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牌仪式现场一般来说,能够成立研究生院的高校都是名牌大学,从我国第一批的研究生院就能发现这个道理。近日(2020年12月31日),东华大学研究生院正式成立!上海市、南京大学等以及东华大学自身的主要领导均莅临现场,学校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大会现场据悉,东华大学是我国一所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211、“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位居上海,原名“中国纺织大学”,该校的“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获评A+,并列全国第一,另一所“第一”是天津工业大学!东华大学风景会上,东华大学党委书记刘承功指出了研究生教育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概述了研究生培养的主要途径,他对东华大学的研究生教育提出了几点要求!首先,扩大规模,提高研究生教育占比!其次,注重数量也要注重质量,他还强调了科研水平、本硕博联合培养等内容。东华大学美景图东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俞建勇同志分析了该校十三五期间的学科建设,尤其是学位点布局更加趋于合理性!他认为,该校的研究生教育应该在以下四个方面发力:(1)大力培育工程类专业博士点;(2)服务地方、服务国家,提升培养规模,重量重质并行,提升培养结构;(3)改革研究生学位授予标准,深化联合培养研究生机制体制;(4)急需高层次人才需要专项培养;接着,来自上海市学位办的束金龙同志也进行了发言。他肯定了东华大学的发展对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也肯定了东华大学成立研究生院的举动,他希望东华大学能够依据地方发展的实际情况,做服务地方发展的支点,越来越好。
2020年12月31日,东华大学研究生教育大会暨东华大学研究生院成立仪式举行。党委书记刘承功、校长俞建勇共同为研究生院揭牌!刘承功指出,学校研究生教育大会的召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重要指示精神,部署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和三部委《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推进新时代东华大学研究生教育抢先机、开新局的重要举措。他强调,研究生教育不仅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更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立足“两个大局”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对照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新的更高要求,深入推进我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各项任务落地落实。他指出,要合理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同时抓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研体量增长以及相关办学资源的配套落实;要注重面向基础学科、关键技术领域、新兴交叉领域,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布局,以高水平科研支撑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教育评价方式,在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上力争新突破;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导师育人作用,着眼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身心健康、学风建设等进一步加强党建和思政工作;要推动本硕博贯通培养,发挥好高水平研究生教育对本科教育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不断提升学校人才培养整体质量。俞建勇强调,在全国首次研究生教育会议胜利召开、我校研究生教育面临新的时代背景下,学校研究生教育要努力优化研究生培养结构、重塑教育形态,推进育人方式等的变革,推动科教协同和产教融合,在科技创新、推动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目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他对我校研究生教育近年来实施“创新、实践和国际化”三大战略,在不断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实践,形成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研究生教育体系等方面所做的努力给予肯定,重点分析了我校研究生教育“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绩:学位点分布与结构不断改善,生源质量与规模逐年提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研究生教育水平显著提高。立足“十四五”,学校要以更高标准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并从四个方面重点发力:一要服务国家战略特需,优化研究生培养结构,要努力提升学校研究生教育规模和水平,加快推进学科、人才、科研一体化发展,集聚资源,大力发展工程类专业学位博士点,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二要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升导师指导能力,建立导师动态调整机制,通过多种培训方式,提升导师思想政治素质、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的能力与水平;三要坚持创新驱动,构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实施国家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计划;整合育人资源和创新要素,成立产教融合育人联盟,培育建设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四要以教育评价改革为契机,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按照中央“破五唯”的精神,改革研究生学位授予标准,健全多维分类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会议现场)本次会议既是一次研究生教育的学习大会,更是一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布置会和动员会。接下来,学校将针对《东华大学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意见,凝聚共识,推动“十四五”期间我校研究生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书写新篇章!来源:东华大学 图文来源:东华大学研究生院 撰稿:张慧芬 高坤 摄影:王宇 等 责编:吴娅琳
12月30日,东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揭牌成立!在人工智能“赛道”东华开启加速跑!快来一起认识下,这位“新成员!”人工智能研究院名片 东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是专门从事人工智能产学研用结合的跨学科校级科研机构,承担人工智能方向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转化及对外交流等职责。建设目标:聚集一流人才,发展高端制造,成为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学术研究高地;实现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与国际教育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成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高地;构建科创与金融融合的新生态环境,成为人工智能成果转化高地。运 行 机 制 研究院通过整合学校及社会多方人、财、物资源,形成技术创新、产业优化及资金配置三链相扣的政产学研商协同创新机制,打造东华大学人工智能科研创新与成果孵化一体化平台,构建科创与金融融合的科研新环境。科 学 研 究 研究院聚焦纺织、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在机器认知学习、模式识别与机器视觉、大数据智能、智能装备与机器人4个研究方向开展学术研究。人 才 培 养 研究院以培养"高水平创新应用型AI人才"为目标,建立多学科融合的贯通培养体系,形成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与国际教育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成 果 转 化 研究院积极对接科技发展公司和产业发展基金,引导全校科研成果转化及科创企业孵化,形成技术入股、技术转让和入驻项目等三种利益分享机制。人工智能研究院在“十四五”布局元年,学校整合人工智能领域相关院系、学科的研究力量,以人工智能学科建设为引领,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是践行国家战略、服务产业发展、推动学科进步的重要举措。“AI赋能、智领未来”,东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将积极响应国家及上海发展战略,坚守使命担当,为助力国家基础理论研究与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取得新成绩不懈努力,为国家早日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贡献东华智慧和东华力量。大动作,新未来!来源:东华大学 科学技术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 责编:吴娅琳
12月30日,东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揭牌成立!在人工智能“赛道”,东华开启加速跑!快来一起认识下,这位“新成员!”人工智能研究院名片东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是专门从事人工智能产学研用结合的跨学科校级科研机构,承担人工智能方向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转化及对外交流等职责。建设目标:聚集一流人才,发展高端制造,成为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学术研究高地;实现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与国际教育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成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高地;构建科创与金融融合的新生态环境,成为人工智能成果转化高地。运行机制研究院通过整合学校及社会多方人、财、物资源,形成技术创新、产业优化及资金配置三链相扣的政产学研商协同创新机制,打造东华大学人工智能科研创新与成果孵化一体化平台,构建科创与金融融合的科研新环境。科学研究研究院聚焦纺织、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在机器认知学习、模式识别与机器视觉、大数据智能、智能装备与机器人4个研究方向开展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研究院以培养"高水平创新应用型AI人才"为目标,建立多学科融合的贯通培养体系,形成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与国际教育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成果转化研究院积极对接科技发展公司和产业发展基金,引导全校科研成果转化及科创企业孵化,形成技术入股、技术转让和入驻项目等三种利益分享机制。人工智能研究院在“十四五”布局元年,学校整合人工智能领域相关院系、学科的研究力量,以人工智能学科建设为引领,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是践行国家战略、服务产业发展、推动学科进步的重要举措。“AI赋能、智领未来”,东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将积极响应国家及上海发展战略,坚守使命担当,为助力国家基础理论研究与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取得新成绩不懈努力,为国家早日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贡献东华智慧和东华力量。大动作,新未来!【来源:东华大学】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12月31日,东华大学研究生教育大会暨东华大学研究生院成立仪式在延安路校区举行。党委书记刘承功、校长俞建勇共同为东华大学研究生院揭牌。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崔运花,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云骏,副校长邱高、陈革、舒慧生、李炜出席会议;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束金龙,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陈焱,南京大学党委常委、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周济林,同济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黄宏伟等应邀参会;各学院、部处负责人,研究生督学组专家以及师生代表150余人与会。会议由舒慧生主持。刘承功、俞建勇共同为东华大学研究生院揭牌刘承功指出,学校研究生教育大会的召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重要指示精神,部署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和三部委《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推进新时代东华大学研究生教育抢先机、开新局的重要举措。他强调,研究生教育不仅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更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立足“两个大局”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对照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新的更高要求,深入推进我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各项任务落地落实。他指出,要合理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同时抓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研体量增长以及相关办学资源的配套落实;要注重面向基础学科、关键技术领域、新兴交叉领域,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布局,以高水平科研支撑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教育评价方式,在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上力争新突破;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导师育人作用,着眼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身心健康、学风建设等进一步加强党建和思政工作;要推动本硕博贯通培养,发挥好高水平研究生教育对本科教育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不断提升学校人才培养整体质量。俞建勇强调,在全国首次研究生教育会议胜利召开、我校研究生教育面临新的时代背景下,学校研究生教育要努力优化研究生培养结构、重塑教育形态,推进育人方式等的变革,推动科教协同和产教融合,在科技创新、推动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目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他对我校研究生教育近年来实施“创新、实践和国际化”三大战略,在不断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实践,形成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研究生教育体系等方面所做的努力给予肯定,重点分析了我校研究生教育“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绩:学位点分布与结构不断改善,生源质量与规模逐年提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研究生教育水平显著提高。立足“十四五”,学校要以更高标准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并从四个方面重点发力:一要服务国家战略特需,优化研究生培养结构,要努力提升学校研究生教育规模和水平,加快推进学科、人才、科研一体化发展,集聚资源,大力发展工程类专业学位博士点,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二要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升导师指导能力,建立导师动态调整机制,通过多种培训方式,提升导师思想政治素质、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的能力与水平;三要坚持创新驱动,构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实施国家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计划;整合育人资源和创新要素,成立产教融合育人联盟,培育建设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四要以教育评价改革为契机,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按照中央“破五唯”的精神,改革研究生学位授予标准,健全多维分类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会议现场束金龙代表上海市学位办对东华大学研究生教育大会的召开和东华大学研究生院的成立表示祝贺。他指出,东华大学自建校以来积极服务国家需求,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他希望学校继续发扬满足国家需求、引领行业发展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凝练学科特色,优化学科布局,服务产业升级;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并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会上,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俞昊围绕思想政治引领行动计划、学科布局优化行动计划“两大行动计划”以及导师培养能力提升工程、生源质量改善工程、课程教学强化工程、学术创新培育工程、产教融合促进工程、质量评价体系重塑工程“六大工程”,解读《东华大学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陈焱、周济林、黄宏伟三位兄弟院校研究生教育专家分别围绕“创新一流研究生教育、培养‘高精尖缺’人才”;“聚力立德树人,着力提升质量”;“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内涵与实践”作主题报告。素材来源:东华大学
东华大学位居上海市,但是它不属于上海市政府管理,它直属于国家教育部,由教育部直接管理,所以,它是一所地地道道的全国重点大学。近日(2020年12月30日),该校正式成立了人工智能研究院,并为之举行了隆重的成立仪式。研究院成立现场据悉,该研究院是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为一体的综合研究机构,直属于东华大学,由东华大学运行和管理。(一)科学研究成立此研究院,最大的原因就是科学研究的需要,据小编所了解,该研究所所研究的领域主要涉及四个方面:(1)大数据智能;(2)模式识别与机器视觉;(3)智能装备与机器人;(4)机器认知学习;(二)人才培养人才培养(官网图片)据悉,东华大学是首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具有良好的科研和学科实力,该研究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创新水平的AI专业化人士,要求培养的人才要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国际信息和资源收集能力。(三)成果转化成果转化(官网图)科研的目的就是要得到我们所需要的信息,进而开发出我们所需要的产品,以利益共享为途径,开发运用成果。随着时代越发展,越需要智能化的产品问世,社会越来越便捷化,则需要更强的技术来实现,“人工智能”领域的兴盛也是应时代发展之需要,也是国家科技前进的重要标志,东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正式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才应运而生的,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科技发达,人口众多,所以,这座城市的智能化需求也会更多,东华大学位居上海,又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工科大学”,有责任为上海更好的发展而服务。据悉,东华大学最好的学科是“纺织科学与工程”,在教育部组织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等级,并列全国第一。
12月31日,东华大学研究生教育大会暨东华大学研究生院成立仪式在延安路校区举行。党委书记刘承功、校长俞建勇共同为东华大学研究生院揭牌。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崔运花,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云骏,副校长邱高、陈革、舒慧生、李炜出席会议;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束金龙,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陈焱,南京大学党委常委、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周济林,同济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黄宏伟等应邀参会;各学院、部处负责人,研究生督学组专家以及师生代表150余人与会。会议由舒慧生主持。(刘承功、俞建勇共同为东华大学研究生院揭牌) 刘承功指出,学校研究生教育大会的召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重要指示精神,部署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和三部委《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推进新时代东华大学研究生教育抢先机、开新局的重要举措。他强调,研究生教育不仅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更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立足“两个大局”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对照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新的更高要求,深入推进学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各项任务落地落实。他指出,要合理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同时抓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研体量增长以及相关办学资源的配套落实;要注重面向基础学科、关键技术领域、新兴交叉领域,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布局,以高水平科研支撑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教育评价方式,在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上力争新突破;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导师育人作用,着眼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身心健康、学风建设等进一步加强党建和思政工作;要推动本硕博贯通培养,发挥好高水平研究生教育对本科教育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不断提升学校人才培养整体质量。俞建勇强调,在全国首次研究生教育会议胜利召开、学校研究生教育面临新的时代背景下,学校研究生教育要努力优化研究生培养结构、重塑教育形态,推进育人方式等的变革,推动科教协同和产教融合,在科技创新、推动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目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他对学校研究生教育近年来实施“创新、实践和国际化”三大战略,在不断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实践,形成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研究生教育体系等方面所做的努力给予肯定,重点分析了学校研究生教育“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绩:学位点分布与结构不断改善,生源质量与规模逐年提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研究生教育水平显著提高。立足“十四五”,学校要以更高标准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并从四个方面重点发力:一要服务国家战略特需,优化研究生培养结构,要努力提升学校研究生教育规模和水平,加快推进学科、人才、科研一体化发展,集聚资源,大力发展工程类专业学位博士点,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二要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升导师指导能力,建立导师动态调整机制,通过多种培训方式,提升导师思想政治素质、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的能力与水平;三要坚持创新驱动,构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实施国家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计划;整合育人资源和创新要素,成立产教融合育人联盟,培育建设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四要以教育评价改革为契机,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按照中央“破五唯”的精神,改革研究生学位授予标准,健全多维分类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会议现场) 束金龙代表上海市学位办对东华大学研究生教育大会的召开和东华大学研究生院的成立表示祝贺。他指出,东华大学自建校以来积极服务国家需求,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他希望学校继续发扬满足国家需求、引领行业发展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凝练学科特色,优化学科布局,服务产业升级;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并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会上,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俞昊围绕思想政治引领行动计划、学科布局优化行动计划“两大行动计划”以及导师培养能力提升工程、生源质量改善工程、课程教学强化工程、学术创新培育工程、产教融合促进工程、质量评价体系重塑工程“六大工程”,解读《东华大学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陈焱、周济林、黄宏伟三位兄弟院校研究生教育专家分别围绕“创新一流研究生教育、培养‘高精尖缺’人才”;“聚力立德树人,着力提升质量”;“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内涵与实践”作主题报告。本次会议既是一次研究生教育的学习大会,更是一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布置会和动员会。学校将针对《东华大学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意见,凝聚共识,推动“十四五”期间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书写新篇章!来源:东华大学。
今天,东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揭牌成立。东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是专门从事人工智能产学研用结合的跨学科校级科研机构,承担人工智能方向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转化及对外交流等职责。研究院建设目标,聚集一流人才,发展高端制造,成为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学术研究高地;实现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与国际教育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成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高地;构建科创与金融融合的新生态环境,成为人工智能成果转化高地。研究院通过整合学校及社会多方人、财、物资源,形成技术创新、产业优化及资金配置三链相扣的政产学研商协同创新机制,打造东华大学人工智能科研创新与成果孵化一体化平台,构建科创与金融融合的科研新环境。研究院聚焦纺织、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在机器认知学习、模式识别与机器视觉、大数据智能、智能装备与机器人4个研究方向开展学术研究。研究院以培养"高水平创新应用型AI人才"为目标,建立多学科融合的贯通培养体系,形成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与国际教育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院积极对接科技发展公司和产业发展基金,引导全校科研成果转化及科创企业孵化,形成技术入股、技术转让和入驻项目等三种利益分享机制。校方表示,在“十四五”布局元年,学校整合人工智能领域相关院系、学科的研究力量,以人工智能学科建设为引领,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是践行国家战略、服务产业发展、推动学科进步的重要举措。“AI赋能、智领未来”,东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将积极响应国家及上海发展战略,坚守使命担当,为助力国家基础理论研究与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取得新成绩不懈努力,为国家早日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贡献东华智慧和东华力量。来源:周到【来源:周到客户端】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一、东华大学简介】:东华大学(Donghua University),位于上海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建设高校,入选国家“2011计划”牵头高校、“111计划”、“双万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40所重点高校之一。首批28所全国来华留学质量认证院校之一、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成员、“一带一路”世界纺织大学联盟成员、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在2016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东华大学名列中国大陆高校第34位、上海高校第6位。学校创建于1951年,时名华东纺织工学院,由交通大学纺织系等华东、中南、西南高校的纺织院系合并而成;1985年,经纺织工业部批准,学校更名为中国纺织大学,并由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为校名题字;1986年,学校成立奖学金基金会,建立选拔、培养优秀学生制度,人民贷学金和人民奖学金并存;1994年,中国纺织总会管理干部学院并入中国纺织大学;1995年,学校每年承办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国际服装论坛,学校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1997年,通过“211工程”可行性论证和立项审核,中国纺织总会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签约共建中国纺织大学;1998年,学校正式划转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并由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建共管;1999年,上海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在原上海圣玛利亚女校校址)并入中国纺织大学,经教育部批准,中国纺织大学更名为东华大学,国家轻工业局上海玻璃搪瓷研究所并入东华大学;2002年,东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成立,全面负责留学生的招生、培养与管理,位于松江大学城的松江校区动工建设;2003年,东华大学无锡校区并入江南大学,首批03届学生进驻松江校区,东华大学科技园被科技部、教育部认定为第二批国家大学科技园(东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2005年,松江校区基本建成,学校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上海市促进就业先进集体”称号;2006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007年,学校入选国家“111计划”,入选首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校;2009年,学校荣获“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0年,东华大学研究院正式成立,学校与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政府签约共建环东华时尚创意产业集聚区;2011年,获“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首批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2年,被教育部评为“2011-2012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学校首批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4年,东华大学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成立、学校获批全国首批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入选国家“2011计划”牵头高校;2015年,学校首所孔子学院在肯尼亚莫伊大学成立,是全球首所纺织服装特色孔子学院,上海高校首个众创空间和上海市大学生文化创意创业基地先后在东华大学成立;2016年,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首批参与院校,学校与长宁区政府签订支持创新创业人才发展合作协议;2017年,上海时尚之都建设推进大会暨上海时尚之都促进中心揭牌仪式在东华大学举行,被认定为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学校获批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学校新增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学位点获批数量列上海市第一,“一带一路”世界纺织大学联盟在东华大学成立;2019年,学校获评第一届“上海市文明校园“,学校与中国银行签署银校战略合作协议,学校获首批上海市大学生文创实践基地授牌。【二、东华大学院系与专业简介】:据东华大学学院官网显示,学校设有18个学院(部),本科专业56个,学科涉及工学、理学等十大学科门类。【三、东华大学专业推荐】:1、推荐指数排名第一:纺织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纺织工程专业培养具备纺织工程领域的知识和能力,适应现代纺织高科技化及其与信息、材料、管理、艺术、市场、环境等学科高度综合发展的趋势,在本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装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和商务贸易,并在某一方面具有专长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2、推荐指数排名第二: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培养从事服装成衣款式设计、服装样板与工艺技术、服装数字化技术应用、服装材料与功能防护服装开发等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与成衣设计人才;以及从事服装产业经济、服装市场营销、商检和贸易、品牌管理与运作等领域的高级服装经营与管理人才。3、推荐指数排名第三:材料类;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厚基础、宽知识面、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的材料领域高级技术和研发人才。学生应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知识、高分子科学的基本理论及高分子成型加工技术知识,了解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毕业后能在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改性、加工成型及应用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4、推荐指数排名第四:经济学类;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经济、管理、贸易等基础理论,国际经营和国际贸易原理和方法的专门人才。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能够在各级涉外经济部门包括公司、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政府机关等从事对外贸易、国际经济合作、商务调研咨询、国际经贸政策研究、经营管理、教学科研等工作。5、推荐指数排名第五: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将现代科学技术与机械工程紧密联系,解决机械工程与自动化领域的工程实际问题能力,从事机械(或机电)产品(或系统)及装备的研究设计、制造开发、管理和销售经营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人才。6、推荐指数排名第六:金融学;7、推荐指数排名第七:自动化;8、推荐指数排名第八:高分子材料与工程;9、推荐指数排名第九:电气类;10、推荐指数排名第十:艺术设计;依次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表演、英语、通信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下一期给大家讲解宁波大学,敬请期待!
最近非常多21考研我们东华大学的小伙伴咨询学长一个问题:本科是二本院校,考研东华会被歧视吗?二本有希望考上东华的研究生吗?下面学长来正式公开的解答下这个问题: 东华大学会歧视双非?关于这个问题,学长可以肯定的回答:不会,东华大学可以说是一所众所周知的在考研录取过程中非常公平的学校,绝对不会因为你本科学校不好就直接把你刷掉。我们东华大学整个研究生录取过程中最看重的是初试成绩,其次便是你在复试中的表现。只要你初试成绩比较突出,复试又不是特别差,基本上就不会被刷掉;与此同时,复试中的面试部分是分值占比最高的,而且要求面试必须及格,不然不予录取。所以,要想更稳的被东华大学录取,你需要做的就是好好复习,把初试分数尽量考高,而不是每天担心因为本科学校不好复试被刷掉,如果你学习足够努力,如果你已经确定要考东华,那么就好好努力吧! 东华大学的研究生生源主要来自哪些学校?根据最新一届的东华大学研究生生源统计数据,排除东华本校生源,外校生源最多来自于青岛大学和武汉纺织大学,分别为62人和52人,其次则来自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南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河南工程学院、安庆师范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嘉兴学院、西安工程大学和中原工学院。以上这些学校都是双非学校,而且不少都是二本学校,别人都可以被东华录取,学长相信你们也行,相信自己,好好努力,2021考研我们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