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考研的学生与一战考研学生相比,优势很多,更受导师青睐!考研热已经持续了30年!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我虽没有经历过二战,但是我认为二战考研要占有一些优势。二战考研更珍惜时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经历了一战的失败,二战时必然是倍加珍惜,尤其是时间。而应届生,没有了压力,也就没有了动力。对时间的利用上,不如二战党。二战时间充裕从决定二战那一刻起,二战党就可以备考了,而应届生可能还要犹豫还要抉择,有的还要等到9,10月份才下决心。而且,应届生在大四上学期还是有学习任务要完成的,可以说是抽空复习考研,与二战党全职考研拥有的时间资源方面不可同日而语。二战党更受导师青睐二战党一般都是有魄力、有决心,意志坚定的人,这也是做科研必备的前提条件和基本素质,经历了二战也就经历了考验,导师更喜欢。不过,二战党也有不利的一面,就是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万一考不上怎么办等等,所以素质一定要好,心理素质一定要好!其实说这么多呢,也难以比较出谁占优势谁占劣势,每个人对压力承受能力不同,对压力来源的承受力也不同,自制力,肯不肯吃苦都不相同,所以不要去管别人怎么样了,把自己的学习工作安排好最重要了。如果觉得我说的对你有帮助可以关注我,也可以留言互动,最后希望大家调整好心态,努力拼一下吧!
相信不少考研的同学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一年以前的自己口口声声的说要为考研赌上一切,要不顾一切的去拼一次,热血沸腾。那么请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是不是只坚持了那么三两天就恢复了打游戏,看韩剧,睡懒觉的常态,而后又是一番自我反省,循环往复。爱玩是人的天性,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抨击各位,而是深度理智的分析一下你,对,就是你,是否愿意再自我救赎一次。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兴起了考研二战的说法,可能就跟过去的高考复读一个意思吧,甚至很多同学觉得一战只是试试水,二战才会认真的准备。相信不少的同学都曾有过这样的想法,也因此出现了这么一群人,四年以前他们高考发挥的不好,在浑浑噩噩度过了大学四年的时光之后才猛然觉醒,我要通过考研改变命运,逆袭人生!(说的是你吗,别不好意思承认)然后就头脑一热报了自己梦想的985,211名校,甚至是清华北大,并且一次次的在梦里幻想着成功了以后父母,亲戚,朋友会怎样的对我刮目相看。但是现实总是残酷的,教训也总是深刻的,人类的历程告诉我们历史总是相似的,当然你也不能例外。回到我们的话题中来,我一直都在思考究竟什么样的孩子适合二战,亦或者现实点说什么样的学生二战了还能成功?答案是坏学生,对,你没看错,就是你眼里那种整天打游戏,课都不怎么上的却能考试考高分的坏孩子。或许你觉得很好笑,认为这完全颠覆了你原有的想法,但是有一个你不得不接受的事实是考研是一场选拔性的考试,他选的从来都不是花了大把时间机械式的学生,而是有天赋的孩子啊。天赋,是看不到的东西,但又是真真切切存在的现实,对于考研来说尤为重要。就拿高数来说,有多少同学学了整整四年还是懵懵懂懂,而身边有的同学期末突击一个星期就拿到了高分?相信有很多小伙伴看到这里已经关闭了页面,但我相信还是有些朋友愿意继续看下去,下面的内容是写给那些没有天赋的孩子的。我相信总有一些同学,你们没有放弃自己,依然想要通过二战的努力考上研究生。我必须告诉你们的一个事实是,你们也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因为曾经的我,也像你们一样。诸位冷静的假设一个情景,在很多年以后,当你人已中年,却因为一份学历的限制无法走上领导岗位的时候;当你为人父母,却不能自豪的对自己的孩子说你毕业于某某名牌大学,你要向我学习的时候;当你大学的同学年薪百万,而你却碌碌无为的时候;你是否甘心?如果你心有不甘,请仔细想想,如果时光能够穿梭,如果能够回到一年以前的今天,你是否愿意不顾一切的再拼一次呢?二战很苦,经历过的都知道。但一年的时间很长,对考研来说如果你足够努力,完全可以重新再来一次,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是会走同样的路再失败一次,还是认清了自己,改变人生的轨迹。看到这里,相信很多同学应该知道我想要表达的意思了,无论你的天赋如何,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认清自己。最后有句我很喜欢的话送给各位:“这世间所有的执念,都始于心有不甘,又终于对现实妥协。”祝各位前程似锦,不负韶华,你们值得拥有更加美好的。
都说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实际上考研的难度丝毫不亚于高考,在我看来甚至高过高考。因为整个就业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选择考研,报考人数增长远远大于录取人数增长,这就使得每年有大量的学生考研失败,甚至是二战考研失败。最近考研初试刚刚结束,一位二战的学姐就说自己完蛋了,这一年又白费了,现在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了。她知道自己今年考研又失利了,但是一方面对于考研仍不甘心,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是二战,如果再来一年会不会又是在浪费时间。如果三战还没考上是不是还不如早早就业。其实跟这个学姐同样焦虑的同学还有很多,因为二战的失败而对自己产生了怀疑,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那二战失败究竟是继续坚持,再来一年,还是放弃考研,早早就业呢?继续坚持,再来一年从现在的就业形势来看,学历越高在就业市场上越占优势。各行各业的招聘要求越来越高,从专科到本科再到重本然后是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在这种境况下,考研似乎已经成为现代学生的必选项。这样看来,选择坚持继续考研就有了充足的理由。考研并不是一件极难完成的事情,造成考研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关键是找准自身失败的原因,并加以改正。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再次失败。但是,选择三战需要面对的压力是极大的。如果你有足够的资金或者父母能够为你提供经济保障那外在压力会小很多。如果自己经济不充裕,父母等也无法为你提供支持那你面对的外部压力足以将你的考研之路堵住。除了外部的经济压力之外还有自身的内部压力。两次考研的失败,有可能会让你对自己产生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考研,是否有能力考研。这种压力也足以将你的努力全部浪费。所以在选择继续坚持时,一定要考虑好各方面的因素,思考一下自己是否真的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放弃考研,及早就业这种选择自然也有其优势之处。首先经过两次失败后能够及时止损,重新考虑和选择自己努力的方向可能会是另外一种成功。假设非常不幸,三战又失败了。那二战失败就业跟普通应届毕业生直接就业时间只相差半年。但是三战后再就业那就是相差一年半的时间。这一年半或者这一年能够做的事情太多了。你可能在这一年或一年半的时间里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完成一个项目然后升职加薪。或者你得到一份不错的实习经历,能够成为你今后履历上的一个亮点。要知道有时候工作经历会比学历更加重要。工作后你仍然有考研的机会。如果你在工作后仍然对考研念念不忘,那完全可以考一个非全日制的研究生,继续完成你的研究生梦。虽然非全日制与全日制可能有所区别,有时会有一些限制,但对于满足研究生的执念来说已经足够了。但是,就目前的就业形势来说,能够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不错的职位是比较困难的,可能比考研都难。希望你能够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规划或者对自己能够有正确的认识,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无论做出怎样的选择一定不要怀疑自己,坚定目标,努力让自己做到最好,只有这样才能不给自己留遗憾。对于这个问题您还有什么看法?欢迎下方留言讨论。
问题小白,能不能给我分享一下二战考生在报名时的注意事项和具体操作,我现在不知道最终会在哪考试。二战考研报名注意事项:第一、查看网报公告在报名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目标院校的网报公告,目标院校不变的二战生也需要重新看网报公告!第二、报名时间报名有预报名和正式报名之分,大部分省市预报名是只针应届生的,所以对于大部分二战考生来说,考研报名只有正式报名,因此请大家需要把握好时间,不要错过。对于没有要求的省市,二战考生也可以预报名。第三、报名资格与流程二战考生再报名,就是以往届生的身份报考。但是往届生报考研究生,需要有以下证件:身份证、毕业证书,今年要求有学位证,没有学位证的可以打电话咨询报考点和报考院校是否必须需要,如果要求必须需要,那就不能报考该学校和报考点。二战考试报名与一战在流程上没有区别,只是在报名信息的具体填写上有区别,如二战考生需要填写毕业证和学位证书编号,报考身份不同等等,具体情况需要根据自身现实具体分析。第四、报考点的选择原则上,非应届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实际上,二战考生对报考点的选择是不受限制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方便的地点报考。但是不同报考点会有不同要求,比如有的省份要求非应届考生是本地户籍或有本地工作证明,有的要求有暂住证和社保,因此二战考生在报名之前有必要了解清楚目标省份的报考政策,确认能准备好相关的材料,以免耽误现场确认。第五、档案地址的填写报名信息中有一项档案地址的填写,对于往届生来说,分以下有工作和无工作两种情况:有工作的往届生,档案应该在单位或单位所在的人才市场,档案所在地填写单位地址就行;无工作的往届生,档案一般被派回了原籍所在的人才市场,在报名时填写人才交流地址就行。但也不排除一些特殊情况,如档案落在自己手中,或仍滞留在学校等,如果是这样,需要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去学校、户籍或工作所在地的人才交流中心办理档案托管,报名时填写相应地址即可。
每每提到考研可能很多的考生都会感叹真的难,但即使这样依然不影响大学生报考的热情,据说今年的考研人数有可能高达340万人,相对于去年的报考人数又有了一个极大的增加。面对如此之多的考生,每一个考研人都会或多或少的想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自己的初试成绩没有不够进入第一志愿高校的复试,那么是应该选择二战考研还是应该接受调剂呢?没错,这确实是一个很纠结的问题,但作为研究生学姐想说的是,想顺利解决这个问题的话,或许你需要搞清楚这些,只要你能够分析清楚,那么自然就能够决定是二战考研还是接受调剂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是否真的了解二战考研和考研调剂。所以考生一旦到了这个关口时,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如果选择二战考研的话,那么我们是不是已经搞清楚考研失利的最根本的原因了,我们是否要更换目标院校,再苦战一年自己能否顺利的坚持下来?如果是选择了接受调剂,自己的初试分数有没有优势呢,自己的本科出身是不是有优势呢,自己能不能拿到复试通知呢?当顺利的想清楚这些时,你还需要搞清楚,一旦接受调剂的话,或许你的研究生院校几乎只能是普通高校了,可能会在研究生学历的含金量上遭受怀疑,也可能在未来就业中依然会遇到一些阻碍,并且也没有了名校的光环,那么试问这些是你可以接受的吗?同时二战考研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的简单,甚至还会更难,尤其是现在很多高校每年的考研大纲随时都可能会更改,所以很有可能是从零开始,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此外,现在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虽然每年的报考人数在上涨,但这并不能证明每一个考研学生想顺利立拿到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难度在不断的上升,因为每一个考生报考的院校不同,专业不同,参考书目不同,报考人数不同,考生生源不同,所以即使考研人数在增长,依然有部分院校的录取难度没有增加,所以不要一味地将考研人数上涨作为自己做出最后决断的最终原因。而且对于考研调剂也不要一味地认为是一种考研的变相失败,觉得只要是调剂过去就已经是失败了,这是极其错误的想法,因为想顺利的获得高校的调剂资格也是很难的,尤其是在现在如今考研人数暴增的大环境中,考研调剂只会越来越难,高校调剂名额只会越来越紧张。所以,如果考研学生真的遇到了在二战考研和接受调剂要作出选择时,那么就一定要认真搞清楚这些小细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未来的基本打算,就能够很轻松的得出最恰当的答案,既不一味的认可考研调剂,也不一味的相信二战考研,做到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完美的。
“关注迷途e,随时获取教育资讯。”考研的成绩已经出来了,想想当时在报考的时候的豪情壮志,想想自己为什么考研,可能是想摆脱自己的的低学历,得到一个学历上的提升;可能对某一个学校特别的向往,梦想成为那个学校的学生;可能是为了某个城市,想在那个城市发展;又或者是受不了异地恋,想考到他(她)的学校;或者是工作受阻,需要提升学历等等。而考研的成绩却并不都是那么理想的,几家欢喜几家愁。现在有的人在欢欢喜喜准备复试,有人已经放弃考研,在找工作,还有的人在准备二战。不过很多人依然在“二战”和“调剂”中犹豫不决。如果没有调剂机会,不如直接去二战,再给自己一次机会,下面是写给准备二战的同学的建议,一起看看!1、为二战做充足的准备经历过二战的人,都会压力特别的大,怀着自己对自己的期待面对每天的学习,因为第一次的失败,打击太大了,信心受挫,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会经常禁不住的想自己如果二战失败了怎么办,会患得患失,因为自己比别人多付出了一年,这一年是不是值得,是不是能有一个好的结果,一定要把心态放正。心理上没有做好准备,不要二战。2、评估自己的现状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考研不能盲目,二战更要谨慎,大家不妨问问自己:第一次考研的时候自己是不是真的努力过了?二战的成功率有多大?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怎么样?二战失败了,自己会不会后悔?自己第一次考研为什么会失败?这样总结好了,再准备二战更好。3、考生档案问题有的学生准备二战,但是不知道自己的档案要怎么处理,大家可以选择放在学校,也可以放在人才市场中,又或者是返回原籍。按照一般学校的做法,都会把学生的档案打回原籍,不管是否工作,或者继续留下学习,都会把档案退回原籍人事局中。4、选择很重要当分析过后,是不是还要坚持报考这个学校呢?是否报考这个专业?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有时候可能是坚持的方向不对。有的学校就是比较热门,报考的人多,失败的几率大,还有可能是自己对学校专业的认识有限,这都是需要好好考虑的问题。考研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那些没有付出努力的考生,一定会失败,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大家一定要好好考虑!
看到这样的问题,首先我想给出我的答案,我会选择211以上的院校。既然已经是二战了,我觉得这个问题第一次考研的时候就应该想清楚了。笔者也是从普通一本院校考到985的研究生,我不歧视双非研究生,我想说的是你要清楚你所拥有的这些能否给你带来立足于生活并能创造更美好生活的资本。很显然,对于985毕业的研究生在找工作的时候会有更大的竞争力。我们都知道2018年考研的学生人数达到了230万之多,如果你毕业以后选择留在大城市,竞争的激烈程度自是不用多说,毕业于好大学的学生太多了。如果你想留在二三线城市,双非毕业的学生依然没有优势。当然,上面提到的这些并非是否认考研人的努力,而是这就是社会现实,学历歧视的现象仍然存在。还有一个问题——双非院校三年时光换来的文凭是否能胜过三年的工作经验?这个问题要看你所学的专业情况。如果你想要报考的院校专业实力很强,这个另当别论。对于二战的学生来说,在复习上是有优势的,有过考研的经验会更有信心和针对性。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好选择吧,不是说双非毕业的学生就不能成功,凡事要靠自己去争取。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换作是你,你会如何选择?
小编专注高考、大学及考研的研究欢迎关注:考研大家二战考研相对于应届考研有哪些差异?成功率一定会更高吗?这几年,二战的越来越多了,已经几乎与应届考研的人数不相上下了。比如2018年报考人数238万,往届的考研生109万,其中绝大部分是二战的。2019年,考研报考人数290万人,预计至少有120万是二战的。相对于应届考研,二战生有过一年的经验,会有以下4大差别:1、经历了一次,会对考研相关情况比较了解。很多应届考研生,对于考研开始时认识不清,茫无头绪,无论是在信息搜集、资料准备、考试流程等方面,还是有目标有计划地合理安排备考复习方面,都难免有很多欠缺的地方,经历了一次,才会真正搞清楚。2、会真正认识考研,特别是难度方面。很多应届考研生,对于考研难度认识不足,不但容易在报考目标上盲目乐观,也容易在复习备考方面盲目乐观,但如果二战,就会真正认识到考研难度,会合理应对和调整自身。我自己就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应届考研时,对考研难度认识不清,总觉得自己可以轻易考研名校成功,复习过程中,其实准备并不够充分,但以为自己已经准备得很好了,结果当然是考砸了。二战才真正认识到考研的难度和自身情况,经过合理调整,才避免了同样的错误。3、心理压力往往较大,会比较倾向于求稳。这是难免的事情,一方面对于考研有了深入的认识,另一方面因为是二战,不容有失,多数人报考目标会比较保守。求稳是优先考虑的因素。4、部分人容易陷入“二鼓而衰”的状态中。应届考研,往往热情很高,有“一鼓作气”的锐气,但二战时,有相当数量的人,会陷入“二鼓而衰”的状态。不少二战考研依然失利的,往往都是陷入了这种状态,导致复习备考的效率不高。对于初次考研失利,打算二战的人,这是需要特别警惕的。当然,总体而言,相对于应届生,二战生是有明显优势的,无论是经验方面还是时间准备方面,所以二战生考研成功率往往较高,很多考研失利者,通过二战而成功上岸。你参加了今年的考研吗?如果失利,你会考虑二战吗?
每一届的考研学生在初试成绩公布之后,总是会有颇多的感受,有的感慨自己复习那一年的艰辛和努力,有的感慨自己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而有的则因为初试成绩不理想流下了不甘的泪水,这样的结果相信不是考生所期待的,可一旦遇到了也只能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考研调剂了,这样也会有可能获得一个读研的机会的,只是和自己当初的目标有一些差距罢了。但在每年的考研学生中,有这样一部分考生是最令人感到惋惜的,那就是英语单科成绩没有通过国家线,即使初试总成绩很优秀,可依然还是没机会。而在今年的考研学生中,曾向我咨询过考研方面的事情的一个考生,虽然已经是二战考研,但还是有很多方面不是很了解,所以我曾给过她一些建议,一直觉得她应该能够顺利地考上理想的高校。但昨天却和我说,二战考研的我,再一次输给了英语,很是无奈。当听到这则消息时,我还是比较吃惊的,因为当年考研时就是因为英语分数没有过国家线而无缘读研,谁曾想二战考研时又一次因为英语而没希望了,于是她开始抱怨,觉得应该取消英语这门课程,这样就会有很多的考生顺利过国家线,顺利通过复试,顺利拿到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虽然很心疼她的遭遇,但也不赞同她的观点,取消英语这门课程是不可能的,但是她的经历却再一次令我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即使很多的考生都认为,英语这门考试科目真的令很多的考研学生丢失了读研的机会,实在是太可惜了。但这更多的是一种借口,英语考试适应所有的考研学生,所有的考生都参与到其中。所以,一味地抱怨解决不了任何的问题,当然必须承认考研英语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并不是不可以征服的,既然很多考生因为英语而无缘读研,那我们就应该花费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复习英语,从英语单词、长难句、翻译以及阅读,每一个环节都认真的复习,这样就能够更有保障的取得一个比较优秀的分数,同时也不会因为英语的原因而丢弃读的机会。总之,每一届的考研学生都会有一部分因为英语的原因而导致自己把本应该属于自己的读研机会拱手让送人,虽然令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到可惜,但绝对不能因此而歧视英语,能做的反而是想尽一切办法把自己的英语水平提高,尽可能呢保证自己在初试的考场上有一个好的发挥,这才是最正确的做法,所以即将准备考研的学生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对于目前处在大四阶段的学生来说,如果计划通过二战来走进研究生课堂,应该抓紧目前的在校时间,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复习环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复习计划。对于二战的考生来说,除了要提高时间利用率之外,在备考的过程中,还应该注重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注意复习的节奏。复习的节奏对于二战的同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复习时要注意不同科目之间的切换,同时注重交流沟通,在复试时也要积极调整自己的复习状态。二战的同学应该把时间往前赶,这样在复习的后期会有更多的时间来应对突发情况,也更容易调整好自己的考试状态。第二:可以考虑边工作边复习。对于二战,甚至是三战的考生来说,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边工作一边复习,虽然参加工作会影响复习的时间安排,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工作的过程对于调整考研复习的状态还是有一定帮助的。实际上,我并不建议多次参加考研的考生,在完全脱离工作岗位的情况下复习。第三:慎重选择目标学校。在目标学校的选择上,不同的考生往往有不同的诉求,对于一边工作一边考研的职场人来说,可以把考研的目标定得更高一些,而对于以读研为目的的考生来说,应该选择把握更大的高校。读研时选择一个资源整合能力更强的高校,往往会有更好的学习体验,未来也会有更多的就业渠道。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