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与孩子初中班主任老师又聊到了他班上那个9岁的“神童”,说学习的状态还比较可以,就是在交流上明显区别于其他同学,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成为困扰他这个班主任老师最大的问题。其实,我们每一个做家长的,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神童”。这样家长在教育上就不用操过多的心,也免受择校、选班和升学的重重压力。在每年的中考、高考中也会陆续曝出一些天才“神童”,比如清华大学今年录取的新生鹿泽宇,就是天才少年之一,刚刚年满15岁。其实,这些年天才“神童”并不少见,曾经的宁铂、干政,近来的张炘炀、饶家鼎,都很具有代表性。但是,他们中的一些人成长并不顺利,有的还成为“伤仲永”的翻版,宁铂就是这样的典型,干政海外留学归来不见踪影,张炘炀在读博期间也遇到了“瓶颈”且久攻而不破。这里分享天才神童魏康永的成长故事。他于1983年出生在湖南省华容县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伤残军人,母亲是百货公司工人。这对普通的夫妻十分重视孩子教育,魏康永生下来没有几个月,细心的妈妈就开始诵读唐诗给孩子听。尽管孩子可能听不懂,但后来证实还是产生了积极影响。两岁左右,魏永康已认识汉字一千余个,小学也只读了二年级、六年级,并且在这期间基本完成了初中的全部课程。8岁的时候,魏永康连跳多级来到县上的重点高中就读,在1996年高考中夺得了602分的好成绩,被湘潭大学录取到物理系学习,成为当年整个湖南省年龄最小的大学生。与天才“神童”张炘炀一样,由于年龄太小,魏永康的妈妈在湘潭大学陪读,照料魏永康的学习生活。在妈妈的陪读之下,他不负众望,在2000年本科毕业时顺利地考上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生的硕博连读研究生。这样的结果,让陪读的妈妈和家人非常满意。按照预定计划,只要完成了中科院的硕博连读,魏永康就是一个资格的物理领域科学家,这几乎是没有什么悬念的事情。由于考起中科院研究生时,魏永康已经17岁了,妈妈就没有继续陪读。这个自小一路开挂的天才“神童”,没有了妈妈这个“专职保姆”的照料,读研期间生活犹如一团乱麻,连换洗衣服、做清洁卫生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都不会。这样的长期生活无法自理,加之其知识结构与中科院的研究生模式不适应,在“非典”肆虐这一年,被中科院作劝退处理。这个曾经媒体誉为“东方神童”的天才少年,就此憾落,卷起铺盖回到湖南的家中,让人唏嘘不已,再一次上演了“伤仲永”的故事。幸运的是,这个被退学的天才“神童”得到了一位“伯乐”——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邢光谦教授的赏识。惜才的邢教授听了魏永康的经历之后,几经周折找到并促膝长谈,通过严格的面试,特招为门下研究生,在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从事研究生工作,这个被退学的天才“咸鱼”又一次成功的翻转了人生。在挖挖机看来,天才“神童”魏永康被中科院退学,归根结底还在于家庭教育,值得每一位家长深思。一、拔苗助长,人为打造“神童”迹象明显魏永康的妈妈非常重视教育,孩子生下来三四个月,她就教孩子识字,给孩子念唐诗宋词,小学只读了两个年级,并且在这期间拉完了初中的全部课程,包括后来的高中、大学,虽然能够很快地记下来,能够应付考试。但是,由于缺乏时间领会,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不够,导致应试能力强,知识结构未能有机融合,最终成为中科院退学的一条重要的理由。二、注重成绩,家长忽视孩子生活能力培养在高中、大学期间,由于魏永康的年龄太小,妈妈全程陪读。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在这个妈妈的潜意识里,孩子只有专心读书,将来才会有出息。于是乎,这个妈妈几乎揽下了关于魏永康的一些生活事务,包括洗澡、洗脸,甚至读高中的时候为了不影响孩子看书,还亲自喂饭。这样的“保姆式”育儿,直接导致了17岁的魏永康没有生活自理能力,连最简单的换衣服都不会。什么季节该穿什么的衣服,这么简单的活儿,对于魏永康来说,比攻克一道物理题还要有难度。据传有一年冬天他还穿着一件单衣和一双拖鞋,出现在天安门广场之上。三、管理严苛,人为切实孩子与外界交流机会用魏永康自己的话说,在小时候妈妈始终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读书,不允许到外面玩。如果有女同学打电话进来,妈妈为了不分散他的学习精力,往往告诉对方孩子没有在家里。这样的封闭式教育,切断了他与外界联系交流的可能,以至于不爱说话,与同学关系疏离,包括后来中科院读研,也因为不会交流、不善交流,与导师交流沟通太少,毕业论文无人指导,成为导致退学的一个重要因素。魏永康被退学之后,他的妈妈也承认,自己以前在孩子的教育上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并且帮助退学后的孩子重构生活自理、与人交际等能力,让这个天资聪慧的“神童”得到了全面成长。相比于天才“神童”宁铂、干政,魏永康的“N”字型成长经历,无疑是曲折而幸运的。虽然结局还算理想,但其家庭教育的深刻教训,却值得我们每一位家长去认真汲取。得一天才“神童”不易,育好一天才“神童”更难。愿拥有天才“神童”的父母们,尊重事物发展规律,因材施教,科学引导,着力促进天才“神童”全面发展。(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不妥,联系速删)
最近被一则励志的新闻感动到了,一名50岁妈妈陪女儿考研双双被录取。由于女儿参加过两次考研都失利了,在去年准备第三次考试时,妈妈感觉女儿的复习不在状态。为了鼓励女儿认真准备,妈妈决定用实际行动感染孩子,也报名了研究生考试,陪女儿一起复习。妈妈的本职工作是一名护士长,平时工作非常忙碌。为了工作学习两不误,妈妈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从准备考研到正式考试,整个备考时间仅有两个多月,这位妈妈都是利用碎片化的下班时间和周末来学习。她走路听网课,随身携带英语词典,上厕所、等红绿灯、朋友聚会等场合,一有空闲时间就背单词。下班后,她关在书房刷数学题,一做就是好几个小时,有时抬头一看,已经是凌晨一两点。有时加班、应酬,无法完成当天的复习任务,第二天必须补上。因为妈妈的努力,看在眼里的女儿备考也更讲究效率,早睡早起,有效记忆。最终,妈妈和女儿双双考上了西南医科大学的研究生。其实这位妈妈具备主任护师资格,又担任医院儿科护士长,四川省儿科护理专委会候任委员,无论是职称还是职务,都取得了相当优异的成绩。周围人劝她不用这么拼,再说年龄大了,读研还有什么用?但是她说:“整个过程我充实快乐。我也喜欢读书。感谢女儿考研,成全了我的读书梦。”既是母女,又是同事,还是同学,她们被网友称为“神仙母女”。这位妈妈的励志特别让人触动,她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为了让女儿好好复习,没有选择去说教,而是愿意站在孩子的角度,用自己的自律、勤奋、坚持,以身作则去引导和激励女儿。英国教育家托马斯·阿诺德说:“父母的言行就是无声的老师,自觉或不自觉的榜样,强有力地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以身作则,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会成为孩子的榜样。01父母不上进,亲子关系变紧张知乎上曾有一位网友说自己的母亲:我看不惯她自己每天哼哼唧唧混日子,同时天天逼着我上进。我父母都是小学文凭,学习这条路上都是我自己在弄,完全没有什么教育模式或者氛围培养。本科考了二本,去年考研挂了,我妈在家疯了似的骂我,嫌我不努力,嫌我蠢。妈妈守着个爷爷传下来的小店,毫无变化和改进,我要教他们开网店,他们嫌累不想学,说只要我把书读出来,他们就可以退休了。我真的受够了,每天看她也没事做,想出去玩就关门。最后她说道:子女都是跟着父母走的,自己每天吊儿郎当,有什么资格来说我不努力?对父母来说,你有没有过让孩子好好学习,自己却不爱学习?让孩子多读书,自己却几乎不会捧起一本书去阅读,对孩子学习的内容毫无兴趣?有没有过要求孩子不要玩手机打游戏,自己却沉迷于手机和游戏无法自拔?你的行为正在影响着孩子,如果自己都没有做到,又怎会让孩子心服口服?时间久了,只会让亲子关系变得紧张尴尬。前段时间发生了这样一幕,一位14岁的少年报警称,他与妈妈因上网课起争执,被妈妈家暴逼得要跳楼了。起初民警以为是孩子淘气耍脾气,深入了解后才明白妈妈的问题居多。孩子考了年级前100名,妈妈不仅不肯定,还总是说“不考零蛋就行。”作业需要家长写寄语,妈妈却说看电视玩手机没有时间,让孩子自己发挥。但是妈妈并没有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觉得孩子不理解她,“我养你这么大容易吗?你要跳楼。”在妈妈看来,我没有不管孩子,我也有给他讲道理,殊不知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不只是靠父母的说教,而在于父母的行为。心理学家武志红说:中国家庭大多陷在一个死循环里,父母往往都对孩子报以厚望,早早放弃自己的人生目标,给孩子最好的资源,希望孩子将来出人头地,实现自己没有完成的愿望。却忘了,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02父母的努力,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少年说》有一期节目,孩子在高台上吐槽妈妈:我的妈妈今年已经38岁了,但是却一直准备考研。你读书太拼了,简直让我自愧不如,学习起来比我还疯。你工作很忙,两周回一次家,回到家也是闷着头在房间里学习,我好不容易见你一次,你还是在学习。别人家都是孩子自己学习,没空理父母,而我们家是妈妈刻苦学习,没空搭理我。所以他想问妈妈,到底是学习重要,还是儿子重要?妈妈的一番话让人深思:每天有不断的新知识会涌入到工作中,所以工作和学习都很重要,但是和儿子比起来,儿子最重要。妈妈总和你说我们是一个团队,团队就要一起合作,没有一个人可以掉队,因为妈妈觉得你最重要,所以妈妈要和你一样学习,也绝不会掉队。妈妈的拼孩子看在眼里,有这样一个爱学习的妈妈,孩子怎么会不积极进取、努力向前呢?只有和孩子一起成长,才能让孩子明白努力的意义。为了提升自己,我准备报考今年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开始每天工作之余看书刷题,周末去培训班上课,时间变得很忙碌。为了按时上课,我把孩子带到培训班,来回路上需要两个小时。除了上班,我所有闲暇的时间都用来备考了,精神和体力都在经受着挑战,同时还要忍受来自他人的不解:这么大岁数了瞎折腾什么劲儿?让孩子也跟着你受罪。我也担心过自己会考不上,不如多陪孩子玩一玩,或者多休息一下。但是这种迷茫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我发现孩子在我的影响下变得爱学习,爱阅读了。以前他总是爱抱怨作业多做不完,现在我俩一起做作业,他变得认真、专注了很多。不管最终有没有考上,我付出的努力都没有白费,因为我给孩子做出了积极的榜样,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不断前进。作家托尔斯泰说:全部教育,或者说百分之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父母的行动远比言语更有说服力,父母好的品质,是孩子最好的精神食粮,滋养孩子的人生,指引孩子前行。03你拼搏的今天,是孩子有底气的明天杭州市某小学的沈子涵,凭借自编自画的绘本《坠落的星》成为了“小网红”。这本绘本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小小年纪的他对每一个人物、物件的精细掌握,而且内容很丰富,完全不像出自一个小学生之手。这本绘本的主题和灵感,就源于他的妈妈,这是他庆祝妈妈成功追梦的礼物。他的妈妈本科就读于浙江大学,因为始终有一个北大梦,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也为了给孩子树立榜样,毅然决定报考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MBA研究生。为此,她充分利用休息时间,“见缝插针”地积极备战。只要不出差,她几乎每天都和孩子一起比赛背单词,背完相互抽查。即使再忙、再累,也会坚持每晚单词打卡。孩子去书房写作业时,她就拿着自己的学习资料和孩子一起学习,绝不刷剧或在网上闲逛。睡觉前是家人共同的阅读时间,妈妈有时会和孩子阅读同一本书,遇到困难也会一起查找知识点。过五关斩六将后妈妈成功被北大录取,最高兴的不是妈妈而是孩子,沈子涵说:“我一定会以妈妈为榜样好好努力。”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这位妈妈一样考上北大,都能考研成功,但你积极进取,努力学习的模样,会深深刻在孩子的脑海里。总有一天,孩子按照你的模样展现出来。家庭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良好的家庭教育,奠定了孩子能飞多高,走多远。我们拼搏勤奋的今天,就是孩子有底气的明天。董卿曾在节目《面对面》里透露自己初为人母时的艰难,说自己全部的时间都被孩子占据了,变得很琐碎,很平庸。但后来朋友对她说的一句话让她醍醐灌顶,“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董卿觉得还应该努力把自己变得更好,不放弃继续成长的可能,让孩子在未来真正懂得的时候,他对于你有爱,也有尊敬,从你身上可以学到一些好的品质。你努力一分,孩子就会知道不放弃的价值;你不停学习,孩子就会看到进步的力量;你积极上进,孩子也能在人群中闪光。最好的教育,是不放任孩子独自行走,与孩子共同进步,彼此成就。共勉。-End-作者:文娟,常常母爱泛滥的幼师一枚,用爱心面对孩子,和孩子共同成长。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置顶「江燕飞」隔日更新一个正能量接地气的公众号了解燕飞本人最新动态(本文图片来源网络,谢谢原图作者)本文作者:江燕飞01昨天,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帖子,看完后百感交集。一个37岁的男人失业了,瞬间各种压力泥沙俱下:房贷5400,房租650,社保2000,信用卡还款1200元,共9250元。也许没有另一半共同分担压力,也许不想向爸妈和朋友求助,也许之前没有多少积蓄,以至于该男在失业后大呼“压力巨大,超级巨大”。可以想象,处于失业状态下的他,如果不能及时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接下来的生活真不知道该怎么扛下去。从帖子上得知,他是985研究生,已经参加工作十几年,可对于职业规划仍旧是一头雾水。除了缺乏职业规划,他还说自己情商低、识人懂人能力差、说话直接。性格上的缺点,加上缺乏职业规划,导致他近三年内频换工作,上一家离职的原因就是碰见职场打压后被上司诬陷开除的。大家都知道,频繁跳槽在求职面试方面是很不占优势的。很多公司都比较亲睐于稳定性比较好的员工。从风风光光的考上985研究生到37岁遭遇失业危机,前后的人生起伏就像是过山车一样,别说是当事人,连作为一个旁观者都觉得抓狂。“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在此,祝福不曾谋面的他早日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尽快摆脱眼前的凌乱不堪。02看到知乎上那个大呼“压力巨大,超级巨大”的内心独白后,不禁联想起“中年危机”这个词。这几年来,“中年危机”这个词特别火。究竟哪个年龄段的人才算是中年?网上说法不一。有的说35岁以上,也有的说40岁以上。不管是35还是40,反正对于老吴来说,都无所谓了,今年45岁的他无论怎么算都已经步入了中年人的行列。去年年底,因为不愿接受从行政岗位被调到销售岗位,老吴无奈选择了离职。直到他走后,我才偶然得知,在我们这个五六线小城市,老吴做行政工作一个月的薪资是五千元,远远高于本地区同岗位的工资水平。之所以开五千元工资,是因为老板想招他来一边做行政管理,一边负责一个什么项目,可惜,老吴根本没有管理那个项目的能力。整整一年,老吴负责的那个项目没有一点儿业绩。老板忍无可忍,一气之下让人事通知老吴调岗。销售岗底薪2500,一天到晚出去跑业务不说,起步阶段还很难赚到提成。老吴在办公室待惯了,打扫打扫卫生,端茶倒水之类的工作倒是得心应手,真让他出去跑业务无异于让笼中鸟出去觅食。他自知无法胜任销售岗的工作,连尝试一下都不肯就果断选择了离职。老婆没有工作,大女儿上初中,二胎刚上幼儿园,不知道老吴现在咋样了,如果一个月赚不到五千块钱,日子真不知道该怎么过下去。03“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五年前,前公司领导牛总的一番感慨再次浮现在我心头。以牛总当时的待遇来看,这番话似乎不应该出自于他的口中。他在业务能力上没得挑,是那种很难被替代的管理层人才。不然,老板也不会在他三次离职后,又三次花重金把他请回来。作为老板的得力助手,牛总在二三线城市拿着几十万的年薪,车子房子早已是囊中之物。他的格局,他的才能,他的人品,样样都是出类拔萃的。这种人,你根本想不出来他今后会面临失业危机。可就是这样一个大家都认为最不可能面临失业危机的人,却时常感慨“男怕入错行”,还调侃道“以后不在企业干了,考虑去卖卤肉”。五年过去了,牛总在前公司的地位还是一如既往地岿然不动。不知道他以后会不会去卖卤肉,不过,即使去卖卤肉他的生意想必也会红红火火的,根本不愁没生意。04古人说“没有远虑,必有近忧”。无论是失意也好,得意也罢,都必须要有长远的职业规划。有了这个规划,困顿迷茫之际心中仍然会有诗和远方;有了这个规划,成功辉煌的时候不至于被盲目自大冲昏了头脑。人生有些苦总是要吃的,晚吃不如早吃。奋斗就是每一天都很难,可一年比一年容易。不奋斗就是每一天都很容易,可一年比一年难。怕吃苦的人吃苦一辈子,不怕吃苦的人吃苦一阵子。五年后的生活,是由现在的选择决定的,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一天天朝着目标前进,捱过寂寞和孤独,美好的明天将与你不期而遇。作者:江燕飞,一个猪宝宝的妈妈,闲暇之余,喜欢看书写字,每周三场电影两本书。关于情感、关于人生、关于电影,不鸡血也不狗血,我手写我心。愿岁月悠长,你我无恙。隔日更新一篇原创文章。
@巩玺:哈哈哈,比惨比惨,算我一个~86年的,北京大学口腔博士研究生(十年制),15年毕业,留院工作,单位其实很好,有编有户。现在平均月工资1w+,季度奖1w+,无灰色收入无外快北京有娃无房无车党,老公是师兄鉴于无房贷,生活上无压力,心态平和,夫贤子孝,小日子也挺滋润~穷到感觉自己已经脱离了追求物质生活的境界。。。就是觉得双方父母挺可怜的,虽然可以跟乡亲父老炫耀儿子媳妇(女儿女婿)都是北大博士,但并没有从我们这获得巨大的实质性好处,还整天操心我们没房怎么办。。。@匿名用户:我和爱人16年985硕士毕业,她是医生,去了南京某个三甲医院。我毫不犹豫地离开北京,去了江苏省某个省级机关。我们毕业那年,南京房价涨了一倍。爸妈拿一辈子的积蓄,卖了老家的一套房子,给我凑了首付70万,没办法,买了桥北某个屌丝超级大盘。月供8000多。爱人每个月扣完杂七杂八2800加上1400住房补贴外,还有1200公积金。除此之外,没有任何额外收入。哦,对了,饭卡每个月有200。我本身属于事业单位,每个月5700,死工资,没有奖金之类的。公积金1600。饭卡300。@Bella:我也是88年出生的。我和老公本科都是985,大一在一起,本科毕业后都保研留校。硕士毕业后,我们来的北方一个省会城市。我在一所211大学做职员,老公在一所中外合资企业做工程师。工作两年了,目前年薪加起差不多有34W+(税后)。已领证,买了房,还没孩子,每月贷款6000+,其中有4000是公积金还。手里有点存款,准备攒着买车。生活总体来说很稳定。感情稳定,工作稳定。@匿名用户:35岁,女,985本.211硕士毕业。毕业后在在一家高校图书馆工作。每月到手不足6K。下班后的主要精力在家庭和孩子身上。 爱人另一所985本.211博士毕业。另一所高校做老师。到手9k+。文科。科研压力很大。他的精力主要在工作上。 房贷每月2k+,公积金可以解决这部分支出。不奢侈浪费,日常生活所需足够了。正常生活里的琐碎、一地鸡毛、各种矛盾全都有。但生活不就是这个样子的吗?@昆仑笑使:85年,985硕士。10年研究生毕业,上海某设计单位做结构工程师。上班第一年,收入2.5万左右,过的很艰苦,两个月内复习通过了注册结构考试,领导从此对我刮目相看。第二年辛苦加班,拼命画图,工资加上年终奖到手8万多点,比我很多同学低了很多,觉得确实对不住家人和学校这么多年的培育,终觉无望跳槽去了另一家设计单位,经过自己的努力拿到15万的年薪,这也是我在上海的三年涨下的所有积蓄。13年回到老家湖北,开始武汉一家地产公司的生活。回武汉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用那15万加上父母的帮助付了首付,贷款50万。地产的节奏很快,公司只有一个结构工程师,一个人背负六个项目向前冲,一开始压力很大。14年收入到手达到25左右,15年30,16和17都在40+,工作也越来越顺手,17年终于结识了现在的女朋友,虽然陪她时间有限,但我们很相爱,希望我们幸福。33了,我一直坚持一个道理,脚踏实地、明确目标,自己就是自己的品牌形象,做得好,终会有人赏识信任,然后被不断推广。还有一点,我前面三年,都在用心积累专业,赚钱虽然重要,但我觉得学习和明确自己适合做什么更重要。共勉。你播种下的所有心愿,都将在秋天收获!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共勉
二十年前,有这样一位“别人家的孩子”,仅用5年时间,便读完了小学到高中的所有课程。在他10岁时,便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13岁通过硕士研究生复试环节,又在16岁成功获得博士生资格。图丨张炘炀他的名字叫张炘炀,1995出生在辽宁盘锦市。似乎每位天才在小时候,都有一个特点,爱读书,张炘炀也不例外。1岁半的他,就经常爬到父母的书桌上,把玩那些书籍。虽看不懂书本上的文字,显然他对书籍的兴趣极高。父母发现这一行为后,便拿一些唐诗,每日对着小炘炀诵读。原本两岁的孩子才刚开始咿呀学语,小炘炀却可以背诵半本《唐诗三百首》,让不少家长为之惊叹。小炘炀的父母,面对这一情况,一阵兴奋过后,却变成了担忧。原来,小炘炀的父母是怕拔苗助长,对于这么小的一个孩子,怕一下灌输太多知识,会有一些负面效果。因此,在小炘炀两岁半后,他的父母便放慢了对其教育的节奏,将重心转移到阅读上。图丨张炘炀一家合影然而,父母的考虑似乎有些多余。小炘炀完全不满足当时所能学到的知识,父母平时又需要工作,没有太多时间去教小炘炀。于是,在小炘炀5岁时,他被送到了当地的一所小学,那一年为2000年。老师从未没见过如此聪明的孩子,在学习能力上,要远超同龄人。小炘炀的开挂人生,在进入小学后,迎来了第一个小高潮。两个月读完一年级与二年级,四个月读完三年级……原本普通孩子需用六年时间读完的小学,小炘炀只用了两年,便优秀“毕业”。读了初中的小炘炀,似乎“老实”了起来,不再像小学那样跳级,其实他在为更牛的一次跳级做准备。读到初三的他,一天突然与父亲说,不想读初中了,因为这些知识过于简单。父亲问他,那你什么打算?小炘炀坚定地说出三个字:考大学!图丨张炘炀一家接受媒体采访一个敢想,一个还真敢做。本该准备中考的小炘炀,突然离开这一“战场”,回到家中,父亲成了他的“全能高中老师”,仅用了半年时间,便将高中三年的知识,学习了一遍。你以为学完高中课程的小炘炀,直接高考去了?他选择比较保险的一条路,进入当地一所高中读高三,用一年的时间,来复习整个高中知识。你能想象,在一群平均年龄18岁,平均身高1米7的高三学生中,小炘炀当时只有9岁,身高1米43。尤其在高三,高中最后一年,基本是将能用的时间,全用在学习上,这对于一个10岁的孩子来说,能否适应?要知道,与他同龄的孩子,还在读小学三年级。时间本就过得很快,尤其是在高三。2005年,10岁的小炘炀,成了那个高考考场中,最引人注目的考生。父母在考场外分外紧张,因为如果小炘炀通过这次高考,被大学录取,将会成为全国最小的大学生。一个多月后,成绩公布,505分,比当时辽宁的二本分数线,足足高了50分有余。小炘炀也顺利成为全国最小的大学生,这个记录,至今还未被打破。图丨军训中的张炘炀录取小炘炀的院校为天津建筑大学,虽然天津与辽宁紧挨着,但也有700多公里的距离。对于他的父母来说,将10岁的小炘炀送去天津读大学,没人照顾是不行的。因此其父辞掉工作,跟随孩子一同来到天津。大学的学习相较于高中要轻松一些,但小炘炀有极好的自学习惯,对各方面知识都充满好奇。在父亲陪同下,大学4年时间很快过去,小炘炀毅然选择考研。从小炘炀选择考研开始,他的开挂人生,又迎来了一次高潮。2009年,年仅14岁的他,拿到了北京工业大学的研究生资格。又创了个“全国之最”——最小的研究生,如今也还未被打破。在读研究生的第二年,一名17岁的少女闯入了这位学霸的世界。小炘炀是这么形容她的:像是动画片中的公主,眼睛十分明亮,仿佛会说话。浑身充满艺术细胞,不光会唱歌跳舞,还会不少乐器,尤其是小提琴。图丨张炘炀两人在图书馆相识,从见面的第一次交谈起,便相互吸引。小炘炀喜欢她美丽的外表与过人的才华,她则对小炘炀的学问、经历十分崇拜。他俩经常一起吃饭,一起去图书馆,一起逛公园。他俩年龄虽相差不大,一个16,一个17。但一个还在读高中,另一个却已经是硕士研究生。这注定是一场没有结果的感情,但小炘炀却时常回忆。研究生阶段小炘炀,在学习上,有些吃力了。其父说,在刚考上研究生的前三个学期,孩子的成绩一直处于倒数。作为父亲的他,也有些担心,但只能对小炘炀做思想上的劝导,告诉他,能有现在的成就,已经很不容易,不需要太多压力。小炘炀也并未因此而放弃,在写硕士论文时,每一个小的步骤,都是其细心研究,仔细分析后的结果。他的硕士论文名叫《区间值函数的次微分和对偶》,发表于2011年5月1日。图丨知网上张炘炀的硕士论文截图同年7月,小炘炀拿到了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博士生资格,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博士生。原本那个1米43的小个男孩,变成了1米78的小伙。16岁的他,看着要比同龄人成熟许多,这或许是,生活在比自己大8、9岁的人群中十多年的结果。读了博士的张炘炀,关于他的消息少了许多。就连他博士是否毕业的消息,也没有传出。一些网友猜测,张炘炀是否会像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那样,泯然众人矣。还有人在知网上去搜他的论文,只找了上面那篇硕士论文,没有找到本应该有的博士论文,因此猜测张炘炀博士还未毕业。图丨网络上张炘炀的信息但从其11年拿到博士生资格,到如今已经过去9年,已超过了一般院校所规定的8年期限,一些网友这么猜测也难免。但如果去某度上查张炘炀的信息,可以在其学历上明显看到“博士”两字,也就意味着,张炘炀已经博士毕业。至于为何在知网上找不到他的博士论文,或许是人家不想被打扰,改名了呢?作者:我方团队张风平
“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是也有一些天生就受到上天眷顾的“幸运儿”,他们有着别人望尘莫及的智慧,还有无可睥睨的运气。在学校,他们是老师眼中的优等生;在生活中,他们是邻居眼中的天才少年。炘炀,相信很多人都不会对这个名字陌生,曾经以“最小的大学生”而走红网络,后期又受到各界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基本上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张炘炀出生在辽宁省盘锦市的盘山县。父亲张会祥为他取名“炘炀”,意思就是温度高、火热。或许正是这个名字带给了他好运,从出生开始,便一路红红火火。他的父亲是街道干部,母亲是高中老师。家里的学习读书氛围好,他喜欢读书和求知。同时他的智商比较高,两岁半的时候,只用三个月时间就认识了一千个汉字。之后的学习之路更像是“开挂”一样。一年级念了一个月,张炘炀就转升二年级,结果二年级读了一个月,三年级用了四个月,张炘炀直接上四年级;五年级,又只用两个月的时间读完。一年后,炘炀进入初中。六年制的小学义务教育,对于张炘炀来说就值两年。如果说小学阶段的学习已经让人难以置信,那么,很多人都不愿意相信会出现一个10的大学生。2005年参加高考,此时张炘炀年仅10岁,10岁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才刚刚上小学4年级,张炘炀就参加高考了,更让人以外的是,他以505分的成绩考入当时的天津工程师范学院,虽然只是二本高校,但是却也不得不让人叹服这个孩子的能力。当然,他的开挂式人生并不会因为考入大学而结束,13岁考取了北工大硕士研究生,16岁在北航读博士。这对于很多人一辈子都不能完成的事情,但是在炘炀的生活中,只需要16年的时间。但是,在这位天才少年迅速走红的时候,他却做出了一件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情。2011年时研三的张炘炀准备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其实论文张炘炀同学早就写好了,但在答辩前张炘炀突然对父母说必须在北京买房才会去答辩,当时张炘炀认为“在北京有房有车才是成功人士的标配”,父母都是农村家庭,并没有如此多的钱,只好租房来“骗”孩子,对这件事经过媒体的曝光,当时引起巨大反响,大家一致认为张炘炀就是“无理取闹”,如今看来,买房这件事更是先见之明啊,很多网友支持张炘炀的想法,并称赞“眼光独到”、“房价翻倍啦,神童的世界常人就是无法理解”。但是,经过这些事情过后,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天才少年却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现在很难再听到关于他的消息。据说,因为年纪的原因,在上博士的时候,科研能力有所欠缺,无法完成自己的博士毕业论文,所以一直没能顺利的毕业。不过他的导师对他依然看重,在他做科研项目的时候给予了他很多帮助。虽然这位天才少年逐渐淡出我们的额视野,但是从教育的角度来说,能让一个10的孩子考入大学着实不容易,但培养孩子并非单单看重成绩,综合素质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也尤为重要。各位对此有什么看法呢?
在一个最为普通的人的学习历程中,六岁上小学,十二岁上初中,十五岁上高中,十八岁考上大学,二十二岁考上研究生,二十五岁硕士毕业,二十八岁博士毕业。有了普通人便会有神童,而张炘炀便是神童中的其中一个。张炘炀在六岁时,就像开挂一样在半年内连跳五级,两年完成小学的学业,十岁时便参加了高考,最后以505分的优异成绩考入了天津工程师范学院,三年后,13岁的他,通过了北京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复试,又三年后,16岁的他考取了北航的博士,获得了博士学位,成为了最小的博士生。不可否认,他确实是一个神童,会读书,是所有家长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可过快地完成必经的人生历程也并不是那么好,十岁考上大学时,他要面对的是跟他相差8岁的大学生,八岁虽然不多,但也不少,足够让一个人的心智成熟起来,让一个人能够慢慢地感受自己面对的世界。由于过早地进入了成年人的世界,张炘炀与其他人比起来就幼稚了很多,甚至因为还没有形成正确稳定的价值观,容易被别人影响。这位神童在十六岁的时候发的几句博文,让人们反思:过早地进入大学真的好吗?他声称在北京男盗女娼的东北垃圾也是“纯爷们”,“北京的的乱象完全是外地人造成的”“有钱不一定有素质,但没钱一定没素质”“北京必须限制外地人”。甚至还提出“白领对北京毫无建树,却蚕食着北京宝贵的资源和就业岗位。”这些观点引起了搜狐和微博网友的狂轰滥炸。更让人“伤仲永”的是,在他硕士论文答辩前突然间提出让父母在北京全款买一套房子,否则就不参加答辩了。原来在他的眼中,成功的所谓便是在北京有一套房,有北京户口,找一个赚钱的工作。长期以来,父母都是将他作为生活的重心来培养也正是因为这样,让他的性格变得自私,他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又从哪里去给他买一套全款的房子呢?在读博期间,由于兴趣不同,他自己选择了喜欢的课题,可是换了好几个课题,却都没有研究成果。幸运的是在导师的鼓励下,他选择了一个他感兴趣的课题,也有了成果。不出意外他在2019年便可以顺利毕业。让孩子过早地接触到与他年龄不符合的环境,其实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很好的事,人生成长是有阶段性的,每一个阶段都必不可少,会让孩子学会成长,去适应周围的环境,与别的人打交道,使自己变得更好,树立正确的三观,俗话说“做事先做人”也是这个道理。先将心智发展了,才能更好地使自己发展。如果张炘炀按照正常的轨迹,那么他现在说不定正是一个学霸,考上了自己想考的大学,跟一群同龄人在一起谈天说地,有着自己的人生目标,能实现更好的发展。
13岁成为研究生,对父母的要求简直不要太过分,然而现在成这样!我国从古至今偏爱聪颖的人,只要一出现就会流传很广,比如甘罗12岁拜相,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等等。但是司马光在后来写了《资治通鉴》着文化瑰宝,而留名百世,可是有的人也半路出师不利,没了聪颖如《伤仲永》,在长大之后变成了一个普通人。历史上有这样的人物,现在也是有的,他的名字就叫张炘炀。从小时候用了三个月就记住了一千个汉字,对于小学课程他更是感觉小意思,于是不到两年就读完了,对于中学课程在两年的时候完成了,然后在家学习高中知识半年就去参加了高考,当时他只有十岁啊,成为了最年轻参与高考的学生。十三岁成为研究生,十六岁成为我国最小的博士。因为他的聪明于是他的父母十分的爱惜他,为了让他好好读书,不在家里看电视,也不招待客人,不管他要什么就买给他,他们只是普通的上班族,有时候为了省钱连公交车都不坐。之后他考上大学,要求住豪华宿舍,这个宿舍比普通的宿舍贵两倍多,但是家长没有发现孩子的问题,还把他当作炫耀的资本,后来央视还专门去做他的采访,他在镜头前直接说不在北京买房,就不读博士了。虽然在七年钱北京的房价比现在的低,可是也不是他父母负担的起的,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没有与社会接轨的人,可是如果没有与社会接轨,即使你是一条鲸鱼你也翻不浪啊。现在的他已经二十三岁了,可惜的是没有在网上或杂志上有看见他发表的谈论所以即使他是一个在聪明的人,如果没有社会的认知,他能过拿出好的学术论文吗?
我们身边都会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天资聪颖的孩子,他们可以不费多少时间精力就能完成别人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事情,这或许是上天给他们的恩泽,这些孩子是幸运的,父母也会为此感到骄傲。今天我们要提到的这个孩子正是一个神童,十岁的他就考上了大学,曾经说北京的白领没有作业,现在他的情况怎么样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般的人都需要经过寒窗苦读数十载,才能成功地踏入大学校园,而他小小年纪就考进了大学,年仅2岁半,就在三个月内认识了1000多个汉字,如此高效率的学习和强大的记忆,无不让人惊叹!他就是出生于辽宁盘锦盘山县的张炘炀。出生于1995年的他,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两岁半就能识字认字,2002年上小学一年级,用了六个月的时间,直接升到了二年级,一个月后又升到了三年级,四个月后直接跳读到了四年级,之后便一直以跳读的模式读完了小学整整六年,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读完了别人需要六年才能学完的课程。后来上初中,初一初二和别人一样的进度读书,到初三,可能是青春期孩子比较喜欢玩,所以老师反映张炘炀没有好好念书,于是父亲就把儿子带回了家里。再到后来,便直接到盘山县中学读高三,以他的资质和天赋完全可以接受这样的学习进度。2005年高考,据张炘炀反映,考试的成绩并不理想,最终以505分被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录取了。由于当时年纪仅10岁,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2008年,张炘炀考上了北京工业大学的研究生,由于他年纪小,又不让父亲陪读,导致后来学习上基本跟不上其他同学的步伐,好在后来在研究生毕业论文上有花心思,不然真的怕是毕不了业。2011,张炘炀考上了北航的数学专业博士,他觉得在北京找工作,买车、买房才是成功的标准,于是要求作为普通工薪阶层的父母在北京买房,这对于他的父母来说,无疑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再到后来,他在网上发表言论,直言北京白领都是没用的,没办法为北京这座城市提供什么支持,却占用这个城市的资源和岗位。这样的言论一出来,受到了很多网友的诟病和责骂。言论风波之后,张炘炀变得很低调,很少出现在大众的眼前,2019年,他还没有顺利博士毕业。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他能把自己从高校里面所学到的有用的知识,放到他的工作和实践中,献身于国家有益的事业中,而不是在网上大放厥词,空口谈话。天赋异禀让张炘炀有比常人更好的学习基础,希望他不要去辜负这份幸运,而应该好好地利用起来,在得当的地方施展他的才华,相信大家都会看得见的!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无数家长对于自己的孩子都有着很深的期望还有寄托,因为孩子是他们的希望也是他们对自己未能完成梦想遗憾的弥补。正是因为这样,很多父母也会严格对待孩子,并且在培养孩子的候着重注重能力的训练。有很多人在严厉的教育之下成才成长,但是更多的是揠苗助长最终孩子的性格还有能力也因此往一个更加偏的方向去发展了。有一个孩子,十岁的时候就考入了大学。甚至在之后成为全国最小的研究生、博士,但是为什么最终却沉寂甚至杳无消息呢?严格的教育这个被大家称为神童一般的孩子名叫张炀,出生于辽宁盘锦的一个小县城。这个成绩斐然,成就辉煌的孩子却并不是出生于显赫的家庭,父母也不是达官贵族。父亲只是当地的一个普通公务员,母亲则是在高中当老师的普通人。可是父母有过一定的教育,也对孩子寄予很高的期望,二人在小生命诞生之后非常兴奋高兴,孩子这个看似非常高深的名字也是二人花了很多心思得来的。不仅如此,二人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用尽心思,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孩子诞生时就付出了很多精力。父亲在炘炀出生不到三岁就在各个场合教育孩子学习汉字,每天的耳濡目染之下炀也做到了一定程度的识别能力。并且这样教育后的炀仅仅花了三个月就记住了1000多个汉字,而同龄的孩子不过刚刚学会说话而已。认定孩子在学习上非同一般以后,夫妻二人开始了更加专业和严格的教育模式。为了让炀的能力继续提升,并且在各个方面都能领先于同龄人,炘炀的父母做出了一个决定——让孩子提早进入学校学习。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炀开启了“学霸”模式。别人家的孩子炘炀不到六岁就被父母送进小学读书学习,那时候也的确是快人一步,相对于其他孩子来说炀入学时间真的很超前了。信奉快人一步赢在起跑线的炀父母却不这么认为,孩子可以超前学习就能够掌握更多知识,而自己的孩子完全有能力消化这些。于是炀进入了小学学习,而小炘炀确实是有很不错的天赋,在学习上更是无师自通。仅入学一个月就学习了小学一年级需要掌握的知识,二年级的知识也是在短时间内轻松掌握。以此类推,其他年级的课程内容也是快速就能学会。因此学完六年课程,炀只花费了短短的两年时间。若是大家觉得小学知识太简单而否定炀的能力,那么之后炘炀的表现就更加展现了孩子超强的学习能力还有学习天赋。因为快速学习完六年的课程,于是炘炀被老师建议直接进入初中学习。而相对于比较困难的初中课程没有难倒小炘炀,反而让他的实力得到更加显著地展现。仅仅两年,初中的所有知识就完全掌握,并且成绩也是非常亮眼。炘炀的表现让周围的大人都倍感吃惊,这就是大人们羡慕和称赞的别人家孩子的模样。进入高中后,炘炀也是周围人注意的焦点。年纪轻轻的他站在同学中间格外显眼。但是大家都是羡慕的目光,年少跳级又能够快速掌握学科知识,这就是学霸的样子吧。高中学习过程中,炘炀也是轻松掌握课程内容,并且在各方的建议下直接就是插班念高三课程。这样的破例举动也是足以证明,炀的智商超群,实力也是不容小觑。辉煌的成绩当时的炀年纪还是少儿的样子,周围的同学都是已经过了青春期,各个都已成为即将成年的小大人,自然炘炀是格格不入的。炘炀一心放在学习上,并且由父母帮助成功在2005年时报名参加了当年的高考。要知道,当时的炀不过是十岁,同龄人刚刚在小学完成部分学业。而炀却已经进入高考考场参加考试。整个考试结束后,炀也对自己的成绩比较满意,表示考取一所二本院校是没有问题的。成绩出来后总分达到了505分,虽然成绩是普通的样子,可是炀不过十岁,未来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相对各方面来说也是很不容易了,于是一家人开始的填上了天津工程师范学院这个学校,并且成功被大学录取。年仅十岁考入大学,在当地也迅速传开了。而后的炀进入了大学校园,虽然在学校也是格格不入作为孩童进入大学课堂多多少少有些吸引注意,但是炘炀一直专注于学习,也就没有太多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炀在大学毕业前参加了研究生考试,并且成功被北京工业大学录取,年仅13岁的他成功成为全国年纪最小的研究生。这个成绩优秀的孩子就这样一路过关斩将,获得了研究生的学历。可以说,研究生学历是不少人一辈子梦寐以求的,而炀却能够在13岁青春期时达到,的确让人羡慕佩服。研究生课程完成后,炘炀依旧想要继续深造,于是提出了攻读博士学位的请求。最终,炘炀凭借着自己的实力还有才华考取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的博士学位。一路过关斩将,又成为全国年纪最小的博士。如今了无音讯炀的成绩时辉煌且卓越的,并且能够屡次成为全国最小获得此学历殊荣,代表着炀本身也是充满智慧还有才华的。那么为什么如今却沉寂没有音讯呢?原来,年少成名又在年少获得了不少成就的炀本身存在很多问题。父母的拔苗助长让他失去了和同龄人一起成长交流的机会,来自父母、社会还有老师的压力让炘炀承受了很多本不该属于他的压力,也让他逐渐成为一个性格缺失的人。而青春期没有人疏导,又有着成年人才能够面对的压力和难题,炀逐渐迷失并且开始逃避。而沉寂后,导师带着炀看透自己的问题并且沉下心一步步完成学业。认识到这些的他不再追求别人的满意和别人的看法,最终沉寂了无音讯也是为了认真做科研,这样的结局也让人满意。父母的期望是一把双刃剑,辩证看待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炀的例子也是最好的证明,因材施教才会让孩子收获快乐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