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13日消息(记者李欣)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目前,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网上报名工作正在进行中,各高校陆续公布了2021年硕士招生简章。不过,有的考生发现,部分高校的部分专业取消了专业硕士的全日制招生,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两所高校就取消了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的全日制招生。其实,中国人民大学和南京大学的做法并非先例,近两年来,已经有多所院校取消了部分专业的专业硕士全日制招生。那么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到底有哪些区别?取消专业硕士的全日制培养是否会成为未来的趋势?近期,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发布了“南京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及招生目录”。据报道,与2020年公布的招生目录相比,该校取消了全日制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只招收非全日制30人。对于这样的调整,有专家认为,新闻与传播学科的属性以实践为导向,与“学术硕士”相对,“专业硕士”更加重视职业实践和应用。此前,专业硕士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且采用全日制方式培养,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是相偏离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此次部分高校的专业调整应该也是考虑到了招生和就业的实际情况。储朝晖说:“我认为这是主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这些学校在培养全日制专业硕士招生的情况和他们就业的情况,他们所做出的决定,情况各个学校有差异,所以可能就是一部分学校已经做出这样一个决定。”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相比全日制,非全日制在就业时相对“弱势”。综合就业和学历的需求因素,不少考生在报考专业硕士时也多倾向于选择全日制。除了新闻与传播学,近两年,不少管理类学科也偏向于招收非全日制定向就业考生,鼓励在职人员报考。那么专业硕士取消全日制培养会成为一种趋势吗?对此,储朝晖认为,目前看仍是个别学校的专业调整。储朝晖说:“一部分学校可能在招生、就业这两个方面,专业硕士还有空间或者在整个学校的设置方面、资源配置方面,感到专业硕士还有一定的独特优势,所以不一定是未来的趋势,而是有一部分学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做出的决定。”不少专家认为,专业硕士以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方式招生培养,应该由各校根据自身情况决定,但不可否认,目前的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在招生和培养方面确实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储朝晖介绍:“差别跟整个设计有一定的关系,因为现有的设计是根据考试成绩决定你进学术硕士还是专业硕士。首先招生这个环节有差异,然后在不同学校培养的环节也有差异,不同学校在师资配备、教学安排、评价标准上,对这两类硕士分别对待。”部分高校区别对待的培养方式也令非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就业时遭到歧视。某招聘平台负责校招市场的负责人马潇珺介绍,大部分企业在发布招聘信息时会设置基本硬性条件,会明确区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历要求。马潇珺说:“其实在校园招聘的过程当中这个现象还挺普遍的,企业会明确在自己的招聘简章里面写上,只接收全日制研究生。”为解决非全日制研究生遭遇就业歧视的问题,教育部明确自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今年2月,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再次强调,各地及用人单位应为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和落户机会。目前,部分高校取消了专业硕士的全日制培养,仅保留了非全日制培养模式。储朝晖认为,要想解决此前存在的就业歧视,高校应该在培养过程中提高标准。社会各界也应该转变观念,而不只是“唯学历论”。储朝晖表示:“在学校这个环节下功夫,在招生培养上面,在教学过程当中,在评价上,专业硕士跟学术硕士用同样的标准,同样高的门槛,这样一来,事实上就使专业硕士跟学术硕士本质上没有太大差异。”
原标题:部分院校取消专业硕士全日制招生 非全日制定向培养是否成为未来趋势?央广网北京10月13日消息(记者李欣)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目前,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网上报名工作正在进行中,各高校陆续公布了2021年硕士招生简章。不过,有的考生发现,部分高校的部分专业取消了专业硕士的全日制招生,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两所高校就取消了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的全日制招生。其实,中国人民大学和南京大学的做法并非先例,近两年来,已经有多所院校取消了部分专业的专业硕士全日制招生。那么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到底有哪些区别?取消专业硕士的全日制培养是否会成为未来的趋势?近期,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发布了“南京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及招生目录”。据报道,与2020年公布的招生目录相比,该校取消了全日制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只招收非全日制30人。对于这样的调整,有专家认为,新闻与传播学科的属性以实践为导向,与“学术硕士”相对,“专业硕士”更加重视职业实践和应用。此前,专业硕士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且采用全日制方式培养,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是相偏离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此次部分高校的专业调整应该也是考虑到了招生和就业的实际情况。储朝晖说:“我认为这是主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这些学校在培养全日制专业硕士招生的情况和他们就业的情况,他们所做出的决定,情况各个学校有差异,所以可能就是一部分学校已经做出这样一个决定。”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相比全日制,非全日制在就业时相对“弱势”。综合就业和学历的需求因素,不少考生在报考专业硕士时也多倾向于选择全日制。除了新闻与传播学,近两年,不少管理类学科也偏向于招收非全日制定向就业考生,鼓励在职人员报考。那么专业硕士取消全日制培养会成为一种趋势吗?对此,储朝晖认为,目前看仍是个别学校的专业调整。储朝晖说:“一部分学校可能在招生、就业这两个方面,专业硕士还有空间或者在整个学校的设置方面、资源配置方面,感到专业硕士还有一定的独特优势,所以不一定是未来的趋势,而是有一部分学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做出的决定。”不少专家认为,专业硕士以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方式招生培养,应该由各校根据自身情况决定,但不可否认,目前的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在招生和培养方面确实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储朝晖介绍:“差别跟整个设计有一定的关系,因为现有的设计是根据考试成绩决定你进学术硕士还是专业硕士。首先招生这个环节有差异,然后在不同学校培养的环节也有差异,不同学校在师资配备、教学安排、评价标准上,对这两类硕士分别对待。”部分高校区别对待的培养方式也令非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就业时遭到歧视。某招聘平台负责校招市场的负责人马潇珺介绍,大部分企业在发布招聘信息时会设置基本硬性条件,会明确区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历要求。马潇珺说:“其实在校园招聘的过程当中这个现象还挺普遍的,企业会明确在自己的招聘简章里面写上,只接收全日制研究生。”为解决非全日制研究生遭遇就业歧视的问题,教育部明确自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今年2月,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再次强调,各地及用人单位应为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和落户机会。目前,部分高校取消了专业硕士的全日制培养,仅保留了非全日制培养模式。储朝晖认为,要想解决此前存在的就业歧视,高校应该在培养过程中提高标准。社会各界也应该转变观念,而不只是“唯学历论”。储朝晖表示:“在学校这个环节下功夫,在招生培养上面,在教学过程当中,在评价上,专业硕士跟学术硕士用同样的标准,同样高的门槛,这样一来,事实上就使专业硕士跟学术硕士本质上没有太大差异。”【来源:央广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这几天都在说非全的事,这个话题在微博上已经有4亿的阅读,3.3万的讨论。作为准研究生的我们,也应该对其有所了解,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吧。一、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区别2016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从2016年12月1日开始,全国研究生将正式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 从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区别如下:二、社会认可度分析1.教育部及高校对非全的要求2017教育部对研究生教育改革后,全日制和非全日制都是12月份统一组织初试,都要经过面试,录取后同样的课程内容,同样的导师,同样的论文盲审,毕业后拿同样的双证。从教育部政策这个层面,非全和全日制的最大差别是主要面向的招生对象不一样了,全日制面向脱产学习的人员,非全主要面向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人员。这个倾向在往年不明显,但今年教育部研招规定中,增加了“原则上招生单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的表述,很多高校也反映很快,在网报过程中就开始执行了,预报名中同济大学有800多名考生报名不成功就是因为其“非全日制招生专业不接收非定向就业考生”。从高校方面来看,在积极做招生宣传工作的同时,也在很用心地推动和引导用人单位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毕业生提供同等的就业机会。2.就业市场对非全的认可度有媒体报道称,近日不少学生反映,有企业在招聘问答环节中直接明确回复“不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有的HR更是直接表明,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区别大了去了,“非全日制=本科生、课程水、混学位”。很显然这种说法是不对的,这不仅是人力资源对人才的评价不够专业,也折射出社会对非全的一些误解。为什么有这种看法呢?我们不能忽略一个事实是:17级学生是第一届非全日制研究生!2020年是市场接触第一批非全毕业研究生的第一年!从常识上和刻板印象上,很多人对改革后的统招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印象还停留在16年之前的在职研究生的概念上。社会对非全的认知肯定会改观的,这毫无疑问,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但非全的含金量到底值多少,能不能达到和全日制同等的水平,从客观来说,要看非全硕士教育本身的历史发展规律,从主观来说,要靠每一个非全人自身的努力。我们在讨论整体状况的时候,都不应该忽视个体超越整体的能力和创造性,考全日制和非全的同学都同样优秀。选择脱产学习还是在职学习完全是个人的事,这不关乎付出的多少,全日制分数普遍高于非全日制,但在职备考时间本来就少,同时处理好工作和学习也并不容易。3.选择什么要看自己想要什么这段时间是考研报名进行时,我们在报名的时候或许也会有疑问,记住很多事情是发展的,关键是看自己想要什么,如果学校提供的资源能够符合自己的预期,那就值得;如果不符合自己的预期,那可能就不值得,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理性报考,就不辜负我们付出的努力。每个人读研的目的不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三、关于非全的几点小提示1.今年很多招生单位对非全报考资格做了限制,要求必须是“在职定向就业人员”,在报名前一定要仔细看招生简章,以免误报而不能考试和录取。2.如果报考非全,将来想通过校招找工作,最好提前咨询下目标院校是否提供就业推荐、三方协议和派遣证。顺便再了解下所学专业校招和社招的区别,一般来说,校招的机会更多一些,求职面也更广一些(当然这是对整体而言,对于个体而言,最终还是要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3.如果想提升学历毕业后考取公务员,或者通过校招进入心仪的大企业,可以提前看下公务员相关报考要求,以及大企业校招要求。4.目前非全日制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培养方式区别还是很大的,像培养和考核方式、上课方式、是否可以考四六级等,报考前都要了解清楚。5.学费的事也很重要,非全日制学费一般更贵,奖学金和是否提供住宿也最好提前了解清楚。
说到考研调度,2020年考研的同窗有很多同窗就读的钻研生短长整日制,但它和公共所知的整日制钻研生不太同样。在正式登科往后,考上需求签定三方兼职和谈往后,黉舍才给散发登科关照书,不然不可以读研。辣么,没有兼职单元的考生怎样签定三方定向兼职和谈呢?不签三方定向兼职和谈不可以读研?考生没有兼职怎样就读非整日制?从昨年首先,非整日制钻研生都造成了定向招生,因此这个和谈必需签了才气去读研。近来有个考生就犯了难,其时他在任考研,由于不想丢兼职,因此考了非整日制钻研生,但在签定三方兼职和谈的时分出了疑问。公司不肯意给他盖印具名,至多只应允出个兼职证实。公司以为考生在读研时代被解雇的话,卒业后考生拿着和谈再回归找公司,公司要负功令义务。如许的话,考生没有设施签定兼职和谈,只能摒弃读研。若是找其余的公司签的话,很轻易被认定是作秀的疑问,由于考生的档案就在用人单元,很被迫。为了读个非整日制钻研生被弄成档案作秀,那结果很紧张!至于非整日制的考生有许多种环境,在差别环境下,考生的际遇差别,处分起来也不太同样。但无法签定三方兼职和谈,考生确凿没有设施读研,这永远是个大繁难!01、从整日制调度非整日制读研的考生2019有很多考生,在调度的时分连续没有找到黉舍,又不决策二战,不得已调度到了非整日制钻研生读研。大片面应届考生没有正式兼职,考生的档案相对作用理,三方兼职和谈的签定操纵性较强,一般黉舍也比明白。02、无业的考生,连续备考,没有兼职有的考生为了备考非整日制钻研生,连续备考,没有兼职。辣么在胜利读研的时分,还是待业状况,辣么现在的他们也要面临这个签定三方兼职和谈的疑问。03、报考非整日制钻研生时有兼职,考上时没有兼职 有的考生报考非整日制钻研生时有兼职,不过在考上的时分落空兼职,临时处于无业的状况,辣么就发现了疑问。三方兼职和谈还是贫乏了用人单元。也有少许单元不肯给考生具名,至于处分设施,大片面的用人单元不肯签定和谈要紧即是怕担义务,不过高校和用人单元连续也不给详细的办理设施,这就难坏了想读非整日制的考生。相对好的设施是考生在短光阴内找到一家用人单元,并顺当入职,经历签定三方兼职和谈,来让考生顺当读研。不过这种操纵技巧光阴相对赶,胜利的人并未几。除此以外,考生只能经历干系,找寻相对靠谱的公司还是亲戚同事开的公司具名盖印,挂个虚职,而后等往后正式兼职往后,在新单元就事,再和黉舍请求点窜定向兼职和谈。至今,太多的考生由于无法签定三方兼职和谈的疑问头痛不已,想读非整日制钻研生,但一方面是忧虑被认定档案作秀,另一方面又怕落空兼职。但高校和教·育·部永远没有出台一个好的设施,来让就读非整日制的考生自在的面临三方定向兼职和谈的疑问,很多同窗由于用人单元不给具名,本人又不可以任意找个公司签了,以致太多的人摒弃读研。辣么在这些环境下,非整日制钻研生的存在如同鸡肋,政策虽好,不过执行起来难如登天,单单用人单元不肯签定三方兼职和谈就哭坏了恢弘考生。而往后的择业舒适也困扰了太多的考生,以致非全原来有的上风固然无存!若你考上了非整日制钻研生,但用人单元不给你盖印,你会摒弃读研吗?迎接留言共享您的概念!想打听更多精美内容,迅速来眷注小编考上非整日制钻研生,需签定三方兼职和谈,用人单元不盖印咋办?一般二本考生也能够调度到985大学读研,只需知足这两个前提!
日前,很多院校的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已经发布,大家可能在密密麻麻的字体之中,抠到类似于“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的内容,然后你就开始不知所云了,这是硕士研究生报名的时候必须要选择的栏目,很多人的疑惑就油然而生。我是该选择定向就业呢,还是要选择非定向就业呢?我们今天来解答这样的一个疑问。2021年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的招生类型部分有这样一段话:“硕士研究生按其学位类型分为学术学位硕士生和专业学位硕士生,按其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硕士生和非全日制硕士生,按其就业方式分为定向就业硕士生和非定向就业硕士生。定向就业的硕士生按定向协议就业;非定向就业的硕士生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我校学习方式为“非全日制”的各专业学位只招收“定向就业”硕士生。”其实,选择“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很容易,应届毕业生考研就填报“非定向就业”就可以了,如果是在职考生考研,就填报“定向就业”。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非全日制考生原则上都是定向就业的考生,但是个别的应届毕业生也有可能是“定向就业”(这种例外较少)。 事实上,这样区分就可以把99%的考生容纳进去了。所谓定向研究生,就是入学前就确定了工作单位,要签定向协议才能入学,毕业后回原单位。录取前考生工作单位、录取学校、考生本人三方签署定向培养协议。其档案、人事、户口、工资关系仍留在原工作单位,考生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无派遣证及报到证)。所谓非定向就业,简单说就是还没有就业,你就是以你自己的身份到学校学习,等到你毕业的时候,学校会发给你派遣证和报到证,来证明你是应届毕业生,你的就业方式就是用人单位和你自己互相选择,就是我们说的双选会。所以一般应届生都是非定向就业。国家在相关文件中已经明确规定,非全日制研究生一般只招收定向就业的学生。所以参加非全日制管理类联考的同学就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定向研究生在录取前,必须签订考生工作单位、录取学校、考生本人三方签署定向培养协议,档案、人事、户口、工资关系仍留在原工作单位,毕业后按合同规定到定向地区或单位工作。这点也要非常注意。如果是参加管理类联考的在职考生,其实也是属于定向就业的类别,在入学前需要和学校签订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定向培养协议。至于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签订的相关的定向就业协议,学生和用人单位自主协商即可,学校在录取的时候也不再参与。其余的报考条件与其他考生相同,都需遵守学校招生政策。经过我们的梳理和解释,相信大家对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的区别已经很明确了,另外,为了保障同学们能够顺利入学,同学们在报考之前也应当征得用人单位的同意,否则很有可能影响录取工作。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向我们提问。
11月7日,由教育部牵头,各省、市、高校分管教育领导参加的“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安全工作视频会议”正式召开。在会议中,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明确指出,报考非全日制考生报考类别必须选择定向,录取前需提供定向就业协议。事实上,在今年8月12日,教育部就曾经出台过《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其中要求非全研究生原则上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而11月7日的会议,则再次强调了这项政策。不知道大家在考研报名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其中有一个选项,报考类别选择一、定向:定向是指在招生时通过合同形式已经明确了。毕业后,对工作单位的研究生进行定向培养,学习费用是由中央或地方财政拨款。录取前,考生工作单位,录取学校,考生本人,三方签署定向培养协议,读研期间档案、人事、户口等仍留在原工作单位。不过也有的学习是签的双方协议,即只有考生与学校签订。毕业后,要回到原单位工作。同时还要注意,定向生对于工作单位要求各个地方、学校都不一样,有的要求国企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员工才能报考定向生,有的要求必须签三方协议而不是两方。具体情况请咨询当地教育局和高校。注意!定向生毕业不能办理就业派遣证;没有应届毕业生身份;不能报考公务员要求应届生的岗位;不能参加选调生考试;不能以应届生身份落户一线城市。二、非定向:非定向研究生在录取时不确定未来的工作单位。在校期间享受国家规定的奖学金和其它生活待遇。毕业时应服从国家就业指导,在国家规定的服务范围内进行安排或实行双向选择。所以,大多数同学都要选择非定向,如果符合定向要求,所在单位要开出相应证明。例如,本科生毕业就是非定向就业,有三方协议等,属于应届生。三、委托培养研究生:即委培生。招生一律实行合同制。委托单位与培养单位之间、委托单位与委托生之间应分别签订委托培养合同。委托生的培养费用由委托单位提供,毕业后到委托单位工作。其它均与定向培养研究生相同。这个方式比较少,因为这是需要用人单位出学费的,而且一般针对公司高层或国家干部居多。四、自筹经费研究生:自筹经费研究生是招生单位根据社会需求,在培养条件、指导力量具备的前提下,用导师的科研经费、学校创收的经费或社会集资的自有经费培养的研究生。自筹经费生国家不负责分配。注意,这属国家计划外招生,但是同计划内招生一样,自筹经费硕士生应参加国家统一的入学考试并执行统一录取标准。在很久以前,那时候还是公费制,过了统招线分数排前面的是公费研究生不用出学费,分数排后面的是自费研究生需要自己出学费,但是都必须参加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达到统招的分数线才行。现在公费制已经改革了,变成奖学金制了,排名靠前的获得全额奖学金抵消学费相当于以前的公费,排名靠后的没奖学金就是自己出学费相当于以前的自费,奖学金制后。所以说,自费研究生这个概念估计要慢慢退出历史舞台了。其实对于广大研友而言,定向和非定向研究生才是主力。全日制研究生一般建议选择非定向,因为这样有派遣证、三方协议、算应届生。而非全日制研究生,2020年以前可以选择非定向,这样读出来也算应届生。南京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但是随着11月7日新政策的实施,一般高校只能录取定向非全日制研究生,甚至有的高校要求今年考研的也必须将非定向修改为定向。那么这样一来,非全日制研究生将无法享受派遣证、三方,也不能算作应届生,无法参加校招,只能参加社招了。那么现在,你们明白了研究生报考中四大研究生种类了吗?
近来,一些地方出现了非全日制研究生找工作受歧视的现象,引发社会关注。很多读者想知道,在高校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非全日制与全日制到底有何不同,其含金量真的比全日制低吗?为此,我们邀请部分高校负责人从报考、课程设置、导师安排、毕业论文要求等方面予以解读。问题1 报考要求一样吗?初试复试要求与全日制一致北京农学院研究生处处长 何忠伟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是相对全日制研究生培养而言的一种培养形式,其培养制度是以在职人员为主要培养对象,以提高就业者专业能力、更新专业知识为主要目的,并使合格者获取学历学位的终身教育制度。它与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互为补充,共同构成我国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招生对象主要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或专科毕业两年以上)人员。从2017年起,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要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初试)和招生单位组织的复试,初试与全日制考生用的是同一套试题,与全日制考生的国家录取分数线一样,复试要求也与全日制考生一样。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明显优势就是兼顾工作和学习,在职人员利用业余时间提升专业能力和学识学历。近几年,我校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规模保持稳定,主要生源是农业技术人员、农村基层干部和涉农企业员工,25至40岁年龄段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占90%以上。由于他们具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学习积极性非常高,理论与实践结合得非常紧密,学习效果非常好,已毕业的500多名非全日制研究生正活跃在京郊农业农村第一线,把知识写在京郊大地上。可以说,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已成为在职人员实现人生梦想的一个重要途径。从学制来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三年,在校最长年限一般不超过五年。根据教育部要求,培养单位可以根据学习形式和生源特点,为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但必须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纳入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范围,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也纳入抽检范围。非全日制研究生修满规定学分,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德智体美达到毕业要求,就能拿到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我们学校共有7个专业学位点同时招收全日制研究生与非全日制研究生,二者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导师配备、师资队伍、实验条件、学位授予都是统一标准、统一要求。比如农业管理专业,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采用的就是同一个培养方案,总学分都不少于30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24学分,实践训练6学分。但是,考虑到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实际情况,非全日制研究生会采取周末集中授课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学习,相比之下更重视实习环节,像农业管理专业的实践训练就不少于6个月。其实,各高校目前都很重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严把入口关、培养关和出口关。我们学校一直致力于建设高水平应用型的现代农林大学,已形成依托农工管三大学科门类的非全日制教育教学体系,今后将不断提高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快培养乡村振兴急需的高层次人才。问题2 教学内容相同吗?课程设置完全一样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王军政非全日制研究生是教育部2017年开始实施的一项重大改革,把之前由国家组织入学资格单独统考且只授硕士学位证的在职单证硕士研究生,调整为统一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统一划线、统一复试、统一录取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并且毕业可同时获毕业证和学位证(双证)。北京理工大学从2017年开始招收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019年开始招收非全日制工程博士,每年大约招收非全日制硕士1000名、非全日制工程博士20至30名。从那时起,学校就明确规定非全日制研究生只招收在职定向就业类型,这与教育部2020年发布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原则上招生单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只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完全吻合。在培养方案和课程学分方面,我们学校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的要求相同,包括课程内容、实践环节、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位等。拿课程设置来说,非全日制学生的所有公共课、学科专业核心课和学科专业选修课,与全日制学生的要求完全一样。课程学习主要采取集中授课方式,上课时间为周六、周日等节假日或工作日的晚上,授课教师主要以校内教师为主,招生规模比较大的MBA(含EMBA)少量(大约10%)邀请了一些国内本领域著名教师授课,工程类别硕士也邀请企业导师来校授课。非全日制研究生课程学时、考核方式和质量要求等也与全日制完全相同。在学位论文方面,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评审、论文答辩等也都按照相同要求严格管理。学校还对全部学位论文进行重复率检查和5%随机抽取送校外同行专家盲审,不合格学位论文必须修改,再审合格后才能授予学位,以保证培养质量。从毕业情况来看,我们学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能够在基本学制(工科三年、管理和人文社科两年)正常毕业并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的比例约占90%。问题3 师资有区别吗?导师安排上同等对待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兼MBA教育中心主任 徐炜目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只存在于工商管理学院MBA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在研究生培养上一直一视同仁,无差别对待。具体到MBA专业,非全日制研究生主要是指春季招生只获取学位证书的毕业生,也就是常说的单证班。为了规范MBA招生、培养及保证教育质量,教育部从2017年起将MBA春季招生和秋季招生并轨,推出全日制MBA与非全日制MBA。就我们学校的非全日制MBA和全日制MBA来说,二者除上课时间有区别外,在考试和录取过程中并无差别,都建立了完整的、相同的培养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从教学内容来看,二者的培养计划核心内容与要素是一样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核心必修课程与全日制研究生的核心必修课程是一样的,包括选修课程、任课老师、教学要求、课程考试、考核要求也都一样。以导师安排为例。我们学校的非全日制MBA和全日制MBA配备的导师是一样的,都实行双导师制。导师由学术导师和职业导师构成。学术导师来源于全校优质师资,职业导师由业界成功人士担任,主要职责是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职业咨询、专业能力培养与鉴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专业指导,积极沟通并一起参加实践活动,通过学校、导师、学生三方共同努力,建设好互动交流平台。非全日制MBA与全日制MBA的导师对于学生的要求,如实习要求、学位论文要求及论文答辩要求等都实行统一标准。同时,他们的教育督导和质量保证体系等都完全相同。实际上,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区别在于:全日制研究生是周一至周五上课,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周末或业余时间上课。这种上课时间的差别,并不影响培养质量水平,用人单位完全没有必要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实施差别对待。问题4 毕业论文降低要求吗?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北方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宋志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研厅〔2016〕2号)明确要求,培养单位在制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案时,应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北方工业大学在招收培养非全日制研究生过程中充分考虑、尊重非全日制研究生脱产学习的特点,确定了“内紧外松”的个性化指导培养方式,确保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具有同等的培养质量,特别是在保障学位论文质量方面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内紧”是指学校在制定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学位论文规定时,既要清晰地认识到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的特殊性和困难之处,又要坚持“两个一致”原则。一是论文评审标准一致。学校硕士学位论文管理规定面向全体研究生,不区分学生的全日制或非全日制身份,学校制定完善的学位论文质量监督体系,由学校督导组、导师、外校专家等多方参与,联动开展过程监督。二是论文环节执行一致。在论文开题答辩、中期检查、匿名评审、预答辩和答辩等环节中,两种身份研究生须通过相同标准的过程考核和专家评审。如在开题阶段,学校通过开题查新保证论文选题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文字复制比仅在低于15%时允许进入下一环节,大于30%则直接进入延期答辩;论文评审或预答辩不通过时,学生将视情况被要求直接延期3个月、6个月或一年不等。学校坚持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关口前移提醒,严格出口管理。对于课程修读未达毕业学分要求、未按时完成学位论文的个别学生,学校管理部门会及时提醒预警,安排专人跟进,及时督促。强化研究生导师学生培养“一视同仁、同一标准”的理念,坚决淘汰不合格论文,确保学位论文质量。“外松”是指学校充分考虑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习特点和个人情况,“一人一策、一生一案”,充分调动协调教学资源,采用相对灵活的个性化指导与管理方法,保证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习效果最优、培养质量最佳。学校长期实行研究生培养“弹性学分制”,将非全日制研究生最长修业时间延长至五年,为学生开辟求学“绿色通道”。在选课上,学校开放全部教学课堂,非全日制研究生可依据专业培养要求和个人学习基础灵活选择课程,充分利用个人有效时间,用好学校资源进一步夯实专业基础,为学位论文的高质量完成提供专业保障。现状与建议“双非”研究生就业常会遭歧视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主任 白勇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式包括非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简称“双非”)和非全日制定向研究生两类。此前,我们学校有少数院系招收“双非”研究生,但近些年来,这些院系已停招“双非”研究生,仅招收非全日制定向研究生。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双非”研究生在劳动力市场求职过程中未受到足够公平的对待,就业途径不太通畅。部分用人单位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比如人们常在招聘启事中看到“招收全日制研究生”等要求,或者在同等条件下会优先录用全日制研究生。“双非”研究生就业举步维艰,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用人单位对“双非”研究生非常不了解,对于上级部门是否能够给这样的学生解决户口和编制的政策也不明确,导致不敢决策,在发布招聘需求时就没有给予这类研究生机会。尽管有的用人单位认为“双非”研究生很优秀,也希望招收,但又担心后续政策问题困扰,所以不敢大胆招聘、大胆用人。就业政策的滞后未能给“双非”研究生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第二,进入实习期,“双非”研究生需要提供各种凭证,证明自己具有应届生身份,才能与企业签署三方协议。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他们无法对用人单位做到广而告之。第三,在应聘中,很多单位刻板地认为非全日制培养的学生知识储备不足以和全日制媲美。第四,部分“双非”研究生年龄偏大。他们大多具有一定的工作履历,在工作之后回校继续充电,但一些用人单位或具体政策在落实户口、编制时,对人员年龄有严格限制,导致“双非”研究生无法参加应聘。怎样才能消除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偏见呢?我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应扩大宣传与介绍,增加用人单位或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正确认知。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相同,都属于统招统分计划,学历类型同为普通高等教育。两者的唯一区别在于学习方式的不同,而非学历类型的不同。用人单位应该消除歧视,关注学生能力,为非全日制研究生提供更公平的竞争机会。其次,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非全日制学生的能力水平。建议高校进一步加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课程、专业设置,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以“高质量的人才”打消用人单位的顾虑。第三,教育、组织、人社等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打通劳动力市场政策壁垒,让非全日制研究生竞聘时可以享受到同等的政策红利,得到同样的展示平台。来源 北京日报流程编辑 吴越
这几天,非全日制研究生相关的话题频繁上热搜,关于非全硕士求职“被歧视”的新闻也引发众多关注,尤其是让正在就读或是准备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同学们忐忑不已……别担心!宗师君汇总了教育部近日对非全硕士的最新回应消息,并从全日制与非全硕士的区别、非全日制硕士可能遇到的问题、就读非全日制硕士的注意事项,这三个方面为大家深度解析!Part 1 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硕士有哪些区别?我们知道非全拿到的是双证,并且与全日制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在培养标准上也早就实现了同一对待。但在不少方面,仍有一些不同,跟着宗师君来看看有哪些主要区别。1. 招考方式脱产与非脱产学习,可以说是全日制与非全的一个明显区分。二者都是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录取。在招生复试中非全与全日制实行统一划线,复试考试科目、命题全部按照全日制要求执行。2. 学费与奖助政策在学费上,非全要比全日制昂贵不少,有的甚至是高出 2~3 倍。而且非全日制一般不享受全日制的助学金、学业奖学和国家奖学金,包括校园贷款。但也有一些高校设立“非全日制优秀研究生奖学金”,每学年评选。用于奖励学业成绩优异、科研成果显著、社会公益活动表现突出的非全日制学生。比如比如浙大、华科、川大等高校,其中华科,一等奖学金奖励额度达到了8000元/年。3. 学制时长学制年限上,非全日制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 ,一般比全日制学习时间长半年到一年。一般高校规定的学习年限为 2~4 年。4. 住宿与档案接收问题大部分高校是不给非全日制研究生提供住宿的,所以需要非全学生自己租房。一般高校是不接受非全日制学生的人口档案、团组织关系等。5. 教学活动安排不同学校安排也不尽相同,有的高校实行的是周末班。但也有高校允许非全日制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其中一种是利用节假日集中授课与网络导学相结合;另一种是在工作日跟随全日制正常授课学习,并参与导师科研项目与实习实训。在选择导师上,如华中科技大学,非全日制专硕可以和全日制学生一同进行导师双选会,实行研究生导师负责制。6. 就业指导与推荐方面对于自主择业的非全日制专硕,大部分高校是按照可与全日制硕士生相同方式给与派遣证。并且可以统一参加学院所开展的职业规划与指导、实习宣讲等活动。7. 培养标准教育部早在 2016 年发布公告称,各培养单位须根据研究生学习形式和生源特点,制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案,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将纳入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范围,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也将纳入抽检范围。这意味着,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需要与全日制学生一样严格要求。论文作为体现研究生学业水平的一个重要凭证,可不是随便就能应付的了的。尤其是近年来学术造假问题频发,论文的审查越发严格。非全研究生也必须实打实的做学术做研究,而不再是人们以为的“蒙混过关”。Part 2 非全日制研究生会遇到哪些问题?随着我国教育部大力推动非全日制高等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在职人士也开始考虑报考非全日制硕士,来提升学历,增加就业竞争力。但是社会上对非全日制的硕士却有着两种迥然不同的声音:一方面,社会上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含金量存在质疑,非全研究生的就业难、落户难。另一方面,不少高校又大力扩招非全日制研究生生源,甚至取消了一些专业的全日制招生,改为非全日制招生。二者之间形成了“十分尴尬”的场景。首先不少高校持续扩招非全日制生源,这好像在传达非全正在变好的讯号。中国人民大学2021级全日制仅招收推免生源,统考阶段仅招收非全日制定向就业生源;华中师范大学2020年心理学专硕改为非全日制招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年直接取消全日制,会计专硕的所有方向都变为非全日制······除此之外还有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长安大学等都对非全日制的招生进行了调整。这些也给报考非全的考生更多择校机会,而且不少都是 985 名校。这样看来,非全似乎并没有那么糟糕。但是非全研究生求职遇冷、考公被拒、落户困难等问题也在频繁出现。关于“非全”的热议一直在持续,这也给不少非全在在读研究生和毕业生形成了“学历焦虑”。这种焦虑也正源于社会上的不认可与全日制学生的压力等。公务员招聘、事业单位、国企等等一些就业岗位并没有跟上教育部和高校的“节奏”,依旧存在对非全的“质疑”与“抗拒”。在公务员报考和教师招聘中,更是会附注上“不包括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字样。对此,近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也正式回应非全求职遇冷的消息: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五部门的通知中已明确“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就业机会。各级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公开招聘要根据岗位需求合理制定招聘条件,对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各地要合理制定人才落户条件,精简落户凭证,简化办理手续,为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落户机会。听到有关部门的“官宣”消息,你是否吃下一粒定心丸?不过宗师君还是总结了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的注意事项以及不同情况的适考人群,大家可以结合自身实际需求和情况去选择是否要就读。Part 3 非全日制研究生会遇到哪些挑战?1. 经济压力尽管高校有一些补贴政策,但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而言,租房、生活费和学费带来的经济压力还是十分大的。我们可以试算一下,以华科新传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为例,一年的学费是3万,租房费用以比较便宜的合租宿舍算一个月也大概需要1000元,再加上生活费医疗费等各种费用,两年下来至少也得要十几万的费用。经济条件较差的同学,要认真衡量一下。2. 时间与精力成本的压力研究生期间各种科研与论文任务十分繁重,对于边工作边读研的同学来讲,必然是十分的辛苦。而且在同一标准的培养要求下,毕业论文的审查力度也更加严格,在时间与精力上能否承受的住,也是一大问题。3. 就业与求职的压力尽管高校与教育部都一再强调要对非全日制一视同仁,保护非全的就业机会。但社会上仍有不少体制内单位或部分企业的认知较为局限,目前仍还对非全抱质疑态度。所以对于选择非全的考生们而言,要尽早考虑自己的职业规划。尤其是应届生们,是考体制单位还是其他就业、读研期间能否找到合适的工作、目标院校是否提供校招机会、以及攻读领域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接受度是多少等问题,都需要提前认真考虑。而且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奖助政策、学费住宿、户口档案能否迁入、是否有派遣证、能否参加校招等方面,也有不少差别,需要同学们以目标院校的官网信息为准。不过,任何事物都是两面的,尽管在学历认可度上非全一直备受争议,但这并不意味着非全就没有选择的价值。不同类型的考生需求也不相同,需要分情况探讨。Part 4 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适考人群与须知1. 想考公考编等体制单位最近非全毕业研究生在报考公务员、国企遇到的问题也闹得沸沸扬扬。如果你是只是想获得一个研究生学历,最后仍选择考公务员或考教编的。就一定要认真看好招聘单位的要求,如果单位明确声明拒绝非全研究生的话,那么报考非全对你来说并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2. 仅仅只是想提升学历的工作党获得一份好的学历,从而在工作或求职中更具竞争力,这是不少考生的出发点。对于已经工作的考生而言,没有足够的复习时间和知识储备,很难竞争得过应届考生,而这时非全就成了性价比高的选择。尤其是现在不少 985 名校大力扩招非全日制生源,分数线相对低、招收人数多,对于工作党而言备考难度大大降低。3. 想圆梦名校情结的考生们除了工作党外,一战失利、又不愿二战的同学,选择第一梯队的985高校非全也是不错的选择。名校的红利还是存在的。985高校的无论是教学资源、科研资源还是校招资源,都是具有很大的优势。在校招中,好的学校,就业单位会积极跑到学校开招聘会、宣讲、主动要人、发布就业信息等。只要能力突出,非全日制研究生也能比全日制拿到更好的 offer 。之前就有网友在知乎分享,武大非全日制研究生拿到京东算法的高薪 offer ,这种个例也并不在少数。4. 倾向于边读研边工作的同学如果你没有考体制单位的打算,就业意愿也比较广泛的话,那么非全灵活的学习方式或许更适合你。尤其是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找到一份与专业匹配度高的工作,边工作边读研的可操作性会更强。而且在进行论文或科研项目时,你的工作内容也完全可以成为学术研究的样本。并且有不少互联网企业,如网易、阿里、百度、腾讯等,在进行校招或社招时并不区分全日制或非全日制。其实,早在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纳入统考之初,教育部就规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但由于大部分招生单位对于非全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都还在摸索中,加上社会对在职研究生的以往的“刻板印象”,依然有很多企业和单位认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含金量不如全日制。不过随着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逐渐成熟,招生单位也在逐渐提高对非全日制的认可,在招聘过程中放宽相应要求。因此,同学们可以放心未来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教育会更加专业化和规范化。非全研究生的含金量也将进一步提升,尤其是管理类硕士。最后,宗师君也提醒同学们要合理定位,规避盲目跟风的行为,依据自身实际情况、需求、职业规划再理性选择考研选择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本篇原创文章由百家号“宗师考研”发布,持续更新考研及大学生主题的干货文章与上岸经验贴,敬请关注!
其实,网上两派在纷争不断,有人拿教育部文件说话,有人说“非全和全日制一样你为啥不去考全日制”。这里我想表达一个中肯的观点。首先,毋庸置疑的是,你绝对不能说“非全日制不就是在职研究生吗,花钱买的”或者“非全日制研究生=本科生”,这说明你眼光落伍了。很多人也提到,2016年教育部出了新文件,以后的“正儿八经考上”的双证研究生分两种,一种叫“全日制”,一种叫“非全日制”,只不过是培养模式不同,全日制的全天候在学校,老老实实上课;非全日制的灵活安排时间,把全日制该上的课同样上了,该写的论文同样写了,才能毕业,而不是看看网课、函授一下就行。这说明一点,无论是从入学条件、上学内容和毕业条件上来说都是一样的。教育部也规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毕业证、学位证有同等法律效力。所以我认为,非全日制就是堂堂正正的研究生,毋庸置疑。有人可能会说,非全日制在校时间少啊,分数低一些啊,诸如此类。时间少怎么了,全日制在学校也不是天天上课,人家可能上午上了两节课,就大半天没事了,有的去图书馆学习了,有的可能去舞厅蹦迪了,你能说蹦迪那个毕业后证书效力就不如去图书馆那个吗?同样的,非全在校时间少,但是课也是安排的满,他可能就没空去蹦迪,他可能一天得上八节课,怎么就不优秀了?再说分数问题,好,非全是有一些人因为全日制分数不够就调剂到了非全,但是最最基本的,人家得过国家线吧?我就不说那些比211全日制分数还高的985非全了,就单凭人家过了国家线这一点,人家就是堂堂正正的研究生,这总没错吧?我们再贬低一下非全,比如说,19考研国家线金融类专业学位A区是345分,有个学生考了346,没考上清华的全日制,调剂到了一个二本学校的非全。这个二本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分数线都是国家线,你能说他不如清华的全日制,我们理解,你说他不如这个二本的全日制甚至不如本科?开玩笑?我觉得,这个事可以类比一下考证,一个人考出了雅思,你别管他是上着班考的还是啥也不干就天天复习雅思了,反正人家是考出来了,你就得承认人家有雅思证,他就是英语不好,考试的时候碰巧运气好,那你也别管,人家反正有证了。为非全打抱不平了半天,我再说说弊端。你说非全和全日制完全一样吗?我认为这也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呢?毕竟高分上非全的是一部分,那还有一些低分,考不上全日制调剂到非全的呢,那人家公司也不好区分你到底是哪一种,只好一刀切,这也是木有办法的事,毕竟全日制的都一堆堆的,也不是什么稀缺资源。还有,你毕竟不是全天在学校,一些导师的项目你可能跟不上,一些讲座你也听不了,一些出国交流的机会你也没法去,难免在知识的掌握上比全日制差一些。这个时候不用拿出“我是没工作的非全,和全日制一起上课”来反驳,还是那句话,人家公司知道你是什么情况,人家就看见你的毕业证上写着“非全日制”了,后边等着面试的还有一大堆,你又不是他亲戚,他哪有功夫给你慢慢区分?说了这么多,其实完全可以揣摩一下教育部的初衷。首先,大步调是提高人才素质。这几年,单证的在职研究生、上班但是参加统考的双证研究生、全日制研究生等混杂在一起。尤其是单证研究生,好考好毕业,水分很大。同时,上班族也需要提升自己,不能不让人上进啊,但是上班的可选的范围不大,好多只能考个单证研究生,不利于人进步,怎么办呢?教育部一想,设一个非全日制研究生吧,应届毕业生考全日制,工作的就考非全。又一想,可别把非全又折腾成了“水货”,所以严令学校把关,统一考试,统一标准,证书统一效力。目的就是,培养出的非全也得是高质量的人才,而不是混学历的“水军”。但是教育部门万万没想到,一大批全日制的考生差了几分居然不是选择二战或者去差学校,而是去了非全,甚至一部分高校在诱导学生要不要调到非全。这个时候就埋下了隐患的种子。那段时间里,学校政策不一样,有的学校非全也提供住宿,有的不提供,有的接受非全档案,有的不接受;有的毕业发三方和派遣,有的不发;有的只要在职的,有的要应届毕业生……这一切,都为隐患埋下了种子。2019年,第一批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了,忽然发现,他们的毕业证和学位证不被认可!这应该是在预料之中的,毕竟很多公司还停留在花钱买学历的“在职研究生”记忆里,你忽然让他接受非全,可能是接受不了的。但是,这也不是人家非全学生倒霉的理由,我们不能幸灾乐祸的嘲笑“非全”,仔细想想,他们也很无辜啊,毕竟教育部说了“同等法律效力”,不过这种情况也应该是在意料之内的。所以2020招生规定上加了一句“原则上招生单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综上所述,非全是正儿八经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短期来说受到误解或者难找工作也是肯定存在的。我觉得,想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国家及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宣传和科普力度,让人们真正了解非全日制研究生。而且,在公务员、事业编考试等国家、政府层面的考试和选拔上首先要公正起来。比如说,你一些职位要应届毕业生,不让非全报咱先不争论了,但是一些要研究生不限制是否应届的岗位你必须得让非全报。再比如可能硕士比本科工资高的单位,那么人家非全的来了你也得给人家工资该高的高出来。政府下手接纳了,社会慢慢也会接纳。顺便说一句,非全不让评奖学金就很坑,奖学金是学习好坏的表现,和有没有工作有什么关系呢?谁牛谁拿呗,何必限制!不管如何,生活还要继续,不知道第一批非全现在怎么样了,祝好。
近来,一些地方出现了非全日制研究生找工作受歧视的现象,引发社会关注。很多读者想知道,在高校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非全日制与全日制到底有何不同,其含金量真的比全日制低吗?为此,我们邀请部分高校负责人从报考、课程设置、导师安排、毕业论文要求等方面予以解读。问题1:报考要求一样吗?初试复试要求与全日制一致北京农学院研究生处处长何忠伟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是相对全日制研究生培养而言的一种培养形式,其培养制度是以在职人员为主要培养对象,以提高就业者专业能力、更新专业知识为主要目的,并使合格者获取学历学位的终身教育制度。它与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互为补充,共同构成我国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招生对象主要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或专科毕业两年以上)人员。从2017年起,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要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初试)和招生单位组织的复试,初试与全日制考生用的是同一套试题,与全日制考生的国家录取分数线一样,复试要求也与全日制考生一样。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明显优势就是兼顾工作和学习,在职人员利用业余时间提升专业能力和学识学历。近几年,我校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规模保持稳定,主要生源是农业技术人员、农村基层干部和涉农企业员工,25至40岁年龄段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占90%以上。由于他们具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学习积极性非常高,理论与实践结合得非常紧密,学习效果非常好,已毕业的500多名非全日制研究生正活跃在京郊农业农村第一线,把知识写在京郊大地上。可以说,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已成为在职人员实现人生梦想的一个重要途径。从学制来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三年,在校最长年限一般不超过五年。根据教育部要求,培养单位可以根据学习形式和生源特点,为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但必须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纳入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范围,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也纳入抽检范围。非全日制研究生修满规定学分,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德智体美达到毕业要求,就能拿到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我们学校共有7个专业学位点同时招收全日制研究生与非全日制研究生,二者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导师配备、师资队伍、实验条件、学位授予都是统一标准、统一要求。比如农业管理专业,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采用的就是同一个培养方案,总学分都不少于30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24学分,实践训练6学分。但是,考虑到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实际情况,非全日制研究生会采取周末集中授课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学习,相比之下更重视实习环节,像农业管理专业的实践训练就不少于6个月。其实,各高校目前都很重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严把入口关、培养关和出口关。我们学校一直致力于建设高水平应用型的现代农林大学,已形成依托农工管三大学科门类的非全日制教育教学体系,今后将不断提高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快培养乡村振兴急需的高层次人才。问题2:教学内容相同吗?课程设置完全一样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军政非全日制研究生是教育部2017年开始实施的一项重大改革,把之前由国家组织入学资格单独统考且只授硕士学位证的在职单证硕士研究生,调整为统一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统一划线、统一复试、统一录取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并且毕业可同时获毕业证和学位证(双证)。北京理工大学从2017年开始招收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019年开始招收非全日制工程博士,每年大约招收非全日制硕士1000名、非全日制工程博士20至30名。从那时起,学校就明确规定非全日制研究生只招收在职定向就业类型,这与教育部2020年发布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原则上招生单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只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完全吻合。在培养方案和课程学分方面,我们学校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的要求相同,包括课程内容、实践环节、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位等。拿课程设置来说,非全日制学生的所有公共课、学科专业核心课和学科专业选修课,与全日制学生的要求完全一样。课程学习主要采取集中授课方式,上课时间为周六、周日等节假日或工作日的晚上,授课教师主要以校内教师为主,招生规模比较大的MBA(含EMBA)少量(大约10%)邀请了一些国内本领域著名教师授课,工程类别硕士也邀请企业导师来校授课。非全日制研究生课程学时、考核方式和质量要求等也与全日制完全相同。在学位论文方面,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评审、论文答辩等也都按照相同要求严格管理。学校还对全部学位论文进行重复率检查和5%随机抽取送校外同行专家盲审,不合格学位论文必须修改,再审合格后才能授予学位,以保证培养质量。从毕业情况来看,我们学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能够在基本学制(工科三年、管理和人文社科两年)正常毕业并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的比例约占90%。问题3:师资有区别吗?导师安排上同等对待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兼MBA教育中心主任 徐炜目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只存在于工商管理学院MBA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在研究生培养上一直一视同仁,无差别对待。具体到MBA专业,非全日制研究生主要是指春季招生只获取学位证书的毕业生,也就是常说的单证班。为了规范MBA招生、培养及保证教育质量,教育部从2017年起将MBA春季招生和秋季招生并轨,推出全日制MBA与非全日制MBA。就我们学校的非全日制MBA和全日制MBA来说,二者除上课时间有区别外,在考试和录取过程中并无差别,都建立了完整的、相同的培养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从教学内容来看,二者的培养计划核心内容与要素是一样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核心必修课程与全日制研究生的核心必修课程是一样的,包括选修课程、任课老师、教学要求、课程考试、考核要求也都一样。以导师安排为例。我们学校的非全日制MBA和全日制MBA配备的导师是一样的,都实行双导师制。导师由学术导师和职业导师构成。学术导师来源于全校优质师资,职业导师由业界成功人士担任,主要职责是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职业咨询、专业能力培养与鉴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专业指导,积极沟通并一起参加实践活动,通过学校、导师、学生三方共同努力,建设好互动交流平台。非全日制MBA与全日制MBA的导师对于学生的要求,如实习要求、学位论文要求及论文答辩要求等都实行统一标准。同时,他们的教育督导和质量保证体系等都完全相同。实际上,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区别在于:全日制研究生是周一至周五上课,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周末或业余时间上课。这种上课时间的差别,并不影响培养质量水平,用人单位完全没有必要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实施差别对待。问题4:毕业论文降低要求吗?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北方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宋志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研厅〔2016〕2号)明确要求,培养单位在制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案时,应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北方工业大学在招收培养非全日制研究生过程中充分考虑、尊重非全日制研究生脱产学习的特点,确定了“内紧外松”的个性化指导培养方式,确保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具有同等的培养质量,特别是在保障学位论文质量方面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内紧”是指学校在制定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学位论文规定时,既要清晰地认识到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的特殊性和困难之处,又要坚持“两个一致”原则。一是论文评审标准一致。学校硕士学位论文管理规定面向全体研究生,不区分学生的全日制或非全日制身份,学校制定完善的学位论文质量监督体系,由学校督导组、导师、外校专家等多方参与,联动开展过程监督。二是论文环节执行一致。在论文开题答辩、中期检查、匿名评审、预答辩和答辩等环节中,两种身份研究生须通过相同标准的过程考核和专家评审。如在开题阶段,学校通过开题查新保证论文选题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文字复制比仅在低于15%时允许进入下一环节,大于30%则直接进入延期答辩;论文评审或预答辩不通过时,学生将视情况被要求直接延期3个月、6个月或一年不等。学校坚持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关口前移提醒,严格出口管理。对于课程修读未达毕业学分要求、未按时完成学位论文的个别学生,学校管理部门会及时提醒预警,安排专人跟进,及时督促。强化研究生导师学生培养“一视同仁、同一标准”的理念,坚决淘汰不合格论文,确保学位论文质量。“外松”是指学校充分考虑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习特点和个人情况,“一人一策、一生一案”,充分调动协调教学资源,采用相对灵活的个性化指导与管理方法,保证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习效果最优、培养质量最佳。学校长期实行研究生培养“弹性学分制”,将非全日制研究生最长修业时间延长至五年,为学生开辟求学“绿色通道”。在选课上,学校开放全部教学课堂,非全日制研究生可依据专业培养要求和个人学习基础灵活选择课程,充分利用个人有效时间,用好学校资源进一步夯实专业基础,为学位论文的高质量完成提供专业保障。【现状与建议】“双非”研究生就业常会遭歧视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主任白勇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式包括非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简称“双非”)和非全日制定向研究生两类。此前,我们学校有少数院系招收“双非”研究生,但近些年来,这些院系已停招“双非”研究生,仅招收非全日制定向研究生。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双非”研究生在劳动力市场求职过程中未受到足够公平的对待,就业途径不太通畅。部分用人单位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比如人们常在招聘启事中看到“招收全日制研究生”等要求,或者在同等条件下会优先录用全日制研究生。“双非”研究生就业举步维艰,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用人单位对“双非”研究生非常不了解,对于上级部门是否能够给这样的学生解决户口和编制的政策也不明确,导致不敢决策,在发布招聘需求时就没有给予这类研究生机会。尽管有的用人单位认为“双非”研究生很优秀,也希望招收,但又担心后续政策问题困扰,所以不敢大胆招聘、大胆用人。就业政策的滞后未能给“双非”研究生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第二,进入实习期,“双非”研究生需要提供各种凭证,证明自己具有应届生身份,才能与企业签署三方协议。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他们无法对用人单位做到广而告之。第三,在应聘中,很多单位刻板地认为非全日制培养的学生知识储备不足以和全日制媲美。第四,部分“双非”研究生年龄偏大。他们大多具有一定的工作履历,在工作之后回校继续充电,但一些用人单位或具体政策在落实户口、编制时,对人员年龄有严格限制,导致“双非”研究生无法参加应聘。怎样才能消除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偏见呢?我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应扩大宣传与介绍,增加用人单位或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正确认知。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相同,都属于统招统分计划,学历类型同为普通高等教育。两者的唯一区别在于学习方式的不同,而非学历类型的不同。用人单位应该消除歧视,关注学生能力,为非全日制研究生提供更公平的竞争机会。其次,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非全日制学生的能力水平。建议高校进一步加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课程、专业设置,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以“高质量的人才”打消用人单位的顾虑。第三,教育、组织、人社等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打通劳动力市场政策壁垒,让非全日制研究生竞聘时可以享受到同等的政策红利,得到同样的展示平台。视觉中国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