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毕业季,总会有关于校园的一切记忆向我们袭来,各种拍照,各种问候,都代表着关于自己最好回忆的一段青春消失不见。很多人在读书的时候可能会觉得,自己的人生都在读书枯燥无味,但是继续走下去才发现原来这样的人生才是弥足精彩的,最起码是最单纯的。尤其是大学毕业生,在毕业那一刻被分成了三种人,一种是就业的,一种是考研的,一种是考事业单位,公务员的。这三种人并不是在毕业的时候就早早地选择好了自己的人生,很多都是到了那个临界点,不得不去做出的选择。大学会看到一个神奇的现象,就是在大三的时候通常决定毕业以后就工作的学生,会突然倒戈去考研,或者考公务员,突然觉得父母说的稳定好像就已经是自己最重要的一个需求了。最多的就是考研的学生,因为,很多大学生毕业了,但是其实大批量的人都没有做好就业的准备,都在希望自己继续学校生活。其实这样的想法在考完研究生或许会有改变,但都是自己的选择,也不是去置喙的点。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能放弃学习,最近,新闻中出现了一个“年迈”的研究生,并且在今年这个特殊的时间点毕业,浙江工业大学法学研究生朱宏伸也成了所有毕业生中的一员,不过这个研究生年龄已经到了64岁,朱宏伸的老师在朋友圈点赞一句,说他是上课最认真的,毕业论文也是写得最好的。江苏省扬州人的朱宏伸在退休以后,投入考研大战中,并且以初始324分,复试83.43分的成绩成为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新生的一员,在这一批研究生中最小的只有二十几岁。这样的人生可能不是很多人都理解的,但是对于自己来说却一定是最精彩的。学习有什么用,尤其是大学学习,网上可能会有很多人评论,说大学毕业生每年一沓一沓地出现,但是事实上大学生的工资已经明确地可以判断出上大学根本没必要,这样的想法无疑是狭隘的,如果上完大学还保留着这种狭隘的想法,那样大学教育才是根本没有意义的。学习结束以后,当然能创造出自己的最大价值,是很棒的,但是大学教育不仅仅是物质的,终身学习就是这样一种意义,能在六十多岁还在尝试的人,没有任何人有资格去批评他。学习的意义在哪里呢?首先,腹有诗书气自华不管你是不是在学业的路上一直钻研,有一件事情是很明确的,学习和积累多了,人的气质和想法是会相对应改变的,因为不断地学习都是在培养自己的内在,内在变充实了,那外在自然会不断地发生变化,很多同学可能会觉得玄乎,但是在你真正遇到一位很有才气的老师,学者,朋友。你就会发现,外在的皮囊是不会决定一个人的才气的,但是反过来就不一样了,一个人的才华一定能够支撑起一个人的魅力和颜值,属于闪闪发光的那种。其次,学习不分年龄和学校很多学生在毕业以后就觉得自己要是没有考上研究生就会很痛苦,并且觉得自己已经在学习上没有什么希望,但是学习其实是一个最不限制时间地点的东西,无论在什么环境下,只要你想充实自己,都可以去学习。但是考试不重要吗?不,高考对于所有人来讲是一个竞争的机会,这个机会可以让你接触更多,所以,不断努力加油,才会更完美。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职考研er,特别是放下学习很多年,时间精力都有限,考研很关键的一环,就是结合自身能力选择切合实际的院校。选择可能比努力更重要,这句话也适用于成绩中下、一心求上岸的应届考研er,毕竟最近几年的考研热度不断攀升,压力只会越来越大。我们要边工作边学习,那报考的院校就只能局限在当地或者隔壁城市,很可能你期许的985高校报考专业并不招收非全,甚至可能需要跟全日制的考生争夺这仅有的一两个非全名额。于是,我倾向于退而求其次,选择普通一本甚至二本院校,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自己努力吧,争取跟一个厉害的导师。12010年本科毕业在厦门参加工作,公司还不错就一直呆到了现在。我给自己的总结是:没什么人生目标和方向,高考完就丧失动力,大学乃至工作前几年都是在走下坡路。作为天马行空的水瓶座,我又想跟别人不一样,不甘于平凡,于是我开始求变,可对于一个散漫惯了的人来讲,这真的很难。我只能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先戒掉游戏瘾,再学点这个、学点那个。我知道,花开总要经历漫长的过程,风吹雨打永远不会缺席。工作了七八年,往前看,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未来几十年的职业生涯,虽衣食无忧但平淡无奇,而这,绝不能作为我的人生终点!22018年8月家人经历一场意外,曾经以为遥不可及的中年危机感觉就在我眼前,可我才刚30哎,上有老下有小、又是独生子,我不能再虚无缥缈下去了!9月份,我在隔壁部门小伙伴的鼓动下,报名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的高级资格考试(简称软考)。没过几天考研报名启动的网页跳入我的眼帘,一鼓作气我又报名了。而我,本科是211院校物流专业的,工作这些年功力近乎全失,仅有的按键精灵写脚本技能又很小众,跟目标考试不在一个频道,另外18年前后有自学一点python编程,顺便在扇贝单词打卡计算机领域单词差不多半年时间。以上,就是我的学习近况,大学时期的成绩情况也简要说明一下以免误导大家:英语靠吃高中老本两次才过的六级,高数期末考成绩前排、线代成绩一般般。这么多年过去,英语还是可以吃老本,数学比较难吃到。3对在职来讲,摆在面前最大的难题就是时间管理,工作日紧绷的8-9小时劳作,再加上通勤2个半小时、吃喝拉撒睡8-9个小时,每天自由的时间屈指可数。于是公交通勤的2个多小时都是在背单词、看书、看网课,不然时间真的不可能够用。另外,我还要周末双休来补救。40天零基础准备软考,后面又一个40天准备考研,而且是跨考计算机,当然报考的是普通双非院校。考研目标定位比较低,所以短短40天能否成功上岸还是期许的。可是,经历这近乎3个月的连轴转,我还是失败了。回顾一下,软考3科,过了案例和论文(论文被我押中题目、纯属侥幸),却败在了综合知识上,其实我并没有拼尽全力,仅仅想着45分及格就行了,多余的气力挪到考研复习,我高估了我自己。至于考研,40天够吗?我目标低只要过了国家线就行,我不死心。直到出成绩那一天,齐刷刷的6666开头,咋一看挺吉利的、而且单科都可以过线的,再看一下总分248,凉了!翻了几页的复试科目《数据库基础》再也没勇气看下去了,40天真的太仓促了,数学只复习了一遍课本、做了部分课后习题,真题只做过一份,150分的题才考60多分,感觉很是可怜无助……就算能过单科线,可40天还要准备两门零基础的专业课《数据结构》和《C++》,你肯定可以料想到什么结果。这段失败的经历让我越挫越勇,也让我明白,选择和努力一样重要,对于在职考研狗来讲,一定要做好计划,不要想着芝麻西瓜一起捡,毕竟我们没有三头六臂。4收拾下心情,在python学习的路上深耕了几个月,又到一年考研报名时。虽然看到华侨降低了初试的难度,但是心里那些憋屈又有谁懂?说实话,我连官方qq群都没找到,求助无门,找认识的华侨同学和老师都爱莫能助,以至于前一年的真题重现在考场时,我只能呵呵一笑。或许这就是没有缘分吧?去年没学过的C++,今年我要挑一个考C语言相关的。索性,2020厦门理工学院计算机专业开始招生了,专业课是C语言,没错,就他了!备战2020考研,专业课压力小了,也积累了一次实战经验,但我并没有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国庆小长假家里事情繁多,基本荒废了,没关系,小长假结束立即进入状态!数二,跟着汤家凤的基础同步课程走了一遍,1800题计划是基础系列做一遍,真题做了最近3年的,后来我发现不对劲,两周前做过一遍的真题,过了几天完全失忆,或许这是在职人员的一大难题吧,记忆力锐减。后来进行了题型总结,比如渐近线方程、面积体积积分、极值、拉格朗日定理、微分方程,几乎是大题必考的,究根到底这些还是基础啊,以至于我跑步的时候也经常会思考这些个题目到底该怎么切入,脑里想通透了也就不再难解了。英二,一战时语法有跟着田静老师的网课走了一遍,这次就只针对作文加强了一下,其实也就是背了两个可以活用的模板,记住了不同体裁的小作文格式是不一样的,词汇量自然也比一战多了许多。专业课C语言,11月份跟着大学慕课浙大的网课走了一遍,去年真题自己做了一遍,我一直坚信标准答案都是可以自己做出来的,一战没时间做的事,这一次我统统都可以自己搞定!就这样,我再一次踏入了考研的考场,不同的是,这一次在一所美丽的高中校园,敞亮无比的操场,绿油油的足球场草坪、艳丽的塑胶跑道,可是它平时大门紧掩,不能让我放肆奔跑。奋战了2个多月,我该交出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答卷了!明年,我要放肆奔跑在厦门理工的操场上!5考完数学那一刻,依旧有些心慌慌,我知道昔日的辉煌永远的过去了,毋需执念。而我的战役还没完,因为我对专业课信心满满。就这样,二战的我算是躺赢了?最后,就数学再稍作总结分享给21考研的小伙伴们。不止是在职考研er,报考普通院校需要统考数学的应届考研er,数学会是很多人的难以跨越的坎,虽然很多人跨过去了,但很多人跨不过去,这是现实。虽然我也总结了那些必考题型,也确实考到了,但是依旧会翻车!这涉及到了另外一个难点:计算能力,数学高分需要超强的计算能力!这种能力是不太可能三两个月速成的,它需要成年累月的积累。7道高数大题,要说不会做的只有1-2道,会做算不出结果或者结果算错的占了大部分,真正全对的只有1-2道,我相信这也是非常多考数学考生的情形。所以呀,不要羡慕那些随便就能考130,140的小伙伴,他们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不是我们三两个月的努力就可以追上的。一战65,二战81,刨除难易不讲,数学短时间要大幅度提高真的很难,一定要很早很早就下手。对工作多年的在职考研狗来讲,考研不难,但是要结合自身的实力制定合理的目标,然后就是按部就班的去复习准备。如果实力真的不允许,一定要考虑换一个不考数学的专业院校,选择有时候真的比努力更重要。最后,我也要感谢我的夫人在背后的默默支持和付出,承担了这期间几乎所有的家务和带娃。有了家室的在职考研er,琐事很多,特别是宝妈就更不容易了,能安静复习的时间少之又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倪昭卿赋赠叶神童》中写道:“神童天纵何聪明,十幅一息增荣名。若非唐朝李太白,靖通真人当复生。”白玉蟾称赞从小就极其聪慧的孩童为神童,从古至今,不少天资聪颖的人才经过培养与努力,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材,他们的故事传奇且真实,这类人稀少且珍贵,每每被发掘,总能令世人惊叹不已。小神童从小智商爆表,两岁半竟识1000汉字寒窗苦读是成大事者必经的过程,无论一个学生学习好坏,六年的小学,三年的初中高中,都是其必度过的岁月。学习这件事,抛去踏实与努力不说,智商是一个蛮重要的本钱,一个聪明的脑袋往往能够让一些“学霸”们事半功倍。成绩的三六九等随着年纪的升高会越来越明显,不少人都有这样的感悟,明明自己非常努力在学习,但还是敌不过身边学霸稍稍学那么一下,而辽宁市盘锦市就有这样一位学霸。张炘炀,1995年出生的他如今也不过25岁的年纪,他打一出生就是家中的宝贝,父母虽都是平凡之辈,但也把一切最好的东西都给了这个孩子。炘炀寓意着希望,并且和“信仰”是同音的词语,父母取这个名字给孩子,便是希望儿子能够有信仰,对万事万物永怀热枕之心。张炘炀从能语言表达的时候开始,就展现出了与一般孩子不同的地方,别的孩子还在玩玩具车,话都说不利索的时候,张炘炀竟然在三个月的时间里认清楚了一千个汉字,这让家人们都震惊不已,街坊邻居更是断定这孩子必是神童。小学生涯如开挂,令人瞠目结舌因为从小就学习能力极强,父母决定早送孩子上学,在张炘炀还不满入学年龄的时候,其父亲就到处奔走,终于把儿子送进了小学的课堂。本来夫妻二人只是抱着早些接触系统教育的想法把儿子送进了学校,可没想到的是,刚进入学校一个月的儿子竟然把一年的知识都学会了,这也让他六岁就直接升入了二年级的课堂。可是二年级的知识也没能难倒这位小神童,又是一个月的时间,他又将一年的知识学完了,就这样,六岁的他又升入了三年级。三年级的知识本是9,10岁孩子才会接触到的,可是小了3岁的小神童却临危不乱,甚至丝毫感受不到这些知识的难度,他又利用了四个月的时间,把三年级的所有知识都掌握了。更令人震惊的是,小神童花费了四个月的时间安稳呆在三年级的课堂上,父母本以为他这个年纪,从这里起步已经是佼佼者了,但小神童却是在蓄力,当他向父母反映其实自己不仅掌握了三年级的知识,连四年级的也已经懂了之后,父母欣喜也感到震惊,于是还不到七岁的张炘炀进入了五年级的课堂。张炘炀的小学生涯仅仅只有两年,这两年的时间,对于普通小孩来说也许只是刚开始拥有自己的学习方式,或者是还满脑子想着放学之后的动画片,可对于张炘炀来说,不过是用了别人三分之一的时间完成了自己的学习启蒙。十岁高考,成绩优异惹人羡慕升入初中后,张炘炀开始了安稳的学习生活,他没有再跳级,而是跟着别人的脚步稳步前进,沉稳的他仍然每次都能拿回优秀的成绩单,他的成绩在班里也是名列前茅的位置。同班的同学也十分感慨,和这么小的同学一同学习,自己的成绩甚至考不过他,真的是亲眼见证了什么是神童。升入初三的张炘炀第一次感受到了学业压力,突如其来的压力让他有些吃不消,大概是成长速度过快给了他不小的压力。其实他的能力本无需担心太多,但是他却莫名患上了焦虑,甚至有时候听课都会有些听不进去。父母在得知孩子的情况后,考虑到可能大环境的紧张感也会影响到孩子,于是在和老师协调后,张炘炀被接回了家,自学准备中考。果不其然,自学的张炘炀摆脱了焦虑,成绩又重新回到了巅峰,并且考到了当地十分有名的高中。在备考期间,解除焦虑的他顺便将高一高二的知识提前预习,并且利用暑假把高一高二的知识全部参透,步入高中课堂的他,没有踏进高一高二的教室,直接就准备高考了,他的事迹被大众知晓后,人们都感叹他是位不折不扣的神童。因为高考对于学生信息要求很严格,年仅10岁的小炘炀连身份证都还没资格办理,只是拿了一张临时开取的证明就参加了高考,可令人没想到的是,十岁的他就取得了505分的优异成绩,他也成功被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录取,在该上小学的年纪却已经可以进入大学的校门,张炘炀的人生简直拥有小说都不敢写的剧情。大学生活,提到这四个字,想必大家脑海中都是些美好的情景。大学本该过得轻松自在,多发展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可是张炘炀却仿佛对那些丝毫不感兴趣,他专心学习,利用两年的时间考取了研究生。13岁就读研的他并没有放弃继续学习,在2011年,16岁的张炘炀就考上了博士。他的事迹被传开后,越来越多人关注这位神童,不得不说他是天生的老天爷赏饭吃,有这样的头脑,人生真的赢了一大半。逼父母买房引人疑惑然而在这一年,张炘炀做出了一个让人疑惑的决定,受到了很多人的讨论,就在准备硕士答辩的前一天,他向父母提出了买房要求,并且“要求”父母在北京为他买一套房子。这让父母倍感震惊,消息流传出去后,也让无数关注他的人震惊。张炘炀追求这些其实也不难理解,毕竟北京是很多人都梦寐以求生活的地方,可是家境普通的他却逼迫着父母必须实现自己这个愿望,这就让大家不能接受。更有消息说,如果父母不答应他的这个需求,就不会参加接下来的论文答辩,这让父母十分恐慌,无论能不能拿出钱,都表示答应儿子的这个需求。那个时候,北京的房价还不同于现在,还没有到达天价的地步,可是薪资普通的父母依然没有能力能够承担起高昂的房价,最终父母租了一个房子,并且欺骗儿子是他们买下来给儿子的房子。结语其实,一向性格乖巧且懂事的张炘炀从不会逼迫父母做他们能力范围达不到的事情,这个要求背后其实也有他的小私心在。张炘炀早就参透了北京房价的上涨趋势,而自己又是真心实意想要一套北京的房子,与其以后的房价让家庭无法支付,还不如及时东拼西凑一下,或许还能够为以后省下一大笔钱。这个看起来无理的要求,其实是张炘炀一个思虑已久“投资”。而张炘炀读了博士后便很少有他的相关信息传出,有人猜测他在继续深造,还有的认为他在从事科研相关的工作,但无论他现在处境如何,人也会随着时间的沉淀而有所改变,相信他也有自己的追求。参考资料:《倪昭卿赋赠叶神童》图片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首先,能够在将近四十岁的时候读研,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也并不是所有的职场人都能够有这样的机会。从当前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背景来看,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即使在将近四十岁的时候读研,也是不错的选择。很多人在进入职场发展以后往往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岗位升级上,而且随着职场上的事情越来越多,很少有人能有机会继续提升学历,所以职场人能够有条件继续读研是应该值得庆幸和骄傲的事情。实际上,当前有不少职场人会在取得一定成绩之后,考虑重新回到高校继续学习,这在近些年来也比较普遍。在年近四十岁的时候读研应该注重三方面内容,其一是在方向的选择上要尽量考虑到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特点;其二是要注重行业经验与研究课题的结合,尽量要通过自身的行业资源整合能力来促进自身的科研;其三是要充分利用研究生教育平台,积极提升眼界。如果有进一步读博的计划,本身是值得鼓励的,但是读博士的过程往往会非常辛苦,所以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实际上,相对于硕士研究生来说,博士研究生对于科研成果的要求会比较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性,所以博士研究生延期毕业的情况还是比较常见的,很多博士研究生都是在读博第六年才能毕业。最后,按照历史经验来看,很多职场人在读研之后都获得了岗位升级,也有不少职场人在读研之后进入了自己理想中的行业领域发展,所以职场人读研会为自己的职场发展打开一个新的空间。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我!
所谓神童就是指那些从小就展现出超凡聪颖的人,但成长过程中总是有太多的变数,特别是这些备受关注的神童。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天才神童谢彦波,他是中科大第一届少年班最小的学生。天才神童,11岁小学毕业后被重点大学录取,18岁读博,现状如何?谢彦波出自湖南一个书香家庭,父亲是大学物理教授。但他小时候并没有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而是被送到了乡下奶奶家,直到到了该入学的年龄才被父母接回到城里,但回到城里的谢彦波不怎么说话,在学校对老师的提问也不回答,对此老师与谢彦波的父母进行了沟通,他的父亲用了一些方法来引导他,才让他慢慢学会主动和别人说话。谢彦波到二年级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学习起了高年级的内容,父亲也由此发现了他学习能力极强的天赋,并为他安排了严格的学习作息表,规定他早晨六点起床晚上八点半睡觉,除了上学和短时间的锻炼玩耍外,谢彦波每天都要花几个小时进行自学。所以他在小学还没毕业,就已经学完了初中数学和高中数理化的知识,五年级时甚至已经开始接触了大学的数学。后来谢彦波因为参加高中的数学竞赛获奖而引起了中科大招生老师的注意。在经过一系列的测试后,谢彦波跳过了初中和高中阶段,在小学毕业后,才11岁的他就被中科大少年班录取了。因为谢彦波年龄最小,所以他成为了宣传对象,小小年纪本就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却被迫参加了许多活动,这使得谢彦波的交际问题变得更加严重,不懂与人相处。谢彦波上了大学后,成绩一直很优异,甚至提前一年毕业,并且在15岁就考上了中科大的研究生,三年后,18岁的他又成功读博,非常有希望在20岁前就获得博士学位。然而事情并没有预计的那么顺利,他因为和导师的关系不好,拿不到博士学位,所以谢彦波就去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读博。在这里,谢彦波的导师是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安德森教授。有才之人多少都有些傲气,可让安德森教授生气的是谢彦波比他还要傲气,这也就导致了两人关系的不和。后来中科大经过讨论,决定将谢彦波召回国,他的神童之路也就此归于平凡。如今谢彦波成为了一名物理老师,与昔日神童的辉煌相比现在的他略显惨淡,毕竟他曾被看成是未来诺贝尔得主,可谁能想到他的聪慧好学没有改变,只是因为不懂与人交际而失去腾飞的机会。天才神童,11岁被重点大学录取,15岁读研,18岁读博,现状惨淡!
说起神童,我们脑中便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几个名字,五岁称象的曹冲、七岁作诗的骆宾王、十二岁拜相的甘罗……在中国悠久的几千年历史当中,神童绝对不在少数。当然,到了新世纪,全国各地依旧有各种各样的神童,他们往往十几岁便能考上大学、成为硕士,是父母口中经常出现的"别人家的孩子"。今天和大家聊的这位主人公,便是2005年火遍大江南北的张炘炀。1995年,张炘炀出生于辽宁,在别人家小孩刚刚上小学之时,张炘炀便跨入高校门槛。在他13岁时,成功考上北工大研究生,三年之后,他再次升级,成为北航博士生。如此天纵之才,在其成为北航准博士生之前却做出了令人瞠目结舌的举动。在这位神童看来,作为一名"成功人士",生活的配套自然得配得上自己的身份,出门在外,没有车是不行的,在北京读博士生,没有房更是万万不能的!为了让父母服软,张炘炀甚至在节目中向父母提出要求,这项出人意料的举动更是成为了他人生当中的巨大黑点,下面就和大家详细了解一下该神童的"成长历程"。两岁之时,大部分小孩只能口吐几个字,"爸爸"、"妈妈"之类的,而人家张炘炀,已经能够认出2000多个汉字,达到初中生水平。当别人家孩子五岁在幼儿园抢糖吃的时候,张炘炀就已经开始上小学了。当然,很多人都觉得5岁上小学也没有什么,可人家张炘炀却明显不一样,他从一年级升到三年级,仅仅只花了两个月,而后的四五年级,他只花费了半年时间,随后直接跳到五年级。别人花六年时间读小学,张炘炀仅仅只用了两年时间,升初中之时,他才仅仅七岁。可能是前面跳级的速度太快了,张炘炀的初一和初二都是按部就班地读书,然而到了初三,张炘炀上课很难专心听讲,老师便建议让其回家自学。在家中的六个月时间,张炘炀不仅搞定了初三的课程,甚至还将高一高二顺带解决了。其父其母为了让孩子早日上大学,也是动用了不少人脉关系,年幼的张炘炀直接成为了高三毕业班的学生。10岁那年,张炘炀成功地考入了一所二本大学,据说他当时的分数还要比二本线高出几十分。由于上大学才仅仅10岁,所以考研和考博是张炘炀的必由之路。在他13岁那年,张炘炀成功地考入了北工大的研究生。而就在他研究生毕业的那年,闹出了挟持父母去北京买房的丑闻。在北工大潜心学习几年,这位神童再创佳绩,考上了北航的博士生。10年之前,北京的房价仅仅需要一百多万,如今已经飙升至大几百万,对此不少人都暗想:神童不愧是神童,如果当时他父母真的咬咬牙买了,那么现在就赚大发了。甚至还有人表示,张炘炀可能是穿越的神童,小伙伴们认为呢?
最近被一则励志的新闻感动到了,一名50岁妈妈陪女儿考研双双被录取。由于女儿参加过两次考研都失利了,在去年准备第三次考试时,妈妈感觉女儿的复习不在状态。为了鼓励女儿认真准备,妈妈决定用实际行动感染孩子,也报名了研究生考试,陪女儿一起复习。妈妈的本职工作是一名护士长,平时工作非常忙碌。为了工作学习两不误,妈妈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从准备考研到正式考试,整个备考时间仅有两个多月,这位妈妈都是利用碎片化的下班时间和周末来学习。她走路听网课,随身携带英语词典,上厕所、等红绿灯、朋友聚会等场合,一有空闲时间就背单词。下班后,她关在书房刷数学题,一做就是好几个小时,有时抬头一看,已经是凌晨一两点。有时加班、应酬,无法完成当天的复习任务,第二天必须补上。因为妈妈的努力,看在眼里的女儿备考也更讲究效率,早睡早起,有效记忆。最终,妈妈和女儿双双考上了西南医科大学的研究生。其实这位妈妈具备主任护师资格,又担任医院儿科护士长,四川省儿科护理专委会候任委员,无论是职称还是职务,都取得了相当优异的成绩。周围人劝她不用这么拼,再说年龄大了,读研还有什么用?但是她说:“整个过程我充实快乐。我也喜欢读书。感谢女儿考研,成全了我的读书梦。”既是母女,又是同事,还是同学,她们被网友称为“神仙母女”。这位妈妈的励志特别让人触动,她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为了让女儿好好复习,没有选择去说教,而是愿意站在孩子的角度,用自己的自律、勤奋、坚持,以身作则去引导和激励女儿。英国教育家托马斯·阿诺德说:“父母的言行就是无声的老师,自觉或不自觉的榜样,强有力地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以身作则,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会成为孩子的榜样。01父母不上进,亲子关系变紧张知乎上曾有一位网友说自己的母亲:我看不惯她自己每天哼哼唧唧混日子,同时天天逼着我上进。我父母都是小学文凭,学习这条路上都是我自己在弄,完全没有什么教育模式或者氛围培养。本科考了二本,去年考研挂了,我妈在家疯了似的骂我,嫌我不努力,嫌我蠢。妈妈守着个爷爷传下来的小店,毫无变化和改进,我要教他们开网店,他们嫌累不想学,说只要我把书读出来,他们就可以退休了。我真的受够了,每天看她也没事做,想出去玩就关门。最后她说道:子女都是跟着父母走的,自己每天吊儿郎当,有什么资格来说我不努力?对父母来说,你有没有过让孩子好好学习,自己却不爱学习?让孩子多读书,自己却几乎不会捧起一本书去阅读,对孩子学习的内容毫无兴趣?有没有过要求孩子不要玩手机打游戏,自己却沉迷于手机和游戏无法自拔?你的行为正在影响着孩子,如果自己都没有做到,又怎会让孩子心服口服?时间久了,只会让亲子关系变得紧张尴尬。前段时间发生了这样一幕,一位14岁的少年报警称,他与妈妈因上网课起争执,被妈妈家暴逼得要跳楼了。起初民警以为是孩子淘气耍脾气,深入了解后才明白妈妈的问题居多。孩子考了年级前100名,妈妈不仅不肯定,还总是说“不考零蛋就行。”作业需要家长写寄语,妈妈却说看电视玩手机没有时间,让孩子自己发挥。但是妈妈并没有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觉得孩子不理解她,“我养你这么大容易吗?你要跳楼。”在妈妈看来,我没有不管孩子,我也有给他讲道理,殊不知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不只是靠父母的说教,而在于父母的行为。心理学家武志红说:中国家庭大多陷在一个死循环里,父母往往都对孩子报以厚望,早早放弃自己的人生目标,给孩子最好的资源,希望孩子将来出人头地,实现自己没有完成的愿望。却忘了,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02父母的努力,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少年说》有一期节目,孩子在高台上吐槽妈妈:我的妈妈今年已经38岁了,但是却一直准备考研。你读书太拼了,简直让我自愧不如,学习起来比我还疯。你工作很忙,两周回一次家,回到家也是闷着头在房间里学习,我好不容易见你一次,你还是在学习。别人家都是孩子自己学习,没空理父母,而我们家是妈妈刻苦学习,没空搭理我。所以他想问妈妈,到底是学习重要,还是儿子重要?妈妈的一番话让人深思:每天有不断的新知识会涌入到工作中,所以工作和学习都很重要,但是和儿子比起来,儿子最重要。妈妈总和你说我们是一个团队,团队就要一起合作,没有一个人可以掉队,因为妈妈觉得你最重要,所以妈妈要和你一样学习,也绝不会掉队。妈妈的拼孩子看在眼里,有这样一个爱学习的妈妈,孩子怎么会不积极进取、努力向前呢?只有和孩子一起成长,才能让孩子明白努力的意义。为了提升自己,我准备报考今年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开始每天工作之余看书刷题,周末去培训班上课,时间变得很忙碌。为了按时上课,我把孩子带到培训班,来回路上需要两个小时。除了上班,我所有闲暇的时间都用来备考了,精神和体力都在经受着挑战,同时还要忍受来自他人的不解:这么大岁数了瞎折腾什么劲儿?让孩子也跟着你受罪。我也担心过自己会考不上,不如多陪孩子玩一玩,或者多休息一下。但是这种迷茫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我发现孩子在我的影响下变得爱学习,爱阅读了。以前他总是爱抱怨作业多做不完,现在我俩一起做作业,他变得认真、专注了很多。不管最终有没有考上,我付出的努力都没有白费,因为我给孩子做出了积极的榜样,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不断前进。作家托尔斯泰说:全部教育,或者说百分之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父母的行动远比言语更有说服力,父母好的品质,是孩子最好的精神食粮,滋养孩子的人生,指引孩子前行。03你拼搏的今天,是孩子有底气的明天杭州市某小学的沈子涵,凭借自编自画的绘本《坠落的星》成为了“小网红”。这本绘本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小小年纪的他对每一个人物、物件的精细掌握,而且内容很丰富,完全不像出自一个小学生之手。这本绘本的主题和灵感,就源于他的妈妈,这是他庆祝妈妈成功追梦的礼物。他的妈妈本科就读于浙江大学,因为始终有一个北大梦,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也为了给孩子树立榜样,毅然决定报考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MBA研究生。为此,她充分利用休息时间,“见缝插针”地积极备战。只要不出差,她几乎每天都和孩子一起比赛背单词,背完相互抽查。即使再忙、再累,也会坚持每晚单词打卡。孩子去书房写作业时,她就拿着自己的学习资料和孩子一起学习,绝不刷剧或在网上闲逛。睡觉前是家人共同的阅读时间,妈妈有时会和孩子阅读同一本书,遇到困难也会一起查找知识点。过五关斩六将后妈妈成功被北大录取,最高兴的不是妈妈而是孩子,沈子涵说:“我一定会以妈妈为榜样好好努力。”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这位妈妈一样考上北大,都能考研成功,但你积极进取,努力学习的模样,会深深刻在孩子的脑海里。总有一天,孩子按照你的模样展现出来。家庭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良好的家庭教育,奠定了孩子能飞多高,走多远。我们拼搏勤奋的今天,就是孩子有底气的明天。董卿曾在节目《面对面》里透露自己初为人母时的艰难,说自己全部的时间都被孩子占据了,变得很琐碎,很平庸。但后来朋友对她说的一句话让她醍醐灌顶,“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董卿觉得还应该努力把自己变得更好,不放弃继续成长的可能,让孩子在未来真正懂得的时候,他对于你有爱,也有尊敬,从你身上可以学到一些好的品质。你努力一分,孩子就会知道不放弃的价值;你不停学习,孩子就会看到进步的力量;你积极上进,孩子也能在人群中闪光。最好的教育,是不放任孩子独自行走,与孩子共同进步,彼此成就。共勉。-End-作者:文娟,常常母爱泛滥的幼师一枚,用爱心面对孩子,和孩子共同成长。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巩玺:哈哈哈,比惨比惨,算我一个~86年的,北京大学口腔博士研究生(十年制),15年毕业,留院工作,单位其实很好,有编有户。现在平均月工资1w+,季度奖1w+,无灰色收入无外快北京有娃无房无车党,老公是师兄鉴于无房贷,生活上无压力,心态平和,夫贤子孝,小日子也挺滋润~穷到感觉自己已经脱离了追求物质生活的境界。。。就是觉得双方父母挺可怜的,虽然可以跟乡亲父老炫耀儿子媳妇(女儿女婿)都是北大博士,但并没有从我们这获得巨大的实质性好处,还整天操心我们没房怎么办。。。@匿名用户:我和爱人16年985硕士毕业,她是医生,去了南京某个三甲医院。我毫不犹豫地离开北京,去了江苏省某个省级机关。我们毕业那年,南京房价涨了一倍。爸妈拿一辈子的积蓄,卖了老家的一套房子,给我凑了首付70万,没办法,买了桥北某个屌丝超级大盘。月供8000多。爱人每个月扣完杂七杂八2800加上1400住房补贴外,还有1200公积金。除此之外,没有任何额外收入。哦,对了,饭卡每个月有200。我本身属于事业单位,每个月5700,死工资,没有奖金之类的。公积金1600。饭卡300。@Bella:我也是88年出生的。我和老公本科都是985,大一在一起,本科毕业后都保研留校。硕士毕业后,我们来的北方一个省会城市。我在一所211大学做职员,老公在一所中外合资企业做工程师。工作两年了,目前年薪加起差不多有34W+(税后)。已领证,买了房,还没孩子,每月贷款6000+,其中有4000是公积金还。手里有点存款,准备攒着买车。生活总体来说很稳定。感情稳定,工作稳定。@匿名用户:35岁,女,985本.211硕士毕业。毕业后在在一家高校图书馆工作。每月到手不足6K。下班后的主要精力在家庭和孩子身上。 爱人另一所985本.211博士毕业。另一所高校做老师。到手9k+。文科。科研压力很大。他的精力主要在工作上。 房贷每月2k+,公积金可以解决这部分支出。不奢侈浪费,日常生活所需足够了。正常生活里的琐碎、一地鸡毛、各种矛盾全都有。但生活不就是这个样子的吗?@昆仑笑使:85年,985硕士。10年研究生毕业,上海某设计单位做结构工程师。上班第一年,收入2.5万左右,过的很艰苦,两个月内复习通过了注册结构考试,领导从此对我刮目相看。第二年辛苦加班,拼命画图,工资加上年终奖到手8万多点,比我很多同学低了很多,觉得确实对不住家人和学校这么多年的培育,终觉无望跳槽去了另一家设计单位,经过自己的努力拿到15万的年薪,这也是我在上海的三年涨下的所有积蓄。13年回到老家湖北,开始武汉一家地产公司的生活。回武汉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用那15万加上父母的帮助付了首付,贷款50万。地产的节奏很快,公司只有一个结构工程师,一个人背负六个项目向前冲,一开始压力很大。14年收入到手达到25左右,15年30,16和17都在40+,工作也越来越顺手,17年终于结识了现在的女朋友,虽然陪她时间有限,但我们很相爱,希望我们幸福。33了,我一直坚持一个道理,脚踏实地、明确目标,自己就是自己的品牌形象,做得好,终会有人赏识信任,然后被不断推广。还有一点,我前面三年,都在用心积累专业,赚钱虽然重要,但我觉得学习和明确自己适合做什么更重要。共勉。你播种下的所有心愿,都将在秋天收获!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共勉
50岁的妈妈与25岁女儿一同考研,同时被录取,不仅是同一家医院的同事,还是同一所大学的同学。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位妈妈在50岁的年纪还爆发出如此强大的学习能力?原来这位50岁的妈妈名叫白永旗,是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儿科护士长,因见女儿两次考研失败,为鼓励女儿认真准备,白永旗决定用实际行动感染孩子,也加入“考研大军”。由于平时工作非常忙,所以白永旗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早上六点就开始戴耳机边听课,边步行去上班,下班就刷数学题。有时当天因其他理由无法完成,第二天就必须补上。由于妈妈的加入,女儿露露的备考劲头更加充足了,最终母女俩一同考上了西南医科大学的研究生。@爱说的橘子酱 我十分佩服这位50岁的妈妈,很多四五十岁的人日子得过且过,休息时间不是一天到晚煲剧等退休,就是三五朋友打麻将度闲时。也有很多人心中想法很多,但却借口人到中年,学习已晚,最终不了了之,渐渐变成了一个毫无干劲的普通人。而白永旗考研成功的实例做了很好地示范,只要想学,多老都不晚。白永旗启示录:第一,只要想学,多老都不晚。古人有云:活到老学到老。无独有偶,美国密西西比州的梅洛迪和约翰逊高中毕业就结婚了,因为要养育多个子女,所以一直没有再读书,多年后,51岁梅洛迪和50多岁对约翰逊动起重返校园的念头,他们认为有心不怕晚,付诸实行,最终在儿子瑞安大学毕业前一日,双双取得大学毕业证书。现在他们又决定报读博士学位,以提升自己服务有需要的儿童的能力。我国著名的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老先生早年在金融系统工作,年近50岁的时候,被调到北京“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从事汉语拼音和文字改革研究,并主持制订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85岁以后开始研究文化学问题,他在100岁那年才开始写博客,常写哲理深刻、文字简洁的小文章。说到老,你们老得过上述这几位吗?任何年纪的人都可以追寻自己的理想。第二,想达到目标,必须持之以恒。白永旗在备考的二个多月里,每天坚持从早上6点开始听课,下班刷题,持之以恒,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最终达到目标。现代《成功学》中,最前沿最权威的成果是“一万小时定律” 。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持续不断付出努力,任何人都能成功。近期独臂男孩张家诚可谓一夜成名。在他5岁的时候,因为一场意外,导致他的右手被截,之后张家诚变成了一个独臂少年。由于对篮球的热爱,张家诚在这9年来,无论高阳艳照,还是刮风下雨,都坚持每天练球。这种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使得张家诚即使是单手,也同样可以完美地完成胯下运球、转身等各种动作,而且速率极快。说到坚持,连独臂的张家诚都可以风雨不改坚持9年,更何况身无残疾的你呢?所谓万物本乎心:心若在,梦就在;何分早到与迟归?
"顺其自然、抓住机会,致力科研、乐在其中"——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物理化学专业1982届校友李永舫的座右铭。从29岁考上大学,到当选中科院院士,他抓住每一个机遇,凭借努力与勤奋,不仅成为了我国聚合物太阳电池研究的先行者之一,还培养出了众多青年科研人才。本期推送,让我们来一起认识这位院士——从农药厂工人到"高龄"大学生年少时的李永舫家中条件并不好。在父母的支持下,他克服困难读完了高中。随后,他响应号召回乡务农,成为了一家微生物农药厂的工人,从事生物治虫的工作。1977年高考恢复后,已有两个孩子的李永舫以29岁"高龄"考入了上海化工学院(由华东化工学院更名,现华东理工大学)抗菌素专业(现生物工程专业)。李永舫曾回忆说,他之所以报考这一专业,是因为他在微生物农药厂当工人期间曾到上海化工学院购买过菌种,在那时了解到这里拥有全国最好的抗菌素专业。大学时期的李永舫进入大学后,李永舫养成了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他一般晚上9点多上床休息,早上5点之前起床,去操场跑步锻炼半小时左右,然后去教室学习英语。当时,他除了利用助学金维持在学校的基本生活之外,还要省下钱来购买学习资料以及放假时回家的路费等,因此在食堂吃饭总是买最便宜的饭菜。幸运的是,尽管他在同宿舍六人中年龄最大,但大家都对他非常照顾。李永舫(前排中间)与他的舍友起初,李永舫没有想过考研。"一天晚上,室友告诉我,学校正在组织在校学生考试,并且推荐成绩靠前的学生提前考研究生。"李永舫说,"一想到有机会继续深造,我当时很激动,立刻着手准备考试。"1979年,李永舫以全校第三名的成绩提前考取了华东化工学院物理化学专业研究生,走上了科研道路。在读研期间,他还担任了当时华东化工学院副教授胡英(现为中科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教授)的《物理化学》课程助教。脚踏实地科研,专心投入教学研究生毕业后,李永舫考取了复旦大学物理化学专业博士,随后考入中科院化学所继续攻读博士后,进行导电聚合物电化学的研究。2000年,他进入聚合物太阳电池研究领域,成为我国最早开展聚合物太阳电池研究的先行者之一,也成为国际上最早开展聚合物太阳电池光伏材料和器件研究的中国学者之一。他开发了低成本高效聚合物给体光伏材料PTQ10,提出了聚合物分子设计新思想,带领团队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相关光伏材料,显著提高了聚合物太阳电池的光伏效率,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2013年,李永舫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次年,他接到一个新的任务——执教《化学原理》课程。尽管已经从事科研几十年,但为本科生上课还是他的头一回。这门课是化学、材料、生物等专业的学生进入大学学习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重要性不言而喻。在60个课时内,他不仅要带领大一新生了解化学世界的框架,更要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自学能力。如何在教育和科研之间转换角色?这对李永舫而言无疑是一个挑战。没有丝毫松懈,李永舫开始认真准备。除了请北大的老师交流教学经验、比对国内外名校的课程资料外,他还把近500页的教材通读了好几遍。刚开始教课时,2个小时的课程内容,李永舫要花20个小时备课。对刚入门的新生而言,把握化学这门学科的整体脉络并非易事。但在李永舫这里,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清清楚楚。课堂上,李永舫还会引入最前沿的成果,用重磅论文中的例子,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李永舫每天在办公室的时间超过11个小时。除了大年初一,只要不出差,他从来都是早上8点前到办公室。李永舫在为本科生上课为本科生上课,李永舫也保持了一项超常规的纪录:从2014年到2019年,无一次调停课。赶上上课当天要出差,他就把行李拎到教室、下课后直奔车站。若遇到院士大会这类封闭式会议期间有课,他会专门请假赶回学校,上完课再接着去开会。每逢期末监考,他一定亲自到场。改起教案或论文来,他从来都是仔仔细细从头改到尾。李永舫的不少学生在学期间取得了具有重要创新性研究成果,走上工作岗位后成为了各自领域有重要影响的学者。李永舫参观华东理工大学一位草根艺人曾为李永舫写过一首人名诗,他很喜欢其中一句"永远自奋发,舫行搏风浪",认为这很像他的人生写照。如今,李永舫说,他的人生梦想就是实现聚合物太阳电池的实际应用和商品化,为绿色能源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来源华东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