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和保研的同学或许都曾陷入短暂迷茫,不清楚自己到底能考到什么层次的院校,确定选择后,又不知该如何着手准备,甚至有些读研常识也不是那么清楚。比如:我是选择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二者有什么联系?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又是什么?有什么区别?今天,带大家来了解“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的联系与区别,希望对大家在读研准备阶段有所帮助。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全日制研究生:是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年限内,全脱产在校学习的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录取,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一般应适当延长基本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时,所在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根据其修业年限、学业成绩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相应的、注明学习方式的毕业证书;其学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位标准,可以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证书。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全国硕士研究生按照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可分为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两种。二者处于同一层次,是相对的研究生种类。主要有以下区别。第一,培养目标不同。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从事具有明显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会计师等。这是一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方式。学术硕士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等研究人员。第二,培养方式不同。专业硕士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要求有实践环节。学术硕士的课程设置侧重于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创新工作的能力和素质。第三,报考条件不同。以《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的要求为例:专业硕士报考条件:除了要符合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基本条件外,部分专业学位有单独规定,如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硕士中的工程管理[代码为125601]和项目管理[代码为125602]、旅游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专业,报考条件为: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学术硕士报考条件:【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具体期限由招生单位规定)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第四,招生专业不同。专业硕士,招生专业比较有针对性,根据研招网“专业知识库”显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包括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审计、法律、社会工作、警务、教育、体育、汉语国际教育、应用心理、翻译、新闻与传播、出版、文物与博物馆、建筑学、城市规划、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交通运输、农业、兽医、风景园林、林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护理、药学、中药学、中医、军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艺术等,共计47个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在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13大门类,及其下设的一级学科、二级学科,涵盖所有的专业方向招生。注:具体到某一招生单位的某一具体专业是否招生,请参照招生单位当年的招生专业目录。第五,学费标准不同。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收费标准,按不高于本校现行普通专业学术型自筹经费研究生收费标准确定(没有普通专业学术型自筹经费研究生的学校,应参照当地其他院校同类专业的有关收费标准确定)。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收费标准,原则上每年硕士生不超过8000元、博士生不超过10000元。第六,学制不同。具体表现为,专业硕士学制一般为2-3年,学术硕士学制一般为3年。具体情况依各招生单位当年政策为准。第七,读博方式不同。专业硕士,一般不能硕博连读或直博,硕士毕业后若进行考博,请咨询招生单位了解相关政策。学术硕士,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导师直接读博,不用参加全国统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直博或者硕博连读。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以教育部当年发布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和招生单位当年发布的最新招生简章为准。编 辑丨王殿祎(山西交控集团团委)校 对丨高 乐校 审丨张 瑶值班编委丨吕通义
考研的同学在备考阶段,或许都会陷入短暂迷茫,不清楚自己到底能考到什么层次的院校,确定“选择”后,又不知该如何着手准备,甚至有些考研常识也不是那么清楚。比如:我是选择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二者有什么联系?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又是什么?有什么区别?今天,川川带大家来了解“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的联系与区别,希望对大家在考研备考阶段有所帮助。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全日制研究生:是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年限内,全脱产在校学习的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录取,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一般应适当延长基本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时,所在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根据其修业年限、学业成绩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相应的、注明学习方式的毕业证书;其学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位标准,可以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证书。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全国硕士研究生按照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可分为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两种。二者处于同一层次,是相对的研究生种类。主要有以下区别。第一,培养目标不同。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从事具有明显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会计师等。这是一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方式。学术硕士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等研究人员。第二,培养方式不同。专业硕士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要求有实践环节。学术硕士的课程设置侧重于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创新工作的能力和素质。第三,报考条件不同。以《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的要求为例:专业硕士报考条件:除了要符合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基本条件外,部分专业学位有单独规定,如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硕士中的工程管理[代码为125601]和项目管理[代码为125602]、旅游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专业,报考条件为: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学术硕士报考条件:【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具体期限由招生单位规定)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第四,招生专业不同。专业硕士,招生专业比较有针对性,根据研招网“专业知识库”显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包括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审计、法律、社会工作、警务、教育、体育、汉语国际教育、应用心理、翻译、新闻与传播、出版、文物与博物馆、建筑学、城市规划、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交通运输、农业、兽医、风景园林、林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护理、药学、中药学、中医、军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艺术等,共计47个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在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13大门类,及其下设的一级学科、二级学科,涵盖所有的专业方向招生。注:具体到某一招生单位的某一具体专业是否招生,请参照招生单位当年的招生专业目录。第五,学费标准不同。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收费标准,按不高于本校现行普通专业学术型自筹经费研究生收费标准确定(没有普通专业学术型自筹经费研究生的学校,应参照当地其他院校同类专业的有关收费标准确定)。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收费标准,原则上每年硕士生不超过8000元、博士生不超过10000元。第六,学制不同。具体表现为,专业硕士学制一般为2-3年,学术硕士学制一般为3年。具体情况依各招生单位当年政策为准。第七,读博方式不同。专业硕士,一般不能硕博连读或直博,硕士毕业后若进行考博,请咨询招生单位了解相关政策。学术硕士,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导师直接读博,不用参加全国统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直博或者硕博连读。你还有哪些想要了解的考研常识?评论里留下你的疑问吧~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以教育部当年发布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和招生单位当年发布的最新招生简章为准。编辑 |熙妹 校对 | 木尧 审核 | 关关来源 | 研招网往 期阅读
记者|黎文婕数据显示,尽管考研竞争日趋激烈,非全日制专业却持续遇冷。根据调查结果,超过7成的考生并不愿意调剂到非全日制专业,46%的考生担心毕业后非全日制文凭不被就业单位认可。日前,中国教育在线发布《2019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称,“虽然国家规定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具有相同法律地位,但目前多数事业单位的招聘要求为全日制研究生,随着2017年招收第一批列入统考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非全日制研究生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与关注。”近年来,研究生招生人数在逐年上升,在1978年,研究生招生10708人,到2017年招生数量超过80万人,40年间,招生数量增加了75倍。2016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非全日制研究生是“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 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相比只是在学习方式上有所区分,而在招生计划、招生录取、质量标准、证书管理等方面并无二致。 2017年,由于将非全日制纳入统考,研究生招生数量大幅增加,从59万人增长至72万人,博士招生从7.7万人增长至8.4万人。据《报告》,双一流启动后,高校发展进入新的竞争阶段,多所大学在稳定甚至缩减本科培养规模的同时,均大幅扩张研究生教育。从一流大学公布的2019年招生计划看,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有28所高校大幅增加了招生计划。其中,复旦大学从2017年开始增加招生计划1800人,达到5500人,其中招生计划中增加了非全日制学习方式。2018年招生计划与2017年基本持平,在2019年招生计划数又增加700人,达到6300人。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招生计划从2016年的3900人增加到5000人。2018年招生计划不变,2019年增加700人,达到5700人。然而,从调查来看,对于2017年非全日制纳入统考,统一标准,近半数考生认为对自己没有影响,不考虑非全日制。仍有近四分之一的考生不清楚该政策。虽然大量高校的非全日制专业招生靠调剂来完成,但调查显示,超过7成的考生并不愿意调剂到非全日制专业。在北京理工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文辉看来,非全日制遇冷主要是因为“部分公众对以往在职研究生的思维定式,在并未充分了解非全日制研究生内涵的前提下,主观上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要求怀有疑虑。并且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这一新学位类型的认识往往滞后,与前些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的推广一样,社会对其认可尚需时日。 ”《报告》称,从今年部分高校公布数据看,生源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招生单位很多非全日制专业出现缺额的现象,无法完成招生计划。北京邮电大学非全日制专业中,大量专业的录取人数远远超过上线人数,说明招生基本上靠调剂来完成。其中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上线4人,录取108人,电子与通信工程上线3人,录取82人,软件工程上线2人,录取35人。中山大学部分非全日制专业则没有招到人,测绘工程招生计划5人、环境工程招生计划15人、材料工程招生计划数10人、金融硕士招生计划数15人,化学工程招生计划数10人,但最终录取均为0人。法律硕士(非法学)、会计硕士招生计划数和录取数基本持平。山东大学非全日制招生同样存在缺额情况,社会工作计划招生20人,录取6人,法律(法学)计划招生50人,录取13人,会计计划招生20人,录取8人,新闻与传播计划招生36人,录取8人,电气工程计划招生35人,录取11人。浙江大学研究生招生处副处长王征告诉界面新闻,”在研究生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长期以来边缘化、培训化和学术化倾向也深为社会各界所诟病,严重制约其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这种倾向和批评的背后,既有对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 ‘认识误区 ’,也说明需要对这种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进行深刻反思。 ”“加强非全日制学位的招生宣传工作势在必行。”周文辉则建议,一是要形成国家层面、院校层面、社会层面的联动机制,各自承担起相应的宣传责任,尽快普及社会对非全日制概念和内涵认知;二是要在招生考试之前通过招生宣讲、政策解读等方式,建立健全学费、奖助学金、户籍与档案、住宿、医疗、就业派遣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消除考生疑虑,释放积极信号;三是要推动各级用人单位对非全日制学位的认识和认可,共同为非全日制学生就业创造社会良性氛围。
考研的同学在备考阶段,或许都会陷入短暂迷茫,不清楚自己到底能考到什么层次的院校,确定“选择”后,又不知该如何着手准备,甚至有些考研常识也不是那么清楚。比如:我是选择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二者有什么联系?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又是什么?有什么区别?今天,小编带大家来了解“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的联系与区别,希望对大家在考研备考阶段有所帮助。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全日制研究生:是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年限内,全脱产在校学习的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录取,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一般应适当延长基本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时,所在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根据其修业年限、学业成绩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相应的、注明学习方式的毕业证书;其学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位标准,可以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证书。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全国硕士研究生按照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可分为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两种。二者处于同一层次,是相对的研究生种类。主要有以下区别。第一,培养目标不同。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从事具有明显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会计师等。这是一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方式。学术硕士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等研究人员。第二,培养方式不同。专业硕士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要求有实践环节。学术硕士的课程设置侧重于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创新工作的能力和素质。第三,报考条件不同。以《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的要求为例:专业硕士报考条件:除了要符合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基本条件外,部分专业学位有单独规定,如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硕士中的工程管理[代码为125601]和项目管理[代码为125602]、旅游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专业,报考条件为: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学术硕士报考条件:【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具体期限由招生单位规定)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第四,招生专业不同。专业硕士,招生专业比较有针对性,根据研招网“专业知识库”显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包括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审计、法律、社会工作、警务、教育、体育、汉语国际教育、应用心理、翻译、新闻与传播、出版、文物与博物馆、建筑学、城市规划、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交通运输、农业、兽医、风景园林、林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护理、药学、中药学、中医、军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艺术等,共计47个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在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13大门类,及其下设的一级学科、二级学科,涵盖所有的专业方向招生。注:具体到某一招生单位的某一具体专业是否招生,请参照招生单位当年的招生专业目录。第五,学费标准不同。全日制学位硕士研究生收费标准,按不高于本校现行普通专业学术型自筹经费研究生收费标准确定(没有普通专业学术型自筹经费研究生的学校,应参照当地其他院校同类专业的有关收费标准确定)。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收费标准,原则上每年硕士生不超过8000元、博士生不超过10000元。第六,学制不同。具体表现为,专业硕士学制一般为2-3年,学术硕士学制一般为3年。具体情况依各招生单位当年政策为准。第七,读博方式不同。专业硕士,一般不能硕博连读或直博,硕士毕业后若进行考博,请咨询招生单位了解相关政策。学术硕士,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导师直接读博,不用参加全国统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直博或者硕博连读。你还有哪些想要了解的考研常识?评论里留下你的疑问吧~
就在今日(3月15日)中午晚些时候,教育部公布《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国家分数线),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全面展开。下面是各分数线情况。以下分别是学术学位类和专业学位类的分数线▲学术学位类▲专业学位类今年分数线的情况如何呢?笔者简单介绍下:笔者观察了今年的分数线情况,从考研国家线来看,学硕分数线普遍上涨了10分左右,变化最大的应该属于经济学类的专业了,该专业英语单科分数线为49分,相比去年,单科涨了4分,所以英语不好的考生,今年报考经济学类专业是十分遗憾的。另外,哲学涨了15分,经济学涨了15分,法学涨了5分,教育学涨了5分,文学涨了10分,历史学涨了10分,理学涨了10分,工学涨了10分,医学涨了5分,管理学涨了15分,艺术学涨了5分,体育学涨了5分,只有农学、军事学分数线没有变化。接下来又该做哪些工作呢?1、准备复试看到分数线之后,通过的考生可以专心准备接下来的复试了。虽然分数线没问题,但是也必须要对复试重视起来,因为复试在总分书中,所占的比重也是非常大的。2、进行调剂为方便考生申请调剂,3月20日至4月30日,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将开通“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有调剂意愿的考生,充分了解招生单位(含各院、系、所)的调剂工作办法、计划余额,以及相关专业不同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在培养、奖助等方面的政策区别,并提前了解调剂系统的使用方法,按要求填报调剂志愿。那么,分数线没达到的在职人员该做些什么呢?对于落榜的在职考生,笔者也是略表遗憾,但是也不用气馁,因为还有以下方法可以补救:1、来年再战如果准备再战,那么现在就要进行准备了,经过了这次的考试,相信也对自己不足的方面有了了解,接下来可以重点进行针对性的复习。2、报考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相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来说,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采用的是先学后考的方式,其更为适合在职人员进行报考,考生只需要将资料送至院校,并通过审核就可进行课程的学习,课程的开课时间以院校公布为准,不同课程的时间也不同。以上就是给大家做的详细介绍,在这里,笔者也祝愿大家都能够通过,更多的相关知识还请关注本百家号其他相关内容。
进入10月,企业陆续开始秋招,对部分非全日制研究生来说,求职过程却备受冷眼。据媒体报道,国内某大型建筑公司明确“不招收非全日制的学生”,某企业HR也曾坦言,“(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区别)大了去了,非全日制=本科生”。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通知,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以下简称“非全生”)管理工作。从那时起,两类研究生统一考试、统一划分数线,招考方式正式并轨。通知还要求培养单位要坚持同一标准、同等质量,尤其指出二者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唯一区别为毕业证上的学习方式注明“非全日制”字样。基于此,许多认为自己遭歧视的学生向当地人社部门提起举报。消除就业歧视离不开国家政策支持,也需要招聘企业自觉认同。对个案来说,国家有关部门的权益救济或径直有效,但在企业自主招聘范围内,为节省成本,直接将双非院校及“非全生”排除在外的案例屡禁不止。“非全生”遭歧视并非没来由。在“非全生”教育早期试点摸索、制度确立以及后续发展过程中,因招考方式、标准的混乱,功利心态导致的教学培养体系、学历学位授予考核松散,甚至不乏“硕士掏钱就行”说法,“非全生”无形中被打上“质量低”标签。尽管时过境迁,如今“非全生”的招录门槛远非昔日可比,但社会不少人对其认知依旧停留在过去,企业招聘也依然会有歧视。要改变这种状态,除了改变公众的刻板印象之外,也需要正视当下“非全生”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目前,许多高校的“非全生”招录情形冷热不均,选择非全日制的考生多青睐人文社科经管领域,如工商管理硕士就常年爆满,而部分院校的理工类学科则门可罗雀、难以维系,甚至逐年减少招生,不平衡的招录情况,在同一院校的不同学科、学科优势特色不同的文理院校间都时有发生。报道中遭“歧视”的研究生,好多还是非全日制应届生。按理说,报考“非全生”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和部分院校注明“定向就业”的“非全生”招录要求不同,有些院校并无此限制,这些学生往往是全日制统招复试失利后,出于各种原因“调剂”而来。这说明部分院校发展“非全生”教育的盲目无序,既未充分考虑自身学科竞争力,更未预料门槛提高带来的低通过率,导致对招生计划的预见不足。这些学生与依附原工作单位、非脱产学习的“非全生”相比,除了遭受“歧视”之外,还要面临更大的择业焦虑。“非全生”的培养目标为某些专业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在2016年全日制、非全日制并轨后,除了同等学力申硕,“非全生”统考能报的学位多为专业硕士,鉴于此,许多院校培养方案也参照专业硕士进行。但目前的专业硕士教育并非臻于至善,加之不同地区、不同院校间固有的差距,部分院校专业硕士的培养方法尚不成熟,“非全生”教育却已草草上马,有的将就沿用此前落后、松散的培养方案,培养质量难以保障。再就是教学科研资源的紧张。尽管说“非全生”为完全成本收费,学校不覆盖奖助学金,更不占住宿等后勤资源,但院校科研教学的承载力是有限的。目前部分院校学硕已缩招,专硕和“非全生”的规模和比例却在增长,还不乏有些院校将“非全生”作为“生财之道”,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张让现有资源更加捉襟见肘,许多院校师资力量难以匹配教学,亟需满足专业硕士实务能力的师资更是匮乏。此外,学制过短使课程节奏过快、业务实践和求职时间冲突等问题也十分尖锐,这些专业硕士培养中已遭遇的问题,应当在“非全生”培养中予以克服。“非全生”教育极大满足了全民终身教育需求,对无缘通过全日制学习获取知识以及学历的人来说,“非全生”教育一定程度保障了他们的“受教育权”。发展好“非全生”教育也可适当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和我国的“非全生”不同,英美一些高校以研究生课程的12个学分为界限,修够12个学分,便自然过渡为全日制研究生,其灵活性也体现在“非全生”成长空间上,如与博士学历的无障碍共通;在人才考核上,用较为独立机构的“专业认证”评价把关人才质量。这些成熟经验启发我们既要发挥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也要适度扩大高校自主权,如此,才能真正办好“非全生”教育。(来源:中青评论微信公号)
自从在职研究生改革后,很多人针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相关问题都很疑惑,其中,咨询学硕、专硕、非全日制研究生区别的问题就有很多人在问,下面就这个问题为大家介绍一下。首先,小编先介绍一下什么是学硕、专硕、非全日制研究生。学硕:学术型硕士,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专硕:是相对于学术型学位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非全日制研究生:是一种在职研究生的报考方式,与全日制研究生的招生标准相同。点击下方“小程序”查看招生院校、专业三者的具体区别如下:一、学制不同:学硕:全日制学习一般3年,但也有院校是2.5年,具体看院校安排专硕:一般2-3年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制一般是2年至3年左右,多数是3年。二、培养方向不同:学硕:培养学术研究人才,教学科研人才。专硕:培养应用型人才非全日制研究生:学术型和应用型培养形式都有,但多数培养应用型人才三、学费:学硕:约8000元/年,提供住宿和奖学金专硕:学费比学硕高,提供住宿和奖学金非全日制研究生:学费高于全日制,一般学校不提供住宿和奖学金四、升博形式不同:学硕:可以直博,拿学术学位专硕:需要考博,拿专业学位非全日制研究生:需要考博,证书上注明“非全日制”而且,在文章开头处也介绍过,非全日制研究生是一种在职读研方式,而学硕、专硕是硕士学位的分类,这三者不能同时做比较。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很多小伙伴在报考的时候可能在研招网的考研政策中看到过,但是仅限于知道“非全日制”和“在职读研”差不多,但其实全日制和非全的差别大了去了~尤其是最后考研复试时,很多小伙伴面临是否愿意调剂去非全的情况!提前了解,提前做好准备!下面,小编就跟考研的萌新们科普一下啦~全日制和非全的区别1. 含义不同全日制研究生,是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年限内,全脱产,在校学习的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录取,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一般应适当延长基本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2. 毕业证书有所不同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毕业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相应的、注明学习方式的毕业证书。也就是说选择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习,毕业所获得的毕业证书标有“非全日制”字样。当然,非全日中的同等学力申硕只有学位,没有学历证书(单证)。3. 培养方案有所不同全日制是全脱产学习,全日制授课,提供住宿,户口档案可转入学校;非全日制是非脱产学习,集中上课,学校一般不提供住宿,户口档案不转入学校。4. 学费有所不同全日制学费低,非全日制较高,基本上都过万,4万、6万、有的专业(如MBA)甚至一年交十几万。5. 招生对象有所不同非全日制主要面向一定工作年限和经验的在职人员;全日制主要是面向应届本科毕业生。全日制和非全的共同点1、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招生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2、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案相同,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3、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非全研究生有何优势?非全日制的研究生在新政策发布之后,提高了考试难度。然而,尽管难度有所提升,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含金量却必然会呈现出一个上升的趋势,目前社会认可度仍旧不如全日制,2017年之后入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若顺利毕业,将成为拥有学历证和研究生学位证的“双证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相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优势在于:报考全日制的同学也可以调剂到非全日制研究生,适合对分数信心不足的考生作为保底;学习时间比较灵活,可以与工作同时进行,如果你有良好的工作机会又不想放弃,非全日制研究生是非常适合的,既积累了工作经验又获得了学历;新政策发布后,可以同时拥有学历证和学位证,比起之前的单证具有更高的含金量。建议大多数考研学生报考全日制硕士,在调剂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全日制硕士已无调剂名额,只能调剂到非全日制的情况。该怎么办呢?到底要不要参加调剂?这里给大家的建议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看自己读研的动机?如果读研是为了做学术,尽管学历相同,但“非全日制”的学习时间有限,很难在学术上有所成就,且如果继续读博,难度也比较大。此外,研究生学历对于你的作用是什么?如果是为了工作,请选择学校综合排名靠前的学校。找工作的时候,学校排名分层次,学校排名是找工作的门槛。尽管该专业的排名很不错,但是学校排名不是很好的话,请慎重选择。最后,小编想说的是,对于全日制、非全日制的选择,没有人能够帮助你做决定,只有你自己才能做决定。不论你的分数如何,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大家还是要结合自身情况,考虑自己的读研目的、未来规划、考取难度、家庭情况等因素来选择,不能一味跟风,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哦!
进入10月,企业陆续开始秋招,对部分非全日制研究生来说,求职过程却备受冷眼。据媒体报道,国内某大型建筑公司明确“不招收非全日制的学生”,某企业HR也曾坦言,“(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区别)大了去了,非全日制=本科生”。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通知,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以下简称“非全生”)管理工作。从那时起,两类研究生统一考试、统一划分数线,招考方式正式并轨。通知还要求培养单位要坚持同一标准、同等质量,尤其指出二者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唯一区别为毕业证上的学习方式注明“非全日制”字样。基于此,许多认为自己遭歧视的学生向当地人社部门提起举报。消除就业歧视离不开国家政策支持,也需要招聘企业自觉认同。对个案来说,国家有关部门的权益救济或径直有效,但在企业自主招聘范围内,为节省成本,直接将双非院校及“非全生”排除在外的案例屡禁不止。“非全生”遭歧视并非没来由。在“非全生”教育早期试点摸索、制度确立以及后续发展过程中,因招考方式、标准的混乱,功利心态导致的教学培养体系、学历学位授予考核松散,甚至不乏“硕士掏钱就行”的说法,“非全生”无形中被打上“质量低”标签。尽管时过境迁,如今“非全生”的招录门槛远非昔日可比,但社会不少人对其认知依旧停留在过去,企业招聘也依然会有歧视。要改变这种状态,除了改变公众的刻板印象之外,也需要正视当下“非全生”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目前,许多高校的“非全生”招录情形冷热不均,选择非全日制的考生多青睐人文社科经管领域,如工商管理硕士就常年爆满,而部分院校的理工类学科则门可罗雀、难以维系,甚至逐年减少招生,不平衡的招录情况,在同一院校的不同学科、学科优势特色不同的文理院校间都时有发生。报道中遭“歧视”的研究生,好多还是非全日制应届生。按理说,报考“非全生”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和部分院校注明“定向就业”的“非全生”招录要求不同,有些院校并无此限制,这些学生往往是全日制统招复试失利后,出于各种原因“调剂”而来。这说明部分院校发展“非全生”教育的盲目无序,既未充分考虑自身学科竞争力,更未预料门槛提高带来的低通过率,导致对招生计划的预见不足。这些学生与依附原工作单位、非脱产学习的“非全生”相比,除了遭受“歧视”之外,还要面临更大的择业焦虑。“非全生”的培养目标为某些专业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在2016年全日制、非全日制并轨后,除了同等学力申硕,“非全生”统考能报的学位多为专业硕士,鉴于此,许多院校培养方案也参照专业硕士进行。但目前的专业硕士教育并非臻于至善,加之不同地区、不同院校间固有的差距,部分院校专业硕士的培养方法尚不成熟,“非全生”教育却已草草上马,有的将就沿用此前落后、松散的培养方案,培养质量难以保障。再就是教学科研资源的紧张。尽管说“非全生”为完全成本收费,学校不覆盖奖助学金,更不占住宿等后勤资源,但院校科研教学的承载力是有限的。目前部分院校学硕已缩招,专硕和“非全生”的规模和比例却在增长,还不乏有些院校将“非全生”作为“生财之道”,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张让现有资源更加捉襟见肘,许多院校师资力量难以匹配教学,亟需满足专业硕士实务能力的师资更是匮乏。此外,学制过短使课程节奏过快、业务实践和求职时间冲突等问题也十分尖锐,这些专业硕士培养中已遭遇的问题,应当在“非全生”培养中予以克服。“非全生”教育极大满足了全民终身教育需求,对无缘通过全日制学习获取知识以及学历的人来说,“非全生”教育一定程度保障了他们的“受教育权”。发展好“非全生”教育也可适当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和我国的“非全生”不同,英美一些高校以研究生课程的12个学分为界限,修够12个学分,便自然过渡为全日制研究生,其灵活性也体现在“非全生”成长空间上,如与博士学历的无障碍共通;在人才考核上,用较为独立机构的“专业认证”评价把关人才质量。这些成熟经验启发我们既要发挥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也要适度扩大高校自主权,如此,才能真正办好“非全生”教育。白毅鹏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10月15日 02 版)(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检察官,律师,法官在社会中充当维护公平公正的形象,对于他们而言,不仅有专业技能,还有丰富的学识和经验。法律从业从业人员一般在攻读非全日制研究生时面临法律硕士和法学硕两个关键词,今天给大家解读一下两者的区别,希望对你有帮助。非全日制研究生从2017年起,将在职研究生统一归并为非全日制研究生。也就是在职人员想考法律相关硕士,可以归类在非全日制研究生范畴。目前非全日制法律硕士有两种划分:根据学习方式和招生条件的不同,分为法律硕士和法学硕士两种。法学在职研究生1、非全日制法律硕士(非法学)(1)报考条件: 非全日制法律硕士限招非法律专业考生。(简单说就是你的本科,专科,职高学历如果是法学类专业,那么是限制报考的)(2)培养方向:主要为司法、行政执法、法律服务与法律监督部门、社会公共管理部门及企事业管理部门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如律师、法官、检察官和企业法律顾问等等。属于应用型、复合型高级法律人才。教育部要求本科专业不是这13个指定的法学专业的学生才可以报考(法学、经济法、行政法、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商法、刑事法、劳动改造法、公证、知识产权法、法律事务、律师、涉外经济与法律。)(3) 学习期限:非全日制法律硕士(非法学)学制一般都是三年。(4)授课形式:一般有集中式、周末班、网络教学几个种类。主要根据报考学校的开设情况。2、非全日制法学硕士(法学)(1)报考条件: 非全日制法学硕士对本科学历专业有限制。(对你目前的最高学历没有报考要求)其中报考专业固定分为法学理论、法律史(中国法制史、外国法制史、西方经济法制史、法律文化等)、刑法学(犯罪学、青少年法最研究等)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司法鉴定等)、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商法、经济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等专业,专业划分很细深度研究某一领域。(2)培养方向:主要是学术研究、科研教学,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培养高级理论型学术法律人才。(3) 学习期限:非全日制法学硕士学制一般为两年。(4)授课形式:一般有集中式、周末班、网络教学几个种类。主要根据报考学校的开设情况。两者的异,同之处一、相同之处:(1)两者公共课均需统一参加国家考试(与全日制性质考生一起哦)。考试的试卷都一样,考试时间也一样,考试大纲也一样。相当于同一个起跑线呢。(2)两者均是非全日制脱产学习。(3)毕业要求一样:毕业的时候都必须修够足够的学分,且毕业论文合格。(4)对于在职人员来说,非全日制考研难度还是比较大的。都需要本人集中精力,专心。(5)满足条件的都可以获取双证“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标有非全日制字样。硕士学位证书二、不同之处:(1)针对不同类型的报考人员,培养方向不同。前者强调是复合实战型,后者是学术理论型。(2)专业课考试难度不同,法律硕士考生因为之前都没有学习过法律,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录取要求会低一些,达到国家线就能考上,名校录取分数线比国家线相差不大,录取比例高,入学竞争压力小。而法学硕士考生大多数为法律专业考生,竞争压力较大。(3)颁发双证,但会注清硕士类型,可以区分出“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总结来看其实并没有很大的差别,还是需要根据个人的背景情况,选择自己的考研之路。想申请硕士学位,如果确实觉得这两种难度较大,也可以参考其他在职研究生的途径,比如:法学同等学力申硕、高级研修班等(都属于法学硕士),结业后可以获得法学硕士学位,也比较适合大多数的在职人员报考,难度系数较低。如果你正在走法学考研路,可以关注我们的服务平台,提供给你名校培训和学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