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儿童心理研究所实验:过早上幼儿园会伤害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陟岵

儿童心理研究所实验:过早上幼儿园会伤害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父母们都是希望自家的孩子能够从小就能拥有良好的教育,但是上幼儿园是一个比较严肃的问题,因为让孩子上早了是不是不太好,而上晚了则又会担心孩子跟不上别人的学习进度。朋友就一直在自责,肯定是因为自己带娃上幼儿园上晚了,才导致现在上小学的女儿不喜欢学习,其实是她女儿自己本身的问题,她不愿意承认罢了。孩子晚上幼儿园不要紧,相反,幼儿园上早了影响才大着呢。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多方的儿童心理研究所其实都有实验表明:过早的上幼儿园会伤害到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进到幼儿园之后,其实就等于一种对孩子的束缚,不论是想象力还是创造力,这个时候他们的发展都要靠着老师来引导了,但是其实这个时期,孩子的大脑发展最重要的是“自然生长”而不是需要“人工的限制”。上幼儿园后,老师开始会安排给孩子们进行一些学习活动,但是这个时候的学习任务其实对于孩子们来说正是一种思维的限制。孩子们这个年龄段思维是很活跃且跳脱的,如果只是跟着单一的学习走,那么其他没能够发育出来的思想就遭到了“打击”而被压制。孩子的动手能力也会因为学校的“限制”得不到发挥。不仅如此,过早让孩子上幼儿园还有这些危害:第一:孩子会缺乏安全感引起一系列的问题过早的离开家庭去上幼儿园,首先会引起孩子的不安。孩子的哭泣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是因为“被迫”脱离父母的怀抱哭泣,那么对孩子内心产生的打击是非常大的。这样缺失安全感的他们很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第二:孩子会比较容易生病过早让孩子去上幼儿园的话,对孩子身体来说是一种冒险。幼儿园属于密集人群的区域,那么孩子从小在家里要接触到这样的区域的话,就得先培养好自己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但是小孩子的抵抗力是非常的低的,过早送孩子上幼儿园孩子,抵抗力啥的都还没准备好呢,那么生病的几率可就大了。第三:孩子会产生一种社会性的攻击力曾经就有人做过实验,去逗弄那些从小就离开猫妈妈怀抱的小猫,它们总是龇牙咧嘴的想要咬人,而相反一直窝在猫妈妈怀里的小奶猫们,则是特别亲人的想要一起玩。从这也可以映射出人小时候的行为。确实,过早让孩子脱离父母的怀抱,投向幼儿园这个陌生的地方,孩子的抵触和紧绷的心理是会让孩子的行为变得易怒易爆,打人骂人可能是一些很寻常的事情,这种社会性的攻击力产生的原因,就是因为心理未完全成长的欠缺和孤独感的产生。最适合送孩子上幼儿园的年龄是3岁左右,因为这个时候孩子的各方面能力已经慢慢的趋于平衡,是比较合适他们去接受新环境的年龄。那么孩子上幼儿园也是要家长为他们进行一些准备活动的,这能够增加他们的适应程度。1:心理调整去上幼儿园肯定和在家里生活的日子完全不一样,所以要让孩子们能够安心地在幼儿园待着,那么家长可要实现给孩子做好心理疏导。要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上幼儿园,幼儿园是什么地方,里面有什么样的人和事。如果孩子排斥的话,那么就可以说一些对他们有吸引力的东西引起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放松一点对幼儿园的戒备。同时也要让孩子知道让他们上幼儿园不是家长不要他们了,放学会去接他们的,给他们足够的安全感。2:必备物品上幼儿园该带着什么东西,在上学前一定要给孩子准备好,避免早上的匆忙。如果是最小的孩子的话记得准备好1-2套换洗的衣物,因为这样年龄的孩子可能会发生一些意外的需要换洗的情况。同时也要注意尽量能不公用的东西就自己给孩子准备,这样更能够确保卫生的安全。3:和老师有好的沟通和联系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因为孩子其实到了幼儿园之后,就是委托给老师帮忙照顾了。老师能够了解到孩子的一举一动。如果能够和老师搞好关系的话,那么自然就能够多关照自家的孩子一点,也能够第一时间获得联系。孩子上幼儿园,有的时候不仅仅是考验孩子,还是考验父母的一道关卡。

海石湾

儿童心理评估师项目正式启动

聚焦6-12岁儿童年龄段104个学时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实际评估操作+上机实操情境式动画儿童心理健康测验海内外名师教学专业系统的课程体系实操各类儿童心理测评量表和测评系统提高对儿童心理问题的评估和诊断能力评审会评审专家合影项目启动仪式重要消息2019年7月19日,由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标准与服务研究委员会(以下简称标准委)心理咨询师继续教育项目学术评审会(以下简称评审会)在深圳举行。原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李启民部长,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张侃研究员,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标准与服务研究委员会梅建主任等13位评审专家及课程专家参与此次评审会。华南师范大学张敏强教授为此次评审专家委员会主任。《儿童心理评估师专业能力课程证书》通过评审,并正式启动。目前社会和家长越来越重视儿童心理行为评估及干预,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进行儿童心理评估干预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长、学校及医护人员对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及时掌握,有效预防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在临床医学 、儿童教育和心理学领域都需要对幼儿进行一定的心理评估,包括正常儿童、高危儿童或存有潜在问题的儿童。例如与学校心理工作多个方面息息相关,如新生心理筛查、危机个案评估等,通过专业的心理测评,正确了解儿童当前的心理行为状态 ,一方面可以判断儿童的心理发展状况,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需要鉴别出有行为问题和心理发展障碍的儿童,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早期干预、早期教育、早期治疗。儿童心理评估的专业性很强 ,对心理评估工作者的专业背景、技术和心理素质都有一定的要求,且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生长发育具有不同规律性 ,每一阶段代表一个成熟水平,心理评估者需要经过专业性的评估培训并严格遵守测试原则!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标准与服务研究委员会中国心理咨询师专业能力继续教育标准建设系列项目——儿童心理评估师专业能力课程证书★ 聚焦6-12岁儿童心理测评,★ 课程内容包括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和专业测评量表、测评工具、测评软件,以及测评报告,★ 从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和社会性等全面了解孩子发展,★ 帮助儿童心理工作者专注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掌握儿童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与评估方法,★ 能够为来访者、家长或学校提供个性化教育方案,★ 提高心理咨询师、心理教师等人对儿童心理问题的评估和诊断能力!旨在培养既能全面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又能进行实际评估操作的儿童心理评估师。 入学审核与结业考核入学审核:提交入学申请表,审核通过后方可入学。结业考核分数组成(总分100分):考核标准:本课程结业考试将采取面试进行,学员将进行儿童心理测验评估报告。旨在了解学员在整体课程学习中,能否充分运用理论架构及测验结果,发掘该儿童潜在心理异常,并给予适当发展与学习建议。整体成绩未达80分者,将不颁发心理咨询师专业能力课程证书,待学员于下一期通过考试后再行颁发。考核流程:证书发放课程全部修完后颁发凯途同创教育机构《儿童心理评估师专业能力课程证书》经考核合格后颁发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标准与服务研究委员会《儿童心理评估师专业能力课程证书》(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标准与服务研究委员会证书样式以实际发放为准)招生对象1、 综合医院及精神专科医院的心理科、心身科、睡眠医学中心医师、护士、治疗师等医务人员;2、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心理辅导员、社区及各类志愿组织的社会工作者;3、希望掌握科学的测评方法,及时关注自己孩子的心理动态及发展水平的家长和准父母们;4、有志于从事儿童心理测评工作人士及心理学爱好者。课程特点1、心理测量理论与儿童发展理论相结合;2、成熟量表和情境式动画儿童心理健康测验系统相结合;3、个案数据积累与大数据分析相结合;4、心理测量实操与心理咨询技能相结合;5、上机实操测评系统与应用;6、继续教育落实与回馈。课程设置三大课程模块,共计104学时。★ 基于发展的观点,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以“情境式动画儿童心理健康测验”测评系统为教学载体来设置课程。 ★ 以心理发展理论为依托的儿童心理咨询 —> 以心理测量理论为依托的儿童心理测评。“情境式动画儿童心理健康测验”测评系统的特点:1、凯途同创联合中国心理学会、华南师范大学、台湾师范大学、深圳大学等单位著名心理学专家与学者共同开发「儿童心理测评网」与「情境式动画儿童心理健康测验」,透过线上系统为儿童做一般性与特殊性评估,具有高度严谨性与专业性,客观性与实用性。2、全国唯一结合情境式+动画的线上儿童测评,透过更为有趣的测验模式,让儿童能专注于测评进行。3、务求将测验理论与实务操作合而为一,让学员能经由课程学习,能在儿童状态评估做快速、准确、标准等判断,以提供家长与学校更为科学的学习发展建议。“情境式动画儿童心理健康测验”测评系统视频截图展示(一)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与心理咨询技能★★★共计40学时主要内容:「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是儿童期的心理和行为的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以及这个时期的心理年龄特征。「心理咨询技能」透过多元的训练方式,使学员熟悉儿童的行为诊断准则,运用心理衡鉴技术进行个案概念化,并拟定适当的处理与治疗计划本课程模块既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的基本规律、概括理论、原理为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要关注教育教学情境中的具体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具体的原则、操作的模式、策略和方法。既要重视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也要重视应用开发的研究。PART 1:「儿童心理发展理论」课程研究个体在儿童期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所表现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揭示儿童由初生到青春期的心理过程的规律;研究儿童随着年龄典型发生的行为变化,并分析其原因。PART 2:「心理病理」课程一门研究儿童心理与行为(精神)疾病的科学。除了认识各种心理疾患的症状与病因外,更着重在让疾病发作、维持的各种生理、心理、社会因素。这个领域与心理衡鉴、心理治疗相辅相成,让评估师对各种心理行为疾病的评估与治疗有最基本的起点。PART 3:「心理衡鉴」课程利用心理学的知识、理论、工具与方法,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课程中要学习使用各种心理评量工具、心理测验,理解这些工具的知识背景与操作方法,再加上晤谈、行为观察等途径,针对评估师「想回答的临床问题」进行数据的整理与统合,协助评估师对个案的心理状态、特性与特质进行了解。PART 4:「心理咨询」课程依据心理病理学的知识、心理衡鉴的过程,利用「个案概念化」来剖析个案困扰,并且设计咨询的方案。本课程提供的心理咨询训练只是开始,未来评估师在工作时的自我继续教育与进修,方是治疗能力突飞猛进的关键。(二)心理测量理论模块★★★共计32学时主要内容:本章将以一个测验范例贯穿课程,学习测验从无到有的过程,如何产生出题目、计分与测验报告等模组,同时中间如何考验信度、效度、常模等问题。课程的前半部分侧重心理测验基本概念的说明与讨论,后半部分则着重在测验理论及测验编制方法与实作,最后加入伦理准则议题,让学员除了习得测验的知识与技能,也能具备使用测验者的操守。PART 1:人心难测?测验的基本概念PART 2 :工具准不准?测验的信度与效度PART 3:分数的意义何在?测验分数的应用与常模PART 4:测验在实务上的应用PART 5:心理测验使用的伦理问题● 施测者应具备适当的专业知识与训练● 测验发行者和持有者的责任● 尊重受测者的隐私权与知后同意权● 测验资料的保密性应受到适当的保障(三)儿童心理测评与实操★★★共计32学时,学员自行携带笔记本进行上机操作主要内容:作为一个儿童心理评估师,务必能在合宜合情合理的场域中,正确的评估儿童的行为与问题。本章课程将着重于实务操作与演练,熟悉常用测验的流程与解释、使用目的何在、适用对象范围、指导语的运用和施测程序步骤。「测验评量做的好,不代表衡鉴就好」,因此「如何衡鉴」是一门更大的学问,衡鉴其实就包括了施测这一步骤在里面,我们依赖测验协助我们作评估,但是又不能完全依照测验结果,还得要搜集更多关于受试的外在信息,以理性、逻辑性的方式作整体性的评估,并且不时的修正错误或独断的推论,因此,我们特别强调课堂上的演练与课后的反覆练习,亦将成为一位儿童心理评估师的终生职志!PART 1:儿童心理评估师的起点● 如何知道孩子需要测验● 测验评估都涉及什么内容PART 2:测验应用与实务● 测验分数解释与表现● 测验分数整合与报告PART 3:常用测验操作指南● 情绪测验(测验实作含上机)● 认知测验(测验实作含上机)● 自我概念测验(测验实作含上机)● 其他测验(测验实作含上机)PART 4:儿童心理评估师实地观摩学习师资库:(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张敏强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邱皓政美国南加州大学心理计量博士,台湾师范大学企业管理学系教授, 台湾师范大学 总务处教授兼副总务长,台湾师范大学教学发展中心组长,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客座教授。李昌楷新亚(台湾)人才测评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执行长,苏州优适才(大陆)企业管理谘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并于多家高校担任课程讲师,教授心理测评相关课题。刘希平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认定心理学家,中国心理学会普通心理学与实验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外审专家,天津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任中国心理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University of Illinois (伊利诺伊大学)研究学者。雷秀雅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心理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林业大学教学名师,北京林业大学首届十佳导师。主要从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青少年心理、自闭症儿童心理学、绘画艺术疗法等方向的研究与教学工作。王晓钧深圳大学心理学院教授,2012年获“中国心理学家”称号,广东省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兼心理健康委员会主任,广东省社会心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心理测量、社会与管理心理学研究。主持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广东省、市和校级科研项目。曾获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项等。王秋英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心理教研员、家庭教育教研员,深圳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深圳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深圳市心理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心理学会心理健康专委会副主任,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林碧芳世新大学讲师、助理教授,新亚人才测评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总监。曾任东吴大学助理教授,台湾统计方法学会副理事长。备注:因老师学术活动等不可抗力原因,课程、课时、授课教师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以最终上课通知为准。学员受益1、获得相应的资质证书:学员修完规定课程后,通过考核,颁发权威专项能力课程证书。2、免费获得自主研发系统账号:每位学员可免费获得5个账号,供实际操作演练。3、全面提升儿童教养的效能感: 通过学习,无论是家长群体,还是儿童教育的相关从业者,切实掌握科学教养儿童的原则、理念,结合心理评估的具体使用方法,实时掌握孩子的心理状态,使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让孩子能健康、快乐的成长。4、问题儿童的诊断与咨询技能: 通过评估与诊断的方法和技术学习,有效甄别高危儿童或存有潜在问题的儿童,不仅能在问题未出现时做到及早预防,又能在问题出现时做好实时辅导与咨询,全面为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保驾护航。5、台湾访学团与慈善公益: 通过访学等方式,在包括医院儿童心理科心理评估观摩、台南师范大学和高雄师范大学等院校观摩、心理谘商所观摩、台湾师范大学座谈会等活动,提升学员眼界,开拓视野,实地了解台湾评估测评模式。另外会不定期组织志愿公益活动,使学员有机会将所学的心理学知识用于慈善公益事业。6、人脉资源平台: 学习过程中,组织人脉资源平台,通过举办系列课外活动,帮助大家增强学习效果、建立专业圈子、促进情感交流等,比如会定期组织、微课、讲座、聚餐、沙龙、联谊、亲子游、年会等,让同学们共享人脉资源平台,增强团体动力。学员支持1、科学的教学方法: 基于对学生学习规律的认知,本课程的内容设计与实施均符合知识理解与建构的规律,课程通过设置不同层级的认知、动作技能以及情感领域的发展目标,帮助学员构建知识体系,夯实专业基础,提高学员应用心理学知识分析、解决并对现实问题进行评估和干预的能力。2、持久的社群动力:《儿童心理评估师专业能力课程证书》课程社群,集合了相同目标不同专业背景的学习者,师生同在社群里,除了围绕教学展开的在线答疑之外,学员还会继续进行持久、精深的讨论和分享,相互促进,共同切磋,人人都为学习贡献资源和想法,身在其中,提升学习动机和热情,学习收获翻倍增长。3、持续成长的机会和平台: 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完善学员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领域持久、深入的学习过程,为未来发展奠基。课程的实践和督导平台更助推学员的专业发展。完成学业、顺利结业者有机会参加《儿童心理评估师专业能力课程证书》课程的督导培训课程,获得《儿童心理评估师专业能力课程证书》课程督导资质,优秀者可成为《儿童心理评估师专业能力课程证书》课程的助教和督导。

处女作

东北区域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中心成立

本报沈阳12月19日电(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晨)东北区域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中心揭牌仪式今天在沈阳市辽宁电力中心医院举行。该中心依托辽宁电力中心医院临床心理科成立,是一所公益性、综合性的专业机构,为儿童、青少年、家长及社区心理辅导人员提供专业服务。辽宁电力中心医院副院长罗英姿介绍,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重视,特别是儿童青少年精神卫生需求明显增加,然而儿童精神卫生服务资源稀缺。由于学校和家长难以识别病情,病情往往发展为难诊治的慢性病。此外,综合性医院优质医生和治疗师稀缺,孩子即使接受了专业治疗,但以后社会功能的恢复仍存在很多困难。辽宁电力中心医院医务部主任赵阳宇说,公立医院人满为患,孩子和家长缺少充分的就诊时间,医生只能匆忙开药,难以提供心理治疗和行为训练服务。而私人心理咨询室和私人诊所等社会机构的质量参差不齐,与医疗团队脱节。目前能够提供医疗诊断,康复训练,心理治疗,亲子关系指导等一站式专业服务的医疗机构非常少。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二心理门诊主任彭淼告诉记者,患有孤独症和注意缺陷多动症的孩子需要到医院儿童心理精神门诊接受评估诊断或药物治疗,后期还需要一系列特殊的训练,来提高融入社会的能力。此外,针对这些孩子成长过程中陆续出现的心理情绪行为和社会适应障碍,还需要及时提供专业的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和家庭治疗。综合医院难以提供这些服务,社会机构又缺乏专业的儿童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因此,东北区域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中心的成立很有意义,有心理、情绪等问题的孩子需要专业的儿童精神科医生、特殊技能训练师、心理咨询师和治疗师的整合平台。“呵护全生命周期的心理健康应该从儿童青少年开始。”辽宁电力中心医院院长金哲表示,东北区域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中心设有心理治疗室、心理测量室、感统训练室、个体及团体培训室,以及沙盘辅导室等。中心专家团队由专业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师、康复训练师、普教幼师组成,为青春期逆反或有心理行为异常(如孤独症、多动症、情绪障碍、功能性躯体综合征、感统失调等)的儿童青少年提供针对性服务。服务内容包括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诊治、培训、研究、咨询、宣教等。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专家来渝 科普“如何提高儿童专注力”

孩子玩手机该如何引导家长该如陪伴孩子学习,才能提高孩子的专注力?3月9日,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教育示范基地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美国耶鲁大学儿童中心访问学者程黎教授,应邀来渝,在北滨路金源时代购物中心青苗荟举行题为《提升注意力,激发脑智能》的公益讲座。程黎教授围绕“什么是注意力、影响注意力的内因、怎样提升注意力和家长的误区”等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100多名相关领域专家、一线教师和学生家长现场聆听了程黎教授的讲座。当天,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儿童专注力”项目重庆教育示范和成果转化基地,在金源时代购物中心青苗荟揭牌,这标志着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儿童专注力”项目在重庆启动。中科多特儿童专注力项目成立于2010年,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儿童专注力项目唯一的教育示范基地。作为国内专注儿童专注力的教育机构,凭借多年的实践经验,结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专家团队的专业指导,建立起从理论到实践的系统课程体系。针对4—12岁儿童,多特儿童专注力项目通过感觉统合训练、专注力训练、神经资源调控训练、精细协作训练、智慧家长学堂等课程,促进儿童身、心、脑全面协调发育。2015年,中科多特成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儿童专注力项目”成果转化和教育示范基地。2018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正式入股多特,启动了中国儿童专注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推广计划。目前,中科多特在全国已建立起90多家分支机构,进过系统训练,儿童专注力水平提升达到90%以上。程黎教授表示,中科多特儿童专注力项目入驻重庆,必将补齐重庆儿童专注力教育方面的短板,帮助重庆的孩子们提高专注力水平,更加健康地成长。上游新闻记者 杨新宇

红土地

中国儿童心理发展现状:自信求新是优长,这一项却是短板

儿童是家庭的中心、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儿童身心发展牵动着全社会的关切。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和立德树人协同创新中心启动“中国儿童心理品质调查”,完成近8万儿童七项心理品质发展状况的报告。中国儿童心理发展的现实情况怎么样,如何让他们成为心理品质优良的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一代新人,让我们围绕报告进行探讨。资料图,阎彤 摄样本介绍本次调查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在校学生,基本对应9到18岁(截至2018年9月30日)儿童。调查取样以中国七大行政区划(东北、西北、华北、华中、华东、西南、华南)为基础进行。七个行政区各选择一个省份,各省选择一个地级市,各市选择一个城市中心区、一个城市新兴区作为城镇样本,一个县作为农村样本,各区(县)选择优质、一般、薄弱小学、初中、高中各1所(中学包括职业中学),学校内部取样以年级为单位进行。在相关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相关省(市)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室)的大力协助下,课题组通过电脑与手机客户端收集到有效数据共77939条,涵盖全国7个省、21个区(县),近200所学校。调查采用6分制等级问卷,结果以平均分、标准分表示各心理品质的发展水平,以1-6分代表从低到高的发展趋势,6分为满分。从七项心理品质得分情况来看,相对而言,当下中国儿童自信、求新、同情品质发展较好,专注与坚韧品质发展尚好,包容与冷静品质是短板,需要特别关注。自信品质的发展良好自信是儿童的一种自我认知与评价,分值越高说明儿童自信度越高。儿童自信品质平均得分5.35分,说明当下中国儿童整体自我评价比较积极正向。调查涉及儿童在学习、交友、生活、问题解决及理想几个方面的自我评价状况。在这几个方面中,相对而言儿童在学习和交友方面自信分值更高,特别是交友方面的自信,在15岁后超过学习自信,成为儿童自信的核心内容。从年龄发展趋势看,儿童自信分值有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走向,其中学习与理想自信的降幅最大,到16岁后(高中阶段)儿童自信品质趋于平稳。这说明随着年龄增长,儿童的自我评价逐渐趋于与真实合理。专注品质发展尚可专注与分心相对,说明儿童注意力集中和稳定性特征,在日常用语中也常常用专心表达。在6分中得3.76分,说明儿童在有干扰的情况下会注意到外界干扰,但能够不间断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不过做事效率略低。儿童专注自己事情的心理品质在小学中高年段、初中和高中表现出明显差异,小学生专注品质分值最高,为4.12分,到高中生降为3.3分。这个变化有两方面的解释。一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儿童注意力的集中品质有所下降,更容易分散;二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儿童注意力分配水平能力在提升。同情品质整体发展不错同情品质是说明儿童情感迁移性的品质。情感迁移能力高意味着儿童在看到有人需要帮助的情况下容易感同身受,产生援手相助的想法与内在冲动,从而成为“热心人”而非冷漠的旁观者。在6分中平均得分4.41的分值意味着儿童的情感迁移能力较强。从调查结果看,相对于初中生和高中生,小学中高年段的儿童表现出更高的情感迁移倾向。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对自己情感控制性增强,发生情感迁移的可能性有明显下降。包容品质的发展需高度关注包容品质与偏执相对,说明儿童对与自己不同的人、想法、意见的开放性品质。包容品质越高的人,面对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想法和人,越倾向于以对话、理解、尊重、接受的方式处理,反之则倾向于故步自封,以排斥、封闭、拒绝甚至对抗的方式处理。在6分中平均得分仅为3.16分的分值,说明当下中国儿童在面对不同的人、想法与意见时的开放性不高。相对而言,小学生更乐于接受不同的想法与意见,高中生更倾向于坚持自己的看法与意见。冷静品质的发展须引起重视冷静品质与冲动相对,说明儿童在突发事件与紧急情境中的反应方式,主要体现为情绪的控制品质。在6分中平均得分3.07分,说明儿童整体上情绪调控性不高。调查侧重考察了儿童在应急情境、情绪激动和正义需要援手情境中的冷静品质,发现儿童冷静品质在遭遇不同情境中情绪调控性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在一般应急情境和情绪激动中的儿童冷静品质分值有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意味着儿童在应急与情绪激动情境下随着年龄增长而更容易冲动,不能控制自己;而在遇到有需要援手等正义需求情境时,儿童冷静品质的得分有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意味着这种情况下,年龄越大的儿童越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坚韧品质的发展状况一般坚韧品质与脆弱相对,说明儿童在遇到阻力、障碍等不利处境时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品质,表现为内心的挫折体验和行为的中断与坚持状况。在6分中平均得分为3.733分,说明儿童能够承受挫折感,在确定困难较大或有类似情况的挫折经验时选择放弃的反应倾向。依据调查结果,中国儿童坚韧品质表现出随着年龄段升高得分下降的整体趋势,说明儿童越小,越倾向于不顾阻力与困难,坚持自己追求的目标,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会在感到目标难度较大时倾向于选择放弃。求新品质的发展较好求新品质与守稳相对,在6分中平均得分为4.6分,说明儿童在思想、行为方式及日常生活中乐于突破已有经验或现有做法,尝试不同方式和路径的心理倾向。调查发现,对未知领域的向往是各年龄段儿童求新品质中最主要和稳定的内涵,在各年龄段中一直处于得分最高的选项。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新事物的兴趣明显下降,对新想法的兴趣明显上升。案例这就是“优秀的”小班长吗小Y读小学四年级,学习很优秀,长得眉清目秀,是个小班长。很多人都说小Y妈妈有福气,有这么优秀的女儿。可小Y妈妈心里也有不安,自己的女儿是不错,但有公主脾气,以自我为中心,不能体谅别人。小Y跟妈妈讲心里话和小烦恼的时候说,让她特别生气的是,班上总有一些同学不肯听她这个班长的命令,专门跟她对着干。比如上次大扫除,她让某同学擦黑板,那个同学居然说他个子矮,够不到,让她另找别人。让哪位同学拖地,那同学说他胳膊疼,拖不了。这些同学简直就是没有任何班级责任感,也不尊重她这个班长。在家里小Y的公主脾气更让妈妈很无语。小Y觉得,自己是家里的小公主,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应该顺着自己,谁要是不满足自己的要求,那就是不爱她。有一次大冷天,小Y非要吃雪糕,奶奶说太冷了,不要着凉,她居然生气不理奶奶。爸爸说了她几句,她还掉了眼泪,说爸爸从来不喜欢她,自己觉得好孤单。面对大家的夸赞,妈妈有时候心里想:难道现在的孩子都这样?★解决方案:从小过多的表扬和溺爱,使小Y形成了“自以为是”的习惯以及过度依赖宠爱和顺以维持这种“完美”的偏执。小Y家长应调整不正确的“爱”孩子方式,帮着小Y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走出“完美主义”的陷阱,拥抱真实完整的自己和世界。孩子生来脾气就大吗最近,小Z的爸爸很苦恼:上周小Z的班主任跟他商量,以后要他在学校陪同小Z上学,否则就得把小Z领回家,因为他又把一位同学打进医院了,这已经是这学期第三次了……小Z今年12岁,上六年级,是班上的大个子男生。学习成绩还可以,但经常因小事跟同学发生口角,而且控制不住自己,一言不合就出手伤人。这学期已经两次把同学打伤,这次又把L同学的胳膊打伤了,还住了院。L同学的家长很生气,要求学校严肃处理小Z。小Z爸爸说,他们老家流传“棍棒出孝子,慈母多败儿”,妈妈希望他长大有出息,从小管教很严,经常打骂小Z,用皮带、扫帚柄教训他,扫帚柄都不知打断多少根。爸爸常年在外打工,虽经常跟小Z保持联系,但也只能通过电话,不过爸爸的话,小Z还能听进去。爸爸问他为什么总跟同学打架,小Z说,自己也是控制不住,一冲动就出手了,打过了也后悔。班主任请来学校心理老师,跟爸爸妈妈一起讨论帮助小Z的计划,经过四个月的努力,小Z打人的行为基本消除,与同学相处虽不能说十分和谐,但冲突大为减少,即使偶尔有情绪冲动,也不再像先前一样直接诉诸武力,而且还学会了一些更为成熟的应对方式,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大家都说,小Z的脾气变好了。★解决方案:第一,取得小Z的母亲、父亲及同学的支持,特别是说服母亲改变对待小Z的方式。第二,通过换位训练,培养小Z同理心,调整其崇尚暴力把暴力当作力量的象征以及把暴力作为解决问题唯一方式的错误认知。第三,教给他情绪调控的常用方法以及新的行为应对方式。来源:北晚新视觉网综合 光明日报流程编辑:洪园园

马纳图

儿童心理名医罗学荣专家团亲临六一儿科 助力孩子远离情绪障碍

青少年情绪障碍的病症特征,与“压力适应症候群”高度符合,通常包含抑郁、躁狂、混合、快速循环等症状,呈现出跌宕起伏、症状复杂的“多相”。来自中国心理学会标准委“儿童心理障碍评估确诊指导中心”基地-广东六一儿童医院神经心理发育障碍诊疗科的谭主任表示,通常,患有情绪障碍的儿童青少年一般会部分或全部经历三个阶段——警戒期、抵抗期、衰减期,并体现出不同的病症特征和病症程度。警戒期:孩子会出现身体机能下滑症状,很快丧失活力,被诊断为抑郁症,并伴随焦虑、强迫、失眠等病症特征。抵抗期:由于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以及使用了抗抑郁或者抗焦虑药物,孩子有可能出现不能程度的抑郁状态的缓解和反弹,甚至与抑郁状态相反的异常兴奋状态,被诊断为“躁狂”、“双相情感障碍”(典型态或混合态)等。衰减期:随着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大多数患者会出现抑郁、躁狂交替出现的快速循环或者混合状态,且情绪障碍发作的烈度加剧。这时,他们通常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这一阶段,孩子的情绪调控能力完全失效,意志力、注意力受到很大削弱,纵欲和自毁倾向明显,人生处于剧烈动荡和迷航阶段。同时,谭主任指出,青少年情绪障碍并非不治之症,但何以很多家庭花费很多金钱和时间后越拖越久,越来越糟?青少年情绪障碍的本质,具体地说,即患者的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因神经递质失衡、神经功能区受到损伤、边缘脑组织接管大脑的“杏仁核劫持”等,造成神经系统阶段性异常兴奋(躁狂、激惹、烦躁),或者异常不兴奋(抑郁、木僵),使得大脑记忆、思维、注意功能受损,情绪反应越来越受本能驱动,并呈现异常活跃或不活跃状态。在青少年情绪障碍的恢复过程中,必须贯彻“治疗优先”的基本原则,并承认患者适能力受损不是一个简单的心理现象,不是意志品质、道德水平下降的问题,而是生理机能严重失调、受损的结果。由于病情发展程度的不同,患者适应能力的下降和受损程度不一,对策也相应不同:程度不严重的患者,可能不需要中断学习、工作,采取一定的心理疏导和药物干预,依然可以恢复健康。据了解,11月20-22日,值此中国心理学会标准委“儿童心理障碍评估确诊指导中心”广州基地挂牌一周年之际,由中国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罗学荣主任医师率领的专家团将会亲临六一儿科,开展“儿少心理健康护航行动”,为患有情绪障碍的患儿提供联合会诊,同时举行“六一健康大讲堂”的在线直播,助力患儿早日恢复健康。“儿少心理健康护航行动”是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事业发展中心联合胡亚美儿童医学研究院等12家学术团体发起的“六一健康快车”的行动计划,旨在通过送儿童健康理念、送儿童健康知识、送儿童健康服务来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

彼其充实

2019中国儿童心理健康大会开幕

7月19日,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在深圳拉开帷幕。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原常务副主任、原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部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李启民先生,原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原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侃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标准与服务研究委员会主任、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副会长梅建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长江学者李红教授,深圳大学博士生导师焦璨教授等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本次大会。检信智能李剑峰总经理受邀出席,这次大会探讨了人工智能,语音情感识别 面部表情识别等情绪识别手段来解决与情绪健康相关问题的讨论。同时检信智能提出的基于多维度情绪参数采集与识别,建立与情绪抑郁健康相关的模型方案,得到参会代表的高度关注。1开幕式篇大会主席、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长江学者李红教授致开幕辞:科学的儿童心理学,只有一段短暂的历史。在我们的国家,儿童心理学更是一个新兴的、发展的学科,在座的每一位为“她”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努力。同时,儿童心理学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新的产业又是非常的脆弱,需要我们细心呵护“她”,保持在科学、健康、专业的道路上发展……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原常务副主任,原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部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李启民部长致辞:把儿童培养成为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挑战的一代新人是我们要做的,正如这次大会的议题一样,儿童的科学教养,是每个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责任。学校和家庭要为孩子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特别是家庭,家长要给孩子温暖的爱,不管他们在外面遇到什么挫折和困难,到家就能感受到父母和家庭的温暖。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会议上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父母的爱和智慧滋润着孩子,伴随着孩子成长。父母的爱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然而今天有的家庭、家长在不正确、不科学的思想引领下,望子成龙心切,脱离实际地要求孩子,给孩子施加压力,使他们失去家庭、家长的亲切、温馨。我们的学校、家庭应在孩子成长的人生道路上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给他们帮助,给力,增加勇气和阳光。大会名誉主席,原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原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侃教授致辞:中国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大会,是一场学术研究机构与专业应用平台的融合与碰撞的盛宴。在其中,孕育着未来儿童心理学更多发展的契机,在座的每一位同行都是中国未来儿童心理学美好愿景中的希望与火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祝福你们每一个人都能够通过此次大会有所收获,满载而归。大会名誉副主席、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标准与服务研究委员会主任、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副会长 梅建教授为大家讲解心理咨询师继续教育系列课程详细介绍。由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标准与服务研究委员会发起的心理咨询师继续教育系列课程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师、儿童心理评估师、音乐心理辅导师专业能力课程证书项目正式启动。相信在各位心理学同仁的大力支持下,本次系列课程会努力培养出一批有志从事儿童发展相关工作的专业型、科学型的人才。2开题报告篇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认知与发展心理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朱莉琪研究员作本次大会的开题报告——电子产品使用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朱莉琪老师与大家分享教育干货学员代表们正在认真听课中3音乐治疗专场篇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专业硕士、北京交通大学音乐心理治疗顾问 胡涛老师音乐治疗体验专场——用音乐浇灌心田。周为民副教授发言,讲解什么是音乐教育、什么是音乐治疗,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与区别。开场 胡涛老师老师独奏《满江红》胡涛老师以现场互动的方式带领大家体验音乐治疗的魅力,还有提问环节哦~快来找找你在哪里吧~值得纪念的照片实在太多太多啦……

陈铨

消除儿童心理教育的“孤岛效应”

“孩子沉迷网络游戏怎么办?”“孩子不愿意和我说话怎么办?”“孩子学习没动力怎么办?”……这些积压的一个个“怎么办”,成为无数家长心中最深切的苦恼。在浙江嘉兴,守护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一直被当作民心工程来抓。嘉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与浙江大学合作成立心理健康联合研究中心。从去年开始,嘉兴全面建构“互通共享、跨界融合”心理教育生态圈,着力消除“孤岛效应”,突出全域统筹、全员育心、全程服务“三全”机制,构建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儿童青少年心理服务社会生态系统。每一个社区都是心情加油站“我初一的儿子小万沉迷手机,不上网课,甚至流露出轻生的念头。”今年4月,嘉兴“嘉心在线”平台接到一位焦急父亲的电话,专家在线咨询评估后,马上转介至市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总站。总站接报后立即依托儿童青少年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进行干预,“嘉心在线”咨询专家与市、县两级心理服务站联合对小万进行心理辅导;学校、社区联动对小万和家人进行了持续的心理关怀、家庭心理建设。以社区为纽带,多方协作、互联互通,终于帮助小万解除了心理困扰,恢复了正常学习生活。借着创建全国心理服务示范城市的东风,嘉兴教育系统“三横两纵”五大共享通道应运而生,建立了学校与家庭、教育与卫健、学校与社区之间横向共享通道,“市级、县(市、区)级、镇(街道)团组(片区)、学校”四级儿童青少年社会心理服务网络,及小学、初中、高中全学段间心理高危学生档案信息纵向互通机制,“互通共享、跨界融合”心理教育生态圈初步形成。今年暑期,嘉兴教育系统开展“幸福嘉兴人”儿童青少年心理关爱行动,组建10支心理关爱志愿服务专业队伍,200名心理教师走进街道和社区,开展团体家访118场,服务家庭1300余个。在嘉兴市教育局局长周建新看来,每一个家庭都落地在社区,学校也是社区的一部分。学校与社区是一个系统、一个整体,理应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同工作,形成教育服务的合力。关爱学生的心理成长,要从学校延伸到社区、浸润到家庭。在不断实践中,学校心理教师纷纷走出校园、走进社区,针对孩子心理问题为家长答疑解惑。嘉兴市实验小学心理专职教师沈硕文在嘉州美都社区开展“智慧家长”主题沙龙,围绕亲子陪伴给予家长引导;嘉善三中教师周莉黎在瓶山社区开展识别“网瘾”主题团体家访,为家长提供手机管控、电子产品合理使用有效方法……长水街道槜李社区党总支书记张春兰深有感触:“老师们来到社区,大大提高了社区心理服务专业性,社区和学校建立联动机制,互通消息、资源共享,从关爱孩子心理入手,许多家庭矛盾、夫妻问题、亲子冲突都得到了缓解和转化。”每一名教师都是心理关爱者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嘉兴教育系统,“人人都是心理关爱者”的理念深入人心。李娟妹是嘉兴一中实验学校的一名历史教师,任教高中历史已经17年了。同时,她也是青春期教育的一名“行家里手”,她开设的校本选修课程“青春与健康”广受学生欢迎。“李老师的青春课堂,总让我觉得兴奋和好奇。什么是爱情,怎样与异性交往,怎样保护自己……这些话题非常吸引我们,对我们很有用。”该校高一(9)班学生陈宇喆说。而对于李娟妹而言,正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使她更加热爱教书育人的职业,也找到了一条“走心”的教育之路。全员心育之路离不开专业名师的引领。作为一名有着16年心理教育经验的嘉兴市中学教师,桐乡凤鸣高级中学专职心理教师张国娣有一项重要职责,就是带领全市心理专职教师团队开展专业教研。在她的引领带动下,团队业务水平不断提升。嘉兴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办公室主任纪忠华介绍,多年来,嘉兴教育系统秉持“全员心育”理念,对全体教师开展心理服务梯队式培养,建立了“金字塔”形人才队伍。“塔尖”是依托浙江大学—嘉兴心理健康联合研究中心打造的“心理顾问精英团队”;“塔身”是心理服务骨干力量,共有心理专职教师180人,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A、B证骨干教师1600人左右;“塔基”是全体教师,开展全员普及式培训。截至今年8月,全市中小学教师中持有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C证的比例达90%以上。今年8月,嘉兴教育系统启动首批20名心理顾问精英团队培养,并以“20名精英再带20名心理顾问”倍增模式,使心理顾问规模渐次增加至400名、8000名……充分发挥核心专业人员作用,迅速提升儿童青少年社会心理服务整体专业水平。每一所学校都是心灵栖息地如今,嘉兴儿童青少年社会心理服务前端(预防端)、中端(预警端)、后端(干预端)的全程服务链已形成闭环。截至今年10月,全市建有省级以上各类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性学校93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标准化建设达标率为100%,心理健康教育“校校有阵地”“一校一品牌”。今年3月,嘉兴一所初中学校的八年级学生小天因为上网和学习的问题与家人发生了激烈争吵,出现剧烈情绪波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总站接到报告后,第一时间介入心理干预,同时立即联系学校和区域心理辅导中心,协调当地心理危机干预力量。学校领导接到讯息,反应敏捷。随后,班主任和年级组长、该区康安医院心理医生相继来到小天家,合力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小天的心理危机解除后,学校教师进行了持续关怀。6个月后,小天顺利升入了九年级。今年9月,在该校新学期学生心理健康普测和心理危机筛查中,小天情绪稳定、心态积极,没有成为心理危机预警对象。在嘉兴,中小学在新生入学时进行全员心理筛查,建立动态追踪式心理档案。实行三级预警,进行分类辅导,对于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做好心理咨询和日常心理关爱;对于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由教育、卫健、妇联等部门组织专业力量,联合提供心理辅导和家庭援助;对发生重大心理危机的学生,由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介入后续评估与治疗,街道社区也会协助进行家庭系统的援助。全市实现了心理档案小学、初中、高中学段的信息衔接与互通,实现了贯通全学段的心理关爱和维护,使学校成为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栖息地。周建新表示,回应学生、家长、教师的共同呼声,嘉兴市将朝着“儿童友好、家庭和睦、社会平安、人民幸福”的愿景前进,为全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添上亮丽的一笔。来源:中国教育报

生俄而死

儿童心理健康队列研究走进海淀

近日,由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统计系、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儿童早期综合发展中心三家单位共同合作的“0-6岁儿童心理健康促进计划海淀队列”项目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正式启动,标志着儿童心理健康队列研究工作将在海淀区正式实施。据悉,此项工作旨在为我国儿童心理研究提供基础大数据,找出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特别是儿童自闭症、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和发病率,为儿童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活动期间,三家单位就计划的具体内容、实施流程和数据采集分析等各方面的细节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并对后续的工作进行了部署,制定了初步的研究进度。初步计划通过3至6年研究,调研涉及儿童数万人次,完成海淀区儿童心理健康队列研究项目。 据了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儿童心理和精神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家长和政府的重视。据美国近期研究结果显示,儿童自闭症发生率达1/56,严重影响儿童健康,因此儿童心理行为、情绪问题、精神疾病的早期筛查、诊断和干预意义重大。0-6岁儿童心理健康促进计划旨在通过海淀区试点,初步建立适合我国的儿童精神心理健康的新模式。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党委副书记、儿童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刘婧表示,目前我国大范围内对婴幼儿孤独症、多动症、亲子依恋、情绪等儿童心理精神健康的研究仍属空白,许多资料都是参考国外数据。希望通过此次研究计划,特别是对发育困难的儿童进行早期识别、干预和治疗,进而探索出适合中国儿童的心理保健体系和干预模式。 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副院长马祥君表示,这项研究结果将为儿童心理保健提供有效的方法,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将发挥妇幼保健的职能,全力支持和配合项目的开展和实施,通过与国家顶级的医学院校合作,提高海淀区妇幼保健院的科研水平,使妇幼保健三级管理体系内容更加丰富。(记者 王艳洁)

达文西

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势在必行!

最近看到两篇有关孩子在学习成长中出现的心理障碍的文章,极有感触。我想它们应该是促使我们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好案例。为了便于讨论,现分别摘录如下。案例之一:晓莹(化名)出生在一个油田工人家庭,父母亲经常要野外作业,所以两岁就被送到全托幼儿园。上小学后,又被送到奶奶家,父母亲只有节假日才能来看她。虽然有爷爷和奶奶的照顾,但晓莹还是感到了孤独。父母虽不能经常陪伴晓莹,但是他们尽力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并满足她的各种要求。慢慢地晓莹的脾气越来越大,一切要自己做主,自尊心强。晓莹到小学后心态开始和同龄人不同了,做什么事情都要做的最好,得不到第一就觉得别人会歧视自己。小学三年级的期末考试,她因带病参考而得了第二名,自己感觉很失落,总觉得别人会嘲笑自己。暑假里,她逼着自己把数学试卷做了100遍。直到半年后,在期末考试中重新夺回了第一,晓莹脸上才有了笑容。她考上了一所重点高中,但是重点学校里人才济济,她无论如何努力,成绩一直排不到第一。高考前的最后一次模拟考试,她排在班级第16名。晓莹沮丧极了,甚至用刀片割伤胳膊来惩罚自己。直到走进高考考场的那天,她仍没有走出阴影。因为晓莹心态没有调整好,很多会做的题都没有答正确,最终只差一分没能进入大学本科段分数线。这个成绩让同学和老师都感到意外,老师甚至带着她去查询高考分数。晓莹自小就相信成绩代表一个人的一切。自从高考成绩公布后,她就躲在屋子里,不吃不喝,也不与人说话。最后晓莹只收到专科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但她没去报到。父母准备安排她去高中复读一年然后再考大学。但是当她一想到其他同学都上了大学,她就无法再拿起高中课本读书。后来晓莹得知到国外去学语言然可以直接就读大学本科专业,觉得这是一个唯一可以躲开身边的人,保住自己的尊严的机会。她就让父母亲想尽办法筹款,并要奶奶也卖了自己的房子,最后凑足了一笔款子到了日本“留学”。几年后晓莹把钱用完了,日语也没有学好,根本没有机会上大学本科就读。但是她又怕被人嘲笑而不愿回国。最后在按摩院认识了一位朋友,让她回国以招工名义诱骗一些女孩到日本做按摩小姐。结果被人告发,涉嫌拐骗,晓莹被判处15年徒刑。案例之二:小军(化名)从小就被母亲认为体弱多病,他也经常闹肚子疼,母亲为此常常背着孩子往医院跑,但总是查不出什么结果。为此小军的母亲就一直为小军的身体健康担心,生活上更是悉心照顾。但是小军的母亲对他课内外学习却从不放松。多年来她一直坚持让小军学画画。小军从小生性腼腆,一般对母亲的话总是言听计从。但是他一旦急了,言语表达不清时,有时会突然爆发,最严重的一次是小军当着他母亲的面用拳头把大衣柜的玻璃都砸了,血流一地。随着小军的成长,小军与母亲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了,母子之间的关系也趋向紧张,。小军上了初中后有一次又闹肚子疼,母亲心急火燎地送孩子上医院,医生诊断半天仍然查不出病因,只能给孩子输液。母亲这时觉得小军的表情怪异,似乎有些得意,她脱口问道,“你不是在装病吧?”,没想到孩子竟笑而不答。母亲这时突然有一种被戏弄的感觉,过去小军“生病”的画面一幕幕闪现在她眼前,这时她才恍然大悟。小军母亲本来对孩子期望很高,曾表示希望让孩子将来当外交家。可是,现实中的儿子让她感到失落。她眼中的儿子不但智商不高,成绩一般,而且胆子也小,一到考试时常吓得发抖,晚上也睡不好觉,有时需要靠药物才能睡眠。小军母亲受过高等教育,她自认为很了解孩子。她认为孩子很胆小,个性不强,给孩子买了许多学习书籍希望他有所长进。中学统考之前她还带小军去看了心理医生。案例分析晓莹和小军两个孩子的成长发展和家庭环境有其各自的特点,如晓莹从小个性突出,成绩优良,而小军从小“体弱多病”,胆小腼腆。他们各自的家庭教育环境也是迥然不同,小莹的父母亲是通过丰富的物质商品来弥补贫乏的亲情交流,但是他们对晓莹的个性似乎缺乏应有的了解。而小军的母亲则是受过良好的教育,对小军从小是关怀有加,对他的学习和成长全方盘算,期望甚高。从这两种不同的家庭抚养环境中我们或许也可以悟出这两个孩子各自学习和成长发展中的曲折和障碍。(别忘记,父母亲是孩子首要的和最主要的教师!)虽然从表明上来看晓莹和小军的家庭教育环境大相径庭,他们的个性也是天壤之别,一个争强好胜,另一个是惧怕竞争。但是从他们的心理上来看,似乎都有一些共同的障碍, 那就是对学习和考试成绩的过分担忧和恐惧。或者说他们都患有“焦虑症” (Anxiety Disorder),正是这种心理障碍又进一步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进步和健康成长。焦虑症是青少年中比较常见的精神障碍方面的疾病。根据有关资料,美国大概有十分之一的青少年患有这种疾病。这种焦虑症的主要表现是对一些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情怀有极其夸大的恐惧,因此往往导致患者采取极端的措施来抑制这种恐惧。这种极度恐惧有时是比较广泛的,有时又是针对某个具体事物和物体(动物),有时又是没有明显原因的。患有焦虑症的孩子在情绪、行为及生理方面都会出现异常变化,心理疾病专家认为以下这些外在表现,可以看作青少年焦虑障碍的信号。一般说来这些表现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情绪表现:恐惧,焦虑,容易发脾气,兴趣减少或多变,情绪低落,敌意,有自杀倾向;二是行为方面:离群独处,沉默少语,精神不集中,有暴力倾向,逃学,说谎,偷东西,以及一些强迫(即无法自控)重复行为,如反复洗手,数数,搬动物体等;三是生理表现:头部和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厌食或贪食,睡眠困难,全身不适但临床检查没有躯体疾病。通常男孩子和女孩子焦虑症的表现行为有所不同。男孩子的心理障碍多半表现为反抗行为,不服管教,顶嘴,斗殴,易发怒和某些反社会行为。相对而言,女孩子外在表现经常是个人情绪极端波动,如叫骂,哭泣,也有不少时候表现为以小帮派的方式去拉拢和打击某个具体的女孩。一般说来女孩比男孩更容易受到焦虑障碍的伤害, 同时女孩往往把这种过度的焦虑和恐惧内化(internalize) 成她们自己的心理行为,有时甚至出现“自残”行为,如上述例子中女孩所做的割伤自己的胳膊。而男孩往往会更多地表现出“外化”行为,如上述案例中男孩所做的砸衣柜玻璃窗的行为。据研究资料,半数患有焦虑症的青少年同时又患有其它的心理和行为障碍,如忧郁症。但是男女孩子在青春期的一些复合交叉的症状有时不一定能那么严格地划分开来,这无疑使焦虑症诊断和治疗更加复杂。同时研究者也发现如果父母亲焦虑过度,那么他们的孩子也倾向于患有焦虑障碍。目前的研究大多数倾向于认为这种心理疾病主要是由生理、环境两种因素结合互动后而形成的。 对我们身居海外的第一代华裔家长来说,在一个全然不同的社会语言文化环境中求学,谋生,安家立业是一条相当艰辛的道路。焦虑和担忧是我们生活中难以摆脱的“同路人”。关键是我们家长在面对求学,工作和生活中的艰辛和挑战时,如何理性地承受和化解这些焦虑和担忧, 而绝对不应该有意无意地使这些焦虑和担忧情绪主导了家庭教育的氛围(如:“我们爸爸妈妈到这里读书工作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而你看看,你拿的什么成绩回来?!”),以至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不应有的扭曲和重压。自卑的父母、激愤的长辈、苛刻的成人、忧郁的监护人都有可能使下一代的心灵中充满焦虑和恐惧。晓莹的父母亲由于长期在外,失去了与晓莹亲子交流的机会,或许也多少促成了晓莹孤僻和任性的性格。同时晓莹从小看重学习分数,一切以分数为重,极端的分数观的背后似乎隐藏着一种深深的自卑感,唯恐别人看不起自己。这种畸形的分数观也会导致极其狭隘的学习观,这也为晓莹自主学习能力和整体文化知识的发展设下障碍。最后正这这种畸形的分数观和学习观导致了晓莹严重的焦虑症,并由此产生了畸形的人生观。虽然晓莹的父母亲没有在分数上给晓莹施加许多压力,但是由于他们和晓莹缺乏交流沟通,因此当晓莹已经明显表露出焦虑症的特征时,他们不能有效地理解自己的女儿,对她的焦虑只能是束手无策,被动地任其女儿的心理健康日益恶化。最可怕的是,当青春期时的晓莹的焦虑已内化成她的心理行为,即使没有外界的负面压力,她由于不能在学习成绩上“出人头地”而更加充满不安全感后。为了保护自己的那份“尊严”,她宁可从社会交往与人际关系中退出。这种对人际关系的脱离不仅使她更加失望焦虑,而且还产生嫉妒的忧虑恐惧及其它心理障碍,结果不惜以身试法。小军的母亲虽然有良好的教育,同时对小军的日常生活也是关怀备至,但是她同时又是典型的望子成龙的长。她对小军的日常生活习惯和个性是有所了解的,但是只是片面地理解和“帮助”小军,不愿放弃对小军“成才”的期望,致使小军的焦虑日益加重。当小军的焦虑行为已经明显外化时,她仍然不能反省自己的过失,并把小军的心理障碍看成是他自身的缺点和疾病,殊不知她自己已经是焦虑症患者了。不难想象,如果小军的母亲不能及时清除自身的焦虑障碍并全面改善家庭教育环境的话,那么小军在今后人生航行中迟早要触礁的。作为我们孩子的最主要的教师,我们家长承担着促进孩子人格形成和心理发展、完善的重任。孩子一生的健康幸福成长取决于包括智力、身体和社会能力等因素的整体发展。考试成绩固然可以使孩子暂时“名列前茅”,但是心理障碍却能让孩子终身深受其害。如果我们广大的首任教师没有基本的家庭教育知识和修养,那么晓莹和小军以及他们父母所经历的悲剧将会不断地重演着。作者为麻州中小学教育部学生测试中心教育专家,同时也积极参与大波士顿地区华人社区的中文和家庭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