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她,14岁考入北大,18岁攻读芝加哥大学博士!“越努力越幸运!”长而不宰

她,14岁考入北大,18岁攻读芝加哥大学博士!“越努力越幸运!”

她,叫王羽尧。14岁那年,她同时收到了北大和香港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来她以683分的成绩考上北大经济学院。她说:“凡事目标要定得高一点,因为你一定达不到目标,所以我给自己定的高考分数是690分,只考了683分。”对于这个北京姑娘来说,北大离自己家很近,从小就对这所学校心声向往,最终可谓是如愿以偿。除了在学习上有着出类拔萃的才能外,她还是亚洲青少年艺术盛典中国赛区金奖获得者,跆拳道赛场上的种子选手,她还擅长羽毛球、跑步、瑜伽等运动项目.....18岁,进入芝加哥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在上大学期间就已经去过了28个国家......她后来进入大众的视野是因为参加《一站到底》的电视节目,当时只有16岁的她,在舞台上尽显才女风范,思维严谨,思路清晰。有人推算过她的智商,说达到了惊人的164分。似乎天才的成长路径大抵都是类似的,作为北京长大的孩子,王羽尧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岁多时,父母便教她识字、看书,到3岁的时候,这个小姑娘就已经能无障碍阅读简单的书籍了。5岁就全部读完中国四大名著。“我记得很小时,我妈就摆弄我做广播操,毛笔绑在手上学写毛笔字。”非典期间,年仅8岁的王羽尧以非典为题材创作的短篇科幻小说,并参加了东方少年系列文学大奖赛。良好的家庭背景以及父母一路的扶持帮助她一路成长为了“别人家的孩子”。当孩子内心有了这样自我成长的意愿后,人生之路上就会有了更大的驱动力。后来她回忆自己在北大的经历:“北大,把我变成了我想要成为的人。我在这里,遇到了各种新奇的想法,这使我每天都受到冲击,经过大浪淘沙之后我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关于到芝加哥大学后的学习,王羽尧有这样一段描述:从小到大再拼命的学习也不似今天这般令人疯狂。三十多号人废寝忘食地聚在一起或是奋笔疾书或是激烈辩论都只为了完成完不成的作业——这简直就是搏命。看着聪明绝顶的同学们也大脑麻木结结巴巴,我反而似乎略略感到了芝加哥学派的魅力。路漫漫其修远兮……”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是,比你牛很多的人,还比你努力几百倍!

大雷雨

想读经济学专业的童鞋,哪些大学可填报?「超详细攻略」

同学们对“经济学”的认知是怎样的?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同时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到底是什么?经济学学什么?学经济学报考什么大学好?学经济以后能做什么?别急,小高帮你解答!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经济学门类包括4个专业类、23个专业经济学类专业经济学类专业培养具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人才。经济学专业(以经济学专业为例)主要核心课程一般包括高等教学、数学分析、线性代数、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毕业生可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或选择在经济分析研究类岗位、经济运营管理岗位工作。广东省内本科院校推荐财政学类专业财政学专业属于应用经济学科,它主要研究政府部门在资金筹集和使用方面的理论、制度和管理方法,同时也研究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税收问题。该专业培养具备财政、税务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在财政、税务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财政学(以财政学专业为例)主要课程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财政学、税法、政府采购、资产评估等。就业方向可选择政府方向,从事税收规划、审计、资产管理等工作;企业方向可集中在金融、投资和证券行业。广东省内本科院校推荐金融学类金融学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应用经济学科,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金融学专业培养具备金融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金融学(以金融学专业为例)本科主要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财政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国际金融学、国际贸易实务等,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去向众多,可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基金、信托及其它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岗位,也能胜任各类公司企业以及教学、科研单位工作。广东省内本科院校推荐经济与贸易类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经济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国内外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能在各类工商、贸易企业、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经济与贸易类(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为例),国际经济与贸易(国贸)专业主要课程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统计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外贸运输与保险等课程,国贸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涵盖对外贸易及相关领域的行政管理、教学和科研部门,也包括外贸企业、外资企业、跨国公司、拥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和其它涉外经贸部门等,可以从事国际贸易、金融投资、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国际物流等工作。广东省内本科院校推荐想学经济学的考生志愿填报之前可先根据自身情况选定好几所学校和专业哦学经济学的出路有哪些?学经济不一定能让你变身富翁但你如果真的对它情有独钟不妨就pick它毕竟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此外,之后小高还会继续推出填报专业方面的详细解读以及院校推荐一定要持续关注我们的头条哦!来源:综合自网络。由高中根据地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母子行

科学表明,读博对人的精神健康有很大影响

编者按:继续读博是硕士或者本科学生毕业后的一个选择,很多人纠结到底要不要读博。对此,每个人的想法和追求各有不同。所有决定攻读博士学位的人在我看来都是勇敢的,但在追求知识的同时,不要忽视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本文译自Theatlantic原标题为" Graate School Can Have Terrible Effects on People's Mental Health"的文章。“以前出于一些原因,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想攻读博士学位。”纽约城市大学(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数据分析师埃弗雷特拉姆尔(Everet Rummel)回忆道,“那时的想法太天真了。”拉姆尔的确是一个积极上进、干劲十足的人,他仅仅用了四年的时间就获得了学士和硕士学位,并在硕士毕业后马上开始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当时他只有22岁。但拉姆尔也的确太天真了,他制定的计划是用两年的时间攻读博士学位。对于一个普通的博士生来说,取得博士学位大概要花8年的时间。他的计划很快就结束了,但这并不是因为拉姆尔特有的高效率,而是因为他从来没有完成过这个计划。“我退学了,”他解释说,许多因素导致了这样的决定,其中多数与他的学习没有直接关系,但每一个因素都指向了他博士生活所带来的全方位的、残酷巨大的压力。他说,一个主要的压力源是学校要求所有经济学博士一年级的学生都要修同样的三门课程。其他主要的压力源是各个学科的博士生都会经历的。读博往往意味着所做的工作是高强度的,但给的薪水却非常少,而且高强度的工作会导致睡眠和社交生活不足。此外,学术界还有一个臭名昭著的等级制度,这往往会助长权力斗争和拉帮结派。更糟糕的是,博士阶段的高压生活带来的回报不尽人意:2014年的一份报告发现,接受调查的博士生中,近40%在毕业时没有找到工作。此外,大约有13%的博士生毕业时背负着7万美元以上的教育相关债务,而人文学科的这一比例是这个数字的两倍。对于那些确实获得了学术相关职位的人来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接近三分之一的兼职大学教师的生活水平在贫困线附近甚至低于贫困线。哈佛大学附属研究小组的一项新研究强调了博士生现状的后果之一:博士生极有可能会有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人员调查了8所名牌大学的大约500名在读的经济学博士,发现其中18%的人有中度或严重的抑郁和焦虑症状,这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倍多。在哈佛大学的这项调查中,大约有十分之一的学生在前两周内至少有几天都有自杀念头。(最近的其他研究也有类似的发现,包括今年早些时候发表的一篇论文,文中称博士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为“危机”。)这项研究的结果还包括近200名教职员工的调查反馈。研究结果显示,许多博士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即使不是由博士阶段的教育经历造成的,也会因为这段经历而恶化的。在哈佛大学的这项研究中,大约一半患有焦虑和/或抑郁症的受访者是在开始博士生学习一段时间后被确诊的。与那些刚开始读博的学生相比,临近毕业的学生更有可能出现严重的焦虑或抑郁症状。博士研究生们认为,经济压力和职业压力的结合给他们的生活造成巨大的挑战。威斯康辛大学欧克莱尔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Eau Claire)数字文学助理教授露西约翰逊(Lucy Johnson)表示,攻读博士学位的经济负担让她很难“逃离博士生课程安排”——比如说,去看电影或外出就餐。她认为,那些因严格的学术作业而感到孤立的学生,势必会因经济困难而更加孤立。和她的许多同学一样,露西最终也只能靠贷款养活自己。学术本身也有很大压力。对于博士生教育来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生产、生产、再生产新的想法,或者比别人做更多的工作量,所以我们都精疲力竭,”约翰逊说,“以‘专业化’为名,我们不停做着这样的工作。我认为这是我们作为博士生应该接受的一部分。”同样,长期以来一直梦想成为一名教授的拉姆尔(Rummel),也被终身教职的和各种学术会议的前景所吸引,在这些会议上,他可以与志同道合的“书呆子”讨论小众话题。他说,他和他的同学们应该把博士教育当作一种“成人仪式”。 现年25岁的拉姆尔说,“为了过上那种生活,你必须付出非常多的代价。你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会很讨厌自己的生活。”他的学校会采取一些措施来缓解学生的压力,比如在期末考试周提供免费按摩服务,但没人有时间来享受这些服务。根据哈佛大学研究人员的调查,还有一点加重了博士生的压力,那就是他们觉得自己的工作对社会没有什么用处。只有2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觉得自己的工作总是或大部分时间都是有用的,而在整个劳动年龄人口中,这一比例为63%。只有五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他们的工作可能会对社区产生积极影响。即便如此,很少有博士生受访者接受定期的心理健康治疗,包括那四分之一有过自杀念头的人。也许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在研究中,那些在心理健康评估中得分低于平均水平的博士生,认为他们的心理健康比平均水平要好。在那些最近有自杀念头的人当中,26%的人认为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比一般人要好。这种不和谐暗示了问题的普遍性——在博士生教育中,人们已经普遍接受心理健康状况不佳是生活常态这一个事实。编译组出品。译者:刘麦麦 Jane,编辑:郝鹏程。

菅野

北大经济学博士毕业,面临工作选择难题,犹豫是从政还是专研学术

学历越高面对工作选择就越多,这也是很多人读完研究生之后再选择继续深造。这年头研究生一抓一大把,甚至硕士毕业的人也比比皆是,但是博士生相对来说就要少很多。博士的含金量比起硕士自然的高出不少,但是他们在面对工作时也有烦恼,并不是找不到,而是不知道如何去选择,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一位博士毕业生遇到的难题。这位网友说自己是北方的普通家庭,家里也没有什么背景,工作全靠自己的努力。当年自己在北大读完硕士之后,没有选择出来工作,反而是继续留在学校攻读博士。后来也算成功上岸,拿到了北大经济学的博士学位。毕业之后也相继收到了很多offer,但是自己只保留了两个。一个是留在北京,去一家985大学当老师,每年的课题和基本薪资加在一起最开始也有二十多万的收入。第二个是福建省定向的选调生,前两年是科技副县长的级别,两年后转为正式的副处级。觉得这两个都不错,不知道该选择哪个,想听听大家的意见。网友看完之后也是纷纷给他出主意,有网友说道:建议还是选第一个好些。毕竟经济学也是你的强项,985大学的老师在社会地位上也不比副处级差哪里去。而且近几年教师的福利待遇也提高了不少,假期也多。大学教师不比高中初中教师,课程相对要少很多,人轻松薪资也不错,没事自己也可以搞搞课题研究,轻松又自在,比在官场上打拼强多了。还有的网友说道:北京是能体现个人能力,福建是考验你的为人处世能力。如果你擅长和人打交道的话,还是建议去福建的好。985的老师归根到底终究也只是个老师,你去福建发展好了说不定还能在政界做出一番事业。你留在北京只能说是达到了人生的终点,但你去福建那就是人生新起点,未来还不知道能达到什么高度。政界和学术界的选择,教师行业薪资稳定,生活轻松。政界得学会处事圆滑,处处看人眼色,一旦熬出头那就是前途不可限量。不知道大家会怎么选择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彼不得梦

14年了,那个665分上北大,在清华攻读博士的才女,现状如何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下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唐·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少年天才几乎是大家经久不衰谈论的一个话题,而这些年来,媒体报道的天才也不在少数,涉及艺术、文学、理科等诸多领域。其实从古至今,才女也并不少。如唐代诗人王建诗中的薛涛,王建感叹像她那样有才华的女子,在如今已经很少了,即使那些能完全领略文学高妙意境的人,总也有点不如她。而近代才女更是层出不穷,要知道北大清华不仅出才子,同样也出才女。14年前,有这样一位才女付丽莎,高考以665分考上了北京大学,已经让人十分羡慕。谁知8年后,她又以综合排名第一名,领先于第二名24分的成绩考上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北大清华是我国两所最顶尖的学府,无论谁能进其一,就已经很厉害了。付丽莎竟然考上了北大读本科,又考上清华读博士,可谓是人中龙凤。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昔日的才子才女们在成长过程的磨合中也各自分道扬镳,走向了不同的道路。他们或者继续在学术研究等方面发光发热,或者光环褪去,黯淡离场,直至消失。如今14年过去了,不知当年的才女付丽莎又何去何从?一、河北才女付丽莎出生于河北衡水,从小天资聪颖,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2003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高考强校——衡水中学。在校期间,她曾获衡中第五届“十大杰出学星”、河北省优秀学生、河北省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众所周知,衡水中学犹如高考工厂,历年来成绩傲人,上一本线率就高达90%左右。能够进入这样的学校读书的学生,意味着一只脚已经跨进了大学校门。这也说明,衡水中学学霸如云,而付丽莎则是学霸中的高手,在2006年高考,她便以665分的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优先录取。二、以综合排名第一,考上清华在北大学习期间,付丽莎一如既往的好,于2010年顺利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又继续攻读金融学硕士学位。在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她还获得“北京大学三好学生”荣誉称号,并仅用2年时间就获得北京大学金融学硕士学位。她的硕士毕业论文,还被学术委员会一致评为优秀论文,并作为封面文章,发表于业内顶尖期刊《保险研究》2013年03期。2014年,付丽莎选择继续深造,以综合排名第一,领先于第二名24分,考入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攻读博士学位。2018年7月,她于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心理学系博士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其博士学位论文获2018年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一等奖,并作为第一作者在国际社会心理学领域著名期刊《实验社会心理学杂志上发表论文。三、如今怎样?从2006年上北大至今,已经过去了14年,既是北大学子,又是清华才女的付丽莎,现状如何?2018年7月起,她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交叉学科研究。她的研究方向一直关注于学生,她希望通过学生不断的反馈,将教学的过程浓缩成一个动态、可量化的东西。同年,她获得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二批“人文社科拔尖人才支持计划”,以及2018年度“我爱我师”青年教师候选人。2019年10月和2020年10月,付丽莎还两次受邀担任《百家讲坛》主讲人,讲授《中国精神》系列之《“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她的讲课充满了力量,受到了许多观众的喜欢。四、结语“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用这两句话来形容付丽莎一点也不为过。她在一次回母校衡水中学的会议上说:真诚感谢母校在我成年之前教会我相信努力,坚持正义,笃信知识的力量。我必将带着您们的教诲,继续成长,在未来的路上,无愧于“教师”这二字的分量。以她的聪明才智和满腔热情,我们相信她在未来会做出更好的成绩,也相信未来我们的社会有更多的如“付丽莎”一样的才女,她们将在许多重要的岗位贡献自己的力量。对于付丽莎的故事,你有什么看法?欢迎下面留言!(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单身夜

在读经济学博士长文直陈:硕士学位论文致谢,我真的不想感谢导师

【教育挖挖机】谈古今教化,论中外育人,伴子女成长。前两天,国内一985高校的研究生留下泣血遗书,选择纵身一跳,从极度压抑的研究生生活中得以解脱,留给亲友们无尽的伤痛。长达七页的遗书用生命控诉研究生导师和二传导师,字里行间满是无奈、压抑和心伤。不知道是不是受此事件影响,这几天网上关于研究生和导师的文章越来越多。研究生导师对学位论文承担终身连带责任,岂有不感谢之理?今儿挖挖机在网上刷到一篇关于研究生导师的文章,觉得挺有代表性。文中这名在读经济学博士直言,4万多字的硕士学位论文最难写、最不想写的不是正文,而是致谢部分,因为他找不到感谢导师的理由。在这篇长达几千字的文章中,作者直陈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没有得到导师的指导;写论文必须的调研,未能获得导师的积极支持,直到提前论文前两个月才得以开展调研;论文成稿过程导师没有给过修改意见,成稿审阅敷衍了事;论文盲审、答辩后的修改,导师也漠不关心。作为一名毕业硕士研究生,挖挖机在这样的硕士学位论文定稿过程中,也确实找不到向这位导师致谢的丝毫理由。不过挖挖机还是要说,应当予以致谢,至少你的这篇硕士学位论文的学术责任,导师将一直找在肩上。单凭这一点,研究生注没有不感谢的理由。研究生导师的作用在于“导”而不在于“教”凭心而论,挖挖机觉得这位同学在文章中所陈述的内容真实性极高。我们知道,研究生入学之初,高校会根据一定的规则为研究生配备一对一的导师,这名老师就是“导师负责制”的主角,对研究生负责到底。但是,这名导师究竟会是自己人生和学术的导航者,还是只是学位论文上的署名者,那就全靠碰运气了。结合自己当年的研究生生涯,挖挖机认为,导师的“导航”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是用自己的学术之风熏陶研究生,引导研究生养成严谨的科学精神;其次才是根据研究生的特征特长引导其找到最适合的研究方向,尤其是学位论文;其次是在实施科研辅导、完成学位论文的过程中如何引导研究生进行创新的问题,帮助养成学术思维。所以,研究生对导师的期待一定不要像中学、本科阶段一样,期待导师适时为你释疑解惑,像带徒弟一样把你带在身边。研究生要主动争取导师的指导客观地讲,导师们有教学任务,有科研项目,有的还担任了行政职务,确实很忙很忙,而且他们往往同时带有多个研究生,有的导师既带着硕士研究生,也还带博士研究生,见上一面都很难,更别说能给研究生长时间的一对一指导。那么,在这样情况下之下,研究生该怎么办呢?首先要抓重点。就是要明白自己在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哪些地方必须导师亲力亲为。比如商定学位论文选题开题、论文涉及的调查研究、论文初稿审改、盲审及答辩后的修改等,这些是最关键的地方。因为,这些地方如果导师没有直接介入,即便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很强,没有与导师沟通一致,也容易在关键时候被“卡壳”,进而影响顺利毕业。至于奖学金什么的,导师也很重要,但相比之下,则次之。其次要抓主动。就是涉及要找导师商定、修改或者解决的问题,一定要提前谋划,尽可能从自己的角度,把问题想得更能充分一些,把困难估计得更足一些,准备多个应对方案,把准导师的时间节点,伺机争取导师的指导,尽可能地做到与每一次与导师见面的机会都效率最大化。总之,之于每一个研究生,导师都是最重要的那一个。不管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指导的多与寡,我们都要怀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敬重之心。即使导师的师德师风存在问题,也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对于其问题我们不回避,对于带给我们的成长与进步,仍旧要怀有感恩之心才是。关注教育热点,分享教育故事,探讨教育问题。教育挖挖机感谢您的关注、阅读、评论和分享!

铮铮佼佼

一篇文章带你真正了解耶鲁、牛津、多伦多等诸多名校经济学项目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情况可以怎么合理规划大一到大四和院校专业定位,留言区私信,可以意外收获你的专属留学规划/定位报告哟~(规划/定位报告包括:本科规划、软硬件提升重点、意向专业解读、背景诊断、选校参考)-正文-读经济学的学生,总是自带被误解体质:你是学经济的啊,给我推荐下股票和理财产品呗;你整天在研究怎么赚钱,毕业后肯定发大财;……每当听到这些,经济学出身的小伙伴都不禁感叹一声:是时候为经济学正名了。而除了上述这些对专业本身的误解,许多意向申请经济学的同学,仍然没有解决经济学的录取要求、就业方向、知名院校这几大核心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一次全面的探讨,击破大家的疑问。你了解经济学吗?先用几个问题小试牛刀,看看你对经济学的了解程度如何: 经济学属于热门商科专业,主要研究如何赚钱?经济学并不是一门商科专业,而是属于社会科学。它主要研究人类社会在各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规律,核心是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并非大家想象中的“专攻赚钱之策”。 只有本科经济学背景的同学,才会申请经济学项目?作为人文社科中的一大热门专业,经济学成为了诸多小伙伴的“渴望”。除了攻读经济学的同学,一些本科数学、会计、国际贸易等专业的同学也纷纷加入了经济学的申请大军。 经济学如此热门,开设硕士项目的学校一定很多?作为一项偏研究型的学科,在美国开设经济学排名靠前的学校中,设立硕士项目的相较于其他热门专业的确少了一些,更多的是博士项目。而在专业细分方面,经济学也有着多样化的分支,包括: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劳工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为同学们提供了多种选择。(以上分支主要适用于博士项目,硕士项目较少有这些细分方向。) 既然经济学偏研究,以后的就业方向是不是局限在学术界?一般而言,经济学的主要就业领域可以分为 3 大模块:公共部门、盈利性企业和学术界。公共部门:可以在政府经济部门或国际组织从事经济研究或协调经济政策的工作;盈利性企业:担任咨询产业的咨询顾问,进入金融行业的风投、投资银行、会计审计等领域,或者在其他商业部门从事商业分析、市场分析等工作;学术界:攻读博士学位后,可以选择在高校任职,或者发展成为一名经济学领域的专家。在热门专业的 title 下,经济学每年都成为申请大军的必争之地。那么,它究竟青睐怎样背景的申请者呢?你与经济学的匹配度高吗?1本科背景 & 先修课经济学硕士项目对于大家的本科背景要求并不严格,但是却看重你们经济学和数学方面的基础,建议大家修读计量经济学、微/宏观经济学、概率论、数理统计等课程。2语言成绩若想申请经济学硕士与博士,一定要有过硬的语言成绩。尤其是全美Top 50 的院校,普遍要求大家托福 100+。而关于 GRE 成绩,诸多学校虽未设置具体的门槛,但总分在 320+(其中,quant 尽量 165+,甚至是 168+) 相对会更具竞争力,申请奖学金也更游刃有余。3GPA一般而言,申请全美Top 50 的院校,3.5+ 是必不可少的。而英国的部分院校,更是会根据大家的本科院校设置 GPA 要求。4软背景相关项目的研究经历、助研经历或数学竞赛经历,都会成为大家的申请优势。而在英美港新等主流的留学目的地,都有诸多优质的院校开设了经济学项目,现在就为大家精选一波比较热门或经典的项目。聊一聊那些热门项目美国篇美国的经济系通常设立在文理学院下,少数设立在管理学院或商学院。美国经济学硕士的学制一般为 1~2 年。01 耶鲁大学Master of Arts in International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此项目为 1 年制,虽没有强制要求申请者本科需是经济学背景,但非常看重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经济学基础,并有一定的先修课程要求,包括: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概率论、统计学等。每年,项目都会收到约 320 份申请,录取人数为 50~60 人。学生们毕业后有许多人都进入各国政府及国际组织工作,例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02 哥伦比亚大学Master of Arts in Economics(STEM)项目为 3 个学期,时长 11 个月,每年计划录取 65~75 人左右,且设置了面试环节。 项目虽然并不强制要求申请者拥有经济学本科学位,但很看重学生的经济学基础。因此,学校强烈建议大家完成一些先修课程,包括:经济学原理、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等。需要强调的是,项目的难度较大,基本和博士生第一年的学习内容一致,核心课程包括:Microeconomics、 Econometrics、Growth and Macroeconomics、Development Econometrics、Advanced Economic Development。03 纽约大学Master of Arts in Economics项目包含 3 个学期,且青睐有坚实数学基础和经济学背景的同学。那些在本科期间修过中级宏观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和其他经济学课程的学生会更具竞争力。 在这里,大家有较高的选课自由度,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自行选择相应的课程。同时,地处纽约的优势也带来了丰富的实习资源。项目里的中国学生毕业后,有进入 UBS、Morgan Stanley、Royal Bank of Canada 等牛企工作的。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Master of Applied Economics项目有 3~4 个学期,属于应用型项目,不太适合醉心学术或期望读博的学生,其包含的 5 大核心课程有:录取学生的平均 GPA 为 3.47,并要求大家在入学前完成先修课程:微积分(一年)、中级微观经济学(一学期)、中级宏观经济学(一学期)、初级统计学(一学期)。作为对中国学生较为友好的项目,其每年招收的学生数大约为 40 人,中国学生数量可达 10+。05 康奈尔大学Master ofScience in Applied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项目为 2 年制,不要求学生拥有经济学的本科背景,但建议学生在本科期间完成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微积分、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等先修课程。需要注意的是,此项目每年招收仅有 30 人左右,但因此,入学的小伙伴获得的人均资源也就更多。通常而言,项目比较看重申请者的研究能力和逻辑能力。所以,实习经历不足的小伙伴,快点抱一抱科研项目的大腿吧。06 乔治城大学Master in Applied Economics 项目要求申请者 GPA 在 3.0 以上,可以是非经济学本科背景。除了地处华盛顿的地理优越性,项目的师资力量也很强大,许多选修课的教授均来自包括美联储、世界银行等知名企业。同时,大家经常借助此项目为博士申请做基础,也有很大的机会邀请到大牛教授们写推荐信。英国篇07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MSc Economics作为顶尖的经济学牛校,LSE 的经济学系有 10 位教授曾获得诺贝尔奖。从这里毕业的同学,大多都在政府机构、国际商业、金融行业担任要职。 项目分为 1-year-route 和 2-year-route,其中:1-year-route 适合那些拥有坚实的本科经济学背景及定量分析能力的同学;2-year-route 则适合上述相应的背景较为缺失的同学。如果大家本科非经济学,则可以选择 2 年的经济学课程。总体而言,这里的经济学硕士课程兼具计算与分析能力的培养,更青睐有相关专业背景、具备较强分析能力的申请者,且已经接触过中等宏观、微观经济学和至少一年的微积分和统计学的学习。08 牛津大学MPhil in Economics牛津大学的经济学,也是业内之翘楚。从这里毕业的学生,有进入银行或高校从事数据分析和研究工作的。此项目时长为21个月,核心课程包括:Econometrics, Macroeconomics,Mathematical Methods, Microeconomics,Thesis。在语言要求上,雅思总分通常不低于 7.5,单项不低于 7.0;托福总分不低于 110,各单项也设有相应的最低要求。09 爱丁堡大学Economics MSc项目为 1 年制,要求申请者拥有经济学、数学或工程学等学科的英国二等一级荣誉学位(对应中国大学的成绩,意味着来自 985/211院校学生的本科平均分在 75 分以上,其余院校在 80 分以上),且在概率论和线性代数等课程上获得优异的分数。项目的核心课程包括:Mathematics, Statistics and Econometrics, Macroeconomics, Microeconomics, Econometrics 等。在语言成绩的要求上,雅思总分不低于 7.0(小分有要求),托福总分不低于 100(小分有要求)。加拿大篇10 多伦多大学Master of Arts in Economics项目时长为 8 个月,要求申请者有坚实的经济学背景,包含:宏微观经济学基础(2 个学期)、中级宏微观经济学(2 个学期)、微积分、中级统计和计量经济学(2 个学期),且最后一年的 GPA 需达到 75% 以上。核心课程包含11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Master of Arts in Economics1 年制项目,每年招收 50 人左右。针对大多数中国高校的学生,成绩要求在 B+(约 85%),来自 211 院校的学生在 80% 左右。不强制申请者的本科需是经济学背景,但对于先修课有一定的要求,包括:中级微观经济学(2 个学期)、中级宏观经济学(1 个学期)、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2 个学期)、微积分(1个学期)。对于来自数学、物理、工程、或其他专业的申请者,项目会着重衡量大家的经济及数学基础。新加坡篇12 新加坡国立大学Master of Economics 项目共有 2 种 track:Career-Oriented(Applied Economics)和 Academic-Focused (Quantitative Economics),大家在申请的时候就要确定好具体的 track。Career-Oriented track 适合那些想成为经济学家、从事经济咨询或者为政府机构工作的同学。而 Academic-Focused track 则适合热衷于追求更先进深入的经济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同学,被看做是一个很好的博士预备项目。 而在完成第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大家也可以选择 transfer 至另一个 track(若满足要求)。13 新加坡管理大学Master of Science in Economics项目也为大家提供了 2 种 track:Applied Economics (AE), Econometrics and Quantitative Economics (EQ)。 其中,AE 不强制要求申请者本科为经济学背景,但 EQ 则要求申请者本科拥有经济学或金融、统计学、数学、工程学等相关的背景。中国香港篇14 香港大学Master of Economics1 年制项目,要求申请者拥有本校或其他级别院校授予的学士学位或同等资质。在语言成绩的要求上,雅思总分不低于 6.0,且单项不低于 5.5;托福总分不低于 80。关于 GMAT/GRE 分数,虽然不强制提交,但若分数优秀,对申请是非常有利的。15 香港中文大学Master of Science in Economics 同为 1 年制项目,要求申请者获得学士学位,且成绩不低于 B。申请时,需要提交以下英语成绩之一: 托福(ibt):总分不低于 79 分;雅思:总分不低于 6.5;GMAT:verbal 不低于 21。-END-

鬼潜艇

Nature社论:读博有害健康,三分之一博士生心理有问题

新智元报道 来源:Nature编辑:大明【新智元导读】由于学术和经济的双重压力,许多博士生和博士后研究员处于极度劳累和精神极度紧张的状态,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为了应对这一紧迫问题,全球首届研究生心理健康国际会议将于本周举办,推动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学术界、产业界和教育界多方共同努力。本周,首届研究生心理健康国际会议将在英国布莱顿举行。这次会议为期两天,目标是解决一个简单而紧迫的问题:现在许多博士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处于过度劳累和精神过度紧张的状态,已经严重影响了这些研究人员的心理健康。从过去几年的研究中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令人不安的趋势。比利时法兰德斯的一组博士生发现,他们患心理健康疾病的风险可能是一般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的两倍以上,其中三分之一的人或者在目前已经患上精神疾病,或过去曾经患上精神疾病。Nature调查:四分之三的博士生承受“超水平”压力对图森亚利桑那大学的博士生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大约四分之三的人承受的压力“超出平均水平”。《自然》报道了这些问题,结果收到了大量读者来信,新的内容大部分都是沮丧和痛苦的个人经历。这个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关于这一问题的17个研究项目与2018年3月启动,这些研究的目的是更充分地了解处于职业生涯早期的研究人员面临的精神压力和健康威胁,并探讨这些研究人员所在的大学可以提供哪些类型的支持。这些研究的经费总计约150万英镑(200万美元),最初由英国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和英国研究与创新部门提供。在本次布莱顿会议上,将有更多的同类研究项目亮相。Nature Research是会议的赞助商。导师主宰一切,学生被迫隐瞒心理问题这些研究的问题之一就是数据的完整性不足,通常仅适用于某一所大学或某一个地区。来自全球其他地区的数据很少,而且形式不规范。研究人员需要开展更广泛的工作,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程度以及研究生生涯和总体学术环境的各个方面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目前的研究已经揭示了一些明显的迹象。短期培养的博士和博士后合同的特点可能会让雇主和导师在关照博士生心理健康的义务方面根本不重视。目前学术界的氛围经常会对过度工作和长时间工作持赞美态度,这会极大助长过度劳动的状态和气氛。处于职业生涯早期的研究人员与他们的导师之间的权力平衡存在很大问题。资深科学家既要充当一个强有力的支持系统,同时也是一个严谨,独立评估人,这一矛盾阻碍了学生向导师吐露自己可能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意愿,因为他们害怕这样做会给自己专业上的进步造成妨碍。对于这个问题,解决之道可能需要多管齐下。首先,导师需要全面的强制性培训,以识别、协助和了解可能具有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人员。其次,学生的导师可以不止一个,以便在遇见心理问题可以寻求支持,而不必担心会威胁自己的职业生涯。而且,大学需要确保为本科生提供的心理健康服务能扩展至研究生和博士后的范围。学术界也必须学会尊重许多研究人员寻求工作与生活平衡的理念。总之为了这个问题召开专门的会议是令人鼓舞的,这表明表明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正在受到重视。但是,我们还必须采取更多措施,来保护未来的研究人员免受心理健康问题的荼毒。哈佛调查报告:近10%的博士生曾想过自杀实际上,博士生过劳影响健康的问题由来已久。去年据The atlantic报道称,目前美国研究生院的气氛会对研究生的健康造成恶劣影响。该报道采访了纽约城市大学数据分析师埃弗雷特拉姆尔(Everet Rummel)。他表示:“以前出于一些原因,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想攻读博士学位。”纽约城市大学(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数据分析师埃弗雷特拉姆尔(Everet Rummel)回忆道,“那时的想法太天真了。”他制定的计划是用两年的时间攻读博士学位。对于一个普通的博士生来说,取得博士学位大概要花8年的时间。他的计划很快就结束了,但这并不是因为拉姆尔特有的高效率,而是因为他从来没有完成过这个计划。“我退学了,”他解释说,许多因素导致了这样的决定,其中多数与他的学习没有直接关系,但每一个因素都指向了他博士生活所带来的全方位的、残酷巨大的压力。更糟糕的是,博士阶段的高压生活带来的回报不尽人意:2014年的一份报告发现,接受调查的博士生中,近40%在毕业时没有找到工作。此外,大约有13%的博士生毕业时背负着7万美元以上的教育相关债务,而人文学科的这一比例是这个数字的两倍。对于那些确实获得了学术相关职位的人来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接近三分之一的兼职大学教师的生活水平在贫困线附近甚至低于贫困线。哈佛大学附属研究小组的一项新研究强调了博士生现状的后果之一:博士生极有可能会有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人员调查了8所名牌大学的大约500名在读的经济学博士,发现其中18%的人有中度或严重的抑郁和焦虑症状,这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倍多。在哈佛大学的这项调查中,大约有十分之一的学生在前两周内至少有几天都有自杀念头。精神和学术的双重压力容易产生挫败感这项研究的结果还包括近200名教职员工的调查反馈。研究结果显示,许多博士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即使不是由博士阶段的教育经历造成的,也会因为这段经历而恶化的。在哈佛大学的这项研究中,大约一半患有焦虑和/或抑郁症的受访者是在开始博士生学习一段时间后被确诊的。与那些刚开始读博的学生相比,临近毕业的学生更有可能出现严重的焦虑或抑郁症状。博士研究生们认为,经济压力和职业压力的结合给他们的生活造成巨大的挑战。威斯康辛大学欧克莱尔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Eau Claire)数字文学助理教授露西约翰逊(Lucy Johnson)表示,攻读博士学位的经济负担让她很难“逃离博士生课程安排”——比如说,去看电影或外出就餐。她认为,那些因严格的学术作业而感到孤立的学生,势必会因经济困难而更加孤立。和她的许多同学一样,露西最终也只能靠贷款养活自己。学术本身也有很大压力。对于博士生教育来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生产、生产、再生产新的想法,或者比别人做更多的工作量,所以我们都精疲力竭,”约翰逊说,“以‘专业化’为名,我们不停做着这样的工作。我认为这是我们作为博士生应该接受的一部分。”同样,长期以来一直梦想成为一名教授的拉姆尔(Rummel),也被终身教职的和各种学术会议的前景所吸引,在这些会议上,他可以与志同道合的“书呆子”讨论小众话题。他说,他和他的同学们应该把博士教育当作一种“成人仪式”。 现年25岁的拉姆尔说,“为了过上那种生活,你必须付出非常多的代价。你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会很讨厌自己的生活。”他的学校会采取一些措施来缓解学生的压力,比如在期末考试周提供免费按摩服务,但没人有时间来享受这些服务。根据哈佛大学研究人员的调查,还有一点加重了博士生的压力,那就是他们觉得自己的工作对社会没有什么用处。只有2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觉得自己的工作总是或大部分时间都是有用的,而在整个劳动年龄人口中,这一比例为63%。只有五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他们的工作可能会对社区产生积极影响。即便如此,很少有博士生受访者接受定期的心理健康治疗,包括那四分之一有过自杀念头的人。也许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在研究中,那些在心理健康评估中得分低于平均水平的博士生,认为他们的心理健康比平均水平要好。在那些最近有自杀念头的人当中,26%的人认为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比一般人要好。这种不和谐暗示了问题的普遍性——在博士生教育中,人们已经普遍接受心理健康状况不佳是生活常态这一个事实。希望本次研究生心理健康专门会议的召开,会在学术界和教育界共同推动这一重大问题的解决。参考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9-01492-0https://36kr.com/p/5164914

金钟

211高校博士再诉母校要求授予学位!院校提高学位门槛何以维权?

来源 |南方都市报 记者:侯靖靖、考博圈编辑 | 学术君上海大学博士生柴丽杰因发表论文数量未满足院系“科研量化指标”,博士毕业后仅获得毕业证,迟迟未拿到学位证,将校方告上法庭。在一审胜诉后,因校方不执行结果,再次提起了新的行政诉讼。该案于9月17日下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未当庭宣判。柴丽杰于2014年9月进入上海大学经济学院,攻读应用经济学专业(法律金融学方向)博士学位,学制3年。2017年12月9日,上海大学组织博士论文答辩,柴丽杰持博士学位论文参加,以5票通过、0票反对的结果获得通过。其后,校方向其颁发了《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但柴丽杰并未如期获得博士学位,院方给出的原因是:他读博期间仅在CSSCI(南大核心期刊)上发表了1篇论文,另有1篇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发表的会议论文,总量并未达到《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学位授予科研量化指标》所规定的3篇,属于“科研不达标”。图源:校方官网发布的学位授予科研成果量化指标院校两级论文指标不同引争议在向上海大学校长连写三封信,要求对自己的论文重新评价无果后。2019年3月20日,柴丽杰以“教育其他行政行为”为案由,对母校提起了行政诉讼。并认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的博士学位授予条件中,并没有涉及发表论文数量,因此经济学院此举属于突破校级规定、自行提高获得学位的门槛。该案开庭后,在接近4个小时的庭审中,双方围绕上海大学是否构成行政不作为、相关程序是否正当等展开了质证,并花了较多时间辩论,经济学院在校方规定的科研成果量化指标上再“加码”,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第一季开庭后,柴丽杰与曹竹平律师和何渊律师的合影一审判决胜诉今年3月5日,上海浦东法院做出了一审判决,认为在原被告对学院科研标准和学校科研标准存有争议的情况下,被告仅通过学院秘书以微信告知的方式驳回原告的博士学位申请,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属于未履行法律职责的行为,判定被告上海大学对原告柴丽杰于2018年11月提交的博士学位申请未组织学位评定委员会予以审核评定的行为违法。对于柴丽杰提出上海大学将科研量化指标作为申请学位要件“突破上位法规定,应属违法”的主张,法院未予采纳,认为上海大学作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有权制定博士学位授予的相关细则,将博士学位获得者应达到的“学术水平”通过科研成果量化指标将之具体化。不过,浦东法院也指出,高校行使学术自治权也应严格遵守规范,譬如在此案中,上海大学并未将经济学院下设的应用经济学纳入“另行制定科研成果量化指标的学科”范围,而经济学院实行的科研量化指标与校级规定不一致,这些规定并不能仅仅通过事先告知的方式就上升为校级规定。再诉母校要求法院直接判授学位基于同样的理由,柴丽杰方提起了新的诉讼,并将诉讼请求变更为“判令被告上海大学向原告柴丽杰授予博士学位”。新的诉讼请求于今年7月21日被浦东法院受理。申请书中提到,被告不同意授予原告博士学位所依据的“学院标准”,已为前案判决确认为违法的标准,而如果适用校级科研量化要求,则柴丽杰无疑满足标准,上海大学已无任何学术和法律上的裁量空间。为节约司法资源,避免行政程序空转,应当允许法院直接介入行政行为,直接判令上海大学向柴丽杰颁发学位。通过柴丽杰一方介绍,根据我国《学位条例》等相关规定,高校的学位评定委员会是对学位申请进行审查、结果通知和授予学位的主体,从行政法角度,这种高校的“学术自主权”同样是一种“准行政权力”,必须纳入严格的司法审查之中。他们同样希望通过此案引起社会各界对于“唯论文”现象的反思,呼吁采取更科学合理的学术水平评价标准。反思高校 “学术自主权”随着中科院、清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相继明确了:发表论文数量不再作为申请博士学位的限制性条件,关于博士毕业不再“唯论文论”的现实处境,这些学者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查理王:论文固然是衡量学术成果的重要标准,但不应该是唯一的标准,这听起来可能有些理想主义,但科学研究最本源的推动力就是科学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取消唯一的标准,可以让学生不因为担心毕不了业而放弃探索一些“看起来没什么卵用”的课题,也减少了因为实验结果不显著而造假的动机,对一个想要成为世界一流的学校而言,是利大于弊的。@Kenway:清华前几年也开始这么改了,因为我自己是直接读的博士,只谈这个事对博士毕业的影响:首先这个制度是在跟美国一些学校学习,确实美国的博士基本没有要求有什么硬性论文发表指标的,但我目前对这个事持负面态度,原因是这种做法导致了导师的进一步集权,而国内的一些院校却没有相应地建立起限制导师权力的制度。由此可见,在不“唯”论文的趋势下,高校有关硕博毕业的“学术自主权”,逐渐倾向至导师的进一步集权,不过从近日教育部发布相关的导师行为准则要求来看,我国也在逐步完善高校导师的管理制度,也寄希望于更大程度地给学生们创造相对自由的学术环境,最终以更合适自身发展的科研方式完成学业。本文来源:南方都市报 记者:侯靖靖、考博圈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李耳

2019年度经济学家白重恩:垦一方新经济学术沃土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白重恩:垦一方新经济学术沃土“学术研究既要紧跟国际,也要讲中国问题,这是我们正在努力的方向”白重恩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弗里曼讲席教授、院长,清华大学中国财政税收研究所所长。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校区数学博士、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领域为制度经济学、经济增长和发展、公共经济学、金融、公司治理以及中国经济。  目前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十四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国际经济学会执行委员会成员以及亚洲开发银行学院顾问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布鲁金斯学会非驻会(non-resident )高级研究员。  获奖理由  作为一名资深经济学者,他凭借扎实的经济学功底与学者的社会担当,多年来一直为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鼓与呼;他多次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出谋划策,为高层的经济决策提供参考;他扎根中国最高学府,不仅为中国经济建言,也在国际上不断发出中国的声音。2019年度经济学家白重恩:垦一方新经济学术沃土本刊记者/赵一苇发于2019.12.30总第930期《中国新闻周刊》萧瑟冬日里,一缕晨光透过玉兰树的枝桠,洒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伟伦楼的窗沿,更添了一分沉静气质。从2004年来到清华,白重恩已经在伟伦楼看过了十余载冬春交替。十几年过去,他依然忙碌,依然温蔼待人,依然潜心学术与教育,只是一头乌发渐渐泛起了银灰色。如今,白重恩接任清华经管学院院长已一年有余。2018年8月,担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12年之久的钱颖一卸任,同门师弟白重恩接棒。这个正在走出越来越多学界领袖和商界精英的优秀学院,正式由他掌舵。“‘无边光景一时新’,希望我们能够一起享受追求真理的乐趣。”接棒第一年,白重恩在本科新生开学典礼的致辞最后如是说。眼下,白重恩正在着力改革清华经管学院的教学体系,强化学生的基础课学习,贯彻“价值塑造、能力提升、知识获取”的三位一体教育理念。同时,白重恩也在为学院争取更丰富的数据资源与业界经验,鼓励学院产出更多联系中国经济发展现实的学术研究。“新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国际经济治理的新举措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领域。”白重恩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谈到,“学术研究既要紧跟国际,也要讲中国问题,这是我们正在努力的方向”。重“学徒式”教育从数学中途转向经济学的研究经历,构成了白重恩做科研时“重数据”的学术底色。而师从多位著名数学家与经济学家的求学经历,则形成了白重恩“重学徒式教育”的理念根基。1979年,白重恩考进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时,还未满16周岁。在那个专业选择空间非常有限的年代,少年白重恩选择数学专业的原因,只是纯粹觉得“数学很有意思”,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也非常简单:“我以后要成为优秀的数学研究人员,成为中国最年轻的数学教授”。目标转折点在本科毕业时来临。1983年,白重恩已考入中科院数学所继续攻读研究生。这一年,改革开放的浪潮也在高校掀起一轮学术讨论热潮,校园中随处可见对新经济形势热情讨论的学生。“那时候,同学之间的聊天开始越来越多地谈论经济改革,种种不确定性与多元观点更激起了大家的热情。”白重恩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在那个百家争鸣的时期,大家开始了解美国、日本、东欧、南斯拉夫等国家的经济制度,探讨哪些经济改革经验值得借鉴。新思想碰撞出的火花点燃了白重恩对经济学的兴趣。在中科院数学所攻读研究生期间,他开始挤出更多时间学习研究世界多个国家的经济制度。自此,比较经济制度也成为白重恩开始研究经济学的第一步。研究生期间,白重恩结识了来中科院访问的国际数学大师丘成桐。在丘成桐的推荐下,白重恩在硕士毕业后,赴美继续攻读数学博士学位。“去美国读博士的时候,我已经下定决心要转修经济学。”白重恩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幸运的是,丘成桐教授对他的决定给予了充分的支持。考虑到自己的研究领域与经济学相距甚远,丘成桐还给他推荐了研究数理统计的教授,与经济学有一些学科交叉。1988年,25岁的白重恩顺利获得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数学博士学位。但他毅然决定,继续申请到哈佛攻读经济学博士。“要做,就做得足够专业。”白重恩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当时的希望是更加系统地理解和思考经济问题,这是自己零散地看书与业余讨论所不能达到的。”在哈佛攻读经济学博士期间,白重恩的导师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里克·马斯金(Eric S·maskin),同门师兄有后来担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第4任院长的钱颖一,清华大学教授、金砖国家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李稻葵等知名学者。1992年,白重恩获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后,先在波士顿学院经济系任教,之后在1999年进入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任教。“在美国求学期间,我的兴趣和关注点始终是中国经济。”白重恩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去香港任教时,原本也是抱着“骑马找马”的心态,希望进一步发现更适合的高校机会。橄榄枝很快到来。1999年,清华大学在北京组织了一场转型经济学的国际会议,邀请了包括白重恩在内的几位经济学家进行座谈,希望听取他们的建议——如何把清华的经济学做得更好?这场会议之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开始着手引进海外人才进行学科建设,2002年,学院斥资百万元从海外聘请了四位经济学学者作为特聘教授,白重恩就是其中之一。从这个特聘项目开始,白重恩与清华经管学院正式结缘。2002年之后的两年间,他频繁往返于港大与清华之间,有时隔几周来一趟,有时每周都会来一趟。2004年,基于对学院的了解与感情,白重恩最终决定全职进入清华经管学院。“当年特聘教授的项目,是我最终选择清华的最重要的原因和契机。”白重恩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当年一同进入特聘项目的李稻葵教授也与他同年全职进入清华。从特惠向普惠过渡作为迈入经济学领域的第一步,制度经济学一直是白重恩关注研究的方向。按照传统制度经济学理论,有了良好的营商环境才能为企业创造发展机会,进而使得国家经济得到很好的发展。研究这一问题时,白重恩在政府、企业间多次调研,发现“如果用传统的衡量营商环境的指标去看1978年至今的中国经济,会发现营商环境并不能算是非常好”,他之后提出了“从特惠向普惠过渡”的建议。“营商环境是一些正式制度的反映,改善制度性基础设施不能一蹴而就。”白重恩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基础设施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物质性基础设施,即道路、机场、铁路等基础设施投资;另一类则是制度性基础设施,这类设施的改善要比建设物质性基础设施难得多。白重恩指出,特惠模式的缺陷在于会带来不公平的问题,并发治理问题、效率问题等各种各样的问题。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增长,特惠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显。“需要清醒认识到,我们的市场经济制度体系、制度性基础设施仍然是不完善的。”白重恩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但也要明白,一个完善的软制度体系,是不可能在短时间之内完成的”。“虽然建立普惠的营商环境最为理想,但在漫长的过渡期中,‘特惠模式’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白重恩表示,在相当一段长的时间内,“特惠模式”帮助部分企业解决了很多问题,也带来了经济的增长。“一刀切”地限制特惠同样存在弊端。“如果否定地方政府一个案例一个案例去解决的能力与主动性,要求所有案例都按规矩来做,我们的经济还能发展吗?”如何把握平衡?白重恩建议,选定一些特殊行业,并设立一个专门负责解决营商环境的政府部门,进行一站式的服务,充分考虑市场主体的感受。“市场主体最清楚营商环境的好坏,而不是制定文件的人。”白重恩对《中国新闻周刊》强调,政策制定者应多听市场主体的意见,尤其是市场主体的主观感受,让市场主体的主观感受能够在评价营商环境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占更大的权重。“过去,我们的经济增长模式比较多地依赖于政府主导的投资项目。而现在,我们要实现从高速度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就要让企业起更大的作用,就要改善营商环境,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同时有效地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白重恩说。面对经济下行,白重恩强调更要通过改革解决现实的问题,激发经济的潜能。“经济学中有一种说法:有时找不到最佳方案,不妨退而求其次。”白重恩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如果过于追求完美,反而会丧失退而求其次的机会。”警惕指标“挂一漏万”无论是经济问题还是学术问题,能在多大程度上透过表层数据看本质,是一位经济学家思考框架的反映。对于各种衡量经济发展与学术水平的数据指标,白重恩有自己的解读。在世界银行公布《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不久,白重恩在参加一次会议时,听到了有观点称“中国的营商环境已经足以和许多发达国家比肩”。他随即指出,不能片面地以指标作为唯一评价标准,更要看到指标背后更深层的含义。白重恩认为,世界银行在评价一个国家营商环境时所参考的十个方面并不全面。譬如,没有考虑政策的稳定性对企业预期和市场预期的影响,“这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同时,产权保护、跨境投资、金融监管等方面均是评价营商环境时,值得重点考虑的复杂因素。不以单一排名指标为唯一标准的评价方式,既适用于对经济问题的分析,也适用于对学术建设的思考。在教育部公布的第四轮高校学科评估结果中,清华的经济系并未跻身顶尖之列。而在国际高校的学科评估中,清华的经济系却排名靠前。白重恩认为,清华的经济系在国内外学科评估的差异,一方面是院系人少,另一方面也存在国内外评价体系不同的原因。“坚持创新、不随大流是我们的特色之一。”白重恩对《中国新闻周刊》坦言,“尽管国内排名不拔尖,但我们的教学质量在业内拥有非常高的认可度,这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在学科评估和学术评价方面,白重恩建议,可以尝试将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中的长处相结合,形成更加全面的评价体系。学术与未来接轨在钱颖一交出院长的接力棒时,清华经管学院已经成为一个充满光环的机构。白重恩深知,在一所顶尖高校中持续建设好这个学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一方面,争取丰富开放的经济数据,是经济管理学科研究的重要支持。最近两年,白重恩重点加强了清华大学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的建设,争取到了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开放,以更丰富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数据,鼓励学者聚焦中国新经济的研究。值得一提的是,白重恩主张研究中心的数据并不仅仅对清华的学者开放,而是向全球范围内研究中国经济的学者开放。如今,全球已有700多位经济学者采用了研究中心的数据,“可以说,这个项目对整个学科的发展有重要贡献”。另一方面,重视学界与业界的交流,也是实现经济管理学科与现实接轨的重要一环。今年是清华经管学院顾问委员会的第20次年会,白重恩在年会上增加了一个新的内容——让中国企业家与国际顾问委员开展一场深度对话。对话企业家中,不乏联想集团杨元庆、TCL李东生、滴滴程维等重要代表。“在中美经济关系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我们希望保持这样相对畅通的沟通渠道。”白重恩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以顾问委员会为渠道,不仅是加强企业与政府的沟通,也有助于加强两国企业家之间的沟通,“这有利于探讨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也有利于学术研究更加贴近经济发展现实”。此外,在新经济和数字时代的浪潮下,未来如何给出新的经济治理举措,也是国际学术界共同关心的话题。“新经济时代转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全球更好的协调与合作,值得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与研究。”白重恩认为,应对新经济时代的变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我也希望我们能对此做出更多优质的、有时代意义的学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