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德国医学博士是指医学生为了拿到博士学术头衔而进行一些学术研究,完成一本博士论文,进行口头答辩(根据不同的学校而定)。德国医学教育不分本科、硕士、博士,而是要参加国家考试,通过了你就可以当医生了,当然也就可以称为Dr. Yang啥的了,但不代表你是医学博士,如果想拿到医学博士这个学术头衔必须参与某项研究,写一本医学博士论文,水平参差不齐30页到130页都有,一般德国医学生在第8,第9学期做一年实验室或者临床病例收集研究工作,便于参加第二次医学考试前顺便把论文写完,然后就是去临床实习了。一般中国学生来德国读医学博士都是医学硕士学位后来德国实验室做一些基础研究工作,可以不会德语,毕竟英语也是实验室的工作语言,大多数的中国学生来德国后是不带工资或者带国家、国内单位的资助,因为读博士教授还是把你当成学生来培养,并不算工作性质。一般在三年后完成一本医学博士论文,完成答辩可以拿到德国为医生准备的医学博士学术头衔。现在也有一些中国学生为了逃避国内复杂的人际关系、紧张的医患关系、没有竞争力的薪水,而在做博士研究工作的同时学习德语,申请参加德国的医师考试,如果有中国医师资格证,德语过关只需要临床口试就能拿到德国医师资格证,在欧盟大多数国家都可以行医的。但这条路是一个艰辛、曲折、痛苦的过程,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毅力,但当拿到德国行医资格时,你一定为自己的坚持而感到欣慰,德国医生的社会地位非常高,博士这个头衔会伴随你在德国的一生!大多是拿到博士学位的医学生还是选择回国,毕竟来德国读个学位只是为了以后在医院工作升职称方便些,总之,来德国读博士还是需要一些勇气的,困难指数根据个人的基础,实验室情况,导师变态程度,同事相处融洽度而定。Keep calm and get a MD in Germany!英国留学申请误区解析
读书有用吗?“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会读书永远不过时!尤其是在德国,高学历永远是你跟这个世界谈条件的最佳入门筹码。近日,德国工资比较平台“Gehalt.de”发布了一份调查数据,对网站上6074个用户的工资信息进行了对比,这些人都是已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的毕业生,或有至少3年工作经验的专业人才。而结果显示,拥有博士学位的人,工资水平遥遥领先。刚开始工作时,平均年薪就有55500欧元;硕士毕业生工资则直降近9000欧元,平均年薪只有46314欧元;本科毕业生的平均年薪则是42600欧元。看来,在教育上永远不要吝啬你的投资欲望。想来德国读博士的朋友们,也不要再纠结于时间、金钱上的投资与最终的“结果产出”之间的平衡了。然而,不同行业,博士的工资也是有区别的。所以,来德国读博士的重点是,你学的专业是什么。根据“Gehalt.de”平台的数据,计算机科学和信息学博士最受各大公司欢迎。一般来说,有博士学位的职员年薪可以达到5.7万欧元,比其他没有博士学位的同事多拿8700欧元!“Gehalt.de”负责人Philip Bierbach表示,在计算机信息领域,博士学位对工资水平是有很积极的影响的。不过,随着实践知识和项目经验的不断累积,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没有博士学历的员工也可以达到与博士相同的水平。此外,在自然科学领域,博士学位也是升职加薪和职业晋升的助推器和敲门砖。获得博士学位的员工工资为51800欧元,比没有博士学位的员工工资高出5000欧元。而在工程师、经济学家中,有没有博士学位之间的工资差距为4000欧元。比如有博士学位的工程师起始工资为53800欧元,没有博士学位的工程师年薪仅为49500欧元;有博士学位的经济学家,年薪平均为49400欧元;没有博士学位的经济学家,平均年薪为45500欧元。不过,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行业中,博士的起始工资虽然比学士、硕士要高,但与上面的行业相比,则不太理想。没有博士学位的职员年薪为36400欧元,有博士学位的职员年薪为40400欧元。所以,来德国读博士,先考虑好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才是关键!西澳大利亚政府为吸引留学生延长工签,珀斯有哪些好大学?英国留学:好的专业才有好的未来!本科毕业也可以美国读博,美国读博有哪些条件?这六所美国大学才是中国学生最喜欢的?
一、在德国读博士要花多少钱?好消息,虽然2017年在巴登-符腾堡州向欧盟学生重新收取学费,但是博士生被排除在外。这意味德国所有公立大学的博士生仍然是免学费的,无论申请人的国籍,以及博士学习年限是否为三年。除此之外,你可能需要支付费用。然而,与在德国学习的所有层次一样,博士生也需要在一个学期内为行政和其他费用支付150至200欧元。这意味着你的主要开支将是在德国生活的一般费用。如果你申请学生签证,你将被要求证明你每年至少能拿到8700欧元的资金用来支撑自己在德国的生活。然而,据DAAD称,这个数字可能不够,因为德国学生平均每年需要10200欧元来支付生活费用,包括房租、食物、服装、交通、工作材料、娱乐和其他费用。生活在慕尼黑这样一个特别昂贵的城市,可能需要更多的钱。二、在德国博士可以申请奖学金吗?大多数博士生从事有偿研究项目或获得奖学金。如果你想申请奖学金来帮助你的开支,你可以通过你想要学习的大学的官方网站找到这些。您也可以查阅我们的奖学金名单,在德国学习,包括博士资助的机会。其他获得奖学金的好途径包括ing-和。你也可以考虑做一份兼职来补充你的资金,无论是在大学内还是大学外,但要注意任何可能的限制。如果你是欧盟或欧洲经济区的全日制学生(不包括来自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的学生),你可以在哪里或何时工作没有限制。如果你是来自欧盟以外的全日制学生,在你必须申请工作许可之前,你每年最多只能工作120天或240半天。在德国获得带薪工作后,你应该联系德国就业办公室了解法律条件。三、德国博士的申请条件是什么?入学要求会因大学和博士项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你需要有一个良好的高等教育学位,相当于德国硕士学位。另一种选择是,拥有学士学位的非常优秀的国际申请人可以通过一个快速通道项目被录取为博士生,这将包括参加入学考试,可能还会参加面试。如果你正在攻读英语博士学位,而这不是你的母语,你需要通过雅思或托福等英语测试来证明你的英语水平。如果你正在学习或提交德语博士学位,你可能需要通过DSH或TestDaF等测试来证明你对德语的熟练程度。四、如何申请德国的博士学位?在德国,没有针对博士生的中央招生流程或招生办公室,而申请流程的不同取决于你选择的是个人博士还是结构化博士,对于后者,你只需要直接向你选择的大学申请即可。如果你要申请一个独立的博士学位,你首先需要找一个合适的教授,他愿意做你的导师。你可以通过以前大学的联系方式找到导师,或者通过搜索与你感兴趣的领域相关的机构、研究中心或团队来找到导师。以下的在线搜索平台可能会帮助你找到合适的机构和导师:⑴DAAD⑵PhD Germany⑶Hochschulkompass.de⑷academics.de一旦你找到了导师,相关部门或博士生委员会必须确认你的博士候选人资格。这通常包括完成一份申请书,其中包括你的博士导师的声明、认证证书副本、院长办公室对你资格的认可证明、学术推荐信和使你能够参加博士学习的大学学位。您的申请也可能包括英语或德语测试结果,如果适用的话。您所选择的大学的学生办公室将审查这些文件,并批准您开始博士学习。下一步是进入大学。为了有资格入学,学校必须首先接受你的博士学习申请。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院系都要求博士生必须正式入学。你可以在大学的官方网站上找到任何有关入学的要求。你还必须确保你的研究生学位得到认可,获得居住证或学生签证,并确保你有足够的资金来支付你的逗留费用。五、你需要学生签证吗?这将取决于你来自于哪个国家。许多学生会发现他们不需要学生签证,但需要居住证。你可以在这里阅读更多关于获得德国学生签证的信息,或者在外国联邦办公室的网站上找到关于哪些国家需要或不需要学生签证的概述。 六、你需要讲德语吗?不是必须的,不过建议你至少学习一些基本的德语,以帮助你在东道国度过难关,尤其是如果你想在学习期间或之后工作的话。如果你正在研究一个独立的博士论文写作,博士论文通常可以用英语写,而结构化的博士项目通常允许学生用英语完成他们的博士论文。 七、为什么要去德国读博士?不难看出为什么德国是受欢迎的留学目的地。作为全球技术创新和研究的领导者,它享有全球声誉,拥有强劲的经济和吸引人的生活质量,在工程和制造业等领域有着特别著名的传统。许多大学享有良好的国际声誉,在2019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有45所大学进入全球前1000名。其中,久负盛名的慕尼黑工业大学在全国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61位,紧随其后的是排名第62位的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慕尼黑大学。除了提供高水平的生活,德国还欢迎国际学生以低成本的学习和良好的资助机会。德国的博士通常不收取学费,超过四分之一的德国博士候选人获得了公共资助。 八、德国提供什么类型的博士学位?1.个人博士学位这是传统的选择,仍然是最受欢迎的。在这种类型的博士学位中,你将在教授的指导下撰写论文,但大多数情况下是独立完成的。这些博士的学制各不相同,一般持续三到五年。这种选择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但也需要很高的个人主动性和责任感。你不局限于通过在大学进行研究工作来获得博士学位。你也可以在非大学的研究机构或在工业部门的德国公司完成一个项目。2.结构化的博士课程你也可以选择结构化的博士课程。这包括一组博士生由一组导师指导。在德国大约有600个这种性质的课程,通常是国际课程,以英语为教学语言。这些项目与个别博士项目不同,因为学生的研究建议必须与现有的博士项目相适应,而个别博士学位可以更自由地组织以适应个别研究项目。你还需要参加讲座和研讨会,通常会有一位导师。九、德国哪些大学提供博士学位?德国的许多大学都提供博士学位。德国学术交流服务(DAAD)提供了一个数据库,您可以使用它来搜索适合您的博士项目。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德国留学小姐姐“特邀作者刘三岁编写,如需转载,请务必联系授权背景介绍:作者(刘三岁)第一学历:大专,后通过“专升本”考试<非成人自考>就读于二本院校,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历及学位;硕士阶段:于 2019 年获得西安一所 985、211 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博士阶段:现在于德国某高校,攻读人工智能方向博士。备注:本文绝非“鸡汤”,只是作者单纯的记录自己的"艰辛"求学之路。如有雷同经历,欢迎和我们分享你的故事。01坎坷升本路又快到一年一度的高考了,记得那时候,每天半夜两三点还没睡,早上五点多就起来又继续学习。但是,即使是这样也没能拯救我严重的偏科。我的物理简直差到令人发指(高考理综化学、 生物几乎满分,物理却只有 30 多分)。最终我以二本的成绩选择了一所“很有名望”的大专(别问我为什么不上本科而选择了大专,那是另一段“故 事”)。入学后,心里有一百万个不满意、不舒服。那时候一心只有—“我要专升本,要抓住这第二次'高考'机会,一定要把我的专业名称从计算机应用技术换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记得在入学前的暑假,我就借了表姐的高等数学在家学了起来。所以,入学后,大家刚开始学“高数(上)”时,我基本已经学完了整个高数,包括做完了课后的每一道练习题。从专科的第二年下学期 开始,我又一次进入了“备战”状态,每天戴着耳机,最早去图书馆,最晚离开。在专升本考试即将开始的前半年多,国家通知所有一本院校不再接收“专升本”考生。这对我简直就是晴天霹雳,这意味着我再努力也就只能考一个二本。那我为什么当初不直接选择上二本呢?!(当时,就是冲着 升本可以考到一本院校,所以才选择了大专)那时候,深深的感觉自己被 “坑”了。但有什么办法呢,二本里选个好点的上呗,也只能这样了。最终, 以一直通知书“完美”结束了大专时光,准备开启本科“新生活”。02匆匆那年,本科生活由于是“专升本”,所以本科的时间只有两年。第一年主要是以上课为主, 能够明显的感觉到本科的课程和专科是有明显差别的。之前更倾向于“应用”,而现在不仅学习应用,更深入的学习了应用背后的原理。真正的做到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到了第二年,大家为了自己的前途都分别忙着参加招聘会、考研、出国等等。而我从小就是一个“执拗”的主儿,在哪跌倒,就一定要在哪里爬起来!当初没有考到自己心仪的本科院校,那我就考研, 一定要圆自己梦想。年少轻狂的我,报了西安交通大学硕士,很不幸,“预料之中”的落榜。突然之间,就加入了找工作“大军”。03学历,使我自卑随着毕业生逐年增加,西安这座高校云集的城市,工作更是难找,更何况我还贴着”专升本“标签。好的企业,估计在筛选简历的时候,就把我刷掉了。后来在家人的帮助下,找到了一家稳定的单位。在那里工作了快两年以后,由于我的”第一学历“问题,只能是长期合同工,无法进入正式编制。记得那年的 10 月,我谎称去兰州玩,背着背包独自一人坐上了去往西藏的火车。(当年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下了火车,站在拉萨火车站广场上和爸妈视频,他们才知道我已身在西藏。西藏,的确是个神奇的地方。天空很蓝、很低,白云像棉花糖一样挂在天上,感觉伸手就能抓到。在这里,无论你是失业、失意还是失恋,分分钟你就能被治愈。在西藏的 15 天,整个人是放空的,有时坐在广场上看着雄伟的布达拉宫,一看就是一下午;有时在大昭寺前,晒着太阳看着虔诚的朝拜人;有时坐在酒店的院子里,戴着耳机,沐浴着阳光想着该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第 14 天,我给单位主任打了电话说“我要离职,回去后补办离职手续”。从西藏回家,处理好一切,我对自己说:这是给自己最后的一次考研机会。我知道接下来一年,我将承受很大的压力。但这次工作中,因学历而造成的打击、自卑和心里阴影,让我实在不想背上这些,去过自己的余生。04考研,背水一战我总是喜欢不给自己留任何后路,把自己逼到“绝路”上才能激发更大的潜能。复习就必须要有复习的样子,严格的执行自己的学习时间表,数学、英语、计算机综合、政治统统安排的清清楚楚。那一年里,没有周末、没 有节假日,每天都是 6 点起床,晚上一点左右睡觉。累吗?当然累,可是自己的基础不如人,只能多下功夫弥补。一年的时间很慢又很快,终于到了交“答卷”的时刻了。考试结束后,整整睡了两天。生活什么时候轻易的放过谁?!该学习的时候没有拼命努力,到了一定年龄才知道努力拼命的学习。所有偷过的懒,早晚都是要“还”的!多么痛的领悟!值得欣慰的是,努力总算没有白费,这次收到了自己心心想念的大学(NWPU)通知书。那个春节,是过的最开心的一个春节。05欢乐、积极的硕士生活研究生的生活完全依靠自己安排,你可以选择过的很闲,也可以选择非常的充实。我的导师是系主任,总是会有很多的项目做,我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重返校园时光。在研一刚入学三四个月后,我就有幸的参与了项目的开发。每天查资料、学习新知识,因为是航空的项目所以涉及到其他的专业知识,就去图书馆借书学习,有时候还会直接请教其他学院的教授。记得有一段时间,项目要验收了,项目组的所有人晚上会一起加班到凌晨。那时光,忙并快乐着。不仅专业知识有了提高,编程水平也是突飞猛进。其实,硕士期间我最大的收获是面对问题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以及能力。硕士即将毕业,每天忙忙碌碌的参加各大公司的笔试、面试。不安分的我,又开始规划自己的下一阶段了。作为独生女的我,计划孤身一人去北京工作!06幸福的北漂生活我很清楚记得离开西安去往北京的日子:2016 年3月27日。前一天爸爸陪着我一起去快递了两大箱行李。当天爸妈送我上火车的时候,我们的心 情都很沉重,没有了平日里的嬉闹、玩笑。虽然,我每年都会独自旅行好几次,但是,这一次的离开有些特别。从小到大,第一次独立一人在另一个举目无亲的城市生活。当然,做这个决定并非一时冲动,我用了半年的时间权衡,在本子上逐一列出留在西安工作和去北京工作的利弊。最终, 我选择了“远方”。由于在西安的时候我就已经租好了房子,地处中关村,是北京大学南门对面的一所老小区。在北京我的工作内容主要是用 C/C++开发软件。我们这个行业,需要不断的学习,因为技术的更新实在是太快了,而且每年又有大批的毕业生,感觉工科任何一个专业毕业的人都会编程,竞争非常的“凶 残”,压力真的非常大。在北京待的两年里,见识了很多,眼界也开阔了,头脑也变得灵活啦。那时候,人工智能方向的人才是非常短缺的,我“预谋” 转型人工智能。但是,我并没有做过任何与人工智能相关的项目,非常没有优势。于是,从下定决心转型的那天起,每天下了班(很庆幸,自己的加班不是很多),背着包拿着书、电脑,去北大上自习,开始恶补人工智能基础知识,每天晚上十点多,结束一天的学习,去“五四操场”跑步 4-5公里。这样的日子,大概持续了 5 个多月。终于,我投出去了第一份计算机视觉方向的简历。那是一家创业公司在西安,因此只能电话面试和视频面试。在拿到最终结果前,我一直没有告诉爸妈。直到我收到这家公司的offer 后,才告诉他们,我要回去啦,而且工作已经找好了,薪资待遇很不错。离开北京的那天是:2018 年3月26日。整整在北京待了两年,这两年里充满了美好的回忆,当然也有辛酸、流泪的时候,但我更愿意记住那些欢乐时光。在我的心里,北京成了我的第二故乡!07“转型”是为了“预谋”更大的计划我回到西安以后,看着爸妈每天发自内心的开心,我也非常的高兴。这才是生活原本的样子。2018 年4月2日入职,职位高级软件工程师。虽然,我的本职工作还是软件开发,但是所做的项目是计算机视觉项目,总是会遇到图像处理、算法优化、以及机器学习的知识。创业公司压力很大,但是个人的成长也会非常迅速。因为在那样的环境下,你不能只做或者说只会做某一方面,你需要把自己变成一个“全栈”工程师。公司的同事大都是西安交通大学毕业的硕士,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在这样的环境下,我怎么能够允许自己有丝毫的放松和怠慢。记得刚入职的半年,我“自觉” 的取消了自己所有的周末,每个周末都抱着笔记本在家学习,不浪费一分 一秒,至少自己的能力要对得起公司给的年薪。不到一年的时间,我参与开发了四五个大大小小的项目,也是从那时候,我开始独立带领新同事做项目了。这个时候,终于有了一点“喘息”的时间,不用把自己逼的那么紧了。但是,自己肩上的责任也更重了。以前的我只要写好自己的代码,现在必须考虑软件的架构,数据库的选择和搭建,以及那种算法更适合这个项目,该如何更好的优化它。在接触了更多的技术“大牛“后,我也确认了自己未来会坚定的从事人工智能这个方向。我决定利用年假开启一段”德国校园“之旅,心里盘算着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圆自己的留学梦,而且是博士呦!2018 年的9月底,借着年假和国庆假期我开始了德国 TU9 大学之旅。(以下为手绘路线图及部分照片)第一站“柏林”,然后跟着自己的路线图,一路走下去。印象最深刻的是去 了德累斯顿的计算机院,当时,对这里充满了向往。感觉这里就是我的目标学校啦!当然一路上我还去了很多的城市,很多的大学,有时候在校园里碰到学生,会闲聊几句。他们都很友好,热情。参观的时候碰到教授,无论认识与否他们也会很和善的问你是不是有什么需要帮忙。这趟旅行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也坚定了我要申请德国博士的信心。08博士申请之路申请博士,前前后后花费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本以为筛选学校以及选职位不是什么费劲的事情,但从决定申请博士起,查阅各大学校的网站以及直接联系教授询问是否有相关的职位,这些事情真正做的时候才发现是一项巨大又耗时的“工程”。邮件发出去后,就是漫长的等待。有的石沉大海,有的教授会很友好的告诉你他们目前职位满了,亦或者是他们更期望招收带着奖学金来的学生...这样“发邮件-等待回复- 再发邮件---”的循环,大约持续了半年多,期间有一些因为方向我不是非常喜欢和匹配,所以拒绝了。2019 年6月底,由于申请博士以及需要准备的事宜太多,因为真的没有精力白天负责项目,晚上回家后忙着申请的事情到后半夜,所以,我选择辞去了那份高薪工作。大概9月份和一位教授约了Skype面试,他需要招一位能够做机器学习方向的博士生,并且涉及到图像处理、目标识别,这正是我的目标方向。那天下午4点,面试持续1个小时,我觉得当时自己的口语并不好,有几个教授感兴趣的问我都没能及时的回答他。面试完,感觉似乎要“黄”,心情非常的忐忑。面试完不久,就到了“国庆”假期,可是距离面试结束已经过去将近两周了,依然没有任何音信。只好按照原定计划,背着电脑,带着爸妈出国旅游,顺便等待回信和期待其他的面试。10月8号,那天在我们正在马来的沙滩上享受阳光,突然一封邮件“跳”了出来。打开邮件的那一霎那,可能整个沙滩上的人都以为我疯了吧!没错,是我面试的那个心仪的方向,教授发给我的 offer!那天的喜悦,无法形容,感觉突然间自己从一只”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假期结束 后,就开始准备出国的所有资料、认证等等文件。这就是我艰辛的求学之路,没有天赋异禀的智慧,也没有学霸的基因,我唯一有的就是“认准一个目标,坚持不懈的努力。但要,记得抽空停下脚步, 调整自己的方向,以便走的更踏实,更远。其实,在我决定考研的时候,我就已经打算以后要继续读博士,只是没有确定是在国内或是国外读。再到后来,独自去北京打拼,也是为了锻炼自己独立生活和遇事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型计算机视觉,这也是因为我早就计划了申请博士的方向就是人工智能。所以,无论如何我必须让自己先置身于一家人工智能的企业,哪怕刚开始我依然是只是编程,但是只要在这里,我就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学习到相关的项目,并且能够参与其中,这将为我申请博士提供非常大的优势。可以说用了 6 年的时间,换来了今天这张博士录取通知书,这六年里做的每一件事,没有一件事多余的,它都是成就今天的我的垫脚石。谨以此文,记录我的“求学”历程,同时要感谢爸妈的大力支持,感谢坚持不懈的自己!现在,已经是我在德国博士学习、生活的第3个月了。前路依然漫长,希望自己不忘初心,勇敢前行!备注:内容原创于公众号“德国留学小姐姐”,如需转载,请务必联系授权
德国是唯一一个可以攻读医学MD的国家,并且医学教育质量很高,有很多非常有名的医学院,比如海德堡,汉诺威等等,在国内医院里面都是鼎鼎有名的。想去德国读医学博士(MD),一般来说,有以下两种途径:1、通过大学的网站进行申请这种方法又被称之为“统一招生”,学生进行申请,学校或者科研院所根据需要进行筛选,然后面试。需要注意的是,项目的截止日期,大家一定要在DDL之前完成申请。2、自己寻找感兴趣的项目科室进行联络这种方法又被称之为“直接联系”。通过平常对专业的了解,在网上或者通过介绍了解与感兴趣专业相关的教授,直接发信,表示自己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感兴趣,希望能进入实验室在导师指导下读博。“直接联系”的申请模式,是没有时间限制的,能不能进入实验室主要取决于导师。这两种方法各有各的好处,第一种导师和学生双向选择,作为导师的学生可以得到定期指导,有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因为博士项目由国家或者科研院所负责,所以资金充裕,奖学金有保障。第二种的好处在于,大家有自主权申请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项目,或者跟着自己心仪的导师进行研究。自我选择的权利更大一些。一般来说,申请德国医学博士,走“直接联系”这条路的同学要多一些。对学历的要求是:国内医学类的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对英语水平的要求是:每个学校的要求不尽相同,有些学校(比如海德堡大学)就要求学生提交IELTS成绩,但有些学校就无须提交。其他要求:能够体现你学术水平的高质量文章、大牛的推荐等。
明天就进入2019年的最后一个月了,考研的同学都已经整装待发了,而对于准备读博的同学来说,要么准备着各种材料迎接报考学校的审核,要么正在拼命的复习英语和专业课,希望自己在明年3月的博士研究生考试中考出好成绩来,无论属于哪一种情况,如果你打算明年读博士的话,现在就应该有所准备了。但是还有一部分准备读博的同学,他们会被这样一个选择所纠结住,那就是读博到底是国内读好还是出国读好呢?由于这几年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深化,大量的优秀学子选择国外的优质的教学和科研平台深造,同时国外的很多高校也非常欢迎中国学生来交流访问和攻读学位,再加上海归博士回国后的待遇和平台都非常的好,因此出国攻读博士学位的人是越来越多了,国外攻读博士的思路几乎成为读博学长必会考虑的一个选项了。至于国内读好还是国外读好,很多人的看法不一,有的人认为出国读博要好,因为相比博士期间的出国交换来说,直接去攻读一个国外优质平台的博士学位是非常有含金量的,因为很多领域的顶级科研团队都是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名校里,去这些院校攻读博士学位无疑是掌握了某个学术领域的最前沿研究思路和平台,再加上与研究导师和团队的良好合作关系,毕业后即使回国工作,依然可以和博士期间的团队继续开展国际合作,这是很多国内博士没有的资源。当然,也有人认为国内读博优势更大,因为国内的博士更加了解和熟悉国内科研环境和资源的分配,而且比起国外回国的博士,在自己后期的研究生涯中,导师可以为自己提供更多的资源,毕竟现在的科学研究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了,而是团队作战,而国外博士回国后大多是单枪匹马,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组建自己的团队。由此可见,国外读博和国内读博相比起来,各有优势,不能一概而论那个好那个不好,但是对于我们每个个体来说,却是能选出一个最适合自己的选择,那么我们该怎样判断自己适合国内读还是出国读博呢?根据自己的专业确定从塔主的经验来看,博士期间的科研团队的好坏对自己影响是特别特别大的,也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不同的团队读博,几年后差距是非常大的,而且读博期间的团队是影响你一辈子的科研道路,因此在选择时请慎之又慎,尽最大能力去一个优质的团队,如果这个团队在国外某个院校,那么可以毫不犹豫地选择出国读博,如果你自己专业最优质的团队就是国内某个院校内,那么就没有必要出国镀金,因为国外的月亮更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考虑个人和家庭的问题很多准备读博的人其实年纪已经不行,还有很多人早已经结婚生子,因此出国读博的话也要考虑家庭的因素,毕竟读博士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是需要全家人共同支持的,同时出国读博还要考虑费用的事,如果不是公费出国读博的话,读博几年的花销要比国内高得多,因此必须兼顾和平衡这一系列的问题。以上就是塔主对国内读博好还是国外读博好的一点看法,希望对大家有用,欢迎大家与塔主一起讨论。
德国医学的博士的申请要求是什么?答:德国医学博士的硬性要求是本科临床医学,硕士已毕业或在读硕士(研三)。德国能读临床方向的医学博士吗?答:可以。德国医学博士有MD和PHD,如果本科专业是临床医学专业,可以读临床方向的MD,一般是2到3年。也可以读PhD,一般3到4年。MD要进实验室吗?答:要的,出国读博不管是MD还是PhD都是要进实验室的。具体看研究项目是临床研究还是基础研究。有些MD学生在做基础研究,也有些PhD学生在做临床研究。基础医学能读MD吗?答:不能。如果本科是基础医学或者生物医学生物工程这些专业,去德国只能读PhD。为什么要去德国读医学博士?第一,德国读博学费是免费的第二,德国一个月生活费是5千人民到1万左右,在发达国家里,消费不算很高,基本能负担得起。第三,德国可以读MD,也可以读PhD。第四,德国的教育资源是比较平均的,所以德国的医学院还不错,基本在世界排名前500以内。第五,德国医学是独立的体系,没有本硕之分。第六,德国有36所医学院是欧洲最多医学院的国家,qs排名都很前。其中柏林夏瑞蒂医科大学是柏林自由大学医学院和柏林洪堡大学医学院合并而来,所以毕业的时候会盖两个学校的章。实力非常强。第七,在职硕士也可以申请德国医学博士。
作者背景:- 德国bwl+vwl本科(方向: “Accounting, Finance and Taxation” &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德国 & 英国 vwl 硕士双学位项目 (入学奖学金,项目共2人),- 欧盟玛丽居里博士项目fellowship (全奖),- 同时就职于欧洲某咨询公司。最近关注读博的同学越来越多啦,大家是不是还在申请最传统的在大学的博士位置呢?感觉大学位置是越来越激烈了,而且更重要的是大学的博士毕业后出路相对会比较单一,主要还是继续走学术为主,当然也可以去业界,只是这样的话硕士毕业后花三四年时间读博是不是真的比这些年的工作经验在职场更有利呢?这里暂时只讨论BWL类的专业,一方面因为VWL在企业几乎很少有位置,这就意味着跟企业的需求不匹配,另一方面是以前传统的VWL毕业生相当多的去做了quant相关的工作,而现在这样的工作更多青睐的是有数学/物理/统计专业背景的候选人,更不要忘了在德国越来越热的经工专业(虽然我没读,但是现在工作中发现公司更需要这类人才)。因为我当时申请博士的时候正好是大学,研究所和企业都拿到zu了,这篇就分析一下三种不同读博方式之间的优劣势和更倾向招哪类特质的博士生。毕竟我最后也只是选择了企业博士一种,欢迎在大学/研究所读博的BWL小伙伴们补充。这里我们就用一下管理学中关于战略决策非常经典的模型SWOT Analysis来对比大学博士,研究所博士和企业博士。首先要明确的是由于研究所和企业都不具有授予学位的资格,所以这三种博士职位实际拿到的博士文凭都是大学授予的,这方面并没有区别,只是读博过程/工作方式很不一样。大学优势作为最传统的读博方式,我觉得最大的优势是离教授近啊,我看到我们组的其他大学博士就在教授办公室的隔壁,有个啥子事都可以直接敲门,再不济食堂也可以堵一下,小问题五分钟聊一下就解决,不像我们(我在另一个国家的公司工作)跟教授约个时间,大教授曾经5个星期才回复我邮件。千万不要觉得就不需要跟教授唠嗑,是人就需要交流才能理解对方,要是只谈工作的话人家完全可以把一个小博士生的东西放在最后才答复。劣势BWL这种社会科学其实在这方面完全不同于理工科,咱们的research question要自己提出,也就是你要研究啥问题,这个其他人特别是教授是完全解答不了你的兴趣点的,甚至,有的教授还在等你出点子呢。完全不是某些学科只要照着教授说的做实验收集数据即可。这方面大学可以用到的资源从硬件设备到数据库方面都没有公司资源丰富预算充足。机会如果找教职的话,个人认为还是传统的大学博士最有优势,主要是授课的技能只有在大学才可以练习。研究所博士和企业博士是完全不需要也没可能带übung & Tutorial的。鉴于随便选一个大教授的cv几乎清一色都是博士阶段就开始带课,更不用说美国的TA是大多数博士生必经阶段。如果某些教职是以有教学经验为前提的,那几乎只有大学博士才可能入围。威胁除了找传统的教职,大学博士既没有研究所博士那样相对充裕的研究时间(需要给教授准备材料,上课,改作业等)也没有企业博士的工作经验,所以对BWL来讲进入业界的话只有在大学经历的博士未必是企业首选。选人标准专业相对对口,成绩一般是2.5以内,有的学校2以内。有hiwi是加分项,毕设为目标教授的研究领域加分。对自己本校或被有合作关系的教授推荐的学生成绩要求上可适当微调。研究所因为并没有实际在研究所做博士,所以仅从当年我得到的JD上的工作内容和面试时提问教授得到的信息分析,欢迎补充。优势目标专一而明确:基本工作内容就是搞研究发文章,几乎没有其他杂事占用时间。挺适合语言上读写特别强,口语弱一些的选手。特别是目标明确后KPI就好衡量,也不需要在教学,其他工作上平衡时间。 劣势发文章基本是硬性规定,一般三篇,三年。发文章的压力非常大,BWL这行也没有啥实验可做,想灌水都不知道水在哪的感觉。机会对于现在文章即王道的找教职的情况,有了三篇顶刊就天下你有了。国内/欧洲找教职都不是梦,这是绝对的机会。 威胁如果要去企业的话,基本也就大企业的research center合适了,特别是如果本硕博连读这种情况,很容易就变成了专注于paper而脱离了实际情况。个人的感觉,另外就是可能生活略显无聊了。选人标准看专业课成绩,对成绩有个最低标准,面试时几乎都讨论专业问题,主要考察英语能力。有文章绝对加分了,其实这个应该是三种位置都加分,但是BWL硕士毕业有文章几乎不太可能,当然要是你一个Msc遇到竞争对手是MPhil,那就再看看其他位置。我当时非常幸运的是硕士期间有一个自己设计主导实施的完整实验经济学的项目,自己收集的数据,就差发表了(时间问题)。 企业其实从大学开始,我所有的同学都看不出我才是那个要坚持读博的人,长相上就不那么学术。关键是我自己也深知这一点,所以当我拿到企业博士的zu,特别是欧盟项目的时候,非常坚决就确认了并直接放弃了其他选择。优势最直接的工作经验,比如我现在在一家以做欧盟项目为主的咨询公司做博士,我的导师,同事都是可以观察和学习的对象,各个方面的咨询公司的运营已经比较清楚,特别是我自己独立在做博士课题的欧盟项目(H2020)。另外所在的是其中一个分公司,所以各种去总部开会学习,跟各分公司开会workshop其他各种event,都可以直接学习到公司管理层的处事风格,体验欧盟各国的不同职场文化。周围同事一圈全部是project manager,因为大家都不同项目(也知道我就是公司生物链底端的博士生),所以都非常热情给我分享各个项目管理的经验,拿项目的proposal,各种大学MBA课程和各类职场上的活动。劣势首先就是只要在企业读博不管哪个专业的问题, 公司的目标跟大学的研究目标永远不一致,大学要的是研究领域的contribution,公司要的是商业价值。我们领域的话就是大学可以接受invention,公司只要innovation,然后企业博士就要在这两者里面夹缝中求生存。其次,完全按照雇员时间打卡上班,具体时间不方便说,但是绝对高于朝九晚五,企业博士是全职的一份工作,比起大学博士,是完全没有自主的时间,就是完完全全打工人一枚,晚上吃外卖是常态!最后,我个人倾向工作环境安静些适合思考,可惜我们是open office,疫情期间都不能出差可以随时听到办公室不同网络会议同事们各种presentation的声音(小会议室完全不够用),各种语言此起彼伏。最大的问题是从学生身份转变的猝不及防,一下子需要做的学的太多太多(学做人),各种会议报告已经占据了相当的时间,期间大学还会不停催文章。关注我朋友圈的小伙伴应该会发现我从19年开始就大量开始往返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所以如果要开始企业博士的一定要尽早,在自己还没有家庭压力的时候,简直是单身狗首选(咨询类的工作不要妄想不频繁出差)。机会和威胁这个打算一起讲,主要是企业博士做的好就是进可攻退可守,大学,企业的research center和企业的业务部门,特别是以项目制为主的咨询公司都是好选择。劣势是可能两头不到岸,本身写文章的时间比起研究所博士是大大减少,公司业务上能做多少有时候也不取决于博士生自己,只要涉及项目的必然是多方协调妥协博弈的过程。选人标准相关实习加分,工作经验加分,主导过项目加分。参加过欧盟各种项目加分。多语种加分。多国背景加分。反正我是万万没想到面试时他们最感兴趣的居然是我在HK一段小公司marketing的实习经历 (对自己体现在简历上的每一段经历都不要小看)。最后,是我每次都反复强调的,读博只是提高了经管类专业的下限而已,如果想要赚大钱或创业或本身本科毕业后就已经找到理想工作的小伙伴,先工作几年既有了对社会的基本认识也有了相对的经济基础,最重要是已经有了一点小成就可以更自信的认识自己,不至于到了PhD阶段可能会有自我否定的情况。虽然我自己的本硕博之间完全没有Gap也都是在毕业前就早早敲定了下一阶段计划,但并不做推荐。没有人的人生可以是一条上扬的直线,这年头打败你的很可能就是跨界。应该在相对更年轻的年纪里尝试更多的可能性,20+这个年纪本就不是要得到最大财富/成就/权力的年纪。我至今后悔的全是我没有尝试的事情,而不是我没有成功的事情。
半岛客户端记者 李晓哲 实习生 董昊6月26日,中德智能技术博士研究院成立仪式暨首届中德智能技术专家高峰论坛在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中德生态园)举行。据了解,该研究院将充分发挥德国优秀博士生资源和中国博士生导师资源相对接的优势,推行人才培养阶段模式。第一阶段博士生培养方向重点为智能产品设计、智能制造与智能物流技术,后期增设信息技术、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培养方向,由德国相关高校授予博士学位,预计未来5年联合培养约50位博士生。成立仪式上,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不莱梅大学教授赫尔茨克,市经信委巡视员王建,分别代表德中双方合作机构致辞。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发来贺信。在随后进行的签约仪式上,中德智能技术博士研究院与包括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在内的7所中外知名高校,与今天国际物流、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菲尼克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等11家知名企业签署科研与博士培养合作框架协议。聘请了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不莱梅大学教授赫尔茨克,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德国亚琛工业大学人机互动研究所所长罗斯曼教授,芯恩(青岛)集成电路公司董事长张汝京博士,不莱梅生产与物流研究院院长、不来梅大学教授透波恩4位专家为特聘科学家。德国锡根大学教授史达赫,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房殿军,青岛科技大学中德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庆党等12位中外知名高等院校教授、学者被聘为特聘研究员。随后,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中德生态园)管委主任赵士玉,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多特蒙德工业大学教授库恩,芯恩(青岛)集成电路公司董事长张汝京博士以及德国工程院院士罗斯曼共同为中德智能技术博士研究院揭牌。据悉,中德智能技术博士研究院是国内首个由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和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共同指导,在政府支持下成立的技术应用研究和博士人才培养相结合的智能技术共享平台。研究院将引进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模式,以青岛西海岸新区为基地,面向中德两国,充分发挥德方科研机构在科技、人才、创新和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的引领力,为新区乃至青岛市智能制造、智能物流及智能服务技术领域高端人才培养和前沿技术研究创造新动能。中德智能技术博士研究院将搭建以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为核心的顶尖创新团队,充分发挥特聘科学家、研究员专业优势及影响力,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端人才培养与先进工业技术研究生态圈。通过与海尔、西门子(青岛)创新中心、博世(中国)、京东物流、菲尼克斯(中国)、澳柯玛等优秀企业开展院企合作,打造集教研合作、院企合作、国际交流于一体的战略合作新平台。中德智能技术博士研究院首创推行基础研究(以技术方案为主)、系统研究(以软件系统为主体)和应用研究(以虚实融合技术为载体)三位一体的创新研发模式,开展面向智能制造、可持续发展需求的前沿技术研究,形成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促进中德智能领域产学研结合的同时,还担当培养承担中德两国智能制造使命的高端人才。揭牌仪式后,首届中德智能技术高峰论坛随即召开,中德专家着眼“德国应用研究和高端人才培养成功案例分析”、“工业4.0与数字双胞胎”、“海尔COSMOPlat平台技术与实践”等话题做主题演讲,并进行精彩的圆桌对话。近年来,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中德生态园)突出中德合作、体现国际开放融合,坚持发展智能制造关键项目和关键技术,集聚了一批解决方案提供、数字化应用的设计研发类企业,家电、集成电路等智能制造类项目,开放辐射周边企业转型升级的科技支撑平台。园区先后获批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灯塔园区”、“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园区”、获得中德智能制造联盟副理事长单位等称号。目前已落户包含西门子(青岛)创新中心、海尔磁悬浮智能互联工厂、芯恩(青岛)集成电路等在内的高端研发、制造、教育培训机构10余家,智能制造产业已形成从解决方案提供、数字化工厂建设及改造、模式及标准输出一体化产业链,为国家输出家电行业智造标准。未来,将为汽车、石化等产业智能化改造提供解决方案。
疫情期间医院工作人员的免费午餐封面新闻记者 汤晨“人在国外,家人和国内美食是我最惦记的。”新冠疫情肆虐全球,截止4月2日,远在欧洲的德国确诊病例数已超84000例,超过中国,仅次于美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但德国却有着极低的死亡率,死亡病例占比不到1.5%。小袁来自中国南方某海滨城市,目前正在德国拜仁州的一所大学攻读神经生物学博士学位,虽然说是博士阶段的学习,但在德国,博士学习阶段等同于一份工作。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尽管现在德国已经实行了比较严苛的“禁足令”,但还是会偶尔去实验室进行必要实验。因为专业和医学科研有关,小袁所在的实验室就在大学医院内,目前也收治了一些新冠肺炎的确诊病患。医院第一时间的重视“作为一个人在医院但不在一线的科研人员,看到医院随时都能有病毒信息的及时通告,我觉得很安心。”小袁表示,相对德国当地普通人而言,医院对于病毒的认知要超前一些。在1月30日,德国出现零星病例的时候,普通人可能不太重视,觉得中国是一个遥远的国家,但医院很快就成立了专门新冠病毒小组,并且会不定时的给医院所有人员发邮件通报。每天都会收到医院的邮件通告到2月底意大利开始爆发的时候,医院邮件的更新就开始频繁了起来。随着德国疫情的升级,邮件也越来越多。3月中旬,小袁所在的医院取消了所有非必要的手术,为可能增长的病例腾出床位。此外,医院还召集了退休的医护人员和医学生,为可能的人手短缺做准备。“所有的信息都会通过邮件抄送给每一位医院的人员,信息归纳很细致,包括会公布所在城市的病例数,周边区县的病例数,每日医院的检测数量,以及检测呈阳性的数量。”“德式防疫”关键是检测力度“检测率高带来的是更加真实的数字,比较能够反应真实情况,这也是包括我在内很多德国留学生没有惊慌失措的原因。”小袁读过关于德国死亡率低的一些报道,她认为,德国的死亡率低,与德国的检测率高有很大的关系。不是说德国人体质多好,主要是德国的地方上一直有检测权。其他重灾区例如美国,CDC会独占这个检测权,直到疫情全面蔓延了才放权。德国一开始就没有这种状况,虽然上涨的新增确诊病例很多,数字很令人心惊,但是较低的死亡率反映出医疗体系可以支撑的情况。医院张贴的“如何佩戴口罩”此外德国的医疗资源确实很雄厚。比如小袁所在医院就有病毒所,并且有新冠病毒检测能力,虽然这家医院是所在城市最大的医院,但城市常住人口也就只有十多万。此外,医院甚至还配有专门的ECMO中心以备不时之需。目前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医院已开始收治一些意大利的重症病患。小袁认为德国的医疗体系设置也比较合理。德国的看病转诊制度很严格,一般由家庭医生先做初步判断,大家不会一窝蜂地去医院,医院资源不会被严重挤兑。疫情升级之后,医院和政府开通了非常多的热线。如果你觉得出现疑似症状,就可以拨打这些电话,然后会有医疗人员会上门测试。不会让潜在的感染者大规模地暴露在医院,防止出现交叉感染。除特殊情况外,医院已禁止探视希望归国留学生得到理解“很多留学生年纪很小,一个人远离家人,在国外读书本就不易,疫情严重后可能会面临更窘迫的状况。”当前,国内对于海外留学生是否应该赶在疫情期间回国有着不同的声音。“在不一样的立场下会有不同的看法,存在不同的意见很正常。”但小袁对记者表示,她还是比较同情那些年纪较小的海外留学生,“很多学生在武汉疫情暴发时同样很关心国内情况,也会为国内疫情感到焦急。他们现在遇到了不理解的声音,内心应该挺难过的。留学生回国的初衷肯定不是“投毒”心态,很多人确实担心国外疫情失去控制,有的可能也是这种情况下,只身一人在海外比较无助,想和家人在一起吧。”不过小袁也表示,自己可能稍微年长一些,没有特别焦虑,也可以维持现阶段的生活,所以在家待着是她认为更稳妥的选择。大街上空荡荡“很多留学生的签证银行卡也存在到期注销的情况。他们确实也挺不容易的,这么多的辗转回到中国。现在回国人员的隔离流程也开始规范统一了,我也希望这能够为两边不同的声音的和解带来一些可能吧。”大约是在春节前后,小袁说当时自己看到关于国内疫情的新闻时特别担心,每天都在群里叮嘱家人要戴口罩,勤洗手,注意安全。“现在他们反过来叮嘱我,我还有点儿‘不耐烦’啦!”家人和朋友都会来关心我一个人在国外居家不出门会不会太闷。“其实还好,人在国外,家人和国内美食是我最惦记的,像是火锅、椒麻鸡、蒜泥白肉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