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成为研究生之前,每天都是焦虑如何成为研究生,如何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成为硕士研究生or博士研究生过后就是焦虑如何才能毕业,如何才能有好的实验数据,如何才能让导师对你的idea感兴趣,防止自己开组会的时候被骂,如何才能发布一篇高影响因子的文章,上面这些是你成为研究生焦虑的内容吗?我每天都在焦虑这些,同为95后,自己为什么这么菜,差距怎么这么大,有的人已经是博士了,手里面不止一篇文章,甚至还有人手里面不止一篇nature,他就是曹原,对于这样的天才少年,只有膜拜,学习的榜样。进入科研这个领域的同学或多或少都听说过CNS,大家公认的三大顶级杂志cell、nature、science的简称,它们在中国拥有非同一般的地位,现在阶段,只要你能够在这三个杂志之一发布一篇文章,你的科研之路将会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申请基金将不再困难,升职将不再困难,不少院校你有机会到院长、副院长级别。这些也能侧面证明发表CNS的难度,大部分科研人穷其一生都在这三大期刊发表不到一篇文章。作为研究生的你,已经发布了几篇文章了呢多次一天连发两篇nature的神话缔造者曹原第一次被学术圈所熟知的是他在2018年一天连发两篇nature,那时他才22岁,22岁这个年纪在普通人当中,才刚刚大学毕业,但他已经是麻省理工的一名博士,14岁进入中科大少年班,18岁前往麻省理工攻读博士,多年沉淀,一鸣惊人。2020年再次出现一天连发两篇nature,近期,他一周内又发布两篇nature,分别是在2021年3月31日和4月7日,截止目前,这位天才少年已经发布了7篇nature。非常幸运这样的人才是属于中国的,如今科技核心技术显得尤为重要,为什么中兴、华为等企业出现被卡脖子的现象,还是自身实力不够,没有掌握核心技术,曹原的出现能让我们看到曙光,看到属于我们自己的核心技术。近年来,中国从世界大国向世界强国迈进,许多技术已经属于行业顶尖,这也导致十多所高校、几十家企业被列入所谓的实体名单,他们是害怕我们,害怕我们站在世界之巅。往期内容没有补贴,不提供宿舍,读研究生还要家里支持,应届生读非全太难哈工大计算机学部公布拟录取名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仅录29人!网络工程专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清华大学3月18日公布了2020至2021学年度第9次校务会议修订的《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明确提出不把发表学术论文作为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或申请学位的前置条件。《规定》破除了硕士生学位评定中的“唯论文”倾向,取消“非专业学位硕士生应至少完成一篇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且达到发表要求的论文”的要求,不把发表学术论文作为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或申请学位的前置条件。《规定》坚持,“学位论文是进行学位评定的主要依据”,要求硕士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相应形成的创新成果应当以学位论文的形式完整呈现”;“硕士生完成个人培养计划、达到所在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培养方案相关要求、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并达到相关要求后,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清华明确,《规定》将用于指导学校各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的硕士生培养方案制定和修订工作,学校将结合2021级硕士生培养方案制定工作,面向院系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开展宣传和培训。来源:北京日报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赵小满
取消“非专业学位硕士生应至少完成一篇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且达到发表要求的论文”的要求,不把发表学术论文作为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或申请学位的前置条件。全文730字,阅读约需1分钟 据清华大学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清华大学公布了2020~2021学年度第9次校务会议修订的《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是清华大学硕士生培养的指导性文件,明确了硕士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方案、课程(环节)学习、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等基本要求。《规定》的修订是清华大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健全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完善研究生学术评价和学位评定标准的重要举措。《规定》进一步突出硕士生分类培养的理念,均衡体现了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要求。在培养目标上,要求硕士生“在本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同时“学术学位硕士生具有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能力,专业学位硕士生具有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硕士生培养方案“应当根据国家及学校相关要求并结合实际制定”,同时“专业学位硕士生的培养方案还应当参照相应的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的要求制定”。在课程(环节)设置上,要求“专业学位硕士生必修职业伦理课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必修专业实践”、“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必修专业实践或学术活动”等。《规定》坚决破除硕士生学位评定中的“唯论文”倾向,取消“非专业学位硕士生应至少完成一篇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且达到发表要求的论文”的要求,不把发表学术论文作为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或申请学位的前置条件。依据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2020年制定的《研究生申请学位创新成果标准规定》,《规定》坚持“学位论文是进行学位评定的主要依据”,要求硕士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相应形成的创新成果应当以学位论文的形式完整呈现”;“硕士生完成个人培养计划、达到所在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培养方案相关要求、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并达到相关要求后,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值班编辑 吾彦祖
来源:澎湃新闻@北京日报 消息,清华大学3月18日公布了2020至2021学年度第9次校务会议修订的《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明确提出不把发表学术论文作为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或申请学位的前置条件。《规定》破除了硕士生学位评定中的“唯论文”倾向,取消“非专业学位硕士生应至少完成一篇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且达到发表要求的论文”的要求,不把发表学术论文作为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或申请学位的前置条件。《规定》坚持,“学位论文是进行学位评定的主要依据”,要求硕士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相应形成的创新成果应当以学位论文的形式完整呈现”;“硕士生完成个人培养计划、达到所在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培养方案相关要求、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并达到相关要求后,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清华明确,《规定》将用于指导学校各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的硕士生培养方案制定和修订工作,学校将结合2021级硕士生培养方案制定工作,面向院系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开展宣传和培训。来源:北京日报
他是成晨2020年“宝钢优秀学生”获得者在校期间参与发表中科院一区SCI论文7篇二区SCI论文1篇累计影响因子45.487累计被引次数232次硕士获得两次国家奖学金全国冶金院校研究生学术论坛(省部级)二等奖三好研究生等多项荣誉他追求“三实”精神为人诚实,基础扎实,工作踏实行而不辍,未来可期用努力绘就青春色彩天赋异禀or百炼成钢没有什么一步登天,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路。刚走进实验室,成晨便亲切地告诉我们“我本科也是江理校报的,你们不用紧张,正常聊天就行了。”走近一看,实验室的桌子上堆满了各种书籍,电脑上的数据令人眼花缭乱,接受采访的同时,成晨还在一边关注着实验的进行。 科研的道路总是漫长而又未知的,漫长的等待,未知的结果。“我们同时开展着多项实验,穿插进行,需要大量的数据,有时候一天的任务结束后,已经不知不觉的到晚上十一点了。”一次又一次的不断试验、不断探索,探寻着他最想知晓的奥秘。课题进行过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实验中有各种各样的的疑难杂症需要去攻克。成晨回忆道,刚开始做实验的时候,配药一直没法达到预期效果,合药也面临着纯度不够等一系列问题。不停地尝试、不停地调整、不停地改变……功夫不负有心人,配药合药等问题得到了解决,实验得以进行下去。“遇到困难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耐心,当时只能不停地查看文献,改变合成条件再不断地做实验,也是经过差不多大半年才合成出来。”成晨笑着说。 对成晨来说,当时那些难以攻克的难关现在都不足以让他愁眉紧锁了。褪去了初升研一的稚嫩,三年的科研经历带给成晨的不仅是实验上的轻车熟路,更是自身自主性的强化。“以前我只会‘做’,但现在更多的是‘想’。”当有了一个想法之后,成晨会查阅大量的文献,从中找到答案,并立马与导师沟通,然后动手去实践。“我们在做的就是为了减少药剂使用,弥补一些现有浮选药剂的缺点,符合现在环保概念的同时促进选矿的可持续生产,尤其是当下各种矿产越来越稀缺,对尾矿的处理可以使资源二次利用。”谈及专业,成晨眼里满是对环境的担忧与对未来的坚定。孤军奋战or并肩前行熬过无数黑夜,站在黎明的起点,每一份收获并不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导师的一句指导,队友的一声鼓励都是坚持下去的动力。成晨告诉我们,刚开始准备第一篇论文的时候,大量的实验结果,竟让他不知如何下手。好不容易完成了论文,投稿又一波三折。“第一篇论文就很波折,期刊的编辑、审稿人换了又换,连着等了几个月,之后意见大修,又修了两个月,最后才接收了。”成晨回忆第一次发表论文,“也算幸运,第一次发论文就中了一篇SCI一区,没拒我的稿。”可能坦然释怀的态度也是成功的秘诀之一。在漫长的等待中,旁人或许早已心急如焚,而他只是笑了笑说道:“ 我很佛系,偶尔才登期刊的网站看一下进度。”成晨清晰地记得当时的论文是怎样一个字一个字修改出来的,最后的成功靠的不单单是他个人的努力,还有导师背后的付出。“刚开始我合药剂经常失败或者产率很低,导师就会给我提出建议,比如提高温度、换一个溶剂、试着加催化剂等等,以此来解决问题。”或许,对于成晨而言,导师黄志强不仅是他整个研究生时期学习的指引人,更是他生活上的同行人。“不止是科研方面会询问他的意见,生活上有很多问题都会询问他,比起师生,我更愿意说我们是朋友。”他说道,语气里面满是感激与敬重。 “记得十分钟后加水”刚开始接受采访,成晨便对其师弟张仕勇叮嘱道。“对我帮助特别大的人,一是我导师,二是我师弟。做实验的时候,很多时候是‘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时候深陷其中的时候,师弟总能站在他的角度给我提很多关键性问题。”他边说边对着不远处的张仕勇笑了笑。 说起成晨,张仕勇很是佩服:“师兄在学东西,技巧上面天赋很高,做事也很细心,很多我没有想到的事情,他都会提醒我。”与其说是细心,不如说成晨多一些实验经历,熟能生巧。成晨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他说:“其实,我也不过是比他做的多一点。”毕业不是结束,未来仍然可期每一个结束都会伴随一个新的开始。对于已是研三的成晨而言,他的研究生学习即将告一段落,新一段时期的学习亦将开启新的篇章。“未来我想继续读博”他眼神坚毅地说道。将当下的事情做好,并对未来有清晰的规划,这是成晨对自己的要求。 采访即将结束,张仕勇也对成晨献上了衷心的祝福。他说:“希望明年六月师兄顺利毕业,去到自己理想院校,继续深造。”这时,成晨还不忘调侃道:“等我过去了,把你‘骗’过来,继续给我打下手。”未来的道路还很长,或许还有许许多多未知的困难,但成晨相信,只要咬牙坚持下去,属于他的定是一片星光灿烂。 “专业课要打好基础,以后工作和学习会轻松很多。对于以后搞科研的话,最大的建议就是一定不要浮躁,实验不易,要有耐心。”成晨告诉未来将踏上科研之路的学子,他希望用自己的力量让更多人爱上科研,让更多人能在其中收获乐趣。来源:江西理工大学 文字 | 张娜 周菲编辑 | 廖菲值班编辑 | 孙诗卓 汪振鹏初审 | 祝绳健 廖梦琦复审 | 陈琰终审 | 余夏静
2021年的研究生录取结果也是基本上都已经结束了,由于社会的就业压力的不断扩大,很多高校的毕业生都是在准备着报考研究生来提升自身的一个竞争力,让自己在以后能找到一份心仪理想的工作!现在的本科学历已经是满足不了这个社会的需求了,很多的大公司都会将学历设为一个大的门槛,如果够不到这个门槛的话连面试的机会都将没有,所以很多的同学选择考研,在2021年的考研当中,报考的人数突破了四百万人!但是由于一些事情的发生,前几年由于论文的情况,国家是加强了对于论文的要求,一时间也是引起来了很多人的一个抱怨,大家都直言毕业变得更难了。研究生迎来了“好消息”毕业标准不再以论文为重我们都知道想要顺利地从高校毕业的话就是需要有一定自己的学术研究的,不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都是需要做出来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的,最直观的东西就是毕业论文,本科的毕业论文的要求比较少,但是研究生必须是在学刊上发表了自己的论文才是可以毕业的!这对很多的研究生来说还是一个比较大的困难的,很多的研究生都是花费一年的时间来讲进行论文的撰写,工科的同学可能还是需要天天泡在实验室中,一边做试验一边写着自己的论文!但是不妨是出现了很多意外情况的发生,很多的同学们都对写论文这件事情比较的头疼,就会有同学出现一些投机取巧的事情,做出了一些与学术没什么关系的事情,所以为了解决论文难的问题,相关部门为研究生们带来了好消息!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标准不再以论文为主,不再把能不能把论文放在学期刊上发表作为一种毕业的标准,学校对于学生的评价应该从多元来评定,学校不能过多的相信学术期刊!学生们拍手叫好研究生们一听到这个消息就感到十分的幸福,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真的是学习压力太大了,想要上学还得想着毕业,所以现在这个消息一出,很多的研究生都说幸福来得太突然了,也是可以好好地享受一下大学的生活!研究生要顺利地完成自己论文的时候应该怎么做?1、多查资料和文献对于研究生的论文,很多的方面来说还是比较的难得,所以很多的时候都是比较深的,所以在完成自己的论文的时候要多查询一些资料,很多的方面都是有很多的资料可查的,国内或者国外的资料都是有很多的记载的,所以在完成自己的论文的时候要多查资料!2、多和老师沟通研究生阶段一个老师带的学生是比较少的,很多的老师都是只带着几个学生,对于老师而言任务不是很重的,主要的任务就是指导研究生的,所以在写论文的时候应该多和老师沟通,及时听取老师的意见!写在最后:现在我们国家的教育发展的比较快,学生们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所以为学生们减负的口号一直在说着,研究生不再以论文为主也是为研究生大大的减负了!但是研究生还是要以研究为主的!今日话题:您对研究生不再以论文为主作为毕业的标准怎么看?
本文由掌桥科研整理,平台提供中外文献检索获取服务,拥有1.8亿+篇,月更新百万篇,是科研人员与硕博研究生必备平台之一。掌桥科研最新科研成果学术论文下载网站:zhangqiaokeyan.com/来源 | 马军科学网博客作者 | 马军,兰州理工大学教授2020年是淡化SCI论文呼声最强的一年,SCI论文的发表和检验让诸多群体承担了太多的责任和利益。青年教师职称晋升,项目申请和研究生学位申请等都需要一定的代表作来检验申请者学术水准是否达到,毕竟SCI论文的发表都是经过了比较严肃的同行评审的。SCI论文的学术贡献检验是需要一个周期的,甚至是几十年的周期来检验,虽然多数SCI论文发表的结果都是非常平庸的,因为太创新的论文基本上很难发表出来的。学术编辑和审稿人习惯于接受那些符合传统观点和经验,但却有一些花样包装和吹嘘的稿件,这样显得靠谱一些。只要发表在那9000多种SCI收录的期刊上,就可以声称自己的论文是SCI论文,更夸张的是一些人把还在投稿,审稿的论文叫做SCI论文^_^。因为每个期刊是有影响因子,发表在不同的期刊上那么吹捧的力度就不一样。大学也是分级的,参加学术会议的胸牌上如果印刷的单位是985,双一流大学,那么参会代表的逼格和光芒顿时高大了许多,当然,在一些末流和四流大学也有一些知名学者,他们无需挂胸牌也是光芒四射,这是靠学术实力和影响力说话。每一份SCI期刊可以当做一个学术俱乐部,有自己固定的VIP会员和普通会员,虽然每个期刊都预留了一定的门洞来辞旧纳新,吸引新的潜力派和实力派学者加入,但如果没有资格老的引荐,进入这个俱乐部到该期刊发表论文还是有一定挑战性和难度的。在没有明确文件禁止学位授予和发表一定等级和数量SCI论文挂钩的高校,研究生毕业的学术要求给学位申请者和导师带来的很大压力。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和要求比博士研究生培养要求低,进入不同的课题组,导师对研究生的学术成果要求完全不一样。一些导师甚至指定了研究生毕业必须在指定的期刊发表几篇论文,不允许自己研究生在影响因子低的期刊发表论文,甚至要求研究生发表论文的成果署名顺序和单位(如导师第一,培养单位第一,不允许挂其他单位等)必须如何如何,禁止研究生独立发表论文等。1. 研究生能不能独立发表学术论文呢?一般而言,研究生进入培养单位和某个课题组,导师可能指定了研究方向和具体课题,还有一些导师就根本没有指定和指导研究生具体做什么,研究生完全是自主探索。在鼓励交叉学科研究下,如果能达到毕业学位的学术要求,研究生独立开展一些研究,如果以论文形式发表,只要不存在学术造假,导师不认同其学术观点的情况下,研究生应该可以独立投稿,文责自负。万一哪篇论文的结果后来的研究论证是不正确的,导师也无需承担责任,撤回发表的论文或者发表勘误来补充说明就行,科学研究就是在不断试错中前进的,进步的。完全禁止研究生独立署名发表论文是不科学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研究生的创新性。如果其导师不愿意帮助研究生修改论文,本学科的青年教师,副导师或者校外同行合作者也是可以提供一定的帮助,作为导师无需干预这个过程,如果导师要署名就要全力以赴的修改和润色论文,保证论文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保证研究结果陈述的科学性。2. 只做项目,挤兑研究生从事基础研究的时间是自私的。一些工科导师的横向课题非常多,鄙视和轻视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招收到研究生后主要精力让研究生当廉价劳动力,只求完成一个又一个的横向课题,不愿意聆听研究生学术探索过程中的进展,不愿意解答和指导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过程的提问和疑惑,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研究生进行科学探索和基础研究的积极性。一味的参与导师横向课题,希望帮导师做够了项目,赚够了钱的时候导师能绿灯放行自己的答辩。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私下做自己的基础研究,发表论文和申请专利达到学校对学位授予的基本要求,撰写大论文,还要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完成导师交代的横向课题上,长期的劳累和注意力转换可能会诱发身体疾病或者心理崩溃,产生极端事件。在当前面向“立德树人”的要求下,关心研究生的学术成长和心理健康是每一位导师的责任。3, 量变到质变,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切实维护研究生的利益。和一些同行交流,实际上某知名学术网站上虫友也频繁吐槽类似的话题,导师不让在低影响因子的期刊发表论文,认为研究生必须在很高IF的期刊发表论文,在低IF期刊发表论文都是垃圾和无用的。而且声明在低IF期刊发表论文不计入毕业条件,甚至不让研究生阅读低IF期刊的论文,只能看Nature, Science等一流期刊论文,这让一些研究生感到非常压抑。客观来说,一流期刊发表的论文强调显著的创新性,理论和实验的统一,但对多数培养单位来说,要保证实验条件是有难度的,即使有了好的设备做出了好的实验结果,却不一定有靠谱的理论解释的。科学发现有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重大发现比买彩票难多了。个人以为,研究生和培养单位应当允许研究生在低IF期刊发表论文,只要支撑学位论文的内容是系统化的,结果和结论是正确的,经过盲审评议能通过就该授予相应的学位。如果研究生发表的系列小论文足以支撑学位论文的学术要求,即使导师不同意答辩,研究生可以申诉,培养单位应该组织专家来初评该论文是否达到了基本要求,符合基本要求的学位论文应该送审,如果盲审通过了就给予答辩机会,而不能给予导师太大的权利来决定研究生是否可以答辩。权利永远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利己也造福社会,用错了引火烧身也将危害他人和社会。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越来越多,但是就业形势十分严峻,2020年参加高考的人数达到了1071万人,毕业生达到了847万人,可见竞争多么激烈。高考被称为“一考定终身”,这也是被人认为最重要的一次考试,可以改变命运的一次考试,尤其是对于寒门子弟而言,但是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本科生的含金量也是大不如前,所以大家就把考研当成了热门选择。很多研究生都给我说过,其实最难的并不是考试,而是将来的毕业,研究生的毕业创作和论文非常困难,想要达标并不是那么容易,这也成为了学生毕业路上的拦路虎。研究生迎来好消息,论文不再是毕业重点考研的热度越来越高,报考的学生也是供不应求,但是研究生的人数还是有限的,考试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就算是你考研成功了,毕业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也是当下的研究生状况发展。其实不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领域,都是需要攥写论文的,只不过研究生需要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而且还有一定的数量要求,否则就不能毕业,这也是让很多学生头疼的地方,如果想要在期刊上发表论文,不仅需要时间来攥写,有的期刊登报还需要花钱。要知道研究生的论文可不是那么好写的,有的学生为了省事,就会向出版商购买版面,要么就是找枪手代写,甚至为了完成学术论文拉帮结派,这只会让研究生的质量降低。这样的论文可以说毫无意义,也败坏了学校的风气,让学生的学习环境出现问题,不过有人也理性分析了,这也不能全怪学生,毕竟论文的压力还是很大的,要不然也不会剑走偏锋。教育部门针对这样的现象就做出了改革,研究生的毕业标准不再以论文为重,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也不再是学位的唯一标准,学校对学生的发展应该多元化,不能够总是以期刊论文数量作为评选标准,这只会造成恶性循环。学生感到欢呼雀跃这样一来最开心的就是研究生们了,毕竟论文是他们最头疼的一件事情,这样一来就可以把时间和精力放到其他上面,比如说做科研,这才是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还有更多的时间去丰富自己的生活,提升自己的个人能力,改革之后毕业证书不会和论文数量捆绑,让研究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纯粹,也会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如何写好研究生论文学术论文对研究生生来说太重要了。评奖评优升学毕业结项都需要论文。所以是否能又快又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论文,是每个研究生的必修课!1. 选定方向题目如何挑选题目?首先我们需要结合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拟定尽量新颖的题目和方向。题目尽量少用“浅析”“浅论”等字样。2. 资料准备研究生论文不同于我们基础教育中的作文。用流水账的形式就写好了。研究生的论文需要有大量的专业词汇,案例,数据,甚至是模型等详细做阐述。所以我们在写这个方向的时候,查阅资料主要是跟我们提供更多的有用的让自己的论文更具说服力的论证。3. 提纲为什么会强调论文的提纲,如果一篇论文没有一个大致的框架,在写的过程中经常会写偏题,迷失自己研究的目的,重要的地方含糊不清,不重要的地方花了大量篇幅。4. 根据提纲补充全文。提纲定好了,就可以开始以着手全文了。很多研究生有个不好的习惯,在补充全文的时候,喜欢先乱七八糟的抄一堆别人的东西上去,整个出来之后再慢慢改。这样做,首先你要表达的就会非常混乱,其次重复率非常高,后期再修改也是非常浪费时间。5. 论文修改写好论文之后,我们首先要拉通读个几遍,看看自己的论文有没有什么错字或者语序有问题的地方。其次是首要跳出细节从整体上看文章有没有那部分有突兀的地方。今日话题:你们对此有什么看法吗?认为这是不是给研究生减负?我们一起留言讨论吧!
毕业大学生人数的逐年递增,也让大学生质量“下降”得严重,现在大学生头衔含金量较低,虽然本科学历高于专科学历,但大多数本科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已经没有学历的优势了。用人单位为了选拔出更优秀的人才,在招聘时提高了门槛,尤其是在学历上,部分企业的最低标准已经变成了研究生学历,这也让很多本科生找到了新的方向。于是考研成了潮流,学生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纷纷加入考研大军中。以为只要研究生学历拿到手,就万事大吉了。但却忽略了一点,研究生想顺利毕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考上研究生,毕业也有可能“被卡”不要以为只要考上研究生就行了,研究生毕业也是一大难关,每年也有不能顺利毕业的学生,也为同学们敲响警钟。1)研究成果未达到要求研究生的学习跟本科完全不同,本科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而研究生是更偏向科学研究方面,这也是研究生较为常见的任务。但如果学生对于项目研究深度不够、或能力欠缺较多,研究成果就可能与预期效果相差较大,毕业时可能会被卡,有可能出现无法毕业的情况。2)论文数量或质量不达标研究生阶段写论文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了,一般研究生要写2种类型的论文,一种是毕业时的论文,另外一种是要公开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毕业论文的审查是比较严格的,而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虽然没有毕业论文那么严格,但是不同的高校有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如果达不到一定的要求就可能不给学生颁发学位证,影响毕业,这也是影响研究生顺利毕业的主要原因。研究生迎来“好消息”,期刊论文不再是唯一依据,毕业压力小了为了能顺利毕业,不少同学在论文上“做手脚”,购买期刊的版面心怀侥幸,但是这样的方式却不体现学生的真正实力,为了整改这一现象,相关部门终于出手了!部门规定:高校在授予研究生学位的时候不得以期刊发表论文作为判断学生的唯一依据,杜绝以刊评文的现象。考研党迎来了春天,这一政策说明研究生毕业不再和论文紧密相关,毕竟研究生学习考验的更多是学生的科研和综合能力,不能仅看学生发表了多少论文,这一消息降低了研究生毕业的难度,让不少学生表示自己终于熬出头了!研究生的培养和本科生的培养是有不同的,如果过分注重研究生的论文发表,那么研究生也会更加倾向学术学习,与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初衷相悖。相关部门对于研究生这一规定要求在某种程度也促进了人才培养,让研究生能专心搞科研,而不是被学术论文弄得“顾此失彼”。关于考研这些事,考研党必须知道1)考研有难度,准备工作要充分每年各大高校都在扩招研究生,但尽管如此,还是会有一大半的考生遗憾淘汰,这也间接说明了考研的难度。想要一次上岸成功,需要考生充分的准备和复习。尤其是对于“双非”本科院校的同学来说,跨专业一定要记住“专业先行”,要非常深入了解专业。另外就是选择学校,在选择学校时要注意复试分数线、院校复试比例和报名录取比,这三个数据可以帮考生大概计算出自己的分数和被院校录取的可能性,三个数据都可以直接在网上搜到。2)研究生学历不是唯一,就业更看重能力研究生的学历虽然能成为学生的加分项,但绝对不是最重要的部分,企业招聘的人才都是实打实要工作的,所以最关键的还是能力。研究生已经在学历上占取了优势,那么在工作能力上也要不断锻炼和提高。研究生导师都有很多的人脉和科研项目,研究生要多跟导师学习,为工作积累经验。研究学历虽然有光环,不代表适合所有人考研成为一种潮流也不完全是一件好事,在每年的考研大军中,有真正想要通过考研提升自己学历、锻炼自己的人,但也有很多考生是跟风报考。在跟风报考中也只有极少数的人能成功上岸,大多数的跟风考生都成了“陪跑选手”。对于这样的学生,笔者想说,研究生学历的光环确实有很大的优势,但也不代表就是和所有人,如果自己没有准备也没有信心考研上岸,就不要白白浪费时间,早日投入到工作中积累经验也一样有好的发展。写在最后:无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都不是学历的终点,想要不断提升就要不断学习,学历是很重要的,但最终进入社会能力也不容忽视。无论选择哪一种方式,关键在于学生的选择要切合实际,盲目跟风只会浪费时间,脚踏实地才能做出成绩。【今日互动】你认为研究生的“含金量”下降了吗?
3月26日,国际权威期刊《科学》在线发表了南京工业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黄维院士和陈永华教授团队有关室温和高湿度下稳定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南京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惠炜、西北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晁凌锋以及南京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芦荟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南京工业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为本文第一作者通讯单位。α-FAPbI3钙钛矿由于具有最窄的带隙被认为是提高单节钙钛矿光伏器件近理论极限效率最有希望的材料。然而α-FAPbI3钙钛矿的相转变难且稳定性差限制着其进一步的发展。此外,传统制备过程必须在惰性气氛中严格控制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条件下制备高质量的钙钛矿薄膜或者钙钛矿中间体薄膜,这严重限制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大规模生产和实际应用。针对这一挑战性难题,黄维院士和陈永华教授团队创造性地在高湿度(大于90%)的条件下制备出高达24.1%的功率转换效率的FAPbI3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首次提出了基于离子液体甲酸甲胺(MAFa)作为碘化铅的前驱体溶剂,生长出具有取向排列的碘化铅薄膜,这些取向生长的结构具有许多纳米级的离子通道,有助于将FAI渗透到碘化铅薄膜中发生反应,并且阻挡了水分子的侵蚀。未封装的器件在85°C持续加热和持续光照下,分别保持其初始效率的80%和90%达500小时。这一创新成果(“Stabilizing black-phase formamidinium perovskite formation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high humidity, DOI: 10.1126/science.abf7652.”)3月26日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科学》)上。高湿度条件下制备的PbI2@MAFa薄膜的HRTEM图像(A和B)和相应的傅里叶变换(C)和提出的PbI2@MAFa晶体堆叠模式示意图(D)以及FAPbI3@MAFa器件的J-V曲线(E)该工作由先进材料研究院黄维院士和陈永华教授团队独立提出并完成,得到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高兴宇研究员、北京高能物理研究所张静研究员、澳门大学邢贵川教授以及南京工业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黄晓教授的支持。南京工业大学是首批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的14所高校之一,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支持高校、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江苏省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江苏省人才强校试点高校、国家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江苏省落实“科技创新改革30条”试点高校。3月份以来,南京工业大学已连续发表三篇顶刊。除3月26日这篇外:3月11日,南京工业大学邵宗平、周嵬教授课团队在全球顶级科研期刊《Nature》杂志发表了题为“Thermal-expansion offset for high-performance fuel cell cathodes”的文章,南工大的科研人员创新地提出了一种引入热膨胀补偿的策略,实现了燃料电池阴极与其他电池组件之间的完全热机械兼容,从而解决了阻碍SOFCs商业化进程的一大技术难题。据“TOP数据库”检索发现,这是南京工业大学2021年第一篇Nature/Science正刊。南京工业大学是是本文通讯单位。3月12日,Science又上线南京工业大学和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马尔堡-菲利普大学共同通讯单位文章。文章作者包括来自南京工业大学先进化学制造研究院赵莉莉教授等人。来源:学校官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