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杨菲菲)近日,多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考生考研复试部分科目0分的话题引发热议。4月9日晚,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官网发布了《关于部分参加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律(非法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复试的考生因违反考场规则和考试纪律受到处理的情况说明》(以下简称说明),称经调查,22名复试考生确实存在实质性透露复试内容等违纪行为。说明显示,根据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安排,人大法学院于2021年3月28日至29日组织法律(非法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复试。3月31日下午,有邮件反映参加法学院法律(非法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复试的部分考生,于该专业复试正在进行、尚未结束期间,在考生自发建立的微信群“21人大非法本法硕统分群”中透露复试内容。人大法学院称,学校迅速成立工作专班,启动调查核实程序。经过全面深入的调查、取证,与考生联系核实有关情况,并经对证据的反复核对,慎重认定,“21人大非法本法硕统分群”内有22名复试考生确实存在实质性透露复试内容等违纪行为。依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第九条第一款关于“取消该科目的考试成绩”的规定,经学校研究决定,取消该22名考生一志愿复试相应科目考试成绩,给予计零分的处理。“在此提醒考生,特别是未来的法治人才要增强规矩意识和诚信意识,严格遵守考试相关规定。”人大法学院表示,将进一步完善考试组织工作,进一步严明考场规则和考试纪律,与广大考生和全社会共同维护考试的公平公正。据介绍,《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考场规则》等都有着极其明确严格的考场规则和考试纪律要求。《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考场规则》明确规定:“考生在复试期间不得录屏录音录像,考后不得向他人透漏招生考试内容,不得将试卷、答卷和考试内容以任何方式(微信等)转发亲属或他人。”每名考生在其签署的《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诚信复试承诺书》中郑重承诺:“保证复试过程不录音录像,不保存和传播复试有关内容”。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杨许丽
关于部分参加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律(非法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复试的考生因违反考场规则和考试纪律受到处理的情况说明近日,部分参加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律(非法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复试的考生因违反考场规则和考试纪律受到处理,引发网民关注,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1.根据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安排,我院于2021年3月28日至29日组织法律(非法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复试。3月31日下午,有邮件反映参加我院法律(非法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复试的部分考生,于该专业复试正在进行、尚未结束期间,在考生自发建立的微信群“21人大非法本法硕统分群”中透露复试内容。学校高度重视,迅速成立工作专班,启动调查核实程序。经过全面深入的调查、取证,与考生联系核实有关情况,并经对证据的反复核对,慎重认定,“21人大非法本法硕统分群”内有22名复试考生确实存在实质性透露复试内容等违纪行为。2.复试是国家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研究生培养质量及教育公平,事关广大考生的根本利益,《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考场规则》等都有着极其明确严格的考场规则和考试纪律要求。《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考场规则》明确规定:“考生在复试期间不得录屏录音录像,考后不得向他人透漏招生考试内容,不得将试卷、答卷和考试内容以任何方式(微信等)转发亲属或他人。”每名考生在其签署的《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诚信复试承诺书》郑重承诺:“保证复试过程不录音录像,不保存和传播复试有关内容”。该22名考生的行为,违背了复试承诺,违反了考场规则,破坏了考试秩序,已构成《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第五条等条款所规定的考试违纪。依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第九条第一款关于“取消该科目的考试成绩”的规定,经学校研究决定,取消该22名考生一志愿复试相应科目考试成绩,给予计零分的处理。3.我们衷心感谢社会各界对此事的关心关注。在此提醒考生,特别是未来的法治人才要增强规矩意识和诚信意识,严格遵守考试相关规定。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考试组织工作,进一步严明考场规则和考试纪律,与广大考生和全社会共同维护考试的公平公正。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21年4月9日[ 编辑: 罗伦占 ]
研究生初试成绩拿到高分,复试成绩却0分?今天的热搜想必大家都很吃惊,到底怎么回事?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最新回应来了。人大法硕多名初试高分者复试成绩0分据央视新闻,2021年4月7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官网公示了2021年法律硕士招生考试复试成绩。其中,2021统考全日制法律(非法学)专业的考生成绩,吸引了诸多人的眼球。根据公示名单,全日制法律(非法学)涉外律师项目、全日制法律(非法学)普通方向、全日制法律(法学),有30多名考生的“复试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成绩为“0分”。其中,包括3名初试成绩过400分,2名415分并列第一的最高分考生。图片来源:人大法硕复试成绩公示名单截图初试第一为何复试0分?据“法硕联盟论坛考研”公众号称,多名被判0分的考生系涉嫌“泄题”。同考场考生爆料称,在2021年人大法硕复试当天,复试时间较早的考生在考研交流群内分享了自己的复试题目,而此时复试仍在进行中。随后,群内其他考生截图将分享了题目的考生举报。学校最新回应:系考生违纪4月9日晚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官网发布关于部分参加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律(非法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复试的考生因违反考场规则和考试纪律受到处理的情况说明。图片来源:人大法学院官网截图近日,部分参加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律(非法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复试的考生因违反考场规则和考试纪律受到处理,引发网民关注,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1.根据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安排,我院于2021年3月28日至29日组织法律(非法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复试。3月31日下午,有邮件反映参加我院法律(非法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复试的部分考生,于该专业复试正在进行、尚未结束期间,在考生自发建立的微信群“21人大非法本法硕统分群”中透露复试内容。学校高度重视,迅速成立工作专班,启动调查核实程序。经过全面深入的调查、取证,与考生联系核实有关情况,并经对证据的反复核对,慎重认定,“21人大非法本法硕统分群”内有22名复试考生确实存在实质性透露复试内容等违纪行为。2.复试是国家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研究生培养质量及教育公平,事关广大考生的根本利益,《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考场规则》等都有着极其明确严格的考场规则和考试纪律要求。《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考场规则》明确规定:“考生在复试期间不得录屏录音录像,考后不得向他人透漏招生考试内容,不得将试卷、答卷和考试内容以任何方式(微信等)转发亲属或他人。”每名考生在其签署的《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诚信复试承诺书》郑重承诺:“保证复试过程不录音录像,不保存和传播复试有关内容”。该22名考生的行为,违背了复试承诺,违反了考场规则,破坏了考试秩序,已构成《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第五条等条款所规定的考试违纪。依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第九条第一款关于“取消该科目的考试成绩”的规定,经学校研究决定,取消该22名考生一志愿复试相应科目考试成绩,给予计零分的处理。3.我们衷心感谢社会各界对此事的关心关注。在此提醒考生,特别是未来的法治人才要增强规矩意识和诚信意识,严格遵守考试相关规定。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考试组织工作,进一步严明考场规则和考试纪律,与广大考生和全社会共同维护考试的公平公正。“温情”与“规则”,该坚守什么?据央视新闻,初试高分却复试被刷,多年努力化为泡影。“人大复试泄题”这一事件迅速引发了网友热议。一种观点认为,这些考生本就是“法学研究生考试者”,却“知法犯法”,理应受到严肃处理;图片来源:网友评论截图另一种观点认为对这么多优秀考生的处理“过于严重”,毕竟这么多年的考试准备也不容易。图片来源:网友评论截图在“温情”与“规则”之间,我们应该如何取舍?其实答案很简单。专家:法律专业考生更应依法守法对此事件,有专家表示,作为法硕考生,应当具有规则意识,签了承诺书应该遵守,法律专业考生更应依法守法;同时校方也应对复试安排作出调整,完善试题的选取方式和复试的流程监督。更重要的是,希望更多的考生引以为戒,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这堂“法学课”教训深刻,希望考生们能够接受教训:建立规则意识,养成良好考场纪律。来源:每日经济新闻综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官网、央视新闻每日经济新闻
学校回应:确有0分考生存在,但不清楚是否因“泄题”导致4月7日,中国人民大学发布了法学类研究生的拟录取名单,34名考生复试成绩0分,其中包括初试第一的高分考生。有网友爆料称,多名被判0分的考生系涉嫌“泄题”,考完后在群聊中透露复试试题和流程,而此时复试仍在进行中。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一工作人员表示,确有0分考生存在的情况,但并不清楚是否是因“泄题”导致的处罚。人大法硕专业研究生考试,29名考生复试专业课0分据中国人民大学官网所公布的成绩显示,“复试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成绩共有34人被判0分,分别出现在“涉外律师项目”和“普通方向”两个领域。其中,“普通方向”有5人,除了“复试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被判0分外,在“复试普通方向外语面试”也被判0分。除此5人外,其余29人均为“复试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被判0分,其中“全日制法律硕士(非法学)涉外律师项目”8人,“全日制法律硕士(非法学)普通方向”21人。有网友猜测,在这34人中,5个全是0分的学生,应该属于未参加考试,而其余29人,复试外语有分数,而“复试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是0分,则是成绩被取消。该公示显示,这29名“复试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学生中,有三人初试成绩超过400分,其中有两名为415分并列第一,在各自方向均属于最高分。在 2021 年人大法硕复试当天,复试早的同学在群内分享了自己的复试题目,被群内其他考生截图举报,导致分享了复试题目的考生全部复试记零分,其中有415分的考生,还有大量 380 和 390 分的考生,其中包括两个初试并列第一名。网友态度:网友A:真正的利己主义者是那些想依靠他人复试完提早出来漏题的人弯道超车的人吧,结果大帽子扣在举报人身上。本来类似民法,民不举官不究,实实在在违背考试规章,又被人检举,就该承担违背的后果。把自己的泄漏留在明处,可供随时取证,这真的是法律人基本的职业素养?又想要按规章办事,厌恶人情社会,这里又想要情大于法。诸位法律人,到底想要一个怎样的社会?网友B:人大的问题是处罚太轻了[惊喜]要是以国家考试非法提供试题答案罪直接报警,然后校方再把人领出来就是一片感恩。......你怎么看?
据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网站,3月31日下午,有邮件反映参加法学院法律(非法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复试的部分考生,于该专业复试正在进行、尚未结束期间,在考生自发建立的微信群“21人大非法本法硕统分群”中透露复试内容。经反复核对,“21人大非法本法硕统分群”内有22名复试考生确实存在实质性透露复试内容等违纪行为。经学校研究决定,取消该22名考生一志愿复试相应科目考试成绩,给予计零分的处理。全文如下近日,部分参加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律(非法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复试的考生因违反考场规则和考试纪律受到处理,引发网民关注,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1.根据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安排,我院于2021年3月28日至29日组织法律(非法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复试。3月31日下午,有邮件反映参加我院法律(非法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复试的部分考生,于该专业复试正在进行、尚未结束期间,在考生自发建立的微信群“21人大非法本法硕统分群”中透露复试内容。学校高度重视,迅速成立工作专班,启动调查核实程序。经过全面深入的调查、取证,与考生联系核实有关情况,并经对证据的反复核对,慎重认定,“21人大非法本法硕统分群”内有22名复试考生确实存在实质性透露复试内容等违纪行为。2.复试是国家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研究生培养质量及教育公平,事关广大考生的根本利益,《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考场规则》等都有着极其明确严格的考场规则和考试纪律要求。《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考场规则》明确规定:“考生在复试期间不得录屏录音录像,考后不得向他人透漏招生考试内容,不得将试卷、答卷和考试内容以任何方式(微信等)转发亲属或他人。”每名考生在其签署的《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诚信复试承诺书》郑重承诺:“保证复试过程不录音录像,不保存和传播复试有关内容”。该22名考生的行为,违背了复试承诺,违反了考场规则,破坏了考试秩序,已构成《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第五条等条款所规定的考试违纪。依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第九条第一款关于“取消该科目的考试成绩”的规定,经学校研究决定,取消该22名考生一志愿复试相应科目考试成绩,给予计零分的处理。3.我们衷心感谢社会各界对此事的关心关注。在此提醒考生,特别是未来的法治人才要增强规矩意识和诚信意识,严格遵守考试相关规定。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考试组织工作,进一步严明考场规则和考试纪律,与广大考生和全社会共同维护考试的公平公正。网友评论(原标题:人大通报22名法硕考生复试0分:透露复试内容)来源:北晚新视觉综合人民网、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官网、网友评论流程编辑 :tf020举报/反馈【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在 2021 年人大法硕复试当天,复试早的同学在群内分享了自己的复试题目,被群内其他考生截图举报,导致分享了复试题目的考生全部复试记零分,其中有415分的考生,还有大量 380 和 390 分的考生,其中包括两个初试并列第一名。我相信被处罚的考生没有一个是故意的,过于热心害了自己。任何时候,不要高估人性。可怜这些学子,没出校门就被教做人了。一边热情地在群里叽叽喳喳的,都问了什么题呀?一边反手一个举报。回想起来,其实多数考研复试多少是有交流的情况。但是能不能算泄题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大家题目都是不一样的,如果复试都是同样的题目,那和出题者的惰性是很有干系的。现场复试,一般来说,前一个复试结束出来,就会有一群人围上来想知道情况。实际上,每个人的题目都是不太一样的,导师们是以抽盲盒的方式,以及临时现场想题目的方式进行考察的。所以只要题目出的随机性够大,考生即便交流也对复试结果没多大影响。我们那会儿,是按初试排名给的顺序。那么,大多数排名靠前的考生复试结束后,出来后就有同学围上来叽叽喳喳的聊起来。如今回想起来,原来那会儿复试结束后,我们说“问题都挺简单的,放心去吧”才是最好的回答。具体情况记不清了,好像也就前两个简单聊了几句,很快就被招生老师赶走了,「考完的同学赶紧走」。想起来都让人后怕,一般人还真不会轻易意识到这个算泄题舞弊。要知道这个情况,谁会拿自己的前途给别人开后门啊,怕不怕疯了吧?事已至此,给大家的警示作用就是复试千万别太热心了!善良的、热心的,总是容易受伤。而那些冷漠中的观察者,会最大限度地利用规则来实现自身利益。江湖险恶,人心叵测。任何时候都要在规则之内帮助他人,敬畏规则也保护自己。作者:老衲不生气
在 2021 年中国人民大学法硕复试当天,早早复试的同学在群内分享了自己的复试题目,结果被群内其他考生截图举报,导致复试成绩为零,这些学生中有四百多分的考生,还有大量370以上的考生,其中还包括两个初试并列第一名的考生!在震惊心疼后,小编也在思考,在复试完后,在群里面分享复试题目到底对不对?答案当然是不对的!因为这的确破坏了考试公平,有泄题嫌疑!复试完以后,当然会开心,会分享自己的喜悦,可能会在不经意直接泄露了一些复试的细节,但做为准备考取法学研究生的学生来说,这的确是不应该的!在这里,小编也有几点想法与各位看官交流一下:1.交浅言深,与不认识的人交流,时刻要保持警惕之心啊,你善意的提醒可能会成为别人的踏脚石,还是那句老话说得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2.任何时候都不要高估人性了。善良的、热心的人,总是容易受伤。而那些冷漠中的观察者,会最大限度的利用规则来实现自己的利益。 3.江湖险恶,人心难测。任何时候都要记得保护自己,不给别人可趁之机!2021人大法硕考研成绩(一)2021年人大法硕考研成绩(二)
极目新闻记者 刘楒睿视频剪辑 何婷4月7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官网公示了2021年法律硕士招生考试复试成绩,30余名考生在“复试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得分为0分。其中,不乏初试高分考生。据“法硕联盟论坛考研”公众号称,出现0分成绩是由于这些考生将复试题目分享在考研交流群内。4月7日,“法硕联盟论坛考研”在微信公众号发文称,在2021年人大法硕复试当天,复试时间较早的考生在考研交流群内分享了自己的复试题目。随后,群内其他考生截图将分享了题目的考生举报。因此举违反了人大的相关复试规定,导致分享了复试题目的考生全部复试记零分。4月8日下午4时许,极目新闻记者致电法硕联盟论坛,工作人员表示不方便接受采访。极目新闻记者查询中国人民大学官网获悉,2021年该校法律硕(非法学)全日制统招66人;法律硕(法学)全日制统招29人;法律硕(非法学)非全日制统招44人;法律硕(法学)非全日制统招25人。而在该校法学院4月7日公示的复试成绩文件中,极目新闻记者看到其中确系存在30余名考生,在“复试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一项得分为0分。这其中一名考生,初试成绩高达415分。除此之外,还有大量390分及380分的高分考生。在知乎上,有网友将考研交流群内的聊天内容进行了披露。聊天内容显示,多名学生称自己接到了校方电话,因自己泄露了复试题目被取消了相关成绩。4月8日下午4时许,极目新闻记者多次致电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但电话无人接听。随后,极目新闻记者尝试联系负责该校法学院法律硕士招生的教务秘书宋老师,但电话也未能接通。极目新闻记者查询了解到,中国人民大学在2021年3月23日发布了法律硕士招生考试复试办法及复试名单,其中要求考生签署《诚信复试承诺书》及《复试考场规则告知书》。在《诚信复试承诺书》中第4条提到:保证复试过程不录音录像,不保存和传播复试有关内容。而在《复试考场规则告知书》中第14条提到:复试相关的内容属于国家机密级事项。考生在复试期间不得录屏录音录像,考后不得向他人透露招生考试内容,不得将试卷、答卷和考试内容以任何方式(微信等)转发亲属或他人。上述两文件均在文末提到,考生如不遵守相关纪律,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进行处理并记入考生诚信考试电子档案。也就是考生行为将被记录到诚信档案,或面临3年禁考。但据知乎用户“陈绿绿”回复表示,上述取消成绩的一名考生发布朋友圈称,自己没有被禁考,只是被取消了成绩。但目前,该用户的回复已经被删除。4月8日下午5时许,极目新闻记者多次拨打北京市教育考试院,希望了解具体处罚情况,但电话也未能接通。对线下复试前交谈题目的情况,极目新闻记者采访了多名已考上研究生的同学。他们均表示,在线下的复试,确实存在提前结束面试的考生与其他考生之间互相交谈题目的情况。但学校会采取抽题、随机提问等方式来应对。截至今日下午5时记者发稿时止,中国人民大学官方还未就上述事件进行回复。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
2021年4月7日,中国人民大学发布了法学类研究生的拟录取名单。其中,2021统考全日制法律(非法学)专业的考生成绩,吸引了诸多人的眼球。因为,在该专业中,有29名考生的成绩为0分。其中,包括3名初试成绩过400分,其中两位415分并列第一的最高分考生。4月8日,有网友爆料称,出现0分的原因,是因为这些考生违反了考试规则,在复试过程中存在“泄题”的情况。就此,封面新闻(thecover.cn)记者联系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接电话的工作人员确认了有0分考生存在的情况,但表示并不清楚是否是因为“泄题”导致的处罚。人大法硕专业研究生考试,29名考生复试专业课0分据中国人民大学官网所公布的成绩显示,“复试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成绩共有34人被判0分,分别出现在“涉外律师项目”和“普通方向”两个领域。其中,“普通方向”有5人,除了“复试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被判0分外,在“复试普通方向外语面试”也被判0分。除此5人外,其余29人均为“复试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被判0分,其中“全日制法律硕士(非法学)涉外律师项目”8人,“全日制法律硕士(非法学)普通方向”21人。有网友猜测,在这34人中,5个全是0分的学生,应该属于未参加考试,而其余29人,复试外语有分数,而“复试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是0分,则是成绩被取消。该公示显示,这29名“复试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学生中,有三人初试成绩超过400分,其中有两名为415分并列第一,在各自方向均属于最高分。网络爆料“泄题导致0分”,学院回应确有0分考生4月8日,“人大法硕复试0分”一事在网络上引起讨论。有网友爆料称,这29名考生之所以在“复试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上被判0分,是因为泄题所致。网友“Rrrrraphon”在国内某著名论坛爆料称,这29名被判0分的考生,是因为自己考完后,在微信群聊中,透露了自己刚刚所考的复试试题以及所经历的复试流程,而此时,复试仍在进行中。该网友表示,这29名考生的行为已经涉嫌“泄题”,也因此,他们不仅将在本次考试中被判为0分,同时还将被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数据库,三年内不得报考研究生。同时,这名网友也贴出了《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诚信复试承诺书》。该承诺书中,明确“保证复试过程不录音录像,不保存和传播复试有关内容”、“若违背上述各项承诺,自愿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自愿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并接受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数据库,三年内不得报考研究生的处罚”等内容。为了解该情况的真实性,封面新闻(thecover.cn)记者通过电话联系到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接电话的工作人员确认了有学生面试被判0分,但其表示并不清楚是否是因为“泄题”导致,也不清楚是否还有其他处罚,具体问题需要问招生办。随后,封面新闻(thecover.cn)记者联系了中国人民大学研究院招生办,但对方表示,如需采访,要通过宣传部。封面新闻(thecover.cn)记者先后4次致电中国人民大学宣传部,但对方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表示,她只是一名在宣传部帮忙的学生,老师们目前正在开会,她本人并不清楚此事。同届考生解释,复试群“泄题”可能非考生本意在本次事件中,涉嫌“泄题”的微信群,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群?封面新闻(thecover.cn)联系到了今年参加研究生考试的一名考生,对方表示,这种“考研微信群”是这几年很流行的一种“学习互助群”,考研学生们在群里交流经验,分享往年的考题,偶尔还会相互吐槽、倾诉,甚至还有人通过这种群,解决了“个人问题”。而同时,该考生也表示,群里确实也会出现“泄题”的现象,“很多人复试考完,就会把自己的考题往群里发,其实有时不是故意泄题,很多人只是因为之前压力太大,考完了想要宣泄下。”据这名考生介绍,这样的“学习群”一般都是由在考研机构兼职的老一批考生组织创建,从学习之初就会进群,一直到复试结束,“一个群可能会有上千人,其中就有很多考生报考的是同一个学校的研究生。”这名考生表示,自己今年报考的是国内某著名985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当时他所在的群里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我当时参加复试的时候,也有人发自己的考题,他们前脚刚结束,后脚就把考过的题发到了群里来,还要点评一下这个题出得好不好。”该考生表示,这样的情况,可能也是最近这两年才出现,“因为疫情原因,现在都是线上面试,面试完了考生也就脱离了考试的环境。肯定要找人分享一下面试的过程,网络就是最好的渠道。”而在此前,面试一般是到学校进行,环境相对严肃,考生本人在考完后,自然也就不会出现交流的情况,“其实发题的人本身可能并没有想要泄题的意思,只是想要发泄下情绪,但没想到事情会那么严重。”据这名考生介绍,4月7日当中国人民大学的复试成绩公布后,他所在的“学习群”就已经被群主解散,而据他所知,其他“学习群”也都在这两天陆续解散,“毕竟影响太大了,可能觉得解散才最安全吧。”来源:封面新闻编辑:刘庆英
4月7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官网公示了2021年法律硕士招生考试复试成绩,30余名考生在“复试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得分为0分。其中,不乏初试高分考生。据“法硕联盟论坛考研”公众号称,出现0分成绩是由于这些考生将复试题目分享在考研交流群内。4月7日,“法硕联盟论坛考研”在微信公众号发文称,在2021年人大法硕复试当天,复试时间较早的考生在考研交流群内分享了自己的复试题目。随后,群内其他考生截图将分享了题目的考生举报。因此举违反了人大的相关复试规定,导致分享了复试题目的考生全部复试记零分。4月8日下午4时许,记者致电法硕联盟论坛,工作人员表示不方便接受采访。 记者查询中国人民大学官网获悉,2021年该校法律硕(非法学)全日制统招66人;法律硕(法学)全日制统招29人;法律硕(非法学)非全日制统招44人;法律硕(法学)非全日制统招25人。 而在该校法学院4月7日公示的复试成绩文件中,记者看到其中确系存在30余名考生,在“复试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一项得分为0分。这其中一名考生,初试成绩高达415分。除此之外,还有大量390分及380分的高分考生。在知乎上,有网友将考研交流群内的聊天内容进行了披露。聊天内容显示,多名学生称自己接到了校方电话,因自己泄露了复试题目被取消了相关成绩。 4月8日下午4时许,记者多次致电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但电话无人接听。 随后,记者尝试联系负责该校法学院法律硕士招生的教务秘书宋老师,但电话也未能接通。 记者查询了解到,中国人民大学在2021年3月23日发布了法律硕士招生考试复试办法及复试名单,其中要求考生签署《诚信复试承诺书》及《复试考场规则告知书》。在《诚信复试承诺书》中第4条提到:保证复试过程不录音录像,不保存和传播复试有关内容。而在《复试考场规则告知书》中第14条提到:复试相关的内容属于国家机密级事项。考生在复试期间不得录屏录音录像,考后不得向他人透露招生考试内容,不得将试卷、答卷和考试内容以任何方式(微信等)转发亲属或他人。上述两文件均在文末提到,考生如不遵守相关纪律,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进行处理并记入考生诚信考试电子档案。也就是考生行为将被记录到诚信档案,或面临3年禁考。但据知乎用户“陈绿绿”回复表示,上述取消成绩的一名考生发布朋友圈称,自己没有被禁考,只是被取消了成绩。但目前,该用户的回复已经被删除。 4月8日下午5时许,记者多次拨打北京市教育考试院,希望了解具体处罚情况,但电话也未能接通。 对线下复试前交谈题目的情况,极目新闻记者采访了多名已考上研究生的同学。他们均表示,在线下的复试,确实存在提前结束面试的考生与其他考生之间互相交谈题目的情况。但学校会采取抽题、随机提问等方式来应对。 截至今日下午5时记者发稿时止,中国人民大学官方还未就上述事件进行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