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金融工程与数字金融团队相继在《金融研究》《管理世界》发表论文而犹若是

金融工程与数字金融团队相继在《金融研究》《管理世界》发表论文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列为三大攻坚战之首,并明确“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金融工程与数字金融团队从国家重大需求出发,以科学理论分析为重点,对于系统性风险的度量、传染和预警进行了理论研究。团队成员宫晓莉、熊熊、张维在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的研究成果,相继在期刊《金融研究》《管理世界》发表论文。宫晓莉,熊熊波动溢出网络视角的金融风险传染研究[J],金融研究,2020,(5):39-58摘要:当前各类经济风险交叉关联,金融系统的风险溢出效应备受关注,为刻画我国金融系统性风险传染的路径特征,本文从波动溢出网络的视角分析金融系统内部的风险传染机制。首先使用广义动态因子模型对收益波动的共同波动率成分和特质性波动率成分进行区分。然后,根据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外汇市场、房地产市场和黄金市场之间的特质性波动溢出效应,利用基于TVP-VAR模型的方差分解溢出指数分析金融系统波动溢出的动态联动性和风险传递机制。在分析方向性波动溢出效应的基础上,采用方差分解网络方法构建起信息溢出复杂网络,从网络视角分析金融系统内部的风险传染特征。实证研究发现,房地产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净溢出效应绝对值相较于其他市场更大,其受其他市场风险冲击的影响强于对外风险溢出效应,而股票市场的单向对外风险溢出效应强度最大。在波动溢出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股市波动率指数与其他市场波动率指数进行投资组合的资产配置权重,计算了波动率指数投资组合的最优组合权重和对冲策略。研究结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我国金融系统的风险传染机制,对监管机构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投资者规避投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宫晓莉,熊熊,张维我国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度量与外溢效应研究[J],管理世界,2020,36(8):65-82摘要:为研究系统性风险在金融系统内的传染情况,本文首先根据金融机构间相互关联的信息溢出效应,采用方差分解网络方法对我国上市金融机构建立信息溢出网络,甄别出金融网络风险传染中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考虑到金融资产收益率的随机波动特性,以及金融变量间的动态相关性,计算了我国金融系统性风险测度指标条件风险价值和边际期望损失,以研究金融系统的风险溢出效应以及时变特征。并从宏观经济层面(同业拆借利率和通胀率水平)、公司层面(杠杆水平和盈利能力)以及网络关联程度层面考察了系统性风险外溢因子的驱动因素。进而,采用机器学习方法考察风险外溢因子驱动因素对系统性风险的预警程度,并使用Logit模型对系统性危机状况进行预警。实证研究采用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和信托公司的上市金融机构市场数据展开,发现股份制商业银行在金融风险传染中的影响力要大于国有商业银行,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在系统性风险上升时期反而会起到稳定器的作用。我国银行业和非银行业与整体金融系统的违约风险相关性较高,非银行机构对其他金融机构的风险溢出效应强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对系统性风险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发现,通货膨胀水平和债务杠杆水平会明显地助长系统性风险的外溢。银行同业拆借成本和金融机构盈利能力负作用于系统性风险外溢指标。金融机构间信息溢出网络紧密度增加会推高整体系统性风险水平。为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安全,宏观审慎风险防范机制应考虑“太关联而不能倒”的监管理念,加大对民营银行、中小型银行的支持力度,进行差异化监管。同时,所选取指标为构建宏观审慎系统性风险预警体系提供了参考依据。金融工程与数字金融团队简介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金融工程与数字金融团队创建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团队负责人张维教授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下的课题“金融风险分析、防范与控制”作为起始标志。团队根据金融市场的构成特点,选择了从复杂系统的视角来认知金融体系的运行和风险规律,从基础的金融工程、到金融系统工程、再到计算实验金融、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FinTech)、金融大数据分析和智能量化投资,始终秉承“技术+金融”的交叉学科思想和学术价值观,以“瞄准国际金融学术研究前沿,服务中国金融发展重大需求”为宗旨展开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团队目前围绕数字技术下的微观金融运行规律及其风险管理开展研究,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面上、以及天津市和企业委托的多项研究项目,近五年在JEBO、JEDC、《管理科学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相关领域高水平中英文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团队还翻译出版了国内第一部实物期权专著,出版了国内第一本计算实验金融专著《计算实验金融研究》;团队(合作)提出的关于引导互联网金融有序发展、应对新冠疫情有序复工等方面的政策建议分别得到了中央和天津市领导的重视和批示;团队依托计算实验金融平台在产品研发、风险控制方面的技术成果,在包括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国泰君安等在内的多家重要金融机构得到应用。信息来源 / 熊 熊图文编辑 / 刘 洋责任编辑 / 李 庚

微笑圈

2021中国金融趋势研讨会举办,《中国金融的力量》新书发布!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聂灿 通讯员 丁璐1月16日,2021中国金融趋势研讨会暨《中国金融的力量》新书发布会在深圳中心书城举行。此次会议由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复旦大学深圳校友会、深圳出版集团、深圳书城·中心城联合主办,旨在深度探讨疫情冲击下世界金融格局的变动与中国金融体系的对策,辨析后疫情时代中国金融的机遇与挑战,为中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深圳市原副市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湾区发展与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学术主任唐杰,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复旦金融评论》执行主编、金融学教授钱军,复旦大学深圳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育明出席本次活动并讲话。各专家学者就当下人们最关心的经济金融热点与2021中国金融趋势发表真知灼见。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爆发,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复苏步履蹒跚。在全球形势复杂多变的当下,中国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未来中国经济复苏的动力是什么?金融体系如何助力经济回暖?金融市场下一步的发展该向何处去?会议上,钱军主旨演讲。他对中国的金融趋势进行深度研判与分析。钱军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和抗疫常态化下对国际国内金融体系带来的冲击,虽然增加了国内市场的不确定性,但是中国金融系统的风险总体可控。如今,恰逢迈向2021年、开启“十四五”规划新征程之际,我们提出中国金融体系今后5-10年的发展目标有二:其一,国内金融体系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科技创新和国内消费这两大新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其二,进一步加大金融开放,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尤其是谨慎处理好中美两国的双边经贸关系,动态调整中美合作和竞争的状态。与此同时,钱军教授新作《中国金融的力量》现场发布。该书系统性地书写了资本市场的发展图谱,全景式地描写了中国金融的壮丽画卷,剖析了其独有的特色,并将之与其他主要发达和新兴市场的金融体系进行了横向比较,深入探讨金融体系在支持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该书围绕逆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开放、行走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何去何从、金融科技与中国崛起、主导中国金融的银行系统、房地产的疯狂和理性发展、后疫情时代的房地产金融、公募基金的黄金时代、第三方支付的现状和未来之路等核心主题,深度解析中国金融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把握中国金融的时代脉搏,探析中国金融的动力引擎。审读:喻方华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发表主旨演讲

主旨演讲: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中国财富网 李林 摄

乃知尔丑

厦门大学经济学科博士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发表多篇论文

厦大经济学科在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通过较完善的科研训练为学生打下了扎实的学术科研功底。一直以来,厦大经济学科研究生通过积极参与国内外各类高水平科研活动,涌现了一批理论基础扎实、研究方法系统、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高质量人才。2020年,经济学科博士生学术论文发表成果颇丰,截止到10月,经济学科博士生已有多篇论文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管理世界》等国内最优期刊发表。本期推送为大家介绍厦大经济学科博士生2020年度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的合作发表论文。发表情况概览(1)郭晔,黄振*,姚若琪:战略投资者选择与银行效率——来自城商行的经验证据. 经济研究,2020,55(01):181-197.本文研究了商业银行战略投资者对银行效率的影响,探讨了不同类型战略投资者对银行效率影响的差异,并对战略投资者影响银行效率的渠道进行分析。基于城市商业银行的战略投资者更为多元化,本文选取2008—2016年102家城市商业银行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第一,引入战略投资者能显著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第二,境内金融机构战略投资者是商业银行战略引资时的最佳选择,其次是境内非金融机构战略投资者,最后是境外战略投资者。第三,战略投资者尤其是境内金融机构战略投资者可以通过"引制"与"引智"渠道促进银行效率的提高。郭晔,厦门大学金融学博士,现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博导,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宏观金融、金融制度与金融风险、行为经济等,主持并完成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迄今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经济学动态》、《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30篇。黄振,厦门大学经济学院2019届金融学博士,现为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制度、货币政策、银行学、债券市场与风险管理,迄今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经济学动态》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姚若琪,厦门大学经济学院2020级金融学博士生,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制度、货币政策、银行风险。(2)刘诗源,林志帆*,冷志鹏:税收激励提高企业创新水平了吗?——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检验. 经济研究,2020,55(06):105-121.税收激励政策如何影响企业创新一直以来是财税学界关注的重要议题,但这一问题在文献中并未取得一致结论。本文使用2007—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和地级市面板数据,测算企业前瞻性有效平均税率,从生命周期视角研究税收激励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总体上看,税收激励显著促进企业研发投入;分生命周期阶段看,税收激励的作用集中体现于成熟期企业,对成长期和衰退期企业的影响不显著。现行税制设计及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投资策略、创新特点和融资状况的差异是产生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分样本回归显示,税收激励显著促进成熟期的民营、高科技、制造业企业的研发投入,对其他类别或阶段的企业无显著影响。进而,本文以2014年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法识别了税收激励与企业创新的因果关系,得到一致的结论。考察企业专利还发现,税收激励使成熟期企业发明授权显著增加,提高了创新质量。本文研究对于推动减税降费改革以助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具有启示意义。刘诗源,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2020届博士生。在《经济研究》、《财政研究》、《现代财经》等期刊发表论文,研究兴趣:财税政策、企业微观行为。林志帆,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2019届博士毕业生,现为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博士后。在《世界经济》、《金融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研究兴趣:企业研发创新、中国金融市场、财税政策。冷志鹏,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2017级博士生,导师为童锦治教授,在《财政研究》、《财政科学》等期刊发表论文,研究兴趣:税收理论。(3)宁博,潘越,蒋敏:婚姻、家庭与公司金融研究进展. 经济学动态,2020(01):114-127婚姻状况、家长里短不仅仅是私人事务,也可以通过家庭成员嵌入公司经营治理进而影响公司发展。近年来,随着数据可得性和实证方法的改善,从婚姻和家庭视角探讨公司发展问题成为学术研究的新热点,尤其是在金融学领域成功探索出婚姻和家庭因素影响公司决策的研究思路和实证方案,构成了家庭经济分析最重要的进展之一。本文首先梳理婚姻和家庭形成经济影响力的内在机理,即婚姻状态、生育情况等因素会影响家庭资源的配置过程以及个人的行为偏好。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婚姻和家庭在创业、公司发展和传承等方面的经济影响进行系统概括,并就其中具有启发性的创新洞见进行全面回顾,旨在为推进中国情境下的家庭因素与公司金融的交叉研究提供文献上的借鉴。宁博,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2020届博士毕业生,现为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经济学季刊》、《中国工业经济》、《会计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潘越,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博导,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福建省高校领军人才、福建省杰出青年科研人才等人才计划。主要研究领域为公司金融、资本市场与公司治理。迄今在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以及《经济研究》、《管理世界》、《金融研究》、《世界经济》、《会计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四十来篇,出版学术专著一部。(4)张明志,陈榕景:城市流动人口如何影响企业出口?. 经济学动态,2020(05):85-100.本文研究城市流动人口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理论上,本文不仅提出了城市流动人口通过降低工资水平来促进企业出口这一成本作用机制,分析了高人力资本流动人口通过提高企业生产率来促进企业出口这一人力资本作用机制,而且讨论了"人力资本作用机制之拥挤效应"与"人力资本作用机制之互补效应"存在的可能性。实证上,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数据,实证检验了城市流动人口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流动人口的流入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对影响机制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城市流动人口的流入降低了当地企业的生产成本,促进了企业出口,从而验证了成本机制的存在;较高人力资本水平的流动人口通过提高流入地的人力资本水平促进了企业出口,从而验证了人力资本机制的存在;进一步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城市流动人口影响企业出口的人力资本作用机制中,存在着"拥挤效应"和"互补效应"。张明志,厦门大学经济学博士,“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现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与贸易、宏观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在《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经济学动态》《财贸经济》和《国际贸易问题》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著作3部。陈榕景,厦门大学经济学院2020届国际贸易学博士,现为集美大学财经学院国贸系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贸易与人口,迄今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经济科学》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期刊介绍《经济研究》创办于1955年,是综合性经济理论类期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本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推动与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为己任,立足中国现实,坚持学术性、时代性、创新性和前沿性,致力于发表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中重大现实问题的高水平理论研究类文章,忠实地为经济理论学习与研究者、经济政策决定与执行者以及社会各界朋友服务,为构建中国特色经济学而努力。《经济学动态》是由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倡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刊物。自1960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既坚持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及时反映国内经济理论动态,也坚持探讨和跟踪其他国家的经济学流派的最新观点,同时关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现实经济问题。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动态性、信息性、政策性、实用性、学术性、综合性吸引着广大读者,成为政府决策部门、企业管理人士。来源: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研究生教育

医龙

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曾多次就“台海”等发表观点的“李”姓非人大重阳研究人员

11月23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发布声明称,人大重阳无某“李”姓研究人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表示,近期,一位“李”姓的人士多次就“台海”“抗疫”等问题发表观点,引起舆论广泛关注。此人士简历上常有“人大重阳研究员”的内容。对此,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曾多次辟谣。现再次声明,人大重阳没有该“李”姓研究人员。附声明原文:近期,一位“李”姓的人士多次就“台海”“抗疫”等问题发表观点,引起舆论广泛关注。此人士简历上常有“人大重阳研究员”的内容。对此,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曾多次辟谣。现再次声明,人大重阳没有该“李”姓研究人员。有关人大重阳研究人员信息,敬请查阅人大重阳官网(www.rdcy.org)。特此公告。

大雅

教授风采|潘军:纽大-斯坦福-MIT-高金,享受金融研究的快乐

来源: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学霸”、“海归”、“领域精英”……是他们共同的标签。他们飘洋过海,加入SAIF,组成这支世界一流、亚洲领先、国内唯一的豪华师资阵容。课堂上的授业解惑,课后的潜心学术,他们,无疑是SAIF培养高端金融人才,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中坚智慧力量。获得斯坦福大学和纽约大学双博士学位,在MIT任教近20年的她,选择回到从小成长的上海,走上高金的讲台。本期“教授风采”,与你讲述SAIF教授潘军的金融研究之路。在麻省理工学院(MIT)任教近二十年、获得斯坦福大学和纽约大学双博士学位,声誉远播国际金融领域的她,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决心辞去海外终身教职,回到从小成长的上海,回到曾就读过的上海交通大学,加入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当年飞赴美国时,上海正在创建新中国第一所证券交易所,时隔三十载,上海已进入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关键之年,“回到中国、回到黄浦江畔,好像又回到了当年的起点,重拾奋斗和拼搏的信念。”从上海到纽约的“叛逆女孩”潘军从小就是“别人家孩子”,在上海中学就读期间,每个学期都保持年级第一,连续两年获得交大在上中设立的奖学金。成绩虽好,但学霸的个性似乎总有些桀骜不驯,“不太听话”的潘军没有获得当年直升交大的名额,而是通过高考以数学满分的成绩,顺利进入了交大试点班。“那年数学卷的最后一题特别难,全上海考满分的只有两个人”,潘军回忆道,“记得监考老师还特别提醒我,别花太多时间在最后一题,要好好检查前面的题目。”在交大读本科的日子,时常穿行于上院、工程楼、包兆龙图书馆、宿舍、食堂、操场之间的潘军,现在同样每天从广元西路的大门进入校园,穿过大草坪,一样的短发+衬衫牛仔裤的休闲装扮。每每回忆起那时的场景,潘军都要感谢当年应用物理系的老师们,包括她的导师——时任交大物理学系主任、后来的交大校长谢绳武。“老师们当年为了帮我申请出国,联系了学校各个部门,后来我才能顺利出国。”潘军,上海中学高中时代出国后的学霸毫无意外地开始了一路狂飙模式:只用了一年就读完了西伊利诺伊斯大学的物理学硕士,并收获了纽约大学物理学博士offer。在纽约种下一枚金融的种子1993年7月,谢绳武教授来到纽约,与潘军及几个交大校友见了一面。“我当时其实想过回国当个物理学教授”,潘军坦言。不过,九十年代的美国有一个有趣的现象,相当一批物理专业的学生都转行学计算机或金融,去了华尔街,“可能学物理的那时很难找到工作,而华尔街却正大热”,同在一个办公室的师兄也去了投行,这对潘军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感觉当时聪明的人都去做金融了”,而朋友推荐的两本书更让潘军下定了决心改读金融。第一本书名为《Capital Ideas》,“书里的每个章节都是在说一个最大的金融想法,就像在讲述一个个故事,非常有趣。” 第二本是华尔街做量化投资的人都在读的《Dynamic Asset Pricing Theory》,而第二本书的作者Darrell Duffie之后也成了潘军的博导,金融研究的引路人。《Capital Ideas》期权定价那一章,潘军深深地被Robert C. Merton的开创性研究所打动,“如果不在纽约,我大概不会读金融;如果不是Merton,我大概不会选择MIT。”从斯坦福迈上金融研究之路从事金融必须要夯实金融专业知识,潘军决定读一个金融学博士。当时的斯坦福金融学博士项目,培养了现今在中国金融学术领域闪闪发光的名字,比如黄明、戴强、刘俊等。在斯坦福读博期间,大家互帮互助,学习氛围非常好。找到学伴的潘军如鱼得水,潜心向学。“我有两个阶段学习特别用功,一个是高中,一个就是在斯坦福。”潘军感叹说,“就是觉得在学的东西是有趣的、有用的、有意义的,而且周围优秀的人也都在学,那种气氛让我觉得每天都很‘有劲’。”进入斯坦福的当年,潘军就给斯坦福教授Darrell Duffie写了一封邮件,并顺利得到首肯,成为了Darrell的研究助理。Darrell Duffie作为世界级金融学大师,潘军在与其一起做课题的过程中获得了长足进步。读博不到两年,潘军和Darrell合著的一篇围绕VAR主题的经典论文An Overview of Value at Risk,发表在当年的Journal of Derivatives上,并在之后获得很高的引用量。在随后的日子里,潘军就像有了金手指,在众多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连续发表多篇论文(如Econometrica, Journal of Finance,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等),她博士论文中的内容也获得业界很大关注。(分别是Transform Analysis and Asset Pricing for Affine Jump-Diffusions、The Jump-Risk Premia Implicit in Options: Evidence from an Integrated Time-Series Study)。年轻的潘军先后于1995年获得美国女性在科学领域的Luise Meyer-Schutzmeister奖,1996-1997年度斯坦福大学商学院Jaedicke学者称号,1998-1999年度斯坦福大学Lieberman奖学金。潘军与其当时的导师Darrell Duffie, Kenneth Singleton合著论文Transform Analysis and Asset Pricing for Affine Jump-Diffusions于2000年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Econometrica杂志上,谷歌学者上的引用量高达3300余次。潘军和她的合作者凭借该论文获得2014年The Stephen A. Ross Prize in Financial Economics奖(该奖项自2008创始,每二年授予一篇论文。2012年授予的是Bengt Holmstrom 和Jean Tirole合著的论文,这两位作者也是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潘军自己则更喜欢博士期间的一篇研究大盘性黑天鹅如何影响资产定价的论文——The Jump-Risk Premia Implicit in Options: Evidence from an Integrated Time-Series Study,该文讲述黑天鹅事件如何在期权中定价,发表在2002年的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在当时黑天鹅事件仅发生过一次,即1987年的金融事件。但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导致金融对世界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和变革,潘军在2002年的这篇文章就更突显其前瞻性和预见性,为之后的金融事件预测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也正是这篇论文,潘军在实证资产定价领域声誉鹊起,逐渐树立起自己的行业地位,麻省理工学院也因此向她抛来了橄榄枝。“当时芝加哥大学和MIT都给我发了offer,许多人可能会首选芝加哥,但我还是最想去MIT。”在MIT获得终身教职,荣膺讲席教授2000年,潘军正式加入MIT,开启了职业生涯,也在MIT完成了从助理教授到正教授的身份转变。与学术界各位金融大牛一起,参加研讨会、学术会议,大家充满热情地讨论金融的过去、变化和发展,也激发了潘军的学术灵感,她先后发表了数十篇高质量的论文。2006年1月,潘军提前一年拿到了MIT终身教职。2010年,因研究成果卓著,潘军荣膺MIT讲席教授。“MIT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有一个包容、海纳百川的学术氛围,那些学术大牛对我来说更是亲切的同事,我们经常为一个研究话题一聊就是一下午,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金融的历史,也看到了未来,更看到了我的责任和希望。”离开MIT,正式加入高金2008年,上海市人民政府为实现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国家战略,计划依托上海交通大学正式建设一座国际化的金融学院,著名华人学者、MIT斯隆管理学院讲席教授王江以学术委员会主席(院长)身份参与筹建上海高级金融学院。2009年4月高金正式挂牌成立后,王江向潘军发出了邀请。对交大一直心怀特殊感情的潘军一口答应,成为高金第一批特聘教授。那年4月,潘军年迈的父母专门乘坐地铁来到交大校园里,看到潘军作为高金特聘教授的大幅照片,就悬挂在教学楼外面。“直到那时他们才终于有机会直观地了解我的工作,此前无论我在美国取得什么样的成就,他们都无法感受到。在我成为交大高金的一名教授时,他们感到很自豪。”说到这儿,潘军颇为感慨。此后每年她都会回到高金,或教授学生,或进行学术交流。“这里一草一木让我感到非常亲切。”潘军教授也于2019年正式加入高金,成为高金全职的金融学教授。回高金再燃热情中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也给予了潘军开展学术研究的广阔空间。在她与其高金博士生耿哲合著的《中国信用债市场中的信息发现和市场分割》中,针对信用债市场的有效性,通过实证研究着重回答了市场中的价格发现、国企和民企之间的分割现象等问题,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处于转型中的新兴信用市场提供了不少借鉴意义,也为国际投资者抓住在岸信用债市场领域的“中国机会”提供实证参考。“更让国际学术界看到了高金博士生的身影” ,潘军高兴地表示。最近一篇关于第三方平台对基金行业生态影响的论文,则是潘军与高金两位年轻的助理教授洪玉蓉、鲁小萌合作的成果。同为研究金融的女性学者,曾经的偶像成了同事,给年轻教授更多机会向潘军教授讨教研究中碰到的困惑。高金金融学助理教授鲁小萌道:“潘老师对我们的帮助很大,整个文章的逻辑思路,怎么写,哪些点必须厘清,怎样发表等等,潘老师给了很多建议,使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知道做研究应该怎么样。”这篇论文从开始立题,到基本成型,只花了约两个月时间。潘军,上海交通大学,2019年夏天在全职回归高金后,潘军给PhD学生上资产定价课程,为MBA项目学生讲解金融市场。以往更喜欢研究工作的她现在发现,与学生一起交流知识、分享经历,是一件很有价值、很有意义的事。“回国前我就接触了很多高金MF的学生,现在多了MBA、PhD的学生。中国学生对学习知识非常热情,我喜欢学生在课堂上给我各种反馈和互动,这种互动会让我更有兴趣、投入更多在教学上。”在深入研究中国市场,并对比中美市场差异后,潘军对两个市场都有了更深的认识,“长期以来,金融市场是被美元或美国市场左右,而这次疫情,让我们也看到了中国的力量和未来。我非常看好中国,正在着手做相关的研究和课题,希望未来能传递更多知识给学生,发挥金融的真正的力量。”在课堂中,学生也反馈给潘军很多行业实际信息,“现在很多懂金融的不会英文,会英文的又不懂金融。而英文和金融,都是我的优势。我想要为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好好地为国家培养金融人才,这是我的使命,也是高金的使命。”潘军如是表示。

约书亚

期刊《银行家》发表10岁学生散文?作者系主编之子

近期,一篇发表于核心期刊《冰川冻土》吹捧“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的另类论文,引发舆论热议。争议尚未平息,又有一本核心期刊火了。日前有学者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原党委书记王松奇长期在其担任主编的《银行家》杂志开设“父子集”专栏,刊发自己的书法和儿子王青石的文章,至今已有数十篇。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原党委书记、《银行家》杂志社主编王松奇。记者检索知网发现,王青石2006年首次在《银行家》发表散文和诗歌时年仅10岁。王松奇还曾在该期刊发表《爸爸的话》,推介儿子新书。公开信息显示,《银行家》是山西省社科院主管、被列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文核心期刊目录的一本专业刊物。该期刊宣称“以推动中国金融业改革与发展为己任,密切关注中国金融改革和金融发展的进程”,志在成为“聚焦业内发展的镜头,了解国外动态的窗口,反映中国国情的阵地,总结政策得失的平台,记录精彩人生的档案”。在知网检索发现,王松奇、王青石父子已在《银行家》发表数十篇书法、散文作品。既然是行业内重要的专业核心期刊,为何大量刊登与期刊定位无关的稿件?王松奇在2007年第一期的《银行家》杂志的《王松奇按语》一文中表示,“在给《银行家》写稿子之前,他(其子王青石)已经写了150多篇作品,其中已有11篇在《中国少年报》《中国少年儿童》杂志和《中国少年英语报》上发表。”王松奇认为儿子的作品“文笔清纯生动,风格华丽隽永,像是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文化休闲》栏目”。王松奇在文章中称,儿子王青石在自己主编的《银行家》发表作品时年仅10岁,还在读小学五年级。不过,王松奇也很清楚自己这种做法不妥,曾在文章中自问:在自己主编的杂志上发表自己儿子的作品算不算是“以权谋私”?但他经过思考后表示,“我儿子王青石的才气远在我之上,他的文章和诗歌是我们这些已略有文名的教授在当年写不出来,现在更写不出来。我连续三期甘冒风险刊登我儿子王青石的文章,实际上就是要显露一种所谓‘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处世姿态和不拘俗套,文章至上的办刊理念。”那么,王青石的文章到底如何呢?阅读知网检索的文章可知,虽然“文无定式”,但王松奇对自己儿子文章的评价,恐怕有些言过其实。王青石发表于《银行家》的作品《四季之歌》。作为一份金融领域的核心期刊,《银行家》的选稿流程如何,这类稿件是如何登上版面的呢?王松奇回应说,《银行家》杂志主要刊登银行业的实践业务、前沿问题和国外的一些先进管理经验等。而其中《文化休闲》栏目主要刊登各种诗歌、书法、绘画、回忆录等作品。“所有的稿件都有专门的团队策划、审稿。”王松奇说,他认为刊登自己的书法作品和孩子的文章“没有问题”。但记者了解到,由于有大量的发稿需求,该期刊的版面很紧张,审稿周期需2个月左右。不少业内人士纷纷“吐槽”。他们认为,既然是专业杂志就应该多刊登学术性、实操性的文章,“核心期刊就应该有核心期刊的样子”。《银行家》全年定价1272元。和学生对导师与师娘的推崇相似,父亲对儿子的喜爱甚至宠爱、偏爱,都可以理解。如果这些文章发在自媒体上,绝对不会有如此大的争议。但是,徇私情决不能用公器,将核心期刊当作“自留地”,在自己担任主编的期刊大量刊发自己和儿子的作品,无疑越过了边界,挤压了真正有学术和实践价值的研究发现的空间,有“以权谋私”的嫌疑。这种乱作为,恐怕也是一种学术腐败。关于此事,你怎么看?欢迎留言!(来源: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号)

曾由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文创金融研究中心预发布《文化产业投融资报告(2020)》

来源:金融界网站2019年12月13日,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主办,北京市国有资产文化中心协办,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文创金融研究中心、北京市东城区文化发展促进中心承办的以“文化金融深度融合,金融助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19年中国文化金融峰会”成功举办。峰会上,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文创金融研究中心就《文化产业投融资报告(2020)》进行了预发布。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文创金融研究中心预发布《文化产业投融资报告(2020)》该报告对2012至2019年文化产业投融资市场情况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文创金融研究中心表示,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树立我国文化自信的基石。实践证明,文化金融积极发挥对于文化产业的支持作用、驱动作用和塑造作用。文化产业投融资市场是文化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更直观了反映了文化产业创新驱动的方向与成果。同时,文化产业投融资市场反映了社会资本尤其是风险资本投入文化产业的情况,其变化影响市场参与者对未来的预期,进而改变参与者的决策与行为,从而对文化产业发展产生影响。该报告力图兼具完整性、连续性和多维度的三个特点。首先,该报告在2018年统计局分类标准基础上,结合投融资市场分类习惯以及文化发展新趋势搭建了三套系统的分类方法,力图解决文化产业投融资市场数据统计不规范、分类不统一的问题。在同一数据的情况下,尽量满足市场不同参与者的统计需求。其次,该报告对2012至2019年的文化产业投融资数据进行了连续性的分析,展示了文化产业投融资市场增长、过热、下降、调整的阶段特点,为投融资市场健康发展提供数据支持。最后,该报告将文化产业投融资市场分为私募股权市场、退出市场、再融资市场三个层次,从行业、地区、机构等多种维度对文化产业投融资市场进行数据分析,力图从多角度展示文化产业投融资特点,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决策依据。根据前期研究,2015至2016年是私募股权市场近8年来的投资高峰期,呈现了天使轮和A轮投资数量快速增长、估值上升较快的情况,但该批获得融资的企业在2017至2019年进入B轮的存活率有较明显的下降。私募股权市场呈现该特点说明2015至2016年在市场资金供给较多的情况下,投资机构降低了对初创企业的投资标准,呈现了初创期企业的投资泡沫。从统计局文化产业九大领域看,2012至2019年资金主要流向文化核心领域,内容创作生产、文化传播渠道吸纳最多的资金。内容创作生产、文化传播渠道与创意设计服务是并购与上市发生较多的领域。从文化产业十大行业看,2012至2019年资金主要流向游戏、影视、新闻信息服务与广告行业,2012至2019年游戏、影视与广告退出项目最多。从九大领域和十大行业的投融资特点看,符合文化产业的规模和发展特点,同时与2012至2019年的文化产业细分领域/行业的发展周期密切相关。文化投融资市场中,数字文化产业投融资数量与金额占比较高,总体已经在80%左右。数字文化产业核心领域的创新趋势明显,3D、VRAR、AI是主要的投资方向。数字文化产业成为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新闻信息服务、影视、游戏、旅游、广告与策划、音乐与音频是主要投资赛道。北京、上海、深圳、杭州与广州文化产业投融资较活跃。在完成2019年全年数据统计基础上,该报告计划于2020年3月正式发布。

标心者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发布系列金融重点课题成果:上海已高标准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李铭俊致辞。新华网上海12月20日电(王若宇)19日下午,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专题召开“2019上海金融研究重点课题成果发布会”。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李铭俊、上海市金融工作局副局长李军出席致辞,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盛松成做课题成果发布,世福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姜建清发表总结评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理事长李铭俊指出,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自成立之日起,就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说,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的年度系列金融研究重点课题恰好反映并写照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理论凝练和实践进程,为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库力量支持。上海市金融工作局副局长李军指出,上海正按照国家要求,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作为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因改革而生,因开放而兴,开放已经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最大的优势。上海将积极争取金融业对外开放新举措先落地,大力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落户,推动金融市场更高水平双向开放,加快建设资产管理中心和金融科技中心,稳步推进上海自贸区新片区金融开放创新,打造“一带一路”投融资中心,积极营造国际一流的金融发展环境。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盛松成发布了14个上海金融研究重点课题成果。课题成果总体显示,上海已具备高标准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其中,《上海高标准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研究》指出,从当前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和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IFCD)两大主流国际金融中心评价指数的最新结果看,上海竞争力次于伦敦、纽约、中国香港,与新加坡、东京相当,已高标准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课题分析认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具有完整的国际金融市场体系但国际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集聚相当数量的国际金融机构但国际化金融人才还不够;参与主要的国际金融基准供给但国际话语权相对有限;自贸区对人民币金融计价职能的培育进展稍显缓慢。要进一步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可以从丰富人民币金融衍生产品、推进国际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推进。世福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姜建清总结评论指出,上海已经形成格局完整、品种完备、交易活跃的金融市场体系,具备了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全部主要要素,可以说,国际金融中心的框架已经基本建立。他强调,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过程中智库的力量至关重要,要特别重视研究成果的转化和落地。来源: 新华网

齐物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袁增霆:不确定性的防范

来源:中国金融杂志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袁增霆来源:《中国金融》2021年第1期“风险防范”有时是指对不确定性的防范。近年来重大意外事件频发,从影响全球宏观的新冠肺炎疫情,到近来微观领域颇受关注的债券违约,一系列宏微观事件不时被声明“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一些领域“黑天鹅”事件司空见惯,不禁让人感叹唯有意外尚在意料之中。专业的金融风险管理者对此也难免陷入无所适从的焦虑。专业地讨论风险,需要确切表达或测量出具体的风险状态及可能性。然而,它们正变得越来越认知不清或捉摸不定。经济金融理论很早就将风险与不确定性区别对待。尽管区分有时不甚严格,但足以显露出两种思维模式的重要差异。在典型的风险思维模式中,某时可能发生的事件是一幅确知的风险图景。专业风险管理者凭借先进的知识、技能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自信能够辨明和应对事件发生的各种状态及可能性。在精确而严谨的数学语言中,这样的风险图景是一种概率分布。例如,正态分布经常被用来刻画变化多端的金融市场风险。长期以来,全球经济与金融发展轨迹总是能够在短期冲击之后恢复上行趋势。在此背景下发展的风险理论及应用逐渐走上“精致的楼阁”。不确定性防范却存在数十年甚至更久远的经验空白,相关知识也非常有限。但近年来特殊的重大意外事件频发,典型事件不仅包括全球范围的新冠肺炎疫情及免疫技术进展,还有国内宏观经济运行“三期叠加”与逆全球化共振导致的经济金融问题。结合国内外特殊的宏观背景来看,近期国内债券和债权市场上的违约事件也不同以往。债权人似乎已经不像过去那样确信经历短暂的风险冲击及缓释之后能够很快再次恢复平静。持续的意外或不确定性已经很不适合采用小概率事件或尾部风险来解释了,甚至说成肥尾也不合时宜。不确定性的常态化形势暴露出传统风险思维模式的短板。大概率发生的意外事件原本是不可接受的,即意外的发生只能是小概率的、尾部的。因此,它们本可以被合理忽略,或通过压力测试来应对。当意外经常发生或者超出常识且没有历史经验可循时,这种忽略就无法再被容许了。当意外不再意外,乐观与悲观情绪频繁切换,就会导致原来认为的尾部结果与主体范围彼此交错,造成“横看成岭侧成峰”的错觉。确切的风险表达变得困难起来。有时修正参数指标,换一幅风险图景也无济于事。同样的挑战也发生在债券违约问题上。在当前的复杂情况下,债权人经常面对多个违约可能性及兑付方案,并在彼此之间捉摸不定。一些影响债券信用评估的摇摆因素长久以来都被忽略不计,如今却截然不同。类似的不确定性挑战一直存在,相关探索历久弥新。防范不确定性也有规律可循。在经济和金融研究领域,对不确定性最有价值的探讨仍然反映在抽象的数学逻辑中。它们已经呈现出主流风险理论高级版本的雏形。由此代表的不确定性思维模式也反映出对风险思维模式的升级。将预期均值和方差指标进一步随机化处理,是一条非常自然的升级路径。这种做法实现了单一风险图景向多维、无穷维度上的拓展。要使得这种拓展更具有实质意义,还需要与之相匹配的风险测量技术升级,以满足覆盖不同维度的全局性要求。由国内彭实戈教授引领的研究工作在这方面有重要贡献。目前的数学进展还远不能像主流风险理论那样满足应用需求,或者说还很难为众多现实问题找到适宜的数学模型,但启发意义已经非常明了。有两点启示比较清楚。一是不确定性事件具有多维度的风险图景。倘若可以不断重复观察事件结果,就可以看到彼此之间的交错叠加。多种风险图景以随机发生的方式并存是一种客观现象,不同于因人而异的主观判断。这似乎体现出从多种角度看问题的经验智慧。二是防范不确定性,要从所有风险图景叠加之后的最大风险图景着手。对于随机化展开的风险图景,可以借助一个最大风险测度进行全局性评估。这相当于能够进行最稳健的多角度压力测试与风险防范,体现出凡事皆从最坏打算的经验智慧。近年来防范不确定性的实践经验也印证了彼此通融的理论与经验智慧。我国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控制吸取了历史上的重大疫情应对经验,为规避最大损失而实施了最稳健的防范,经得起国际比较与检验。对于当前经济和金融领域中颇受关注的一些不确定性问题,多吸收长周期、多国别的历史经验教训,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稳健防范也是非常有益的。懈怠于意外处理,反而教训颇多。尤其在渡过危机的时期,更显现出坚守防范常识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