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读博,需要满足学历、身体条件、专家推荐、专业要求等方面的具体条件和要求。1. 满足学历要求。在职读博,在学历上,必须是已取得硕士研究生学历或已获得硕士研究生学位。如果研究生学历或学位是在境外留学取得,必须能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才能报名申请在职读博。报名时,必须提交认证证书。如果是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交硕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时间可以延迟,但最迟必须在读博入学前提交硕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证书。2.身体条件。报名申请在职读博,必须要满足招生考试单位(大学或科研院所)对于考生的身心健康要求。3.专家推荐。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报名申请在职读博,要有2名专家意见。2名专家可以是拟报考读博学科的教授或研究员,也可以是具备相关职称的专家。推荐意见必须是书面正式推荐。4.专业要求。现阶段,可以申请在职读博的院校和专业越来越少。因此,如果想申请在职读博,一定要提前了解招生院校或单位的招生简章,吃透招生条件,避免做无用功。5.现役军人在职读博限制。如果是现役军人申请在职读博,尤其是申请在军队招生单位在职读博,还要符合总政治部相关规定。小结:在职读博,对于普通人而言,首先必须具备硕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符合招生单位对身心条件的要求,有2名以上专家教授推荐,并符合招生院校的专业要求才能报名。对于现役军人来说,还必须符合总政治部对现役军人在职读博的相关规定。
在职博士是由院校自主招生,不同院校不同专业招生的条件还是有所区别,在招生前一般都会公布招生简章里面都会详细说明条件,这里简单归纳一下大部分共同的几点!1.在职攻读博士需要什么条件?硕士毕业或者已经获得硕士学位人员;取得学士学位6年及以上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至少有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的书面推荐意见;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还须达到招生单位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等等,上面满足其中之一即可!这些是招生单位的要求!2.其他需要做的准备!想要读在职博士还需要工作单位同意,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不然无法入学是很麻烦的;了解政策还有哪些院校哪些专业招收在职博士;联系导师,不管是怎么读博一定要提前联系导师,不然的话成功概率很低,浪费时间和精力;认真准备还有机会通过考试;做好心理准备,现在博士的毕业要求难度还是非常大的!小编总结:在职读博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并不是很苛刻但是还是很难考上的,因为现在院校还招收在职博士的寥寥无几!
前两天说了读博的条件以及哪些人适合读博。简单地说,读博的条件最最重要的就是身心健康,而那些对未知事物有强烈好奇心、有很好的自学能力及考试速成能力技巧的人通常是比较适合读博的。今天就来说说博士生的日常生活。一是学校课程及考试。博士生一进入学校就会拿到培养办发的培养方案,里面会详细说明需要修读的课程和科目,及相应的学分和考核标准。此外还会详细说明,博士毕业应当达到的条件,例如,发表论文的数量,层次,科研项目等等。一般来说,博士生的课程都安排在第一年。课程主要是专业方向的博导们对专业进行一定的指导和探讨,主要是以研讨课的形式展开。此外会有一些研究方法类和写作课程。在国内读博呢,还有政治课和英语课等相关必修科目。所以第一年基本上是在上课中度过的。课程结束后,需要提交相应的论文,或者参加考试,考核,通过后方能获得相应的学分。二是导师的科研项目。博士生一般来说都会有自己的研究方向,通常是和导师的研究方向相契合。这也是导师把你收入门下的原因。同时,导师会要求你把他做一些科研项目,如收集数据、进行调研、撰写成果,还可能会有报销等行政事务。当然,导师一般也会给学生发点象征性的工资。所以在国内,很多博士生把导师称为“老板”。如果自己的论文与导师研究方向契合,那么多参加些科研项目也无可厚非。但如果导师的项目完全是让博士生代为完成,自己只是挂名,那可能也学不到太多的东西。学生自己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三是发表论文。目前高校一般要求博士生发表一定层次和数量的资格论文,方可申请毕业。这都是高校把科研压力转嫁给博士生的做法。而相比于博士生的数量,核心期刊的版面既要满足教师评职称,又要给博士生毕业,完全是狼多肉少。这也就是前面说的,博士生需要有好的心态,才能经受住一次次退稿打击的原因。这里暂且不论这种科研体制优劣与否。事实情况就是,每个博士生都在为发表资格论文发愁。相比之下,学位论文则显得没有那么困难。一些导师原意带着学生发论文,一些则不愿意。对于不愿意的,只能是自己自求多福。实在不行也只能延期毕业。所以现在高校中延期毕业绝对是多数博士生的状态。
读博的3W法则:Why、What、How为什么读博?不论是在读博前,读博过程中,还是博士毕业后,很多人都会问我这个问题:为什么选择读博?从自身的角度来说,我之所以选择读博,是因为我热爱科学研究,无论是否能够拿到博士学位,我都希望我能一辈子在自然、生物、数字和数字所反映的自然规律中生活。我希望自己能够不断地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在读博的过程中,接触过各种各样由于不同原因选择读博的朋友或同僚。一些人对于科研有着极大的热情,想要成为一位研究人员;而大部分人想要PhD学位是因为他们相信这样可以在他们感兴趣的领域获得待遇更好的工作;另一些人并没有将追求科研作为事业,读博只是为了达成一些其他的目的,读博过程中就想着赶紧毕业;还有一些人根本不想做科研,只是因为毕业了无所适从,选择读博,希望博士结束后可以找到自己的人生路。随着科技发展,工业对于研发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与科研单位合作,研发进展和结果往往难以控制,更多企业选择高薪聘请具有研发能力的博士进行实地研发,或与研究机构合作培养博士。因此就产生了学术型博士和应用型博士两种类型的博士。究竟未来是要选择创造知识,并且在高校或研究所传授知识,还是想要在未来能够将研究学以致用,并且在这些应用领域获得一份工作和事业呢?不得不说,面对国内科研导向的发展,产学研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应用型博士无疑是一个多赢的选择,但对于偏爱基础科学的我,只想发现自然界的规律,选择了攻读学术性博士。在哪儿读博,读什么样的博?不同国家的读博时长不同,国内目前是3~4年,最长不超过8年,以往都是考试制,所有学生都要通过国家设置或学校自主设置的科目考试,拿到符合要求的分数,再经过导师面试,在有足够名额的条件下才能够读博;最近,大部分国内高校同时提供和国外一样的申请制,只要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有一定的成果,并且语言成绩过关就可以向导师申请,经过导师审核面试,在名额足够的条件下就可以跟随导师读博。除此之外,国内也有在职博士,但名额非常有限,条件也比较苛刻,时间较长也不太容易毕业,因此我选择脱产就读(全日制博士)。在国外,博士的研读时间相对长很多,5~8年是常态,很多人会在中途暂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再继续开始;欧美读博都是申请制,往往要求申请人在大学期间参与过研究、在攻读硕士期间有一些成果或成绩优异同时有一些课外活动加分,和导师又能够比较投契,由于每个导师的要求不同,他们也会根据自己的要求在前来申请博士学习资格的学生中进行筛选。不同国家或科研单位对博士学习过程的设置不同,当然有很多必须要学习的课程。但是我认为对于一些领域的博士来说,博士期间公开课程知识的学习几乎已经不是必要的,毕竟读博的根本在于在新的知识领域中实现自学和自我成长。就我的读博经验来说,很多公开课程教授的知识已经明显落后。相较而言,教授科研方法的课程却让我受益匪浅,例如科研逻辑、文献检索、文献或专利撰写、学术会议和海报准备。因此,在开始读博之前,应当根据自己读博的目的自己的客观条件,以及拥有的时间选择合适的攻读博士的地点和方式。为什么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读博?读博的过程是在创造知识,人类发展到这个时期,创造知识已经越发困难了。如果说,在早期文明世代,创造知识是在平地开荒,如今,创造知识就是在山上开荒,想要开垦新的土地,就要先登上这座山。因此,读博过程中消耗的不仅仅是脑力更是体力,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平和的心态都是读博的必备条件。除此之外,因为付出和收入往往不成正比,读博对于家庭来说也是较为沉重的负担,因此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读博。博士学习的过程是开荒,开荒就意味着试错,意味着有可能使劲全身解数、耗费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却一无所获。相比曾经在大学期间,只要努力就可以提高的考试分数,科研开荒过程中的不断试错对于很多不经世事的年轻学生来说都是从未有过的打击。那么,如何克服这样的打击?毕竟我们第一次发现,人生不是靠努力就可以变好的。很多时候,在国内读博,导师和读博期间所研究的课题都不是我们能够选择的。因此,根据我的读博经验之谈,向大家提供以下几点建议:1. 不要内化。很多时候我们倾向于将问题内化,将别人的意见变成自我否定。不要让任何人给自己贴标签,毕竟我们永远是最了解自己的人,用我们做的事情告诉别人我们是谁,而不要让别人用偏见定义自己。2. 要客观和理性,不要功利主义。研究结果也许和我的预期不同,但不代表错误,做科研要学会接受,接受世界的多样性,复杂性,即便是相反的结果也是一种结果,这才是科学的基本态度。3. 情商培养,在任何时候都是有益的。多数选择做科研的人都不太喜欢和人打交道,然而,无论是学术上还是感情上的交流都是大部分人完成博士学习必不可少的精神补给。如果有家人的支持和沟通,那么开荒的挫折感就可以被淡化不少。4. 最后要说明的是,不要贪心。和打麻将一个道理,小胡也是胡。对于刚刚进入科研领域的学生来说,一点小的甜头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导师课题允许的条件下,有一点结果就尝试发一些小文章,不仅有利于了解科学研究的完整流程,而且会增强自信心。在任何事情上,自信心往往能比坚强的意志力更能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来源:女教授跟生活的死磕 作者:爬树鱼此帖子写给打算读博或已经确定直博的博士生们。未来有惊吓,预警方能避险:)1.你的同学,年龄可能比你大很多很多很多很多。举例来讲,我的某位博士同学,比我妈妈还要大半岁。班里年纪最大的同学,比我妈甚至要大上四岁。于是,某日,我妈来学校看我,迎面碰上一群同学。同学甲:阿姨好。同学乙:阿姨好。同学丙(比我妈妈大半岁那位):……2.不过,绝对不要只和与你年龄相仿的同学一块儿玩!能在大把年纪去读博得,一定有颗年轻的心。你孤立了人家,人家多伤心啊……举个例子,我和年纪最大的那位同学,居然有着共同的爱好:缝纫。只是,人家的材料是佛系棉麻,我的材料是粉红小碎花。3.你和另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专业的同学,很可能正在读同一本书。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哲学著作。4.你会不知不觉地告别各种学生活动。不是这些活动不欢迎你,而是,你会迅速发现,当一群本科生发现了你的身份时,他们会整齐划一地大吼“师兄好、师姐好”,然后自以为隐蔽地对你展开围观,想看看博士究竟有啥不同于常人之处。——我的太极拳学习之旅就是这么结束的。5.你会发现,你的本科、硕士同学,正一个一个一个一个地结婚了。生娃了。生二胎了。只有你还是单身狗。6.你会有很多很多公费游学的机会,比如各种博士生论坛、你导师带你参加的各种论坛。一定要珍惜这些机会,因为,工作之后,你就会悲催地发现,你还想到处跑跑,但是,越来越走不动了。7.你会无比惊奇的发现,所谓“读博”,其实,“读”的过程,大部分是你自己在宿舍、教学楼、图书馆读书。有人一步一步耳提面命,今天该读啥,明天该读啥……?不存在的。你自己要是不努力读书,真没有人监督你。8.你会更加惊奇地发现,原来,日子可以过得这么快。时间的尾巴抓都抓不住。一转眼,博一就过去了。一转眼,你的同学都刷刷的发完两篇论文了。一转眼,该开题了;一转眼,该交论文了。一转眼,你的发际线又高了……9.你会郁闷地发现,中国的大学还是超级注意毕业生质量的,尤其是博士阶段。你的导师会天天拿“清退”吓唬你。你的师兄师姐可能只有一半能够在该毕业那年正常毕业。(比如,我上一届,一共毕业了12个人。而那一届总计30+。)10.你会最郁闷的发现,当你累得半死还写不出来论文时,你的老师们,尤其是刚毕业没几年的老师们,总是会对你说,好好珍惜,读博,是你这辈子最清闲的一段时光。然后,三年后,你累死累活的毕业了,工作了,蓦然发现,你的老师说的原来是真的。
文/陈三谈教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10月份报名,初试通常于12月底进行,复试通常于当年的3-5月份进行,具体日期各高等院校自行安排。马上就要到了2021年考研的初试时间了,很多学生摩拳擦掌等待这一刻已经很久了,不少的考生也都准备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我们都知道考研人数急剧上升,导致竞争的压力十分大。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加,本科生含金量也有所下降,专科生寻找工作更是难上加难,所以说考研和考公也成为了很多人的目标,不过大多数毕业生都会选择考研,因为学历高了以后机会也就多了,考研后再考公务员也不迟。在2019年的时候研究生录取人数达到了80万左右,到了2020年直接扩招了18.9万人,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的学生处于陪跑状态,考研上岸率还是比较低的,可以说是五分之一的成功几率。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个话题,考研的人很多,但是为何读博的人却非常少?大部分人都认为博士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存在,这也代表了最高的学历,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无法达到,为什么不少的研究生都放弃考博,这一点也估计只有研究生自己才有感触,其实很多研究生导师都想要培养读博的学生,但是不少的学生还是拒绝了。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上研究生就已经多花费了两三年的时间,很多同学也许都已经赚钱工作养家糊口了,然而自己还在学习,研究生毕业差不多就25岁左右了,要读博士还需要两三年的时间,这时候出来就已经28或者29岁了,男生可能还好点,但是女孩子已经成为了大龄剩女,不少的家长也是反对。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博士毕业很难,对于考博而言,博士的毕业才是最难的,每一位博士都需要有自己的原创成果,而且对学术的要求能力也很高,博士的需要承受的心理压力也很大。最后要说的就是经济条件,这也是不少研究生放弃的原因,家里培养一个大学生已经很不容易了,然后又开始研究生的旅程,又是两三年的抚养,如果再要读博的话,很多家庭恐怕已经无法承受,对于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而言,读博确实有些困难。你们对此有什么看法吗?我们一起留言讨论吧!
前几年很流行一句话:「满大街地抓一把,10 个里面 9 个大学生。」这说的是本科生数量的增加。然而,随着今年大幅度的硕士扩招,又出现了新的说法:「总是赶不上时代发展,研究生越来越不值钱了,以后可能得是博士才吃香了。」确实,不论是硕士生为了深造还是逃避就业压力,还是用人单位对学历的要求,似乎追求高学历是一种社会趋势。而且,博士在就业以及待遇上有很大的优势,这也促使一大批人涌进读博的潮流。不过,读博是完全不同于本科和硕士的,需要考虑到很多因素。作为过来人,关于读博想谈谈以下几点内容。建议在选择读博前,认真思考以下几点内容,其重要性也不亚于专业的选择。1、打铁还需自身硬,考虑自己有否具有「金刚钻」自己适合读博吗?这个问题是首要考虑的。很多人在做选择时,只是一时的「头脑发热」,结果就是万分懊悔。博士研究生与本科生、硕士生的最大区别是,博士要求的是对某些内容的开创性研究,在领域要有突破,不再是「输入性」、「笼统性」的学习,博士要求「精」而「专」。所以,打算读博前,需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应该是「适不适合继续读博」,毕竟俗话说得好「打铁还需自身硬」。个人以为这个问题也很好考虑,关键在于兴趣和热情。如果是本科生,可以试着参与一些导师或学姐学长们的科研,确定自己是否对研究有兴趣。如果是硕士生,可以想想自己硕士期间对科研的热情是否依旧,是否形成了良好的研究思维,是否取得了有一定水平的研究成果等。千万不要听信那些成功者的谦虚之词,说自己取得成功完全是靠了运气、靠了自己的蛮干等等。博士要想出好成果,靠的绝不是出死力,而是智慧的头脑和扎实的学习基础,否则,连毕业的要求都难以达到,更谈不上创新研究。2、选择什么样的导师及研究方向关于硕士博士导师的选择是一门艺术活,对于硕博生来说极其重要。如果说硕士生可以随意选个导师,浑浑噩噩的毕业可能实现,但对博士来说,这是不可能的。选择一个没有作为的导师,你有极大可能成为一个没有作为的,毕不了业的博士(空有博士名头,没有博士学位)。导师可能不会亲自教你什么,但是一个优秀导师可以传递我们一些优秀的学习方法、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启迪智慧以及提供优质的资源。选导师应该一步一步来。第一:首先要选择的就是学校,之后看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感兴趣的内容,那么一个学校导师的范围就缩减到几个人身上了。第二:看老师个人网页,一般大牛的导师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未来的规划都会在个人网页更新,如果很久没有更新了,可能这个老师已经不再做科研或者退休了。第三:看导师研究成果:关注导师有没有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为了看研究室的研究水平。其次看导师的基金项目,可以看出课题组经费是否充足。第四:单纯地去看一个人,这就可以直接发邮件联系导师,与他沟通聊天,或者联系他的学生,对于导师的为人也会有一个大致了解。最后,原则上还是提前联系沟通导师,可能对于更有利于博士申请,提前了解好研究方向。3、年龄、婚姻及家庭可能在本科和硕士阶段谈论这些事情有点远,但是对于博士,这些事情都是需要认真考虑的,无可避免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压力都会扑面而来。而且博士毕竟还是在求学,没有经济基础,所以很多的博士生都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在不断前行。俗话说「三十而立」,然而大多数博士毕业就已经奔三了,此时的自己没有任何经济基础,社会资源关系也很少。虽然之后会有改善,会在努力下让自己过得更好,但是在当下,哪个博士深夜考虑到这些问题的时候不心酸,一座座大山压着自己。所以,博士一定要足够抗压,但同时也要会舒缓压力,释放压力。笔者就是在读博期间看着身边的人都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而自己由于经济基础薄弱,怯于去步入婚姻。很多人在本科完成后就结婚生子,之后安心深造,也有人在博士期间结婚生子,可以说科研婚姻两不误。总之,还是要处理好婚姻和学术道路的协调性。婚姻看起来比较遥远,「我们都还只是孩子啊」,可是突然有一天你就会发现,你已经是要扛起责任的人了,所以,这些也应该在选择读博前有些许考虑。4、人生发展定位很多时候,我们在大学受到的教导是「必须要对自己的人生做好规划」,但是人生是多变的,没有一个人会向着一个方向发展,多元化的发展更能造就成功,重点在于要确定目标,并坚持不懈。读博,可以说是一个目标,但是还是需要做好短期的人生发展规划,也就是为什么去读?读完后去做什么?否则在读博期间或者在毕业之后陷入无尽的迷茫。如果想要在大学做学术研究,给学生上课传播知识,自己研究课题,那么读博士就是必须的。如果励志要从事研发,不一定是教书,博士也是必须的,不仅仅是社会对于学历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博士阶段的学习训练。如果仅仅为了提升学历,镀金,方便找工作,那么要不要读博就值得思考。笔者身边的博士,正常毕业的只有三分之一。毕业都成了问题,学习上也没有什么成就,那么读博岂不是在浪费时间。人生发展定位的思考,也是读博前考虑的重要因素。读博是人生路口的一个选择,选择了就继续下去,结果不会太差。但是我们必须学会权衡,综合考虑,规划好读博路线,保证博士旅程顺利,也能取得一定的成绩,有利于以后的人生发展!
随着现在研究生招生人数的增加以及就业情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硕士研究生,在毕业以后选择考博来缓解自己当前的就业压力。但是由于这些研究生的博士生活和学习状况并不了解对博士期间所从事的科研活动了解不太深入,导致很多硕士研究生在进入博士阶段学习之后发现自己适应不了博士的学习,博士毕业的压力比较大,过得比较痛苦。因此在很多大学都出现了博士毕业延期的情况,而且你们顺利毕业的不是人数以下,大部分博士都出现了延期毕业的现象。因此对于硕士研究生而言,读博不可盲目!在选择考博之前一定要考虑以下几点。第1点,要考虑提前了解所报考学校的博士毕业状况。不同的高校对博士毕业的要求不同,有一些高校。对博士毕业的要求条件比较高,导致很多博士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很难顺利完成学校所规定的科研要求,导致很多博士延迟毕业。因此作为硕士研究生,如果想提前报考博士的话,一定要去了解报考学校每年博士的毕业情况,不能盲目报考。第2点,要考虑好自己是否适合读博。在考博之前,很多考生缺乏对自己科研能力的客观评价,仅仅仅凭借自己主管兴趣去选择报考博士,但是实际上忽略了自己的科研能力,导致最后考上博士以后缺乏持续深入的科研能力,导致自己的科研成果,难以达到学校的毕业条件,最后避免不了。第3点,要考虑提前选择一个好的导师。博士阶段的学习不同,硕士阶段的学习,在博士阶段,更多的科研资源是依靠自己的博士生导师来进行,如果自己的导师水平一般缺乏科研成果,那么自己在博士期间进行科研活动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想发表高水平的论文就比较困难,因此在读博之前一定要选择一个比较靠谱的研究生导师。否则的话在博士阶段会过得比较痛苦。对此大家还有哪些不同的看法?
什么是有尊严地读博士?怎么读才能有尊严?在我看来,尊严最重要的首先得有钱作为支撑,没钱谈尊严会很没底气。因为但凡读博士的平均年龄都二十六七,超过三十的也不在少数。都而立之年了,不但不能挣钱养家,甚者还要父母继续资助,这搁谁都不是件光彩的事。我记得我二十年前在香港读博士的时候,奖学金就有一万三千多,是我父母工资加起来十倍都多。我长这么大也没见过这么多钱!当时就暗下决心,一定努力学习,工作,啥都不说了,就照着这个奖学金,打死也要把这四年博士坚持下来。开玩笑,当然也不完全是开玩笑,因为钱,收入太让人有尊严了。有尊严,就是能挺直腰杆做事。多少年后,我在澳洲也开始带博士生了。澳洲的博士奖学金也不低。一年平均有2.7万澳元。这还不算博士生做tutor的额外费用。通常一个博士一学期做一门课的tutor的收入大概有8千澳元,一年两学期就是1万6,加2.7万就是4.3万。注意这个4.3万是免税的。不少博士生是两口子一起读,这要再乘个2 就是8.6万。博士生的这个收入在澳洲是可以非常体面的生活了。我记得我最开始招博士的时候,有个学生起初并没有申请到奖学金,但他的基础很不错,并表达了即使自费也要过来读的强烈愿望。虽然他的家里条件不错,完全能支付起读博士的费用,但作为导师,我还是想法设法地以项目为支持帮他拿到了奖学金。我的想法很简单,只是不想让这个学生觉着别的学生读博都有奖学金,而他要自费,这无形中会有自卑感。虽说家里有钱,但这毕竟是父母的,不是他自己挣来了。没有尊严,人会没有自信。如果钱的问题解决了,那么什么是有尊严地读博士?这里涉及到什么样的人适合读博士的问题。我之前国内有个朋友为他的儿子跟我咨询如何去国外读博士?我问他为什么希望自己的孩子读博士?他说,你是不知道啊,现在国内无论是国家层面的,还是地方都有很多针对海外博士归国的优惠政策,光安家费就好几十万!我听了以后半晌无语,心想,以这样一个目的去读博士多半会失望的。无独有偶,在澳洲前段时间高考刚刚结束。成绩出来了,我女儿他们中学(很不错的学校)的高考状元是个小女孩,非常聪明,99.5分的成绩 (注意澳洲高考的分数计算和国内不同),尤其化学,物理成绩是满分,这样的成绩应该可以选择一个很好的大学非常好的专业,比如医学,法律,金融等热门专业。选择这样的专业,其实不难理解的,因为一旦从这些专业毕业,意味着一定是医生,律师,金融行业的工作,这样的工作当然是高工资,高社会地位的金饭碗。然而,大大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这个小女儿选择了我们大学的化工专业。这里说一句,我们大学的化工专业是全澳数数一数二的,有世界第一流的大教授坐阵。但即使这样,化工这个专业就就业而言,相比医生律师,并不是一个非常好的专业,尤其是对一个小女孩而言。然而,这个高考状元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化工专业,她的父母也非常支持。可以想象,这个孩子的选择一定是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时我们大学也给了她全额奖学金。这里提一下,这个小孩的家庭条件是非常好的,人家做出这个选择并非看重大学给的奖学金。可以预期这个孩子大概率是会成才的。所谓成才,就是在一个领域能做出突出的贡献。说这么多,是想表达,读博士是要有天赋的。说到天赋,最近看了一个节目,章子怡说她以前是学舞蹈的,很小的时候就非常努力,但有一天她发现即使再努力,在舞蹈这个领域也很难达到极高的艺术水准,自己的天赋是有限的。后来她去学表演,并发现她的天赋其实在表演这个领域。她说,艺术主要靠得是天赋,在大家都努力的情况下,最后决出高低的是天赋。科研与艺术其实是孪生姐妹,同等努力的情况下,什么样的天赋决定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所以,很多学生在决定读博士之前,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的天赋是不是在科研这个领域。搞科研,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只有做出成绩,才有尊严。另外还想说一下,招博士,招不招女生?这其实是一个假命题。在国外,博士招生是绝对不能有性别歧视的。当然,这种男女平等的公平性并不只体现在纸面上。国内人们之所以对招女博士会有担心,无非担心的是这系列的问题,在女生读博士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但无论国内外,女生在适当的年龄生孩子是天经地义的,甚至比搞科研更重要。国外的情况是,绝大多数女性生小孩,她们的工作,学习并不受多大影响。在学校和老师眼里,很多女学生用实力充分证明了女学生只是学生与性别无关,就这么豪横。举个例子,我们这学期有一个非常厉害的女生。这一年大家都在上网课,好几门老师私下聊天都说有个学生每次网课问问题,回答问题都能听到这个女生(准确地讲是妈妈)边上有小孩在闹,她还时不时安抚一下孩子。但就是这样一个女生,一个年轻的妈妈,几乎每门课期末考试都是第一,而且很多课程作业的质量超过了满分的水准,都要给加分 (bonous)。这说明什么呢?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无论男生,女生,自己要有足够的实力,任何尊严都要靠自己的实力争取来的。最后想说,读博士是件非常有挑战的事情,需要脚踏实地,更要仰望星空,无限风光在险峰!转自:维基实验声明:本文仅做学术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如有侵权,请先联系删除,万分感谢!
博士,人类学历教育阶段的最后一站。《说文解字》说,博,广大而精通。说明博士学识渊博同时又在某个领域有所专长。但一般人比较少接触到博士,原因是因为该类群体本身数量有限。同时,人们也对博士的学习生涯不甚了解。博士的招生数量决定了这只能是极少数人才能经历。这倒不是说这些博士就一定有多牛,只不过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下,有博士点的院校本来有限,博导原则上指导学生的数量也仅为一至两名,因此物以稀为贵,每年毕业的博士数量非常之少。基于以上事实,绝大多数人都没体验过博士生活,也不知道读博到底意味着什么。可能有人会对博士的生活感兴趣,想要一探究竟。下面我就我所知做些介绍。一、读博有什么条件?在我看来,最最重要的就是身心健康。为什么是身心健康呢?读博需要上很多课程,看很多文献资料,还要帮着导师做些科研项目,同时还有自己的毕业大事。应该说,每一个博士生一入坑,师兄师姐都会半戏谑地问:“为啥这么想不开要来读博”。可见博士的时间是非常紧张的。与此同时,博士的精神压力也非常大,一是和导师相处,需要磨合和换位思考。二是在发表资格论文上,需要接受不断退稿的打击。三是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答辩,每个关口都是一个坎,一不小心就过不了,导致重头再来。最后,通过了所有审核,还需要面临找工作的压力。在如此紧张的时间和压力下,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是没办法顺利毕业的。网上新闻中那些因为各种各样原因自杀、抑郁的博士生们,往往都是在某个环节没有想通。另外,这么高强度的学习工作压力下,身体健康也非常重要。常有博士生同学在读博期间长期生病,耽误了各种工作。我之所以认为身心健康最为重要,原因是这是可以由自己把握和决定的,而其他外在因素则很多时候不由自己决定。比如发表论文的数量、参加科研项目的数量、出国交流机会等等,这些除了尽人事之外,更多地只能是听天命。但身体可以通过每天锻炼来保持良好状态。我自己就是在读博期间系统性地学习了健身知识,至今坚持健身塑型。心态就更是由自己把握和掌控了。引用佛家的观点:一切为心造。你认为这个世界是美好的,它就是美好的,你认为这是个操蛋的世界,那你必定会被生活强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