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别人和我聊起学历的时候,被问到最多的就是:在美国读博士难嘛?我只想说09年到了美国之后,我先读了硕士。硕士毕业后我利用OPT全职工作了一年(关于OPT:),在此期间,我硕士阶段的导师和我工作时的上司一直鼓励我继续读博,他们对我很有信心,认为我一定可以完成博士学业,所以在他们的鼓励和支持下,我开始了漫漫读博路。先说说如何申请博士,每个学校、每个专业博士的录取要求各不相同,但也大同小异,我读的是文科类博士,首先需要有硕士或同等学历,然后要一份自我简述「personal statement」主要是说清楚为什么想读博,为什么你是一个合格的博士生候选人「doctoral candidate」等,说白了就是要说服导师录取你。接着还需要2-3封推荐信,推荐人可以是你以前的老师、工作单位的领导等,主要是向导师推荐你,其实就是夸夸你。我的专业还要求交一份写作样本「writing sample」,主要是想看看我的文字表达能力,我直接交了硕士论文,我认为这个是比较有说服力的。还有就是两年内有效的GRE成绩。作为国际学生一般还需要语言成绩,但是因为我硕士也是在美国读的,语言成绩就免掉了「wave」。这是第一轮的纸质材料,审批通过后还有第二轮的笔试和面试。笔试我觉得很像限时命题作文,考试当天给你一个跟专业有关的案例「case study」让你进行分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面试跟工作面试很像,坐着一排教授,挨个问你一些问题,你要一一作答。全部结束后,会通知你是否被录取了。被录取以后就正式开始了读博之路。根据我自己读博的经历归纳总结下来,主要是几个重要的部分:课程「curriculum」论文开题答辩「proposal defense」博士资质考试「qualifying exam」论文撰写「dissertation」论文答辩「final defense」博士毕业01课程curriculum课程很好理解,就是每学期都有相应的课程,每门课都要通过,美国对博士的成绩是有要求,本科阶段拿C就算通过了,博士要拿B才算通过。所以每学期的课业压力还是很大的,基本博士阶段大家都是冲着A去的。而且大量的阅读、写作、演讲等,真的很不容易。博士阶段我基本没有什么娱乐时间,因为英语毕竟不是我的母语,课后要花大量的时间才能完成课业,熬夜真的是常态。02论文开题答辩proposal defense我的专业是在读博第一年就开始准备论文了,每学期都有一门一个学分的课是专门指导论文的,从刚开始的选题,到后面一步步的写作,都有相应的指导,这点我觉得特别好。论文的开题答辩「proposal defense」也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这关系着你博士论文是否能有一个好的开始。开题答辩的核心在于向教授们说明你论文选题的意义,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准备采取什么方法来研究这个课题,可能产生的结论是什么,这个结论有什么建设性的意义。要让教授们觉得你这个论文可行、有价值。这样你才能顺利进行下一步。03博士资质考试qualifying exam读博第一年结束后会有一个资质考试「qualifying exam」,严格来说你只有通过了这个考试才能算是真正的博士生「doctoral candidate」。如果考试不通过,是会被劝退的,所以准备这个考试的时候压力真的很大。我的专业是八月和十月各有一次考试,八月没考过的十月可以补考一次,补考不过就劝退了。平心而论,我是很担心这个考试不过的。考试都是主观题,主要是考之前一年学过的所有内容以及一些融会贯通的知识,时间是四小时。为了准备这个考试,我把准备高考的劲头都使了出来,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通过了,终于可以安心继续读博了,但是我的同班同学有考两次才通过的,也有两次没考过退出的,所以这个考试真的是读博路上一个坎儿。04论文撰写dissertation贯穿读博始终的就是写论文了「dissertation」,为了这篇论文我不知道熬了多少夜,掉了多少头发,死了多少脑细胞,流了多少眼泪。不过当完成之后,回头看看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首先,在我顺利通过开题答辩以后,系里会根据我的研究方向指派一位导师给我,也就是我的论文指导委员会的主席「committee chair」,要组成一个完整的指导委员会还需要两位教授,我的chair主要是指导我的研究方向,另一位委员「committee member」也是系里的教授,主要是指导我的研究方法「methodology」,最后一位委员「committee member」需要是相关专业从业者「professional」,因为我研究的是教育管理方向的,所以我邀请了加州州立大学多明戈山分校「CSU Dominguez Hills」的副校长作为我的指导委员。这样一来我的论文指导委员会就齐活了,三位教授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了很多指导和帮助,真的很感激。我的研究和我当时的工作是密切相关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的教育管理者来美国学习以后的转变,所以我工作单位的上司也给了我很多理解和支持。总之,在我自己的努力和身边人的理解、关心、帮助和支持下,我终于完成了博士论文,并且发表了,回首过程虽然艰辛,成果还是喜人的。我的博士论文05论文答辩final defense最后就是论文答辩了「final defense」。论文答辩是完全公开的形式「open forum」,系里会提前通过邮件的方式公示某位博士生的论文答辩时间、地点和主题,欢迎大家都来旁听。答辩当天你要详细地将自己的论文介绍给听众,介绍完以后论文指导委员会的三位教授会提问,你要现场作答,他们问完以后在场的其他听众也可以提问,你都要一一作答。提问全部结束后,论文指导委员会的三位教授会集中讨论,决定是否让你通过,如果顺利通过,那么恭喜你,你的博士学位算是顺利完成了。我的论文答辩虽然读博的一路艰辛,但说实话现在很多细节都不那么清晰了,但是读博的日子让我成长了很多,也让我发现只要你愿意努力,还是有很多潜能可以发掘,有很多你原以为完不成的事情原来是可以被完成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愿每一个努力的人最后都能收获成功
美国大专院校中共有44个城市规划系,其中包括著名的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里分校和洛杉矶分校等。下面由智课选校帝小编来介绍美国留学城市规划专业怎么样。由于美国大专院校城市规划的学生来自非常广泛的专业,因此形成了美国大学城市规划学科研究的广泛多样性,例如伊利诺大学芝加哥分校城市规划专业的学期答辩课题就有:新城市主义、妇女与城市规划、城市车辆的控制、城市规划中的形象主义、城市空间的性别等。在许多城市经历了“城市美化运动”之后,美国地方政府的城市规划实践重新对纯形态美观的追求进行了反思,美国规划工作侧重点的转移,促使高校的城市规划研究逐步偏重于城市的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等方面,而淡化了对纯物质形态美观的追求。比如在“物质性规划”这门课的教学中,尽管许多美国高校都是按建筑、地块、街坊、城市分区、城市、城市区域等几个层次来分析物质形态等方面的问题,但是在课程中会侧重于结合城市政治、政策、经济、民族以及社区关系等方面来谈物质性规划。 如果将当前美国城市规划专业对于城市问题的研究进行简单的归纳,那么可以分为以下五个主要方面:1. 城市经济;2. 城市社区;3. 城市交通;4. 城市物质建设;5. 城市国际化发展。美国高校城市规划课程的设置也是按以上五个大类再往下细分。各类不同的城市问题研究侧重于城市社会、经济、市场的公平性,而并非侧重于效率性。美国城市规划的功能主要是平衡政府、市场和公众需要三者之间的关系,这其中的关系在于:当政府只去迎合市场的需要,只重视城市的投入与产出,那么公众的利益必然会受到影响;而当政府只考虑满足公众的需要,只重视城市的形象工程,那么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则必然受到影响。这一点与中国的城市规划研究有相当大的不同。 目前美国城市规划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 1. 城市土地蔓延。比如芝加哥市从1985年到2000年,15年时间城市用地扩大了40%;然而人口只从270万增加到290万,增长不到5%。城市用地的不断蔓延,造成交通量不断增加、城市设施维护费用不断增加等问题。以上便是美国留学城市规划专业怎么样的所有内容,若您想了解更多的留学资讯,可以登录智课选校帝平台。
2020年对于美国高等教育来说,可谓是多灾多难的一年。新冠疫情让很多美国大学和研究生项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关闭了实验室,中止了实地调查,转为线上教学…这些大学不仅面临财政危机,也在见证申请人数的减少。为了提高秋季入学率,越来越多的博士项目不再强制要求申请者提交GRE分数,加入了GRExit的大军。《科学》杂志调查了美国前50名研究型大学的8个学科申请要求,发现GRExit的浪潮早在两年前就开始了:2018年,44%的分子生物学博士项目不再要求GRE分数,一年后该数字至少上升至50%。在神经科学和生态学领域,近三分之一的项目在2016-2018年间放弃了GRE。除了STEM专业以外,不少文科专业也不再考虑GRE成绩,比如MIT、UCLA和Rutgers University的语言学项目。明确放弃GRE的还有设计类专业,比如MIT、哈佛和哥大的城市规划项目。但不是所有学科都采取了这一激进的招生策略,90%以上的化学、物理、地理、计算机科学和心理学博士项目仍需要你在申请时提交GRE成绩。支持者的看法如果你想去美国考研读博,那你对GRE这个词肯定不陌生。GRE是一个将近4小时的标准化考试,旨在测试学生的量化推理、语言逻辑和写作技巧。GRE自1950年以来广泛被当成美国和加拿大研究生的申请要求,最早的版本出现在1936年,起初被试用于测试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和哥大的学生,后来在1949年被彻底规范化,2011年又进行全面改革,变成我们现在熟知的GRE考试。近几年,高等教育学术界对GRE的评价褒贬不一。GRE的支持者认为,尽管GRE作为标准化考试有很大的局限性,但当你面对大量的申请材料,你找不到比GRE分数更客观方便的筛选工具。不少学术界的人士甚至认为GRE分数可以反映申请者的先天智力,一个人的GRE分数越高,TA越有可能在研究领域作出成绩。反对者的意见GRE的反对者则认为:GRE无法测试成为一名优秀科学家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它测的只是学生的应试能力。如果你想拿到PhD,你需要找到一个有趣的研究问题,深入展开研究,将你的研究结果发表成论文,最后供其他科学家和普通大众参考。而GRE考试的内容与拿到PhD学位所需的实际能力根本不相符。不少研究显示,我们很难通过GRE成绩去判断一个人拿到博士学位的成功率。比方说,2018年的一项研究追踪了1800多名STEM领域的博士生,发现GRE分数与学位完成率没有明显相关性。事实上,GRE分数最低的人反倒比分数高的人拿到学位的速度更快。2017年的另一项研究表明,GRE成绩与取得博士学位所需的技能并无太大关联,它没法预测学生的毕业率、通过资格考试的几率、发表论文的数量、取得研究经费的能力等等。GRE高昂的费用也是为人诟病的一点。有意读博的学生中不乏贫困生,参加GRE考试的开销会给他们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会劝退其中一部分人。首先,你参加一场GRE考试的报名费为205美元。其次,申请项目寄成绩也要花钱,每送一所学校需要花费27美元,你学校申的越多钱也交的越多。第三,你准备GRE考试的时候,肯定要报备考班、买教科书和真题材料,这些也要花钱。另外,不论是你去补习GRE,还是去参加考试,交通和住宿费也是一大支出。准备GRE考试也涉及到“机会成本”这个概念。考生们本可以用这段时间来搬砖挣钱,但他们选择了脱产在家备考,这段时间可能挣得的工资也得算进GRE的隐形成本中。GRE考试还涉嫌助长学术界的性别和种族不平等。美国高等教育界一直以来的理想愿景就是想改善性别和种族上的不平等,让获得学位的男女比例维持在接近1:1的比例;让黑人、拉丁美裔拿到学位的人数和白人、亚裔的差距别拉太开...但GRE考试作为博士申请的重要一环,就像SAT这样的标化考试之于美本申请一样,在某种意义上阻碍了学术平等的实现。2018年一项研究发现,男性在GRE数学上的平均得分远高于女性。除了GRE分数以外,研究者还分析了其它有助于学生获得学位的因素,发现包括学位完成率在内等各种因素都没有体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也就是说,男性GRE得分高不代表男性相较于女性更容易获得博士学位。同样的结果也体现在种族上,2014一项研究显示,少数族裔的GRE数学得分也远低于白人和亚裔。在老GRE的数学考试中,白人和亚裔申请者中有82%的人得分高于700分,但在少数族裔中这一比例只有5.2%。GRE反对者的逻辑是这样的:既然GRE分数和学生研究课题的实际能力没有太大的关系,它就不该被作为PhD的录取标准。白人和亚裔男性在考GRE考试这块是先天有优势的。如果美国研究生院校还是走老路,继续拿它来做为筛选申请者的标准的话,那么拿到博士学位的女性和少数族裔只会越来越少。只有当美国大学不再把GRE考试当作录取标准,学术圈长期存在的性别和种族不平等才能被改善。反对者还指出,一个人GRE分数高通常是由很多原因导致的:家里能支付得起上补习班的费用、提早开始备考、刷了很多遍真题、有钱参加多次考试…GRE分数高不仅仅代表学生的考试能力强,也可能代表TA成长于一个中产家庭。系统性的不平等让一部分考生更容易在GRE上拿高分,而GRE的存在让这些考生更容易申进PhD项目,拿到学位走上Tenure-Track(终身制教职)的道路,继续加剧这种系统性的不平等。GRExit对今年申请季的影响取消GRE这件事对于博士项目的招生委员会来说,其实没有特别大的影响。比起GRE分数,招生委员会更在乎的是申请者的平时成绩、教授推荐信和研究经验。如果你想申请STEM方向的PhD,GRE数学太低的话可能就说不过去。个别STEM项目会专门看你的GRE专项考试(GRE Subject Test),因为它的考试内容更侧重具体的学科,对招生委员会更有参考价值。GRExit更直接的影响是:它让美国PhD申请变得更加激烈了。一方面,取消GRE考试要求必然会吸引更多的申请者,尤其是之前不愿意考GRE而主申欧亚奥加项目的同学。另一方面,GRExit看似降低了录取门槛,实际上对申请者的研究背景等其他软实力要求是进一步提高了。因此今年申请PhD的同学应该注重提高专业能力,积极参加科研,从教授那里争取一封强有力的推荐信,了解更多留学资讯,敬请关注托普仕留学。
利物浦 足球俱乐部利物浦大学,在英国127所大学中排名第38,建筑设计类专业排名第9。【2014(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Ranked By Subject:Architecture, Built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学位所在院系利物浦大学(The University of Liverpool)始建于1881年,环境科学学院(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下设两个系:地球海洋与生态科学系(Earth, Ocean and Ecological Sciences)、地理与规划系(Department of Geography and Planning)。城市设计相关学位隶属于地理与规划系(Department of Geography and Planning),该系主要包括地理学、规划学两个学科。地理学学科成立于1886年,是世界上成立时间最长的学科之一;城市设计(Civic Design)成立于1909年,是世界上第一所成立的规划学科,现在官网上将城市设计(Civic Design)等同于城市规划专业(Planning)。地理与规划系的学位如下表。地理与规划系授予学位一览表由上表可以看出,学院所设置的学位有地理学、规划学和城市设计的,不包括建筑学和景观建筑学。层次相对完整,包括学士、硕士学位,且以硕士学位教育为主。每个层级都具体划分出了许多各不同的研究方向,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学科教育精细化发展,学生的选择空间多。利物浦大学的城市设计学位包括3个:其中城市设计哲学硕士、城市设计哲学博士,属于单一型城市设计学位;城市设计与地产开发理学硕士,属于并列型城市设计学位。本篇主要分析城市设计哲学硕士、城市设计哲学博士教育情况。城市设计哲学硕士 城市设计哲学博士由于利物浦大学城市设计哲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没有相关的具体课程信息,因此笔者根据官网的信息,分两方面来介绍其教育情况。(一)学位简介城市设计哲学硕士学制分为全日制1-4年和非全日制2-6年两类,城市设计博士学制分为全日制2-4年和非全日制4-7年两类。城市设计属于环境科学学院四大学科之一,也在城市和区域规划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城市设计哲学硕士和博士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四个研究组,分别是分析组、设计组、政策制定组、管理和治理组,共有超过90名研究生参与其中。(二)研究课题前沿研究课题主要在四个方面:环境变化、人口与空间分析、权力,空间与文化变革、规划,环境评估与管理。以下是各个前沿课题介绍:● 环境变化(Environmental Change)该课题重点包括三个方面:人与气候、环境的交互关系;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制定环境决策。● 人口与空间分析(Population and Spatial Analysis)该课题研究包括一系列子课题,如健康模式的分析、犯罪的地理特性、家庭与生育动态、教育、人口迁移与流动性、住房隔离、公共政策的效果等。由于当前获得大数据的能力和计算机的能力大大增加,使得在研究社会经济趋势上能够采用一些新的技术手段。● 权力,空间与文化变革(Power,Space & Cultural Change)该课题主要探讨权力、空间和文化变革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影响着气候变化、卫生、移民、教育、乡村生计、能源、物质文化、后殖民地区、跨国网络等政策的制定。该项课题跨度广,探索的内容涉及多个领域。● 规划,环境评估与管理(Planning,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对该课题感兴趣的研究者来自环境评估与管理、海洋空间规划、城市与区域规划等专业,当前研究的子课题包括:沿海能源的适应性和弹性、模拟自治城市的创新机制、凯尔特海洋合作关系、探索规划实践的经济学模式、城乡创业管理、欧洲大西洋跨界规划、欧洲海洋陆地发展机遇与风险、环境评估与灾害事件、土地发展影响评价框架。学生需要学习的技能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与建模、批判性分析手段、文献调查以及国际会议上的演讲技巧。学位教育的主要目标包括:具备深厚的研究技能、得到国际相关领域认可、了解当前学术研究的问题,在国际同行期刊上发表2—3篇文章。总的来说,利物浦大学城市设计哲学硕士和博士是作为研究型学位,学制时间相对其他学校而言,相对较长;与该学院的地理学紧密结合,所研究的内容涉及多个学科,研究的课题多、范围广,多与实际城市建设发展相关。
每一个城市都有值得借鉴和称赞的设计,好的设计不仅能方便人们的生活,给枯燥的生活带来趣味,更是这个城市有形的名片,现在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也越来越人性化,除了满足功能需求,这些设计也更加注重心理需求!国外brightside网站上最近就总结这么一篇文章,详细整理了不同国家地区街头出现的人性化设计,一起来感受下:智能人形通道,有助于在夜间或恶劣天气中提醒司机和行人道路上的洒水装置,时刻保持道路干净公园的野餐桌,可以适应身高不同的大人和小孩们,最赞的是居然还带有一个婴儿座位!开口向外的垃圾桶,为了方便骑车的人丢垃圾!一个带有图书馆的公共汽车,让你的旅途不在无聊公路上的无线充电车道,让电动汽车可以随跑随充,长期地行驶下去!商场内的滑滑梯,带你体验商场里的速度与激情城市里的LED变色长椅,照亮沉闷的环境!中国某个城市地铁的3D泳池装饰,在炎炎夏日里,给你带来一丝清凉~公交站台上的秋千,让等车再也不是一件枯燥的事!公园里的太阳能摇椅,放松的同时可以尽情的玩游戏啦~挪威的自行车自动扶梯,让上坡的骑行者不再烦恼!边上的是装饰元素吗?不仅仅如此。其实这些低墙的边缘这样设置,是防止青少年玩滑板这个洗手间里安装了特殊的灯,在远处就能告诉你哪些厕所可以用街头带有过滤装置的饮水补给站,这辆有轨电车设计了专门自行车放置处,方便了骑行的人,也不占用车内空间!每个座位都配有USB充电口的公交车,点赞!街头的饮水处器,即使连宠物都可以方便的使用!海边的“帽子”遮阳伞游乐园的旋转木马上的“乌龟专座”,残疾儿童们也可以尽情的玩耍了!这个停车场的车位之间有一道柔软的阻隔物,对停车技术不好的人来说,简直不要太贴心啊~女生们有过走路,高跟鞋被卡住的尴尬体验吗?如果有,你一定会对下面这种设计点赞!3D悬浮斑马线,司机们看了都会自觉减速!走心的设计,安逸的城市!
哈佛城市设计Harvad GSD MAUD(Master of Architecture in Urban Design)—分享人Yao Gu哈佛大学城市设计硕士(MAUD)Master of Architecture in Urban Design四川大学建筑学学士一格18Fall学员课程简介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Harvad GSDMAUD(Master of Architecture in Urban Design)项目的详情,我的背景是五年制建筑本科,申请了MAUD的master program。GSD的UPD department(the Department of Urban Planningand Design),从种类上来说有三四个大的专业分类,第1个就是MAUD项目,一般要求本科是建筑的背景,已获得建筑学学士学位。MLAD针对的是景观背景的同学,如果你拥有景观本科学位的话你就可以申请。如果景观的同学还想修MAUD专业的话,就可以申请MLAUD。MUP(Master of Urban Planning)在哈佛有两个项目,一个是GSD这边颁发学位,另一个是和肯尼迪学院以及其他学院一块儿联合培养的。这两个项目的中国同学会少一点,他们主要针对的是多元化背景的同学,比如说Art History,Community Engagement,就是说这个Program同学的背景总体上来说会非常多元,他们在一起研究的也是些诸如Policy Making,Climate Change等问题。图片来自GSD官网MAUD课程是两年学制,一年两个学期,每个学期大概3~4个月,第一个学期被称作Core,很多课程都是必修科目,包括一个Core Studio,叫做Elements of Urban Design,会在一个学期的时间里进行三个不同尺度,不同区域的城市设计小练习, 让你对于城市设计这个专业Warm-up起来。第一学期还有Proseminar,Cities by Design等这些给你提供Urban Design理论支撑的必修课。三门必修课以外,还有一门选修课。可以让你选一门其它自己感兴趣的课。第二学期相对来说会轻松一点,只有一门Cities by Design是必修科目,你将有两个选修课指标,剩下一个Studio是限制在UPD这个系内的课程来选择,相当于这学期你只能选择UPD的Studio,建筑和景观的Studio要到下一学期才能选择。第二年课程的选择是需要你在第一年结束的时候填一个志愿,以此来安排你未来一年的学习。你可以选择修两个Studio,每一学期一个,也可以选择修自己的Thesis,这样的话第一学期就选一个Studio再加上一个Thesis的准备课程,然后第二学期做Thesis,以及最后的毕业设计。第二学年的另一种搭配就是选择修5门课程配一个Studio,这个Studio可以放在第一学期,也可以放在第二学期。课程的组合大概就是这几种选择。图片来自GSD官网Faculty关于学校Faculty,这里列出来的老师都是你在这个专业学习期间会接触比较多的。尤其是Rahul和Stephen Grey,在申请过程中如果有面试的话,有很大的几率会遇到他俩。还有Alex,他现在成为了MUPD这个Department的临时系主任,不过他可能是快要退休了。John Busquets与Peter Rowe两位老师对中国的城市发展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尤其是考虑到他们西方的背景,对中国城市会更有一些独到的观点。他们每个学期会有中国城市研究的相关课程,同时他们一般会被邀请做你的Studio Review Guest。他们会从自身的研究背景出发给出一些指导意见。Kayden、Toni这些老师相对来说偏向Urban Planning,他们会开设一些Environmental Law,Real Estate,Public,Private,Development等这些关于Policy,Negotiation的课。UD的同学也可以将这些课作为自己的必修科目来拓展探索一下。在UD项目最开始会有一个Pre-Course,就是在你的Core Studio Warm-up之前会有一个课程,内容是给你介绍一下如何使用GIS,Data等这些做Analysis,然后也会教你怎样来绘制Mapping,还有向你介绍一些Research的方法,因为Urban Design到了一定的尺度,就不再是一个Single Size了,可能会处理整个城市或者整个区域内非常多元的数据,这个时候就需要这些大数据处理的手段来帮助你。项目历史及城市设计理论发展概述这里我觉得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Urban Design这个专业的发展以及起源,可能最早在上世纪40年代的时候有人提出Urban Design这么一个概念,然后在50年代Harvard的一个论坛上正式确立了这样一个专业。到60-70年代的时候,这个专业就逐渐从Modernism以及所谓的Urban Renewal,转向了Participation Design,再往后就是发展出了Post-Modernism,New Urbanism等等之类的。大概就是这个专业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时期会有自己的topic,会有一些倾向。目前的话,可能大家会更关心全球化、气候变化等这些比较棘手比较热门的Issue。Urban Design其实大概就是处于Architecture和Urban Planning之间的一个inbetween的学科,它可以看作是建筑和城市规划之间的一个分化,因为介于两者之间,所以会与两边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质,但同时也会有自己的特质。这里介绍一些比较基础的,关于Urban Design起源的Concept,包括这些所谓的乌托邦的想法,以及上世纪比较流行的Visionary Concept等,可能会帮助大家对这个专业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这个是1953年康 (Louis Kahn) 对费城Midtown这个地方城市格网的再配置和转译,也就是重新理解这个地区。他通过对不同的运动模式的关注,对费城当时的交通模式进行了新的解读,然后它的多层格网强调的就是在当时的当代性的需求,这些旋转的Parking Calender消除了机动车对街道的消极影响,然后将街道恢复成具有特殊价值的空间。这个是他们当时的Super Studio提出来的一个偏激进的理论,就是这种无限城市的概念,在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被提出来。就是说想布置一种无限性的城市格网,对新兴的无限的生活环境进行图示化的表达,然后系统格网弥漫渗透在他们的project当中,形成一种消极的乌托邦。Parking City是在64年的时候,主要是英国的电讯派,在插件城市的这个项目当中,设想了一种容纳活动、运动以及服务的三维机制,就是所谓的Mobility Infrastructure,它可能包括有铁路、电梯、扶梯这些,然后他提供的这种Urban functional的东西会包括剧院、展厅、广场、办公这种多功能的项目容纳在其中,它的居住单元就容纳在这种倒置的退台的构筑当中,通过将二维的格网解构成为3D的格架结构,由这些起重机、滑道等来实现它的可能性,它某种程度上预言了当代城市多层次的发展模型。而这个也从某种意义上暗示了现如今这种居住和其他功能,工作、办公、生产、展览、艺术活动等,它们的之间边界越来越模糊化。这个是关于Mega-structure的,Megastructure主要是Reyner Banham在1960年代的时候提出,同时这时也是日本新陈代谢派比较活跃的时间段,他们在60年代的时候主要探索的是战后的东京,这些日本学者想自定义他们本民族本国家的城市,也是重建民族自信力的一个project,描述的最主要的两个主题就是成长以及变化。他们关于战后日本新陈代谢的一切幻想,都被投射在东京湾的这个项目的设想当中。这一群建筑师为了他们共同的新陈代谢宣言(Metabolism manifestoes),一起提出各自的Proposal,虽然说总体的形式各有不同,但是它们共同的语言都是从格网定义了城市的扩张。然后这些megastructure提供了逐渐生长的可能性,标志着在当时特定的时期对于未来城市的理解,也是城市设计上的一个大跃进。核心课程Elements的Studio是你在UD学习过程中所要经历的第1个Studio,会有三个小的UrbanDesign的练习,分别从城市的核心,到城市的外围,再到这种两者之间的不同的site,也就是不同位置的场地可以,从不同的方位,帮助你对于整个城市做设计project的时候有不同的理解。也就是说你在Urban Core与在Sub-Urban等不同区域的时候,会有一些不同的关注点,你对不同位置项目的Visionary设想会有不同的理解。对于这个地方的历史、人口、经济、房产等各种数据化的理解,会帮助你认识这个基地,然后你可以提出自己关于Program的设想,你的Urban Structure是什么,你在这里会有哪些你所创造的关于Urban Design的格网。也就是说不管你以后邀请哪个建筑师在这里做什么样的项目,他都不会很大程度上的打破你所建立的这个格网。然后这个就是UD Studio里面第一个入门的Studio。另一门很重要理论课程就是Cities by Design,第一学期这个课程会介绍各个城市的结构及其影响,每一节课邀请不同的教授来解读他们比较了解的一个区域,然后从这个城市的历史发展到现今的特质来分析它们在整个全球化、城市化进程当中所体现的他们各自的角色,其中会有从波士顿,中国上海,印度的孟买,德国的柏林,然后西班牙巴塞罗那、法国巴黎,这些经典的城市案例去一个一个的探索,了解他们的发展和构成。然后在Cities by Design 2的这个课程当中,就会从不同的项目类型去理解Urban Design Project的意义,就是以城市的尺度,通过不同种类的项目去学习城市设计在做些什么,包括宗地上环境的修复,一些mega form的CAD的案例,还有类似于Highline的一些Linear infrastructure的经典案例,以及一些经典的大型的Campus,还有一些特殊的现象,比如City类的Informality等不同的project。关于第二学期和后面最后一个学期的Optional Studio的话,目前Optional Studio的范围还是遍布全球的,下图这些城市都是开设过或者将来会开设OptionalStudio的可供选择的基地的地址,探索范围在全球来说还是比较广的。Optional Studio和Core不一样的就在于你一学期就只会专注于一个项目,可以给你更多的机会去深入探索,从而实现你想要的proposal。下图是往届Studio的一些设计成果以及之前提到的Faculty出版的一些理论书籍,也比较推荐阅读。谢谢大家!申请建议harvardAs a post-professional studio-based program, the Master of Architecture in Urban Design (MAUD) combines intense design instruction, extensive applied research, and knowledge of urban history and theory.The program leading to the Master of Architecture in Urban Design (MAUD) is intended for indivials who have completed a five-year undergraate professional program in architecture or its equivalent.Students enrolled in the GSD's professional program in Architecture are also encouraged to apply for a concurrent urban design degree, for which an indivial curriculum may be arranged.Two to three years of experience in professional practice is recommended but not required.想要了解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景观设计、房地产等专业留学可以评论或者添加小助手获取更多资讯。一格源于成语“自成一格”,是对禁锢我们辩证思考的局限性写下的挑战…我们热爱设计, 较真且纯粹。一格海外设计课成立五年来作为国内新兴的艺术留学作品辅导/设计项目承接/设计知识分享平台,一格一直力在努力成为优秀的知识分享者,不断推动学术交流和分享。经过多年的沉淀和积累,一格海外设计课逐渐发展成为集合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城市规划、室内设计和交互设计为一体的跨界设计交流平台。
最近ZacDesign的高中生们喜报频传,上周我们与大家分享了00后追梦女Rapper的范紫鋆的故事,今天的故事主人公同样是一位即将进入ACCD的高中生。特别的是,故事的起点就发生在美国。黄天浩ACCD offer邮件Michael九年级去到美国,异国生活也培养了他的独立,在与他聊天的过程中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相比同龄人,他的思维更加成熟。今天我们请他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专业学习和他的异国高中生活。Zac 哈喽Michael,首先恭喜你拿到ACCD offer,先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吧。Michael 大家好,我叫黄天浩(Michael),九年级去了美国读书,今年高中毕业。黄天浩个人照Zac 什么让你选择了汽车设计这个专业?很多华人美国高中生的目标都是综合性大学的经济、法律、计算机这样的专业,而且这些并不需要你额外付出努力。Michael 首先是兴趣吧,跟很多男生一样——小时候的汽车杂志、画书,当时特别喜欢照着书上的样子在小本子上doodle。九年级到美国,刚去的时候其实没什么明确目标。逐渐适应之后,就开始想以后的专业了。对我来说个人兴趣很重要,喜欢的东西才会坚持,才有欲望做好。为了就业去学一些经济之类的热门学科——这事确实很普遍,但是这也并非许多人的真实意愿,包括我。美国高中的节奏对于这种课余学习并不是unacceptable,比起申请综合性大学需要的课余活动来说,这并不算什么太大的额外努力。我想了一下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其实大多数还是跟设计有些关系的。当时考虑过服装设计和工业设计——我挺喜欢潮流和数码的东西,而且并不知道有专门Transportation Design的专业和学校(在这儿想说一下,在美国也不代表啥都知道,大家一定先做足功课)。了解到Art Center的Trans专业时真的是超级兴奋,心里想就它了。不过看了学校的招生信息还有在读学生的作品之后,还是有点担心的,毕竟自己没有系统接触过。很幸运的是我家里有个读工业设计博士的哥哥,而且他曾经跟Zac学习过,推荐我来到这里。Zac 提起家庭,你也算是出身艺术世家了哈哈。选择学设计是不是也跟这种家传有关系呢?Michael 哈哈,家里的爸爸妈妈和很多亲戚确实在从事艺术行业。我小时候没有系统学过绘画,但是爸爸妈妈会带上我看展、写生,可以说从小就培养了我的兴趣吧。Zac 家长对你选择专业的事情持什么态度?Michael 爸妈对我的事情很上心,支持我自己的选择。因为家里从事艺术行业的人比较多,他们对设计并不感到很陌生。总之很感谢家里对我的支持。Zac 美国的高中生活带给你什么体会?一个人在美国生活感受如何?Michael 感觉在美国会更独立一点,很多事情需要自己拿主意,这就需要自己更有主见。尤其是选专业和学校这件事,虽然家里支持,但迈出这一步还是需要有些自己的决心的。Zac 在美国平常除了学习以外,有什么兴趣爱好和娱乐活动吗?Michael 大多数跟同龄人差不多吧,我个人很喜欢手表这类比较机械感的东西。在康州这边并不向东西部那么繁华好玩,平时也还是上课为主,课余时间就是画画和摄影,休息的时候也会到处走走旅游一下。Zac 说了这么多,谈谈专业吧,准备申请的这几个月有什么感触?Michael 我是去年夏天来的,当时比较担心的是两点,一个是时间,一个是自己的水平。不过很快一些疑虑就逐渐消失,因为Zac对ACCD太了解了,平时会跟我们聊很多学校里的事。再就是有范紫鋆、Hulk他们几个一起要申请ACCD的人作伴,踏实很多。作品集四个项目主要是以基本的form study为主,没有特别复杂的概念,老师让我尽量多画hand sketch的东西,多练基础,一切还是为入学后准备。Zac 升上ACCD后,对未来有什么规划吗?有没有给自己定制什么小目标?Michael 其实我喜欢能给自己压力的地方,虽然知道ACCD很有压力,但是只有压力才能让我更好地工作。希望在ACCD能打实基础,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小目标的话,借用ZacDesign的slogan:Be hot shot in Art Center。Zac 最后向大家打个小广告吧,说说你在ZacDesign有什么收获~Michael 从刚来工作室到最后申请成功只有短短半年,回想自己当初,真的是啥也不会,最多有点绘画基础而已。其实在来ZacDesign之前是知道一些中介机构可以做包装服务的,但仔细想想,总归不是自己真正的技术,就算申请成功,以后到了学校仍然会跟不上进度。我觉得有ZacDesign这么一个地方,可以告诉我们这些新手到底需要练习什么,从speedform到marker到ps,这些东西如果没有人教是真的不行的。我在申请ACCD之前,每天都会来到工作室画图,暑假连续画了两个月,其余时间就会上网课做项目。我非常喜欢工作室的氛围,虽然可以在学校和家里画图做项目,但在工作室里和大家一起学习效率就会更高。总之,ZacDesign给了我很大的帮助,特别感谢赵桦老师、赫哥、明哥和泽哥,如果没有他们传授我这些知识,就算考上了ACCD,我也不知道该怎样继续下去。而现在,我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充满了期待。感谢Michael接受我们今天的采访,祝你在ACCD学业有成,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范范、Michael、Evan这几位高中生在工作室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每当看到他们认真画图的身影,感觉看到了青春的另一种模样——为梦想而努力的样子。想和他们一样学习汽车设计,探索青春的更多可能吗?ZacDesign VIP作品集课程,只为优秀的你!
在中国想读博士,要遵守考硕士再到博士的途径,也有一些专业可以硕博连读。而我们申请美国大学的时候,可以直接用本科学历来申请美国的博士。这不是做梦,你在国内本科毕业后,就可以申请美国的硕士,当然也可以直接申请美国博士。下面郑州立思辰留学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申请。首先我们看看本科直申美国博士的难度。一般来说需要以下条件:①本科学士学位②GPA大于3.5③托福100分以上④GRE325左右⑤GMAT大于700分。 相对来说,文科的专业比理工科直申博士会容易一些,理工科需要在专业方面有比较深的研究,在知名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或者做过相关的项目在申请上会比较有优势。如果凭借自己的努力成功申请到了美国大学的博士,在读博士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考试获得硕士学位,这个时候可以进行一次选择,是拿到硕士学位后结业,还是继续读博士。其次需要考虑你是否真的适合直接去美国读博士?博士跟本科生不一样,是为了培养研究生人才,课程偏理论,就业方向是专业的研究学者。学习过程中相对来说是枯燥和漫长的,这不仅仅需要耐心,还需要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明确的规划。考虑一下费用。美国大学的博士一般是5年左右,全部自费的情况下,一年大概需要100-150万左右。当然美国博士申请到全额奖学金的机率非常大。如果你已经有了一个合理的发展方向,有足够的专业研究背景,能够承担学费,那么可以尝试直接申请美国博士。
改革开放在改变中国人民生活的同时,也让中国人民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对于爱情的看法上,过去的人对婚恋嫁娶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现在人们在选择伴侣的时候都崇尚自由平等,你情我愿。在思想观念的改变下,老少恋异国恋也是越来越可以被人们接受,但是老少恋和异国恋的结合恋爱也是非常稀有的。1999年,28岁的田晓菲和53岁的斯蒂芬欧文举办了婚礼,到现在已经过去了21年了,她们的生活现在是什么样呢?现在还是恩爱如初吗?1971年田晓菲出生于哈尔滨,1975年跟随父母来到天津生活。田晓菲的父亲是天津文联的主席,母亲也是文联的骨干成员。因为父母工作的关系,田晓菲小时候就对文学有很深的兴趣,聪明的田晓菲在文学方面也颇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还没有上小学读书的田晓菲就曾经在报纸上发表过自己创作的诗集,被左邻右舍称为书香世家中的天才神童。1984年,北京大学就注意到了频频在诗歌比赛中获奖的田晓菲,在经过少年班招生老师的简单测评之后,田晓菲就以13岁的幼龄进入到了中国人梦寐以求的学习圣地-北京大学中学习。可能是天才之间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田晓菲和同样是神童的查海生(笔名海子)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在田晓菲心中,查海生就是自己继续在文学路上行走的支柱。可是天妒英才,1989年海子自杀了。田晓菲因为海子的自杀而感到崩溃,她感觉自己的支柱已经倒塌,从那之后,她就开始思考自己以后的路应该怎么走。毕业后,田晓菲去了美国,遇上了自己往后一生的支柱,她的导师斯蒂芬欧文。欧文的父亲是一名物理学家,他经常跟欧文说聪明并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勤奋,正是父亲的教育鼓励欧文不断学习。在巴尔的摩的图书馆,欧文邂逅了中国古代诗歌,立马就陷入了痴迷状态。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从耶鲁大学毕业后留在大学担任讲师,后在1992年调任哈佛大学东亚文学系,几年后担任了田晓菲的博士导师。欧文称自己为为唐诗所生的美国人,在他心中,唐诗就像是一个永远探索不完的宝藏,他深爱着中国文化,并给自己起了个中国名字,宇文所安。当他开始担任田晓菲的导师时,他被田晓菲身上带有的浓浓的中国文化气息吸引,不可救药的爱上了她。1998年田晓菲博士毕业之后,欧文写了一首唐诗给田晓菲表白。这个时候田晓菲也在自己导师身上看到了自己喜欢的文学素养,两人很快陷入了热恋。即使两人属于不同的国家,即使两人年龄相差了25岁,这些障碍都无法阻止两人在一起的决心,恋爱一年后,两人便举办了婚礼。婚后,为了凸显自己是欧文妻子的事实,田晓菲取了一个笔名,宇文秋水,然后改换了美国国籍,跟随丈夫一起在美国定居。2020年,两人已经结婚21年了,现在田晓菲已经是哈佛大学的教授,夫妻依旧恩爱,只是田晓菲热爱研究南梁而欧文喜欢唐朝。夫妻二人还来到过中国办了一场诗歌讲座,反响强烈。很多人都认为田晓菲崇洋媚外,不顾祖国多年的栽培去美国做研究,但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选择,外人也无法干涉,只是中国近年来人才流失的现象却是令人无奈。
「导师专访」是大圣未来海外导师分享留学申请经验和求学感悟的一个栏目,同学们可以在这里看到不同申请背景的学长学姐的留学申请及就业分享和一手经验。本期分享导师▼Jimmy帝国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硕士图片来自网络,侵删还记得高考之前,自己对家人说将来想去一个海边的大城市上大学,绝对不会去武汉这个内陆中心城市,结果一语成谶,我的大学本科四年,就是在中国最美丽的大学之一“武汉大学”度过的。因为自己想读理工科,所以也是选择了武大非常棒的“水利水电学院”。就在这个樱花浪漫的学校,我收获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两样东西——“留学”与“爱情”。01留学目标确定刚进武大的我,其实开始并没有萌生出国留学的想法,因为我所在的院系保研率相对很高,而且能够直接保送到清华的指标也有,所以大一的我还是希望自己能够走保研的路线。但是,在对大学学习生活一无所知的完全懵逼状态下,我浑浑噩噩地度过了大一上学期。虽然所修学分不多,但是GPA也是惨不忍睹的只有3.1/4.0,与其它三位室友(均在3.5/4.0左右)的差距略大,忽然就感觉自己已经保研无望了。经过与家里人的一番讨论,觉得出国留学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毕竟读了那么久的书,能去国外看看也是挺好的。当时就是抱着继续努力学习专业课,同时一边着手了解留学的事情。大学本科的生活总是美好而又短暂的。一晃三年就过去了,我的GPA也来到了3.68/4.0,当时这个成绩已经可以申请保研了,但是不能留校,只能调剂到别的学校读研,于是我主动放弃了到北师大读博的机会,坚定了自己一定要出国留学看看世界的意愿。我认为这个决定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当自己完全确定了要出国的时候,很多事情做起来就不会犹豫,只需要勇往直前就行了。02托福、GRE备考刚开始我是想申请美国学校的,因此也花费了好多时间在了解美国学校上,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够申请到直接硕博连读的机会。申请美国的硕士或博士,首先英语考试除了托福和雅思以外,还有一门必须考的就是GRE。GRE考试主要考察学生的快速的阅读能力、超大的单词储备量和严谨的分析写作能力(数学部分基本高中难度所以不担心)。因此准备考试的时候应该针对这几个方面对自己进行训练。因为GRE考试是机考,所以我也强迫自己习惯用电子资料,GRE官方指南以及官方题目必读,官方模考软件PP2模考效果比较准确,根据自己实际准备情况,合理安排进行模拟考试。GRE我大三就考了,当时考的一般,分数也够用,后面由于ICL给offer太早了也就没有继续刷分了。关于托福考试,由于我先准备了GRE考试,阅读和写作能力均有提高,所以准备托福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被花费在复习听力和口语上。练习听力的话复习资料首推TPO,建议练习TPO时有个计划,不要短时间把所有题目全听完了,这样效果也很差,建议开始听完一套题目后就进行精听,直到闭上眼可以把整篇听力材料内容的每句话听懂,反复练习并且坚持,当你每次做一套新的TPO题目大部分都可以听懂时候,就可以开始练习“科学60秒”的听力材料啦,这个可以网上上官网下载。口语的练习其实和听力练习的原则一样,就是多练习!对于英语考试,我认为还是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地复习,而且原则上是分数越高越好。但是我认为每个人都需要提前弄清楚自己准备申请的学校的专业项目对于英语成绩的要求。提前了解这些细节不仅有利于我们去规划自己的考试时间,也可以给自己准备考试带来更多的复习动力!总体而言,理工科研究生申请的英语要求要比其它专业低,但是以美国申请为例,想进入综合排名前30的院校,托福成绩都必须至少100分,很多文理科要求均在110分左右,并且对于口语要求也非常高。但是必须注意的是,英语考试只是你申请的第一道门槛,并不是说非常高的英语成绩你就能入读非常顶级的学校,留学申请是一项综合性工程,每一个细节都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追求完美!03我的软实力修炼心得在大学本科期间我参加的实习项目主要有与专业相关的暑期实践(自己带队调研)、设计院暑期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参加的科研项目主要是在大三期间,自己在学院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帮助一位副教授做科研项目(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关,感觉略高大上)。除此之外,“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也很推荐大家参加,每年都有,我自己组织了一个小项目,最后也有中英文的结题证书。同时我还参加了一些专业上的比赛和竞赛,虽然没有获特别高的奖项,但是参与总是有收获,抱着学习的心态做事总是有进步的。很多学习到的知识技能虽然可能眼前无用,但是说不定某天你就能够用上!04材料准备及留学申请接下来就是申请过程中的材料准备和学校专业选择问题。首先是申请材料方面,美国研究生申请材料主要由个人基本信息+学位证明+大学成绩单+英语成绩单+个人简历(CV)+个人陈述(PS)+推荐信2~3封+相关活动及获奖证明等,申请PhD项目的话通常都是需要一个提前与申请学校的专业教授交流的过程(俗称套磁),套磁的话我建议邮件中应当附上你的个人CV和研究计划(Research Proposal),各个国家申请稍有不同,其中英国澳洲新加坡的PhD申请都需要填写Research Proposal的相关内容而且教授比较看重RP。因为我文书的准备时间相对比较充裕,因此我除了自己DIY以外,还专门请一些学长学姐、外教等朋友帮忙检阅。总的来说文书一定要反应最真实的自己,同时要让招生人员看出你的申请亮点和诚挚的意愿。在学校和专业选择的问题上,我想从我的申请结果来给大家讲述一下我是怎么选择学校和专业来申请的。从我大四上九月份考完托福开始,我先提交了澳洲学校的硕士申请(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西澳大学,录取通知等待时间分别为4个月、1个月、1星期、3个星期),期间我还成功套磁了一位墨尔本教授来申请PhD项目,但是没时间按要求写RP最终放弃了。在十一国庆期间我还提交了加拿大的麦吉尔大学的申请(研究型和授课型两个硕士项目,次年5月拿到录取通知)。在十月至十一月期间,我分别提交了美国佐治亚理工、匹兹堡大学的PhD项目的申请(次年三月份拿到录取通知),还有英国帝国理工的硕士申请(圣诞节前收到录取通知)。十一月低,我提交了新加坡南洋理工的PhD申请(次年5月收到录取通知,有奖)。虽然没有申请特别多的学校,而且申请了若干个国家,主要原因是我申请的非常有针对性。例如我申请新加坡、加拿大和澳洲的学校除了对学校所在城市的选择以外,最重要的一点是考虑自己的专业在那方便找到工作和移民。对于美国的学校,虽然我最后只提交了两所学校的PhD项目申请,但是也是在经过很多咨询和了解的前提下,了解了很多所学校并根据自身条件而做的决定,同时由于收到了英国帝国理工发的录取通知,因此就放弃申请其它学校了。最后之所以选择去英国帝国理工,主要还是因为这所学校的土木工程排名欧洲第一,世界前十,而且世界综合排名不错,学制也只需要一年,毕业后可以选择工作或者继续申请博士项目。05IC就读体验决定去帝国理工之后,接下来就是按照各种要求办理签证手续。另外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给自己找好住的地方!这点非常重要,我在IC读书的时候,由于开始选的公寓距离学校有点远,每天要花将近五十分钟的车程才能到,这样是十分浪费时间的,虽然每天都可以坐伦敦红色双层巴士欣赏英伦风景,但是对于课程安排非常紧的IC来说,时间还是太宝贵了。每门课每天上完都会给你发一张习题,大部分时候你一个晚上是做不完的,所以你必须留着到周末再去做,如果周末你有约朋友出去玩,那你就只能留着期末复习做了。总的来说,IC还是对学术要求非常严谨,考试非常严格的一所院校,由于我本科是水利水电专业,虽然也是土木工程的大类下,但是还是很多土木专业性非常强的课程是不一样的,本科没学过,国外直接上英文课程也是有些难度,来自中国的同学也都是同济大学这种土木超强的本科生,所以硕士读完,我的成绩并不是非常突出,因此在申请博士的时候就有些尴尬,因为招博士的教授都喜欢成绩顶尖的学生,而且没有奖学金的话,在伦敦读博的话成本也非常高,如果家里不是特别有钱的话建议还是考虑去北美或者新加坡奖学金机会更多的国家。06总结最后给大家做一个总结吧:第一,要坚定自己出国留学的意愿,这样你会少走弯路和节约很多时间!第二,一定要乘早准备!早准备早规划对后期申请越有利越有针对性,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来提升背景:暑期交流、海外实习科研等等。第三,对于准备出国时间非常紧张的同学,请先把学业成绩和英语考试完成好,这是对自己的负责,同时要明白成绩基本上是第一道申请门槛。祝愿所有的同学都能申请到自己非常理想的学校!(本文为大圣留学原创撰写,严禁转载,一经发现后果自负)■■■■■想知道我的条件可以去哪所学校?想更精准的规划我的留学申请想了解更多英国留学的真实体验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扫码,回复“英国留学”免费咨询,获悉你想了解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