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8上半年房地产行业研究报告,来自保利的绝对重磅干货其生之时

2018上半年房地产行业研究报告,来自保利的绝对重磅干货

2018年行程过半,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国内经济调结构去杠杆稳步进行,房地产行业调控未见放松,而规模高位的峰值时代仍在延续,上半年全国商品房成交额再创新高,达到6.69万亿。与此同时,房企升级转型动作不断,行业掀起了一股“去地产化”的浪潮。我们认为,所谓的“去地产化”,实际上是房地产逐渐成为继互联网之后的另一种新型链接,将实体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人才、产业、税收等各种要素实现有效链接。这种新型链接,在当前形势下具有时代意义,对房企而言,是从开发商向综合投资服务商的重要切换,对国家而言,则是通过房地产的新型链接作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推动城乡建设、科技进步、人民美好生活等发展目标达成的重要手段。房企作为天然的资源整合专家,如何扮演好这种新型链接角色,任重而道远。本次年中重磅总结由保利地产战略研究院、保利投顾联合出品,报告分为两个部分。01聚焦行业长期发展:重点关注房企升级转型方向,房企“去地产化”的实质,是作为一种“新型链接”的整体发展定位的转变。02聚焦行业短期调整:重点关注货币环境和棚改政策调整下的市场走势,三四线楼市预计将面临阶段性见顶。Part 1中长期行业发展机遇房地产成为一种新型链接中国经济正值换挡之际,城乡建设面临新任务,土地市场供应主体——地方政府决策目标转变,新经济动能的培育成为政府发展重要导向,房企向产业靠拢、向实体经济靠拢,升级企业发展定位顺应行业变革形势。与实体经济融合,房地产行业中长期发展焕新机。行业发展新机遇房地产具备链接各类资源的天然基因,与“产业”融合共筑城市“新发展”房地产作为实体载体,可链接人、资本、产业,投资产业、向地产子领域产业链延伸发展。当前房企“去地产化”浪潮的背后,实质是企业战略发展定位的升级,以捕捉行业中长期发展的新机遇。1新浪潮:“去地产”淡化“开发”角色,向“开发 +运营”战略升级房企顺应行业发展变局,升级企业发展战略,由“单一开发”向“开发+运营”发展,包括为了获取土地资源的“运营”,如各种产业资源拿地,亦有房地产运营子领域发展,如长租公寓、养老地产、物流地产等。2新模式:产城融合发展下,房地产成为经济新型“链接”方式房地产已经成为互联网之后的另一种链接,这种链接将比互联网更有优势。互联网是用技术创新扫平障碍,而房地产则更扎实,可链接“人、资本、产业”等多方资源,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助力产业升级发展、推进城乡建设。作为载体的房地产向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是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新机遇,房企升级企业发展战略、推进这种“新型”资源链接的实现,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万科发展物流、投资文化产业;碧桂园进军农业;保利投资大健康产业链、发展军民融合产业;恒大投资新能源汽车、与中科院达成合作共同孵化高科技产业,都是在尝试使“地产”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链接”形式。房地产成为“新型”链接大背景土地供给侧变革——未来各线城市房地产运行市场逻辑将存根本性差异各线城市面临的土地约束条件存较大差异,供给侧变革因地制宜。一线城市:供给弹性极低型,面临供给不足的硬约束,供需矛盾突出;二线城市:供给弹性适中型,仍有一定增量空间;三四线城市:供给弹性超强型,能迅速释放供应,缓和供需矛盾。1土地出让方式转变:政府以土地衔接资源导入倾向明显在产城融合发展统一导向下,各地土地招拍挂市场捆绑各类条件出让情况明显增多,多地实施“限房价、限地价、竞自持”,同时,将产业资源导入作为竞拍要求亦十分常见。房企导入产业发展资源成为拿地“敲门砖”,如碧桂园科技小镇、保利军民融合小镇2土地供应结构性变革:构建政策性住房土地供应体系深圳二次房改:将供应端切分,意图重构住房供应体系深圳“二次房改”:明确供将住房需求划分为4类,对供应形式、供应对象、供应价格等方面均作了细化安排。人才住房与安居型商品房的交易模式设想,是深圳新住房模式改革探索中的一大亮点。设置封闭流转期防止短期套利行为发生,满足年限后,通过补差价的方式可上市交易,两类型产权仍可享有资产增值收益,但获利空间受到一定限制。北京共有产权房:先行实践供应端变革2017年北京出台正式文件,已推出38宗共有产权用地,约403万㎡,目前已有多个共有产权项目入市。在共有产权等新型市场制度建设上,政府充分借鉴98年房改的经验。一线城市供应端结构调整比想象中来得更快,北京共有产权项目入市经验表明操盘逻辑与商品房市场差异显著,房企开发模式需要适应调整。Part 2短期市场形势三四线市场将阶段性见顶全国市场轮动分化,一二线在行业严调控下成交势能减弱,三四线接棒铸就过去两三年房地产市场“大繁荣”。而在当前地产金融环境难有大改善、棚改等多项政策调整变数下,三四线市场阶段性见顶趋势已显现,房企宜客观认清市场形势变化,提前布局应对市场短期调整。关键变量分析:地产金融环境货币“放水”但非“漫灌”,行业资金紧绷形势难改善1趋势:不宜对宽松货币环境存过多期待当前的宽松货币政策“放水”但非漫灌,动因主要有二:对冲外围经济利空因素,稳定金融市场预期;疏通货币流动性至实体经济,修复信用环境,对冲经济下行风险。地产行业不宜对宽松货币环境存过多期许,但亦存部分积极因素,如居民按揭环境改善有望带动销售回笼加速。从房企融资端来看,金融监管框架变革下,“大水漫灌”地产的非标渠道已被堵,近期监管层举措仍释放“严控地产杠杆”信号,下半年房企融资端难有大改善。从房企到位资金看,按揭和定金与预付款走势分化,宽货币基调下,下半年销售回笼环境有望改善。从居民房贷端来看,房贷利率虽仍有升高但幅度明显趋缓,利率大幅攀升时间点已过。在流动性整体宽松、利率水平趋稳下,居民端信贷存改善空间,房贷利率企稳可期。但需注意近一两年三四线购房加杠杆较快,银行对三四线城市按揭管控趋严,资金或重新回流一、二线。2企业策略:稳健财务抗行业风险房企资金面临“强约束”,偿债压力增大而融资不顺畅,“现金流”管理重要性凸显。现金为王、加紧回笼资金,确保财务稳健,以应对行业短期调整风险。关键变量分析——三四线走势棚改等多重变数下,三四线市场加速变化、走向分化1解读:货币化支持力度已预期减弱,不宜扩大影响棚改政策调整早有端倪,货币化支持力度本就预期减弱。棚改政策调整也非“一刀切”,收紧是趋势,但不宜夸大影响。“国开行上收棚改审批权”更应放置在地方债务清理的大环境之下去理解。★2017.8 住建部等六部委住宅去化周期15个月以下的市县,应控制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更多采取实物安置2017.11 住建部联合国开行农发行 住宅库存不足、房价上涨压力较大地区,仍以货币化安置为主的2018年新开工项目,不予棚改专项贷款支持2018.1-4 山东、湖南、江西、广东、安徽表示因地制宜货币化安置山东:拆迁过程鼓励实物安置,取消货币化安置奖励湖南:商品住房库存不足、房价上涨压力较大的市县, 要及时取消棚户区改造货币安置优惠政策江西:因地制宜实施棚改货币化安置,住房供需矛盾突出的市县应加大实物安置住房建设力度广东:控制棚改成本,实现收支平衡,因地制宜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安徽:各地要合理控制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商品住房供需紧张的市县,要进一步降低货币化安置比例2018.6 机构、媒体误读政策,爆出取消棚改货币化安置2018.7 住建部棚改会议 ① 2018年将持续推进棚改② 货币化安置并未取消③ 明确提出棚改不搞一刀切,强调因地制宜推进货币化安置,去化周期15个月以下、房价涨幅压力大地区以实物安置为主2作用:货币化有助释放需求,但非唯一影响因素棚改力度全国差异显著,山东棚改规模冠于全国,河南、贵州、湖南紧随其后,而东南部沿海地区棚改规模普遍偏小、货币化安置力度也较弱,尤其以广东、福建为代表,广东棚改规模全国居末、货币化安置占比不足两成。棚改货币化影响不应一概而论。2017年棚改货币化安置力度较大的省份中,大部分高于全国商品住宅销售增速平均水平5.3%,例如江西、河南、贵州等省商品住宅销售增速超10%;但山东、湖南棚改力度位居一二,但商品住宅销售增速却并未超越全国平均水平。可见,棚改货币化对住房需求的释放有一定助推作用,但非唯一影响因素。3趋势: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三四线城市加速变化、走向分化三四线城市的矛盾,是供给弹性大与购买力不足的矛盾,周期的波动容易大起大落。随着库存逐步补充,将走向分化。加之金融市场动荡、资金回流一二线,尤其是下半年房地产税会有系列动作,相关信息将明显影响市场预期,购房者将优选配置优质资产,部分三四线资产或将承压。不同三四线城市在供给侧和需求侧表现差异较大。供应端需高度关注土地供给量。需求侧需把内生需求和外溢需求分开把握。从需求侧可以分为以下三类:01外溢型三四线:调控不放松,重回内需,容量预期下调,如环京、沪、深等城市。02依赖棚改型三四线:市场缩量,后市遭受遇冷风险,如山东、湖南等棚改大省三四线和非主要城市群三四线城市面临走弱风险。03内需型三四线:依赖本地改善客群与乡镇进城客群,考验价格承受能力4企业策略:全国轮动分化,房企城市投资需分类分析当前市场呈现前所未有的错综复杂性,东边不亮西边亮的城市之间互相对冲,导致总体呈现出一种“稳定感”,但平稳的表面下其实蕴含着危机。三四线量价见顶、市场风险逐步显现,必须分类分析、甄别风险。“三四线之王”的碧桂园暂停“全覆盖”战略,就是一个信号。在资金强约束、市场风险增大,行业面临短期调整,房企投资需更理性,落实“房住不炒”,抓住真实的居住需求,真正做到深耕城市。来源:保利地产(poly_realestate),本文已获授权,对原作者表示感谢。点击下面的小程序立即体验明源云租赁,让多业态资产运营一手掌握!

承负

2018年中国产业地产行业市场发展前景研究报告(附全文)

中商情报网讯:产业地产,就是以产业为依托,地产为载体,实现土地的整体开发与运营。由于产业地产与园区产业、区域产业、城市服务产业的价值同步及发展的协同性,产业地产愈发受到重视。

勐垅沙

房地产市场调研的方法

房地产市场调查的方法,房地产市场调查方法是指市场调查人员在实地调查中收集各种信息资料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市场调查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询问调查法,是指将所拟调查的事项,采用面对面、电话或书面的形式,向被调查者提出询问并获得所需资料的过程。可以用于事实、意见和动机的询问。2.观察调查法,是指由调查人员或机器在调查现场从旁边观察消费者的动作,而以该动作的聚集作为调查结果。因此在实施调查时,被调查人可能没有感觉到调查正在进行,这样可以避免被调查人的主观意见对调查结果产生影响。3.试验调查法,是通过调查某种小规模的推销方法是否能够收到预期销售效果的调查手段。亦即先作某一项推销方法的小规模试验,然后再用市场调查方法分析这种试验型的推销方法是否值得大规模进行。在执行的技术上,要选择市场条件相同的实验市场和比较市场极为困难,问题较多,无法广泛应用。 4.统计分析法,依据公司内外的现成资料,利用统计理论,分析市场及销售变化情况,提供调查资料的方法。其主要的研究对象有:销售额的增减变化及未来趋势、整体市场变化趋势、影响变化的因素等问题。可以做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

鸡之与鸡

房产315|2018中国购房者置业调查报告

截止2019年3月19日,距3月15日已过4日,在这短暂的4日时间里,经乐居黑猫投诉平台的数据显示,关于房产类的投诉事件已达40余次,城市涉及长沙、成都、武汉、太原等多个城市,消费者在购房置业上遇到的问题仍是屡见不鲜。为健全房地产市场的良性竞争,推动房地产行业的理性发展,促进消费者在房地产行业理性消费,由新浪微博数据中心与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支持,乐居买房独家策划发布《2018中国购房者置业调查报告》,报告进行大数据调查和客观分析,着重指出2018年度消费者在购房置业过程中最为聚焦的问题。2018中国购房者置业调查报告据新浪微博数据中心统计,仅2018年共接到2976655人次对房地产置业消费进行投诉,总微博提及量有约5451976次,消费者在置业房产方面的诉求依然十分巨大。一、90后等年轻群体对购房置业需求更为“挑剔”2018中国购房者置业调查报告根据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之间的新浪微博数据显示,90/95/00后年轻群体在网络上最为活跃,在房地产购房消费投诉中占据主要“输出”来源,其中95后人群投诉占比27.53%,90后和00后人群投诉占比均达到21%,90至00后人群投诉占比已占购房置业消费投诉总数的约70%,新一代年轻群体对于购房置业的需求更为“挑剔”。二、4线及以下城镇地区置业人群投诉最为“热烈”2018中国购房者置业调查报告近年随着城镇一体化速度的推进,很多购房者已不再局限于一、二线等热点城市,返乡置业早已成为每年的热门房地产话题之一,在三四线城市承接购房需求外溢的同时,本地房产行业也是爆发种种问题,2018年新浪微博有38.48%的房产置业投诉来自于四线及以下城市,其中三线城市消费投诉占比24.10%,三、四线城市总占比约62.58%,成为房产置业消费投诉最为“热烈”的地区。三、改善类产品住宅成为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2018中国购房者置业调查报告在刚需、改善、高端、养老、文旅等地产类产品逐渐丰富的同时,消费者在购房置业的选择上也日趋多样化,2018年新浪微博共接收约21万人次的房产类消费投诉,其中仅购置改善类住宅投诉达71391次,成为消费者在购置房产中投诉问题的“重灾区”,而文旅类地产消费投诉最少,仅3148次,消费者对文旅地产满意度较高。四、门窗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成为普遍“槽点”2018中国购房者置业调查报告2018中国购房者置业调查报告在房屋主体交付使用的过程中,门窗建筑工程质量成为2018年消费者购房置业中普遍投诉的“槽点”,新浪微博数据中心显示,共有1516914人次对门窗质量不满意,位居消费者对房屋主体质量的投诉中首位,其次为房间问题,共有65094人次投诉,而在房屋非主体建筑工程质量消费投诉中,公共区域减配问题达1102655人次,其余社区配套减配、配套教育机构减配等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同样存在,开发商也应保质保量对消费者购置房屋的建筑质量负责。近期乐居买房同样对网站各栏目数据进行了一轮梳理,其买房导购、项目解析、拿证速递、开盘快讯和图解看房这5个栏目PV/UV量的总和占乐居买房整体流量的约45.02%,其中买房导购单项流量独占29.37%,在怎么选房,如何选到好房这件事上,可见购房者是慎之又慎。2018中国购房者置业调查报告自2019年3月15日乐居黑猫投诉平台上线以来,已经陆续收到全国各城市消费者在购房置业中的诸多投诉,黑猫投诉平台会及时受理核实,将投诉情况传达至出现问题的城市或开发企业,将解决办法在第一时间反馈至消费者,而乐居黑猫投诉平台的设立也旨在为消费者提供一个直接接触开发企业的桥梁,让普通维权者有门可“敲”,让维权这件事变得更加简单。【关注乐居买房,掌握购房好时机。】

老炮儿

中房协发布2018房地产行业十大热点舆情研究报告

新京报讯 (记者张晓兰)3月26日,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和中国经济信息社共同举办的“加强房地产舆情分析 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研讨会在北京召开。针对会上发布的《2018房地产行业十大热点舆情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与会专家指出,舆情分析在企业经营、行业发展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对于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促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报告》显示,2018年房地产行业十大热点舆情事件涉及楼市调控、安全事故、房企负债率、房地产税立法、“租金贷”、“引才”政策、房企转型、业主维权、住房租赁资产证券化、棚户区改造等行业热点和焦点问题。“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下,房地产业发展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还存在一定差距。”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冯俊指出,此次发布的报告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老百姓对房地产行业和市场健康发展的期盼。他认为,《报告》有望发挥两方面作用:一是为房地产行业和企业发展找短板,促使市场主体更好地改进生产、经营、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反馈市场对现有政策和政策实施情况的评价和意见,为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更加科学、符合实际的判断。专家指出,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将有效提升舆情监测分析水平。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认为,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手段挖掘深层次的市场信息,发现舆情背后的本质问题,能更好地起到预测市场、引导决策、稳定市场预期等作用。

不杂则清

贝壳研究院发布2018房地产市场半年报

中新网6月29日电 29日,贝壳研究院(原链家研究院)发布《2018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展望》,对上半年调控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分析解读调控下的市场表现并预测下一步市场走势。报告指出,从政策端看,本轮调控力度空前。此外本轮调控对需求端抑制初见成果的同时也抑制了市场供给。从市场端看,2017年3月密集调控以来市场经历了大幅降温—低位企稳—向上修复三个阶段,当前阶段市场热度和调控前仍然处于低位,市场整体处在平稳复苏状态。从成交数据来看,2018年前5月成交量环比2017年后5月增加21.8%,前五个月月均成交量是2017年3月的一半。报告预测行政性管制政策短期内难以退出,下半年全国二手房市场将进一步分化,上行动力弱于下行压力。自“317”调控始,全国范围的调控再次拉开序幕。据贝壳研究院统计,截止目前全国已经有73个城市出台了135条相关政策。本轮不仅范围大、频率高且不断加码。以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为导向的调控从一线、强二线城市向弱二线及部分三四线城市蔓延,且各城各地均采取了“因城施策”,与以往的调控相比呈现不同的手段和特点。严控一年有余,报告分析指出,市场经历调整下行之后,效果已逐步趋弱。以北京为例,本轮调控中北京的政策力度最强,房价累计跌幅达14%,之后逐步修复趋稳,调整周期较2008年、2011年两次下行周期更短。此外,本轮周期中市场供给明显减少。由于调控期间市场行情瞬息万变,各地开发商拿地态度更加谨慎,重点城市房地产开发活跃度及新房供应量明显下降,住宅新开工面积、住宅竣工面积双双下跌。据统计2018年前5月全国住宅竣工面积同比下降12.8%,相较去年已经出现累计持续下降。此种情况导致房地产市场需求不断向二手房市场转移,新房项目发展动力不足。行政性调控短期仍然难以退出尽管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控面临一些短板问题,但贝壳研究院认为短期内行政性调控仍然难以退出。报告指出,行政调控的退出一般要基于三方面考虑,一是市场基本呈现稳定状态,大幅涨跌风险可控;二是,居民购房杠杆健康稳定,可有效控制;三是,市场长效机制形成并能顺利衔接,而目前三方面条件均未成熟。首先,从目前全国数据来看,重点城市中除个别城市房价趋稳之外,其他大部分城市房价仍然有较快的上涨态势;其次,国内部分城市居民购房杠杆风险较高。据统计,全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与城镇居民年可支配收入比值由2011年的44%快速上升到74%,我国部分核心城市的收入对房贷月供覆盖率仍然较高。最后,由于长效机制尚待研究,出台执行还需一段过渡期,所以有效且可持续的机制尚在形成过程中。报告表示,无论是从政策考量还是从市场出发,至少到明年上半年,行政性管制政策暂时难以退出,且需求端政策维持紧缩的态势。此次,贝壳研究院发布《2018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展望》报告,不仅对近期相关政策进行全面总结,还借助研究院的RealData数据平台对市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旨在用数据还原市场真实现状,理性判断未来市场的走向。据悉,原链家研究院今年五月跟随贝壳找房大平台的发布同步更名为贝壳研究院,是专注于互联网与存量房市场的研究机构。依托贝壳找房及链家万亿交易平台的数据和房屋交易场景,贝壳研究院让研究始于数据、忠于数据,陆续发布了《中国房地产经纪行业规范与发展白皮书》、《中国互联网与房地产经纪行业深度战略发展报告》、《美国经纪人调查报告》、《租赁崛起:迎接3亿人的品质租赁生活》等行业研究报告、《中国长租行业白皮书》、《存量时代流通为王》市场展望报告、《租赁市场系列研究报告》、《再生的三十年:日本房地产调研纪要》等研究成果。此外,贝壳研究院按月度、半年度、年度定期发布市场监测报告,为业内及大众及时了解房地产市场动向提供数据参考。

夺魄

《2018房地产行业十大热点舆情研究报告》发布

3月25日,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与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发布了《2018房地产行业十大热点舆情研究报告》(简称《报告》)。《报告》通过2018年房地产市场舆论关注点,共梳理出“各地楼市调控次数创新高;行业安全事故总量保持高位;房企负债率居高不下;房地产税立法进程提速;多城‘引才’政策间接促进市场交易;房企业务转型力度加大;长租公 寓‘租金贷’引争议;多地楼盘降价导致集体维权再现;住房租赁资产证券化进程加快;棚改货币化安置政策方向调整”等十大舆情热点。整体来看,十大舆情热点中既有房地产税、房地产调控等与行业政策有关的宏观舆情,也有房企安全生产、负债率,业务转型等与企业经营相关的微观舆情。宏观舆情与行业政策进展有着较强的相关性,以房地产税为例,《报告》显示,2018年3月和9月左右出现了两个舆情高峰,前者主要是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等一系列权威文件透露房地产税的进展,后者则是去年9月全国人大立法委发布本届立法任务,房地产税位列第一类立法项目(即条件比较成熟、任期内拟提请审议的法律草案)。而微观舆情往往与企业日常管理等情况有关。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舆情事业部副总经理柴龚泉指出,编写和出台报告的目的,一是帮助主管部门、行业、企业建立更加有效的舆情发现、响应和反馈机制,持续规范企业经营活动,促进信用建设,共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二是协助各级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从不同维度倾听公众声音,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更多地回应社会期盼。三是让社会大众摒除杂音,发挥正能量,对行业和市场发展的预期更加稳定和理性。四是与房地产企业共同建立一个有效的舆情监测网络,及时准确回应人民群众呼声,更好引导房地产市场预期,有效防范各类风险,确保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关注乐居买房,掌握购房好时机。】

伏尸数万

深度研究 | 2018年商业地产大宗交易盘点(房企篇)

国内房地产市场从以往住宅开发为主导的增量市场逐渐转向以商业地产投资为主导的存量市场。随着存量时代的大幕缓缓开启,获取优质商业地产筹码的重要性正在显著提升。在此背景下,大量保险机构和房产基金在商业地产大宗投资市场迅猛崛起,将2017-2020年作为国内商业地产投资的建仓时期。反观房地产企业,由于住宅开发接近天花板,既有自身发展需求,也是市场倒逼,业务转型势在必行,许多房企开始活跃在存量商业地产领域,本期将盘点2018年房企在商业地产大宗交易领域的表现。一、房企在大宗交易中表现活跃2018年1-11月,商业地产大宗交易近90宗;其中,房企参与的交易数量达51宗,占比近6成,表现较为活跃;数量较去年整年有所提升。其中,房企投资宗数达29宗;房企出售宗数达42宗,房企间的大宗交易数量达16宗。二、大中型房企收并购加剧调控周期往往是兼并重组的良好时机,资金实力雄厚的大中型房企通常借机通过收购,扩大土地储备和市场份额。 2018年1-11月,大中型房企收购宗数达20宗;其中,单笔最高成交金额为128亿,由凯德于上月收购上港商业项目;大中型房企收购数量较2017年有显著提升。典型案例——万科(印力)冲刺商业地产“数一数二“的地位,3年实现2000万平米管理面积2018年伊始,印力联合万科、TRIWATER收购凯德20个购物中心,拉开了中国商业地产并购的序幕。这宗交易的谈判、定价等细节,或将为之后的商业并购提供样本;对于存量巨大的商业地产而言,通过收并购,优秀的资产管理者接手将提升其价值。作为万科旗下的商业运营平台,印力因此项收购也获得了极大关注度,收购完成后印力的管理面积将达到1000万平方米,跃居国内商业地产运营第二,仅次于万达。这笔交易来看,不仅可以提升万科商业网络的广度及深度,还可以更好地发挥平台资源的协同效应。就长期效果而言,万科不但收购了凯德项目,而且保留了凯德优秀的商业管理团队。吸纳这批专业人才,对万科的人才储备及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其”数一数二“的发展目标,印力不会止步于收购凯德20个购物中心。典型案例——凯德逆势扩张,刷新其在华单体项目收购金额纪录除了万科、保利这类资金充裕的大型房企、央企外,具有新加坡国资背景的凯德也开始逆势扩张。作为进入中国市场较早的外资集团,凯德近年来常被指在华发展步履缓慢。2018年初,凯德集团首次提出2020年管理资产达1000亿新元(约5000亿人民币),每年通过优化资产组合新投资30亿新元(约150亿人民币)的发展目标。此后,凯德明显加大了在中国内地的投资力度。11月12日晚间,据上港集团公告,凯德集团旗下来福士基金携手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成立的合资公司DIAMOND TWO PTE. LTD.,以127.86亿元收购上港商业项目,刷新了凯德在华单体项目收购金额纪录。典型案例——融创成立最大并购基金,进军商业地产存量市场今年3月初,融创切入商业地产存量市场,发起国内首只存量资产并购基金,也是国内首只由开发商发起、总募资规模最大的商业存量并购基金。3月4日晚,融创(上海)商置有限公司与盛煦地产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其将共同发起国内首只存量资产并购基金,其中双方各占50%权益,目前基金已经开始募集,基金规模约200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一直以住宅开发为主营业务的融创中国开始涉足存量商业地产领域。此前融创虽然有一些商业项目,但是多以出售为主。按照规划,该并购基金将聚焦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商业存量资产,例如具备潜力的写字楼、酒店、商场等。基金所投项目将由双方合作运营平台进行运营管理,同时融创地产开发团队提供专业的开发及改造支持,待物业进入成熟运营后,通过多种渠道从资本市场退出。目前,融创在商业地产存量市场动作频频,已有多宗交易,未来将进一步扩张。典型案例——龙湖一二线城市新地匮乏,收并购支撑扩张在“2020年龙湖商业租金收入将达60亿元”的目标下,龙湖商业团队面临的是“在重点城市、关键位置站住脚,变戏法经营好赚钱”。但当下一、二线城市,可选商业用地新地匮乏,收并购存量项目才会被提上日程。以北京为例,近两三年调控政策严格,根据《北京市2018年建设用地供应计划》,2018年北京商服用地仅180公顷,比2017年的计划减少130公顷,比2016年计划减少220公顷。商地供应逐渐减少,优质商业用地则更为匮乏。在通过招拍挂难以获取优质商业用地的情况下,龙湖选择了以收并购存量项目的方式进行扩张,在京收并购的第一个物业就是在2018年9月下旬正式营业的房山天街。今年,龙湖在北京斥资18亿从首创置业手中购得北京丽泽商务区一块商业用地,继续通过收并购实现扩张。三、小型房企现抛售潮2018年以来,随着一系列的调控,已有十余家房企因资金链断裂宣告破产。在紧缩的信贷环境下,小型的开发商的融资能力会受到更严格的贷款渠道和更高的融资成本的挤压,为缓解资金链压力纷纷抛售资产,也有部分企业希望通过剥离非核心业务,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放在主营业务上。大量存量物业的抛售,也促进了年内大宗交易的成交。2018年1-11月,小型房企出售的商业地产宗数达25宗,较2017年有显著上升。在出售资产的房企名单中,不乏一些大中型房企,以凯德为例,通过剥离成熟资产,获取足够资金,投入具备更大成长潜力的城市和资产上去。四、房企热衷一线,并有向二线渗透的趋势2018年房企参与的商业地产大宗交易中,一线城市资产交易量仍占绝对主力,占比超7成,但出现逐渐向重点二线城市渗透的现象。从房企收购的资产标的的城市分布来看,上海占绝对优势,比例达41%;北京位列第二,占比22%;一线城市中,上海北京的大宗交易活跃度相对更高。部分重点二线城市也是房企收并购的关注重点。一、二线城市核心商务区、副中心都有大量的老旧物业及被低估的存量资产,这些都是极具升值空间的优质资产。部分主要二线城市得益于消费者购买力的不断增长以及地方政府对于城市更新的积极推动,使得位于核心区域的零售项目在资产价值上获得不断提升。从房企出售的资产标的的城市分布来看,涉及的城市数量远大于收购所覆盖的城市,说明房企在收并购时对城市的选择更为谨慎和聚焦,而险资、基金公司等投资的城市范围则更大。另外,出售资产中包含不少弱二线和三四线城市的资产,也意味着房企对三四线的商业发展的预期不佳。典型案例——凯德退出三四线城市,聚焦五大核心城市群自2017年凯德集团新开业购物中心面积破新高之后,其开始优化购物中心组合, 2018年1月,凯德84亿出售20个项目予万科,退出了许多三四线城市;并于2018年11月凯德以128亿接手上海星外滩项目,诸多的收购动作,则聚焦一二线城市。通过出售成熟资产,收购具备成长性资产,实现其商业地产布局战略:从而优化购物中心组合,聚焦五大核心城市群;即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及周边城市的业务布局和规模优势。五、办公交易热度不减,零售物业改善明显从资产类别来看,房企大宗交易更偏好零售物业,其次为办公,近年来由于写字楼资产的激烈竞争使得其收益率不断压缩,房企将目光转向零售物业。零售物业通过物业提升或业态调整而取得更高的租金,从而得到房企的青睐。商业地产存量投资大幕已开启,预计到2020年,进入商业地产的资本将达到万亿规模。北上广深及部分核心的二线城市都已迈入存量时代,这些城市土地资源稀缺,但各类商办和消费升级需求活跃,大量商业资产需要升级,对于面临增量天花板的房企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投资机遇期,但投资仅仅是第一步,如何运营如何实现真正的资产增值才是未来的核心。附:2018年商业地产大宗交易【乐居财经,专注于泛地产行业新闻。感谢您的关注】

德则不冒

《2018房地产行业十大热点舆情研究报告》发布 房地产税、调控等热词位列其中

中证网讯(记者张玉洁)3月25日,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与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发布了《2018房地产行业十大热点舆情研究报告》(简称《报告》)。《报告》通过2018年房地产市场舆论关注点,共梳理出“各地楼市调控次数创新高;行业安全事故总量保持高位;房企负债率居高不下;房地产税立法进程提速;多城‘引才’政策间接促进市场交易;房企业务转型力度加大;长租公寓‘租金贷’引争议;多地楼盘降价导致集体维权再现;住房租赁资产证券化进程加快;棚改货币化安置政策方向调整”等十大舆情热点。整体来看,十大舆情热点中既有房地产税、房地产调控等与行业政策有关的宏观舆情,也有房企安全生产、负债率,业务转型等与企业经营相关的微观舆情。宏观舆情与行业政策进展有着较强的相关性,以房地产税为例,《报告》显示,2018年3月和9月左右出现了两个舆情高峰,前者主要是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等一系列权威文件透露房地产税的进展,后者则是去年9月全国人大立法委发布本届立法任务,房地产税位列第一类立法项目(即条件比较成熟、任期内拟提请审议的法律草案)。而微观舆情往往与企业日常管理等情况有关。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舆情事业部副总经理柴龚泉指出,编写和出台报告的目的,一是帮助主管部门、行业、企业建立更加有效的舆情发现、响应和反馈机制,持续规范企业经营活动,促进信用建设,共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二是协助各级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从不同维度倾听公众声音,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更多地回应社会期盼。三是让社会大众摒除杂音,发挥正能量,对行业和市场发展的预期更加稳定和理性。四是与房地产企业共同建立一个有效的舆情监测网络,及时准确回应人民群众呼声,更好引导房地产市场预期,有效防范各类风险,确保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2018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华东华中区域测评研究报告

6月21日,《2018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华东华中区域测评研究报告》火热出炉,这是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中国房地产测评中心连续第4年发布此项区域测评报告,也是对上海、浙江、江苏、福建、安徽、河南、湖北和湖南这七省一市的房地产市场和房企的一次全面盘点。根据报告,2017年在行业全年整体而言维持高位运行的背景下,华东及华中区域内各省市房地产市场成交较为活跃,库存去化良好,区域内部分企业在战略转型、区域布局、产品升级和改革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涌现了一批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秀房企;同时,调控政策的深入、居住需求的变化以及竞争的加剧,也使得区域内房企在模式、运营和产品等诸多方面进行全方位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市场:除上海外,区域内各省成交均创新高测评报告显示,2017年,华东区域四省一市商品房销售面积为40557.1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44%,占全国销售面积的23.94%,较上年回落3.03个百分点;销售金额共计41004.47亿元,同比增长7.45%,占全国销售金额的30.67%,占比亦有小幅下降。华中区域三省商品房销售面积为30001.3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87%,占全国销售面积的17.71%,较上年小幅提升0.67个百分点;销售金额共计17848.98亿元,同比增长24.31%,占比为13.35%,较上年提升1.14个百分点。从各省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金额同比增长速度来看,除上海外,其余七省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都实现不同幅度的增长,浙江、福建、安徽、河南和湖北五省的两项指标增速更是均大于全国平均水平,五省房地产市场成交活跃,库存去化良好。报告指出,受持续高压的调控政策影响,上海2017年商品住房市场降温明显,总体呈现“量跌价稳”的状态,成交面积大幅下降,住房价格指数涨幅明显回落。全市商品房批准预售737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58.58%;全市商品房销售1691.6万平方米,同比减少37.5%。而浙江、福建、安徽、河南和湖北五省的两项指标增速则是大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福建、河南和浙江,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的同比增速都在两位数以上。其中,销售面积同比增长最高的是福建的19.1%,销售金额同比涨幅最高的是浙江的28.47%。同时受销售情况良好的拉动,浙江、福建、安徽、湖北和湖南各省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均明显回升。此外,各省市土地购置情况亦出现明显分化,上海、福建、河南两省一市年内土地购置面积较上年有所下降,其余五省土地购置面积较上年有所提升。从年内新开工面积看,除上海和河南有所下降外,其他各省均实现正向增长。战略:“美好生活”促多元化发展从本次测评结果来看,华东各区域中,绿地、新城控股、旭辉、世茂房地产和正荣地产年内表现突出,蝉联上海区域前五名。浙江区域中,绿城集团、祥生地产集团、佳源集团分列前三。江苏区域中,中南置地、朗诗集团、弘阳地产,位列三强。福建区域,泰禾集团登顶,融侨集团、建发地产分列二三位。安徽区域中,文一地产、国购投资、恒泰地产分列前三名。华中各区域中,建业集团、正商地产、康桥集团列河南前三;福星惠誉、庭瑞集团、联投置业分列湖北前三;中建信和、长沙房产和大汉城镇,则分别占据湖南区域前三位。从各区域的领先房企来看,华东华中区域内房企的区域布局策略不尽相同。上海、浙江、江苏和福建四省市全国化布局企业和区域深耕型企业相对较多,如完成全国化布局的绿地、世茂、融信、融侨等,深耕长三角的中南、佳源等。其余四省市中,以省域或城市深耕型企业为主,例如河南的建业、安徽的文一、武汉的庭瑞等。这与华东区域房地产市场起步早,经济基础良好有关。同时,华中地区作为链接中、西部以及“一带一路”的枢纽地区,战略地位与日俱增,随着产业发展带动下的人口回流及城镇化建设加速,必将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房企在此集聚。但这些领先企业也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他们纷纷在2017年将“美好生活”提到战略高度,融入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之中。而服务、创造美好生活本质上要求开发商拓展多元化业务。有些积极横向发展长期持有型业务和存量运营,如长租公寓、特色小镇、文旅地产、商业地产、产业城镇、物流地产、教育地产、养老地产等与“美好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领域。如旭辉、朗诗、中骏的长租公寓,阳光城的文旅,绿地的康养产业集团,泰禾的特色小镇,绿地、光明地产的物流地产等等。有些则专注于纵向挖掘房地产上下游产业链上新的利润增长点,如互联网家装、社区服务等,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聚效益,如绿地“诚品家”、绿城的生活集团等。模式:创新是王道 深入企业各环节此外,本次区域测评还显示,创新已经成为房企发展的另一个核心关键词。除了“外显”的营销创新之外,众房企还在产品、融资、运营等“内在”环节进行了多维度的策略调整与创新尝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比如在产品方面,住宅产品的溢价率高低越来越成为开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房地产开发企业寻求打造独特的产品体系,通过创新和行业细分在市场上形成差异化竞争。总体来看,区域内众多房企以产品线策略为主导,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独具特色的产品线,在产品风格上也进行突破,更是关注绿色、健康、智慧、社区服务等理念,从而提高产品溢价率,营造产品价值。同时,产品竞争上升到产品本质的深度,众多房企逐步赋予产品精深文化内涵。在融资方面,区域内房企积极拓展创新的融资方式。房地产私募基金、ABS、REITs、永续债等等创新融资方式越来越多元化,资产证券化、专项债券或票据等成为房企创新融资的重要手段。运营模式创新方面,在融资渠道全面收紧的背景下,高速周转模式难以完全对冲房企的偿债压力。因此很多房企开始调整策略,积极探索其他运营模式以应对资金压力,谋求长远发展。比如轻资产模式、“大金融”战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