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1-2027年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市场全景调研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一模一样

2021-2027年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市场全景调研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报告格式:纸质版 电子版 纸质+电子版出品单位:智研咨询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是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其中,国家发改委及其各分支机构主要负责产业政策的制定,并监督、检查其执行情况,研究制定行业发展规划, 指导行业结构调整,实施行业管理,参与行业体制改革、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质量管理等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负责研究提出工业发展战略,拟订工业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并组织实施同时指导工业行业技术法规和行业标准的拟订;商务部的主要负责贸易发展战略、政策,监测分析市场运行、商品供求状况,制定进出口商品、加工贸易管理办法和进出口管理商品、技术目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主要负责全国质量、计量、出入境商品检验、出入境卫生检疫、出入境动植物检疫、进出口食品安全和认证认可、标准化等工作。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主要实行行业自律管理,行业管理机构是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及下属各专业分会。其主要职能是组织对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基本情况和发展状况及统计资料的调查、分析、研究,为政府的有关部门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技术经济政策和立法等提供依据,接受政府有关部门授权或委托,组织制定并贯彻实施国家及行业标准,同时开展行业自律工作,制订行业自律条约, 协调同行业企业之间生产经营关系,促进本行业的公平竞争,推动行业的发展。2013-2018年,中国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量达到1576.9万吨,较上年增加4.6%,交通工具、医疗卫生、建筑等领域增长速度较快。2013-2018年中国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量走势智研咨询发布的《2021-2027年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市场全景调研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共十三章。首先介绍了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市场发展环境、产业用纺织品整体运行态势等,接着分析了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产业用纺织品市场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产业用纺织品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产业用纺织品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报告目录:第.一部分 产业环境透视第.一章 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综述第.一节 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定义及分类一、行业定义二、行业主要产品分类三、行业特性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第二节 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范围一、建筑用纺织品二、卫生医疗用纺织品三、农业用织物四、土工织物五、渔用纺织品六、其他第三节 产业用纺织品发展的重点方向一、土工合成材料二、医疗卫生用纺织品三、农用纺织品四、高性能纺织复合材料第二章 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市场环境及影响分析(PEST)第.一节 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政治法律环境(P)一、行业管理体制分析二、行业主要法律法规三、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标准四、行业相关发展规划五、政策环境对行业的影响第二节 行业经济环境分析(E)一、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二、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形势预测三、宏观经济环境对行业的影响分析第三节 行业社会环境分析(S)一、产业用纺织品产业社会环境二、社会环境对行业的影响三、产业用纺织品产业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第四节 行业技术环境分析(T)一、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技术发展现状二、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技术人才现状三、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技术发展动态四、行业主要技术发展趋势五、技术环境对行业的影响第三章 国际产业用纺织品所属行业发展分析及经验借鉴第.一节 全球产业用纺织品市场总体情况分析一、全球产业用纺织品市场结构二、全球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分析三、全球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竞争格局四、全球产业用纺织品市场区域分布第二节 美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经验借鉴一、美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历程分析二、美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市场现状分析三、美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四、美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对中国的启示第三节 日本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经验借鉴一、日本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历程分析二、日本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市场现状分析三、日本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四、日本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对中国的启示第四节 德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经验借鉴一、德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历程分析二、德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市场现状分析三、德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四、德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对中国的启示第二部分 行业深度分析第四章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所属行业运行现状分析第.一节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所属行业发展状况分析一、行业发展历程和阶段二、行业发展概况及特点三、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企业规模小2、产业配套基础和行业公共服务平台薄弱3、产业用纺织品的标准制定工作尚需完善4、国际接轨程度低四、行业商业模式分析第二节 2015-2019年产业用纺织品所属行业市场经营情况分析一、行业工业总产值二、行业销售收入分析三、行业产销量分析四、行业利润总额分析第三节 2015-2019年中国产业用纺织品所属行业企业分析一、企业数量变化分析分析二、不同规模企业结构分析三、不同所有制企业结构分析四、从业人员数量分析第四节 2015-2019年中国产业用纺织品所属行业财务指标总体分析一、行业盈利能力分析二、行业营运能力分析三、行业偿债能力分析四、行业发展能力分析第五节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所属行业市场价格走势分析一、产业用纺织品市场定价机制组成二、产业用纺织品市场价格影响因素三、2015-2019年产业用纺织品价格走势分析四、2021-2027年产业用纺织品价格走势预测第五章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所属行业市场供需形势及进出口分析第.一节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市场供需分析一、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供给情况1、中国产业用纺织品产量2、行业产品结构分析3、重点企业产能及占有份额二、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需求情况1、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需求量2、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客户结构3、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需求的地区差异三、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供需平衡分析第二节 产业用纺织品所属行业进出口市场分析一、产业用纺织品所属行业进出口综述1、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进出口的特点分析2、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进出口地区分布状况3、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进出口的贸易方式及经营企业分析4、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进出口政策与国际化经营二、产业用纺织品所属行业出口市场分析1、行业出口整体情况2、行业出口总额分析3、行业出口产品结构三、产业用纺织品所属行业进口市场分析1、行业进口整体情况2、行业进口总额分析3、行业进口产品结构四、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出口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第三部分 市场全景调研第六章 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产业结构分析第.一节 产业用纺织品产业链结构分析一、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产业链构成二、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产业链结构模型分析三、主要环节增值空间四、产业链条的竞争优势分析第二节 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上游产业分析一、石化加工产业发展分析1、石油加工产业发展概况2、石油加工产业市场供给能力3、石油加工产业发展趋势二、产业用天然纤维材料1、产业用天然纤维材料产业发展分析2、产业用天然纤维材料产量分析3、产业用天然纤维材料价格走势分析三、上游产业对行业的影响第三节 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下游产业分析一、医疗卫生领域应用市场分析二、交通运输领域应用市场分析中国是汽车超级大国,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对汽车用纺织材料的需求量必定呈逐渐上升的趋势,2013-2018年中国交通工具用纺织品纤维加工量达到86.8万吨,较上年增加10.3%。2013-2018年中国交通工具用纺织品纤维加工量及增长走势三、安全防范领域应用市场分析四、建筑领域应用市场分析五、农业领域应用市场分析六、体育休闲领域应用市场分析第四节 产业结构发展预测一、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政策分析二、产业结构调整中消费者需求的引导因素三、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国际竞争战略四、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分析第七章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细分市场分析及预测第.一节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细分市场结构分析一、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市场结构现状分析二、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细分结构特征分析三、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细分市场发展概况四、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市场结构变化趋势第二节 农业用纺织品市场分析一、农业用纺织品主要产品及特点二、农业用纺织品市场规模分析三、农业用纺织品竞争格局分析四、农业用纺织品市场发展趋势及前景第三节 建筑用纺织品市场分析一、建筑用纺织品主要产品及特点二、建筑用纺织品市场规模分析三、建筑用纺织品竞争格局分析四、建筑用纺织品市场发展趋势及前景第四节 篷帆类纺织品市场分析一、篷帆类纺织品主要产品及特点二、篷帆类纺织品市场规模分析三、篷帆类纺织品竞争格局分析四、篷帆类纺织品市场发展趋势及前景第五节 过滤与分离用纺织品市场分析一、过滤与分离用纺织品主要产品及特点二、过滤与分离用纺织品市场规模分析三、过滤与分离用纺织品竞争格局分析四、过滤与分离用纺织品市场发展趋势及前景第六节 土工用纺织品市场分析一、土工用纺织品主要产品及特点二、土工用纺织品市场规模分析三、土工用纺织品竞争格局分析四、土工用纺织品市场发展趋势及前景第七节 工业用毡毯(呢)纺织品市场分析一、工业用毡毯(呢)纺织品主要产品及特点二、工业用毡毯(呢)纺织品市场规模分析三、工业用毡毯(呢)纺织品竞争格局分析四、工业用毡毯(呢)纺织品市场发展趋势及前景第八节 隔离与绝缘用纺织品市场分析一、隔离与绝缘用纺织品主要产品及特点二、隔离与绝缘用纺织品市场规模分析三、隔离与绝缘用纺织品竞争格局分析四、隔离与绝缘用纺织品市场发展趋势及前景第九节 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市场分析一、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主要产品及特点二、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市场规模分析三、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竞争格局分析四、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市场发展趋势及前景第十节 包装用纺织品市场分析一、包装用纺织品主要产品及特点二、包装用纺织品市场规模分析三、包装用纺织品竞争格局分析四、包装用纺织品市场发展趋势及前景第十一节 安全与防护用纺织品市场分析一、安全与防护用纺织品主要产品及特点二、安全与防护用纺织品市场规模分析三、安全与防护用纺织品竞争格局分析四、安全与防护用纺织品市场发展趋势及前景第十二节 结构增强用纺织品市场分析一、结构增强用纺织品主要产品及特点二、结构增强用纺织品市场规模分析三、结构增强用纺织品竞争格局分析四、结构增强用纺织品市场发展趋势及前景第十三节 文体与休闲用纺织品市场分析一、文体与休闲用纺织品主要产品及特点二、文体与休闲用纺织品市场规模分析三、文体与休闲用纺织品竞争格局分析四、文体与休闲用纺织品市场发展趋势及前景第十四节 合成革(人造革)用纺织品市场分析一、合成革(人造革)用纺织品主要产品及特点二、合成革(人造革)用纺织品市场规模分析三、合成革(人造革)用纺织品竞争格局分析四、合成革(人造革)用纺织品市场发展趋势及前景第十五节 线绳(缆)带纺织品市场分析一、线绳(缆)带纺织品主要产品及特点二、线绳(缆)带纺织品市场规模分析三、线绳(缆)带纺织品竞争格局分析四、线绳(缆)带纺织品市场发展趋势及前景第十六节 交通工具用纺织品市场分析一、交通工具用纺织品主要产品及特点二、交通工具用纺织品市场规模分析三、交通工具用纺织品竞争格局分析四、交通工具用纺织品市场发展趋势及前景第十七节 其它产业用纺织品市场分析一、其它产业用纺织品主要产品种类及特点二、其它产业用纺织品市场份额分析三、其它产业用纺织品发展趋势及前景第四部分 竞争格局分析第八章 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区域市场分析第.一节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重点区域市场分析预测一、行业总体区域结构特征及变化二、行业区域集中度分析三、行业区域分布特点分析四、行业规模指标区域分布分析五、行业效益指标区域分布分析六、行业企业数的区域分布分析第二节 湖北省一、生产产业用纺织品企业数量分析二、产业用纺织品主营收入分析三、产业用纺织品产能产量分析四、产业用纺织品主要产品结构分析五、产业用纺织品集群发展趋势分析第三节 浙江省一、生产产业用纺织品企业数量分析二、产业用纺织品主营收入分析三、产业用纺织品产能产量分析四、产业用纺织品主要产品结构分析五、产业用纺织品集群发展趋势分析第四节 河北省一、生产产业用纺织品企业数量分析二、产业用纺织品主营收入分析三、产业用纺织品产能产量分析四、产业用纺织品主要产品结构分析五、产业用纺织品集群发展趋势分析第五节 江苏省一、生产产业用纺织品企业数量分析二、产业用纺织品主营收入分析三、产业用纺织品产能产量分析四、产业用纺织品主要产品结构分析五、产业用纺织品集群发展趋势分析第六节 福建省一、生产产业用纺织品企业数量分析二、产业用纺织品主营收入分析三、产业用纺织品产能产量分析四、产业用纺织品主要产品结构分析五、产业用纺织品集群发展趋势分析第七节 山东省一、生产产业用纺织品企业数量分析二、产业用纺织品主营收入分析三、产业用纺织品产能产量分析四、产业用纺织品主要产品结构分析五、产业用纺织品集群发展趋势分析第九章 2021-2027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竞争形势分析第.一节 行业总体市场竞争状况分析一、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竞争结构分析1、现有企业间竞争2、潜在进入者分析3、替代品威胁分析4、供应商议价能力5、客户议价能力6、竞争结构特点总结二、产业用纺织品行业SWOT分析1、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优势分析2、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劣势分析3、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机会分析4、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威胁分析第二节 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竞争格局分析一、企业竞争格局分析二、市场竞争格局分析三、产品竞争格局分析第三节 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集中度分析一、市场集中度分析二、企业集中度分析三、区域集中度分析第三节 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并购重组分析一、行业并购重组现状及其重要影响二、企业升级途径及并购重组风险分析三、行业投资兼并与重组趋势分析第十章 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领先企业经营形势分析第.一节 神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发展概况分析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三、企业产能产量分析四、企业产品结构分析五、企业销售渠道分析六、企业主要客户分析第二节 无锡市太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发展概况分析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三、企业产能产量分析四、企业产品结构分析五、企业销售渠道分析六、企业主要客户分析第三节 上海华峰超纤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发展概况分析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三、企业产能产量分析四、企业产品结构分析五、企业销售渠道分析六、企业主要客户分析第四节 厦门三维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发展概况分析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三、企业产能产量分析四、企业产品结构分析五、企业销售渠道分析六、企业主要客户分析第五节 旷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发展概况分析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三、企业产能产量分析四、企业产品结构分析五、企业销售渠道分析六、企业主要客户分析第六节 浙江金三发集团有限公司一、企业发展概况分析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三、企业产能产量分析四、企业产品结构分析五、企业销售渠道分析六、企业主要客户分析第七节 浙江海利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发展概况分析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三、企业产能产量分析四、企业产品结构分析五、企业销售渠道分析六、企业主要客户分析第八节 宏达高科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发展概况分析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三、企业产能产量分析四、企业产品结构分析五、企业销售渠道分析六、企业主要客户分析第九节 稳健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发展概况分析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三、企业产能产量分析四、企业产品结构分析五、企业销售渠道分析六、企业主要客户分析第十节 山东立昌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一、企业发展概况分析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三、企业产能产量分析四、企业产品结构分析五、企业销售渠道分析六、企业主要客户分析第五部分 发展前景展望第十一章 2021-2027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前景及趋势预测第.一节 2021-2027年产业用纺织品市场发展趋势预测一、2021-2027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趋势1、技术发展趋势分析2、产品发展趋势分析二、2021-2027年产业用纺织品市场规模预测1、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市场容量预测2、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销售收入预测三、2021-2027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应用趋势预测四、2021-2027年细分市场发展趋势预测第二节 2021-2027年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供需预测一、2021-2027年中国产业用纺织品企业数量预测二、2021-2027年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产量预测三、2021-2027年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市场销量预测四、2021-2027年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需求预测五、2021-2027年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供需平衡预测第十二章 2021-2027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投资价值评估分析第.一节 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投资特性分析一、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进入壁垒分析二、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盈利因素分析三、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盈利模式分析第二节 2021-2027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一、有利因素二、不利因素第三节 2021-2027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投资机会一、产业链投资机会二、细分市场投资机会三、重点区域投资机会四、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投资机遇第四节 2021-2027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投资风险及防范一、政策风险及防范二、技术风险及防范三、供求风险及防范四、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及防范五、关联产业风险及防范六、产品结构风险及防范七、其他风险及防范第六部分 发展战略研究第十三章 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战略研究()第.一节 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战略研究一、战略综合规划二、技术开发战略三、业务组合战略四、区域战略规划五、产业战略规划六、营销品牌战略七、竞争战略规划第二节 对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品牌的战略思考一、产业用纺织品品牌的重要性二、产业用纺织品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三、产业用纺织品企业品牌的现状分析四、中国产业用纺织品企业的品牌战略五、产业用纺织品品牌战略管理的策略第三节 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经营策略分析一、产业用纺织品市场细分策略二、产业用纺织品市场创新策略三、品牌定位与品类规划四、产业用纺织品新产品差异化战略第四节 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投资战略研究一、2019年产业用纺织品企业投资战略二、2021-2027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投资战略三、2021-2027年细分行业投资战略()图表目录:图表: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生命周期图表: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产业链结构图表:2019年全球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市场规模图表:2019年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市场规模图表:2019年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市场占全球份额比较图表:2015-2019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工业总产值图表:2015-2019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销售收入图表:2015-2019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利润总额图表:2015-2019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资产总计图表:2015-2019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负债总计图表:2015-2019年产业用纺织品市场价格走势图表:2015-2019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图表:2015-2019年中国产业用纺织品企业数量变化分析图表:2015-2019年中国产业用纺织品不同规模企业结构分析图表:2015-2019年中国产业用纺织品不同所有制企业结构分析图表:2015-2019年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从业人员数量分析图表:2015-2019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产能分析图表:2015-2019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产量分析图表:2015-2019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需求分析图表:2015-2019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进口数据图表:2015-2019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出口数据图表:2019年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产品市场结构分析图表:2015-2019年中国农业用纺织品市场规模分析图表:2015-2019年中国建筑用纺织品市场规模分析图表:2015-2019年中国篷帆类纺织品市场规模分析图表:2015-2019年中国过滤与分离用纺织品市场规模分析图表:2015-2019年中国土工用纺织品市场规模分析图表:2015-2019年中国工业用毡毯(呢)纺织品市场规模分析图表:2015-2019年中国隔离与绝缘用纺织品市场规模分析图表:2015-2019年中国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市场规模分析图表:2015-2019年中国包装用纺织品市场规模分析更多图表见正文......

孝弟

2018年底-2019年初棉纺织行业调研报告

为把握2018年棉纺织行业整体运行情况、新动向和趋势,了解行业运行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及应对措施。2018年12月中下旬至2019年1月中旬,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累计派出11个调研组,分别赴山东、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福建、新疆等9个省份及自治区,围绕棉纺织企业和产业集群的生产运行、中美贸易摩擦、社保新征收体制改革、棉花体制改革、进口配额改革及储备棉轮换意见、行业转型升级的举措和政策支持的方向等方面进行实地调研,较为全面地了解行业运行情况,征询企业对行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企业运行总体情况本次调研涉及纺纱规模约1100万锭,织机9000台。走访企业涵盖纺纱、织造、家纺、服装企业。从走访情况看,2018年上半年企业运行整体较好,进入下半年尤其是9-10月以后,受市场不旺等多重因素,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影响,本应出现的金九银十旺季并未出现,产品销售迟滞,利润有所下降。从开机情况看,正常开机企业约占80%;从原料及产品库存情况看,原料库存保持在正常水平的企业约占87%,产品库存保持在正常水平的企业约占88%,部分地区的企业表示原料库存水平较低,产品库存压力较大。对于2019年运行态势,企业表示,中美贸易摩擦是最大的不确定因素,虽目前两国元首达成共识停止加征新的关税,在刚结束的经贸问题副部级磋商中,两国就共同关注的贸易问题和结构性问题进行深入交流,但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下游客户下单谨慎,尤其对产品外销占比较高的企业影响较大。企业反映问题生产成本高。走访企业普遍反映生产成本高企,特别是人工成本,不仅工资高而且招工难,青年工人短缺问题突出。织布企业还存在用汽量大、蒸汽价格波动大等问题。同时预计社保收缴改革将大幅增加企业的成本。除此之外,由于国内生产资料价格普遍上涨,致使我国纱线产品失去竞争优势,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国家的进口纱大量涌入我国市场。融资困难。纺织行业作为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平均利润水平较低,被金融部门列入高风险行业。随着纺织行业产品创新能力和盈利能力的提升,一些优势企业得到金融机构的支持,但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仍未得到实质性改善,企业资金短缺,生产经营受限。环保压力大。目前我国对于环境污染问题十分重视,如江苏省常州市作为环太湖地区,2018年加大环保整治力度,除要求纺织印染企业污水排放规定的排放指标外,在空气污染预警期间,限制企业设备开台数量,增加生产不确定性,对企业按时交付订单及接单产生影响。推进棉花体制改革情况部分地区“高征低扣”政策仍未落地。“高征低扣”已在全国多个省市得以解决,据调研了解,部分地区如新疆、福建仍没有惠及,差额税费一直由企业承担,这对利润微薄的纺织企业而言,竞争力明显下降,纺织企业希望能早日享受到该项政策的实惠。在棉花供需方面,基于当前国内外市场形势,企业希望国家能尽快放开棉花进口配额管制,打通国内外两个棉花市场,充分使用国际棉花资源,稳定中国纺织产品的优势地位,并希望进口配额能惠及更多的企业,分配更加透明化,给棉纺织企业创造一个公开、公平的发展环境。其次,建议建立棉花储备常态化机制,根据内外棉价差的变化启动收放储调控机制,给市场明确预期;适时轮入高质量的棉花资源,以提高储备棉质量的整体水平,保障国内纺织企业的用棉需求。转型升级的举措面对目前国内外市场形势,不仅是中美贸易摩擦的问题,除进口纱外,随着新疆纺纱产能的释放,对中低支纱产品也将造成冲击,企业应避开与新疆纱的同质化竞争,做差别化、有特色的产品,逐步提升设备的智能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同时招工难、用工贵问题日渐凸显,转型升级离不开自动化、信息化设备的推进以及高素质人才的供给。在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不断推进的大趋势下,专业技术人员需求量猛增,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棉纺织产业集群在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支持下,逐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如氨纶纱生产集聚地张家港市金港镇,产品种类丰富,包括纯棉、纯麻,涤棉混纺、涤粘混纺、麻粘混纺氨纶包芯线等100多个品种,产品的多样性增强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与影响力;湖南省华容县委、县政府抓住经济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机遇,加速纺织企业集群发展,形成从棉花加工、纺纱、织造到家纺、服装全产业链的生产体系。

卜之

中国家纺行业报告: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2587.1亿 家纺电商迅猛发展

2019年,中国家纺行业负增长态势得到缓解,总体保持平稳增长。近日,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发布了《2019-2021中国家纺行业运行大数据及产业转型趋势研究报告》,围绕家纺行业发展概况、产业链、竞争格局、进出口情况、行业困境及前景进行分析解读。中国家纺行业规模扩大,2021年将达2587.1亿元家纺行业即家用纺织品生产行业,是中国传统的基础民生工业之一,同时也是现代纺织品业的三大体系之一(家用纺织品、服装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其中,服装用纺织品比例最高,占八成,其他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的比例接近,分别占比12%和8%。从国际市场来看,2013年以来,亚太地区持续作为最大的家纺市场,其在2015-2020年的增速也是最高的,达到5.4%;而欧洲与北美地区分列第二、第三,预计在2020年,拥有更高增速(3.8%)的美国市场规模会与欧洲基本等量;世界其他地区则市场总量较小。中国纺织行业景气度有下行趋势。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东南亚国家由于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开始逐步承接其他国家部分低端制造产能,纺织品制造和出口贸易快速增长,纺织制造中心有向东南亚国家转移的趋势。当前,中国家纺行业总体规模扩大,将保持平稳增长。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家纺行业达到2203.7亿元,同比增长率4.1%,预计2021年将达到2587.1亿元,同比增长率5.8%。从消费占比来看,与发达国家的33%相比,中国家纺产品的消费占比仅为28.6%,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行业内销增势良好,出口呈现量增价减2019年1-8月,中国家纺行业内销实现稳定增长,不同统计口径下的内销产值增速均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2019年1-8月,中国家纺出口共计274.61亿美元,出口数量同比增长2.02%,出口单价同比下降0.55%,以今年以来的表现看,出口数量保持稳中增长,出口单价同比小步伐下降。从出口品类情况看,餐厨用纺织品出口增幅最大,同比增长9.52%;而出口下降幅度最大则为毛巾类产品,同比下降13.76%;床上用品和布艺产品仍然是出口的主力产品,占总量的50%。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2019年1-8月内外销市场总体保持稳定,为行业平稳运行提供保障,整体行业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且增速稳中有升。中国家纺行业出口整体稳定,但受新一轮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其中涉及大部分家纺类出口产品,因此仍需继续对其进行关注。家纺电商迅猛发展,带来新的业绩增长驱动力家纺产品标准化程度相对较高,适于线上销售,加之行业线下渠道近年来不断调整,传统的家纺企业从线下模式纷纷转身发展线上。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1-2017年,中国家纺行业网络零售额逐年递增,2017年达464.9亿元,同比增长率为14.1%。龙头品牌得益于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电商流量倾斜,龙头电商发展迅猛。自2017年起,家纺龙头企业线上保持高增,电商销售占比进一步提升。其中,罗莱生活、富安娜家具、水星家纺线上销售占比均超20%。2019年淘宝平台家纺类销量TOP10分别为枕头系列、凉席系列、四件套系列、被子、床单、枕套、蚊帐、床垫系列、床笠、毯子系列。其中枕头系列销量最高,达到4.24亿件。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产品多样化成家纺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其中床上用品领域,向新型功能性化纤、特种材质的高端面料发展;布艺领域,将从花型设计、面料研发等方面都开始往科技时尚方向发展;而毛巾领域,从织造、割绒、无捻纱等传统工艺逐步向纱布组织、蜂窝组织、弱捻工艺、非织造工艺等使产品变得更加环保舒适的方向发展。来源: 艾媒网

所知

非织造布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疫情催化发展契机,非织产业长期可期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1、非织造布行业细分工艺较多,下游应用广泛非织造布又被称为无纺布,所用原料主要为炼制石油时产生的副产品——聚乙烯和聚丙烯塑料颗粒,经高温熔融、喷丝等过程得到短纤维或长丝,再经过摩擦、抱合、粘合,或者这些方法的组合进行定向或随机排列,制成的片状物、纤网或絮垫,因不需要纺织但具备布的外观和某些性能而被称为“非织造布”。非织造布的生产主要包括基材制造、后道加工等环节,具体包括纤维准备、成网、加固、后整理四个环节,即将高聚物切片、短纤维及长丝等纤维通过气流或机械方式联结成网,再经过水刺、针刺或热轧等方式加固,最后经过后整理制成无编织的布料。下游企业对非织造材料进行进一步加工形成手术服、卫生巾、纸尿裤、湿巾等各类制品,销售给终端消费者。非织造布行业上游主要为化工行业,下游主要包括医疗卫生、个人护理、工程、汽车内饰等不同领域的制品企业或终端品牌商。按细分工艺流程的不同,非织造布行业可分为纺粘、针刺、水刺化学粘合、热粘合等细分领域,不同原料和工艺生产出的非织造布具有不同性能,因而下游应用的领域也有差异。例如纺粘非织造布强度高、耐高温、手感较差,被应用于医用防护服、包装布、箱包布、汽车内饰等;水刺非织造布具有透气、柔软、吸湿、强度高等特性,可应用于医用材料、化妆棉、湿巾等产品。非织造布的原材料主要包括聚丙烯(丙纶)、聚酯(涤纶)、粘胶纤维、丙烯酸纤维及聚酰胺纤维,2017 年使用量占比分别为 63%、23%、8%、2%、1.5%,各类原料的使用比例不同会影响非织造布的特性和用途。在 2000 年以前,粘胶纤维在非织造布生产中使用最多,2000 年后聚丙烯及聚酯在卫生吸收材料及医用非织造布的生产中实现推广,并逐步占据主导地位。非织造布产业链上游主要为丙纶纤维、涤纶纤维、粘胶纤维等原辅料供应商,属于发展成熟、产销规模大的基础化工行业,原材料供应比较分散,对上游议价能力不强。非织造布企业主要采用成本加成法定价,但基础化工行业受原油价格等波动影响较大,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短期内会影响非织造布企业盈利能力。2、全球非织造布产能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龙头并购提升行业集中度非织造布行业是纺织服装产业中的“后起之秀”,从全球来看尽管工业化生产历史不超过 70 年,但在欧美发达国家中已实现大规模应用,包含非织造布在内的产业用纺织品在纺织产业纤维用量占比已超过 40%,其中非织造布在产业用纺织品中的占比达 50%-60%。2.1、全球非织造布需求量快速增长 非织造布的工业化生产起源于美国,20 世纪 50 年代前,非织造布产业处于萌芽期,主要生产粗厚的絮垫类产品,生产规模小、产品单一。20 世纪60 年代,化纤工业的进步推动了非织造布技术的革新和推广,非织造布产量开始提高,品种快速增加。到 70 年代后期,非织造布生产工艺取得突破性进展,产品性能显著提升,应用领域延伸到卫生、医用、建筑、包装、交通等多个领域,在需求扩张带动下实现快速发展。从需求来看,技术的革新推动非织造布性能不断优化,应用领域持续增加,产品的需求量快速提升。1983 年全球非织造布消费量仅为 80 万吨,1985年增至 110 万吨,到 1998 年已达 240 万吨,非织造布成为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中发展最快的细分领域,20 世纪 80-90 年代年均复合增长率在 8%以上。2000 年后医用、个人护理等下游产品快速放量,非织造布需求保持增长,2013 年全球非织造布需求量达 1029 万吨,同比增 5.71%。以纺粘无纺布为例,据 Smither Pira 统计,2018 年全球纺粘无纺布市场规模估计为 127 亿美元,预计 2023 年可达 183 亿美元,2018-23 年复合年增长率为 7.6%。纺粘无纺布在医疗领域使用量不断增长,尤其亚太地区收入增加、一次性产品消费增长推动对了纺粘无纺布的需求。从全球结构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亚洲已经超越欧洲和北美成为非织造布需求最大的区域,2010-15 年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为 10.7%,2015年亚洲占全球非织造布消费量的 43.1%,其中中国、印度和日本合计消费占比约占亚洲市场的 77%。2.2、非织造布产能向亚洲地区转移 生产方面,在技术进步及需求增长带动下全球非织造布产能快速扩张。1940 年全球非织造布产量仅为 35 万吨,1986 年达 100 万吨,1995 年增至 220 万吨,2011 年已超过 700 万吨,美国、西欧和日本的非织造布生产线持续扩张,21 世纪后亚洲、南美地区产能也快速增长。据 Smithers Pira 统计,2017 年全球非织造布产能为 1010 万吨,市场规模达 423 亿美元,预计 2022 年,全球非织造布产量将达 1360 万吨,市场规模为 574 亿美元。预计全球产能年增长率约为 6%~8%,欧洲、北美地区的产能增长率约为 3%~5%,新增投资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在非织造布行业发展前期,美国、欧洲及日本地区的厂商作为先驱率先崛起,占据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1983 年美国、西欧、日本的非织造布产量分别占全球的 53%、34%、10%。随着中国人力、土地等低成本优势显现,欧美国家的非织造布厂商开始把生产线转移至中国,或者将生产环节外包以降低成本,研发设计及营销团队则留在国内。2000 年后中国非织造布产业快速扩张,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非织造布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目前全球非织造布的产能主要集中在亚洲、北美、欧洲,2016 年三地的非织造布产量占比为 50%、25%、22%,其中北美和欧洲地区的产量小幅增长、均超过 230 万吨。亚洲市场方面,2016 年中国非织造布产量达 535.4万吨,保持两位数增长;日本首次出现下滑,产量为 34 万吨,同比下降 0.6%,行业发展较为成熟;印度、印度尼西亚等新兴国家产量实现快速增长,增长率约为 17%。2.3、欧美龙头占据产业链主导地位,行业集中度提升 在行业发展初期,全球非织造布产业较为分散,90 年代后全球非织造布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实现了生产能力提升,龙头企业逐步脱颖而出。2000 年后美国化纤行业通过兼并收购淘汰了 5000 多家中小企业,市场集中度得以提升。2014 年 Avintiv 收购了 Fiberweb 和 Compania Providencia 等公司成为全球销售额最高的非织造布企业,但随后被 Berry Plastics 收购,后者 2015 年销售额位居行业首位。2017 年全球第四大非织造布生产商Ahlstrom(奥斯龙)与特种纸公司明士克集团合并成为专注于纤维解决方案的公司。经过多轮兼并重组,全球非织造布市场龙头初现。英国 Smithers Pira公司统计 2016 年全球非织造布市场规模为 374 亿美元,估计 2020 年将增至 508 亿美元。我们测算 2016 年 Berry Plastics 市占率约为 5.35%,前十大企业市占率合计 27.47%,主要龙头也在持续拓展新的生产线,例如 Avgol、Fitesa、Berry 等公司增加纺粘线,水刺、湿法成网等生产线也有扩张。全球非织造布行业竞争格局尚未形成垄断,后发企业仍有赶超机会。目前龙头企业主要分布在美国、欧洲等地,收入规模显著高于中国非织造布企业,但收入排前十名以外的企业规模差距不大,中国企业在迅速崛起并占据市场份额。如 2016 年英国非织造布制造商 Low&Bonar 实现收入 4.07 亿美元,位居全球第 11 位,中国非织造布企业浙江金三发、广东俊富集团分别实现收入 3.65、2.47 亿美元,位居全球 14、22 位,与 Low&Bonar 收入差距较小,未来有机会成长为全球行业龙头。随着国内非织造布龙头快速增加产能及技术投资,未来收入规模仍有望进一步提升。3、国内非织造布行业竞争激烈,消费升级推动结构优化3.1、发展历史:中国非织造布产能稳步扩张 中国非织造布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十分迅速。上世纪 70 年代后期我国非织造布产业开始萌芽,1978 年全国非织造布产量仅为 3000 吨左右。90 年代后期,中国非织造布产业迎来快速发展,广东、浙江、江西、湖南等省的企业从国外引进生产线进行扩张,1997 年全国非织造布产量接近 29 万吨。2000 年后非织造布产业投资保持快速增长,非织造布产量逐年攀升。受经济增速下行以及革基布、交通工具用纺织品等下游需求增速放缓等影响,近年来我国非织造布行业产量增速有所放缓,但仍高于纺织行业平均水平。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协会统计,2019 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非织造布产量为 503 万吨、同增 9.9%,产量保持稳步扩张。非织造布通常被制成各类制品用于终端消费,也有部分经过简单加工后出口国外。近年来中国非织造布的消费量快速增长,收入的提高、消费升级拉动国内用户对一次性卫生用品、个人清洁用品及厨卫清洁用品等的消费,建筑建材等领域新材料的应用也增加了非织造布的需求。非织造布行业需求增长较快、发展前景较好,但整体来看行业门槛不高,投资几千万到 1 亿元购置成熟生产线、配套厂房及人工即可投入生产,前几年良好的发展前景也吸引投资大幅增加、产能快速扩张,行业竞争加剧,产品平均价格下降影响企业业绩增长,尤其是中低端领域出现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的情况。此外我国非织造布企业以代工制造为主,产品价格及盈利能力容易受到上游粘胶短纤、聚丙烯等原料价格波动影响。因此由于行业产能扩张较快、竞争激烈,近年来非织造布产品价格有所下滑,此外石油价格下跌后聚丙烯、涤纶短纤等原料价格下降也导致产品价格下滑,影响收入、利润增速。2019 年我国非织造布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收入达 1563.5 亿元,同增 1.90%,利润总额 82.0 亿元,同比下降 3.8%。3.2、结构变化:水刺、高端纺粘非织造布产品增速更高 从生产工艺来看,据《2018 年中国非织造布行业运行报告》,纺粘法非织造布产量约占行业总产量的 50%,是发展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非织造布生产技术。其次是针刺非织造布,约占全部产量的 23%。我国水刺非织造布的发展起步于 1994 年,近年来发展较快,2018 年产量占比 11%。整体来看非织造布产品下游应用广泛,近年来医卫用品、个人清洁用品等消费实现较快发展,带动我国非织造布行业持续升级。从产品结构来看,水刺非织造布在性能、工艺等方面更为先进,2013 年后中国水刺非织造布产量增速持续高于行业平均、产量占比提升;此外,从细分领域来看,非织造布行业中产量占比最大的纺粘布行业同样出现结构优化,2010 年后性能更为优异、定位高端的复合材料纺粘(SMS)非织造布增速高于纺粘非织造布整体增速,产量占比持续提升。3.2.1、需求旺盛,水刺非织造布得到较快发展 与其他工艺相比,水刺生产技术更为先进,工艺流程短,加工过程无需粘合剂,成网工艺比较安全。产品方面水刺非织造布综合了纺织、造纸、塑料和皮革四大柔性材料的优点,具有无污染、透气、质轻、吸湿、抗菌等特点,是非织造布的高端品种,适用于医疗、卫生、抹布等领域。从行业增速来看,作为国家产业政策重点鼓励发展的行业之一,水刺非织造布增长率高于其他细分品类。需求方面,水刺非织造布被广泛应用于湿巾、家用擦拭材料等一次性消费品及美容护肤品市场,并作为医用材料向高端手术衣、医用口罩等医疗卫生领域以及节能环保领域延伸。卫生材料类(一次性抹布)是水刺非织造布产量最大、增长最快的应用领域。此外,部分水刺布用于汽车、合成革基布、建筑、过滤等其他方面。近年来下游卫生擦拭布、湿巾、面膜、婴儿纸尿布等需求快速增长,带动水刺非织造布产量快速提升。2018 年中国水刺布产量为 64.26 万吨,较2010 年 23.20 万吨增长 176.98%,年均增长 13.58%,相较非织造布行业整体增幅显著,在非织造布市场中占比持续提高。3.2.2、持续升级,纺粘非织造布高端产品占比提升 中国纺粘非织造布起步时间最早,发展最为成熟,目前产量占非织造布行业的近 50%。2018 年中国纺粘布产量达 302 万吨,同增 5.38%,增速有所放缓。2018 年纺粘布产能同增 6.28%达 446 万吨,生产线同增 65 条至1477 条,生产企业同减 24 家至 503 家,其中产量超过 1 万吨的企业 69 家,2~5 万吨的企业 19 家,超过 5 万吨的企业 5 家,行业竞争格局有所优化。从纺粘非织造布的产品结构变化来看,2018 年 PP 纺粘布1、PET 纺粘布、SMS 复合布产量分别为 199 万吨、35 万吨、63 万吨,PP 纺粘布占比处于下降趋势,PET 纺粘布、SMS 复合布占比持续增加。PP 纺粘布中医卫用纺粘布占比接近一半,2016 年同比增长约 20%,受二胎政策放开、人口老龄化及消费升级等影响,下游产品的需求保持快速增长。PET 非织造布可用作水、化学品、空气过滤材料,国家不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下游需求快速增长,2013-18 年 PET 产量显著增加,在纺粘布中的占比由 7%提升至 11%。SMS 复合布可充分利用纺粘和熔喷非织造布的性能,具有强度高、耐磨性及屏蔽功能好等优势,并可进行抗静电、抗菌、抗老化等处理,附加值更高,应用范围更广,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3.3、竞争格局:国内中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 非织造布下游制品龙头对供应商有很高的筛选标准和准入门槛,例如宝洁公司对面层材料供应商的选择需要经过推荐——寄样测试——内部评估——小批量生产试样——实验室测试——消费者测试——商业化验证等一整套流程,认证周期通常需要 2-3 年,进入门槛较高。目前国际非织造布龙头研发能力强、生产经验丰富,与客户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属于行业内第一梯队。部分国内龙头已具有业内领先的生产线和规模优势,逐渐进入国际和国内下游龙头的供应体系,持续扩大行业影响力。2019 年 5 月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发布中国非织造布行业 10 强名单,浙江金三发、上海华峰、大连瑞光等公司收入规模位居行业前列,上市公司诺邦股份位居第 9 位。但是国内非织造布企业产能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高端产品主要依赖进口,由跨国公司主导,国内高端产能不足。行业门槛低、快速发展期众多中小企业进入市场,导致目前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没有足够资金支持技术创新、技术水平较低,主要通过引进国外生产线进行代工,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因此中小企业没有议价能力,主要进行价格竞争。目前我国非织造布行业集中度和产能利用率相对不高。1)2015 年非织造布制造企业有 873 家,企业数量持续增长,头部企业市占率处于较低水平。2)2018 年中国纺粘法非织造布的产能利用率约为 68%,同比基本持平,激烈竞争下非织造布行业产能利用率一直相对较低,中低端产能过剩尤甚。3.4、疫情影响:非织造布需求增加,部分产品价格波动较大 2020 年初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医护人员、普通居民纷纷加强防护,口罩、防护服需求激增,国内纺织服装企业加码口罩、防护服产能,2020年 3 月 6 日工信部数据显示,国内 N95、普通口罩日产能分别达 160 万只、1 亿只。2020 年 3 月欧洲、美国等地区爆发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增加防护用品消费量,并加大力度从中国进口口罩、防护服等防护物资。20 年 4 月初国务院新闻发布会数据显示 4 月 5 日国内医用 N95 口罩日产能超过 340 万只。非织造布被广泛用于防护用品生产,其中纺粘非织造布可用于防护服、口罩等生产,水刺非织造布用于消毒湿巾、擦拭布生产,熔喷非织造布用于生产防护口罩。防护口罩一般采用 SMS 多层防护结构,其中内外侧为单层纺粘层(S),中间为多层或单层熔喷层(M),使用熔喷无纺布作为过滤关键材料。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统计,2018 年中国纺粘、水刺、熔喷等非织造布产量分别为 297 万吨、64 万吨、5.34 万吨,短期内下游防护用品需求增加,纺粘、水刺非织造布产能较为充裕,价格相对稳定。熔喷非织造布受制于生产设备产能扩张慢、交付周期长,产能扩张速度较慢,2020 年 2月后防护口罩需求增长、熔喷非织造布价格由 2 万元/吨涨至最高 65 万元/吨,2020 年 5 月后由于国内疫情控制较好、行业产能扩张,熔喷非织造布价格逐步回落。短期来看疫情催化水刺、熔喷非织造布需求,在疫情早期暴露出防护用品储备不足、水平落后等问题,普通居民对防护口罩需求也难以得到满足。未来政府、医院将增加防护用品储备,居民对消毒湿巾、擦拭布等清洁用品需求也有望增长,本次疫情将催化无纺布的需求增长。4、非织造布需求空间打开,未来存发展机会4.1、纺织行业升级,产业用纺织品企业发展可期 4.1.1、产业用纺织品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非织造布是产业用纺织品的一种,近年来以非织造布为代表的产业用纺织品得到了较快发展,在纺织行业中占比逐步提升。产业用纺织品市场规模的扩大为非织造布行业快速发展提供了空间。纺织行业按用途可分为产业用纺织品、服装用纺织品和家用纺织品三大类,其中产业用纺织品指的是经过专门设计、具有工程结构特点的纺织品,通常具有柔性好、可加工性强、附加值高、产业渗透面广等特点,主要应用于医疗健康、日常清洁、环境保护、安全防护、建筑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按产品加工方式不同,产业用纺织品可分为非织造、针织、梭织、多层复合纺织等细分品类,其中非织造工艺生产产业用纺织品即为非织造布。由于产品技术含量高、性能优异、应用范围广,近年来全球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量增速是全部纺织纤维加工量增速的两倍左右,美国国家制造创新网络计划已成立 11 家创新机构,其中先进复合材料制造和革命性纤维及织物织造两家机构均与产业用纺织品有关。我国也把产业用纺织品列为纺织产业重点发展的领域。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上涨、东南亚等低成本国家纺织产业崛起,中国纺织产业面临转型升级,产业用纺织品作为升级方向之一也实现了较高增速。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 年我国服装、家纺、产业用纤维加工量比重为46.8%:28.6%:24.6%,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估计,2018 年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占比在 27%,产业用纺织品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纺织行业,在纺织行业占比提升,行业结构持续调整优化。4.1.2、国际对比,产业用纺织品占比将提升 从国际经验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业用纺织品产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随着纺织产业的持续升级,未来较为传统的服装及家用纺织品将向东南亚等人力成本低的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产能尤甚,而产业用纺织品技术含量高、应用范围较为高端,随着一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将迎来发展机遇,未来纤维加工量占比、人均消费量等指标有望提升,行业内涌现出龙头企业。与服装、家纺等传统纺织业不同,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具有生产流程短、资本密集、技术含量高、产品性能多样、附加值高等特征,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量占纺织业的比重常被用作衡量一国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水平。从产业结构来看,2018 年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纤维加工总量约为1474 万吨,占纤维加工总量的 27%,而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这一比例早已超过 40%。据联合国预测,2050 年全球纺织纤维加工量将达 2.5亿吨,其中 68%用于产业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成为纺织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方向。我国产业用纺织品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从行业结构来看,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企业数量众多,2018 年规模以上企业接近 1800 家,但绝大多数企业产能规模较小,收入占比很低。20世纪末美国从事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企业达 9343 家,经过十几年的兼并收购有 5000 多家中小企业被淘汰,市场集中度得到提高,形成了若干家大型、多样化的产业用纺织品集团,如 Berry Plastics、Kimberly-Clark、DuPont等。与美国龙头相比,我国产业用纺织品企业收入规模仍有较大提升空间。4.1.3、中国非织造布行业技术突破,向高端化方向发展 虽然中国非织造布产业快速发展,但与国际相比,中国非织造布工业仍然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在企业规模、开发能力、生产技术、产品种类及质量、科技创新等方面仍有差距。高端非织造布布料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基本被欧美发达国家垄断,中国高端装备主要通过进口。国内以中小企业为主,难以在引进先进设备或自主研发上投入大量资金。首先,从生产工艺看,国产设备在整条生产线的配套方面存在不足,国外如莱芬豪舍的生产线能够确保产品的高品质及生产的稳定性。目前我国非织造布行业建立了涵盖专用纤维、专用装备、多种卷材、后整理助剂、制品以及工程服务在内的完整生产链,但非织造布设备的生产能力、速度、可靠性、产品性能等方面距离国外先进水平有 10~15 年左右的差距。生产能力方面,国内外熔喷设备差距相对不大,但纺粘、SMS 设备则差异巨大。因此国内中小非织造布企业生产设备较为落后,竞争力不强,龙头企业生产线主要依赖进口并根据自身需求进行定制,但受制于德国莱芬等海外设备供应商。其次,从产业链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包括非织造布企业的主要优势集中在材料制造环节,依靠低成本和规模优势竞争,产品研发和品牌影响力较弱,企业技术水平与市场拓展能力落后于国际竞争对手。《产业用纺织品“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提出 2020 年全国百家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收入比重达 2.5%,较 2015 年提高 0.6PCT,环保用纺织品、医疗健康产业用纺织品等的主要技术达世界先进水平,开发具备高端技术的非织造布材料是行业发展趋势。从短期来看,国内非织造布企业发展以优化设备、改善管理为主。国内非织造布企业以 OEM 起家,大多数企业单纯通过投资国内外生产线生产低端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盈利能力较差。部分龙头企业先知先觉,引进进口设备,并升级管理体系,研发出技术含量高、稳定性强、具有某些优异特征的非织造布产品,进入国际知名企业的供应链,避免恶性竞争。长期来看,非织造布企业在拥有一定的资金和技术积累后,需要增加对产品和设备研发的投入,形成产品壁垒和竞争优势。成熟的企业向高端化方向升级有助于构建技术壁垒,保持竞争优势,获取更高的利润。以美国为例,随着中国、东南亚等低成本国家纺织产业的崛起,美国纺织服装企业逐步从传统的服装及家用纺织品市场退出,集中于更专业化的细分市场,如地毯、非织造布、运动户外用品及其他科技含量高的纺织品。4.2、医疗用非织造布需求将进一步增长 在我国,非织造布最大的应用领域是医疗与卫生护理,2016 年全国医疗卫生非织造布消耗量达146.16 万吨,占比为27.3%。美国市场中 60%-70%的非织造布用于医疗卫生及生活用品。医疗卫生用品大量消耗也是推动纺粘和水刺非织造布产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4.2.1、发达国家医用产品的非织造布渗透率较高 医用非织造布产品按用途分为功能性和防护性两种。功能性医用品主要为用于创伤处理的纱布、绷带、医用敷料,人造血管、皮肤等植入性和人工脏器产品、医用过滤材料等。防护性医用品主要为用于隔离、抗菌的手术衣、手术巾、防护服、面罩、帽子、袖套、床单等,复合非织造产品具有良好的微生物阻隔、抗渗能力,且牢固度、垂顺性好,较结构疏松、易被微生物穿透的棉质材料更适合临床使用。随着技术不断进步,非织造布逐步替代传统医用材料的使用,市场规模稳步扩张。2010-2014 年全球医用非织造材料市场规模年均增长 5%,2014年市场规模达 489 亿美元。根据 Smithers Pira 测算,2016 年全球医疗及卫生护理市场(医疗以及婴儿尿布、女性卫生棉垫和棉条、成人失禁产品、抹布)产品消耗量为 440 万吨。目前全球高端医用非织造布需求仍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其非织造布在当地医疗纺织用品上的渗透率已达 70%~90%。美国医疗卫生用品使用非织造布的比例高达 90%,西欧国家医用纺织品中75%为非织造产品,其中一次性产品占 30%。非织造布产品性能优异、成本较高,发达国家非织造布在医疗用品领域的渗透率持续提高。产品结构上,2017 年美国非织造布医疗用品市场中手术包与手术巾、中央供应室消毒包布需求占比最多,分别达 30%、21%,水刺非织造布手术衣消耗量几乎占美国水刺非织造布的 50%。4.2.2、疫情催化,我国非织造布在医疗领域应用发展空间较大 由于使用成本偏高、存在环境污染等问题,非织造布在我国医疗领域的应用尚未普及。数量上,一次性防护用纺织品在中国市场使用比例远低于西欧、美国、日本甚至印度,不足 5%;架构上,以技术含量较低的医用防护用品为主,手术缝合线、人工透析导管、人造血管、智能纺织品监测装置等高端产品应用不足且以进口为主。2020 年初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医护人员、普通居民纷纷加强防护,医用、民用防护型口罩需求激增。2020 年 3 月欧洲、美国等地区爆发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增加医用防护用品消费量,并加大力度从中国进口口罩、防护服等防护物资,导致 2020 年 4-5 月中国纺织品单月出口同比增长49%、77%,增速显著提升。口罩、防护服、消毒湿巾等需求扩大带动上游熔喷、纺粘、水刺等无纺布需求快速增长,熔喷无纺布受制于产能限制、价格一度出现大幅上涨。目前全球疫情防控尚未结束,随着各地企业逐步复工,居民正常生活恢复,口罩等防护品需求仍将维持高位,且未来政府、医院有望加强医用防护服等产品的使用和储备,加强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能力, 同时疫情结束后,居民对个人卫生防护的关注有望提升,形成更加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口罩、消毒湿巾等日常防护作用的纺织品需求相比疫情出现之前预计提升。因此本次疫情将推动医用无纺布的普及,下游需求增长将推动医用无纺布材料生产企业快速发展。4.3、消费升级,个人卫生护理对非织造布需求快速提升 4.3.1、我国卫生护理用品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非织造布在个人卫生护理领域主要应用于女性卫生用品、婴儿卫生用品、老人护理用品、个人清洁护理用品及家庭用卫生护理用品等。非织造布主要用于制作一次性个人护理卫生用品中面层、导流层、吸收芯层的核心原料,直接影响产品性能。用于一次性个人护理卫生用品的非织造布种类主要有纺粘布、纺熔布、热风布、热轧布和水刺布等,化学粘合布和浆粕气流成网布也会用做导流和吸收层材料。随着卫生巾、婴儿纸尿布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国成为全球一次性卫生用品消费量最大、增速最快的国家。2018 年中国一次性卫生用品(包括吸收性卫生用品和湿巾)市场规模达 1188.7 亿元,同增 12.0%,其中吸收性卫生用品中女性卫生用品、婴儿纸尿裤、成人失禁用品占比为 50.7%、42.6%、6.7%,女性卫生用品占比下降,产品结构向成熟市场方向调整。从产品结构来看,2016 年全球一次性卫生护理用品市场规模达 981 亿美元,其中婴儿纸尿裤、女性卫生用品、成人失禁用品分别占比 64%、28%、9%。相比之下,2018 年中国一次性卫生护理用品市场中女性卫生用品占比较高,婴儿纸尿裤、成人失禁用品占比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主要由于妇女卫生用品在 80 年代初传入且受到消费者教育、营销和消费者使用习惯改进的推动,市场较为成熟;而婴儿纸尿布 90 年代才引入中国,且受节俭传统以及老人帮带孩子、可洗尿布等传统消费习惯的影响,消费占比较低;成人失禁用品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市场占有率较低。未来婴儿纸尿裤、成人失禁用品消费量增长空间较大。4.3.2、女性卫生用品市场仍将稳步扩张 我国女性卫生用品行业起步于 20 世纪 80 年代,经过多年发展,女性卫生用品市场发展正逐步成熟,消费习惯已基本形成,卫生巾的市场渗透率接近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水平。2017 年国内女性卫生用品市场规模约为410.2 亿元,同比增 3.87%,形成较为庞大的女性卫生用品刚性需求。目前女性卫生用品行业发展趋于成熟,在一二线城市及东部发达地区渗透率已接近 100%,但农村乡镇地区女性卫生用品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未来落后地区用户渗透率进一步提升,生活水平提高后女性生理期更换卫生巾的次数增加、对产品档次要求提升,以及女性生理期年龄段向两端扩展、由15-49 岁扩展至 12-50 岁、消费群体扩大,未来女性卫生用品市场规模仍将保持稳步提升。4.3.3、婴儿纸尿布市场迎快速发展期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婴儿纸尿布产业起步晚,2000 年市场渗透率仅为 2.1%,但随着消费升级以及父母对婴儿纸尿布的接受度提高,渗透率快速提升。此外我国婴儿纸尿布人均使用量低于发达国家,近年来有所增加,推动行业处于快速增长期。2017 年中国婴儿纸尿布总产量为 382 亿件,同比增 9%,婴儿纸尿布市场规模达 549 亿元,同比增 14%。据中国婴童网数据,目前城市婴儿纸尿布使用普及率达 92%,而农村低于 10%,市场向三、四线城市和农村下沉空间较大,未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消费升级,我国婴儿纸尿裤的消费渗透率将持续提升,推动无纺布消耗量进一步增长。婴儿纸尿布市场集中度较高、呈现出高端化的趋势,年轻一代父母注重提升婴幼儿消费水平。近年来中国进口的婴儿纸尿裤持续增长,进口纸尿裤品牌占据婴儿纸尿裤市场份额的一半,其中高端市场的 80%由外资品牌占据。2018 年我国纸尿布行业前六大品牌商市场份额合计达 66%,宝洁(帮宝适)、金佰利(好奇)、花王等国际中高端品牌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纸尿布消费高端化趋势将增加上游高端水刺非织造布产品(如打孔热风无纺布)需求,推动水刺非织造布行业优质龙头收入增长。4.3.4、成人失禁用品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成人失禁用品市场主要包括成人纸尿片、纸尿裤和护理垫。2017 年我国成人失禁用品消耗量为 44.9 亿件、同增 36%,市场规模约为 63 亿元、同增 29%。我国成人失禁用品行业目前仍处于导入期,据咨询机构 CRI 报告显示,2017 年中国成人纸尿裤市场渗透率仅为 4%,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2%,相比之下 2017 年日本成人失禁用品的渗透率已达 90%,北美地区的渗透率为 65%。近年来我国老龄人口数量持续增长,2019 年中国 60 周岁及以上人口达2.54 亿人,占总人口的 18.1%。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逐步严重,老年失禁人口数量增加,养老护理用品需求持续增长,老人改善生活质量的诉求日益显现,成人失禁用品市场将迎来发展期。5、疫情催化短期业绩,龙头长期发展可期(略)短期新冠肺炎疫情增加口罩、防护服等防护用品需求,带动上游非织造布消费增加。长期来看随着我国非织造布需求潜力持续释放,水刺、纺粘非织造布等下游需求增长快、产品附加值高的细分市场快速增长,非织造布龙头迎来发展机遇。我国非织造布企业多数集中在中低端产品制造环节,由于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其他国家非织造布产业崛起,未来非织造布企业需要强化生产技术研发能力,强化产品技术含量及盈利能力,目前国内龙头主要包括浙江金三发、上海华峰超纤、大连瑞光等,行业中上市公司数量相对较少。上市公司包括诺邦股份、延江股份、欣龙控股等。其中诺邦股份为国内水刺非织造布行业龙头,2017 年收购下游制品企业杭州国光,疫情发生后消毒湿巾等用品需求增加,公司非织造布及消毒湿巾销量增长,业绩弹性较大;延江股份是国内一次性卫生用品材料龙头、疫情发生后于 20 年 2 月投资熔喷非织造布,口罩需求增加带动公司熔喷布量价齐升,业绩弹性较大;欣龙控股研发、生产、销售水刺、熔纺等非织造布,疫情发生后口罩需求增加,带动公司业绩增长。5.1、诺邦股份 ◆水刺非织造布行业龙头,收购杭州国光涉足下游制品领域 诺邦股份是水刺非织造布材料及制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企业,产品主要应用于美容护理、工业用材、民用清洁及医用材料等四大产品领域。公司拥有 9 条水刺生产线和 1 条研发试验线,产能达 4 万多吨,生产规模在国内水刺非织造材料行业处于领先水平,下游客户遍及全球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2017 年公司收购湿巾、毛巾等一次性卫生用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商杭州国光,进一步向下游制品领域拓展,杭州国光近几年在我国湿巾出口量排名持续位居第一。业绩方面,受益于收购杭州国光并表以及公司持续拓展下游客户,近年来公司收入、利润保持较快增长,2019 年实现营收 10.98 亿元、同增 17.25%,归母净利 8252.62 万元、同增 49.36%,净利增速较高主要由于公司产品结构优化、原材料价格波动导致毛利率同增 4.60PCT。2020Q1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游医用材料、消毒湿巾等需求增加,一方面杭州国光消毒湿巾销量显著增长,另一方面公司用于民用清洁的水刺非织造布材料销量、价格同比增长,20Q1 公司实现收入 3.39 亿元、同增36.24%,归母净利 4906.00 万元、同增 225.71%,净利增速高于收入主要由于产品提价及结构优化(消毒湿巾毛利率较高、收入占比提升)带动毛利率增长、公司加强控费后费用率同比下降。公司专注于水刺非织造材料研发,覆盖干法梳理和湿法成形两大生产工艺,生产技术及研发水平位居业内前列,实现批量生产的非织造材料产品达2300 多个品种。2019 年公司研发投入 4432 万元、收入占比 4.04%,多年高研发投入持续强化行业内研发创新、差异化设备、生产工艺等优势。公司培育自有品牌,进入终端零售市场,未来成长空间较大。公司 2006年成立子公司邦怡科技,主要从事湿巾、美容产品、功能性擦拭材料等非织造材料制品的研发和生产加工业务,由水刺非织造布材料向产业链下游制品领域延伸,通过 OEM 以及自有品牌销售等模式进行运营。杭州国光产品通过欧盟、美国、中国等多种质量体系认证,产品质量得到消费者认可。5.2、延江股份 ◆产品主要用于一次性卫生用品,20 年拓展熔喷无纺布产能公司成立于 2000 年,主要从事一次性卫生用品面层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打孔非织造布和 PE 打孔膜,可用作卫生巾、婴儿纸尿布等一次性卫生用品面层材料。其中打孔非织造布主要是热风非织造布,具有干爽、透气、柔软的效果,主要应用于高端一次性卫生用品的面层和底层材料。PE 打孔膜分为真空和机械打孔两种,柔软和渗透性能较好,材料舒适感较强。公司研发实力较强,下游客户主要包括金佰利、恒安、宝洁等卫生用品龙头企业,2019 年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为 86.15%,客户集中度较高。公司向宝洁、金佰利、恒安等大型客户提供定制化产品和通用产品,会与客户合作进行新产品开发,向其他客户销售标准化的通用产品。经过十多年运营合作,公司与主要客户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并不断拓展新客户,带动整体收入保持增长。近年来公司收入保持稳步增长,2019 年公司实现收入 10.38 亿元、同增 35.48%,实现归母净利润 8231 万元,同增 69.32%。公司优化 PE 打孔膜客户结构,且打孔无纺布产品拓展更多海外客户,带动 2019 年收入增长提速,客户结构优化带动毛利率增长、净利增速高于收入。2020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口罩、防护服等需求快速增长,熔喷无纺布价格显著增长,20 年 2 月公司公告改造生产熔喷无纺布,包括民用、医用熔喷布,盈利能力提升,带动整体收入、利润显著增长。2020Q1 公司收入同比增长 17.89%、净利同比增长 344.81%,净利增速高于收入主要由于熔喷无纺布价格显著上涨、盈利能力强……(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光大证券)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未来智库】。

纺织品产量下降成品库存略增加——棉纺织企业调查报告(2020年5月)

5月份,纺织市场受欧美国家逐步复工复产影响,外贸销售略有好转,但企业成品库存仍然较高,资金压力大,开工总体不足。据中国棉花预警系统对全国90余家定点纺织企业调查显示,企业原料库存上升,纺织品产量环比下降,纱线库存和布的库存略增。一、纺织品产量环比下降5月份,纺织企业去库存速度比较慢,开机率仍然不高,个别企业停产放假,纺织品产量与上月相比有所下降。据调查,纱线产量环比下降1.2%,同比下降6.8%,其中:纯棉纱占比为66.5%,较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混纺纱和化纤纱占比为33.5%,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布产量环比下降1.2%,同比下降5.9%,其中:纯棉布占比,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纱线销售率为59%,较上月下降1个百分点。当前纺纱企业产成品库存28.75天,较上月增加0.3天。坯布产成品库存35.01天,较上月增加0.14天。二、内外棉纱价格下降内外棉纱价格均有所下降。国产32支纯棉纱5月均价为18739元/吨,较上月下降549元/吨,跌幅2.85%,较去年同期下跌3928元/吨,跌幅17.33%;进口32支纯棉纱月均价为18826元/吨,较上月下降1078元/吨,跌幅5.42%,较去年同期下跌3685元/吨,跌幅16.37%。三、企业原料库存略有上升下游市场好转不明显,纺企小单、零单较多,开工率维持在低位,原料基本随用随买。截至5月30日,纺织企业棉花库存量为67.95万吨,较上月底增加0.61万吨,同比减少7.21万吨。其中:33%的企业减少棉花库存,41%增加库存,26%基本保持不变。纺织企业用新疆棉比例增加,地产棉比例减少,进口棉比例基本持平:1。纺织企业使用新疆棉占总用棉量的91.38%,较上月增加0.03个百分点,同比增加11.38个百分点,其中:储备新疆棉占比为4.28%,本年度新疆棉占比为95.72%。2。纺织企业使用地产棉比重为1.75%,较上个月降低0.04个百分点。其中:储备地产棉占比为6.77%,本年度地产棉占比为93.23%。3。纺织企业使用进口棉比重为6.87%,较上月增加0.01个百分点,同比减少4.93个百分点。(文章来源:中国棉花协会)

麋鹿王

纺织市场走弱 企业产销下降——棉纺织企业调查报告(2019年5月)

调查对象:新疆、山东、河北、河南、江苏、浙江、湖北、安徽、江西、山西、陕西、湖南等省、自治区的棉纺织企业5月份纺织市场走弱,原料价格较大幅度下跌,下游订单明显减少,纱厂成品库存增加,经营压力加大,停限产增加。据中国棉花预警信息系统对全国90家定点纺织企业调查显示,纺织企业原料库存下降,纺织品产销环比下降,纱线库存和布的库存上升。一、纺织品产销环比下降进入5月份,纺织品产销与上月相比出现下降。据调查,纱线产量环比下降4.1%,同比下降5.2%,其中:纯棉纱占比为70.2%,较上月减少0.9个百分点;混纺纱和化纤纱占比为29.2%,较上月增加0.9个百分点。布产量环比下降3.2%,同比下降3.8%,其中:纯棉布占比,较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纱线销售率为70.6%,较上月减少7.3个百分点。当前纺织企业纱线库存30.6天,较上月增加6.8天。坯布库存34.1天,较上月增加34.1天。二、内外纱价格均下跌本月内外棉纱价格继续下跌。据调查,国产32支纯棉纱5月均价为22690元/吨,较上月下降370元/吨,跌幅1.6%,较去年同期下跌666元/吨,跌幅2.85%;进口32支纯棉纱月均价为22521元/吨,较上月下跌206元/吨,跌幅0.91%,较去年同期下跌884元/吨,跌幅3.78%。本月棉纱销售缓慢,纱厂成品库存上升,对外报价大幅下调。三、企业原料库存下降本月棉花期货和现货价格均下跌,储备棉轮出价格优势较大,现货市场成交冷清,有需求的纺织企业随用随买。截止到5月31日,纺织企业在库棉花库存量为75.16万吨,较上月底减少3.52万吨,同比减少2.05万吨。其中:41%的企业减少棉花库存,12%增加库存,47%基本保持不变。纺织企业用棉结构较为稳定:1.纺织企业使用新疆棉占总用棉量的80%,较上月增加1.62个百分点,同比增加4.05个百分点,其中:储备新疆棉占比为10.71%,本年度新疆棉占比为89.29%。2.纺织企业使用地产棉比重为8.2%,较上个月减少1.98个百分点。其中:储备地产棉占比为10.38%,本年度地产棉占比为89.62%。3.纺织企业使用进口棉比重为11.8%,较上月减少1.4个百分点,同比增加0.31个百分点。

龙骑侠

2021年1-2月纺织行业运行情况分析:增加值增长33.1%

中商情报网讯:2021年1-2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1%,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58.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化纤、纱、布、服装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2.5%、45.9%、24.1%、38.4%,增速较上年同期分别加快46.1、85.3、60.1、75.0个百分点。数据来源: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2021年1-2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256亿元,同比增长35.8%;实现利润总额252亿元,同比增长139%;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0%,高于上年同期1.7个百分点。1-2月,我国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7.6%;全国网上穿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4.3%。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房地产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张汤

中商产业研究院:《2020年中国熔喷布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发布

中商情报网讯:熔喷布是口罩的“心脏”,是医用口罩、防护服、手术帽、消毒帷布等医疗用品的主要原料。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等医疗物资保障问题,一直是疫情防控工作中一个十分重大而紧迫的问题,各方面高度关注。随着国内口罩产能攀升,口罩关键原料熔喷布需求旺盛。对此,国务院国资委细致摸排相关央企产能情况,推动中国石化、国机集团等企业转产增产,熔喷布产量快速提升。目前中央企业熔喷布日供应量已达到42.5吨,在半个多月时间内实现了翻一番;中央企业已经累计生产供应超过1500吨熔喷布,可供生产15亿只口罩。据了解,中国石化、中国石油新建20条生产线将于4月份陆续达产,届时央企熔喷布日产能预计将超70吨。在疫情的影响下,2020年我国熔喷布行业发展将如何呢?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熔喷布行业发展现状,中商产业研究院特推出《2020年中国熔喷布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报告》从熔喷布行业概述入手,普及了熔喷布定义及分类,接着国内熔喷布发展驱动因素、熔喷布市场分析;接着分析了熔喷布建设主要企业,最后预测2020年中国熔喷布市场产量及产值,提出熔喷布行业前景及未来发展趋势。以下是报告详情:PART1:熔喷布行业市场概况熔喷布主要以聚丙烯为主要原料,纤维直径可以达到1~5微米。空隙多、结构蓬松、抗褶皱能力好,这些具有独特的毛细结构的超细纤维增加单位面积纤维的数量和表面积,从而使熔喷布具有很好的过滤性、屏蔽性、绝热性和吸油性。PART2:熔喷布行业驱动因素u受国内外疫情防控物资市场变化影响,全国涌现出一批熔喷布生产企业,产品质量、安全防范、生产环境、非法用电、偷逃税收等问题随之显现。为规范企业生产经营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各地纷纷出台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的通告或者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熔喷布行业规范化整治相关情况。PART3:熔喷布市场现状分析2019年全球范围内对非织造布继续保持旺盛的需求,全年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非织造布产量达到503万吨,同比增长9.9%。经营方面:2019年规模以上非织造布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9%,毛利率增长0.3个百分点,但利润总额和利润率分别下降3.8%和0.4个百分点;出口方面:2019年我国非织造布以出口额增长5.4%,出口量为105.1万吨,同比增长9.1%。PART4:熔喷布主要企业分析作为国内最大的医卫原料供应商,中国石化在口罩产业链中原本是最上游聚丙烯原料的生产者。为了保障中游熔喷布价格稳定和下游口罩产品的供应,该集团按照国资委快速增产口罩要求,决定打通产业链,全面介入熔喷料、熔喷布和口罩生产。PART5:熔喷布市场前景及投资分析根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预计3月底、4月初,国内熔喷布日产能将达200吨左右。假设4-12月,我国熔喷布日产能为200吨,1-3月日产量维持原来产量不变,加上央企增加的日供应量等,中商产业研究院预计2020年中国熔喷布产量将达6.76万吨。本文仅展示报告部分内容,完整报告请下载《2020年中国熔喷布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https://wk.askci.com/details/6cd677d3abe3454391a3cc6060a6dcfe/

托宿于义

化纤行业深度研究报告:下游需求复苏,化纤行业迎来周期反转

(报告出品方/作者:光大证券,赵乃迪、吴裕)1、 下游需求景气复苏,化纤行业迎来周期景气反转2016 年供给侧改革后去库存效果明显,化纤行业大周期进入资本开支增长 阶段。2019 年末化纤行业资本开支放缓,新增产能投放基本结束,行业供给见 底。受国内外疫情影响,2020 年年初化纤行业需求大幅下降,化纤产成品库存 累积,主要产品盈利能力下降,化纤行业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二季度开始国内疫 情逐步得到控制,国外疫情恶化,大量国外订单转入国内,化纤下游纺服出口需 求大幅增加,国内下游企业开工率上升,库存持续下降;2020Q4 至今,伴随海 外需求逐步复苏,化纤行业需求持续回暖,下游企业主动补库,主要产品盈利能 力回升,化纤行业市场关注度提高,估值进入修复阶段,周期景气持续上升。1.1、 化纤行业投产周期接近尾声,21 年迎来补库周期化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与化工产品价格指数 CCPI 走势基本 同步,20 年二季度以来化工行业景气度逐渐回暖。回顾近 8 年化工行业固定资 产投资完成额与 CCPI 走势可以发现,我国化工行业资本开支与 CCPI 走势基本 同步,2016 年 7 月 CCPI 持续下降后迎来回升,化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累计同比在 2016 年 8 月迎来上升拐点。2020 年 1 月突发新冠疫情,对化工行 业造成重大打击,化工行业固定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与 CCPI 分别跌至历史低位, 二季度国内经济运行步入正常通道,需求显著回暖,化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及 CCPI 稳定回升,2020 年化工行业固定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从 2 月份的-33% 反弹到 12 月的-1.2%。化纤行业投产周期接近尾声,新增产能进入市场消化阶段。相比于其他化工 品,化纤行业呈现投资启动早,投资结束早的特征,投资周期对应景气周期启动 的顺序。从历史数据来看,化工行业投资情况与化纤行业投资周期有明显的相关 性。2006-2019 年,化纤行业、化工行业先后经历四次投资增长期,周期开始节 点间隔 4-25 个月。2019 年化纤品种新增产能投放告一段落,从供给的角度看化 纤行业已见底。化纤产能方面,国内化纤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同比在 2016-2018 年呈 增加趋势,但化纤新增产能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2020 年受化纤行业投产大周 期和新冠疫情的影响,国内化纤总产量 6168 万吨,仅同比增长 3.6%。未来几 年国内化纤行业投产继续放缓,预计行业新增供给有限。化纤存货变化与 CCPI 走势相比具有一定滞后性,预计化纤迎来补库周期。 以 2017-2018 年为例,2017Q2-2018Q3CCPI 处于上升周期,化纤库存在 2017Q3-2018Q4 增加,化纤库存走势相对 CCPI 走势有一定滞后同步性,因此化纤库存作为滞后性指标有一定可预测性。化纤库存同比从 2018 年 10 月历史 高位的 40.7%,大幅下降到 2019 年 10 月的历史低点-10.5%。2020 年初受疫 情影响,下游需求遭受重创,化纤存货同比大幅增长,在 2020 年 3 月上升到 23.8%。二季度以来国内化纤产销回归常态,伴随海外需求持续复苏,出口需求 增加,存货同比在二季度经历短暂上涨后步入持续下降通道。CCPI 在 20 年 Q2 触底回升后持续上扬,化纤行业预计也将迎来补库周期。疫情步入常态化,化纤行业景气度回暖。2019 年年底,化纤新增产能基本 完成投放,受疫情影响,化纤库存高企。2019-2020 年化纤平均库存达到历史高 位,行业景气度低迷。2020 年初,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内人口迁移受阻,化纤 企业开工率大幅下降,产成品存货一度高企。2020Q2 国内疫情逐步稳定,海外 纺服针织需求回升,纺织服装订单转回国内企业,化纤企业去库存明显,2020 年底化纤库存已处于低位,伴随下游需求回暖,行业补库需求旺盛。1.2、 下游需求景气复苏,化纤行业景气度回暖下游纺织类产品出口大幅增长,带动化纤行业景气度回暖。2020 年 3 月化纤出 口交货值 52.8 亿元,同比下降 0.7%。2020 年 3 月以来海外疫情加剧,大量纺 织服装针织订单转移到国内,行业下游纺服出口大幅增长,化纤出口交货值自 20 年二季度以来环比持续回暖。二季度国内化纤企业开工率迅速提升。20 年初受疫情影响,国内企业普遍 处于停工停产状态,化纤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在 3 月创下近 5 年新低,化纤行业 产成品存货一度高企。2020 年二季度以来,国内企业普遍复产,伴随海外需求 复苏,订单良好,化纤行业开工率迅速爬升。纺织类产品出口需求大幅增长,成为化纤行业景气度回暖的主力军。国外疫 情导致大量纺织服装加工订单转移至国内,化纤出口同比下降。受疫情影响国外 防疫物资需求骤增,2020 年纺服出口金额达到历史高位 312.9 亿美元,感恩节、 圣诞节促进纺织服装需求继续提升。其中纺织纱线、织品及制品出口金额累计同 比从 2 月份的-19.9%增加到 9 月份的 33.7%,10 月份开始小幅度下降,但仍维 持高位。下游需求回暖后国内织机开工率大幅提升,纺服交易量环比持续改善。2020 年一季度疫情影响下国内企业停工停产,涤纶长丝下游织机开工率仅 7%创历史 新低,同期轻纺城成交量下降到 116 万米,同比降低 65%。二季度国内疫情防 控显效,企业逐步复工复产,而国外疫情恶化使得防护物资需求爆发,同时受国 外疫情供给受限影响,大量订单转移至国内,二季度以来国内织机开工率快速提 升,轻纺城成交量显著回暖。纺纱、织造企业复工预期好于往年同期,同时前期 持续制约下游及终端出口的集装箱紧张问题,从 2021 年 1 月底开始出现好转, 为后期外贸订单的执行提供了基础,需求端的持续增长得到有力保障。2020 年 Q2 以来,纺服零售额同比快速回升。国内下游纺织服装需求方面, 2020 年一季度零售情况受疫情影响严重,累计同比平均下降 30.7%,二、三季 度下游需求逐渐恢复,四季度需求大幅增长,2020 年国内服装鞋帽及针、纺织 品类零售额累计同比从 2 月份的-30.9%反弹到 12 月份的-6.6%。行业景气度回升,化纤行业估值有望逐步修复。2020 年一季度,化纤行业 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随着二季度化纤下游需求逐渐复苏,行业景气度回暖,化 纤制造业 PPI 同比、环比大幅改善,化纤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呈现增长趋势。化纤、 化工行业在 21 年业绩增长确定性较高背景下,化纤行业市场关注度提高,行业 估值已步入持续修复通道。2、 涤纶长丝需求触底反弹,行业迎来景气拐点2.1、 涤纶长丝基本介绍涤纶长丝是由聚酯(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简称 PET)经纺丝和后处 理制成的长度在千米以上的纤维。聚酯俗称“涤纶”,是以精对苯二甲酸(PTA) 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和乙二醇(MEG)为原料,经酯化或酯交换和缩聚反应 制成。涤纶长丝具有强度较高、折皱恢复性好、耐磨性好、不易沾污等优点,广 泛用于各种衣料和装饰材料中。涤纶长丝位于整个产业链的中下游端。上游为石油化工行业,主要生产 PX、 乙烯、石脑油等化工产品;中游为化学纤维制造行业,主要生产 PTA、MEG、 PET、聚脂薄膜、聚酯纤维、聚酯切片等;下游主要涉及涤纶长丝和短纤及其纺 服、汽车应用领域。根据生产工艺和性能的区别,涤纶长丝可分为初生丝、拉伸丝、变形丝三大 类别,初生丝的主要包括 POY(预取向丝);拉伸丝主要包括 FDY(全拉伸变 形丝);变形丝主要包括 DTY(拉伸变形丝)等产品,三者均主要应用于民用纺 织服装行业。涤纶长丝产业发展迅速,已具备多种生产工艺。涤纶长丝按纺丝速度可将其 分为常规纺丝工艺、中速纺丝工艺和高速纺丝工艺;按聚酯原料可分为熔体直接 纺丝和切片纺丝;按工艺流程可分为三步法、二步法和一步法。随着我国涤纶长 丝行业的发展,小产能逐渐被淘汰,长丝装置投产规模提升,行业中龙头企业优 势显著,我国涤纶长丝在生产工艺开发上也取得有效成果。2.2、 下游需求逐渐恢复,长丝价差继续扩大涤纶长丝下游应用主要分为三个领域:产业、家纺和纺织服装,2016-2020 年涤纶长丝在纺织服装行业的消费总量达 5395 万吨,占下游消费量总和的 52%,纺织服装行业需求变化情况对涤纶长丝行业需求格局具有重大影响。国内长丝下游回暖,海外纺服需求复苏。我国纺织服装行业需求终端主要位 于国内,2020 年初疫情突袭导致纺织服装等日用品需求降低,大量纺织服装零 售店关停,2 月份日用品零售额累计同比出现近七年来的首次负值,纺织品和服 装出口金额累计同比分别降低 19%、20%。受纺服行业影响,涤纶长丝 1、2 月 份平均产销率仅 19%。二季度开始国内疫情得到控制,人民生活消费逐步恢复 正常,伴随国外疫情的恶化,纺服产品特别是防疫物资需求急剧增加。由于海外 工厂因疫情停工停产,大量国外纺服订单转移到国内企业,国内下游纺服工厂在 严守防疫政策的前提下,开工率从 2 月初的 5%提升至 3 月初的 65%,并持续 维持上涨趋势,涤纶长丝平均产销率在 11 月 10 日提升到 350%。三季度开始全 球疫情得到一定控制,纺服工厂纷纷复工复产,我国涤纶长丝出口量持续增加, 累计同比从 1 月份的-32%逐步提升至 12 月份的 1.6%。 2020 年我国涤纶长丝表观消费量 3047 万吨,同比增长 1.6%;出口量 221 万吨,同比增长 1.5%。虽然目前新冠疫苗研制成功并逐渐投入使用,但是疫苗 达到全球性覆盖仍需要较长时间,未来几年全球将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局势,纺 服需求的稳定增长将带动涤纶长丝行业持续向好。涤纶长丝库存“累-减-增-降”,补库周期持续。2020 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 纺服行业出现需求危机,零售额出现断崖式下降,终端的供需不平衡沿聚酯产业 链传导至涤纶长丝行业,2020 年 3 月涤丝 POY 库存达到 35 天,同比提升 289%。 二季度开始国内纺服需求逐渐回暖,国外防疫物资需求猛增,叠加涤纶长丝企业 通过促销手段主动清库存。下游纺服企业集中备货,涤纶长丝库存压力得到缓解, 涤丝 POY 库存在 4 月份大幅下降至 7.5 天,环比下降 31%。同期涤纶长丝企业 进入补库周期,但下游织机复工相对缓慢,导致 6-10 月涤纶长丝库存逐渐上升。 四季度以来随着国外疫情得到进一步控制,全球纺服企业主动补库,12 月份我 国涤纶长丝出口量提升至 26 万吨,涤丝 POY 库存下降到 16 天,环比降低 40%。 截止 2021 年 4 月 2 日,涤丝 POY 库存天数为 16 天,当前涤纶长丝库存仍处于 历史低位,未来将持续补库存周期。下游需求回暖推动涤丝盈利能力大幅提升,涤纶长丝价差变化趋势以“金九 银十”为触底反弹拐点。2020 年上半年涤纶长丝价差受下游纺服需求降低和累 库影响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从二季度开始海外防疫物资需求回升带动涤纶长丝出 口增加,库存下降,长丝价差在下降趋势中迎来小幅度回升。2020 年下半年, 全球纺服企业陆续进入补库周期,涤纶长丝需求迎来新一轮回暖,涤丝 POY 价 差在 8 月末持续下降到 614 元/吨后,迎来上升周期,截止 2021 年 4 月 2 日, 涤丝 POY 价差持续上涨至 1706 元/吨。随着 2021 年全球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 纺服行业需求稳中提升,叠加当前涤纶长丝库存处于低位,企业持续补库周期, 预测涤纶长丝价差将继续维持上升趋势,盈利能力持续提高,行业景气度回暖。2.3、 上游供给偏宽松, 利润有望向聚酯端转移PX 迎来产能投放周期,对外依存度持续下降PX 产能持续投放,自给率逐渐提升。PX 装置较高的技术壁垒和生产工艺导致长期以来我国 PX 供给主要依赖从韩国、日本、文莱等国家进口,PX 价格受 国外定价影响大、产品溢价高。2019 年之前随着 PX 表观消费量的增加,PX 进口量逐年提升,2018 年 PX 对外依存度一度高达 61%。高价差叠加高进口替代 空间,吸引工艺技术和资金能力兼备的企业开启国产 PX 产能投放进程,2019 年民营大炼化 PX 项目建成投产,恒力石化打通 PX 全流程新增 450 万吨产能, 率先打开国内 PX 产能扩张格局,海南炼化和福建福海创 PX 产能同步提升到 160 万吨,2019 年 PX 产能同比增速 59%,进口量迎来首次下降,我国 PX 供给格 局开始朝向自给自足发展。随着国内 PX 对外依存度下降,PX 价格逐渐回归正 常市场定价,PX-石脑油价差持续回落,2021 年春节前 PX 整体去库,PX 与石 脑油价差有一定修复。截止 2021 年 4 月 2 日 PX 价差提升至 1463 元/吨,但仍 处在偏低水平。预计未来两年国内 PX 新增产能较多,PX 对外依存度将大幅下 降,同时在 PX 小幅去库、石油价格上涨的背景下,节后 PX 价格走势获得有力 的成本支撑,PX 估值乐观。PTA 重新迎来产能扩张周期,价差预计维持低位水平龙头企业产能投放加速,PTA 面临供给过剩。PTA 相对 PX 而言技术壁垒较 低,早在 2015 年随着企业 PTA 产能扩张周期的结束,我国全面实现了 PTA 自 给自足,而在此轮扩产周期内的 2014 年,产能增速比表观消费量增速高 28 个 百分点,预示着在 2015 年投产结束的同时,我国 PTA 行业将面临产能供给过剩,2015 年 PTA 总产能 4899 万吨,表观消费量 2812 万吨。2016-2019 年 PTA 投 产增速放缓,表观消费量稳步提升叠加国内 PX 价差回落正轨,2019 年 8 月 17 日 PTA 价差逐步提升至 1640 元/吨。2020 年初受疫情影响,PTA 价差一度下降 到 311 元/吨,同比降低 36%,同年恒力石化新增产能 500 万吨,独山能源 440 万吨 PTA 产能投产,以英威达 P8 技术和 BP 为代表的新一代 PTA 技术带来 100-200 元/吨的成本下降,龙头企业更新产能动力足,PTA 重新进入产能扩张 周期。截止 2021 年 4 月 2 日 PTA 价差为 309 元/吨,处于历史低位。未来两年 (2021-22)PTA 预计新增总产能 3940 万吨,行业供给持续过剩,叠加涤纶长 丝需求预期稳中提升和石油带来的成本上涨,预计春节后 PTA 没有明显的下行 空间,反而成本的上涨会拉动 PTA 上涨。MEG 对外依存度有望持续降低,价格稳定上涨乙二醇又名甘醇、1,2-亚乙基二醇,简称 EG,化学式为(CH2OH)2,主要用 于聚酯、涤纶、聚酯树脂等产品的生产制造,2016-2021 年乙二醇在聚酯领域的 消费占 90%。2020 年随涤纶长丝需求的提升,我国 MEG 表观消费量增长至 1870 万吨,同比增速 11%,增速达近七年最高值。产能方面,MEG 产能投放在 2020 年大幅提升,同比增速达 45%,产量同比上升 18%, MEG 对外依存度从 2013 的 67%下降到 2020 年的 56%。2020 年 MEG 价格呈稳定上升趋势,截止 2021 年 4 月 2 日,MEG 价格上涨至 5200 元/吨。在节后聚酯需求超预期的背景下, 随着国外装置检修,2021 年 2-3 月份进口没有明显增量,春节后乙二醇港口库 存降低,乙二醇走势较为乐观。预计未来两年随着 MEG 产能的继续投放,自给 率将大幅提升,涤纶长丝需求格局带动 MEG 表观消费量持续上升,价格稳定上 涨。上游供给偏宽松,产业链利润有望向聚酯端转移。2016-2018 年,聚酯产业 链上游的 PX、MEG 原料主要依赖国外进口,产品价格溢价高,利润相对下游更 为丰厚。2019 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大量 PX、MEG 产能投放完成,原料对外依 存度降低,聚酯利润萎缩,各品种利润差异化明显。2020 年 MEG(煤炭)利润 下降到-693 元/吨,PTA 已陷入严重亏损状态,中小企业现金流堪忧。未来两年 PTA、PX 供给将大幅增加,产业链利润有望向聚酯端转移。2.4、 供给格局迎来改善,行业持续景气涤纶长丝产能增速放缓,供给格局迎来改善2015-2016 年,涤纶长丝结束上一轮投产周期之后面临产能过剩,产能投放 速度减缓,行业持续下行,同期行业内实施供给侧改革,大量中小企业产能被出 清。2017-2020 年龙头企业凭借成本优势和规模优势迅速投放产能占领出清企业 让出的市场份额。三年内桐昆集团投放产能 290 万吨,新凤鸣新增产能 212 万 吨,产能投放集中在龙头企业,行业集中度显著上升。2020 年盛虹、恒力、恒 逸产能投放增速,分别新增产能 25 万吨、70 万吨、75 万吨,2020 年总产能 4218 万吨,相比 2017 年增长 24%;总产量 3662 万吨,相比 2017 年提升 25%。涤纶长丝行业未来两年扩产有序。2021 年预计新增产能 262 万吨,同比增 长 6%,2022 年桐昆如东两期装置计划投产,预计增加 240 万吨产能。预计未来 2-3 年涤纶长丝产能增速有望保持稳定趋势,但新增产能大多来自于龙头企业。 据隆众资讯预测,未来两年新增产能 600 万吨以上,每年增速保持 9%以上,低 于表观消费量预测增速 9.7%,需求增速大于供给增速,涤纶长丝将供需格局大幅 改善,行业周期景气持续。涤纶长丝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龙头企业优势持续扩大,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随着涤纶长丝不断扩产,供 需不平衡致行业利润压缩,大量中小企业产能受限、生产成本高昂、市场占有率 低,无法支撑技术升级等支出,纷纷停工停产退出市场,龙头企业凭借规模优势、 成本优势和资金优势快速抢占市场份额。2020 年涤纶长丝行业 CR10 的市场占 比约 57%,行业前四集中度已达到 40%左右,未来龙头企业将继续扩产,行业 中小产能生存空间有限,预计涤纶长丝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按照近两年的 投产计划,预计 2023 年 CR10 的行业集中度可达到 80%以上。近几年以桐昆、 恒逸、新凤鸣、盛虹为首龙头企业新增产能达到 660 万吨以上,龙头企业不断 调整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整体竞争力,拉大行业内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 差距,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3、 氨纶:供需格局迎来边际改善,行业景气度持续回暖3.1、 氨纶生产工艺氨纶学名为聚氨基甲酸酯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化学合成纤维,其具有生 产率大、弹性模量低、耐疲劳性好等优异性能,在化纤产品中添加少量氨纶(一 般使用含量为 5%-25%)即可显著提升化纤产品的弹性、舒适度等,因此被誉 为“味精型”纤维,其价格也远高于其他品种的合成纤维。目前氨纶的生产工艺主要有四种:溶液干法、溶液湿法、化学反应法、熔融 纺丝。其中干法纺丝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氨纶纺丝工艺,其产量约占世界 氨纶总产量 80%以上。而干法纺丝技术主要以美国英威达(原杜邦)、韩国晓 星、日本东洋纺为代表,英威达和晓星采用的是连续聚合、高速纺丝,比常规的 间歇聚合、中速纺丝产品质量更好,同时产量高、成本低;东洋纺采用的是间歇 聚合、连续纺丝,我国前期投产的一些氨纶企业如华峰化学、烟台氨纶等均采用 此技术。随着国内氨纶企业的技术进步,目前国内氨纶新产能广泛采用的生产技 术是连续聚合干法纺丝技术。连续聚合干法纺丝技术主要是将主原料液态 PTMG 和液态 MDI 以一定的比 例在静态混合器中进行混合均匀,然后在静态反应器中进行第一次反应,出来的 反应物称为预聚物;预聚物经过稳定存放一段时间后,使用溶剂 DMAC 把预聚 物进行溶解,然后加入由链增长剂及链终止剂组成的有机胺混合溶液在反应器中 进行第二次反应。为了改善氨纶原液特性,在二次反应所生成的聚合物当中添加 某些添加剂,而目前常规添加剂的主要是抗氧化剂、耐热剂、消光剂、增白剂、 助染剂等。此部分的原液经过熟化后,被输送到纺丝工序,经计量泵的挤压形成 原液细流进入纺丝甬道,在高温的甬道当中将溶剂 DMAC 蒸发后形成丝束,丝 束上油后经卷绕设备卷绕成型,形成产品。能耗是造成不同规格氨纶成本差异的核心因素。表征氨纶纱线粗细的计量单 位为旦尼尔(Denier),简称 D,是指在标准状况下 9000 米长的纤维重量:如 9000 米长的纤维重 40 克,则定义为 40D。氨纶细旦主要为 10D-50D,中/粗旦 主要为 70D-570D 等。市场上最常见的氨纶型号有常规型和耐高温型。不同规格 氨纶成本差异主要在 1)原辅材料:主要原材料相同,只在油剂方面略有差别, 丝越粗,所含油剂量越少。因此,丝越粗成本越低;2)核心因素能耗:丝越粗, 产能越高,单位产能能耗越少,成本越低。此外,干纺氨纶的一个特点是溶剂 DMAC 要在纺丝甬道内全部蒸发,丝越粗,纺丝液中含有的溶剂量越多(含固量 是相同的),那么蒸发所需要的热量就要越高,生产成本就会增加;3)包装材 料:不同大小的氨纶丝,在纸箱中存放的数量不同。如 550 克产品一箱能放 60 卷,而 600 克一箱能只能放 48 卷,整箱氨纶丝的重量就会有差异,这方面的成 本差异在 200 元-2000 元/吨左右。3.2、 疫情催化需求增长,氨纶盈利能力显著提升海外需求复苏,氨纶需求快速增长氨纶最主要的下游需求还是来自纺织服装类,全球 50%以上纺织品和服装含有 氨纶成分,国内出口纺织品及其服装中大约 60%的品种含有氨纶成分,“无氨 不成布”将成为未来中高档纺织品和服装的发展方向。从氨纶下游看,经编和圆 编主要用于针织内衣、袜子、运动服、泳衣等;包纱主要用于休闲服、牛仔裤等; 花边主要用于装饰花边、松紧带等。包纱和圆机是氨纶织造需求的主要领域,分 别占比 33%、31%。疫情催生防疫物资需求,氨纶表观消费量及出口持续增长。2020 年受新冠 疫情影响,全球防疫物资需求迅猛增长,我国纺织业迅速调整生产策略,实现上 下游配套,生产、转产大批防疫物资,满足全球集中、大量的需求,在国外产能 因疫情恶化而受限的背景下,大量需求转移至国内。二季度以来纺服出口大幅增 长,主要由纺织品类防疫物资拉动,氨纶作为口罩原料之一,需求随之大幅增长。 2020 年,国内氨纶表观消费量约 68 万吨,同比增长 5%;国内氨纶出口量 6.5万吨,同比增长 4%。2021 年以来,国外疫情前景仍不明朗,防疫物资需求预 计仍将持续增长,氨纶出口量有望保持高增长。据隆众资讯预测,我国 2021 年 氨纶出口量预计 7.5 万吨左右,同比增长 15%。伴随海外需求复苏,2020 年 6 月以来氨纶需求快速增长。2020 年上半年, 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对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格局造成了重大影响,我国纺 服出口在二季度持续面临订单取消、缩减的困境,氨纶出口量在二季度大幅下滑。 20 年二季度我国疫情基本控制,经济运行回归常态,而海外疫情恶化,带动我 国纺服出口大幅增长。受海外需求拉动,我国氨纶需求自 20 年 6 月以来迅速增 长,国内氨纶月度表观消费量及出口量均显著高于上年同期水平。氨纶库存处于低位,有望迎来补库周期20 年氨纶行业经历累库去库,有望迎来补库周期。20 年初受疫情影响,下 游织机开工率骤降,国内多数企业停工停产,人员隔离与物流受阻,下游需求大 幅萎靡,20 年一季度氨纶库存快速上升,至 4 月中旬库存高达 9.2 万吨。二季 度国内疫情逐渐控制,产销有所修复,氨纶库存快速下降,5 月初库存降至 6.2 万吨,但受下游纺服订单取消、缩减影响,需求承压,5 月-8 月库存持续上涨。 20 年 6 月以来,海外需求复苏带动国内氨纶需求上升,氨纶库存自 8 月中旬以来持续下降,截至 21 年 3 月初,氨纶库存已降至 2.5 万吨,处于历史低位,行 业迎来较强补库预期,在海外需求持续复苏预期下,国内氨纶有望迎来补库周期。氨纶价格价差升至历史高位,盈利能力大幅改善氨纶价格自 2020 年 10 月以来持续上涨,价差升至历史高位。2020 年上半 年,氨纶市场价格相对平稳。但是进入到 2020 年下半年后,海外需求复苏带动 国内纺服需求快速上涨,氨纶库存持续下降,氨纶价格呈现快速上涨趋势,氨纶 40D 价格由 8 月中旬的 28000 元/吨持续上涨至 2021 年 4 月 2 日的 45500 元/ 吨。氨纶 40D 价差自 20 年下半年也呈现持续上升趋势,盈利能力大幅改善,截 至 2021 年 4 月 2 日,氨纶 40D 价差上涨至 24004 元/吨,处于历史十年 98% 分位数,行业景气度快速回暖。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成本端支撑氨纶价格。PTMEG 为氨纶主要原材料成 本,受上游原材料 BDO 价格上涨带动,PTMEG 价格自 20 年 8 月以来持续上涨。 BDO 价格由 20 年 8 月初 7575 元/吨上涨至 21 年 4 月初 29200 元/吨,涨幅高达 285%,同期 PTMEG 价格涨幅 156%,纯 MDI 由 8 月开启大幅上涨,10 月中旬 回落,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叠加下游需求复苏,氨纶价格及价差自 20 年 10 月份 以来快速上涨。2021 年,全球原油市场预计将维持紧平衡,原油价格有望维持在 55-65 美元/桶区间,氨纶原材料价格有望维持上涨态势,成本端支撑氨纶价格持 续上涨。3.3、 供给格局迎来边际改善,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氨纶扩产周期迎来尾声,行业供给格局有望迎来改善。产能方面,2012 年 -2020 年,国内氨纶产能从 50.5 万吨增长至 94.8 万吨,复合增速 7.4%。产量 方面,2020 年国内氨纶产量 75.8 万吨,同比增长 1%,同期氨纶表观消费量 68.2 万吨,行业仍然维持供大于求局面。开工率方面,近年来国内氨纶开工率维持在 80%左右,但企业分化严重,龙头企业开工率接近 100%,中小企业开工率普遍 在 50%以下。据百川盈孚数据,预计 21 年新增产能有华峰化学 4 万吨(21 年 下半年投产),22 年新增产能合计 6 万吨(预计投产时间 21 年底),其中新乡 化纤 3 万吨、泰和新材 3 万吨,21-22 年氨纶产能同比增速分别为 4%、6%, 产能投放增速显著放缓,新增产能投产有序,行业供给格局有望迎来边际改善。回顾氨纶历史盈利周期与扩产周期走势,此次扩产驱动力已经发生改变。近 十年,我国氨纶行业历经三次扩产周期:1)2011-2012 年,氨纶需求恢复性增 长,价差在 2011 年扩大至近 30000 元/吨,高盈利驱动下 2012 年氨纶产能同 比增速超 10%;2)2013-2014 年,氨纶价格价差再次迎来阶段性高位,价差近 22000 元/吨,龙头企业带头扩产,2014 年产能增速超 17%;3)2019 年,氨 纶产能增速近 10%,但氨纶价差并未出现反弹迹象,而是维持在 13000 元/吨左 右。可以看出,不同于以往盈利驱动下的企业被动扩产,此次扩产是坐拥成本优 势的龙头企业主动扩产抢占市场份额。龙头企业逆势扩产,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2016 年后,氨纶行业盈利状况 持续恶化,中小企业长期亏损,已经不具备扩产或改造条件,成本高企下不得不 减产、停产甚至申请破产。龙头企业凭借着前期积累的资本优势继续进行底部扩 张,逆势而上,加速抢占市场份额,巩固自身竞争优势。随着成本和规模差距不 断拉大,企业开工率分化明显,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截止到 2020 年,氨纶总 产能大概有 89 万吨,其中 CR4(按产能口径统计)占比提升至 59.9%,CR8(按 产能口径统计)占比为 79.7%。华峰集团、新乡白鹭、晓星集团已初步形成三 足鼎立格局。龙头企业规模优势凸显,小产能生存空间有限。2016-2019 年,氨纶价差一 直维持低位,小产能企业因生产成本过高而逐渐淘汰,只有小部分企业凭借差异 化产品得以存活。伴随着龙头企业不断扩产抢占市场份额,小产能生存空间受到 挤压,2016 年国内 10 万吨以上氨纶产能占比仅 18%,而 2020 年上升至 51%, 龙头企业基本已占据半壁江山。预计氨纶行业集中度将伴随着龙头企业的稳步扩 展步伐持续提升,成本线较高的小产能将持续淘汰,仅部分中小企业凭借差异化 战略能够在竞争中存活。4、 粘胶短纤:景气拐点来临,行业有望迎来量价齐升4.1、 粘胶短纤基本介绍粘胶短纤属于天然纤维素的再生纤维。它是以天然纤维素(浆粕)为基本原 料,经碱化、老化、磺化等工序制成可溶性纤维素磺酸酯,再溶于稀碱液制成粘 胶,经湿法纺丝而制成。粘胶短纤的特性类似于棉,又称作人造棉。在主要的纺 织纤维中,粘胶纤维的含湿率最符合人体皮肤的生理要求,具有光滑凉爽、透气、 抗静电、染色绚丽等优点,兼具天然纤维的舒适和合成纤维的功能性,常与棉、 毛或各种纤维混纺、交织、用于各类服装及装饰用纺织品。近年来,随着粘胶短 纤自身产品升级以及下游纺织工艺提升,粘胶短纤“出于棉而优于棉”的特点愈 发明显,广泛应用于高档服饰。2020 年,粘胶短纤占中国总化学纤维产量的 7%, 跟棉花、涤纶短纤同属于三大棉纺原料。粘胶短纤作为我国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处于产业链中游。上游主要原材料 包括由木片制成的溶解浆、棉浆粕和竹浆粕等;下游产品主要包括人棉纱、混纺 纱和非织造布,主要用于服装、床上用品、防尘罩、湿面巾、尿不湿等消费领域。 粘胶短纤原料和成品的化学组成都是纤维素纤维,仅是形态、结构以及物理 机械性质发生变化。粘胶短纤生产就是通过化学和机械方法,将浆粕中很短的纤 维制成适合各种用途的纤维成品。其生产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制胶工序,即 为粘胶的制备和纺丝前准备;二是纺丝工序,即为纤维的成型和后处理。根据结构和性能的不同,粘胶短纤可分为粘胶棉型短纤和粘胶毛型短纤两种 类型,粘胶棉型短纤可与棉混纺做成细布、凡立丁、华达呢等;粘胶毛型短纤可 纯纺或与羊毛混纺制作花呢、大衣呢等。4.2、 下游需求持续复苏,价差周期迎来拐点下游需求持续复苏,粘胶短纤库存维持低位粘胶短纤下游主要应用于纺纱和非织造布(无纺布)两大类。2020 年,中 国粘胶短纤行业的表观消费量在 330 万吨左右,其中约 83%应用到纱线领域, 约 17%应用到无纺布领域。纺纱中的人棉纱为粘胶短纤的主要需求来源,其用 途非常广泛,可以作为机织用纱,比如床单、被罩、窗帘等家纺系列;也可作为 针织用纱,特别是人棉纱中的精梳纱可用来生产质量要求较高的纺织品,如高档 汗衫、细号府绸等;还可生产特种工业用布、线等。此外,粘胶短纤在无纺布行 业中的应用占比逐年提高,由 2018 年的 5%上升至 2020 年的 17%;相比 2019 年,2020 年的无纺布用粘胶短纤消费量增长了约 44%。无纺布领域对粘胶纤维 的白度指标要求更高,通常称之为“高白粘胶纤维”,因性能制约,其产品多用 于水刺无纺布行业。新冠疫情刺激防护物资需求增长,无纺用粘胶短纤价格上涨,传统纺纱仍是 需求支撑。受疫情影响,无纺用粘胶短纤需求在 2020 年上半年大幅提升,截至 2020 年 4 月 26 日,国内无纺用粘胶短纤与纺纱用粘胶短纤扩大至 3800 元/吨。 疫情前,国内生产无纺用粘胶短纤企业主要有兰精、赛得利和唐山三友;疫情后, 无纺布用粘胶短纤生产厂家急速增加到 9 家,包括雅美、澳洋、博拉、中泰和丝 丽雅等企业均投入生产,供应量大幅增加致纺织用与无纺用粘胶短纤的价差再度 缩小。2020 年下半年后,国内疫情好转,传统纺纱领域的需求逐步增长,成为 支撑粘胶短纤需求的主要推动力。下游需求行情好转,粘胶短纤库存维持低位。2020 年初,新冠疫情突发致 使传统纺服业产销受阻。粘胶短纤下游主要为传统纺织领域的人棉纱,产业链终 端需求萎靡导致粘胶短纤消费和出口困难,2020 年 3 月,粘胶短纤表观消费量 同比下降 20.5%;同年 5 月,海外疫情恶化,粘胶短纤出口量仅 15880 吨,同 比大幅下降 64.5%。纵然企业选择降低开工负荷来应对压力,粘胶短纤成品库 存仍居高不下,2020 年年中,粘胶库存一直维持在 50 天左右波动,处于历史高 位水平。2020 年下半年后,随着我国公共卫生事件逐步得到控制,内贸家纺类订单 率先复苏,织机负荷率持续上升,带动纱厂对粘胶短纤采购积极性,粘胶短纤表 观消费量稳定增长,而同期粘胶短纤行业开工意愿仍较低,行业去库存态势明显。 随着“金九银十”行情的开启,我国织机持续提负并突破新高,下游市场逐渐释 放订单信号。截至 2021 年 4 月 2 日,粘胶短纤库存在 14 天左右,明显低于往 年同期水平。上游溶解浆进口依存度高,市场供应偏紧,价格小幅回暖粘胶短纤成本主要由原料成本和加工成本构成,原料成本包括液碱、硫酸和 溶解浆等,加工成本包括人工费用、动力费用等。其中,原料中的溶解浆成本占 总成本的 60%,在粘胶短纤成本中起决定性作用。溶解浆通常指溶解木浆,具 有较高的甲种纤维素含量、良好的溶解性和较低的杂质含量。除溶解浆外,棉浆 粕、竹浆粕等也是制备粘胶短纤的主要原料,因棉浆粕制备过程中会产生污染性 强的“黑液”,其近年产量有明显下降。溶解浆进口依存度高,市场供给偏紧。2019 年,我国溶解浆产量约 158 万 吨,占全球产量的 21%;表观消费量为 464 万吨,占全球产量的 61.9%;进口 量为 306 万吨, 2014 年以来一直处于稳定增长态势,溶解浆进口依存度不断 提高,达到 65%。自 2017 年以来,我国溶解浆产量整体保持稳定,表观消费量 持续小幅增长,国内供需缺口基本靠进口弥补。加之棉花减产和生产污染问题会 降低棉短绒供应量,未来溶解浆的消耗量会进一步增加,市场供给将偏紧。溶解浆价格小幅回暖,为粘胶短纤提供成本支撑。自 2019 年以来,溶解浆 内盘价格一直处于小幅下跌状态,截至 2020 年 10 月 15 日,溶解浆价格跌至5300 元/吨。随后触底反弹,截至 2021 年 4 月 2 日,溶解浆价格升至 8700 元/ 吨,达到近 5 年来历史高位水平,为粘胶短纤价格回暖提供了有力成本支撑。下游纺服需求是造成粘胶短纤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疫情爆发初期,产业链 供需严重失衡推动粘胶短纤价格持续走低,溶解浆价格整体保持稳定,截至 2020 年 8 月,粘胶短纤与溶解浆价差拉大至 2800 元/吨,处于历史低位。除少数龙 头依靠高端化生产及低成本优势实现盈利,大致测算行业毛利在-3000 元/吨左 右,处于深度亏损的阶段。2020 年下半年,纺纱订单走势回暖,供需好转推动 粘胶短纤价格稳中有进,主要厂商纷纷迎来调价周期,行业盈利能力改善,价差 周期迎来拐点。粘胶短纤与棉花价差持续拉大,替代效应加速行业回暖黏胶短纤与棉花互为替代品。粘胶短纤与棉花性能较为接近,两者同属纤维 素纤维,都具备吸湿性好、透气性好、易染色、亲肤舒适、易降解等特点,上游 均来源于天然纤维,下游应用领域重叠率较高。一般的棉纺设备经过微小工艺调 整均可纺制粘纤,是棉纺工艺最为类同的纤维。因此,两者互为强替代关系。随 着经济发展和消费升级,市场对功能化、差异化、时尚性产品的追求愈发热烈, 粘胶短纤可通过物理和化学改性满足上述需求,主动替代部分棉花应用市场。受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影响,棉花成本往往高于粘胶短纤成本,粘胶短纤具有较 强的价格竞争优势。棉花价格有望上行,替代效应助力粘胶行业回暖。2016 年至 2019 年间, 我国棉花产量整体较为稳定,表观消费量呈缓慢增长态势,棉花进口量逐年递增,国内存在棉花供需缺口。2020 年我国棉花产量在 580 万吨左右,预计 2021 年 需求在 790 万吨左右,国内棉花供需缺口将进一步扩大。加之 2020 年期末棉 花库存约为 310 万吨,接近历史底部水平,棉花价格仍有大幅上涨空间,我们 认为低价格产品的替代效应将是驱动粘胶短纤行业回暖的一个利好因素。行业景气度上行,粘胶-棉花价差先宽后窄。自 2020 年 4 月初以来,随着 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下游纺服需求逐步复苏,棉花价格率先回暖,但粘胶短 纤价格仍处于低位,与棉花价差持续拉大。进入 2021 年后,下游订单火爆致粘 胶短纤价格仍呈快速上涨趋势,棉花价格涨幅不及粘胶短纤,粘胶-棉花价差由 2020 年底的 3963 元/吨快速降至 2021 年 3 月 5 日的 636 元/吨。从历史数据来 看,棉花与粘胶短纤呈同向价格走势,且粘胶短纤的价格波动更为剧烈,2016 年下半年至 2017 年上半年的景气度上行周期,粘胶短纤一度超越棉花价格达到 17200 元/吨。进入 2021 年后,化纤景气度再次上行,随着两者价格上行和价 差收窄,粘胶短纤于 3 月 26 日至 28 日期间再度超越棉花价格,达到 15300 元/ 吨,截至 2021 年 4 月 2 日,棉花—粘胶价差仅为 48 元/吨。4.3、 产能扩张接近尾声,供给迎来边际改善产能扩张接近尾声,行业自给率充足新增产能有限,行业扩张渐缓。2015 年-2017 年,粘胶短纤行业处于上行 周期,粘胶短纤企业纷纷扩产;2018 年,国内共计 100 万吨产能建成投产,产 能同比增长 17.23%。随后市场开始进入消化新增产能阶段,行业景气下行,新 增产能有限。2020 年,粘胶短纤行业名义产能 500 万吨,同比增长 2%,新增 产能仅 29 万吨,分别为赛得利 25 万吨及中泰化学子公司新疆中泰纺织集团库 尔勒纤维公司 4 万吨洁净高白度粘胶短纤维产能。受疫情影响,粘胶短纤开工率 在 2020 年中旬一度下降至 60%,年度产量同比下降 5%,产能利用率为 73.5%。 剔除恒天海龙、成都丽雅等停产产能,行业有效产能为 451 万吨,相比 2019 年, 2020 年的行业有效产能小幅下降约 6 万吨,行业大幅扩张的阶段已经接近尾声。粘胶短纤进出口依赖度小,自给率充足。2019 年我国粘胶进口量为 22.69 万吨,2020 年受海内外疫情影响,我国粘胶短纤进口量约为 16.3 万吨,同比下 降 28%。2020 年粘胶短纤进口量占表观消费量的 4.9%左右,出口量占总产能 的 8%左右,进出口依存度低,自产自销率充足。目前,粘胶短纤主要的进口来 源国包括奥地利、英国、印度、泰国、日本等地。供需格局改善,行业集中度提升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粘胶短纤生产国,2020 年中国粘胶短纤行业产能占比 73%。印尼是全球第二大生产国,涉及粘胶短纤产能有 85 万吨/年,印度、奥地 利、泰国也分别有 60 万吨/年,28 万吨/年,18 万吨/年的粘胶短纤产能。中小产能退出,行业集中度提升。目前国内的粘胶短纤龙头以外资或国有企 业为主,唐山三友集团、新疆中泰集团、山东渤海实业、新加坡金鹰集团、印度 埃迪亚贝拉集团、恒天集团等位于全球前十,产业配套较为完全,能够在行业亏 损中逆势扩张。2020 年,受新冠疫情影响,行业产销受阻,粘胶短纤价格低迷, 众多中小企业发生大幅亏损,现金流持续处于负值状态,为及时止损,萧山富丽 达退出 18 万吨产能,九江恒生、丹东化学等企业也纷纷停产退出。行业龙头凭 借资金和规模优势,逆势扩张,赛得利收购江西龙达和江苏翔盛,丝丽雅收购玛 纳斯澳洋,三友化工与中泰化学持续扩产,行业差距拉大,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 升。2020 年,CR3 占比升至 58%,CR6 占比升至 79%。供需格局改善,行业有望迎来量价齐升。2021 年,新乡化纤预计退出 10 万吨产能,新疆舜泉预计退出 6 万吨产能。龙头公司赛得利通过收购兼并预计新 增产能共计 15.5 万吨,三友集团预计新增产能 5 万吨,新疆天泰预计新增产能 3 万吨。2021 年合计新增净产能仅 7.5 万吨,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2020 年 7 月下旬,粘胶短纤达到历史最低价格 8300 元/吨,工厂纷纷让利促销,引 发市场大量采购,行业库存持续处于低位,后续随着下游纺纱需求持续复苏,预 计粘胶短纤库存整体偏低。伴随中小产能退出,粘胶价格有望触底反弹。随着国 内一些新建产能的释放,未来我国粘胶短纤有效产能将达到 458.5 万吨,下游纺 服行业需求回暖将带动产量和表观消费量稳步提升,有望迎来量价齐升的行情。5、 相关企业分析鉴于海内外疫情有望好转,原油价格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综合行业需求、库存和价差变化,我们认为下游纺服业需求回暖将带动整个化纤行业景气度上升。 叠加新增产能投放渐缓,中小产能退出,行业供需格局有望迎来边际改善。化纤行业相关龙头:涤纶长丝企业恒力石化、荣盛石化、东方盛虹、桐昆股份、 恒逸石化和新凤鸣(首次覆盖);氨纶企业华峰化学;粘胶短纤企业三友化工。详见报告原文。(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老处女

2020年印染面料开发与趋势研究报告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者对印染产品的功能性和时尚元素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提升行业产品质量和研发水平,搭建优秀产品学习交流的行业平台,中国印染行业协会自2010年起开展“中国优秀印染面料”征集展示活动。在今年的面料征集展示活动中,中国印染行业协会共收到来自65家企业的345块面料。协会对征集的面料进行认真整理、分析,形成《2020年印染面料开发与趋势研究报告》。趋势1健康属性成为面料开发热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服装健康保健功能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尤其是经历了2020年疫情暴发后,纺织品服装的健康属性已成为市场关注的重要因素。具有抗菌功能的原料成为企业的首选。从原料方面看,生态认证棉及抗菌棉、麻、竹等具有生态或抗菌特点的传统纤维成为新的开发热点,其他如壳聚糖纤维、艾草纤维、碳纤维、抗菌涤纶纤维等也受到广泛关注。棉织物以优良的服用性能为大多数消费者所喜爱。本届面料征集活动共收到含棉面料162件,占样品总数的47.0%。随着消费者对面料生态性的逐渐重视,有机棉、BCI认证棉等经过生态认证的棉纤维已成为棉织物开发重点,如河北宁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有机棉21条提花小格”面料,风格细腻、柔滑,通过织物组织结构设计结合开毛工艺变化,使灯芯绒外观呈现经典的格纹效果;鲁丰织染有限公司的“星空”有机棉面料,采用数码印花与液氨免烫技术,舒适透气。麻织物具有抗菌、防霉、防紫外等多种功能,风格挺括、手感滑爽,夏天挑选一款轻薄、凉爽的含麻服装已成为流行趋势。本届征集活动的麻类产品以亚麻和大麻为主,共计32件,占样品总数的9.3%。如山西彩佳印染有限公司的“非氯低温前处理亚麻保健休闲服面料”,采用短流程非氯前处理环保工艺,产品吸湿、透气性好,保健抑菌、抗静电,适宜于休闲保健服装用料。竹纤维具有天然抗菌性能,山东魏桥特宽幅印染有限公司的“归宿”产品,就应用了竹、棉混纺面料,竹纤维健康抗菌去污力强,棉吸水性好,二者结合手感暖软,吸湿透气,色彩艳丽。在此次征集活动中,通过后整理赋予面料抑菌、保健等功能的产品也有很多。功能性整理是印染面料深加工的重要部分,可以赋予服装等终端产品更大的附加值和经济价值。抗菌消臭、蓄热保健等获得消费者青睐的属性可以通过功能性整理来实现。面料的抗菌属性除了可以通过选用具有抗菌功能的原料外,还可以在后整理时通过浸渍、浸轧抗菌消臭剂获得,赋予面料抑菌、消除异味等功能。如浙江同辉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的“抗菌消臭功能面料”,经过添加抗菌消臭功能型助剂,抑制面料表面的细菌增殖达到抗菌效果,同时能有效吸收身体所产生的臭气。面料的保健功能可通过后整理加入有助于人体健康的各种功能性材料来实现。例如,石墨烯面料具有远红外升温、促进人体微循环等功能,将石墨烯通过涂层的方式均匀涂饰到织物表面,可以赋予面料蓄热升温、抗菌、抗紫外线等功能,适合滑雪服、登山服等户外运动服装,面料包括晋江市龙兴隆染织实业有限公司的“石墨烯远红外保温面料”、永新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的“PGN0001灰尔”石墨烯面料等。玻尿酸具有优异的保湿性能,可以促进皮肤新陈代谢,例如,山东魏桥特宽幅印染有限公司的“吉祥如意”棉/粘胶混纺面料,在整理时加入玻尿酸助剂,整理后面料具有吸湿透气的特性。趋势2面料开发更加注重绿色环保理念如今,可持续概念已成为纺织行业永久性话题。本届征集面料从纤维来看,具有低碳、绿色、可再生等特点的天丝、莫代尔、聚乳酸纤维、PTT等生物基纤维成为开发的主要原料。再生涤纶、再生尼龙等再生纤维开发趋势明显。本次共征集天丝纯纺或混纺/交织面料35件,占样品总数的10.1%。例如,华纺股份有限公司的“幻花奇点”天丝面料,手感细腻舒适,柔软悬垂,花型图案风格独特,清新淡雅,神型俱佳;浙江美欣达纺织印染科技有限公司的“都市穿行”天丝混纺面料,轻柔飘逸富有垂感,吸湿透气性好,亲肤舒适。此外,莫代尔纤维由于原料天然,对人体和环境无害。产品柔软、穿着舒适,具有优良的吸湿性,轻薄透气,手感滑爽、贴身,成为众多企业开发的重点产品。聚乳酸(PLA)纤维的生物降解性,面料轻柔滑顺、吸湿透气、手感舒适也吸引了不少企业进行开发。生物基PTT纤维也是热门开发产品之一,由于其符合生态环保的理念,面料具有柔软的手感、形变记忆能力和良好的悬垂性等特点。一些企业将T400复合弹性纤维由PTT和PET两种聚酯纤维通过并列复合加工制得,具有极佳的弹性,产品穿着舒适不束缚。值得注意的是,再生纤维产品比例持续增高。再生涤纶、再生尼龙面料对于我国倡导的低碳减排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回收可乐瓶、矿泉水瓶、尼龙纱、尼龙丝等,经过抽丝加工而成,可循环使用并能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可以制成工作制服、手套、围巾、运动服、毯子、帽子等。本届面料征集活动中再生涤纶、再生尼龙面料共计25件,占产品总数的7.2%。采用绿色环保印染工艺成为企业开发的共识。绿色消费成为服装消费的重要内容,这对染整加工的生态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生物酶前处理、植物染色、低甲醛免烫整理、物理机械整理等绿色环保印染工艺已成为印染面料开发的主要选择。生物酶作为环保型助剂成为替代酸、碱、氧化剂等化学品的首要选择。生物酶前处理加工条件温和,处理后可以减少织物上化学药品的残留,布面清洁、手感滑爽。本届活动共征集经酶处理的织物13件,占样品总数的3.8%。例如,东莞德永佳纺织制衣有限公司的混纺面料,采用生物酶处理,布面干净,保留了天丝的光泽及手感,布纹细腻,布身紧致有弹性。植物染色采用原生态的植物染料,可减少化学染料对人体的危害,色相自然,健康、环保,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例如,淄博祥源纺织有限公司的“纯棉产品植物染色”面料,颜色淡雅、光泽柔和,唾液牢度达到4级,适用于床品、婴幼儿产品、贴身内衣等。低甲醛免烫整理可减少面料上甲醛残留,减轻甲醛对人体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如鲁丰织染有限公司的“活力炫彩”棉麻面料,利用棉麻特有的肌理作为背景,花型风格淡雅,结合液氨免烫技术形成的高免烫性,适用于衬衫等产品。物理机械整理成为面料开发新亮点,印染面料经起绒、起绉、轧花、轧光、植绒等物理机械整理后,可使传统印染产品表现力更加丰富,表面时尚感大大增强。例如,嘉兴市天伦纳米染整有限公司的“夏夜海浪”面料,双层起绒的布面风格,具有良好的悬垂性及弹性。趋势3产品高品质特征凸显近年来,以多种纤维特性的原料为基础,依托印染工艺的精细化与功能整理的多样化,加上个性时尚的花型图案,印染产品的高品质特征逐渐凸显。在本届征集活动中,很多面料采用多种纤维组分,可使不同纤维性能得到互补,利用多组分纤维特点,通过混纺、交织、织物组织结构设计和多层织物复合等手段,赋予面料高品质特征。如石狮市凌峰漂染织造有限公司的“锦莫双面运动面料”采用了莫代尔、锦纶、氨纶组合而成,正面采用超细锦纶纤维,坚牢挺括、耐磨性高,反面采用高支数的莫代尔纤维,柔软吸湿、贴肤性强,氨纶的加入,使织物具有良好的弹性,舒适性极佳。本次征集的面料中,还呈现工艺精细化,印花细腻精度高的特点。一些企业采用高精度数码喷墨印花,例如,浙江富润印染有限公司的“超精细数码印花春夏冰爽面料”,采用花纹高精度描稿分色系统,开发出具有色织效果的超精细数码印花面料,印花精细度高,均匀性好;此外,工艺丰富有层次也是特点之一。例如,广州市东海鹏染整织造有限公司的“舒绒棉3913”面料,织物染色后先经抓毛机进行细腻的抓毛整理,再经超低刀距的剪毛整理,最后进行亲水环保的柔软处理,面料亲水柔软耐洗,不变型不起球。本次征集面料活动中,还呈现功能多样化特点。众多产品通过吸湿排汗整理、凉感整理等功能性整理赋予服装面料多种性能的产品占有很大比重,整理多元化的趋势也愈加明显。其中,吸湿排汗面料占比最高。该类面料透气性、导湿性好,能够将汗水从皮肤表层送至织物外层,使皮肤能够保持干爽舒适,不会感觉闷热,面料具备良好的舒适性,特别适合户外运动成衣、裤装等。例如,青岛凤凰东翔印染有限公司的“仿刺绣立体高档印花面料”,采用仿刺绣印花工艺,颜色绚丽,手感柔软、吸湿性好,具有良好的吸湿排汗性能。凉感面料也受到了企业的热捧。该款面料一般采用空调纤维或凉感纤维作为原料,空调纤维利用微胶囊包裹的相变材料(hydrocarbon wax,烃蜡)吸收和释放热量,可以固态、液态相互转化,实现温度调节作用,如汕头市恒业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的“B892智能空调纤维舒绒拉架双面”面料,手感滑爽、光泽亮丽,能智能调温且功效持久。其他功能性整理面料,如嘉兴市天伦纳米染整有限公司的“丰绒”、浙江恒生印染有限公司的“时尚闪色复合雪花呢”抗静电整理面料,亲肤舒适、抗静电效果突出;绵阳佳联印染有限公司的“无熔滴吸湿速干抗静电防护面料”,吸湿速干、抗静电,遇火无熔滴;浙江富润印染有限公司的“超软弹性水柔棉”、东莞德永佳纺织制衣有限公司的“磨法自然一生绒滑”等柔软整理面料,手感细腻、柔软、滑爽,赋予穿着舒适的体验。此外,由单一功能整理向多功能整理方向发展的多元化整理趋势,也在本届征集活动中进一步体现,如绍兴飞亚印染有限公司的“警用多纤维交织漂白平布”面料,吸湿排汗与导静电相结合;科德宝宝翎衬布(南通)有限公司的“超柔超薄特种涂层复合材料”面料,结合了防水、抗静电、吸湿透气等多种性能。来源 | 中国印染行业协会、中国纺织报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系转载,仅为交流学习,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发请标明出处。如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小编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