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到底有什么区别?其为鸟也

“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到底有什么区别?

考研和保研的同学或许都曾陷入短暂迷茫,不清楚自己到底能考到什么层次的院校,确定选择后,又不知该如何着手准备,甚至有些读研常识也不是那么清楚。比如:我是选择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二者有什么联系?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又是什么?有什么区别?今天,带大家来了解“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的联系与区别,希望对大家在读研准备阶段有所帮助。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全日制研究生:是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年限内,全脱产在校学习的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录取,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一般应适当延长基本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时,所在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根据其修业年限、学业成绩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相应的、注明学习方式的毕业证书;其学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位标准,可以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证书。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全国硕士研究生按照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可分为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两种。二者处于同一层次,是相对的研究生种类。主要有以下区别。第一,培养目标不同。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从事具有明显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会计师等。这是一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方式。学术硕士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等研究人员。第二,培养方式不同。专业硕士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要求有实践环节。学术硕士的课程设置侧重于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创新工作的能力和素质。第三,报考条件不同。以《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的要求为例:专业硕士报考条件:除了要符合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基本条件外,部分专业学位有单独规定,如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硕士中的工程管理[代码为125601]和项目管理[代码为125602]、旅游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专业,报考条件为: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学术硕士报考条件:【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具体期限由招生单位规定)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第四,招生专业不同。专业硕士,招生专业比较有针对性,根据研招网“专业知识库”显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包括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审计、法律、社会工作、警务、教育、体育、汉语国际教育、应用心理、翻译、新闻与传播、出版、文物与博物馆、建筑学、城市规划、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交通运输、农业、兽医、风景园林、林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护理、药学、中药学、中医、军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艺术等,共计47个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在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13大门类,及其下设的一级学科、二级学科,涵盖所有的专业方向招生。注:具体到某一招生单位的某一具体专业是否招生,请参照招生单位当年的招生专业目录。第五,学费标准不同。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收费标准,按不高于本校现行普通专业学术型自筹经费研究生收费标准确定(没有普通专业学术型自筹经费研究生的学校,应参照当地其他院校同类专业的有关收费标准确定)。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收费标准,原则上每年硕士生不超过8000元、博士生不超过10000元。第六,学制不同。具体表现为,专业硕士学制一般为2-3年,学术硕士学制一般为3年。具体情况依各招生单位当年政策为准。第七,读博方式不同。专业硕士,一般不能硕博连读或直博,硕士毕业后若进行考博,请咨询招生单位了解相关政策。学术硕士,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导师直接读博,不用参加全国统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直博或者硕博连读。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以教育部当年发布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和招生单位当年发布的最新招生简章为准。编  辑丨王殿祎(山西交控集团团委)校  对丨高 乐校  审丨张 瑶值班编委丨吕通义

忘腰

不强制发论文,读博变容易了吗?

近期,多所高校发文,不再将论文发表作为博士生培养的硬性指标之一,“苦论文”正在成为过去时。博士生在学期间是否要发表论文?《国务院学位管理条例》并没有相关规定,但在各大学却有不同的要求。许多学校还规定,如果在校期间不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则即使博士学位论文写得再好,也拿不到学位证书。博士生需要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才能拿到学位,是高校的普遍生态。截图自知乎2020年,从国家到高校,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旨在打破“博士毕业-发表论文”这曾经看似牢不可破的关联。终于,毕业与论文,脱钩2020年2月18日,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提到“不宜以发表SCI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作为学生毕业和学位授予的限制性条件”。对于论文“难产”的人文科学类学科,教育部于12月发布《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出“不得将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作为学位授予的唯一标准”。学位授予和论文发表“脱钩”,对此,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副研究员陈波表示,将发表论文作为学位授予的前提,是许多高校博士和硕士毕业的基本要求。实际上,大多数国家并不要求将发表论文作为学位授予的依据,而是更关注学位论文本身的水平和质量。取消硬性论文发表要求,高校也纷纷“亮剑”。2019年4月,清华大学发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写到,“博士生在学期间学术创新成果达到所在学科要求,方可提出学位申请。”不再将博士在学期间发表论文达到基本要求作为学位申请的硬性指标。有专家表示,清华大学此举,有助博士生教育重心能够真正回归到人才培养上来,对全国高校都有示范意义。2020年3月,响应教育部、科技部政策,广西大学修订完善《2020年博士、硕士学位申请审核工作实施办法》,不将发表SCI论文作为研究生申请学位的限制性条件。2020年6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九届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召开第十七次会议,研究生院负责人在会上表示,研究生院制定了《研究生申请博士学位创新成果评价规定》,“发表论文数量不再作为申请博士学位的限制性条件”为该评价规定改革的突破之一。12月,又一所“一流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发文:不对博士生科研发表作统一要求!其“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提升行动计划”提出,实施学位论文质量见证“123计划”;落实“破五唯”精神,合理制定符合本学科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创新科研成果要求等。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引入SCI期刊体系,中国已成为不折不扣的“论文大国”。在“破唯”的大趋势之下,高校迎来一个“新的时代”,博士研究生的教育改革也在加快推进。论文,博士生的梦魇之一把论文当做“指挥棒”,对个人的学术成长和学科领域的发展,影响都太大了。论文“难产”说起写论文,那可真是一把辛酸泪。从写论文开始那一刻,就是“掉发”的时刻。论文开题到发表,每一步都是就是“拆盲盒”的心态——没人知道下一步会怎么样。除去上课、实习,真正能用于研究的时间非常有限。参与项目太多,就没精力投入论文写作;与导师交流的时间太少,得不到有效的论文指导;有些学校还规定博士要参与本科生授课工作,导致专注研究……而且,支撑论文的实验(理工科)或调研(文科)又不能一蹴而就,在阶段性的研究过程中,很多学生就把原定的课题做“死”了。论文不符合导师的要求或得到的数据不准确,就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甚至变换研究方向。这些都导致一篇论文“难产”。图源:知乎好不容易搞定了写作,才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的论文发表才是“惶惶不可终日”。发表周期长、成本高论文能投稿一次通过的都是凤毛麟角,大部分都是一波三折。从网站上公布的审稿周期来看,北大核心1-3个月,国家级1-3个月,省级1个月。但实际上,论文发表的周期根本查不到,审稿3个月甚至6个月也是常态。只有论文见刊了,心里的石头才能落地。这还不算在审稿过程中一改二改的流程,就算按照审稿意见仔细修改,也不排除会被拒稿——这才是真的“杯具”。论文接收了,期刊编辑部就会发来一系列文件,包括版权、校对、提供原始图片等等。这时候又面临一个“伤感情”的事情了:论文版面费。数据来源:各期刊网站传统订阅期刊不收版面费(没有彩图的前提下),但是相对较慢;OA期刊快,但是要版面费。为了增加曝光量,提高知名度,作者往往被动地照单全收,除了付钱,别无他法。从2021年起,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向Nature Genetics、Nature Methods、Nature Physics 这三本期刊投稿时,可选择guided OA模式,但是每篇论文需要缴纳2190欧元的Editorial processing charges(国内通称“审稿费”)。而《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中明确表示,单篇论文发表支出超过2万元人民币,需经论文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所在单位学术委员会审核通过后,方可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专项资金中列支。这意味着,在Cell、Nature及其子刊上发表论文,必须要到处“化缘”,否则只能自己消化这笔资金。截图自科技部博士生的大概率事件:延毕!博士圈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没有延期毕业的硕士,没有按期毕业的博士。近年来,博士毕业成了一个大难题。2019年澎湃新闻报道,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预计毕业博士研究生人数为169022人,实际毕业博士研究生人数为58032人,延毕率为65.67%。而无法如期毕业,在博士生中并非小概率事件。博士生是否延毕及延期的时间长短,最直接的因素就是论文。一位在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透露:想要按时毕业的话,就必须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中国社会科学》等A类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核心期刊就那么一些,要发论文的博士却越来越多,难毕业的博士只能越来越难毕业。想要“连续包年”的博士生,截图自知乎当博士们被延毕折磨的同时,他们也在慢慢习惯这种趋势。“假如没有人延期,我延期了肯定是100个不愿意的;假如身边有20个博士,18个延期,我就觉得没什么了。”上海某985高校的工科博士生如是说。不强制发表论文,不代表从此就不需要写论文即使政策已经不强求,但论文是学术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科学工作者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依据。既然选择读博走学术之路,那终究是要与论文打交道的。美国科学杂志(Science)前主编D. Kennedy博士指出:“我们所有的思考、分析、实验和数据收集工作, 在撰写论文之前,什么也不算。在学术领域, 我们的成果是以写出的东西来体现的, 出版物就像硬通货, 是学术成果的基本表现形式”。斯坦福大学化学系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理查德·杰尔认为:“在学术领域,一个人的声誉就像硬通货一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发表的文章记录”。所以,即使发论文不再是“硬指标”,但想必没有哪个有自我追求的博士,能真正松一口气。博士生的压力,何止论文博士身上的KPI并不比“社畜”背得少。顶级学术期刊Nature就曾开展面向博士生群体的大调查,“劝退”读博生。除了论文,博士生的困境还有什么呢?书中并没有黄金屋“读博穷三代,科研毁一生。”钱,是博士生的首要压力。Nature的调查显示,全球68%的博士生都在担心经费问题,还有一半的博士生在担心自己的助学贷款怎么还。而在我国,大学以公立为主,办学经费长期依赖国家财政投入,经费结构相对单一,直接投入博士生培养的比例相对有限。博士生培养投入结构单一、待遇偏低,经费保障有待进一步加强。此外,相对于经济发展速度,我国博士生的津贴增长相对滞后、待遇相对偏低。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博士生助研助教经费发放不及时、不足额问题。博士生在超出正常毕业年限后的资助和住宿等资源也缺乏应有保障。因此,亟须建立一套与博士生弹性学制相适应的财政拨款和经费保障制度,使广大博士生体面生活、潜心学术。9月3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就提出,在科研经费博士专项计划中探索招收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并逐步扩大规模。博士也面临“毕业即失业”工作形势严峻是博士生面临的另一个大问题。“博士就业走出‘象牙塔’是全球趋势。”美国科学基金会每年针对毕业5至25年的博士的追踪调查显示,仅有约一半的博士在大学或四年制学院任教。这一比例在我国更低: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博士毕业生到高校和科研机构任职的比例仅约38%。博士生到高校任职,看起来似乎是理所当然的。然而,此前软科就高校教师的薪资、编制、职称等问题均做过分析,博士生的“高知”并不能在职场中得到相匹配的待遇体现。进入高校或研究机构工作是读博最大的动机之一,然而中国每年新增博士毕业生人数比新增高校教师多2万人左右,“僧多粥少”,这意味着至少1/3的博士毕业生并不能获得高校教职。最不愁工作的当属医学博士,只有不到20%的医学博士留在学校或攻读博士后,绝大部分人都选择了“医疗卫生、政府和其他”。一项基于13所高校的博士生调查显示,医学博士零待业,可谓最受职场欢迎的群体。成家立业都比别人晚普遍情况下,我国博士毕业应在27-30岁。然而“三十而已”在博士生身上,大概只是一句口号。2020级北大博士新生,平均年龄24.5岁,甚至低于该校26.5岁的硕士生平均年龄。一方面是因为在职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拉高了硕士生的平均年龄,另一方面是今年本科起点的直博生超过半数,直接拉低了博士生的平均年龄。低龄高学历的“大神”们,被贴上“年少有为”的标签,是一般凡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学霸,被动地设了一道年龄的门槛。年龄带来的还有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就是,普遍存在的一个社会问题——婚姻。搞科研、写论文,博士生是“大龄单身青年”的典型代表。清华女博士颜宁就曾以一篇《我不结婚,我不欠谁一个解释》的文章上热搜,直面女博士的婚恋问题,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如果博士毕业年龄太大,在职场上无可避免“中年危机”,又耽误人生大事,就得不偿失了。博士研究生教育处于国民教育顶端,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在国内国际形势日趋复杂的当下,博士研究生教育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新期待。很多年轻人考虑读博,或为了提升学历,为了投身科研,或为了求得一份可观的职业,在踏入博士大门的时候才发现,低估了读博要承担的学术压力,还不得不面临学术领域解决不了的经济、职业发展、个人情感等方方面面的问题。“高处不胜寒”。读博就是在高等教育的金字塔顶端“坐冷板凳”,有压力也是动力。在不缺论文的这个时代,博士生更应沉下心来,苦心孤诣,做出有质量的成绩。数据来源软科

此谓上皇

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窘境,以后可能会是更多人的窘境,这能改变吗?

在秋招如火如荼开展之季,“非全职研究生就业遭受歧视”这一词条突然上了热搜。作为我国研究生群体的重要一部分,很多企业在秋招季都表现出了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歧视”。这让众多努力了两三年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十分心寒。很多人其实对非全日制并不了解,只是一听到非全日制的名字,就凭借一个非字就认定非全日制不如全日制。认为非全日制就是以前的在职硕士。不过非全日制研究生相对于研究生来说,确实是一个新生产物。非全日制源于2016年教育部下发的文件《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规定从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开始实行并轨招生,都需要统一通过研究生招生考试!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一样,双证齐全,唯一区别为毕业证上的学习方式注明“非全日制”。但是在实际录取上,非全日制的分数远远低于全日制。投入的教育资源也远不如全日制研究生。而且随着研究生的连年扩招,研究生就业环境竞争异常激烈,非全日制的竞争力不大已经成为了现实!就像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周光礼说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只是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的‘压缩饼干’。饼干都不香了,更何况压缩饼干呢?非全日制研究生要想打破自己的窘境还有没有方法呢?无论是政府,用人单位,高校,学生都需要做出大量的改变。首先政府与高校就需要携起手来,提升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质量,打破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歧视。高校要能打造非全职制研究生的鲜明特色,而不仅仅是全日制研究生的压缩版。能够让非全日制研究生在特色领域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否则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不可能与全日制研究生有同等的就业优势。用人单位也要相信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质量,重点看能力不看学历。其实学历的歧视不仅仅存在于非全日制研究生。双非院校同样在就业市场遭受不少的歧视。不能否认双一流高校优秀学生多,但是其他单位培养的学生同样也很优秀,而且往往一些冒尖的同学比普通名校的同学更加努力,刻苦。用人单位也应该打破歧视论,重点关注个人的能力!个人方面更应该能分析个人的利弊,努力奋斗。尽可能地丰富个人的履历。无论是学习成绩,科研成果和实践经历都要有亮点,这样才可能让自己在众多简历中脱颖而出。很多情况下,所谓学历的歧视,只是目前就业环境激烈的一个体现。以前,硕博都是出人头地,但是现在是硕博遍地。在高学历高智商扎堆的就业市场里面,很多公司就通过所谓的学历来卡人,因为毕竟他们已经经历过高考,考研的筛选。但是唯学历论,就显得有些刻板了。人总是处在发展之中的,凭借过去的成绩评价一个人是片面的,不明智的。随着高学历人才的不断增多,非全日制研究生遇到的窘境,以后还可能是更多人的窘境。提升自身的价值,才是打破窘境的利器。

皇帝又问

被扎推“清退”的研究生:有人“读博”18年

研究生“被清退”话题再次引发热议。近日,沈阳农业大学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及省教育厅相关要求,对236名超期在籍硕士及博士研究生予以清退,其中硕士研究生119名、博士研究生117名。红船编辑部了解到,被清退的研究生多数为在职研究生,清退原因大多为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未完成学业,如没有完成毕业论文、论文不合格、学分未达到标准等。沈阳农业大学从2015年开始,分三批对因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规定要求,以及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未完成学业的研究生予以退学处理,截至目前共清退超期研究生236名。沈阳农业大学资料图被清退学生中,一人入学已有19年红船编辑部注意到,沈阳农业大学今年3月2日曾发布过《关于清理超过最长修业年限及未按规定申请延期研究生学籍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通报》称:2015年教育厅责成我校对超出最长修业年限的研究生拿出处理意见。为此,我校向教育厅上报《沈阳农业大学关于清理超期毕业研究生学籍的请示》(沈农大[2014]98号),并已在辽宁省教育厅备案。我校从2015年12月31日以后,定期对超过最长修业年限的研究生及超出基本修业年限且未申请延期毕业的研究生进行清退。根据沈阳农业大学公布的《2018年1月取消学籍名单》、《2019年5月取消学籍名单》、《2020年3月取消学籍名单》,被清退的硕士及博士研究生中,最早的一人入学于2001年,入学已有19年之久。多所高校清退超期研究生引关注,有人“读博”18年红船编辑部梳理发现,就“未在规定年限内完成学业”问题,今年以来多所高校作出过类似处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南昌航空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所高校相继对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的学生作出退学处理。其中,东北大学一名博士研究生入学时间为2002年入学,已“读博”18年。12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本科生院发布公示称,77名学生因休学、保留学籍期满,在学校规定期限内未提出复学申请且超过学校规定的最长修业年限未完成学业,予以退学。早在8月时,该校研究生院便对33名博士生作出拟作退学处理。同样是12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对已超规定最长学习年限的336名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作出不再保留学籍的决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官网截图再往前梳理,11月,广西师范大学对46名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作出退学处理;10月,东北大学宣布拟清退52名超最长学习年限博士生,其中一人已读博18年;6月,四川大学一次性清退200多名研究生,上海师范大学对125名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5月,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拟清退85名硕士研究生,清退原因有“已超最长学习年限”“未报到入读”“申请退学”;4月,吉林大学多个学院相继对超期研究生进行学籍清理;上海交通大学一次性清退21名研究生,多数为留学生。近两年来,有关高校研究生被清退的消息时常会出现在媒体的报道中,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国多地的多所高校陆续出台了整治的方案。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认为,这反映了高校在研究生管理上日趋严格。“因为它是按制度来,原来有制度没有执行,现在要执行了,在社会的监督之下,让这个制度生效,我觉得这是一个进步。”根据2017年9月1日起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规定,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学校可予退学处理:(一)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或者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的;(二)休学、保留学籍期满,在学校规定期限内未提出复学申请或者申请复学经复查不合格的;(三)根据学校指定医院诊断,患有疾病或者意外伤残不能继续在校学习的;(四)未经批准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的;(五)超过学校规定期限未注册而又未履行暂缓注册手续的;(六)学校规定的不能完成学业、应予退学的其他情形。淘汰率低 ,研究生规模25年增加20倍深究高校扎推清退不合格学生原因,有业内人士认为,研究生扩招,准入门槛降低、学生质量降低均系重要原因。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为341万人,比上年增加51万人,2020年研究生在学人数将突破300万人。而根据全国事业发展统计公报,1995年我国研究生在校生14.54万人,本专科在校生290.64万人。这意味着,我国研究生在学规模在25年间增加了20倍之多,今年的在学研究生数,超过了25年前的本专科在校生规模。因此,也有网友称,盲目扩大研究生的在校生数,对学生来说弊大于利。学生无法毕业,很大程度上是学校管理、研究生教育团队出了问题。2017年初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目标之一是,到2020年,保持研究生培养规模适度增长,千人注册研究生数达到2人,在学研究生总规模达到290万人。(千人注册研究生即在学研究生(单位:人)除以当年全国人口(单位:千人)所得数值,它是反映一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重要指标。)据了解,去年,中国这一数据为1.96人,而美国近年来一直保持在9人以上,英国为8人以上。这意味着,未来几年研究生扩招的趋势很有可能还将持续下去。有学者指出,我国要进一步发展研究生教育,必须摆脱学历导向,转为能力导向。在未来10年到15年时间里,我国要进一步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但必须是在保障质量基础上的规模发展,不然将可能导致研究生进一步“贬值”。根据中国教育在线《2013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我国硕士研究生整体淘汰率不到5%,而教育发达国家却高达30%-50%。从实际来看,中国硕士研究生整体淘汰率远低于许多教育发达国家。专家:高校严进严出成为新常态2019年2月26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分别就研究生考试招生和培养管理工作提出一系列更加严格的规范性要求,如“狠抓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教育部官网通知截图据《法制日报》报道,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该报采访时表示,最近频繁出现清退超期研究生的现象,显示了从“严进宽出”向“严进严出”方向转变,这一转变涉及教师、学校、管理部门等。要想获得高效健全发展,必须经历这个转变过程。教育部的相关文件,只是提供了支持。事实上,有一些学校,在教育部没有发出文件之前,也严格遵守了“狠抓学位论文”等要求。不过,也有相当一部分高校举棋不定,教育部的文件为这些举棋不定的学校吃了定心丸。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外教育法研究中心主任姚金菊认为,是否“严进严出”实际上取决于高校管理者,未来“严进严出”会成为一种趋势,“至于谁会成为这种趋势的引领者,则要看高校自己的魄力、行动力。不管是‘宽进严出’还是‘严进严出’,严把质量关一定是一个趋势。哪个高校未来更愿意做这种探索,也意味着它将在高校建设中占据更好的地位”。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虽然之前教育部已有明文规定,不合格的学生被清退也有制度的硬性规定。比如,有的“超过最长学习年限”,自然该被清退。不过,一些高校对清退研究生工作尽可能“小心谨慎”,担心学生无法毕业或导致负面影响。红船编辑部注意到,今年7月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要求,高校要以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为核心,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内涵发展。把研究作为衡量研究生素质的基本指标,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注重分类培养、开放合作,培养具有研究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加强导师队伍建设,针对不同学位类型完善教育评价体系,严格质量管理、校风学风,引导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这些要求释放出两层信号:一是研究生教育必须把握好质量,不能因为扩招就牺牲质量;二是执行好“严进严出”,也即保障培养质量,不仅要把好“出口”关,也应该提升培养过程中的质量。【资料来源:法制日报、澎湃新闻、央广网、人民日报】编辑:周晓宇主编:王海荣

捉贼记

“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专硕与学硕”有什么区别?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考研,无论是在职人还是在校生考研越来越成为大家“镀金”的选择,但对于一些考研小白而言“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这些却很难搞清楚,考研君今天就给大家捋一捋,帮助大家搞清楚~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全日制研究生:是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年限内,全脱产在校学习的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录取,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一般应适当延长基本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时,所在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根据其修业年限、学业成绩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相应的、注明学习方式的毕业证书;其学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位标准,可以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证书。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全国硕士研究生按照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可分为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两种。二者处于同一层次,是相对的研究生种类。主要有以下区别:第一,培养目标不同。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从事具有明显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会计师等。这是一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方式。学术硕士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等研究人员。第二,培养方式不同。专业硕士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要求有实践环节。学术硕士的课程设置侧重于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创新工作的能力和素质。第三,报考条件不同。以《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的要求为例:专业硕士报考条件:除了要符合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基本条件外,部分专业学位有单独规定,如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硕士中的工程管理[代码为125601]和项目管理[代码为125602]、旅游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专业,报考条件为: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学术硕士报考条件:【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具体期限由招生单位规定)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第四,招生专业不同。专业硕士,招生专业比较有针对性,根据研招网“专业知识库”显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包括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审计、法律、社会工作、警务、教育、体育、汉语国际教育、应用心理、翻译、新闻与传播、出版、文物与博物馆、建筑学、城市规划、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交通运输、农业、兽医、风景园林、林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护理、药学、中药学、中医、军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艺术等,共计47个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在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13大门类,及其下设的一级学科、二级学科,涵盖所有的专业方向招生。注:具体到某一招生单位的某一具体专业是否招生,请参照招生单位当年的招生专业目录。第五,学费标准不同。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收费标准,按不高于本校现行普通专业学术型自筹经费研究生收费标准确定(没有普通专业学术型自筹经费研究生的学校,应参照当地其他院校同类专业的有关收费标准确定)。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收费标准,原则上每年硕士生不超过8000元、博士生不超过10000元。第六,学制不同。具体表现为,专业硕士学制一般为2-3年,学术硕士学制一般为3年。具体情况依各招生单位当年政策为准。第七,读博方式不同。专业硕士,一般不能硕博连读或直博,硕士毕业后若进行考博,请咨询招生单位了解相关政策。学术硕士,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导师直接读博,不用参加全国统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直博或者硕博连读。

夫子有乎

准备考研的你,了解什么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吗?

2017年,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出现了一个全新的学历类型——非全日制研究生。不同于之前的在职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国家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根据教育部的规定,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的招生方式相同,参加全国统一考试,而且统一考试科目、统一分数线、统一录取标准、统一培养标准、统一毕业标准,获得的学历、学位证书(双证)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由于非全日制研究生是一个新生事物,很多人对其存在误解,还将其与之前的在职研究生相提比论,殊不知这是完全错误的观念。非全日制研究生属于普通高等教育,也属于统招的学历教育,录取方式为全国统考,入学及毕业特点为“严进严出”,其培养标准、所修学分以及毕业证书的含金量与全日制研究生完全相同。而且教育部的政策也及时跟进,维护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合法权益。此前第一学历的定义是指——国民教育系列的普通全日制教育的最高学历,而现在第一学历的范畴已经同步更新,包括了2017年之后全国统招统考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这也意味着,参加全国统招统考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其第一学历和最高学历均为硕士研究生学历。2009年,国家刚推出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很多人都在贬低、歧视专硕,认为其含金量不高,得不到社会认可。而现在专硕的报名人数却已经超过学硕,含金量更是没有区别,反而更受企业欢迎。目前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处境就是当年的专硕,含金量会一步步提升。所以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准确定位,应该是——统考双证硕士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完全相同,只是学习形式的区别。而且其第一学历和最高学历都是硕士研究生学历,和非全日制本、专科教育有着天壤之别。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之后,可以获得和全日制研究生一样的双证——学历证和学位证。其中最重要的学位证则完全相同,只有学历证会标注学习形式。这也是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体现,因为国外的硕士研究生只有学位证而没有学历证。值得关注的是,上到中国自然科学界的最高学府——中国科学院大学,下到所有普通高等院校,都已经把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博士招生范围。非全日制研究生不仅可以考博士,而且考试、录取方式和全日制没有任何区别。从2019年开始,第一批改革之后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开始进入职场,不少毕业生都进入了华为、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薪资待遇和全日制硕士没有区别。对于企业来说,非全日制研究生比全日制研究生更易培养,是同时拥有学历及能力的新型人才,这也正是教育部进行非全日制研究生改革的预期结果。根据权威调研显示,大部分本科生选择读研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从事科研,只是因为对本科毕业生的工资待遇不满,还有很多人完全是为了逃避工作。对于非理工科、医学类的研究生教育,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更是没有区别。文科、社会科学类的全日制研究生,只是以课题研究为主(从未进过实验室),相当程度上脱离了实际,其实践能力远低于非全日制研究生。即便是全日制研究生,也仅有一年的上课时间,并且课程量较少。而非全日制研究生则延长了一年的学时,所学习的课程和修完的学分与全日制研究生完全相同,并不存在实质上的能力差异。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毕业之后,不仅拥有过人的技能和职场经验,更拥有国家承认的硕士学历,是不可多得的高等教育人才。对于高等学府而言,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录取、培养标准完全相同,所以为了避免部分企业的误解,纷纷给毕业生开具推荐信,这也反映了高校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信心。综上所述,非全日制研究生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一个大趋势,是为了与国际接轨而作出的战略性决策,随着其普及程度的提高,拥有相当广阔的发展前景。

杉田

@考研党,“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到底有什么区别?

考研的同学在备考阶段,或许都会陷入短暂迷茫,不清楚自己到底能考到什么层次的院校,确定“选择”后,又不知该如何着手准备,甚至有些考研常识也不是那么清楚。比如:我是选择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二者有什么联系?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又是什么?有什么区别?今天,川川带大家来了解“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的联系与区别,希望对大家在考研备考阶段有所帮助。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全日制研究生:是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年限内,全脱产在校学习的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录取,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一般应适当延长基本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时,所在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根据其修业年限、学业成绩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相应的、注明学习方式的毕业证书;其学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位标准,可以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证书。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全国硕士研究生按照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可分为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两种。二者处于同一层次,是相对的研究生种类。主要有以下区别。第一,培养目标不同。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从事具有明显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会计师等。这是一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方式。学术硕士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等研究人员。第二,培养方式不同。专业硕士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要求有实践环节。学术硕士的课程设置侧重于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创新工作的能力和素质。第三,报考条件不同。以《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的要求为例:专业硕士报考条件:除了要符合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基本条件外,部分专业学位有单独规定,如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硕士中的工程管理[代码为125601]和项目管理[代码为125602]、旅游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专业,报考条件为: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学术硕士报考条件:【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具体期限由招生单位规定)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第四,招生专业不同。专业硕士,招生专业比较有针对性,根据研招网“专业知识库”显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包括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审计、法律、社会工作、警务、教育、体育、汉语国际教育、应用心理、翻译、新闻与传播、出版、文物与博物馆、建筑学、城市规划、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交通运输、农业、兽医、风景园林、林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护理、药学、中药学、中医、军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艺术等,共计47个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在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13大门类,及其下设的一级学科、二级学科,涵盖所有的专业方向招生。注:具体到某一招生单位的某一具体专业是否招生,请参照招生单位当年的招生专业目录。第五,学费标准不同。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收费标准,按不高于本校现行普通专业学术型自筹经费研究生收费标准确定(没有普通专业学术型自筹经费研究生的学校,应参照当地其他院校同类专业的有关收费标准确定)。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收费标准,原则上每年硕士生不超过8000元、博士生不超过10000元。第六,学制不同。具体表现为,专业硕士学制一般为2-3年,学术硕士学制一般为3年。具体情况依各招生单位当年政策为准。第七,读博方式不同。专业硕士,一般不能硕博连读或直博,硕士毕业后若进行考博,请咨询招生单位了解相关政策。学术硕士,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导师直接读博,不用参加全国统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直博或者硕博连读。你还有哪些想要了解的考研常识?评论里留下你的疑问吧~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以教育部当年发布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和招生单位当年发布的最新招生简章为准。编辑 |熙妹 校对 | 木尧 审核 | 关关来源 | 研招网往 期阅读

春之歌

21内蒙古选调非全日制研究生能报?三方对应届生身份有影响?

2021年内蒙古选调生公告发布了,这预示着2021内蒙古选调生正式启动。2021内蒙古选调生面向社会公开招录1087名。招录数量较去年扩招158人。报名时间为3月1日9:00至3月5日17:00、笔试时间为3月27日。为了让考生对本次考试的整体招录信息有所了解,小师哥在此针对内蒙古选调生公告做一个全面解读。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集中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报考指南2021年毕业的定向培养生是否可以报考?答:2021年毕业的定向培养生原则上不得报考,但是定向到内蒙古自治区就业,非定向到具体行业和单位的定向培养生可以报考。专升本考生能否报考?答:符合报名资格条件,2021年毕业的普通全日制专升本考生可以报考(普通高等学校专科应届毕业生通过参加本科选拔考试进入普通高等院校本科层次进行两年制的深造学习,修完所需学分,毕业时授予学历学位证书),但相关奖项、荣誉、学生干部工作经历、学分绩点需以本科阶段的为准。非全日制研究生能否报考?答:根据《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研厅函〔2019〕1号)规定,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此类人员符合选调生资格条件,同时由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后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或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录取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并在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毕业取得学历(学位)证书,经学校推荐的可以报考。如何理解“品学兼优”?答:“品学兼优”是指毕业生在校期间表现出较好政治素质和思想品德,并且学习成绩优良。其中,“学习成绩优良”是指毕业生在校期间,无论是否修满学分,不得有必修课累计四门及以上或必修课、选修课累计六门及以上不及格、补考或重修。其中,研究生考生以研究生就读期间成绩为准。如何界定“校级以上‘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称号”?答:评选层级应是大学期间的学校及以上层级,学校内设院系评选的上述荣誉称号不在此列。其中优秀学生干部包括优秀学生会干部。如何界定“国家奖学金、省部级奖学金、校级二等及以上奖学金”?答:国家奖学金包括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级二等及以上奖学金一般指二等及以上综合奖学金;获得学校认定视同“校级二等及以上奖学金”的其他奖学金人员也可报考,需考生所在学校在推荐表予以说明,内容为:“未设置‘校级二等奖学金’,该奖学金视同为我校‘校级二等综合奖学金’”。研究生考生能否以本科就读期间获得的荣誉称号、奖学金报考?答:应届研究生考生可以本科就读期间获得的荣誉称号、奖学金、学生干部经历报考。笔试地点在哪里?答:本次考试在12个盟市均设有考点,考生可根据需要就近选择,具体按准考证提供的地点参加笔试。建议考生在考试前一天熟悉考场地址和交通路线。如果考生在报名参加内蒙古2021年集中选调时符合报考条件,但在考录过程中,被其他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录(聘)用为正式工作人员,并将人事档案转递到就业单位的,应如何处理?答:考生在内蒙古2021年集中选调招考过程中,被其他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录(聘)用为正式工作人员,或已签订劳动合同(就业协议)并将人事档案转递到就业单位的,视为正式就业的非应届大学毕业生,考生应如实报告情况,并中止参加集中选调的考录行为,选调机关不再将其列为面试、体检、考察或者公示人选。选调生的优势★选调生是公务员的一种,成功录取后是公务员编制~★选调生门槛高,竞争小:大部分省份选调生要求应届毕业生,所以选调生与国、省考相比竞争小很多。★选调生机会少,定级高:选调生考试一般只有应届生和服务期满的基层人员可以报考,一个省份一般机会只有一次,但是选调定级高;考试通过即为储备干部身份。★选调生晋升广、提拔快:作为党政领导干部的后备人选优先提拔,相比国、省考,升职机会多;且县级以上党政机关补充工作人员,会优先从优秀选调生中挑选。省、市(州)直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会拿出一部分职位定向遴选选调生。三方协议对考选调影响到底有多大?三方协议对考公务员选调生的主要影响是:是否继续有“应届生”的身份。应届生是指:国家统一招生的普通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和在择业期内(国家规定择业期为二年,有些地方延长至三年)未落实工作单位、其户口、档案、组织关系保留在原毕业学校,或保留在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毕业生,可按应届高校毕业生对待。通过上述表述不难看出,是否是应届生身份的关键在于档案和组织关系究竟在哪,如果签订三方协议的用人单位要求提档,那就意味着失去了应届生身份,如果用人单位不需要提档,那一定要记得把档案放到学校或者人才市场,即可继续保留应届生身份。副科正科副县级……选调生提拔定级有多快?既然选择了选调,当然最关心的还是未来的发展。在体制内,晋升则是大家头等关心的大事,选调的晋升机制如何?来看看吧~分配原则应届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分配到缺编的乡(镇、街道)工作,博士研究生分配到缺编的县(市、区)工作,新录用的省选调生试用期1年,直接执行定级工资标准,对不同学历的选调生的具体执行标准如下:1.本科生选调生工作满3年、年度考核均为称职以上的,安排副科级职位;2.硕士生选调生享受副主任科员待遇,在乡镇(街道)工作满2年(含试用期)、年度考核均为称职以上的,在职数范围内安排乡镇(街道)党政副职,享受正科级待遇;3.博士生选调生安排主任科员,在县(市、区)工作满2年(含试用期)、年度考核均为称职以上的,在本市范围内统筹考虑,安排副县级职位;虽然选调生都要分配到基层工作,但是对比公务员的第一年实习,第二年定级,明显选调生提拔速度快了许多。本科毕业定科员,硕士定副科,博士定正科。由此可见,选调生的提拔速度是国家公务员不可比拟的,可谓火箭般速度,直线上升。

周頌

非全日制研究生能否申领房补、安家费?青岛官方:还未纳入

青岛市将非全日制研究生排除在了住房补贴、安家费补贴范围之外。青岛政务网信息显示,8月21日,有网友向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致信称,想问一下为什么不将2016年教育部改革后实行相同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青岛市人才引进政策的范围呢?非全日制是在相同的培养标准下进行培养后达到和全日制同样的毕业标准才毕业的。很多同学都是和全日制一同学习,一同生活,在毕业的时候希望能够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和人生价值,希望人才引进政策能够取消对改革后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歧视,将改革后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列入政策范围。8月26日,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回复称,“根据五部门下发的文件,符合条件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可与全日制研究生同等享受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就业创业政策。我市出台的住房补贴、安家费政策,属于人才引进政策,资金渠道为人才专项资金,按照目前政策规定,非全日制研究生还未纳入住房补贴、安家费补贴范围。”有不少网友通过青岛政务网咨询非全日制研究生住房补贴、安家费补贴政策 青岛政务网截图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有不少网友通过青岛政务网咨询非全日制研究生住房补贴、安家费补贴政策,有的还附上了毕业学校关于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说明。其中,7月5日,一位毕业自太原理工大学的网友称,“我在校期间的学习方式选择了全日制全脱产学习,与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一样的,无外部收入来源。毕业为非定向就业,因此刚步入工作经济压力确实较大。”这位毕业自太原理工大学的网友还附上了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出具的“关于非全日制录取研究生全日制培养模式的说明”。该说明称,太原理工大学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对2017年9月入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执行以下规定:入学录取标准与全日制研究生相同,在读期间全脱产学习,在课程学习、过程培养、论文答辩及毕业要求等方面的标准均与全日制研究生相同。不过,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也给予了这位毕业自太原理工大学的网友,与上述8月26日同样的回复。根据青岛市现行的政策规定,住房补贴的补贴标准是,本科毕业生每人每月500元,硕士研究生每人每月800元,博士研究生每人每月1200元;紧缺专业硕士研究生每人每月1200元,紧缺专业博士研究生每人每月1500元。安家费的发放标准是,博士研究生每人15万元,硕士研究生每人10万元,一次性给予发放。(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恶可而言

单证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可以正常报考博士招生考试吗

单证非全日制研究生是以研究生进修班的形式组织开展教学工作,目前我国以研究生进修班的形式开展研究生教学工作的高校有300所以上,大多数的高校都组织开展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其中以免试入学的在职研究生在学科设置上更为广泛,在学习安排上也比较的多元化,大多数的在职人员都可以报名参加在职研究生进修班学习。  非全日制研究生可以申请硕士学位证书,那么单证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拿到的硕士学位证书可以正常的报考高校开展的博士生的招生考试吗?(MBA信息网)  非全日制研究生拿到的硕士学位证书与全日制研究生的硕士学位证书是具有一样的法律效力的,各个对于在职研究生后续深造学习有明确的帮助,单证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须获得硕士学位证书后方可正常报名并参加高校的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获得硕士学位证书的单证非全日制研究生可以正常的报考学校组织的招生考试,招生考试时间一般是在每年的11月份开始报名,在次年的3月份左右开始考试,各个学校单证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博士生招生考试时间是不一样的,如果在职研究生在以同等学力的形式申请硕士学位证书后,想要继续深造学习,可以通过相关的招生网站了解博士生的报考信息,按照学校发布的博士生招生简章进行报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