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东北师范大学召开研究生教育会议。学校党政领导杨晓慧、刘益春、王延、马晓燕、郭建华、兰恒斌、徐海阳,党委常委柏维春,校长助理薛利锋,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机关部处及学院(部)副处级以上干部、研究生导师、研究生辅导员、研究生秘书、研究生代表等70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行,设主会场和分会场。学校党委书记杨晓慧主持会议。本次会议旨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批示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全面总结“十三五”期间研究生教育工作经验,凝心聚力,共同谋划“十四五”期间一流研究生教育战略蓝图。杨晓慧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高度突出强调了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地位。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研究生教育肩负着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此次学校召开研究生教育会议,对推动我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对下一阶段学校研究生教育重点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突出强调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决转变“重育才、轻育德”的传统思想认识误区,牢固树立“德才并育”的思想理念,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贯穿研究生教育全过程,努力培养“信念坚实、学识扎实、为人朴实、作风踏实”的东师英才。二是要结合学校实际落细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各培养单位要深入探究制约学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瓶颈,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干劲和拼劲,扎实落实各项改革举措。三是要切实形成研究生培养的育人合力。全校各部门要各司其职,进一步提高站位、凝聚共识,总结规律、分析问题、研判形势、谋划未来,推动我校研究生教育迈上新台阶。刘益春在讲话中指出,研究生教育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基石,研究生培养质量已成为影响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离不开一流的导师队伍,我们要强化研究生导师培训,提升导师理论修养和实践指导能力。要引导研究生遵守学术规范,严守学术道德。要打造研究生精品课程,组建研究生个性化指导小组。一方面,让研究生培养回归“研究”本质,将科研过程转化为人才培养过程,让研究生面向学科基本问题和重大学术前沿,尽早进入研究状态、在研究中学做研究、将“研究”贯穿培养全过程;另一方面,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前沿课程成果,将课程教学过程转化为科学探究过程、知识生产过程和价值塑造过程,师生共同面对未知世界,在探究与研究中培养研究生的批判思维、创新能力、卓越品格与担当勇气。刘益春强调,质量就是生命线,各培养单位要总结反思,抓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牛鼻子”,以改革促发展,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肩负起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的重要历史使命。研究生院院长邬志辉作研究生教育工作报告,回顾了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历史成就,分析了研究生教育面临的严峻形势,针对研究生教育发展目标及存在问题,提出新时代我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举措,即“1+6”计划。“1”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导学思政”三位一体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6”即:学科布局优化计划,以“服务需求,分类发展,强化特色,提高质量,动态调整”为导向优化学科布局;培养质量提升计划,以优化生源质量、培养模式、培养过程为抓手,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专业学位发展计划,以改革培养模式、完善投入机制、优化教师结构、强化组织领导为手段,探索特色化产教融合模式;导师队伍建设计划,大力开展导师培训,强化导师岗位管理;教育评价改革计划,深化分类评价、过程评价和综合评价;学术文化厚植计划,塑造研究生笃志厚重、科学创造的精神品质,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术文化。下一步,学校将切实把国家对研究生教育的各项要求转化为推动我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动力,结合学校办学实际,加强统筹规划,出实招、动真格、见实效,推动我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来源 | 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党委宣传部 文字 | 付海月 编辑 | 薛元彪 指导教师 | 谭海洪 审核 | 吕春宇
4 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 2020 年 "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 名单今年全国共有 12 位教师入选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医科大学教授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等榜上有名值得一提的是东北师范大学教授高夯也在名单之列自 2010 年以来,教育部会同有关单位每年遴选 10 名师德表现和教育教学实绩突出,在社会上有良好声望的优秀教师作为 "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取得了很好的宣传和示范作用。今年全国共有 12 位教师入选,比往年多出两人,这是因为考虑到抗疫特殊情况,增加了 2 个名额。东北师范大学教授高夯先进事迹全国模范教师、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学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 "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 修订专家组成员、《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和《高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主要研制专家、享誉全国的 UGS(高等学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教师教育模式的开创者、推动者、实践者 ……他,就是东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夯。从教 30 多年来,他始终捧着一颗赤子之心,视教书育人为天职,着眼学生全面、个性、终身发展,探索优势教育资源一体化,推动教育扶贫。用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筑起了学生的梦想,真正成为了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以数学为乐趣的大先生在高夯看来,一名合格的数学老师不只是让学生解题算题,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和格物致知的能力,让学生知道 " 是什么 " 和 " 为什么 ",这对高师院校教师而言更为重要,因为他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人民教师的使命。2020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疫情期间,每周一上午八时,年逾花甲的高夯就早早地戴好耳麦坐在电脑旁,与一百余名文科学生共同畅游奇幻莫测的数符世界。有 40 年党龄的高夯守初心、勇担当、践使命,通过在线教学平台,跨越空间阻隔为学生讲授 " 人文数学 "。这是高夯连续从教的第 39 个年头。无论是担任教务处处长,研究生院院长,还是学校党委常委,高夯始终坚守在本科教学一线,即使在学校本科教学评估的关键时期,时任教务处处长的他也从未间断过。因为工作繁忙,他将课程安排在晚上 7 点半到 9 点,一坚持就是二十多年。很多人对此很不理解,高夯却坦然道出了个中真谛," 教数学是我的乐趣,三尺讲台是我今生的挚爱。"高校数学课,对大多数人而言,是枯燥、深奥、抽象的代名词。但在高夯的数学课上,学生都非常享受每节课带给他们快乐自由的时光,用学生的话说," 高老师的课改变我对数学课‘很可怕’的认知,数学其实是很有趣的,听高老师的课,时间总是过得飞快,每节课都意犹未尽。""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在宋代诗人杨万里这首诗中,西湖六月的风光与春夏秋冬四季不同,那它是什么季节呢?"" 篮球场是平面的,还是曲面的呢?"…… 这都是高夯数学课上提出的问题。在学生心中,高夯不止是一名数学家,还是一位哲学家,善提 " 日用而不知 " 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我主要培养学生两个素养:‘不乱说’和‘不说乱’,有根据的说话是‘不乱说’,有逻辑的说话就是‘不说乱’,有根据是前提,前提正确,逻辑推理过程正确,最后的结论才能是正确的。这也是数学思维的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有根据,一个是有逻辑。" 高夯如是说。在全国高校,面向文科学生大都开设了 " 文科数学 " 这门课,而在东北师范大学的这门课程叫 " 人文数学 ",是由高夯开设主讲的。他不是简单地把课程名称改了一下,也不是对专业数学的简单压缩,而是在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式等方面都进行了全新的改革和探索,目的是为了培养和锻造文科学生的理性思维。经过多年的讲授,这门人文数学课现已成为众多文科学生的 " 必修课 ",激发了文科学生学数学的热情,提高了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铢积寸累,日就月将。三十余载的寒来暑往,高夯始终扎根在东北这片黑土地上,从缕缕青丝到两鬓斑白,他所教授的数万名学生遍布全国各地。有教育家、科学家,也有一大批杏坛赤子、科技精英、人民公仆。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他们都将高老师的教诲铭记心间,将东师人 " 信念坚实、学识扎实、为人朴实、作风踏实 " 的品格书写在广阔的天地。点亮学生梦想的筑梦人东北师大的故事就是如何当老师的故事。高夯的故事就是一个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师者仁心的故事。执教育人三十余年来,他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休息时间都用来给学生开讨论班,一开就是三十几年,风雨无阻,即使腿受伤,他也将讨论班搬到家里,坚持上课。由于过度劳累,他甚至晕倒在了办公室。但无论多么紧张疲劳,走上讲台的高夯总是充满激情,希望将自己的所知倾囊相授,把全部的温暖都给学生。因材施教是高夯培养学生的出发点。他常说:" 学校不是工厂,课堂不是流水线,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各有特色和个性。因此,每位教师都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空间与条件 "。2017 年,东北师大适应新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渴求,成立了数理基地班 " 陆家羲班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已经 61 岁、刚刚卸任学校领导职务的高夯又主动请缨,担任该班班主任。" 陆家羲班 " 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个性迥异,专长不一,但谁适合学几何,谁适合学代数,谁适合学统计,谁适合学理论物理 …… 高夯都了然于胸,他为每名学生都私人订制了培养方案,鼓励他们既要仰望星空,树立远大理想,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又要脚踏实地,安心读书,打牢基础,为国家基础学科的长期发展、关键研究领域的重点突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高夯帮助每一位求知若渴的学生点亮心中的梦想。曾经在外贸企业打工的林萍,暑假怀着对数学专业的喜爱,从大连来到东北师大,成为了数学系的一名函授生。高夯发现了她的数学天赋,鼓励她考研,还为她安排宿舍。在高夯的鼓励下,林萍考研读博,今天已经成为了东北师大数学系的一名教授。从打工妹到大学教授,林萍说 :" 没有高老师点拨和帮助,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我。"高夯说:" 我对学生有一种情怀 "。在他心中,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人生出彩。2010 年,高夯收到一封来自于吉林省孤儿学校的陌生来信,一名学生慕名向他求教,说自己解决了一个 " 数学难题 "。已是数学名师的高夯虽未在信中看到数学难题的 " 特殊 " 之处,但这个 " 特殊 " 的孩子却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想用自己的方式来关爱这个缺少父母关怀的孩子。高夯拨打了 114 查询学校的电话,几经周折找到了他,了解到这是个性格内向、孤僻,偏科严重的孩子,但唯独喜欢数学。高夯送给他一本《数学分析》,并嘱咐他认真阅读,日后检查。在后来的日子里,不管多忙,高夯总是抽出时间,对他进行定期辅导,帮他解决生活和思想上的各种困惑。渐渐地,原本那个在学校不听话的孩子,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最后这个学生如愿考上了大学。其实从这场相遇开始,高夯并不是为了发现一个数学尖子生,而是缘于一位师者的本心和情怀,去摇动另一棵树,推动另一朵云,唤醒另一个灵魂。润物无声,师爱无痕。高夯为学生守好了每一份责任田,却从未想要得到回报,他只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正如他现在常说的话:" 我现在很简单,如果说还有点期望的话,就是期望还能被别人需要。"教育扶贫的先行者" 三尺讲台系国运,一生秉烛铸民魂 "。高夯不仅对自己的学生以无微不至的关怀,还将目光投向东北地区贫困县的教育。高夯总说," 师范大学培养的是中小学的老师,是培养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我们把中小学老师培养好了,他们再到基层、边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们国家才会发展得更好。" 多少年来,谁也说不清楚,高夯曾多少次颠簸往返于长春与抚松、喀左、林甸等多个贫困县之间。他带领团队探索实施的 UGS 教师教育新模式,走出了一条东北师大在新时代教育扶贫的新路。扶贫必扶智。办公平质量的教育,教师素质的提升是关键。从 1996 年开始,还是数学系主任的高夯就开始思考如何将东北师范大学的优势资源服务贫困地区的教育。2007 年,时任教务处长的他开始着手教师教育创新东北实验区的具体建设,致力于推动实现人才培养和教育扶贫的共赢。从最初一所一所实验区学校的跑点拓荒,再到反复考察签约,高夯带领团队在东北的贫困地区风餐露宿,不停挥洒汗水,不断播撒教育的希望。多年来,东北师大的师范生有了固定的教育实习基地、找到了实践能力提升的沃土。东北师大优质教育资源也推动了贫困县教育质量提升,为贫瘠土地的教育带来勃勃生机。无论酷暑寒冬、风霜雨雪,高夯带领学校各学科讲师团不间断地深入实验区中小学课堂,听课、评课、送课、巡回报告,足迹遍及东北 30 多个县区、近百所学校,培训了近万名基础教育教师。更多的实验区教师从实验区走出,从四面八方走向东北师大," 回炉再造 ",增强造血功能。也就是这样,一种新的教育扶贫共赢形式诞生,让更多的孩子能够上好学,优势的教育资源从 " 象牙塔 " 延伸扩散到东北地区的中小学,并延伸到全国其他省市,极大地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目前,在高夯的带领下,东北师范大学创新实验区规模已遍布 14 个省、46 个县市的 219 所中学,UGS(高等学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校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教师教育新模式写进了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有关文件中,上升为国家政策,在全国进行推广应用。正是因为饱含这份对国家基础教育事业、对民族复兴大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高夯在开拓实验区的同时,一心扑在破解基础教育实际教学难题上。他发现高等数学和中学数学的断裂,敏锐地感觉到需要在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之间架起必要的桥梁,让师范生和一线教师能够从高等数学的视角(" 高观点 ")来审视中学数学。这样的桥梁性的课程前所未有,开发起来费时费力,需要开发者既具有宽厚、融通的数学学科基础,又需要对中学数学教育有深入的了解与研究。高夯历时 6 年研发了《高观点下的中学数学》教材,在全国师范大学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已有 30 多所师范院校使用他编写的教材。高夯通过他的课程和教材改变基础教育领域老师看待数学、看待教育的方式,也深深影响了更多孩子看待世界的方式。心有大我、强师报国。30 余年精耕数学教育,用实际行动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这就是他——高夯,为基础教育躬耕的大学教授。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北京日报客户端【来源:ZAKER吉林】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近日,《教育部关于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奖励的决定》(教社科〔2020〕4号)正式公布。北京语言大学5项成果获奖,其中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青年奖1项,获奖总数和获奖层次均超过往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是教育部为表彰和奖励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取得的卓越成绩,激励广大科研工作者严谨治学、勇于创新、锻造精品,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该奖始设于1995年,每三年评选一次,至今已成功举办八届。本届最终评选出获奖成果1539项(含香港、澳门高校获奖成果),其中:著作论文奖1241项,含一等奖152项、二等奖783项、三等奖306项;咨询服务报告奖77项,含一等奖10项、二等奖47项、三等奖20项;普及读物奖20项;青年成果奖201项。王建勤——《第二语言学习者汉语声调范畴习得与模拟研究》王建勤,籍贯山西,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认知科学学科创新引智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新西兰梅西大学的荣誉研究员、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高级研究员、重庆大学、渤海大学、宁夏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东北师范大学"东师学者"教学名师、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兼职研究员等。出版《全球文化竞争背景下的汉语国际传播研究》《第二语言学习者汉语声调范畴习得与模拟研究》等著作,发表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多项。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Rearch (CASLAR)国际期刊编委、《语言战略研究》、《汉语世界》编委;《语言教学与研究》《语言文字应用》《华文教学与研究》等多个学术刊物的匿名审稿人。王建勤教授的著作《第二语言学习者汉语声调范畴习得与模拟研究》是国内外第一份系统考察第二语言学习者汉语声调范畴习得的实验研究。本研究采取行为实验、范畴感知实验、课堂教学实验与计算机认知模拟等多种研究范式探讨学习者汉语声调范畴感知和产出的机制、模拟声调范畴建立的过程,证实了知觉训练能切实有效提高学习者汉语声调范畴习得效率。本研究以实验结果为依据为汉语声调教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教学建议。张宝林——《基于语料库的外国人汉语句式习得研究》张宝林,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西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福建师范大学客座教授,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语言教学、认知与习得开放研究中心学术顾问。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主持或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国家级、省部级、校级科研项目10多项。独立或合作出版学术专著、教材、大纲、词典等1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累计指导中外硕博研究生110多人。张宝林教授的著作《基于语料库的外国人汉语句式习得研究》依据"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对外国人汉语句式习得情况进行表现分析,偏误与正确现象并重,并与母语者的同类语言表现进行对比研究,考察比较全面、细致、深入,结论具有较强的客观性、稳定性和普遍性。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汉语句式习得研究的目标、理论追求与研究水平,在目前的汉语句式习得研究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郑艳群——《虚拟词语空间理论与汉语知识表达研究》郑艳群,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是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应用。曾主持并完成多项国家汉办科研规划项目及校级规划项目,并参与多项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出版多部个人专著,是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先锋领军人物之一。为研究生开设《汉语多媒体课件设计》和《语料库资源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等专业课。曾指导过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语言信息处理方向,以及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对外汉语教学论方向研究生。出版个人专著《计算机技术与世界汉语教学》、《汉语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对外汉语教育技术概论》等。郑艳群教授的著作《虚拟词语空间理论与汉语知识表达研究》提出了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和计算机仿真技术构建汉语知识仿真系统的设想,阐述了虚拟词语空间的概念和基本理论,描述了虚拟词语空间的宏观和微观结构。全书在方法论上归纳和演绎交相呼应,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互显优势,在理论探讨和技术可行性分析上提出研究构想并做了实践探讨,体现了这项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的创新。熊仲儒——《英汉致使句论元结构的对比研究》熊仲儒,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语法、句法语义学与英汉语法对比,主要学术兴趣是探索功能范畴在句法语义中的作用,研究领域涉及词类、论元结构、特殊构式与左缘结构等。在《中国语文》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7部,并获安徽省社科奖二等奖,安徽省教学成果三等奖。熊仲儒教授的著作《英汉致使句论元结构的对比研究》是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英汉论元结构的对比研究"的最终成果,并入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本书根据新戴维森事件语义学和生成语法理论,全面阐述了与论元结构相关的一些核心概念,提出了新的论元结构理论体系和具体分析框架,并具体地分析了英汉致使句的论元结构。于小植——《启蒙旗帜下的反启蒙行动——<狂人日记>叙述形式中显现的意图谬误》于小植,文学博士,现任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2019年起招收汉语言文学方向博士后。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曾获北京市青年英才称号;曾获第八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获教育部霍英东青年基金奖;获国家发改委"十三五"规划问计求策三等奖。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课题首席专家;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重大课题首席专家。于小植教授的论文《启蒙旗帜下的反启蒙行动——<狂人日记>叙述形式中显现的意图谬误》解决了以往研究没有解决或没有关注的一些问题。第一,深入分析了"狂人"作为叙述者的叙述功能,得出了与以往研究不同的结论。第二,把《狂人日记》概括为"抒情思辨日记体",是对《狂人日记》文体形式的创新性概况。第三,对《狂人日记》"小序"和"日记"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澄清和重新界定。本论文提供了一个考察鲁迅对启蒙的认识和态度的新切入点,同时也提供了一个研究"五四"革命者与启蒙之间关系的新视角,并进而重新思考了文学在启蒙中的位置和功用,具有一定的开创精神。教育部人文社科奖项的获得,不仅是北京语言大学相关学科优势特色的体现,也是北语人文社科科研综合实力的体现,标志着北语人文社科研究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素材来源:北京语言大学
【写在前面】这个名单只是吉林省拟推荐到教育部的,并非最终成功的名单,因为硕士、博士新增授权单位的审批权在教育部,不在各省级、直辖市市、自治区政府,所以,最终成功的名单还要等待教育部后期的最终批复,按照上一批的时间来看,应该在2021年年中。公示文件截图2020年12月07日,吉林省教育厅在官方网站上正式公示了吉林省2020年度拟新增推荐的硕士、博士授权单位审核名单,现在正处在公示期!具体申报学校根据吉林省教育厅公示的最终名单来看,2020年,吉林省新增申报东北师范大学为自主审核授权单位,新增推荐吉林师范大学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新增推荐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当下,正在公示!具体申报的学科根据公示的附件资料,吉林师范大学首轮申报了“中国史”和“化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与此同时,还申报了公共卫生硕士、药学硕士、环境科学与工程(学术硕士)、电子信息硕士、资源与环境硕士五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首轮只申报了两个专业硕士授权点:教育硕士和机械硕士!据悉,吉林师范大学是一所老牌本科高校,现有博士生导师60余人,硕士导师约500人,20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9个专业硕士授权类别,1个服务国家特需项目博士点,可见,该校也已经培养博士生很多年了,只是该校的博士点只是作为一个项目而存在,所以,小编认为本轮该校的博士授权单位资格获批还是很有希望的,当然,最终的结果还要看教育部的批复,决定权在教育部。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位于吉林长春,2002年升格为本科高校并更为现名,该校是吉林省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拥有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6个,多个省部级科研平台。
东北师范大学,简称东北师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大学,是首批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111计划”、“国培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和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高校之一、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为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东北师范大学拥有23个学院(部),本科招生专业78个,学科点覆盖了除军事学和医学以外的11个学科门类。有专任教师1557人,其中教授497人,副教授616人。有在岗博士生导师317人,荣誉教授10人,资深教授99人,客座教授28人,名誉教授13人;其中,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双聘院士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1人、历届成员1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9人、讲座教授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带头人2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丰富的师资力量,为东北师范大学的未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东北师范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世界史、数学、化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教育学原理(二级学科)、世界史(二级学科)、细胞生物学(二级学科)、生态学(二级学科)。吉林省“十二五”优势特色重点立项建设学科: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草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吉林省重中之重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世界史、化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丰富的学科建设在东北师范深有体会,师范类专业和文艺一些专业的考生是值得一试的优秀高校。东北师大是个环境开阔优美的学校,在教学风气上很有特色,尤其是培养教师能力方面,是教育部直属的师范类院校之一,对困难学生有很好的帮扶计划,在学生就业方面非常上心,专门的就业辅导中心帮助学生就业率非常高。校园的绿化做的非常不错,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学校。东北师范大学当前学费:3850—6600元/年(普通本科专业)文史类普通本科专业3850元/年,其中新闻学6600元/年,英语(国际商务管理,招有专业志愿的考生)13000元/年。理工类普通本科专业3850元/年,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5060元/年、软件工程(招有专业志愿的考生)9800元/年。师范类本科专业免费。免费的师范类本科使得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们更有出路。 就业情况,毕业去向:非师范专业升学率为32.53%,2013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1.54%,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1.55%,其中师范专业为94.36%,非师范专业为87.22%。师范专业升学率为9.11%,非师范专业升学率为32.53%。东北师大是中国最踏实,最想干好师范,最具师范特色的师范大学。以创办世界一流师范大学为目标,以培养未来的人民教育家为目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放弃学术,拥抱师范,值得选择。
在国家要提高教师待遇的情况下,师范大学也逐步进入了学生与家长的视野。那么全国这么多师范大学,哪家好呢?我们知道,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都是985工程大学,双一流大学,排在前两位没有异议。除此之外,还有华中师大、东北师大、南京师大、湖南师大、陕师大和华南师大、西南大学共7所211师范大学。谁排第三,还是有争议的。一、根据传统排名,东北师范大学可排在第三位。东北师范大学最早可以溯源到1946的东北大学,是新中国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50年4月更名为东北师范大学,首批211院校。56所研究生院中只有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有研究生院。二、根据第四轮学科评估,东北师范大学也可排在师范类大学第三位。东北师大第四次学科评估有1个A+,三个A,两个A-,而华中师范大学仅仅有2A和2A-,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东北师大超过华中师大排第三位。事实上在一流学科上,东北师大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世界史、数学、化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共6个世界一流学科,超过众多双一流大学的世界一流学科数,实力不可谓不强。三、从录取分数来看,华中师范大学更胜一筹。华中师范大学在各个省的录取分均可排在师范类大学第三位,远远超过东北师范大学,优势太明显。这里要说明一下,因为东北师范大学地处东北,东北人口是流出的,天气比较寒冷,根据不能跟武汉、南京等长江中下游的南方比,地理位置不占优势,所以录取分要低一些。四、根据最新校友会的排名,华中师大也超越东北师大排在第三位。尽管校友会的排名不些不是很权威,但毕竟也有相应指标,大体上也能大学的实力。结论:综合来看,我个人认为东北师范大学仍然是师范类大学第三位,并且优势不大,但由于地理位置的劣势,生源质量和师资水平会受到制约,一定会很快会被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超越。也许你不认可的结论,认为华中师范大学已经超越了东北师大,其实从不同角度来看,也没错。你们觉得到底哪所师范大学排第三呢?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2019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东北师范大学有18个本科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本科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45年10月25日,毛泽东主席接见延安大学校院主要领导干部,指示学校向东北迁移,创办“新型的东北大学”。1946年2月东北大学在本溪建校,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49年7月定址于长春。1950年4月更名为东北师范大学。1996年9月成为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4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2007年,入选国家教师教育“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9月,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东北师范大学,在长春市办学,现有自由校区和净月校区。东北师范大学还有一个独立学院,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对于有的分数不太够的同学,也是一种选择。毕竟办学地点在一起,师资等资源都是比较容易共享的。
各位考生:教育学部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进行如下调整:1.以下专业的考试科目三变更为《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国家统一命题)。040101教育学原理(含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040102课程与教学论040103教育史040104比较教育学040105学前教育学0401Z2教师教育0401Z4教育统计测量与评价2.原“120403教育经济与管理”拟调整为“047101教育经济与管理”,考试科目三变更为《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国家统一命题),考试科目四取消,复试科目变更为《学校管理学》。3.增设“040106高等教育学”,考试科目三为《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国家统一命题),复试科目为《高等教育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预计于2020年9月中上旬正式发布2021年硕士招生专业目录及招生简章,请届时到研究生院网站(http://yjsy.nenu.e.cn)查询。教育学部无指定的参考书目和参考材料。教育学部2020年7月17日
生活中,他们是离大学生最近的人;疫情中,他们志愿奉献从不缺席;课堂上,思政育人大课百花齐放......他们,就是高校辅导员。近日,教育部开展了第十二届“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推选展示活动。在各省推荐的基础上,经审查审核等环节,拟对20名年度人物有关人员和30名年度人物提名有关人员的代表性工作事迹予以公示。先跟教育小微一起来看第十二届“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公示名单↓↓↓第十二届“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名单(按姓名笔画排序)王 婷 女 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辅导员王 静 女 江西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院团委书记王海波 男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叶 明 女 广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辅导员刘 宁 女 中国矿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李丹丹 女 塔里木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团委副书记李海燕 女 淮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辅导员杨文蕴 女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辅导员辛 婷 女 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处级专职辅导员张桁嘉 男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团委副书记范俊峰 男 山东科技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项淑芳 女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赵东方 女 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兼任学生第二党支部书记贺 斐 女 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系党总支书记夏 睿 女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辅导员倪大钊 男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商学院党委副书记陶 陶 女 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书记黄小钊 女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学生管理中心主任康 昕 女 辽宁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兼任学校心理中心咨询师、职业生涯规划任课教师谭丽琼 女 贵州师范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辅导员一起来了解这20位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事迹——王婷女,汉族,1981年10月生,中共党员,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辅导员。坚守专职辅导员岗位13年,培育学生已逾千人,始终秉持“有态度、有尺度、有温度、有深度”的“四有”工作法服务学生,并逐步搭建起“126公寓”与院系结合的党建融合模式,通过“会人快语”网上思政平台以及“感恩同行”贫困生自主组织等深耕学生工作。主持市级辅导员择优资助1项,省市级课题4项,校级课题4项、学生精品项目2项,合著《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及提升》,参著《高校辅导员学》,发表学生相关论文10余篇。工作以来获得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市级“辅导员年度人物”、“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三等奖”,校级“优秀辅导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个人荣誉30余项。所带班级多次荣获市级“先进班集体”“文明公寓”等荣誉称号。王静女,汉族,1983年8月生,中共党员,讲师,江西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院团委书记。在公费师范生院培养了近千名公费师范生扎根江西红土地,2020年所带毕业班师范生对口就业率达到98%。疫情期间,她积极充当疫情防控宣传员,为学生们主讲抗疫思政课——《命运与共 全球战疫》,该课程获得全省高校“战疫思政课堂”教学比赛本科组一等奖。在三月五日学雷锋纪念日当天,她牵头推出“战‘疫’雷锋,江西行动”的网络家教志愿服务活动,号召全体公费师范生为江西省一线医务人员和返工复工家庭子女提供线上公益教学辅导,带领广大青年在这一场全国疫情阻击战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她先后获得第八届“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江西省“最美辅导员”“全省优秀共青团干部”、江西师范大学“青年五四奖章”“十佳辅导员”“共产党员标兵”“三育人标兵”等荣誉称号。王海波男,汉族,1986年6月生,中共党员,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2009年至今在北京科技大学从事一线辅导员工作,他为“95后”“00后”的新时代“材子”筑牢爱国主义青春底色,指挥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群众游行“希望田野”方阵,肩并肩引导1166名学生上好行进在天安门广场的思政大课。他创新党建引领模式,让学生知党爱党、矢志强国,学院党委获评教育部首批“全国党建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先后获评北京市筹备和服务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积极贡献奖、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北京高校优秀辅导员、全国钢铁行业优秀共青团干部、首都高校“先锋杯”优秀基层团干部、北京科技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北京科技大学十佳辅导员等荣誉。叶明女,汉族,1979年9月生,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广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辅导员。从事专职辅导员工作17年,累计见证了四个医学专业62个班1910名学生的成长。全程参与以钟南山院士为楷模的“南山学院”建设,形成了具有“南山精神”的医学生思政工作品牌,培养了一批能够“顶天立地”的医学工作者。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中,无论是毕业生还是在读的医学生都积极主动奔赴抗疫一线并发挥了作用。她先后获得广东省辅导员年度人物、广东省和广州市高校学生工作先进个人、市级优秀团干部、校级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她坚持产学研结合,发表论文数十篇,多项研究成果获奖。她所带的学生工作团队获“广东省优秀学生工作团队”称号。刘宁女,汉族,1983年3月生,中共党员,副教授,国家二级职业指导师、三级心理咨询师、三级创业咨询师,中国矿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她秉承“有态度、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人理念,以“精、准、细、严”为标准,坚持思想引领,做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俯下身子实干,做学生成长成才的贴心人;聚焦学生需求,做学生成长成才的热心人。15年来,她守护了一批又一批的学子成长,在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她累计发表工作论文16篇(其中CSSCI、核心论文4篇),曾获第七届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二等奖、全国煤炭行业优秀共青团干部等校级及以上荣誉和奖励70余项。李丹丹女,汉族,1988年8月生,中共党员,硕士,讲师,国家二级、三级心理咨询师,塔里木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团委副书记。9年来,她不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牢记立德树人、兴疆固边的使命,坚持用胡杨精神育人,培养了一批批扎根边疆、献身边疆的有用人才,为服务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兵团向南发展赢得人才支持作出积极贡献。她结合融媒体时代特点,立足青年学生关注点、疫情敏感点,打响网络战“疫”,通过网络推文、战“疫”云直播、抖音短视频、辅导员百秒说等活动,开启云端思政新模式,传递主流价值,讲好中国故事,教育引导学生众志成城齐抗疫。因工作业绩突出,荣获2019年度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曾多次获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在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中多次获奖。李海燕女,汉族,1984年4月生,中共党员,博士在读,讲师,国家二级职业指导师、心理咨询师、BCC全球生涯教练,淮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辅导员。从事辅导员工作11年,创立了“学、思、践、悟、创、行”六步育人法,通过思政课堂、党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党的理论扎根青年。先后为2万余名学生讲授党课、形势与政策课。《青年习近平》《战疫中的中国精神》等宣讲广受好评。获教育部首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比赛”一等奖,安徽省“辅导员年度人物”“优秀辅导员”“创业指导课大赛”一等奖等荣誉80余个。积极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30余个项目获国家级、省市级创新创业项目立项。所带班级获“全省五四红旗团支部”“支援灾区先进集体”等多个奖项。杨文蕴女,汉族,1987年5月生,中共党员,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湖南省“网络思政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辅导员。11年专职辅导员之路,培养千余名学生。11年笔耕不辍,从博客到微信公众号,形成网络思政成果一百万余字,运用新媒体创新工作方法,创作生动活泼的网络作品让思政工作入脑入心,出版公众号同名专著《蕴姐陪你写青春》。疫情期间,从“青春家书”活动到出版书籍《特殊的年,青春的信》,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从课堂主渠道到14个网络作品,凝心聚力,抗击疫情;从“就业寒冬”到“精准帮扶”,谱写职业赞歌。曾获第六届全国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二等奖,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博客大赛百篇优秀博文奖,湖南省“辅导员年度人物”,湖南省“高校网络教育名师”等荣誉。辛婷女,藏族,1973年5月生,中共党员,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处级专职辅导员。任教22年、从事专职辅导员工作16年,共培养学生1000余名,其中200多人考取研究生,就业率达95%以上。在工作中,她坚持“泡菜坛”理念,通过集体建设促进个体发展,把劳动教育融入班集体建设,努力在实践中做新时代高校劳动育人的践行者。她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5.12”地震和疫情防控期间,恪尽职守,呵护和陪伴每个学生。她坚持行与研的结合,承担省、市、校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一本,获绵阳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在平凡的岗位上,她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先后获“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四川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四川省“高等学校名辅导员”、四川省“优秀教师”等荣誉。张桁嘉男,汉族,1992年10月生,中共党员,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团委副书记。担任中共一大会址志愿讲解员12年,工作期间培养带领学生讲解员为超过700批次、近30000名观众讲解党史,创建了“学生讲党史,学生听党史”的理想信念教育模式。坚守校园防疫一线,协助千余名学生完成返校核酸检测。发起成立学校首个湖北学生临时党支部,打造“四史”学习教育、“辅导员战‘疫’”系列直播网课,吸引逾50万人在线观看。相关事迹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人民网、学习强国、澎湃新闻点赞报道。曾获2019上海“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第七届上海市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二等奖、2018-2019年度上海市志愿服务优秀组织者等荣誉。范俊峰男,汉族,1978年10月生,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科技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在15年的专职辅导员岗位上,他坚持做一名“思政主播”,搭建“1+N”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做学习上“监督员”,坚持“三查”“三看”,形成“六位一体”学风建设工作法;坚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对学生实施网格化管理,具体做法在全校进行推广。他主持山东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通过建体系、搭平台、办竞赛,摸索出一条可复制、能推广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曾获第十一届“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全国“煤炭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山东“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山东“高校优秀辅导员”等荣誉称号,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青岛社科成果三等奖等教学科研奖项7项。项淑芳女,汉族,1979年10月生,中共党员,副教授,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17年坚守,培育7000余名学生,6名学生成为国家四青人才,80名学生携笔从戎,522名学生投身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从未间断讲授思政课,首创“将军课”,课时近1000学时。构建多维融合爱国主义教育体系,培育浙江大学马兰工作室、银龄讲坛等特色育人品牌,马兰精神宣讲辐射学生5万余人次。担任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负责人以及浙江省新时代求是“马兰先锋”党建示范群和浙江大学马兰精神联合研究中心、国防军工就业战略指导平台负责人。获浙江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浙江省“三育人”先进个人、浙江省“优秀教师”暨省级优秀辅导员等荣誉。赵东方女,汉族,1979年1月生,中共党员,讲师,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兼任学生第二党支部书记。她一直秉承立德树人为根本、服务学生为核心的工作理念,在“智慧党建”、网络思政等方面成绩斐然,其所在支部被选为首批“吉林省样板党支部”,是吉林省智慧党建首批“开放性示范点”和“五星党支部”;她坚持撰写个人微信专栏,累计发布推文700余篇、计100余万字,多次在全国辅导员微信公众平台周排名中名列前茅,曾荣获“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吉林省“辅导员年度人物”等荣誉,获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案例类一等奖、网络文章二等奖、案例优秀奖,高校“十大育人”网络作品征集活动一等奖,吉林省易班优课一等奖。贺斐女,蒙古族,1982年5月生,中共党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系党总支书记。她集“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三重身份于一身,把枯燥的“必修课”变成学生喜欢的“网红课”,把刻板的专业课变成青春能量的“补给课”,让“课程思政”更精准,育人效果更显著。牵头成立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个辅导员工作室——“贺斐辅导员工作室”,主打网络思政在线直播,多方探索思政教育微视频、微课建设。疫情期间积极参与自治区教育厅、学校等主办的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先后获得“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内蒙古自治区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内蒙古自治区“教坛新秀”、全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工作者、内蒙古自治区“辅导员年度人物”、内蒙古自治区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内蒙古自治区高校辅导员校园巡讲“优秀宣讲员”等荣誉。夏睿女,汉族,1987年2月生,中共党员,博士在读,讲师,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辅导员,甘肃省首批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她根植西部,站稳课堂主阵地,构建具有社工元素的全周期培养思政工作体系,贯通“理论+实践”的双循环辅导员专业化路径。疫情期间,建立“线上社区”开展“云打卡”“云沙龙”,精准服务助力“云就业”,探索以思想引领、科学防疫等9大元素为核心的鱼骨图工作模型、先后获得第九届“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全国学校共青团学术研究成果一等奖,全国辅导员优秀论文二等奖,全国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优秀奖,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三等奖、优秀奖,甘肃省“辅导员年度人物”,甘肃省优秀辅导员标兵,甘肃省辅导员工作案例一等奖,甘肃省高校微党课一等奖,兰州大学思政微课教学竞赛一等奖及兰州大学五四青年奖章等50余项荣誉。倪大钊男,汉族,1982年2月生,中共党员,讲师,博士在读,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商学院党委副书记。他积极破解大型学院的思政工作难题,致力探索大学生的精细化思想引领与学生管理,构筑“青铸工坊”、“含英咀华”、“青春领航计划”等思政工作体系,组建“青马研究会”“云上先锋”等网络育人团队,写下5万余字“成长寄语”,在师生中留下“情书”辅导员的美名,先后获得“第十届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国家民委社科成果一等奖、省“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优秀辅导员”“网络教育名师”“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等省级以上荣誉近30项。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作为全国“建档立卡专项评估检查”项目组核心成员,深度参与“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指标体系优化,组织覆盖全国25个省的脱贫攻坚成效监测,参与撰写的3篇内参报告获得中央领导批示。陶陶女,汉族,1985年6月生,中共党员,讲师,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书记。11年来她聚焦大学生思想引领,构建“理论提升+实践养成”育人体系,专注于用真理光芒照亮新时代青年奋斗之路。她打造的“红色新青年”领航工程两次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等国家级项目;组建的“青年马克思主义宣讲团”在校内外宣讲250余场,入选教育部办公厅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成果;开展的“大学生思政工作后备军培养计划”已培育思政课教师、专职辅导员等45名;指导的“助力抗‘疫’活动”获教育部“共抗疫情、爱国力行”主题活动工作案例三等奖。她曾获“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等全国性荣誉10项,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论文征集活动中获一等奖2次、二三等奖各1次,主编《高校辅导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用手册》等书籍2册。黄小钊女,壮族,1983年11月生,中共党员,教育硕士,副教授,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学生管理中心主任。担任辅导员工作13年,匠心育人,为社会培养了1000余名合格毕业生。近三年带领学生支部培育500多名入党积极分子,发展100多名学生党员,所负责党支部获评广西高校“五星级党支部”,成功入选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连年指导毕业生就业工作,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等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奖励20项,有效助力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因工作表现突出,先后荣获“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复赛一等奖和广西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等30多项个人荣誉,入选“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杰出人才支持计划”和南宁市E类高层次人才。康昕女,汉族,1983年5月生,中共党员,副教授,辽宁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兼任学校心理中心咨询师、职业生涯规划任课教师。从事一线辅导员工作15年,带过101个班3028人。她笔耕不辍、坚守网络思政教育阵地,发表585篇文章,近80万字;她把心理辅导融入职业生涯规划,为学生讲授课程358学时。疫情期间,她参与市青少年心理公益热线咨询服务和社工支持公益热线志愿者服务总时长92小时,为毕业生提供“一人一策”求职指导,被媒体多次报道。她身患重病、6次化疗,却仍坚守辅导员岗位不动摇,在病床上为学生写下多篇网文。荣获2020年辽宁省“辅导员年度人物”等省、市、校级以上各类表彰近40项。谭丽琼女,壮族,1978年2月生,中共党员,硕士,副教授,贵州师范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辅导员。她主持贵州省高校首家辅导员工作室——“丽琼工作室”,围绕服务学生、辅导员队伍发展、科学研究三方发力,成员获得厅级以上课题立项15项,校级课题立项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开展辅导服务学生达5000余人次。“丽琼工作室”2017年被评为省级辅导员工作室示范点、2018年被评为贵州省巾帼文明岗、2020年被评为贵州省“三八”红旗集体。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以及贵州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最美高校辅导员”等荣誉称号,是中共贵州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还有哪些高校辅导员进入了提名公示名单?一起来看↓↓↓第十二届“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名单(按姓名笔画排序)王雷霞 女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木 琳 女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毛晶玥 女汉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工组长尹卓君 女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辅导员叶正芳 女长沙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学工办主任先 桁 男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学生辅导员刘 伟 男齐鲁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团委书记、学工办主任李 楠 女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学生科科长兼分团委书记杨 志 男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辅导员杨 萌 女新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本科生党总支副书记、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杨 敏 女集美大学理学院团委书记张 薇 女宁波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学工办主任陈 卉 女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博士生辅导员郑园园 女浙江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赵晓珂 女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赵德虎 男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党委委员、团委书记、学工办主任胡 波 女郑州大学哲学学院辅导员胡小强 男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柯东贤 男广东省韩山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辅导员宫 超 男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辅导员宫婷婷 女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专职辅导员袁 媛 女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党委副书记聂 鑫 女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徐 鑫 男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专职辅导员、学生党支部书记奚 哲 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团委书记、辅导员唐 新 女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辅导员黄碧玉 女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辅导员寇玉达 男黑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辅导员、团委副书记程红菲 女承德医学院中医系辅导员、学生党支部书记曾振华 女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党委副书记公示期为2020年10月23日—29日。公示期间,如有异议,请以电话、电子邮件或书面形式向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反映。电话:010-66096328邮箱:szc@moe.e.cn邮寄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37号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宣教处(邮编:100816)。更多教育信息请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下载中国教育发布客户端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微信号:jybxwb)
广州大学对72名研究生作出了退学处理;合肥工业大学对46名硕士研究生予以退学处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9名博士研究生、22名硕士研究生、284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进入清退名单;吉林农业大学对34名研究生予以学业预警;西南交通大学拟对不合要求的2012级博士研究生和2014级硕士研究生进行退学处理;西南大学将对不合要求的研究生学籍开展集中清理;大连理工大学启动2019年在学博士生清退、劝退和学籍预警工作;东北师范大学开展2019年度研究生清退工作;东华理工大学对研究生进行学籍清查工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开展研究生清退预警工作……严出大学严出,从去年的本科生蔓延到今年的研究生,大势势不可挡。不少理工科研究生表示读得很痛苦,学校加了发表SCI论文的要求,科研门槛水涨船高。人文社科也一样,大环境是越来越严格。狠抓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2019年2月26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如此要求道。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校势必要从严要求研究生,对延期学生进行清退。不过,熊丙奇指出,从严要求研究生,不能仅仅只是清退延期学生。之所以延期,更重要的原因是学校、导师不够重视对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和过程评价。有研究生抱怨道,“我论文老早发给了导师,至今没有给我修改意见……我预计5月答辩,但是一直被拖,现在6月能不能答辩都是问题。”因此,从严要求研究生,更需要健全导师制。也就是说,导师不能再当甩手掌柜了。“重点抓住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评阅、答辩、学位评定等关键环节,严格执行学位授予全方位全流程管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一语中的。不过,眼下大学对教师的评价,强调的是发表的论文,申请的课题、项目经费,导师与学生的关系越来越像是老板和员工,熊丙奇跟记者说,“这种行政主导的评价其实非常粗旷。”从根本上来说,重点是要改革学校的治理结构。熊丙奇总结,“要去适应现代大学制度,其实就是16个字,‘自主办学、学术自治、教授治校、学生自治’,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来源丨人民网编辑丨俊博重点推荐更多精彩新闻下载ZAKER通过城市设置进入长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