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这几个专业,不考研相当于“事业”,考验后却身价倍增死气沉沉

这几个专业,不考研相当于“事业”,考验后却身价倍增

这几个专业,不考研相当于“事业”,考验后却身价倍增每年到了高考季,不管是家长还是学生都要面临一个选择,那就是高考志愿的填写。因为在高考之前,很多学生和家长对大学专业的了解少之又少,到了报考的时候,所给的时间也不是很多,不少人最终选择的专业其实都不是自己真的喜欢的。在进入大学门后,很多人甚至会对自己的专业产生反感和困惑,尤其是冷门专业,到了就业季更是老大难。考虑到专业本身的限制和不乐观的就业情况,很多学生会选择考研。可是随着本科生数量的增加,考研的人数越来越多,热门专业的竞争不亚于高考。但是,有些专业确实有必要考研,因为不考研,他们的出路就会非常狭窄,很难有好的工作。心理学专业近几年,社会上越来越关注人的心理健康,各种心理咨询机构也越来越火热,很多人也想从事相关的工作。在大学填报志愿的时候,很多文科生会选择心理学专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专业的人数越来越多,市场也越来越饱和,就业情况变得越来越困难。从该专业毕业后,除了做心理医生之外,就是从事教育岗位,可是这类老师的需求又不多,竞争非常大。如果大学选择了心理学,最好要做好考研的打算,这也是该专业比较好的发展方向。比起本科毕业的学生,心理学硕士可以走的路会更多,考公也会有更大的优势,政府方面的心理研究、公安系统的犯罪心理分析、未成年人心理研究等都需要硕士学历。因此,心理学如果成功考取研究生,身价也会翻几倍。金融专业前几年,金融可谓是大热行业,不管是家长还是学生都会这个专业充满了兴趣,觉得这个专业能有高额的回报。随着近几年国家经济发展,报考该专业的人数越来越多,该专业的毕业生也渐渐开始不吃香。金融行业也不是不缺人,但是缺的是高端人才,一般的本科生在该行业的竞争力确实不高。想要成为行业需要的高端人才,最简单的一个方法就是考研,并且考取相关的专业证书,这才是从事这一行最好的保障。法学专业对于以往的大多数文科生来说,法学是非常热门的专业,大家都幻想着自己成为律师或检察官的那一天。但是,这一专业如果不考研,也是非常难就业的。该专业对文字的背诵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各种法条的细节都要记得清清楚楚。整个行业对学历的要求也非常高,本科起步根本入不了律所和机关的眼。因此,想要真正成为法律行业的一员,考研是非常有必要的。医学专业救死扶伤是很多人选择这个专业的初衷,但是这个专业也是不考研就很难有出路,甚至只能无奈转行。因为医学要求的专业度很高,前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极大,如果没有研究生的学历,在这一行会寸步难行。总而言之,热门专业不一定好就业。在本科生越来越多的今天,想要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考验确实是最有利的方式。

倒道而言

犯罪心理学:为什么凶手在宣判后才愿意透露章莹颖尸体的下落?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美国当地时间2019年7月18日下午2点50分,事发769天后,受各界所关注的章莹颖被害事件进行了最终宣判,凶手克里斯滕森虽然逃脱了极刑的惩罚,但是被判了终身监禁,也算是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于中国人来说,这个案件是令人痛心的,原因的不仅是我们的同胞章莹颖被犯人夺去了生命,还有她的遗体寻找过程的艰辛。将近两年的时间,克里斯滕森基本没说出什么有意义的线索,为什么他在宣判后才愿意透露尸体的下落呢?通过审判现场的记录我们可以得知,当克里斯滕森知道自己不会被判死刑后,他露出了一个极为诡异的笑容,这不仅使人捉摸不透,也让人感到恐惧。他的一举一动都在告诉所有人他的残忍和冷漠。但是现在想要挖出章莹颖的遗体很难,这个案件的具体情况可能再也无法让所有人知道了,我们永远不知道章莹颖在人生的最后时刻经历了什么。但是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我们可以得到克里斯滕森的犯罪原因,还有他为什么要等到宣判以后再说出章莹颖的遗体位置。细节和那些简单的杀人魔不一样,克里斯滕森受到过高等教育。他是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物理系的一位博士研究生,可这样的一个人为什么会变成杀人魔呢?仔细观察美国警方对可以斯滕森的调查结果不难发现一些线索。第一,克里斯滕森的家庭条件不好;第二,他之前多次寻求过“一夜情”,他还当着众人的面说过,章莹颖是他这辈子见过的反抗最强烈的、最有勇气的女人。而且,长期的精神压抑使他对于“完美犯罪”和人口买卖有着很浓烈的兴趣。最重要的是,他是暗网(Hidden Web)用户。根据他的家庭条件、人生经历来讲,克里斯腾森很有可能是一个具有反社会型人格(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的杀人魔。这种人格主要的表现有:为人冷漠、不顾及他人的感受、不遵守规则、对于社会上的那些规则持着厌恶的情绪,占有欲很强烈,但是他在别人面前却表现得很完美。利用了人性从表面来看,克里斯滕森还算一个“正常人”,即使他的私生活比较混乱,但他也的确是高级知识分子,同时是一位很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但是,他对于自己对章莹颖所做的种种犯罪行为丝毫没有悔恨的意思。他的犯罪计划和过程非常完美,逻辑也很清晰,从绑架她到杀害她都是冷静的,没有展现出一点慌张,甚至在做完这一切后,还能够装作毫不知情的样子去正常活动。种种迹象表明,他并不是随机挑选受害人或是一时头脑发热才做出这些事,他的样子更像是一个有经验,虐待过别人的杀人惯犯。当他的高学历和反社会型人格相结合,就很可怕了,当克里斯滕森被抓捕以后,面对社会各界的批判,他依旧泰然自若,没有慌乱的慌乱。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怎么做才能逃避处罚。实际上,他也做到了这一点。他沉默了很久,丝毫线索都没有透露,这使得章莹颖的遗体无法被找到,遗体没有被找到,美国警方就不能杀掉他,陪审团很难就死刑达成一致,所以,可以斯腾森很巧妙地利用了人性,避开了极刑的处罚。2019年8月7日,克里斯腾森被判处终身监禁后,章莹颖的律师才发布了有关章莹颖遗体的新消息。根据克里斯滕森的供述,他将章莹颖的遗体装进了三个垃圾袋中,放入了不同的垃圾箱里。在他将尸体扔掉后不久,垃圾箱的垃圾就被送往垃圾处理厂集中处理了,其中最少被压缩处理了两次,而且,因为克里斯滕森始终不透露线索,遗体很可能早就被找到了。律师表示,章莹颖的遗体体积甚至比手机还小,而且早已经被埋在了地底,他家人想让他的遗体埋在国内的想法可能无法实现了。再说回克里斯滕森的那个笑容,他是在庆祝自己没有死还是在告诉别人,这场“游戏”,是他赢了。这也是反社会类型人格的可怕之处,在这类人眼中,没有对错,除了他自己,所有人都是与他敌对的,一旦有机可乘,他们就把罪恶的手伸向周遭无辜的人。- The End -作者 | 神奇小小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Social psychology》

鲁班

重新认识犯罪心理学

有人说“犯罪”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是“环境”、“遗传”、“改变”造就的复合产物。犯罪就是“恶”本质的体现。我想这也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理解,但真的是这样吗?犯罪的正真构成原因是什么呢?我听过最好的解释就是:犯罪本质上跟普通人的轨迹非常相似——都代表了人类对优越感的追求。都是想要战胜困难,努力完成一个未来目标。总结上来说就是:努力让自己从自卑到超越、从失败到成功、从下游到上游的过程。这种追求从我们一开始出生就产生了。只是追求的方法各不相同,境遇也不同。因此,当我们深入了解犯罪行为的动机时。我们也不应该惊讶。记住一句话:有的时候犯罪分子要比你还努力的为生活而奋斗呢!你认可吗?因此可以这样说:犯罪分子与普通人的区别在于两者追求失败的严重程度。那么我们曾经做过更为深入的调查,无论是环境还是遗传,都无法强迫一个人犯罪。一个从没有出现过犯罪人员的家庭,他的小孩也可能出现犯罪,而那些父母是犯罪的家庭,他们的小孩也可能是积极向上的。最为主要的还是要看一个人最为真实的境遇。在某个人阶段,因为心理原因被经验丰富的犯罪人员所利用,而往往被遗忘的事情就会出更为导火索,例如:家里有多个孩子的,父母的偏爱;又或者独身家庭,父亲长期的家暴;又或者身体缺陷被人忽视的孩子。这些小小的因素都会被某个人或者某件事情放大。自然就会成为犯罪行为的导火索。看看现在的报道,青少年犯罪行为之间的上升,家庭、学校、社会的重视程度到底怎么样?真正的心理关爱辅导又有多少学校在实行,形式主义的美其名曰:心理健康咨询室,请问下有多少个愿意去这个地方(有去过学校设置的这个地方的留言我数数)。因此,再源头控制上我们就失败了。那又只能靠现在的收留所的政治教育了。但已经被伤害过的心,很难被抚平,因为改变太难了。尤其是心灵上的创伤,可能终其一生都不一定能被抚平。你们怎么认为呢?我们常常说:“必须得有人来开头,我建议这个人是你、是我、是大家、是目前在开的网友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给你的孩子或者你身边的孩子,多聊一聊他们内心的需求。不要主观的判断回去下结论。这样或许你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如果你们感觉这篇文章还有些用,请帮忙转发。我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为心理理疗师,这样及时的心理问题就会被解决。我希望建立一个心理理疗组成,给我们的教育能波及的地方都去讲一讲。因为他们呢才是真正的“希望”!

功用

犯罪心理学专家的60条忠告,每一条都帮你远离侵害

女孩乘坐网约车遇害、大学生到某地后失联、女子乘电梯被尾随至家门口遭抢劫……看到这样的新闻,不少人潜意识里都会觉得:我不会碰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在博客中写到:每个人一生都可能被犯罪侵害3次,其中有2次可能是盗窃,一次是暴力侵人犯罪。因为防范意识的不对称,4%的人承受了40%的侵害。犯罪行为随时可能发生,我们该怎样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采访犯罪心理学专家,为你总结在不同情形下的60条自我保护的方法,帮你平安度过年关。审稿专家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 马皑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博士 张蔚本文作者 | 生命时报记者 张杰漫画丨沈天呈8种情况下的自保法则下面8个有可能遇到危险的生活场景中,这些防范技能在遭遇犯罪侵害时能救你一命。单独外出1钱包、首饰等贵重物品不要外露。2用靠近道路内侧的肩膀挎包,步行时走人行道的内侧,以免飞车抢夺。3被行人抢包时,第一时间蹲下。4当自行车车轮被杂物缠住时,应先拿好车筐中物品。5夜跑者不要每天跑同一路线,应定期更换;跑步最好不要戴耳机,至少应能听到车辆靠近的声音。6夜行选择照明好的街道,随时回首观察是否有人尾随。7如遇歹徒抢钱包,直接给他,保护自己的生命最重要。乘坐电梯8选择站在靠按钮的门边,不要背对陌生人站立。9尽量不和陌生可疑男子单独同乘电梯。10关注陌生人按下的楼层,若对方不按楼层,自己可装作有事忘记按。11若电梯内有可疑陌生人,按下最近的楼层,换乘电梯。12熟悉电梯中报警按钮的位置。13尽量结伴而行,或由家人接送。14遇电梯突然下坠,立刻把你这层以下所有楼层全部按一遍。独自在家或独居15及时拿掉门口小报,女士可在阳台上挂几件男士衣服。16睡前一定要锁好门,最好装个简易的防盗扣。17搞好邻里关系,遇紧急状况可求助。18网购时收货地址最好填单位,尽量下楼签收快递。19物业维修上门时,尽量找人陪伴。20遇突然断电、门外有小孩哭等,不要贸然开门。21进门若发现有陌生人在屋内,可装作找人立即退出。22如遇入室抢劫,歹徒主要是图财,建议给钱保平安。不要言语刺激,也不要过多眼神接触。如果可以到阳台或者联系外界,可尝试破坏烟雾报警器或大喊着火了。23拿钥匙开门前一定要先环顾四周,看看是否有人尾随。独自驾车24不要立即上车,先观察车辆周围、副驾驶座以及后座有无可疑人员。25上车先落锁,贵重物品放副驾座位底下,下车带走。26遇陌生人问路或求助,车窗只摇下1/4。27最好安装行车记录仪。28警惕长时间与自己保持距离同行的车辆。29尽量在光线明亮处停车。30遇蹊跷交通事故时,不要立即下车。31夜里在偏僻的地方,不要随便减速和停车,在停车场内下车前要往周围看一下。32如果劫匪已进入车内且拿刀威胁你,不要开车去他指定的地方,此时应发动车子后以最快的速度开向最近的大树或墙面,安全气囊会救你,车撞了以后找机会下车呼救。乘网约车33拒绝乘坐黑车。34夜间尽量不与陌生人拼车。35坐后排,不坐副驾驶位。36记下车牌号、司机姓名发给亲友。37尽可能与他人保持电话联系。38打开手机导航,注意观察司机的行驶路线。39若有男性陪同,要自己先下车。40来车与平台上预约的车辆车牌号不同,绝不乘坐。41醉酒后一定不要单独乘车。独自出游42提前将行程告诉家人,保持通讯畅通。43在火车站等人多处尽量不要掏出钱包。44最好搭乘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45选择正规酒店。尽量不住火车站、汽车站周边宾馆。46在酒店看好路线再出发,不要拿着地图在路口左顾右盼。47慎公开发定位,不要在网上完全暴露行踪。聚会娱乐48不要接受陌生人的烟酒糖茶。49在自己的饮料瓶口做记号,凡是离过手的饮料都不要喝。50不要和陌生人去包厢性质的封闭性场所。51尽量不坐在最靠里的位置。52不要在家以外的地方醉酒。53不要和陌生人去吵闹的、听不到呼救声的娱乐性场所。独住酒店54入住后锁好门,拉上防盗链。55若发现门窗有损坏,及时换房。56开门时观察门附近是否有陌生人,若有则不开门。57进房间后不要着急关门,先确定屋内无人再关。58不要穿浴衣或睡衣串门。59全身趴在地上反而是好的防守。60微信搜索“摄像头扫描”小程序,在手机连上酒店或房间WiFi的情况下,打开小程序就可以扫描出连接到同一WiFi的“疑似针孔摄像头”。身处险境时的5个呼救原则正确呼救也有技巧,既要避免激怒歹徒、又要保证有效呼救,下面这几个原则要牢记。1四喊三不喊男友在旁高声喊、三两女友高声喊、旁有军警高声喊、白天高峰高声喊。晚上不能喊,人少的时候不能喊,遇见面目狰狞的人不能喊。2指定一个求助对象若遇险,选定一个离你最近且有能力帮你的人求救,如“那个穿制服的人救救我!” “穿蓝衣服的大叔,麻烦您帮我报警!”。明确求助的人能避免“旁观者效应”造成的冷漠。3大声、重复呼救在酒店、楼道等地遇到歹徒,别喊“救命”,大喊“着火了”。重复大声呼救,如“人贩子,打 110 !”几个字简洁表述自己遇到的情况。4万不得已可破坏围观者财物遇到歹徒强行拉拽,可通过毁坏周围人的财物来引起注意,如摔他人手机、踹车门,当周围的人向你理赔时,趁机报警自救。5手机要设置紧急联络人在手机「设置」中找到「SOS紧急联络」设置好,遇险时连续按5次电源键可以将你的实时定位发给紧急联系人,让他知道你遇险并快速找到你。生命只有一次,为了保护自己,多么警惕都不为过。当你具备足够的安全防范意识,任何犯罪都是可以预防的。▲本期编辑:张杰

安危相易

成功有道|专访·犯罪心理学专业知识推广者张蔚

广东省广播电视创新创优“十佳”栏目“心情咖啡馆”系列项目《成功有道》本期好友张蔚网名:十方迦南犯罪学硕士犯罪心理学博士在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WHIKO联合创始人、Another Coffee联合创始人每一个人都是潜在的犯罪者?“刘强东事件”的关键之一是要判断男事主是否有“犯意”,什么是“犯意”?青少年怎么就会成为早发型单一方向的犯罪者?相识在一次心理学创新峰会,我赶到会场时碰巧台上分享着的就是他,穿着一件黑色T,坐在椅子上,一只脚悬空,另一只脚踩地上,淡淡的聊着他的专业领域——犯罪心理学。第一眼的感觉是这位嘉宾拽酷得低调,把犯罪和案子说得云淡风轻,我很快被他的分享内容吸引了。张蔚老师和主持人MsK薛琦“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是他在知乎上的签名档留言。他曾经有过一段犯罪现场勘查的经历,现在是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的在读博士,是涉外律师,是知乎上“犯罪心理学”板块的知名回答者十方迦南,著有《犯罪心理分析-邪恶的二十个模样》,他还经营律师事务所、文创产品项目、经营咖啡品牌等等;我想,用热词“斜杠青年”来形容他是很贴切的,他是斜杠青年---张蔚。张蔚本科读的是法律,毕业后去英国继续学习深造,他说想学些不一样的东西,就选了十多年前还没什么人学的犯罪心理学,当时班里的同学清一色是当地警察,一位阿富汗教授好奇的问他“我的中国朋友,你为什么会学这个专业呢?”为什么会学犯罪心理学这个专业?为什么会学这个专业?起初就是兴趣爱好,张蔚说早年看《犯罪现场勘察CSI》之类的美剧,受影响很大,“觉得这个东西很帅”,兴趣归兴趣,入了门才发现那其实是一个有意思的综合性前沿社会科学,包括了社会、行为等等方面的研究,包括了警察学、毒品学等等。他说“人的很多行为的驱动力就是好奇”,全凭这点兴趣,他为自己打开了一道门,一道通往犯罪心理学相关领域的大门,回国后他又考了这个方向的博士,成为了马皑老师的博士生。“人性中住着一个善良天使,也住着一个冷血魔鬼。人性是天使与魔鬼的博弈,我们要做的是认清这个问题,在成长中,让天使扶正人性,当魔鬼出现的时候,不要失去理智放任它冲破善恶的底线。”——《犯罪心理分析-邪恶的二十个模样》《犯罪心理分析-邪恶的二十个模样》的境外版《邪惡的20個樣貌》已经登陆港澳台各大书店,书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其中一处就是张蔚强调的“犯罪其实离我们很近”,我对他说这听上去有些吓人,但是很客观现实。“这是有研究数据支持的,在美国,在纽约的大街上,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精神病态,它其实每天都是跟我们擦肩而过”张蔚说。张蔚在青年社会论坛上进行主题演讲张蔚和他的文创品牌WHIKO感觉他就处在“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状态中,读书和学习从未间断过,同时经营着几个创业板块,这些年受邀在高校、机构,平台上开设讲座或课程,讲授犯罪心理学相关主题内容,如同他写《犯罪心理分析-邪恶的二十个模样》的初衷,希望通过在科普方面的努力,能推动犯罪学和犯罪心理学朝着更加主动的层面发展,他说“正是因为我们经常与阴暗面作伴,所以我们要比黑暗先到。”张蔚网名:十方迦南犯罪学硕士、犯罪心理学博士在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WHIKO联合创始人、Another Coffee联合创始人第四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首届青年心理学者论坛演讲嘉宾国际经济学商学学生联合会(AIESEC)全球青年社会论坛演讲及闭幕嘉宾芒果TV《明星大侦探》解说嘉宾贵州卫视《育儿大师》"儿童暴力问题"章节嘉宾著有:《犯罪心理分析-邪恶的二十个模样》壹心理网络课《人人必修的52堂犯罪心理学》知乎网络课《犯罪心理:洞察人性黑暗面》具体访谈内容及音频节目播出信息敬请留意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江经济台《心情咖啡馆》融媒项目“成功有道”。广东省广播电视创新创优“十佳”栏目“心情咖啡馆”系列项目《成功有道》MsK薛琦,科普作者、心灵主播、心理咨询师、催眠师、主持人、主播、策划人、编导;香港浸会大学传理硕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在职博士生。

毛嗑儿

犯罪心理学专家:不想孩子被欺负,就要培养他“不好惹”的能力

上幼儿园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不仅仅是因为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而是随之而来出现很多的问题。曾经有一个男孩对自己的父母说,如果在幼儿园有人打我了,我该怎么做。听到这个问题,大人很快回答到,那就打回去啊。而小朋友下面的话却让大人都不知道怎么样回答。这个话就是,要是对方打得更加凶怎么办。这个问题确实是挺困扰人的,如果被打了,打回去,那么就会面对更加严重的被打。如果是容忍下去,那么之后会有更多的人欺负你。难道这个问题是找不到答案吗?值得高兴的是看到了一档节目,作为犯罪心理学的教授,李玫瑾对于这个现象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想要自己的孩子之后不被欺负,那么就要教会他们这三个能力。第一、勇敢的说出不,守住自己的利益著名学家就说过,这个世界不可能拥有真正的公平,如果有的话,那么勇敢这个词就不会存在。当遇到了不好的事情,侵犯了自己的利益,那么就要勇敢的说出来,表示出自己的反抗。马伊琍曾经就遭受过不公平的事情,原来在上学的时候,老师在评价她的时候,在品德行为这一方面上是给予了差评。当马伊琍的父亲看到后,想要知道原因,于是就来到了学校问这个老师。而老师的回答是她与学校里的很多个学生早恋。相信听到这个话,很多家长就开始打骂自己的孩子了。然而她的父亲是不一样的,他让老师把这些学生的名字一个一个写出来。没有想到,老师最后就只写出一个人的名字。父亲立刻说到,不是有很多个吗?最后父亲去找校长解决这个问题。当说到这个经历后,马伊琍表示非常感谢自己的爸爸。当初是选择了相信自己,并且为她寻求公平。受到这个事情的影响,之后的时间里,遇到不公平的事情,她都表示出自己的反抗,勇敢说出不,维护利益。从这个真实事件,我们可以明白,对于小朋友的教导,有些时候说得再多,不如一次实际行动,而这位父亲就做出了很好的表率。第二、用正确的办法躲避,多认识有能力的朋友如果面对挨打,那么最重要的事情还是要保护自己的安全。其中很好的一个办法就是要躲避,这样的行为并不是懦弱的表现。比如说,当看到总是喜欢欺负孩子的人出现,可以走进大人的身边,比如说靠近老师和司机等。当然了,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认识强大的朋友。那些喜欢打别人的人总是会挑一些弱小的人下手。所以平常可以多认识一些强壮的朋友,他们可以帮助自己不受伤害。第三、提高体能,有策略的还手家长从小就要培养小朋友的体能,这样的举动不仅仅是可以让他们的身体更加健康,而且在遇到被欺负的情况下,可以有还手的能力。曾经就有这样一个事情,一个学生走在路上,突然出现几个人,走到他面前就要打他。这个时候,学生是展现出自己的体能,最后反而是把这些人打到了。从这个事情上我们是可以看到,当一个人身体强壮的时候,大部分人不敢欺负你的。当有人打你的时候,还有还手的机会,不会让自己受到太大的伤害。所以父母的影响对孩子是非常大的,建议大家从娃娃三岁开始就开始带着他阅读,先从简易的画本读起,利用鲜明的色彩图画和生动的故事来带动小孩的兴趣,从而让他们爱上读书这件事情,自己能够从中获取乐趣。真正为孩子好的父母,并不是处处地对他们溺爱,而是让孩子不断地在生活中自己体验、自己锻炼,从自身经历中成长。豆妈在这里给父母们推荐这一套《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绘本》,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培养孩子,可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绘本》通过有趣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明的小动物形象,更好地把小朋友的各种性格和行为展现出来,孩子会越读越爱,也会从绘本中产生领悟。原价150元,定价79.8元,价格非常优惠,家长们快点击下方链接抢购吧!总结:可能小朋友受到欺负,很多大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是不是自己的孩子哪里做得不好。这样的想法是非常不对,本来就已经受到伤害的小朋友,如果在听到大人这样的话。那么将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伤,更是一种心理上的阴影。长大之后容易形成极端的想法,不能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对于被欺负这个事情,屏幕前的你们是有怎么样的看法呢?

圣人生焉

上游荐书|除了教你如何识别渣男,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这次教你怎么做合格父母

李玫瑾这个名字,熟悉它的电视观众,可能要比图书读者多无数倍。在电视上,她屡次成为央视《今日说法》等法制节目的座上宾,畅谈青少年成长中的心理健康等专业问题;而换到书本里,李玫瑾的名字下,除了今天我们想推荐给大家的这本《幽微的人性》,就只有犯罪心理学的专业教材。用李玫瑾的话说,《幽微的人性》“集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轻松话题与严谨论证于一体,雅俗皆可共赏。”走下荧屏,好不容易在书本里通俗了一回的李教授到底说了些什么,值得大家关注。这次书里还是荧屏上的她李玫瑾早已是观众眼里的老熟人说绝大多数人都是从电视上认识李玫瑾的应该不为过。作为国内知名的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擅长犯罪心理分析及画像和未成年人犯罪心理预防研究。因此,央视《今日说法》等多档法制类电视栏目在遇到青少年成长教育的案例分析时,都喜欢请她做嘉宾。也只有在荧屏上,李玫瑾的观点才不像她的学术专著那么艰涩难懂。这也是本次《幽微的人性》的由来。书里的内容大多取材自李玫瑾在电视谈话节目中的访谈内容。犯罪心理画像理论用通俗的话该怎么解释?近年来国内外轰动一时的恶性犯罪案件犯罪人的心理成因剖析等等,李玫瑾都给出了答案。李玫瑾希望借此让更多普通公众知晓犯罪心理学在预防和惩治犯罪方面的重要性,呼吁全社会关爱青少年尤其是留守儿童,重视他们的成长环境,对他们加强心理教育。“所有的社会问题,在我这种搞心理学的学者看来,都是人的问题。”李玫瑾在全书的开篇就通俗表明了自己的专业态度。“现在为什么有这么多变态的人?为什么这么多犯罪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有很多有关人的成长环境被破坏了。”自述曾向窦文涛讨教如何应对网络攻击多年来,李玫瑾深入全国各地基层学校开讲从时间上算,李玫瑾的职业生涯很快就将迎来第四个十年(2022年)。她是1982 年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次年就进入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刑侦教研室,选择了犯罪心理学专业。“1985 年春,我在校开讲了犯罪心理学第一课。”这一讲就是30多年。现在回头来看,李玫瑾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过两次较大的反思。第一次是在1990年代。1992 年,李玫瑾进入山东青岛的四方公安分局,开始了基层的公安经历。“从预审科到派出所的经历让我怀疑自己前十年在忙些什么?”李玫瑾在《幽微的人性》的自序中这样自问。她直言那之后,每每自己分析犯罪动机、研究各类犯罪心理问题时,总会想“如果我把我的研究告诉一线民警,他们会不会笑?我的研究能否真正帮他们解决问题?”这之后她开始寻找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如今这个电视荧屏上的犯罪心理剖析名嘴、红人李玫瑾的“炼”成,和她职业生涯的第三个十年息息相关。最初动因还是破案这个实际需求。李玫瑾回忆,2002 年前后,因为当时痕迹物证有限,不少一线刑警开始思考从心理分析寻找破案突破,便找到了已经从事犯罪心理分析与画像多年李玫瑾。而“破案后抓捕的犯罪人的心理问题也常让媒体和公众感到不解,于是,从第三个十年起,我成了在公共媒体上露脸较多的嘉宾之一。”这也逐渐成了李玫瑾在教学、研究基础上的第三项工作。但“我当时真的不知道向公众解答犯罪心理问题有多么大的风险。”直到今天,李玫瑾对2004 年云南某大学的马某某案、2011 年陕西某高校的药某某案的犯罪心理解析,在网上都被列为争议言论。也正因如此,才有了李玫瑾在《幽微的人性》中提到的自己向窦文涛请教的这个有趣细节。2013年,凤凰卫视请李玫瑾去做一个访谈节目,主持人就是窦文涛。李玫瑾回忆,自己第一次见窦文涛就曾问他:你做了这么多期谈话节目,是怎么应对因言惹祸的麻烦的?“我只记得文涛笑了,云淡风轻地说了句:我不上网。”窦文涛给李玫瑾留下了儒雅、温和的印象,这也才有了去年在网上红极一时的李玫瑾再度作客窦文涛的对谈式节目《圆桌派》,和蒋方舟、马未都一起畅聊“如何识别渣男”(视频如上)。曾说时间是检验渣男的试金石李玫瑾此前在访谈节目中谈“渣男”在那期节目中,李玫瑾是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来分析大家口中叫习惯了的“渣男”的。这也让这期节目至今都备受追捧。她首先提到的就是个性问题。“像我们这一辈人,我们那会儿谈对象,没听说半年之内就结婚的,至少得谈两年左右。其实时间就是检验渣男,最好的试金石。”李玫瑾说,自己还持有的老观点是“老话说得特别对,在吃不准的情况下,不要轻易的和一个男人睡到一起去。”不仅如此,李玫瑾在节目中还从专业角度分析了恋爱过程中,哪些另一半是有问题的值得年轻人注意。“人在社会生活当中,很重要一点就是说,你要根据对方来调整自我。”李玫瑾说,但其实在现实中,就有些人“(可能)从小在家里是被宠溺的。他就觉得这个事我要做的话,一定要做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遇到恋爱挫折,他就容易认为就是你对不住我,你为什么要这样对我。”李玫瑾当时就分析,有两种人格“比较麻烦”值得注意。其一就是边缘型(爆发型)人格,如此前引发热议的江歌案的凶手陈世峰就属于边缘型的。“他好的时候特别好,说急的时候就很急。”还有一种比较麻烦的是被动攻击型人格,“他表面没有事,其实内心已经积攒了很大的东西,他哪天一不高兴,就跟你翻脸。”李玫瑾说,这两类人格,都是属于在谈恋爱过程当中,要遇到特别小心的。这期节目备受追捧,是因为除了剖析“渣男”,已经六十岁的李玫瑾还给男性恋爱支了招。“有时要欲擒故纵。你真正喜欢对方吧,你要先露一点自己的优点,然后保持一个距离,再露一点自己的优点,又保持一个距离,然后呢就慢慢地扯这个线,让这个女的慢慢她来感动,你不能一下逼得太急。”新闻链接》》父母对待孩子心理教育应先自问、自修李玫瑾指出,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或心理问题,如逃学、撒谎、网瘾、顶撞父母、打架伤害、参与抢劫等,“心理发病期”多在12岁前后至18岁前后。但这些问题都源于12岁之前,而且大多源于父母对孩子的抚养方式。所以,她特别提醒,大家在做父母之前需要想好以下问题: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来陪伴孩子成长?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不管如何辛苦,一定要自己带孩子。在孩子依恋期内(12岁之前),不让他(她)离开你的身边。是否有足够的耐心来陪伴孩子?如果夫妻二人对生活琐事没有耐心也极不情愿做这类事时,那么最好不要选择当父母。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力与心理控制力,只在于你为他生命的初期付出的辛苦有多少,你在他依恋期的陪伴时间有多少。孩子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阶段,每个阶段需要父母做些什么?心理抚育的内容哪些在先,哪些随后?哪些是基础性的心理抚育,哪些是一生的心理抚育?如果完全不知道也不想、没有时间,建议最好不要当父母。只要心理抚养不到位,那么,电视、网络就会教育他(她),当我们发现孩子身上出现种种“毛病”时再行动已晚。有条件的父母一定要读《发展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作者简介》》李玫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专业技术二级警监,中国著名犯罪心理学家,被誉为“中国犯罪心理画像第一人”。她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曾对许多个案进行过详细剖析,深受观众欢迎。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克里克

你是下个受害者吗?|人人都要懂的犯罪心理学

为了汲取人生中最重要的教训,人必须每天都战胜恐惧。——爱默生(美国19世纪著名哲学家、文学家)最近,很多事情在一次次刷新我的认识,比如N号房事件、养女事件,当事人一个是信息通讯专业的学霸,一个是公司高管,第一眼看起来都安全无害,却犯下让人难以想象的恶行。我把这类事件总结为“高智商犯罪”。01为什么高智商犯罪危害更大?一方面,因为他们的迷惑性更强,更善于伪装。根据首因效应,人们往往会先入为主,一个外表整洁、谈吐不凡的成功人士,会让人觉得可靠踏实、值得信赖。另一方面,他们更懂心理学和相关法律,知道如何利用人性的弱点,如何钻规则的空子。02高智商犯罪都有哪些手段,我们该怎么防范呢?以养女事件为例,小松带你一一拆解。① 掌握你的喜好。生活不易,单亲妈妈更是如此,鲍某某就是抓住了这一点。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有执念就有薄弱点,比如,男人怕虚,女人怕丑,老人怕死,小孩怕笨。所以,操纵者会尽快想要了解你的执念是什么 ,那是最容易下手的部分。我们每个人都有执念,都有没填满的坑,所以,每个人都有可能被操纵。对策:如果你能够深刻了解自己,包括阴暗面和弱点,你就有足够的警觉性,能更好地保护自己。② 自我包装。星星的妈妈曾有过动摇,但是鲍某某的关怀备至,和名校毕业生、律师的身份,让她相信鲍某某“可靠”,选择把女儿交给对方教育。所以,人品不是靠说,而是靠行动来证明的。对策:不要只听对方说,而是看他做了什么。很多控制者,总是以一副善意的姿态出现,会专门针对你所遇到的现实问题,来讲大道理,比如学业上的困难,人际交往的疑惑等等。但是,如果你发现对方还有另一面,就要多加小心了。因为,这会让你认知失调,感到煎熬,为了寻求一致,你会更容易忽视他不好的一面,保留好的一面。对策:培养自己的直觉能力,仔细感受、尊重信任自己身体的反应,当危险来临,你的直觉会先发出信号。③ 试探你的边界。边界,指人与人之间建立的限制,就像房子的外墙,保护个人空间不受外界侵犯。鲍某某先暂停了星星的课业,不让她上学,后来不让出门,随时收走手机,逼她做不愿意做的事,这些行为,严重触犯了星星的人际边界。控制者通常会有以下几种方法:暴力突破,迂回突破,或者恩威并施。他们会要求你做违心的事情,比如说:做出难以启齿的动作,拍私密照片。这样做的目的是,看你的底线在哪里,同时,获得勒索证据。并且,你的行为,最终还会改变你的态度。所以,如果事情到这一步,你能做的就是尽快逃离,但是,最好能提前避免。对策:建立好自己的人际边界。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边界在哪里,他人哪些言语和行为,会触犯到你的边界。其次,从你能掌握的小事开始,表明自己的态度,一点点坚守立场。要重点注意:防陌生人相对容易,防熟人难。那些太快想变成你熟人的人,要么,他内心中有极大的空洞,想要你填补,要么,他有自己的企图。④ 制造角色感,教你做个“合格的受害者”。鲍某某用一切手段,给孩子洗脑。比如说,他会反复强调顺从、听话,强调被动性(摧毁自尊心)。他纠正孩子的说法方式,不能说“被爸爸按在床上”,要说“你喜欢爸爸,爸爸也喜欢你”(摧毁抵触心理)。他给孩子播放未成年人性题材影片,还说“别人家都是这样”(摧毁道德感)。最终,让孩子进入“习得性无助”的状态——一种任人摆布的状态。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行事准则,但是,一旦被强制进入某种角色,我们往往分不清两者的区别,会表现出这个角色具有的特质。斯坦福大学心理系教授,曾设计了一个模拟监狱实验,用抛硬币的方式,让大学生志愿者扮演狱卒和囚犯,结果发现,所有人都进入了情景,并且有人制定了残酷的侮辱性规则。最终,他不得不提前结束实验。对策:我们要时刻问自己,现在的选择,是我自己人格的意愿,还是所在环境角色的体现?⑤ 信息隔离。鲍某某安装摄像头,不让李星星出门,就连星星母亲打来电话,也要在自己的注视下接听。控制者通过限制信息接触,降低受害人的思考能力,不断重复有利于自己的观点。控制者也会反复强调,我是你唯一可以信赖的人,只有我对你最好。很多传销组织,也使用隔离的手法,禁止成员和外界接触,控制受害人的思想。对策: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社会支持能帮你摆脱困境,从痛苦中走出来。亲情、友情和爱情,是我们非常重要的支持力量。03最后,我们来总结,如何防止被他人操纵:① 及时认清现实。每个人都会有意无意地,想要操纵他人(比如买菜时故意挑三拣四,以便讲价),也有可能被人操纵(比如钻石代表爱情),关键在于,你能否及时看清,早日脱身。② 认识自己。要有深刻的自我认识,知道自己内心中,那些没有填满的空洞是什么,自己的欲望和弱点是什么,这样当别人意有所指时,才能有所警惕。③ 培养自己的直觉,重视第六感给你的提示信号。④ 建立良好的个人边界。如果人际边界不清晰,也会让操纵者觉得有机可乘。在互联网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前所未有的紧密,这也让犯罪触手能够伸向更远的地方。在这个复杂多变的时代,如何保护好自己,保护好我们的孩子,是值得每个人终身思考的问题。美剧《犯罪心理》中,有一集名言,送给大家:遇到狐狸时,我们一定要学会狡猾。后记:欢迎关注、点赞、转发,你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用心理学品味人生,我是@果小松。

妻妾不和

犯罪心理学三部曲

《他来了,请闭眼》是小编入的关于犯罪心理的第一个坑,我看是小说,没有看网剧,我感觉霍建华演不出薄教授的高冷矜贵。《美人为馅》,小编看的是网剧看完以后觉得真的是不怕反派坏,就怕反派帅。杨蓉真的好帅,白宇演的韩沉也好撩但是反派角色更帅。《如果蜗牛有爱情》,是第三个坑感觉王凯好撩的感觉有没有很撩的感觉(了解)王子文和王凯CP感好强,真的是小个子也有大力量。

刘勰

犯罪心理学家揭露,毁掉一个孩子只需6个字

之前,朋友圈被这样一则新闻霸屏,引起大家的广泛热议。一位知乎网友分享了她遭遇「熊孩子」的亲身经历:亲戚家来的一个孩子(四年级1米4的身高120多斤),从背后猛推已经怀孕4个多月的孕妇。危险时刻,她双膝跪地死死架住孕妇,才侥幸逃过一劫。但令人吃惊的是,当她问及原因,孩子竟满不在乎地说:我看电视上孕妇摔了会流产,我就想看看推倒她会不会也流产?于是,生气的她把孩子打出家门。简直不敢相信,一个仅4年级的孩子,竟做出如此疯狂的行为,说出如此冷漠的话。而后,孩子奶奶却不停地抱怨。她言下之意:他还是个孩子,你怎么能跟一个孩子计较呢?原以为这是极端个案,可看了帖子下面的留言才发现,有很多妈妈竟都被「熊孩子」打过肚子,甚至有的妈妈还因此流产。在晚上散步时,一位5岁的男孩跑来,不知是何种原因,对着怀孕7个多月的准妈妈就是一拳,正好打在了肚脐眼的位置,结果整个肚脐都淤血发紫。送至医院时,已经胎死腹中......男孩奶奶见状恳求,「他还是个孩子,不懂事,请原谅他」。丈夫暴怒,却也最终因他是个孩子,无法讨要公道。「他是个孩子」,本是我们对年幼群体的关爱,而现在却变成了「他弱他有理」。而「不懂事」更是成了熊孩子伤害他人的挡箭牌,成了「熊家长」最万能的借口。1「他还是个孩子」于是「天下皆我妈」之前看过一个案例,现在想起仍心有余悸。只是为了好玩,同桌的男孩在女孩站起时,把一支笔垂直的放在了女孩座椅上。女孩毫无防备地坐下,瞬间,笔尖戳破右侧大腿,顺力直插会阴部。女孩哭得十分惨烈。父母将女孩急忙送往医院,却被告知开刀取物成功率不高,建议观察。但半个月后,女孩腹股沟淋巴结发炎。父母不忍其痛苦,多次转院求救,才终于取出笔尖。那时,七毫米长的笔尖已在体内被拗成V形。而另一边,男孩家长的做法却着实令人心寒。他给孩子请假三天,以「还是个孩子」为由,并将一半的责任推给了学校。谈及正当医药费时,他竟蛮横地说,「太多了,你们这是敲诈」。冷血得简直可怕。每一个肆无忌惮的熊孩子背后,几乎都站着一个不可理喻的熊家长。今日你纵容他的恶,总有一天,他会被社会狠狠教育。2017年2月,北京五名未成年少女在校内无故殴打、辱骂两名同学,造成其中一人精神抑郁,至今无法正常生活学习。她们虽是未成年人,但随意殴打他人致伤,已构成寻衅滋事罪。最后,法官判处,她们获得有期徒刑一年及11个月。「她还是孩子」不再是有用的保护伞,恶意的霸凌也必然受到惩罚,没人可以例外。心理学家说,年幼时的无意识破坏,经过长辈溺爱的纵容,就是造成了熊孩子自我意识的扭曲。若不及时纠正,就会胆大至「天下皆我妈」的程度。2「他还是个孩子」于是为他树立「熊榜样」有网友说:真的是不怕没教养的家长,就怕没教养的家长教出的孩子,青出于蓝胜于蓝。去年在北京某饭店,吃饭时孩子闹着要上厕所,结果孩子妈妈二话不说就拿起儿童专用碗接小孩的尿,接完之后随手倒入了盛食物的碗中。工作人员上前阻止,这个妈妈竟理直气壮表示:反正碗都要洗的!尿一下又怎么了。她不止是嘴上为孩子开脱,甚至「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熊榜样」。在熊家长的言传身教下,熊孩子大摇大摆地拿着「还是个孩子」的免死金牌,在熊孩子的路上越战越勇,直到成为一个可怕的存在。看过电影《伊甸湖》,更是对此深有感触。一群熊孩子,在伊甸湖碰到了来度假的情侣,于是他们就产生了恶作剧戏弄两大人的想法:他们扎破了两人的车胎,偷走了沙滩包和车钥匙,甚至开着车差点撞伤珍妮和史蒂夫。随着矛盾升级,熊孩子开始用残忍的暴力对付他们:先是用刀轮流虐杀男主,眼看他死去,就点火焚尸,并想活活烧死女主。在这个过程中,熊孩子的老大还残忍地杀害了其他想要退出的孩子。影片至此,人性已经扭曲到恐怖,令人无比压抑。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这些看似单纯的孩子却有着和她们年龄不符的残忍?在影片的最后, 我终于找到答案:孩子的父母,全然不理女主的申诉,只偏听熊孩子的一面之词。他们把所有孩子死去的原因都归咎于女主。于是母亲凶猛地扑向珍妮,并怒吼:「他们只是孩子」。而父亲则发疯似的,一边骂着孩子「小杂种」,一边叫喊着「这里我说了算」。最后,一群人杀死了女主。原来,这些父母也是曾经的熊孩子,他们用暴力和打骂对待自己的孩子。成人后,他们的孩子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人。孩子出生时是一张白纸,当你在上面书写善良,你会收获善良;当你上面书写暴力,你得到的也只能是暴力的熊孩子。深以为然。3「世上本没有熊孩子」没有孩子不犯错,不犯浑。当孩子犯错时,只要父母教的好,世上本没有熊孩子。面对错误,我和你一起承担。给孩子最好的教养,就是父母以身作则。在南京地铁上,孩子因为身体不适吐了,孩子妈妈赶忙给大家道歉。然后蹲在地上,擦了很久。十一长假期的一趟列车上,一位手持一等座的父亲,陪两个孩子在车厢连接处玩耍,几乎蹲了全程。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座座位,他说,「孩子顽皮,怕影响到别人。」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每一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我们当父母的对了,孩子自然就对了。当我们面对错误,勇于承担时,孩子自然会成为和我们同样的人。做孩子的父母,而非朋友因为朋友没有义务指出孩子的错误,但家长却有。但这里并不是指父母每天要严肃地唬着脸,让孩子看不到父母的慈祥和温暖。而是指,父母在孩子犯错时,给予及时的管教和疏导,防止孩子越跑越偏。前几日,微博上一位爸爸的做法被无数网友称赞:美国弗吉尼亚州一位父亲,因自己10岁的儿子在校车上欺负同学,想出了一招十分简单又健康的教育方式:他让孩子连续一周跑1英里去上学,下雨也不停歇,每天还在Facebook直播打卡。他儿子对老爸的惩罚方式并没有异议,每天乖乖自己跑步上学,并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之后,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不仅好了很多,还不再惹是生非,得到了老师的夸奖。为人父母最好的教育,就是在他年幼时,帮他学会分辨是非善恶。帮助孩子树立边界,学会对孩子说「不」边界感的树立,让孩子明白,这个世界并非以他为中心。有了边界感,才能区分我与他人的关系,也才能帮助孩子开始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的育儿讲座中,曾提到:在孩子3-5岁时,一定要学会对孩子说「不」。「他还是个孩子」,反而会害了孩子。我们常会以爱之名,舍不得放手,舍不得说不,以至于不仅模糊了自己承受的边界,还入侵了孩子的边界。让孩子从小就知道:父母对他的爱无条件,但一定有原则。当他从小生活在原则中,他们长大后也会成为有原则的人。不懂事,不代表可以没教养;孩子太小,更不代表孩子不能被管教。卢梭在《爱弥儿》中曾经写道: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他不会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就已经受到教育了。良好的教育不是纵容,但也不等于简单粗暴打骂。而是应该指出他的错误,并有针对性地让他明白,自己这样做事要付出代价。年幼的孩子,终有一天会长大。而熊孩子和杀人犯之间,也不过一线之隔。如果孩子从小缺失了管教,被放纵了恶,那么终有一天,他会被恶果反噬,悔恨终生。————————图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亲子派,专注0-8岁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