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针对近期社会对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歧视问题,在回应澎湃新闻时明确指出,“2019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已明确用人单位应为不同教育形式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落户机会。”针对教育部的回应,已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王哲(化名)内心既高兴,又忐忑。“今后是否还会存在隐性歧视问题呢?”王哲对澎湃新闻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曾有过一段不愉快的经历。2019年3月,他报名参加了山东省“优选选调生”,在笔试面试阶段名列前茅,终因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被认定为“在职”学历,无法参加政审。王哲的故事不是孤例,近年来陆续毕业的成千上万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目前都在不同程度地承受因改革带来的转型“阵痛”。笔试面试第一名,却被刷下来了2016年12月,刚从福州大学法学院本科毕业的王哲参加全国研究生联考,他填报的第一志愿院校是人大。2017年3月,他到人大参加研究生复试,复试一共2天,有一天上午,人大法学院召开非全日制研究生说明会,反复强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会和全日制一样,师资和课程都会一视同仁。那次复试下来,他综合考试成绩并不理想,几天后,人大法学院通知他可调剂成为非全日制研究生。由于人大是他理想的大学,他接受了调剂。2017年9月,他被正式录取为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我是国家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首批受益者。”王哲说。的确如此。2016年9月14日,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2016年11月30日前录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规定执行;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上述通知称,从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起初,王哲也担心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不被用人单位承认,但当他看见教育部发布的通知后也就放心了。在人大读研期间,他努力学习,成绩优异,连续两年荣获一等奖学金。2019年6月28日,他以优异的成绩从人大毕业,荣获校级优秀毕业生和三好学生。如此优异的学习成绩,仍难以抵消作为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带来的尴尬。在人大读研期间,除了没有配备学校宿舍,他从未感觉和全日制研究生有任何差异。“我们那年的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都统一划线,乃至进入面试和复试分数线都一样。”王哲说。“我的档案、户口和党组织关系都转入学校了。”在读研期间,王哲发现针对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人大的确做到一视同仁,所有学生一起上课和考试。最让他感到满意的是,人大拥有一套强大的选课系统,每名学生都可根据自身兴趣和研究方向去选课,上课时间可选在工作日的白天上课,也可选在晚上或周末上课。“由于部分教授白天日程很忙,只能在晚上或周末授课,从来都是座无虚席。”王哲说,他很珍惜为期两年的学习机会,因此格外努力。转眼两年的研究生学习即将结束,摆在他面前的便是择业,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法官。2019年2月,山东省对外发布了《2019年山东省选调生优选计划公告》,计划招收375名定向选调生。王哲也在学校网站看到了这份公告,他发现该公告的职位列表中显示有一个中级人民法院正计划招收1名选调生,他当即决定报考。在正式报考前,他还特别注意到该公告通篇没有要求全日制毕业生,只将委托培养、在职培养和定向培养的高校毕业生未列入选调范围。“我读研期间没社保,没工作,肯定不算在职,我有《派遣证》,档案也进入到了学校,肯定不是定向,更不是委培,所以就报考了。”王哲说,山东“优选选调生”有一套严格的资格审查程序,首先要提交纸质《报名表》交给学校,由学校来移交至山东省相关部门予以复核,复核后才有网上报名资格。“前期报名很顺利,笔试我是第二名,但第一名放弃了,我替补成为第一名,笔试成绩只比第一名低了一分,面试时,我以绝对优势获得第一名,比第二名足足高了6分。”王哲说,面试结束后,他被列入考察范围名单,但到了政审阶段,山东方面派人到学校进行政审。“那批政审名单已把我给排除了。”王哲说,自始至终山东方面均未明确告知具体原因。“我在笔试和面试的表现都很优秀,所以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身份应该是唯一原因。”王哲说,此事一度让他产生极大挫败感,开始曾想用行政诉讼方式讨一个说法,后因时间安排不过来,只好作罢。如今,王哲已到一家央企上班,起初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也对他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证明表示不理解,但经他仔细说明后也就予以认可。“最关键的是我有一张《派遣证》,这就说明一切了。”王哲说。处境尴尬的“编外学生”目前正在南京理工大学就读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化名)在校园内已感受到了歧视和偏见。2016年7月,张伟从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毕业后,被赵县第一中学聘为代课老师。根据学校规定,他要一年后才能转为正式事业编制,考虑到当地经济和社会环境不利于自身发展,他还是决定离开赵县,而报考研究生是最好的方式。2017年12月,他参加了全国研究生联考,第一志愿填报的是北京师范大学,但因他考试成绩距离该校340分的录取线“只差了一分”,最后被调剂成南京理工大学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入学不久,他就感受到学校针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在管理上的差别对待。“我们没有住宿,没有医保,节假日无法享受学校福利,选课总是最后才知道消息,不能评奖学金,更不能参评优秀毕业生。”张伟对澎湃新闻称,学校的差别对待影响了他对校园美好生活的感受。“犹如一场孤独的学习之旅。”张伟说,由于无法正常参与学校的生活,让他对学校少了一种认同感。最关键的是,由于学校管理细节上的差别对待,致使“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生之间的社交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我记得有次老师让一位全日制的同学负责收作业,我主动添加他的微信,方便传输作业,当得知我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后,他未通过我的微信,只留了电子邮箱。”张伟说,很明显对方不想和他有任何交往。“只要在管理中进行分群,自然会产生歧视和偏见。”张伟说。今年刚从中国海洋大学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王勇(化名)也感觉自己像是学校的“编外学生”。“学校课程安排没任何差别,但细节还是有差异。”王勇对澎湃新闻称,非全日制研究生不能申请该校的助学岗位,不让参加学校组织的部分活动和比赛。“我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把我们分成了两类人?我们非全日制研究生同样都是统招生,部分调剂过来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录取分数线,甚至比全日制研究生录取分数还要高,但为何学校和部分学生还是不太接纳我们呢?”王勇说,从当前学校招生比例来看,绝大多数还是全日制研究生,而非全日制研究生比例不高,因此他们的声音和生存状态极容易被学校忽视。在他看来,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再三强调“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只是入学和学习方式上的差异,但因没有相应配套政策和措施的引导,故而造成了今天非全日制研究生群体的尴尬处境。“表面上看‘非全日制’没什么,但实际上却产生很多矛盾、纠纷和人为对立。”王勇称,即使在平常社交场合,也会有人用异常的眼光来看待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群体。张伟认为,不认可非全研究生的应届生身份,本质上源于认为统招非全日制研究生和之前单证硕士一样。传统上以《派遣证》来识别应届生身份,而实际中很多学校规定不一,有的学校甚至不给非全日制研究生发放《派遣证》,这影响了很多用人单位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识别。“有的学校领导都不能正确认识到非全日制研究生改革,还在用在职硕士的名称发文件,搞歧视。”张伟称。在学校期间受到差别对待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步入社会同样面临歧视和偏见。隐性的歧视依然存在作为南京理工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读研期间比一般全日制研究生更加努力。“我有四五科的考试成绩名列第一、第二名,很少有科目考试成绩跳出前五名,最差也没超出前10名。”张伟对澎湃新闻称。如此优异成绩并未帮助他获得用人单位赏识。今年疫情期间,他参加各种网上举办的毕业生双选会,用人单位一旦听说他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最标准答复是“下次再沟通”,从此了无音讯。他先后给十多家用人单位投放简历,剧情和结局都一样,这极大打击他在求职道路上的信心。“我想以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去应聘中学教师,可能都没资格了。”张伟对澎湃新闻称,用本科学历去寻找工作,或许还相对容易。将非全日制研究生等同于在职研究生的定见已根深蒂固,是造成事业单位、国企和大型民营企业招聘员工时不敢“冒险”的根本原因。张伟认为,2019年12月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并未对职称评定、内部晋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遴选与考调、人才引进和补贴、聘任制公务员招聘等作出相应规定,包括政策无具体监督执行部门,学生投诉往往推诿扯皮,难以落实。从而为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预留很大操作空间。“无问责规定,导致各地各部门有恃无恐,信访投诉后依然如故。”一位非全日制研究生对澎湃新闻称,国家相关部门唯有统一研究生教育质量,不在学历证书上标注“非全日制”学习方式,方可根本解决。面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偏见,部分非全日制研究生决定站出来,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出声音,厘清事实。学习之余,王勇是微博账号“统招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运营管理员,主要承担刊登非全日制研究生相关政策法规,回应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误解。这个微博账号约有10名运营成员,他们都是来自于各所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也是一个法学类非全日制研究生微信群的管理员,加入者已达两百多人。他说,已有多个学科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建立微信群。“起初建群主要为了发布和分享工作信息,哪个单位不歧视,我们就会把它分享出来仅供参考。”张伟说,目前大家发出声音并不为争取特殊利益,只是希望能保障最基本的合法利益。“现在很多地方人社局的领导都知道我是谁了。”王勇说,他时常和各地方人事部门的负责人打电话沟通,给对方普及相关政策和知识,但通常对方都会消极推诿。“我希望他们发布招聘时严格落实五部委的文件,不能在事业单位招聘公告中设置全日制条件,他们要么说已招聘公告已发布,无法修改,要么说下一次修改,可到下一次发布招聘公告时,仍然要求全日制毕业生。”王勇说,根本原因是事业编制岗位的竞争太激烈了。“一个事业编制的岗位,往往会有几百人报名。”张伟说,在如此严峻的就业情势之下,若国家相关部门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歧视就难以避免。他认为,虽然教育部近日针对媒体的回应起到正面作用,但全国各地针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隐性歧视依然会长期存在,包括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表中设置非全日制选项,如果应聘者勾选,极有可能无法进入笔试和面试环节。近期,张伟正在全身心准备毕业论文答辩,他尽量不去想找工作的事了。“我已经没什么信心了。”张伟说。去年报考山东省“优选选调生”的王哲,尽管如今已是一家央企上班,但他并未放弃当法官的理想。“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我正在想通过别的方式实现理想。”王哲说。(来源:澎湃新闻)
一些行业评论员称人力资源的功能是官僚主义的最后堡垒。传统上,人力资源专业人员在许多组织中的作用一直是作为行政管理的系统化,警务部门。他们的角色与组织视为文书工作的人事和行政职能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是因为许多公司所需的初始人力资源职能来自行政或财务部门。因为雇用员工,支付员工和处理福利是组织的第一个人力资源需求,所以引入财务或管理人员作为人力资源员工并不奇怪。人力资源在职硕士 行政职能和行政议程在这个角色中,人力资源专业人员很好地服务于执行议程,但经常被组织的其余部分视为障碍。一些人仍然需要担任这个角色 - 例如,你不希望每个经理都将自己的角色放在性骚扰政策上。每位经理也不能按照她的选择来解释和实施员工手册。工资和福利需要管理,即使它们现在是电子处理的。人力资源部门的行政职能仍然需要管理和实施。这些任务不会很快消失。在这个角色中,员工将人力资源视为敌人,而人力资源部则是与您自己的经理持续关系的死亡之吻。员工认为并且通常是正确的,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仅仅是为了满足管理层的需求。因此,员工投诉经常被人力资源部门充耳不闻,以满足管理者的需求。他们批评从教育到专业,再到对员工的支持。更重要的是,他们指责人力资源专业人员误导员工,未能保密员工信息,并在调查,福利选择和雇用员工等方面表现不佳。在某些情况下,人力资源部门如此不尊重您可能想了解您的员工为什么讨厌人力资源。当然,部分原因是员工并不总是了解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人力资源在职硕士 转型如果组织中的人力资源职能部门没有转变为与前瞻性思维实践相一致,那么执行领导层必须向人力资源领导者提出一些棘手的问题。今天的组织无法承担人力资源部门无法为引领现代思维做出贡献并有助于提高公司盈利能力的能力。在这种环境下,人力资源部门的大部分角色都在转型。人力资源经理,董事或高管的角色必须与他或她不断变化的组织的需求相平行。成功的组织正变得更具适应性,更具弹性,能够快速改变方向并以客户为中心。人力资源在职硕士 三个新角色在这种环境中,经理和高管认为必要的人力资源专业人员是战略合作伙伴,员工赞助者或倡导者和变革导师。被推荐和讨论这些角色人力资源的冠军,由戴夫·乌尔里希博士,今天最好的思想家和作家在人力资源领域之一,并在密歇根大学的教授。了解这些角色的人力资源专业人员在组织发展,员工战略利用以服务业务目标以及人才管理和发展等领域领导他们的组织。让我们来看看这些角色中的每一个及其对人力资源职能和实践的影响。人力资源在职硕士 战略伙伴在今天的组织中,为了保证他们的可行性和贡献能力,人力资源经理需要将自己视为战略合作伙伴。在这个角色中,人力资源人员有助于组织范围的业务计划和目标的发展和完成。人力资源业务目标的建立是为了支持实现整体战略业务计划和目标。战术人力资源代表对人们成功和贡献的工作系统的设计非常了解。这种战略伙伴关系影响到人力资源服务,例如工作岗位的设计; 雇用; 奖励,表彰和战略薪酬; 绩效发展和评估系统 ; 职业生涯和继任计划 ; 和员工发展。当人力资源专业人员与业务保持一致时,组织的人事管理部分被视为业务成功的战略贡献者。要成为成功的商业合作伙伴,人力资源工作人员必须像商务人士一样思考,了解财务和会计,并对降低成本和衡量所有人力资源计划和流程负责。要求在行政桌上占有一席之地是不够的; 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必须证明他们拥有必要的商业头脑才能坐在那里。人力资源在职硕士 员工代言人作为员工赞助者或倡导者,人力资源经理通过他对人的知识和倡导,在组织成功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种倡导包括如何创造一种工作环境的专业知识,在这种环境中,人们会选择有动力,有贡献和快乐。通过责任培养有效的目标设定,沟通和赋权方法,可以建立员工对组织的所有权。人力资源专业人员帮助建立组织文化和氛围,使人们有能力,关注和承诺,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在此职位上,人力资源经理提供整体人才管理战略,员工发展机会,员工援助计划,收益分享和利润分享策略,组织发展干预,正当流程方法,员工投诉和问题解决,以及定期沟通的机会。人力资源在职硕士 改变冠军对组织有效性的不断评估导致人力资源专业人员经常支持变革。知识和执行成功变革战略的能力使人力资源专业人员受到极大的重视。了解如何将变更与组织的战略需求联系起来将最大限度地减少员工的不满和对变革的抵制。组织发展是变革管理战略的首要原则,为人力资源专业人员提供了额外的挑战。有意识地帮助创建正确的组织文化,监控员工满意度,并衡量组织计划的结果,以及员工倡导的作用。人力资源专业人员通过不断评估人力资源职能的有效性为组织做出贡献。她还赞助其他部门和工作实践的变革。人力资源在职硕士为了促进其组织的整体成功,她支持确定组织使命,愿景,价值观,目标和行动计划。最后,她帮助确定将告诉她的组织在所有这些方面取得成功的措施。
近期,有网友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反映,自己是2017年后的统招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参加内蒙古鄂尔多斯古杭锦旗和准格尔旗的教师招聘时,均被“学历不符,非全日制学历”的理由拒绝。该网友表示,国家在今年的2月14日就下文《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经过这么长时间还是无法正视统招非全日制学历,不能保证统招非全日制的就业,略感心寒。鄂尔多斯致歉:组织者不了解通知8月7日,鄂尔多斯市委办公室、鄂尔多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其后回应道:对于网友反映的关于杭锦旗、准旗招聘教师时不允许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的问题,我们向相关旗区进行了了解,确实存在有关考试组织人员由于不了解教育部等五部门今年新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在资格审核时对非全日制学历未予通过。鄂尔多斯市委办公室、鄂尔多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回复时表示,当前,准旗招聘考试已经结束,杭锦旗招聘考试报名工作也已结束,即将开考,鉴于考试工作组织程序的严密性,已不能够重新组织报名,对给网友带来的不便表示歉意。鄂尔多斯方面还表示,我们已责令相关旗区和部门在今后的招聘考试中,严格贯彻落实好国家和自治区关于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有关政策,根据岗位需求合理制定招聘条件,对相关人才提供平等就业机会。多所学校通知,用人单位不得对求职者有“歧视”针对这一就业中的不公平现象,已有多所高校在组织校园招聘会过程中为“非全”研究生发声。8月28日,电子科技大学发布针对研究生的“用人单位2020年秋季线下校园招聘指南”,明确禁止用人单位在发布就业信息时包含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等歧视性招聘信息。早在2019年9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网站就发布《关于我校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与就业相关问题的说明》。说明指出:在我校“严进严出”的培养方式下,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入学考试、教学质量、论文答辩、毕业派遣资格、报到证发放等各方面均与全日制研究生要求相同、标准一致,确保我校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生具备同样高的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9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以及山东省相关文件规定,“各地各高校要加强校园内招聘活动管理,严禁发布性别、民族、院校、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等歧视性信息”,我校将进一步加强招聘信息审核,杜绝违规招聘行为,坚决维护我校毕业生合法权益,也希望各企事业单位规范发布招聘信息。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今年2月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到,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就业机会。各级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公开招聘要根据岗位需求合理制定招聘条件,对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各地要合理制定人才落户条件,精简落户凭证,简化办理手续,为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落户机会。来源:中国青年报、人民网、澎湃新闻、教育部网站、北京商报责编:王子墨【来源:光明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2017年起,在职攻读研究生招生工作以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形式,纳入国家研究生招生计划和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这一政策让很多同学想当然的以为在职研究生就等于非全日制研究生,其实不然,这样的说法是很不准确的。为啥这样说嘞?小编仔细的研究了一下↓在教育部将非全日制纳入统考之前之前,在职研究生有三种,分别是1月、10月、5月联考;这三种考试时间其实是代表了三种不同的培养模式:1、1月考试的其实是一种比较少数的,因为1月考试的难度高,而且不是所有学校都招生这一类型的在职研究生,专业也很少,只有MBA、MPA,这个你要自己去留意高校的招生信息和招生要求。(其实就是统招的研究生考试)2、5月是同等学力申硕的培养模式,这是当时在职研究生的主流方式。它的一大特点是先读书(参加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读书时间2年)后考试(参加每年5月的同等学力申硕考试),但是要求学生必须有学士学位,并且学士学位满三年才能才加全国统考。3、10月是专业硕士,是要先参加每年10月的GCT联考,学校录取后再开始学习。 GCT联考招生的专业较少,像MBA、MPA、法硕、工程硕士等。而后来,10月的联考取消,纳入到了1月的统招研究生考试中,也就是后来教育部要求的,2017年起将非全日制考研纳入到统考之中(统考研究生考试的时间早期是在1、2月,近年来不断提前,现在基本在每年的12月中下旬)。也就是说,如今的在职研究生考试分为非全日制统考和5月联考两种,单纯的把在职考研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画上等号是不准确的!而且由于教育部并没有规定非全日制专业只招在职人员,应届生同样可以报考,而且也允许全日制考生向非全日制专业调剂。也就是说,非全日制研究生不是在职人员专利。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小编给大家画一个很丑的示意图,大家不要嫌弃哦↓好啦,概念基本分清了,但你知道在职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的区别吗?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讲讲~1学习流程区别12月在职研究生(即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学习流程相同,具体为:入学初试——入学复试——入学——学习——结业考试——论文答辩——取证毕业;5月在职研究生则和它们不同,具体为:提交入学资料免试入学——学习——结业考试——申硕考试——论文答辩——取证毕业。2学习方式区别全日制研究生学习采用脱产方式进行,即学生需要在学习期间一直在学校面授学习;12月在职研究生(即非全日制研究生)则往往是周一到周五上班,平日下班后或周末到学校参加面授学习。5月在职研究生学习方式比上述两者都要便利,即学生可以参加周末班的面授也可以参加全网络学习,当然更可以网络和面授结合着学习。3受众人群区别全日制研究生面向的主要是应届本科毕业生以及少量往届在职人群;12月在职研究生(即非全日制研究生)则面向的主要是有5年工作经验的大专生以及3年工作经验的本科生(现在应届生也可以考非全哦);5月在职研究生则面向的更主要是工作1年以上的所有本科生。4可选专业方向区别全日制研究生可选专业囊括现阶段所有专业;12月在职研究生(即非全日制研究生)主要倾向于:金融、应用统计、法律、教育、体育、应用心理、工程、农业、兽医、林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护理、药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工程管理、艺术等(部分文、理、工专业)。5月在职研究生倾向于:经济、金融、教育、法学、会计、心理、人力资源管理、语言、新闻、行政管理、企业管理、国际贸易、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等(偏文)。5招生人数区别每所高校全日制研究生和12月在职研究生(即非全日制研究生)录取人数比例一般接近9:1。5月在职研究生招生人数视学校硬件资源而定,不过各高校历年招生人数一般是12月在职研究生的5-8倍。6学费区别12月在职研究生(即非全日制研究生)学费比全日制研究生学费要高一些,具体高多少各学校有所不同。以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为例,12月在职研究生(即非全日制研究生)学费一般是2.8万/年,全日制研究生是1.5万/年。5月在职研究生的学费一般在2万/2年-4万/2年,中国政法大学直招专业的学费是2.2万/2年。7证书区别所有顺利毕业的全日制研究生最后都可以获得学位网和学信网可查询的研究生硕士学位以及研究生学历;(双证)12月在职研究生(即非全日制研究生)最后可以获得学位网和学信网可查询的研究生硕士学位以及标注有“非全日制”字样的研究生学历;(双证)5月在职研究生则最后可以获得学位网可查询的研究生硕士学位以及学校网站可查询的结业证。(单证)8学习侧重点区别全日制研究生在学习时更侧重知识以及能力的提升;但不管是12月在职研究生(即非全日制研究生)还是5月在职研究生,学生入学学习侧重点往往不限于知识以及能力,因为对有几年社会经验的他们来说,同行业人脉资源拓展以及工作问题讨论也同样非常重要。本文来源:公众号重庆江北财经上海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免试入学,在职学习,可同等学力申硕!咨询地址:杨浦区武川路111号经济学院105招生办
非全日制(简称“非全”)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然而在今年就业季中,许多非全日制硕士毕业生却遭到了或明或暗的就业歧视。一些非全日制研究生表示,因为用人单位不了解“非全”,辛辛苦苦考上的硕士,反而成了求职的绊脚石。“非全”研究生:仿佛读了个“假硕士”在这个特殊的就业季,硕士研究生小曹怎么都没想到,阻碍他找工作的竟然是自己的硕士学历。作为西北某大学2017级“非全”硕士研究生,小曹在求职时发现许多岗位自己都不能报考。“找工作时发现,约一半以上的国企、银行还有人才引进政策中,都要求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这让小曹大感困惑:“同样是统招统分的在读研究生,非全日制的为啥就不被承认呢?”和小曹情况类似,华北某双一流大学2017级“非全”研究生小贺在校园招聘中也遇到了许多“门槛”,有的用人单位不将其视为应届毕业生,有的单位提出只有签署了自愿放弃社保的协议才允许入职。小贺说:“我考研时的综合成绩高于全日制的录取分数线,因为觉得非全日制的学习方式既能提升知识水平,还能提高实践能力,所以选择非全日制,没想到找工作时遇到这么多限制。”教育部通知要求,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第一批“非全”研究生在去年和今年陆续毕业,但在求职时却遇到重重阻碍。许多“非全”研究生表示,他们以本科生的学历找工作还容易些,努力考取的硕士学位竟成了找工作的绊脚石,仿佛读了个“假硕士”。2019年,“非全”研究生小马通过激烈竞争,考取了国家某事业单位。但在入职一周后,单位告知他无法办理入职手续。因为上级人力资源部门不认可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无法为小马办理备案手续,已经开始工作的小马只得离职,再次投入到找工作的大潮中。华北某大学“非全”研究生小庄谈及报考“非全”更是唏嘘不已。“我在考研时也获得了全日制的复试资格,因为有工作所以选择了非全日制。最近,我就职的市属事业单位要转编制为省属编制,要求必须是全日制硕士才能转编,我现在特别后悔。”用人单位:不了解更不敢招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部等有关部门曾多次印发文件,要求保障就业公平。然而现实中,这一要求落地困难。半月谈记者了解到,“非全”研究生就业受歧视,主要源于“非全”的社会认知度低。小曹最近准备报考西北某市的事业单位招考,向市人社局咨询“非全”研究生能否报考时,人社局工作人员表示并不了解“非全”是什么,也不知道教育部等部门下发的文件。小曹说,许多用人单位不清楚非全日制研究生是什么,在招聘公告里“一刀切”地将非全日制研究生排除在外。还有些用人单位担心招录了非全日制研究生,出现人力资源主管部门不承认或者手续不完备等情况,影响正常签约。西部某国企的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人员说,即使招聘通知写明招录“统招统分毕业生”,在面试等环节还是会淘汰掉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是担心招进来后上级部门审核通不过,浪费招人指标。由于“非全”研究生就业难的现状,有些院校开始考虑暂停“非全”招生。西北某大学的研究生管理工作相关负责人告诉半月谈记者,非全日制研究生社会认可度低,毕业生就业难以得到保障,给学校的就业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加之非全日制的培养方式难以协调一致,学校计划取消部分专业的非全日制招生,同时要求必须有工作的人员才能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全”亟需改变刻板印象保障非全日制研究生享受平等的就业权利,需要高校、用人单位和各职能部门联动协调,改变惯性歧视,共同发力打破就业壁垒。高校应保障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升非全日制学生竞争力,这是提升非全日制学生社会认可度的根本途径。有些高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在发展初期,存在招考标准混乱、教学培养体系不规范等问题,“非全”研究生给用人单位留下了水平参差不齐的印象。解决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的难题,还需用人单位和人力资源部门共同解决好学历认可、手续办理等多方面问题。华北某双一流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告诉半月谈记者,非全日制研究生作为近年来研究生教育改革后出现的新的培养方式,得到社会广泛接受需要一个过程,希望用人单位随着对“非全”毕业生了解的增多,不断畅通招聘渠道,不再让学校、学生谈“非”色变。
学历是一块敲门砖,学历越高挑选工作的范围越广,从而薪资待遇上都会有很大的提高。所以,现如今不少孩子都会被家长灌入“不好好读书今后只能要饭”的思想。想必大家都认为,对于本科生来说,研究生的待遇会更加优越,但研究生的类别也分两种,一种是全日制研究生,另一种是非全日制研究生。虽说仅相差一个字,但在就业上,待遇是完全不一样的。图片来源于网络近段时间,有不少学生反映在就业时遭到歧视以及区别对待,就只因为他们是非全日制的研究生。据了解,有研究生在一些企业招聘的问答环节中遭到歧视以及区别对待,“刚开始一直谈得好好的,到了最后阶段,对方一听我是非全日制后就让我走人,说不要了,弄得很尴尬。”不仅如此,也有不少就业学生遭到这样的情况,甚至有HR更是直接表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区别很大。在遭到就业学生的质疑歧视时,回应称“非全日制=本科生,矫情又不自知!”对此,很多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强烈愤慨,指责其学历歧视。这一话题也引起了不少网友的热议:“之前怎么考上的心里没数吗?这两年才开始统一题目统一难度。”“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就是不一样,实话不好听,旁观者清。”“非全日制研究生有毛用?”“那人家是甲方这点要求也不过分啊。”那么,为什么非全日制研究生会遭到不平等待遇呢?据中国教育科研人员表示,人力资源对人才的评价不够专业。称“对个人的专业水平没法做判定,只能根据一个外在的标准来评判。例如是否拿到博士、硕士学位。”而对于企业的做法,他们表示“这种做法当然是学历歧视,要对这样的企业加强监管。”小编认为,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状况,这又有什么好不满的呢?不仅仅是在中国,在全世界也是如此。学历越高学位越多,工作待遇也好,这是一个常理。如同大专、本科的分级,即便是本科也有一本二本三本的分类。凭什么没有付出就想得到好的待遇呢?有能力的企业可以挑选员工,有能力的人士可以挑选企业,这不早已成为了正常“现象”吗?同样,小编也不能否定这是一种对学历的歧视,但是换个角度,身为全日制研究生也会歧视非全日制研究生,本科生也会歧视专科生。社会中最现实的阶层攀爬,最占便宜的就是文凭生产链。好文凭对工作可以挑选标准可以往上,差文凭对工作的挑选标准只能向下。在如今社会想要发展生存,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是要遵循财政规则,想要发展就得有利润。图片来源于网络社会企业并不亏欠任何学生,并不会因为是研究生就求着他们去企业工作。但同样,即便没有文凭,也会有人凭借自己的能力、天分闯出一片天地,自己发现商机自己当老板。即便学历差,也会有高学历人才想要进入企业工作。想要待遇好,首先得对自己有一个良好的认知。遭这样歧视、区别对待的行为,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在下方评论。
一、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的研究生到底有什么不同? 1.报考条件不同全日制,应届生、往届生都可以报考。非全日制则看学校,有的院校的要求和全日制一样,有的则要求有2年工作经验,或者只限往届生报考。2.专业类型选择不同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报考时,每个高校都会有招生计划,并且招生人数比较多,而且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都可选择,可以报考的专业选择性很大。非全日制基本上报考的都是专硕,学硕招生数量很少,而且专业选择方面会有一定的限制。3. 非全日制学费高,而且没有奖学金全日制研究生研究生的学费一般在8000元左右,非全日制的学费要高于全日制研究生,一般是1万到几万元。全日制研究生在学习期间享有各种形式的奖学金、助学金,但是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大多数学校并未设立奖学金,同时也不提供住宿。4. 上课时间与学习方式不同在授课方式上,全日制研究生上课时间安排在周一至周五,非全日制学生是在周六周日上课。全日制学生的主业就是上课,因此在校期间只要是正常工作日都要上课。而非全日制学生,因为平时要工作,采取工作之余的时间进行非脱产学习。5. 毕业证书不同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全日制与非全日制都可获得毕业证与学位证,但在非全日制的证书上会标明你的学习方式,即非全日制。非全日制毕业证上会注明“非全日制”几个字。16年为非全第一年,一般学校的学制至少是两年,今年第一批非全日制研究生已经毕业,比如复旦大学的非全日制毕业证是这样的:二、关于研究生学历的含金量鄙视链 研究生的生活也像是一座围城,外边的人挤破了脑袋想考进去,里边的人却有倒不完的苦水。研究生鄙视链的低端,又有了非全日制研究生:学术型硕士>专业型硕士>非全日制研究生。大家读研不外乎就是就业和深造。对于这一新开放的、不为大众所熟悉的学位,很多人抱着“就业前景不明”、“会不会受社会歧视”的忧虑。 那么非全比起全日制究竟差多少?1. 含金量与升学早在16年,教育部下发将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并轨的政策,宣布从2016年12月1日开始,全国研究生将正式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也就是说非全同样是拿双证的,只不过学历证书上面注明非全日制。如果你是非全日制硕士生同样是可以考博的,这点不用太担心,而且博导在面试时候,大多先看你来自哪个院校,导师是谁,然后再看你的科研水平。如果是985非全,名校资源+师资力量,这些是其他学校的全日制也比不上的。2. 体制内企业求职与晋升大家都知道,体制内单位先看中的是研究生毕业院校,其次,才是科研能力。而且考非全的往往是在体制内想往上升的人。另外关于报考编制公务员这方面,非全报考条件在逐年放宽。就在今年8月7日,北京市民政局所属事业单位第二批公开招考工作人员的补充公告中,将报名条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取得相应学位”调整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取得相应学位”,即不再明确要求全日制研究生。*图片来源:北京市民政局官网但是还是有些招聘单位会明确写明:招聘对象为全日制学历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所以为了体制内的晋升,非全日制硕士还是很有必要去考的。3. 私企求职私企主要看的是个人能力,能不能为公司创造价值,当然学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敲门砖。据了解像网易、小米、腾讯、搜狐等企业都是接受非全网申的,而京东、浦发、OPPO等部分企业是不接受的。不得不得承认由于非全本身的特殊性,再加上非全改革时间才短短三年时间,在社会上的认可度不够。这像极了10年前专业型硕士改革的情况,有人问“专硕和学硕的区别是不是像专科和本科?”2009年,教育部进行学位制改革,开始全面招收全日制专业硕士。对于这一新开放的学位,很多人同样抱着会不会受社会歧视的忧虑。10年过后,情况已大不一样。2009年全国招收40多万研究生,专硕人数只占约10%;而2017年国内专业硕士占比达到56%,比例首次超过学硕。同理,我们可以预见到的是,之后随着政策的完善和就业环境的发展,非全日制硕士也会被大家接受。三、国内有哪些合适的非全日制院校专业值得报考?1.工商管理此专业从业范围广,课程涉及较多,涵盖了当下很多热门课程。所以,它是一门基础宽的学科,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专业方向。推荐院校: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 2.工程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主要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此专业特别适合工科小伙伴们报考,从发展前途上看也是非常可观。推荐院校:天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 3.法学法学在职研究生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推荐院校: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 4.金融学此专业从业范围很广,可以在各类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投资公司等公司工作,毕业后工作机会多且发展空间大,适合有意成为金融行业高级专门人才的人。推荐院校:南开大学、吉林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 5.经济学此专业的人可在企业的管理部门从事相关工作。有意向在经济领域深度发展的小伙伴们可以报考该专业。推荐院校:山东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 6.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是通过对人力资源的调整与优化,为企业节省成本,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与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体现的是经济学价值观。了解国际、国内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最新成果,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推荐院校:中国人民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7.会计学每个企业都会招收会计学专业方面的人才,而且很多企业对于招收会计专业的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要求,所以在职人员报考在职研究生是很有必要的,相对的会计学也是最吃香的专业之一。推荐院校: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8.心理学这个专业是近些年才在我国流行起来的,其实在国外心理学早就是非常重要的专业之一了。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每个年龄段的人都会或多或少的出现心理问题,这时我们应该去正视这些问题,然后接受心理咨询与治疗。因此,心理学专业的发展会越来越好,是现下的报考热门专业。推荐院校:中科院心理所、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暨南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 9.新闻学培养具备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在新闻、出版与宣传部门从事编辑、记者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学高级专门人才。推荐院校: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 10.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组织、计划、指挥、监督和调节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可以划为几个业务职能分支: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采购管理、营销管理等。通常的公司会按照这些专门的业务职能设置职能部门。推荐院校: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11.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是一个管理学分支的学科,指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项目能够在有限资源限定条件下,实现或超过设定的需求和期望在系统讲述企业管理知识的基础上,侧重于各行业项目管理通用知识的讲述,涉及项目成本管理,时间管理,项目管理软件应用等。旨在培养和提高企业管理人员项目实际管理和操作能力。推荐院校:中国人民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理工大学。
近期,有网友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反映,自己是2017年后的统招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参加内蒙古鄂尔多斯古杭锦旗和准格尔旗的教师招聘时,均被“学历不符,非全日制学历”的理由拒绝。鄂尔多斯市委办公室、鄂尔多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其后回应道,确实存在有关考试组织人员由于不了解教育部等五部门今年新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在资格审核时对非全日制学历未予通过。但目前准旗招聘考试已经结束,鉴于考试工作组织程序的严密性,已不能够重新组织报名,对给网友带来的不便表示歉意。一看应聘员工学历里有“非全日制”几个字,很多用人单位都会有抵触情绪,甚至普遍不认可。毕竟在他们的传统印象里,只要学历一跟“非全日制”挂钩,就意味着相关应聘员工的“含金量”大打折扣。再者,就现实而言,某些非全日制的相关考试,爆出作弊泄题乱象,相关教育培养体系水平也参差不齐,给社会留下一种非全日制“都不靠谱”的观感。但刻板印象再重,也不能脱离基本的事实。首先,“非全日制”的学历,从专科到博士研究生都存在,此事所涉及到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不同于以往的在职研究生,而是与全日制研究生一样,属于统招统分计划。无论非全日制研究生,还是全日制研究生,都是相同的初试和复试,相同的录取分数线,进校以后,也是相同的培养教育体系和培养质量,学历学位证书也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在这种背景下,部分高校的硕士招生也随之做了调整。比如,中国人民大学的全日制研究生只招收推免生,而统招研究生统一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如此调整更换,更是在验证一点,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区别已不大。因此,招聘歧视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就不只是刻板印象的问题,也缺乏对基本事实的了解,暴露了相关单位人力部门在政策信息了解方面还存在漏洞。今年2月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提到,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就业机会。各级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公开招聘要根据岗位需求合理制定招聘条件,对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基于这条《通知》,再来看当地的回应,虽然承认错误,但那一句“不了解”过于轻飘飘。最后也仅仅是对应聘考生表达歉意,并以考试已过为由匆匆收场,没有采取实质性举措来捍卫应聘考生的正当权益。这样的道歉,难以服众,想必也难以抚慰那位无法参与招聘的网友。其实,现在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歧视”,不仅存在于社会招聘上,也存在于相关大学象牙塔之中。虽然招生和毕业标准都一样,但有的学校在奖学金、出国机会等方面,对非全日制研究生还存在区别对待的情况。比如,一个非全日制学生,即使考了第一名,也拿不到任何奖学金,这也有“歧视”之嫌。当下,推动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同权”,符合教育趋势,也是非全学生们的内心诉求。所谓“同权”,既要表现在社会招聘的“非歧视”上,也要表现在高校的具体培养对待上。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出现,本是响应产学结合,给工作的人提供优质学习机会的方式,若最后与“歧视”二字相伴,成为相关学子的羁绊,就与初衷相违背了。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都是需要学习研究生阶段的所有专业知识,并且对于考核标准上没有太大区别,具有的能力方面相差不大,本该在求职市场上平等,但是对于非全日制毕业生来说,遭遇了求职的百般无奈,甚至都不如一个本科生求职容易,这是为什么,非全日制研究生又该何去何从呢?早在16年教育部就发通知,对于当年12月1号后录取的研究生可以选择全日制或者非全日制非形式就读,于是对于很多考上研究生但是又有自己稳定工作的学生而言是一个很好的消息,一般他们都会选择非全日制的学习方式完成研究生的学业。但是对于以后的求职情况根本就没有想那么多。一、求职困惑,好像拿了一个“假的硕士”等到毕业季求职的时候发现很多国企、银行甚至社会上的很多企业对于报考的要求中只要求全日制研究生,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没有给予任何机会,这让很多刚毕业的求职的研究生生感到很困惑,一样都是统分考上研究生的,就因为选择非全日制的学习方式而不被用人单位承认?甚至连参加报名的机会都没有吗?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后应聘的单位不将其作为应届的研究生毕业,即使给了报名及笔试的资格,但是到了面试环节基本都是要被刷下来,留下来的更多都是全日制的研究生以及优秀的本科生。或者有些非全日制研究生有幸入职了国家某事业单位,但是入职一周后却被告知无法办理入职手续,原因是上级的人力资源部门不承认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甚至有些单位会提出需要签署自愿放弃社保的协议才允许入职,这待遇甚至都不如一个本科毕业生。这让很多非全日制的研究生感觉自己读了一个假的研究生,拿了一个“假的硕士”。二、什么导致非全研究生的现如今的求职现状其实导致非全日制研究生求职困难最主要的原因是社会对其的认知度低,很多用人单位和企业根本不了解非全日制研究生是什么,一般会在招聘公告的中将非全日制研究生排除掉。还有一些虽然对此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怕招聘过后人力资源主管部门不认可,为了避免麻烦以及影响到正常的招聘和签约,一般也是不会给非全日制的研究生任何面试的机会。非全日制的研究生其实很多研究生考试的时候分数是高于很多全日制的考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选择了非全日制的学习方式。想要解决这一不好的现状,不仅需要提高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认识度,还要高校保障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升其在就职市场上的竞争力。
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搞了个大新闻。此前,“在职研究生”一直是学历教育里尾大不掉的病端。因为大多数在职研都是单证,也就是只需要学校发学位证,不需要学信网可查的学历证,所以也就自然产生了很多的弊病。最初,发放单证的在职研,是为单位定向培养人才。在职员工在大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由学校发放“学位证”,以证明其学识和技能的提升。但随着各种各样的“在职研”出现,这种原本要求就不高的拿证方式,要求更是被直接打到最低点。越来越多的院校,只在乎学生是不是给钱,或者学生是不是能给到学校资源和项目。对于自身有资源或者愿意花钱的学生,很多院校甚至直接发放硕士、博士学位证,连上学的过程都省略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不少明星和名人,都是靠这种方式获取的硕士、博士学位。为了斩断这些乱象,教育部发布了新的政策,将五花八门的“在职研”一刀切了。从此市面上基本只剩下三种研究生: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同等学力申硕(在职)。其中硬分起来,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都属于统招统考研究生,都是每年10月再研招网报名,12月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是指学习方式的差别,而非学历的差别。全日制脱产在读,非全日制不脱产。两者的学习内容、考核内容和毕业论文,都是同等要求。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习时长,比之全日制要多一年,以弥补工作影响的学习时长。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毕业后,都是发放学位证和学历证,区别仅仅是非全会再学历证上标准“非全日制”。根据教育部的政策,两者的学历是同一质量,同一标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曾经五花八门的在职研,只剩下“同等学力申硕”。严格来说,同等学力并不算是学历教育。一般都是对接单位人士的需求,不需要考试就能入学,毕业由学校发放“学位证”,没有学历证。接下来,尚叔就聊聊“同等学力申硕”和“非全日制研究生”之间的几点区别:一、教学性质同等学力申硕:不属于学历教育;非全日制研究生:属于学历教育。二、报考条件同等学力申硕:大专以上学历都可以参加,但大专申硕需要满足本科毕业三年,有学士学位。非全日制研究生:1.管理类专业。专科学历需要毕业5年及以上;本科学历需要毕业3年及以上,值得一提的是,本科没有学士学位证也是可以报考的;硕士或者博士,毕业2年以上即可报考。2.非管理类专业。专科毕业2年及以上;本科毕业就课报考;只要有硕士学位也能报考。三、录取方式同等学力申硕:免试入学,毕业参加结业考试;申硕则需参加申硕考试。难度较低。非全日制研究生:参加12月全国统考和院校复试。与全日制研究生同等标准,难度很大。四、所获证书同等学力申硕:课程结业证、硕士学位证。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证+学位证(标准非全日制)。图片来自网络,侵删仔细分辨上述几个区别我们会发现,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在职研究生完全就是两个物种。跟大多数人印象中的“自考”、“成考”更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在学历含金量上来说,教育部其实是将统招研究生分成了“脱产”(非全日制)和“不脱产”(全日制)两种。“全和非全”的称呼只是为了区分二者的学习方式,而并不是区分它们的学历水平。非全日制和全日制,在学历的含金量上,是同等存在的。只不过,这种同等暂时还需要时间去实现。因为2017年前在职研的种种乱象,非全日制已经成为了“混学历”的标签表达。社会用人单位要适应和接受新的非全日制,尚且需要一些时间。实际上,如果“非全日制研究生”能够大范围推广开,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同度。那么这种研究生或许会成为今后社会上最主流的一种“研究生”。甚至,统考统招、毕业双证、统一标准、同一质量这些环节真的完全落实到“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的话,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难度和含金量,也许会大大超过全日制研究生。图片来自网络,侵删非全日制研究生比之全日制研究生的优势在于:首先,非全日制研究生不脱产,在读研的同时能够参加工作,为社会建设添砖添瓦;其次,非全日制的考试、毕业等标准等同全日制后,难度必然是比全日制更大。毕竟,一边工作一边和全日制考一样的研究生,所付出的努力和展现的能力肯定是更强的;再次,非全日制在工作中学习,能够将实操和理论彼此映照,常年工作+学习的成长速度,也远比仅寒暑假可实习的全日制研究生更快;最后,非全日制研究生对于考生而言,也是极大的便利。提前参加工作可以避免读完研究生后大龄进入社会的尴尬处境,不至于一毕业就面临结婚、买房等人生难题。所以无论是社会发展需求,企事业单位的招聘需求,还是学生自己的成长、生活需求,非全日制都更能满足。或许,这也正是教育部大力推进“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招生、学习和就业的目的所在:为国家培养更适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图片来自网络,侵删当然,这并不是说全日制研究生就完全落入下乘。实际上,全日制研究生虽然在适应社会效益岗位上不如非全日制,但其在科研、教学和理论研究方面,比之非全日制优势更大,能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攻理论研究。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统招研究生中,非全日制负责对社会输出实操型人才,为经济发展的一线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全日制研究生则主攻理论、科研和大学教学等学术性岗位,为国家的软实力和底层实力提供人才。在尚叔看来,如今的非全日制研究生遭遇到的不理解,和2009年推出的“专业硕士”是差不多的。社会和人力资源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接受这样一个新事物。只要在接受非全日制的定位之后,它也能如现在的专业硕士一样,受到大多数考研人的拥护,含金量自然也会水涨船高。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等待“非全日制研究生”这个而今的花骨朵,逐渐绽放成让整个社会都闻到芳香的花朵。尚岸研修室,专注产出考研资讯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