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的时候经常会看到SCI,SSCI,CSSCI是什么意思,sci,ssci与cssci之间有哪些区别?说到论文发表,大家还会经常看到一些业内的常见词汇,比如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的什么南核,北核,科技核心,另外除了这些还会有一些英文词汇也是会经常见到的,这就是今天李编辑想跟大家继续分享介绍的,什么是SCI,SSCI,CSSCI,它们具体的含义是什么,彼此之间又有哪些不同之处,下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sci,ssci论文写作,论文发表首先,我们都已经知道了论文发表的目的就是为了分享自己在某个学科领域的成就与经验,目前,在国际科学界,如何正确评价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已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度。而从专业的角度出发,被SCI、SSCI收录的科技论文的数量则被大家看作是衡量一个国家的基础科学研究水平、科技实力和科技论文水平高低的重要评价指标。首先来看一下SCI,SCI即《科学引文索引》的简称,其全称为:Science Citation Index,它是世界三大检索系统(EI,SCI,ISTP)之一,是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nstitute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简称ISI)1961创立并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它是根据现代情报学家加菲尔德(Engene Garfield)1953年提出的引文思想而创立的。它收录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然后来看SSCI,SSCI即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为SCI的姊妹篇,也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1999年SSCI全文收录1809种世界最重要的社会科学期刊,内容覆盖包括人类学、法律、经济、历史、地理、心理学等55个领域。收录文献类型包括:研究论文,书评,专题讨论,社论,人物自传,书信等。选择收录(Selectively Covered)期刊为1300多种。论文发表,期刊出版,论文润色再就是CSSCI,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英文全称为“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的数据库,用来检索中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收录和文献被引用情况,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领域的标志性工程。CSSCI作为我国社会科学主要文献信息统计查询与评价的重要工具, 它可以提供多种信息查询、检索途径,可以为社会科学研究者提供国内社会科学研究前沿信息和学科发展的历史轨迹;为社会科学管理者提供地区、机构、学科、学者等多种类型的统计分析数据,从而为制定科学研究发展规划、科研政策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参考。目前,教育部已将CSSCI数据作为全国高校机构与基地评估、成果评奖、项目立项、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考核指标。CSSCI数据库已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等100多个单位购买使用,并将CSSCI作为地区、机构、学术、学科、职称、项目、成果评价与评审的重要依据。论文发表,期刊出版,普刊核心以上就是关于csi,ssci与cssci的各自含义与用途,介绍的比较简单,还是比较容易看得懂,希望能够对看到的朋友们有所帮助或者是参考,论文发表还是需要一个完整的过程,充分的了解与准备才是成功发表论文,顺利出刊的前提,在这里李编辑提前祝各位读者朋友论文发表成功,能够顺便在预期时间周期内见刊!
近日,"学术志"微信公众号公布了2018年高校人文社科学者期刊论文写作勤奋榜。据该排行榜哲学类榜单显示,西安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孙旭鹏,以2018年全年发表6篇论文的数量,位列全国27。据了解,该排行榜根据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高校科研成果统计分析数据库》完成,数据统计时间范围为2018年。除2018年发表6篇论文外,孙旭鹏老师自2017年从东南大学中国哲学专业博士毕业后,来西安石油大学任教,首年即发表4篇论文。参加工作近两年以来,孙旭鹏老师不仅在在教学方面兢兢业业,努力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更在科研方面潜心钻研、笔耕不辍,主持了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荀子政治哲学的'和合'思想及其现代价值"。本次榜单统计的是人文社科学者在2018年的论文发表数量,不区分期刊级别,只统计第一作者论文,未包含第二及其他形式论文。统计源以《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来源刊(含辑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评价刊、《中国英文学术期刊国际国内引证报告》评价刊、《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报告》TOP期刊、总署认定的学术刊且不在上述期刊名单中质量较好的新刊,取并集且排重,共计5923种期刊。作者H指数是指某作者所发表的所有期刊、会议文献中,至少有H篇文献的被引频次大于等于H次。H指数越大表示优质成果的数量越多。(素材来源:学术志、西安石油大学官网)
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是通过自身的观察而得来的。在自然科学领域,物理和化学作用发生在瞬间,远远短于人类的感知时间,所以不会受到人类认知缺陷的影响。但是在社会科学领域,规律作用的时间很长,远远超过人类的感知时间,人类自身的认知的缺陷,就会影响到人们对世界运行规律的认识。最简单的例子,工厂生产的产品,有些人认为通过偷工减料可以节约生产成本,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而有些人则认为必须严把质量关,才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前提。其实,两个人的观点都是正确的,观点的不同,只是因为两个人观察的周期不同,前者关注的周期较短,而后者关注的周期较长而已。所以,在社会科学的研究过程之中就会遇到这一场景:因为关注的时间周期不同,导致了人们彼此不同的观点。“蒙太奇”在法语里是剪接的意思,是现代影视制作必不可少的技术,通过对同一影视片段,进行不同的剪接,可以让人们产生不同的理解。2017年,台风天鸽过境澳门,街道积水,人们看到一个人在街道上练习蝶泳,于是有网友将这段视频放到了网络上,人们纷纷嘲笑这位蝶泳哥。但随着另一段视频的流出,这位蝶泳哥其实是在拼尽自己的全力救人,于是人们纷纷在网络上致歉。近几年,网络上经常出现剧情反转的局面,我们其实都可以将其看作是“蒙太奇”,人们之所以产生误解,是因为一些关键的信息被“剪切”掉了。人们在证明自己的观点的时候,经常会使用“蒙太奇”的手法,减掉一些不利于自己的证据,将有利于自己的证据罗列起来,虽然这些证据都是来自于真实的世界之中,但显然,这些经过加工过的证据,已经扭曲了真实世界的本来面貌。经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关于社会科学的研究,其实是非常混乱的,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每个人都以自己的观察周期作为标准发表观点,而且通过“蒙太奇”的手法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但是,真实的世界是唯一的,所有电影的胶片其实只有一个,只是因为人们观察世界的时间周期不同和采用的“剪接”手法不同,才制造了千千万万不同的观点。既然我们已经发现了问题,那么就应该思考如何规范社会科学的研究了。时间周期越短,事物的发展越具备随机性,但随着时间周期的延长,事物的发展就会呈现规律性。如果观察的周期足够长,我们会发现历史的发展总是呈现周期性,而且每个周期都存在惊人的相似性,所以我认为,应该将这样一个完整的周期定义为社会科学研究的标准单位,因为这一个周期才是一个完整的规律周期,如果人们的观察周期不足一个完整的规律周期,那么,人们得出的观点往往是具有一定偏见的,而且随着观察周期的不同,人们的观点也会彼此不同,从而社会科学的研究陷入混乱之中,人们忙于彼此的争论,而无法形成统一。近代的自然科学的发展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社会科学的研究却停滞不前,我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还没有取得突破,所以,发展社会科学,首先应该研究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虽然我并不是专业的哲学研究者,但是,我的思考已经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行的发展思路,这个世界根本没有对错之分,解决问题,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希望我制作的工具可以帮助人们打开社会科学研究和发展的大门。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文化传播学院院长泓峻我国唐代诗人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则明确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习近平总书记更是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与时代需要之间的关系。2016年5月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时,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并在联组会上发表讲话时再次强调,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明了方向,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切实响应号召,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是由许多因素促成的,但最根本的动力来自于时代发展的需要。把握住时代发展需要和广大人民的迫切愿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人民性、创新性、民族性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时代性与人民性是高度统一的在当今中国,研究者要准确把握时代需要,就必须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正是从人民性立场出发,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哲学社会科学者要聚焦人民的实践创造,“多到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之前所有政治制度形态的根本特征,这决定了人民立场必然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立场。一个希望凭借自己的科学活动对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贡献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科学方法,而且要有热爱人民的情怀、为人民做研究的愿望,能够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解决广大人民群众遇到的现实问题。远离了自己的人民,也就远离了自己的时代,其学术研究不仅会失去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同时也悖离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根本方向,其研究成果很难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理论创新的源泉与动力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面临学术原创能力还不强以及有数量缺质量、有专家缺大师等问题。这种状况的出现,与一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习惯于关起门来做学问,学术研究远离现实社会,缺乏对现实需要反应的敏感性,缺乏回应现实问题的能力有关。当今的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伟大变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那样,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现成的教科书。因此,在前进的过程中,就会有太多富有挑战性的重大理论问题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进行解答。特别是在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呈现、各类风险和挑战不断增多的情况下,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提出富有学理性的新理论,发现具有实践指导价值的新规律。这实际上也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创新,为学术大师与学术精品的出现,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只有适时地把握住这个历史契机,才能够将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推上一个新的高度。面对中国社会自身问题进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多年来,在一些学科领域里,我们的一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习惯于跟着西方的理论走,把对西方理论的引介当成了学术工作的主要内容。而许多外来理论在进入中国后,又存在严重的“水土不服”问题,使得理论界热炒的许多话题成为脱离中国现实的“伪命题”。而且,当外来理论的引介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的主要工作时,很容易造成思维的惰性与外部依赖性,严重抑制了学者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现实国情的议题设置能力提升,不再习惯于自主性提出扎实的问题逻辑,形成具有中国表达色彩的学术表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理论范畴,形成自己的标志性成果,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丧失了理论话语系统化建构的主体性。当然,在面对中国自身问题进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时,不应该排斥对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的借鉴。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建构,也要建立在对国外理论特别是优秀理论成果全面了解、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但是无论如何,只有中国当代社会这一现实语境,才最具有激发中国学者理论创造活力的现实前提;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才最具有中国特色。因此,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必然与中国当代社会发展进程保持深刻的内在关联,具有强烈的历史与时代性。强调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把握时代发展需要,并不是要求所有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必须围绕中国当代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具体的政治、经济、文化问题进行对策性研究。实际上,国家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与人民的需要都是多层面的,这决定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满足国家、社会、人民需要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今天,中国人民在实现了民族独立、物质生活水平逐渐得到提高之后,提升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也已经成为一种内在的精神需要。而民族文化自信的确立,需要建立在对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全面认识的基础上,需要建立在对中国古代哲学智慧、传统美德、美学精神、艺术经验深入阐释的基础上。我国近年来优秀传统学术的复兴,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对人民群众建立民族文化自信这一时代需要的一种切实呼应。历史一再表明,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在多大程度上得到社会的重视与支持,一个学者的学术成果产生多大的学术影响与社会影响,往往与它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回应时代的重大关切,能够为社会的进步作出多大的贡献有直接关系。只有把握住时代发展需要,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才能够得到进一步繁荣与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与学理支撑。(泓峻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文化传播学院院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强调,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在遵循这“四个坚持”上有担当有作为。坚持与时代同步伐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时代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从而推动理论创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当然就应该与中国改革开放实践、与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清醒认识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唯有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才能真正做到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贡献自己的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为党的事业服务、为国家发展服务,归根到底就是为人民群众服务。人民是创新的源头活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我们要牢牢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以实际行动扎根人民,多到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问题。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立足中国现实,植根中国大地,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总结归纳好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创造的理论和思想,更好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还要认真研究、科学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其中蕴含的精神纽带、文化基因等标识性概念提炼出来,融合、渗透到各个学科的研究工作之中,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让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和优势。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以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为社会作出表率。要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努力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学问家。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掌握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要坚守高尚职业道德,多下苦功、多练真功,做到勤业精业。大力弘扬优良学风,树立良好学术道德,既有崇尚“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又有“板凳要做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执著坚守,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王云长 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浙江师范大学基地研究员)
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官网近日发表该协会主席阿朗德拉·尼尔森(Alondra Nelson)的文章称,人们在讨论疫情之后如何重新开放社会时,对社会科学研究人员提出了新的特殊要求,即对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社会变化进行实质性反思,并对社会科学的一些普遍假设进行重新验证。探索新社会理论尼尔森认为,疫情危机扰乱了社会经济、社会治理和社会科学专业知识的正常实践。短时间内,人们经历了一场意料之外的全球性经济危机。这次经济衰退的速度和范围史无前例,人们无法用标准的社会科学方法轻易模拟出其带来的影响。在政治经济领域,人们看到了没有历史先例的市场变化,以至于在新的和意想不到的经济现象出现之际,人们几乎不可能建立可靠的预测模型。比如,在全球政治秩序重新洗牌的背景下,美国的疫情应对措施正促使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的各自角色与责任进行重新调整。文章称,除了引入新的动力外,疫情还证实了学者们对社会不平等的认知,使种族、阶级和性别问题在不同交叉层面变得更加复杂。例如,新冠肺炎疫情对美国非裔社区造成的大比例甚至危及生命的伤害与影响,凸显出结构性不平等这一更广泛、更深层次的社会症状。事实上,社会经济、就业机会、监禁与拘留状况、住房情况和受教育机会等,与健康和福祉都关系重大。尼尔森提出,疫情打破了人们对现有社会科学知识的认识,证实了人们之前所预料但未能解决的社会不平等问题。尼尔森认为,社会研究应该提供新的理论、证据和可行性替代方案来解决这种现状。重构社会科学研究模式尼尔森认为,社会科学可以帮助人们建立所需要的新的社会团结形式。在如此众多有关社会科学的问题上,人类科学的目标和抱负应更加人性化,思考如何以人类的繁荣为中心重新审视人文社会科学。尼尔森认为,疫情给人们提供了一种重新开放的“共同语言”,提供了一个机会来思考以往的社会科学研究究竟出了什么问题,进而规划新的研究实践。在疫情之后,我们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对学者来说,这个问题强有力地倒逼社会学研究,即学者需要理解并构建新的社会和社区。文章称,疫情带来多方面的惊人影响。人们正处于一场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社会动荡之中。“史无前例”被用来描述病毒的传染性,“史无前例”也体现了围绕这一千载难逢的共同经历而产生的新的“全球公众”。人们正在创造新的社会模式。在可预见的未来,全球合作可能会屈服于广泛的不信任、必要的公共卫生措施等人为障碍。此时,学者们该如何进行社会研究?美国历史学家劳拉·普特南(Lara Putnam)提到,尽管数字研究可能带来新的机会,如随时可以访问“距离遥远的档案”,但从档案的实质触觉中收集到的那些泛在的知识与感觉也可能在这一过程中丢失。与此同时,作为工作场所的教育和作为劳动实践的研究也正在转变。人们正在经历知识生产中心流程的快速转变,包括办公时间、实验室会议、研究生院研讨会和其他专业会议等。如果没有战略、微调或短期评估,研究和教育的周期和仪式,包括考试、毕业典礼、同行评议以及学术出版的速度和受众,都将被广泛地重构。迎来教育发展新机遇尼尔森认为,疫情给教育和文化也带来挑战。一支庞大的、缺乏安全感的教师队伍正在进行无偿的实时再培训,在家学习、教学或进行研究成为一个新现象。但是,数字鸿沟的存在,使得网络中立性在全球分布不均。期待这些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后,人们迎来一个重新展望教育世界的机会。尼尔森表示,现在是一个重新致力于教育的时刻,科学研究和知识传播正在跨越地理和习俗的界限。疫情是人类行为和社会互动的复杂问题,也是公共卫生和免疫学的重要课题,相关研究机构应批判性地审视“社交距离”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生活方式,理解它所带来的好处与缺点。当前,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正推进一项“预期的社会研究”议程,努力建立新框架,以理解意外现象中的某些确定性。疫情就像是一个社会万花筒,折射出各种社会现象,并把它们以新的形态重新组合生动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创造通往更美好世界的知识之路,现在正是时候。”尼尔森表示,“鉴于社会发生的变化,我们必须改变社会研究,使之有意识地与它所寻求理解和改进的世界对话。”(本报波士顿5月3日电)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5月6日总第1919期 作者:本报驻波士顿记者 侯丽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李寰)日前,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周涛教授、高见博士在《物理报道》发表长篇综述论文。《物理报道》是物理科学和交叉科学类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期刊之一,是国际顶尖级期刊。这篇名为“计算社会经济学”的论文,主要是通过利用采集的大数据,分析全球经济发展状况、区域经济水平、城市空间结构布局和个体社会经济状况等。相比过去而言,改变了传统的“问卷调查、普查”的方式,获取的数据更具有真实性,对政府的决策更有指导意义。大数据的运用改变社会科学的调查方式据周涛教授介绍,社会科学的研究非常复杂,其基本单元(人)要比物理学的基本单元(基本粒子)复杂得多。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具有极大的不完备性和不确定性,如政策和法律条文,不仅复杂,而且不容易用数值手段来刻画。同时,影响社会发展的因素数不胜数,任何包罗万象的理论都不可能将它们全盘纳入,而单个因素也是不独立不稳定的,受到外部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很多。因此,搜集大量的数据,覆盖足够的面,可以让社会科学调查得到的结果更加真实,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建议。但是,此前很多社会学的研究,依赖于问卷调查、普查等方式,这些数据采集的规模相对较小,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意义;此外,还存在获取数据的成本较高、时间滞后等劣势。而此次在论文中所推荐的调查方式,则是基于新兴的大数据技术。高见博士提到,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社会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改变。一方面,我们可以用相对较低的成本获取卫星遥感、手机通讯、社交媒体等大规模社会经济数据,其具有实时性强和高时空分辨率等优势。另一方面,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网络分析等计算方法的发展,有效提升了定量感知和预测社会经济态势的能力。新兴交叉学科计算社会经济学应运而生这篇综述文章可以看作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计算社会经济学,它基于大规模的真实数据,用定量化的手段研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现象,特别是与社会过程有关的经济发展问题,以及与经济发展有关的社会问题。它既可以被看作是社会经济学因为方法论的变革所形成的新分支,也可以被看作是计算社会科学因为研究对象的聚焦所形成的新分支。计算社会经济学特别强调三个关键词:“定量化”,强调用数值而非描述来刻画问题和呈现结果;“真实数据”,强调理论模型必须要服从真实数据,以对真实数据的解释和预测能力为评价准绳;“大规模”,强调尽可能获取能够直接反映全体的数据样本,即全体尺度数据。文章通过介绍大量的研究实例,描摹了社会经济学发展在方法论上正在产生的两大改变。一是为了分析遥感图像、街景照片、社交网络、文本内容这些新型数据,传统的统计分析工具无法满足需求,必须高度依赖于人工智能,特别是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的先进技术,例如深度学习算法。二是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利用全体尺度的数据预测少量高价值数据的模型,从而可以推断出全体尺度上的高价值信息。例如,科学家对卢旺达856名手机用户的家庭经济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然后通过机器学习方法,建立了利用手机数据预测家庭经济情况的模型,从而以很高的精度直接从手机数据中推测卢旺达150多万家庭的经济情况。这种结合全体尺度易获得数据,少量难以获得的高价值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去推断全体尺度难以获得的高价值数据,是计算社会经济学研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种新方法,体现了社会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理念和方法的深度融合。总体而言,社会经济学将会和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结成方法论上的深度联盟。周涛表示,长远来看,这种由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发展所驱动的新理念和新方法论,毫无疑问会成为未来社会科学主流的方法论,并且将不可逆转而深刻地改变整个社会科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强调,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在遵循这“四个坚持”上有担当有作为。坚持与时代同步伐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时代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从而推动理论创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当然就应该与中国改革开放实践、与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清醒认识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唯有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才能真正做到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贡献自己的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为党的事业服务、为国家发展服务,归根到底就是为人民群众服务。人民是创新的源头活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我们要牢牢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以实际行动扎根人民,多到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问题。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立足中国现实,植根中国大地,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总结归纳好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创造的理论和思想,更好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还要认真研究、科学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其中蕴含的精神纽带、文化基因等标识性概念提炼出来,融合、渗透到各个学科的研究工作之中,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让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和优势。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以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为社会作出表率。要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努力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学问家。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掌握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要坚守高尚职业道德,多下苦功、多练真功,做到勤业精业。大力弘扬优良学风,树立良好学术道德,既有崇尚“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又有“板凳要做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执著坚守,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来源:求是网作者:王云长 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浙江师范大学基地研究员
近日,我国社科领域顶级学术期刊《中国社会科学》2019年第11期刊发我校经济学院王少平教授与赵钊博士合作论文《中国资本市场的“突出风险点”与监管的反事实仿真》。文章原创性地应用资产泡沫和泡沫检验的前沿理论和反事实仿真,为识别我国资本市场突出的风险点、规避资本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提供了清晰的解答和证据。该文针对我国资本市场2014-2015年的股灾,原创性地界定其突出的风险点为:对市场泡沫具有引导和推动作用的行业和市值超大的个股泡沫发生的时间节点。对2014-2015年而言,其突出的风险点为2014年11月底至12月初,对市场具有引导和推动作用的是金融地产、可选消费等行业的泡沫。进一步,该文原始性地设计并且实现一系列反事实仿真,通过实时刺破行业和重大个股的泡沫而有效化解突出的风险点,将导致市场回归有效运行的轨道。对于2014-2015年而言,如果及时化解当时金融地产、可选消费行业和相关个股的泡沫从而实时化解当时的突出风险点,2015年的股市泡沫和随后的崩盘就很可能不会发生。他们最新的研究表明,资本市场一旦形成类似于2015年的泡沫,其泡沫的破灭期和市场的回复期将远远长于泡沫膨胀期,也就是说,资本市场一旦形成大的泡沫,其成本是市场长期(泡沫膨胀期的2-3倍)的萧条而形成金融危机。从这个意义来说,我国资本市场近几年的萎靡不振、2018年的“跌跌不休”,很大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2015年股灾的后遗症。因此,实时识别并且化解资本市场的“突出风险点”,不仅是我国资本市场监管和治理的重要任务,也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构筑起基础性防线。该文为王少平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赵钊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及华中大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专项基金资助的最新研究成果。深圳华中科技大学研究院孵化服务中心位于基地大楼B座,总面积5592平方米,可供使用面积4030平方米,经过3年多的运营整合,目前已拥有一支在孵化运营管理、项目申报、投融资等领城有丰富经验的专业管理团队,为入孵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产学研基地孵化,基地大楼设计,现代、时尚,充分体现绿色建筑理念,配套功能齐全,是学校从事高水平项目研发、兴办教育和提供创业创新服务的理想平台。中心依托华中科技大学雄厚的科研实力及学术背景,已吸引入驻了一批电子信息、 移动物联,生物医疗、人工智能等领城的高科技企业,现有入孵企业/团队16家,均为高科技企业,是各类初创企业从事高水平项目研发的理想平台。入驻可享受什么服务?创业孵化基地是指经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定通过的,为深圳市自主创业人员提供经营场所、创业指导和政策宣讲等服务的各类创业孵化载体。 入驻了华中科技大学研究院创业孵化基地的公司,你可以享受帮扶培育初创企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手段,能有效实现创新、创业、就业的有机结合和良性循环,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本文为大家分析社会科学研究中(Social Science Research)比较常用的研究设计。首先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研究方法,你都需要考虑以下五个问题:1. 分析的个体(unit)是什么? 例如,国家、公司或个人。2. 你是依靠普遍理论还是局部知识(local knowledge)? 换句话说,你的结果是可以被推广的 (generalisable)还是只是针对某个特定问题或者情景有影响?3. 理论先还是数据先?你是应该先阅读文献,然后发展你的理论,还是收集数据,然后发展你的理论?4. 你的研究是横向(cross-sectional)的还是纵向的(longitudinal)? 你是在看某个时间点,还是随时间变化?5. 你会证实(verify)或证伪(falsify)一个理论吗? 一篇论文是很难最终证明任何理论的,但你能做的去证明这个理论在你的研究中是对的(证实)或者是错的(证伪)。那根据不一样的目的,我们去做不一样的研究设计:1. Experimental Designs (实验设计)实验设计一般是是有两组:实验组(experimental group)和控制组(control group)。试验组是接受干预的一个组,控制组是不接受干预的组。然后实验人员收集数据,对比两个组的效果。这种研究方法的目的是控制住可能会对结果造成影响的变量从而使结果更具有更好的效度(validity)和普遍性(generalisability)。Useful: 当你想检测某种干预对结果的影响的时候Less useful: 当你要理解某种现象发生的原因。2. 调查问卷(Survey Research)调查问卷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研究方法。但是研究人员使用调查问卷可以达到不一样的目的,可是是事实性的(factual), 推断性的(inferential)或者探索性的(exploratory)。比如,你首先有个想法想去证明这个想法,比如你觉得所有中国留学生都爱中餐,然后你去发问卷调查。或者是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去推断出一个结果,比如你不知道中国留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菜,然后发个问卷去调查,得出大部分都爱吃炸鱼薯条。但是使用调查问卷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信度问题(Reliability), 也就是这个问卷到底靠不靠谱,能不能收集到准确的数据。一般情况下,做研究最好可以使用和调整别的研究中已经用过的问卷。如果条件不允许,需要自己设计问卷,在正式收集数据前,一定要做试点研究(pilot study)。Useful: 当你想大致了解目标想法的时候Less useful: 当你想了解每个人具体的细节(details)3. 案例研究(Case study)案例研究一般是关注在一个或者多个案例上,然后仔细研究每个案例,从而从中寻找出有价值的经验/教训进而思考如何可以有更广泛的应用(wider application)。使用这种方法,研究人员可能需要更严谨逻辑和严格的标准和去分析每个例子,作对比(comparison)。尽管案例研究不能证明一种理论(prove a theory),但如果有具体的例子不符合理论,它可以用这个例子来反驳这种理论(这就是research gap 啊!!!!)。Useful: 当你想要更进一步了解某个例子或者这个例子跟别的例子的相同和不同的时候。Less useful: 想要通过一个或者几个例子的数据去总结一个普遍的观点。4. 民族志 (Ethnography)民族志的研究,研究者一般将自己沉浸在(immersed)研究环境中,成为被研究群体的一部分。研究人员一般需要与目标群体一起生活在一起,进而从内部了解目标群体。比如你如果想了解和尚的日常生活,那你就要去寺庙跟和尚们生活在一起,所以民族志研究一般都是时间比较久的纵向研究(longitudinal study)。Useful: 如果你是一个组织内部的人员,这个方法是很有用的。比如你是一个学校的老师,每天都要去学校教书而且大部分时间都是跟学生在一起,那你去研究学校学生的学习行为就可以采用民族志的研究。Less useful: 当你需要客观的研究一个问题的时候。总结这次讲了四个可能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几种研究设计(Methodology),但是实际研究中远远不止这四个。不管什么样的研究设计,一定要根据你自己的研究问题去选择,还有就是对自己好点,别为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