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有趣的大学生一名高考学霸在无意识间听从父母的建议,选择了材料专业。他当时可能没想到,这个专业是四大“论文发表最猛“的专业之一。另外三个分别是生物、化学和环境科学专业!后来他不喜欢科研,且非常讨厌敲键盘、总结科研数据,却爱上了工程问题,于是换了专业,进入了机械设计行业。相反,有另一位高考学子选择了机械专业,却因为喜欢研究科学中的机理过程,于是他换专业到了化学,最终在本科阶段发了2篇“一作”SCI论文。上述两种学生分别走出和走进了这四大专业中的一个,可以说是很普遍的例子,下面我们就详细来看一下这4个专业的特色。生物领域生物领域学生物为啥容易发文章?其一是前沿性高,很多问题都是新的,而且有些是很欠缺研究的小方向!再加上生物的表征设备丰富,要凑出一篇SCI文章,只需要5组图就足够了。生物领域的学生在企业就业的难度较大,因为目前的生物技术发展水平,还远远没有达到能够支撑起一个行业就业。不过搞生物的做科研的就业机会很多,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生物领域最近出了一个研究生,他是川大华西的“优毕”,因为3年发了40多篇SCI而走红了,这也足以说明该领域发论文的潜力! 化学化学领域早期做化学的发文章厉害是因为很多研究者都搞“元素添加”,以至于很多人把整张元素表能添加的单质或者化合物都用上了!物理化学里还涉及各类相变以及化学反应,研究化学的人往往会从“热、动”两个力学方面出发去研究海量的化学反应,本质上化学是生物、材料和环境等领域的基础!材料材料领域材料的研究者能够发表大量文章是因为有一个“大功臣”叫纳米材料!纳米类的材料可以说是变化万千,其中以管材、颗粒、线材和石墨烯的研究最为火热!前几年,我看到有人在ACS等顶刊上发表的文章,有各种石墨烯的应用及机理研究!材料类期刊成为论文灌水的重灾区,是因为材料的测试手段实在是太丰富,仅仅是围绕“复合”和“渗杂”两个思路出来的所谓的新材料就数以万计!再加上测试方法与应用领域的不同,材料类的文章自然会漫天飞舞!材料领域最近今年出的青年人才都能排成长队了!手里没几篇10分论文或者子刊,估计都没勇气写本子投上去!没办法,做材料的人太能写论文了!很多985高校的硕士生都是人手一篇SCI吧?不然你都没法毕业!因为发一篇是毕业要求! 环境环境领域环境领域的论文主要围绕一些新鲜话题,比如能源、水处理、CO2处理等问题。环境和能源结合的“神刊EES”的影响因子已经飙升到了30多分。如果研究者再给它点动力,估计都要赶上“Science”了!当然,这仅仅是影响因子而已。能发“科学”的人脑袋再怎么发热也不会投“EES”吧? 交叉学科四大学科的交叉(论文机器)最能发论文的团队一般不是单独做一方面研究的,复合型的研究者通常会把材料、生物等领域互相结合起来,以达到论文总量无穷大的目的,因此这几年最火的一个科研词汇就是“交叉学科”!而不再是“各据一方,互领风骚”的单学科发展了!
“既然没办法成为一名医生,拥有妙手回春的超能力,那我就选择在可触及的医疗器械领域做一点贡献。”7年前,浙江大学高分子材料系2014级博士生陈婷珽在深思熟虑之后,给出了自己“竺老两问”的答案。而现在,已发表19篇SCI论文,累计影响因子127.940的她正在申请海外博后项目,希望能够为个性化医疗领域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科研小白的进阶之路高中时,化学是最让她着迷的科目,微观尺度上物质颗粒碰撞导致的形态、颜色、尺寸等方面的变化无不彰显着科学的魔法与艺术。进入大学后,医生成为了她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大一在医院做志愿者时,陈婷珽看到了患者的痛苦挣扎,也目睹了医生的神奇和伟大;大二时,为了照顾遭遇车祸的家人,她长期折返于学校和医院两点之间。“当时我想了很久,化学是我的热爱,帮助患者是我的追求,医疗器械领域或许是一个很好的结合点。”而陈婷珽心中这颗梦想的种子,在遇到浙江大学高分子材料系教授计剑后,生根发芽、破土而出。确定目标之后,陈婷珽第一时间搜索了学院老师的研究方向,发现计剑老师的研究所长正是自己的兴趣所在,于是毫不犹豫地敲开了这位未来导师的房门,并邀请计剑做她SRTP项目的指导老师。“项目期间,计老师邀请我们去他家作客并介绍他最新的研究工作。面对‘科研小白’的我们,计老师循循善诱,不仅让我们大胆描述自己的科研梦想,还鼓励我们朝着心中的方向前进。”而正是这次看似天马行空的畅所欲言,激发出陈婷珽心中的科研热情。陈婷珽和金桥老师大三进入实验室后,陈婷珽遇到了科研生涯中的另一位重要导师——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副教授金桥。如果说在科研这条道路上,计剑为陈婷珽指出了朝哪里走,那金桥则手把手教给她如何走得更稳更快。“金老师引导我不断规范自己的研究思路,他会带着我去思考,完成这个课题需要分几步走,每一步需要考虑什么问题、做什么准备,作为初学者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本科阶段完成“浙江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和“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后,陈婷珽兴高采烈地去找两位老师要新的研究课题,但让她意想不到的是,老师们要求她沿着同一方向继续深入研究下去,挖掘更多的可能性。于是,她的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诞生了——《新型可降解两性离子基聚合物涂层材料的合成》。在先前研究基础上,她更深入地研究了可降解聚合物涂层的降解行为是怎样的,把它用在生物评价、动物实验和真正用在人体中会有什么不一样的结果。“不仅研究它的学术可能性,也探索它的现实可行性。”披荆斩棘中高歌前行怀着期待和好奇,陈婷珽步入了博士阶段。入学之初,计老师给学生们提供了一系列供选择的研究方向,喜欢尝鲜的陈婷珽再次选择挑战自己,挑了实验室最新的研究领域——智能形变材料的优化设计及其在个性化医疗领域的应用。“计老师很会带学生,他不会直接告诉我们去做什么、怎么做,而是会引导着我们一步步探索到正确的方向。”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在导师的引导下,陈婷珽尝试着在探寻形状记忆材料和个性化医疗器械的结合点。“当时,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看看这个领域有什么新发现,看到大概300篇的时候,我才有了一定的了解,并逐步凝练出具体的研究问题。”在这块实验室还未开垦的处女地上,没有师兄师姐手把手带的陈婷珽只有一边搭建实验平台、熟悉实验器材,一边“刷”文献,掌握常用实验方法、了解最新研究进展。TOC压缩在这个领域,陈婷珽主要关心的问题是如何将材料形变信息从材料中分离出来,实现材料形状的按需调控。不懈钻研之后,她利用光的时空可控性对材料进行模块化处理,实现了材料形变和形变过程的原位调控。博士阶段的陈婷珽拒绝“闭门造车”,喜欢在与人交流中学习。2017年5月和9月前往葡萄牙和德国参加国际会议,分别作时长15分钟的口头报告和墙报展示,获 Bayreuth Polymer Symposium 2017 会议最佳墙报奖。在去年和今年的暑假两次应邀前往德国拜罗伊特大学,交流静电纺丝和3D打印方面的技术和研究。而博士三年级,作为一对一志愿者接待诺贝尔奖得主Jean-Marie Lehn教授的经历也让她印象深刻。“他是一个非常open的人,不仅乐于跟后辈交流,还鼓励年轻人大胆表达不一样的观点。被深深折服的我,我希望自己也成为同样开放包容的人。”而在聊到陈婷珽的研究方向时,Jean-Marie Lehn告诉这个科研新人——这个领域发展到现在是一个极致的状态,作为一个新人,你不能再按照他们的思路做下去,而应该思考他们的逻辑存在什么样的缺陷,能否在这个领域给出新的观点、发掘新问题。这句话让陈婷珽回味至今,也让她养成了勤于思考的习惯。“虽然做研究的节奏非常紧凑,但我还是坚持每天安排出一段空余时间去反思自己做了什么,去明确接下来的方向。”与诺奖合影丰硕成果背后的秘密“智能形变材料的时空调控”是陈婷珽在博士阶段的主要工作,经过四年的努力,她不仅首次获得了具有“私人订制”特点的三维形变材料,开创脉冲响应模式,实现了基于材料的二进制显示;还首次实现了材料形变速率的大范围连续按需调控,扩大了形变速率的调控范围。“科研不可与外界隔离,否则再高端的成果也只能是供人观赏的展品,而不可以应用于人类实际。”陈婷珽认为,如果仅仅将科研灵感和工作思路局限于自身的苦思冥想,那么结果也常常是单一的、固化的。所以她喜欢在交流中明确什么是真正被需求的,并想方设法通过科学研究给出解决办法。与Greiner教授在德国合影常常跟着计老师跟医生交流的她发现,目前大部分植入器械都由医生来操纵,并可以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是其中有一个问题,这种形状记忆材料一旦植入,我们就无法再对其进行按需调控。于是她想,我们能否制作一种本身不携带形变信息、但是可以通过外界刺激来调节其形状的材料,也正是在这个想法的基础上,她在Materials horizons上发表了第一篇学术论文,解决了医疗器械领域标准化的器件制备和病人的个体差异性之间的矛盾。课题组合影截至目前,陈婷珽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累计影响因子35.081。在涉足这一领域短短几年就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她认为,善于合作是一个法宝。虽然课题组成员之间的研究方向有不小差别,但每次的组会,陈婷珽都积极参加,即使是跟自己研究方向完全不同的课题,她也保持关注。“一个人遇到问题常常会钻牛角尖,但旁观者常常能提供新思路;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别人的研究学习到在自己研究中接触不到的实验方法和技术,这也是一种快速学习的渠道。”做实验在大部分时间里,陈婷珽同时会进行好几个实验。“基本上我不太有闲着无聊、单纯等待实验结果的时间。”在金桥的带领下,陈婷珽掌握了一套高效的实验方法——将实验模块化,尽可能更多地把零碎化的实验穿插在零碎化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节省等待实验结果的时间,降低没有必要的时间消耗。“这种高效的工作方法也让这个姑娘有更多的思考和休息时间,更精力充沛地投入所热爱的科学研究。将在明年博士毕业的她希望能够在这一领域继续深造。“我最希望能够申请到一个欧洲的博士后位置,那里自由的学术氛围让我非常向往。”陈婷珽说。文字作者:马宇丹 储诗淇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本文编辑:浙江大学微讯社 张佳楠责任编辑:江宁宁
写论文有两件事很重要,一个是确定研究方向,为论文写作提供数据,为论文选题指明方向,这一步做好了,另一件基本上不叫事了,论文题目很容易就能定下来。一、寻找研究方向1、将所有相关学位论文中的展望整理出来,可以从中值得研究的问题;2、在国自然基金的申请指南中寻找与专业相关的研究方向;3、研究方向一般是研究一个对象的两到三个内容,或者研究两到三个对象的一个内容;4、研究方向要研究2-3个问题,研究方向≤3。二、确定论文题目1、题目中要体现明确的研究问题和研究对象;2、研究概念的界定一定要清楚;3、可以模仿他人的论文题目,修改1-2个变量;4、参考相关领域中比较成熟的研究套路,借鉴其中的研究内容,把所有的研究内容内容分类,根据不同种类研究内容的组合确定论文题目,用头脑风暴式的方式写下多组题目,再从中筛选1-3个合适的题目,最后找老师确定。相关阅读:《写毕业论文怎么确定选题?》《毕业论文的写作方向及框架》《计算机软件的论文题目怎么选?》
选择有意义的研究方向研究生选择研究方向,确定研究题目的关键是一定要有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理论贡献、实践意义、方法改进与创新,有其中一个就可以。有理论贡献理论贡献是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一个衡量标准。理论贡献是从哪里来?实际上是对文献中理论的修正、扩展或者新建一个理论。但就目前我的水平来说新建一个理论是比较困难的,比较现实的是理论的修正、扩展以及中国化。中国化其实本身也是一种修正。怎么样实现文献中理论的扩展与修正?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去看顶尖的期刊,要用批评的眼光看顶尖期刊上的论文。什么叫批评的眼光呢?就是站在审稿的角度。我们看论文的目的是什么?第一个是学习,然后是找到研究机会。找到研究机会最重要的是要有理论意义。所以第一点要找到反例,比如说你认为理论不对,能找出反例。这样的话,你就有了机会来做一些理论的扩充。举一个例子:在某天下午的讨论上,谈到了电子商务。网络减少了人们的搜索时间,提高了效率。有人提出来一个问题,有了网络之后有时候买东西反而更费时间了。上了一晚上的网,都没有买到一件衣服。这就是一个反例。还有另一个反例就是有时候我们用网络(如QQ、微信等)进行联系反而降低了效率。第二点是一定要做笔记,写读书报告。我自己的看法是,这个的研究目标是什么,他为什么研究这个问题。实际上跟我们写开题报告,或者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是一样的。作者在introction里面会介绍他研究这个问题的原因和意义,这个逻辑有必要在做笔记的时候写下来。你积攒多了这种写法,自己就知道怎么写了。这些都是密切关联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他写这个论文的背景和意义,他的目标是什么?他的研究内容是什么?他是研究了一个算法还是研究了一个理论?研究方法是什么?他最后得出来的结论是什么?实际上我们答辩也是这五个重要的方面。写申请书也是这五个重要的方面。把这五个重要的方面说明白,还要把重要的句子、观点摘录下来。最后加上自己的看法,比如:反例、你质疑的地方、可以扩展的地方。说到发表高水平论文。高水平论文一定是对社会有贡献的,就是在学术界、企业界,对于社会的促进,高水平论文是有贡献的,是有人看的。而那些决策者、那些大家是会看的,这是我的一个观点。关于理论贡献,如果有太多人研究的理论,就别研究了,比如说技术接受模型。总结一下,理论贡献这一块你一定要找到理论的缺陷,可以扩展的地方。一定不能太经典,因为有太多的人做了,你发表的机会就小了。有实践意义实践意义是我们拿国家社科基金的关键。你要拿国家自然基金,一定要有理论意义,拿国家社科基金一定要有实践意义。我说的实践意义是一定要有政策的含义,在后面我会举例子给大家说。在现实中有政策含义,有现实的启发和启示,那么这个怎么来判断呢?第一点是热点的问题,或者是说是未来的趋势。如果是过去的一个事,就不要去研究它了。第二点是中国特色,也是我们一个入手的地方。所以我给大家举这样一个例子,就是某教授有一个国家社科的重点项目:食品安全违规行为的正式非正式双重治理分析。他其实研究的是食品安全违规行为的治理,正式指的是法律法规的惩罚,非正式指的是你这样做了后你的信誉就不好了,因为有道德的约束,人际关系的约束。这个项目就很有意义,很重要的事。人家的研究方法不是泛泛论述的,而是有非常规范的研究方法。我们的困惑往往在于非常有实践意义的一个事,不知道理论上怎么研究,要向人家学习。人家既是社科基金,又能发表论文,因为人家的论文是很规范严谨的,用很规范的方法去研究的。有方法创新达不到理论创新,也没有那么大的实践意义,但是可以有方法创新。我认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工科专业主要是这样,比如说计算机的、数据挖掘的、电器的、材料的、机械的,他们都是工艺和方法的创新。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数据挖掘算法,比如说个性化推荐的算法,协同过滤啊,社团划分啊,聚类啊,分类啊,关联分析啊,通过改进这些算法,来提高应用效果。管理类的论文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语言非常重要,结果的讨论非常重要。
刚开始接触论文的同学往往都有种不知从何下手的感觉,总感觉没办法完整地把一篇论文从头到尾认真看一遍,即使看完一遍之后,也总会立马忘记,而对于那些马上要着手毕业论文写作的同学来说,他们要短时间内看大量的文献,一方面要求通过文献阅读能掌握足够的文章写作技能,另一方面,通过大量文献的积累,找到自己毕业论文方向和研究的主要内容。因此,能准确抓住阅读文章的技巧非常重要,它能帮你节约大量时间,也能帮你准确抓住重点!那么,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当我们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怎么能高效快速把握当前文献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如何准确把握文献!首先,确定研究方向后先找出这个研究方向中写得比较好的文献综述。至于去哪里找,你可以关注一下国内外比较好的期刊发出的相关文章,或者你也可以关注一下对于这个研究方向国内外有哪些学者的研究比较深入,重点去参考他们的文章。找到质量高的论文是你能写出好文章的基础,在找到好文章之后,我们该怎么做呢?在找到这样的一篇文献综述后,你可以重点了解你的研究方向目前已得出了什么研究结论,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目前已有文献存在的缺陷,有没有什么问题急需解决但还未解决的,这些问题就是你研究的重点!其次,当我们在对这个领域有了大致了解后,我们需要扎根在每一篇具体的文章,这就是要求你必须要找出最近发出的质量比较高的文章,仔仔细细把每一篇文章弄明白。那如何高效快速把握一篇文章呢?第一,抓题目。题目大多会点明文章主要研究是什么,所以如果你是目标明确,特意找某个研究方向的文章,你可以先通过关键字去检索文章题目。第二,抓摘要和关键词。当你要看一篇文章时,注意,一定要先去看摘要,摘要真的非常重要!一般文章摘要会控制在差不多三百字左右,这三百多字非常简练的点出了文章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所以这是文章的最精华之所在,必看!有同学说,我看着摘要,看完根本不知道它在说什么,有这种情况的同学,说明你真的没看过几篇文章,如果摘要看不懂没关系,你可以在精读每篇文章之后再来看一下摘要,我想这个时候你一定能看得非常懂了。第三,通读全文。通读全文不是说让你读一遍就可以的,真正要读懂真的要2遍以上,而且第一遍一定要去精读,作者每一句话你都要明白他想表达的意思。第四,要总结每一节作者在主要讲什么。这个非常重要,可以自己总结一下,这篇文章作者是采用了什么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最后,我们在不断精读文章之后,一定要学会把相同领域的不同文章串起来。其实这个串起来也就是让你自己去写一篇文献综述,这个文献综述,你可以先介绍一下你这个研究具有什么研究背景,研究意义,说一下目前这个研究都取得了什么进展,哪些人对该方向进行了研究,这个你可以按照时间进行归类排序,当然也可以按照观点进行归纳和排序(我的建议是按照观点进行归类),接着再说一下目前的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也就是文献评述和未来展望。在完成上述一系列操作后,你就对目前的研究方向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了,在这个过程中呢,你也会慢慢积累阅读文献的技巧,希望这篇分享能给大家带来些许收获!
研究生经过本科的论文写作训练,对一篇文章的结构应当是了解的,不管是学位论文还是学术论文,一篇论文应该由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部分构成。以学术小论文为例,研究生想要发表一篇论文必定要经过以下四个阶段:一.选题一篇论文的好坏与选题有着直接关系,如何找到一个好的选题,最简单直接的方法由导师来定,但导师确定的选题可能未必是你感兴趣的,最好的方法还是自己来选。但这里立马又面临一个问题,我也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那该怎么办?方法只有一个,读文献,读大量的文献,读的文献多了,慢慢的你就会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找到感兴趣的课题之后呢?别着急,继续读文献,不过此时就有一定的方向,不会像刚开始那样漫无目的了。读文献也有小技巧,建议先读综述,后读硕博论文,再读期刊,读期刊的顺序是先中文,后英文。对于一些优秀的论文或者该方向重要的参考文献要精读,这些文章以后可以引用到你的论文中。二.实验通过读文献,想必你已经有了一些idea了,接下来就是通过实验来验证你的想法。但是做实验可能没你想的那么简单,第一个困难就是初来乍到你没设备,设备都牢牢把在师兄师姐手里。当然你可以买,除了涉及买仪器报帐、等实验设备外,太贵的设备申请未必会批。所以简单的方法就是找师兄师姐“借”,夸师兄帅,夸师姐美,最后能不能借到就看你嘴甜不甜以及师兄师姐的心情了。当然在做实验前先列一个清单,避免做着做着发现不是少这就是缺那,否定买仪器试剂会耽误你大量的时间。三.论文写作如果你的实验很成功,并且有那么一个个小的创新,恭喜你欢迎来到写作关。前面提到一篇论文的构成由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部分。没写过不会写怎么办,方法还是读文献,看看别人怎么写的,然后仿写。这里有几点要提醒你注意:1.正常看待前人的研究成果,不要刻意贬低别人借此抬高自己,不要使用第一次,首先发现,前人未曾研究等词汇,就如今来看,不管你研究方向多偏僻,都不可能这一方向只有你一人做。2.引用参考文献要中英结合,最早研究这一方向和最近5年的论文一定要引用。3.引用你导师和课题组其他人的文献,对于组内他人的研究成果不要假装视而不见或闭口不谈,引用组内他人文献这体现了课题组的学术传承。四.投稿经过了无数次的修改,终于写出了一篇像样的稿子,下面就要投稿了。投什么期刊要从以下几个因素考虑:影响因子、期刊类型、投稿时间、版面费等。研究生在这方面基本属于小白,没关系,别忘了,你还有个导师呢。求助于你的导师,让他帮你推荐跟据你写的内容投哪个期刊中的可能性更大。由导师作为通迅作者可以省去许多麻烦。投稿之后就是漫长的等待,少则一月,多则半年,但大概率你会被拒稿,平常心对待。拒稿之后根据修致意见修改,然后投其它期刊,然后又是漫长的等待。切记不要论文造假,否则这将是你一生的污点。最后科研路漫漫,且行且珍惜。
本科毕业论文缺乏创新性主要表现在论文选题上,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时往往容易出现两个毛病,一个是题目陈旧,另一个是题目偏大。这里我们将两个问题一并提出讨论。题目偏大是初学论文写作者的通病。题目大涉及的问题就多,材料难以驾驭,很难深入问题实质,往往使文章写得空洞不实。例如,一个学生选择了《论日本视觉艺术》这个论题,连续酝酿了很长时间,文章是写出来了,但由于论题偏大,使得立论不突出、不鲜明,结构层次不清晰,内容庞杂而零乱。后经老师指导改为《论近现代日本雕刻的潮流》,论题下降两个层次,即从日本所有视觉艺术种类的综述下降到近现代日本雕刻潮流的论述。由于论题的范围被缩小和明确,加上选材精当,论证有力,文章写得别开生面,获得了很好的成绩。题目陈旧,缺乏新意,是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中常见的问题。许多学生收集资料确定论题的准备工作不充分,不清楚前人做过哪些研究、取得了什么进展、得出过什么结论、目前人们研究的动向等等,而仅仅根据少量的几篇文献确定一个人云亦云的题目。这样的题目写起来容易,沿着别人的思路说着别人说过的结论。但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选择别人已研究过的题目,去搞重复劳动,浪费时间和精力,毫无意义可言。如《论鲁迅杂文的语言艺术》《论水墨画的艺术特征》等文题就属于选题重复,人们一见这样的文题,似曾相识,又怎能引起阅读的兴趣呢?上述选题时易犯的毛病提醒我们在进行选题时,论题的角度很重要。有经验的学术论文作者,都十分注意论文角度的选择。为了寻求一个合适的角度,往往绞尽脑汁,冥思苦想。所谓论题的论证角度,就是选择适当的切入点,切入论题,使论述遵循一定的途径、线索或方向展开,即通常所说的“突破口”。角度选择得好,动笔就会得心应手,势如破竹,整个论文就更富有新意。比如,《我国中小企业的地位和发展的困境》这一论题,如果作者能驾驭整个论题,全面系统地加以论述也未尝不可;如果作者感到力不能及,就最好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去论证。如《中小企业是扩大就业的主力军》《中小企业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的压力和相对优势》《中小企业存在问题的原因》等,都可以作为不同的角度供作者进行选择。选择一个或两个角度,就可避免面面俱到、泛泛而论,从而对中小企业的地位和发展这个论题进行精辟深入的阐述,对社会实践产生指导意义。对于前人已经研究得比较充分的对象,选取合适的角度,对论文的创新尤其重要。如《名作欣赏》2007年第12期刊登如下一组论述鲁迅《在酒楼上》的论文:《自责?自励?失望?希望?———〈在酒楼上〉新解》《从下午到黄昏:雪色中非同寻常的人生展示———鲁迅〈在酒楼上〉新解》《从荷戟战斗到颓废虚无———吕纬甫人生之路解读》。这三篇论文都是论述《在酒楼上》这一共同论题的,鲁迅的小说已经被许多名家论述过了,但这三篇论文,角度各不相同,而且做到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论题不重复,富有新意,能够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并给予读者一定的启示。这样的选题角度就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一)毕业论文选题的意义选题是从事毕业论文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因为只有研究了有意义的课题才会获得有价值的结果,所以说,选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毕业论文的价值和成败。毕业论文的价值来自两个方面,即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论文的理论价值是指论文所阐述的内容,对科学理论具有开拓性意义,或者使其理论更丰富完善;论文的实用价值是指论文所阐述的内容能够对实际工作起到指导和推动作用。我们写作论文,应以追求论文的价值作为目标和出发点。这里有三个论文选题:A:论《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B:《老人与海》不是赞扬现代人硬汉精神的小说C:《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现状分析这三个选题虽然没有落笔成文,但其价值已经清晰地显现出来。A的选题是前人早已论证过而且解决得比较完满的,那么,这种论题就是陈旧的。选择这样的论题,作者花的气力再大,收集的材料再丰富,论证得再严密,其理论意义仍然不会很大,当然也谈不上有很高的学术价值。B的选题完全不同于以往学界对海明威《老人与海》体现“硬汉精神”的研究,其论题即鲜明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如果它的结论能够得到充分论证,得以确立的话,那么关于海明威的研究将增添新的观点和视角,它就是一篇具有明显创新性的论文。C的选题从学术方面来看没有多大价值,很难说为经济学的某些理论增加了多少新观点,但是它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现阶段的经济现象及其成因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切实的建议意见,对于进行中的现实经济活动有指导作用,为相关的经济制度法规的制定实施提供了科学决策的依据,这就是实用价值。它的价值评估应当与那些具有学术价值,但不一定直接对社会产生影响力的论文同等看待。所以说,在学术上,B和C这两个论文选题是有研究和写作价值的。由此可见,论文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与论题的选择关系极为密切。一篇有价值的论文总是以选择重要论题作为写作基础的,论题的选择是决定论文价值的前提。此外,人们常将选题水平的高低作为衡量一个人创造才能高低的重要依据。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对选题的重要性有过深刻的论述,值得我们长久玩味。“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爱因斯坦.物理学的进化[M].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1962.“有真正研究才能的学生要选一个合适的题目是不困难的。假如他在学习过程中不曾注意到知识的空白或不一致的地方,或者没有形成自己的看法,那么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他的前途是不大的。”———贝弗里奇.科学研究的艺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二)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和方法在具体选择论文题目之前,我们要把握好两个原则:一是在选题方向上,既要充分重视现实生活的实际需要,又不要忽视对各学科中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的研究,选择有科学价值的题目;二是在选题的条件上,既要考虑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又要考虑到时间、资料和实验设备等客观条件,选择有能力完成的题目。把握好选题的原则,选题的具体方法因人而异。不知从何处着手的同学可以尝试下面的两个途径。一是征询导师和专家的意见。本科毕业生虽然在本专业中学习了四五年时间,但还是一个科研领域的新入门者,而导师对本专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发展状况则掌握得比较清楚,因此,在选题过程中,学生一定要经常向自己的指导教师汇报自己的想法和进展,一个题目不合适再选另一个,直到论题最终确定下来为止。如果所选的论题是跨学科的,还要向校内外的其他专家请教,从而获得指导。这是非常有必要的。有个别同学选题时没有得到老师的肯定就开始进入写作,等将第一稿拿给老师看时,才发现题目不合适,白白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就是在选题方面走了弯路,其他同学应引以为戒。在有的专业,除了学生自己选题外,指导教师会提供一定数量的课题供学生选择。如许多有科研项目的老师会从项目中选取本科生能完成的子课题,交给学生作为毕业论文来进行。有一些课题还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新成果、新产品,得到社会的欢迎,实现选题的实用价值。这种老师根据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指导学生选题,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论文选题方法。总之,无论是教师提供选题还是学生自选课题,都要随时听取指导教师的意见。二是从精读本专业往届优秀毕业论文开始。学生自己选题时,首先可以将本专业往届毕业论文题目浏览一下,选取五篇优秀论文精读,这样就会对其他同学的选题倾向和所达到的最好水平有真切的了解,对自己开始选题会有直接的帮助。然后再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历史,知道本学科过去已进行了哪些研究,有什么成果;了解本学科的研究现状,知道现阶段达到什么程度,了解哪些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了解专业研究中存在的最突出、最亟待解决的前沿问题以及热点、冷门、焦点问题是什么。了解这些后,再对自己以往的学习进行一番完整的反思。要认真回顾近年来自己对哪些内容学有心得、印象更深、更有兴趣,哪些领域的内容有可能写得比较好,可能会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有可能对自己毕业后就业更有帮助等,最后确定一个论题。学生自我选题,也要在本专业领域内选题,不要以为可以自己选题,就完全凭一时的兴趣,跑到专业以外去选题。专业外的选题也许很有价值,但深入研究后,学生常常会发现自己的专业知识积累不够,要想完成论题力不从心。因为你毕竟没有在那个专业里系统学习过,对它的历史与发展和专业的研究现状了解得不多,这样你的写作和研究就容易陷入困境。另外,毕业论文写作作为高校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环节,是为了全面检验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看其基础知识是否扎实牢固,是否具有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选题时要围绕自己的专业进行。(三)具有创新性的选题方向1.选择应用性的论题通过调查、实验和创作之后总结指导实践的理论、艺术和技巧,这类课题称为应用性课题。这类课题能够直接解决生产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毕业论文选题首先应该考虑的课题。2.选择理论争鸣型的论题某一题目已经有许多人探讨过,但说法不一,甚至有过争论,这类题目带有争鸣性质,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探讨的选题对象。对这类题目进行研究时,要在众说纷纭的基础上拿出自己的意见,要有新的见解、新的突破。3.选择纠正通说型论题通说是通行的看法,是已有的研究成果。纠正通说中不正确的观点,使人们得到正确的认识,这自然是有科学价值的。纠正通说往往会给一系列学术问题的探讨带来较大的突破,也比较容易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4.选择学科交叉的论题最近两个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专业细化的倾向比较明显,专业的细化和分支标志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深入精细,但同时,人们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专业交叉和融合的必要。因为客观世界各部分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体,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多个学科的参与。一般来说,两个学科或多个学科的交叉点上,属于大多数人尚未涉及的领域,容5.选择比较类型的论题所谓比较类型的课题就是将两种具体或抽象的事物放在一起对比,阐发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以及各自形成的原因和相互影响。对于科研论文的初写者来说,比较类型的课题更容易把握和展开,有话可说,比单一论述一种事物更容易谈出自己的心得。同时,在论文的结构安排上显得整齐且富有逻辑性。有了一个选题方向开始收集资料的同学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你感兴趣的课题的资料很少或者没有,你面对的是“白手起家”的困难,一点参考也没有,你会不知道怎么写,因为畏难可能放弃,转而收集另一个题目的资料。另一个题目的材料很多,令你欣喜,但通读后,你又会发现该说的话别人都说了,而且说得很好,自己除了人云亦云外,无话可说,无新可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选择两个对象做比较研究,则可避免选题的重复,又能谈出自己的新意。可以对比的事物很多,两个人物、两种模式、两个时期等等。6.选择理论创新性论题上面提到的选题基本上都是理论发展性论题。理论发展性课题是指已经有人做过探讨,但还有继续研究必要的课题。理论创新性课题则完全不同,它是前人从没有做过的课题,题目、方法、材料和观点都是新的,其中,选题新是关键因素。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绿色荧光蛋白的发现者和推广者。三位获奖者中,日本的下村修于1962年从一种水母中发现了荧光蛋白,被誉为生物发光研究第一人;美国的马丁·沙尔菲的研究向人们展示了绿色荧光蛋白作为发光的遗传标签的作用,这一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生理学和医学等领域;华裔科学家钱永键利用水母发出绿光的化学物来追查实验室内进行的生物反应,被认为是这方面的公认先驱。这三位科学家共同解决了当代生物学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缺少跟踪活体细胞内部和外部分子实时变化的办法。他们的研究成果是令全世界瞩目的创新性成果。当然这种重大选题的完成不是轻而易举的,往往要经过长期探索和不懈努力才能达到。但正因为如此,这类研究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有志于科学研究的本科毕业生也应该勇于进行这种探索,为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资料节选自网络)毕业季又开始了,虽然今年由于疫情的原因,学生们开学和毕业都受到了影响,但毕业论文还是要写的,希望以上的整理能给大家一些帮助。谢谢您的阅读,欢迎留言哦!
发表SCI文章,尤其高影响因子的paper,是每一个复旦学子追求的目标。然而如何才能在期刊发表SCI呢?今天,复旦研究生邀请了复旦四位学霸,给大家分享一些写论文的小Tips,一起来看看吧!写SCI就像讲故事一样时文明 时文明,中共党员,公共卫生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连年获复旦大学优秀学业奖学金,复旦大学优秀学生,五四100周年复旦大学优秀团员标兵。发表文章6篇,其中SCI 2篇,并以独立一作在国际顶尖医学《柳叶刀》上发表会议摘要1篇, 2篇SCI在投。在Lancet-CAMS 2018, ISEE-ISES SEGH-2017, 中国环境科学年会等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做报告。上医90周年校庆志愿者,上医校友会志愿者,校庆“我的医学,我的梦”征文比赛校一等奖。学会阅读文献文献看的越多越好吗?这个不一定。面对海量的文献信息,如果抱着刷数量的心理会让你手足无措。文献的目的是让你把握领域的最新科研动态,从而扩充自己的知识,助推研究的进展。如何高效阅读文献呢?建议先选取课题组或本领域的代表性文献(近5年)来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好笔记和标记,当积累到一定阅读量时,自然会有“质变”感觉。对于研究/试验方法相同、结论不同的文献,需要批判性的阅读,探讨存在差异的原因。聆听报告,拓宽思路做科研写文章,不能封闭自己。需要多聆听领域专家教授的报告,与导师和同行多学习交流。没有人天生优秀,都是相互学习而来。建议大家多参加学术会议,学会提问,学习一些新的观点和方法,助力SCI文章的写作和发表。多写多练,勤能补拙“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SCI更是如此,需要多写多练。写SCI文章时,最重要的是逻辑,逻辑的形成来源于对研究方案,试验结果的总体分析。需要先和导师讨论出一套清晰的思路,然后按照思路,进行初稿的撰写,对于Reviewer给的审稿意见,需要认真对待,逐条回复。总而言之,写SCI就像讲故事一样,需要把故事说的有条理,讲完美。研究生要学会做“研究”陈泽昊 陈泽昊,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16级电子工程系电路与系统专业硕士生,2018年复旦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曾在2018年IEEE地球科学与遥感大会及SCI等级国际期刊《Remote Sensing》(《遥感》)上发表科研成果。首先恭喜你们,无论是已经经历了四年旦复旦兮的土著,还是初来乍到的萌新,作为复旦的研究生,你们已经打败了绝大多数的同龄人。这绝不是毫无意义的打气,在你们求职的时候,相信会有更深刻的体会。所以,珍惜这个机会,是你们需要做的。那么,说具体一点,怎么做呢?我的导师经常强调于我的一件事是,你们是“研究”生,要学会如何去“研究”。如果总是上课讲什么我就学什么,老师给我哪篇文章我就看哪篇,那和本科生就没有区别了。我认为作为合格的“研究”生,在学术上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主动获取知识一是要有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包括主动学习的态度,以及知道从何处获取想要的知识的能力。思辨的能力二是要有思辨的能力,看到新的观点或方法,第一反应不是它好在哪,而是哪些地方还不够好,还可以改进,可以怎么改进,这就是从别人的变成了你自己的。多读好文章针对大家很关心的,如何发文章的问题,其实我自己也没有多丰富的经验,而且不同学科不同方向,写文章的内容和套路也有所不同,个人建议是多读一些好文章,然后模仿其中的逻辑结构和遣词造句。不要放弃希望还有一点我很愿意分享的就是,对于投期刊的同学,只要没被直接拒,哪怕反馈了再严苛的审稿意见,都说明希望还是有的。只要认真写好每一条答复,修缮文中每一句不佳的内容,对审稿人和编辑保持谦逊尊敬的态度,或早或晚一定会有收获,毕竟人家给你修改的机会,就是想看到你写得更好,给你提了问题,就是对你的工作感兴趣。最后,祝各位研究生同学都能发表更多的文章,顺利毕业,找到理想的工作,度过人生最后的学生时代。不发表,就出局 郑宁 郑宁,历史学系2015级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明清史,第十届“学术之星”特等奖获得者。入学以来,以第一作者身份在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篇。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一等学业奖学金等各项荣誉,被评为2019年上海市优秀毕业生。2017至2018学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于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完成博士联合培养。在“不发表,就出局”的今日学术环境下,年轻学生再也不能逃避发表论文的头疼事,即便是崇信“板凳要坐十年冷”的人文学科也是如此。其实我们也无需太多抱怨,在信息资源高度发达的今天,人文科学的研究条件也得到了极大地改善。特别是图书电子化、信息数据库的出现,为年轻研究生发表论文提供了更多机会。就我个人的有限经验而言,有以下三点可供诸君参考。要多想,更要多做在学校潜心学习,理应迸发科研的灵感,找到论文的选题。这样的思路自然多多益善,但更重要的是落到实处。写出来的文章越多,心里才越踏实,说话才真正越有底气。将更多的时间用于修改文章将更多的时间用于修改文章。论文写成后,常有如释重负之感,恨不能立刻投稿、见刊。这个时候不妨缓一缓,过段时间再重新阅读,往往又能发现许多问题。再过一段时间,又会发现新的问题。精心雕琢方有美玉,一篇好的论文,大多是反复修改出来的。论文质量如何,自己心里要有数到了研究生阶段,都应该具备鉴别学术水平高低的能力。可是,一些同学品评他人的文章,高下优劣一目了然,换成自己的文章,却成了白璧无瑕。这样的心态,显然是有问题的,用这样的态度向期刊投稿,也更容易受挫。对于自己的文章,应该跳出作者的身份,有勇气批评自己、否定自己。这样才能更好地修改论文,并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选择期刊投稿。最后,科研与投稿,可能真的是需要一些运气的。希望每一位同学都有拥有好运!做科研,就像游戏升级打怪 章迎莹 章迎莹,管理学院统计系2015级博士生,师从朱仲义教授,研究方向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如分位数回归,面板数据等,第十届“学术之星”特等奖获得者。目前在Journal of Econometrics 和Statistica Sinica 上分别发表一篇一作论文,另有一篇论文在Statistica Sinica 修改中,并多次在国内外会议做口头报告。在校期间获得2019年上海市优秀毕业研究生,2018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5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4,2015,2018年获得复旦大学郑祖康奖学金。曾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奖学金资助,于乔治华盛顿大学联合培养博士一年。四年的博士经历让我对科研有了全新的认知。很荣幸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心得体会。不要眼高手低,要脚踏实地读博之初,我对自己的博士生涯没有规划,所以我起步很晚,一直在踉踉跄跄、蹉跎岁月。当时导师对我的评价是,简单的问题不愿意做,总想找一些大问题做,但是能力又不够。很感谢导师及时点醒了我,当我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之后,我迅速瞄准一个小问题,着手科研。博一的经历教会我:不要眼高手低,要脚踏实地。当你真正去做的时候,才能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科研技能。这就好比打游戏升级,一路上打遍小怪兽,才有能力对抗终极大boss。百毒不侵,越挫越勇博士二年级,我的论文开始接受导师的轮番批判,我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自我否定,自我革命。我发现每次修改完之后,老师会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和评论,经过几番来回,我彻底崩溃,躲在屋子里嚎啕大哭。博二的经历教会我抗压力,论文投稿前要经过老师和同行的批判,投稿后要经历审稿人的质疑,最后发表时候已经把初稿改的面目全非了。所以我们要以一个百毒不侵,越挫越勇的内心面对科研。最后,科研期间一般没有硬性时间表强制我们去工作,希望我们都能尽早规划并执行,才不会辜负我们的青春岁月。值此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作为复旦学子,立足科研岗位,书写报国情怀,以实际行动为祖国庆生!来源:复旦研究生 编辑 :汪 睿
通常来说,大学生(研究生)在确定论文研究方向的时候,需要先考虑三件事,其一是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特点;其二是目前拥有的研究资源;其三行业发展趋势。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特点是选择研究方向的基础,因为要想完成一篇合格的论文,有三个基本的要求,其一是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其二是具有一定的落地可行性;其三是论述的完整性和可靠性。要想让论文有所创新,首先就要从知识结构上寻求突破,所以自身的知识结构是论文研究方向首先应该考虑的因素。研究资源对于论文方向的选择也有非常直接的影响,写论文一定离不开大量研究资源的支撑,涉及到导师资源、课堂资源、实验室资源(设备)、行业资源等等,所以在选择论文方向的时候,要根据目前能够整合的研究资源进行细分方向的选择。通常来说,导师对于论文研究方向的选择有比较直接的影响,选择导师比较擅长的研究领域会更容易获得突破。论文研究方向还应该考虑一下当前的行业发展趋势,在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背景下,如果研究方向能够与大环境相契合,不仅能够获得更多的研究资源,同时对于未来的发展空间也有较大程度的促进作用。以计算机领域为例,当前选择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方向都是不错的选择。最后,要想完成一篇高质量论文往往需要做大量的基础工作,同时一定要尊重实验结果,否则在进行落地应用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障碍,这一点一定要注意。如果论文中的实验是无法重现的,那么这样的研究成果是没有意义的。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我!
[' 在硕博士毕业答辩时候有时候会被问到为什么论文定这个题目,实际就是科研选题的事。一般研究生的选题常常在入学之初就可能会涉及,大部分由导师结合他的主要研究领域直接确定,也有导师先定大方向,学生深入查阅文献了解了国内外进展后再提一些具体的想法,跟导师几番深入研讨后确定。但在科研选题或者论文研究方向的过程中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工具/原料']硕士博士研究生['方法/步骤']1<strong>获取国内外研究进展信息。</strong>通过查阅国内外期刊论文、专利等文献数据库、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关注专业学术网站和好的学术微信公众号、追踪领域大牛团队成果进展等获取本领域的学术进展情况。2<strong>归纳总结最新研究进展。</strong>深入阅读梳理检索到的国内外文献信息,归纳整理,总结某个方向的具体研究进展。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以备选题参考。3<strong>这个研究或论文选题方向是否具有重大性。</strong>主要分析这个方向的研究意义,是否非常重要和急迫。最好从全球视野、结合国家需求分析。4<strong>这个研究或论文选题方向是否具有前瞻性或创新性。</strong>主要体现这件事有科学难度,是当前或者今后很长阶段亟待解决的热点前沿问题,极富挑战性。5<strong>这个研究或论文选题方向是否具有实用性。</strong>主要分析突破后带来的正面意义,是否可以广泛被应用,甚至对未来某个领域或学科发展产生重大推动。经验来源于实际经历,仅作为经验操作说明;码字不易,若喜欢可收藏,想了解更多有用经验,可点击【+关注】,关注我哦O(∩_∩)O,以后会有更多干货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