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11月24日北京电(记者 刘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和北京大学医学部今天在北京联合发布《青少年健康杂志》(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中国专刊,关注与中国青少年儿童健康相关的议题,包括疾病流行、政策制定、健康服务的提供等。这份题为《中国青少年健康:疾病流行、政策、筹资和服务提供》的专刊内容包括在过去两年中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与北京大学医学部以及其他的国家级机构合作编纂的六篇学术论文,全面介绍了中国青少年的健康需求并倡议今后长期持续改善青少年健康成果应增加相应投入。中国5-14岁年龄组的儿童青少年死亡率从1990年的8‰降至2018年的2‰,下降速度快于全球平均水平。然而,专刊中的论文也指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青少年的主要死亡原因已从传染性疾病向非传染性疾病转变,这就需要重新审视及修订青少年健康政策、卫生费用支出模式和比例以及向处于青少年期的男孩和女孩提供保健服务的质量和类型。同时,专刊中的另一篇分析欠发达地区留守青少年健康需求的文章指出,政策修订也要更加关注均衡发展问题。该专刊为加强青少年健康工作以满足当前的青少年营养、精神卫生以及伤害和非传染性疾病预防等方面的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此外专刊还提出了青少年健康指标体系框架,以及与变化中的中国青少年健康需求相一致的监测系统。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张宁博士在发布会上表示,少年健康是中国政府的重要工作。专刊展示的一系列成果将为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相关政策的制定和研究工作做出重大贡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健康司副司长宋莉博士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健康工作。‘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中多项指标和策略措施与青少年健康相关。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针对青少年健康需求,努力探索有效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能力,着力推动青少年健康发展。希望多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全社会更加关心、重视青少年健康,共同推进我国青少年健康事业新发展。”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副代表郑道(Douglas Noble)博士在发布会上表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将继续加强与学术团体和政府的合作,为青少年健康研究提供支持,并加大力度进行宣传倡导,以推动实现青少年健康议程和目标,进而实现相关可持续发展目标。”(编辑:富文佳 许聃)来源:中国日报网
期刊简介《健康忠告》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创刊,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广东时代传媒有限公司主办的面向全国外公开发行的医学类专业期刊,本刊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39/R;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1412;邮发代号46-129;大16开本。创办宗旨为面向医疗科技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报道国内外健康医疗领域领先的科技成果与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发现以及新进展,开展学术交流,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促进我国智慧健康学科的发展。其读者对象为高等院校专家学者、医疗卫生机构科研人员、高等院校师生,医疗管理人员等。力争打造成传播健康医疗工程领域一流学术研究成果和受专业读者认可及喜欢的业界期刊,我们愿与专家、作者、读者一道为尽早成为国际国内知名期刊行列而奉献我们的力量。栏目设置论著、综述、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介入新技术、护理与卫生、医疗与保健、病例报告、医药大观、国外译文、名家讲堂、医教之窗等。读者对象本刊读者对象为介入医学研究人员、医学临床医护人员、介入医药器械企业的从业人员、医学卫生行业从业人员等——涉及血管、肿瘤、神经、心脏、消化、放射、超声、护理等多个学科及全国各医学专业相关图书馆、医疗卫生行政管理机构、医药器械企事业单位等。热烈欢迎从事医学卫生相关行业的医护人员踊跃投稿。投稿要求:1. 文稿:来稿应反映本领域的最新发展与水平,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条理清晰、题文相符 、文字简明、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实用性、可读性。 2.题名:力求简明、醒目、反映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 3.作者: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顺序排列;作者单位及邮政编码脚注在同页左下方,并附第一作者简介( 含性别、出生年月、最高学历、职务、职称、工作单位、联系电话及E-mail,有著作发表的,请主要列出)。4.摘要:论著类文章应附300字左右摘要;英文摘要必须与中文标题与摘要内容相对应。 5.关键词:关键词一般为2-5个,应该在摘要下标引,以便读者索引。 6.参考文献:将参考文献按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编号,并用方括号标注在正文引用的右上角。参 考文献应为正式出版物发表的作品,所引用文献务必与原文核实,内容、版本、卷期、页码、年份应准 确无误,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7. 作者严格按管辖省(区)投稿,如发现一稿两投将上黑名单,追究责任;2.2 思想新颖,观点明确,数据可靠,且不涉及国家机密;8. 图表应用计算机绘制,图中文字用小五宋体字,图片力求背景线条清晰,保证图表质量;9. 正文格式为:(中文)题目(不超过15个字)—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含所在省、市及邮编)—摘要—关键词(3~5个)—正文—参考文献;10. 引证的参考文献限于公开发表的,并按文中出现先后次序排列,作者须对引发的著作权纠纷承担责任;11. 文后须附加注明作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民族、籍贯、工作单位、学历学位、职称和通讯地址、电话及E-mail等个人信息;12. 若研究课题受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支持,请注明基金名称和项目编号;13. 本刊实行双匿名审稿制度。审稿结果一般在收到稿件的七个工作日内通知作者。 14. 著作权相关事宜:作者文责自负。本刊可对来稿作文字修改、删节。来稿决定刊用后,由作者签署专用授权书,专有使用权归本刊所有。如发现抄袭、冒名等违反著作权法相关规定的,文责有作者自负,本刊保留以法律途径追究相关作者责任的权利。来源:医技无忧医学研究院更多资讯信息请关注 医技无忧微信公众号
战胜新冠肺炎疫情,必须依靠科学、运用科学,中国坚持向科学要方法要答案。广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科学驱散疫情阴霾,砥砺创新创造实践,让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与伟大抗疫精神交相辉映。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以来,河南省核蛋白基因调控国际联合实验室(开封市感染病与生物安全重点实验室)结合专业特点,积极参与新冠病毒肺炎的相关研究,在新冠病毒研究领域持续发声,发表了一系列专业文章,展示了河南大学医学院积极的抗疫精神。实验室毕业生、骨干成员韩延杰(现任开封市中心医院检验科检验师)等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发表了题为“Advances and challenges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OVID-19”的论文,该文介绍了SARS-CoV-2的起源、病毒学特征和流行病学概况,综述了目前已知的可预防和治疗冠状病毒的药物,解释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征,为COVID-19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信息,实现了本实验室在新冠病毒肺炎研究领域零的突破。实验室指导的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王霖涛完成了一篇题为“Progress in Research on SARS-COV-2 Infection Causing Neurological Diseases and Its Infection Mechanism”的文章,被神经病学领域国际期刊《Frontiers in Neurology》接收,本论文不仅认真分析探讨了新冠病毒入侵中枢神经系统的几种不同途径,还提出了针对新冠病毒治疗的切入点、新冠病毒其它可能的作用靶点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等,对于指导治疗有一定的价值。该论文的顺利发表是河南省核蛋白基因调控国际联合实验室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带领学生通过开展学术研究,在实践中培养动手和科研思维能力,开拓学术视野,激发学习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专业水平,使学院学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的最佳体现。2020年10月,实验室研究生贾田田在河南大学学报发表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研究进展》,通过回顾国内外新型冠状肺炎期间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综述了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评估工具、影响因素,从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等方面总结促进健康方法及积极心理干预措施,以期为常态疫情防控下医护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管理提供借鉴。同年12月,研究生何青林亦在河南大学学报发表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并发症研究进展》,结合目前临床研究成果,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引发相关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的临床表现、相关机制、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为相关并发症临床治疗和研究、降低COVID-19患者死亡率提供依据;在实验室的指导下,硕士研究生张一鸣同样在河南大学学报发表了名为《医院内护理应急管理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作用》的文章,该文章通过对护理应急管理在新冠疫情中的应用实践和取得的效果进行梳理,提出护理应急管理在新冠肺炎的应对中所存在的不足并做出展望,旨在为疫情期间医院护理应急管理提供借鉴、经验和发展方向。2021年,实验室毕业生陆丹(徐州医科大学附属邳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在导师的指导下,于《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发表了名为《新型冠状病毒对多种生理系统的影响》的文章,此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SARS-CoV-2对人体各生理系统造成的损害及影响,为临床工作者深入了解SARS-CoV-2提供了必要的指导。此外,实验室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刘传、叶绍永、刁博玉完成的一篇题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的文章,被国家级刊物《智慧健康》杂志接收。该文在生物安全层面,综述了新冠肺炎给疫情防控,实验室生物安全,公共卫生等多方面造成的影响。在其他国家安全层面,该文分析了新冠肺炎对国际关系,海外利益及国家经济等的影响。论文最后从本次疫情中吸取经验,提出做好生物安全工作,完善国家安全体系的有关倡议,从国家管理,科研人才基金,社会舆论,心理健康,生物安全教育等角度提出建设性方案,为国家更好地应对生物安全威胁提供一些帮助。这是继2015级本科生王霖涛于去年在国际期刊发表英文论文之后,该实验室的又一篇由本科生为主撰写的新冠病毒肺炎论文,展示出河南大学的本科生导师制在培养人才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不断挖掘出了本科生的科研潜力。河南省核蛋白基因调控国际联合实验室于2017年12月由河南省科技厅批准成立。它依托河南大学基础医学院,联合药学院、护理与健康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以及附属医院的有关人员组建,以新型核蛋白PCNP(含有PEST氨基酸序列的有核蛋白)为主要研究靶点。实验室的理念是:共建、共享、共赢。实验室目标是阐明PCNP与疾病,特别是与肿瘤和病毒感染的关系,开发PCNP相关药物,打造PCNP研发中心。以上这些文章的发表,是实验室在学生培养工作方面不断探索的结果,标志着实验室在团队搭建和学科建设方面跃上了新台阶。今后,实验室会更加注重对学生学术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恪守学术道德规范,不断优化培养条件,注重学生的人文关怀,使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延伸阅读河南医学高等教育起于河南大学,其以医学教育造福中原人民的宗旨未曾改变。今天的医学院,是第一批国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拥有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临床医学学科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1个,39个省级重点学科,2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6个院士工作站。2017年,河南大学入选“双一流”高校建设行列,学校把“生物医学”纳入一流学科建设群,再次为医学院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2018年9月,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原素材来源:河南大学新闻网、中国军网、中国青年网、河南大学医学院官微
近日,由汇富康达健康管理研究院撰写的《粒径和面筋蛋白含量对面条中淀粉体外消化性的影响》、《不同加工方式下芸豆子叶细胞内淀粉结构及体外消化特性的对比分析》两篇文章再次获得认可,于2020年4月、7月分别收到《粮油食品科技》、《现代食品科技》2家中文核心期刊杂志社的录用函。《粮油食品科技》杂志期刊创刊于1991年,为双月刊,是由国家粮食局主管、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主办的食品工业类核心期刊 ,同时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中国农学会全国优秀农业一等奖期刊。该刊获得中国农学会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与《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即将刊登在《粮油食品科技》上的文章是《粒径和面筋蛋白含量对面条中淀粉体外消化性的影响》,该文章主要研究了面粉中蛋白、淀粉的颗粒结构和淀粉中直/支链淀粉的比例等对淀粉消化率有影响,而淀粉的消化率低,GI值越低。以面条为模型来探讨面粉颗粒大小、面条颗粒大小、面筋蛋白添加量对样品中淀粉体外消化率的影响相关性,对研发低GI产品具有指导性意义。《现代食品科技》创刊于1985年,是食品类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科技核心期刊,国内统一刊号:44-1620/TS国际标准刊号:1673-9078。同时与英国《食品科学技术文摘》(FSTA,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stracts)、荷兰《SCOPUS》数据库收录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Chemical Abstracts)、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材料信息)》(CSA(MI))、哥白尼索引(IC)、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等世界著名数据库列为收录期刊。而将于 2021 年第 1 期发表见刊在《现代食品科技》上的文章是《不同加工方式下芸豆子叶细胞内淀粉结构及体外消化特性的对比分析》,该文主要是从压蒸煮、常压蒸煮、油炸、高温焙烤这4种热加工方式来探讨芸豆细胞内淀粉结构及消化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高温焙烤和油炸的热处理方式可获得低血糖生成指数的芸豆产品,为低GI芸豆类食品的设计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汇富康达健康管理研究院是一家专业的体脂健康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隶属于湖南汇富康达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国民营养健康管理的现代化集团公司。总部位于湖南长沙,是湖南省天心经开区招商引资重点企业。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以国民健康为出发点,形成了智慧医疗、生态农业、电商、文化传媒、科研开发多层面的产业格局,争取到2025年完成全体系化的“幸福产业生态圈”,旨在为百姓提供更营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更高品质的生活服务、更科学专业的生活习惯,提升国民的健康指数和幸福指数。
2020年初,301医院与华为心脏健康研究团队合作的心脏健康研究项目取得两项新的研究进展,为移动医疗技术心血管疾病管理,心房纤颤的早期监测和治疗,再添最新结论。研究团队使用华为智能穿戴设备,将设备的光电容积脉搏波技术(PPG)应用于房颤筛查 ,为用户提供舒适的长期心律监测。筛查出的房颤人群,通过多学科团队支持房颤管理平台(mobile Atrial Fibrillation Application, mAFA)提供的整合管理策略,实现房颤管理一级、二级预防及患者参与的自我管理。图说:研究团队使用华为智能穿戴设备进行心脏健康研究这两项研究成果获得国际医学界的认可,已先后于今年4月和5月发表在全球心脏和心血管系统领域的顶级期刊《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和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欧洲心脏病杂志》(EHJ)上。301医院与华为心脏健康研究团队合作的心脏健康研究项目旨在利用移动技术和智能穿戴设备融合的趋势,探索更为有效的专病自主管理方法。该项目基于华为HiResearch创新研究平台及华为智能穿戴设备展开,相关研究已在全球学术界多次亮相。去年9月,该项目核心研究人员参加了全球心血管领域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会议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 2019)及世界心脏病学大会(WCC),首度发表了基于华为可穿戴设备的心脏健康研究成果。华为智能穿戴设备移动健康技术助力房颤筛查,两度登上医学权威期刊JACC医学界普遍认为,当前的房颤管理方法受房颤检测率低,患者依从性差以及缺乏对患者生活习惯偏好考虑等限制,在实际应用中不够全面综合。在华为穿戴设备PPG(光电容积脉搏波)技术支持下,高危人群居家可早期筛查房颤,医生使用移动技术支持的房颤管理平台(mAFA),可及时了解房颤患者的心律情况,以患者为中心,更好再入院的进行房颤症状管理,优化抗凝治疗、兼顾心血管风险和合并症管理、从而降低房颤和发生临床不良事件的风险。2020年4月,301医院心脏健康研究团队以《Mobile Health Technology to Improve Care for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为题,将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研究表明,基于华为穿戴设备移动健康技术的房颤管理,同常规治疗相比,能显著降低患者再入院和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是全球心脏和心血管系统领域的顶级期刊。去年9月,该期刊也曾刊载了一篇心脏健康研究的论文,表明基于华为穿戴设备PPG技术的连续测量,可以提高房颤(AF)的早期检出率,证实了移动健康技术应用于房颤管理的有效性*。《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两度刊载心脏健康研究项目成果,证实持续居家佩戴的智能设备不仅有利于房颤的早期诊断,结合移动技术和临床管理路径,还可实现智能设备实时心律监测下更好的症状管理,提高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基于华为PPG技术可改善房颤患者整合管理策略,相关研究获国际顶级期刊认可2020年5月,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官方期刊《欧洲心脏病杂志》全文收录了这篇题为《移动健康技术促进房颤患者的人群筛查和整合管理:来自华为心脏研究和mAFA II随机试验的观察结果》的研究论文*。图说:基于华为智能穿戴设备构建的移动健康技术原理示意图这篇论文详细的论述了此项研究的研究方法和过程。该研究应用前沿的房颤监测技术,结合移动医疗支持,实现居家人群房颤筛查及整合管理。研究过程中,华为智能手环/表等可穿戴设备协助筛查房颤,筛查出的房颤患者可以使用房颤整合管理平台(mAFA)进行规范的房颤管理,进而实现房颤管理的三大目标:A.优化抗凝治疗防治脑卒中;B.以患者为中心,在心律、症状监测基础上进行更好的心律/率管理;C.心血管风险及合并疾病管理。房颤人群配对华为智能设备后,将获得24小时实时心律监测,通过mAFA平台专业医疗支持,远程通讯实时沟通反馈等,调整治疗,改善药物依从性。研究结果表明,智能技术不仅可以作为筛查及决策支持工具,还可以支持房颤整合管理策略的执行,实现优化的临床管理路径,流程化规范化临床管理路径,降低不良事件。《欧洲心脏病杂志》在心脏和心血管系统领域的学术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靠前*。这份国际权威期刊对心脏健康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表示认可,证实了基于智能穿戴和移动健康技术有利于房颤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改善房颤患者的整合管理策略,提高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强强联合发挥研发优势,华为携手医学团队持续探索移动健康技术新应用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它表现为心脏不规律跳动,严重时会引起气喘、呼吸困难、晕厥等症状,甚至引发脑卒中(中风)。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房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威胁现代人类健康的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然而,心律失常整体知晓率低,且多数发作无规律、临床症状不突出、发作时间短,导致心律失常的筛查确诊难,患者容易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面对这一医学界难题,301医院与华为消费者BG于2018年共同发起了心脏健康研究课题,发挥各自优势,携手探索智能穿戴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管理领域的应用。“我们希望将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技术用在更多的居家健康场景中,为每一位消费者提供触手可及的健康管理服务。”华为消费者业务手机产品线总裁何刚表示。“在智能穿戴设备领域,华为通过多年探索,储备了大量自研技术。无论是硬件性能,还是健康数据监测的准确性,华为智能穿戴设备在市场上都拥有更好的表现。在消费者隐私保护方面,我们同样拥有极其严苛的标准。”借助自研技术的优势,华为将始终保持开放,与更多专业领域的医学团队开展合作。截至2020年5月31日,共有超过143万中国用户在华为应用市场下载了心脏健康研究App,筛查出3300+疑似房颤的人群,2000+用户经随访就医,1900+用户通过房颤整合管理平台MAFA对接协作医院进行诊断,房颤确诊率94%;2019年10月,GT2在房颤筛查基础上新增早搏筛查,已筛查出440+早搏高风险用户,210+用户经随访就医,190+确诊早搏,早搏确诊率高达92%;目前,这些用户已进入 301 MAFA平台获得心律失常整合管理*。未来,基于华为HiResearch创新研究平台及华为智能穿戴设备,华为消费者BG将在健康领域和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持续开展创新研究,为消费者带来更便捷、更丰富的居家健康服务,让更多人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关于心脏健康研究心脏健康研究APP*基于华为创新研究平台HiResearch孵化,基于华为智能穿戴设备高性能心率传感器发起,精细化识别心律失常,提供房颤及早搏筛查、个性化指导、预约就诊、跟踪随访等整合管理服务,新增房颤风险预测研究,可提前预测房颤发作风险;新增睡眠呼吸暂停研究新方向,可进行睡眠呼吸暂停风险筛查,实现自主管理心脏与睡眠健康。*支持心脏健康研究的华为智能穿戴设备均非医疗器械,检测数据和和筛查结果仅供您了解自身心脏健康情况,仅供参考,辅助医师进行心律失常风险评估,不作为诊断和治疗依据。*《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Mobile Health Technology to Improve Care for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Mobile Photoplethysmographic Technology to Detect Atrial Fibrillation *《欧洲心脏病杂志(EHJ)》Mobile health technology facilitates population screening and integrated care 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Observations from the Huawei Heart Study and mAFA II randomized trial. 论文链接:https://academic.oup.com/eurheartj/article/41/17/1617/5827695*《欧洲心脏病杂志》在心脏和心血管系统领域的期刊中影响因子为24.889(2018),排名第一。*数据来源于心脏健康研究APP,为保护用户隐私,已经过脱敏处理。相关数据结论仅代表基于心脏健康研究APP数据作出的单方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医疗判断依据。*心脏健康研究由301医院发起,加入需配合华为/荣耀手机(Android5.0及以上版本),以及智能穿戴设备。具体可支持的设备版本信息,请详见华为应用市场“心脏健康研究APP”介绍。
在手表产品的带动下,腕式可穿戴设备在消费市场上展现出了蓬勃的增长势头,传感器和算法技术的升级,不仅在持续吸引更多用户尝试或更新腕式设备,也在推动监测数据种类的多样化,从而为主动健康管理服务提供了更多可能性。1月23日下午,华为在花粉年会上首次对外公布了其在运动健康领域最新的三个健康研究项目,包括高血压管理研究、智能体温健康研究和冠心病筛查研究。华为表示,高血压管理研究的目标是基于华为可穿戴血压测量设备,探索从筛查到早期干预的血压创新主动健康管理,而智能体温联合研究,实现高精度连续检测体温,并提供体温异常筛查。冠心病智能筛查与预警研究,则希望借助华为智能手表心电采集能力,科学有效的管理心脏健康。这些健康研究将于今年陆续基于华为穿戴产品发布,目前来看,很有可能是此前外界猜测的华为WATCH 3系列或华为WATCH GT 3系列。“目前华为正在与多家机构达成研究合作,探索从筛查到早期干预的血压创新主动健康管理。”华为消费者业务手机产品线总裁何刚在当日的线上活动中表示,基于研究所和华为智能穿戴设备,华为也在主动与业界顶级的研究机构联合,开展多个不同领域的主动健康研究。受疫情影响,可穿戴设备正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全球最热销的消费电子产品。根据IDC数据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总量为3293万台,同比2019年上升15.3%。其中,华为在第三季度出货量超941万台,较2019年同比增长60.5%,占可穿戴设备市场总体份额的28.6%,排名第一。IDC认为,腕式可穿戴设备市场与运动、健康和医疗行业的联动,将成为提升设备附加值和拓展设备营销渠道的重要方向。由于在脉搏、心率、血氧和睡眠等健康指标的监控上有着天然的优势,智能手表也成为了近年来科技巨头布局的重点。在2014 年,苹果发布了首款Apple Watch,随后,包括华为、小米、OPPO、vivo在内的多家厂商跟进。仅2020年一年时间,华为推出了多款智能穿戴产品,包括面向运动健康赛道的华为 WATCH GT2、华为WATCH GT2 Pro和华为WATCH FIT等智能手表。小米则专门成立了可穿戴部,加大对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产品的研发力度。国际厂商中,谷歌今年年初完成了对Fitbit的收购,重点对心率、睡眠和压力跟踪等领域进行产品开发。华泰证券认为,结合国内外部分地区在疫情期间基于智能可穿戴硬件所推动的在线诊疗、监护等应用场景可见,智能可穿戴凭借其贴身长时间佩戴的使用属性,在强调数据要素市场化的时代背景下已成为运动监护、健康监测的重要手段,也成为诸多3C品牌发力布局的重点方向。据悉,华为在健康领域的研究始于多年前,目前在国内投资建造了三个运动健康科学实验室,它们分别是深圳天安云谷的运动健康科学实验室,西安运动健康科学实验室,以及正在建设中的东莞松山湖运动健康科学实验室。此外,据第一财经记者从华为方面了解,在其他健康研究领域,华为加入了301医院发起的心脏健康研究,实现对房颤、早搏的早期风险筛查,同时加入中国医促会发起的血管健康研究项目,为精准筛查动脉硬化提供指导建议,让用户在早期做到主动健康管理。何刚透露,华为运动健康APP全球累计注册用户已突破2亿,覆盖全球170多个国家,全球月活用户超过6000万。
IT之家 1 月 23 日消息 在今天下午的华为花粉年会上,华为公布了三项全新健康研究,包括高血压管理研究、智能体温健康研究及冠心病筛查研究,相关研究或将在 2021 年基于华为穿戴产品启动或发布。华为消费者业务手机产品线总裁何刚表示,华为目前正在研发可穿戴血压测量设备,并将与国内知名机构启动高血压管理研究,探索从筛查到早期干预的血压创新主动健康管理。同时,华为当前还突破了基于智能穿戴的体温连续检测技术,正在开展智能体温的联合研究,实现体温异常筛查。此外,华为正在进行冠心病智能筛查与预警的联合研究,借助华为智能手表心电采集能力,融合 PPG、ACC 数据实现冠心病智能筛查与预警,帮助消费者主动管理健康。IT之家了解到,去年华为推出了多款智能手表,其中华为 WATCH FIT具有多方位主动健康管理功能,内置 13 门科学跑步课程,同时还能为用户提供准确而丰富的身体健康数据,此次华为公布的三项全新健康研究,势必将为华为可穿戴设备带来更加强大的健康监测能力,不妨期待一下。
来源:新浪数码新浪数码讯 1月23日消息,今天华为于线上举办主题为“在一起,再出发”的花粉年会。会上,华为运动健康科学实验室首度揭秘,并公布了三大健康研究项目。华为在深圳,西安建有多家运动健康科学实验室。有专业赛事级的测试场地、运动测试系统,还有横跨运动人体科学、生物工程、体育、医学等学科的跨界研发团队,持续进行穿戴行业的前沿测试与研究。华为还发布了3大预研项目,包括高血压管理研究、智能体温健康研究、冠心病筛查研究,并公开了华为运动健康科学实验室,在运动健康研究领域带来进一步探索。目前华为正研发可穿戴血压测量设备,以家用医疗级高精度血压测量为核心,同时还将与国内知名机构启动新研究-高血压管理研究,目标是基于华为可穿戴血压测量设备,探索从筛查到早期干预的血压创新主动健康管理。高血压管理研究此外华为当前已突破基于智能穿戴的体温连续检测技术,使用高精度温度传感器,精准测量腕部皮肤温度,而且华为也正在开展智能体温的联合研究,提供体温异常筛查能力。智能体温健康研究在心血管健康研究方面,华为正在开展冠心病智能筛查与预警的联合研究,借助华为智能手表医疗级心电采集能力,融合PPG、ACC数据实现冠心病智能筛查与预警,可有效的管理心脏健康并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冠心病筛查研究2021年这些健康研究将陆续基于华为穿戴产品启动或发布,预计很快将和大家正式见面。
期刊简介期刊名称:健康之路 主管单位: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广东省医学会 中国保健协会出版周期:月刊国际刊号:1671-8801国内刊号:44-1540/R期刊级别:省级期刊描述:《健康之路》杂志创办于2002,是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省级期刊,现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等权威机构收录,主要征稿方向:健康论坛、论著、临床研究、综述、护理与康复、健康教育与管理、学科建设、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与检验等杂志简介刊社简介《健康之路》杂志创刊于2002年,是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由中国保健协会、广东省医学会主办,为注重个人高端健康生活品质和追求高品味时尚消费的全球华人精英出版的一份健康时尚类月刊,曾被评为全国深受读者喜爱的科普杂志,本刊杂志正常出版为大16开160页,全彩印刷,每月8号出版.设有传媒运营中心、网络中心、健康管理中心等运营机构,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健康传媒。2004年,杂志社携手中央电视台知名品牌栏目“健康之路”,互为协办单位。《健康之路》本刊成为我国医学健康保健领域极具影响力与权威性的健康生活类杂志;本刊被中国期刊协会评为“全国深受读者喜爱的医疗科普杂志”,也是唯一获此荣誉的医学科技类期刊;本刊成为中共广东省委保健办公室指定刊物,受到广东省老干局、广州军区干休所、广东省保健局、省市直属机关、广东省干部疗养院和三甲医院高干病房及其它省市医疗、教育、工商、税务、邮电、金融、电力和公检法系统高职、高知、高收入的社会精英阶层的肯定,本刊结合市场需求,进行改版。改版后的《健康之路》杂志为半月刊,其中上半月为科技类医学健康保健科普版、下半月为科技类医学健康保健理论版。健康之路杂志社将立足刊物的服务平台,进行跨媒体资源整合,打造健康产业链,主攻健康传播的最后一公里。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栏目设置健康论坛、论著、临床研究、综述、护理与康复、健康教育与管理、学科建设、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与检验等投稿须知1.论文书写格式每篇论文用Word格式,按照论文题目、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的顺序撰写,仔细校对无误后在论文结尾处标注好详细联系方式、通讯作者姓名后发送至本杂志编辑部电子信箱即可,一般在作者投稿3个工作日左右即可收到本编辑部稿件处理意见。2.论文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数据准确;论著、综述、讲座等一般不超过5000字,其他论文以不超过3000字为宜。3.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4.摘要、关键词每篇论文应附写200字左右的摘要和关键词,并将文题、摘要、关键词翻译成英文。5.获基金及获奖稿件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6.根据《著作权法》并结合本杂志具体情况,在作者投稿后没有收到本杂志任何回执而欲改投他刊,请先与本杂志联系,切勿一稿两投。来稿一律文责自负,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杂志编辑部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作者如不同意删改,请投稿时注明。7.每篇论文请附写第一作者个人简历,多位作者稿请在署名时排好作者的先后顺序,接到录用通知后不再改动,可指定其中一位作者为通讯作者,在论文上标注出通讯作者的详细联系方式。投稿邮箱:tougaoyun@163.com在线投稿:tougaoyun.cn
1月23日,华为发布了三大健康研究项目的,分别是高血压管理研究、智能体温健康研究和冠心病筛查研究;与此同时,华为运动健康实验室也一并在本次大会上曝光。这一次华为运动健康大会上发布的三大健康研究项目,瞄准的正是人们最为关注的三大健康领域。尤其是针对高血压管理的研究项目,更是对于主动健康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众所周知,在高血压病初期,一些身体的症状不易被发现,而随着病情的发展,其给身体带来的一些损伤就难以再恢复如初,再加上很多人并不会24小时监测血压状态,所以患病时也有可能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而且高血压一般在中老年人群当中发病率比较高,所以子女特别希望有可以对父母血压进行实时监测佩戴的便携设备。所以,华为的高血压管理研究项目发布之后,肯定会受到很多人的关注。目前华为正在研发可穿戴血压测量设备,可以让用户对血压健康进行24小时动态监测,其可以协助对早期高血压病进行诊断,协助鉴别原发性、继发性和复杂高血压;甚至可以指导合理用药,更好地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预测高血压的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生和发展。除了高血压管理研究之外,体温检测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热点。为借助于智能穿戴设备的体温连续检测技术,使用高精度温度传感器,精准测量腕部皮肤温度,并使用智能补偿算法,实现体温连续检测,这样的功能如果实现,那么将会对疫情的控制带来很大的帮助。另外,华为还公布了冠心病筛查研究项目,借助华为智能手表心电采集能力,融合PPG、ACC数据实现冠心病智能筛查与预警,帮助消费者主动管理健康。此次华为运动健康大会的召开,让更多人意识到了主动健康管理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健康问题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每个人共同的梦想。以前,人们想知道自己的健康状态,往往需要专业的医疗器械或者到医院进行各项检查。而这并不能对健康进行实时反馈,就像五条人的那首《问题出现我再告诉大家一样》,等到人们发现自己的健康出现问题之后,甚至可能为时已晚。而当下,随着科技的越来越发达,人们实时了解健康情况的需求已经可以逐渐被满足。华为也早在2014年就发布了旗下第一款智能手环产品,这标志着华为正式进入智能可穿戴和运动健康市场。随后,华为智能手表、体脂称等产品也相继问世,心率监测、睡眠监测、体脂监测等功能的出现,让用户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了更直观、更及时的了解,这些产品也能通过大数据分析给出一定的科学性健康建议。因此,华为此次发布的三大健康研究项目,目的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将被动健康检测变成主动健康监测,当未来主动健康监测成为了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之后,各种疾病将会更早被发现,从而进行更早的治疗,所以主动健康监测将成为预防疾病、降低医疗支出的一项重要措施。聊完了三大运动健康研究项目,我们再来说说华为运动健康科学实验室的进展。目前,华为分别在深圳、西安建立运动健康实验室,未来也将在东莞建立第三所运动健康实验室。这三所运动健康科学实验室与华为全球10余所科学研究所的研发资源形成合力,构建了一个全球多地协同的运动健康综合研究平台。在前不久,也有媒体探访了华为西安运动健康科学实验室,实验室内对运动健康的研究已经达到了非常专业的水准。比如,在其一层的智能穿戴产品可靠性实验区内,工程师们参照严苛的测试标准搭建了十余重可靠性测试环节,所有的华为智能穿戴产品都将在这里进行反复地破坏性测试,只有经受住考验的产品才能够流向市场。在其三层的运动健康创新实验区内,装置有数十种顶级的专业研究设备,研究员们可以借助这些设备模拟多种运动场景,采集人体运动健康数据,不断优化华为运动健康数据算法,让不同体质的消费者都能获得同样精准的运动数据。写在最后:通过华为运动健康大会的召开,让我们对未来华为在运动健康领域的研究成功充满了期待,而且目前华为运动健康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2亿,华为可穿戴设备累计发货超过7000万,覆盖170多个国家,随着华为运动健康领域布局的不断延伸以及预研项目的逐渐落地,未来将会有更多人因此受益。最后,我猜不少朋友都对有望在年内推出的新品华为WATCH 3系列和华为GT 3系列充满着无尽的遐想,编某我也同样。当然了,这次大会上释放的信息是一方面,相信新品值得我们去期待、玩味的地方还多,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