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商务部发布《中国“一带一路”贸易投资发展报告2020》大猩猩

商务部发布《中国“一带一路”贸易投资发展报告2020》

央广网北京9月7日消息(记者杨森)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商务部7日发布《中国“一带一路”贸易投资发展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重点展示了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在经贸合作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全面总结了“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新变化、新成就和新方向。《报告》显示,7年来,中国不断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深化经贸合作,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持续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催生了世界经济新格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入共商共建共享朋友圈。截至2020年5月,中国政府已先后与138个国家、30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2019年,中国与138个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国家货物贸易总额达1.9万亿美元,占中国货物贸易总额的41.5%。我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贸易往来持续增长,对外投资持续拓展,合作区平台建设有序前行,吸收外资稳步提升,正加快构筑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报告》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将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高质量发展,不断推动相关国家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为促进各国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和广阔空间。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和‘一带一路’的伙伴通过机制性和非机制性的合作,共同挖掘‘一带一路’潜在的巨大市场空间。在过去这几年,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总额占中国整个对外贸易的份额在不断提升。当然,这种双向贸易是我们继承丝路精神、推进和‘一带一路’伙伴全方位合作当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这样的合作也为‘一带一路’的伙伴创造了就业机会,给他们增加了税收,也带动了‘一带一路’伙伴国家和我们共同发展。”

鹅卵石

报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8月29日,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发布《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张文晖 摄中新网北京8月29日电 (张文晖)8月29日,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发布《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认为,中国“走出去”战略与管理体系不断调整,对外直接投资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应根据新形势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在全球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全球直接投资增长受到很大影响。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世界投资报告2018》显示,2017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下降23%,2018年全球直接投资将出现回升,增速最高可达10%。那么,中国当前对外投资情况到底如何?报告称,近10年,中国对外投资年均增长27.2%,跻身对外投资大国行列。2017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1246.3亿美元,位居世界第3位;对外直接投资存量14820.2亿美元,位居世界第8位。在全球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资本的全球影响力正愈来愈强。报告指出,与美、英、德、日等发达国家历史同期相比,当前中国对外投资流量与存量均遥遥领先。2016年,中国人均GDP为8123.18美元,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分别是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人均GDP8000美元时期的9.28倍、2.41倍、9.45倍、19.26倍,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是同水平时期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的11.16倍、1.86倍、13.49倍、24.38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占GDP的比重为1.61%,虽然低于同期英国的2.26%,但明显高于美国0.63%、德国0.53%、日本0.28%的水平。报告认为,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国别布局更加均衡。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进入理性调整阶段之后,对外直接投资结构日益优化,由资源获取型向构建全球价值链和技术引导型转变,逐步形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并重的空间布局。此外,2015年开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步入理性调整阶段,虽然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是在全球中的份额升至10.14%,投资结构、质量效益不断优化。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在发布会上表示,我们对外直接投资做了一个设想,到2020年前,能够推进符合中国现实经济状态的理性对外投资,在全球进行配置资源,从而促进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到2035年前,中国能够成为吸引外资和对外直接投资资本双向流动的强国;到2050年前,实现内外市场的全面打通,形成以中国企业主导的产业链和生产网络,对外投资成为中国产业布局全球的重要手段。对此,报告建议,要重点完善对外投资的体制机制,建立与国际规则接轨,又体现中国特色的规制;优化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通过规划设计,平台搭建,财政金融等手段引领企业对外投资方向,优化对外投资结构;建设中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群,通过对优质企业提供支持和便利,促使他们进入国际投资领域,深入国际分工,成为产业内领头企业,对价值链拥有控制能力。(完)

伟哉

“中国‘一带一路’贸易投资报告”在京发布

中新网北京9月21日电 “中国‘一带一路’贸易投资报告”21日在京发布。该报告是在商务部指导下,由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各相关领域专家共同协作完成。报告对5年来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及市场开拓作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为我国进一步推动相关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来源。——规模提升 伙伴集中报告指出,5年来,中国对外投资获得较快发展,投资潜力日益显现。2014—2017年,中国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直接投资由136.6亿美元增至167.1亿美元,年均增长7.0%,高于同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年均增速2.4%。2017年,受多种因素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整体降幅较大,而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则增长8.9%,占中国对外投资比重由上年的7.8%提升至13.4%,显示出良好的基本面。报告强调,中国企业通过对外投资构建跨国产业链,拉动东道国经济增长、促进东道国社会进步的同时,提高了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要素的能力,提升了国际化经营能力和全球竞争力。报告称,中国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伙伴较为集中,但呈日趋多元化趋势。截至2017年底,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直接投资存量为818.6亿美元,占中国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投资存量总额的56.0%。——领域集中 效应明显报告介绍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领域比较集中。名列前五位的为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农林牧渔业,以上五个领域合计占投资额的70%以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对华投资较为踊跃,投资领域相对集中,对华投资排名前五位的行业依次为制造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合计占比近90%。——方式突出 竞争有力报告指出,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承包工程合作的重要伙伴,对外承包工程业务迅速发展。近年来,以“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为重点的基础设施领域海外并购项目数量增多。企业通过海外并购进行资源重组和优化配置,增强了企业国际竞争力,推动承包工程业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国际认可 国内增效报告指出,“一带一路”愿景提出以来,中国倡议推动的投资便利化方案,在不同层面获得多边机制和相关国家的认可,并在相关投资便利化制度安排中得到体现和付诸实施。同时,中国政府对内着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放宽外资准入,实施负面清单和准入前国民待遇,营造高标准的营商环境,为各国企业开展双向投资合作创造良好条件。(完)

狗剩

2018世界投资报告(中文版)发布 专家把脉中国对外开放新战略

与会专家学者会后合影留念(央广网记者 吕贝娜 摄)央广网厦门9月8日消息(记者吕贝娜 方黎 陈庚)作为第二十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重要活动之一,中国利用外资40年回顾暨《2018世界投资报告》(中文版)发布会7日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举办,海内外投资领域专家学者汇聚一堂,把脉世界投资趋势,回顾中国利用外资40年来的经验教训,探讨展望中国对外开放、利用外资的新战略。发布会由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南开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办。根据会上发布的《2018世界投资报告(中文版)》,2017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流量下降23%,降至1.43万亿美元,与GDP和贸易的加速增长行程鲜明对比。跨境并购价值降低22%是FDI流量下降的原因之一。按地理区位划分,亚洲发展中经济体重新成为最大的FDI接受地。最大的三个流入地是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中国FDI流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继续蝉联发展中国家最大FDI接受地,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FDI接受地,仅次于美国。报告预计,2018年全球FDI增长疲软,流量预期将小幅增长,增幅最高为10%,但仍远低于过去的十年的平均水平。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企业贸易投资司司长詹晓宁在演讲中(央广网记者 吕贝娜 摄)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企业贸易投资司司长詹晓宁对国际投资前景持谨慎乐观态度,并提出全球投资七大新趋势——全球外部直接投资增长乏力,国际直接投资的区域波动剧烈,发达国家目前仍然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来源地,国际生产扩张的速度在放缓,国际投资回报率下降,全球价值链增长停滞不前以及跨国企业全球价值链出现数字化、服务化、去中介化、定制化的新趋势。詹晓宁表示,与此同时,全球投资环境出现贸易投资保护主义蔓延、投资障碍增多、地缘政治经济风险加大、产业政策成为各国发展战略的主导、各国制定新的投资促进战略都融入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这五大变化,对世界各国的招商引资战略和对外投资战略将产生巨大影响,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在他看来,未来几年在教育、卫生、公共服务、城市可持续发展等可持续发展领域和数字经济领域充满投资机遇,投资便利化方面需要从传统的招商引资方式向数字化招商引资过渡,在投资促进战略方面要加大对现有投资的服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部长张琦以“中国营商环境40年变化以及引导打造引资竞争新优势”为题演讲表示,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出台许多便利化、简政放权的措施,大量投入基础设施投资,不断开放市场,随着外资要求不断深化而提高能力建设等,所以40年来吸收外资取得长足发展,共吸收外资超过两万亿美元。她认为,2017年全球跨境投资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中国吸引外资依然保持平稳而略有增长的趋势,得益于中国政府长期重视改善营商环境,持续构建市场化、规范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对标国际,系统构建;主动开放,重点推进,扩大服务业、金融领域开放,深化农业、采矿业以及制造业开放;问题导向,针对性强,围绕跨国公司的关切和诉求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解决方案等,积极有效利用外资互利共赢。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杨丹辉在演讲时表示,中国改革开放收获最大的是不断与外部竞争,不断积累市场开拓的经验,不断学习国际规则,尽管中间有反复和波折,但是我们有开放的定力做坚实基础,未来也能够在自己的转型过程中实现新的突破,不断塑造在国际竞争中的新优势。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回顾40年来中国吸收外资走过的艰辛历程表示,面对当前国内外条件变化,中国的对外开放应该汲取40年来的经验,继续破除思想禁锢,积极的吸收外资推动经济成长,摒弃不必要的争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不断的扩大对外开放。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教授葛顺奇梳理了40年来开放载体的发展,从经济技术开发区到国家级高新开发区、综合保税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再到未来自由港的升级,葛顺奇表示要从体制机制、定位、产业开放、要素开放、市场开放、法律监管以及对外谈判方面升级,“中国的未来进一步开放要和相应的开放载体的升级和创新密不可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陈涛涛、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崔新建、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罗长远、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投资与企业司经济事务官员欧阳永福等出席并发表演讲。发布会由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教授葛顺奇主持。

理查德

机构报告:未来10年中国对外投资重点将转向制造业

一份调研报告显示,未来十年,中国制造业对外投资可能出现快速增长的模式。11月22日,位于深圳的高端智库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公布了上述结论。此前,该机构实地走访调查了数百家在境外的中资企业运营情况。在当天该院与意大利欧洲咨询联盟共同举办的中欧智库研讨会上,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区域发展规划研究所所长刘祥表示,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需要加强与全球的深度合作。而未来,深度合作有可能集中在制造业领域。他以资本净流入量,将中国经济和全球的合作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前,那个阶段对外投资很少,外资流入也很少;第二阶段是1990~2004年,这时候对外投资虽然很少,但是通过改革开放吸引了大量境外投资;随后就进入了第三阶段,这一时期进入国内的境外资本在增加,但是对外直接投资也出现了快速增长;第四阶段是2014年至今,2014年是非常重要的节点,那一年我国对外投资超过了吸引的外资,成为资本的净流出国。上述调查也对全世界发达国家对外投资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调查发现,美国在上世纪50年代时,对外投资是以能源矿产类为主,占投资总量的40%以上;而日本在1972年,能源矿产类的对外投资也占了40%以上。刘祥说,经济发展程度比较高的经济体对外投资的初期,都是由基础设施、能源产业为主的。中国也一样,中国2017年能源类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占了45.7%,和他们早期是非常相似的。但是经过几十年之后,这些发达经济体对外投资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刘祥说:”到1989年时,美国能源产业的对外投资比重下降,制造业的对外投资比重上升。日本也是一样的,制造业比重占了40%以上。所以从这些经济体的规律可以看出来,中国未来对外投资的方向会由基础设施、能源向制造业进行转变。”他补充道,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对外投资的比重出现快速上升的趋势。“中国制造业对外投资目前所占的比重比较小,相信未来十年或者更长一个时期内,制造业将成为我们对外投资很重要的区域,会出现快速增长。”

《中国“一带一路”贸易投资发展报告2020》发布 “一带一路”倡议七周年 高质量共建持续推进

2020年9月7日,正值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七周年之际,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中国“一带一路”贸易投资发展报告2020》。报告重点展示了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在经贸合作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全面总结了“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新变化、新成就和新方向。《报告》显示,7年来,中国不断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深化经贸合作,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持续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催生了世界经济新格局。《报告》指出,2020年,高质量发展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关键词。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经贸合作仍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入共商共建共享朋友圈,截至2020年5月,中国政府已先后与138个国家、30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贸易往来持续增长。2013-2019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04万亿美元增至1.34万亿美元。2019年,中国与138个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国家货物贸易总额达1.90万亿美元,占中国货物贸易总额的41.5%,其中,出口9837.6亿美元,进口9173.9亿美元。2019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进出口总额1178.8亿美元,其中出口380.6亿美元,进口798.2亿美元。对外投资持续拓展。2013-2019年,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超过1000亿美元,年均增长4.4%,较同期全国平均水平高1.4个百分点,主要投向新加坡、越南、老挝、印度尼西亚等国。合作区平台建设有序前行。截至2019年底,纳入商务部统计的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419亿美元,吸引了数千家企业入驻,产业聚集效应显现。其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的合作区累计投资350亿美元,上缴东道国税费超过3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33万个。吸收外资稳步提升。2013-2019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直接投资超过500亿美元,设立企业超过2.2万家。2019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84.2亿美元,同比增长30.6%,占同期中国实际吸收外资总额的6.1%。加快构筑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截至2019年底,中国已与25个国家和地区达成了17个自贸协定,正在开展12个自贸协定谈判或升级谈判,以及10个自贸协定联合可行性研究或升级研究。《报告》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将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高质量发展,不断推动相关国家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为促进各国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和广阔空间。(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斐晔)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实诚

蓝皮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结构有望进一步优化

中新社北京1月13日电 (记者 王恩博)新冠肺炎疫情并未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平稳健康发展。13日在北京发布的《企业海外发展蓝皮书:中国企业海外发展报告(2020)》指出,中国企业正在向全球产业链高端布局发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结构有望进一步优化。这份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基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蓝皮书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上升等因素影响,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需要进一步优化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布局。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趋势已有所显现。蓝皮书称,随着中国进入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化阶段,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在支持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领域开展大规模跨国并购,中国企业开始向全球产业链高端布局和发力,驱动对外直接投资开始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型。蓝皮书据此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中国企业将在国际市场进一步加大对于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和消费品业等领域的绿地投资和海外并购。此外,2018年以来,全球对外投资环境发生重要变化,部分西方发达国家出台了外商投资限制类监管措施。受此影响,中国企业未来开展海外并购投资难度有可能加大。中国企业对此亦有所应对。蓝皮书发现,2020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市场开始转向亚洲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近年来这些区域市场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高于欧美国家增长速度,市场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较好,从而有利于促进中国企业的相关投资和发展。蓝皮书特别提及,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许多国家存在巨大基础设施新增与改善需求,将带动相关产品贸易和投资活动发展,预计中国企业将继续对此加大投资规模。(完)

活下去

2019中国大企业发展分析报告

小新说 2019年,中国大企业继续保持较好发展态势,在世界500强入围数量上首次实现对美国的超越。在转向高质量过程发展中,中国大企业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为稳增长、调结构、强基础、提质增效做出了应有贡献。值得关注的是,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目标相比,中国大企业所具有的差距依然不容忽视。今天小新为大家分享《国资报告》文章: 从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 看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进程。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格局经历了新的调整和变革。其中,大企业的发展变化比较具有代表性。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奋如百蛰乘春雷”,自此之后,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基本遵循。世界500强取得“历史性的突破” 2018年是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的第十个年头,也是世界经济格局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年,世界经济增长3.2%,增速与上一年持平;国际贸易增速放缓、国际直接投资活动低迷;大多数国家经济增速回落,主要发达经济体中,只有美国经济增速表现出上升趋势,欧元区和日本等其它经济体均出现增速回落现象。这一年,中国经济面临外部贸易摩擦升级与逆全球化的不利影响,承受着内部结构性调整与动能转换的严峻挑战,总体上保持着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GDP增长6.6%,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元,发展质量不断改善,新产业、新业态、新经济等新动能持续积累,发展的韧劲与潜力进一步增强。在上述背景之下,反映全球经济发展的世界企业500强榜单,也迎来了新变化。与2018年相比,今年上榜的500家公司的总营业收入近32.7万亿美元,同比增加8.9%;总利润再创纪录,达到2.15万亿美元,同比增加14.5%;净利润率则达到6.6%,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2.1%,都超过了去年。从国家看来,中国内地和美国两国企业已经占世界500强将近一半,合计数量为237家。日本上榜企业为52家,上榜企业保持稳定;德国有29家企业上榜,比上年减少3家;法国有31家企业上榜,比上年增加3家;英国有16家企业上榜,比上年减少4家,近四年来持续下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中的数量呈持续上升趋势。2019世界500强中国企业上榜数量从上年的120家增至129家,中国企业上榜数量一举超过了美国(121家),这也是世界500强榜单中首次有其他国家企业数量超过美国。财富中文网称之为“历史性的突破”。129家中国企业中,国有企业上榜总数为88家,由国务院国资委出资企业共有48家。其中,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国家电网分列2019世界500强榜单的第二位、第四位、第五位。来自内地的民营企业有28家,其中3家民营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前100强;平安保险再次排名世界500强第29位,华为由72位上升到61位,太平洋建设集团位列97位。从效益来看,中国公司在销售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两个指标上已经扭转了近年来的下行趋势。与世界500强横向比较,2018年,中国上榜企业平均销售收入与净资产两项指标也与世界500强上榜企业数值基本持平;与传统经济大国的上榜企业相比,上榜中国企业在销售规模和资产规模已经不输日本、英国、法国与德国企业。从世界500强新上榜的公司来看,2019世界500强有25家企业首次上榜或重新上榜,其中13家中国企业再次或首次上榜,数量上与上年持平;12家来自中国内地,1家来自中国台湾。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世界500强新进企业最重要的培育摇篮。值得关注的是,上榜中国企业排名整体上升。有24家中国企业进入前100强(内地企业23家),其中有11家进入前50强(内地企业10家)。129家上榜中国企业中,除13家新进榜企业外,有84家中国企业排名上升,平均上升了31.9个名次,其中75家内地企业排名平均上升了34.0个名次;有26家中国企业排名下降,平均下降23.5个名次。排名上升的企业明显多于排名下降的企业,且平均上升幅度远大于平均下降幅度。部分领域企业地位更为突出。2019世界500强中国内地企业涉及到28个行业。在这28个行业中,中国企业有35家进入行业前三,比上年多3家,尤其是在商业银行、工程与建筑、房地产3个行业,中国企业囊括了行业前三;炼油、金属产品则占据了行业前两强。打造属于中国企业的新名片 在全面开放新格局下,为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提升综合国力,我国正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当前,公众对于中国企业的主要业务、发展情况还相对比较陌生。加上世界500强以营收为主要参考的指标体系,往往容易让人联想到入选企业的“大”而忽略掉“强”和“优”。为了让更多人见证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世界500强中的中国企业,7月30日,国务院国资委新媒体平台@国资小新亮出“世界500强”名片,包括名称、绰号、籍贯、年龄、属相、体重、特长、座右铭、专利、排名等元素。除了一些基础信息,这次名片重点展现的是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比如绰号空中造楼机的中国建筑,2019世界500强排名第21位,特长是“举高高,技术流搬砖”,座右铭是拓展幸福空间。绰号“基建狂魔”的中国铁建,排名第59位,特长是“修过的路特别长”,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72项,詹天佑大奖101项。绰号“光明守护者”的南方电网,排名第111位,“体重”一栏写的是:供电面积100万平方公里,供电人口2.54亿人。绰号“草根小料”的中国建材,排名第203位,作为全球最大的综合性建材和新材料产业投资集团,拥有发明专利2765项……48家中央企业集体发声,格力、冀中能源、物产中大、陕西延长石油等地方国有企业也积极响应,恒大、京东、小米、碧桂园等民营企业也积极“举手发言”,以风趣幽默的“网言网语”向网友递上名片。有网友表示“好多国企还是第一次知道他的历史”“你不说都不知道还有这么厉害的”。中国企业的“开脑洞”的自我介绍,也引发了网友的强烈共鸣。网友用“接梗”的互动方式,表达了对企业的关注和喜爱:“希望有一天可以给爸爸打工”“我估计中核介绍就是:技术流烧开水”“优秀的人都喜欢默默无闻”“强大的国企真的能让人安心”“校招要瞄准这些了”……借助新颖的形式和内容,“递名片”巧妙地实现了“科普”,将企业形象更加清晰、具象地呈现在大众眼前。这一系列“名片”的传播引发了轰动效应。8月2日,人民网、新华网、环球网、中经网、新浪网等主流媒体报道了这次世界500强中国企业晒名片的行动,盛赞他们在“做强做优”方面的努力。中国企业500强呈现六大特点 世界500强中的中国企业,多是中国企业中的“尖子生”。相对来说,中国企业500强或许更能体现中国企业的整体发展情况。2019年9月,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参照国际通行做法,连续第18年发布中国企业500强等榜单。这些榜单涵盖了我国不同产业、不同地区共计1082家大企业,是包含8.48万家子公司、4.35万家分公司、参股2.24万家企业的企业生态群体。据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课题组介绍(以下简称课题组),2019中国企业500强继续保持较好发展态势,规模稳健扩张,经营绩效稳中向好,去杠杆取得积极进展,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新动能加快培育,研发投入与质量持续改善,国际化稳步推进。从营收来看,2019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为79.10万亿元,较上年增长了11.14%,增速与上年基本持平。从利润来看,实现净利润35320.95亿元,较上年增长10.28%,增速回落3个百分点。从入围门槛看,较上年提高了16.36亿元,达到323.25亿元,但升幅继续回落。从资产规模来看,较上年增长9.08%,达到299.15万亿元,增速提高2个百分点。从资产负债来看,2019中国企业500强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83.78%,同比下降0.63个百分点;其中非银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72.66%,同比下降0.62个百分点。课题组通过研究发现,2019中国企业500强主要呈现以下五方面特点:第一,实体企业绩效趋于好转,非银企业与银行盈利差距进一步缩小。2019中国企业500强中33家金融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为12.01万亿元、1.71万亿元,分别占全部企业的15.18%、48.30%。其中,19家银行的净利润为1.47万亿元,占全部企业的41.50%,银行在中国企业500强净利润中的占比持续回落。2019中国500强中非银行企业的净资产利润率为8.34%,提高了2.47个百分点;银行净资产利润率为12.38%,降低了0.48个百分点;一升一降,非银行企业与银行净资产利润率差距进一步缩小。第二,千亿级企业明显增多,兼并重组重回活跃轨道。2019中国企业500强中营业收入规模在1000亿元以上的企业数量为194家,比上年的172家增加了22家,增加企业数量再创新高。这194家千亿级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62.11万亿元,占全部企业的78.52%,占比提高了2.85个百分点。其中,国有企业137家,比上年增加12家;民营企业57家,比上年增加10家。2019中国企业500强中共有182家企业报告了2018年并购重组数据,报告企业数比上年增加了23家;合计报告并购重组次数1000次,比上年增加了178次。所有制方面,国有企业是并购重组主体,104家国有企业完成了613次并购重组;从企业平均并购次数看,国有企业为5.89次,高于民营企业的4.96次。第三,结构优化稳步推进,产业链向中高端迈进。从进退榜企业行业结构看,大企业群体向产业链中高端持续迈进。2019中国企业500强51家新进榜企业中,保险业、多元化投资业、商业银行业、多元化金融业企业分别有3家、3家、2家、1家,扣除1家退榜保险业企业,中国企业500强中的金融行业企业净增加了8家;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同步发展壮大,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支撑体系更加完善。战新业务较快发展,对企业转型升级做出积极贡献。2019战新企业100强的入围门槛为132.9亿元,共实现战新业务收入6.1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7.7%,占企业全部营业收入的37.2%;实现战新业务利润3565.4亿元,较上年增长4.4%,占企业全部利润的46.0%。战新业务的发展,对相关企业培育壮大新动能、推进转型升级,做出了较为显著的贡献。第四,研发投入增长较快,专利质量明显提高。2019中国企业500强有426家企业提供了研发数据,合计投入研发费用9765.48亿元,与自身同口径比,426家企业的研发投入大幅增长了21.71%。企业研发投入意愿有所增强,绝大多数企业的研发投入持续增长。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的研发强度较高,其中通信设备制造业企业为13.44%,航空航天业企业为5.84%,半导体、集成电路及面板制造业企业为5.54%,工程机械及零部件业企业为4.99%。从地区看,广东省企业研发强度为3.80%,在所有区域中继续明显领先。2019中国企业500强专利总量中,发明专利占比为36.61%,较上年提高了0.45个百分点,发明专利占比已经连续6年逐年提高,专利质量稳步提升。其中,华为继续在专利数量、发明专利数量方面保持领先地位。第五,跨国经营持续推进,国际化布局持续优化。2018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61个国家和地区的573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1205亿美元,同比增长0.3%。投资主要流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采矿业,占比分别为37%、15.6%、8.8%和7.7%,显示出对外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同时非理性投资得到有效遏制,房地产业、体育和娱乐业海外投资没有新增项目。2018年,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对56个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56.4亿美元,同比增长8.9%,占同期总额的13%,主要投向新加坡、老挝、越南、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马来西亚、俄罗斯、柬埔寨、泰国和阿联酋等国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7721份,新签合同额1257.8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2%;完成营业额893.3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52.8%。第六,品牌与创新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在Brand Finance发布的2019全球品牌500强中,中国品牌所占比例已经从10年前的3%升至2019年的19%;共有77个中国品牌上榜,比上年增加了11个,上榜中国品牌数仅次于美国;其中有21个品牌进入了100强,9个品牌进入了前20强。中国上榜品牌总价值增至13074亿美元,首次突破万亿美元,占全球品牌500强总价值的19%。中国的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也进入了前十名,分别名列第八和第十位,华为、中国平安分列第十二位、第十四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排行榜中,中国连续第四年保持上升态势,位列14,排名再创新高,是前20位中唯一一个中等收入经济体。正视差距并直面三大挑战 从企业发展实践结果看,我国大企业在效率与效益上虽然有所提升,但与欧美国家大企业在效率效益上的巨大差距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改善。2019中国企业500强的净资产利润率为9.65%,尽管与上年500强相比已经有了一定程度改善,但与美国500强相比,在盈利能力仍有很大差距。2019中国企业500强的净资产利润率比当年世界500强低2.68个百分点,比当年美国500强低5.51个百分点。从长期趋势看,除金融危机期间,由于世界500强、美国500强企业受危机影响较大,企业盈利能力大幅下滑,中国企业500强盈利能力在短期内领先于世界500强、美国500强外,其他年份中国企业500强的净资产利润率一直都低于世界500强与美国500强。自2012年榜单开始,中国企业500强的净资产利润率就低于美国500强,而且二者之间的差距甚至有逐年扩大的趋势。自2014榜单开始,世界500强的净资产利润率也一直都高于中国企业500强。在人均净利润方面,中国企业500强也同样远低于世界500强与美国500强。这一盈利能力方面的差距,显然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大企业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延缓了企业转型的进程。导致这一盈利能力巨大差距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于企业技术能力上的差距,以及国际品牌塑造能力上的不足,这使得中国企业的产品与服务附加价值偏低,竞争实力偏弱,只能依靠低价格、低利润来提升竞争力。同时,低利润则又可能反过来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企业的低端锁定,进而导致中国企业无力去推进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相关战略。对中国大企业来说,迫切需要打破这一不利循环的制约,增强企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潜力与动能。综上所述,中国企业500强所体现出来的整体发展情况并不容乐观。我们应在认清自我的基础上勇于接受所面临的挑战。第一大挑战,核心技术、基础材料是持续发展的关键短板。近年来不少媒体就我国当前尚不掌握的核心技术进行了盘点,发现我国在光刻机、光刻胶、芯片、操作系统等诸多领域,都存在受制于人的关键核心技术。全球顶尖精密仪器前25强基本上被美日德垄断,激光显示的投影机核心成像器件被美国和日本所把持,工业机器人三大核心技术基本掌握在日本企业手中。在高端机床、火箭、大飞机、发动机等尖端领域,虽然部分零件实现了国产,但生产零件的设备却受制于技术,95%依赖进口。而企业是否提前制定有应对预案,则成为决定企业持续运营受冲击程度的关键。我国技术追赶的步伐越快,欧美国家的焦虑与猜忌也就越严重,未来基于核心技术而对我国企业采取打压措施的可能事件也许会进一步增加,相关领域的企业必须对此有所预判。材料也是我国工业生产领域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是制约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突出短板。中国科技被卡脖子的领域,一大半都是材料问题。据统计,全球总共有约130种关键核心材料,其中32%我国完全空白,另有52%依赖进口。相关领域的中国企业,它们所做的工作,就是对进口原材料进行后续加工,或是采购国外零部件进行集成装配。这导致一方面中国企业只能赚取低廉的加工费,另一方面企业的持续经营也完全受制于国外材料供应方,中国企业处于十分不利用的地位。第二大挑战,贸易摩擦与逆全球化阻碍国际贸易增长。贸易是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发动机。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贸易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国际贸易已经成为确保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355亿元增至2018年的30.51万亿元;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不仅对中国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是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了需求潜力巨大的市场。据估计,在过去20多年来, 全球贸易总量每增长2个百分点,都能带来约1个百分点的全球经济产出增长。当前,逆全球化思潮的回魂与贸易摩擦的频发,严重阻碍了全球贸易的持续增长,这将对全球经济增长产生严重不利影响。尽管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全球共识,但不可否认,近年来在一些国家存在逆全球化思潮的涌现,贸易保护主义也时有抬头,导致贸易摩擦频繁爆发。如果最终真的演变成全球性贸易冲突,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将可能是灾难性的。第三大挑战,债务违约与不良贷款增加成为金融稳定的暗礁。债券违约不仅影响违约企业本身存续发展,也会对资本市场与投资者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会对金融环境的稳定产生扰动。Wind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共有123只违约债券、1198.5亿元的违约金额。2019年上半年,债券市场违约事件较2018年继续大幅增加;共有96只债券发生违约,比上年同期的22只增加了74只,暴增236.4%;2019年上半年新增违约企业共计19家,共涉及147.1亿元的首次违约债券余额;其中民营企业为18家,占比达到94.7%。显然,尽管总体上看我国企业债券违约还不足以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危及金融稳定与安全,但对债券违约事件近年来的快速增长,已必须加以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消除引发企业债券违约集中爆发隐患。近年来,不良贷款问题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突出隐患。根据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83%,连续六年上升,创下10年来新高。不良贷款率的持续上升,既反映了企业运营状况的恶化,也表明了银行资产安全程度的下降,对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安全具有不可轻视的负面影响。对商业银行来说,发生一定比例的不良贷款可能是必然的,合适比例限额下的不良贷款率也是商业银行可以承受的;但一旦不良贷款持续上升且超过安全红线,则会恶化商业银行流动性与经营安全。如果系统重要性银行,或者是商业银行普遍性出现不良贷款率接近甚至越过安全红线,则可能会引起金融系统的动荡。当前,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基本遵循。按照党中央的部署,企业积极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采取措施,力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与发展道路,切实提高企业发展的质量,实现企业在效率与效益上的改善。在企业自身加快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同时,政府部门也在积极采取措施,为企业提高发展质量创造更好环境、提供更有利条件;包括持续减税降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放管服”改革,提供有助于推动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税收优惠政策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企业近年来所取得的进步,毋庸置疑。我们不应妄自菲薄,在看到企业做大的同时,应看到在做强做优方面的努力和成就。我们也不应妄自尊大,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差距,正视差距并直面挑战,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不断攻坚克难,才是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题中之义。来源:国资小新

有滋有味

来了!《曲江报告》重磅发布 构建中国海外投资权益保护框架

来源:全景网全景网9月12日讯 首届“中国金融四十人曲江论坛”在陕西省西安市发布《曲江报告》,主题为“国家治理新使命:构建我国海外投资权益保护体系”。报告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资深研究员、证监会前主席肖钢牵头,就在当前日益严峻复杂的海外投资环境下,设计构建符合中国实际的海外投资权益保护框架提出政策建议。肖钢在发布报告时表示,时至今日,对于我国而言,构建一个更加完整有效、更加符合我国实际的海外投资权益保护体系则愈加重要和紧迫。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对外投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则在于,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大国战略博弈全面加剧、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面临深度调整。尤其是新冠疫情全球暴发以来,美国、印度等国针对外资的政策趋于保守,华为、字节跳动等企业近期的遭遇无不表明,我国海外投资环境日益严峻复杂。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定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的合法权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对外开放安全保障体系,构建海外利益保护和风险预警防范体系,完善领事保护工作机制,维护海外同胞安全和正当权益,保障重大项目和人员机构安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完善海外投资权益保护机制和能力建设。因此,《曲江报告》基于对我国海外投资历史演变、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并充分借鉴国际经验,设计构建了一个符合中国实际的海外投资权益保护框架,即以法律规则为基础,以三支力量为支撑,多种权益保护工具协调运用。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海外投资最大国家之一。据商务部、外汇局统计,2020年1-7月,我国对外全行业直接投资4509.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3%(折合641.7亿美元,同比下降6.5%)。其中,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61个国家和地区的462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投资4236.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1%(折合602.8亿美元,同比下降5.4%)。尽管规模巨大,但中国海外投资权益保护目前依然面临着保护工具受限、保护能力不足、民间参与较少、企业经验欠缺等问题。因此,《曲江报告》提出,以本国和投资东道国的法律法规、国际公约和区域多边规则共同构成了海外投资权益保护的法律规则体系,形成保护框架的依据与准绳。同时,在政府力量、多边组织力量、民间力量三支力量中,政府力量为主导,多边组织力量为依托,民间力量为补充。在框架基础上,《曲江报告》进一步就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经济制裁与安全审查、领事保护、政策性海外投资保险、国际多边组织作用以及海外民间安保体系等海外投资权益保护中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提出建议。(全景网)

大疯民

权威分析报告:2020全球贸易大变局(上)

2020年4月8日,当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暴发时,世界贸易组织(WTO)预计,这一年全球贸易将出现大崩溃,甚至是二战后最为严重的一次。彼时,WTO预测,在乐观情况下,2020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将萎缩12.9%;悲观情况下,全球贸易量恐下跌32%。2020年10月,WTO根据形势变化,发布了新修订的预测,预计全球商品贸易将比2019年下降9.2%,随着防疫封锁的解除,6月和7月份的跨境贸易激增,从而避免了贸易的更深度下滑。但WTO同时预测,2021年全球贸易增速将只有7.2%,远低于此前预计的21.3%反弹幅度,贸易规模也将远低于疫情前水平。在危与机中,全球贸易迈入新的一年,有哪些根本性的改变或全新的趋势出现?01口罩供应看中国2020年12月22日,WTO发布《2020年上半年全球医疗贸易报告》,2020年上半年全球货物贸易同比下降14%,但医疗产品进出口达11390亿美元,同比增长16%。进出口贸易在抗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消毒剂、口罩、手套、洗手液、血氧仪、注射器、温度计和呼吸机等产品需求暴涨,全球抗疫关键物资贸易增长29%。中国成为全球口罩的最大供应国,占世界出口量的56%。同时,2020年上半年,中国是口罩的第六大进口国。中国严重依赖中间原料进口,2020年4月中国进口无纺布是2019年同期三倍,日本和美国是主要供应国。抗疫相关物资主要进口国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其中法国和意大利进口分别增长62%和52%。中国、德国、美国成为防疫产品方面的三大贸易商,主导了疫情关键产品的贸易。在出口方面,2020年上半年,中国出口的疫情关键产品额从180亿美元增至550亿美元,中国、德国、美国、日本、马来西亚、墨西哥、比利时、法国、爱尔兰和荷兰这前十个国家占世界出口72%以上。在进口方面,美国是疫情关键产品的最大进口国,占疫情关键产品全球进口总额的19%,其次是德国(9%)和中国(6%)。美国41%的疫情关键产品进口来自中国,德国上半年从中国进口的疫情关键产品则同比增长了5倍以上,中国产品在德国进口的这些产品中所占的份额也从不到8.6%增加到33.1%。中国在进口疫情关键产品方面,从日本的进口增长最快,达17.8%。疫情关键产品十大出口商与进口商via:WTO>>>报告原文地址:https://www.wto.org/english/tratop_e/covid19_e/medical_goods_update_e.pdf02全球贸易限制措施有所减少2020年12月11日,WTO发布年度贸易监测报告,由于疫情影响,全球贸易大幅下降,各国政府更关注抗击疫情,相对缓解了双边贸易紧张局势。WTO成员自疫情发生后共采取了335项有关货品贸易措施,其中58%为促进措施,42%为限制措施,分别涉及2270亿美元及1800亿美元的贸易额。从新冠大流行至2020年10月,有39%的贸易限制措施被废除。WTO表示,在过去一年中,WTO各成员之进口促进措施涵盖贸易贸易已从5447亿美元攀升至7313亿美元,而进口限制措施方面则自7469亿美元减少至4409亿美元。via:WTO>>>报告原文地址:https://www.wto.org/english/news_e/news20_e/trdev_11dec20_e.htm03数字时代促进政府政策创新2020年11月23日,WTO发布《2020年世界贸易报告:数字时代促进创新的政府政策》年度报告。报告围绕数字时代如何创新政府政策这一主题,分析了近年来各国政府支持向数字经济过渡、促进数字创新、经济创新和技术进步政策及其趋势,以及这一趋势对贸易流动和全球商业的影响。报告指出,贸易和贸易政策历来是创新的重要推动力,特别是多边贸易体系通过完善可预测的全球市场条件和支持全球价值链发展,对创新和技术的全球扩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随着数字经济不断发展,企业更加依赖无形资产,与传统企业相比,数字企业能够更快地进入全球市场。数字经济的成功将取决于市场开放、信息获取和信息通信技术产品及服务、合作开展研究项目以及新技术传播等要素。报告说,世界经济正在向数字化和信息化转变,这一转变凸显创新和技术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重要性。在数字时代,政府政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支持向数字经济转型。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了“新产业政策”,通过支持创新和技术升级来促进增长。支持数字经济的创新型政府政策体现在推出旨在提升技术、推进生产及服务数字化的经济发展规划,包括具体的数字发展计划和创新型产业发展战略。此外,新冠肺炎疫情刺激了电子商务和数字创新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政府对信息通信技术能力建设和升级的支持措施。报告指出,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又开始流行起来。迄今,大约115个国家已经制定了“新产业政策”“工业4.0”或“数字转型”计划,所有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都有支持创新和数字化转型的政策,特别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采取了积极政策推动数字科技发展及电信基础设施建设。这些新政策反映了数字经济的特点,即以数字化为导向,鼓励技术升级、数字化生产和数字创新,突出数据在政策工具中的核心作用。via:WTO>>>报告原文地址:https://www.wto.org/english/res_e/publications_e/wtr20_e.htm04中国进出口为全球贸易作出贡献2020年10月6日,WTO发布《全球贸易数据与展望》更新报告。报告中预测,2020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将萎缩9.2%,好于先前预测的13%至32%的降幅。报告同时预测2021年全球货物贸易增长7.2%,大大低于此前超过20%的增长预期。2020年全球贸易表现优于预期,部分归功于多个国家实施了强有力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支撑国民和企业收入,使消费和进口规模在“解封”后迅速反弹,经济活动加速恢复。数据显示,2020年第二季度,全球货物贸易量出现历史性下滑,环比降幅达14.3%。但6月至7月,全球贸易表现强劲,释放出触底反弹的积极信号,提升了全年贸易表现预期。医疗物资等疫情相关产品贸易规模逆势增长,也部分抵消了其他产业贸易收缩的影响。其中,疫情期间个人防护装备出现“爆炸式”增长,其二季度全球贸易规模增长92%。2020年第二季度全球制成品贸易同比增长情况via:WTO报告强调,该预测数据仍然存在高度不确定性,全球贸易最终表现将取决于疫情发展和政府采取的防控措施。从中期来看,全球经济能否实现持续复苏,将主要依赖未来投资和就业领域的表现,而这两者的表现都与企业信心密切相关。未来如果疫情反弹,政府重新实施“封锁”措施,企业信心也将因此动摇。从更长期来看,不断膨胀的公共债务也会影响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速,欠发达国家可能会面临沉重的债务负担。WTO高级经济学家科尔曼·尼表示,2020年上半年,中国不仅在进口需求方面支持了区域内贸易,在出口方面的表现也好于预期。例如,这一时期,全球个人防护装备出口增长了49%,预计贸易额将达到980亿美元,而中国就贡献了其中的43.8%。>>>报告原文地址:https://www.wto.org/english/news_e/pres20_e/pr862_e.htm另提供一份商务部制作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20年秋季》PDF,>>>下载地址:http://images.mofcom.gov.cn/zhs/202012/20201209112029503.pdf以上报告和数据作为年度趋势分析,自己留存研究或发给客人都是极好的。(本文由焦点视界focusvision综合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