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一院——电影中有哪些著名的“精神病人”?鸳鸯茶

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一院——电影中有哪些著名的“精神病人”?

电影中有很多非正常人类,有的可恨,有的可怜,有的搞笑,有的惹人怜爱。那么都有那些非正常人类呢?您喜欢哪一款呢?这一贴收集的是精神病人,主要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像《雨人》《火柴人》不属于精神病,属于心理学意义上的神经症,病的不一样。自闭症、强迫症、抑郁症和人格分裂是不用关在精神病院里的。关于强迫症、狂躁症和抑郁症,我们再开贴讲。《空中监狱》贾兰.格林————史蒂夫.布西密饰电影中他像神仙一样的出现,又像神仙一样的离去,在满是罪犯的飞机上,无人敢动他分毫,在逃亡过程中,他从容淡定。是的,他是病毒塞勒斯等人的“江湖老大哥”。他开着车子从一个州开到另一个州,把一个小女孩的脑袋当帽子戴。他说的话句句经典,直指人心,简直就像米兰昆德拉。很难说他是有人格障碍还是有精神类疾病,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他是个不折不扣的疯子。什么是疯狂?平均人每天辛苦工作50年,突然被迫退休,然后被送进养老院,希望在病痛缠身之前有尊严地死去. 那不算疯狂吗?————贾兰.格林《回魂夜》里昂————周星驰饰你特么少装蒜了!我铁胆从来没怕过你,我要砍你我就砍你,我要杀你我就杀你,我要把你的心跟肺挖出来泡酒。你笑……你笑什么笑!我告诉你……对不起,我真的没勇气杀你。我真的很没用……这就是Leon!他会保鲜摸抓鬼,会跟花对话,会折飞行帽。试问还有谁比他更称得上非正常人类!“七孔流血是七孔流血,死是死,是两回事,千万不要混淆。”————Leon《禁闭岛》泰德.丹尼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如果上一位病人你分不清是谁有病,那么这一位你一定分得清。很明显,他是为干练的侦探,他的助手是一位猪队友。没能完成任务,大家都为他感到遗憾。这部电影不怎么样,如果你从头再看一遍很多地方会告诉你泰德是个精神病,诱导性太强了,为什么不让我自己断定他有没有病呢?为什么不呢?那个胖女人写“RUN”的情节应该是他幻想出来的,也就是说他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已经开始出现幻听幻视。《沉默的羔羊》汉尼拔.莱科特————安东尼霍普金斯饰显然出现在这份榜单之中代表这位已经无可救药了,我们想尽办法也不能将他转院,因为我们不知道他是不是会吃了他的病友。从某种角度上说,他是一位精神病哲学家。曾经有人想调查我。我就着蚕豆和酒,把他的肝脏吃掉了。——汉尼拔《闪灵》杰克————杰克.尼科尔森杰克尼科尔森理应上榜,没有任何理由。影片中他属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很多人提到了《飞越疯人院》,诚然这部电影之中有很多精神病,然而杰克尼科尔森确实一个正常人,不能入榜。这真是太悲催了。《蝙蝠侠黑暗骑士》小丑————希斯莱杰饰他和蝙蝠侠明显是一对病友,其实我们搞不清楚谁病的更严重一些。但是,蝙蝠侠先找到了心理医生,这也许是我没有把蝙蝠侠列进来的原因。《大腕》整个精神病院——何平、张涵予、李成儒、葛优这不是一部喜剧电影,这是一部预言......有人认为精神分裂能看见正常人类看不见的东西,也有人叫这个为幻听幻视幻想。不可否认,个别的天才患有精神分裂,但是大多数还都是普通的精神病人。《癫佬正传》阿松、阿狗、阿全————周润发、梁朝伟、秦沛香港电影中还是有很多著名的“精神病”角色,很多大牌也出演过,比如上面几位还有就是肥猫郑则仕。这几位的看护社工都横遭惨死,真是悲催了。这是社会问题啊。《十二只猴子》杰弗里.戈因————布拉德皮特给电影中的精神分裂和人格分裂做个划分。比如《致命ID》就是人格分裂,《十二只猴子》就是典型的精神类疾病中的精神分裂,幻听幻视加幻想。他是个统一的自我,他就是个疯子,疯的彻底,疯的可爱。至少,他不杀人。《美国精神病人》帕特里克.贝特曼————克里斯蒂安.贝尔这个哥们是个精神分裂患者,带有反社会人格。他臆想杀人的过程就是精神病分裂的体现,时有时无说明是继发性的。因为影片介绍不全,所以无法断定是人格障碍还是精神类疾病,或者已经产生器质性病变。《美丽心灵》约翰·福布斯·纳什————罗素·克劳约翰患有“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又叫“妄想型精神分裂症”,剧里用的是后者。由于巨大的心理压力,在纳什的幻觉里出现了三个人物,既室友查尔斯、室友的小侄女马休和国安部官员帕切尔。这种精神分裂症是最常见的,是带有思维障碍,感知障碍等等。《神经侠侣》王志成————吴镇宇饰在香港你没演出过一次精神病,怎么好意思拿影帝呢?这位仁兄虽然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但是好在没有攻击倾向,所以还能在社会上游荡,还能谈恋爱。《神探》陈桂彬&何家安————刘青云&安志杰这片挺神的,精神分裂者刘青云,人格分裂者安志杰,分裂对分裂。还有刘青云幻想出来的妻子林熙蕾,他可真会想,既然都是幻想为嘛不给自己找个漂亮点的呢。《爱丽丝梦游仙境》疯帽子————约翰尼.德普其实爱丽丝也该上榜,如果你觉得这位澳大利亚小美人饰演的爱丽丝不应该上榜,那是你没玩过一款叫做《爱丽丝疯狂回归》的游戏。传统的《爱丽丝梦游仙境》中所有人都是疯子,只有爱丽丝是正常人,但是现实中应该正好相反。很显然,我们被骗了。对比下面两只柴郡猫哪只更可爱,你就知道我说的是真是假了。现实,是真实丑陋的。

非所言也

大厂男孩遭遇“过气”危机?香蕉七子意外闯入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

曾经有一个人,被坊间称为大厂男孩的噩梦……他的问题刁钻恶毒,他的吐槽犀利无比,他的整蛊从不善良……他就是番番本番!大厂男孩陆定昊,与番番组成“好烦”组合。联手打造一档超级认真的通告节目——《出招吧!番番》。第一期,香蕉七子Tangram意外闯入了番番和陆定昊的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在这个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里,除了番番和陆定昊两位“怪物”;还有一位神秘嘉宾“妹妹”,诡异登场!“妹妹”一登场现场就陷入混乱,陆定昊立刻撇清关系:“妹妹跟你长得很像,我不知道是谁~”为了哄她睡觉,团员拿出绝招!林超泽提议,让高茂桐跳一支舞,大家还让“妹妹”坐在C位,邱治谐贴心地为“妹妹”摆好坐姿。大家和“妹妹”一起欣赏高茂桐的solo舞蹈……这是什么“非正常”的尬舞?李若天也加入了进来,两人是都不要偶像包袱了嘛?高茂桐直呼:“我想做一个偶像!”接着,陆定昊、番番带着Tangram玩起了一系列非正常人类才能理解的整蛊游戏……第一个“偶像不能垮”游戏环节,邱治谐首先接受终极大惩罚——现场给经纪人打电话!还要提出对公司的三个建议。电话一通,邱治谐紧张到口吃:“呃…嗯…是…是XX吗?”邱治谐开口就质疑经纪人:“我觉得最近公司太保护我们了。”经纪人反问:“所以你们是想怎样?”吓得团员全体失控,纷纷躲到沙发后面……第二个问题,邱治谐又结结巴巴地提出:“公司可以适时的给我们一些在这条道路上面正确的方向。”经纪人犀利反问!“你现在的意思就是,公司没有给你们正确的方向吗?”听完这句话,全体成员瑟瑟发抖,高茂桐和李若天甚至躲到了帘子后面,番番在一旁看热闹不嫌事大~这么尴尬的通话,没想到最后竟然变成了大型表白现场!经纪人透露,已经在为Tangram挑选新歌,筹备新歌MV。林超泽代表男孩们,感谢一直以来陪伴在身边的工作人员。陆定昊带头唱起“You're radiant,当灯光都熄灭,我在你身边……”画风一转,竟然变得有些感动呢~接下来的biubiubiu游戏环节,规则为第一个说话的人就“死”。沙雕规则让香蕉七子智商集体下线变游戏黑洞;高茂桐直言“我没有带着脑子上班的”!在本期最“重口”游戏环节,输了的一队将要吃下集齐臭豆腐、芥末、酸奶、榴莲、苦瓜、芹菜等等的史上最臭——臭脚榴莲泡面!吃哭了陆定昊,吃哭了导演。也要给“一碗干”的邱治谐一个大大的赞~玩闹过后,Tangram还带来了新歌《Radiant》的精彩舞台,非正常版的Tangram你们喜欢吗?节目中,香蕉七子还正面回应了“过气”危机!贝汯璘情商满分:“不管长江后浪怎么来,我们前浪一定会越来越旺!”所有的努力都会被看见,大厂男孩们大胆向前吧!越努力越幸运~

梅利莎

有意为之?山东台《我是大明星》洋相百出,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

文娱铺子网络上有很多关于山东台《我是大明星》的奇葩选手视频传播,而且播放量居高不下。这些奇葩选手各有各的“特色”,要么被淘汰和评委耍无赖,要么热衷于尬舞唱歌还跑调,要么口无遮拦和评委互嘲,还有的专业选手冒充农民、被揭穿后痛哭流涕,总之尴尬的众生相,集体出洋相……基于此,这档山东台的《我是大明星》又被网友成为《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这是节目组有意为之?相信不仅仅是小编有这个疑问,类似的奇葩选手按道理连海选都过不了,又是怎么站到这个舞台上的。一个地方省台节目办的好坏,都体现了地方风土人情和文化素质,主持人评委的风格更能体现了文化修养。而《我是大明星》的评委在评论选手的时候很少以专业技巧作为话题,而是以选手家庭背景为主题。再说一个说相声的(姜桂成),还有以前的文艺兵(武文)、山东艺术学院毕业的演员(田慧),也没有能力从专业角度评论,只能选择一些家长里短作为话题。选手如果能晋级,那一般都是有悲惨的故事。毕竟评委也不看你表演得多好,而是节目配合个人故事观看效果更佳。没故事的人,感动不了观众,评委也基本上没话说。说白了,《我是大明星》这档节目其实就是面向城乡以及农村的中老年观众,日常打发一下时间、消磨一下时光。这些参赛的选手也大多数都是从观众中产生,而且以上电视露脸为目的。所以说,这种节目就是像村里老头老太太没事聊天一样,存在极为合理,作为看客我们也不用过多的批评。近日,山东台《我是大明星》第十季开始了全国海选,还是一如既往的火爆,还是层出不穷的奇葩……(图片来自于网络,侵删)

救世之战

国内首个中国非洲人类学研究中心在浙江师范大学成立

揭牌仪式现场 齐佳静 摄10月21日至22日,“中国人类学的非洲研究:传统、域外与实践国际研讨会”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会上,国内首个中国非洲人类学研究中心——浙江师范大学中国非洲人类学研究中心成立。来自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南非开普敦大学、罗德斯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近40家中外高校、科研单机构的逾80名专家共聚一堂,见证中心成立,并围绕“中国非洲人类学的传统、域外与实践”这一核心主题进行多学科多视角的广泛深入研讨。中心顾问合影 陈远 摄依托非研院资源创造性开展工作现场,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红杰与浙师大非洲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鸿武院长共同为中国非洲人类学研究中心揭牌。成立仪式上,刘鸿武院长向李红杰、周大鸣、高丙中、董建辉、秦红增等5名教授颁发证书,聘任其担任中心学术顾问。未来,中心将依托浙师大非洲研究院的平台资源和学术团队展开工作。今年是浙师大非洲研究院成立十周年,10年来,研究院先后有近30名科研人员,在非洲数10个国家进行了长、中、短期的田野调查,深度走进非洲族群、当地民众的日常,拥有涉及历史学、民族学、宗教学、教育学、影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领域学者参与配合、多元交叉的研究团队,陆续出版了十余部著作及系列论文,大量以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支撑的对非洲区域和国别的宗教学、教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对于非洲人类学研究中心的挂牌成立,中心执行主任徐薇博士很激动,早早做好了中心建设规划与设想。她表示,中心团队已经组建成型,今后将通过设立田野调查基金、开发维护专门信息共享平台、打造线上非洲博物馆等创新性举措来支持推动中国非洲人类学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同时,今后中心将启动在非华人华侨中资企业国别调查报告,推动非洲独立以来乡村与部落社会变迁调查报告,并组织中国的人类学者、民族学家,去非洲做田野调查,以加强和国际学术界的交流。与会代表合影 金琳 摄十年酝酿 希望用文化连接中非“早在非洲研究院刚成立之时,我们就打算推动非洲人类学方面的研究,如今终于落到实地。”受聘为中国非洲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的刘鸿武说,非洲是最重要的人类起源地之一,“我们想在非洲研究院过去十年的研究基础上,更好地来嫁接、连接中国人类学与非洲人类学,我们希望能够做一些桥梁、纽带的工作。”刘鸿武表示,通过跨学科沟通,并用文化把中国和非洲连接起来,能让中非在文化上更好地相互理解,同时也能让国际世界更好地理解中非关系。同时通过中心可总结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治理、多民族国家建构的经验,把它转换为国际话语体系,从而为全球民族治理事务中提供中国智慧与方案。中心将通过总结、研究非洲大陆民族问题,让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民族文化和国家文化,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鸿武发言 齐佳静 摄“浙江师范大学中国非洲人类学研究中心成立恰逢其时,担负着重要时代使命。”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红杰表示,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需要 “我们必须有一个世界的眼光、以一个世界的视角来跟世界互动”,中国非洲人类学研究中心在中非互动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挂牌仪式后,还举行了“中国人类学的非洲研究:传统、域外与实践”国际研讨会。中心学术顾问李红杰、高丙中、周大鸣、董建辉教授以及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教授分别做大会主旨报告。本次会议会期2天,由开幕式、大会主旨报告、三组分组讨论、圆桌会议、闭幕式等组成,40多名中外学者受邀围绕“中非移民、中非媒体与文化交流、中国对非投资及技术合作、非洲政治与国家治理、非洲环境生态与宗教、非洲医疗、教育、语言”等多学科多维度议题做重点发言。纪录片国内首播仪式 金琳 摄大型纪录片《我从非洲来》国内首播研讨会召开当晚,非洲研究院中非影视研究中心自主原创大型纪录片《我从非洲来》(又名《非洲人在义乌》)在浙师大演播厅播映,这也是该片在国内的首次展播。该片由中心成员张勇博士、和丹博士(索马里籍)联合执导,综合应用了影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多种手段,历时2年追踪拍摄了来自10多个非洲国家的20多位非洲人,以国际化的视角和非洲人自述的结构,讲述了他们在中国创业、学习、生活,并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真实故事,也是人类学田野调查结合影视手段综合运用于学术研究的一次尝试。纪录片共有六集。首映式上,播放了以婚姻、商业及教育为主题的三集。“我真的非常感动。”从北京特地赶来,《非洲十年》影片的拍摄者、导演梁子在观看本纪录片后,对片中非洲留学生海尔飞与广场舞大妈一起唱歌、玩耍的片段印象深刻,“要想认识非洲、认识非洲人,就来看这部纪录片。”刘鸿武认为这部纪录片用中国人的眼光来讲述中非之间的故事,打破此前中非多透过西方来看待彼此的镜头,双方合作拿起话筒来讲述,“拍摄这部纪录片的过程何尝不是一个故事呢。”据了解,《我从非洲来》已于今年在非洲多个国家展映,入选3982国际非洲电影节、赞比亚国际电影节,并是赞比亚国家电影节的首选影片,预计将翻译成非洲各国小语种语言予以推广。目前,该片主创团队正在筹拍有关坦赞铁路的纪录片——《我从非洲来之重走坦赞铁路》。

鼬鸣

宇宙中的外星文明,可能早就光临过地球,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已

宇宙中的外星文明,可能早已光临过地球,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已。茫茫的宇宙中是否只有人类一种智慧生物呢?针对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已经争论了好久,有的科学家说宇宙这么大,肯定会有其他的智慧生物,也有的科学家说到人类是唯一的智慧生物,但是最近NASA研究中心的一位科学家宣城外星人是必然存在的,而且在很久的时候就已经到达地球探测过地球了。科学家在观测后发现开普勒天文望远镜最新结果显示,宇宙中有很多年龄非常古老的行星,他们可能在140亿年前就诞生了,而且已经存在了100多一年的时间和生命,只有45亿年的地球相比他们孕育生命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毕竟比地球多存在了60多亿年的时间,可想而知,60多亿年里能够发生多少变化?地球的文明在1万年前才开始诞生,而人们现代科技刚刚发展了500多年,但是它的迅猛发展是我们无法预测的人类,在1000多年前可以预测到如今人类的科技如此的繁荣吗?而那些比地球存在时间多达60亿年的行星他们如果孕育出文明会比我们现在人类的科技发达多少,真的是想想就可怕,人类现代科技才发展了500年,就到了这种地步,如果说外星文明是一直发展下去的,那么他们的科技水平真的是非常先进。有一位教授指出一搜寻宇宙文明计划为代表的科学家带宇宙间寻找智慧文明的冬季,是往往会陷入几个误区当中,这些误区会导致寻找的努力,一无所获。一,星际旅行非常难实现从人类的科技水平来看,拥有星际旅行或许是非常难实现的,但是对于外星文明来说是非常有可能的,甚至是稀松平常的地球,现在的能源是非常落后的,耗尽地球所有的能源都不可能让火箭飞出太阳系,但是如果说外星文明掌握了可控核聚变那么星际旅行对他们来说就好比是家常便饭,如果说掌握了更厉害的能源技术,那么实现空间穿越是完全有可能的。二,无线电是唯一的通讯方式人类现在认为无线电通讯是宇宙间通用的通讯方式,对于那些拥有上百万年发展史的外星文明来说,即使是无线电,还作为一种通讯方式,但是也有可能已经被淘汰了,其中所蕴含的可能是非常多的,对于人类而言无线电也许是非常发达的,但是扩散到全宇宙来说,无线电可能是别人已经淘汰的了,他们可能发展出了更高级的通讯设备,远不可能只有无线电一种手段。三,智慧生命构成元素鉴于生命进化的必要元素,各个行星的生命起源很可能是不同的,而碳基也许只是生命演化中最低等的存在就以人类为例子来说,随着人工智能的崛起,数百万年之后的地球将出现与计算机共生的物体,这种物种即使是经过漫长的生命旅行,也不会受到寿命的限制未来担任太空探索是一个非常好的替代品,这就是智慧生物。四,外星人从未来过地球对于新闻中出现的UFO现象是屡见不鲜的,自从人类有报道到现在,差不多每年在世界各地都会报道有UFO出现的新闻,但是科学家往往把这些事微微自然现象,或者是恶作剧而不愿放下身段进行研究,对于频频出现的UFO现象,美国空军也有大量的资料显示,可能有外星人已经来到地球了,而且记载了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现象,其中不乏有外星人拜访地球的确凿证据。总而言之小编认为宇宙是非常庞大的宇宙的大难以想象,地球只不过是宇宙中的引领,一粒沙子而已,然而地球却孕育了人类这个高度文明的种群,那么以此类推的话那些年代更为久远的行星,非常有可能有高级智慧生物的存在,希望科技迅速发展,能一一解开宇宙的谜团。

孔子推琴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们正生活在一个超级大陆诞生的途中……

超级大陆就是地球表面所有的大陆联合在一起,就组成了超级大陆。7亿年前,超级大陆彻底改变了全球的气候和环境,成为了生命大爆发的主要因素。然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下一次超级大陆的出现是在2.5亿年以后,美洲和亚洲将碰撞在一起…出品:"SELF格致论道讲坛"公众号(ID:SELFtalks)以下内容为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万博演讲实录:超级大陆是什么这七个字——超级大陆的节奏,就是我今天想传递给大家的所有信息。我想告诉大家:地球曾经存在过超级大陆,而且超级大陆的每一次存在和裂解,都是有节奏的。介绍超级大陆之前,我想先跟大家分享一下什么是大陆。我们今天所说的大陆是指大陆地壳,不是指中国大陆。人类太空探测任务图大陆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存在。这张图展示的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加州理工空气动力学实验室,执行完的所有关于太空的人类探测任务。从左到右是太阳、八大行星依次排开。围绕着地球,我们对近地行星进行了很多观测,包括火星、月球、金星,对一些较远行星也有不少观测。我们在地球上也会看到很多陨石,这些陨石来自不同的行星,研究陨石也可以了解行星的情况。通过这些观测和研究,我们发现茫茫宇宙中,其他的行星是不存在大陆地壳的,只有我们的地球有大陆地壳。地球黄色的这一部分就是大陆地壳,蓝色的就是海洋。如果我们把这些海水去掉,黑色的就是大洋地壳,大洋地壳和大陆地壳是有区别的。大家也许会猜测,其他的行星可能是有壳的。没错,其他的行星存在的壳和地球的大洋地壳非常相似,但是和大陆地壳完全不一样。今天大陆地壳只占整个地球表面30%的面积,如果按质量计算,大陆地壳占比非常小。而全人类都生活在大陆地壳上,我们的矿产资源、油气资源、农业都基于大陆地壳。可见,大陆地壳在整个太阳系中都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存在。今天的大陆地壳散布在全球各个地方,还没有形成超级大陆。我们今天的主题是“起源”。讲到起源,我们经常会问三句话: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保罗·高更 18971897年,法国画家保罗·高更,在西南太平洋的一个小岛画了一幅画,就是用这三个问题命名的。这是一个非常高深、终极的哲学问题。如果把问题中的“我们”换成“超级大陆”,它就会转变成科学问题:超级大陆是什么?超级大陆从哪里来?未来还会不会有超级大陆?阿尔弗雷德·魏格纳 大陆漂移学说之父什么是超级大陆呢?地球表面所有的大陆联合在一起,就组成了超级大陆。这个概念是气象学家魏格纳1912年首次提出的,1915年他正式发表了这个概念。动图显示,在汇聚成超级大陆以及超级大陆裂解的过程中,大陆是漂来漂去的,这就是魏格纳最著名的理论——大陆漂移学说。Ma代表百万年,从这张图我们往回看,可以看到超级大陆是怎么一步步裂解的。魏格纳是一位气象学家,他是通过地形猜出了曾经历史上出现过超级大陆。他提出这个概念的时候,只有32岁,他去世的时候,也只有50岁。超级大陆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如何才能知道,超级大陆上所有的陆块在地球历史上是怎么漂来漂去的呢?我概括了四个字——见微知著。研究者在野外经常看到的是几米、几百米或者几千米尺度的能够观测到的岩石和露头,我们通过一些观测并采集标本,再回到实验室在显微镜底下观察,这时便达到了厘米级或者微米级。见微知著再进一步观测的话,就会集中到矿物和矿物包裹体的尺度,例如这张图最右侧是金刚石。我们不仅研究金刚石,还研究金刚石里面的包裹体,它会携带丰富的信息。通过这些我们便可以了解地球是怎么演化的,而这时候涉及的就是板块的尺度或跨圈层的尺度,最后我们想要了解的是整个行星是怎么演化的。地质学研究的尺度跨越非常大。地球上的每一块大陆都不一样,所记载的信息也不一样。右侧的图是我在珠峰大本营,海拔5200米的地方拍摄的照片。珠穆朗玛峰是全球最高的山峰,我踩的这些岩石大部分都是灰岩,这些岩石都是在海底形成的。海底形成的岩石今天都“跑”到了世界的最高峰上,可见地球的变动非常大。做地质研究会经常旅行,中国有一句古话: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地质学家读的书和大家日常读的书有很大差异,我们的书是写在石头上的。我们知道历史上有很多石碑,尽管有些碑文现代人不认识,但是考古学家可以通过翻译,解释石碑上的字。我们读的这些书,相当于一个“三无产品”:没作者,没文字,没页码。这就好像一部记载了地球历史的书,全部被撕得粉碎,散布在全球各地,散布在各个地层里。石头书:没作者、没文字、没页码这张图是一个地壳的剖面,上部到下部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岩石,最上面是沉积物质,我们叫沉积岩,再下面有火山岩、花岗岩,最下面还有变质岩,每一层岩石记录的信息都不一样。书:如何读左上角是我们在野外经常看到的岩石的露头,中间有一个地质锤作为比例尺,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是一个比较无聊的岩石,地质研究者却觉得这些岩石非常非常有趣,因为它记录了很多很关键的信息。我们对这些岩石拍照以后,会把这些特别的信息都标记出来。在野外,我们主要是通过放大镜仔细观察这些岩石有什么特征,再用野外记录本详细记录这些信息,累了找块平地还可以欣赏一下大自然的风景。我们在野外主要记什么呢?我们会素描,把这些岩石整体的特征记录下来,绘画的过程也是我们思考的过程,我们会想这些岩石为什么是这样的。有时间的情况下,我们会用罗盘测量关键的产状,然后把它投出来,就可以了解到,这个地区主要受到的应力方向是怎样的。我们再把这些岩石采回去,做成薄片,在显微镜底下观察这些岩石。在野外,我们看到的岩石颜色非常单调,其实每一种岩石在显微镜下都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的地质研究走到这一步,其实才刚刚开始。我们现在的科学研究,都需要了解定量信息,为此,我们也会通过很多的物理和化学方法,去定量了解这些岩石里面所包含的信息。比如,我们先把这些岩石粉碎到一定的程度,根据所需要的矿物的特征,把这些矿物分选出来。或者把这些岩石做成试剂,做成不同的溶液,用不同机器进行测试。书:如何读这张图是我们了解、测定岩石年龄的仪器——质谱仪,通过它我们就可以知道地球上的矿物质是在什么时代形成的,类似于我们给“书”定页码。地球的年龄是45.5亿年,就是用这个方法定出来的。除此以外,我们还想知道这本“书”上除了页码还有什么信息,为此我们可以用岩石的CT来扫描,可以知道这个岩石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子。还可以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法来了解,这个岩石是在什么深度、温度、压力下形成的,具有什么样的DNA编码。如果全世界还有其他的岩石跟这块岩石非常相似,我们就可以很肯定地说,它们几乎是来自同一个地方。通过这些测试,我们仅仅知道了很多关于岩石的信息,就像我们在医院里,只知道检测指标是没有用的,还需要有医生来判断这些化验单里到底包含哪些有用信息。3亿年前地球上有一个潘吉亚超级大陆,潘吉亚是一个古希腊词,PANGEA,PAN是所有的,GEA是陆地的意思。3亿年前潘吉亚超级大陆那个时候,恐龙全部生活在一个超级大陆上。我们看这张图,在非洲和南美洲有很多相似的恐龙,这些恐龙是不会游泳的,它们怎么横穿海洋呢?这说明当时没有海洋,所有大陆是连在一起的。非洲和南美洲还有很多陆生的植物也很相似,这是因为当时所有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这就解释了我们的很多困惑。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在现在的南北极,看到很多阔叶林植物的化石,说明这些植物是从热带漂到南北极的。赤道附近又有很多冰川的痕迹,说明赤道附近的岩石是由南北两极大陆漂过去的。7亿年前的罗迪尼亚超级大陆7亿年前还有一个超级大陆,罗迪尼亚超级大陆。地球在距今5.4亿年以后有了比较高级的生命,在此以前叫隐生宙,是没有生命的。为了解释这个现象,我们就要恢复这个超级大陆,所有的证据都取决于岩石的记录。越古老的岩石,被改造得越强,恢复起来也就越难。1970年科学家提出一个假设,认为7亿年前存在一个超级大陆,将其命名为罗迪尼亚超级大陆,2008年的时候,才有了非常好的制约。我们知道罗迪尼亚超级大陆有什么意义呢?主要是对于探索生命起源有非常大的作用。7亿年前,超级大陆彻底改变了全球的气候和环境。当时整个地球被冰雪覆盖,在冰雪覆盖下,海里面就增加了丰富的营养物质,所以在埃迪卡拉纪就孕育了极为丰富的生命,也有足够的养分让生命延续,这就是生命大爆发很主要的因素。罗迪尼亚这个名字是什么意思呢?本身就是孕育生命的意思,这是1970年麦考林夫妇在西伯利亚研究的过程中提出的名字,这是一个俄语的词。18亿年前还有一个叫哥伦比亚超级大陆,1997年,哈佛大学的霍夫曼教授提出了这个概念。大家可以看到这张图,是从1500Ma开始,为什么从这个时候开始?因为再往前的历史是不明确的。这张图是2017年在网上发布的,地球上是有板块构造的,板块构造是区分地球和其他所有星球的关键标志。但是,板块构造并不是地球一诞生就有了,是地球演化到了一定时期才有的一个特征。18亿年前超级大陆的重建,对于板块构造的起源、启动是非常重要的。这个图最早只到15亿年前,是因为我们对18亿年前的超级大陆还没有很好的制约。因此,我的团队在2015年的时候,对华北地区,北京到山西、东北、河南这一区域,进行了研究。哥伦比亚超级大陆我们发现华北区域在地球历史上跟西伯利亚非常相似,它们有可能18亿年前是连在一起的。我们的研究工作就是对中国一个最古老的小的陆块,在18亿年前处于什么样的位置进行了推测,对18亿年前的超级大陆重建有一些小小的推动作用。超级大陆旋回是地球进入“中年”后的主地球有45.5亿年历史,在20亿年前第一个超级大陆才出现,这是有比较充分的证据支持的。20亿年以前有没有超级大陆呢?目前还没有很明确的证据。2014年,澳大利亚的科学家Peter Cawood教授将18亿-8亿年的地球,命名为地球的中年期。地球进入中年期以后,出现了若干次的超级大陆,每一次超级大陆都进一步把地球往更加宜居的方向来调节。比如,人类等很多生物是需要很多氧气才能生存的,但是在地球早期,氧气是非常稀薄的,大气也非常稀薄。哥伦比亚超级大陆汇聚的过程中,大气中的氧气短时间内增加了很多。在形成第二次超级大陆的时候,也就是形成罗迪尼亚超级大陆时,地球开始孕育生命。在第三次超级大陆的时候,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就是海底的生命出现了一次大灭绝,导致现在山西等地有很多的石油和煤,这些能源矿产就是这次海洋的生物大灭绝所造成的。现在地球上并没有超级大陆,但是我们生活在超级大陆汇聚的过程中。印度和欧亚大陆碰撞形成了喜马拉雅山,阿拉伯和欧亚大陆碰撞形成了扎格罗斯山,非洲正在和欧亚大陆碰撞。正是因为这些碰撞,在非洲起源的人类,可以走出非洲,迁移到世界各地。未来还有超级大陆吗我们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提出来的,是他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其实我们把这段话放在地球演化的历史上也可以看到,所有的大陆也是分分合合,聚聚散散。美国哈佛大学Paul Hoffman教授在1999年预测未来还有一次超级大陆,他给这个超级大陆起了名字——美亚超级大陆。也就是说美洲和亚洲碰撞将形成下一次的超级大陆。但是现在争议的问题是,美洲和亚洲会通过哪种方式碰撞?有一种方式是我们中间的大西洋先闭合;还有一种方式,是太平洋先闭合,形态不一样。可以看到,美洲和亚洲是一定要碰撞的,具体是怎么碰撞,还有待时间的检验,而下一次超级大陆的出现是在2.5亿年以后。通过地球物理的方法我们可以知道,地球半径有6000多千米,但是我们现在直接观测到的证据还很少。人类向地下钻孔,现在能够直接观测到的最深的深度,是12.3千米。1950年,“海底扩张之父”Harry Hess向美国国会游说,希望他们支持打穿莫霍面的计划。不过,人类到现在还没有打穿莫霍面。我们现在发现大洋中最浅的地方莫霍面,只有3千米。但是就是这3千米的莫霍面,打穿地壳的计划,我们到现在还没有实现。我们研究所也有同事参与了这个伟大的计划。现在我们人类还没有打穿最浅的这个界面,对于更深部的观测也非常非常少。上天不易、入地更难,仰望星空、脚踏实这张图也是告诉我们,地球的深部有很多未知的东西,还亟待广大的朋友们投身到地球科学的研究中。所以,我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朋友投身到地球科学和行星研究中,谢谢大家!“SELF格致论道”讲坛是中国科学院全力推出的科学文化讲坛,致力于精英思想的跨界传播,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联合主办,中国科普博览承办。SELF是Science, Ecation, Life, Future的缩写,旨在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讨科技、教育、生活、未来的发展。关注微信公众号SELFtalks获取更多信息。本文出品自“SELF格致论道讲坛”公众号(SELFtalks),转载请注明公众号出处,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且复相之

我们身体中的这种微量元素,竟来自于宇宙大爆炸?

与宇宙相比,地球与人类是如此的渺小。在宇宙经历大爆炸之后,科学家们发现宇宙处于加速膨胀的状态,宇宙当中可能含有大量的暗能量。暗能量是什么?宇宙加速膨胀会导致什么结果?太阳系最后也会在膨胀中化为乌有吗?人类会随之而灰飞烟灭吗……科学家们是如何探测和研究神秘而遥远的宇宙的?出品:"格致论道讲坛"公众号(ID:SELFtalks)以下内容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李海宁演讲实录:今天我向大家讲述的是天上的星星告诉我们的关于遥远星光的秘密,以及生命物质起源的故事。像每一个妈妈一样,我心情不好的时候只要看一眼我的儿子,就会觉得什么都不是事儿了。但是作为一个学天文的妈妈,我在他的身上还能看见一件很奇特的东西,那就是130亿年前的宇宙,你相信吗?他的身体里和我们一样,由很多种元素构成。其中最主要的有6种,包括水里面的氢和氧、有机物里的碳、牙齿和骨骼里的钙,以及蛋白质里面的氮,还有给我们细胞供能的磷。别看我的儿子只有2岁,可是他身体里的这些元素。其实已经在宇宙的时空里穿越了百亿年的时间。是不是觉得我在讲一个科幻小说?恒星产生了所有元素故事要从上个世纪40年代开始讲起,那时候的人们只知道大爆炸产生了氢、氦和锂,对于其他元素从何而来一无所知。这个时候一个叫弗雷德·霍伊尔的英国天文学家站了出来,他说:“是恒星产生了所有元素。”他发表了一篇文章,但是在学术界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关注。于是他找来了三个非常厉害的帮手,这四个科学家努力了好几年的时间。终于在1957年的时候,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文章,他们给出了一套完整的恒星如何合成元素的理论。恒星的内部就是一个高温、高压的宇宙熔炉,我们在元素周期表上所能看到所有的元素都是在这里产生的。别看这篇文章没有抓人眼球的标题,也不是发表在Nature上,却赢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虽然很可惜得奖的不是霍伊尔,但是他非主流的观点确实刷新了我们对于宇宙起源的认知。所以现在我们知道了,恒星里的宇宙熔炉从130亿前年就开始生产各种各样的化学元素。那这么多的元素究竟是如何穿越了百亿年,最后来到太阳系进入我们的身体中呢?大约在137亿年前,“砰”的一声,宇宙大爆炸了。宇宙爆炸大约3分钟的时间产生了大量的氢、一些氦和极其微量的锂。这锅大爆炸“浓汤”开始冷却,冷却大概到2亿年的时候,宇宙里出现了第一代恒星,它们开始制造新的化学元素。这些恒星非常明亮而庞大,它们用极其壮烈的方式——超新星,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而它们所生产的这些化学元素被喷射到四面八方,并且遗传给了下一代恒星。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的恒星,可谓前仆后继,使得我们宇宙当中化学元素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地增加。直到有一天,恰好能够形成太阳系的生命了,我们就出现了。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魔法炉》里那段十分经典的独白:“为了我们能够活着,数十亿、数百亿乃至数千亿的恒星死去了。我们血液里的铁、我们骨骼里的钙、我们每一次呼吸的氧,所有这些都是从地球诞生很久之前的星星的熔炉里炼制出来的。”这是一张大家都很熟悉的元素周期表,有没有人一看到它就觉得头大呢?天文学家非常人性化,他们发明了一张特别的元素周期表,我们把所有比氦重的元素全部称为金属。注意是所有比氦重的元素,不仅仅是我们日常概念中的金属,这些金属元素的总和,就叫作金属含量。随着宇宙不断地变老,金属含量这个“雪球”也越滚越大,每一代新诞生的恒星,它身体里的金属含量都会比它的祖先上一代稍微多一点点。一直到今天,这些“小鲜肉”恒星们,它们已经继承了成千上万代恒星的遗产,所以它们体内的金属含量已经是130亿年前老祖宗的200万倍。如果有一天你恰巧碰到一个金属含量很低的恒星,那么恭喜,你看到了宇宙的极早期。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觉得我们能看到最早的恒星吗?由于限于我们现在的观测能力,第一代恒星对我们来说,就像黄帝尧舜一样,只是一个传说。而我们现在能够直接观测到的最古老的恒星,其实是它们的直系后代,这些恒星还来不及攒多少金属,所以我们叫贫金属星。别看这个名字不怎么样,但是它们对于宇宙演化的意义可一点都不“贫”。如果说现在的宇宙有100岁,这些贫金属星出生的时候,宇宙还没有上学,所以在它们的身体里隐藏了许多宇宙“婴幼儿时期”的重要信息。这也是为什么天文学家亲切地称它们为“宇宙化石”。关于我们人类生命元素的起源还有很多的疑问,比如说我们水里的铁、骨骼里的钙。第一次产生在宇宙是什么时候?人类生命元素起源宇宙早期的化学成分跟今天的我们之间,是不是有相似的地方?提取这些贫金属星的化学成分就成为我们获得答案的唯一途径。如果现在让你去提取一颗恒星的化学成分,你打算怎么做呢?显然我们不能把星星搬回实验室或者办公室来研究,所以天文学家要用望远镜来观察它们。一说到观星,天文爱好者应该激动了,每个人的脑海里都会出现各种美轮美奂的星空。不过我眼中的星星跟大家想象的星空都不一样,这就是我看到的星星,这其实是一条二维的恒星光谱。你们看到的横向的每一层是我们眼睛中所能看到的不同颜色的星光。而这些竖线则是炙热的星光穿过较冷的外层大气时,在特定的波长产生的吸收。也就是说,这每一条暗线,都是某一个元素在星光里给我们留下的特定信息。给大家看一张图,是不是二维光谱和这个图有几分相似呢?这个图是人类的基因图谱。所以说恒星光谱隐藏了恒星的基因一点都不为过,可是我们该怎么来提取这些基因呢?这就要用到天文研究上更常见的一维光谱了。看到这个光谱大家有什么感觉?很单调,甚至有点密集恐惧的味道。不过我很负责任地告诉你们,这已经是我找到最好看的一条一维光谱了。千万别小看它,它的作用非常的大。我们通过测量这个里面谱线的强度,不仅可以知道这颗恒星制造了哪些元素,制造了多少。通过结合它外层大气的情况,我们甚至可以知道这颗恒星的年龄、体重、出生地。以及最近是不是和附近的恒星发生过激烈的冲突。所以说,恒星光谱是我们刺探恒星的秘密,提取行星DNA的一大神器。我还记得第一次跟我的导师讨论研究课题的时候,他给了我两条光谱让我选,你是要做和太阳差不多的年轻恒星呢?还是要去研究贫金属的古老恒星?我选了贫金属星,而且当时我对我自己这个决定非常满意。我很好奇这些古老的星星究竟隐藏了多少宇宙早期的秘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为我知道恒星光谱分析当中,最耗时费力、最容易让人崩溃的就是测量谱线。贫金属星的光谱里线这么少,我可以省掉很多测量谱线的时间。不过很快我发现我的如意算盘打错了,因为像太阳这样年轻的恒星很好找,但是贫金金属的古老恒星非常难求。到底有多难找?我带给你们看看。比如在太阳附近随便划拉一把,能找到这么多的恒星。可是蓝色的全部都是年轻的恒星,只有红色的才是我要找的贫金属星。红色在哪里?只有这些,我第一次知道的时候,也是我第一次切身体会到什么叫作“整个人都不好了”!不过我也还算走运,遇到了一个很得力的助手,就是我们国家设计并且建造的郭守敬望远镜。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观星能手,它只要眨一下眼睛,就能拍下3000多颗恒星的光谱。所以,它花了5年的时间,获得了超过900万条的天体光谱,我当然也趁机大捞了一把。正是基于这一次贫金属星横财,我得到了我的第一个贫金属星惊喜。我发现了一颗极其古老的超级贫金属星,这颗星的年龄差不多有130亿岁,老的几乎和宇宙不相上下。在当时的恒星界,它的年老程度已经排进了世界前20。可是很奇妙的是,我在这颗恒星的光谱里面居然探测到了氢、碳、钙、铁,这些元素可都是对我们人体生命中非常重要的元素。所以,我再一次意识到,我们身体里面的这些元素,远比我们整个人类的进化历史要古老的太多太多。因为我研究了这些贫金属星,它都很遥远。忧郁的贫金属星如果我们仔细去观察它的光谱,就需要用到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大家猜一猜,在北半球最适合天文观测的地方在哪里?对,就是在夏威夷。说到夏威夷你们会想到什么?阳光、沙滩、海浪、摇曳的草裙舞,我第一次去观测的时候也是带着这样的憧憬出发的。不过当我从大本营下车的时候,我惊呆了!我是不是到了一个假的夏威夷?于是我想我可能还是做一个安静的天文学家好了。通常我们需要在刚才这个海拔2800米的大本营适应一到两个晚上,然后就可以开赴4200米的莫纳克亚山顶进行观测了。这个山头上聚集了世界上许多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望远镜,其中一个就是我最经常使用的昴星团望远镜。这个望远镜的口径有8米,可能这么说你不会知道它有多大,请注意左下角,这两个看不清的东西是两辆SUV。所以可以想象一下,这个望远镜是一个怎样的庞然大物。我们进行观测的时候,通常会从当天的下午5点一直到第二天早上的7点,都在这个叫作“观测室”的地方待着。我们在这里控制望远镜,挑选要观测哪个星,并且检查我们得到的观测数据。不要看这个房间似乎不怎么豪华,它的价格可是高到让你惊讶——每晚8万美元。我第一次去的时候也觉得特别新奇,这么贵的地方我得好好转一转。可是我发现了,我在房间里溜达的时候,一位观测助手老是盯着我看,我当时很纳闷。后来我一问才知道,头一天晚上有一个美国小伙子,他也是第一次来观测。他很兴奋,在海拔4200米的观测室里,他有一次突然很使劲地起立,导致他后半夜的观测都是躺着完成的。在这里,我遇到了我第二个贫金属星惊喜。有一次观测,碰到第二天的天气不是特别好,看不见任何的星星,所以只能停止工作,开始聊天。到了凌晨3点钟,我感觉到了有点要尬聊的迹象。一晚上8万美元就这么浪费了,实在是太可惜了,我们来玩一下前一天的光谱数据吧。在分析过程当中,我发现有一条光谱有点问题。大家注意看左下角6700埃的地方,这本来不应该有任何谱线。我们进行了反复地排查,最后证明这不是数据的错误,而是一条真实存在的、非常强的Li吸收线。可能有人要问了,不就是探测到一个Li吗,有必要那么激动吗?Li元素对于我们人体来说,它是一个微量元素,但它也是非常重要的生命动力元素,它是唯一一种产生于宇宙大爆炸的金属元素。虽然说我们的恒星内部其实可以合成Li,但是恒星合成的Li寿命非常的短,几乎不能够存留多久。所以说现在我们手机里供能的Li和新能源汽车电池里的Li,甚至是地球上最大Li矿的Li,全部都来自于大爆炸的最初3分钟。对于恒星而言,Li元素也是一个微量元素,所以通常我们在光谱当中,只能看见很弱的Li吸收线,或者是根本看不到。而经典的理论和以往观测数据也告诉我们说,尤其贫金属星的Li含量极低。所以这才解释了,为什么我在贫金属星光谱里看到这么强的Li吸收线会如此意外了。在后来的一年半的时间里面,我们又陆续找到了好几颗这样奇怪的贫金属星。这些家伙的Li含量远比正常值要高出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当我发现这个事实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我可以挑战经典理论了。可是有一个做理论的合作者告诉我说你别得意太早了,还有其他的可能性来解释这些Li从哪里来。比如说这颗贫金属星的边上住了一个邻居,它很喜欢收藏Li,贫金属星靠近它的时候。顺便顺走了一点;或者是有一颗带了很多Li的小天体,恰巧经过这颗贫金属星,被它一口吃进了肚子里。我带着非常忐忑的心情,把我所有能用的数据翻了一个底朝天,不过结果很好,没有任何证据支持他们所说的这些过程。这下我很高兴,因为我终于可以给观测学家制造一点麻烦了。很快,我们的发现被Science News报道了,为此我还高兴了好几天。我以前总是开玩笑说,这些贫金属星都是一些忧郁的小星星,因为它们所缺乏的Li元素,不仅可以造电池,还是一种抑制抑郁症和缓解情绪的主要药物成分。现在这些贫金属星突然得到了这么大一批Li,它们的心情会好多了吗?我不知道,但是我能确定理论学家该郁闷一阵子了。我和贫金属星相伴已经有十年了,最开始的时候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我处理一两百颗恒星就可以了。但是十年下来,我处理了近千万颗恒星的数据,测量了上亿条谱线的强度。今天我知道了,即使在最古老的恒星当中,我们也能探测到对于人类生命来说非常重要的氢、氦、碳、氮、氧、钙、铁、锂等等元素。而我们之前一直以为只能在地球上合成的磷,最近几年也在近百亿岁的古老恒星当中被发现了。所以我仍然很好奇,我们的宇宙究竟在什么时候达成了第一次化学上的成熟,形成了生命?为什么总有人说,只能在像太阳这样的年轻恒星附近才能发现有生命的行星系统?会不会在宇宙的极早期就已经形成了我们所不知道的最早的生命呢?当然,所有这些谜团都需要更多的贫金属星来帮我们解答。而支持我在这条通往130亿年前的宇宙道路上继续走下去的。还有一点,就是我一直相信,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年老的小星星,一定会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带给我出乎意料的新惊喜。“格致论道”,原称“SELF格致论道”,是中国科学院全力推出的科学文化讲坛,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联合主办,中国科普博览承办。致力于非凡思想的跨界传播,旨在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讨科技、教育、生活、未来的发展。获取更多信息。本文出品自“格致论道讲坛”公众号(SELFtalks),转载请注明公众号出处,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超级地球?寻找外星生命?科学家称我们其实一直被“地球”误导!

近日,NASA发现的宜居行星超级地球----gj357 d已经成为了科学界关注的焦点!随之而来的关于外星生命的讨论更是众说纷纭。那么到底gj357 d是何方神圣?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NASA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测卫星(TESS)在距离地球约31光年的地方发现了一颗很有可能生命存在的“超级地球”无论是距离还是温度都适宜生命的存在。那么问题来了,NASA发现的超级地球很大可能适宜人类生命的存在,但是你有没想过,我们其实一直被“地球”误导!科学家称,我们一直是在假设外星生命与地球上的进化过程相似的基础上寻找外星生命,这将会严重限制重大发现的可能性!前几天,在麻省理工学院(MIT)举行的第一次年度TESS科学会议上,一组科学家讨论了寻找其他星球生命迹象的下一步行动,包括即将到来的任务、他们首次发现外星生命的理论时间表,以及在我们对生命的定义上更加灵活的重要性,以便充分探索其他领域的化学和生物学所能提供的潜力。是的,如果我们继续被类地生命所局限,那么我们将无法想象生物特征研究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天体生物学家和理论物理学家萨拉·沃克也强调,无论未来的任务是什么,重要的是不要将生物特征研究局限于我们在地球上习惯的那种化学物质。沃克表示,这是非常重要的,至少对我个人来说,我觉得寻找生命起源的任务过于以人类为中心,就像我们倾向于高度设计为特定的生物聚合物和工程师的实验,我们认为存在在生活中而不是做随机探索化学空间,相反,如果你看到在特定的行星条件下,随机的化学反应产生了什么,那对我来说就更像是生命的起源。因此,要确定一个更完整的可能孕育生命的候选系外行星范围,可能需要拓宽我们对“宜居带”的定义。传统上,宜居带的定义是系外行星与主恒星之间的距离,这样一来,它的气候就能够维持其表面的液态水。但是,正如小组成员所讨论的,液态水可能不是生命的唯一基础。而麻省理工学院跨学科研究科学家佩特考斯基更是提出了一种大胆的想法:如果你仔细想想,你可以想象每种溶剂都有一个独立的宜居带。我们认为地球的宜居带只是简单地定义为地球表面液态水的可持续性,但我们也可以说,每种溶剂都有自己的宜居带!确实,我们在太阳系就可以找到另一个可以使用的不同溶剂的例子,它就是是液态甲烷,它大量存在于土星巨大卫星泰坦的表面。佩特考斯基说,在地球实验室里重新创造这些外星环境和化学物质并非没有其自身的技术挑战,但这将是扩大我们对生命进化所需条件理解的重要途径。那么我们离发现其他行星上的生命还有多远呢?小组成员说,这取决于未来几十年的研究进展如何。英国剑桥大学的天体化学家Paul Rimmer说,即使有外星生命存在,我们也可能需要100年的时间才能真正确认它的存在。不过到现在我们仍然没有找到任何令人鼓舞的证据,尽管继续寻找生命的时间可能需要很久很久,但是人类永远不会放弃!

而不

这个世界会好吗?我们采访了20位中国投资人,来听听他们对于未来的答案|氪记

文 陈之琰 洪鹄采访 陈之琰 刘旌 谭文琦编辑 洪鹄现实世界里最接近预言家的职业是什么?除了科幻作家,应该就是风险投资人。如果说阿瑟·克拉克、刘慈欣和特德·姜们是在用文字打造他们心中可能的宇宙,风险投资人则是用钱在为未来投票——我们应该使用什么样的产品、消费什么样的新潮流、科技如何提高社会运行的效能、我们将如何生活在一个全新的、乃至颠覆式的物质世界。在中国,VC(Venture Capital,风险投资)仅仅拥有不到15年的正式历史,但却极度幸运地搭上了一部飞速上升的电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自身的高速发展、移动互联网作为“社会界面切换”带来的巨大流量,以及增长的人口红利,成就了中国风险投资行业这最初15年浪潮不断的发展。可以说,过去这10多年,选择在中国做一名风险投资人,是一件超级幸运的事情:这里诞生了超过全球1/3数量的独角兽(指估值10亿美金以上)公司,而与此同时,中国风险投资行业的整体投资规模扩大了10倍不止,超过了美国、位列全球第一。但过去两年,一些低沉、暗哑的信号还是出现。此前托起“电梯”上升的所有驱动因素突然变得微弱,甚至不再。另一方面,曾经充裕到富余的资金也开始紧缩。这是中国风险投资人过得艰难、谨慎、乃至疑虑重重的两年,几乎所有人都放慢了脚步,不少人甚至选择离开了这个游戏。而我们生处的这个更大的世界,也同样在面临挑战。我们曾以为毋庸置疑的、以为是不可逆的类似于时代潮流的事情——比如走向开放而不是封闭,比如说“全球化”而非本地主义,有可能也只是历史的或然而非必然。这让我们不禁怀疑:过去15年,这种由创业公司驱动、由风险投资助力的创新大爆发,以及由此产生的新的社会流动、阶层变化和财富创造,会不会也只是一场“特定的历史阶段”的产物?我们把这些问题抛向了20位风险投资人。“氪记”是36氪的保留节目,过去每一次新年开始,我们都会向中国最好的投资人们提问,请他们对行业、赛道做出判断——新的一年,教育行业会不会爆发?人工智能有没有泡沫?消费平台还有没有机会。但今年,如你所见,我们的问题会有些不同:有一些事关投资,有一些事关VC行业本身的逻辑与变革,更多事关作为一名风险投资人的你,和世界的定位关系,以及对于未来的信心。2020曾经是一个听起来异常遥远的年份,非常的“未来感”,但它如今已成为了现在。和过去科幻小说家们畅想过的这个年份,它像又不像。《银翼杀手》里的仿生人尚未出现,但AlphaGo已被李世石称为“永远不可战胜的实体”。我们还是没有登陆火星,但 “钢铁侠”马斯克已宣布星际飞船将在今年首飞。《攻壳机动队》里的大规模机器肢体还停留在理论,但5G要来了,很多人已经看到了可穿戴终端成为人类新躯体的可能。这就是未来最让人醉心之处:不可预测,却值得期待。感谢此次接受我们采访的每一位投资人,他们是: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曹曦、辰海资本合伙人陈悦天、GGV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符绩勋、光点资本合伙人符正、渶策资本创始合伙人甘剑平、高榕资本董事总经理韩锐、光速中国创始合伙人韩彦、XVC创始合伙人胡博予、明观投资创始合伙人金城、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DCM中国创始合伙人林欣禾、IDG资本合伙人牛奎光、云时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彭创、创新工场联合CEO汪华、线性资本创始合伙人王淮、经纬中国合伙人熊飞、绿洲资本创始合伙人张津剑、光源资本创始人、CEO郑烜乐、创世伙伴资本创始主管合伙人周炜、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我们相信,每一份带着思考去预判未来的勇气都应该被珍视,而这样的预判本身也值得被认真对待。投资这件大事过去这一年,你有投出激动人心的项目吗?王淮:起源太空——中国第一家致力于太空资源开采及利用的商业公司,目标是突破地球资源局限,开采近地小行星稀有贵金属等矿产资源。我们一直认为太空探索是未来科技发展到极高水平时人类需要也能够做的少数事情之一,也一直希望能投资到这个领域。没有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韩锐:完美日记。这是我们今年被关注比较多的项目,我们也确实在上面加注了很大。很多人说我们投在了完美日记“爆发前夜”,但回顾这笔投资,当时这个项目在定性、定量两方面其实都展现出了让我们“非投不可”的关键因素。定量的很清晰,比如SKU数量少但复购率最高,比如加大投放量ROI反而上涨,就是说它是越打广告越有效果的。但更难得的是定性的那些——2017年为了备战双11,公司和创始人黄锦峰都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但在这种艰苦之下他们管培生计划还在坚持做;另外锦峰他还跟我说过,他要修的是高速公路,而完美日记只是上面第一台车,他真正想搭建的是基础设施公司。能够在公司还非常初创阶段就坚持做一件慢回报的事,这个非常打动我们。朱啸虎:我们今年投的非码科技做得非常好,它是给喜茶、星巴克做互联网平台对接的。现在已经服务10万家门店了,它的目标是能赋能100万个门店,它在里面拿1%的销售提成,可以算算这个账。周炜:云呼科技,它向独立小诊所提供SaaS和云端服务,以及线下的物流服务帮助。更具体的说,它帮助这些小诊所可以去实现之前完全没有可能实现的样本送检——这样既增加了收入,又能把病人留在本地,再往后结合它的SaaS和云端,可以完成病人管理、病历管理和长期的慢性病管理。这是我做了10多年VC,在to B领域找到的很不一样的一个创业项目。为什么中国模仿美国salesforce很难成功?因为你去给中国企业提供那种能让它从80分提升到90分的服务,是很难收到钱的。你必须去做从0到1的赋能,小企业才愿意为你买单。 熊飞:今年我们投了药研社。通这家公司看到一个令人激动模式:To B服务也开始参考to C的玩法,比如众包。在你最关注的赛道中,这一年正在发生哪些深刻的变化?牛奎光:在人工智能赛道,现在视觉和语音的技术基本已成熟,接下来行业里具体应用型的公司会有更大的发展;第二个是数据,从整个中国的情况来说,目前数据的基础设施还不是特别完善,数据的使用规矩也还在形成中,今年大家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很多,接下来的1-2年会逐渐形成共识,之后这个行业会迎来高速成长;云计算在今年成长也很快,行业前三名的成长速度都在60%-100%之间。还有一个爆发机会我认为是数据中台。这个概念在过去一年特别火,这是对行业焦虑的回应——反映了企业对智能化和灵活性的强烈所求,也说明中国的商业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比之前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系统来支撑。李丰:2019年,经济现象上,中国出现了全世界几乎没见过的一件事,即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全球最大最全的供应链、升级这三件事将同时发生。这里的“升级”,我们会拆解为三个意义上的“升级”。第一个升级指的是城镇人口的整体消费升级。第二层升级,也就是产品品类的升级,意味着许多原本只是满足了基础功能需求的产品,开始在品质和功能上实现了大幅提升和发展。第三是数字化升级,包括供应链端和用户端。基于这三大驱动力,我认为中国会出现代表全球最高零售效率的零售模式,会诞生许多世界级品牌。符正:我关注的零售和消费品牌正在经历又一次迭代。从产品质量提升、定位的差异化、独特的营销手段、新的渠道及配送方式,零售和消费品牌的方方面面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本质上,零售和品牌从0到1可以生长得很快,但是从1到10则需要经历更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中需要创业者的耐心,在追逐前面的巨头和迎战身后的挑战者的过程中建立起壁垒;也需要资本的耐心,给未来的小龙头更多成长空间。陈悦天:5G AI全息、VR、AR 在传媒行业的应用,应该3年左右就会爆发。其中最快的我认为是云游戏,大概明年就可以看到系统性爆发。王淮:我相信数据智能对行业的影响正在随着从业者深入到行业中区而慢慢深化。它正从一项在分散的单个节点被用来提效的技术,逐渐深入到行业的核心流程,变成改造和促使每一个具体行业升级的催化剂。在你长期关注的赛道,今年发生了哪些重大挑战?甘剑平:我长期关注的是互联网和消费行业。之前看了一个报告,2019第4季度中国互联网用户人群第一次出现下滑,总人数下降了200万。对于我们这些关注互联网消费的投资人来说,最大的变化就是中国的人口红利没有了。但也有机会,大家在手机上、互联网上花的时间和花的钱都越来越多了。现在不管视频还是音乐,你都愿意去包个月对不对?朱啸虎:大家都在关注的to C新品牌,机会是有的,国内外网红都在带货,但这些事的天花板都不那么高。我们也布局了一些,美妆、食品相关都有,但实话说我认为都需要两三年来验证。现在年轻人兴趣变化非常快,新品牌到底能持续多久?这个非常考验团队能力。我们肯定一直是关注toC的,但要说toC未来巨大机会在哪里,确实很难回答。金城:我长期关注的文化行业,现在很多声音对它的发展向好有看法、有疑惑。政策性调整对市场一定有影响,但也有净化作用,本身也是推动行业发展的一种动力。就好比人的身体经过病痛才能增强抵抗力。这一次文化行业调整后的最大机会,我认为在于文化对品牌的提炼,凝聚和再造。世界级的品牌,不管是迪士尼、可口可乐还是丰田,背后都有价值观塑造和输出。如果我们想打造世界级的消费品牌,它就需要文化产业,去提炼人们的愿望,汇聚千万人的愿望去凝聚起来。陈悦天:我们投资行业现在面临最大的挑战是——钱少得有点离谱。所有投资人,甚至包括原来在这个行业专精的投资人,很多都丧失信心撤离了。可能在我心里,全中国只剩两家机构在投资传媒和文化了吧。你知道另外一家我说的是谁吗?这一年你在转型to B 投资人吗?新的行业是否真的让你兴奋?朱啸虎:今年我们投to B和to C基本一半一半。其实我20年前做的就是to B创业,我们做了8年的企业服务软件。某种层面来说对to B项目做判断是比to C要容易:客户用不用,用的比例有多少,都很清晰就能看出来,但本质上投to B考验的仍然是投资人对哪个赛道更有机会爆发、对新商业模式是否能成立以及团队的判断。我认为投to B的兴奋感是更持续的,就像银行存款一样,很长期性。曹曦:我自己在大学专业就是科研方向,算得上是个“二手科学家”,所以虽然大学毕业去的是互联网公司,但对科技行业进展始终都非常关注和好奇。今年我花了很多时间在前沿科技类项目,以及技术驱动的企业服务类项目上。随着图像识别、NLP及机器学习等“生产工具”的逐渐成熟,它们正在被应用到更多的场景里。例如,我们红杉中国种子基金今年在早期投资了利用AI帮助企业做大规模招聘的鳄梨科技、利用NLP技术帮助法律行业提升效率的幂律智能、四足机器人公司宇树科技、隐私计算/数据交换公司数牍科技等。这里面绝大部分公司,我们都是它们第一个投资机构,和这些初创期聪明有趣且优秀的创始人们合作,是非常开心和有收获的事情。陈悦天:没有。我仍然认为to B投资是生造出来的风口,历史证明,最伟大的公司都是toC的。而且toC领域的独角兽甚至10角兽的数量都远超过toB领域。如果你要捕鲸,为何要去一片天生鲸鱼就不太会聚集的海域?这一年,作为投资人你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曹曦:“最大的变化”这个说法恐怕很难精确总结,时间本身是连续的,年份只是人类创造出来的虚拟单位,所以大部分都是渐变。最突出的几点是:更平静了一些,对“平常心”有了多一些的体会; 对自我的观察分析有了一些新的收获,从而可以更好地接受自己和优化一些自身的机制;认识到“痛苦也是一种能力”; 有一天和朋友聊到《悉达多》,突然想明白了每个人的成佛之路是不一样的;了解到“love is the answer”这句话竟是爱因斯坦说的。韩锐:我用打高尔夫球来举例(虽然我不打)。打高尔夫球时,你可以用很奇特、充满偶然性的动作把球打进;你也可以选择一个可重复、可迭代的动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挥杆,再努力让球成功“进洞”。所以我们到底是选择前者还是后者?我认为高榕一直在做的是后者。但这需要的是耐心和可检验,把挥杆这个动作做标准、做对。张津剑:2019年很冷,看起来很糟糕,如果10年后我们回头来看,这可能是馈赠。如果这个时代是电路板,那2019年就是一个“滤波器”,噪声交易者少了,噪声少了,市场安静了,而这个时候,往往是整个系统“信噪比”最高的时候。陈悦天:平常心。经历了周期,也认真去理解了周期。王淮:更加积极去关注被投企业细节管理能力,尤其是销售和现金流的管理能力。汪华:对于创新工场,我的变化是正在想办法让我的作用变得更小,而让我们更多的同事去做更多的决策。请回答 20192019年,你看到的“假热点”有哪些?韩彦:热点炒没了,竟然把企业服务作为热点炒起来。熊飞:今年to B市场有热点没焦点,市场的认知还不够聚焦,很多人的投资逻辑还没收敛,很多toC的投资人过来,还是喜欢大东西,而to B相对稳健。但我觉得这是好事——投资机会的根本来自于不均衡。今年也有风口,比如RPA、数据中台和报销。但这三个风口我个人都持有保守态度:RPA的火热很大程度因为愿景基金投了一把(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我认为RPA很可能是另一个Wework),但我认为这个领域公司的壁垒太薄了。另外,这是一个高定制化的生意,但全球商业模式里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证明过高定制的模式可以做大。另外,这个赛道有一个illusion(错觉),这个赛道to大公司,合同额很高,所以让大家觉得第一年就能做很高额的业务,但实际后续力量有限的。对于数据;美国也没有数据中台的概念;报销的本质是大家都在做fintech,也比较薄。陈悦天:无人货架、社交电商、社区团购。这些一个个的都在死。我觉得消费品牌也没这么好投,真正好的消费品公司,从产品策划、人群定位,到原料供应链、生产环节,到分销体系、营销方法、如何末端触达消费者会全部不同,才能建立足够有效的壁垒。现在碰到的消费品公司都还在吃红利,是不安全、不长久的。符正:产业互联网长期来说虽然是绝对的大方向,但由于商业模式根本上的特质,短期爆发力不及to C企业,其实没有足够多的、值得出手的机会。以及从纯市场化角度来看,火热融资的硬科技企业真正的商业化价值还需要再判断。汪华:今年市场的“假热点”与其说具体的赛道,不如说是大家都对一些新的货币资本化的出口寄于厚望,都希望赶紧借这个新出口冲出去——很多人今年忙得挺欢的,但是否足够理性还有待观察。2019年,商业世界里让你最震撼的一次惨败是?周炜:WeWork。不仅仅是一个项目,而是对整个TMT巨型公司的估值体系的产生了了巨大的震动,包括LP群体、后期投资人、基石投资人,他们会怀疑估值的合理性。陈悦天:ofo比较震撼,虽然WeWork可能体量更大一些。ofo因为它的投资人关系都比较近,就发生在身边。我觉得ofo曾经是可以抢救一下的,但策略出了问题——它始终和摩拜在一线城市正面冲撞,如果早点走到下沉市场的话会很安全。汪华:WeWork对我的震撼当然有,但离得比较远,反而我看到中国很多线下传统企业的溃败带给我的learning更多,尤其当你投的很多互联网公司和他们的业务是相关联的。2019年,发生的哪些事你觉得算是黑天鹅事件?韩彦:WeWork事件。陈悦天:香港。熊飞:《坏血》的故事。林欣禾:Fintech 全行业覆灭。王淮:孟晚舟被捕。以前我们认为,政治是国家的事情,和具体公司的经营是两个层面的事。汪华:今年有白天鹅吗?2019年,你推翻了什么此前自己深信不疑的观念或想法?陈悦天:募资成绩和投资业绩相关。熊飞:我原来比较看重明星创业者,但今年更在意创业者的实战性。在产业互联网主题下,有很多懂产业的创业者要开始做业务了——对他们来说,对业务的理解会比表达能力更重要。韩锐:过去我很看重逻辑。现在越来越觉得相对比逻辑,事实可能更重要,因为有时候逻辑是巨大陷阱。你input(输入)不够时就像是盲人摸象,于是胡乱地猜是鹿、马、牛、羊。但如果你能摸很多下的时候,每一条新的fact进来都会有逻辑断洽,最后我们只要在更有限的可能性里面思考就行。很多时候过多的逻辑迸发是因为我们没有搞明白事实。郑烜乐:在过去的大环境下,创业可能靠着单点的突破可以实现突围,比如产品、模式等,而现在这种情况几乎不可能,多维能力的竞争愈显重要。这也对创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9年,对你启发最大的一本书是?周炜:《莱博维兹的赞歌》,《乌合之众》,《文明的冲突和秩序的重建》。组合一起看一下,对今年的局势会有比较好的理解。韩锐:《万历十五年》。这本书的英文名是“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在滚滚历史长河里,万历十五年看似是普通平常的一年,但是却埋伏了诸多决定未来历史走向的线索,可以说是“大风起于青萍之末”。做投资也是一样,我们永远提醒自己:很可能在今天看起来平凡无奇的变化,背后却蕴含着大的历史性机会和“不可逆的趋势”,考验的是我们能否抓住这些变化。甘剑平:Mastering the Market Cycle by Howard Marks(《周期》霍华德·马克斯)。Marks是橡树资本的创始人,也是我芝加哥大学的前辈。这本书就告诉你怎么样去看整个市场的波动和周期,是非常好的一本书。牛奎光:《社交天性》,从脑神经学的角度去解读在进化史上,人类为什么对社交有天生的敏感,以及会分配更多的资源在这上面。这本书里不仅仅有很多假设,还提出了很多方法去验证实验。对人的解读提供了神经学的科学视角。还有《当下的力量》。这一本更多的是人生感悟,有关生命的问题,关于人本质痛苦的思考。汪华:说来惭愧,我今年看的都是闲书。推荐一部动画片吧,《瑞克和莫蒂》,我觉得它比《南方公园》更好,很符合我的气质。请用一个词形容2019。胡博予:耐心。王淮:混沌。韩锐:返璞归真。朱啸虎:回归理性。陈悦天:试炼。张津剑:“信噪比”。林欣禾:赚快钱不容易。郑烜乐:穿越不确定性。彭创:穿越时间、看到本质。李丰:预期改变之年。符正:大结算。关于VC的未来、中国与世界你认为风险投资行业本身需要创新吗?它在发生吗?甘剑平:VC已经这么长的行业,很难有创新。唯一可以做的是和大部分越来越大的投资机构反其道行之:把团队做得小而精,见到好的项目以最快的项目搞定,这就是我认为好的模式。我不相信VC、PE可以企业化运作的。朱啸虎:我认为很难。VC是一个经验型的行业,而且这个行业不是那么容易改变。这么多聪明人在这行业里面,轻易改变玩法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韩彦:需要,现在正在经历一个整合期,资源正在向最头部的基金和人聚拢。原先的投资壁垒中信息差的因素正在变弱,现在需要的是更深入的理解和独到的预判。陈悦天:需要,但不在发生。VC行业需要的是组织变革,技术能提供的帮助很有限。彭创:VC的游戏规则一直在发生变化,一度以愿景基金为代表,投资成了规模游戏。今天这个时代除了考验想象力,也更考验常识。郑烜乐:在过去的周期里,投资人们可能通过找增量市场、烧钱抢占市场、用风口快速吸引资金等模式来做投资,这些本质上都是阶段性的产物,这些现在正面临着淘汰。投资人如何不断完善自身,坚持找到真正的价值,从而穿越周期?这就是这个行业现在急需解决的创新问题。汪华:和我们投资的很多行业相比,我们VC行业本身的变化是非常慢的:我们的管理方法的迭代、对科技和数据的应用,和我们金融业的同行——无论投行,还是hedge fund(对冲基金)们相比,都是最弱的。但我认为必须要创新,VC本来只是资产配置整个领域里面非常小的一部分,如今几乎已经走到了舞台的中心,如果我们不做改进,还在靠原来那种古老的方法管理巨大规模的资产,这叫德不配位。你在参与这个行业的创新吗?汪华:对于创新工场来说,我们成立了工程院,也开始孵化公司,我们对被投公司甚至直接输出技术团队,这些都是我们做的创新尝试。胡博予:XVC的创新在于:我们正在将投后产品系统化。我们的做法是把行业里的各种服务机构整合起来,内部研发了有一套识别度比较高的筛选机制。我们投后6个人、投前4个人全部接受过这个训练。今年XVC为被投公司输送了40多个高管。另外就是如何帮公司融资和做财务计划。我们今年所有被投公司的总融资额加起来有2亿美元。彭创:目前,云时资本已经搭建一套核心“中台”体系来服务我们的前台团队,将sourcing、尽调体系化、标准化,目的是提升人效。我相信,合理的组织架构和系统设计是可以提高单位产出的,未来也希望把人才的培养体系建立起来。2020年,我们还要把对被投企业的服务“标准服务体系化、非标服务高质化”,提供有差异化的投后服务。周炜:传统基金都是合伙人lead,年轻团队只能执行,但我们现在希望年轻团队都可以lead,就算你是个投资经理,找到一个垂直行业研究和投资方向,你就可以提出来lead。另外在carry的分配上,我们也对年轻团队做了和行业传统不一样的激励。你认为VC行业会长期存在吗?陈悦天:会。技术会持续演化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谓风险投资,就是能够敏锐捕捉带来巨大影响的技术变革的人或者组织。只不过,他们可能在以前的历史里不叫作VC罢了。张津剑:大航海时代那些支持船长的贵族肯定不会把自己叫做VC投资人。数千年以来,只要人类不断突破的初心在,只要每个生命自我进化的渴望在,人类不断突破和发展的旅程就在。每一段旅程背后必有一方发现和承载这些生命力的土壤。Venture Capital,这个“Capital”,就是这方土壤,只是在这个时代它叫做“资本”。周炜:曾经VC在日本、韩国、欧洲都活跃过,但现在真正行得通的只有美国和中国。这个行业到今天也不过50年,所以我觉得大家确实应该居安思危,及时变革自身,才可能常青。郑烜乐:中国现在的人均GDP只有美国的1/6,如果上升到美国的1/2,中国的人口接近14亿,这个过程中肯定有更多的价值被创造出来,会出现更多优秀的企业、顶尖的企业家, 谁能在最早发现和支持他们?这就是VC行业存在的意义。韩锐:长期肯定会存在,方式有可能改变。如果说上一个年代做VC就像打猎,那么未来更需要我们去好好耕地。王淮:只要创新存在,创新需要的成本存在,创新成败的风险存在,VC就会存在。汪华:你相信资产创造这个需求会永远存在吗?还是说将来有一天我们只需要资产增值、或资产资本化?如果一个年代只有后者,可能就不需要VC了,但那个年代也挺可怕的,可类比的就像欧洲中世纪了:那个年代就宣称不需要新的业态和新的资产创造。未来十年,投资的热点会向哪里迁移?甘剑平:我正在关注人机交互。80年代,鼠标改变了我们使用PC的习惯;90年代末,IE浏览器、搜索框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新方式;2008年开始,我们使用智能手机。未来10年,人机交互的方式到底会是这样的?最终会落在VR眼镜、投影,还是一个小的机器人?牛奎光:过去10年基本上大家挣的都是消费互联网的钱:通过给用户带来很多便利,适应了用户在网上的诉求,对生产关系侧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接下来10年重点将在供给侧,或者说生产效率侧会有巨大的机会。跟生产关系侧的改变不同的是,这是个慢而持续时间长的过程。我们相信,未来消费互联网仍然会增长很快,但投资机会会从消费互联网转移到以效率为驱动。符绩勋:今天市场大环境是不确定的,无法去把握未来的大形势,我认为这会是往后最大的挑战和难题。但这也带来了新机遇。第一,是“全球化”受阻趋势下的供应链重塑。之前世界经济都在全球化,尤其在人才、供应链等方面,市场流动性很高。但过去一年是“全球化受阻”,这意味着很多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购会带来不确定性,但也会产生新机遇,虽然这些机遇还比较早。个人觉得中国酝酿的机遇会有很大一部分在国产化(进口替代)中。另一个就是企业互联网化帮助社会提升效率,这会是未来20年的重头戏。陈悦天:不会有迁移。底层变化都是技术。只是这些技术带来的环境变化会不会被敏锐地捕捉到。VC们本质就是在投资技术。而人类社会的最大增长动力也产生于技术。熊飞:我认为更多是理念的迁移。互联网的上半场投资风格是扎克伯格(你有很好的idea、有爆品, 下半场是巴菲特(你得有强护城河、得好好经营现金流),这就是为什么愿景基金都开始看现金流。我们度过了创新创业密集爆发的过去20年。这是否是一段特殊历史阶段?你相信未来10年在中国,创新还会持续加速、频繁的发生吗?陈悦天:这个问题问得好焦虑。我认为创新不会加速,但会持续。我们不能期望始终是大浪推我们起来,而应该能做到在小浪甚至没浪的时候也能划两下。这样大浪来的时候我们才不至于落水而是能踩得住。张津剑:如果我们看美国家庭的科技渗透率,“电力”大概用40年完成了普及,“手机”大概用了20年,“平板”还没有完成,目前来看会更短。如果我们画成一幅图,不同的科技产品的渗透率,那么你会看到科技产品的渗透在变得越来越密集,也越来越陡峭。人类的科技上的探索和创新,只会更加频繁和快速,从0到90%只会更快,更让人意想不到。过去10年中国创业的高速发展,一方面是科技革命的爆发,一方面中国生育1980-1995年的人口高潮的成长,一方面是城市化带来的人口的集中表现。人多了,人长大了,人到城市了,人都上线了。多个因素的耦合,形成了波澜壮阔的创业环境,然而这只是开始,中国特殊的人口结构和无法抵挡的科技浪潮,必将推动新的创新创造。林欣禾:全体社会最大的创新是技术研发,而VC推动的创新是附庸在这些技术变革之上的。整体来说,社会底层技术的研发速度不会变化太快,但应用层的变化会多一些,它们更像是“快时尚”。另外,关于创新是不是还在持续的话题,我觉得这么来说:如果你会问最好的日子是不是已经过去了?那么也许你就要问问你自己是不是变老了?汪华:创新始终会发生,但是不是还是由创业公司驱动这个创新?我认为未来这个绝对数量可能会降低。另一方面,由创业公司驱动的创新,最后是它本身独立走向终局,还是中途交给大公司来完成最后的终局,这也是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一个变化。世界在变得更开放,还是更保守?这对你所处的行业有何影响?李丰:更开放。过去40年里,每一次我们遇到内忧外困,无一例外,解决方案都是:实行市场化开放、欢迎外资、允许民营企业参与。对于我们股权投资行业来说,我是很乐观的。开放的过程不可逆。周炜:从世界大格局来说,似乎正在进入一个保守倾向冒头的阶段。但从中国创业者和投资人的心态来说,我认为是越来越开放的,包括走出海外和更紧密的国际合作。韩彦:更开放,但也更加混沌或者单一。陈悦天:世界在变得更保守,因为每个人手里的东西都很少。汪华:世界当然在变保守。从风险投资行业来说:首先,越小规模的基金投资会越激进,越大规模需要稳健——它本质是把各种投资策略做对冲,让自己更趋向于可预期的获利。所以,如果我们整个VC行业的平均基金规模都在扩大,那变保守似乎也是一件必然的事。你认为未来掌握在什么人的手中?曹曦:有远见和洞见,并且能调动资源力量来实现的人。韩彦:感性和理性的结合,男性和女性大脑的结合。陈悦天:掌握在PSD手中。就是 poor、smart、desire的年轻人,非既得利益群体。因为成功不是靠资源和经验,而是靠强烈愿望的驱动。汪华:如果放在几年之前,我肯定会信心满满地说——未来会掌握那些掌握互联网、AI技术的人手里。但现在我不完全这么想,我们这些人真的能解决这世界存在的很多根本问题吗?很多我们曾以为效率提升会解决问题最后被证明彻底是一个社会结构的问题,它超出了技术效率的极限。仅靠技术足以把世界变得更好吗?下一个10年,你最想实现什么?王淮:我希望能发现延缓衰老(包括身体和大脑)的方程式。韩彦:个人灵魂的自由和自律。郑烜乐: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张津剑:希望绿洲资本能发现、参与和赞美下个10年最有生命力的企业家。胡博予:找到下一个马化腾、马云、王兴、张一鸣,在他们创业初期提供一臂之力。彭创:云时资本可以不断发现、并实现和靠谱的人做有趣的事,持续贡献时代价值。周炜:作为投资人的自豪,最终还是你投的企业基业常青。我希望等我老了,孙辈满街跑的时候,说看这个公司是我爷爷当年投的。甘剑平:我过去参与投资了携程、B站、美团点评。希望我的未来10年,能投出一个甚至更多伟大公司。

大篷车

猪器官移植到人身上愿望接近 还需确保最后一步

新研究中无活性反转录病毒(PERV)的新生小猪在器官移植资源非常稀缺的当今,科学家们早就将目光投向了用其它动物的器官来代替进行移植,这个项目已经研究了很多年,在最近又有了新的进展。在体现基因科学快速发展的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Crispr基因编辑系统来改造动物。这可能会有助于推进动物器官移植到人体的科学研究。在一项研究中,科学家创造出不再有活性病毒基因的小猪。这是让它们的器官变得适合移植到人类身体的重要一步。那些小猪年龄最大的已有4个月大,它们还将让研究人员能够研究基因编辑对于一个与人类相似的生物体的长期影响。另外,两个研究团队改变了蚂蚁的基因,以此来改变它们的社会行为。这会有助于研究人类的失调症。跟人类一样,蚂蚁会表现出复杂的社会行为。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的谢利·伯杰(Shelley Berger)说道,“如今,所有的生物学研究不再只是覆盖少数的一些生物体,由于有了Crispr,任何生物体都可以被用来研究生物学的基本问题。”伯杰是将Crispr技术应用于印度跳蚁的团队的一员。Crispr中文全称是定期集群的空隙短回文重复序列,它作为细菌免疫系统进化了数百万年。科学家们利用它打造出一个可切除、改造或者修正动物和人类的基因组中存在致病突变的目标基因。Crispr-Cas9系统有着很大的潜力为人类的各种疾病带来治疗方案,目前被用于癌症、肌肉萎缩症以及众多其它病症的研究。工蚁被标上色彩,方便跟踪它们的个人行为不过,该技术也引发了一些重要的伦理问题,特别是考虑到基因编辑会给人类的种系、精子基因、卵子或者胚胎带来改变。这种改变不仅仅会改变个人,还会遗传到后代。人们的目光很大程度上聚焦于与人类种系的基金编辑相关的风险和可能性,不过现在的研究发现,Crispr在改变动物的遗传上也有极大的影响。“Crispr可被用于指引其它物种的进化,”华盛顿DC威尔逊中心的埃莱奥诺雷·保韦尔斯(Eleonore Pauwels)表示,“我们在其它物种身上做了什么,也关系到我们该如何开发负责任的技术。”在《科学》杂志(Science)刊登的关于猪的研究中,包括eGenesis公司创始人在内的一个研究团队利用Crispr让猪细胞中所有的62份反转录病毒(PERV)全都失去活性。那些逆转录病毒在猪体内处于休眠状态,不过对病毒传染给人类的担忧,是推进异种器官移植的一大障碍。科学家们利用Crispr对猪细胞进行基因改造,创造出胚胎,然后将胚胎植入到代孕母猪体内。代孕母猪生出了37只无活性反转录病毒的小猪。研究论文称,目前仍有15只存活。该论文的责任作者、eGenesis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官Luhan Yang称,该项研究可解决一个关键的安全隐忧。不过她补充道,需要额外的改造来确保器官移植不会触发人类免疫系统排斥猪的器官。她的eGenesis公司在寻求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来促成异种器官移植。《细胞》(Cell)杂志刊登的蚂蚁研究对蚂蚁卵子使用Crispr技术,使得所研究蚁群中的成年蚂蚁的每一个细胞都出现基因变化。纽约洛克菲勒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Crispr来改造蚂蚁名为orco的嗅觉基因。在另一项研究中,来自纽约大学、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院、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范德堡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共同组成的一个团队剔除了同样的基因,只不过他们是在印度跳蚁身上进行。研究人员发现,一旦orco嗅觉基因被剔除了,蚂蚁就不再能够感知或者响应重要的化学线索。它们在巢穴外漫无目的地行走,没有收集食物。洛克菲勒大学助理教授、印度跳蚁研究论文的主要作者丹尼尔·克罗瑙尔(Daniel Kronauer)指出,这些蚂蚁提供了研究涉及复杂社会行为的人类失调症的潜在模型,比如自闭症。有了Crispr,研究人员如今可以围绕蚂蚁展开更多的研究。蚂蚁长期以来都让研究者很着迷,只不过它们在实验室中难以培育。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伯杰博士说,“稍微改造一下,蚂蚁就不是原来的那只蚂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