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宝新金融:研究报告——“房住不炒”的房地产板块投资建议天之小人

宝新金融:研究报告——“房住不炒”的房地产板块投资建议

投资要点政策基调先松后紧,“房住不炒”定位不变年初受疫情影响,各地出台了对房地产行业供给侧的扶持工作,包括延缓土地出让金缴纳期限、顺延开竣工期限、调整拿地保证金比例、降低预售门槛等措施。但随着二季度疫情缓和,房地产销售改善、土地市场热度恢复,三季度开始政策基调由松转紧。预计“房住不炒”及“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三稳仍为中长期政策主基调。二季度销售改善,三季度热度尚可,预期年末加快推盘截至2020年10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额为131,665亿元,同比5.8%,自8月份转正后增幅轻微扩大,销售面积为133,294万平方米,呈现由年初疫情修复的态势。但整体而言,销售情况只属尚可,皆因下半年只是体现出疫情影响后刚需延后兑现,销售面积累计同比于10月份为0%,即持平。截至2020年10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为116,556亿元,同比增长6.3%,增速自6月开始转正。整体来看,本年开发投资保持韧性,但从分项数据看,目前的投资主要由建安来拉动,土地购置不炽热,或反映房企对前景看法较为保守。不过,行业需求端保持韧性,在目前融资环境略紧情况下,预期房企会于年末加快推盘,以加快回款增强资产负债表。三道红线叠加2021年偿债高峰,房企拿地趋于审慎住建部、人民银行此前对房地产融资提出了量化的管理指标,划定了「三道红线」。从50家样本房企触及红线情况来看,难度最大的是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部份房企不达标。综合三个指标,至少2/3的样本房企超过了一条或多条红线,反映目前绝大部分房企都靠着高杠杆运营。根据房企的「踩线」情况,房企将被分为「红、橙、黄、绿」四档,实施差异化债务规模管理。我们认为监管层对房企融资规模按三道红线标准进行区间化管理,可抑制房企过度扩张,长远有利行业稳定发展。总体而言,行业融资端呈收紧态势,未来房企需加强现金流管控,并更多依赖销售回款等非有息负债资金。投资建议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公布,建议指出: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租购并举、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我们相信未来房地产行业会维持因城施策,以三稳为基调,预期销售增速偏向温和。现时行业估值仍处于低位,建议留意1) 合约销售保持良好增长态势、2) 拿地时机及成本控制得宜、3) 融资渠道多元化、4) 负债水平合理的房企,推荐关注:龙湖(960.HK)、旭辉(884.HK)、龙光(3380.HK)、雅居乐(3383.HK)。(文章来源:凤凰网港股)

两姐妹

2019年地产基金研究报告:头部集中趋势明显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2019年地产基金研究报告:募集规模持续下降,头部集中趋势明显 近日,由上海诺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中国房地产业协会金融分会联合撰写的《2019年地产基金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对外发布。该《报告》对2019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投融资情况、地产基金募集情况、地产基金行业特点等进行了分析。《报告》显示,2019年地产基金行业呈现出这些特点:首先,因“资管新规”的执行以及地产行业的调控升级,行业整体承压,地产基金的新增数量和募集规模延续上年的下降态势,但是仍然保有一定的规模与活力;第二,与私募股权投资类似,地产基金行业的资金和基金亦呈现出向头部机构集中的趋势,行业监管和管理人运作的规范性进一步增强;第三,在地产基金行业内部,住宅融资类基金收缩,针对持有型不动产的资产、权益交易的不动产基金进一步受到机构投资人的重视。与此同时,优质基金管理人更加注重资管能力的打造,通过自建团队或与专业资管机构合作,提升资产运营和管理能力,拥有主动管理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的基金管理人凸显;第四,政策层面,房地产融资环境持续收紧,对信托融资方式的限制、总量控制和“去通道”等规定对地产基金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第五,从市场活跃度来看,外资地产基金在商业地产大宗交易领域动作频繁,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核心地段的成熟物业,内资地产基金处于调整期,整体活跃度相对较低;最后,在不动产资产证券化方面,虽然公募REITs推出的实质性障碍尚未全部解决,但类REITs产品创新不断,为后续对接公募REITs做了较好的铺垫。此外,本篇报告的发布时间,恰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世界范围扩散之际,全球主要的资本市场均遭受了巨大冲击。《报告》指出,中国的疫情虽已进入平稳收缩期,但其给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让市场对于似乎已被“盖棺定论”的地产行业,是否会重新成为刺激经济的举措而格外关注。另一方面,“房住不炒”的再度强调,以及国务院对于农用地转建设用地审批权限下放的试点,也在继续阐释着中央对于建立长效机制的定力。或许,对于地产基金行业来讲,是否刺激地产,已经不再是需要过多思考的问题。关注持有型不动产,特别是在城市公共服务与产业结构调整上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物业类型,才是地产基金从业者应该长期聚焦的方向。2019年房地产投融资情况及融资政策变化《报告》指出,从房地产开发投资情况来看,近20年来,房地产开发投资金额一直呈上涨趋势,1999年为4000亿左右,2003年突破1万亿,2016年超过10万亿,到2019年逾13万亿。2019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约为13.22亿元,其中住宅投资占比约为73%。从地域来看,东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金额最高,占比超过一半,其次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占比分别为23%和21%;东北地区最少,占比不到4%。房地产开发投资占GDP的比例由1999年的4.43%,增加为2019年的13.34%。从资金来源来看,2019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约为17.8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定金及预收款为61359亿元,占比最高;其次为自筹资金,金额为58158亿元;再次为个人按揭贷款和国内贷款,分别为27281亿元和25229亿元;利用外资为176亿元,占比最小。与2018年相比,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金额呈上涨趋势,尤其是利用外资增速最快,增长62.7%;定金及预付款、个人按揭贷款和利用外资的占比略有上升,自筹资金和国内贷款的比例小幅下降。从近几年房地产企业信用债发行情况来看,2016年发行额度最高,超过7000亿人民币;2019年进入偿债高峰期,2019年-2021年,房地产企业每年信用债偿还额均超过4000亿,2021年达到偿债顶峰。未来几年,房地产企业将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整体来看,2019年金融政策总量宽松,企业融资前松后紧。自2019年5月银保监会下发23号文以来,房地产企业融资环境持续收紧,信托、境内债、境外债、开发贷等房地产传统融资渠道相继被加强监管,尤其体现在前端融资方面,是2008年以来最严格的一轮融资收紧周期。《报告》从国家政策导向和具体规定两个层面对2019年房地产行业及融资政策进行梳理,以期从宏观和中观两个层面对行业政策和相关规定进行整体把握和进一步理解。国家政策层面,全国两会、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房地产行业的政策基调不断予以强调和明确。中观规定层面,银保监会、发改委、央行等机构通过下发文件、约谈、窗口指导、专项检查、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对金融机构(主要为信托和银行)向房地产行业提供融资进行监管和限制。2019地产基金情况总体来看,近年来基金业协会存续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呈上升趋势(2016年有较大幅度下降,其余年份均为增加),但2019年的增加数量和涨幅最小;基金管理规模也呈现逐年上涨趋势,2019年约为13.74万亿,较上年增长近1万亿;存续的备案基金数量逐年上涨,但每年增加数量越来越少,涨幅逐年收窄。基金管理人平均管理的基金规模和数量逐年上升,单只基金平均管理规模变化不大。根据基金业协会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末,存续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为24471家(其中,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8857家,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14882家,其他基金管理人727家,资产配置类管理人5家),较2018年末存量机构增加23家,同比增长0.09%;存续备案私募基金81739只(其中,证券投资基金41399只,股权投资基金28490只,创业投资基金7978只,其他私募投资基金3867只,资产配置基金5只),较2018年末在管私募基金数量增加7097只,同比增长9.51%;管理基金规模13.74万亿元(其中,证券投资基金2.45万亿元,股权投资基金8.59万亿元,创业投资基金1.15万亿元,其他私募投资基金1.55万亿元,资产配置基金5.36亿元),较2018年末增加9603.56亿元,同比增长7.52%。中国地产基金发端于2010年,走过了近十年的发展历程。诺承投资自2012年起开始观测和研究中国的地产基金行业,并独立统计历年的地产基金行业数据。根据诺承投资的统计,截至2019年12月底,中国人民币地产基金市场已有2752支基金实体,由755家管理人发行管理,管理资金规模接近一万七千亿人民币,保持了一定规模的增长。根据基金业协会数据统计,2019年全年共新增283支已备案地产基金,承诺募集总规模为2000亿元人民币左右。地产基金在2017年首次出现募集规模和基金数量的下降,2018年大幅萎缩,2019年延续这一趋势,新增基金的数量和规模均有较大幅度下降。《报告》认为,2019年地产行业和金融行业在政策和市场层面进一步承压,尤其是针对信托、境内外发债等出台了一系列限制性政策,加之行业本身处于调整期,地产基金出现了行业性的整体下滑和萎缩。从2019年新增地产基金的类型来看,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基金数量最多,占比约为44%,其次为住宅和商业,占比分别约为38%和16%。以上地产基金分类标准如下:从基金管理人格局来看,2752支已备案基金实体共由755家管理人发行管理。其中,发行规模超过50支基金的管理人为4家;发行规模在20-50支基金的管理人为24家;发行规模10-19支基金的管理人为36家;发行规模2-9支基金的管理人为242家;发行规模为1支的基金管理人为449家。整体来说,私募基金和地产基金行业均呈现出向头部机构集中的趋势,这一特征是与2019年资金面趋紧,行业监管趋严,地产行业政策收紧等相适应的。基金管理人登记方面,由于自2017年9月以来,其他类型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已趋于停滞,当前的地产基金管理人和产品归于股权投资基金类别之下进行登记和备案。从基金管理规模来看,地产基金约占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管理规模的17%左右。

结驷千乘

金融学院最新研究报告关注房企融资现状和趋势 | 研究成果

导语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房地产行业本身具有很强的金融属性,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对融资杠杆的使用依赖较强。过去十数年里,许多房地产企业利用各种融资渠道放大资金杠杆快速扩张业务,资产规模不断攀升。但在繁荣的背后,宏观杠杆率不断攀升,过度融资挤出其他产业信贷资源等问题成为我国政府防范金融风险工作的重点。随着目前“房住不炒”成为国家在房地产行业政策调控的基调,中国房地产企业普遍面临融资渠道收紧的问题。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鑫苑房地产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张晓燕、张福栋指导研究专员马兰亚、魏行空对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现状开展了研究,并于近日发布了研究报告《中国房地产企业融资现状分析与转型对策研究》。报告通过梳理近十年与房地产企业融资相关的宏观、行业数据,结合房地产行业监管动态和政策变化,对中国房企各融资渠道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整理分析,并探讨了经济新常态下中国房企融资模式的转型之路。这篇研究报告主要发现,国内房地产企业对于以银行贷款为主的传统间接融资渠道依赖较强,在非标融资受阻、权益资本获取乏力以及传统债券市场融资低迷的现状下,以资产支持证券和地产私募基金为代表的创新融资方式正成为当前房企融资方式转型的突破口。报告认为:1 政府应当鼓励房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房地产企业对传统间接信贷资源的过度依赖。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指引房地产企业积极拓宽资金来源。丰富以资产支持证券为代表的新型融资工具,特别是要推进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的发展,鼓励房地产企业盘活存量资产,改善资产负债结构,增强房地产企业资产流动性,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优质存量资产。推动房地产私募基金的发展,出台相关管理条例,畅通房地产私募基金募投管退各个环节。2 保持房地产行业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防止出现“政策悬崖”,避免房地产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大起大落,防止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转换过程可能出现的债务风险问题。坚持房子居住属性,综合运用金融、土地、投资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适应市场规律的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3 对于金融企业,出于自身稳健经营发展的需要,要加大风险监控力度,严控资金流向。在此基础上开展多样化融资模式,帮助房地产企业合理控制杠杆率。4 对于房地产企业,要充分认识到新常态下房地产行业政策调控的长期性,把握好行业发展趋势;房企应从资产管理的角度寻求自身业务模式的转变,基于自身优势打造“投融管退”核心能力;发掘结构性布局机会,有条件的房企参与住房租赁市场、物业管理、商业地产等不同赛道存量市场机会。报告完整版链接://thuifr.pbcsf.tsinghua.e.cn/statics/2021/03/dc4aebace04813681e39.pdf

其动也天

2018上半年房地产行业研究报告,来自保利的绝对重磅干货

2018年行程过半,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国内经济调结构去杠杆稳步进行,房地产行业调控未见放松,而规模高位的峰值时代仍在延续,上半年全国商品房成交额再创新高,达到6.69万亿。与此同时,房企升级转型动作不断,行业掀起了一股“去地产化”的浪潮。我们认为,所谓的“去地产化”,实际上是房地产逐渐成为继互联网之后的另一种新型链接,将实体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人才、产业、税收等各种要素实现有效链接。这种新型链接,在当前形势下具有时代意义,对房企而言,是从开发商向综合投资服务商的重要切换,对国家而言,则是通过房地产的新型链接作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推动城乡建设、科技进步、人民美好生活等发展目标达成的重要手段。房企作为天然的资源整合专家,如何扮演好这种新型链接角色,任重而道远。本次年中重磅总结由保利地产战略研究院、保利投顾联合出品,报告分为两个部分。01聚焦行业长期发展:重点关注房企升级转型方向,房企“去地产化”的实质,是作为一种“新型链接”的整体发展定位的转变。02聚焦行业短期调整:重点关注货币环境和棚改政策调整下的市场走势,三四线楼市预计将面临阶段性见顶。Part 1中长期行业发展机遇房地产成为一种新型链接中国经济正值换挡之际,城乡建设面临新任务,土地市场供应主体——地方政府决策目标转变,新经济动能的培育成为政府发展重要导向,房企向产业靠拢、向实体经济靠拢,升级企业发展定位顺应行业变革形势。与实体经济融合,房地产行业中长期发展焕新机。行业发展新机遇房地产具备链接各类资源的天然基因,与“产业”融合共筑城市“新发展”房地产作为实体载体,可链接人、资本、产业,投资产业、向地产子领域产业链延伸发展。当前房企“去地产化”浪潮的背后,实质是企业战略发展定位的升级,以捕捉行业中长期发展的新机遇。1新浪潮:“去地产”淡化“开发”角色,向“开发 +运营”战略升级房企顺应行业发展变局,升级企业发展战略,由“单一开发”向“开发+运营”发展,包括为了获取土地资源的“运营”,如各种产业资源拿地,亦有房地产运营子领域发展,如长租公寓、养老地产、物流地产等。2新模式:产城融合发展下,房地产成为经济新型“链接”方式房地产已经成为互联网之后的另一种链接,这种链接将比互联网更有优势。互联网是用技术创新扫平障碍,而房地产则更扎实,可链接“人、资本、产业”等多方资源,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助力产业升级发展、推进城乡建设。作为载体的房地产向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是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新机遇,房企升级企业发展战略、推进这种“新型”资源链接的实现,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万科发展物流、投资文化产业;碧桂园进军农业;保利投资大健康产业链、发展军民融合产业;恒大投资新能源汽车、与中科院达成合作共同孵化高科技产业,都是在尝试使“地产”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链接”形式。房地产成为“新型”链接大背景土地供给侧变革——未来各线城市房地产运行市场逻辑将存根本性差异各线城市面临的土地约束条件存较大差异,供给侧变革因地制宜。一线城市:供给弹性极低型,面临供给不足的硬约束,供需矛盾突出;二线城市:供给弹性适中型,仍有一定增量空间;三四线城市:供给弹性超强型,能迅速释放供应,缓和供需矛盾。1土地出让方式转变:政府以土地衔接资源导入倾向明显在产城融合发展统一导向下,各地土地招拍挂市场捆绑各类条件出让情况明显增多,多地实施“限房价、限地价、竞自持”,同时,将产业资源导入作为竞拍要求亦十分常见。房企导入产业发展资源成为拿地“敲门砖”,如碧桂园科技小镇、保利军民融合小镇2土地供应结构性变革:构建政策性住房土地供应体系深圳二次房改:将供应端切分,意图重构住房供应体系深圳“二次房改”:明确供将住房需求划分为4类,对供应形式、供应对象、供应价格等方面均作了细化安排。人才住房与安居型商品房的交易模式设想,是深圳新住房模式改革探索中的一大亮点。设置封闭流转期防止短期套利行为发生,满足年限后,通过补差价的方式可上市交易,两类型产权仍可享有资产增值收益,但获利空间受到一定限制。北京共有产权房:先行实践供应端变革2017年北京出台正式文件,已推出38宗共有产权用地,约403万㎡,目前已有多个共有产权项目入市。在共有产权等新型市场制度建设上,政府充分借鉴98年房改的经验。一线城市供应端结构调整比想象中来得更快,北京共有产权项目入市经验表明操盘逻辑与商品房市场差异显著,房企开发模式需要适应调整。Part 2短期市场形势三四线市场将阶段性见顶全国市场轮动分化,一二线在行业严调控下成交势能减弱,三四线接棒铸就过去两三年房地产市场“大繁荣”。而在当前地产金融环境难有大改善、棚改等多项政策调整变数下,三四线市场阶段性见顶趋势已显现,房企宜客观认清市场形势变化,提前布局应对市场短期调整。关键变量分析:地产金融环境货币“放水”但非“漫灌”,行业资金紧绷形势难改善1趋势:不宜对宽松货币环境存过多期待当前的宽松货币政策“放水”但非漫灌,动因主要有二:对冲外围经济利空因素,稳定金融市场预期;疏通货币流动性至实体经济,修复信用环境,对冲经济下行风险。地产行业不宜对宽松货币环境存过多期许,但亦存部分积极因素,如居民按揭环境改善有望带动销售回笼加速。从房企融资端来看,金融监管框架变革下,“大水漫灌”地产的非标渠道已被堵,近期监管层举措仍释放“严控地产杠杆”信号,下半年房企融资端难有大改善。从房企到位资金看,按揭和定金与预付款走势分化,宽货币基调下,下半年销售回笼环境有望改善。从居民房贷端来看,房贷利率虽仍有升高但幅度明显趋缓,利率大幅攀升时间点已过。在流动性整体宽松、利率水平趋稳下,居民端信贷存改善空间,房贷利率企稳可期。但需注意近一两年三四线购房加杠杆较快,银行对三四线城市按揭管控趋严,资金或重新回流一、二线。2企业策略:稳健财务抗行业风险房企资金面临“强约束”,偿债压力增大而融资不顺畅,“现金流”管理重要性凸显。现金为王、加紧回笼资金,确保财务稳健,以应对行业短期调整风险。关键变量分析——三四线走势棚改等多重变数下,三四线市场加速变化、走向分化1解读:货币化支持力度已预期减弱,不宜扩大影响棚改政策调整早有端倪,货币化支持力度本就预期减弱。棚改政策调整也非“一刀切”,收紧是趋势,但不宜夸大影响。“国开行上收棚改审批权”更应放置在地方债务清理的大环境之下去理解。★2017.8 住建部等六部委住宅去化周期15个月以下的市县,应控制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更多采取实物安置2017.11 住建部联合国开行农发行 住宅库存不足、房价上涨压力较大地区,仍以货币化安置为主的2018年新开工项目,不予棚改专项贷款支持2018.1-4 山东、湖南、江西、广东、安徽表示因地制宜货币化安置山东:拆迁过程鼓励实物安置,取消货币化安置奖励湖南:商品住房库存不足、房价上涨压力较大的市县, 要及时取消棚户区改造货币安置优惠政策江西:因地制宜实施棚改货币化安置,住房供需矛盾突出的市县应加大实物安置住房建设力度广东:控制棚改成本,实现收支平衡,因地制宜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安徽:各地要合理控制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商品住房供需紧张的市县,要进一步降低货币化安置比例2018.6 机构、媒体误读政策,爆出取消棚改货币化安置2018.7 住建部棚改会议 ① 2018年将持续推进棚改② 货币化安置并未取消③ 明确提出棚改不搞一刀切,强调因地制宜推进货币化安置,去化周期15个月以下、房价涨幅压力大地区以实物安置为主2作用:货币化有助释放需求,但非唯一影响因素棚改力度全国差异显著,山东棚改规模冠于全国,河南、贵州、湖南紧随其后,而东南部沿海地区棚改规模普遍偏小、货币化安置力度也较弱,尤其以广东、福建为代表,广东棚改规模全国居末、货币化安置占比不足两成。棚改货币化影响不应一概而论。2017年棚改货币化安置力度较大的省份中,大部分高于全国商品住宅销售增速平均水平5.3%,例如江西、河南、贵州等省商品住宅销售增速超10%;但山东、湖南棚改力度位居一二,但商品住宅销售增速却并未超越全国平均水平。可见,棚改货币化对住房需求的释放有一定助推作用,但非唯一影响因素。3趋势: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三四线城市加速变化、走向分化三四线城市的矛盾,是供给弹性大与购买力不足的矛盾,周期的波动容易大起大落。随着库存逐步补充,将走向分化。加之金融市场动荡、资金回流一二线,尤其是下半年房地产税会有系列动作,相关信息将明显影响市场预期,购房者将优选配置优质资产,部分三四线资产或将承压。不同三四线城市在供给侧和需求侧表现差异较大。供应端需高度关注土地供给量。需求侧需把内生需求和外溢需求分开把握。从需求侧可以分为以下三类:01外溢型三四线:调控不放松,重回内需,容量预期下调,如环京、沪、深等城市。02依赖棚改型三四线:市场缩量,后市遭受遇冷风险,如山东、湖南等棚改大省三四线和非主要城市群三四线城市面临走弱风险。03内需型三四线:依赖本地改善客群与乡镇进城客群,考验价格承受能力4企业策略:全国轮动分化,房企城市投资需分类分析当前市场呈现前所未有的错综复杂性,东边不亮西边亮的城市之间互相对冲,导致总体呈现出一种“稳定感”,但平稳的表面下其实蕴含着危机。三四线量价见顶、市场风险逐步显现,必须分类分析、甄别风险。“三四线之王”的碧桂园暂停“全覆盖”战略,就是一个信号。在资金强约束、市场风险增大,行业面临短期调整,房企投资需更理性,落实“房住不炒”,抓住真实的居住需求,真正做到深耕城市。来源:保利地产(poly_realestate),本文已获授权,对原作者表示感谢。点击下面的小程序立即体验明源云租赁,让多业态资产运营一手掌握!

大富翁

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中国房地产大数据报告(2019)

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住房大数据项目组在2018年1月 -2019年10月纬房指数监测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大数据挖掘分析方法,结合项目组对中国住房市场的长期跟踪研究,完成了《中国房地产大数据报告(2019)》。主笔:邹琳华 王业强 吕风勇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住房大数据项目组在2018年1月 -2019年10月纬房指数监测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大数据挖掘分析方法,结合项目组对中国住房市场的长期跟踪研究,完成了《中国房地产大数据报告(2019)》。本报告同时也是2019年各期《中国住房市场发展月度分析报告》的年度总结报告。一、2019住房市场运行动态1.核心城市房价由较快回升到止涨趋稳,二手住房成交量冲高回落反映全国24个核心城市房价综合变动的纬房核心指数显示,2019年,核心城市房价经历了由回升到趋稳的转变。2019年2-4月,核心城市房价出现被称为“小阳春”的较快反弹;2019年5-7月,“小阳春”逐步消退,核心城市房价涨速下降。2019年8-10月,市场进一步趋稳,核心城市房价稳中略降。2019年10月,核心城市房价同比微涨0.3%,环比微涨0.028%。纬房核心指数显示,近一年核心城市住房增值率,要远低于同期物价上涨率和存贷款利率。核心城市房价的季节波动率要大于年度波动率。纬房核心指数还显示,2018年10月,尽管与上年同月相比核心城市房价只上涨了0.3%,但与2019年1月的102.53点相比,核心城市房价累计上涨了3.42%。与2018年1月100点相比,核心城市房价累计上涨了5.73%。纬房核心指数综合了全国24个核心城市住房价格的变化,可作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晴雨表。24个核心城市分别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天津、重庆、苏州、杭州、武汉、成都、南京、宁波、青岛、郑州、无锡、长沙、厦门、济南、西安、沈阳、大连、福州、南通、东莞,基本覆盖了中国最具经济竞争力的城市群体。其中包含一线城市4个,准一线城市4个,二线城市16个。纬房核心指数以2018年1月为房价基期,以各城市2017年商品住房销售额为指数权重进行综合计算。从二手房成交量指数看,在核心城市房价止涨趋稳的同时,二手住房成交量也冲高回落。2019年10月,10大重点城市二手住房成交量指数为135.61点,比9月下降了19.89%,但仍比2018年同期成交量指数高出45%。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形下,二手房成交量的持续下降,表明短期房价上涨动能减退。十大城市二手住房成交量指数(2017年1月成交量=100)制图: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住房大数据项目组注:十大城市的样本为北京、上海、成都、大连、武汉、苏州、深圳、南京、杭州、重庆。2. 一线城市房价反弹力度较弱,除深圳外其它城市均处于下降阶段从一线城市近一年的房价走势看,广州、北京、上海房价相对低迷,2019年1季度房价反弹力度较弱,后弹过后随之先后开始下跌。只有深圳2019年下半年仍继续维持上半年的涨势。一线城市纬房指数监测显示,近一年来广州房价同比下跌3.37%,北京同比下跌3.99%,上海同比微涨0.81%,深圳同比上涨5.58%。从2019年10月环比变化看,一线城市房价平均环比下跌0.025%。其中北京环比下跌1.33%,在一线城市中跌速相对较快,跌幅比上月也略有扩大;上海环比下跌0.70%;广州环比微涨0.12%;深圳房价环比上涨1.81%,涨速比上月扩大0.91%。3.准一线城市中天津重庆房价相对低迷,苏州上涨较快但涨势得到抑制从准一线城市近一年的房价走势看,天津、重庆房价相对低迷。准一线城市纬房指数监测显示,近一年天津累计下跌3.78%,重庆累计下跌2.55%。杭州房价基本稳定,近一年杭州房价累计微涨0.66%。苏州房价上涨较快,近一年累计上涨20.71%。从2019年10月环比变化看,准一线城市房价平均环比下跌0.117%,跌速比上月减缓0.473个百分点。其中天津环比下降1.43%,跌速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房价下跌速度仍较快;杭州环比下降0.11%,比上月减缓0.39个百分点;重庆环比上涨0.87%;热点城市苏州环比上涨0.2%,前期涨势得到抑制。4. 过半二线城市稳中趋涨,部分城市继续下跌从近一年二线城市房价走势看,过半二线城市稳中趋涨。上海周边的宁波、南通、无锡,以及东北沈阳、哈尔滨、长春等同比均有上涨,昆明、厦门房价也有回升。二线城市纬房指数监测显示,二线城市房价平均同比上涨1.647%。其中,近一年宁波同比上涨10.41%,沈阳同比上涨9.79%,南通同比上涨9.18%,昆明同比上涨8.20%,厦门同比上涨8.15%。成都、南昌分别同比略涨2.35%和2.32%,年度涨幅相对较小。青岛、济南、长沙、武汉房价相对低迷,其中青岛同比下跌11.67%,济南同比下跌8.89%,长沙同比下跌6.62%,武汉同比下跌3.9%。从2019年10月环比变化看,二线城市房价平均环比下跌0.008%,涨速比上月收窄0.144个百分点。二线城市中,短期房价上涨、停滞和下跌的城市均有存在。上海周边的宁波、南通、无锡,以及东北沈阳、大连等仍有上涨;青岛、厦门、郑州等延续下跌,但厦门的年度涨幅仍然为正;西安、长沙、成都、武汉、南昌等短期市场走势暂处于停滞状态。5.三四线城市房价下跌个数增多,部分城市房价涨速仍相对较快2019年以来,三四线城市房价下跌个数逐渐增多。但受周期异步性、货币化棚改余热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少部分三四线城市如临沂、南阳、唐山、洛阳等在总体市场下滑的背景下仍然相对较快上涨。三四线城市纬房指数监测显示,近一年临沂、南阳、唐山、洛阳分别同比上涨32.87%、20.26%、20.06%和12.66%。由于部分三四线城市房价的上涨可能依赖于地方隐性债务的增加,其中隐含着未来下跌的风险。从2019年10月环比变化看,三四线城市短期房价总体微跌。三四线城市房价平均环比下跌0.055%,跌幅比上月收窄0.103个百分点。6.分城市群看,2019年珠三角城市群景气度相对较低,长三角城市群景气度相对较高从2019年各大城市群的市场表现看,长三角城市群的市场景气度相对较高,房价上涨城市比例更大,部分城市如苏州、宁波、南通等房价涨速也相对较快;珠三角城市群的景气度相对较低,房价下跌比例更大,除深圳、东莞等外,广州、佛山、肇庆、中山、惠州、阳江、清远等均有下跌,其中肇庆跌速相对较快。环渤海区域房价同比地图显示,京津冀一带,唐山房价同比上涨较快,大连、秦皇岛、廊坊、沧州等城市同比略涨,而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的张家口、保定、衡水等城市房价同比下跌;山东临沂房价同比上涨较快,而青岛房价同比下跌约10%,淄博、潍坊、日照等城市房价停滞或略跌。2019年10月主要城市房价同比分布图2019年10月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房价同比分布图2019年10月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房价同比分布图2019年10月环渤海城市群房价同比分布图2019年10月中部城市群房价同比分布图7.核心城市住房租金下跌,租房市场景气度下降反映全国22个核心城市住房租金总体变化的纬房租金核心指数显示,2019年10月,核心城市住房租金指数为102.74,环比下跌1.16%,同比下跌1.10%。核心城市住房租金继9月下跌速度有所加快后,10月租金下跌速度继续加快。一方面,9-10月属于租房市场淡季,住房租金下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波动属性;另一方面,2019年5-7月住房租金并未出现如2018年同期的显著上涨,但8-10月的下跌态势类似,因而2019年的租房市场景气度要低于上年。纬房租金核心指数综合了全国22个核心城市住房租金的变化,可作为分析中国住房市场变化的重要参照系。22个核心城市分别为北京、成都、大连、东莞、广州、杭州、济南、南京、青岛、厦门、上海、深圳、沈阳、苏州、天津、武汉、长沙、重庆、福州、南通、宁波、无锡,基本覆盖了中国最具经济竞争力的城市群体。其中包含一线城市4个,准一线城市4个,二线城市14个。纬房核心租金指数以2018年1月为租金基期,以各城市2016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指数权重进行综合计算。二、市场形势分析1.房地产融资政策仍然从紧,但房贷利率趋于回落房地产融资仍然受到严格管控。2018年底至2019年初,随着定向降准等货币政策的实施,资本市场的资金紧张状况显著缓解,部分城市首套房贷的实际利率由上浮10%-15%降至基准利率水平。在信贷相对宽松的背景下,2019年春季住房市场出现“小阳春”现象,部分城市房价较快反弹。但在复杂的内外部经济环境下,防范宏观风险仍是政策底线,“大水漫灌”的情形并没有出现。房地产相关信贷也仍然受到严格的管控,房地产融资政策环境仍然从紧。这消除了房价进一步上涨的可能性,使得“小阳春”自行消退。利率动态调整机制开启,房贷利率中长期有回落的趋势。2019年8月25日,央行发布《关于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调整公告》,要求商业银行自2019年10月8日起,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以最近一个月相应期限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定价基准加点形成。其中首套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二套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加60个基点。由于房贷利率历来以基准利率为锚,而基准利率又自2014年11月22日再未做出调整。央行此次发布个人房贷利率新规,相当于重启了房贷利率的调整机制。在全球经济存在下行压力的条件下,货币环境总体仍将适度宽松,这意味着市场利率将处于在合理区间的下限。考虑到信贷利率有走低的趋势,在房贷利率形成新规下,既使存在房贷利率加成机制,房贷利率中长期也将趋于下降。但在短期内,房贷利率不会有显著变化。2.土地市场格局或将发生重大变化,但短期不会对房地产市场构成直接冲击土地政策出现重大变革,城乡土地市场并轨改革启动,符合条件的集体土地可合法直接入市。在较长时间内,集体土地无法直接进入土地市场,土地市场的城乡二元分割特征显著。2019年8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决定,并将于2020年1月1日起施行。修改后的《土地管理法》首次开辟了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的合法途径。其中,以法律形式明确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确定为工业、商业等经营性用途,并经依法登记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所有权人可以通过出让、出租等方式交由单位或者个人使用”,“通过出让等方式取得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转让、互换、出资、赠与或者抵押”。修改后的《土地管理法》改变了多年来只有国有土地才能入市的单一土地供应渠道,土地市场供应格局或将发生重大变化。短期内,由于可用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规模较为有限,城乡土地市场并轨的尝试尚不会对房地产市场构成直接冲击。中长期看,虽然集体建设用地仍然不能用于房地产开发和商品房建设,但通过建设租赁性住房等渠道,集体土地入市也能对房地产市场格局产生重大影响。3.抑制住房投资投机方向未变,但调控政策面临边际性宽松“房住不炒”、抑制住房投资投机的调控政策方向得到坚持。在复杂的内外部经济形势下,中央和相关主管部门领导多次强调和重申要坚持“房住不炒”,充分表明了中央控制房价上涨的决心。2019年4-5月,包括佛山、苏州、大连、南宁等10个热点城市因房价涨幅较大被住建部预警提示,表明了政府对房价上涨的现实态度。房地产调控政策仍将总体保持延续性与稳定性。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松动,也意味着房价短期难以出现大涨。另一方面,限购、限价政策面临边际性调整的需要。自2010年北京首次推出住房限购政策以来,住房限购政策实施的最长时间已经接近10年。作为一项被动成为长期制度的短期行政手段,虽然住房限购政策对于抑制住房投资投机、稳定房地产市场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场效率。作为短期应急手段,一些城市的限价政策中长期效果也不明确,但对市场效率的影响却较为显著。随着土地改革等重大制度改革的推进和全国房价稳中趋降,部分城市住房限购、限价政策有一定的边际性调整需要。4.经济增速下滑对房价的影响逐步显现,房价上涨预期有所减退经济增速下滑使得房价上涨预期进一步减退,更多潜在购房者的房价预期转向悲观。在全球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世界经济前景趋于复杂化,全球经济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增加。受世界经济大环境及国内结构调整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速也不断下滑。由于长期房价变化与预期收入的变化紧密关联,这将导致市场观望情绪增强,抑制房地产投资投机。2018年底至2019年初,部分城市根据市场变化对房地产调控政策进行了微调,一些城市取消或弱化了限价、限售等辅助性调控手段,房地产信贷也有一定松动迹向。部分购房者认为房地产调控可能进一步松动,从而对房价预期也由悲观向谨慎乐观转变。2019年1季度,全国房价总体回升,个别一二线城市房价出现较快上涨。2019年4月以来,在经济增速下滑的背景下,随着政府“稳房价”决心的进一步明确,以及货币宽松政策短期见顶,房价回升的态势受到抑制,房价上涨预期逐步减退。2019年4月以来二手房成交量和房价整体涨速的下降,也表明市场预期的转变。三、2020重点城市市场预测预计2020年重点城市住房市场总体先抑后稳,房价有望实现软着陆。少部分城市仍存在较快上涨或下跌的可能。短期重点城市房价趋降主要原因有:经济增速下滑,城市化动力减弱。经济增长是城市进从而房地产业发展的源动力。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将导致城市化动力减弱,并使得部分居民对房地产市场预期也发生转变。受外部贸易摩擦和内部结构调整的影响,2019年3季度GDP同比增速降至6%。随着经济增长不断趋缓,城市的人口吸引力相对降低,对住房市场的短期信心也将受到影响。短期的主流房价预期将由谨慎乐观向有限悲观转变。始于2015年底的本轮房地产景气周期趋于尾声。以房地产去库存、货币化棚改政策为触发点的本轮房地产景气周期,房价上涨持续时间长,总体涨幅巨大,一二三四线城市轮动特征明显。但2017年以来,一线城市房价开始由涨转降;2018年以来,部分热点二线城市房价也出现较大下调;2019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三四线城市加入到房价下降的行列。三四线城市房价逐步由升转降,表明始于2015年底的本轮房地产景气周期趋于尾声。在没有新的激发因素出现之前,市场信心难以有效恢复,房价总体趋降。另一方面,房价存在先抑后稳的条件。尽管经济增速下滑,但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仍然存在,房价即使下降也仍存在一定支撑。住房调控政策基本见底,调控政策及融资条件均存在边际性改善的可能。这些因素可能共同促成房价的软着陆。由于中国房地产市场区域差距大、发展极不平衡,在总体先抑后稳的背景下,不排除局部较快上涨或下跌的可能性。分城市看:一线房价总体先抑后稳,个别可能上涨。一线城市作为全球性城市,房价对外部经济环境变化比较敏感,全球经济动荡加剧将对一线城市房价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作为科技创新中心,一线城市房价也将受到科技创新企业估值大幅缩水的影响;近期,部分一线城市房价下跌有所加快且成交量下降,短期市场难以有回升的基础;在再城市化背景下,一线城市作为高端人才流入地和高端产业聚集区,房价回调存在一定支撑点,个别城市房价仍可能上涨。二线城市涨跌并存,但大起大落可能性不大。受一线城市房价下跌的传导及短期观望氛围增强的影响,二线城市房价或将以小跌为主。但部分城市发展前景较好、房价基数低、中长期房价累计涨幅相对小的城市房价仍可能上涨。三四线城市总体下跌。从城市化总体格局看,三四线城市收入水平及人口吸引力偏低,住房投资投机需求和二手房市场相对不活跃,房价持续上涨动力不足。在政策刺激效力减退及房价“相对洼地”消失的背景下,三四线城市住房市场可能将先后进入下行阶段。部分行情启动较慢的三四线城市,借助于货币化棚改余热,房价也仍可能上涨。四、基于大数据的城市房价预警预报纬房大数据预警预报系统为国内首个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房地产预警预报系统。在最新纬房指数监测指数的基础上,基于房价空间传导机制及区域房价相互作用机理建立预报模型。在人工智能等算法模型给出初步风险判断结果之后,通过专家会商评估,给出最终预报信号。需要注意的是,纬房预警预报系统仅为市场短期走势预测,并不一定代表现实已经发生的涨跌。纬房预警预报信号为数学概率信号而非确定性结果,具有一定的差错概率。结果仅供分析市场参考,不直接构成决策及买卖建议。根据监测模型及专家评价,提出以下参考性预警预报:浅红色(一般上涨)预警:深圳、东莞、珠海、惠州、苏州、南通、无锡、宁波正红色(较快上涨)预警:无深红色(大涨)预警:无浅绿色(一般下跌)预警:北京、天津、廊坊、保定、张家口、沧州、青岛、济南、烟台、威海。正绿色(较快下跌)预警:无深绿色(大跌)预警:无2019年11月纬房大数据预警预报五、存在问题1.高速增长趋于结束,局部市场下行风险增大经过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当前住房总量供应较为充分,住房市场从总体看并无较大的实际增值空间。虽然有些城市房价已停止上涨,但由于住房供给规模的持续增加,不排除局部房地产市场风险继续累积的可能性。随着供给的不断增长和需求增速下降,部分三四线城市房价存在一定的波动风险。2.房价趋降考验政策定力在“房住不炒”和地方政府稳定房价的主体责任成为政策共识的背景下,住房投资投机需求减退。在当前的内外部经济环境下,只要“房住不炒”的方略能够坚持,不仅房价难以出现大幅上涨,部分城市还将进入买方市场。这虽然有利于降低宏观风险及平抑房价,但也会使一些开发企业面临经营困难。对土地财政依赖较大的部分城市,财政压力也难免增大。这些都将考验城市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定力。3.市场下行时,房地产企业延期交房、烂尾及各类市场纠纷的发生概率增大房地产市场本质上是具有较强波动性的市场。我国房地产企业大多采取高负债经营模式,本身蕴含着较大的经营风险。在过去十多年,由于房价涨多跌少,开发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被乐观的市场表现所掩盖。一旦市场增长停滞或持续下行,负债率过高或对市场预判过于乐观的房地产企业,将面临资金链紧崩甚至断裂的风险。房地产企业延期交房及烂尾的风险也随之增大。在期房预售制度下,这也将极大损害购房者的权益。特别是在三四线及以下城市,行业监管力量薄弱,市场下行压力加大,相对更容易出现无法按期交房现象。此外,由于买卖双方对期房权益的理解不一,一旦房价下行,各类市场纠纷案例就会迅速增长。4.房地产企业资金紧张,对市场产生多方面影响房地产企业资金紧张成为常态,这对土地市场降温起了有效作用,也对稳定短期房价起了一定作用。房地产企业资金紧张主要源于两个方面因素:为避免土地市场过热,政策层面对开发企业的融资采取了一定的规范性管控措施,房地产企业融资成本升高;受限购及市场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商品房销售增速下降,房地产企业资金回笼出现不畅。房地产企业资金紧张对供给也将产生一定影响。短期内,房企供给能力下降;中长期,开发融资模式将逐步转型,市场供给不会因此发生变化;为了降低资金压力,部分房地产企业倾向于采取缩短开发及销售时间的快周转模式,短期内部分商品房产品的品质有所下降。六、对策与建议1.坚持“房住不炒”,保持调控政策的延续性与稳定性历史经验证明,在城市化发展阶段,出台刺激购房政策必然导致房价的异常上涨,增加市场风险。为保持市场平稳,应保持调控政策的延续性与稳定性,继续抑制住房投资投机,使购房投资杠杆保持在可控范围。限购、限贷等核心的住房投资需求管控政策,仍应保持相对稳定。房地产政策的调整优化应坚守“房住不炒”的底线,坚持避免出台刺激购房政策。坚持“房住不炒”虽然有利于降低宏观风险和提升居民住房水平,但与土地财政在短期内具有一定的内在矛盾,需要保持充分政策定力。随着“房住不炒”的推进,部分城市不可避免地要面临一定的财政压力。为避免市场出现政策性波动,这一方面需要保持政策定力,继续抑制住房投资投机,保持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稳定;另一方面需要加大财政结构转型力度,降低对房地产相关收入的依赖度。2.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保持房地产信贷规模稳定从宏观看,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密不可分。房地产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货币“蓄水池”的功效,货币供应扩张紧缩是房价大起大落的必要条件。稳定房地产市场,首先需要从宏观上维持货币供应量的相对稳定,避免大水漫灌或过度紧缩。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可以为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和居民家庭住房条件的持续改善创造条件。从微观上看,按揭贷款是达成房地产交易的重要前提,差别化信贷政策是控制住房投资投机最为直接有效的政策手段。在坚持差别化信贷的前提下,加强对各类融资手段的用途管控,避免借其它用途融资而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从供给侧看,继续维持对开发环节融资的适度合理管控,可以从源头抑制土地相关炒作。为避免信贷资金“脱实入虚”或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相关金融管理部门对房地产开发环节采取了一定的融资管控措施,有效地抑制了土地市场过热、平抑了短期房价。为稳定土地市场预期,从源头抑制土地和房地产的相关炒作,应保持对开发环节融资的适度合理管控措施的稳定性。3. 落实完善因城施策方略,明确地方政府稳定市场主体责任房地产市场属于地域性很强的市场,将城市政府作为稳定房地产市场的第一责任人契合经济规律。此外,因城施策也可以大大降低房地产市场系统性风险发生的概率。进一步明确各城市政府稳定房价的主体责任与上级政府的监督指导责任。对于局部房价的异常上涨,实现及时预警和“露头就打”。房价短期波动较大的区域,还可进一步明确稳定房价的短期数量目标。严格防止个别城市以“因城施策”之名出台刺激购房政策。将稳定租房市场纳入各地政府稳定房地产市场的重要目标,大力规范租房市场秩序,保护租房者合法权益,防范中介及各类机构试图操控、垄断市场行为,避免租金的异常波动。从各地市场实际出发,增强需求管控政策的弹性与灵活性。在坚持“房住不炒”、维持市场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可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对已有的限购、限价等需求管控政策作边际性调整,以适应市场形势的新变化。避免误伤合理购房需求,适度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进一步增强政策针对性,减少“一刀切”式管控。4.完善住房市场监测指标与方法,实现对市场风险的及时预警在政策层面,上级政府对住房市场监测评价指标的单一化,容易诱发下级政府简单调控或虚假调控。有必要对现有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加以改进,以促进市场的持续稳定。可以考虑增加住房市场监测指标、完善监测方法,加强二手房监测、成交量监测、舆情监测、大规模摇号等市场异常监测,引入大数据监测、人工智能监测等新方法。及时发现和预判市场动向,实现事前预调,减少事后调控。与股市等资本市场相比,房地产交易属于低频、大额交易。房地产市场的规律性、可预判性相对较强。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在房地产监测领域的应用,加大对地价、房价、房地产舆情及交易量等的监测力度,实现对市场风险的实时预警。5.稳妥推进住房市场长效机制建设,促进长短期政策目标的均衡协调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缓解住房供求结构性矛盾。房地产需求与城市公共服务息息相关。公共服务的不均衡,不仅表现为不同区域公共服务水平的巨大差异,更表现为同一区域内部公共服务水平的较大落差。公共服务在空间分布上的极不均衡,是导致住房结构性短缺的重要原因。这需要优化各级政府的财权与事权划分,大力推进基础教育、医疗、公共交通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通过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平衡住房需求的空间分布,促进存量住房资源的有效利用。大力发展租房市场,实现租购并举。发展租房市场是建立完善住房市场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租房市场被政策所忽视,租房者权益未得到很好的保护。进一步落实租购房同权,建立健全住房租赁相关法律法规,增加租赁住房土地供应,完善租房市场监测体系,促进住房租赁市场发展。深化土地市场改革。以用途管制为基础,推进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为建立多主体供应的住房供应体系垫定基础。促进地方财政结构转型,降低城市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分类推进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转变地方政府高负债发展模式,是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必要条件之一。从保护购房者权益出发,因地制宜稳妥推进住房预售制改革。随着住房市场由快速上涨转入总体趋稳,房地产企业短期资金压力将迅速增大,期房烂尾或延期交付风险可能较快增加。在期房预售制度下,这些风险都将转嫁给购房者。特别是在三四线及以下城市,购房者权益更难以得到保护。为有效保护购房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有必要因地制宜稳妥推进期房预售制度改革。建立房地产政策的综合协调机制。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涉及金融、土地、住房、财税、教育、交通、发展规划等多个部门,房地产市场的变动同时又会与金融市场及宏观经济发生联动。这需要加强宏观政策的综合协调,实际统一目标齐抓共管,避免重要宏观政策的出台与稳定房价目标相背离。纬房指数(原大数据房价指数BHPI的升级版本)为首个基于住房大数据和重复交易法的新型房价指数。通过新技术的应用,纬房指数有效规避了阴阳合同价、非理性报价、网签时间滞后、加总失真等技术难题,从而更为贴近居民家庭对房价涨跌的真实感受。纬房指数为公益性月度房价指数,目前包含纬房核心指数和纬房租金核心指数2个全国性综合指数,142个主要城市房价指数、约30个重点城市的住房租金指数及数十个重点城市的区县房价指数,每月中下旬完成上月指数。纬房指数现有定基、环比、同比3个维度,同时提供大数据房价中位数作为参考。纬房指数主要监测存量住房价格变动,新建商品住房价格变动暂不计入纬房指数。作为基于大数据的开放式房价指数,纬房指数的监测深度与广度将不断递进。纬房指数为大数据挖掘研究前沿成果,数据仅作为市场研究参考,住房市场评价以政府统计部门数据为准。报告撰写人:邹琳华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住房大数据项目组组长,中国社科院竞争力模拟实验室副主任,《中国住房市场发展月度分析报告》主编王业强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土地经济与不动产研究室主任,《房地产蓝皮书》主编吕风勇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主编数据整理:叶冰阳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住房大数据项目组 研究助理数据支持:住房大数据联合实验室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

数称溪公

《规模上市房企研究报告》出炉!

郁亮坦言,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活下去”这句话成为特别真实的存在。在刚过去的2019年,房企究竟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健康状况”?2020年地产政策怎么走,楼市怎么走,行业又该怎么走?6月9日,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正式发布《规模上市房企研究报告》!该份报告通过对50家头部规模上市房企的十大维度、70多项数据进行梳理分析,呈现一个基于大数据基础上的房地产行业趋势,为行业中长期发展提供媒体智库建议。14项子榜单出炉!房企告别高增长2019年,在宏观经济整体承压、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我国房地产市场运行的政策环境仍然偏紧。中央聚焦房地产金融风险,坚持住房居住属性,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地方因城、因区、因势施策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规模上市房企研究报告》在销售、利润、融资、负债、扩张等十大维度,整理出的14项子榜单,解释房地产行业主要指标的变化趋势。新形势下,房地产行业进入深度转型期。销售方面,2019年度房企可以说交出了近十年来较差的“答卷”。相较于往年头部房企纷纷大幅度超目标完成任务,去年大多房企只能“踩线”完成,甚至开始出现房企无法完成目标的情况。同时,相较于过去十年房价的不断上升,去年不少房企开始出现了销售均价下滑的情况。房企的规模虽然越来越大,不过盈利能力却并没有水涨船高。在去年,只有碧桂园和万科的净利润,超过了贵州茅台(439.7 亿)。但是即便是六家最赚钱的房企,去年净利润加起来也只有2645亿元,还远不及中国工商银行一家的净利润(3134亿元)。房企“裁员”、高负债真相曝光财务方面,如何把握好规模和负债的平衡正考验着房企。有些房企仍在扩张,但也有房企开始收缩战线。“高负债”和“控规模”的天平游戏,也一直考验着开发商。过去的一年,当一些房企勒紧了裤腰带,调整区域组织架构,收缩“瘦身”,“降薪”传闻也不绝于耳。不过根据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对房企人力资源情况的分析,大多数房企的员工人数仍在增加。当然,在大多数房企开始主动控规模、降负债的背景下,依然有一些房企净负债率较高,在2020年初又遭遇疫情的背景下,会有一定的偿债风险。2020行业判断:收并购、控规模、降负债、保现金进入2020年,通过规模上市房企的主要指标变化趋势的研究,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判断,从不少城市限购限售松绑政策被收回可以看出,即便在疫情期间,今年突破“房住不炒”依然是不被允许的。“稳”字贯穿2020年房地产调控主基调,城市更新是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频词”,这也成为房企新的竞逐场。从龙头房企对2020年的房地产市场的表述来看,整体持谨慎乐观态度,且今年在收并购、控规模、降负债、保现金等方面达成了共识。已披露2020年销售目标的房企,大多目标增幅也保持在了个位数,较往年明显“低调”了许多。行业销售增速整体放缓,房企融资成本不断攀升。如2019年恒大、融创等6家房企的加权平均融资成本超过8%,华夏幸福、金科、阳光城等8家房企融资成本7%-8%。但是今年以来,为复工复产降低疫情影响,国内资金面持续宽松,房企境内借贷意愿增强,主流房企的借贷利率持续下行。因此,今年地产金融政策还是稳健偏乐观。去杠杆成为2020年龙头房企控风险的重要策略。不少近年来大量举债快速扩张的房企喊出“降负债”的口号,显得颇不寻常。这可以说明,房地产市场降温会促使一些新特点出现:房企在土地和并购市场将趋于谨慎,融资规模下降,股权融资增多,合作开发模式增多等等。行业集中度提高的趋势仍然存在,房企不会放松对优质资源的争夺。2020年佳兆业、中骏、禹州、合景泰富、龙光冲击千亿;金茂、金科、旭辉冲击2000亿,以及龙头房企融创冲击6000亿,这些房企负债情况值得关注。现金方面,手有余粮的开发商,才能做到心中不慌。南都大数据调研的50家房企,绝大部分房企都集中在持有现金同比增幅10%-30%区间,现金流呈现稳步增长态势。2020年,以碧桂园、万科为代表的房企更是提出,不再以规模来论英雄,更多的是追求有利润的现金流,通过现金流的腾挪空间发挥市场的机遇。【购房资讯轻松享,快来关注乐居网】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优质内容推荐地摊经济时兴的当下,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广东“线上+线下”刺激文旅消费超67万人次!总裁“价”到直播 购房券频频售罄 现场加推好礼

色啦

房地产调研-广东珠海商业地产市场整体调研报告

城市宏观环境调研(社会经济状况)综合概况发展规划经济状况人口结构收入消费城市中观环境调研(房地产市场状况)整体状况开发销售营销水平热点区域城市微观环境调研(商业及会所状况)商圈分布零售商业休闲娱乐典型会所延伸阅读:增城没房可售?胡扯!维权与血亏满天飞!南沙现房托?还有三个大雷广州买房难贷款难,增城南沙更艰难房产税2021不可能全面铺开东莞楼市:半夜调控还是半夜“糊弄”?珠海主城区主要商圈呈环状分布,分布较为零散且相对独立,各商圈彼此之间的辐射影响作用并不明显。其中拱北商圈、老香洲和吉大商圈为珠海重点商圈,辐射力较强。而新香洲商圈,南湾商圈和前山商圈发展潜力较大。(1)拱北商圈:地处全国第二大陆路连接口岸,口岸日人流量数十万,同是也是国内外游客及往来港、澳、台、国外客商的集散地。它以口岸地下商业广场和莲花路商业街、万佳百货为龙头,以众多的百货商场、高档酒店、休闲娱乐场所及水湾头酒吧街等为补充,使之成为珠海商业、贸易、金融、旅游、服务、娱乐网点最为集中的地区。(2)吉大商圈:集中体现了生态、旅游、休闲、购物的理念,以景山路全国购物放心一条街为中心,主要由珠海市国营外币免税商场、珠海市百货公司、国贸海天购物广场组成,经营商品的档次相对较高,多以国际二、三线和国内一二线品牌为主。(3)前山商圈:主要是沿前山路周边形成的珠海最大的家居建材专业市场。(4)老香洲商圈:现已经形成了四个区域性商圈。一是以南坑为中心,加上茂业百货、新一佳等形成了以超级市场为主导的区域商业中心;二是以香洲百货为核心,加上周边的丹田百货、珠影广场、扬名广场、香埠路步行街形成的区域商业中心;三是在湾仔沙片区形成的电脑、电子、通讯专业市场;四是围绕丹田城市广场(家乐福)及五洲花城商业街形成的社区商业 。(5)新香洲商圈:主要是梅华西路汽车销售、配件专业市场和围绕华润万家、旺角百货等形成的购物、美食街区。(6)南湾商圈:南湾区域是主城区拓展形成的新崛起的房地产版块。该商圈主要以华发新城和华发世纪城为主导,人口素质较高。此区域商业发展潜力巨大,未来的商业价值将加速提升,必将成为未来珠海又一个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商圈。

狗十三

中银研究:房地产融资政策调整的原因、影响与建议

来源: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丨中银研究本文作者:李佩珈目前经济处于恢复阶段,呈现出逐季向好、全面恢复的态势,这都离不开房地产市场的支撑。当前过松或过紧的房地产调控政策都不利于下一步经济的继续恢复。放松房地产调控,将使得我国再次步入依赖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老路,未来想要实现依赖于实体经济和技术创新的发展模式将无从谈起。疫情之下,我国房地产市场表现整体稳定,但也出现了个别城市房价非理性上涨的现象。在实体经济发展总体困难的情况下,个别城市楼市过热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也加大了资金“脱实向虚”的风险。8月23日,央行发文称,在前期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这是对中央“坚持房住不炒”调控精神的具体落实,表明未来一段时间房地产融资政策将继续收紧,这有利于降低房地产企业杠杆率和促进房地产长期稳健发展,但也需要关注房地产企业违约风险集中暴露问题。对银行而言,要在深入把握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大趋势、新格局基础上,坚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房住不炒调控基调,审慎评估房地产企业杠杆水平,推动房地产金融业务稳健发展。一、政策出台的背景(一)疫情之下,部分城市房价非理性上涨引发调控升级2020年初以来,疫情爆发导致房地产销售近乎停滞,但伴随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好转,二季度以来房地产销售有所回暖,并推动房地产价格节节走高。截至2020年7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下跌5.8%,但降幅相比一季度收窄20.5个百分点; 7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15646元/每平方米,同比上涨3.8%。在房价整体平稳的同时,也出现了房价上涨城市数目增多,个别城市房价涨幅过快、过大的现象。7月,全国100个大中城市中有80个城市房价出现了上涨;其中,深圳等城市房价更是创下其在2017年以来的历史最大涨幅。不仅部分城市房价“虚火”,多城市土地市场也持续“高温”。2020年8月,全国土地购置均价约为8687元/㎡,为近年来的相对高点(图1)。前7个月,杭州、上海、北京、广州四座城市的土地出让金均突破千亿元,分别达到1947亿元、1645亿元、1311亿元和121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9%、107%、39%和49%。高成交楼面价的背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开发商对于未来房价上涨的乐观预期,这与国家严控地产价格的决心相背。近期,上海市已下发通知,对6月以来住宅用地市场出现局部较热、溢价率较高、部分地块过度竞争等情况予以警示与关注,要求各区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管理,并对部分区进行约谈。图1:主要城市成交楼面均价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当前部分城市房价非理性上涨是多方因素作用的结果:一是前期积压的购房需求回补释放。尽管我国居民住房拥有率已位列全球前列(根据央行报告,2019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住房拥有率为96.0%,有一套住房的家庭占比为58.4%),但存在结构不平衡和区域不平衡问题,这使得我国的住房需求长期保持在高位。一方面,少数人拥有多套住房但也有相当多的人无房;老龄人拥有较多住房,但年轻人还需要购房; 随着城镇化的继续推进,一些人虽然在老家的城市已拥有住房,但其长期工作的城市又缺少住房。与此同时,随着二胎的放开以及对高品质居住条件的追求,使得改善性需求长期存在。随着疫情的缓解,这些前期积压的购房需求逐步释放,进而推动房地产销售反弹。二是土地价格上涨对房价形成传导效应。2020年1-7月,全国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35107亿元,同比增长7.8%。7月,100个大中城市住宅类土地溢价率维持在30%~40%,高于去年同期水平。深圳等城市的楼面地价更是达到历史最高值。地价上涨容易对房价上涨形成传导效应。三是流动性相对充裕背景下,居民将房产作为保值工具的意愿增强。全球货币宽松政策的实施带来实物资产价值不断走贬,尤其是美元的大量投放使得全球股市普遍上涨、实物资产的价值面临重估。出于财富保值的需求,部分人利用当前高流动性、低利率环境带来的加杠杆便利,配置房地产等实物资产的意愿进一步增强。相比多数国家,我国居民持有房产的意愿更强,2019年居民将财富70%的比重配置于房地产市场。 (二)流动性宽松背景下,房贷市场乱象回潮、资金套利增多房地产由于兼具居住和投资的双重属性,一直以来是资金角逐的重点领域,突出体现在房地产新增贷款占年度新增贷款的比重过大。2018年以来,随着房地产融资政策的收紧,房地产新增贷款(包括个人住房按揭和房地产开发贷款在内的全口径房地产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已由2016年的45%的最高点降至2020年前7个月的22.9%。今年以来,为对冲疫情影响,我国已实施了三次降准,LRP等各类政策利率也不断下调,对中小微企业更是加大了金融支持力度,包括定向贷款支持和贷款贴息等政策。在各种贷款利息优惠、贴息政策实施背景下,一部分人利用获得的优惠贷款进行炒房,部分经营性贷款以各种方式违规进入楼市。这部分资金既无法监测,也加大了风险隐患。图2:房地产新增贷款比重变化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三)杠杆率过高一直是房地产企业发展中的重大隐患,加大了潜在风险2018年以来,在“房住不炒”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背景下,国民经济各行业部门的杠杆率稳中趋降,但房地产企业杠杆率居高不下,是所有行业中杠杆率最高的行业。根据国家统计局信息,2018年工业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59%,而房地产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79%,高于工业行业22.6个百分点,也高于通用设备和汽车制造等制造业企业(其分别为53.4%和59.2%)(图3)。其中, A股上市房地产开发企业资产负债率则从2007年的62.8%逐年攀升至2020年一季度末的80.5%,远高于2000年末55.9%的水平,远远超过资产负债率40-60%的合理区间(图4)。房地产企业的高杠杆率在加速企业扩张的同时,更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埋下隐患。尤其是当前房地产企业融资方式复杂,甚至部分企业购置土地的竞买保证金也来自外部融资,其抗风险能力非常弱,如果未来融资环境出现变化,则其发生现金流断裂的风险非常大,不仅加大了银行坏帐风险,也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形成巨大考验。图3:不同行业资产负债率图4:上市房企资产负债率资料来源:中国银行研究院相比工业、制造业等实体经济部门,我国房地产企业杠杆率过高,其原因主要有:一是房地产企业形成高负债、高周转的依赖模式。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房地产企业有通过高负债、高周转、低持有的发展模式来实现快速滚动发展的倾向,其通过向银行融资,实现用贷款买地和建楼,建好后抵押给银行又可继续获得贷款,继续开发楼盘,如此循环往复,形成高负债率的资金运作模式。二是房地产预售制度放大了杠杆率。目前,我国房地产销售分为预售和现售两种,由于预售房价格相比现房通常更低,也能帮助开发商提前回笼资金,因此,不论是房地产开发商还是购房者都偏好于预售方式购房,目前预售房销售额占比在75%左右。房地产开发企业收到的预收账款主要包括定金、首付款等。在竣工前预售款是房地产企业的负债,竣工后才能转换为收入,这意味着预售越多,负债越高。三是影子银行野蛮生长为房地产企业盲目加杠杆创造了条件。2010年及之前,房地产企业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银行信贷、自有资金和预售额,其分别占其资金来源的17%、36.5%和39%。其中,来自于银行机构资金约占房地产企业资金来源的30%左右 (主要包括房地产企业开发贷款以及居民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等)。2012年以来,随着监管收紧银行对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政策,房地产企业开始转向信托融资、非标融资、海外发债等“影子银行”渠道,这突出体现在企业自筹资金占比上升,2014年达到41.3%的较高占比。总的来看,影子银行的快速扩张为房地产企业进一步加杠杆创造了条件。表1: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构成及变化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 二、新政释放了中央坚持“房住不炒”调控政策的决心,丰富了房地产宏观审慎监管工具疫情以来,中央再次明确将长期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尽管各地政府为缓解当地的发展压力和避免房地产企业资金链断裂,适当放松地产政策刺激经济复苏,但这些政策主要集中以供给端支持为主(即确保房企资金链健康、稳定土地和房地产市场、促进开复工三大方面),涉及下调首付比例、放宽限购要求等需求端改善政策均被撤回。2020年2月,央行等多部门重申“房住不炒”、“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2020年4月,银保监会要求银行一定要监控资金流向,对于违规把贷款流入到房地产市场的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202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防止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本次融资渠道再收是针对近期我国个别城市楼市房价非理性上涨的及时之举,有利于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避免形成更大范围的房价上涨预期,坚持打赢防范化解风险攻坚战。这也表明,当前决策层正在进一步坚定“房住不炒”的调控决心,打消了市场上关于放松房地产调控的市场预期。预计,未来房地产调控将更加注重提高调控的精确性,降低当前资金面相对充裕带来的负面作用。表2:2020年以来中央关于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表态资料来源:中国银行研究院此外,本次房地产融资政策首次从供给端(即房地产开发企业)设定监管指标,进一步丰富了房地产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实践,有利于房地产企业更加稳健经营。此前,IMF在对各国房地产金融监管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房地产风险的宏观审慎政策。一是设置首付款比例上限。二是设定月偿付比例上限(即债务人月偿还额与月收入比值设定上限)。三是对信贷规模或信贷增长率设定上限,包括对总信贷增长进行限制,也可以对某一行业(如房地产)信贷上限进行限制。总的来看,各国实践都倾向于通过限制居民杠杆,监测房地产领域信贷增长及占比情况等来确保房地产业稳健发展,我国此前也多采取类似做法(表3)。本次房地产融资新规则从房地产企业杠杆率角度提出了新要求,是对房地产宏观审慎监管政策的进一步丰富。表3:各国房地产宏观审慎监管的主要做法资料来源:中国银行研究院 三、对房地产市场的主要影响(一)有利于降低房地产企业杠杆,促进房地产企业稳健经营为控制房企有息债务规模,此次会议中提到的房地产融资管理新规将设置 “三道红线”,即房企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房企的净负债率不得大于100%;房企的“现金短债比”小于1。根据“三道红线”触线情况不同,试点房地产企业分为“红、橙、黄、绿”四档,分档设定有息负债规模的增速阈值(表4)。此外,拿地销售比是否过高、经营性现金流情况两个方面也将作为监管机构考察的重要指标。根据这一规定,目前A股上市房地产企业约1/3以上企业都将受到影响。2020年一季度,118家上市房地产开发企业中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超过70%的房地产企业有44家,占比约35%。其中有15家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甚至超过80%;从净负债率角度,超过100%上限规定的35家,占比约30%,甚至有企业(*ST松江)达1000%的超高水平;从现金短债比看,超过1上限规定的52家,占比约45%(图5)。总的来看,企业在满足现金短债比方面的监管压力更大,其次为满足资产负债率要求和净负债率要求。表4:房地产再融资新规的具体内容资料来源:中国银行研究院图5:受影响的A股上市房地产企业数量及占比资料来源:中国银行研究院 (二)行业洗牌加剧,房地产行业集中度进一步上升受房地产融资环境收紧影响,高负债经营的中小房企面临的挑战进一步加剧。过去几年整个地产行业处于去杠杆、去库存、去产能的调整周期,中小企业的品牌、信用处于相对弱势,拿地难、融资难情况突出,许多企业不得不以破产或被并购的方式出局。截至2020年8月末,房地产企业破产数量已达到380家,延续了过去两年来房地产企业破产数量逐渐增加的趋势(2019年房地产企业破产数量为446家)。不过相较于目前近10万家(2018年为9.79万个)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总量而言,这并不是一个特别大的数字。与此同时,房地产行业集中度进一步上升。2020年6月,前20强房企的销售额和销售面积集中度分别为40.9%和30.8%,相比2019年分别提升了29和24个百分点,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图6)。与此同时,从房地产企业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现金流比率等指标看,房地产企业面临的当期债务偿还压力已明显上升(2020年一季度,房企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流动比率分别为53.1天和1.41,为历史上偿付压力最大的时期),未来需要高度关注中小房企的偿债压力(图7)。图6:房地产行业集中度 图7:房企应收帐款及流动比率资料来源:中国银行研究院对房地产企业而言,考虑到房地产市场将逐渐由增量为主转变为以存量为主的发展新格局,原有的高杠杆、高周转、高拿地的运营模式难以持续,未来要从开发为主转向全过程增值服务为主,原有的高杠杆发展模式既难以适应监管的要求,也难以适应房地产市场发展自身的需求。(三)有利于抑制房地产价格上涨,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房地产融资政策收紧背景下,房地产开发商的应对策略之一将是通过加快销售、以价换量等方式回笼资金,这将有利于房地产价格保持稳定。从各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经验教训看,融资环境是影响房地产价格走势的最重要变量。例如,日本、美国等国家均出现了房贷增速与房价走势高度同步的现象(图8)。事实上, 2019年以来随着房地产金融调控再升级,银行开发贷、信托、境内外发债等融资渠道全面收缩。截至2020年上半年,我国地产开发贷款余额同比下降7.5%,自2018年6月起增速持续下滑;房产开发贷款余额约1.06万亿元,同比增长12.17%,增速较去年同期明显放缓,这也为推动今年房价走势总体平稳创造了条件。图8:美国、日本房贷增速与房价关系资料来源:美国经济分析局,美国联邦住房企业监督办公室,日本央行,中国银行研究院三、几点建议目前经济处于恢复阶段,呈现出逐季向好、全面恢复的态势,这都离不开房地产市场的支撑。当前过松或过紧的房地产调控政策都不利于下一步经济的继续恢复。放松房地产调控,将使得我国再次步入依赖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老路,未来想要实现依赖于实体经济和技术创新的发展模式将无从谈起。如果过快、过急收紧调控,又会对经济恢复形成不利影响。建议如下:一是落实房住不炒调控主基调,防范房企不当加杠杆。落实主体责任、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防范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削弱监管效力。提高举债透明度,规范房企融资、强化资金来源与购地审查,鼓励市场化、法制化企业兼并重组等,还可协同财税、土地、法律等政策推进租购并举、完善保障房运管体系等,促进房地产长期健康发展。二是做好政策衔接,防止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转换过程的债务链条断裂风险。考虑到目前约1/3以上的上市房企都将受到冲击,一旦融资环境过度收紧,资金不能如期回笼,部分企业破产风险上升,建议全面综合评估政策出台的影响,分阶段、分步骤地实施企业融资的杠杆率要求,并设置一定缓冲期。三是着眼长远,促进房地产企业融资结构更加多元化和透明化。房地产开发企业过度依赖银行信贷的单一融资结构很容易将行业债务风险传导扩散到整个经济金融领域,产生一连串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因此,未来有必要将房地产企业融资结构优化纳入房地产市场稳健均衡发展的长效机制建设之中。通过有效扩大房地产企业直接融资比重,推进房地产资产证券化,促使房地产资本市场融资特別是股票市场融资步入规范化的轨道。与此同时,要积极拓展房地产信托、债券、基金和REITs等多样化融资模式,逐步增强房地产企业的资产流动性,有效防范化解房地产企业债务风险。对银行而言,为助力房地产金融调控目标的实现以及自身稳健经营发展的需要,建议:一是坚持贯彻落实中央“房住不炒”的调控精神,审慎评估房地产企业杠杆水平,深入分析企业偿债能力。对那些有息负债规模和资产负债率过高、短期偿债能力指标恶化的企业要保持高度关注,加大风险监控力度;二是严控资金流向,加大房地产信贷资金使用合规性审查,强化合规管理;三是合理调整贷款抵押比、经济资本占用指标、MPA考核和内部考核等,引导商业银行合理控制房地产贷款增长,防范房地产集中度的风险;四是强化房地产组合压力测试,加强极端情况下风险研判,根据市场动态及时制定预警方案;五是深入把握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格局,根据房地产企业总量稳定、结构优化、布局调整的大趋势,更加注重向人口积聚能力强、产业增长强劲的地区布局等。

同异

《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2019》发布——房产占比居高不下 投资预期有待转变

□ 2018年我国家庭人均财产为208883元,比2017年的194332元增长了7.49%,增长速度高于人均GDP增速(6.1%)。□ 城镇居民家庭房产净值占家庭人均财富的71.35%,农村居民家庭房产净值的占比为52.28%。93.03%的居民家庭拥有1套住房。□ 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结构单一,依然集中于现金、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占比接近九成。医疗、养老和子女教育等预防性需求是家庭储蓄的重要因素。超过六成受访者属于风险厌恶型。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大幅增长,同时资本市场发展迅速,资产配置成为家庭投资决策的重要内容。作为发展不平衡的重要表现之一,收入和财产差距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涉及住户成员信息、家庭收入支出和财产、家庭经济状况以及生活态度4个板块,着重从城乡差异、资产配置、投资者特征和投资渠道等角度对居民家庭财富开展深入调查。资产配置、财富差距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密切联系。房产占比偏高、金融资产结构单一、较高的预防性储蓄等都与扩大内需背道而驰,导致国内需求增长乏力。单一的资产结构更加难以抵御资产风险,不利于居民财产稳定增长。较大的财富差距对劳动供给、生产投资也有不利影响。鉴于此,需要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切实改变资产配置不合理、财富差距加大的现状,转变居民的投资预期、缩小财富差距。城乡家庭财产差距较大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家庭人均财产为208883元,比2017年的194332元增长了7.49%,增长速度高于人均GDP增速(6.1%)。城乡家庭财产差距较大,2018年城镇和农村家庭人均财产分别为292920元和87744元,城镇家庭人均财产是农村的3.34倍,且城镇家庭人均财产增长速度快于农村。城乡居民在财产构成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从我国居民家庭财产结构来看,房产占七成,城镇居民家庭房产净值占家庭人均财富的71.35%,农村居民家庭房产净值占比为52.28%。人均财富增长的来源表明,房产净值增长是全国家庭人均财富增长的重要因素,房产净值增长额占家庭人均财富增长额的91%。因此,房产净值较高的城镇居民家庭将从房产净值大幅增长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财富积累。城乡居民住房构成也具有明显差异。农村居民家庭以自建住房为主,自建住房占比达53.18%,购买新建商品房仅占21.81%,购买二手房占比为6.73%。城镇居民家庭以购买新建商品房为主,占比达36.26%,自建住房仅占24.43%,自建住房占比是农村居民家庭的一半,购买二手房比例为10.97%。在我国农村居民宅基地交易尚未完全放开的背景下,与自建住房相比,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具有更高的价值。同时,我国房产净值增长也主要体现在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上。因此,城乡居民房产净值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乡居民在住房构成上的差异。金融投资结构持续单一随着资本市场发展,城乡居民投资渠道大大丰富,但从实际投资份额来看,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结构依然单一,农村居民尤为如此,这与我国宏观分配格局中财产性收入占比非常低的情形相一致。资本市场有待进一步完善,以推动城乡居民金融资产的多样性,进而提高城乡居民的财产性收入。调查报告显示,居民家庭的金融资产分布依然集中于现金、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占比高达88%,接近九成。在有数据可查的35个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中,仅有8个国家的存款和现金占家庭金融资产比例超过了50%,这一比重超过60%的国家只有3个国家;在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比较广的北欧国家中,瑞典、丹麦、芬兰和挪威的现金、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所占家庭金融资产比重分别为19.34%、19.95%、31.14%和38.75%,均处于较低水平。单一的金融资产结构不利于居民家庭平衡资产风险,而且难以实现保值增值。从风险态度自评和风险承受能力来看,持风险厌恶态度的居民占多数。在居民家庭以风险厌恶为主、具有较强风险规避动机的情况下,不难理解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结构呈现单一化特征。本轮家庭财富调查中,被访者对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自我评分,0分表示风险承受能力最小,10分表示风险承受能力最大。统计结果表明,风险态度自评为0分的被访者达到32.81%,是所有评分值中比重最高的,表明几乎没有风险承受能力的群体占比最大;风险态度自评为6分及以上的被访者仅占6.78%;风险自评为3分及以下的风险厌恶者比重高达70.33%。根据家庭所能承受投资本金损失程度来衡量家庭风险承受能力,同样体现出多数家庭是风险厌恶型。5.57%的家庭能够承受投资本金50%以上的亏损,8.66%的家庭能够承受本金20%至50%的亏损,21.01%的家庭能够承受本金10%以内的亏损,多达64.76%的家庭不能承受本金亏损,这说明超过六成家庭投资行为属于极度风险厌恶型。同时,人均财富较高的城镇居民多数也属于风险厌恶型,不能承受本金亏损的城市家庭比例超过五成,达到了55.2%;农村家庭的这一比例更是高达83.88%。较高的预防性需求,推高了储蓄比例,降低了其他金融资产的投资份额。从调查结果来看,全国家庭储蓄的主要原因依次是:“应付突发事件及医疗支出”占48.19%,“为养老做准备”占36.78%,“为子女教育做准备”占23.97%,“其他原因”占20.57%,“不愿承担投资风险”占13.82%。城乡家庭储蓄的主要原因先后位次基本一致。为医疗、养老和子女教育预防性储蓄成为储蓄的主要动因,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有待完善,以降低居民对预防性储蓄的需求。较高的预防性储蓄导致金融资产结构单一化,同时也不利于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房产形成“挤出”效应由于家庭用于投资的资金是有限的,一般而言,家庭投资具有一定的次序,在一项投资达到一定水平或者条件后,再开展下一项投资。我国房产的拥有率、增值幅度都使房产投资成为家庭投资资金的首选,从而减少了可用于金融资产投资的份额。我国居民家庭具有较高的住房拥有率。从居民财富角度出发,家庭财富调查所关注的是被访家庭是否拥有住房,而非是否在现居住地拥有住房。调查数据显示,93.03%的居民家庭拥有1套住房,拥有两套及以上住房的家庭占比为3.82%,没有住房的家庭仅占3.14%。全国家庭平均自有住房套数为1.02套,即每个家庭平均拥有1套住房。房产净值增速较快,助推了家庭房产投资热情。从家庭财富结构来看,家庭财产结构变化不大,房产净值占比居高不下;不仅如此,家庭财产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房产净值增长导致的。从报告可以看出,家庭人均财产增长中的91%来自房产净值增长。此外,相对于全国人均家庭财产7.49%的增速而言,房产净值增速接近10.3%,房产净值占家庭总财产的比重进一步提高。近年来,住房价格处于持续增长态势,从调查数据来看,房产净值也在不断增长,这使得居民家庭形成了房价持续上涨的预期。尽管这种预期具有一定盲目性,但居民家庭的投资决策仍主要建立在过去经验基础上。与房地产市场相反,金融市场具有较强波动性,这影响了居民家庭的资产配置选择,使其更倾向于房产投资。金融投资存在群体差异调查结果显示,金融素养较低的家庭更可能面临较高的投资风险,因而选择远离金融投资。高收入、高学历群体通常具有较高金融素养,更为了解相关的金融知识、信息,加之其拥有较高收入和资产,可以在满足房产和预防性需求基础上投资金融资产,因而资产内容更加丰富,能够更加游刃有余地作出投资决策,并从中获取收益。随着可支配收入提高,家庭拥有的人均房产净值也逐渐上升。如果将居民按人均可支配收入分为10个等分组,进而考察人均房产价值在不同收入等分组的差异,可以发现,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等分组居民的家庭人均房产净值仅为41406.346元;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等分组居民的家庭人均房产净值则达到441735.8元,是最低等分组的10.66倍。人均房产原值和人均房产现值也基本呈现随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房产债务余额和负债率也随着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上升。近年来,人们对未来房价形成了上涨预期,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配置在房产上的资产都在增加。由于高收入家庭对房产购买能力和融资能力更强,因而房产负债率和杠杆率也较高。随着收入水平和学历提高,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的规模和结构呈现不同特征。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家庭人均现金、活期与定期存款有所增长,且增幅越来越大。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等分组家庭的人均现金、活期与定期存款分别是最低等分组家庭的4.64倍、3.86倍。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活期与定期存款投资份额持续下降,而在储蓄型保险、国债、股票、基金、期货、借出款、其他金融资产、外币金融资产余额方面投资比重逐渐提高;随着学历水平提高,家庭持有活期与定期存款的比重也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互联网金融“城乡有别”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模式的典型代表,能够减少交易成本,从而刺激用户的金融需求,这对传统金融造成了巨大冲击。调查报告显示,互联网金融最主要功能是消费支付。无论在全国范围还是分城乡统计,使用过互联网消费支付功能的消费者远超通过互联网投融资的人群;其中,使用过互联网金融投资功能的群体又明显多于通过互联网融资的群体。在消费支付中,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使用随着家庭财富增长逐渐增加,使用互联网金融投资手段远不如互联网消费支付手段普遍。目前,普通群众对互联网金融投资安全性仍存在一定疑虑,互联网金融投资功能有待进一步发掘。相对而言,人们对互联网融资平台的熟悉程度较低。随着互联网技术进一步发展,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应用,互联网融资平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再加上快捷的还贷款手续以及灵活便利的还贷款期限,近年来互联网融资功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目前互联网融资缺乏像支付宝、微信支付、余额宝等消费支付和金融投资领域的标志性产品,各种产品知名度还不够高,使用率也相对较低。此外,发达地区的互联网金融工具使用率更高。在城镇,超过70%的被访者使用互联网支付;在农村这一比例仅不到30%。数据显示,东部地区使用互联网支付手段的居民占比接近全部城镇居民,且使用3种及以上互联网支付手段的群体占比明显高于其他,使用两种互联网支付手段的群体占比也超过仅使用一种互联网支付手段的群体。中西部地区使用互联网支付的比例则与东部地区有较大差距,金融素养相对较高的城镇居民从互联网金融中获得了更多便利。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方向盘

《2020-2025最具发展潜力行业研究报告》出炉,房地产行业潜力排行位居第二

来源:时刻头条“金九银十”逐步进入尾声,应届毕业生的秋招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对于尚未走出校园、对各行业认知较少的高校毕业生而言,如何选择高潜力的行业、寻找适合的行业方向成为他们最关心的话题。近日,智联招聘联合贝壳研究院发布《2020-2025最具发展潜力行业研究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报告显示,房地产行业位居最具发展潜力行业排行榜第二。其中,房地产经纪行业人才需求旺盛,近四年需求复合增长率达22%,远超全行业水平。此外,房产经纪行业人才吸引力强劲,高学历、高收入将成为房地产经纪行业人才新趋势。迈入存量房新时代,房产经纪服务渗透率将超60%根据智联招聘近3年15大类行业25189万在线职位及32354万投递行为数据,《报告》显示,2020-2025最具发展潜力的五大行业分别为互联网/IT/电子/通信、房地产、制造业、金融业和专业服务。从需求指数来看,房地产、制造业、互联网行业人才需求潜力排名前三、从薪酬指数来看,金融业、房地产、互联网行业薪酬潜力排名前三、从吸引力指数来看,互联网、制造业、专业服务、批发/零售/贸易、房地产行业吸引力排名前五、从粘性指数来看,互联网、制造业、房地产行业粘性排名前三。作为房地产行业的重要分支,在广阔的居住市场空间下,房地产经纪行业的价值日益凸显。《报告》认为,国内一线城市已经进入房地产存量时代,北上深二手房交易占比近70%,未来将迎来存量的全国化;同时,房地产经纪服务的渗透率将由2019年的47.1%提升至2024年的62.2%。这一发展前景在房产经纪人才需求数据上也得到了印证,结合智联招聘2017-2020年房地产经纪行业346万在线职位及852万投递行为数据,《报告》发现在供需方面,2020年受疫情冲击,就业市场出现疲态,但房地产经纪行业2020年1-6月仍能提供67万个在线职位,近四年需求复合增长率达22%,远超全行业和房地产行业整体-1.19%和-2.21%的增长率水平。从岗位投递简历的来源来看,非房地产经纪行业投递简历占比超过70%,其中超过四成来自互联网、教育培训、咨询服务和证券期货等高端行业,行业吸引力极高。高学历、高收入成房产经纪人新趋势,贝壳找房打造行业实践样板通过监测智联招聘近3年房地产经纪行业346万投递行为数据,《报告》从人才需求质量和行业薪酬水平角度,对房地产经纪行业的人才发展趋势进行解读。新时代下,房产经纪人正朝着高学历、高收入趋势发展。2017-2020年,房地产经纪行业本科及以上人才需求占比由26.7%上涨到40.2%,房地产经纪行业整体人才质量提升需求迫切。在薪酬方面,《报告》显示,房地产经纪行业人才需求TOP20城市的平均年薪近12万元,比国家2019年平均薪酬水平高32%。同时,房产经纪企业发布的各学历职位薪酬均高于求职者期望薪酬,本科职位发布薪酬比求职者期望高34.3%,研究生职位发布薪酬比求职者高65.5%。而具体到个人来看,工作经验越长,沉淀价值越高,经纪人收入水平越高,收入增长速度越快。工作3-5年的经纪人平均年薪15万元左右,近四年复合增长率达7.5%,5-10年经验的经纪人平均年薪26万元以上,近四年复合增长率达6.1%,经验价值沉淀优势凸显。此外,《报告》以国内最大的线上线下房地产交易和服务平台为例,剖析了贝壳找房的最佳行业实践。在行业体量不断扩大、行业人才发展趋势向好的背景下,贝壳找房以数字化赋能经纪人,通过构建数字基础设施为服务者提供多元数字化工具,提升经纪人作业效率;另一方面,贝壳通过高学历准入、专业培训、从业体验和收入回报等方面竭力打造经纪人职业化。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大部分行业就业市场有所萎缩,但据贝壳研究院调研数据显示,全行业近八成经纪品牌未关店裁员反而逆势扩招。在此行业背景下,贝壳找房作为领军企业的表现尤为突出,2020上半年,贝壳平台帮助各新经纪品牌吸纳25万经纪人入职,而在人才的选用上,高学历经纪人逐渐成为贝壳找房的准入门槛。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在一线城市,每10个经纪人约有3个本科及以上学历经纪人;北京、上海链家新招经纪人统招本科以上占比超90%。在受今年疫情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受阻的情况下,《报告》最后指出,建议广大求职者更新认知,重点关注未来具有高发展潜力的行业,综合考虑自身能力与行业发展等因素,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