的”。学历和就业歧视问题事实存在,这从招生数据中也能看出来。根据中国教育在线近日发布的《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非全日制纳入统考以来,多数高校未完成招生计划,而且招生规模呈缩减趋势,部分专业存在无人报考、无人上线、考生不愿调剂到非全等问题。提高就业竞争力,是报考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的考生的主要动机。但出于对非全日制研究生文凭的社会认可度较低等因素的考虑,考生普遍不愿意报考,有超过七成的考生担心毕业后非全日制文凭不被就业单位认可。在陈羽看来,很不幸,他们担心的问题已经被现实证实确实存在,而且还很严重。问题以及影响可能还会持续。该报告显示,2020年各大高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都不同程度地有所增加,非全日制却呈现缩减趋势。在非全日制纳入统考的2017年,湖南大学非全日制招生计划人数为2400人,2018年为1700人,2020年降至1300人。高校非全日制研究生生源一定程度上靠调剂,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看来,这些现象不正常。“按理说应该是学习能力较强的人采取非全日制,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人采取非全日制,但我们现在正好是倒过来了。”他对南都记者说。专家观点:政府机构招人涉及政策导向,不应区分“全”与“非全”新华社 曹正平 摄在储朝晖看来,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的质量“整体上存在差异”,“也不排除一些人的水平很高”。不过,这种差异是有限的。他认为,用人单位做这样的区分,反映了社会上用人标准当中的“学历意识”依然严重。“用人应该看具体的人的能力,以及和工作岗位的匹配程度。”他说。不同性质的用人单位,对学历与能力的看重程度不同。南都记者发现,严格区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往往是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2020届毕业生张航告诉南都,他报考的是某国企下属公司的岗位,该公司在秋招公告中写的条件是“应届硕士”,但电话那头工作人员却说只要全日制。张航说,从今年6月开始,他从身边听到的大部分消息都是国企央企毁约,却没怎么听说私企有这种现象,他认为这应该是私企比较看重能力。“国家出的文件我们本来以为央企国企会带头响应,没想到现在是央企国企不管,反倒是私企认可。”他说。储朝晖也对这一现象提出批评。他认为,尤其是公务员考试中,应该是“能考上就考上,考不上就考不上”,主要看个人能力,而不是区分“全”与“非全”。“特别是政府机构招人,因为它涉及一些政策导向,不应该有这样白纸黑字上的刚性要求。”他说。鄂尔多斯市日前已致歉和反思,并责令当地在以后严格贯彻落实相关文件。其实在此之前,不少地方的机关事业单位已经调整了政策,例如北京市民政局于2019年8月7日发布的《关于2019年北京市民政局所属事业单位第二批公开招考工作人员的补充公告》提出:将本批次报名条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取得相应学位”调整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取得相应学位”。东莞市教育局于去年10月24日也在《东莞市教育局赴华中师范大学公开招聘2020年公办学校事业编制教师补充公告》作出更正,明确“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学位人员具有报考要求普通高等全日制研究生及以上的岗位资格”。不少人认为,由于非全日制研究生属于新鲜事物,地方上贯彻不到位或可理解。在今年这次质疑潮中,很多地方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仍有更多地方没有就此表示改正。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包括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在内的用人单位是否可以区别对待非全日制研究生?有观点认为,这是用人方的用工自主权,但在律师洪桂彬看来,用人单位在招聘条件上对劳动者在身份上作差别对待,必须有正当理由,否则就属于就业歧视。“只招全日制研究生的提法,侵犯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公平就业权,是我国《就业促进法》等相关规定禁止的,属于典型的就业歧视行为。”他告诉南都记者。对于今年刚毕业就已遭遇拒绝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来说,无论那些用人单位致歉还是不致歉、改正还是不改正,以及自己维权还是不维权,时间和精力的损失都已经无法挽回。鏖战数月考公务员,在面试环节被告知无资格的陈羽感到失落和无奈。他说,之前一直在准备考公,没有找其他工作,现如今只能重新投简历了。王艺上个月刚与公司解约,档案从学校到公司兜了一圈,最近才被寄回学校,第一段求职经历彻底结束了。但是她明白,自己要尽快从这次求职阴影中走出来,一切从头开始。(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王艺、陈羽、范盈、张航均为化名)(来源:南方都市报、搜狐新闻 河青新闻网编辑吴雨哲丨平台主编姜天群丨监制耿硕 )

别害怕

研究生扩招遭遇挑战 非全日制毕业生就业歧视如何破?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原标题:研究生扩招遭遇挑战: 宿舍不够住怎么办,非全日制毕业生就业歧视如何破?近日,一份面向112所高校超10万名研究生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专业学位研究生满意度高于学术学位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满意度高于全日制研究生。然而现实中却出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没有宿舍,非全日制研究生求职...2021年考入北京大学的研究生新生们恐怕不能住在未名湖畔了。北大近日发布的2021年研究生招生简章中介绍,硕士研究生宿舍区中的燕园已改为昌平新校区,昌平新校区为原北京吉利学院旧址,距离北京大学本部约30公里。实际上,尽管2020年北大研究生招生简章中规定的硕士生宿舍区还包括燕园,但入学后申请住宿时,可选择的只有距离校园几公里的万柳公寓。随着每年录取的研究生规模的扩大,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已不再为专业学位硕士生安排住宿,而全国专业学位硕士生占研究生招生比例已超过60%。如果不能亲身体验校园的环境和氛围,扩招之下研究生们的学习满意度又会怎样?近日,一份面向112所高校超10万名研究生的满意度调查结果公布,对研究生教育的总体满意率为82.7%,达到历年最高。其中,专业学位研究生满意度高于学术学位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满意度高于全日制研究生。然而现实中却出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没有宿舍,非全日制研究生求职时学历不被承认等现象,调查结果与现实情况是否出现了偏差?教育学研究生满意度最低这份调查由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社、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组织,今年已是连续第八次开展。2020年的调查收回了包括64所“双一流”高校在内的109253份有效问卷。在各学科门类学术学位研究生中,军事学研究生的总体满意度最高,满意率达到 94.4%,其次为历史学,满意率为86.7%;教育学研究生的总体满意度最低,满意率只有78.3%,排在倒数第二的是经济学,满意率为79.1%。调查显示,博士生的总体满意度高于硕士生,总体满意率为84.7%,硕士研究生的总体满意率为82.3%。据介绍,该调查分为课程教学、科研训练、校内指导教师、管理与服务等维度,其中对校内指导教师的满意率为90.2%,远高于总体满意度,也高于其他三个维度。这项调查中,研究生对导师的政治素质、师德师风和学术水平的评价相对较高,对导师的指导能力也较为认可,对导师指导频率的评价相对较低,但满意率也达到了83.7%。住宿只是求学生涯中的一个小问题,但也是研究生们关注的切身问题。调查显示,研究生对学校研究生管理与服务的满意率为78.1%,比总体满意率低4.6个百分点,也是四个维度中最低的。其中,对住宿满意度又最低,只有64.9%。连年扩招下,一些名校每年录取的研究生人数动辄五六千人,已经超过了本科新生的人数,这确实给住宿带来了挑战。没能被统一安排住宿的学生只好在校外租房,今年8月底,一位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学院的全日制学术研究生因为住宿问题,在人民网留言向辽宁省省长求助。该学生表示,中国医科大学对该专业的研究生仅提供一年住宿,后两年住宿“按照国际惯例”需个人解决。而在外租房每年至少花费1.2万元,由于自己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承担这笔支出,有可能放弃入学机会,明年再考一个负担得起的学校。不管怎样,研究生扩招仍在继续。北京师范大学2021年硕士生招生计划4700人,增加600人,只有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由学校安排住宿。复旦大学2021年硕士生招生计划7500人,增加1100人,该校从2019级起,就不安排专业学位硕士生在校内住宿。在9月22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说,“按照中央领导指示批示,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委,争取多方支持,积极筹措资源,强化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研究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专硕与学硕课程应不同北大、北师大、复旦等名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无法享受学术学位研究生在校内住宿的待遇,但在调查中,专业学位研究生满意度连续七年高于学术学位研究生。而且专业学位研究生对课程教学、指导教师、管理与服务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学术学位研究生,仅对科研训练的满意度低于学术学位研究生。尽管如此,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仍存在诸多问题,即将进入改革赛道。“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但当前的实践课程无论是从学生的参与度、实习实践的时长,还是高校对于实践课程的建设来说都严重不足。”西部地区一所师范类高校研究生管理人员告诉记者。“专硕和学硕有些课程可以是相同的,比如思政课、外语课、数理基础课等,而30%-50%的课程应当有所区别。”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军政说。近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强化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意见》提出,实施“国家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计划,重点依托产教融合型企业和产教融合型城市,大力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着力提升实践创新能力。这目前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软肋。上述调查显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进入实践基地参加专业实践的比例,分别只有56.2%、65.9%。《意见》还提出,鼓励各地各培养单位设立“产业(行业)导师”,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队伍建设。推动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通过设立冠名奖学金、研究生工作站、校企研发中心等措施,吸引研究生和导师参与研发项目。“招生类型和导师自身能力要匹配,有的导师研究方向偏理论基础,有的偏技术应用,如果一个导师二者的能力都具备,可以同时招学硕、专硕,但如果只具备一种能力,就只能带一种类型,否则可能会造成培养出的人才‘四不像’。”王军政说。这方面,江苏省走在了全国前列。在9月22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说,江苏已连续十年选聘研究生导师类产业教授1601人,认定省级研究生工作站4361家,每年吸引6000多名高校导师、8000多名企业导师和数万名研究生进站开展科研活动。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受歧视?上述调查还显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总体满意率达到86.4%,高于全日制研究生的82.3%。这又与一些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现实遭遇出现了偏差。据报道,今年9月,一批非全日制硕士应届毕业生,在参加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古杭锦旗和准格尔旗的教师招聘时,均被以“学历不符,非全日制学历”的理由拒绝。“感觉非全日制学生受到了歧视。”北京市某高校一名在读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曲丽丽(化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同以往的在职研究生不同,曲丽丽考入研究生以前,是一名本科应届毕业生,而不是已经工作的在职人员,她因为没有被报考的全日制研究生专业录取,而被调剂为非全日制研究生。2016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并轨招生,两类研究生都需要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入学,从而抬高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门槛,也提升了含金量。这吸引大量应届本科毕业生愿意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上述西部地区一所师范类高校研究生管理人员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学校有的专业招收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中超过一半是应届本科生。他们与在职研究生不同的是,毕业后面临就业问题。到了2020年,当首届并轨招生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时,在一些地区遭遇了对其学历的不公正对待。今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专门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对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和落户机会。或许正是因此,目前陆续发布的各高校2021年研究生招生简章中,越来越多的高校要求非全日制研究生只招收定向就业学生。“也就是录取后,需要工作单位、录取学校、本人三方签署定向培养协议,毕业后学校不会给学生发派遣证和报到证。一些学生在签订协议时并没有工作,而是临时找了公司来盖章,甚至有的学校不需要工作单位签约,只要考生同意即可。”曲丽丽说。现实中,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也存在弱项。“有的学生甚至连论文的规范格式都不懂,能够参与科研训练的机会也不如全日制研究生多。”曲丽丽说。“有的高校没有给非全日制研究生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大多数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在职人员,平时在单位工作,所以很少能享受到学校的教学资源。”上述研究生管理人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目前,国内各高校只有专业学位研究生招收非全日制学生。“今后,非全日制研究生仍会以在职人员为主,因此应该侧重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素养和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能力,对于课程的实践性要求可以低一些。”上述研究生管理人员说,“或许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仍强调理论传授,这正好符合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需求,所以他们的满意度更高”。(作者:王峰)

人虽有知

重点!今年考研新政策出台了

考研预报名在下周二(9月24日)就正式开始了,2020年考研即将拉开序幕。与此同时,各大院校也纷纷公布了招生简章。温馨小提示:考生们在查看报考院校招生简章时,一定要仔细阅读避免出现重要信息遗漏问题。智圆君阅读各大高校研究生招生简章时,发现了一条儿信息。今年各大高校非全日制只招收定向考生。北京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上海复旦上海交大阅读完上述招生简章后,智圆君核对了今年教育部下发的《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其中明确规定:原则上招生单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经智圆君核实,去年是没有这个规定的。那么为什么是定向呢?它对各位非全日制考生有什么影响呢?1.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按就业方式分为两种类型: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定向研究生:入学前就确定了工作单位,要签定向协议才能入学,毕业后回原单位。录取前考生工作单位、录取学校、考生本人三方签署定向培养协议。其档案、人事、户口、工资关系仍留在原工作单位,考生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无派遣证及报到证)。2.招收定向对各位非全日制考生有什么影响?今后的非全日制原则上均为定向研究生,没有三方/派遣证的。没有派遣证:失去了应届生的证明,可能无法参加校招,只能以难度比较高的社招身份参加招聘政府、事业单位的招聘如果要求应届生,非全日制没有派遣无法参加如果未来应届生可以落户,那么落户的话一定会要派遣证来证明应届生身份各个城市的抢人大战说不定也会要求派遣证就目前来说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否以应届生身份对待,即有派遣证或三方协议,目前国家政策层面来看,还是模棱两可,并没有统一执行落实,所以有学校在招生简章中明确提到会有派遣和三方,也有明确提到没有的。非全日制的相关问题非全日制考试难度非全日制已经纳入统招,虽说是与全日制考试同一分数线,但在录取分数上,非全日制还是稍低一些。非全日制的发展趋势国家推行非全日制研究生是为了更加规范的管理,让国内的高端人才培养更加实用化。非全日制的毕业证书是可以在学信网上查询到的,是国家承认的研究生学历,与全日制一样的考试要求、教学质量、论文答辩及毕业要求。当前全日制硕士推免比例逐渐提高,就业压力逐年加大,今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竞争也会日趋激烈,上岸难度也会随之水涨船高。虽然,今年教育部定下规定:原则上招生单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但非全日制无论就含金量还是备考时间,仍然是在职考生的最优选。各位MBA的考生们,今年各大院校的招生政策,你了解了没?

一德一心

同证“不同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落户遭歧视?!

昨天,非全日制就业问题出现在微博热搜,引起各大媒体及网友的热议。起因来自于早前有网友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反映,自己是2017年后的统招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参加内蒙古鄂尔多斯古杭锦旗和准格尔旗的教师招聘时,均被以“学历不符,非全日制”的理由拒绝。该网友表示:希望保障统招非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公平就业、不受就业歧视的合法权益。8月31日,内蒙古鄂尔多斯当地市委、人社局对此网友的留言作出回应,表示系有关考试人员不了解新政策,造成区别对待。所谓的“新政策”,即早在今年2月份,教育部等五部门就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通知》中表示,发展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是促进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加快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促进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健康发展,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强调了以下四点内容: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就业权益保护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加强政策宣传引导《通知》明确说明,自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生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统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效力。全日制、非全日制同证“不同命”2017年之后非全日制研究生诞生,与全日制研究生相同,既有毕业证,也有学位证,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属于统招统分计划。非全日制研究生列入国家统考,和全日制研究生统一划线,同样的毕业要求,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学历类型同为普通高等教育,非全日制仅指学习方式,非学历类型。但即使同为双证研究生,很多人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看法却大不相同。在分享君考研之时就曾对非全日制有一定了解,通过网友评价去考虑非全日制到底值不值得去读。其中不乏这样的说法:非全日制学费贵,名额多,很多只是周末授课,不安排住宿,不享受任何奖助学金,有种给钱就能上,给钱就能得双证的感觉。更有人认为,非全日制研究生与此前的在职研究生不无区别。多地区非全就业、落户遇阻在“非全日制值不值得读”的讨论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向是,非全日制就业遭歧视,很多网友表示很多用人单位人才引进政策中,均要求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或者不将非全日制硕士毕业生视为应届毕业生,提出只有签署自愿放弃社保的协议才允许入职,还有部分地区事业单位转编要求必须为全日制硕士。这些说法从何而来、是否真实我们无从考证,但从一些地区的官方说明中确实可以看到,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就业、落户遇阻的问题。 8月5日,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就非全日制无法享受来哈就业创业补贴相关政策问题向黑龙江省领导提出质疑。对此,哈尔滨政府8月31日回复称:《关于鼓励来哈就业创业落户的若干政策》中规定:“硕士是全日制毕业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暂不享受此政策。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6月28日,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提出建议与投诉:南昌市发布的《意见》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不平等对待,未给非全日制硕士学子创造平等机会等,并将对非全日制硕士来昌就业环境产生负面导向!稍后中共南昌市委民声通道进行回复:针对我市人才需求状况,围绕吸引百万人才来昌留昌创业就业目标任务,我市出台了《关于支持大学毕业生和技能人才来昌留昌创业就业的实施意见》,此意见为奖励性政策,申报对象要求为落户南昌的全日制毕业生。未尽之处,敬请谅解。 分享君在对这些问题进行真实性考证时,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看到了诸多关于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遭拒或未享受当地落户相关政策的留言。很多网友据此发声,希望能够给予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平等的政策待遇,一视同仁。多所院校发声,严禁歧视性招聘信息针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的不公平现象,多所高校在组织校园招聘会过程中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发声。用人单位在我校发布就业信息时,严禁发布性别、民族、院校、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等歧视性招聘信息。信息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我校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在我校“严进严出”的培养方式下,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入学考试、教学质量、论文答辩、毕业派遣资格、报到证发放等各方面均与全日制研究生要求相同、标准一致,确保我校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生具备同样高的培养质量。各地各高校要加强校园内招聘活动管理,严禁发布性别、民族、院校、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等歧视性信息。对于非全日制遭“歧视”问题的众多“谴责”中,也有不少人认为,非全日制研究生较全日制研究生入学“门槛低”,即分数线低,很多为在职人员,其生源质量难以保证;并且大多周末授课,培养质量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用人单位“不敢用”也是可以理解的,并且不能将全日制、非全日制“一视同仁”。 分享君对那些就业遭拒的网友表示同情,但不能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是否应该“一视同仁”作出定论。在此借用知名媒体半月谈的一段话:“非全”亟需改变刻板印象★保障非全日制研究生享受平等的就业权利,需要高校、用人单位和各职能部门联动协调,改变惯性歧视,共同发力打破就业壁垒。★高校应保障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升非全日制学生竞争力,这是提升非全日制学生社会认可度的根本途径。★解决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的难题,还需用人单位和人力资源部门共同解决好学历认可、手续办理等多方面问题。★希望用人单位随着对“非全”毕业生了解的增多,不断畅通招聘渠道,不再让学校、学生谈“非”色变。分享君认为一位网友说得对,社会歧视的不是非全日制,而是妄想通过一张毕业证就获得和那些努力过的人一样的待遇的人。因此不论同学们是否报考非全日制,都要坚持初衷、不懈努力,一张毕业证并不能对你的能力进行定论,提升自己、掌握真本领才能在适合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

暗意物也

非全日制在职研究生值不值得报考?

2018年是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管理的第二年,各地非全日制报人数逐步上涨,18年北京招生单位的考生中非全日制硕士占比更是达到13.5%。那么,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学生热衷于读非全日制研究生?很多人报读非全日制的时候都会对文凭标注“非全日制”会影响含金量疑问颇深,毕业证上标明“非全日制”,会削弱社会的认可度吗?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全日制研究生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年限内,全脱产在校学习的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录取,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一般应适当延长基本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两者异同*相同点1、两者考试招生执行相同政策,教育质量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2、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不同点1、报考条件全日制,应届生、往届生都可以报考;非全日制看学校,报考要求不同(这里注意,各个学校要求不同)2、学习方式全日制是周一到周五安排课程;非全日制一般是周末以及节假日,在大家不上班的时候努力学习。(当然,少部分学校也可能非全跟全日制一起上课,应提前了解清楚)3、学制学费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的基础学制差不多都是2-3年,其中由于学习方式等原因,非全日制被允许延长毕业。学费方面,非全日制相对而言更贵。4、奖励全日制的学生在校期间,有机会获得奖助学金;非全日制的同学通常没有奖助学金。5、毕业证书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全日制与非全日制都可获得毕业证与学位证,但在非全日制的证书上会标明你的学习方式,即非全日制。如何选择如何选择,首先就要搞清楚非全日制的优缺点都有哪些。*优点:非全日制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儿读书。这样的话就不会影响找工作,在读书的时候也可以多积攒两年工作经验,机会成本较少。*缺点:1、非全日制可能没有奖金,没有宿舍,需要自己安排,金钱成本相对而言比较高;2、派遣证,这个需要咨询校方,有的学校全日制与非全日制都有派遣证,好像比如央财,有的学校的非全日制就没有派遣证,所以一定要提前查清楚。3、非全日制的学历证上会写着“非全日制”字样,那么可能会在考公务员的时候或多或少的受到影响。*总结:相比于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的纠结,学校资源更为关键。考生应该看重的是师资水平、院校的品牌。好学校的非全日制学习会更专业,眼界也有所开阔,所接触的环境不同,机会可能更多。所以,不要把目光仅仅集中在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的培养方式上和毕业派遣证、三方协议上是不够理性的。因为它的价值并不是体现在是否有报到证、派遣证,是否有提供住宿上。如果你还是对全日制与非全日制有什么不了解的,可以关注我们,直接与我们对话。

袁崇焕

五部门发文:非全日制研究生将享有与全日制同等就业及落户机会

本报讯 4 月 23 日,湖南省教育厅官方微信发布通知,近日,湖南省教育厅等五部门联合转发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非全日制研究生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对于提升国民素质、加快建设科教强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各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坚持分工负责、按职尽责,确保文件明确的各项规定要求落实落地。要严格落实公务员招录规定,招录机关编制考试录用计划,应当合理设置职位资格条件,一般不得对学历性质进行限制。要依法保障非全日制研究生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权利,督促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招聘要根据岗位需求合理制定招聘条件,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要把保障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纳入 "311" 就业服务、" 三年 3 万青年见习计划 " 等活动范畴,支持非全日制研究生享受与全日制研究生同等的就业服务和创业扶持政策。各高校要严格招聘资格审查,对进入校园招聘的企业,不得区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招聘。各地要全面放开对高校毕业生的落户限制,包含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内的高校毕业生凭毕业证、就业报到证或其他合法稳定就业凭证材料,可以办理户口迁入工作单位所在地或创业地。潇湘晨报记者陈茜【来源:ZAKER潇湘】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贺麟

研究生扩招遭遇挑战:宿舍不够住怎么办,非全日制毕业生就业歧视如何破?

2021 年考入北京大学的研究生新生们恐怕不能住在未名湖畔了。北大近日发布的 2021 年研究生招生简章中介绍,硕士研究生宿舍区中的燕园已改为昌平新校区,昌平新校区为原北京吉利学院旧址,距离北京大学本部约 30 公里。实际上,尽管 2020 年北大研究生招生简章中规定的硕士生宿舍区还包括燕园,但入学后申请住宿时,可选择的只有距离校园几公里的万柳公寓。随着每年录取的研究生规模的扩大,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已不再为专业学位硕士生安排住宿,而全国专业学位硕士生占研究生招生比例已超过 60%。如果不能亲身体验校园的环境和氛围,扩招之下研究生们的学习满意度又会怎样?近日,一份面向 112 所高校超 10 万名研究生的满意度调查结果公布,对研究生教育的总体满意率为 82.7%,达到历年最高。其中,专业学位研究生满意度高于学术学位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满意度高于全日制研究生。然而现实中却出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没有宿舍,非全日制研究生求职时学历不被承认等现象,调查结果与现实情况是否出现了偏差?教育学研究生满意度最低这份调查由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社、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组织,今年已是连续第八次开展。2020 年的调查收回了包括 64 所 " 双一流 " 高校在内的 109253 份有效问卷。在各学科门类学术学位研究生中,军事学研究生的总体满意度最高,满意率达到 94.4%,其次为历史学,满意率为 86.7%;教育学研究生的总体满意度最低,满意率只有 78.3%,排在倒数第二的是经济学,满意率为 79.1%。调查显示,博士生的总体满意度高于硕士生,总体满意率为 84.7%,硕士研究生的总体满意率为 82.3%。据介绍,该调查分为课程教学、科研训练、校内指导教师、管理与服务等维度,其中对校内指导教师的满意率为 90.2%,远高于总体满意度,也高于其他三个维度。这项调查中,研究生对导师的政治素质、师德师风和学术水平的评价相对较高,对导师的指导能力也较为认可,对导师指导频率的评价相对较低,但满意率也达到了 83.7%。住宿只是求学生涯中的一个小问题,但也是研究生们关注的切身问题。调查显示,研究生对学校研究生管理与服务的满意率为 78.1%,比总体满意率低 4.6 个百分点,也是四个维度中最低的。其中,对住宿满意度又最低,只有 64.9%。连年扩招下,一些名校每年录取的研究生人数动辄五六千人,已经超过了本科新生的人数,这确实给住宿带来了挑战。没能被统一安排住宿的学生只好在校外租房,今年 8 月底,一位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学院的全日制学术研究生因为住宿问题,在人民网留言向辽宁省省长求助。该学生表示,中国医科大学对该专业的研究生仅提供一年住宿,后两年住宿 " 按照国际惯例 " 需个人解决。而在外租房每年至少花费 1.2 万元,由于自己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承担这笔支出,有可能放弃入学机会,明年再考一个负担得起的学校。不管怎样,研究生扩招仍在继续。北京师范大学 2021 年硕士生招生计划 4700 人,增加 600 人,只有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由学校安排住宿。复旦大学 2021 年硕士生招生计划 7500 人,增加 1100 人,该校从 2019 级起,就不安排专业学位硕士生在校内住宿。在 9 月 22 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说," 按照中央领导指示批示,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委,争取多方支持,积极筹措资源,强化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研究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 "。专硕与学硕课程应不同北大、北师大、复旦等名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无法享受学术学位研究生在校内住宿的待遇,但在调查中,专业学位研究生满意度连续七年高于学术学位研究生。而且专业学位研究生对课程教学、指导教师、管理与服务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学术学位研究生,仅对科研训练的满意度低于学术学位研究生。尽管如此,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仍存在诸多问题,即将进入改革赛道。"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但当前的实践课程无论是从学生的参与度、实习实践的时长,还是高校对于实践课程的建设来说都严重不足。" 西部地区一所师范类高校研究生管理人员告诉记者。" 专硕和学硕有些课程可以是相同的,比如思政课、外语课、数理基础课等,而 30%-50% 的课程应当有所区别。" 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军政说。近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强化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意见》提出,实施 " 国家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 建设计划,重点依托产教融合型企业和产教融合型城市,大力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着力提升实践创新能力。这目前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软肋。上述调查显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进入实践基地参加专业实践的比例,分别只有 56.2%、65.9%。《意见》还提出,鼓励各地各培养单位设立 " 产业(行业)导师 ",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队伍建设。推动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通过设立冠名奖学金、研究生工作站、校企研发中心等措施,吸引研究生和导师参与研发项目。" 招生类型和导师自身能力要匹配,有的导师研究方向偏理论基础,有的偏技术应用,如果一个导师二者的能力都具备,可以同时招学硕、专硕,但如果只具备一种能力,就只能带一种类型,否则可能会造成培养出的人才‘四不像’。" 王军政说。这方面,江苏省走在了全国前列。在 9 月 22 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说,江苏已连续十年选聘研究生导师类产业教授 1601 人,认定省级研究生工作站 4361 家,每年吸引 6000 多名高校导师、8000 多名企业导师和数万名研究生进站开展科研活动。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受歧视?上述调查还显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总体满意率达到 86.4%,高于全日制研究生的 82.3%。这又与一些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现实遭遇出现了偏差。据报道,今年 9 月,一批非全日制硕士应届毕业生,在参加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古杭锦旗和准格尔旗的教师招聘时,均被以 " 学历不符,非全日制学历 " 的理由拒绝。" 感觉非全日制学生受到了歧视。" 北京市某高校一名在读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曲丽丽(化名)告诉 21 世纪经济报道。同以往的在职研究生不同,曲丽丽考入研究生以前,是一名本科应届毕业生,而不是已经工作的在职人员,她因为没有被报考的全日制研究生专业录取,而被调剂为非全日制研究生。2016 年 9 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并轨招生,两类研究生都需要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入学,从而抬高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门槛,也提升了含金量。这吸引大量应届本科毕业生愿意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上述西部地区一所师范类高校研究生管理人员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学校有的专业招收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中超过一半是应届本科生。他们与在职研究生不同的是,毕业后面临就业问题。到了 2020 年,当首届并轨招生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时,在一些地区遭遇了对其学历的不公正对待。今年 2 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专门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对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和落户机会。或许正是因此,目前陆续发布的各高校 2021 年研究生招生简章中,越来越多的高校要求非全日制研究生只招收定向就业学生。" 也就是录取后,需要工作单位、录取学校、本人三方签署定向培养协议,毕业后学校不会给学生发派遣证和报到证。一些学生在签订协议时并没有工作,而是临时找了公司来盖章,甚至有的学校不需要工作单位签约,只要考生同意即可。" 曲丽丽说。现实中,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也存在弱项。" 有的学生甚至连论文的规范格式都不懂,能够参与科研训练的机会也不如全日制研究生多。" 曲丽丽说。" 有的高校没有给非全日制研究生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大多数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在职人员,平时在单位工作,所以很少能享受到学校的教学资源。" 上述研究生管理人员告诉 21 世纪经济报道。目前,国内各高校只有专业学位研究生招收非全日制学生。" 今后,非全日制研究生仍会以在职人员为主,因此应该侧重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素养和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能力,对于课程的实践性要求可以低一些。" 上述研究生管理人员说," 或许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仍强调理论传授,这正好符合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需求,所以他们的满意度更高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好阿爸

非全日研究生的春天来了!越来越多高校招收非全

不少在职的同学还在犹豫,那种周末上课的非全日制的研究生,是否值得读?小编想说,非常值得!自从非全日制研究生并入研究生统一招生序列后,其含金量早就提升了。甚至许多学校将一些专业由全日制招生改为非全日制招生。小编来给大家举一些例子:2020年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专业目录中会计专硕明确表明只招收非全日制。2020年四川大学会计专硕招生计划,只招收非全日制60人。北师大心理学专硕研究生在2015年已经采纳非全日制培养,南开大学应用心理也是仅仅招生非全日制,华中师范大学也将心理学专硕改为非全日制招生。为什么这么多学校单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因为这是国家资源性的、政策性的倾斜。专业学位是相对于学术学位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求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说到底,学硕才是培养做学问的,专硕就是培养就业的,扩大非全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专硕定位的。这几年全日制改非全日制的专业,主要有新闻传播、金融硕士、会计硕士、审计硕士等,这些都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小编的闺蜜姗姗报考北理工的项目管理非全日制研究生,她就在课程中学到了非常多很实际的、操作性很强的内容,她边读书学习边在工作中运用。而且非全日制的授课老师不仅有学校内的教授,还会有很多实践经验的高级职称的社会工作人员。这些社会工作人员授课质量也很高,可以将理论联系实际。小编有次遇到一位在北大工程管理非全班授课的兼职讲师,他平时在美国的高科技企业工作,有时飞到北大当一位兼职讲师,在与他交谈的过程中,能够感觉他睿智的谈吐和丰富的知识储备。当我们还对非全日制有很多偏见时,非全日制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都已经在悄悄提高,他们并不像大家传统认知中,这就是一个“水证”,如今这个研究生是需要和全日制学生一样,辛苦付出才能拿到的“双证”。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注意事项在报考非全日制的研究生,还是有很多注意事项的。小编查询了相关资料,可以给大家如下提示:一定要挑好学校,非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要求高,一方面要看学校的专业师资,也要看校外师资的水平。同时还要查看学校开展非全日制培养的经验、学校所在区域的经济水平和学校所能整合的社会资源。在报考时,是否选择定向也是一个重要问题,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慎重选择。非全日制研究生定向的含义非全日制研究生定向是指在入学前就确定了毕业后的工作单位,一般需要签订定向协议才可以入学。录取前考生工作单位、录取学校和考生本人三方需要签署定向培养协议。其档案、户口、人事以及工资关系仍然会留在原工作单位,是没有派遣证和报到证的。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定向的含义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定向是指在录取时不确定毕业后的工作单位。选择非定向在校期间能享受到国家规定奖学金和其它生活方面待遇。入学时报名者要将档案、户口、人事和工资关系转移到学校,不能按期转入档案的会被取消入学资格;毕业后要服从国家的就业指导,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安排或者是实行双向选择。同时非定向是有派遣证和报到证的。通过今天小编为大家的分析,是不是对非全日制研究生有了新的认知?你是想考全日制研究生还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呢?如果大家有更多疑问,可以给小编留言哟!

刘歆

非全日制研究生,多一个“非”字就遭到歧视,到底是谁在歧视他们

上个月底,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选调生招录对象不涵盖非全日制学历的毕业生,引发线上线下议论纷纷。前几日媒体又报道了深圳大学2020届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办理毕业生接收申请受阻一事,一位名叫王军的硕士毕业生因自己的“非全日制”身份,不仅无法办理毕业生接收申请表、报到证等入职材料,而且在迁移档案、落户、相关补贴等后续工作都无法正常进行。按照惯例,事情既然曝光了,摆在台面上又确实违反了“五部委”联合作出的关于全日制与非全日制毕业生“一视同仁”的规定。所以,事情肯定会得到“妥善处理”的。据我所知,发达国家在招收研究生的时候,考生如果有社会实践或工作经历,是会受到特别青睐的。如果我们的全日制、非全日制研究生在考试招生政策相同,培养和毕业标准相同上,不折不扣,保证质量的话,用人单位的人事部门如果脑子正常,没有理由歧视非全日制研究生,反而应该更喜欢招聘既有高学历又有相当实践经验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才说得通啊。要知道,如果学习考试标准不打折扣,非全日制研究生要付出比在校全日制研究生多得多的努力才能取得学位,加上自身工作经历的优势,本该比全日制更容易找到心仪的工作。可是在我们的招聘市场上,不管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事业单位招聘人,恰恰相反明里暗里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均持排斥态度。尽管政府有关部门三令五申,除了“抓到现行”纠正外,可以肯定的是,有关学历歧视的事件还会发生——频繁地发生。这是因为,一种疾病如果不找到病根,只在病象、最多病灶上下点功夫,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那么病还会复发。学历歧视事件禁不了,更绝不了。 学历歧视早已成为普遍现象学历歧视的话题,每年招聘季来临,都会热热闹闹地谈论一阵子,才会又被别的什么话题代替。在教育部官网上还能查到相关文件信息:教育部2016年发布《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今年2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专门指出:“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据我所知,类似的通知规定迄今为止几乎年年下发,学历歧视事件年年都在发生,而且不是个案,说普遍,一点儿都不过分。学历歧视肯定是个负面的错误的观念和做法。负面的有悖公平公正的现象一旦成为常态,就很难靠一纸文件搞定。有关部门如果愿意清理一下这些年下发的禁止学历歧视规定的文件,一定会发现,学历歧视现象禁而不绝,越禁越歧视。这是怎么回事呢?学历歧视的病根儿——教育的功利和等级文化我们对等级情有独钟。在我们的社会里,喜欢把一切都分成高低上下尊卑有别的等级。学校也一样,大学分为部属、非部属、校长分为副部级校长,正厅级校长;副部级大学通常是985或者211,非部属通常是厅级学校,当然和985、211无缘了。这意味着在师资水平、学科建设、设备设施、教学科研、实验室建设和级别,经费调拨等等都有着巨大的差距。既然如此,那么同样是硕士生博士生,真的能做到一视同仁吗?其实,在教育上,我们的等级制度是一贯的成体系的。公办教育从幼儿园到小学,从中学到大学都有着优劣等级的划分,并且这种关乎等级的评价均来自官方。非全日制研究生,随着官场和职场人士该学位获得者数量激增,随着高校招录指标的扩大,学术价值快速贬值。换句话说,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总的来看,客观上确实存在着质量上的差别。而且这种质量上的差别有越来越大的趋势。靠下几道不准学历歧视的禁令,就想真正解决普遍存在的学历歧视问题,是不可能的。明里不歧视,暗里也做不到一视同仁。说得刻薄点儿,简单禁止,对用人单位未必就有多么公平。解铃还须系铃人。教育领导管理部门要想很大程度上杜绝,或者彻底根除学历歧视,恐怕得在教育去功利化,坚持学校发展的机会均等、破除机会垄断、学校的去等级化、校长的去官员化上下真功夫。上述病根儿不除,学历歧视现象不仅不可能绝迹,而且会越来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