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博士还有意义吗?有人说读博士浪费时间,下面一起看看大家的经历吧。网友一:研究生毕业后,在一家央企工作了两年,然后考博读博,那时离开的时候,我记得直属领导说,我是想读更好的学校,我想读博士,确实不错,我不知道读完后能不能做更好的工作,我也不知道有什么用,但是我确实得读博。读了也许会后悔三、五年,但不读的话会后悔一辈子,多年后,我没有试过,所以放弃了可能性,我真的会后悔一辈子。网友二:总之,你今后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和职务,以及读博能满足你工作的要求吗?现在,80名博士进入大学,从事教育和研究,有些博士可能只是一种教学模式,也就是说在大学里给学生上课,有些博士是科学研究的助理型,只教学生在大学里做实验,有些博士属于科学研究型,在大学里几乎不上课,没有学费,当然,更多的学生会听课,或者进行科学研究,如果想做大学工作的话,请在大学里当老师,必须读博士。网友三:有些专业或有些职位只有读博士才有机会,比如医学,现在好的医院也只有博士,如果是专攻医学的话,成绩也很好,将来想进一家像样的大医院,需要博士学位,但是,几个专业专业的本科足够了,我想成为一名程序员,例如计算机专业毕业,本科就足够了,然后请不要读博士,我觉得读完后大家都不需要你。网友四:从普通家庭出生到高中毕业一共18岁,各种费用每年1万元,一共18万元,大学四年,每年1.5万元,一共6万元,硕士学位是六年,每年两万元,一共12万元,一共36万元,考虑现在的物价,让孩子的博士毕业的话,是40万左右。##&&image&#从经济上计算,其他人大学毕业已经赚了六年的钱,每年赚5万元,一共30万元,这样计算的话,读博士是不是损失了70万?大家怎么看?还有留言。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这句话出自非洲经济学家Dambisa Moyo的《dead aid》一书中,它是书中的结束语,简洁却发人深省。决定读博士那年我已经27岁了,研究生毕业已经两年了,这个年纪对一个男生来说应该是结婚成家,步入事业发展的阶段,但是我没有。吴京在《战狼》中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当兵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我想说的是读博后悔四年,不读博后悔一辈子。博士宇宙最高学位,人类知识的高峰,在硕士毕业之时我就知道博士肯定是要读的,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我预计是工作两年后。硕士毕业时我并没有选择去读博,因为本硕我在学校已经待了七年了做为一个男人也确实想出去大展拳脚一番,我急切的需要走进社会对社会有一个清晰客观而深切的认识。无论是在北上广深还是二三线城市,只要是全脱产学生总是跟真实的社会隔着一层纱。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收到了政府特殊的照顾,社会更多的包容,然而等你真正走到社会这种保护变不复存在了。比如在北京,一年1200元带空调、暖气、热水器、洗衣机的四人间寝室,平均下来一个月才100元;学生食堂七八块钱的牛肉面、套餐,半价的电影票、火车票;平常有事可以请假或者直接溜课去干自己的事;自己出了错受了委屈可以拿我还是一个学生作为挡箭牌;面对社会的点头哈腰又可以拿出来我是一个学生去抵抗。其实,这都是一种典型的学生思维,学生思维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它主要是不利于一个人适应自己的社会角色,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找到自己的社会定位。决定读博之后,可能很多人都会有一个纠结、拧巴、患得患失的心理斗争。比如这几个关键词:年龄、工作、收入、家庭、婚恋。年龄对很多年轻人都是一大担忧,经常听到周边同学,我读出来都三十了。按照我国的学制,正常本硕博一口气读完,大致上是28-30岁之间(不延期的情况下),这对很多青年人都会有年龄压力,毕竟无论是婚恋还是求职年龄都是一个法宝。再就是工作,有的在职考生全脱产的话会舍不得自己的工作单位、职位,读博后收入很低,有的舍不得自己原有的薪水,有的会担心孩子没人照顾,有的担心错过找对象的黄金年龄,变成大龄未婚单身……总之,提起到这些总免不了做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每个人遇到的这些个人思想包袱其实都是差不多的,我是男生我也照样担心自己的年龄。我考博时就已经27岁了,我的研究生同学已经都博士二年级了。有次我跟朋友袒露自己读博年纪大,四年后读出来三十出头。我朋友立马说,到你不读四年后不也三十几了吗?针对年龄而言无论你干什么事年龄都要流失掉,它不会因为你是在求学还是工作还是虚度光阴而停止。我国现在的平均寿命已经是78岁,三年或者四年时间放在辽阔的时间长河中也只是短暂的一段插曲。每年新闻都会报道一些花甲老人去读研读博,这都是活到老学到老的生动体现。另外,经济收入是很多人头疼的,我读博之前拿的是每月过万的国企的工资,读博之后每月两千多元,好在我对于物质需求并不是十分在意,解决温饱就可以了,两千多元在学校里也能生活的不错。虽然读博士期间,自己会少掉几十万元的收入,但是很多时候还是要“风物长宜放眼量”,假如家庭没有太大的经济压力,不要对经济收入这一块纠结太多,跟年龄一样少挣这几年的钱不会对自己的人生起到多大的阻碍。读博是一个自我救赎,自我觉醒的过程。你会受到社会无形的压力,你会受到论文的摧残,你会受到孤独的侵蚀,你更会受到自我的怀疑,总之,这是一个自我否定自己却又自我重塑自己的过程。有时候这个博士不是为你自己而读的,有的博士的父母甚至没有读过中学,但是有一个博士儿子女儿将会是他们一辈子最大的成就。有的人会想,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则,要给现在或将来的孩子树立一个榜样,爸妈当年可是头悬梁锥刺股的拿到了博士学位,孩子会以自己的父母作为榜样。还有些时候,因为这个决定你踏上了不同的道路,将来的某一天会功成名就,那么你将是你导师你同学你朋友的骄傲。还有当你垂垂暮年,回忆起自己的一生,翻看自己写过的文章出版的书,你会一番滋味涌上心头,不会因碌碌无为而悔恨,蹉跎年华而叹息。想到这些,我想当你戴上博士帽,领取那种薄薄的证书的时候你会发觉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如果上述的这些,你都已经考虑好,扫除了一切的思想藩篱并且各方面都安排的妥妥当当,那么你就去读吧,毕竟“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人生苦短,有时候不去尝试比失败更令人遗憾!来源:考博圈 学术志
原文以 What not to do in graate school 为标题发布在《自然》期刊原文作者:Buddini Karawdeniya读博路上,过来人的6条血泪教训。我的博士项目是在在南金斯敦罗德岛大学Dwyer实验室研究分析传感器,在这期间我犯了很多错误——其中一些成为了宝贵的经验。若你是在读或即将入学的研究生,这里有6条博士避坑建议。1. 切莫与他人比较我遇到许多科研人员因为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而备感压力和失望。但事实上,每个研究领域,每个博士项目,每个研究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的领域可能数十年才会有值得发表的突破性发现;而有的领域发表论文则会相对容易。读博第三年,我开始担心,自己似乎要花费比其他人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研究项目并发表论文。我的确花了差不多六年的时间才完成博士项目,但是所有这些努力都是值得的,我的一项重点项目的成果发表在了《自然-通讯》上,另外几个项目也产出了十来篇论文和两项专利。不要事事与周围人比较,把更多精力放在自己身上,在错误中成长,提高学习工作效率。2. 切莫盲目相信你的数据博士期间我学会了质疑自己的数据。面对数据的时候想想哪个环节可能出错——尤其是哪里看着奇怪或者异常的时候。我曾经设计过一款用激光检测微量化学物质的传感器。有一天,实验信号看起来非常棒:激光功率一直上调至最高而不是我平时惯用的设置,而且激光功率越高,信号强度越大。虽然这个结果看起来非常好,但最终结果却证明设备显著高估了传感性能,因此产生了大量无用的数据。随时注意样品污染、标注错误或仪器校准错误等问题。不要盲目相信数据,即便它们是你亲自做实验获得的。3. 切莫独自苦恼读博并非易事。失败更是家常便饭。遇到问题不要独自苦恼,向经验更丰富的人,比如高资历同事、博士后或者导师寻求帮助和建议。读博期间我遇到很多看似无解的问题。有一次,我更换了一种自然多糖的供应商,结果却和预期的不一样。经过几天反复实验,我非常困惑:明明是同一种多糖,为什么信号不同呢?当我带着这个问题咨询导师的时候,他提出了一种我未曾想到的技术,帮助我发现了信号不一致背后的多糖成分的差异。4. 切莫沉迷工作我们都对最新的实验数据充满期待,因此常常会连续熬夜或周末加班就为获得完整结果。有一次,我和另一位同事尝试了各种工具方法,却仍无法确定我们的纳米传感器是否正常运作。绝望中,我们暂时放下手头的任务,进行了休息调整。休息有助于整理思路:短暂休息之后,我们重新恢复了精力去寻找新的解决方案。长时间不间断地工作容易造成思维局限和精力耗竭。必要的时候,暂时放下手头工作,休息调整,然后重新开始。5. 切莫随意乱丢研究记录像大多数研究生一样,我用实验记录本记录实验进程和结果。这种方法适合短期工作,但并不适合庞大的博士项目(特别是需要同时处理多个研究内容时)。保存好清楚的实验记录,利用Excel表格和Word文档定期更新实验日志。建一个详细的附录,加上链接,链接到相应的文件夹——待发表的数据、分析结果和图片。当我博士毕业时,我一共写完了19本实验室笔记本,如果没有Excel表格、附录和索引,我肯定会迷失在茫茫数据中。从项目一开始就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纳,免得到头来大海捞针。6. 切莫执着于一次失败放弃一个自己长期为之努力的实验或理论很痛苦,但知道何时该改变方向对于博士项目的顺利推进至关重要。我读研究生的第一个项目并未成功,当时我已经辛辛苦苦做了18个月,意识到失败不可避免的时候,说老实话我心里非常失望。但后来和我的导师进行沟通后,我转而开始另一个项目。学会如何“缩短失败周期”,才能将时间投入到有望带来巨大成功的项目上。学会快速调整的我最终发表了多篇颇有影响力的论文,也获得了多个研究奖项和奖学金。Naturedoi: 10.1038/d41586-019-02255-7
2020年4月20日,在国内某知名网站首页,推送的一条《博士6年还未毕业,对不起,我退学了》,引起了我的关注。由于自己也是一个在读博士生,怀着一颗强烈好奇心和同情心,我不自觉地打开了这条新闻。仔细读了才发现,发文的作者是一名在帝都某知名科研院所就读的硕博连读生,专业方向是人工智能。文中,该同学对自己读硕博期间的生活进行了认真回顾和总结,并对自己6年来没有发paper的原因进行了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拖延症。刚上研究生,总觉得日子还长,不着急发文,平常对导师交办的各项工作没有认真落实。只要一有时间就邀约各种亲朋挚友,出去嗨,整日荒废。理论基础不扎实。相比一同入学的其他同学,自己在文献阅读、整理和消化、运用方面的能力,存在明显的差距。对本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发展趋势认识模糊不清,基础薄弱。写作没有idea。一篇文章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写文章就如同编故事。摘要、关键字、引言、文献综述、方法和数据、分析、结论与讨论、政策建议、参考文献等内容都十分必要,不可或缺。而一个好的idea就是将上面的这些框架结构紧密联系起来的“故事线”,也是全文写作最重要的脉络。有的人,在读期间,都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这其中的缘由,恐怕要好好反思总结一下子喽。与导师关系紧张。导师就是你在学术上的“引路人”,也是你在读期间的“责任人”。因此,处理好与导师的关系,是我们开展学术研究,提升自己知识储备和根基的第一环节。文中作者对自己与导师的关系进行了系统性回顾,并总结出双方关系出现缝隙的三条原因:一是主观认为导师不务正业,总是做一些与学术无关的行政性事务;二是主观认为导师学术基础不扎实,理论知识储备不足以指导学生;三是片面认为导师会帮助自己发论文;四是脾气秉性原因。以上就是文中作者所讲述的——导致自己六年没有发一篇文章得的主要问题。其中缘由,对与错、好与坏,我们这里不做过多评判。只是单纯从一个在读博士的角度去,讲一下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尤其是对博士——教育金字塔顶点,这一高层次人才的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这种重视程度体现在多方面上:1. 完备的奖助学金体制。以我所在某中部211院校为例,学校设置了学业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校级助学金,以及“三助(助管、助教、助研)”四位一体的奖学金激励机制,最高可拿5.6万元,最少可拿3.5万元。具体如下图:2. 良好的实验环境。入校以来,学校精心为我们配备高性能计算机和实现器材,购买实验原料,提供产地,为我们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周到细致的服务。像我所在的专业,就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3个,构建起涵盖多学科、多方向的实验环境。3. 一流的导师团队。以我为例,所在学院就有专业博士生导师(教授以上)12人,副高职称28人,讲师14人。4. 贴心的后勤服务。不管你因为实验等原因回去再晚,阿姨永远都会给你留着宿舍大门,让你有一种回家的感觉,舒心、安全。在这种环境,你如果还不努力学习的话,那还有什么理由和借口,去指责别人呢?在这里,我也有几条忠告和建议,以供思考:一是尽快选定一个研究方向或者主题,并围绕这个主题开展研究,包括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和结果研究,大量阅读已有研究成果和分析实验数据,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兴趣点。二是与导师缓和关系,毕竟博士在校期间的管理实行的是导师负责制,导师对你在校期间的行为负主要责任。所以,你懂得!三是虚心向你身边的人求教,不要抹不开面子,毕竟面子也不能充当论文不是?比起毕业,这有算个啥?四是研究期刊。根据你写的论文内容,去各大文献检索品台,浏览就有哪些期刊发了这方面的文章。因为每个期刊都有自己的兴趣偏好,不要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做一些有效率的事情。最后,分享两句话吧,共勉。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百寒。
38岁博士生年薪30万,却直言后悔读博,这工资还不如硕士,很心酸提起博士生,我们都会觉得很厉害,在我们的印象里一般都是大神级别的人物,要么就是学习成绩非常好,要么就是比寻常人有耐力,因为它不是那么容易攻读的。在这个学历越来越不满足当下现状的社会,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的学历越高越好,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读研、读博,但博士生与硕士生相比,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门槛又提高了,而且也更加艰难。有人觉得,博士生就是为了搞科研的,如果是为了赚钱,还不如早点下来找工作,硕士生的学历够用了。事情真的是如此吗?我们不如来看看下面一个例子。有一位博士生后悔自己选择读博,在毕业后不想做科研,便去找工作,发现自己的工资已经不如有几年工作经验的硕士生,这样的心理落差让他没办法接受,只觉得特别心酸。这位博士生说:当初读博的时候被理想主义冲昏头脑,只想着自己的兴趣。现在才发现读了这几年,收入比硕士毕业的同学落后十万不说,没有publication,未来的出路还是一片漆黑。请问这样的科研谁想要?如果让我重新再做一次选择,绝对不会再读博了。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们来看看有此经历的网友是如何评价的:“不管是硕士还是博士或者本科生,都需要学历这块敲门砖,才能进入到梦想的殿堂,但是当你进去以后,就要凭自己的本事了。硕士生同学的工资能超过公司开给博士生的,说明他的水平确实厉害,在工作岗位上,他没有放弃努力,依旧在不断地提高自己,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容易缺乏的。当然,在如今的大趋势下,太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找份好工作不容易。”“科研需要的是运气和机遇,80%的人进到某组拿到课题的瞬间就宣告科研之路终结了。读博做科研的道路的确艰苦,但路都是自己走的,不要怕孤独,你会逐渐找到同行者。”“科研工作只是一种模式,只要是能用自己的idea推动领域不管是产业还是基础研究的转化都是值得人尊重的,日益上涨的房价和现行的焦躁,使得这种想赚快钱的环境摧毁了大多数年轻人才的梦想。”“有的专业是不得不去读博的,只要选择了,就不能后悔。如果学医不读博,根本进不了一二线城市的三甲医院,当然,除了学儿科。北上广的公立三甲医院里的医生都是些神仙级别的,普通一线是当地的神仙级别,二线三甲里一汪水都是博士,不是博士根本进不去。如果只读到研究生,只能在三四线的小地方混。”“总觉得自己是20%的那些幸运的学生,却发现是陷在了80%的平庸里不得动弹。科研?不存在的。只想着毕业赶紧逃离了。”看完了这篇文章,你们有什么想表达的呢?
读博很难,却远不如生活之难读博很难,却是人生最值得怀念的时光Nature发布了针对中国博士生的现状调查报告,结果显示中国博士生的遭遇很艰难,他们在完成学业的路上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在被采访的690 名中国学生中,只有55% 的人表示对自己的博士生涯有一点满意,45% 的中国博士生表示「未达预期」。不少学生表示,读博真的压力山大,而那些压倒中国博士生们的稻草来自多个方面。一是毕业的压力,想要获得博士学位,多数院校的博士需要至少一篇具有一定影响因子的一作论文。二是就业的迷茫,博士队伍变得越来越拥挤,而中国目前的教育系统和就业市场,博士生是供大于求的。期望高、科研压力大,让40%的中国博土生曾经产生抑郁或焦虑情绪而去寻求心理帮助。平心而论,读博真心不容易,工作时间长、压力大、补贴少,同龄人已经买房买车、成家立业了,博士生还在为论文焦头烂额。读博期间,还时不时被各种事情缠绕脑海:发表不了文章怎么办、不能按时毕业怎么办、找不到工作怎么办、结婚生娃怎么办、挣不到钱怎么办、家里的老父亲老母亲怎么办于是乎,个别延期很久同时又看不到毕业希望的博士生在重重压力下很容易走向极端。我们不知道这些博士生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经历了什么,也不知道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只是作为一名成年人,我们也得明白:读博很难,却远不如生活之难。前段时间,演员高以翔在综艺节目录制过程中突然晕倒休克,最终因心源性猝死而抢救无效去世,年仅35岁。因其意外,因其年轻,因其名人效应,这一消息瞬间传遍网络,引起广泛关注。他这次参与的综艺节目,是一档在凌晨录制的都市夜景追跑竞技真人秀,节目中还包含了挑战高空滑索、穿越梅花桩、飞檐走壁、徒手爬高楼等高强度、高危险系数的项目。据悉,一些参与者曾出现跑吐、被送救护车吸氧等状况,即便是李小鹏、邹市明这些从小参加竞技体育的国家运动员,都累得喘不过气,直呼“我不行了”。可见,即使是演员,要成功,要挣钱,也不是伸伸手、踢踢腿就能轻而易举获得的,很多时候也是用身体与生命换来的。黄轩为了准确演绎《妖猫传》白居易一个短暂的画面,只穿一件透明黑纱,半敞衣纱默默在风雪里站了三十多分钟。为了找寻心力交瘁的悲恸状态,曾三日三夜未睡。演员王苗为了拍好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特地饿了七天去体验这个虚弱的状态。由于长时间这样的不规律生活后,他不幸患上胃癌。很多人只看到了台上演员的光鲜亮丽,羡慕他们又出名又有钱还有一堆忠实粉丝的风光无限,却有多少人了解过他们背后的辛酸苦楚。尤其那些不知名的十八线小演员,不但看不到成名的希望,还长年累月面临着经济的窘迫以及对人生道路的迷茫,这样的生活怎一个难字了得?每一行都有它自己的痛楚,只是那些艰辛,都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然而,生活再难,他们仍然努力地奋斗着。因为他们明白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只有历经磨练,全力以赴,方能实现心中梦想。坦白讲,读博当然不会轻松,要不然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博士。正因为读博的艰难,恰好赋予了博士学位应有的价值与尊严。要是我们梦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博士,就必然要默默地承受这条道路上本该承受的辛酸。如果连读博的苦都承受不了,你未来在社会里要承受的苦将是千倍万倍。因为把读博经历与人生漫漫岁月相比,它只不过是一道前菜,人生的主菜还在未来等待着。正如韩寒所说:离开学校的人们请记住,你们以为离开的是地狱,其实你们离开的是天堂。我们上学时候,总以为读书日子是最难的;其实,当你历经社会沉浮,饱尝人间冷暖后,才知道原来上学的日子才是人生最值得怀念的时光。读博是自己的选择,再难,我们也要落子无悔;再苦,我们也不要轻易放弃这张难得改变命运的入场券。请记住,人生就像蝴蝶一样,只有历经破蛹的悸痛,在逆境中重生,才能挣脱命运的牢笼,真正地化蛹为蝶,在蔚蓝的天空下美丽飞舞
这位兄弟是这么说的:环境工程专业,硕士毕业后跟随大流考上了博士,考上了一所985和一所211的博士,由于不想离家太远所以选择了211高校,去那边课题组呆了一段时间,发现对科研不感兴趣,整天做事情也没精神,求过来人给点建议和忠告!有些人在不了解博士的状况下就贸然去读,以为读博士和读本科研究生一样混混就能毕业的,结果去了发现毕业太困难,后悔读了。有些人以为博士毕业就能辉煌腾达了,结果毕业后发现收入还不如硕士毕业的多,也后悔了。这部分人就是读博士前没考虑清楚,人云亦云,碰到考试就上,碰到升学也不放弃,稀里糊涂的选择了读博,建议想读博的同学从以下几个角度衡量一下自己:1、你真的对科研感兴趣并打算持续去做吗?科研不似别的工作,主要是去探索未知的问题,这些问题没人做过,你自己去探索,一定会感到艰难和孤独。你真的对这种生活感兴趣吗?博士毕业后一般也是继续从事科研工作,你真的能一直对这种生活感兴趣吗?如果能,那就去读,否则,还是选择一条轻松的路吧。2、你能忍受长达三年甚至四年的清苦生活吗?一般读博士的时候年轻的25、26岁,年长的三四十岁,这个时候你的同龄人可能在社会上已经打拼的有一些物质基础了,而你只能领着学校发的两三千的助学金过着清苦的生活,你能忍受吗?如果能,就去读吧!3、你能忍受博士毕业后仍然过的很平凡吗?很多人以为学历越高将来在社会上一定混的越牛,读博士可不一定是这样的,虽然也有那些能力强到一毕业就去华为挣几百万的博士,但那真的是少数,所谓幸存者偏差,不能因为少数人的事情就推演到所有人博士毕业后都能一飞冲天了。大多数博士毕业后也就去高校研究所,并且以现在人才饱和的趋势,能进去就不错了。高校研究所的工资也就保证你饿不死,辉煌腾达?想多了!所以,你能忍受这些吗?除此之外,要是遇到了脾气不和的导师,痛苦更会翻倍后来据这位兄弟透露,他的导师也是自己不喜欢的:(原话)其实硕士阶段科研成果都还挺好的,关键刚毕业6月中旬左右,博导就打电话让过去,一直到现在发微信,打电话都见不到人,一直说很忙,只让我自己租个房子熟悉环境!唯一见到的一次,因为卫生不干净,来工作室把大家骂的狗血喷头!其次一个课题组每一届大约3个博士,每个人都被老师压榨的没脾气,都说老师从没给过一分钱补助!所以看到这些,我就想退了,跟我硕士的课题组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现在课题组已经退了几个了,所有的硕士生师弟都被老师义务劳动拉到老师自己公司的工地去了,管住不管吃,没补贴!当时报考,也没有好好打听,就看方向喜欢,有兴趣做就想做下去!其实我也挺喜欢科研的,只是这个老师让我有点难受了,真是不见不知道,一见吓一跳,还真有这样的博导呀,跟我硕导差距太大,而且硕导一直推荐我跟他读博,我拒绝了,现在后悔了,又回不去了,唉!看到这儿,我大概明白这位兄弟不开心的原因主要是对导师意见比较大,并不是因为对科研没有兴趣,加之导师可能给学生的补贴比较少,所以心里很不爽。以前也有新闻报道说导师压榨学生的,但我觉得既然是学生的身份,就不能拿金钱来衡量,应该用有无收获足够的知识跟经验来考量导师给你的任务,毕竟导师花费大量精力培养学生,他们也要有所收获的。其次作为学生,听从导师安排研究生参与科研工作是我们的义务,除非导师经常安排偏离学术的工作,可以向学院举报,其他适度的工作即使没有很多的金钱报酬,只要可以学到实打实的知识和经验,那就是值得的。总之,不只是读博,只要我们活着的每一天,就需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可能大部分都不是你喜欢的人,看开就好了,各取所需,价值同等交换。客观环境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乐观的心态我们可以把握,任何阶段任何事情,只要有成长就有痛苦,以一颗客观的心面对磕磕绊绊,总有一天,你会看到前方的彩虹。
2019 年 1 月 20 日,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胡某在宿舍休克;2019 年 1 月 31 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化学专业博士生刘某失联,遗体被发现后疑似自溺身亡;2019 年 2 月 11 日,斯坦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博士王某在实验室内自缢身亡……无论国内国外,读博士的压力都超乎常人想象的大!为何不退学?知乎上有个话题非常热:一些跳楼的名校博士们,为什么不退学?已有回答 1264 个,被浏览 620 多万次。图片来源:知乎截图在常人看来很正常的退学选择,在那些博士生看来,竟是排在自杀之后的选择。人生不能置换,人生无法假设,再也没有人能亲身体会死者的心境,也无从理解死者选择死亡时的无助和绝望。旁人的分析也好,甚至博士生们现身说法也好,也不过仅提供一个了解死者想法的侧面罢了。大部分博士生在读博阶段总会或多或少或长或短地有那么段难熬的日子,有的扛一扛就过去了。有实在扛不住的,不妨考虑退学。人生就是这样,那些痛苦煎熬的一分一秒,只要活着过去了,回头想想也不过如此。图片来源:123rf学霸君身边就有两个 quit 掉 Top 2 博士的例子。为保证隐私,人名匿去,也不涉及专业和入学年度。第一个是本科毕业于东部 985 综合类大学的 Z 生,考研读博,科研素养是学霸君近二十年专业生涯中排名前五的。他读博期间,组里发生了一件事。他的一篇一区 paper 闹了个大笑话,被撤稿了。本来指望文章毕业的 Z 生,顺利毕业的愿望落空。刚好他原打算去美国名校继续深造,这下就干脆办理退学,直接走人。同组另一个博士生 S ,本科毕业于中部 985 综合类大学,保送读博,四年没做出成果,中期答辩已经延期,博士毕业延一年还都没希望。受到 Z 生的感召,转硕士走人,去其他学校读博士。老话说「树挪死,人挪活」,这俩人现在混得还都挺不错。在学霸君看来,有能力读博士的,在智力、能力和努力程度上都远超常人,即使不读博士了,做其他的,也一样可以非常优秀。退学的流程普遍来说,退学比入学容易,比博士毕业那更是容易太多。然而,学霸君详细询问过很多 985 高校不同专业的博士生本校博士生退学的手续究竟该怎么办,大部分人不知道。可见退学这个选择,对很多博士生来说还很陌生。在读博遇到困境的时候,也不是一个权重较高的考虑项。图片来源:123rf必须承认,不同学校的退学流程在具体操作上差别较大,国内外差别更大。国外高校教授治校,退学一般比较好办,只要跟自己导师商量好,系里的秘书会把一切事情都办妥,学生等着在相关文件上签字即可。在国内,最初也要跟导师谈。导师同意后,系里大概率还会有人来做工作,有时是院里分管研究生教育的副院长来谈心和了解情况。如果学生坚持要退学,那么流程方面就得由院办公室人员或者校研究生院处理了。正式的流程多数开始于学生向校方学生处或研究生处提交退学申请。申请中要写明退学原因,不愿意谈退学原因的,就写「个人原因」。校方审批完后会出具书面的退学通知单。接着要填一些存档留用的表格。有的高校比较正规,对研究生档案管理比较好,则会直接出电子版,学生签字即可。跟正常毕业相同的是,最后都必须要填一张离校手续单,上面要求宿舍、图书馆、食堂等盖章,代表学生跟校内有关的一切手续和钱款交接完毕。上述手续办完,学生就可以离开了。图片来源:123rf退学可能遇到的问题1. 肄业证肄业指尚未毕业或没有毕业,退学当然属于肄业。所以,退学的官方说方法是「博士肄业」,大陆的高校一般会发给学生肄业证。很多人觉得丢脸或者认为对以后择业没帮助,就不领肄业证,这是不对的。肄业证用来代表博士期间的科研经历,对将来写履历以及相关户口档案的调动都有很大的证明作用。2. 户口和档案博士退学后,外地生源的户口一般要回原籍,这时候就是肄业证发挥作用的时候了。有了肄业证,迁户口和档案的流程跟正常毕业是一样的。如果没有肄业证,相关证明材料会让人抓狂。3. 退缴补助网上有人说博士生退学的话,必须把之前领到的博士生补助全数退还。然而学霸君身边的例子中,并没有哪个学校收取退还的补助。这个问题,可能不同学校间有差异。不过说到底,能有博士点的学校或专业,大都不差这点钱,估计大面上,博士补助是不必退缴的。图片来源:123rf读博并不是人生的全部,退学也只是人生的一种选择。站在一生的角度看,博士退学大概率还是好事儿,只要自己能调整好心态,没有什么不可以。图片来源:123rf人生中重要的事情很多,读书求学,远比不上生活幸福更重要。(封面来源:站酷海洛 plus)
随着高考的到来,每个专业的就业情况又被拿出来重新讨论,这其中最火的可能就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了,毕竟程序员的高薪是出了名的(加班也是很严重的,看发量猜段位),而且为了的发展前景也是非常的广阔,可能会有很多考生去报考这个专业。除了大火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更多被人讨论的专业恐怕就是法学跟医学这两个专业了,无数在校生发出了“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劝人学法,千刀万剐”的怒吼,来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然而要知道以后发展比较好的也是这两个专业,毕竟有付出就有回报。然而,有这么一个专业,你可能付出了很多也不一定有回报,甚至到了博士学位,就业都成问题,让无数学生胆颤心惊。别人考研是走向成功,你却开始了自虐之路,怎么比。这个专业就是生物工程,让无数学霸都望而生怯,不是学神且打算一直读到博士的学生,最好不要报考,因为你四年出来就业都成问题。生物工程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门综合学科,他的主体是以生物学的理论跟技术作为基础,并结合化工、机械、电子计算机等现在科技技术,去人为的操纵遗传物质、定向改造生物,创造出新品种,在将之进行大规模培育的学科。怎么样,听起来是不是很高端,充满了满满的科技感,人为创造新品种,这不是许多科幻片的设定吗,难道自己学了这个专业以后能变成威廉博士?我只能说你想多了,世界各国可是禁止做人体试验的,所以威廉博士就别想了。而且,你能学到那个程度吗?大多数学生最多考个研究生就继续不下去了,博士太难了。而且最大的问题还是就业问题,如果你是生物工程的本科生,不好意思,基本没有公司会要你,就算你是名校毕业最多也是搬砖的。如果你是考研的,可能要比本科的好一些,但是待遇也不会太好,可能你同学都月薪上万了,你还在温饱线挣扎。如果你是博士的话,在大型企业跟单位会有一些福利,但是这些福利跟其他学科的毕业生比起来实在太惨了。而且博士啊,有几个人能坚持下去,只是一个考验就能让你头发变得稀疏,而且有几个家里的经济能支持你读下去的,长久得不到回报,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下去的。所以在这里奉劝所有考生,如果你不是那种超级天才,这个专业最好别考虑,不然就打算一直读到博士吧,自虐之路欢迎你。大家有什么想法也可以在评论区里讨论。
39岁博士年薪20万,却直言后悔读博,混得不如硕士,网友:很心酸这几年经常有一个讨论的就是硕士和博士哪个就业更好的问题,或者说出现了一些看起来似乎硕士的发展比博士好的情况,再加上原有的一些对于博士有过高期待的人群开始质疑读博的选择。大部分博士都是先经过科研体系洗礼几年,然后再跳到企业的,当然,现在无论国企、民企,都意识到员工学历的重要性,也开始注重战略、研究、调研、算法的重要性,也会直接招收博士进行培养。小编身边就业的博士有的接着读博后,有的去学校当老师,有的去公司做事过去就是经理,博士确实就业方向比本硕要窄,但是人也更少,所以决定就业质量的还是供需。一般来说,博士的年薪不会超过30万。网上有一位39岁博士年薪20万,却直言后悔读博,混得不如硕士,他们公司里的一个硕士生,和他同个专业,却能拿到比他多出几万的工资,网友:很心酸。我们来看其他具体的评论:“一定要先收集各种信息,自己想清楚了再读博。不适合的人,非要读博,这真不是一个好选择,极端的甚至会以悲剧收场,这种事也发生过不少了。关于读博这个问题,不同专业,不同家境,不同生存环境和朋友圈的人会有完全不同的心态。读博如果是为了就业,专业真的很重要。”“就理工科而言,博士找工作还是比硕士难得多,但找到之后待遇还是很不错的。工业界提供了绝大部分就业岗位,企业可以接受硕士转行,却接受不了博士没有相关研究背景。好在大部分企业还是尊重学历的,博士以技术面为主,小部分企业邀请参加群面,压力面,直接拒绝。”“博士期间看重的是能力培养,包括逻辑思维深化,技能学习,到达可以“刨根问底”,见微知著的一个过程。不是说博士生掌握有那么多技能,而是说一名博士生拥有在短时间内学习并适应绝大多数工作的能力,我觉得这才是人才培养的意义。”“先不说读不读博,终身学习,读书的能力是必须的,如果你想度过一个比较有质量的人生。你只有上了一个平台,才会发觉那边的世界原来是如此广袤的。如果读博,这几年当然不会白废,很多企业需要的就是某个领域的顶尖人才,是肯定可以大显身手的,就业薪资和发展前景很好。”你们对于读博的问题如何看待的呢?请发表你的意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