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这所二本高校被戏称中国版“麻省理工学院”,原因让人捧腹北使齐鲁

这所二本高校被戏称中国版“麻省理工学院”,原因让人捧腹

中国高校最擅长模仿,曾经模仿苏联,如今又开始学美国。比如美国有个所谓的名校联盟“常青藤”,于是我国也整了个名校联盟,也就是所谓的“C9”。那美国有个麻省理工,中国有什么呢?众所周知,美国有一所非常厉害的高校,名为麻省理工大学。我国两弹一星的元勋钱学森就曾在这所学校攻读硕士学位,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也是这所学校出身,中国互联网知名人物搜狐张朝阳更是在这所高校获得了博士学位。麻省理工学院作为一所私立学校,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相关专业在世界范围内都罕逢敌手。麻省理工大学小而精,但是在各大世界大学排名榜中均位列前五,多次获得第二名,仅次于哈佛大学。那么麻省理工学院这么厉害,中国的哪所高校能被称为中国版的麻省理工呢?有人说哈工大可以,因为哈工大的工科在中国也是执牛耳的存在,也有人推荐天津大学,因为它小而精,而且工科实力不俗,和麻省理工的特点很相似。然而在段子手的眼里,哈工大和天大都得靠边站,因为只有这所二本高校在名字上和麻省理工学院最亲近,哪所学校呢?就是四川理工学院!这里有小伙伴可能要问了,这四川理工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有何相似之处?容小编细细道来。首先,两校校名均有“理工”“学院”这两个词,且四川省的小伙伴都喜欢打麻将,所以四川也被称为“麻省”。所以说,四川理工学院也就可以被称为麻省理工学院了。四川理工虽然冠以四川之名,但是比起同在四川的成都理工,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四川理工2003年才合并建校,这么多年来,四川理工学院都想升“大学”,刚开始想叫“四川理工大学”,然而多次尝试均以失败告终,如今他们又携“四川科技大学”准备卷土重来,不知道这次能不能成功,让我们拭目以待。不过小编觉得这次四川理工学院改名四川科技大学成功率应该还是挺高的,毕竟位于四川绵阳的一所二本院校都改名叫做“西南科技大学”了。在小编看来,高校改名只为两点。第一点是学院变高校,校名变好听,领导级别提一级。第二点是冷门变热门,比如校名中加上财经、科技等热门词语,提高生源质量。然而,大学最终靠的还是实力,校名只是表象,填报志愿的高中小伙伴还是要多留个心眼呀!

红旗歌

那些世界名校哈佛、剑桥、麻省理工,学生毕业后都去了哪里?

那些世界名校哈佛、剑桥、麻省理工,学生毕业后都去了哪里?普通大学毕业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从事于社会各个平凡工作岗位,私企、地方机关单位等,那些世界级的名校,哈佛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大学等等一些名校,学生毕业后都去了哪里呢?和普通大学的学生差距不是一般大。1.世界500强企业作为这些世界名校毕业的学生,他们的能力要远超普通人,因为学校的优质师资和硬件设备,他们已经成为了一个优质人才,这时候到社会上认可度是十分高,小企业对于他们来说很多都是大材小用,而他们的志向也不在此,他们首选的就是世界级的企业,因为这些企业对于他们来说更有发展前途,而且起点比较高,更有利于他们的发展,而他们的能力也比较符合世界500强企业的人才要求,因此,很多学生毕业后都会去向世界500强企业。2.政府机关单位无论是普通大学还是世界级的名校,学生毕业后选择进入政府机关单位的人都不少,普通大学的毕业生很多都是去向了地方的政府机关单位,而世界名校的毕业生,他们毕业后很多人都去向了自己国家的政府机关单位,比起地方政府机关单位,他们的起步点更高,发展也相对更好。3.读研深造现在大学生读研的数量是越来越多,世界级名校的学生也不例外,相反,选择读研的人数更是很多,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是直接保研,他们感觉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为了自己后期的发展更顺利,就会不断充实自己,越是有能力,越容易成功,读研就是提升学生能力的很有效方式,因此,大学生毕业后,很多都会去选择读研。4.自主创业现在的大学生自主创业很常见,那些世界级大学毕业生也是普通人,他们在毕业后很多人也会选择去创业,这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普遍现象,不过,大学生创业还是有很大风险,创业的学生要考虑清楚实际情况,不要盲目做决定,那样失败率是很高,对个人的发展也不利。5.继承家族企业能上世界级名校的学生,很多学生家庭背景都很深厚,他们毕业后都不需要去从底层做起,家里的企业就是他们的起步点,很多学生毕业后都是直接去家里的企业帮忙,等学生把学校所学和现实结合起来,他们就会直接管理家里的一些企业,这也是很多大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尤其是世界名校的学生,很多学生毕业后都是这样的情况。世界级名校的学生和普通大学的学生很多时候还是一样的,只是起点可能会不一样,就像普通大学生去普通企业,名校大学生去名企一样,他们毕业后的去向很相同,只是起步高度可能存在差异,这都是学校和个人实力所带给的差距。大家对此怎么看呢?

其室虚矣

从四川县城学霸到麻省理工教授|专访“数论大神”张伟

“我就不陪你上去了,加上排队要一两个小时,我在附近的咖啡馆等你吧。”在陪同学参观了哥大校园和美国自然博物馆之后,张伟在帝国大厦周边的咖啡馆里,拿起餐巾纸开始了数学演算,同学目瞪口呆:“没有人能够体会我当时震惊的心情,我的上颌与下颌估计跟自然历史博物馆那个恐龙骨架的头颅没拼合好之前是一样的。”图 | 张伟 (来源:MIT News)类似的场景还出现在回家的火车上,即使是路途中休息的时间他的大脑也从不停歇,“突然间,所有东西都能连接在一起,这绝对是一个让人感叹‘原来如此’的时刻。”十年前在火车上的构想像是一块拼图,在经过这些年的“耐心拼装”之后,终于在最近完成了一篇论文。不知道张伟的演算笔迹还被留在过什么地方的什么平面上,可能就是这些零零碎碎的推导验证造就了一代“数学大神”:在 29 岁荣获 SASTRA 拉马努金奖, 34 岁破格成为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终身教授,35 岁斩获晨兴数学奖, 37 岁担任 MIT 数学系正教授,并荣获科学突破奖。近日,张伟因在算术几何与自守形式的算术面向上的突破性工作获得本年度克雷研究奖(Clay Research Awards),成为获此殊荣的首位华人数学家。图 | 张伟(中)荣获“晨兴数学奖”金奖,该奖项被誉为“华人菲尔兹奖”,是华人数学领域的最高荣誉(来源:中国科学院晨兴数学中心)追求数学之美张伟就读的高中离他的家乡有 500 多公里,这并没有阻挡他追求数学的热情。他出生在四川达州的偏远乡村。小学四年级就开始感叹:“就是纯粹的好奇,一些数学问题怎么就被设置地那么精妙!这很美。”五年级他转入大竹县天成乡小学,当时的数学老师看到了张伟的潜力,便开始让他精读课外习题书。中学时期,他自己写了自荐信邮寄给成都七中校长,后来幸运地成为 1997 年成都七中招收的五名外地生之一。高三那年,在申请北大保送的时候,张伟就决定未来要“成为数学家”。图 | 张伟 (来源:Quanta Magazine)2000 年, Andrew Wiles 早在五年前就证明了的“费马大定理”在当时仍然是相对新颖的课题,并引起了数学界很大的反响。这一年张伟刚刚进入北大,北大的一位教授深谙教育之道,通过“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为张伟打开了数学新世界的大门,张伟在这一年就开始接触尖端科学和像“费马大定理”这样的前沿学术研究。如今,张伟也已为人师,他在 30 岁就开始带博士生。到现在为止,张伟已经指导了三名博士生,他带过的有些博士生年龄只比他略小一点。图 | 在局部对称空间表示理论与分析研讨会中,张伟讲解Shimura分类上的特殊循环(来源:YouTube)张伟的核心研究领域是数论,致力于整数及其性质的研究。从广义上来说,它探索的是如何用整数和有理数解方程,类似于勾股定理 (a2+b2=c2)。他说:“一个简单的想法是尝试用模运算来解方程。”模运算最常见的例子是一个 12 小时制的时钟,当时间到达 12 小时后重新开始并重复来计算时间。使用模块化算法可以编译一组数据,例如,根据素数建立索引。但问题是,通过模运算收集的数据能说明方程的解是整数吗?张伟研究了是否以及如何通过将这个局部数据还原为一个全局信息来求解——就像发现勾股定理一样。同时,把数学的其他分支与数论联系起来是张伟的一大专长。2018 年,张伟和他的大学同学恽之玮共同获得了“数学突破奖”,他们在L函数的泰勒展开式上作出了巨大贡献,这被誉为过去几十年来数论一个关键领域的重大进展。他们的项目源于他的论文研究,这项工作也为他目前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即椭圆曲线的算术。但张伟表示,未来的道路直到 5 年后才明朗,这还需要与恽之玮进行很多探讨。“通常来说,把拥有不同技能和学术背景的人聚集在一起,对一系列事实做出新的解释,这是有助于解决数学问题的。我和恽之玮就是这样的。他对问题的几何思考方式与我的观点正好互补,我的观点更多的是数字算术。”张伟说。图 | 恽之玮(左)、张伟(右)出席 “新视野数学奖”红毯仪式(来源:AIAT)张伟的朋友圈张伟的“大神之路”可以用三个地点来划分成几个阶段:在四川的数学启蒙、在北大的开拓拔高、在海外的研究探索。在启蒙阶段,主要是在成都七中高 2000 级理科实验班,张伟和周涛从同学变为了好友,后来周涛专攻计算机,他专攻数学,周涛现在是“电子科技大学最年轻教授”。张伟、恽之玮、许晨阳三位北大出身的“天才数学家”先后进入MIT任教,华人数学家天团从未像现在这样闪耀过。之所以说“天才都是千篇一律”,除了启蒙期结识的周涛之外,还有北大之后的许晨阳、朱歆文、袁新意、恽之玮、孙崧几位华人数学家,每一个都年少有名,他们的履历有太多的“重合”,而且他们之间还有不少的交集。图 | 从左至右依次为刘若川、恽之玮、袁新意、宋诗畅、肖梁、许晨阳(来源:北京大学官网)张伟、许晨阳和朱歆文都来自川蜀,同为 1981 年出生,都毕业于北大数学科学学院 2000 级:张伟在北大毕业后前往哥伦比亚大学读博,后在哈佛大学做博士后和讲师,2011 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助理教授,随后先后升任副教授和教授,2017 年加入 MIT 数学系任教授;许晨阳在毕业之后继续在北大读了硕士,2008 年前往普林斯顿大学攻博,2008-2011 年在麻省理工学院担任 CLE Moore 讲师,随后被任命为犹他大学助理教授,2012 年在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做研究员,并荣升北大教授,2017 年和张伟、恽之玮同时拿到 MIT 正教授 offer,现在担任 MIT 数学系教授;朱歆文毕业后前往加州伯克利分校攻博,之后在哈佛大学担任 Benjamin Peirce 讲师,并在西北大学担任助理教授,2014 年加入加州理工学院数学系担任副教授,2016 年至今任教授。此外,袁新意、恽之玮、孙崧也是国内年少有为的“数学之星”。袁新意也生于 1981 年,同样毕业于北大数学科学学院。随后前往哥伦比亚大学攻博, 2008 年博士毕业,同年获美国克雷研究所研究奖,是第一个获此奖项的华人,并在克雷数学研究所做了三年研究员,在此期间他先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和哈佛大学任博士后,之后在哥伦比亚大学任 Ritt 助理教授, 2011-2012 年任普林斯顿大学助理教授, 2012 年加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助理教授,现任副教授;恽之玮比他们小一岁,在普林斯顿大学读研和博,2009 年获博士学位并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和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也是麻省理工学院 2010-2012 学年的 CLE Moore 讲师, 2012 年起先后在斯坦福大学和耶鲁大学任教, 2018 年至今在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任教授;孙崧年龄最小,生于 1986 年,就读于中科大, 2010 年进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数学系学习,后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助理教授,现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副教授。著名数学家张寿武说:“张伟是目前在国际数学界非常有影响的一批年轻的中国数学家之一,这批人我知道的就有 10 人左右,他们非常聪明,而且是同一代人,其中五六个是北京大学数学系 2000 届的学生,张伟的同班同学,包括袁新意、恽之玮、朱歆文等,另外几位同一届清华大学的学生,他们每个人的水平都与我们相差无几!”张伟:北京有望成为拥有数学家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DeepTech:一些人把数论比作是“数学之冠”,你怎么看?你选择数论作为主要研究领域的原因是什么?张伟:数论具有最悠久的历史,两千多年前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万物皆数”,两百多年前的德国数学家高斯则认为“数学是科学的皇后,而数论则是数学的皇后”。现代数论经历了 20 世纪的蓬勃发展,已经涉及到数学的诸多分支。事实上, 19 世纪中期黎曼将解析理论引入数论,用于研究素数分布和“zeta 函数”,并提出了至今仍是数学里的核心未解谜题之一的“黎曼假设”。到了 20 世纪前半叶,布尔巴基学派的奠基者和领袖韦伊(A. Weil),在奠基代数几何的同时系统地引入代数几何的方法研究数论,推广了“zeta 函数”的概念,并模仿黎曼的假设提出了“有限数域上的黎曼假设”——被称为”韦伊猜想“。韦伊的梦想之一是在代数几何的研究对象上复制一些拓扑学的构造,并由此来解决”韦伊猜想“。20 世纪中后期,韦伊在代数几何的梦想被格罗登迪克(A. Grothendieck)基本实现,随之他的学生德利涅(P. Deligne)完全证明了”韦伊猜想“。格罗登迪克的数学成就深刻地影响了数论的发展:自他以来,格罗登迪克意义下的代数几何可以被广泛地用于数论问题的研究。一个标志性的例子便是法尔廷斯(G. Faltings)在 80 年代解决了丢番图方程领域的难题:莫德尔(Mordell)猜想。20 世纪后半叶,在朗兰兹(R. Langlands)提出的一系列深刻猜想影响之下,数论和表示论的融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外尔斯(A. Wiles),他在 90 年代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由此证明了“费马大定理”。时至今日,数论依旧可以保持活力,我觉得最主要是因为数论问题的研究直达数学之根本。数论是否会发展成为数学里的“大一统理论“?虽然我不能确定,但是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数论问题将继续激发数学各个分支的进步,数论和数学的各个分支也能继续保持密切的联系,不断获取新的视角。我 2000 年 - 2004 年在北大读本科时,刚好是 Wiles 证明“费马大定理”没过多久,即使我无法完全理解他证明的细节,却已经深深地吸引了我去学习数论。我的几位老师在不同场合向我展示了当代数论的优雅和深刻,进一步强化了我以数论作为研究方向的想法。DeepTech:能否简单介绍一下你最新发表的论文?有报道说这篇论文的猜想是在 11 年前提出的,是不是所有的数学猜想实现验证都要经历很长的时间?在这期间你是如何保持耐性的?张伟:数学猜想被证实或者证伪,所经过的时间很随机,有长有短。这是我在博士阶段的最后一年提出的一个猜想(正式发表是两三年之后),我称之为”算术基本引理“。最近我才找到了解决的方法,这是这篇新文章的内容。事实上,在这期间的十余年里,我一直觉得在可见的将来人们尚不能发展出解决这个猜想的工具,所以我也没有认真尝试过!只是,我偶尔会想起这个问题,虽然每次都以无从下手而告终。直到最近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些蛛丝马迹和我十年前的博士论文里的一个想法有一些吻合。和“算术基本引理”相比,我博士论文研究的是完全不同方向的问题,而且在写完之后我便再也没有考虑过那个方向的问题。但是,这一次我突然意识到,如果将博士论文里的想法稍加变化,即可迈出解决”算术基本引理“的第一步!DeepTech: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一位政协委员提出要“抛弃中国数学领先的错误观念”,你怎么看这个观点?你认为中国的数学水平在全球来看怎么样?张伟:在中小学生数学平均水平上,我认为中国确实处于一定的领先位置。这得益于我们一直坚持的高强度的训练,多课时,重复练习。但是这些做法通常不利于培养极具天赋的青少年,使之有望成为研究型的“数学家”。我的中学阶段处于 90 年代最后几年,我是数学竞赛到一名受益者。回想起来,在数学方面有天赋的同龄人,在那时似乎只有奥数这一条路线上可以有机会获得课堂之外的指导。也许有些本来有天赋的,则可能因为不喜欢奥数或者不擅长奥数而未能被发掘出数学上的天赋?我们的培养方式是不是有些单一?二十年之后的今天是不是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不大清楚;但在这二十来年里,我逐渐了解到欧美国家有一些数学家,在中学时代已经开始系统阅读(甚至有人读完了)格罗登迪克的“代数几何原理”(léments de géométrie algébrique EGA)!虽然这不是通向数学研究道路的唯一途径,但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 14 亿人口的群体里,迄今为止确实尚未听说过有这样的中学生!由此可见,至少我们在培养方式“多样化“方面还有可以提升的空间。中国的数学研究整体水平在过去十几年里,上升的速度非常快,至少已经迈向数学强国的大门。如果能维持目前的发展速度,前景应该非常乐观。局限到北京一个地方为例:巴黎和波士顿地区也许是目前世界上拥有数学家密度最高的两个城市,北京有望在不远的未来达到与之相当的量级,尤其是如果各科研机构能够提供经费和待遇的稳定保障。中国青年数学家的数量和质量上都是很值得期待:实际上,目前在欧美知名高校里就读数学博士学位的学生里,中国学生占据着极高的比例!中国数学发展需要的是时间:毕竟数学人才的积累通常需要数代人的时间,而欧美数学强国都有至少一百年的积累时间。DeepTech:你认为学好数学的基础是什么?你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是如何激发他们的热情的?张伟:大多数人都可以通过有效的系统学习而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对于喜欢数学的青少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之产生了解自然原理的好奇心,以此为驱动力。被动的学习,进步的速度是线性的;而主动的学习,才能有指数增长速度。当然,这些都是说起来容易,实行起来却很困难,尤其是我自己有小孩之后,也还在摸索。而我目前主要指导的都是博士生,已经是有志于数学研究的年轻人;激发他们热情的最好方法是让他们能不断领悟到新的思想,同时让他们尝试如何自己做出原创性的研究,在裹足不前的时候尽快帮助他们找到原因。DeepTech:有一个说法是北大数学学院是“北大四大疯人院之首”,数学竞赛金牌保送生一把抓。我发现尤其是 2000 届,包括您在内的很多人成为数学家并在国外知名大学当教授,您认为这一届的学生能取得优异成绩并有所作为的原因是什么?张伟:“北大四大疯人院之首”这个说法我印象不深,也许 20 年前尚不存在;事实上,数学系也许有较多比较特立独行的同学,我并不觉得他们疯狂:如果找到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很容易理解这种摒弃一切束缚的心态。我所在的 2000 级有很多目前在国内外高校任职的。但是这在一开始也并不明显,至少在北大读书的那几年我并没有感到我们年级和别的年级有很大的区别。如果有一点,或许我们级有相对多一些的同学聚在一起组织一些讨论班,学习一些较为前沿的基础知识。此外, 2002 年北京举办国际数学家大会,很多同学作为志愿者,亲身体验了数学界四年一届的盛会,近距离接触到了很多著名数学家,或许嗅到了“何为数学研究”的一点点味道;我不确定这有没有潜移默化产生了影响。北大数学院师资在每一年级都很强,分布很平均;亲身体验一些美国名校之后,我认为至少在本科生低年级的基础训练方面,北大数院是毫不逊色,甚至可以说更加扎实。DeepTech:你的闲暇时间都用来干什么呢?有什么兴趣爱好?张伟:以前还有些闲暇时间,可以打打网球,看看电影;现在闲暇时间越来越少,有一点也多用来带小孩了。

东方红

哈佛看不起麻省?那些年你不知道的藤校爱恨情仇

哈啰,大家好,我是藤校妈,你们今天好吗?话说,我最近收到几个留言要我说说哈佛的八卦,尤其是那个著名的哈佛图书馆里上的励志名言▼可是,诸如此类的东西,十个有九个半是假的!话说要装成哈佛的励志名言,也得下点功夫,这些句子的英文也太烂了吧然后再来说说哈佛跟邻居麻省理工的精彩互黑史...基本哈佛跟麻省的关系就像北大跟清华,爱相杀。先来说大家对藤校最常有的问题:Q:藤校到底是哪几间?常春藤盟校是怎么来的?所谓的常春藤盟校(Ivy League),其实最早是由美国东北八所私立大学组成的体育比赛联盟,然后这八间学校又刚好都是美国历史悠久的顶尖名校,所以名气就越来越大。以上是官方说法,我自己念哈佛的时候听到的说法是,因为这八间学校比较骄傲,不给体育生奖学金,所以这八个学校体育表现特别烂;米国大学又爱整各式各样的校际篮球、橄榄球比赛,与其让这八间学校出去当炮灰,不如自己组个团体关起门来比赛,比较不丢人这八间常春藤盟校分别是: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哥伦比亚、宾州、布朗、康奈尔、达特茅斯。顺便再送大家一个八卦,藤校本身也有鄙视链藤校鄙视链顶级:哈佛、耶鲁、普林斯顿"The Big Three" 藤校三巨头中阶:哥伦比亚、宾州底层:康奈尔、布朗、达特茅斯显然文人相轻,不只自古而然,到了国外也是一样滴。Q:藤校四年本科唸下来,得烧掉多少人民币?藤校学费依学校各有不同,但一年基本学费约在五到六万美金间;根据2020年资料,念完四年本科各校所需的学费 (不包括生活费,单位是美金)▼再加上保险、宿舍、吃饭、基本零花...藤校生一年学费+生活费,最基本10万美金跑不掉;4年下来就是260万人民币。这还是在不买车、不养车、出门搭地铁或巴士,不买奢侈品、不做超出"正常学生度假"条件下的阳春款藤校生。下面这张图是比较藤校、私立跟公立的美国大学,本科四年的学费支出▼果然,藤校的名牌得用美金砸出来...Q:哪间藤校录取率比较高?这是2018年藤校的录取率▼这是2020年藤校的录取率▼也就是说,康奈尔跟达特茅斯是八间藤校中率取率最高的两间。其中,康奈尔本科是直接向各学院申请,各学院间的录取率也不同▼根据2019年资料显示,康奈尔的旅馆管理率取率超过24%,也就是说:Q:藤校的国际学生录取率比较低?是的。虽然八所藤校都没有公布自家的数据,但根据麻省理工的资料,像麻省理工这种等级的顶尖名校,国际学生的录取率比平均录取率一半都不到。Q:如何能提高被藤校录取的机率?如果你想让孩子爬藤,从一开始,就得帮孩子制定跟往985不同的学习方向,甚至从幼儿园、小学、中学选校时,就该打算了。藤校偏好学生多样化,但是有几个重点是一样的,除了学习基本不能掉队,藤校特别注重的基础学科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历史跟语言这边我要强调的是"语言",这里说的不是英文有多好,毕竟国内的孩子英文想要强过那些申请藤校的美国孩子也不太可能;但想去藤校英文当然也不能太差这里"语言"指的是,除了英文跟自己的母语,还会其他的语言,会起到加分的作用,这也是藤校妈我一直强调的"多语言学习"这件事。所以,如果你一早就打算让孩子走藤校这条路,从语言早教开始,就该把重心放在多语言学习,不要花太多精力在古诗词上。我绝对没有对古诗词不敬,也认为孩子一定要学中文,事实上我家小晞斤年下半年起就要开始学中文了;只是很诚恳地跟大家分享,想要进藤校,精力应该集中在最需要的地方。(我说这么多,就是想让大家别战我哈~ 谢谢~)数学、物理、化学这三科基础科学也一定要顾好,藤校特别注重这几个基础学科;因为某种我也不清楚的理由,历史好比地理好在申请藤校時更吃香。还有个办法能瞬间提高藤校录取机会,就是把一项运动练得很强!根据统计,有很厉害运动专长的藤校申请者,入取率比一般人高400%!这是因为藤校不给运动员奖学金,所以厉害的运动选手都去了像杜克、北卡、南加大等愿意给运动员奖学金的体育超强传统名校。但是藤校也希望能有运动比较强的学生,来帮自己学校在藤盟间的校际比赛中长脸,所以体育专长生在藤校申请上非常加分。当然了,如果能培养孩子一些过人的才艺或是有什么不凡的经历或了不起的比赛成绩都是加分题,不过老实说,这些兵家必争之地,是付出多,得到少。相较下,我建议大家除了读书计划要费心以外,还得在"推荐函"下功夫。安(心)排(机)缜密(重)的家长会让孩子去学名校老师教的课,不管是跨校,还是先修,然后竭尽所能在这堂课上力求表现;这些老师推荐信的分量远比大家想象重要得多。我今天到底是在聊藤校的八卦,还是在教大家申请藤校的捷径,我自己都搞不清楚了。那藤校间八卦今天先说到这,接着为大家上另一台好戏,"有一种爱相杀,叫做哈佛跟麻省理工"说到哈佛跟麻省两校间的爱恨情仇跟百年来的互黑史,得从地理位置谈起;人家说王不见王,可这两大名校偏偏不但在同一个城市,波士顿,还根本是邻居,地铁也就中间隔了一站,这于是注定了两校间不安生...话说藤校妈刚去哈佛那会儿,人刚到波士顿,都还没开学,就收到我一位也是交大毕业正在麻省读研的师兄给的礼物▼一件麻省理工学校卖的圆领,上面写的却是,"哈佛","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进麻省理工"这根本就是公然挑釁,这两校是从台面上斗到台面下,从校方斗到学生,怎么看对方都不顺眼。从比较久远的恩怨情仇来说,都知道哈佛并没有独立的工学院,可为什么哈佛就偏偏没有工学院呢?还不是因为麻省理工这位隔壁邻居总是每隔几年就会出现一次财务危机,然后财大气粗的哈佛就虎视眈眈,想着与其自己建一个工学院,不如直接把隔壁这位穷秀才给买了。哈佛的举动当然引起了麻省理工校友的不满,于是形成每次麻省财务危机,哈佛就宣称要买下麻省,麻省校友于是大团结捐款,渡过危机,直到又遇到下次财务危机... 这两校一个以工科见长,一个以法商医闻名,所以当在超市里那种十件以下商品快速结账柜台,有个人推着一整车很明显超过10样东西去结账时,你可以很简单从后面人的评价判断出他是哪个学校的;麻省理工的会这样说,"那猪脑就是哈佛的,连数数儿都不会";然后哈佛的就会说,"那个笨蛋肯定麻省理工的,连标示都看不懂"两校的心结远不止于此,话说连接哈佛跟麻省所在的剑桥市,跟波士顿市有一河之隔,这条河上有一座桥叫"哈佛桥"(Harvard Bridge)可偏偏哈佛桥就坐落在麻省理工主校区的正前方,这当然会让麻省理工跳脚,当年就闹上了法院;可谁让哈佛成名得早,美国都还没建国,人家哈佛已经赫赫有名了,于是麻省理工输了这场官司,"哈佛桥"拍板定案。麻省理工不死心,派出一队人马把这个桥给好好研究了一番,瞎猫碰到死耗子,竟然真给他们发现这条桥有严重的结构上问题,于是乐得宣告"这个桥这么烂,就叫哈佛桥好了,我们才不要"哈佛本来以为是麻省理工输不起,谁知没几年,这桥竟然华丽丽活生生给塌了!好在重建后,依然维持"哈佛桥"命名,让哈佛至少保住颜面。可麻省理工也不是省油的灯,没多久他们的一个学生Oliver Smoot就想到一个报复的办法:他跑到桥上用自己的身体长,来帮这座桥测量长度,而且还画下标记▼从此,走在哈佛桥上,你总会注意到脚下的"Smoot标记";而且麻省理工学生还每年都帮哈佛桥上的"Smoot标记"重新上色,确保这些标记鲜艳如新▼身为哈佛毕业校友的藤校妈对麻省理工的行为表示:幼稚的直男癌这个图是MIT登在校刊上,想告诉大家哈佛学生是怎么计算洗好几篮的衣服要花多少时间▼他们首先嘲笑哈佛学生不会同时用洗衣机跟烘干机,也不会计算,然后笑哈佛学生财大气粗,根本有专人帮忙洗衣服,哈佛学生要做的只是去喝下午茶。那哈佛的回应呢?哈佛幽幽地表示,"What does M.I.T. stand for?" "Monkeys In Training!"嘲笑麻省理工就是脑筋不够好的猴子,成天只会机械式运算而已...不过,麻省理工的各种花式做妖黑哈佛,不得不说有些真的很有创意:包括把哈佛校园里最著名的哈佛先生雕像▼偷偷穿上MIT的衣服▼在著名电玩"Halo 3"上市前,半夜把哈佛先生装上头盔跟机关枪,打造成电玩里的角色▼就不用提现在每年哈佛跟耶鲁的橄榄球校际比赛,大家最担(期)心(待)的就是,MIT又不知道要出什么花招来耍哈佛了。从最早80年代,哈佛跟耶鲁比赛时,MIT不知道从哪儿安排了一颗超大气球,上面写着MIT,现场出现引发众人哗然后,帅气地原地爆裂▼到后来把球场上哈佛校徽上的"Veritas"真理,改成"Huge Ego"自以为是;在哈佛跟耶鲁比赛的时候发射小火箭,在球场上空喷出"MIT"字样的烟火...说到底,麻省理工这么无聊也是有名的,他们除了爱整哈佛以外,也爱黑自己,整加州理工学院。他们曾经恶整新来的校长,把校长办公室的门弄成布告栏,害校长新官上任第一天,就找不到办公室▼他们还曾经忽悠了加州理工校警,把人家学校的镇校之宝,一门加农炮顺回了麻省理工,还在砲管上套上订制的超大麻省理工戒指▼总之,对于麻省理工这个甩不掉又不让人省心的邻居,哈佛基本抱持的态度是,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要杠就是正面刚,才不半夜溜进人家学校一下子藏颗气球、一下子埋管放烟火,不然就是给雕像穿衣服,或是偷人家的大炮。毕竟除了麻省,哈佛还有耶鲁、史丹佛要斗;麻省理工也还要跟加州理工一决高下,这两间学校基本上都忙得很。谢谢大家,我们明天见

汉江湾

抱歉,我们只看第一学历!硕士博士白读了?

19届的校园招聘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而近日一位985高校硕士生的吐槽在网上引起了热议:由于本科是一个普通的二本大学,去面试被拒。很疑惑:名企难道只注重第一学历?这是否只是个个案呢?事实上,很多的500强企业、大型央企或事业单位,有明确规定:本科阶段必须为985或211院校。*图片来源:网络 | 券商招聘要求难道真的是高考定终身?那双非本科考研还有什么用?就连出国也不能实现阶级逆袭,还有海外一年制硕士就真的那么不受待见吗?1. 什么是第一学历?首先我们要清楚的知道什么是第一学历?第一学历是指通过普通全日制学习教育的学历,通常是说通过高考升学的大专,本科,也可以是本硕连读(此种情况第一学历为硕士研究生)。有注明“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的毕业证书。2. 名企是否都只看第一学历?三大顶级咨询公司MBB是以第一学历为主要筛选条件。国内券商,国外投行更是明确标注“本科阶段必须为985/211学校”。3. 海归鄙视链存在吗?不仅国内学校遭歧视,海外学校也遭着白眼。国内HR很自然地形成了一条海归留学鄙视链:北美研究生 > 北美本科 > 英国本科 > 英国研究生 > 澳洲研究生 > 澳洲本科。对于英国和澳洲学校来说,硕士只要一年到二年的时间即可毕业,申请的门槛低,并且澳洲相对美国知名学校少,很多HR没听过的学校,在脑海里自然而然就归类成了“野鸡大学”。而美国好学校的硕士和本科生相对比较难申请。申请到了,顺利毕业也需要下点功夫。以此来看,海归鄙视链的确存在着。不过其实在国内HR心目中,留学生主要分成两类:牛津剑桥哈佛麻省理工和别的学校。4. 海外硕士含水量太足?之前网络就盛传一张海外硕士的含水量图片,受到各方面关注*图片来源:网络所谓的含水量,是指美国一些名校商科硕士项目,只要肯掏钱,录取率就会很高。不过事实上,再水的项目,也不能轻易就水过,只是含金量相对较低而已。还有一些一年制硕士,因其花费相对较少、学制短、性价比高等特点,出现了中国学生“扎堆”的现象,被视为“缩水项目”。需要承认的是,部分一年制硕士项目的确属于“投机”迎合中国留学群体的需求,但这一制度和国内硕士只有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思维的不同,课程内容以及教授水平并没有“偷工减料”。那些成功获取学位的留学生们,没有人是没为论文和考试熬过几个夜的。5. 为何硕士学校不如本科学校重要?既然国外的硕士读起来不容易,国内的硕士也不好考,为何HR眼里国内高考之后的本科学校比海外的硕士学历更重要呢高考水分少高考参加人数远多于硕博招生,考试结果具备甄别人才的作用。同时大学扩招使得本科生这一标签失去本该承载自高考的甄别人才的功能,而这个功能如今被985/211体系继承了。方便比较差异不是看重第一学历,而是比较差异。好公司往往人才扎堆,HR要在人才扎堆的资料库筛选精英,选第一学历是一种比较有效率的方式。换句话说,大家都是名校研究生,同等情况,只能顺着往本科看,这也是一种择优录取的基本思维。6. 只看第一学历,硕士博士白读了?读研读博,去好的学校好的项目,不仅仅是为了更多的知识积累,更是为了让自己能够打开眼界见识和格局,看到自身与其他人的差异,明白不足,才能更加努力的往上冲,变成更好的自己。如果认为读书单单只是为了那一纸毕业证,就太狭隘了。而关于第一学历在某些领域更重要这件事,如果没有好的第一学历,硕博就不用念了吗?当然不是,第一学历不好,就更要好好读研究生了。硕士学历让你比别人多了一个筹码,如果连硕士学位都没有,在如今这个211,985都快失业的求职市场,你靠什么和别人拼?仔细斟酌,不论你的第一学历是普通二本,还是那些高端大气上档次的211,985,读完研难道不比拿着本科学历好找工作吗?找的工作,难道不比曾经依靠本科学历找的工作好太多了吗?

公因

考研调剂也有鄙视链?

C9联盟高校鄙视985,985学校不一定看得起211,211埋汰普通一二本,一、二本不一定瞧得起高职高专。不一样的环境,不同的资源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人自然而然会产生一定的优越感,但是这样的学校鄙视链固然存在,是否会对于我们考研产生较大的影响呢?“考到哪间大学啊?”“从哪间大学毕业?”也许在以上的两个场景,“鄙视链”会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总有人喜欢论论剑,分个高低。更何况是,聚集了五湖四海人群的大学。高校鄙视链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就中国来讲,什么清华北大鄙视985,985鄙视211,211鄙视普通院校…等等。其实说白了,还是各学校之间互相较劲。就连高校鄙视链顶端的清华北大也都在各个优势的学术领域相互攀比。你以为只有中国有“高校鄙视链“?Nonono,只要有攀比,就会出现鄙视链;美国当然也存在,而且“花式鄙视”的程度甚至不次于国内呢!而美国名校之间的攀比,可不止学术之间的较劲。比如世界第一的纷争、运动场上的胜负之争、地盘大小的互相鄙视,甚至连名校内部各学院之间都要比出个高低胜负。在学校附近的星爸爸喝咖啡,无意中听到三个中国男生的谈话。其中一个说:XXX大学怎么能和我们国王学院相比?——虽然我也是国王学院的学生,但是听到这番话,我的内心是很遗憾的。我见过英国很多教授,任教的学校排名确实不高,但是见解深刻,著书立说。他们常常在伦敦各所大学巡回讲座,我旁听的时候全程震撼,我也根本不会去关注学校排名。其实吧,作为学生,应该是越学越发现自己的不足而已。能在国王学院念书当然很开心,但是又哪来的一些底气去鄙视其他的学校呢。我常常对考研党们说:如果给你一笔英国政府奖学金,你也会留学英美。你可能会说,啊,光有奖学金没用,我的英语不行,上课听不懂。我的GPA不行,专业跟不上。那么,把你投放到好的中小学,再读一遍,你也能读好的大学、有GPA和英语等方面不错的表现。你可能会说,啊,我的家庭不行,我的思维局限,性格枯燥,交友障碍。那么,给你一对父母,他们有体面的工作和收入,于是你无忧无虑长大,培养出不错的性格。……所以呀:一个偏远地区的孩子考入一所普通的大专,一个沿海城市的孩子考入美国麻省理工,他们俩都是值得尊敬的。没有什么绝对不错的身份和地位,努力地向前走去,就好了。

若正汝形

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去国外读研,难道国外研究生学历含金量更高

随着交通的发达,人们的出行开始变得更加的方便,即使隔了一个太平洋坐飞机不到一天的时间也可以到达。交通的发达也带来了留学热,尤其是在2020年的特殊时期,让很多人关注到了留学生这个群体,这个群体小到小学大到博士,数量也是非常的多。这里咱们就来聊一聊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去国外读研,难道是国外研究生的含金量过高吗?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国家公派出去的留学生,例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每年都会派出一批公费生出去留学,去的学校也是世界著名的大学,如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剑桥大学。除了公费的大学生外,还有一些学生是通过考雅思,托福并且申请到了国外学校全额奖学金去读的研究生。这类学生的实力毋庸置疑实力都是非常强悍的,其获得的学历证书含金量也是非常高的,即使 回国工作也是比较容易获得高薪的人才。另一种是自己掏钱出去留学的,这类学生主要是因为国内考研压力比较大或者是高考考得不理想,又希望自己能够读一个好的大学而选择了出国镀金,这类学生一般都是留学澳洲等一些比较容易就读或者毕业的高校。这类留学生的含金量往往是比较低的,回国之后的认可度也是比较低的,往往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如果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个文凭证书,还是希望学生和家长能够考虑好,毕竟这不仅关系到读书的含金量也需要一笔不菲的费用支持。当然如果有能力考入世界前30的大学当然也是可以出去深造的,总之出国留学这件事情根据个人自身的情况量力而行。

空世界

985学霸大一开启学术路,论文当作小说看,全奖直博麻省理工

王金辰的经历,再次印证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个亘古不变的真理。王金辰,985名校电子科技大学格拉斯哥学院2019届本科应届毕业生。当其他同学还在焦急地等待考研初试成绩 ,或为找到心仪工作而奔走时,2019年农历除夕夜,很喜庆的日子,王金辰收到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EECS)系博士博士录取的通知,而且还是全额奖学金资助,这让他瞬间成为了同学羡慕和学弟学妹们膜拜的对象。不过在他看来,这一切都是水到渠成之事。大一刚进校那会儿,当其他同学还在考虑加入哪个社团、是否要谈一场大学恋爱时,王金辰已经开启了自己的学术路,用同学的话说,“虽然是本科生,但感觉王金辰已经过上的读研的生活。”凭借着对学术的兴趣和良好的基础,王金辰大一下学期就被学院推荐到了何松柏教授的教研室,这已经完全是研究生才有的“待遇”。在学术方面上路后,王金辰更是表现出了痴迷的状态,把寝室当成“实验室”,学术论文更是被他当作小说等课外读物看。功夫不负有心人,本科期间,王金辰在功率放大器和滤波器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不仅以第一作者在在射频、微波领域的世界顶尖期刊上发表了论文,还被邀请赴国际顶级学术会议并作学术报告。这些都为他后来全奖直博麻省理工学院奠定了坚实基础。大三暑假期间,王金辰自告奋勇的与省理工学院相关研究领域教授取得联系,并破格获得三个月暑期研究的机会。这一次,他同样不负众望,提出并独立完成了关于宽带、双带Doherty功放理论和天线方面的研究,还得到了MIT教授的高度认可。要知道,麻省理工学院的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系是全球该领域最顶尖的院系,能够获得该系教授的肯定,说明王金辰有真材实料。谈及即将开启的读博生活,王金辰希望能做出点“黑科技”,为学术界和工业界做出突破性的贡献。透过王金辰的个人经历,笔者认为他身上至少有两个值得大学生学习的品质和能力。一是清晰的大学生涯规划。从大一起,王金辰几乎没有任何的时间浪费,就开启了自己的学术路;而很多优秀的高中生进入大学,并不能达到期望的高度,甚至是泯然众人,这与其个人规划能力有很大关系。二是坚韧不拔的品质。科研学术之路是艰苦的、寂寞的,尤其是对于一名本科生,王金辰四年间能够取得傲人的成绩,与坚持不懈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这也恰恰是时下很多大学生所欠缺的。一言以蔽之,优秀的人常有,但能够坚持付出努力的优秀人却不常有,希望每一名大学生能够如王金辰一样,在自己认准的方向深耕,相信定能结出丰硕的成果。也在此预祝2019年高考生们一切顺利,考上心仪的高等学府

通也

本科毕业要不要读研呢?直接就业、攻读硕士、还是选择直博?

文章开头我还是要强调一句,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读博,能把博士学位读出来的人,不一定要百分之百聪明,但是一定要一百二十分的努力。人文社科的博士还稍微轻松一点,要想读个理工科的博士真的是非常不容易,我有很多师兄师姐、同学也都在国内外读博,很多还在国内外顶尖名校读博,理工科的博士真的是非常非常废头发,比互联网和金融行业压力还废头发。每年都有很多人问我,师兄我到底要不要读研呢?读研其实有两类主要的人群,一类是本科保研的,一类是没有获得保研资格考研的,今天主要讨论的是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获得保研的考研大军。我个人是比较赞成美国的人才培养体系的,美国那边读硕士的比较少,大多数基本上都是本科毕业之后直接就业,或者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真正直接读硕士学位的,一般都是读工商管理硕士、金融硕士的比较多,基本上理工科专业的很少读硕士。美国的教授一般也倾向于培养博士生,毕竟要做科研读个硕士确实时间有点太短了,这也是造成美国本科就业、或者攻读博士学位两极分化比较明显的根本原因,很多时候硕士学位是博士没办法毕业之后的“安慰学位”。斯坦福大学国内顶尖高校其实也有类似情况,你想想国内每年考研大军主要是哪些同学呢?顶尖高校的本科生,最好的一批要么直接进入顶级企业了,要么保送欧美顶尖名校直博了,剩下的一批要么保研本校、要么保研到其他比较好的学校了。考研的大多数都是高考没有考到自己理想高校的,想要考一个更好的高校去读研的,当然这也印证了我经常强调的那个观点,第一学历还是很重要的,除非你能弄个斯坦福、麻省理工这种第二学历,我亲眼见过HR歧视双非本、顶尖985硕的学生,选了本科985的学生,这种事情在职场中并不少见,尤其是在互联网和投行。我觉得你如果本科毕业就能拿到一个很好的offer,比如Google、Facebook、阿里、腾讯、四大等等,同时你对进入工业界的热情又要远高于进入科研领域的热情,我建议你直接就业,你想想你本科毕业22岁,你工作三年以后才25岁,当你那些读研的同学进入行业之后,你可能已经是一个小基层管理者了,毕竟哪怕是博士,进入企业待遇不会差,但是基本也不会一上来就能做管理者,更多时候只是一个顶尖技术专家的角色,待遇福利不会差,甚至比很多管理者都要高。但是职位的升迁是学历很难决定的,学历能够一定程度上决定你的专业能力,但是职位还得一步步走。麻省理工如果你自己喜欢科研、又耐得住寂寞,又有个很好的学校、或者导师看上你了,要你直接读他的硕士、当然最好是博士,我认为这种时候你应该去尝试一下。举个例子,要是李飞飞、吴恩达、施一公、颜宁这种级别的教授看上你了,你不去读这不是傻子吗?要是你能拿到斯坦福、麻省理工这种世界顶尖名校的直博offer,为什么不去尝试一下?哪怕是国内Top10高校比较好的专业,又能有个比较好的导师,同样也是值得去的。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也是大多数国内考研人的现实情况,要么是本科高校不够理想,要么是本科专业不好就业,可能本科阶段拿到的offer不够理想,这时候考一个好学校的研究生,我觉得也无可厚非。哈佛大学总的来说大家得有一个心理定位,自己是更倾向于就业还是倾向于科研,不要为了读研而读研。说句比较直的话就是,硕士相对于本科生来说,事实上没有绝对的从业优势,在互联网行业,名校本科生PK掉第一学历不太好的研究生的例子并不少,假设你的第一学历足够好,本科学历不一定会成为你的阻碍,当然一些特殊岗位要求硕士学历的除外。当然这都是我的建议,最终怎么选择还得看你自己,选择一条适合自己、同时又最现实的路是最合适的,读研不读研都是为了有个更好的出路。只不过假设让我来选择,我还是更倾向于要么直接就业,要么攻读博士,假设你暂时确实没有很好的选择,去读几年硕士我觉得也没问题。假设你的本科高校本身就足够好,就会少掉很多烦心事,对于本科高校不太好的同学,你可能要面对的挑战要更多一些,但是都不要放弃努力,要相信努力的意义和价值,不断自我增重。

浪男队

清北华五学子读研率有多高?多少出国党被全球十强高校录取?

考研成绩已于不久前公布,对于2019届毕业生来说,剩下的三、四个月将会面临考研复试、论文答辩、工作签约等事宜,迎来最忙毕业季。相信不少学子关心着刚刚毕业的学长学姐们的就业、升学情况吧!2018届各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已经陆续公布,软科上周发布了《清北华五的毕业生都去哪工作了?华为蝉联“学霸收割机”!》,对清北华五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做了分析,华为、腾讯等单位成为很多学霸的选择之地。那么,除了就业,处于学术、科研“殿堂”的清北华五学子深造率有多高呢?小编对清北华五七校学子的升学情况进行了统计,名校学霸们国内会去哪儿深造?多少人能够被哈佛、斯坦福、剑桥、麻省理工等世界顶尖学府录取?一起看看吧!清北华五60%以上本科生选择深造!有多少继续扎根国内?从各校就业质量报告中看出,清北华五本科毕业生升学比例相当高,清华大学本科生深造率(包括国内升学和出国留学)高达78.30%,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分别为74.39%、74.00%,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和南京大学本科生的深造率也在60%以上。名校学子投身学术的热情可见一斑!再从国内深造和出国(境)深造两方面看,清北华五学生选择国内深造的比重稍高一些。清华大学2018届本科毕业生中有52.00%留在国内深造,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也有40%以上本科毕业生留在国内深造。国内科研条件的进步、费用等因素或许使得多数名校学子留在国内。在这些国内深造的学生中,选择本校深造的比重又是最高的。根据上海交通大学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描述,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本科毕业生中选择国内升学的共有1438人,其中留在本校的有1274人;硕士毕业生中选择国内升学的共有523人,其中留在本校的有469人。除了本校,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录取上交毕业生也较多。上海交通大学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同样的,根据就业质量报告,浙江大学2018年毕业生中共有2162名本科生被录取为境内大学或研究机构的研究生,其中留在本校的有1757人,比例为81.27%。除了本校,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浙大毕业生也较多。浙江大学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截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届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去向最多的高校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被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录取的人数也较多。中科大2018届毕业生就业报告截图一般来说,学子对本校的科研环境、师资力量比较熟悉,清北华五的科研实力与师资力量又位于中国高校前列,再加上学生可获得一定数量保研本校的名额,学生深造选择本校或其他六所高校的比例因此较高。而中国科学院大学依托中国科学院的强大支持,也成为有志投身科研的名校学子的一大选择。再上层楼!出国党收到了 哪些世界顶尖学府的橄榄枝?从上文表格看出,清北华五本科毕业生中出国(境)深造比例在20%以上,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超过了30%。虽略低于国内深造的比例,但人数还是很多的。清北华五的本科生作为当年高考时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在中国最顶尖的高校度过了四年求学生涯,这些正在逐渐走向精英的学子们会被哪些世界顶尖学府录取呢?小编根据各校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对清北华五本科毕业生前往ARWU排名前十强高校深造人数做了汇总。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两校公布的人数包括了硕博毕业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公布具体人数。可以看出,清北华五毕业生中被世界顶尖名校录取的人数较多,尤其是清华、北大两校,被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一流名校录取的本科毕业生人数领先。相比于其他几所世界顶尖高校,清北华五学生赴哥伦比亚大学深造的人数最多。我们猜想,很重要的原因是它招收国际留学生的人数相比其他名校多。据美国国际教育机构(IEE)官方最新发布的“2017年国际生数据报告”统计,招收国际留学生人数最多的三所美国高校分别为纽约大学、南加州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而哥伦比亚大学又是美国八大常春藤盟校之一,自然受到名校学子的青睐。图片来源:哥伦比亚大学官网在ARWU十强高校录取清北华五毕业生人数中我们看出,被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两所英国名校录取的人数相比其他几所美国名校要低。从各校就业质量报告中的分析也可得知,美国依旧是众多名校学子深造选择之地。清华大学毕业生中前往美国的人数占出国(境)深造总人数的69.5%,其次为英国和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清华大学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截图同样的,在上海交通大学出国(境)深造毕业生中,有63.58%的毕业生选择美国高校,数量远超其他国家和地区,其次为英国、中国香港、澳大利亚、日本等。图片截自上海交通大学2018届毕业生就业美国名校荟萃,招收世界各地的留学生人数相比欧洲国家要多,再加上费用、人才政策、语言、高等教育的整体规模上的优势,受到了出国党们的青睐!而近年来,哈佛大学等世界顶尖高校的录取率在逐年下降,难度不断提升。前往世界顶尖高校深造的中国高校毕业生相对而言还是极少数的,更多的学子还是选择留在国内高校。国外的学术科研环境、全新的生活体验、眼界与能力的提升等因素吸引着中国留学生的目光,而日益进步、实力在不断提升的国内高校也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