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博士后晋升首席科学家仅用4年,这位海归“女神”不一般!流亡者

博士后晋升首席科学家仅用4年,这位海归“女神”不一般!

“明明可以靠颜值,却偏要拼才华”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她曾在英国最大的国家实验室——卢瑟福实验室攻读博士后并从事散裂中子源应用拓展工作成为英国卢瑟福实验室百年以来首位华人女性首席科学家她是怎么做到在其研究领域被赞为“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站在世界散裂中子源研究的塔尖上她又为何选择回国创业?01:00广东卫视《邓璐时间》第二季“湾区开局者”6月14日(周日)21:10播出第五期广东卫视双语主持人邓璐博士带您走近“科研女神”张书彦幸运离不开进取和努力这位登上世界科学殿堂的“大神”级人物有一串非常耀眼的头衔:英国散裂中子源工程实验室最年轻的首席科学家、卢瑟福实验室百年来第一位女性华人首席科学家、欧洲散裂中子源科技委员会委员、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广东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第二十二届广东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从博士后成功做到首席科学家一般人平均要花十多年才能完成的晋升张书彦仅用了四年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她谦称有幸运的成分然而更多的是不懈努力正如她所说“机会要留给有准备的人”她极力争取,牵头研发多项创新技术促成许多工业用户与中子源项目的合作在工业应用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科研实力获得学界认可助推“国之重器”领跑世界在张书彦供职卢瑟福实验室时国家重点建设的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在东莞正式开工建设散裂中子源相当于一台探秘微观世界的“超级显微镜”能够为众多前沿学科提供检测研究平台其技术可服务于航空航天、核电站、高铁等国家级大项目怀揣科技报国的梦想张书彦希望回到家乡创建一个更先进的实验室为散裂中子源建起工程材料衍射谱仪让它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东莞市政府的盛情邀请和支持下她放弃英国的优厚条件回国,创办了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并担任院长集科研与管理于一身从零开始开创万事,张书彦说“我在努力去成为大家的肩膀”科技创新的践行者和推动者在广东这片干事创业的沃土张书彦利用技术与经验调动各种优质科研资源不断拓展散裂中子源的应用为广东打造科技创新强省、为国家发展战略而服务一直从事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的她十分重视基础研究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基础研究是一个源头的供给”此外,张书彦还特别注重创新的积累“一个完整的创新链,应该是从知识创新,再到技术创新,最后到产品创新”她鼓励通过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积聚更多创新人才来为技术和产品研发增添更多活力身处前沿科技浪潮之巅张书彦和她背后的科学家团队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把报国热忱化作行动?在她心目中“团队”二字又意味着什么?

道纪

先进材料科学园动工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马骏 通讯员松湖)2020年CEAM学术年会暨先进材料科学园建设动工启动仪式前日在松山湖举行,该科学园将构建国际检测、检验认定中心和国家级共享实验室,并引入产业基金、新材料联盟和产业孵化平台、商业配套等内容,预计明年可建成投入使用。这也是东莞市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首批建设项目之一。东莞市委常委、松山湖党工委书记刘炜,东莞市科学技术局局长卓庆,松山湖党工委委员、管委会总经济师卢钢以及多位海内外知名院士、学者和企业代表参加了这一活动。在启动仪式上,广东(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即CEAM,以下简称“材料基因研究院”)院长张书彦表示,先进材料科学园将以研究院为核心,构建国际检测、检验认定中心和国家级共享实验室,同时引入产业基金、新材料联盟、产业孵化平台和商业配套等内容,预计明年可以建成投入使用。张书彦称,在松山湖科学城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历史机遇下,先进材料科学园未来可发展成为先进材料科技的协同创新中心和高端知识密集型产业平台。“目前松山湖已集聚一大批创新资源,构建了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培育的完整创新生态。”卢钢希望材料基因研究院以国家战略赋能东莞为契机,不断加强国内外合作,坚持不懈地在材料研究领域稳步向前,助力提升东莞市产业发展格局。【来源:广州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不可以已

广东东莞首期投50亿元建材料科学与技术实验室

中新社东莞2月27日电 (李映民 李纯)首期投资超过50亿元人民币的材料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27日在广东东莞举行揭牌仪式。该实验室计划用地1000亩,建成后将充分发挥东莞粤港澳产业及学术地域优势,重点开展人工智能材料、先进制造材料、生命材料等材料科学的研究。 东莞是世界知名的制造业城市,近年来,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东莞不断深化创新驱动,发展先进制造业。在中国科学院牵头下,东莞围绕落户该市的中国散裂中子源这一大型科学装置,和邻近粤港澳产业及学术地域优势,建立材料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 据东莞科技局官员介绍,该实验室将由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牵头,聚集海内外在材料科学领域具有优势的高校院所,重点开展人工智能材料、先进制造材料、生命材料和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等材料科学的相关研究,建设世界一流的材料科学与技术研究机构。 该实验室作为东莞的重大项目之一,首期5年投资将超50亿元人民币,首期用地约400亩。目前实验室已引进英国卢瑟福实验室散裂中子源张书彦团队,组建了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依托中国国家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第三代半导体南方基地。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中山大学等10多家高校院所也将积极参与该材料实验室的建设。 东莞科技局官员表示,他们希望能够联合海内外在材料科学领域具有优势的高校院所,将实验室打造成为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一流创新高地、高端人才汇聚地、产业技术创新策源地。(完)

悲夫

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委员会主任曾路一行来莞调研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的战略部署要求,摸查了解东莞市基础研究发展基本情况,12月22日,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委员会主任曾路一行来莞开展调研,东莞理工学院、广东医科大学、东莞市人民医院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会上,市科技局副局长肖铮勇详细介绍了我市基础研究工作情况及十四五期间开展基础研究的工作思路,提出以科技创新来推动产业发展,并表示我市一贯支持源头创新并将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同时将积极引导社会资源参与基础研究。与会单位代表就开展基础研究工作情况及项目申报、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沟通,畅所欲言,现场气氛热烈。调研组还实地走访了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等单位,听取各单位源头创新工作汇报及基础研究工作想法。调研过程中,曾路主任对我市基础研究工作予以充分肯定,详细介绍了省基金委在基金工作方面的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和业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并对我市“十四五”期间基础研究方向规划、资源配置、项目管理、成果评价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同时希望我市结合自身实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重大科学装置,开展一批前沿性基础研究,推动我市科技源头创新和人才培养。【来源:东莞市科技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一心一德

一次特殊的广东青年五四奖章颁奖仪式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广州4月29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 今天,第二十二届“广东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揭晓,马星等10名个人、广州市天河区港澳青年创业服务中心等10个集体获奖。“广东青年五四奖章”是团广东省委、省青联授予广东优秀青年个人及先进青年集体的最高荣誉,旨在树立政治进步、品德高尚、贡献突出的优秀青年榜样和典型,集中展示新时代广东青年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今年的获奖者们没有集体领奖,他们中的代表兵分五路来到南粤大地的乡镇村居,用自己所长参与到各种扶贫活动当中,用这样特别的亮相方式为脱贫攻坚贡献自身的力量。坐标:韶关乐昌廊田村,广东省定贫困村。广东女子篮球队在2019年WCBA总决赛中首次夺取总冠军,2020年春节疫情期间坚持训练,多名队员入选国家队并顺利取得东京奥运会入场券。广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政文组长期高质量报道各类政文新闻,多次荣获中国新闻奖。这两个优秀的集体都获得了“广东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奖,他们派出了多名代表并邀请广东男篮代表任骏飞、赵睿一同来到廊田村,和当地的驻村干部一起走访慰问贫困户,结合自己的特长给村里的青少年和贫困户子女进行了篮球教学和朗诵教学。这些优秀青年“老师”专业又不乏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廊田村的青少年。孩子们纷纷表示:“哥哥姐姐好厉害,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能上这样有趣的课。”活动现场,团省委书记池志雄为两组五四青年奖章的集体颁发了奖章,随后广东青基会“杜锋篮球场”项目也在现场启动。坐标:茂名高州市沙田村,广东省定贫困村。毕业后返乡创业大力发展绿色智慧农业、主动投入家乡扶贫攻坚和公益事业的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朱焱宗获得了“广东青年五四奖章”。今天,朱焱宗和其他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一起来到沙田村,深入了解高州市龙眼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龙眼公园与高州市龙眼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龙眼加工提升项目,分析项目建设经营状况、产业带动效应以及贫困帮扶情况,围绕荔枝、龙眼等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等专题为贫困村电商从业者、果农、对接贫困户等进行了一场现场授课,帮助当地青年在即将到来的丰收季节更好地完成产销各环节工作。“作为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我们要发挥‘头雁’效应,深挖产业帮扶,拓展思路,提升规模效益,带领更多农村青年脱贫致富。”朱焱宗说。坐标:汕尾海丰新山村,省定贫困村(2019年脱贫)。哈工大(深圳)材料学院教授、院长助理马星是今年“广东青年五四奖章”的获奖个人,他从事生物医用微纳米机器的国际前沿科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8项,其研究成果“最小纳米火箭”打破世界吉尼斯纪录。马星赶赴“红色村”海丰县附城镇新山村,在一棵大榕树下开展了一场“五四”青年节宣讲活动,与当地30余名青年学生面对面交流,分享作为一名青年科学家的成长故事与感想体会,“同学们要诚实守信,持之以恒发扬奋斗精神,敢于追梦圆梦”。马星现场向同学们赠书,鼓励大家多读书、读好书,通过阅读领略更精彩的世界。许多当地学生都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科学家,被马星教授深入浅出的故事深深吸引。学生小宇说:“一直以为科学家都是大天才,原来也是要一直努力才行的,以后我也要认真读书,也争取成为马老师一样的大科学家。”坐标:湛江坡头区沙城村,广东省定贫困村。扶贫先扶志,扶志必扶智。今天,“青年云支教”广东乡村学子健康成长计划项目示范点在湛江坡头区沙城村启动,向当地捐赠爱心教学设备,展示“云支教”教学场景。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蔡鑫伦、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张书彦等“广东青年五四奖章”获奖者也来到现场,给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中小学生,开展了一场“青年课堂”。蔡鑫伦研制成功世界首颗高性能硅基电光转换芯片,这是突破光电子芯片“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张书彦带领团队与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共同研制中国散裂中子工程材料衍射谱仪,取得了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这两名各自学术领域里的顶尖教授,同学子们交流了自己少年时期的学习方法、求学心得,并勉励大家:“你们要相信知识就是力量,努力学习、打好基础、造福家乡,更好地为国家民族建功立业。”坐标:清远英德寨背村,广东省定贫困村。今天,为缓解贫困地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而开设的广东共青团“健康直通车”走进寨背村,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护士长、国家第二批援鄂中医医疗队队员陈二辉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副院长、援助武汉协和医院的陈振光医生等随同前往。陈二辉在支援武汉战疫期间,服务雷神山医院C6病区,在精心护理基础上积极开展多种中医特色疗法,推广八段锦,惠及全国万千新冠肺炎患者,他被特授“广东青年五四奖章”。与他们一起的,还有往届“广东青年五四奖章”医疗界别获奖者,他们一同向寨背村青少年群体开展义诊巡诊送健康活动,包括心血管疾病早期筛查及风险评估、脊柱侧弯预防筛查、中医知识科普、八段锦养生操教学等,为当地青少年和村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以前只知道中药很苦,今天才知道中医原来那么博大精深。”青年小花笑着说。团广东省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设计开展这次特殊的颁奖仪式,其目的既是表彰先进,进一步激励和引导广大青年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同时也是通过青年榜样的率先垂范,号召全省各界青年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这是广东五四青年奖章颁奖仪式第一次走出会场讲台、走进田间地头。活动虽然没有颁奖台,却是在广袤乡村这个大舞台进行的。”团广东省委书记池志雄说,“也希望广大青年能向‘五四奖章’获奖者学习,继续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贡献广东青年力量。”(共青团新闻中心编辑)图片由团广东省委提供附件1第二十二届“广东青年五四奖章”获奖个人名单(共10名)马星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教授甘学德(壮族) 广东省广垦橡胶集团柬埔寨春丰橡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焱宗 高州市燊马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经理苏金标 广州市黄埔区永和消防救援站班长李正强 中国南方电网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三水供电局技术员李金娟(女)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四级高级法官张书彦(女) 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张莹莹(女) 深圳市雨燕残疾人关爱事业发展中心主任赵建 广州市公安局刑事技术所法医检验科副科长蔡鑫伦 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附件2第二十二届“广东青年五四奖章”获奖集体名单(共10个)广东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时政采访部政文组广东女子篮球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多语言志愿服务队广东省纪委监委办公厅综合信息处广东省审计厅经济责任审计二处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鲸豚救护小组广州市天河区港澳青年创业服务中心(广州市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江门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鱼菜共生创业团队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民兵连数字广东“粤省事”团队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绿戈壁

走进田间地头,一场特殊的广东青年五四奖章颁奖仪式

南方网讯(记者/何雅柔 通讯员/岳青)作为我省青年的最高荣誉,记者4月29日从团省委了解到,经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青年联合会联合决定,第二十二届“广东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揭晓,马星等10名同志、广州市天河区港澳青年创业服务中心(广州市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等10个集体获奖。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获奖者们没有集体领奖,他们中的代表兵分五路来到南粤大地的乡镇村居,用自己所长参与到各种扶贫活动当中,用这样特别的亮相方式为脱贫攻坚贡献自身的力量。坐标:韶关乐昌廊田村(省定贫困村),花式授课吸引学生广东女子篮球队在2019年WCBA总决赛中首次夺取总冠军,2020年春节疫情期间坚持训练,多名队员入选国家队并顺利取得东京奥运会入场券。广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政文组长期高质量报道各类政文新闻,多次荣获中国新闻奖。这两个优秀的集体都获得了“广东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奖,他们派出了多名代表并邀请了广东男篮代表任骏飞、赵睿一同来到廊田村,和当地的驻村干部一起走访慰问贫困户,结合自己的特长给村里的青少年和贫困户子女们进行了篮球教学和朗诵教学。这些优秀青年“老师”专业又不乏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廊田村的青少年。孩子们纷纷表示:“哥哥姐姐好厉害,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能上这样有趣的课。”活动现场,团省委书记池志雄为两组五四青年奖章的集体颁发了奖章,随后广东青基会“杜锋篮球场”项目也在现场启动。广东女子篮球队代表给廊田村青少年进行篮球基本教学。通讯员供图坐标:茂名高州市沙田村(省定贫困村),田间课堂助农脱贫毕业后返乡创业大力发展绿色智慧农业、主动投入家乡扶贫攻坚和公益事业的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朱焱宗获得了“广东青年五四奖章”。他和其他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一起来到沙田村,深入了解高州市龙眼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龙眼公园与高州市龙眼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龙眼加工提升项目,分析项目建设经营状况、产业带动效应以及贫困帮扶情况,围绕荔枝、龙眼等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等专题为贫困村电商从业者、果农、对接贫困户等进行了一场现场授课,帮助当地青年在即将到来的丰收季节更好地完成产销各环节工作。“作为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我们要发挥‘头雁’效应,深挖产业帮扶,拓展思路,提升规模效益,带领更多农村青年脱贫致富。”朱焱宗说。朱焱宗给沙田村青年进行现场授课。通讯员供图坐标:汕尾海丰新山村(省定贫困村-2019年脱贫),对话青年科学家哈工大(深圳)材料学院教授、院长助理马星是今年“广东青年五四奖章”的获奖个人,他从事生物医用微纳米机器的国际前沿科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8项,其研究成果“最小纳米火箭”打破世界吉尼斯纪录。他赶赴省定“红色村”汕尾市海丰县附城镇新山村,在一棵大榕树下开展了一场“五四”青年节宣讲活动,与当地30余位青年学生面对面交流,分享作为一名青年科学家的成长故事与感想体会,“同学们要诚实守信,持之以恒发扬奋斗精神,敢于追梦圆梦。”活动现场马星给同学们赠了书,鼓励大家多读书、读好书,通过阅读领略更精彩的世界。许多当地学生都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科学家,都被马星教授深入浅出的故事深深吸引。学生小宇说:“一直以为科学家都是大天才,原来也是要一直努力才行的,以后我也要认真读书,也争取成为马老师一样的大科学家。” 马星在大榕树下开展宣讲活动。通讯员供图坐标:湛江坡头区沙城村(省定贫困村),共享知识盛宴扶贫先扶志,扶志必扶智。29日,“青年云支教”广东乡村学子健康成长计划项目示范点在湛江坡头区沙城村启动,向当地捐赠爱心教学设备,展示“云支教”教学场景。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蔡鑫伦、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张书彦等“广东青年五四奖章”获奖者也来到现场,给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中小学生,开展了一场“青年课堂”。蔡鑫伦研制成功世界首颗“高性能硅基电光转换芯片”,这是突破光电子芯片“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张书彦带领团队与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共同研制中国散裂中子工程材料衍射谱仪,取得了大量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这两位在学术领域的顶尖教授,跟学子们交流了自己少年时期的学习方法、求学心得,并勉励大家:“你们要相信知识就是力量,努力学习、打好基础、造福家乡,更好地为国家民族建功立业。”张书彦与青少年学子交流学习方法、求学心得。通讯员供图 坐标:清远英德寨背村(省定贫困村),义诊巡诊暖人心29日,为缓解贫困地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而开设广东共青团“健康直通车”走进寨背村,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护士长、国家第二批援鄂中医医疗队队员陈二辉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副院长、援助武汉协和医院的陈振光医生等随同前往。陈二辉在支援武汉战疫期间,服务雷神山医院C6病区,在精心护理基础上积极开展多种中医特色疗法,推广八段锦,惠及全国万千新冠肺炎患者,他被特授“广东青年五四奖章”。与他们一起的,还有往届“广东青年五四奖章”医疗界别获奖者,他们一同面向寨背村青少年群体开展义诊巡诊送健康活动,包括心血管疾病早期筛查及风险评估、脊柱侧弯预防筛查、中医知识科普、八段锦养生操教学等,为当地青少年和村民们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以前只知道中药很苦,今天才知道中医原来那么博大精深。”青年小花笑着说道。陈二辉在进行八段锦养生操教学。通讯员供图团省委设计开展这次特殊的颁奖仪式,其目的既是表彰先进,进一步激励和引导广大青年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同时也是通过青年榜样的率先垂范,号召全省各界青年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这是广东五四青年奖章颁奖仪式第一次走出会场讲台、走进田间地头。虽然没有颁奖台,却是在广袤乡村这个大舞台进行的。”团省委书记池志雄说道,“也希望广大青年能向‘五四奖章’获奖者学习,继续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贡献广东青年力量。” 第二十二届“广东青年五四奖章”获奖个人名单(共10名,按姓氏笔画排序)马 星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教授甘学德 广东省广垦橡胶集团柬埔寨春丰橡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焱宗 高州市燊马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经理苏金标 广州市黄埔区永和消防救援站班长李正强 中国南方电网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三水供电局技术员李金娟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四级高级法官张书彦 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张莹莹 深圳市雨燕残疾人关爱事业发展中心主任赵 建 广州市公安局刑事技术所法医检验科副科长蔡鑫伦 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 第二十二届“广东青年五四奖章”获奖集体名单(共10个)广东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时政采访部政文组数字广东“粤省事”团队广东省纪委监委办公厅综合信息处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民兵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多语言志愿服务队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鲸豚救护小组江门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鱼菜共生创业团队广东女子篮球队广东省审计厅经济责任审计二处广州市天河区港澳青年创业服务中心(广州市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第二十二届“广东青年五四奖章”提名奖个人和集体名单文 宏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兰荣贵 广东省地质局第五地质大队塔吉克斯坦金矿勘查项目部地质组负责人刘婷婷 广东省二沙体育训练中心运动员苏 铠 中建二局广东建设基地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吴学明 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总会执行主席陈 节 深圳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九大队副科级警官林子凯 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常务副会长廖程浩 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所所长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设计院常规岛与公用设施所华南理工大学植物资源化学团队韶关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广东工业大学微纳加工技术创新团队茂名市高州市宝光消防救援站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电梯安全性新技术研发团队

田子无让

广东青年五四奖章的一次特殊颁奖仪式

央广网广州4月29日消息(记者郑澍 通讯员岳青)4月29日,第二十二届“广东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揭晓,马星等10名同志、广州市天河区港澳青年创业服务中心(广州市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等10个集体获奖。“广东青年五四奖章”是团省委、省青联授予广东优秀青年个人及先进青年集体的最高荣誉,旨在树立政治进步、品德高尚、贡献突出的优秀青年榜样和典型,集中展示新时代广东青年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记者了解到,今年的获奖者们没有集体领奖,他们中的代表兵分多路来到南粤大地的乡镇村居,用自己所长参与到各种扶贫活动当中,用这样特别的亮相方式为脱贫攻坚贡献自身的力量。广东女子篮球队代表给廊田村青少年进行篮球基本教学(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坐标:韶关乐昌廊田村,省定贫困村广东女子篮球队在2019年WCBA总决赛中首次夺取总冠军,2020年春节疫情期间坚持训练,多名队员入选国家队并顺利取得东京奥运会入场券。广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政文组长期高质量报道各类政文新闻,多次荣获中国新闻奖。这两个优秀的集体都获得了“广东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奖,他们派出了多名代表并邀请了广东男篮代表任骏飞、赵睿一同来到廊田村,和当地的驻村干部一起走访慰问贫困户,结合自己的特长给村里的青少年和贫困户子女们进行了篮球教学和朗诵教学。这些优秀青年“老师”专业又不乏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廊田村的青少年。孩子们纷纷表示:“哥哥姐姐好厉害,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能上这样有趣的课。”活动现场,团省委书记池志雄为两组五四青年奖章的集体颁发了奖章,随后广东青基会“杜锋篮球场”项目也在现场启动。朱焱宗给沙田村青年进行现场授课(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坐标:茂名高州市沙田村,省定贫困村毕业后返乡创业大力发展绿色智慧农业、主动投入家乡扶贫攻坚和公益事业的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朱焱宗获得了“广东青年五四奖章”。他和其他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一起来到沙田村,深入了解高州市龙眼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龙眼公园与高州市龙眼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龙眼加工提升项目,分析项目建设经营状况、产业带动效应以及贫困帮扶情况,围绕荔枝、龙眼等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等专题为贫困村电商从业者、果农、对接贫困户等进行了一场现场授课,帮助当地青年在即将到来的丰收季节更好地完成产销各环节工作。“作为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我们要发挥‘头雁’效应,深挖产业帮扶,拓展思路,提升规模效益,带领更多农村青年脱贫致富。”朱焱宗说。马星在大榕树下开展宣讲活动(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坐标:汕尾海丰新山村,省定贫困村(2019年脱贫)哈工大(深圳)材料学院教授、院长助理马星是今年“广东青年五四奖章”的获奖个人,他从事生物医用微纳米机器的国际前沿科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8项,其研究成果“最小纳米火箭”打破世界吉尼斯纪录。他赶赴省定“红色村”汕尾市海丰县附城镇新山村,在一棵大榕树下开展了一场“五四”青年节宣讲活动,与当地30余位青年学生面对面交流,分享作为一名青年科学家的成长故事与感想体会,“同学们要诚实守信,持之以恒发扬奋斗精神,敢于追梦圆梦。”活动现场马星给同学们赠了书,鼓励大家多读书、读好书,通过阅读领略更精彩的世界。许多当地学生都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科学家,都被马星教授深入浅出的故事深深吸引。学生小宇说:“一直以为科学家都是大天才,原来也是要一直努力才行的,以后我也要认真读书,也争取成为马老师一样的大科学家。”张书彦与青少年学子交流学习方法、求学心得(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坐标:湛江坡头区沙城村,省定贫困村扶贫先扶志,扶志必扶智。29日,“青年云支教”广东乡村学子健康成长计划项目示范点在湛江坡头区沙城村启动,向当地捐赠爱心教学设备,展示“云支教”教学场景。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蔡鑫伦、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张书彦等“广东青年五四奖章”获奖者也来到现场,给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中小学生,开展了一场“青年课堂”。蔡鑫伦研制成功世界首颗“高性能硅基电光转换芯片”,这是突破光电子芯片“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张书彦带领团队与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共同研制中国散裂中子工程材料衍射谱仪,取得了大量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这两位在学术领域的顶尖教授,跟学子们交流了自己少年时期的学习方法、求学心得,并勉励大家:“你们要相信知识就是力量,努力学习、打好基础、造福家乡,更好地为国家民族建功立业。”陈二辉在进行八段锦养生操教学(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坐标:清远英德寨背村,省定贫困村29日,为缓解贫困地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而开设广东共青团“健康直通车”走进寨背村,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护士长、国家第二批援鄂中医医疗队队员陈二辉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副院长、援助武汉协和医院的陈振光医生等随同前往。陈二辉在支援武汉战疫期间,服务雷神山医院C6病区,在精心护理基础上积极开展多种中医特色疗法,推广八段锦,惠及全国万千新冠肺炎患者,他被特授“广东青年五四奖章”。与他们一起的,还有往届“广东青年五四奖章”医疗界别获奖者,他们一同面向寨背村青少年群体开展义诊巡诊送健康活动,包括心血管疾病早期筛查及风险评估、脊柱侧弯预防筛查、中医知识科普、八段锦养生操教学等,为当地青少年和村民们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以前只知道中药很苦,今天才知道中医原来那么博大精深。”青年小花笑着说道。“这是广东五四青年奖章颁奖仪式第一次走出会场讲台、走进田间地头。虽然没有颁奖台,却是在广袤乡村这个大舞台进行的。”团省委书记池志雄说道,“也希望广大青年能向‘五四奖章’获奖者学习,继续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贡献广东青年力量。”

食罪人

东莞举办2020年首届中国松山湖先进技术与产品采购会暨发展战略研讨会

10月16日,“2020年首届中国松山湖先进技术与产品采购会暨发展战略研讨会(中船融通创新与产品技术需求对接会)”在东莞松山湖成功举办。活动紧紧围绕“融通创新资源、共促产业发展”的主题,干货满满、精彩纷呈。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曹友生院长在致辞中表示,松山湖能够为创新创业、先进技术深度发展、科技产业化提供完备的产业链配套资源与高效的服务保障,通过举办本次活动,进一步挖掘广大民营企业创新成果,推动形成具有船舶行业特色的协同创新产业聚集区。此外,作为活动核心议程之一的中国船舶集团技术创新需求发布,发布的技术需求共106项,既有船舶行业代表性工程的需求,也有37个成员单位立足自身高质量发展的技术创新实际需要,如沪东中华LNG船再气化系统设计、昆明船舶设备集团生产制造过程智能化升级改造、河北汉光重工有限公司目标识别装置等采购需求。需求发布后,广东中船军民融合研究院与广东(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东莞理工学院、广东海洋大学、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圣辰自动化技术(东莞)有限公司、广船国际南方环境有限公司,分别就“船舶材料及结构力学性能分析及评价”“联合建立5G实验室”“基于智能集群的无人装备的研发”“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先进技术技术转移转化”“传感技术在船舶领域应用”“船舶工业企业环保问题解决方案”等6个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东莞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具有明显的先天优势,区位条件、产业配套、基础配套和营商环境等方面大多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而集团确实有很多科技创新需求”,参会中船集团成员单位表示。东莞松山湖高举创新高地旗帜,积极促进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军工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无人智能装备等领域技术在广东民用领域转移转化,东莞民营企业借助专业的创新服务平台,通过科技创新,也正在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背景下,东莞将更快、更好加入大湾区建设之中,迈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钟宏连、陈明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杨洪权

所行而善

加快建设松山湖科学城 逐梦世界一流科学城

举办中国首个极化中子领域国际会议,携手钱学森实验室共建太空材料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粤港澳中子散射科学技术联合实验室入选广东省首批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岁末年初,大多数人已经放松身心,准备迎接新春佳节的到来,而在东莞松山湖科学城,以一大批顶尖院士领衔的科学家,正在开启创新升级加速度,各类大平台、大机构、大企业等高端科技创新要素加速向松山湖科学城集聚,带动当地创新氛围愈加活跃、高水平创新愈加丰硕。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当前,东莞市政府正积极联手中科院共建松山湖科学城,双方将采取“院地合作、所企对接”的模式,由中国科学院着力整合优势创新资源,由东莞市人民政府在土地、资金、政策上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以松山湖科学城为抓手,共建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构建院地合作与发展新格局。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需求为导向,双方将探索院地合作的创新体制机制,打造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科技服务体系,将东莞建设成科技创新活跃、人才团队聚集的创新型城市。改革开放天地宽,创新飞跃万重山!当前,松山湖科学城正在形成一流的创新氛围,朝着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的新时代新梦想阔步前行。面向产业需求布局完整创新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处在国家创新体系金字塔的塔尖,被称作科研“皇冠上的明珠”,是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核心力量,对高层次人才和重大科研项目具有强大的虹吸效应,对所在区域和城市的创新发展意义非凡。经过18年的建设发展,松山湖已初步形成一流平台、一流企业、一流机构、一流大学、一流人才等“五个一流”高端创新要素加速集聚的良好发展态势,无疑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东莞市委书记梁维东说,东莞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开局良好,在参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民生领域对接合作、标志性项目建设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接下来东莞将把参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作为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加快松山湖科学城的建设。当前,松山湖科学城携手深圳光明科学城共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发展态势基本形成。松山湖科学城前身是2018年初东莞市委、市政府依托中国散裂中子源等国家大科学装置规划建设的松山湖中子科学城。科学城设立之初就对标张江、怀柔、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力争成为大湾区战略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载体和示范区域。更名后的松山湖科学城将按照重点依托松山湖高新区、区域空间连片一体化发展、整合区域战略性资源等原则,规划面积优化调整为90.52平方公里,涵盖松山湖、大朗、大岭山、黄江“一园三镇”具有战略价值的相关区域。面向产业需求,按照构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完整创新链的思路,松山湖科学城未来将形成“一轴、一区、两心、三组团”的布局。“一轴”即科技创新轴。作为广深港澳科创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串联起东莞松山湖科学城和深圳光明科学城。同时有机串联科学城北部城市配套服务中心和南部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完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化”全链条功能。“一区”即环巍峨山大科学装置集聚区。巍峨山是松山湖科学城与光明科学城的共享绿核,利用其地质稳定、环境优越的条件,环山区域规划布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功能。巍峨山北麓目前已集聚散裂中子源、南方先进光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及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等原始创新资源,未来将继续依山而聚,承载更多科技创新资源。“两心”即北部城市配套服务中心和南部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城市配套服务中心依托松山湖北站及松山湖行政服务中心,以满足生活、生产配套服务为主;南部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依托大装置向北的创新中轴,以满足科技创新活动需要为主。“三组团”即科技创新组团、创新转化组团和企业总部组团。三大组团通过“创新研究—中试孵化—产业转化”全链条形成科学城创新研究有机体。同时通过完善高品质城市服务和生产生活配套,加速产城融合。大科学装置加速释放磁极效应巍峨山下、水平村旁,十几年前,当中科院参与筹建中国散裂中子源的专家们第一次到访东莞这片山林时,村民们还无法想象这里即将发生的巨大变化。如今,“荔枝园”变成了“中子源”,全球第四台、国内唯一的“超级显微镜”投入使用,为诸多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卡脖子”问题提供了重要平台,包括诺奖得主杨振宁在内的一大批世界级科学家也纷至沓来,深刻改变着东莞的创新基因。“若干年后,在松山湖畔,偶遇世界级的科学家将不会是意外。”几年前,当中科院院士、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陈和生向来访者讲出这句话时,人们对于这个深藏在东莞腹地深山中的“大家伙”究竟蕴含着多少能量尚不明了。但短短数年间,随着中国散裂中子源的身形逐渐显现,开始像一块磁石一样吸引着全球各地的名流政要、专家学者及其他社会人士纷至沓来。2019年12月18日下午,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系列启动会在广州举行,首批10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正式授牌。这批实验室布局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环境科技等重点领域,建设期为3年。由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陈和生院士担任实验室主任的粤港澳中子散射科学技术联合实验室位列其中,成为东莞唯一入选的实验室。该实验室依托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香港城市大学、澳门大学、东莞理工学院共同建设,依托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平台,将开展中子散射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研究,解决高性能结构材料和多功能材料等国家重大需求的技术难题。中国散裂中子源作为“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十二大科学装置之首,是我国迄今为止单项投资规模最大的大科学工程,这项“国之重器”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脉冲型散裂中子源的国家。2018年9月,中国散裂中子源正式对全球用户开放后,成为从事中子散射研究科学家们追捧的“香饽饽”。目前,该装置正在进行的第三轮开放运行,收到常规课题申请164项,通过57项,呈现出供不应求的趋势。截至2019年12月初,在中国散裂中子源上完成的课题有127个,前来实验的用户云集了英国剑桥大学、香港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各大研究所等颇具影响力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并产出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中国散裂中子源每年还举办各类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成为展示东莞乃至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窗口。2019年11月23日,2019中国散裂中子源极化中子技术研讨会在东莞召开,这是首次在中国举办的极化中子领域的国际会议。“作为今年东莞高层次人才活动周的压轴项目,也是东莞近年来人才领域举办的最尖端、最顶级的科技研讨会议,本次会议对东莞建设国家科学中心,打造科技城市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东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郑琳说。春潮拍岸千帆竞,乘风破浪正当时。布局建设大科学装置群和高水平科研院所,可能不会有立竿见影的产出和效用,但却是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标配,也是从科技创新大国迈向世界科技强国的题中之义。发力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打造重大原始创新策源地,正是松山湖科学城所承载的历史使命。2019年9月25日,在中国散裂中子源投入运行一周年之际,南方先进光源研究测试平台项目动工,选址临近中国散裂中子源园区,预计2021年完工。项目将围绕南方先进光源项目及相关技术,开展前瞻性和系统性的研究工作,进行关键核心设备的研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国产化率。南方先进光源与散裂中子源堪称国家大科学装置“姐妹花”,其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亦不容小觑。“散裂中子源和同步辐射光源组成大科学平台集群,将发挥‘1+1>2’的研究能力,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提供强大的平台支撑。”中科院高能所副所长、东莞分部主任陈延伟表示。接下来,中科院和东莞市政府将在松山湖科学城共建国际领先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双方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散裂中子源二期和南方先进光源预研在莞建设,共同推动散裂中子源二期的谱仪建设、加速器功率提升和靶站升级改造,加快开展南方先进光源研究测试平台建设工作。在更远期,以中国散裂中子源、南方先进光源等国家大科学装置为核心,松山湖科学城还将争取规划布局更多大科学设施,形成大科学装置集群,吸引世界范围内的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到园区开展科学研究活动,一个指向源头创新的引擎已然启动。营造充分尊重信任科学家的创新氛围2019年12月17日,由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与钱学森实验室联合举办的“第二次太空探索实验科学委员会会议暨新时代航天发展研讨会(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论坛)”在东莞市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顺利召开,并揭牌成立“太空材料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此次会议的召开和研究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对基础科学领域对外开放和前沿科学交流的不懈努力,实验室为材料科学与相关交叉学科的发展和创新性学术思想的诞生提供了广阔平台,逐步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前沿科学交流新窗口。作为全省首批四个重点实验室之一,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占地1200亩,总投资约120亿元,自2018年挂牌以来,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已引进18个产业化科研团队,招引了“双聘”和全职人员共390人,其中包括10位两院院士、30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围绕“人工智能与材料科学”“生物医学与材料科学”“新时代航天发展”等主题,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先后举办了4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论坛,赵忠贤、王恩哥、许宁生、顾秉林、包为民等数十位院士参加。目前,在一批顶尖科学家的带领下,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累计在《自然》等国际一流期刊发表文章149篇,7个项目获得国家、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实验室的原创新科研成果“多孔介质低氮燃烧技术与装备”“金属/陶瓷超耐磨复合材料”“高折射率新型透明陶瓷材料与器件”“激光照明全光谱荧光陶瓷”等项目已在东莞塘厦镇率先实现落地转化。“材料实验室选址临近中国散裂中子源与南方先进光源,三个大科学装置聚合,使得实验室将来可以达到世界上最高的压力、最低的温度、最强的场、最大的变形,这种非常极端环境有利于做出更多的新材料。”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卫华对松山湖科学城的未来充满信心。当前,松山湖材料实验正对标国家实验室,布局前沿科学研究、创新样板工厂、公共技术平台和大科学装置、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四大核心板块,形成“前沿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技术研究—产业转化”的全链条模式,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材料研发南方基地、未来国家物质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粤港澳交叉开放的新窗口及具有国际品牌效应的粤港澳科研中心。纵观世界各国发展史,有一条基本规律令人瞩目:崛起中的大国、强国总会逐步凝聚科技力量,依托科技创新体系,在一定历史时期成为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的世界中心,并以强大的综合创新能力,带动全社会生产力和竞争力等关键要素提升,引领世界发展。分析这一基本规律,并细解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过程要素,有一个关键的共识是:各国优秀科学家、尤其是卓越的战略科学家群体,发挥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战略科学家是前瞻布局和全面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关键少数”。除了创新性思维和创造性知识的有机结合体之外,战略科学家往往具有凝聚科学家群体的人格魅力和宏观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带领和影响几代人投身某一领域,引领该领域走在国际的前沿,率领一个学科、一门科学走到时代的前列,促进科技应用与相关产业发展并产生显著效益,对国家科技创新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得之,可得天下。科技创新与高技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战略科学家引领性的探索、开拓和奋进。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项目的发展充分验证了这一点。园区应大力营造充分尊重信任科学家的创新氛围,给予科学家们充分的自主权开展创新活动。”松山湖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欧阳南江表示,接下来,松山湖科学城将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推动科技、产业、人才联动发展。一方面坚持“充分尊重科学家、充分信任科学家”的“放水养鱼”模式的有益探索。战略科学家是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关键少数”,不适用于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科学家需要建立新型的机制。当前,东莞市“充分尊重科学家、充分信任放权”的管理原则和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现阶段聘请知名院士专家参与建设的方式,在充分保障资金和资源配套的前提下,政府真正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赋予了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在这样一种高效有力的机制保障下,给材料实验室营造了宽裕的干事创业氛围,充分调动了材料实验室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现阶段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建设快速推进、成效十分明显,仅用一年多时间在人才引进、团队引进、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喜人成绩,在园区众多科研平台中表现突出。“充分尊重科学家、充分放权”的“放水养鱼”模式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松山湖国际机器人基地等项目实践中验证可行。接下来,松山湖科学城将继续抢抓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积极与国际先进创新规则对接,破除制约创新要素流动和创新效率效益提高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探索形成更加有利于科技产业创新的制度体系。高端科技创新要素加速聚集2019年12月7日,由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和中国散裂中子源联合举办的“中子工程材料衍射谱仪用户会议”在东莞举办,会议邀请了法国国家技术科学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学副校长吕坚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香港大学首席教授颜庆云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国际著名高温材料力学专家Esteban Busso院士等12位专家作主题报告,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央企国企、民营企业、行业组织等数十家机构近200位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与代表出席会议。会议的举办也标志着,由东莞市政府、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与中科院高能所共同研制的中子工程材料衍射谱仪正式启动建设。近年来,依托中国散裂中子源等大科学装置、以及众多新型研发机构、高校院所,松山湖科学城先后建设了一批一流的研究平台、产业平台、孵化平台等。东莞市政府大力资助引入的张书彦为带头人的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总投资5.5亿元,专注于突破制约材料与装备制造工艺发展的瓶颈,以应力工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为核心,对材料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等关键核心机理,材料的制备过程、服役环境等问题通过多尺度理论模拟和多方法实验测量相结合进行深度研究,拓展散裂中子源的应力工程应用领域,填补我国在该研究领域的空白,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防装备建设领域,材料研发、装备制造和服役评价等方面尚存的技术难点和“卡脖子”问题,提供强有力技术手段支撑。“这里的年轻人打造一个新的科技产品,迭代速度可能比硅谷、欧洲要快5到10倍,而成本却大概只需要它们的1/5到1/4——这就是粤港澳大湾区巨大的优势。”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领衔创办的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瞄准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二大产业”和世界一流潜质青年创业家培养链、机器人和智能装备核心技术和核心零部件研发研制链、世界一流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企业孵化和产业培育链“三个链条”,通过整合和优化世界范围内的创新科技技术和高端人才资源,实现机器人核心技术创新突破,推进中国机器人企业民族品牌的建立。目前基地成功获批国家级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省市两级新型研发机构,省市两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市级港澳创业培育基地等称号,短短4年时间,诞生了30多家创业团队,80余家科技型的创业公司。据统计,目前仅松山湖纳入备案统计的孵化器就有40家,其中被认定为国家级孵化器14家、被认定为国家级孵化器培育单位(省级)15家、被认定为市级孵化器31家,携手全球顶尖孵化器美国Founders Space在园区合作共建Founders Space松山湖国际创新中心;拥有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61个,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2个,新型研发机构33家。可以预见,随着松山湖科学城建设的不断推进,尤其是中国散裂中子源、南方先进光源等大科学装置的发展,必然衍生一系列新型研究机构(包括平台、实验室、技术中心和研究院等),加速高端科技创新要素向松山湖科学城集聚。松山湖科学城将在构建强化基础创新优势的同时,打通创新与产业的通道,构建具有东莞特色的,服务于制造业,面向技术商业转化,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创新网络,强化各平台间的沟通、交流和融合,促进建立成果交流和转化服务平台,加强与产业层的联系,形成内部紧密联系的有机体。从虎门太平手袋厂的开山破冰,到松山湖高新区开发的兴涛弄潮,再到如今松山湖科学城的逐浪扬帆,东莞一路以改革、开放、创新,不断开创出新的前进道路,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正走向充满梦想、充满生机的新天地。撰文:张仕婷 图片:孙俊杰 松湖宣编辑统筹:甘韵矶

请辞而退

东莞集聚高端创新要素 大科学装置加速释放磁极效应

岁末年初,在东莞松山湖科学城,以一大批顶尖院士领衔的科学家,正在开启创新升级加速度。各类大平台、大机构、大企业等高端科技创新要素加速向松山湖科学城集聚,带动当地创新氛围愈加活跃、高水平创新愈加丰硕。 举办中国首个极化中子领域国际会议、携手钱学森实验室共建太空材料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粤港澳中子散射科学技术联合实验室入选广东省首批粤港澳联合实验室…… 岁末年初,在东莞松山湖科学城,以一大批顶尖院士领衔的科学家,正在开启创新升级加速度。各类大平台、大机构、大企业等高端科技创新要素加速向松山湖科学城集聚,带动当地创新氛围愈加活跃、高水平创新愈加丰硕。 当前,东莞市政府正积极联手中科院共建松山湖科学城。双方将采取“院地合作、所企对接”的模式,由中国科学院着力整合优势创新资源,由东莞市人民政府在土地、资金、政策上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以松山湖科学城为抓手,共建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构建院地合作与发展新格局。 东莞市相关领导表示,东莞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开局良好,在参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民生领域对接合作、标志性项目建设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接下来东莞将把参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作为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加快松山湖科学城的建设。 面向产业需求布局完整创新链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处在国家创新体系金字塔的塔尖,被称作科研“皇冠上的明珠”,是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核心力量,对高层次人才和重大科研项目具有强大的虹吸效应,对所在区域和城市的创新发展意义非凡。 经过18年的建设发展,松山湖已初步形成一流平台、一流企业、一流机构、一流大学、一流人才等“五个一流”高端创新要素加速集聚的良好发展态势。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松山湖科学城携手深圳光明科学城,共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发展态势已基本形成。松山湖科学城的前身,是2018年初东莞市委市政府依托中国散裂中子源等国家大科学装置规划建设的松山湖中子科学城。科学城设立之初就对标张江、怀柔、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力争成为大湾区战略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载体和示范区域。更名后的松山湖科学城将按照重点依托松山湖高新区、区域空间连片一体化发展、整合区域战略性资源等原则,规划面积优化调整为90.52平方公里,涵盖松山湖、大朗、大岭山、黄江一园三镇具有战略价值的相关区域。 面向产业需求,按照构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完整创新链的思路,松山湖科学城未来将形成“一轴、一区、两心、三组团”的布局。 国内唯一“超级显微镜”改变创新基因 巍峨山下、水平村旁,十几年前,当中科院参与筹建中国散裂中子源的专家们第一次到访东莞这片山林时,村民们还无法想象这里即将发生的巨大变化。 如今,“荔枝园”变成了“中子源”。全球第四台、国内唯一的“超级显微镜”投入使用,为诸多领域关键技术突破“高精尖”问题提供了重要平台。包括诺奖得主杨振宁在内的一大批世界级科学家也纷至沓来,深刻改变着东莞的创新基因。 “若干年后,在松山湖畔,偶遇世界级的科学家将不会是意外。”几年前,当中科院院士、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陈和生向来访者讲出这句话时,人们对于这个深藏在东莞腹地深山中的“大家伙”究竟蕴含着多少能量尚不明了。但短短数年间,随着中国散裂中子源的身形逐渐显现,开始像一块磁石一样吸引着外界人士纷至沓来。 中国散裂中子源作为“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十二大科学装置之首,是我国迄今为止单项投资规模最大的大科学工程。这项“国之重器”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脉冲型散裂中子源的国家。 2018年9月,中国散裂中子源正式对全球用户开放后,成为从事中子散射研究科学家们追捧的“香饽饽”。目前,该装置正在进行的第三轮开放运行,收到常规课题申请164项,通过57项,呈现出供不应求的趋势。 截至12月初,在中国散裂中子源上完成的课题有127个,前来实验的用户云集了英国剑桥大学、香港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各大研究所等颇具影响力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并产出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2019年9月25日,在中国散裂中子源投入运行一周年之际,南方先进光源研究测试平台项目动工,选址临近中国散裂中子源园区,预计2021年完工。项目将围绕南方先进光源项目及相关技术,开展前瞻性和系统性的研究工作,进行关键核心设备的研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国产化率。 南方先进光源与散裂中子源堪称国家大科学装置“姐妹花”,其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亦不容小觑。“散裂中子源和同步辐射光源组成大科学平台集群,将发挥‘1+1>2’的研究能力,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提供强大的平台支撑。” 中科院高能所副所长、东莞分部主任陈延伟表示。 一系列新型研究机构将“破壳而出” 2019年12月7日,由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和中国散裂中子源联合举办的中子工程材料衍射谱仪用户会议在东莞举办。会议的举办也标志着,由东莞市政府、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与中科院高能所共同研制的中子工程材料衍射谱仪正式启动建设。 近年来,依托中国散裂中子源等大科学装置,以及众多新型研发机构、高校院所,松山湖科学城先后建设了一批一流的研究平台、产业平台、孵化平台等。 东莞市政府大力资助以张书彦为带头人的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总投资5.5亿元,专注于突破制约材料与装备制造工艺发展的瓶颈。以应力工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为核心,对材料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等关键核心机理,材料的制备过程、服役环境等问题,通过多尺度理论模拟和多方法实验测量相结合进行深度研究,拓展散裂中子源的应力工程应用领域,填补我国在该研究领域的空白。 “这里的年轻人打造一个新的科技产品,迭代速度可能比硅谷、欧洲要快5到10倍,而成本却大概只需要它们的1/5到1/4——这就是粤港澳大湾区巨大的优势。”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说。 李泽湘领衔创办的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短短四年时间,诞生了三十多家创业团队,80余家科技型的创业公司。 据统计,目前仅松山湖纳入备案统计的孵化器就有40家。其中被认定为国家级孵化器14家,拥有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61个,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2个,新型研发机构33家。 随着松山湖科学城建设的不断推进,尤其是中国散裂中子源、南方先进光源等大科学装置的发展,必然衍生一系列新型研究机构(包括平台、实验室、技术中心和研究院等),加速高端科技创新要素向松山湖科学城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