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花20小时完成法律硕士“毕业”论文——吴跃飞律师的创作心得

花20小时完成法律硕士“毕业”论文——吴跃飞律师的创作心得

副标题:《货物(商品)交易中检验期、保修期、质保期及三包实务问题研究》首先说明:本人于2014年已经获得在职硕士学位,不是法学类学位,是工科类硕士学位,但是内心上还是很要想待自己英语水平过关后去读一个博士学位。所以,在本文的标题中的“毕业”二字加上引号。约二十日前,我正在愁去哪里找一个法律类自媒体文章的主题,正巧碰到一个人咨询我商品三包的问题,就无意间接触到了货物买卖合同关系中的检验期、保修期及质保期,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三包”问题,认为这个主题蛮有意思的,就想试着写几篇系列文章,可是写了前面几篇后,一发不可收拾,至少要写满二十篇才能收手,还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只是,有朋友提醒我:吴律师,您的自媒体文章写如此专业性的文章,阅读量会是一个问题,需要换问题了!——才让我醒悟:不能再写这个主题,感觉自己对这个主题研究也基本够深入了,但是不能再写了,这种专业性文章,没有什么人阅读,自媒体文章如果没有了阅读量,价值不大。有人在后台问我:“吴律师,你怎么写一个这样的小众主题,就可以写出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字数要求了,同时看你文章的学术水平,如果将生活语言替换为法言法语,就是一典型的法律硕士论文,甚至是法学硕士论文了!我现在为专业的法硕科班生,正在为自己的学位毕业论文发愁,你考了十多个自考本科,看你的相关文章中说至少答辩了十五个以上本科毕业论文,我在中国知网上查到了你的硕士学位论文,别人的硕士论文只有两万多字三万字不足,可我发现你的硕士论文至少有五万字。你能否写一写如何高效创作学位论文的心得文章?”我掐指算了算:这二十天的“检验期、保修期、质保期及三包”主题文章,每天一篇,每篇字数一般在1500-2200字之间,共计约写了3万字至3万5千字。我白天超级忙,根本不可能有时间写,一般是在晚上写,每一篇的创作时间控制在1个小时之内写完,共计花了约二十个小时写完,时常刚上传至自己的自媒体矩阵中的最后一个平台时,时间刚好是23点59分。写完后,自己最多校对一遍,就匆匆上传到平台,难免存在有错别字。想到过请他人审校文字,可是发现请别人审时,发现错别字的效率也极低,最终还是只能自编自审就完工。吴跃飞律师创作学位文章的个人心得第一,选题十分重要,在职者适宜于选题为与自己工作、兴趣相关的课题,这样一则可以解决实际问题,二则可以使用原本在工作中可能积累的大量素材;如果是在校的全日制者,在选题上适宜于先根据自己的兴趣,再根据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最后需要征求导师的意见来确定研究主题。第二,确定研究主题后,就需要注意平常搜集相关的参考文献,并将这些参考文献制作成自己需要的文件库,这些参考材料对于创作文章将十分有参考价值。当然,在援引这些参考文献的内容时,不能照抄照搬,适宜于融入自己的观点,甚至可以重新编排内容结构。文科类的学位论文,想提出全新的观点十分困难,但也不能全部人云亦云。第三,需要根据自己的学位性质来选题,如法学类的学位论文,一般需要研究为什么,而法律类的学位论文即可以直接研究怎么做即可,前者要解决的是本源问题,后者要解决的是应用问题,两者的培养目标有差异。如果,法学类学生的毕业论文写成了法律类毕业论文,不是说完全不可以,但一般难得符合学校对专业的毕业要求。第四,写作,我最相信“勤能补拙”这四个字,当代社会的自媒体出现,给每个人展现自己创作的图文创造了条件,每个人都可以建立自己的自媒体品牌与平台,每个人都可以握一个喇叭向全世界广播。想提高写作水平,最好的办法是多写,不要担心出错,也不要担心写不好,只要有时间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创作,先写短文开始,坚持下去,肯定就会达到“文思如泉涌”的境界!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吴跃飞律师;吴宏飞律师;合同E院于2019年5月19日往期文章商品三包,包修等于保修?你也肯定分不清!——系列文章之二十亟待法律完善的检验期、保修期及质保期规定——系列文章之十九立法中的检验期、保修期及质保期现状及其不足——系列文章之十八建筑公装是否有三包责任?——系列文章之十七家装服务者及消费者必知:家装质量三包规定——系列文章之十六

梦旅人

关于MBA等专业硕士毕业论文开题及开题答辩的四大困惑

各位学友,我们今天来给大家分享一下MBA、MPA、MPAcc、MEM、MTA等这些专业硕士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及答辩的四大困惑,我是张博士,我们一般情况下遇到的四大困惑分别是:这些论文的标题是否合乎要求,开题没有通过的原因有哪些,开题报告与开题答辩本身有什么关系,开题报告的答辩有哪些流程1.如何判断MBA论文是不是写跑题了?有三个指标,第一个字数要求,有很多学校明文规定论文的标题长度不能超过多少个字,一般情况下是25个字,所以大家务必要看一下,我们统计了全国一百多所院校所有的这些MBA普研,专硕,法律硕士,金融硕士等的要求,25个字左右是最多的。第二个是问题意识,就是你的开题报告是否有问题意识,从你的论文中就能看出来,有没有一个问题,我们绝大部分的同学开题报告不通过就是没有问题意识,我们已经有同学来咨询我们的时候说自己已经有三次开题报告都没有过,都快崩溃了。还有第三个问题就是范围大小,你的论文开题报告范围是不是适合写一篇硕士论文,也就是说这个范围不能太大了,你要研究中国企业,这基本不太可能,你要研究国有企业也不太可能,你要研究某一家国有企业,这种可能性比较大,这就是范围适中的问题,那研究某一个国有企业中的某一个员工,这个好像有点小,除非你把这个员工当作一个麻雀来解剖,这个另当别论。这三个地方是最容易把一篇硕士论文标题一下就能看出来是否符合要求。2.毕业论文开题没有通过的原因一般有哪些呢?应该怎么办?一般是三个原因,第一个态度不认真,一看你这个开题报告格式错别字一堆,肯定就不通过,态度不认真的不可能获得好结果。第二个,选题太陈旧,选的题目都是十年二十年前,这个元谋人时期,山顶洞人时期写的那些题目,那毫无意义,太陈旧了,我们一般情况下看到选一个满意度调研之类的就直接不通过,因为这种题目太没有意思了。第三个最容易不通过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专业不吻合,比如说你是企业管理的,你选了个公共管理的,企业管理我们一般谈的是战略,营销,财务,创新,都是偏企业管理的,那公共管理就是扶贫,政策评估等等,工程管理谈的是工程项目管理等等这些,一定要分清楚,金融肯定和金融相关,会计和审计就是会计相关,专业不吻合这也容易不通过。3. 论文的开题质量不是很高,但是答辩非常顺畅,会不会好通过一些呢?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导师的影响力,比如你的导师非常牛,并且你的导师不能接受你的论文不能开题,不能通过,如果他的影响力足够大就能通过,当然也有例外,导师越有影响力对自己的学生要求越高,据我所知,某学校的一个管理学院的院长,自己的学生,开题的时候有一半以上不通过,亲自动手,非常严格,这是非常正确的,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论文通过到时候出现问题到时候教育部查到了,导师要背负连带责任。第二个自己的表达能力特别强,特别能说,说的比较好,可以圆过来。还有第三个,评委的忍耐力,受得了,宽容,遇到一些好人,学佛出生的,很有耐心,这种也不错,这就是我们说的不好也能过的三个原因 ,就看你有没有这种运气4. 关于硕士毕业论文的答辩流程是怎样的呢?流程基本上第一个是要导师认可开题报告,不认可不能参加。按照导师的要求一定要去修改,你不去修改导师会很生气。提前做好10张左右的PPT,不要太多,多了说一堆的话都是废话,10张就够了,我们指导同学的时候就十张。然后准备答辩的文字稿,他可能会问哪些问题,你怎么说,准备一下。答辩后一定要记录评委的建议,老师们的建议自己要记录一下,第一是显示你的人比较认真,第二个也获取了老师们的一些建议可以把它写得更好,最后你这些建议要咨询一下导师,并且通过导师的进一步确认来修改我们的开题报告这是我们最重要的四个问题,怎么样去把流程做好。那么最后给大家分享一句我自己本身最喜欢的一句话,追寻智慧,做更好的自己!张博士在线私塾,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如果大家在学习上遇到什么问题,大家可以咨询我们。(根据张博士视频《张博士解读MBA等专业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及答辩的四大困惑》,小木负责文字整理)

大学

论文选题如何以小见大?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社科学术圈,ID:shkxquan】经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如需转载与原文作者联系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在论文写作之前,首先要确定选题。在从事科研的时候,当然也会有个主题,但这只是一个研究方向或者研究领域。只有研究到一定程度,开始写作的时候才会最终确定论文的题目。选题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着科研的方向,对于科研的成败具有重大影响。一个好的选题会事半功倍,而一个差的选题会事倍功半。选题和命题选择什么题目来进行写作?这是写作时遇到的选题问题。例如,硕士生经过一年或两年基础课的学习以后,进入到硕士论文写作阶段。论文写作首先要有个好的选题,而选题对于初学者来说往往是非常困扰的一件事情。有的学生不知道选择什么样的题目,所以往往让导师指定题目,这样选题就变成了命题。论文题目最好是作者本人经过科研活动以后,对某一问题比较感兴趣,有些想法由自己来确定。如果他人指定题目,写作效果不会太好。甚至有些学者也不会自主地确定自己的科研课题,而是追着各种项目的课题指南跑,甚至是追着各种学术会议的议题跑。这是一种缺乏科研自主性的表现,对于某些法学家来说,没有独立的长远科研计划,而是在立法与司法的热点推动下随波逐流,还美其名曰“理论联系实践”。这是没有学术自 信的表现,还是应当强调学者的独立品格。开拓性选题和推进性选题选题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开拓性的题目,一种是推进性的选题。开拓性的题目:前人没有写过的。因此,这样的选题可能较为冒险,失败的几率会大一些。当然如果成功了,成就也较大,甚至会填补某一个学术领域或者问题的空白。开拓性选题的特点是资料较少,发挥的余地较大。即使只是做了一些基础性的工作,也会取得一定的成果。所以,对这种开拓性的选题来说,资料收集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收集到他人所未能收集到的资料,才可以尝试进行写作。推进性的选题:前人已经研究得较为充分,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这种题目的好处是资料较多,因为前人在研究过程中已经积累了大量资料,为写作提供了便利,具有较好的写作基础。但这种题目的困难在于创新,因为前人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甚至论题已经枯竭,也就是该说的话都说光了,无话可说了,所以写作会有较大的困难。对于这种题目必须要调整思路,另辟蹊径,别出心裁,如此才有可能推陈出新。总之,在确定选题的时候,首先要进行评估,不同的选题可能有不同的特点,要根据这些特点最终确定选题。选题的大小选题还有大小之分,根据选题大小以及研究程度,可以分为四种情况:一种是大题小作,第二种是大题大作,第三种是小题大做,第四种是小题小作。这里撇开大题大作和小题小作不说,主要对大题小作和小题大做这两种情形做一些说明。就这两种情形而言,首先应当肯定的是小题大做,选择较小的题目然后进行较为充分的研究,这才是一个正确的方法。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题目越小越好,因为题目越小越是能够反映理论研究的深入程度。当然,选题大小是和一个国家的某一学科的研究水平相关的。研究选题大小又是相对的,是和一个国家对某个问题的学术成熟程度密切相联的。比如说将近四十年前,我的博士论文的选题是《共同犯罪论》,共同犯罪是刑法中的一章。以一个二级学科的章标题作为博士论文的题目,这个题目是非常之大的。共同犯罪作为一个博士论文选题,现在是难以想象的。主要是因为现在对共同犯罪研究已经非常深入了,在这种情况下,还用共同犯罪作为博士论文选题是完全不可以的。现在的关于共同犯罪的博士论文题目,已经是四级标题甚至五级标题,例如“诱惑侦查论”或者“不作为的共犯研究”,这些内容在一般教科书中甚至没有论及。也就是说,博士论文题目已经超出了教科书的知识范围。在将近三十年前,我进行博士论文写作的时候,我国共同犯罪还刚刚开始研究,关于这个论题的框架性、基础性的知识结构都还没有形成,因此《共同犯罪论》作为一个博士论文选题,还是符合当时的理论研究实际情况的。现在对共同犯罪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所以选题也就越来越小。关于共同犯罪的博士论文选题的变化,充分反映出我国 对共同犯罪问题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中外选题的差异另外,我们还应注意中外的博士论文选题也是不同的。当然,在这里我指的是文科的选题。我的博士生蔡桂生在北大答辩通过的博士论文的题目是《构成要件论》,还获得了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构成要件在德国是不可能作为博士论文题目的,简直太大了。构成要件是三阶层的犯罪论体系的第一个阶层,是一百年前德国著名刑法学家贝林提出的。在德国现在已 经没有人以构成要件为题写博士论文。但在中国由于我们对三阶层的犯罪论体系的研究才刚 开始,所以《构成要件论》这个题目是一个适合的题目,对此的深入研究对于推进我国犯罪论体 系的转型具有重要价值。蔡桂生在德国波恩大学答辩通过的博士论文,题目是《论诈骗罪中针 对未来事件的欺骗》。这里所谓针对未来事件的欺骗,是指利用未来可能出现的事件进行诈骗,这是推定诈骗的一种情形。这个问题我国还没有人研究,甚至还处于一种不知所云的状 态。因此,德国所研究的前沿问题,在我国现在还未能成为一个问题:既没有文章也没有案例。这个题目也反映出我国和德国之间在刑法理论上的巨大差距。所以我国学生到外国去攻读学 位,尤其攻读博士学位,对博士论文的选题有时候是两难的:要想写一个对中国有用的题目则 可能在所在国通不过答辩,在所在国写一个能够通过答辩的题目则可能在中国没有现实意义。选题如何以小见大?选题不是随便确定的,它应该反映当前的一种学术状态。选题要小,小题大作,这是一个基本的考虑方向。选题虽小,对于科研的要求则是非常之高的,必须要以小见大。小题只是一 个切入点,以此反映出作者对某一专题甚至整个学科的理论研究水平。而且我们不要觉得小 题好做,小题小做,可能好做。小题大做,则不好做,因为对于小题展开论述,是要以整个学科 知识作为背景来支撑的。例如,一位历史学的博士生要写一篇博士论文,其研究领域是古罗马 的社会制度。如果以《论古罗马的社会制度》作为博士论文题目,题目太大了,根本就通不过,甚至作为专著的题目都对它无从下手。后来把题目缩小到《论古罗马的军事制度》,军事制度 是社会制度的一部分,这个题目应该说稍微小一点,不像社会制度那么广泛。但这个题目还是 太大,后来又把这个题目再缩小到《论古罗马的军衔制度》。军衔制度是军事制度的很小一部 分。通过军衔制度的研究,实际上是对古罗马的军事制度的一种具体研究。军衔制度应该说 是算较小的题目了,还是嫌大,最后把题目再进一步缩小到《论古罗马军队的徽章》。这个题目小到不能再小了,就非常理想。徽章是军衔的标记,通过徽章不仅可以研究古罗马的军事制度,还可以研究古罗马的锻造工艺,研究古罗马的设计艺术,研究古罗马的等级制度,等等。而且徽章只是一个切入点,就像打开古罗马社会制度的一个窗户。透过徽章,可以对古罗马社会制度的各方面进行研究,这就是所谓以小见大。论文的题目应该较小,但也要小到能够把握的程度,并且具有学术价值。如果太小了,这样的题目可能没有现实意义。当然,即使是极小的题目,如果具有价值,也还是值得写的。例如,上述我提到的陕西师范大学孙灵霞的博士论文《八角茴香对卤鸡挥发性风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这当然是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题目。但这个题目正如作者所言,对于实现传统卤制肉类食品的工业化生产具有现实意义。所以,这是一个好的选题。理论性的选题与实践性的选题选题除了上面所讲的大题与小题以外,还可以分为理论性的选题与实践性的选题。理论性的选题要求处理较为复杂的理论问题,要有较高的学术含量,对于作者的写作能力要求也就比较高。学术型的学位论文,例如法学硕士或者法学博士的论文,当然是要求尽量写理论性的 题目,解决一些理论问题。但应用型的学位论文,例如法律硕士的论文,最好还是写实践性的 题目。尤其是政法法硕,学生来自于政法实际部门,已经具有四年以上的司法工作经历,这些 学生在选题的时候,更加应该写实践性的题目。写实践性的题目,容易收集到司法实际资料,便于写作,而且对将来的工作也会具有帮助。资料和观点论文写作存在着如何处理资料与观点的问题。资料是论文的基本素材,也是写作的基础。而观点则是论文的灵魂,是作者学术思想的表达。正确处理好资料与观点的关系,对于论文写 作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巧。首先,资料对于论文写作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没有资料就难以 完成一篇论文。我们在平时所说的科研活动,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收集资料:收集资料的过 程本身就是在从事某项科研活动。在一篇论文中,资料所占的比重是较大的;而一本著作,资 料所占的比重更大。一篇论文上万字,不可能每句话都是作者自己的,实际上有大量的内容是 他人的,是资料性的东西。过去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这 句话容易引起误解,好像文章都是抄来的,好像写文章就是抄文章,会不会写文章,就看会不会 抄。实际上,我们只要把这句话当中的“文章”解释为“资料”,就可以消除这种误解。这句话的 意思是说,在写文章的时候,要很好地处理资料,正确对待前人的研究成果。资料会处理了,文 章就会写了。一篇论文有一大半是引用资料,如果一篇论文一点资料都不引用,那么这篇论文 反而是不好的。因为论文首先要把在这个问题上以往研究的状况反映出来,学术研究是“接着 说”,所以首先要告诉我们前人是怎么说的,这个故事说到什么程度了,然后才能接着说。我们 可以把写论文比喻为盖房子,在盖房子中,砖瓦、木材等建筑材料都是现成的。我们不可能先 去种树,等树长大以后把树砍倒,再来盖房子。也不可能先去挖土烧砖制瓦,砖瓦烧制好以后 再来盖房子。现在的建筑业分工已经很细致了,甚至有些房屋的架构都是在车间里面已经浇 筑好的,只要拉到工地吊装起来就可以成为房屋。写论文也是一样,不可能做无米之炊。资料就是论文的原料,关键是要对其进行加工。资料不能简单堆砌,而是要对资料进行认真梳理, 然后以适当的方式加以铺陈。资料的堆砌就像用砖砌墙,只是把砖块粗粗拉拉地叠放在一起, 而没有在砖块之间进行粘合,也没有对砖缝进行勾缝,使墙变得坚固和美观。在一篇论文中, 资料如果只是简单的堆砌,那么资料还是死的。只有对资料进行妥当的处理,使之成为论文的 有机组成部分,资料才能变成活的。因此,对于资料的处理是写作的基本功。资料处理的好不 好,直接关系到论文的质量。对资料的处理往往采用一种综述的方法。这里所谓综述,是指对以往的研究资料进行专 题性的或者系统性的整理。现在法学的各个学科都出版了资料综述的书籍,对于了解本学科 的理论研究现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综述是科研材料处理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对我们进入到 学科前沿是一个较好的途径。当然,综述是对原始资料的初步处理,还不能照搬到论文中去,论文中引用的资料还要进行加工,并且对资料还要进行分析。观点是从资料中提炼出来的,也是论文的灵魂。对于一篇论文来说,大量的资料是别人的,但观点必须是自己的。所谓科研就是要对某个问题提出个人独到的见解,这也就是要有作者自己的观点。科研的难处就表现为观点的出新,提出不同于前人的观点。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要想对某一问题提出超越前人的观点,确实是强人所难。因此,写作的学习阶段,这是一个知识消费的阶段,这个时期汲取知识是主要的任务,还不可能在观点上出新。只有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从学习向研究转变,从知识消费逐渐过渡到知识生产,这才有可能提出自己的观点。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刚开始接触某一学科的时候,感到书上说的一切都是对的,不可能有自己的想法,也不会有自己的想法。这个阶段就像爬山一样,刚起步从山脚往山顶上爬,这个时候一抬头是满山遮目不见天。爬了一半,到了半山腰,这时山就不那么压抑了,眼界也就慢慢开阔了。爬到山顶,才会有见天的感觉。如果这是一座高山,那么到了山顶你就会体会到 “一览众山小”的诗意。科研也像爬山一样,只有对本学科知识熟练地掌握了,有了深刻的思考,才会提出自己的观点。当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要对观点进行提炼。把个人的独到见解在论文当中表达出来,这里仍然存在一个写作技巧问题。一篇论文要有论点,并且要对论点进行较为充分的论证。这里的论点也就是我在前面所说的观点,但仅仅提出观点是不够的,还要对观点进行有效的论证。对于一篇论文来说,论证是十分重要的,而论证的过程就是一个梳理的过程,也是一个说理的过程。没有论证的论点是武断的,而没有论点的论证是盲目的。

刘巧儿

热门的法学硕士LLM项目介绍

《令人心动的offer》大家都看了么? 误闯“律政精英”圈子的普通人面对着比较特殊的职场环境,可能会有些不知所措。这也让专业人士的解释和点评有了存在的意义,最近在 B 站的 up 主王一快和他两个朋友的 reaction 视频就凭借着专业性的解读和趣味性的调侃火了起来。包括但不限于给选手起名“郭靖黄蓉”“模特”“卡宴哥”,讲述律师事务所的职场生存法则,点评选手表现,还会科普海外院校的 LLM 项目……干货满满的同时,也让人对法学、法硕、LLM 项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别看这三个穿着随意的大哥每次都是边喝酒边闲聊,比起综艺里西装革履的律师显得有些普通。但其实他们也都是出身北大法学院,是从业多年,出入“红圈所”的知名律师。大暄虽然没有国外留学的经历,但是有着多年从业经验,而 up 主王一快则同时拥有哥大和 UCL 两个 LLM 学位,不愿透露单位的郭总监也是在哥大读了 LLM 项目。 这样的学历背景也让他们在点评选手学校的时候,十分内行。不管是斯坦福,还是美国乔治城,又或是 USC, 他们都能说出优劣,分析出哪类背景的人最受“红圈所”和外所的欢迎。 王一快对选手学历进行分析,认为詹秋怡的背景最符合“红圈所”的要求LLM 项目是什么?LLM 项目,全称 Master of Law ,一年制的法学进阶课程,相当于法律硕士。读LLM 的有本科法学的应届生,也有有工作经验的律师。通过申请 LLM 项目,进行一年的海外学习,可以获得国内的就业优势,颇受国内“红圈所”和外所的青睐。图源 MBA智库·百科而 up 主王一快和郭总监所就读的哥大的法学院,在 2021 年美国法学院US NEWS的榜单中排名第 5,而 UCL 在英国法学院中排名第 4 。综艺中经常提到的“ T14 ”就是美国法学院的 top 14,是美国的超级法学院,对于留学申请来说 T14 院校的申请难度就大了很多,但是就业率和薪资也会比其他院校高一个级别。美国 T14 (图源棕榈大道)哥大的 LLM 项目招生数量很庞大,每年大概有 280 个学生。其中金融法是哥大的王牌专业,其 IP 法、国际法也是全美的 Top。在中国法方面哥大也有自己的中国法研究中心。哥大的地理位置很优越,职业资源多,很多 NYC 著名律所合伙人会在哥大兼职教授;大部分毕业生都会进入 Big Law。哥大毕业生绝大多数都进入 Big Law(图源院校官网)但从项目的录取情况来看,哥大强烈偏爱有工作经验的申请者,目前录取的绝大部分 LLM 学生都是至少有 2-3 年工作经验的人,应届生被拒的情况比较多,申请难度大。另外,哥大对于申请者的硬性条件比较严格,录取学生的 GPA 中位数在 3.7,国际学生的比例约 12%。 而王一快就读的另一个学校,UCL 的法学院竞争也很激烈,申请者多是 985/211 的学生,并且该校很看重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雅思小分不能低于 7,对于 written work 也有额外的要求。申请时都是 General LLM,如果想要获得 LLM Specialist degree 则需要在细分的方向中修够学分,并且与毕业论文的选题相对应。 总的来说,大部分 LLM 专业标化考试只需要 TOFEL/ IELTS;但是法学专业对语言的要求非常高。一般要求学生至少要考到托福 100+,雅思 7+。对于意向申请美国排名前 14 的法学院的同学,为了确保能够从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强烈建议托福 105+,雅思 7.5+。关于学生的 GPA,也建议越高越好(3.5+)。热门的LLM项目介绍 NYU纽约大学在美国,T6 是超级法学院的标志。耶鲁、斯坦福、哈佛、哥大、芝加哥都是招生少,竞争大,要求高的典型。但是排名第 6 的 NYU 作为 T6 的分水岭,则相对友好一些。(图源院校官网)NYU 的 LLM 开设了 specialized track,其中税法和国际法都是全美第一,在金融法、商法和 IP 法等领域也很强。师资力量也很吸引人,诸多大陆 TOP 所的创始人和金牌律师也都跟其联系密切。并且 NYU 是 T14 里面为数不多不太歧视小本的法学院,每年的招生人数 400+,录取大陆学生也有 50+,对中国学生和应届生相对宽容。 UC Berkeley 加州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伯克利一直是全美最好的公立大学之一。伯克利法学院在知识产权领域和环境法领域都有显著的优势,拥有诸多顶级学者坐镇。伯克利法学院也经常与全球顶尖的律所合作举办各种研讨会,一些有名的律师合伙人也会在伯克利开设非常实务的课程,很吸引人。(图源院校官网)伯克利 LLM 项目每年录取的应届生都多于有工作经验的律师,也很喜欢明确表示有学术兴趣,并且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具体规划的学生。LSE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也是 G5 之一,LLM 项目在 2014 年的 REF 排名第一。LSE 法学院的强势学科偏向商法,包括 BankingLaw, TaxationLaw, LabourLaw等。该项目比较偏向实务,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视实践,总体还是以职业为导向。对于申请者来说,985/211 的同学均分 85+,普通院校均分 90+会比较稳妥,雅思托福也有比较高的要求(雅思 7.5+,托福 109+)。如果你,想要知道更多 LLM 项目信息、录取要求、明确自己的规划时间线,欢迎留言区留言。

是为耆艾

专业学位论文该有自己的格局

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是现代高等教育学位体系不可或缺的两大组成部分,彼此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但实践中,由于很多高校同时举办同一专业的硕士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教育,同一导师既指导本专业学术学位研究生,又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产生“分别喂是喂,混着养也是养”的思想,出现了同一专业的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论文选题不加区分的“混养”现象。事实上,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应该有自己的格局。学位论文选题的格局涉及论文选题的范围和深度两个维度。“局”是时间与空间认知范围的大小,讲究方向对路,范围明晰;“格”是对认知范围内事物认知的程度,讲究问题精准,研究精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局”的维度,强调以选题方向和来源来界定选题范围。首先,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的方向不能偏离特定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专业学位教育主要面向经济社会产业部门的专业需求,培养目标是各行各业特定职业的专业人才,如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等;培养内容重在知识、技术的应用能力与较高的职业认同和职业道德。据此,专业学位论文选题的方向,一则应当理论联系实际,主要反映各专业学位相应经济社会产业部门的理论和实践需求,凸显专业方向;二则应当着眼于本专业领域理论与实践中亟待解决而又尚未解决或尚未解决好的问题,可以是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也可以是理论问题的澄清与发展,还可以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矛盾的求解;三则应当具有可行性,即选题者凭自己的知识积累、专业素养、资料获取和主观努力能够完成。其次,专业学位论文选题的来源和途径具有多元性,但都应体现实践导向。专业学位论文选题的途径,可以是研究生在实习实践中发现问题,可以是通过文献资料和学术会议挖掘问题,可以是通过彼此争辩碰撞出问题,也可以是研究生直接参与导师研究课题的一部分,还可以是命题作文。很多研究生对自己发现、挖掘问题没有把握,偏爱命题作文。命题作文的选题来源,可以是指导老师根据理论与实践需求列举一些题目供研究生选择,但更提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向本专业学位相应实务部门征集更加接地气的研究或调研选题。比如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可以向法院、检察院、仲裁机构、律师事务所、专利商标事务所、司法部门、公安部门等予以征集。专业学位论文选题“格”的维度,强调以选题内容和形式来体现选题的深度。专业学位论文选题过程是一个着眼点由大到小,不断筛选、提纯、聚焦的过程。在论文选题的具体内容上,一方面应当着眼于本专业相关实际问题。具体来讲,选题应当是真问题,而非伪问题;选题是专业问题,突出专业方向特色,在理论、方法、资料、话语系统等方面都要符合专业要求,体现本专业的文脉和传承;选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能够在梳理和归纳所涉选题研究和实践现状基础上,分析和解决问题;选题应当具有一定的研究方法意识,能够采用多种研究方法,体现研究生的“研究”层次。另一方面,专业学位论文选题要具有精准度。这要求研究对象清楚、确定,不能过于笼统,以免或无从下手,或不着边际,乃至文不聚焦,空泛无物;要求研究范围适当,提倡小题大做,深入研究。一般来讲,学位论文选题的精准度,强调要从空间、时间、理论和方法等多个维度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准确界定。空间维度是对研究客体边界的划定,时间维度是对数据资料取值跨度的把握,理论维度是对概念和原理体系的框定,方法维度是对分析解决问题路径和程序的设定。在论文选题的形式方面,专业学位教育的职业和实践能力导向,决定其学位论文选题的形式并非要囿于传统学术论文的范式,而应当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反映受教育者应用型开发性研究与设计能力。除了传统的学术论文形式以外,专业学位论文提倡采用典型案例分析、专项调查报告、专题研究报告以及相应专业特定文书制作、产品设计等形式。(刘春霖)《光明日报》( 2019年07月16日 13版)

贵齐

十篇CSSCI,国内外数十个司法实践项目……这位科研新星有什么秘诀?

在校期间发表18篇高水平国内外论文其中CSSCI来源期刊10篇参编3部法学知名学术著作省部级决策报告4部参与国内7个司法实践调查改革项目曾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院访学一年曾获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蔡定剑宪法学优秀论文奖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光华奖学金、京东奖学金等多个奖励//这位性格开朗、成绩优异、热爱法律、坚持不懈,将学术科研与司法实践充分结合的人大人,就是2020年度吴玉章奖学金获得者、法学院2017级博士生聂友伦。在持续的求知和探索中,他不断超越自我,同时积极投身司法实践,为中国司法领域贡献自己的力量。潜心学术,夯实理论基础作为一名博士生,聂友伦在学术写作上孜孜以求,成绩斐然,发表了《刑事诉讼法时间效力规则研究》《论司法解释的立法性质》《检察机关批捕权配置的三种模式》等18篇国内外期刊论文。聂友伦读博的初衷源于第一次论文投稿的经历,当时对刑法比较感兴趣的他,系统地选修了相关理论课程。在一边听课一边读文献的学习过程中,他发现文献中有些观点似乎值得商榷,这些不时涌现出的疑问在他心中埋下了种子。研二时,他针对财产犯罪的界分问题写了一篇论文并成功发表,种子经过一年的精心浇灌,渐渐萌芽。分专业后,他有幸受到陈卫东教授、刘计划教授和程雷教授等师长的栽培,并在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担任科研助理。期间他一直跟随着研究中心的老师们学习和工作,并成功通过博士生入学考试,成为了一名博士研究生,当初的幼芽在诉讼法学的道路上不断汲取知识的养分,茁壮生长,变得枝繁叶茂。聂友伦参加2019年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年会“不论是科研还是学术研究,都没有捷径可走。”谈及研究方法,聂友伦擅长使用法解释学展开研究。法解释学具有体系性,需要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解释方法来证立证伪自己或前人提出的命题。运用这种方法,往往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材料。聂友伦分享了他总结的“三步走”文献阅读方法。首先,确定必读文献。确定研究主题后,检索相关书籍和论文,有些相关研究的引用量或者下载量很大的,基本可以确定属于必读文献。对这些著作或者论文,需要非常小心的精读,并做一些笔记;其次,在阅读必读文献时候,这些文献本身引用了一些其他的文献,可以按照引用的内容确定这些文献的重要性,按图索骥地进行进一步、广泛地阅读;再次,对于一些比较新的文献,可能代表了较为前沿的研究方向,对这些文献可以适当选择阅读的粗细程度。2018年,聂友伦曾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院访学一年。期间,他参与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院、纽约大学亚美法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组织的多项学术研讨活动。参与各项学术研讨会之余,他基本处于闭关状态,他一到美国就买了台打印机,每天就是打印材料、看文献、写论文、改论文,“毕竟人在国外,除了一些国内来的同学朋友,谁也不认识,这种例外状态好像特别适合做法学的相关研究”。今年聂友伦发表了7篇CSSCI论文,其中4篇就是在伯克利闭关期间所作。在美国生活和学习的一段时间,除了有效地提高自我生存能力,“我还收获了论文、小肚子和腰间盘突出吧”,聂友伦笑道。躬行实践,投身司法改革求学问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说阅读文献、撰写论文是科研人的“读万卷书”,那么深入实践,将所学所思应用于实际则是他们的“行万里路”。“科研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衡量科研的价值在于它产出成果的实践意义。”聂友伦认为学术应当与实践相联系,科研之余,他参加了不少司法实践和司法改革项目,通过实践发现问题,深入研究提供解决方案。他参与过减少审前羁押与逮捕诉讼化、完善监狱服刑人员投诉处理机制试点项目、法官检察官遴选业绩评估与惩戒制度研究等十余个试点与调研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其中,他印象最深的,是陈卫东教授主持的完善监狱服刑人员投诉处理机制试点项目。聂友伦与其他项目组成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由第三方参与的监狱巡视制度,组建了一个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构成的委员会,开展巡视、设置投诉箱、重视服刑人员反馈等工作。在试点地区监狱管理局、检察院等的支持下,这个项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后续有望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意义重大。聂友伦认为,科研要秉承实事求是的精神,也就是要有实际作用、解决实际问题,“这一点,人民大学可能是全国做的最好的,因为毕竟有校训在嘛”。代代传承,终遇人大法学 在科研和实践都收获颇丰的聂友伦,学习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也曾感到迷茫。本科阶段他就读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由于对所学的国际政治与会计专业都不太感兴趣,他基本“放空”了三年。直到大三,发现身边的同学准备出国、开始实习,逐渐步上了人生正轨,他才意识到了差距。他觉得自己应该奋起直追,便选择了考研。选择专业时,他选择了从小就感兴趣的法律专业并一鼓作气,决定“索性就考最好的学校”,最后如愿以偿,来到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聂友伦对法律的热爱,离不开父亲的影响。他小时候刚记事那会儿,父亲正在准备律师考试,买了很多法学相关书籍在家里研究。“这个影响是持续的,因为当时律考的通过率不高,他考了好几年才考过。”聂友伦笑道。受到父亲的影响,他从小都对法律有兴趣,结果后来高中学了理科,他当时以为一辈子没有机会再学习法律了。不过,人生无常,兜兜转转又回来了。来到人大后,聂友伦被整个学校的氛围感染了,“个人的发展很依靠平台支持”,身边的每位同学都十分优秀,不管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在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精进自己的学业和工作,期待以后能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在人大,你会不知不觉就被带入奋斗者的角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大人的力量更是无穷的。”聂友伦硕士毕业与同窗合影至于为什么选择了诉讼法方向,聂友伦用了一个词来形容——机缘巧合。人大法学院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主要是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导向,当时入学伊始不细分方向,到了研二才分专业方向和导师。想学刑法的他被分到了刑事诉讼法方向,幸运的是,他似乎这才找对了方向。“刑事诉讼法教研室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不仅有着良好的学习和工作氛围,每位老师也都特别优秀”,他说。聂友伦在硕士和博士期间分别受教于程雷老师和刘计划老师,两位都是法学界年轻一代学者里的佼佼者,他们指导学生叩开了刑事诉讼法的大门。诉讼法的学科带头人陈卫东老师,更是经常在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方面亲自指导学生,在学习、科研以及生活上都给了他极大的帮助与关怀。“我非常感谢他们。师恩无以为报,那就在学术的路上继续努力吧。”现在,他正准备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大展身手,为中国的司法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读书足球,是课余所好生活之余,聂友伦会读一些与专业以外的其他书籍。“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是他最喜欢的一句话,意思就是,不凭空臆测,不武断绝对,不固执拘泥,不自以为是。他认为这句话是人生修为的最高追求,需要时刻提醒自己注意。”人生不长,本就充满了各种风险,即便修为极高,也不一定能有所成就,何况自负固执。“要坚决杜绝这四种毛病,调整心态,客观对待他人和处理事情。”除此之外,聂友伦还喜欢看动漫和足球。作为足球二级裁判的他,将裁判与法官两个不同的角色联系起来,裁判需要为突然发生在面前的事情迅速作出决定,法官需要根据案情及律师的陈述做出判决。“一个正常的人,连在他面前刚刚发生的事情,都不能完完全全说清楚,可想而知法官面临的情况是多么复杂。”聂友伦在旧金山北湾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则未来可期。在今后的日子里,他计划进入高校或科研机构工作,继续研究手头项目,包括司法解释制度、裁判文书的实证分析等问题。“我感觉这些研究还是有一定意义的”,他将继续追随内心的声音,走出自我的偏狭,坚守良心的指引,从而自由而不放纵,独立而不狂狷,尽责而不懈怠,为中国法治建设添砖加瓦。来源:中国人民大学

爱之城

北京审判业务专家|向绪武:不忘肩上有天平 更有心中一盏灯

近日,经过个人申报、组织把关和专家评审,四中院行政庭法官向绪武从全市法院53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功当选第五届“北京市审判业务专家”。个人介绍向绪武,男,土家族,1976年5月出生,湖南石门人,中共党员,法律硕士、工程硕士。先后在北京高院和北京四中院工作,审结行政、民事、知产案件1300余件。承办的某水泥公司诉区政府企业关停通知案被评为人民法院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参考性案例、市委政法委为“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提供法治保障典型案例和最高人民法院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典型案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他吧!今年是向绪武法官进入法院工作的第十二个年头。十二年来,他专注于审判事业,时间见证他成长,职业赋予他自信。从最开始在北京高院干部处任职,到北京高院行政庭助理审判员,再到北京四中院行政庭审判员,他始终践行着一名法官的初心使命,用心办好每一件案件。虽然岗位发生了转变,但未曾改变、始终如一的是他高质效的工作业绩和一颗司法为民的心。“曾经年少爱追梦 一心只想学包公”从前是军人的他,2009年来到法院工作后,时刻牢记初心使命,永葆军人政治本色,并与审判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见证了北京法院行政审判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他努力钻研法学理论,认真研究每件案情,迅速提升业务能力。温故而知新,在孜孜不倦的求知中,出色完成了从军人到法官的角色转换,在“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誓言中,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法官。亚里士多德曾说,法律是没有激情的理性。在他的心中,法官是法律的代言人,应当依照法律做出公正的裁决。在担任法官的这些年,他不断精进司法技能,提升办案能力,培养司法技能的真心和匠心,打好审判业务的“基本功”。他的团队每本案卷都整整齐齐、分门别类;每次庭审都严格规范,坚持“最后一问”,让当事人把话说完;每一份判决都逻辑清晰,努力回应当事人的疑问。“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正是对工作的认真,他审理的案件无重大差错及涉诉信访,还多次收到当事人送来的锦旗。“行政审判是一项体现专业、智慧、胆识和勇气的工作”不同于其他案件,行政审判体现了对行政行为合法性的监督,它支持老百姓监督政府。尤其在涉及征收拆迁等与地方经济发展大局和百姓民生有关的案件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发冲突。行政审判法官不仅需要高超的业务技能,更需要有担当、敢担当。及时来到的公平正义好比雪中送炭,远比锦上添花更有意义。2016年,他在审理原告北京某研究所诉被告北京市某区政府履行法定职责案中,严格履行审判程序,在依法查明案件事实的基础上,经合议庭确认,该公司是案涉房屋的权利人,并且是适格的被征收人,终使该公司被征收的约1.8万余平方米土地、9000余平方米房屋具备征收补偿的基础,原告为此奔波5年之久的维权有了初步结果。案件的审理依法维护了企业家的重大财产权益,优化了地方营商法治环境,更是维护了法律权威。法官,既是法律规则的“理性人”,又是充满人文关怀的“温暖者”法官,不仅要坐堂审案,更要实现案结事了。面对行政诉讼程序空转的司法实践,他秉持实质化解行政争议的办案原则,力求化解行政争议,减少当事人诉累。在当事人都有协调意愿的情况下,积极开展和解工作,组织当事人沟通、听取当事人陈述、理解当事人诉求。在承办某水泥公司诉某区政府企业关闭通知案中,团队先后组织了十几次的开庭、谈话、协调会及上百次电话沟通,聚焦企业的关停补偿及职工安置工作。在他与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原被告双方握手言和,最终达成和解协议,并且双方后续就企业转型更是形成了合作方案,创造了合作共赢的局面。一次次办案,让他直面企业的经营困境,体会到部分企业职工生活的艰辛,更是感受到了法官的真正使命: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该案审结后,房山区人大、政府、政协和当事企业均向北京四中院赠送锦旗表示感谢。进入法院12载,在努力为当事人排忧解难的同时,向绪武法官更是笔耕不辍,潜心钻研,参与《行政案件跨区划管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丛书等多部著作撰写,多篇调研报告获北京法院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发表核心期刊论文、案例10余篇;荣获全国法院学术论文讨论会征文、审判理论研究会行政审判分会学术征文二等奖3篇,20余篇裁判文书、司法建议、司法统计获北京法院一、二、三等奖;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获评北京法院行政审判业务标兵、北京法院先进审判团队,并担任国家法官学院北京分院兼职教师。“不忘肩上有天平,更有心中一盏灯”。也正是因为深切体会到维权的“难”,向绪武法官更加坚定了信念:要让当事人感受到“相信法院、相信法官”不是空话套话,而是一份实实在在的承诺,办理案件绝不能敷衍了事。为了这份承诺,他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全力促成争议解决。他常常对团队成员说:“我们都来自普通老百姓家庭,要多换位思考,依法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我们作出的每一份裁判都要经得起法理、事理、情理的推敲和基本判断。”供稿:四中院编辑:张枫敏 汪希

而果然乎

科研榜样:这位博士发表10篇CSSCI论文,数十个司法实践项目!

在校期间发表18篇高水平国内外论文其中CSSCI来源期刊10篇参编3部法学知名学术著作省部级决策报告4部参与国内7个司法实践调查改革项目曾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院访学一年曾获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蔡定剑宪法学优秀论文奖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光华奖学金、京东奖学金等多个奖励……这位性格开朗、成绩优异、热爱法律、坚持不懈,将学术科研与司法实践充分结合的人大人,就是2020年度吴玉章奖学金获得者、法学院2017级博士生聂友伦。在持续的求知和探索中,他不断超越自我,同时积极投身司法实践,为中国司法领域贡献自己的力量。潜心学术,夯实理论基础 作为一名博士生,聂友伦在学术写作上孜孜以求,成绩斐然,发表了《刑事诉讼法时间效力规则研究》《论司法解释的立法性质》《检察机关批捕权配置的三种模式》等18篇国内外期刊论文。聂友伦读博的初衷源于第一次论文投稿的经历,当时对刑法比较感兴趣的他,系统地选修了相关理论课程。在一边听课一边读文献的学习过程中,他发现文献中有些观点似乎值得商榷,这些不时涌现出的疑问在他心中埋下了种子。研二时,他针对财产犯罪的界分问题写了一篇论文并成功发表,种子经过一年的精心浇灌,渐渐萌芽。分专业后,他有幸受到陈卫东教授、刘计划教授和程雷教授等师长的栽培,并在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担任科研助理。期间他一直跟随着研究中心的老师们学习和工作,并成功通过博士生入学考试,成为了一名博士研究生,当初的幼芽在诉讼法学的道路上不断汲取知识的养分,茁壮生长,变得枝繁叶茂。聂友伦参加2019年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年会“不论是科研还是学术研究,都没有捷径可走。”谈及研究方法,聂友伦擅长使用法解释学展开研究。法解释学具有体系性,需要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解释方法来证立证伪自己或前人提出的命题。运用这种方法,往往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材料。聂友伦分享了他总结的“三步走”文献阅读方法。首先,确定必读文献。确定研究主题后,检索相关书籍和论文,有些相关研究的引用量或者下载量很大的,基本可以确定属于必读文献。对这些著作或者论文,需要非常小心的精读,并做一些笔记;其次,在阅读必读文献时候,这些文献本身引用了一些其他的文献,可以按照引用的内容确定这些文献的重要性,按图索骥地进行进一步、广泛地阅读;再次,对于一些比较新的文献,可能代表了较为前沿的研究方向,对这些文献可以适当选择阅读的粗细程度。2018年,聂友伦曾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院访学一年。期间,他参与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院、纽约大学亚美法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组织的多项学术研讨活动。参与各项学术研讨会之余,他基本处于闭关状态,他一到美国就买了台打印机,每天就是打印材料、看文献、写论文、改论文,“毕竟人在国外,除了一些国内来的同学朋友,谁也不认识,这种例外状态好像特别适合做法学的相关研究”。聂友伦参观美国联邦第二巡回上诉法院今年聂友伦发表了7篇CSSCI论文,其中4篇就是在伯克利闭关期间所作。在美国生活和学习的一段时间,除了有效地提高自我生存能力,“我还收获了论文、小肚子和腰间盘突出吧”,聂友伦笑道。躬行实践,投身司法改革求学问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说阅读文献、撰写论文是科研人的“读万卷书”,那么深入实践,将所学所思应用于实际则是他们的“行万里路”。“科研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衡量科研的价值在于它产出成果的实践意义。”聂友伦认为学术应当与实践相联系,科研之余,他参加了不少司法实践和司法改革项目,通过实践发现问题,深入研究提供解决方案。他参与过减少审前羁押与逮捕诉讼化、完善监狱服刑人员投诉处理机制试点项目、法官检察官遴选业绩评估与惩戒制度研究等十余个试点与调研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聂友伦参与律师法的修改与完善研究项目其中,他印象最深的,是陈卫东教授主持的完善监狱服刑人员投诉处理机制试点项目。聂友伦与其他项目组成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由第三方参与的监狱巡视制度,组建了一个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构成的委员会,开展巡视、设置投诉箱、重视服刑人员反馈等工作。在试点地区监狱管理局、检察院等的支持下,这个项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后续有望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意义重大。聂友伦认为,科研要秉承实事求是的精神,也就是要有实际作用、解决实际问题,“这一点,人民大学可能是全国做的最好的,因为毕竟有校训在嘛”。代代传承,终遇人大法学 在科研和实践都收获颇丰的聂友伦,学习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也曾感到迷茫。本科阶段他就读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由于对所学的国际政治与会计专业都不太感兴趣,他基本“放空”了三年。直到大三,发现身边的同学准备出国、开始实习,逐渐步上了人生正轨,他才意识到了差距。他觉得自己应该奋起直追,便选择了考研。选择专业时,他选择了从小就感兴趣的法律专业并一鼓作气,决定“索性就考最好的学校”,最后如愿以偿,来到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聂友伦对法律的热爱,离不开父亲的影响。他小时候刚记事那会儿,父亲正在准备律师考试,买了很多法学相关书籍在家里研究。“这个影响是持续的,因为当时律考的通过率不高,他考了好几年才考过。”聂友伦笑道。受到父亲的影响,他从小都对法律有兴趣,结果后来高中学了理科,他当时以为一辈子没有机会再学习法律了。不过,人生无常,兜兜转转又回来了。来到人大后,聂友伦被整个学校的氛围感染了,“个人的发展很依靠平台支持”,身边的每位同学都十分优秀,不管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在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精进自己的学业和工作,期待以后能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在人大,你会不知不觉就被带入奋斗者的角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大人的力量更是无穷的。”聂友伦硕士毕业与同窗合影至于为什么选择了诉讼法方向,聂友伦用了一个词来形容——机缘巧合。人大法学院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主要是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导向,当时入学伊始不细分方向,到了研二才分专业方向和导师。想学刑法的他被分到了刑事诉讼法方向,幸运的是,他似乎这才找对了方向。“刑事诉讼法教研室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不仅有着良好的学习和工作氛围,每位老师也都特别优秀”,他说。聂友伦在硕士和博士期间分别受教于程雷老师和刘计划老师,两位都是法学界年轻一代学者里的佼佼者,他们指导学生叩开了刑事诉讼法的大门。诉讼法的学科带头人陈卫东老师,更是经常在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方面亲自指导学生,在学习、科研以及生活上都给了他极大的帮助与关怀。“我非常感谢他们。师恩无以为报,那就在学术的路上继续努力吧。”现在,他正准备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大展身手,为中国的司法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读书足球,是课余所好生活之余,聂友伦会读一些与专业以外的其他书籍。“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是他最喜欢的一句话,意思就是,不凭空臆测,不武断绝对,不固执拘泥,不自以为是。他认为这句话是人生修为的最高追求,需要时刻提醒自己注意。”人生不长,本就充满了各种风险,即便修为极高,也不一定能有所成就,何况自负固执。“要坚决杜绝这四种毛病,调整心态,客观对待他人和处理事情。”除此之外,聂友伦还喜欢看动漫和足球。作为足球二级裁判的他,将裁判与法官两个不同的角色联系起来,裁判需要为突然发生在面前的事情迅速作出决定,法官需要根据案情及律师的陈述做出判决。“一个正常的人,连在他面前刚刚发生的事情,都不能完完全全说清楚,可想而知法官面临的情况是多么复杂。”聂友伦在旧金山北湾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则未来可期。在今后的日子里,他计划进入高校或科研机构工作,继续研究手头项目,包括司法解释制度、裁判文书的实证分析等问题。“我感觉这些研究还是有一定意义的”,他将继续追随内心的声音,走出自我的偏狭,坚守良心的指引,从而自由而不放纵,独立而不狂狷,尽责而不懈怠,为中国法治建设添砖加瓦。来源:中国人民大学 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成长」出品 采写:林洁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设计:袁雪琼 顾小白 特别支持:学生处

弗里达

首席大检察官“赶考”!面对蛋壳公寓事件,他这样作答「政法大咖的超级网课」

编者按:冬日里,屋外寒风刺骨,屋内暖意融融——首席大检察官与高校师生零距离互动!转眼一年过去,许多首都高校的法科学子还记得去年秋冬之际的那一系列思想盛宴——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军以一个法律老学长的身份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巡回”讲座,与学校师生们热烈交流。时隔一年,这样的情景重现。12月14日,由中央政法委、教育部联合举办的“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上新了”——当天晚上,张军走进清华大学,与清华学子共话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纵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优越性。去年的讲授中,张军旁征博引与娓娓道来让同学们深受启发,而互动环节的务实坦诚、知无不言的爽朗也给学子们留下深刻印象。一年后再度开讲,首席大检察官会带来一场怎样的“与时俱进”?聆听讲座的清华大学师生们充满期待。“以最近的抗疫为例,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下,我国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不正是彰显了包括司法制度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吗?再放眼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变,我们让全世界瞩目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能离开司法制度的保障吗?不也映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优越性吗?”“适合自己的就是最优越的”……两个小时的讲授,张军以“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优越性”为题,从抗疫说起,以亲身经历的司法实践、耳熟能详的典型案例、颇具启发性的中外史料、正在发生的案事例,系统深入地回答了世界上是否有完全相同的司法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好在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巨大成功有哪些启示、如何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进一步健全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等四个问题。四个问题都是关乎“司法观”的根本性问题,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大家十分解渴,也引发了大家的深入思考。“请大家提问,我来赶考、答辩!”——半个小时的互动环节,在张军的鼓励下,聆听讲座的清华学子们争相举手提问,将自己心中早有的“块垒”、聆听中还未“消化”的疑惑“抛”给了张军。“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当前,落实德治的制度有哪些?未来如何加强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工作?”首先获得提问机会的该校比较法学硕士研究生岳东冉问了一个“大问题”。“这是一个涉及法理的好问题。”张军表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一大特色。以德治国靠什么?靠的是道德教育从娃娃抓起,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要求落实好,学校、社会、家庭都要承责、共同努力,更加务实有效地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靠的是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对于如何加强法治与德治的结合,张军特别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使社会主义法治成为良法善治。司法实践中,包括检察机关在内的司法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司法办案的灵魂,使司法活动不仅符合法律规范,更符合社会主义道德水准,以司法引领、促进全社会道德建设,这就是中国特色的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生动实践。”“您刚才讲到,司法制度应充分回应社会需求。请问司法机关如何在蛋壳公寓事件、O2O平台爆雷这样涉及金融且波及范围广的事件中发挥作用,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该校刑事诉讼法学硕士研究生赵禹涵问出了许多同学在思考、追寻的问题。“法科学生更应该关注社会。您提的这些问题,都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对赵禹涵关注社会的提问,张军首先给予肯定。“金融风险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此多次专门强调。司法不能仅仅消极的受理案件,更要能动的、积极的反映社会需求,在司法过程中,以检察建议,以办案引领向社会发出信号,为经济发展提供法治‘天气预报’,促进防范各类金融领域的‘黑天鹅’、‘灰犀牛’,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维护人民群众在金融活动中的合法权益。”对此,张军举例介绍,最高检通过调研发现,当前查办金融犯罪特别是涉众型金融犯罪,不仅消耗大量行政资源、司法资源和社会资源,而且犯罪造成的损失往往难以挽回,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为此,去年最高检向中央有关部门制发了“三号检察建议”,和相关部门一起强化源头治理,让有效监管跟上、落实,把违法犯罪风险和危害消除在萌芽状态。“能不能给‘边区’听众一个提问机会!”座位略有些靠边的该校法学院2020级法律硕士研究生莫野举手,高声争取提问机会,得到支持鼓励后,他问出了自己关心的问题:针对目前日益频发的家庭暴力问题,检察机关采取什么样的举措来遏制这一现象,切实保护家庭关系中的弱势方?“家暴问题确实值得重视,现在不仅有‘男家暴’,也有‘女家暴’。”对莫野同学的提问,张军从司法办案引领促进和谐家庭关系建设、检察建议为保护家庭弱势方支招、“一号检察建议”呵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等方面作答,赢得热烈掌声。“为切实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优化营商环境,最高检最近发布的指导性案例中,对一些涉诉企业作出了相对不起诉的决定。关于单位犯罪的相对不起诉制度,检察机关未来还有哪些探索?”该校公诉人班硕士研究生、辽宁省本溪市平山区检察院检察官刘强提出了一个很“实务”的问题。针对“检察官同学”的提问,张军介绍,最高检正在一些地方开展企业合规检察制度试点,对企业经营中的违法犯罪建立起依法从宽的规范制度。张军表示,“未来,我们希望能够建立起与企业合规制度相融的检察工作制度,以丰富的检察实践,助力刑事追诉立法、司法、执法不断健全完善,适应经济社会更好、更稳、更高质量发展。”关注检察制度的该校法学院2019级刑法学硕士研究生冯梦迪提问:“公开听证有助于化解矛盾纠纷。我们注意到,最高检出台了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听证工作规定,各地检察机关正在按规定开展这项工作,但也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问题。检察机关在这方面还会有哪些新‘动作’?”“公开听证有助于化解矛盾纠纷。上个月,我在福建主持了一起公开听证申诉案件,咱们清华法学院的张建伟教授作为听证员参与、有力支持了这次听证。这起听证案件的效果很好,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我们要求,新一年,每一个检察院都要围绕办案开展听证,‘四大检察’‘十大业务’条线都能有检察听证案件,也会有更多您关注的不捕、不诉案件经听证结案。”回答最后一个问题时,已经比预定的时间晚了很多,面对意犹未尽的同学们,张军表达了希望:“感谢大家对检察制度、新时代检察改革发展的关注,希望在这里会走出更多的共和国检察官。”“张军检察长的讲座结合中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变革,让我更加宏观、立体且深刻地认识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独特性和优越性。”令清华大学法学院2020级法学博士林嘉珩印象深刻的是,讲座过程中始终贯穿 “人民性”。他表示,作为刑法学专业的博士生,在未来的学术研究中,要根植于中国的社会现状和司法现状,了解人民的需求,把论文写在中国的大地上。像这样发自内心的感受,许多清华学子都有共鸣。也正因为如此,夜深人未静——虽然主持人宣布讲座所有环节结束,但围绕讲座展开的思考和讨论还在清华学子中继续着。清华大学校长邱勇主持讲座。清华大学师生代表共计200余人聆听讲座。来源:中央政法委长安剑

赵衰

东北大学一篇毕业论文被举报抄袭,警钟长鸣!

近日,有媒体报道,东北大学一篇硕士毕业论文被举报抄袭,被举报人是2008届东北大毕业生孙勇,他的硕士学位论文题目是《真空吸尘车气路系统优化设计与仿真分析》,跟2006届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生李必红的硕士学位论文《真空吸尘车气路系统的结构设计与优化》高度相似!李必红硕士学位论文孙勇硕士学位论文小编自己从知网上下载了这两篇论文,仔细做了对比,除了标题有所变化,内容几乎是一样的,甚至连致谢都一样!媒体记者当即联系了东北大学毕业生孙勇当年的导师杨英教授,杨教授回应称“按正常流程走”。可想而知,等待这位同学的结局是什么!网友们有的认为要严惩孙勇的研究生导师,孙勇论文抄袭,他是第一责任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真是把导师给坑了!也把自己的前程给毁了!无独有偶,东北师大毕业生张强硕士毕业论文《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效应研究》和西南财大毕业生杨帆的硕士毕业论文《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效应研究》也被举报高度相似,两篇论文相似的地方很多,不仅题目、摘要相同,正文也基本一样,有的只是分段不一样。还有媒体报道,西南政法大学2004届法律硕士毕业生索宁宁的毕业论文《违约损害赔偿研究》和厦门大学2006届毕业生李铮的毕业论文《违约损害赔偿研究》高度相似。索宁宁论文李铮论文从以上两篇论文引言对比看,几乎是毫无差别的!每年这种抄袭被举报的事件不胜枚举,结果不是被取消了学位,就是被工作单位开除,后果很严重!同学们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一定要警钟长鸣,提前准备,好好筹划,多跟导师沟通。当然现在学校都会对论文进行重复检测,涉及到理论和概念的部分还是很容易重复的,最好找“修改宝”改写一下,既保证了通过学校检测,又能确保修改的质量。【习与智长】长期关注教育相关问题,不同视角,不同观点,感兴趣的朋友请点击页面右上方【关注】,一起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