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写什么?如何写?硕士论文的开篇报告主要是向指导委员会解释你的硕士论文要写些什么,为什么和如何写。这里有几个方面:首先,你写什么?应重点关注现有文献,并认真介绍国内外对相关主题的研究现状(首先客观地介绍情况,如实陈述他人的意见),然后作出评论(后主观讨论,评价,现有研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说这些研究现已公布,但仍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这应该包括将在你的主题中探讨的问题。由于目前缺乏研究,你必须要学习。所以,你在硕士论文中写的是基于文献综述,而不是你想写的。如果你不做评论,很可能你的主题已经被其他人深深地完成了。其次,为什么要写这个?这主要是为了说明你选择的意义。可以说,在理论上,你发现了别人的缺点和研究差距,所以你做了,有理论价值。然后你需要明确你从文献评论中选择的主题在整个研究领域中所占的位置。这是理论价值。然后你就可以从实际价值的角度来谈论它。这就是这个话题对现实可能意味着什么,它在实践中可能有用的东西,等等。第三,如何写在开始报告中,您还应该在选择此主题后解释如何解决此问题。有一个问题,你怎么找到答案?谈论你的一般想法,同时,关注你应该用什么方法来学习。如文献分析,访谈,问卷调查,定量研究,实验研究,理论分析,模型试验等。在上述三个方面中,文献综述是重点。如果没有文献回顾,你就找不到自己的主题,也不知道其他人在这个主题上做了什么,所以你需要仔细回顾。当然,回顾的目的是引出你自己的主题,所以不要忘记评论。复式结构事实上,当我们写论文时,我们不必坚持伞式结构。根据论文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我们应该设想如何穿插和展开论证的实质部分,如解释、推理、反驳等,以便全面、准确、简明地解释问题,并能灵活运用“复合结构”。在学术论文主体的写作中,多采用伞式结构,以伞式结构作为论文的主体框架。学术论文通常使用标题和序列号,因为它们可以清楚地突出论文的主要内容,使结构清晰,并具有整齐,有序,逐步的节奏美学。标题和序列号可以分为几个级别。通常使用编号系统:查查呗论文查重经验分享:论文查重怎么查?每一个系统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在特定时期选择合适的系统才是硬道理,在确定系统安全的情况下、初稿时期选择性价比高的检测系统、像paperccb就是不错的选择
本文由掌桥科研整理,平台提供中外文献检索获取,拥有1.3亿+篇,中外专利1.4亿+条,月更新百万篇,是科研人员与硕博研究生必备平台之一国际法学论文选题参考,如下:国际法框架下领土争端多元解决机制的选择——以中印争端为例涉外公司法律适用的司法实践考察与法理分析论航天商业化趋势下我国空间法的发展路径国际法发展新趋势与非政府组织的参与无人船的法律地位研究刍议确定大陆架外部界限的桥线规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与国际法的发展“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PPP项目提前终止法律问题研究武装冲突中的文化遗产的非法掠夺及其返还——试论一项新的国际习惯规则文化例外:从谈判原则到缔约实践“一带一路”倡议:“东方”国际法的理念与实践基于互惠原则对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和执行研究——以涉“一带一路”建设典型案例新加坡高尔集团案为视角WTO国民待遇原则在《TBT协定》适用中的新发展ODR——多元化解决电子商务版权纠纷新机制基于互惠原则对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和执行研究—以涉一带一路建设典型案例新加坡高尔集团案为视角论作为国际法渊源一般法律原则的内涵国际组织的内国法律人格探析习惯国际法:一种工具选择的视角论东道国的环境措施与间接征收——基于若干国际投资仲裁案例的研究守成则无以拂远的困局——浅议“天下”观念与当代国际法秩序的兼容性《中日东海问题原则共识》与东海共同开发——结合钓鱼岛与防空识别区问题的讨论印度竞争法的域外适用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中印领土东段边界争端中的证据分量问题——基于国际法院解决领土争端判案证据规则视角“美利坚帝国”语境下之当代国际法的境遇中国的国际法观念:基于国际关系史的分析国际法与国际关系理论:二元的范式国际法视野中的软法——从软法与条约间关系的视角新形势下中国国家利益再定位与国际法上的转变国际法与国际关系理论:二十年之后试论文化多样性概念的发展及其对国际法的影响国际投资条约中不排除措施条款的解释国家豁免原则的中国式表达与实践——基于FG公司诉刚果共和国案的考察从国际属人法的变化趋势看我国立法的演变制定共同国际规则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合作(英文)探索国际裁判在国际秩序形成中的作用(下)——E.H.卡尔与H.劳特派特之间能展开对话吗?传染病防控与《国际卫生条例》的变革论核污染跨界损害的国际法律控制十九世纪国际法学中的中国叙述评FG Hemisphere Associates LLC诉刚果民主共和国及其他人案论我国参与联合国民事警察维和行动的国内立法非政府组织与国际法的合法性强制性规则对《国际商事合同通则》适用的制度性限制国际海底区域制度发展中的若干争议问题利益与成本——国际法遵守的动力?决策理论与国际法学说——美国“政策定向”和“国际法律过程”学派之述评国际组织法律人格滥用视角下的成员国责任承认外国法律效力问题的产权理论分析《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中公正审判权的保留问题探析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国际法的新发展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几个国际法问题国际合作:国际公共卫生领域的习惯国际法义务美国反恐进程中的国家豁免立法研究:实践与挑战投资世界,法治为基——评郭雳教授《主权财富基金的监管因应与治理改革——以中投公司为例》论法律技术脱节对中美贸易争端的影响晚近国际法民间编纂与逐渐发展述评数据跨境流动国际规则的发展与我国的应对中国参与“一带一路”国际经济规则创新发展的方略研究试析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的国际立法——以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晚近专题为重点美中法学会在基奥波尔案(Kiobel v.Royal Dutch Petroleum Co.,No.10-1491)中在美国最高法院提交的法院之友状词2019年国际法形势和中国外交法律工作统一化与分割化:《海牙判决公约》下的不动产问题领事保护制度的新发展国际刑法上的未完成犯罪国际法视野下的私营军事安保公司——模式、争论及中国应对国际商事法庭承认与执行国际投资仲裁裁决问题探析论国际法理论与外交实践的融合之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的底线思维普遍管辖权的概念、逻辑和现状国家官员外国刑事管辖豁免的最新发展——评“巴希尔案”约旦上诉判决港澳特区单独参与《ICSID公约》争端解决程序问题研究“一带一路”下国际投资争议协同治理机制的构建《承认与执行外国民商事判决公约》评介与展望中美《刑事司法协助协定》“保密和限制使用”条款研究WTO上诉机构危机中的法律问题参考^网站 zhangqiaokeyan.com/LBJH-2020101901
本文由 查重降重中心 sp8080.com 整理分享法律系学生想写一篇好的法律论文,首先,他们必须在主题选择部分中做好工作。一些学生在撰写法律论文时未能选择主题,这将导致后续论文的写作受到很大影响。主题选择在法律论文写作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只有当论文的主题选择正确且适当时,论文写作才能顺利进行。选择主题时,我们必须从自己的长处和爱好开始,否则,无论主题多么有价值,您仍将无法成功完成它。我们必须保持头脑清醒,避免盲目选择话题。在选择主题时,我们必须考虑到我们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并选择我们熟悉的方面进行研究。在下面,编辑将与您分享2020年最新法律论文的20个选定主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法律论文题目1、商业银行参与企业环境信用规制的法律责任研究2、都市型现代农业产权法律制度之构建--评《都市型现代农业法律制度体系研究》3、村民小组的法律主体地位探析4、浅谈公司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及防范策略5、非遗视角下蒙医药法律保护路径研究6、中概股回归A股的路径选择及法律风险防范7、高校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法律风险浅析8、股权质押的法律风险分析9、民宿热背后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10、探析知识产权跨境交易与创新市场法律风险11、论法律语境下的金融科技与监管科技-- 以融合与创新为中心展开12、无居民海岛保护利用中的军民融合法律政策研究13、论公海水下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14、武警部队使用无人机实施反恐维稳的法律规制研究15、论我国电动自行车的行政法律规制16、董事性别结构多样化的法律规制17、基于OBE理念的法学本科生法律职业能力培养研究18、铁路电子客票法律问题思考19、自动驾驶汽车致害的法律责任问题探究20、破坏性膜拜团体法律规制路径分析
硕士开题意味着课题的正式开启,但许多学生都会发现自己与前辈可能存在有相似的研究,这可以说是十分令人烦心的事情了。不过只要你的数据是通过自己实验得到的,即使存在相似的地方也会不构成抄袭。研究领域相似是很正常的事情随着考研人数的不断增加以及扩招政策的实行,研究生群体在近几年不断扩大,但实际的研究领域却基本保持不变,造成了现在僧多粥少的局面,因此出现研究领域相似的情况非常正常。其次同一个研究领域,研究越深入,方向越细分,即使在大体方向上是相似的,着力点不同,核心内容往往也是不同的。所以研究领域相似是很正常的情况,只要你的实验是自己做的,方法是自己想的,那么就不能算作抄袭。研究相似会产生什么影响虽然研究相似是合理存在的客观事实,但我们却不能忽视这个问题对你的研究会产生的负面影响。研究相似会增加课题创新难度。硕士论文都要求学生能够在研究领域内有所创新,要在某个方面优于以往存在的方法,但大部分人很难实现突破,相似的研究往往会与他们的想法形成冲突,增加了创新难度。研究相似会增加论文完成难度。硕士毕业论文往往要求严格查重,尤其是近年来,硕士论文的要求越来越高,研究相似很容易造成文字或观点上的重合,增加了论文完成的难度。研究相似,你该怎么办?既然你已经发现了与前辈的研究存在相似的地方,而且才刚开题,那么你有足够的时间去分析解决这个问题,以尽量避免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仔细分析,判断相似程度。判断你是否抄袭的标准就在于你的研究方法、实验装置、数据是否都与其相似,只要你的核心内容存在先进性,那么便不算抄袭。告知老师,商讨解决方案。老师是课题的领头羊,他对于这个领域有更深入的理解,他让你选择课题,肯定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会遇到这种情况也许早在他的预料之中,询问老师,他必然可以给你指明方向规避风险。研究相似是大部分研究生都会遇到的问题,这是合理存在的客观事实,但相似不代表抄袭。作为研究生我们要善于分析,判断自己课题的可行性,及时与老师沟通,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尽量规避其可能带来的风险。大家好!我是小周视界,专注于分享教育领域的干货和经验!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和关注我,期待与你交流!(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社科学术圈,ID:shkxquan】经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如需转载与原文作者联系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在论文写作之前,首先要确定选题。在从事科研的时候,当然也会有个主题,但这只是一个研究方向或者研究领域。只有研究到一定程度,开始写作的时候才会最终确定论文的题目。选题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着科研的方向,对于科研的成败具有重大影响。一个好的选题会事半功倍,而一个差的选题会事倍功半。选题和命题选择什么题目来进行写作?这是写作时遇到的选题问题。例如,硕士生经过一年或两年基础课的学习以后,进入到硕士论文写作阶段。论文写作首先要有个好的选题,而选题对于初学者来说往往是非常困扰的一件事情。有的学生不知道选择什么样的题目,所以往往让导师指定题目,这样选题就变成了命题。论文题目最好是作者本人经过科研活动以后,对某一问题比较感兴趣,有些想法由自己来确定。如果他人指定题目,写作效果不会太好。甚至有些学者也不会自主地确定自己的科研课题,而是追着各种项目的课题指南跑,甚至是追着各种学术会议的议题跑。这是一种缺乏科研自主性的表现,对于某些法学家来说,没有独立的长远科研计划,而是在立法与司法的热点推动下随波逐流,还美其名曰“理论联系实践”。这是没有学术自 信的表现,还是应当强调学者的独立品格。开拓性选题和推进性选题选题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开拓性的题目,一种是推进性的选题。开拓性的题目:前人没有写过的。因此,这样的选题可能较为冒险,失败的几率会大一些。当然如果成功了,成就也较大,甚至会填补某一个学术领域或者问题的空白。开拓性选题的特点是资料较少,发挥的余地较大。即使只是做了一些基础性的工作,也会取得一定的成果。所以,对这种开拓性的选题来说,资料收集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收集到他人所未能收集到的资料,才可以尝试进行写作。推进性的选题:前人已经研究得较为充分,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这种题目的好处是资料较多,因为前人在研究过程中已经积累了大量资料,为写作提供了便利,具有较好的写作基础。但这种题目的困难在于创新,因为前人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甚至论题已经枯竭,也就是该说的话都说光了,无话可说了,所以写作会有较大的困难。对于这种题目必须要调整思路,另辟蹊径,别出心裁,如此才有可能推陈出新。总之,在确定选题的时候,首先要进行评估,不同的选题可能有不同的特点,要根据这些特点最终确定选题。选题的大小选题还有大小之分,根据选题大小以及研究程度,可以分为四种情况:一种是大题小作,第二种是大题大作,第三种是小题大做,第四种是小题小作。这里撇开大题大作和小题小作不说,主要对大题小作和小题大做这两种情形做一些说明。就这两种情形而言,首先应当肯定的是小题大做,选择较小的题目然后进行较为充分的研究,这才是一个正确的方法。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题目越小越好,因为题目越小越是能够反映理论研究的深入程度。当然,选题大小是和一个国家的某一学科的研究水平相关的。研究选题大小又是相对的,是和一个国家对某个问题的学术成熟程度密切相联的。比如说将近四十年前,我的博士论文的选题是《共同犯罪论》,共同犯罪是刑法中的一章。以一个二级学科的章标题作为博士论文的题目,这个题目是非常之大的。共同犯罪作为一个博士论文选题,现在是难以想象的。主要是因为现在对共同犯罪研究已经非常深入了,在这种情况下,还用共同犯罪作为博士论文选题是完全不可以的。现在的关于共同犯罪的博士论文题目,已经是四级标题甚至五级标题,例如“诱惑侦查论”或者“不作为的共犯研究”,这些内容在一般教科书中甚至没有论及。也就是说,博士论文题目已经超出了教科书的知识范围。在将近三十年前,我进行博士论文写作的时候,我国共同犯罪还刚刚开始研究,关于这个论题的框架性、基础性的知识结构都还没有形成,因此《共同犯罪论》作为一个博士论文选题,还是符合当时的理论研究实际情况的。现在对共同犯罪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所以选题也就越来越小。关于共同犯罪的博士论文选题的变化,充分反映出我国 对共同犯罪问题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中外选题的差异另外,我们还应注意中外的博士论文选题也是不同的。当然,在这里我指的是文科的选题。我的博士生蔡桂生在北大答辩通过的博士论文的题目是《构成要件论》,还获得了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构成要件在德国是不可能作为博士论文题目的,简直太大了。构成要件是三阶层的犯罪论体系的第一个阶层,是一百年前德国著名刑法学家贝林提出的。在德国现在已 经没有人以构成要件为题写博士论文。但在中国由于我们对三阶层的犯罪论体系的研究才刚 开始,所以《构成要件论》这个题目是一个适合的题目,对此的深入研究对于推进我国犯罪论体 系的转型具有重要价值。蔡桂生在德国波恩大学答辩通过的博士论文,题目是《论诈骗罪中针 对未来事件的欺骗》。这里所谓针对未来事件的欺骗,是指利用未来可能出现的事件进行诈骗,这是推定诈骗的一种情形。这个问题我国还没有人研究,甚至还处于一种不知所云的状 态。因此,德国所研究的前沿问题,在我国现在还未能成为一个问题:既没有文章也没有案例。这个题目也反映出我国和德国之间在刑法理论上的巨大差距。所以我国学生到外国去攻读学 位,尤其攻读博士学位,对博士论文的选题有时候是两难的:要想写一个对中国有用的题目则 可能在所在国通不过答辩,在所在国写一个能够通过答辩的题目则可能在中国没有现实意义。选题如何以小见大?选题不是随便确定的,它应该反映当前的一种学术状态。选题要小,小题大作,这是一个基本的考虑方向。选题虽小,对于科研的要求则是非常之高的,必须要以小见大。小题只是一 个切入点,以此反映出作者对某一专题甚至整个学科的理论研究水平。而且我们不要觉得小 题好做,小题小做,可能好做。小题大做,则不好做,因为对于小题展开论述,是要以整个学科 知识作为背景来支撑的。例如,一位历史学的博士生要写一篇博士论文,其研究领域是古罗马 的社会制度。如果以《论古罗马的社会制度》作为博士论文题目,题目太大了,根本就通不过,甚至作为专著的题目都对它无从下手。后来把题目缩小到《论古罗马的军事制度》,军事制度 是社会制度的一部分,这个题目应该说稍微小一点,不像社会制度那么广泛。但这个题目还是 太大,后来又把这个题目再缩小到《论古罗马的军衔制度》。军衔制度是军事制度的很小一部 分。通过军衔制度的研究,实际上是对古罗马的军事制度的一种具体研究。军衔制度应该说 是算较小的题目了,还是嫌大,最后把题目再进一步缩小到《论古罗马军队的徽章》。这个题目小到不能再小了,就非常理想。徽章是军衔的标记,通过徽章不仅可以研究古罗马的军事制度,还可以研究古罗马的锻造工艺,研究古罗马的设计艺术,研究古罗马的等级制度,等等。而且徽章只是一个切入点,就像打开古罗马社会制度的一个窗户。透过徽章,可以对古罗马社会制度的各方面进行研究,这就是所谓以小见大。论文的题目应该较小,但也要小到能够把握的程度,并且具有学术价值。如果太小了,这样的题目可能没有现实意义。当然,即使是极小的题目,如果具有价值,也还是值得写的。例如,上述我提到的陕西师范大学孙灵霞的博士论文《八角茴香对卤鸡挥发性风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这当然是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题目。但这个题目正如作者所言,对于实现传统卤制肉类食品的工业化生产具有现实意义。所以,这是一个好的选题。理论性的选题与实践性的选题选题除了上面所讲的大题与小题以外,还可以分为理论性的选题与实践性的选题。理论性的选题要求处理较为复杂的理论问题,要有较高的学术含量,对于作者的写作能力要求也就比较高。学术型的学位论文,例如法学硕士或者法学博士的论文,当然是要求尽量写理论性的 题目,解决一些理论问题。但应用型的学位论文,例如法律硕士的论文,最好还是写实践性的 题目。尤其是政法法硕,学生来自于政法实际部门,已经具有四年以上的司法工作经历,这些 学生在选题的时候,更加应该写实践性的题目。写实践性的题目,容易收集到司法实际资料,便于写作,而且对将来的工作也会具有帮助。资料和观点论文写作存在着如何处理资料与观点的问题。资料是论文的基本素材,也是写作的基础。而观点则是论文的灵魂,是作者学术思想的表达。正确处理好资料与观点的关系,对于论文写 作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巧。首先,资料对于论文写作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没有资料就难以 完成一篇论文。我们在平时所说的科研活动,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收集资料:收集资料的过 程本身就是在从事某项科研活动。在一篇论文中,资料所占的比重是较大的;而一本著作,资 料所占的比重更大。一篇论文上万字,不可能每句话都是作者自己的,实际上有大量的内容是 他人的,是资料性的东西。过去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这 句话容易引起误解,好像文章都是抄来的,好像写文章就是抄文章,会不会写文章,就看会不会 抄。实际上,我们只要把这句话当中的“文章”解释为“资料”,就可以消除这种误解。这句话的 意思是说,在写文章的时候,要很好地处理资料,正确对待前人的研究成果。资料会处理了,文 章就会写了。一篇论文有一大半是引用资料,如果一篇论文一点资料都不引用,那么这篇论文 反而是不好的。因为论文首先要把在这个问题上以往研究的状况反映出来,学术研究是“接着 说”,所以首先要告诉我们前人是怎么说的,这个故事说到什么程度了,然后才能接着说。我们 可以把写论文比喻为盖房子,在盖房子中,砖瓦、木材等建筑材料都是现成的。我们不可能先 去种树,等树长大以后把树砍倒,再来盖房子。也不可能先去挖土烧砖制瓦,砖瓦烧制好以后 再来盖房子。现在的建筑业分工已经很细致了,甚至有些房屋的架构都是在车间里面已经浇 筑好的,只要拉到工地吊装起来就可以成为房屋。写论文也是一样,不可能做无米之炊。资料就是论文的原料,关键是要对其进行加工。资料不能简单堆砌,而是要对资料进行认真梳理, 然后以适当的方式加以铺陈。资料的堆砌就像用砖砌墙,只是把砖块粗粗拉拉地叠放在一起, 而没有在砖块之间进行粘合,也没有对砖缝进行勾缝,使墙变得坚固和美观。在一篇论文中, 资料如果只是简单的堆砌,那么资料还是死的。只有对资料进行妥当的处理,使之成为论文的 有机组成部分,资料才能变成活的。因此,对于资料的处理是写作的基本功。资料处理的好不 好,直接关系到论文的质量。对资料的处理往往采用一种综述的方法。这里所谓综述,是指对以往的研究资料进行专 题性的或者系统性的整理。现在法学的各个学科都出版了资料综述的书籍,对于了解本学科 的理论研究现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综述是科研材料处理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对我们进入到 学科前沿是一个较好的途径。当然,综述是对原始资料的初步处理,还不能照搬到论文中去,论文中引用的资料还要进行加工,并且对资料还要进行分析。观点是从资料中提炼出来的,也是论文的灵魂。对于一篇论文来说,大量的资料是别人的,但观点必须是自己的。所谓科研就是要对某个问题提出个人独到的见解,这也就是要有作者自己的观点。科研的难处就表现为观点的出新,提出不同于前人的观点。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要想对某一问题提出超越前人的观点,确实是强人所难。因此,写作的学习阶段,这是一个知识消费的阶段,这个时期汲取知识是主要的任务,还不可能在观点上出新。只有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从学习向研究转变,从知识消费逐渐过渡到知识生产,这才有可能提出自己的观点。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刚开始接触某一学科的时候,感到书上说的一切都是对的,不可能有自己的想法,也不会有自己的想法。这个阶段就像爬山一样,刚起步从山脚往山顶上爬,这个时候一抬头是满山遮目不见天。爬了一半,到了半山腰,这时山就不那么压抑了,眼界也就慢慢开阔了。爬到山顶,才会有见天的感觉。如果这是一座高山,那么到了山顶你就会体会到 “一览众山小”的诗意。科研也像爬山一样,只有对本学科知识熟练地掌握了,有了深刻的思考,才会提出自己的观点。当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要对观点进行提炼。把个人的独到见解在论文当中表达出来,这里仍然存在一个写作技巧问题。一篇论文要有论点,并且要对论点进行较为充分的论证。这里的论点也就是我在前面所说的观点,但仅仅提出观点是不够的,还要对观点进行有效的论证。对于一篇论文来说,论证是十分重要的,而论证的过程就是一个梳理的过程,也是一个说理的过程。没有论证的论点是武断的,而没有论点的论证是盲目的。
撰写毕业论文是法本学生顺利毕业前必须面对的一项重大事情。因大多数学生面临第一次撰写专业的学术论文,通常不知自己该如何准备,下面个人分享一点自己经验,仅供大家参考,以便顺利、尽快通过本科学位论文答辩。第一, 题目的选择。通常大学在启动撰写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前,都会为每个学生安排论文指导老师,论文启动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自己的论文题目。这里的题目选择通常都不要太大,而显得空泛,尽量题目写的要小,这样才能研究的深入与透彻。有些学生会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部门法选择具体研究的问题,有些学生可能不知道自己写什么题目,如果不知道题目的话,那就尽快与自己的论文指导老师确定选题,也可以利用自己实习期间通过与实务部门工作的同志沟通,看是否有价值更高的研究问题,还可以关注近两年司法领域的热点法律问题,以此为研究切入视角,但对于如果司法机关已经有定论的案例,研究起来可能价值就不大了,另外这里需要强调一点是:可能现在撰写论文采用实证分析的写作手法较为流行,实证分析的重点就是要有数据,从数据中分析产生问题,而数据如何来,可以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上的判决书获得数据,实证分析的写作方法写出的论文相对来说出彩性会更高些。第二, 搜集资料,撰写详细开题报告。确定好自己研究的题目后,下一步就是搜集专业资料,资料收集可以通过中国知网查询相关论文,当然硕士、博士论文参考价值会更加大一些,还可以去图书馆搜集相关专著与期刊上发表的文章,以便进行参考,然后确定自己的写作提纲,通常提纲应当围绕题目、选题价值以及创新观点、论文目录结构、具体参考文献、写作计划等几方面来撰写,有的学校可能会举办专业的开题报告会,有的学校不举办,那就要自己及时将上述撰写好的开题报告给自己论文指导老师看,及时沟通与修改,最终确定自己具体写作思路,并按照计划写作。第三, 写作中及时与老师沟通。自己论文写好后一定要及时送给自己指导老师修改,通常一篇合格的论文都要修改三遍以上。自己一定要主动积极与指导老师沟通,不要指望老师来找自己,因为每个老师可能自己在承担教学任务以外,都还有相关课题任务,还有的老师在外兼职律师,总之,你的论文指导老师可能会很忙,要主动根据老师的时间来安排自己的写作,同时要搞好与自己论文指导老师的关系,因为你能否参加论文答辩,还需要你的论文指导老师签字。总之,撰写论文是一个长期而严谨的过程,自己一定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不能有应急了事的念头,写作中一定要多与老师沟通,天道酬勤,与君共勉。
10月27日,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唐山市人民医院硕士学位论文开题、中期答辩会圆满结束。答辩会共有1名研究生进行开题汇报,5名研究生进行中期汇报。开题和中期答辩会邀请唐山市人民医院李景武副院长,华北理工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庞淑兰教授、华北理工大学基础医学院孙红教授,唐山市人民医院心内一科宋巧凤主任、唐山市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李玉凤主任、唐山市人民医院放化一科王志武副主任和唐山市人民医院放化六科熊伟副主任组成答辩评审组,李景武副院长担任组长。答辩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6名研究生围绕自己的课题进行了PPT汇报,分别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实验方法、创新点、预期结果以及论文进展情况、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和学位论文完成日期计划等方面做了详细阐述,评审组对学生们的汇报进行了认真评阅,从研究选题的创新性、方案的可行性、内容的合理性以及数据统计等方面给予了针对性评价,并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研究生们认真回答了专家的提问,接受了专家的意见。论文开题报告是保证课题顺利开展的首要环节;中期汇报是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进展的阶段性检查,是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管理的重要环节。专家的意见对提高研究生们课题研究设计、实施和撰写毕业论文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次汇报会为师生学术交流、教学相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答辩结束后,李景武副院长在总结讲话中首先对各位评审专家在百忙之中前来参加人民医院研究生开题和中期答辩会表示感谢。李景武副院长指出,通过本次答辩会,不仅提升了我院研究生论文撰写工作的严谨性,也使同学们对科研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激发了同学们的研究热情,为研究生以后的论文撰写指明了方向。同时,通过专家们的指导,也使同学们学会了很多的答辩技巧及经验教训,为以后的科研及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后,李景武副院长希望各位同学按照评委老师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认真修改论文,为将来顺利毕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争取早日成为一名高水平的医学技术人才。( 唐山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
“毕业论文查重率要求越来越严,今年要求不能高于10%,过去都是低于20%。”即将博士毕业的蔡丽丽(化名)告诉记者,她所就读的山西大学今年对研究生论文的查重比例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国家愈发重视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和改进教育评估督导和监测的背景下,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话题频上热搜。3月以来,江苏、广东先后发布了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议结果,加上2019年年底已发布抽检结果的河北,三省抽检共发现近两百篇“存在问题”或“不合格”的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11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对2018年博士学位论文抽检发现问题突出的高等学校和研究院所进行集体约谈,要求“在2020年博士学位论文抽检中问题论文的篇数和比例要大幅降低。”临近毕业季,研究生即将面临学位论文答辩。那么,历次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结果暴露了哪些问题?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相关部门、高校、科研单位该如何改进?创新不足,深度不够,结构松散,格式不规范——“问题论文”究竟差在哪儿“部分论文工作量有限,创新性不足;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缺乏可行性;论文结构松散,逻辑性不够,未凝练出重点研究解决的科学问题;规范性不够,文字表达与编排问题较多。”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在关于2019年度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的通报中,如是概括抽检论文存在的共性问题。山东大学去年12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升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通知》,也印证了这个结论。该通知指出,综合近年来“问题论文”的专家评阅意见,发现主要问题集中在创新不足、研究深度不够、研究方法简单、工作量或实例单薄、选题不合理、书写不规范不严谨等方面。该通知还同时指出,在职攻读学位研究生、指导学生较多的导师易成为“问题论文”高发人员,部分学科成为“问题论文”多发领域。从公开的抽检结果中记者发现,存在问题或不合格的研究生学位论文,除存在选题、方法、结构、规范等方面的共性问题之外,还在专业学科、学位类别等方面呈现一些特点。“自然科学类学位论文存在问题的比率要明显低于人文社科类。人文社科类中经济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学科的学位论文存在问题比率要明显高一些。”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高耀分析指出。“一般而言,新增加的学位授权单位或综合性大学中学科实力较弱的单位容易出现论文抽检不合格。”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王传毅推断,专业性弱、门槛低的“软科学”更容易出现不合格的论文。据记者从《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中获知的信息,早在2015年的抽检中,存在问题的学位论文分布在各学科门类,其中经济学、教育学、艺术学门类的比例超过10%,管理学比例超过9%,法学超过7%,其他均在5%以下。此外,从江苏今年发布的结果来看,专业学位论文的不合格率为3.59%,虽比上年有所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学术学位论文1.57%的不合格率。“这个结果还是符合我们的感受和判断的。”北京大学中国博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洪捷教授分析,近些年来,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持续扩大,并在2017年首次超过学术学位研究生。数量增加对质量控制产生了一定影响。高耀则认为:“不宜对学术学位论文与专业学位论文之间的不合格率进行简单比较或过度解读,因为二者评价标准不同。即使在专业学位内部,40多种不同专业学位在培养特色、培养规模、学位论文形式及内容要求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过程评价欠缺,分流机制不健全,朋友圈式答辩——“问题论文”是怎样产生的已通过答辩的学位论文为何还会出现上述形形色色的问题?“这反映出极个别学位授权点研究生培养的质量自律意识还需进一步强化,质量文化还需进一步培育。”高耀表示。据王传毅介绍,论文质量最常用的保障方式是答辩前的盲审和答辩环节。盲审一般送3位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评阅,通过后进入答辩环节。答辩由5到7位专家对答辩人的报告和论文进行评议和打分。然而,这一设计仍存在一定缺陷,给少部分人留下了可钻的空子。“博士答辩几乎是朋友圈的答辩。导师提建议名单,都是熟悉的朋友,很容易‘送人情’或‘放放水’。”湖北某高校的一位博士生导师透露。与此同时,“在我国,毕业答辩之后就万事大吉,没有对博士论文进行修改后再提交的要求。专家的意见只是在答辩时指出而已,论文已经定稿,不会进行调整完善,反正已经答辩通过了。而国外的博士生答辩后,要根据答辩专家以及匿名评审的意见修改论文,然后再正式提交。”武汉大学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从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培养过程管理的角度上,过程性评价缺失,博士生的综合考试、中期分流以及开题报告等关键环节很难真正到位,没有淘汰机制。”“往往自身学术标准共识度比较低的专业,论文更容易出现问题。”陈洪捷以管理学为例进行分析,“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等等,虽然都是管理类,但实际上专业差异比较大,这就导致无论学生、导师还是评审专家,对论文评判的标准也呈现多样化。”此外,陈洪捷在调查中还发现一个很“中国式”的现象,“有相当一部分论文不合格是因为评审专家认为选题与学科不相符,比如经济学博士研究的不是经济问题。这是为什么?这与我们的博士学位点制度有关。博士点申请难度很高,要求很高,有些学校的一些专业申请不到,就会采取变通的做法。比如本专业没有博士点的导师会在相近或相邻学科中有博士点的专业带博士。结果就是,导师按本学科要求来培养学生,最后却以其他学科的名义报上去。这样的论文很容易被认定不合格。”严把“出口关”,强化导师责任,优化培养过程——提升论文质量重在全程管理“学位论文抽检制度在保障和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倒逼学位授予单位走注重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道路。”高耀认为。记者了解到,许多高校已经采取了相应举措来完善和加强研究生论文和学位授予的管理,严把“出口关”。清华大学今年3月发布了关于学位管理和学风建设的文件,明确指出,指导教师(小组)应在研究生培养环节中加强全过程指导,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及早提出分流建议。山东大学在学位授予中增加了两个环节:一是“论文自审环节”,在每次授位表决前对已通过答辩的论文再次审核;二是“答辩汇报内容”,研究生在论文答辩时要对预答辩及外审专家的意见及修改情况作出说明。中山大学加大学位论文抽查比例,2020年博士学位论文将抽查50%、硕士学位论文将抽查20%。同时,该校还提出加强对考试招生全流程监督,建立“逐年考核、逐步分流”的培养模式。厦门大学2020年对研究生论文查重比例提出更高要求,将所有研究生学位论文“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由原先的“低于20%”调整为“低于10%”。许多专家学者在采访中都表示,研究生论文质量的提升,“不能单靠外审论文代替内部质量控制,也不能用后置检查环节代替前置控制环节”,既要严把“出口关”,也要加强过程管理,严把“进口关”和“培养关”。“一篇论文是可以修改的,但是博士、硕士是要花时间培养的,视角、立场、理论、方法等是要花时间培养的。”武汉体育学院教授王岗在采访中反复强调导师的重要作用,“导师是第一负责人,要树立干干净净为学术贡献的思想才能培养好研究生”。记者注意到,教育部2017年印发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已明确“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第一责任人”,同时提出要保障导师在招生、培养、资助、学术评价等环节中的权力;对培养质量出现问题的导师,培养单位视情况采取质量约谈、限招、停招等处理措施。研究生学位论文是获取博士、硕士学位的重要依据,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科研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重要的社会文献。高校只有真正转向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才能充分发挥研究生教育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中的重要作用。(原题为《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暴露了什么》)(来源:光明日报)
网络配图“问题论文”话题频上热搜。2019年年底,河北发布硕士学位论文抽检结果;今年3月以来,江苏、广东也先后发布抽检结果——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暴露了什么“毕业论文查重率要求越来越严,今年要求不能高于10%,过去都是低于20%。”即将博士毕业的蔡丽丽(化名)告诉记者,她所就读的山西大学今年对研究生论文的查重比例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国家愈发重视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和改进教育评估督导和监测的背景下,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话题频上热搜。3月以来,江苏、广东先后发布了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议结果,加上2019年年底已发布抽检结果的河北,三省抽检共发现近两百篇“存在问题”或“不合格”的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11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对2018年博士学位论文抽检发现问题突出的高等学校和研究院所进行集体约谈,要求“在2020年博士学位论文抽检中问题论文的篇数和比例要大幅降低。”临近毕业季,研究生即将面临学位论文答辩。那么,历次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结果暴露了哪些问题?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相关部门、高校、科研单位该如何改进?创新不足,深度不够,结构松散,格式不规范——“问题论文”究竟差在哪儿“部分论文工作量有限,创新性不足;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缺乏可行性;论文结构松散,逻辑性不够,未凝练出重点研究解决的科学问题;规范性不够,文字表达与编排问题较多。”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在关于2019年度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的通报中,如是概括抽检论文存在的共性问题。山东大学去年12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升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通知》,也印证了这个结论。该通知指出,综合近年来“问题论文”的专家评阅意见,发现主要问题集中在创新不足、研究深度不够、研究方法简单、工作量或实例单薄、选题不合理、书写不规范不严谨等方面。该通知还同时指出,在职攻读学位研究生、指导学生较多的导师易成为“问题论文”高发人员,部分学科成为“问题论文”多发领域。从公开的抽检结果中记者发现,存在问题或不合格的研究生学位论文,除存在选题、方法、结构、规范等方面的共性问题之外,还在专业学科、学位类别等方面呈现一些特点。“自然科学类学位论文存在问题的比率要明显低于人文社科类。人文社科类中经济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学科的学位论文存在问题比率要明显高一些。”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高耀分析指出。“一般而言,新增加的学位授权单位或综合性大学中学科实力较弱的单位容易出现论文抽检不合格。”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王传毅推断,专业性弱、门槛低的“软科学”更容易出现不合格的论文。据记者从《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中获知的信息,早在2015年的抽检中,存在问题的学位论文分布在各学科门类,其中经济学、教育学、艺术学门类的比例超过10%,管理学比例超过9%,法学超过7%,其他均在5%以下。此外,从江苏今年发布的结果来看,专业学位论文的不合格率为3.59%,虽比上年有所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学术学位论文1.57%的不合格率。“这个结果还是符合我们的感受和判断的。”北京大学中国博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洪捷教授分析,近些年来,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持续扩大,并在2017年首次超过学术学位研究生。数量增加对质量控制产生了一定影响。高耀则认为:“不宜对学术学位论文与专业学位论文之间的不合格率进行简单比较或过度解读,因为二者评价标准不同。即使在专业学位内部,40多种不同专业学位在培养特色、培养规模、学位论文形式及内容要求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过程评价欠缺,分流机制不健全,朋友圈式答辩——“问题论文”是怎样产生的已通过答辩的学位论文为何还会出现上述形形色色的问题?“这反映出极个别学位授权点研究生培养的质量自律意识还需进一步强化,质量文化还需进一步培育。”高耀表示。据王传毅介绍,论文质量最常用的保障方式是答辩前的盲审和答辩环节。盲审一般送3位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评阅,通过后进入答辩环节。答辩由5到7位专家对答辩人的报告和论文进行评议和打分。然而,这一设计仍存在一定缺陷,给少部分人留下了可钻的空子。“博士答辩几乎是朋友圈的答辩。导师提建议名单,都是熟悉的朋友,很容易‘送人情’或‘放放水’。”湖北某高校的一位博士生导师透露。与此同时,“在我国,毕业答辩之后就万事大吉,没有对博士论文进行修改后再提交的要求。专家的意见只是在答辩时指出而已,论文已经定稿,不会进行调整完善,反正已经答辩通过了。而国外的博士生答辩后,要根据答辩专家以及匿名评审的意见修改论文,然后再正式提交。”武汉大学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从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培养过程管理的角度上,过程性评价缺失,博士生的综合考试、中期分流以及开题报告等关键环节很难真正到位,没有淘汰机制。”“往往自身学术标准共识度比较低的专业,论文更容易出现问题。”陈洪捷以管理学为例进行分析,“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等等,虽然都是管理类,但实际上专业差异比较大,这就导致无论学生、导师还是评审专家,对论文评判的标准也呈现多样化。”此外,陈洪捷在调查中还发现一个很“中国式”的现象,“有相当一部分论文不合格是因为评审专家认为选题与学科不相符,比如经济学博士研究的不是经济问题。这是为什么?这与我们的博士学位点制度有关。博士点申请难度很高,要求很高,有些学校的一些专业申请不到,就会采取变通的做法。比如本专业没有博士点的导师会在相近或相邻学科中有博士点的专业带博士。结果就是,导师按本学科要求来培养学生,最后却以其他学科的名义报上去。这样的论文很容易被认定不合格。”严把“出口关”,强化导师责任,优化培养过程——提升论文质量重在全程管理“学位论文抽检制度在保障和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倒逼学位授予单位走注重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道路。”高耀认为。记者了解到,许多高校已经采取了相应举措来完善和加强研究生论文和学位授予的管理,严把“出口关”。清华大学今年3月发布了关于学位管理和学风建设的文件,明确指出,指导教师(小组)应在研究生培养环节中加强全过程指导,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及早提出分流建议。山东大学在学位授予中增加了两个环节:一是“论文自审环节”,在每次授位表决前对已通过答辩的论文再次审核;二是“答辩汇报内容”,研究生在论文答辩时要对预答辩及外审专家的意见及修改情况作出说明。中山大学加大学位论文抽查比例,2020年博士学位论文将抽查50%、硕士学位论文将抽查20%。同时,该校还提出加强对考试招生全流程监督,建立“逐年考核、逐步分流”的培养模式。厦门大学2020年对研究生论文查重比例提出更高要求,将所有研究生学位论文“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由原先的“低于20%”调整为“低于10%”。许多专家学者在采访中都表示,研究生论文质量的提升,“不能单靠外审论文代替内部质量控制,也不能用后置检查环节代替前置控制环节”,既要严把“出口关”,也要加强过程管理,严把“进口关”和“培养关”。“一篇论文是可以修改的,但是博士、硕士是要花时间培养的,视角、立场、理论、方法等是要花时间培养的。”武汉体育学院教授王岗在采访中反复强调导师的重要作用,“导师是第一负责人,要树立干干净净为学术贡献的思想才能培养好研究生”。记者注意到,教育部2017年印发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已明确“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第一责任人”,同时提出要保障导师在招生、培养、资助、学术评价等环节中的权力;对培养质量出现问题的导师,培养单位视情况采取质量约谈、限招、停招等处理措施。研究生学位论文是获取博士、硕士学位的重要依据,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科研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重要的社会文献。高校只有真正转向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才能充分发挥研究生教育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中的重要作用。(来源:光明日报)
知乎上有一个热帖,“你的研究生导师是什么样的?”在这些回答当中,有的同学大吐苦水,自己在研究生期间如何如何地辛苦做实验、写报告。他们大多匿名,把这个帖子当作研究生树洞,倾诉自己过去两到三年的研究生心酸故事:化学研究生讲起自己跟着导师出国开研讨会,如何被国外研究生碾压的故事;某工科研究生讲起自己与导师通宵改论文的故事;某算法工程师回忆起自己与导师在实验室背对背等数据的故事……大家的读研生活枯燥而有挑战性,跟着国内工科优秀团队,还有可能拿到发明专利。但看完回答你会发现,这些洋洋洒洒的诉苦小论文大多来自理工科学生,文科生寥寥无几,即便有,也集中在与导师“表达”感恩的抒情故事上。难道国内的文科研究生读研就这么轻松?比如,写写诗、看看小说、写篇论文水水就能毕业的那种?“要多读书,拼命读的那种”文科生读研,还真的是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看书。阿玉是广州某211大学文艺学专业的毕业生,她回忆起自己的研究生生涯,她说每天就是待在图书馆翻报纸、做研究。她读的是三年制的学术硕士学位,研究生第一年,由文艺学教研室的老师们开设课程,带学生们入门。她还记得,入学第一天,导师半开玩笑说,“你们现在是半只脚踏入了学术圈。”是的,研究生其实主要任务就是要做研究,本科论文开题报告上,有一句至今仍被许多老师拿来当笑话的一句话,“为学术界填补空白”,本科时,这是笑话,研究生,这是目标。经过一年的专业知识训练,研究生第二第三年,就是找选题、看文献、写论文。找选题也是很花时间的。要将你所感兴趣的研究对象作一个全面的了解,拿一本这一研究对象的“史”作为辅助资料,一点点挖掘,这是选题前最基本的操作。但你也会遇到一种情况,看完所有资料之后,发现选题做不了,或者在开题答辩时,被老师们认为,不适宜做硕论题目,那么选题就要被推翻,重新来过。到研究生第二年选题答辩前,都是这样一个过程的反复实践。选题确定后,就是一边写论文,一边推翻又重来,这样的一个状态会持续到研三论文答辩前。这基本就是一个文科生最有可能的读研生活。期间,根据导师的不同风格,同师门会有例行读书会。阿玉回忆,她们是一周一次,一周一本书,作读书报告、导师检查读书任务。回顾读研三年,确实会有社会中那些对文科生的刻板印象一样,什么都没有学到,走出社会只有一篇五万字的论文,研究对象还是一百年前的一个文学现象。求职期间,她甚至都羞于拿出毕业论文,她害怕别人觉得她过于迂腐而学生气。这样的困惑与迷茫并非阿玉独有,她们毕业后,班级聚会时常会调侃自己,“一群大龄女理想主义者,浑浑噩噩的三年”。阿苏今年刚刚升作副教授,带了人生中的第一个研究生。他自己就是文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一路过来的。如果按照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标准来讲,他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他没房没车,甚至三十几岁了,还不敢结婚。因为没钱。回忆自己过去将近十年的硕士博士研究生生涯,他非常认同带自己入行的导师那句话:“做学生,就要多读书。”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作为一名文科生,出到社会,不再读书摄入知识了,这还是一名合格的文科生吗?“别急着去赚钱,先把书读完。”“他们文科生就是很闲”在理科研究生眼中,文科生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阿荣是一名工科类的研究生,他正在读研二,他有个读文科研究生的女朋友。他总是说,他们文科生就是很闲。阿荣的研究方向是光学技术,他研究生三年就是学英语、看国外文献、做实验、等数据结果……他朋友圈的主要内容也是在实验室,天天穿白大褂,熬夜做实验的内容,讲很多别人看不懂的专有名词。他说,我是在朋友圈向我的导师汇报实验进度,要让他知道,“我每天都很努力”。因为他并非是导师团队中最优秀的学生,所以他没有机会参与到导师拿的一个国家项目课题的核心研究,他只能做一些杂活,“我想自己去参加国内的一些比赛,拿奖项。”他看到网上有些人称呼自己的导师作老板,他深有感触,虽然他并不会当面叫老师作“老板”,但从性质上看是真的像。导师每周一都会开例会,然后根据自己的课题研究进度,给每个学生布置任务,每天晚上7点,还会有一次会议,学生要报告自己的一天完成情况。阿荣刚读研究生那会,效率比较低,经常熬夜到深夜,甚至周末都要“加班”。同门的师兄师姐在导师的课题组一路做到毕业典礼的前一天,导师才肯放他们走。每个月,导师会从课题经费中给他们补贴,大概就几百元。相比理工科导师那种对学生的密集而又目标明确的任务要求,阿荣觉得文科生实在太轻松了。他说,他女朋友的导师,从来都不会管她,她闲到竟然可以“出去外面实习”。在刚刚过去的暑假,阿荣整个假期都没有休息过,因为让他一直留校到八月底,只允许他放一个星期的假。而他的文科研究生女朋友,却有时间在暑假去了一趟国外旅游。不过,他也说到,正因为三年密集地做实验做课题,导师会根据每个人的表现,帮着在一些研究所,解决学生的求职问题。“我的师兄师姐,都找到了福利待遇很不错的研究工作。”自己不行,别拖全体文科生下水日剧《逃跑虽可耻但有用》中,新垣结衣饰演的女主角是名校毕业的心理学硕士。毕业后,她立马就失业了。今年6月,麦可思研究院对15.2万名2018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培养质量进行了跟踪评价,发布了《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报告显示,毕业生就业率最高的学科门类是工学(93.1%),其次是管理学(92.7%),最低的是法学(85.1%)。难就业本身已经很惨了,好不容易就业了,薪酬待遇也是普遍比较低。根据《报告》另一数据显示,2018届毕业生月收入最高的学科门类是工学(5485元),最低的是历史学(4348元)。文科上难就业,本来就已经是社会共识。就像是老一辈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所说,“出门在外,还是需要一门技术傍身”。但纵观文科生的本科与研究生教育,就不存在学“技术”这个内容。文科生们接受的更多是虚无缥缈的理论教育,即便是最具有“技术性”的师范生教育,还仅仅是大三、大四两年临时抱佛脚地促成的技能。社会总是嘲笑文科生们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工作……有这样的吐槽其实很正常,因为老师根本没教。大学本科的教育尚且还会有实践活动,而研究生的教育就是闷头搞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不知道自己搞出来的研究有没有价值都不知道,甚至有可能根本就没有结果。这样一来,即便是拥有了研究生学历,你的论文也无法为求职生涯打开另一扇门。当你要不就失业、要不就底薪低待遇,在一个普遍追求“钱是最高成功纲领”的社会中,你就是一个失败者,不管你肚子里有多少的“货”。而失败者是注定没有存在感的,所以有人也说,文科研究生,可能就是最没存在感、混得最水的一群人。但其实,大多数普通的文科研究生们没有抱怨、没有抒情讲故事,不代表他们就不努力,没有故事可讲。相反,如果一味将自己“就业不顺”、“低薪低待遇”的悲惨遭遇扔给自己的学科来背锅,对认真勤恳的文科生来讲,就真的太不公平了。自己能力不行的人,请你可千万别拖全体文科研究生下水。【欢迎留言讨论】文科生读研,真有那么水吗?撰稿 | 凉亭编辑 | 秋裤排版 | mushroom* 未标注来源图片来自网络原文首发于《新周刊》旗下公众号“有间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