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博士也要扩招了?6所知名高校2020年博士招生计划出炉鳄鱼巷

博士也要扩招了?6所知名高校2020年博士招生计划出炉

3月3日,教育部网站公布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促进学科融合 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其中一条明确指出:(十四)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将人工智能纳入“国家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招生计划”支持范围,综合考虑有关高校高水平师资、国家级科研平台、重大科研项目和攻关任务,以及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成效等情况,安排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招生计划专项增量。积极引导高校通过实施常规增量倾斜和存量调整办法,切实优化招生结构,精准扩大人工智能相关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继硕士扩招、博士后扩大岗位规模之后,部分高校博士扩招似乎也有新动作。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40多所院校陆续发布招生简章。以下为6所知名高校在2019年与2020年的博士招生人简章中相关博士招收人数的公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国人民大学2019年博士生招生专业共130个,拟招收博士研究生约940人。中国人民大学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2020年博士生招生专业共131个,拟招收博士研究生约1000人。实际招生规模由学校根据国家正式下达计划数并结合各专业生源状况最终确定。南开大学南开大学2019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说明:我校2019年计划招收博士研究生900多名,涵盖直接攻博、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制以及普通招考四种考试方式。南开大学2020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我校2020年计划招收博士研究生1000多名,涵盖直接攻博、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制以及普通招考四种考试方式。东南大学东南大学2019年全日制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2019年,我校拟招收全日制攻读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800余名(最终以教育部正式下达招生计划为准)。东南大学2020年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2020年,我校拟招收全日制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1000余名(最终以教育部正式下达招生计划为准)。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校本部):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2200名左右(含医学院),录取时根据学校发展和生源情况适当调整招生名额,最终招生人数以教育部正式下达招生计划的文件为准。上海交通大学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校本部):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2500名左右(含医学院),录取时根据学校发展和生源情况适当调整招生名额,最终招生人数以教育部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2019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2019年国科大计划在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7大学科门类的160余个专业招收博士研究生7000余名(具体数据以教育部正式下达的2019年招生计划为准)。中国科学院大学2020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2020年国科大研究生招生备案导师12789名,其中博士生导师7070名。2020年国科大共有130余个培养单位(具体指中科院所属研究院、所、中心、园、台、站及国科大所属各院系,下同)计划在哲学、教育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8大学科门类的160余个专业招收博士研究生约7000名(具体数据以教育部正式下达的2020年招生计划为准)。以下是明确表示扩大博士生培养规模的3所高校河南大学2020年3月31日,河南大学召开2020年第3次校长办公会议:会议研究了2020年研究生招生有关事宜,安排部署相关工作。会议要求,要逐步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扩大研究生招生比例,尤其要拓展博士生招生渠道,扩大博士生培养规模,适应一流大学建设需要;要调整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发挥研究生培养单位的主体作用,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广州大学近日,广州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动态中更新,2020年学校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指标均大幅增长,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增加至2281名,增幅达30.2%;其中学术学位632人、专业学位1649人,分别较去年增加36.5%和28%。博士研究生指标增加至104名,增幅19.5%,其中学术学位77人、专业学位27人,分别较去年增加10%和58.8%。指标数、增幅率双创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之多。空军军医大学空军军医大学也于近日发布了关于增加2020年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通知指出2020年教育部计划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由原计划115人(学术型60人、专业型55人)增加至145人(学术型75人、专业型70人);教育部计划博士研究生招生指标由58人(学术型41人、专业型17人)增加至73人(学术型50人、专业型23人)。博士研究生扩招质量难保? 中大校长回应:“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去年的两会,罗俊就提出要扩大博士生招生规模。中山大学校长罗俊称,通过调研发现,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已成为我国科学研究和国家创新体系的生力军;我国博士生培养规模偏小与高水平创新人才需求迫切之间矛盾突显。“就中大来说,在保证了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的博士生指标外,一般都是2-3个教授去竞争1个博士生指标,一批优秀教授并不是每年都能招收博士生。”罗俊说。博士生扩招引发培养质量下滑的忧虑,罗俊果断表示:“不存在必然联系。”他强调,这个要看主流,而不应该以偏概全。罗俊认为,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关键在于导师,“一流的大学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导师是否优秀直接决定了学生是否优秀。因此,他认为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首先必须提高教师队伍质量,核心是师德师风建设。其次,严师出高徒,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还必须狠抓培养过程。要让博士生在四到五年的学习过程中,经历完整、严格的科研学术训练,强化学生的原创探索意识和独立创新能力。

见而非也

多所高校公布博士招生简章,博士扩招达10万,影响远没想象那么大

4.12日,在中国人大、南开、东南、上交大与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单位陆续公布2020年博士招生简章后,“博士招生扩招”成为热门话题。以东南大学为例,2019年全日制博士招生800余名,2020年招收1000余名。上海交大2019年博士招生2200名左右,2020年博士生招生规模是2500名左右。换句话说,这些院校的博士招生增幅均不小。其实,早在2018年教育部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249号(教育类017号)提案的答复函中明确提到“2020年我国博士生招生总规模达到10万人”。作为一个研究生导师,小西觉得关键点不应在博士扩招,而在博士毕业、求职。个人发现一个细节,此次公布2020年博士招生简章的40余所单位大部分是“双一流”院校或顶尖科研单位中科院。在“双一流”院校博士招生普遍采用申请-考核制后,招生早已发生不小变化。早几年,为学科建设,这些招生单位在调整学科、专业的同时,提升了博导获取招生指标的难度,如年进账经费额度、高水平论文数量、国家三大奖、人才项目资助。部分在读博士生应该比较有体会。之前邮件联系博导时,很多博导回复是指标早已被定、建议更换其他导师。以我熟知个一个院士团队为例,团队硕士读博还需要排队,尤其是硕士毕业后又想回来读博的更难。适当放开博导招生限制,这类院校博士生扩招10-20%,真没有太大压力。不缺课题、助研津贴等条件,反而是博导一直缺学生,本身就期望博士扩招。以中科院为例,目前与不少高校有着博士联培合作。在小西读博时,博士点、博导都少,部分教授科研上去后,可是在校内跨专业每年指导3-5个博士生。2020年之前,部分单位在遴选新增一大批博导后,仅约人均一年一个博士生指标,少量还算不到一个。事实上,根据博士点、博导、招生计划分布,我们会发现大部分博士都是毕业于“双一流”院校、中科院,与本科、硕士学生分布差异很大。换句话说,在读博平台都不会太差的情况下,大家就会更为看重研究方向与导师,即学生圈中常说的“本科看学校,硕士看专业,博士看导师”。博士毕业后,大部分人首选是做科研,如进高校或研究院所。除自身科研成果、院校层次等因素,导师推荐同样关键。早期,被诟病的“近期繁殖”严重,就是部分博导将自己过多学生留下。目前,常见的是出国做2年博后,之后走人才引进回团队。之前媒体报道数据提及博士生延期率约2/3,有导师因素,也有平台、博士自身问题。在读研时,确有部分是盲从、随大流,但是在读3年看清团队师兄师姐读博的真实情形,再选择读博还是会比较谨慎的。真不用担心他们因扩招或求职受限转去读博。文末,小西想说这次博士扩招是好事。扩招指标主要集中在“双一流”等名校,更是给原本要在双非大学读博的学生一个机遇,即换个更好的平台读博。个人觉得,读博影响远没想象那么大!大家对于博士扩招,怎么看? 若是我的文章对你稍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或转发,让更多人看到,非常感谢!

不设房

看这里!东南大学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东南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等学府之一,秉承“止于至善”的校训,赢得了“以科学名世,以人才报国”的广泛赞誉。为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根据《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等文件,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经批准我校2020年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东南大学强基计划”),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担当引领未来和造福人类的领军人才。一、招生对象及报名条件在我校安排强基计划招生的省份,符合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条件,理想信念坚定,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品德优良,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并有志于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毕业生均可申请报名。申请报名考生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1、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下同)达到生源所在地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高考综合改革和合并录取批次省份单独划定的相应分数线)上理科60分(含)、文科40分(含)、综合改革30分(含),其中江苏文理科分别为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上20分(含)和30分(含),物理或历史科目的等级必须达A级或以上等级,另一门选测科目的等级必须达B级或以上等级;2、报考理科类专业的考生高考数学科目成绩须达到科目满分的85%(含)及以上。第二类: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高中阶段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任一学科中获得全国决赛二等及以上奖项的考生,高考成绩达到所在省(区、市)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高考综合改革和合并录取批次省份单独划定的相应分数线),可破格进入入围名单,江苏考生还须物理或历史科目的等级达A级或以上等级,另一门选测科目的等级达B级或以上等级。二、招生专业及招生计划高考综合改革省份考生选考科目符合报考专业(类)要求方可报名,分省招生计划详见报名系统。三、报名方式与选拔程序(一)报名时间和办法5月10日至31日考生可登录东南大学强基计划报名系统(网址:https://bm.chsi.com.cn/jcxkzs/sch/10286),按要求准确、完整地完成网上报名。报名时,考生需根据自己的学科特长和专业兴趣填报1-3个专业(类)志愿,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省份考生选考科目应符合填报专业的科目要求。报考我校强基计划的考生不能兼报其他高校。考生仅须提交上传强基计划报名表,并由本人签字,所有材料和志愿提交后不得修改。(二)考生参加统一高考报名审核通过考生均须参加全国统一高考。(三)入围校考办法7月26日,对于第一类考生,我校依据高考成绩,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按考生所在省份各专业计划数的 4 倍分别确定各专业入围高校考核考生名单(末位同分均入围),并公示各专业入围标准。对于第二类考生,达到学校破格入围的条件和相应高考成绩要求,即可入围。(四)高校考核7月29日至30日举行高校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体育测试和综合能力测试。具体时间、地点详见报名系统中准考证。1、体育测试。体育测试实行合格考,不计入高校考核总分,未达到合格要求的考生不再参与后续综合能力测试。2、综合能力测试。综合能力测试分专业进行,测试方式包括笔试和面试。笔试主要考察学生所申报入围学科的基本素养;面试将结合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的考生综合素质档案,主要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潜力等。面试采取专家、考生“双随机”抽签的方式,测试全程录音录像。综合能力测试成绩由笔试和面试成绩组成,其中笔试成绩占比60%,面试成绩占比40%。3、学校考核工作方案可能将视本地疫情防控情况作出相应调整,届时会再进行通知。(五)录取办法1、综合成绩折算办法综合成绩由“高考成绩(折算成满分100分)×85%+高校考核综合能力测试成绩(折算成满分100分)×15%”计算形成。2、确定录取名单对于第一类考生,根据相关省份强基计划的招生名额,按照“分数优先”的原则分专业依据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确定强基计划预录取名单。当考生综合成绩相同时,依次比较高考成绩、高校考核综合能力测试成绩进行录取。若仍然相同,报考文科类专业考生依次比较语文、英语(外语)、数学成绩,报考理科类考生依次比较数学、语文、英语(外语)成绩。对于第二类考生,综合成绩达到该省市同科类所有第一类考生最低录取分数线的,予以录取。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按招生计划审定强基计划预录取名单,并报各省级招办审核,办理录取手续。我校于8月5日前公布录取名单并公示录取标准。被正式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本省(区、市)后续高考志愿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正常参加本省(区、市)后续各批次高考志愿录取。四、培养方案围绕党和国家在新时代赋予“双一流”高校的使命,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领域,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条件资源建设,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知识基础、深厚的人文素养和突出的创新能力,努力造就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担当引领未来和造福人类的领军人才。(一)阶段性考核和分流补入办法实施本硕博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完全学分制,本科采用3至4年的弹性学习年限。建立科学化、多阶段的动态进出机制,对进入强基计划的学生进行综合考查、科学分流。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入校后原则上不得转到强基计划招生之外的专业就读。培养过程中设置多个阶段性考核节点,结合学业绩点与综合测评情况,进行动态分流补入。本科一年级结束后,对不适合在强基计划专业学习的学生转入所在学科专业的普通班级继续修读,对意愿进入强基计划专业学习且考核合格的优秀学生可转入。本科三年级结束后,结合考核情况与个人志愿,对于学业优秀的学生可获推荐免试研究生攻读硕士学位,对于其中具有较强研究潜力和创新意识的学生,可获推荐直博攻读博士学位。(二)本硕博衔接培养方案学校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交叉、强创新”的培养路径,遵循“坚持立德树人,凸显价值引领”、“夯实通识基础,拓宽专业口径”、“强化专业内核,凝练专业主干”、“加强学科交叉,促进个性培养”、“强化实践教学,提高综合能力”等基本原则,整合全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重构本硕博衔接的培养体系。本科阶段旨在夯实基础学科能力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欲望;硕博阶段在本学科或交叉学科有深入研究,并做出创造性成果。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制定独立的培养方案,单独编班组织教学,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实施导师制、书院制、完全学分制与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卓越化、本研一体化的“三制五化”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能够更好激发学生潜能与创造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1、构建贯穿本硕博的培养体系。合理调整本硕博阶段的课程层次和授课内容,实现本硕博教学运行衔接、课程互选衔接。建立全校性平台课程,允许学生在本科阶段选择研究生课程作为其个性化发展课程;研究生可跨学院、跨学科选修本科生专业课;实施研究能力的衔接培养,把本科阶段的研学项目(SRTP)、学科竞赛等课外研学与研究生阶段的课题研究衔接设计,课题从本科学习阶段延伸至研究生学习阶段,持续提升学生创新研究能力。2、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科研平台开放共享,提升学生科研能力。为每名学生配备师德高尚、学术精湛、教学水准高的博士生导师,建立导师库,实行动态进出机制,强化导师考核。建立全程化、全覆盖、个性化的指导机制,充分发挥导师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思想价值引领、学业指导、科研引路、职业规划的重要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等重大科研平台优先面向学生开放。推动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参与重大科研任务,所获研究学分可替换部分课程学分。3、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班授课。大量增加师生互动和研讨,强化自学能力,训练综合创新和团队协作精神。对于低年级学生,课堂教学以启发式、互动式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研究的乐趣;对于高年级学生,课堂教学以引导式、探究式、讨论式为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方法与技术手段来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4、强化“个性化”自主发展学分和课程,实施完全学分制,激发自主创新潜能,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质。学生可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修读的课程,达到专业毕业和学位授予条件即获得相应证书。培养方案中设置一定比例的个性化学分,供学生在导师指导下选修,形成个性化学习方案。实施寒、暑期学校制度,丰富学生假期学习生活。冬令营期间邀请国内外优秀学者开设精品人文课程、学术讲座等,注重文化熏陶、思想价值引领;暑期学校期间开展各类创新实践活动、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参加导师科研等。学生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和自身实际,自主选择参加某个暑期学校和冬令营,开阔视野、促进交流、获得丰富学术滋养。5、构建跨文化互融的国际交流环境与育人平台。加大对出境(国)交流学习的支持力度,鼓励学生到世界一流大学学习交流竞技。为学生提供“访学-科研-竞赛-毕设”等多样化的交流方式,拓展“整建制-小团队-个人”等多层次的交流模式,开设一批精品全英文课程,提高人才培养国际化的深度与广度。(三)其他激励机制1、免试推荐研究生(含直博)对政治思想表现良好、学业优秀的学生,100%推荐免试研究生,对其中具有较强研究潜力和创新意识的学生,推荐直博。2、奖学金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在本科阶段优先享受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等高级别奖励,在硕博阶段享受最高级别学业奖学金;提高各类奖学金的获奖比例,并为强基计划学生设立专门奖学金。3、学术交流(1)公派留学:本科阶段,全额资助强基计划学生整建制赴海外国际高水平大学学习交流一学期,为每位学生提供至少一次参加国际高水平竞赛、国际暑期学校、国际联合毕业设计等各类国际交流项目或活动的机会;博士阶段,全额资助每位学生赴海外国际一流大学联合培养一年。(2)学术会议:本、硕、博阶段,至少全额资助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各一次;邀请诺奖得主等学术大师为学生做学术讲座。4、科学研究本科阶段,为每位学生配备师德高尚、学术精湛、教学水准高的博士生导师,学生提前进入导师课题组,参与重大科研项目等课题研究;强基计划学生在参加科研训练项目、创新实践活动等方面享有优先权;学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和协同创新中心等重大科研平台优先面向强基计划学生开放。5、荣誉设立一批“荣誉课程”;在各类评奖评优活动中,单独划定名额;对各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优先授予“杰出学生”、“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所在班级优先推荐申报各级“先进班集体”;对优秀毕业生授予“荣誉学位证书”。五、其他说明(一)关于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将考生电子化的综合素质档案上传至强基计划报名系统。(二)对于综合素质档案造假或在高校考核中舞弊的考生,将取消强基计划的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并将有关情况通报有关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或教育行政部门,取消其当年高考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并视情节轻重给予3年内暂停参加各类国家教育考试的处理。已经入学的,按教育部和我校相关规定处理取消学籍,毕业后发现的取消毕业证、学位证。中学应当对所出具的材料认真核实,出现弄虚作假情形的,我校保留采取相关措施的权利。(三)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入校后本科阶段原则上不得转到强基计划招生之外的专业就读。(四)选拔测试期间,考生的交通、食宿等费用自理。入围高校考核的家庭经济困难考生可向我校提出申请,我校可酌情提供保障性路费和住宿补贴。(五)学校未委托任何个人或中介组织开展强基计划等考试招生有关工作,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营利性培训活动。六、监督保障机制(一)我校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招生工作在东南大学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东南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和实施。我校在实施本简章的过程中做到招生方案公开、选拔方法公平、录取标准公示。(二)我校将对录取的学生进行入学资格复查,对不具备入学资格的学生,按教育部相关规定处理。(三)东南大学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招生工作接受东南大学纪检、监察部门全程监督,并接受社会监督。(四)东南大学强基计划招生录取按教育部相关规定执行。若教育部2020年招生政策发生改变,则按新的规定执行。本简章由东南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东南大学2020年5月7日

弟切草

东南大学2020年第二批博士研究生拟录取查询及办理相关手续的通知

一、拟录取查询请凭报名号和密码登录“东南大学博士研究生网上报名系统”,查询拟录取结果。录取通知书预计在7月底寄发,若需变更邮寄地址,请于7月20日前在系统中更改,过期更改无效。请务必仔细阅读以下通知,并按照要求办理相关手续。二、相关手续要求(一)全日制非定向博士生1、调审档案我校对所有拟录取全日制非定向博士生须调审档案(注:档案保管在我校档案馆的本校学生除外)。请打印《调档函》(建议使用IE浏览器),并尽快交给档案保管部门或所在单位办理调档手续(注:调档函有红色印章,请选择彩色打印机打印)。(1) 往届生档案请于2020年7月25日前寄至拟录取院系分党委(按函中所示地址和接收人)。(2) 外校应届生档案可在毕业后由所在学校寄送。2、《现实表现情况表》《现实表现情况表》用于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外校应届生若档案暂时无法寄送至拟录取院系分党委,请于2020年7月25日前提交《现实表现情况表》。注:参加去年11月第一批考核已向报考院系提交过《现实表现情况表》的考生,不需要再办理此表。(二)全日制定向博士生1、《现实表现情况表》我校对拟录取全日制定向博士生不调审人事档案,请于2020年7月25日前提交《现实表现情况表》。2、《定向培养协议书》所有拟录取定向博士生必须下载打印博士定向培养协议书,按要求填写签章,请于2020年7月25日前寄送到报考院系。注:参加去年11月第一批考核已向报考院系提交过《现实表现情况表》和《定向培养协议书》的考生,不需要再办理此表。(三)非全日制定向博士生1、博士《现实表现情况表》2、博士《定向培养协议书》所有拟录取非全日制定向博士生,均须按要求办理《现实表现情况表》和《定向培养协议书》,并于秋季新生入学后交学院统一办理和存档。三、政治思想审核和体检审核1、院系将根据上述材料对考生进行政治思想审核,审核不合格者将取消其拟录取资格。若提供虚假材料,一经查实,取消入学资格,并追究本人责任。2、新生入学时需统一进行体检。体检不合格者将取消其拟录取资格。四、其他1、请登陆“东南大学网上报名系统”,打印《报考东南大学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本人签字确认,并于秋季新生入学后交学院统一办理并存档。参加去年11月第一批考核已向报考院系提交过《报考东南大学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的考生,不需要再办理此表。2、录取通知书预计在2020年7月底陆续寄发,届时请及时关注网站公告。材料不齐全的,将扣发录取通知书。3、如有疑问,可与我办联系。东南大学研招办2020.7.14

三物

东南大学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东南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等学府之一,秉承“止于至善”的校训,赢得了“以科学名世,以人才报国”的广泛赞誉。为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根据《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等文件,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经批准学校2020年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东南大学强基计划”),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担当引领未来和造福人类的领军人才。一、招生对象及报名条件在学校安排强基计划招生的省份,符合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条件,理想信念坚定,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品德优良,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并有志于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毕业生均可申请报名。申请报名考生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1、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下同)达到生源所在地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高考综合改革和合并录取批次省份单独划定的相应分数线)上理科60分(含)、文科40分(含)、综合改革30分(含),其中江苏文理科分别为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上20分(含)和30分(含),物理或历史科目的等级必须达A级或以上等级,另一门选测科目的等级必须达B级或以上等级;2、报考理科类专业的考生高考数学科目成绩须达到科目满分的85%(含)及以上。第二类: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高中阶段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任一学科中获得全国决赛二等及以上奖项的考生,高考成绩达到所在省(区、市)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高考综合改革和合并录取批次省份单独划定的相应分数线),可破格进入入围名单,江苏考生还须物理或历史科目的等级达A级或以上等级,另一门选测科目的等级达B级或以上等级。二、招生专业及招生计划高考综合改革省份考生选考科目符合报考专业(类)要求方可报名,分省招生计划详见报名系统。三、报名方式与选拔程序(一)报名时间和办法5月10日至31日考生可登录东南大学强基计划报名系统(网址:https://bm.chsi.com.cn/jcxkzs/sch/10286),按要求准确、完整地完成网上报名。报名时,考生需根据自己的学科特长和专业兴趣填报1-3个专业(类)志愿,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省份考生选考科目应符合填报专业的科目要求。报考学校强基计划的考生不能兼报其他高校。考生仅须提交上传强基计划报名表,并由本人签字,所有材料和志愿提交后不得修改。(二)考生参加统一高考报名审核通过考生均须参加全国统一高考。(三)入围校考办法7月26日,对于第一类考生,学校依据高考成绩,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按考生所在省份各专业计划数的 4 倍分别确定各专业入围高校考核考生名单(末位同分均入围),并公示各专业入围标准。对于第二类考生,达到学校破格入围的条件和相应高考成绩要求,即可入围。(四)高校考核7月29日至30日举行高校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体育测试和综合能力测试。具体时间、地点详见报名系统中准考证。1、体育测试。体育测试实行合格考,不计入高校考核总分,未达到合格要求的考生不再参与后续综合能力测试。具体测试方案详见附件。2、综合能力测试。综合能力测试分专业进行,测试方式包括笔试和面试。笔试主要考察学生所申报入围学科的基本素养;面试将结合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的考生综合素质档案,主要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潜力等。面试采取专家、考生“双随机”抽签的方式,测试全程录音录像。综合能力测试成绩由笔试和面试成绩组成,其中笔试成绩占比60%,面试成绩占比40%。3、学校考核工作方案可能将视本地疫情防控情况作出相应调整,届时会再进行通知。(五)录取办法1、综合成绩折算办法综合成绩由“高考成绩(折算成满分100分)×85%+高校考核综合能力测试成绩(折算成满分100分)×15%”计算形成。2、确定录取名单对于第一类考生,根据相关省份强基计划的招生名额,按照“分数优先”的原则分专业依据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确定强基计划预录取名单。当考生综合成绩相同时,依次比较高考成绩、高校考核综合能力测试成绩进行录取。若仍然相同,报考文科类专业考生依次比较语文、英语(外语)、数学成绩,报考理科类考生依次比较数学、语文、英语(外语)成绩。对于第二类考生,综合成绩达到该省市同科类所有第一类考生最低录取分数线的,予以录取。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按招生计划审定强基计划预录取名单,并报各省级招办审核,办理录取手续。学校于8月5日前公布录取名单并公示录取标准。被正式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本省(区、市)后续高考志愿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正常参加本省(区、市)后续各批次高考志愿录取。四、培养方案围绕党和国家在新时代赋予“双一流”高校的使命,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领域,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条件资源建设,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知识基础、深厚的人文素养和突出的创新能力,努力造就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担当引领未来和造福人类的领军人才。(一)阶段性考核和分流补入办法实施本硕博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完全学分制,本科采用3至4年的弹性学习年限。建立科学化、多阶段的动态进出机制,对进入强基计划的学生进行综合考查、科学分流。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入校后原则上不得转到强基计划招生之外的专业就读。培养过程中设置多个阶段性考核节点,结合学业绩点与综合测评情况,进行动态分流补入。本科一年级结束后,对不适合在强基计划专业学习的学生转入所在学科专业的普通班级继续修读,对意愿进入强基计划专业学习且考核合格的优秀学生可转入。本科三年级结束后,结合考核情况与个人志愿,对于学业优秀的学生可获推荐免试研究生攻读硕士学位,对于其中具有较强研究潜力和创新意识的学生,可获推荐直博攻读博士学位。(二)本硕博衔接培养方案学校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交叉、强创新”的培养路径,遵循“坚持立德树人,凸显价值引领”、“夯实通识基础,拓宽专业口径”、“强化专业内核,凝练专业主干”、“加强学科交叉,促进个性培养”、“强化实践教学,提高综合能力”等基本原则,整合全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重构本硕博衔接的培养体系。本科阶段旨在夯实基础学科能力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欲望;硕博阶段在本学科或交叉学科有深入研究,并做出创造性成果。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制定独立的培养方案,单独编班组织教学,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实施导师制、书院制、完全学分制与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卓越化、本研一体化的“三制五化”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能够更好激发学生潜能与创造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1、构建贯穿本硕博的培养体系。合理调整本硕博阶段的课程层次和授课内容,实现本硕博教学运行衔接、课程互选衔接。建立全校性平台课程,允许学生在本科阶段选择研究生课程作为其个性化发展课程;研究生可跨学院、跨学科选修本科生专业课;实施研究能力的衔接培养,把本科阶段的研学项目(SRTP)、学科竞赛等课外研学与研究生阶段的课题研究衔接设计,课题从本科学习阶段延伸至研究生学习阶段,持续提升学生创新研究能力。2、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科研平台开放共享,提升学生科研能力。为每名学生配备师德高尚、学术精湛、教学水准高的博士生导师,建立导师库,实行动态进出机制,强化导师考核。建立全程化、全覆盖、个性化的指导机制,充分发挥导师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思想价值引领、学业指导、科研引路、职业规划的重要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等重大科研平台优先面向学生开放。推动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参与重大科研任务,所获研究学分可替换部分课程学分。3、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班授课。大量增加师生互动和研讨,强化自学能力,训练综合创新和团队协作精神。对于低年级学生,课堂教学以启发式、互动式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研究的乐趣;对于高年级学生,课堂教学以引导式、探究式、讨论式为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方法与技术手段来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4、强化“个性化”自主发展学分和课程,实施完全学分制,激发自主创新潜能,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质。学生可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修读的课程,达到专业毕业和学位授予条件即获得相应证书。培养方案中设置一定比例的个性化学分,供学生在导师指导下选修,形成个性化学习方案。实施寒、暑期学校制度,丰富学生假期学习生活。冬令营期间邀请国内外优秀学者开设精品人文课程、学术讲座等,注重文化熏陶、思想价值引领;暑期学校期间开展各类创新实践活动、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参加导师科研等。学生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和自身实际,自主选择参加某个暑期学校和冬令营,开阔视野、促进交流、获得丰富学术滋养。5、构建跨文化互融的国际交流环境与育人平台。加大对出境(国)交流学习的支持力度,鼓励学生到世界一流大学学习交流竞技。为学生提供“访学-科研-竞赛-毕设”等多样化的交流方式,拓展“整建制-小团队-个人”等多层次的交流模式,开设一批精品全英文课程,提高人才培养国际化的深度与广度。(三)其他激励机制1、免试推荐研究生(含直博)对政治思想表现良好、学业优秀的学生,100%推荐免试研究生,对其中具有较强研究潜力和创新意识的学生,推荐直博。2、奖学金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在本科阶段优先享受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等高级别奖励,在硕博阶段享受最高级别学业奖学金;提高各类奖学金的获奖比例,并为强基计划学生设立专门奖学金。3、学术交流(1)公派留学:本科阶段,全额资助强基计划学生整建制赴海外国际高水平大学学习交流一学期,为每位学生提供至少一次参加国际高水平竞赛、国际暑期学校、国际联合毕业设计等各类国际交流项目或活动的机会;博士阶段,全额资助每位学生赴海外国际一流大学联合培养一年。(2)学术会议:本、硕、博阶段,至少全额资助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各一次;邀请诺奖得主等学术大师为学生做学术讲座。4、科学研究本科阶段,为每位学生配备师德高尚、学术精湛、教学水准高的博士生导师,学生提前进入导师课题组,参与重大科研项目等课题研究;强基计划学生在参加科研训练项目、创新实践活动等方面享有优先权;学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和协同创新中心等重大科研平台优先面向强基计划学生开放。5、荣誉设立一批“荣誉课程”;在各类评奖评优活动中,单独划定名额;对各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优先授予“杰出学生”、“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所在班级优先推荐申报各级“先进班集体”;对优秀毕业生授予“荣誉学位证书”。五、其他说明(一)关于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将考生电子化的综合素质档案上传至强基计划报名系统。(二)对于综合素质档案造假或在高校考核中舞弊的考生,将取消强基计划的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并将有关情况通报有关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或教育行政部门,取消其当年高考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并视情节轻重给予3年内暂停参加各类国家教育考试的处理。已经入学的,按教育部和学校相关规定处理取消学籍,毕业后发现的取消毕业证、学位证。中学应当对所出具的材料认真核实,出现弄虚作假情形的,学校保留采取相关措施的权利。(三)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入校后本科阶段原则上不得转到强基计划招生之外的专业就读。(四)选拔测试期间,考生的交通、食宿等费用自理。入围高校考核的家庭经济困难考生可向学校提出申请,学校可酌情提供保障性路费和住宿补贴。(五)学校未委托任何个人或中介组织开展强基计划等考试招生有关工作,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营利性培训活动。六、监督保障机制(一)学校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招生工作在东南大学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东南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学校在实施本简章的过程中做到招生方案公开、选拔方法公平、录取标准公示。(二)学校将对录取的学生进行入学资格复查,对不具备入学资格的学生,按教育部相关规定处理。(三)东南大学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招生工作接受东南大学纪检、监察部门全程监督,并接受社会监督。(四)东南大学强基计划招生录取按教育部相关规定执行。若教育部2020年招生政策发生改变,则按新的规定执行。七、咨询方式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东南大学路2号邮编:211189招生咨询电话:4006910286传真:025-52090273电子邮箱:zhaoban@seu.e.cn东南大学招生网:https://zsb.seu.e.cn东南大学纪委(监察处):ddjwjcc@pub.seu.e.cn阳光高考信息平台:https://gaokao.chsi.com.cn八、本简章由东南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东南大学2020年5月7日

天蚕变

博士扩招满足的不仅是学历需求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40多所院校陆续发布招生简章,公布博士生扩招规模,引发舆论关注。有部分舆论将博士生扩招与缓解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联系起来。总体看来,今年硕士研究生扩招幅度达20%,超过近年来一直维持的不超过5%的增幅。据统计,2014年到2018年间,我国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增加不到20万人。但博士生扩招,主要是根据社会对博士人才的需求、基于博士教育本身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常规性扩招。2017年,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适度扩大博士研究生教育规模,加强博士专业学位的论证和设置工作。2018年,教育部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案答复的函中明确提出,2020年我国博士生招生总规模达到10万人。而舆论仍将博士扩招与严峻就业形势联系起来,背后潜藏的正是这样的隐忧:如不重视培养质量,扩招只会增加博士教育泡沫并影响博士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从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发展看,1999年至2004年为快速发展期,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从1.99万人上升到5.33万人,增幅达168%。随后,博士研究生扩招受到控制,从2005年到2016年的12年间,我国博士生招生规模增加了2.25万人,增幅仅为41%。从2017年起,我国博士生教育进入新的“扩招周期”,2018年招生人数直逼10万大关,比上一年增长1.16万人。分析博士扩招过程,对做好眼下的博士教育适度扩招有重要启示。我国之所以在2005年前后给博士扩招“刹车”,是因为当时的教育系统与社会舆论质疑博士教育扩招过快,导致博士教育无法保障质量。比如,有的学校把申请博士点、扩大博士教育规模作为学校上水平的重要指标,为此包装申请博士点,加之同期硕士研究生扩招,1名导师同时带10几名甚至几十名硕士、博士学生的情况颇为普遍。而且,不少人攻读博士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一纸高文凭,并非想从事学术研究。高校发展博士教育的初衷,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还是以博士点数、博士教育规模来展示学校办学成就?博士导师是把学生作为撰写、发表论文的“帮手”或者自己项目的“员工”,还是重视对学生的过程管理、过程评价,与学生共同开展科研,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能力与学术规范?学生攻读博士学位,是为了提升能力还是提升学历?发展博士教育是满足社会对博士人才的需要,还是对博士学历的需要?这些问题是必须直面并认真解决的。提高博士培养质量,要落实和扩大学校的自主权,完善导师制,以导师的教育声誉和学术声誉保障培养质量。具体而言,要探索博士招生改革,全面推进申请—审核制,重视考察申请者的学术潜能和专业素养。应由导师制订培养方案,加强对博士生的过程管理和培养。目前不少高校提出的在读博士生必须发表多少论文才能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的规定,把导师、博士的精力导向撰写、发表论文,由此出现了“SCI崇拜”“唯论文论”,这些都不利于提高博士培养质量,反而易滋生学术不端。再者,虽然近年来很多高校都清退超期的博士、硕士,但更严格的质量要求,不应是集中清退,而应是过程淘汰。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全社会都应破除唯学历论,要从“学历社会”转向“能力社会”。高校培养人才也要从之前更重视满足“学历需求”,而转向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由此形成合理的人才培养结构,防止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质量与社会需求“两张皮”,设置博士专业学位的考量也在于此。(作者:熊丙奇,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重磅!40余所高校公布扩招规模,博士将达10万人……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40多所院校陆续发布招生简章。以下为6所知名高校在2019年与2020年的博士招生人简章中相关博士招收人数的公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人民大学2019年博士生招生专业共130个,拟招收博士研究生约940人。中国人民大学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2020年博士生招生专业共131个, 拟招收博士研究生约1000人。实际招生规模由学校根据国家正式下达计划数并结合各专业生源状况最终确定。 南开大学南开大学2019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说明:我校2019年计划招收博士研究生900多名,涵盖直接攻博、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制以及普通招考四种考试方式。 南开大学2020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我校2020年计划招收博士 研究生1000多名,涵盖直接攻博、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制以及普通招考四种考试方式。 东南大学东南大学2019年全日制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2019年,我校拟招收全日制攻读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 800余名(最终以教育部正式下达招生计划为准)。 东南大学2020年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2020年,我校拟招收全日制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 博士研究生1000余名(最终以教育部正式下达招生计划为准)。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校本部):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2200名左右(含医学院),录取时根据学校发展和生源情况适当调整招生名额,最终招生人数以教育部正式下达招生计划的文件为准。上海交通大学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校本部):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 2500名左右(含医学院),录取时根据学校发展和生源情况适当调整招生名额,最终招生人数以教育部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2019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2019年国科大计划在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7大学科门类的160余个专业招收 博士研究生7000余名(具体数据以教育部正式下达的2019年招生计划为准)。 中国科学院大学2020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2020年国科大研究生招生备案导师12789名,其中博士生导师7070名。 2020年国科大共有130余个培养单位(具体指中科院所属研究院、所、中心、园、台、站及国科大所属各院系,下同)计划在哲学、教育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8大学科门类的160余个专业 招收博士研究生约7000名(具体数据以教育部正式下达的2020年招生计划为准)。 河南大学2020年3月31日,河南大学召开2020年第3次校长办公会议:会议研究了2020年研究生招生有关事宜,安排部署相关工作。会议要求,要逐步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扩大研究生招生比例,尤其要拓展博士生招生渠道,扩大博士生培养规模,适应一流大学建设需要;要调整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发挥研究生培养单位的主体作用,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广州大学近日,广州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动态中更新, 2020年学校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指标均大幅增长,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增加至2281名,增幅达30.2%;其中学术学位632人、专业学位1649人,分别较去年增加36.5%和28%。博士研究生指标增加至104名,增幅19.5%,其中学术学位77人、专业学位27人,分别较去年增加10%和58.8%。指标数、增幅率双创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之多。 空军军医大学空军军医大学也于近日发布了关于增加2020年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通知指出2020年教育部计划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由原计划115人(学术型60人、专业型55人)增加至145人(学术型75人、专业型70人);教育部计划博士研究生招生指标由58人(学术型41人、专业型17人)增加至73人(学术型50人、专业型23人)。教育部:2020年我国博士生招生总规模达到10万人早在2018年,教育部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249号(教育类017号)提案答复的函中就已明确提出,2020年我国博士生招生总规模达到10万人。今年3月3日,教育部网站公布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促进学科融合 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推进高层次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不同层次学生的培养结构,适应需求调整培养规模与培养目标,适度扩大博士研究生规模,加快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与此同时,教育部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580号(教育类059号)提案答复的函:深入实施“孔子新汉学计划”,扩大各国优秀青年来华攻读博士学位和中外联合培养博士生招生规模。 对于考生而言,每增加一个招生名额就多了一份被录取的希望,你准备好了吗?(中国青年报微信公众号)

鸡先生

重磅!高校公布扩招规模,博士将达10万人……

研究生、博士扩招!博士招生总规模将达到10万人!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40多所院校陆续发布招生简章。以下为6所知名高校在2019年与2020年的博士招生人简章中相关博士招收人数的公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国人民大学2019年博士生招生专业共130个,拟招收博士研究生约940人。中国人民大学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2020年博士生招生专业共131个,拟招收博士研究生约1000人。实际招生规模由学校根据国家正式下达计划数并结合各专业生源状况最终确定。南开大学南开大学2019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说明:我校2019年计划招收博士研究生900多名,涵盖直接攻博、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制以及普通招考四种考试方式。南开大学2020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我校2020年计划招收博士研究生1000多名,涵盖直接攻博、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制以及普通招考四种考试方式。东南大学东南大学2019年全日制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2019年,我校拟招收全日制攻读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800余名(最终以教育部正式下达招生计划为准)。东南大学2020年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2020年,我校拟招收全日制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1000余名(最终以教育部正式下达招生计划为准)。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校本部):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2200名左右(含医学院),录取时根据学校发展和生源情况适当调整招生名额,最终招生人数以教育部正式下达招生计划的文件为准。上海交通大学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校本部):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2500名左右(含医学院),录取时根据学校发展和生源情况适当调整招生名额,最终招生人数以教育部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2019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2019年国科大计划在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7大学科门类的160余个专业招收博士研究生7000余名(具体数据以教育部正式下达的2019年招生计划为准)。中国科学院大学2020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2020年国科大研究生招生备案导师12789名,其中博士生导师7070名。2020年国科大共有130余个培养单位(具体指中科院所属研究院、所、中心、园、台、站及国科大所属各院系,下同)计划在哲学、教育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8大学科门类的160余个专业招收博士研究生约7000名(具体数据以教育部正式下达的2020年招生计划为准)。河南大学2020年3月31日,河南大学召开2020年第3次校长办公会议:会议研究了2020年研究生招生有关事宜,安排部署相关工作。会议要求,要逐步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扩大研究生招生比例,尤其要拓展博士生招生渠道,扩大博士生培养规模,适应一流大学建设需要;要调整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发挥研究生培养单位的主体作用,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广州大学近日,广州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动态中更新,2020年学校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指标均大幅增长,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增加至2281名,增幅达30.2%;其中学术学位632人、专业学位1649人,分别较去年增加36.5%和28%。博士研究生指标增加至104名,增幅19.5%,其中学术学位77人、专业学位27人,分别较去年增加10%和58.8%。指标数、增幅率双创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之多。空军军医大学空军军医大学也于近日发布了关于增加2020年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通知指出2020年教育部计划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由原计划115人(学术型60人、专业型55人)增加至145人(学术型75人、专业型70人);教育部计划博士研究生招生指标由58人(学术型41人、专业型17人)增加至73人(学术型50人、专业型23人)。教育部:2020年我国博士生招生总规模达到10万人早在2018年,教育部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249号(教育类017号)提案答复的函中就已明确提出,2020年我国博士生招生总规模达到10万人。今年3月3日,教育部网站公布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促进学科融合 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推进高层次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不同层次学生的培养结构,适应需求调整培养规模与培养目标,适度扩大博士研究生规模,加快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此同时,教育部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580号(教育类059号)提案答复的函:深入实施“孔子新汉学计划”,扩大各国优秀青年来华攻读博士学位和中外联合培养博士生招生规模。对于考生而言,每增加一个招生名额就多了一份被录取的希望,你准备好了吗?整理:张小松 综合:中国研究生(zgyjs2002)、教育部网站、各高校网站等。

好阿爸

博士招生达10万,“混毕业”没那么容易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40多所院校陆续发布招生简章,公布博士生扩招规模,引发舆论关注。其实,早在2018年,教育部已明确提出2020年我国博士生招生总规模将达到10万人。有人担心,博士生扩招会带来学历贬值和培养质量下降。一些高校为保证培养质量,相继出台“分流淘汰”机制。比如,清华大学在修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时,明确提到“完善资格考试、选题报告等培养环节的实施细则、考核要求和分流与退出制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也发布详细的《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机制实施细则》。严把人才“出口关”,建立和完善退出机制,对保障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不过,博士生培养是系统工程,分流和退出只是大系统中的小环节,不是人才培养的终极意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应该在博士生入学后的培养阶段,即课程设置、科研素养培养等重要环节上下功夫。仅以笔者所观察的一些文科专业为例,博士人才培养的部分中间环节还有可改进的空间。首先,课程体系设计需要进一步完善。文科的课程学分一般在20分左右,课程总数在8门左右,除却3门左右的公共课程,面对不同研究方向的学生,其余课程多是入门、导学性质,考核方式只需上交一篇简单的课程论文,更具针对性的方法类课程所占比例非常低。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训练是进入学术研究领域必不可少的工具。笔者从身边一些博士生了解到,大家只是把博士课程看作完成“学分”的任务,第一年的时间为凑够学分,选修不少跟自己研究方向不相关的课程,第二年就直接进入论文开题阶段,研究问题难确定,研究方法不清晰,赶鸭子上架,“迷茫”在所难免。“唯论文”的科研评价体系,异化了博士生的学习目标和秩序。国内多数学校都以至少发表两篇C刊论文为基本要求。在此并不是否定C刊的价值,若是直接取消发表论文的要求,这于博士生未来求职而言,并无实际益处,毕竟整个科研评价体系均以C刊为核心指标。鉴于当下C刊数量较少,不少期刊为了提高引用率,选稿偏重作者知名度和职称,博士生总体论文质量也无法与成熟的学者抗衡,而一些期刊也在缩减发表文章的数量,最终导致供求关系严重不平衡,不少人因发不了C刊而无法毕业。对博士生的评价标准是不是过于单一,有没有更加多元、有效的评价方法,需要各个学校、学科立足实际情况,认真检视,当然,多元并不意味着降低评价标准。导师对学生的投入和学生对科研的投入之间是正相关的,有的导师尽心尽责,定期开展学术研讨、读书报告等活动,真正起到督促和激励的作用,有的导师负责博士生数量过多,根本无暇顾及每个学生,还有导师行政事务繁忙,无法抽身,有名无实,完全靠学生自己摸索。毋庸置疑,考核是质量监督的重要手段,但作为系统性的培养机制,任何环节设置都应该以促进学生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为根本目标。严格、有效的制度应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对博士生进行分流淘汰的同时,还需要系统性、综合性考虑,完善人才培养的基础环节。毕竟,在课程设置、学术训练、导师职责、评价方式等细节方面,仍有很多优化的空间。(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而侈于德

博士生扩招 培养质量至关重要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40多所院校陆续发布招生简章,公布博士生扩招规模,引发舆论关注。其实,早在2018年,教育部已明确提出2020年我国博士生招生总规模将达到10万人。有人担心,博士生扩招会带来学历贬值和培养质量下降。一些高校为保证培养质量,相继出台“分流淘汰”机制。比如,清华大学在修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时,明确提到“完善资格考试、选题报告等培养环节的实施细则、考核要求和分流与退出制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也发布详细的《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机制实施细则》。严把人才“出口关”,建立和完善退出机制,对保障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不过,博士生培养是系统工程,分流和退出只是大系统中的小环节,不是人才培养的终极意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应该在博士生入学后的培养阶段,即课程设置、科研素养培养等重要环节上下功夫。仅以笔者所观察的一些文科专业为例,博士人才培养的部分中间环节还有可改进的空间。首先,课程体系设计需要进一步完善。文科的课程学分一般在20分左右,课程总数在8门左右,除却3门左右的公共课程,面对不同研究方向的学生,其余课程多是入门、导学性质,考核方式只需上交一篇简单的课程论文,更具针对性的方法类课程所占比例非常低。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训练是进入学术研究领域必不可少的工具。笔者从身边一些博士生了解到,大家只是把博士课程看作完成“学分”的任务,第一年的时间为凑够学分,选修不少跟自己研究方向不相关的课程,第二年就直接进入论文开题阶段,研究问题难确定,研究方法不清晰,赶鸭子上架,“迷茫”在所难免。“唯论文”的科研评价体系,异化了博士生的学习目标和秩序。国内多数学校都以至少发表两篇C刊论文为基本要求。在此并不是否定C刊的价值,若是直接取消发表论文的要求,这于博士生未来求职而言,并无实际益处,毕竟整个科研评价体系均以C刊为核心指标。鉴于当下C刊数量较少,不少期刊为了提高引用率,选稿偏重作者知名度和职称,博士生总体论文质量也无法与成熟的学者抗衡,而一些期刊也在缩减发表文章的数量,最终导致供求关系严重不平衡,不少人因发不了C刊而无法毕业。对博士生的评价标准是不是过于单一,有没有更加多元、有效的评价方法,需要各个学校、学科立足实际情况,认真检视,当然,多元并不意味着降低评价标准。导师对学生的投入和学生对科研的投入之间是正相关的,有的导师尽心尽责,定期开展学术研讨、读书报告等活动,真正起到督促和激励的作用,有的导师负责博士生数量过多,根本无暇顾及每个学生,还有导师行政事务繁忙,无法抽身,有名无实,完全靠学生自己摸索。毋庸置疑,考核是质量监督的重要手段,但作为系统性的培养机制,任何环节设置都应该以促进学生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为根本目标。严格、有效的制度应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对博士生进行分流淘汰的同时,还需要系统性、综合性考虑,完善人才培养的基础环节。毕竟,在课程设置、学术训练、导师职责、评价方式等细节方面,仍有很多优化的空间。胡波 来源:中国青年报(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