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古代文学,古文注重的研究方法,比较法母子行

中国古代文学,古文注重的研究方法,比较法

大家好,我是小编文莉,今天就让我来带大家了解一下古文注重的研究方法。(一)比较法比较法是我国古代学者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班马异同》、《史汉方驾》等,即系运用比较法写成。《文则》的写作中亦大量运用比较法。并且还是多角度、多层次地运用的。这里重点分析两点。1.从比较中看出词语运用的相同点《文则》庚二条指出:大抵经传之文,有相类者,非固出于蹈袭,实理之所在,不约而同也。略条于后,则可推突。下面举了六个“不约而同”的例,这里仅录其三:《诗》曰:“谓予不信,有如毅曰。”《左氏传》载公子重耳曰:“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此不约而同,一也。《左氏传》曰:“晋侯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育之上,膏之下。”《战国策,曰:“扁鸽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鸽清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此不约而同。三也。《国语》载观射父曰:“先王之祀也,以一纯、二精、三牲、囚时、五色、六律、七辛、八种、九癸、十曰、十二辰以致之。”《左氏传》载晏子曰:“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以平其心成其政也。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作者从语言表达形式上找出了它们的相同点。第一例有相同词语“有如、第二、三例均有相同的句式结构,“在……之上(前),……之下”以及“一x、二x、三x……”。本章论排比时所举韩愈的 《画记》用“者”字构成排比式与《考工记》同,《南山》诗用 “或”字排比式,与《诗,北山》同,也是陈睽经过比较才发现的。陈氏通过“五经”间的互比,也发现其中有些文章中的某些语句有相同之处,显示了“雅语”、“命语”等语言特色。2.从比较中看出语言风格的相异处《文则》戊七条通过对《论语》、《家语》、《左传》、《史记》等某些章节语言运用技巧的比较分析,看出它们的相异:夫《论语》、《家语》,皆夫子与当时公卿大夫及群弟于答问之文。然《家语》颇有浮辞衍说,盖出于群弟子共相 叙述,加之润色,其才或有优劣,故使然也。若《论语,虽亦出于群弟子所记,疑若已经圣人之手。这是先分析不同的原因,然后进行了具体的比较:今略考焉。子曰:“为命摔诺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刃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质之《左氏》,则此文简而整。(《左氏传》曰:“裨堪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请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诺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投子大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股,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攽后也,马不进也。’”质之《左氏》,则此文缓而周。(《左氏传》曰:“孟子侧后入,以为段,抽矢策其马曰:‘马不进也。’”)“南容三复白圭”,司马迁则曰:“三复三圭之战”。辞虽备,而其意场夹。“在郊必达,在家必达”,司马迁则曰:“在邦及家必达。”辞虽约,而其意疏炎。“简而整”,“缓而周”、“辞虽备,而其意蝎矣,,,“辞虽约,而其意疏矣”,等等,就是陈氏比较这些典籍中某些段落得失后,所作出的评价。虽嫌笼统一些,但却还是从语言形式的角度说的。 相异点还表现在语言风格上,如该书戊四条指出: 《仪礼》周家之制也,奉涉威仪,文苦而难读。《乡党》,孔门之记也,官关训则,文巍而易观,今略摘《仪礼》之文,证以《乡党》,昭然辨矣。“执圭,入门,鞠躬焉,如恐失之。”(《乡党》曰:“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下阶,发气,怡焉,再三举足,又趋。”(《乡党》曰:“出,降一等,逞颧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奚如也。”)及享,发气焉,盈容。”(《乡党》曰:“享札,有容色。”)由于文章的性质和目的不同,前者是记载周朝的制度,“事关威仪”,所以“文苦而难读”,后者是描绘孔子的活动,“言关训则”,所以“文婉而易观。”统观《文则》的比较法,如果从纵横两条线来分析可以看出,《文财》既善于将不同时代的著作进行纵比,如比较了《考工记》、《庄子,、韩愈《画记》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也善于将相近时代或同时代的著作进行横比,如比较了《论语》、《书经》及泄冶用悬殊很大的文字和句式来表达相同的意思。如果从比较的本体来看,有的是文章与文章之间的对比,有的是一篇文章前后章节的对比,有的是书与书之间的对比,有的则在交叉运用上述诸法,等等。由于修辞的美丑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进行多角度的比较,可以多侧面地看出修辞手法运用的异同和优劣,进而总结出它的原则和规律。

无情无义

世界五大学习法之跨界学习法(对比学习)

世界五大学习法之跨界学习法(对比学习)跨界学习法包括四种方法:1)跨界融合,2)方法迁移,3)对比学习,4)思维网。大家可能对跨界的概念耳熟能详,但是对于跨界学习法可能知道的并不多,我也查了很多资料,跨界学习并没有一个系统的论述,只是星星点点的描述,我根据前人的宝贵经验和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而得到这个跨界学习法,这也是我自己主要的学习方法(如图0所示)。图0 跨界学习法思维导图跨界学习法之对比学习摘要:对比学习属于跨界学习法,主要包括三种:求同归纳;求异-以强补弱;求异-寻求新解。对比学习法就是采用对比两种事物的异同来进行学习,相同部分可以进行归纳,从而产生通用方法或者理论;对于不同部分,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以强的那个来弥补弱的;另一种是当不同处互相冲突时,需要寻求新解来融合这个冲突(如图1所示)。图1 对比学习思维导图对比学习法是我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对于任意两个事物,你总能找到他们之间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所以总能做出些不同的东西,当然,如果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那么做出的东西就更厉害些。著名科学家牛顿说:“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If I have seen further, it is by standing 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比如牛顿第一定律,是在求同归纳伽利略和笛卡尔等人研究成果而得到的。八大思维图示法中的双气泡图可以练习对比思维。(一)求同归纳对两种事物进行对比,相同的部分就可以进行求同归纳,得到通用的方法。(1)《孙子兵法》和《战争论》《孙子兵法》是中国军事学理论最高成就,我看的第一本兵书也是《孙子兵法》,我那时采取的方法有点像学校时用的题海战术,就是翻遍网上和图书馆中所有能找到的关于孙子兵法的书籍,细究每个字、每句话的含义,可是我看完了之后只是字面理解,对于《孙子兵法》为什么有效一直不理解。后来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把《孙子兵法》全部背了下来,没事我就背上几遍,但是我还是不理解。再后来我看了《战争论》,我才开始理解《孙子兵法》。《战争论》和《孙子兵法》中有各种原则,我通过对比学习,就能发现哪些原则是一致的,哪些是不一致的,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题海战术的一个缺点就是你很难跳出原有思维来思考问题,而总是重复着之前的思维。《孙子兵法》虽然只有6000多字,但是几乎都是结论,可以总结出几百条原则,哪一些原则是核心原则,哪一些原则不是,这很难判断,你不可能在用的时候从头到尾过一遍,看看哪条合适,而是要从像树状结构那样,优先遵循主要原则。比如《孙子兵法》中有“兵以诈立”,“避实击虚”,“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胜兵若以镒称铢”,“知己知彼”,“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等等原则,哪些才是核心原则呢?《战争论》中有战略四原则,可以简化为:动员一切兵力,集中力量打击敌人弱点,奇袭和追击已败敌人。《战争论》是西方军事学最高成就,《孙子兵法》是东方军事学最高成就,两者相同的原则应该就是军事学的核心原则。我们可以使用八大思维图示法中的双气泡图来对比《孙子兵法》和《战争论》的原则(如图2所示)。图2 《孙子兵法》和《战争论》的双气泡图《孙子兵法》中也有集中兵力,比如“胜兵若以镒称铢”,“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并敌一向”,这和《战争论》中集中力量的原则是相同的;《孙子兵法》有关于奇袭的论述,比如“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这和《战争论》中奇袭的原则相同;《孙子兵法》中有打击敌人弱点,如“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论述的是打击敌人弱点,这一点和《战争论》中的打击敌人弱点的原则相同。所以,综合《孙子兵法》和《战争论》的共同原则,可以得到:1)集中兵力;2)奇袭;3)打击敌人弱点三大原则。在实际战争中,你不可能一直开奇袭获胜,没有正兵的掩护,奇兵很难达到隐蔽的效果,因为敌人会加强寻找你的部队。这就好像在曼施坦因计划中右翼和左翼的掩护,中央才能奇袭成功。曼施坦因计划的核心是“右翼佯攻,左翼牵制,中央突破,从阿登山脉绕过马奇诺防线直插索姆河。所以需要使用正兵和奇兵。三大原则可以使用一句话进行总结:集中兵力,使用奇正的方式,打击敌人的弱点。(2)流水线、丰田生产方式和TOC世界有三大生产理论,包括流水线生产、丰田生产方式(包括精益生产)和TOC制约理论,以色列物理学家艾利·高德拉特对流水线和丰田生产方式进行求同归纳,得到了供应链四原则,并且创立了TOC制约理论。高德拉特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写到:“整个制造型企业运行模式的彻底改变由两个伟大的思想家所主持,他们分别是亨利福特和大野耐一,福特通过导入流水线实现了大批量生产方式,而大野耐一则在他的TPS里将福特的概念带向更高的应用层次,他做出突出的贡献是将整个制造性企业将库存视为资产的看法改成库存是负债的看法。概括而论,福特和大野都遵循以下四个概念(供应链概念)1)加快流动(或缩短生产所需时间)是工厂的主要目标;2)这个主要目标应该被转化成一套具体的机制,以指导何时不应生产(以防止过度生产);3)局部效率必须废止;4)一套平衡流动的聚焦程序必须就位。”文中提出了一个核心论点,认为亨利福特的装配流水线和大野耐一的丰田生产系统(TPS)都是源于对物料流动的重视。丰田生产方式的创始人大野耐一说:“我们所做的,其实就是注意从接到顾客订单到向顾客收帐这期间的作业时间,由此剔除不能创造价值的浪费,以缩短作业时间。”所以:加快流动(或缩短生产所需时间)是工厂的主要目标。高德拉特在文中总结道:“总之,福特和大野耐一都严格遵照供应链的四个核心观念改善自己公司的运营体系。1)改善生产的流动性(等同于前置时间)是任何生产运营的首要目标。2)这个首要目标可通过设计务实的预防过多生产的机制来完成(预防过多生产)福特通过限制在制品空间的做法,大野耐一通过减少库存的办法(TOC通过减少时间缓冲)。3)所有的局部效率必须废除。4)必须有一个能平衡产线流动性的聚焦改善程序。福特使用现场直接观察法,而大野耐一通过逐步减少包装箱数量和容量的做法(TOC通过逐步减少时间缓冲,如图3所示)。”图3 供应链四原则思维导图在供应链四原则中,生产企业的首要目标是提高系统产出速度,这是目标,而另外三个原则是达到这个目标的手段。防止过量生产为什么能提高产出速度呢?如果把公路比作生产企业,尽可能加快汽车流出公路是目标的话,那么如果公路上的汽车过多就会造成阻塞,不利于流动,汽车过多就好比过量生产的产品,所以要防止过量生产。因为系统的产出速度有系统的瓶颈决定,局部效率不能增加系统产出,反而会增加在制品,进而增加库存费用,所以需要废除。不断平衡流动就是为了梳理流程,移除影响流动的因素,从而实现加快系统产出的目标。河里的石头会阻碍流动,不断的降低河面水位,阻碍流动的石头就会露出水面,搬走石头就能加快水流的流动(如图4所示)。图4 水面类比库存水平(3)幂率大家对于正态分布可能较为了解,其形状类似就是一个钟形,正态分布是一种随机分布,各个事件相互独立不产生交叉影响。还有一种分布叫做幂率分布,事件不再独立,一个事件对本身和后续事件有影响。比如成功的人士比普通人更容易获得成功,因为他之前的成功对未来的成功有帮助作用,这也就是《圣经》里的马太效应:富者愈富,穷者愈穷。幂率这个概念大家应该很早就听说过,比如x2和x3中的2和3就表示幂,但是我之前重来没有把它和我学的知识连接起来。我在研究军事学时,研究过兰切斯特法则,第二法则的公式是E=mv2。我在研究管理学时研究过梅特卡夫定律,其公式为V=K×n2。梅特卡夫定律的描述为:一个网络的价值等于该网络内的节点数的平方,而且该网络的价值与联网的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梅特卡夫定律可以这样进行简单理解:如果网络中只有1个电话,那么你只能给你自己打电话;如果网络中有2个电话,你就可以给自己和另一个人打电话,他也可以这样做,这样就是2×2个逻辑链路;当有5个人时,每个人都可以发起给自己以及其他4人打电话,这样就有5×5个逻辑链路;而当网络中有n个电话时,每个人都可以给n个人打电话,这样就有n×n个逻辑链路,也就是符合梅特卡夫定律的平方形式。互联网符合梅特卡夫定律,是典型的赢者通吃,所以互联网行业竞争更激烈,第二名可能会一无所有(如图5所示)。图5 梅特卡夫定律我研究经济学时也学过些帕累托定律(二八法则),帕累托分布的公式为P(X>x)=(x/xmin)-k。我之前只是使用过兰切斯特第二法则解释梅特卡夫定律,但是并没有进行进一步的求同归纳。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才发现原来兰切斯特第二法则、梅特卡夫定律和帕累托分布都是幂率,而它们只是在不同领域表达的方式有点区别。它们的公式可以写为形如y=kxn的形式。然后在我知道这些理论符合幂率之后,我又找到了好几个理论符合幂率,比如文献计量学的普莱斯定律,心理学上的史蒂文斯定律S=k*l^n等等。幂率分布是一种正反馈,这一点我在《可以量化的军事学》中论证兰切斯特第二法则时使用过。而比尔盖茨的正反馈理论、巴菲特的滚雪球理论和索罗斯的反身理论都是正反馈模型,正反馈趋于加强,会使得富者愈富,这也验证了20%的人占用80%财富的帕累托定律。(二)求异-以强补弱求异中的以强补弱指的是以强的那个来弥补弱的那个。如果是竞争关系,也可以以强攻弱。《论语·里仁》中写道: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是说,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古人也懂得对比,然后向强的学习,也就是以强补弱。(1)杨振宁对规范场和纤维丛的总结杨振宁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据说在物理学大神的排名中,一牛二爱三麦,杨振宁是坐五望四般的存在,杨振宁封神之作就是杨-米尔斯理论,有几十个物理学诺贝尔奖和杨振宁提出的这个理论有关,甚至还有6个“数学界诺贝尔奖”,也是研究“杨-米尔斯方程”得到的。杨振宁有三大武器:对称性、群论和规范场。我们也试着从大神的身上学习点方法论。杨振宁在复旦大学的演讲中,讲述了《我的学习和研究经历》,里边介绍了他如何学习和研究。比如他在研究规范场时,发现物理学的规范场和数学的纤维丛很像,后来他将两者进行对比,求同归纳,发现规范场和纤维丛很多都是术语都是一一对应的,但是规范场中的源在纤维丛中没有对应的术语(如图6所示)。图6 物理学规范场和数学纤维丛术语对照表因为物理学的规范场和数学的纤维丛是独立发展的,数学家没有研究过这个“源”。杨振宁这篇论文的发表,相当于使用规范场中的源来弥补纤维丛的缺失,从而促使了纤维丛的发展。由于规范场和纤维丛独立发展,那么两者之间就会存在很多不同的强弱点,然后就可以使用一方的强点来弥补另一方的弱点,并且规范场和纤维丛都是各自领域重要的理论,那么,以强补弱的方法会有很多研究的突破口,从而产生大量高质量的创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些,站在两个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到更多风景。(三)求异-寻求新解求异中的寻求新解指的是面对两种相互冲突的理论,可以寻求新解来解决。法国社会学家托利得:“判断一个人的智力是否属于上乘,就看他脑子里是否能同时容纳下两种不同的思想,而无碍于其处世行事。”(1)《战争论》和《战略论》《战争论》和《战略论》都是世界十大兵书,而《战略论》中有大量篇幅来反对《战争论》,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战略论》的诞生就是为了修正《战争论》。《战争论》强调集中兵力进行会战,2倍兵力足以打败敌人;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按照《战争论》的指导进行战斗的。而《战略论》强调给敌人创造弱点,然后集中力量打击敌人弱点。《战略论》反对一战时的集中兵力进行会战,那么哪一种理论才对呢?一种是要求集中兵力进行会战,另一种是要给敌人创造弱点?在不可调和两种理论,并且他们都正被验证正确时,就需要寻求新解,来融合这两种理论。从力学的角度来说,《战争论》强调集中兵力是通过增加自己的力量来增加成果,自己的力量越大,获胜的把握越大。而《战略论》为敌人创造弱点是通过降低敌人力量来增加自己的成果,敌人的力量越小,自己获胜的可能性越大。物理学原则:合外力决定成果,合外力=动力-阻力。自己的力量是获胜的动力,敌人的力量是自己获胜的阻力,增加动力和降低敌人阻力都能增加成果,这也就解决了《战争论》和《战略论》的分歧。我们可以使用物理学中伽利略的斜面实验进行类比分析。一个小车从斜面上往下滑,平面上覆盖着毛巾。下边的小车起始位置更高,在平面上滑动的距离更远。起始高度是小车运动的动力,高度越高,滑行的距离越远。《战争论》中的集中兵力就如同增加小车的高度来增加获胜的可能性(如图7所示)。图7 《战争论》集中兵力类比增加小车高度两个小车在斜面上的起始高度相同,下边的那个实验中将平面从毛巾换成了木板,降低了摩擦力,小车在木板上滑动的距离更远。摩擦力是小车运动的阻力,降低阻力可以增加小车的滑动距离。《战略论》中给敌人创造弱点就如同降低了阻碍自己获胜的阻力,获胜的概率增加了(如图8所示)。图8 《战略论》给敌人创造弱点类比降低摩擦力我们可以使用八大思维图示法中的桥形图来表示上述的类比关系。战争胜利的可能性如同斜面小车实验中小车平面滑动距离(越大越好),也如同合外力中的成果;《战争论》中的集中兵力如同斜面小车实验中增加小车的高度,也如同合外力中提高动力;《战略论论》中的给敌人创造弱点如同斜面小车实验中降低平面的摩擦力,也如同合外力中降低阻力(如图9所示)。图9 《战争论》、《战略论》和斜面实验类比合外力=动力-阻力,提高动力或降低阻力都可以增加成果。(2)光的波动说VS微粒说我们最常犯的逻辑错误是:用自己的路走得通来否定别人的路也走的通,你的路走得通只能证明你的路走得通,证明不了别人的路走不通。领导交给小张和小李相同的任务,让他们独立想办法解决,并将解决方案提交给他。然后领导浏览完两人的解决方案之后,找到小李说:“你的方案行不通,因为小张的方案行得通。”从逻辑的角度来说,小张的方案是否行得通和小李的方案是否行得通并无关联。通往同一目的地的路可能有很多条,你的路能走得通只能证明你的路走得通,证明不了别人的路走不通。在逻辑中,即使两种方案是完全相反的,那么这种论证方式也是错误的。按照卡尔·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推翻一个理论的方法是举反例。物理学领域比较著名的光波动说和微粒说的争论,惠更斯提出了光波动说,可以解释光的干涉现象。牛顿提出了光的微粒说,能够解释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性质。物理学家以各种实验来支持自己的波动说或者微粒说,支持波动说的有惠更斯、胡克、托马斯杨、夫琅和费、菲涅耳和傅科等,支持微粒说的有牛顿、毕奥、拉普拉斯、泊松和马吕斯等,这个争论持续了上百年(如图10所示)。图10 波动说和微粒说之争以微粒说成立来否定波动说成立,或者以波动说成立来否定微粒说成立,这都犯了逻辑错误,推翻一个理论的方法是举反例。在经历了上百年的争论和实验后,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即光既有波动性也有粒子性,波动说和微粒的分歧才算结束。(3)计划经济VS市场经济在经济学中,市场经济的支持者通过证明自由经济有效来否定计划经济也有效,同样也存在着计划经济支持者通过证明计划经济有效来否定市场经济也有效,这都犯了逻辑错误。哈耶克在理论上证明了计划经济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并于197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在差不多的时间,里奥尼德赫维茨证明了市场经济也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2007年爆发金融危机,市场经济为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在实践上证明了赫维茨的市场经济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的理论是正确且有效的,最终于2007年将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了90岁的赫维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尔文罗斯在《共享经济:市场设计及其应用》中写到:“绝大多数的市场运行都介于‘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和‘中央计划经济'之间。市场既不是中央计划经济,因为市场的参与者决定了谁得到什么,又不是完全地自由放任,因为市场参与者都知道市场有其运行规则。”计划经济和自由经济是经济的两种极端情况,现在的市场经济运行于这两个极端之间。这一点和战争理论的兰切斯特法则法则类同,现实的战斗介于兰切斯特法则的远距离原则和近距离原则的这两个极端之间。(4)欧氏几何VS非欧几何公元前300年,欧几里得在巨人的肩膀上,写出13卷了《几何原本》,他以5条公理为基石,构建了一个美妙的数学大厦。第五公理为:过线外一点,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这个公理一直没有被证明,许多数学家都尝试从前四个公理来推导第五公理,但是都失败了。2000年过去了,许多数学难题都被解决,而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一直悬而未决。到了19世纪,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想通过反证法来发现矛盾,进而证明第五公理。他假设过直线外一点可以引两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如果证明了这个假设和其他公理发生矛盾,就能证明第五公理。但是意外发生了,没有矛盾!没有矛盾!由此诞生了非欧几何。大家通常认为果A是正确的,那么非A就是错误的。但是非欧几何的诞生告诉了我们另外一种思想:如果A是正确的,那么非A也不一定是错误的。小目标:让一亿人学会物理学思维,降低人们获取知识的成本!

有勇有谋

什么是比较学习法?如何运用?

比较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某一种类的现象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它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本质的研究方法。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比较认识现象的规律的方法。学习方法很重要运用比较法有三个条件:一是必须存在两种以上的事物,二是这些事物必须有共同的基础,三是这些事物必须有不同的特性。比较法的主要种类有:①纵向比较。纵向比较是对同一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比较。比如,为了了解某位同学这一年来的学习情况,我们可以把他入学时在班里的名次与现在在班里的名次相比,马上就可以得出这名同学这一年的学习情况,到底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②横向比较。横向比较是对同时并存的事物进行比较。例如,为了认识城乡差距,我们可以选取它们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做比较。据统计,城镇教育经费支出占公共经费支出的百分比(17.8%)远远高于农村教育经费支出占公共经费支出的百分比(10.5%)。③同类比较。同类比较就是两个或两类性质相同的事物所具有的特征的比较,在比较中寻找事物的共同点。比如我们已知第一个对象具有某种特征X,同时又具有另外一种特征Y。此时如果我们已知第二个对象也具有第二个特征X的话,那么我们马上就可以推断出第二个对象也应该具有特征Y。④相异比较。相异比较就是对两个或两类性质相反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正反两方面加以比较。即比较两个事物的不同属性,从而说明两个事物的不同。这一比较,就其思维过程来说与同类比较相同,也是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但是它说明的不是两个事物的相同点而是两个事物的不同点。下面我们重点谈谈同类比较法。通俗地说,同类比较法就是在共同点或相似点的基础上尽量找出其不同点。有很多事物在表面上看起来差不多,相似的比重很大,但在本质上却大不一样。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客观事物的相似点是记忆发生错误的重要根源之一,而且事物越相似,则对它们的记忆越容易发生错误。因此,为了使记忆精确,不出或少出差错,就应学会在各种类似的事物之间,尽可能地找出它们的不同点来,以便抓住这些不同点,使各种事物的精确形象牢固地保持在头脑中。这就是同类比较法在学习中的应用。例如,在学习某些近义词时,就要开动脑筋,尽量找出它们在意义上的区别,以免混淆不清,扰乱记忆。下面讲讲利用同类比较法学习的步骤。第一,根据学习的主题,订立比较目的,并选择合适的比较对象,也就是说要明确你进行比较的主题,即比什么。第二,收集和分析与对象有关的资料如摘抄、笔记什么的,争取掌握比较对象的基本知识;即对比学习。第三,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标准,然后把它们按所比较对象的具体比较项目排列出来,挨个儿研究。就是说你打算用什么来衡量所要比较的事物或其特性,如时间、小时、年,或答对题的次数、兴趣、教学内容等定下比较的标准。第四,有计划地收集你所需要的数据,分别进行比较学习。如果有需要,应该在适当时候修正第三步中所列示的比较项目。比较学习的内容,就是对比较的事实、数据,进行充分的研究,说明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分析形成这一事实的原因和理由。第五,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分析各个项目的异同,努力找出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然后做出结论。有时比较的结论在分析的过程中已经直接给出了,这就要求你做出一个总结性的结论。但是,要想运用好同类比较法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长时间的锻炼,才能熟练并能得心应手。大致说来,运用同类比较法时应该注意如下基本要求:首先,要科学地运用同类比较法,就必须注意事物之间的可比性,不具有可比性的事情不要比,否则只是浪费时间。一般说来,凡是可比的事物都至少有一个基本的主要的共同点,而且这些共同点与所要对比的不同点要有一定的联系,否则就是不可比的。在学习中一般都是同类事物的比较,例如两种不同学习方法的比较等。其次,要注意比较的广泛性。所谓广泛性,就是不仅要纵向比较,而且还要横向比较;不仅要两个对象相互之间比,而且要把现象与其总体比。只有这样最终拿出来的结论才更有说服力。再次,不仅要比较事物的现象,更重要的是比较事物的本质。实际上这也是我们搞好学习的要求:凡事不能停留在表面,要深入其本质。例如,在比较美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为什么美国“一帆风顺”,时间不长就取得了胜利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法国却一波三折,历经坎坷才取得最后的胜利?这时我们就要深入研究一下两国的历史。美国原来是英国的殖民地,其发展没有经历封建社会这一阶段,因而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时基本上没有什么阻力;法国情况就大大不同了。法国经历了长时期的封建社会时期,中世纪时更是整个欧洲大陆封建势力的中心。因此,封建残余势力在法国可谓根深蒂固。所以,法国革命一波三折,反复多次。前面讲了这么多,也许有人会问,到底这同类比较法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帮助啊?如上所述,同类比较法这种学习方法是将我们学习所涉及某一个或者几个问题分门别类加以整理和比较的方法。这种学习方法,对于已经具备一定研究分析能力的人,尤其显得重要。正所谓有比较才能有鉴别。通过同类比较法,可以收到以下效果:其一,有助于把对同一问题的认识加深一步。就同一个问题而言,可能老师讲授的和书本上所体现的具有很大差别:要么老师认为这个问题不值得深入探讨而简单说几句,要么书本上却在这连篇累牍纠缠不清。有的问题呢,对那些水平较高的人来说是小菜一碟,对有的人却如同天书一般。同类比较法就可以有效地克服这些日常学习中所碰到的问题。具体地说,就是将把所要学习的东西(无论难易)纳入到一个广阔的背景之中,从而更好地揭示它们内在的普遍规律。所谓“一法通则万法通”,掌握了事物的基本规律,学习起来自然不会有以往那些恼人的问题了。其二,有助于我们从更多的方面考虑问题。由于所学的知识相对有限,所以我们在看待问题时不可避免会带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对某个问题的论述,由于个人的知识面不同,经验不同,所选取的论据、论点往往不大一样。通过比较,多看一些问题,多了解一些方法,多吸取一些经验,从而使我们集思广益,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同一个问题。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片面性,少犯错误,掌握的知识也会更加牢固。其三,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和矛盾,极大地激发学习思考的兴趣。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因此,即便是我们奉为圭臬的教科书有时都会因作者的不慎或水平所限而犯错误,更何况其他呢?通过比较学习,我们完全可能找到谬误所在,并深入了解作者的错误是怎样发生的。这也是一种明辨是非能力的锻炼,收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一石二鸟的作用,何乐而不为呢?其四,有助于我们博采众家之长。同类比较法步骤之一就是收集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料、文献进行对比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我们辛勤的收集,肯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有的文献资料文笔出众,有的则资料翔实;有的文献资料图文并茂,有的则理论高深。通过这样一番比较学习,可以从多方面增长知识,而不仅仅是我们所要学习的那一小部分。例如,通过我们和日本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努力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性。日本是个岛国,面积狭小却人口众多。但是,虽然日本的人口密度比我们的大,资源也比我们的少,为什么他们却比我们发达得多呢?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他们的国民教育和相关政策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作为一个饱经战争创伤的国家,日本开始了战后重建之路。它充分认识到人才和科技的重要性,将它摆在了首要位置。持续的国民教育和培训开发了日本人的智能,很快培养出了一大批掌握最先进技术的科学技术人才和一大批高技能的技术工人。正是靠着这些先进的技术和高水平的质量,日本很快占领了世界市场,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所以,如果我们能跟日本一样,把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潜在的智能都开发出来,大幅度地提高国民素质,并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一定能够富强起来,昂首挺立在世界人民面前!同异比较法是与同类比较法相并列的一个概念,也是比较法的一条具体途径。就是在不同点的基础上尽量找出其共同点或相似点。生活实践和心理学研究证明,记忆是建立在联系的基础之上的,要有效地进行学习,就必须确定事物之间的联系,而且这种联系越紧密,则记忆便越容易建立和巩固。

吕柟

“米式对比法”,友商第一时间科普P40

相信昨天大家都观看了华为P40发布会,发布会全程没有提到友商,还把友商的机型标注A和B。这让友商很生气,发布会一结束友商就科普P40。然后友商这次科普被网友戏称为“米式对比法”,遭到网友反科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网友几条比较经典的反科普吧。网友反科普一:置摄像头连比都不比? 5g速度人家不比你快?功耗不比你低? 你四摄也好意思标红??笑死了 弹出屏默认比挖孔好那你米10怎么不用弹出 人家的做工你能比?自己找找自己的问题,别抓这一点不放,天天科普还,小米红米的名声就让你给坏了。网友反科普二:只说配置,看看人家的河图,人家的多屏协作,看看人家的系统流畅度,看看人家的功耗,看看人家的ai技术,6400万像素就厉害了,第三方打分怎么不行,人家的优势你啥也看不到,你能看到的就是那些所谓的高配置,好好的配置组合在一起没有好的结果,不可悲吗。网友反科普三:卢总,不要这样直接对比告诉消费者。大家长眼睛了,自己会比较的。硬怼友商不好吧,人家华为和荣耀老总可没这么干过吧。宣传自己就好了。注重性价比的,不太看重品牌和质量稳定性的,估计会选红米和小米。不愁客户。网友反科普四:有没有发现华为的特点:1,背面颜值尤其的高,因为背面是给别人看的,更重要。2,辨识度很高,让人一眼就能认出来这是华为旗舰机。3,顶配的配置非常高,价格也很贵,此价格给人一种高端的身份(你可能买的是低配)。总结两个字“面子”。网友反科普五:真心的建议一下,红米的格局真的太小了,看看人家的发布会,很多牛逼的功能都是一笔带过,同样的东西放小米红米估计能说半个小时吧,差距越来越大了,正视差距!人家发布会可没提小米半个字。网友反科普六:有人说华为这个牌子品牌溢价,什么狗屁牌子,苹果溢价是因为ios系统,除了没有5g,11低端,但也是最好的720屏幕,11pro promax 屏幕处理器,马达,其他配置哪个不是最好的,我买,因为我觉得值!安卓都是一家的,凭什么垃圾配置卖高价?三星哪个配置不是行业顶尖?这两家高价,但是值这个价。网友反科普七:非常感谢卢总教我学会了“米式对比法”,我的生活优越感瞬间提升,以前开着我的小五菱神车,和邻居的宝马在一起,我会感觉自惭形秽,现在不同了,我心里会不断的提醒自己.同样是4个轮子的车我的五菱无论是长度还是高度,都完虐邻居的宝马,就连后备箱都大出宝,马一大截,更重要的是,价钱不到宝马的四分之一,完全完虐的节奏,瞬间感觉老牛逼了。最后还想告诉大家,希望你们也尽快学会卢总的“米式对比法”这样你就会觉得活在当下是多么的幸福。不多说了我要去研究卢总的“米式碰瓷法”因为邻居的邻居的邻居开的是大G。网友反科普八:根本没有可比性。选择小米的用户根本不会考虑p40,反之亦然。p40这定价俩目的,衬托大哥p40Pro,给荣耀30和30Pro流出足够的空间。华为和小米本质上用户群体就不同,走的路线也不一样。既然不一样,就别互怼了。没啥意义,希望小米发布会以后怼怼三星和苹果。那就离我心目中那个最酷的公司不远了。网友反科普九:您在大家伙洗脑,不断的说,不断的说,让网友按照你的思维走,就是看最最表面的参数配置,用配置来决定价格,然后等网友自己买手机的时候,也去用这种方式去比手机,比来比去就是小米。您可是真是玩弄人心的高手啊!在这方面真的是碾压所有友商。网友反科普十:这样的对比我重来不在意,反而反感,虽然自己用不起,不买,但是有的东西不是单纯靠比参数的,就像现在1600万像素,没有以前某品牌800万的好……还有品牌效应,你五菱出个suv就算配置可以,买的价格低也是正常的啊,还有有钱人真的不完全图性价比,人家不差那几百。总结:随着现在的科技飞速发展,如果真的依赖堆配置真的可以占领市场的话,其他公司也不会花重金去投研技术。现在这个社会是看技术的时代,谁掌握核心技术,谁就有话语权。很多人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对物质追求也发生改变。学生时代你可能喜欢性价比的产品,但当你参加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你会发现自己以前追求的所谓性价比是多么的可笑。人怎么跟着自己生活的环境而改变,当你接触的圈子不一样,你追求的东西也不一样了。希望友商能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用技术来争夺消费者的喜爱,而不是一味的“强行捆绑”或对比来拉低别人,抬高自己,这会让自己失去的更多。

极物而已

两种说唱形式对比研究,看完真的涨知识!

诸宫调以唱为主,据宋代王灼着《碧鸡漫志》卷二记载:“泽州有孔三传者,首创诸宫调古传,士大夫皆能诵之”。既然“士大夫皆能诵之”,可见诸宫调这种说唱艺术在当时的文人阶层中是非常流行的。然而《中国古代音乐史稿》载:“‘诸宫调’的编写者大都不是文人而是民间艺人”。无论诸宫调的创作者及欣赏者是何人,我们从现存的诸宫调都不难看出,它的歌词内容是较文人化的,措辞也非常典雅,与通俗、朴实、简洁的民歌歌词有着很大差别。 诸宫调每段曲词唱完后有较短的说白,以便另起宫调接唱下去。曲词可长可短,比较灵活;又可用一、二套曲子连续演唱长篇故事,容量极大,状物写景,绘声绘色,语言通俗生动,在艺术上超越了以往的各种说唱艺术,获得了人们的喜爱。现存的诸宫调作品只有三部:《刘知远诸宫调》为现存最早的一篇金代诸宫调曲词,《董解元西厢记》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一部诸宫调巨着,《天宝遗事诸宫调》仅余残曲,只剩数十套曲辞,因其数量少,故弥足珍贵。不少研究者对这三部作品进行了整理和校注,经过学者们数十年的努力,才使得这三部作品得以流行于世。诸宫调属于说唱文学,它本是供艺人作场时说唱用的底本,也是一种“话本”。明代以后,诸宫调不再在勾栏瓦舍中演出,没有人会按谱说唱诸宫调了,它的作品才由说唱文学变为案头文学。 鼓词的概念 鼓词是各种大鼓唱词的总称,又叫大鼓或大鼓书,一般指以鼓、板击节说唱的曲艺形式,这种说唱形式的历史十分悠久,流行地区广阔。它是文学、音乐和表演三种艺术的结合,而且是以文学为主的说唱艺术。大鼓的演唱形式极为简单,一般都是一名演员,一名弦师。演员不化妆,也不用灯光、布景,只是身着便服或演出服登场。演员自己打鼓自己唱,同时打板,有弦师伴奏。板叫“节子板”,是用它来掌握拍节的。板有木质、铜质、铁质的等等。主要伴奏乐器是三弦,也有配上四湖、琵琶等其他乐器的。 远古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瞽人(在民间表演说唱的盲艺人),孔子整理的典籍《诗经》中有关于“鼓”的记载,如“鼍鼓逢逢,蒙瞍奏公”,就与之相对应。而荀子的《成相辞》,托用了民间歌谣之曲调与形式,应是鼓词的雏形。曾在扬州、四川出土的两汉时期说唱陶俑、木俑也可说明此时期鼓词艺人的活动情况。鼓词的来源始于变文。到了宋朝,鼓词的名称开始使用。北宋赵德麟所写的《商调蝶恋花鼓子词》,据说为最早的鼓词始祖。到了南宋初期,陆游在他的诗歌《小舟游近村》中写道:“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可以说是大鼓艺术最开始的形态了。 元代的时候,一些贫苦的人民或是落魄的文人在勾栏瓦肆中进行着说唱艺术的表演。明代末年的《大唐秦王词话》始名《词话》,实为鼓词。明末清初,贾凫西着有《木皮散人鼓词》,这是第一部以“鼓词”命名的作品。清代中叶以后,大规模鼓词的讲唱者逐渐减少,而“摘唱”的风气越来越盛。所谓“摘唱”,便是摘取大部鼓词中的精华部分来进行表演的一种形式。 诸宫调与鼓词的艺术形式之比较 由上可知,诸宫调与鼓词皆为说唱相间、讲唱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下面以《刘知远诸宫调》和《绘图新编狸猫换太子包公出世说唱鼓词》为例,就二者在艺术形式上的异同作一探讨。 诸宫调主要是用琵琶等乐器伴奏,故又称“弹词”或“弦索”。鼓词在表演时多数是由一人自击鼓、板站立歌唱,一至数人用三弦等乐器伴奏,但也有仅用鼓板演奏的。 残本《刘知远诸宫调》一共用到14宫调58个曲牌(不包括重复曲牌),分别是:[商调]:<迥戈乐>、<玉抱肚>、<尾)。[正宫]:<应天长缠今>、<甘草子>、<文序子>、<锦缠道>、<尾>。[仙吕调]:<六幺令>、<胜葫芦>、<醉落托>、<绣带儿>、<恋香衾>、<相似会>、<整花冠>、<绣裙儿>、<一斛叉>、<整乾坤>、<尾>。[南吕宫]:<宫瑶台月>、<一枝花>、<尾>。[般涉调]:<墙头花>、<耍孩儿>、<麻婆子>,<沁园春>、<哨遍>、<苏幕遮>、<尾>。[歇指调]:<枕屏儿>、<耍三台永>、<遇乐>,<尾>。[商角]:<定风波>、<抛球乐>、<尾>。[黄钟宫]:<愿成双>、<女冠子>、<快活年>、<双声叠韵>、<出队子>、<尾>。[中吕调]:<安公子>、<柳青娘>、<牧羊关>、<木笪绥>、<拂霓裳>、<尾>。[道宫]:<解红>、<尾>。[高平调]:<贺新郎>。[双调]:<乔牌儿>。[大石调]:<红罗袄>、<玉翼蝉>、<伊州令>、<尾>。[越调]:<踏阵马>、<尾>。 《刘知远诸宫调》作为早期的诸宫调艺术形态,在“说”与“唱”的结构上,也显得较为原始一些。《刘知远诸宫调》的“说”“唱”结构是:每个“唱”段的曲牌只限使用一个宫调,每个“唱”段之间总有一个“说”的段落。“说”的段落长短并不一致,短的只有两三句话。“唱”是诸宫调作品的主体部分。诸宫调都用词调来演唱,所作曲子都按词牌的格律分为单片、双片或多片。如《刘知远》第一《正宫应天长缠令》就是按照词律分为两片的:[甘草子]在乡故,在乡故,上辈为官,父亲多雄武。名目号光诞,因失阵,身亡没。盖为新来坏了家缘,离故里往南中趁熟。身上单寒,没了盘费,直是凄楚。

琼花

中西法文化比较研究的前提反思

学界对“中西法文化比较研究”已有很多讨论,但这个主题中有几个关键词本身存在争议,如果没有明确界定,回答要么“千人一面”,要么“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相关研究至少要厘清三个前提。 何谓“中西”中西是中国和西方的简称,中国和西方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性概念,更是一个文化概念,其内涵随时代不同而发生变化。第一,整体的西方与其内部诸板块。作为地理意义上的西方,其内部各种板块的存在样态并不同质化。比如,从法系角度,就有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法文化。在大陆法系内部,存在着德国型与法国型的法文化;在英美法系内部,存在着英国式与美国式的法文化。它们作为不同板块,有机地型构了整体意义上的西方法文化,提取这些不同板块法文化的公因式之后,中西法文化的比较才有可能。第二,时间线上的中西。从时间角度,中国分为古代中国、近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相应地,西方也可分为古代西方、近代西方和现代西方。从思想角度比较中西法文化自然没有问题,但若从制度角度,古代中国和古代西方是没有法治的,所谓中西法文化比较,在此意义上则只能是近代以来两者的比较。第三,比较方式意义上的中西。如果将法文化界定为法治思想、法治理念,那么,中西法文化比较研究面临的问题是,究竟是时间轴的横向比较、交错比较还是整体比较?很显然,横向比较、整体比较似乎更为合理。因为交错比较就如田忌赛马,比赛(较)的结果与最终的实力并非正相关,甚至为了实现比较的预设目标,而有选择性地确定素材。对于横向比较,要明确比较的意义或目的,比如,将孔子、孟子、荀子的法治思想与几乎同时代的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法治思想进行比较,或者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法治思想与几乎同时代的霍布斯、洛克、斯宾诺莎的法治思想进行比较时,由于双方面临的时代背景、需要解决的问题皆有实质不同,比较的意义或目的是存疑的。 何谓“法文化”首先,“文化”一词在不同角度所指相差较大,从人类学和社会学角度,它意为生活方式、传统,或者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的综合体。以此为基础,可以将文化分为两类,即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广义的文化包括与人类有关的一切,凡是打上人类烙印、带有人类痕迹的都是文化,人与人之间(包括人与自己、人与国家、人与社会之间)发生的无须赘言,而人与自然之间发生的,不论是自然的人化抑或是人化的自然,皆属于文化的范畴。狭义的文化一般指向精神和制度领域。其次,当前对法文化的研究往往离不开对法治的追求,或者以法治作为对照。一般所言的“法治”,相对于人治,包括法律的权威、规制公权、保障人权,强调“良法之治”。该层面上的法治作为一种理想类型可以成立,但在现实中,尚无任何一国完全实现过。号称“法治”的国家,都是将这种类型作为奋斗目标,进行制度设计。鉴于权力滥用、扩张和侵蚀的本性,以及行使权力者人性的自私,对上述目标只能像宗教意义上的彼岸世界进行无限接近。因此,在谈法治时,应区分两对范畴。第一对范畴是,作为应然意义上的法治和作为实然意义上的法治。前者是人类寄以希望的实现目标,后者是在该目标下进行的实际运作行为。第二对范畴是,作为制度意义上的法治和作为思想理念意义上的法治。前者始于近代资产阶级革命,革命胜利成立资产阶级国家,并用法律进行确认、维护、保障。后者在西方可追溯至古希腊时期,在我国可追溯至先秦时期。最后,从字面而言,法文化是文化在法律领域的体现,或者法律的文化层面。这个概念是法律与文化互相结合的结果。显然,作为广义上的文化与法律相结合,中西之间的法文化进行比较几无可能。因此,只能在中观或微观层面的文化与法律相结合时进行比较才有意义。换言之,所谓法文化,要么是制度层面的法治文化,这种文化始于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要么是思想层面的法文化,这种法文化有时也称为法律文化,即体现法治的思想、理念、学说。 何谓“比较”第一,比较何以可能?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虽然与西方有一定的接触(如佛教传入中国、郑和下西洋、传教士进入中国等),但心理上一向以“天朝上国”自居,很少进行中西文化层面上的比较,对西方文化要么吸收同化(比如对佛教),要么排斥封锁(比如明清时期的海禁)。鸦片战争后,国人逐渐意识到西方国家的强盛并分析背后的原因。在此过程中,对中西文化开始进行对比。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对此总结为,器物不如人进行洋务运动,制度不如人进行戊戌变法,文化不如人进行新文化运动。梁氏的总结折射出近代国人对西方文化的心态,时至今天,相对于西方,中国的比较法研究应该具有自身的特殊观照,“比较”的正当性需要在快速变化的时代重新奠基。例如,法治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做比较的目的更加侧重于如何改进法治的弊端与不足,其侧重点与我们有所不同。第二,比较的对象。从历史角度看,当今我国的法文化是多元融合的产物,其来源分别是我国古代的法治文化、革命根据地时期的法治文化、苏联的法治文化、西方的法治文化。那么,要进行中西法文化的比较,是否要消除掉吸收的内容?对于比较对象的性质,不少人往往认为,西方法文化的很多内容皆存于中国古代文献中,可通过“创造性转化”以实现儒家化法治。有学者将这种现象称之为“附会中西”,其目的要么是保守,以反对西方文化,要么是维新,从而为西学在中国扎根创造条件。在对文化意义上的法治进行比较研究时,首先,应警惕那种反对法治的保守性比较。其次,要明确“老内圣开不出新外王”。再次,要对无视中国具体国情盲目移植西方法治文化的维新性比较,保持清醒意识。西方法文化发达的背后,是若干法文化发达国家的存在,这些国家具有共性的同时,也拥有色彩纷呈的个性,它们作为组成部分构筑成人类法文化的大厦。具体以一国作为比较对象时,如果该国在地理位置上属于西方,而国力较弱,那么,即使其法治化程度非常高,它也很难被视为西方的典型。若一个国家是法治上的大国却是综合国力上的小国,那么与作为综合国力上大国的中国比较,这种比较的可信度亦会打折扣。若一国是法治大国同时综合国力与我国不相上下,亦会存在宗教信仰、人口、种族构成等因素与我国差距甚大,那么,判断这种比较的可信度当更为审慎。第三,比较的结果。中西法文化的比较结果无非两个:第一是中国对法治发达国家的优秀法治文化吸收、借鉴、移植。可以说,鸦片战争后开启的理念接纳、制度与文化变革,都是这一过程的继续。第二是通过比较可以发现,由于法治所植根的风土人情、制度状况、人口因素具有很大的不同,决定着法治发展的不同模式。这意味着,只要符合良法之治的那些核心要件或者达到法治的“最大公约数”,那么,任何法治模式的“存在都是合理的”。从而,通过比较,呈现出法治精神的一元与法治模式的多元并存。后一结果引发的积极意义在于,一方面让国人意识到文化尤其是法文化多元平等的现实,在对待不同法文化所持有的平常心、平等心,体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语)。另一方面,有利于国人树立法(治)文化自信,由此上升为文化自信,并进而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 (作者单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郭辉精彩推荐: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时代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制度优势继续构建开放的世界贸易体系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虽少

方法·视域·材料:历史比较法与百年方音演变研究

历史比较法是研究语言和方言历史演变的重要方法。如果从18世纪下半叶算起,历史比较法在语言学上的应用已有200多年。20世纪初,中国学者引入此法,使其在汉语通语和方言历史研究方面发挥作用。从研究视域来看,该方法既可运用于宏观尺度的上古汉语构拟,又可运用于中观尺度的中古《切韵》《广韵》音系的探讨,还可运用于微观尺度的近现代方音历史演化对比,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百年方音演变研究将成为大势所趋明清以降,随着来华传教士的增多,出现了很多双语字词典和方言词典,例如19世纪的《上海方言词汇集》《宁波方言字语汇解》《西蜀方言》《英粤词典》《客英词典》等。1910年,瑞典汉学家高本汉开启了现代汉语方言调查的大幕。为完成《中国音韵学研究》,他调查或审核了24种汉语方言。1927年,赵元任和助教杨时逢调查了吴语33个方言点,由此写成了《现代吴语的研究》,被誉为“现代汉语方言学真正兴起的标志”。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学者们陆续调查了关中、湖南、湖北、云南、四川等地方言,以这些材料为基础相继出版了《关中方音调查报告》《湖北方言调查报告》《湖南方言调查报告》《云南方言调查报告》和《四川方言调查报告》等。这些成果为今日语言学界积累了百年左右的大量方言语料,目前已渐成关注和研究热点。可以想象,未来一二十年,运用历史比较法进行百年左右的方音演变研究将会成为一大趋势。在这股研究潮流下,我们将会明确感受到微观视域中历史比较法的科学意义和精确价值。百年方音演变研究首在语料性质考辨宏观和中观尺度的汉语演变研究,其目标在于搭建语言演变的宏观脉络和主体框架。客观讲,不少研究结论是以一些零散的、模糊的甚至偶然的材料为基础的,对材料性质没有或无法准确把握。但是,微观视域中百年左右的方音演变研究不应止步于此。百年前,法国语言学家梅耶就曾指出:“要使历史语言学得到进步……必须经常使观察更加精密。”现在,我们面对百年左右的大量语料时,尤其应该注意“新的精密的研究之必要性”。历史比较法越精密,其研究结果才能越科学。具体来说,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前人所说地点与今人调查地点是否完全一致?比如,110年前高本汉调查过豫北怀庆方言,但是我们发现高氏记录的知庄章、日母等字的读音有可疑之处。就知庄章组字的声母而言,自范照藜1799年编纂的《乡音正误》,到张天堡《湖泊方言研究》所说的80多年前的老方言,再到张启焕等《河南方言研究》所载半世纪前的读音,直至我们2011年调查的沁阳城区方音,记录的都是知庄章合一读作舌尖前音声母,唯独高本汉1911年的记音为知二庄读舌尖前音声母、知三章读舌尖后音声母。显然,在200多年间发生这种反复的变化,没有足够的时间,也找不到相应的条件。结合马悦然《我的老师高本汉:一位学者的肖像》所记时间线和我们多个方言点的调查来看,高本汉有可能是在洛阳找了一个沁阳人进行的调查,这个沁阳人不是来自当时的沁阳城区而是某乡镇。这种情况不易被发现,需要深入研究后才能鉴别出来。第二,前人记录的材料是否是其亲身实地调查的结果?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中记录了温州、扬州、汉口、兰州、四川方言的很多字音,但实际上他没有实地调查过。比如兰州,马悦然在《我的老师高本汉:一位学者的肖像》中说:“很可能是借助他在太原时雇用的帮手调查的”;再如四川,马悦然在《另一种乡愁》中明确说过:“高本汉没有去过四川。我大学毕业,得到了一项美国奖学金之后,高本汉一定要我到四川去调查方言。”高本汉调查和搜集了大量的汉语方言材料,其目的在于利用这些材料解释《广韵》反切所反映的中古音类,给这些音类构拟和填补音值。在当时的情况下,借用他人的材料或找他人代为调查,以完成构拟和解释中古音系这个中观尺度的音韵学研究,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这些二手材料出自谁人之手?到底来自城区还是乡镇?今天的方言学者在探讨百年来的方音变化时,需要秉持更为审慎、更为精确的态度。第三,如何看待前人异地调查的新派方言材料?自赵元任《现代吴语的研究》开始,汉语方言调查建立起了比较规范的模式,相关调查信息的记录也日趋全面,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异地找年轻人进行调查,驻扎在某个高中或大学,远比去不同发音人的出生地要方便高效。但其弊端也很明显,比如:在异地找发音人时可选对象有限,缺少全面了解各种差异的条件;年轻人的文白异读保留较少,容易遗漏白读层的部分声韵调,造成音系不完整;年轻人身处异地,易受外界影响,有些语言现象是临时借用,有些则是不知不觉的变异,而这些对于异地调查者而言则无从分辨;等等。《现代吴语的研究》大部分调查的是青年学生,在33个方言点中有15个是异地调查的,例如诸暨、金华等。当时的调查者受时代所限,但今天的研究者应对此持有更清醒慎重的研究态度。从调查方法的发展看语料性质问题方言材料的性质与调查观念的转变和调查规范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首先,调查观念的转变是随着调查的深入而逐步实现的。历史比较法产生之前,很多语言学爱好者常常托人搜集语料。例如,俄国伽德邻女皇为编纂《全球语言的比较词汇》,曾托美国总统华盛顿把词表寄给各地的将军,为其搜集美洲的语言和方言材料。19世纪下半叶,欧洲语言学家多采用通信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进入20世纪,美国语言学家开创了亲身实地调查的风气,但异地调查依然广被采用。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赵元任《现代吴语的研究》就是两种方式并行的产物。再往后,随着专业调查的精细化,才固定为实地调查的规范做法。其次,调查规范的形成需要很长时间的摸索和积累。现代汉语方言的调查,要求全面记录被调查人的各项信息,包括姓名、年龄、籍贯(省县乡村)、职业、教育程度、幼年语言环境、成长经历等。但是百年前,传教士的方言词典、高本汉的《中国音韵学研究》等往往只提到某地,具体是何乡何镇无从考察,发音人信息更是几无体现。基于这种材料的百年历史演变研究,就可能出现一些无法精确对比的问题,存在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1928年《现代吴语的研究》的出版,对方言调查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但该书对发音人的年龄尚无明确要求,后来《云南方言调查报告》对此有所改进,认为:“年龄长一点的人……反而能保持他们的纯粹的本乡语言”。对于文献材料存在可疑的情况,既要从学术发展史的角度来加以看待,对前人不求全责备;也要采取必要的方式方法辨析材料的性质,弥补和修订文献的不足。百年方音演变研究可资参考的范式百年方音演变研究,于“古”首在全面考辨百年前的语料性质,于今重在全面细密地调查语料,而后再利用历史比较法进行具体的音变分析。目前,“方言调查基建工作”已初步完成,未来调查和研究的方向势必趋向精密化。这时候,讲求广泛密集布点的地理语言学式的调查就有了用武之地,因为“精密”是它的一个重要基因,这与微观视域中历史比较法精密、精确、精细的价值追求非常契合。面对百年前语料性质可疑的情况时,可以采取历史比较法与地理语言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采用“1个县城+多个乡镇村”的设点方式,将百年前后的比较研究放在“(古)点+(今)面”的维度进行,这比“点对点”的对比更严谨、全面、科学。总之,微观视域观察音变的微观过程,而解释微观过程需要精密的田野调查。如此,才能构建出准确权威的百年方音发展脉络,进而为建设具有汉语特色和新时代特征的历史比较理论贡献中国智慧,为繁荣中国学术、推动社会主义语言文化事业助力。(作者:支建刚,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晋冀豫交界地带晋语儿化的类型及其演变研究”负责人、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副教授)来源:光明日报

空姐梦

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欢迎国内外学者对比研究清肺排毒汤

封面新闻记者 柳青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王伟4月17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清肺排毒汤是第一个发布的向全社会推广使用的处方,“诚恳地欢迎国内外各个感兴趣的研究学者,可以将这个方剂与其他的治疗方法做对比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王伟图片来源:中国网他说,1月27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于临床急用、实用和效用为导向,紧急启动了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防治项目。首先是山西、河北、陕西、黑龙江四个省进行了临床的紧急观察,第一批观察了214例病人,发现它的有效率都在90%以上。2月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健委发出了通知,向全国推荐使用,纳入了第六版、第七版诊疗方案当中,也是目前唯一的一个通治方剂。现在已经在全国28个省市广泛使用,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也已经成为了这次防治新冠肺炎的重要手段。在救治的同时也进行了病例的观察,首先在上述四个省的基础上,又扩大到了十个省市,66个定点单位进行观察。截至4月12日零时,收治的病人有1262例,现在已经有1253例治愈出院,占99.28%。这1262例病例里没有一例是轻症转为重型、普通型转为危重型的病例。王伟介绍,因为山西省是最早试点的单位,对133例确诊病人当中,其中103例使用了方子。在临床症状方面,改善非常明显,比如说发热症状,三天之内就全部消失。另外,治疗6天之后,肺部CT病灶的吸收也非常明显。另外,核酸的转阴率百分之百,平均转阴时间大概十天左右。通过在山西对548例疑似患者进行的初步观察,使用清肺排毒汤187例,其中仅有10例转为确诊病例、占5.35%,没有使用清肺排毒汤疑似患者是123例转为确诊病例、占34.17%。2月5日以来,为武汉地区定点医院、隔离点等等,总共配送了39万袋,另外为全省配送了复方颗粒剂,有50万剂,所以使用的量也是非常大的。他表示,基础研究方面,目前已经完成了300多种化学成份,还有200多种入血成份的鉴定工作,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初步预测有790多个潜在的靶点,初步说明,这个药物可以通过多个成份、多个环节,对新冠肺炎起到调控的作用。特别是它可以有效抑制内毒素的产生,可以避免或者延缓炎症风暴的发生。通过各项临床的观察和初步的基础研究,可以表明,清肺排毒汤是适用于轻型、普通型、重型新冠肺炎的通用方剂,具速效、高效、安全的特点。

方济各

社融增速能持续吗?三种测算方法的比较研究

来源:金融界网站文丨明明债券研究团队报告要点2019年1月,受季节性因素影响社融增速显著增高,2月受春节假期及票据监管影响社融同比增速下降。我们通过GDP名义增速配比法、分项线性推算法、监管阶段推算法对2019年社融增速进行测算,认为2019年初社融增量较高,后续增长空间或许有限。在社融难以大幅回升货币政策维持宽松的条件下,我们维持10年期国债收益率3.0%~3.4%的判断,未来如果进一步宽松的货币政策落地,我们认为10年国债仍可能突破3%,达到2.8%的水平。1-2月社融增量显著提高。受季节性因素影响1月份社融增幅大幅提高。受季节性因素影响1月份社融增幅大幅提高。2月受春节假期以及票据监管趋严影响社融同比增速降下降。新增人民币贷款7030亿元,同比少增2559亿元;新增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均为负值,表外非标融资进一步萎缩,新银行承兑汇票达-3103亿元,同比增速维持在负区间。使用GDP增速测算,2019年后期社融增长后劲不足。《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在货币政策部分首次提出“广义货币M2和社融规模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以更好满足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的需要”。根据社融增速与名义GDP增速相匹配计算,2019年社融存量在220.83-224.84万亿元左右。分项线性推算,社融全年增速为12.19%。我们假设各分项3年平均增速为2019年增速,其中地方政府专项债、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贷款核销等增速假设因数据可能性取2018年增速,得到2019年社会融资存量为225.21万亿元,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为24.89万亿元,全年增速为12.19%。按监管阶段测算,2019年年底新口径的社融同比增速约为11.2%-11.8%。我们把2016年作为严监管前阶段,2018年至今作为严监管中阶段,以两个阶段的社会融资规模环比增速均值分别作为下半年融资乐观和融资悲观的预计,以2016年至今的社会融资规模环比增速均值分别作为下半年融资中性的预计。根据我们测算,至2019年年底新口径的社融同比增速约为11.2%-11.8%。总体来看,未来随着季节性因素影响减退且考虑到去年的高基数效应社融增速将在上半年有所回落,目前经济数据仍不乐观,若未来基本面进一步恶化不排除表外融资相关的监管政策有所放松信贷政策更加积极,社融增速企稳回升,但是由于2019年1-2月社融增量较高,后期社融大幅增长的空间也将有限。综上,在社融难以大幅回升货币政策维持宽松的条件下,我们维持10年期国债收益率3.0%~3.4%的判断,未来如果进一步宽松的货币政策落地,我们认为10年国债仍可能突破3%,达到2.8%的水平。正文1-2月社融增量显著提高受季节性因素影响1月份社融增幅大幅提高。2月社融同比增速较1月变动-0.33pct,居民信贷同比增速下调。2019年1月,社会融资同比增速回升至10.42%,信贷回暖,地方专项债发行量增大,票据同比多增2349亿元。除了年底冲量及年初开工等季节性因素影响外,社融的增长是否意味着宽货币到宽信用效果的传导效果显现,2019年后期社融增速是否能企稳引发了市场一系列讨论。2019年2月,新增社融规模达7030亿元,增速同比回调,1月的高增长确实有部分季节性因素影响,后续信贷的改善可能回落。2月受春节假期以及票据监管趋严影响社融同比增速降下降。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7030亿元,同比少增2559亿元;新增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均为负值,表外非标融资进一步萎缩,新银行承兑汇票达-3103亿元,同比增速维持在负区间。企业债和地方债增量可观,是支撑社融的主要因素。2019年1-2月社融超量回升。 2019年1-2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53,382.55亿元,较2018年1-2月增加10,696.01亿元,同比增速为25.06%,显著高于全年社会融资同比增速。以1月与2月为整体来看,2019年1-2月社融同比增幅扩大主要受到企业债券和人民币贷款同比上升影响。社融增速测算使用GDP增速测算,2019年后期社融增长后劲不足2019年3月5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在货币政策部分首次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广义货币M2和社融规模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以更好满足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的需要”,这也是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未设定M2及社融增长目标。3月11日,央行也发布公告称,2019年前两个月的社融增速回升主要受到宏观调控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货币政策边际改善影响。社融规模增长平稳,预计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和GDP增速相匹配。M2和社融增速与名义GDP相匹配意味着政府希望未来货币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匹配。根据古典货币理论,名义GDP的增速等于实际GDP增速加上通货膨胀的增速。当货币供应量与名义GDP相匹配,即M2增速=GDP增速+CPI增速时,货币信用条件最为合理。从2018年的数据来看,M2增速为8.1%,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为9.8%,名义GDP同比增长为9.7%,CPI同比增长为2.1%,基本满足上述条件,未来货币增长与实体经济名义增长相一致。从历史的数据来看,社融与名义GDP之差逐步缩小,社融与经济增长同步性更强。对比现价GDP同比及社融存量规模同比,社融同比一直高于名义GDP增速,但两者的差距从2016年第一季度的6.47pct的逐渐缩小至2018年第四季度的1.77pct。2016年,社融规模对经济增长的领先效果明显,大约领先1个季度左右,2018年名义GDP与社融变动逐渐同步。根据社融增速与名义GDP增速相匹配计算,2019年社融存量在220.83-224.84万亿元左右。从2018年的数据来看,社融与名义GDP之间的差值一直维持在1%-2%左右,2019年在宏观调控的背景下,预计两者之间的差距会逐渐缩小至1%-1.5%附近。实际GDP增速的目标区间为6%-6.5%,通货膨胀在3%左右,名义GDP增速预计会维持在9%-9.5%,社融增速的区间为10%-12%,预计2019年社融规模为220.83-224.84万亿元,2019年新增社融规模在20.08-24.09万亿左右。鉴于2019年2月新增社融已达到53,382.55亿元,后续10个月的新增社融规模为14.74-18.75万亿元。2019年1-2月新增社会融资占比较高,后期增长空间有限。2010-2018年间,1-2月新增社会融资占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在13%-24%之间,年均21%。按照名义GDP增速维持9%来计算,2019年1-2月新增社会融资增速全年占比为22%,按照名义GDP增速维持9.5%来计算,2019年1-2月新增社会融资增速全年占比为27%,均高于21%的平均占比率。前期社融回升幅度过高会压缩后期社融增长空间。分项线性推算,社融全年增速为12.19%社融分项分别测算是市场上一种常见的社融测算方法。社会融资规模占比最大的项目为人民币贷款,占比65%以上,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为主的表外融资占比约为12%,企业债券占比为10%左右。我们假设各分项3年平均增速为2019年增速,其中地方政府专项债、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贷款核销等增速假设因数据可能性取2018年增速,得到2019年社会融资存量为225.21万亿元,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为24.89万亿元,全年增速为12.19%。受监管严控影响非标大幅度萎缩,2019表外融资仍显颓势。2018年7月,《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发布,对委托贷款投资进行限制。信托资金方面,银信渠道仍被严格控制,事务类信托规模难以大幅新增;融资类信托规模占比又不能超过30%。2018年社会融资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表外的收缩。,而2019年监管边际放松迹象尚不明显,信托资金新规对信托贷款的刺激作用有限,以上述方法进行测算的社会融资全年增速被高估。按监管阶段测算,至2019年年底新口径的社融同比增速约为11.2%-11.8%监管与基本面仍然是影响社融的主要因素。在《债市启明20181226——2019年社融何时触底回升?》中提到,严监管政策始于2016年6月份,后续政策陆续出台并对融资产生影响主要从2018年开始。我们把2016年作为严监管前阶段,2018年至今作为严监管中阶段,以两个阶段的社会融资规模环比增速均值分别作为下半年融资乐观和融资悲观的预计,以2016年至今的社会融资规模环比增速均值分别作为下半年融资中性的预计。根据我们测算,至2019年年底新口径的社融同比增速约为11.2%-11.8%。从趋势上看,地方政府债发行节奏加快将对上半年社融增速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但考虑到1、2月份季节性影响因素消失及去年的高基数效应,社融增速将会有所回落。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表内融资承接表外融资的部分缺口,信贷进一步扩张满足实体经济发展需要。表外融资方面,监管近期多次松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也未对金融监管做出要求,暗示监管将边际趋缓的可能。再此背景下,下半年社融增速将或将有所回升。三种测算方法的比较对比三种测算方法,第一种方法从GDP名义增速与社融增速匹配的角度出发进行社融规模的总量测算,此类方法基于GDP实际增速与CPI的估算,多重估算降低了最终数据的准确性。但名义GDP增速与社融增速间差距较小,能更好的推测社融总量的趋势变化。第二种方法是进行分类预测,此类方法对社融进行了详细的分解,对总量和分项的把握比较深入,易于理解,但是由于各分项的增速难以预测,实际操作难度较大。第三种方法使用分阶段测算,对乐观、中性、悲观等市场情景进行了预期,根据信贷的季度变化和地方政府债的发行情况进行调整,并且可以得到月度社融增速情况,但是测算过程较为复杂。

地藏王

论文写作过程中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讲解了论文写引言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我们在解决这些问题应该使用怎样的科学方法来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1、实际调查最为普遍也最能揭示事物实际情况的是实际调查法,其表现方式有交流获得有价值的信息、问卷抽查然后分析,相关资料的搜集。通过这些方法获得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归纳、总结。2、间接调查间接调查是一种比较高效的调查研究法,主要是通过对所收集的文献资料所包含的信息进行研究,这些信息经过前辈提炼过,因此会更全面、更正确的确立研究的方向3、数据取证法数据的获得来源于对普遍问题以及个别问题进行实验得出数据,通过所获得的结果去反向证明事物的内因与外因。另外也可以通过干预研究对象的变量,存在方式来得出事物存在的规律。数据取证的实验方法是发现事物之间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4、对比分析通过实际数与基数的对比来提示实际数与基数之间的差异,借以了解经济活动的成绩和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常常用到,他与等效替代法相似。5、案例分析法把实际工作所遇到的问题当作案例来分析,通过分析、判断、总结、归纳并得出现象的本质与运行规律。论文写作不仅是一个创新过程,更多的情况下是通过现象来把握事物的本质,提出研究的新方向。有更好的方案来解决所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