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多所高校专硕取消全日制,非全日制将成为趋势?雷霆处之

多所高校专硕取消全日制,非全日制将成为趋势?

前期有专家称,非全日制是专业硕士未来发展趋势。从往年招生情况综合来看,非全日制的招生比例正在逐年变高,竞争也在变得愈发激烈。今天为大家整理了取消全日制的院校,希望大家择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因为非全日制是没有办法调剂到全日制的,一起来看看吧!1应用心理1、北京师范大学北师大心理学专硕研究生在2015年已经采纳非全日制培养2、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2020年取消了全日制招生,心理学专硕改为非全日制招生。心理学学硕改为312统考。3、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2020年硕士招生专业目录主要进行以下两点调整:(1)新增设非全日制应用心理专业硕士招生专业目录;(2)跨学科考生在复试过程中不再进行加试。4、南开大学2020年南开大学应用心理专硕取消了全日制招生,非全只面向非应届生。2MPACC1、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华南理工大学官宣:我院MPAcc全日制脱产班2017年计划全部从夏令营和推免生中录取,不再接收统考生。2、中南大学中南大学商学院2018年会计硕士(MPAcc)研究生招生仅招收非全日制,包括参加“中南大学商学院2018年研究生招生夏令营”的学生,如果被录取,均为非全日制。3、西安交通大学2017年,西安交通大学的MPAcc全日制招收15人(含3名推免),非全日制招收74人。但是2018年西安交大会计硕士不招收全日制统考研究生。4、长安大学长安大学2018年在部分专业硕士学位计划招收“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582名。其中:会计专硕(30名)、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只招收非全日制硕士学位研究生。会计硕士不招收全日制研究生。5、武汉大学在2017年的武汉大学MPAcc招生计划中,全日制仅招收推免,非全日制招收140人。2018年计划招收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职双证)共160人,实际录取人数根据报名生源和考试情况确定。6、四川大学在2018年的四川大学MPAcc招生计划中,非全日制招收160人,不再招收全日制学生。实际录取人数根据报名生源和考试情况确定。7、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会计专硕(全日制非定向)仅接受推免生。3什么是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全日制研究生是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年限内,全脱产在校学习的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是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录取,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一般应适当延长基本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4具体有什么区别?从政策上来看,在培养上没有什么区别,有一些细微的不同在招生简章上可看出来。下图是某高校应用心理19年招生简章的内容。可以看到学费上会有区别,学制上也有两年和三年之分,并且非全日制是没有奖学金的哦,在平时上课方面非全日制是周末节假日上课。从过去的招生情况可以看出,非全日制的招生比例的确正在逐年变得越来越高,竞争也愈发愈烈,可能不久之后,非全日制也会更受到人们的认可。

黑白李

非全日制硕士将成为未来一种趋势?这些院校已停止全日制硕士招生

2020考研的同学们现在应该已经结束一轮复习了,一轮复习过后,同学们对各科知识的难易程度基本都有了掌握,考数学的面临最后的选择,该是学数一、数二、还是数三,当然学习哪门也不是全由你自己决定,这和你在10月份报名时所选择专业有着决定性的关系。近日,部分高校专业停止全日制招生,改为非全日制招生。一般进行非全日制学习的都是已经找好工作的,周六周日来到学校上课,非全日制硕士采用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人们在学校中学习的时间仅占人生的10%-20%,大部分知识的获得是在工作以后,非全日制的培养为在职人员提供了二次接受教育的机会,但对于没有找到工作的学生来说,非全学习无疑是雪上加霜,因为非全是没有奖学金的,有些学校甚至不提供住宿,所有的费用基本自理。心理学专业取消全日制招生的高校北京师范大学早在2015年的时候已经采取心理学专硕研究生非全日制培养,华中师范大学在2020年也将心理学专硕改为非全日制培养,心理学学硕改为312统考,2020年南开大学明确表示应用心理学只招收非应届生且为非全日制培养,应届生只能考应用心理学学硕。南开大学2020年应用心理学招生详情东北师范大学在2020年应用心理研究生招生中,增设了非全日制应用心理专业硕士,没有取消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培养,考生们可根据自身需求进行报考,还有一点值得庆贺的是,跨学科考应用心理的考生在复试环节免去加试,热爱应用心理专业考生再也不用担心跨考难度大了。四川大学在2020考研的招生中取消了心理学硕的招生。仅招收专硕学生。东北师范大学2020年应用心理学招生详情会计专业取消全日制招生的高校四川大学的会计专硕早在18年的时候已经不再招收全日制学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2019年也取消了会计专硕的全日制的招生,还有南昌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也都相继增大了对非全日制的招生规模。非全日制硕士可能在大多数人眼中都有着社会认可度低的标签,非全的学生可能没有全日制学生那样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只有周末短暂的两天学习时间,但这并不代表非全的学生差,研究生主要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生阶段不像本科、高中那样有老师亲自讲授专业课,研究生更多的是学会自我学习、终身学习,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专硕型研究生培养本来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为相应的领域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更好地服务市场和企业,促进经济的发展,重点在实务而不再理论。高校之所以扩大非全的招生规模,有的甚至停招全日制硕士,重要原因在于非全实行脱产学习,消耗的资源相对较少,能够更好的服务与社会与企业。这次很多院校扩大非全日制硕士的招生规模,取消全日制招生,这是否代表着非全日制硕士正在逐步得到社会的认可,成为将来的一种趋势。您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烦联系删除)往期精彩最新泰晤士高等教育学科评估结果出炉,结果不禁令人唏嘘!这两个专业仅有两字之差,却有着根本上的不同,你知道吗?高考志愿填报“6步走”及6大“常见误区”,不要辜负孩子的努力!2020高考招生咨询会时间已定,你的问题准备好了吗

孔必斗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调整公告

各位考生:教育学部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进行如下调整:1.以下专业的考试科目三变更为《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国家统一命题)。040101教育学原理(含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040102课程与教学论040103教育史040104比较教育学040105学前教育学0401Z2教师教育0401Z4教育统计测量与评价2.原“120403教育经济与管理”拟调整为“047101教育经济与管理”,考试科目三变更为《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国家统一命题),考试科目四取消,复试科目变更为《学校管理学》。3.增设“040106高等教育学”,考试科目三为《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国家统一命题),复试科目为《高等教育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预计于2020年9月中上旬正式发布2021年硕士招生专业目录及招生简章,请届时到研究生院网站(http://yjsy.nenu.e.cn)查询。教育学部无指定的参考书目和参考材料。教育学部2020年7月17日

秋本

这6所师范类大学不用交学费,毕业就有铁饭碗,还能在职免试读研

在我国,中学生高考过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报志愿,到底要上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决定了以后在哪个城市生活四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选择什么样的专业又决定了将来可能会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也就决定了未来从事的领域和社交圈。无论是选择大学还是选择专业,对一名高考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高考过后报志愿这段时间就是高考生和他们的家长最纠结和最迷茫的时候。在全国817所公立本科院校中,12个大学科门类,506个本科专业中,高考生和家长要根据自己的高考成绩选择自己心仪且合适的大学和专业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一般拿着报考指南都会看得眼花缭乱还毫无头绪,喜欢的大学分数不够,喜欢的城市却没有想报考的大学,分数达到想报的专业,害怕录取名额不够竞争激烈,分数达到的专业又怕毕业后就业不好。总之,上大学选专业是高考过后马上要面临的选择和考验,今天小新带大家了解这6所教育部直属的师范类大学,学生签订协议后可以免学费、住宿费,同时还发放生活补贴,毕业后就可以去中小学任职教师岗位,而且确保入编入岗,可以说有了铁饭碗。这六所大学是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它们都是直属于教育部,从2007年就开始实行公费师范生计划,只要签订了协议,高考分数达到这几所大学的分数线,就可以成为公费师范生。截止2017年已经培养了超过十万教师,其中在校生也有三万人,已经走上教师岗位的有七万人,这其中有超过90%的人被分配到中西部省份的中小学校,这些新鲜血液补充到教师岗位后,立即受到了当地教育部门和社会的良好反响,毕竟名校毕业的高素质教师能够为中西部地区的教育事业增添强大的动力和活力。公费师范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好处,就是可以申请在职免试读研,每年以上这几所师范类大学都会接受相当数量的公费师范生申请免试攻读教育硕士研究生。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只要在本校获得本科毕业证和学位证书;毕业后在中小学任职超一年并认定合格;工作年限在服务期内,本科专业符合教育硕士领域对本科专业的要求。虽然公费师范生有如此之多的好处,但是仍然有一些公费师范生在就读本科期间选择退出公费师范生计划,也有的毕业生毕业后选择违约,这是非常不理智的行为。因为分配的工作基本都是在中西部地区省份,如果本身就是来自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家境环境一般的学生,完全可以报考无需有顾虑;如果是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的考生,还是要慎重考虑,毕竟中西部地区的生活环境不一定能够适应,而且从小到大的生活习惯和当地的习俗也不一样,完全融入需要很长的过程。其实从2018年1月开始,公费师范生的履约年限已经从之前的10年变更为6年,正好是小学一到六年级的周期或者是初中和高中3年的两个周期,教师的流动也会影响到学生学习。时限上的进一步缩短,也会大家公费师范生的政策吸引力,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教育事业吸收更多的优秀人才。你想要公费师范生吗?请在评论区交流吧。请关注“小新说教育”欣赏更多有趣内容,欢迎点赞、收藏、分享。

白华

非全日制研究生之困:常在求职第一关就因“非全”被卡掉

近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一则题为《教师招聘歧视非全日制学历?鄂尔多斯致歉:组织者不了解通知》的报道引发社会舆论关注。看到相关报道时,2019年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全日制研究生王璇特别有感触。王璇回忆,由于学制是两年,2018年下半年,北师大心理学院一些2017级非全日制研究生已开始找工作。“当时有不少学生反映,求职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事业单位都只招全日制毕业生,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面十分窄。”王璇说,为此,北师大心理学院还发了一则《关于北京师范大学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性质的说明》,解释非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与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相同。但据王璇了解,2018年之后毕业的北师大心理学院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求职时仍会遇到因“非全”被区别对待的情况。今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招聘单位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目前,有些用人单位在招聘中已不再区分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学历,但情况仍待进一步改观。北京某高校非全日制研究生李韵目前正在关注招聘信息,她说,“比较委屈的点在于,我们经过系统化严格培养出来具有专业技能的专硕,最终却因为‘非全日制’被挡在招聘的第1道关卡外,在需要专业技能的岗位招聘中不被认可。”近期,澎湃新闻在调查中发现,仍有很多招聘单位明确只招全日制研究生,一些地方的人才引进计划中,诸如落户优惠、人才补贴、就业岗位等也只对全日制研究生开放。“对学历歧视几乎没有问责,是这类歧视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指出,消除学历歧视,必须两手抓,一手抓教育质量保证,确保不同教育形式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一致;一手抓公平就业,就业权益保护,对用人单位查证属实的歧视行为,必须纠正并问责。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前世今生”2016年9月印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中,首次对“非全日制研究生”一词进行准确界定:非全日制研究生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一般应适当延长基本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相应的,全日制研究生则是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年限内,全脱产在校学习的研究生。上述通知明确,2016年11月30日前录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规定执行;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关于“2016年11月30日前录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规定执行”中的“原有规定”,2017年教育部还曾作出过解释。关于单证研究生,其中提到,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实施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工作,从2000年起,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工作由各招生院校联合组织考试发展为全国联考,统一考试、统一录取;完成学业的学生有学位、无学历,俗称单证研究生。此后,201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通知,从2016年起,不再组织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除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外,其他类别的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工作,将以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形式纳入国家招生计划和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管理。2016年教育部发布文件明确,从2017年起,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统一纳入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还明确,从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这说明,非全日制研究生与此前的单证在职研究生不同,属于双证研究生范畴;其与全日制研究生的最主要区别是学习方式为非全日制。前后两届研究生迥异的求职境遇但实际求职中,不少非全日制研究生境况与全日制研究生存在鲜明反差。“2016年我们专业招的还是全日制硕士,2017年起招的都是非全日制,我能明显感觉到2016级研究生的就业情况比2017级的好。”李韵告诉澎湃新闻,其所在专业,2016级毕业生中有不少人现在在高校工作,部分还是教学岗;而2017级毕业生里,绝大多数人都遇到在招聘第一关就因“非全日制”被拒之门外的情况,整体就业情况明显不如2016级的好。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0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中也提到,“虽然国家规定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具有相同法律地位,但目前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就业市场上仍然面临差别待遇。”今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招聘单位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然而,李韵没有感觉到求职境遇有明显改善。“很多次,初看网上某条招聘信息感觉自己很符合条件,点进去才发现要求学历为全日制。”李韵向澎湃新闻发来多条这类的招聘信息,其中有些是招聘高校教师、辅导员等的,也有些是地方政府人才引进计划中提供的一些职位,但无一例外都要求学历须为全日制。“有人一听‘非全’就觉得很水,怀疑是不是边工作边去买了个文凭,但我们学校真的对我们是跟全日制研究生一样很严格地进行培养的。”李韵有些委屈地说道,求职时,明明具有招聘岗位所要求的专业技能,却因学历为“非全日制”被卡,而同类专业的全日制研究生则更容易得到认可,这让人很难受。澎湃新闻在采访中也发现,也有非全日制研究生自认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可能确实跟全日制研究生存在一定差距。“我觉得非全日制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花的时间和心思可能比全日制研究生要少些,而导师给予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指导可能也相较少于全日制研究生。”苏州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苏铭对澎湃新闻说道。但苏铭认为,即便如此,招聘单位也不应该在招聘的前置环节就对非全日制研究生求职设置障碍,至少应该给非全日制研究生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规模收缩2017年3月,《中国教育报》曾报道称:政策(指《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关于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培养等的各方面规定)推出后,2017年研究生报名人数大幅增加,江苏、北京、辽宁等地的增幅均超过20%。对于此项旨在整体推进研究生招生培养体系规范化、高质量的改革,70%的考生表示“支持”。换句话说,《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的发布可能一度带动了部分地方的研究生招生。然而,拉长时间线来看,近几年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规模整体已呈缩减趋势。《2020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中称:生源不足是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统考以来招生单位面临的普遍问题。近三年,大部分院校未完成非全日制专业招生计划,部分专业存在无人报考、无人上线、考生不愿调剂到非全等问题。从今年部分高校公布数据看,生源短缺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上述报告显示,2020年各大高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都不同程度地有所增加,非全日制却呈现缩减趋势。其中如,华中科技大学2020年非全日制招生计划数较2019年减少了1000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非全日制研究生计划招生数为3400人,2020年较2017年缩招1600人,仅计划招生1800人。报告还称,中国教育在线调查显示,六成左右考生不愿意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27%左右的考生愿意把非全日制作为备选项。而对于不愿意报考非全日制专业的原因,超过七成的考生担心毕业后非全日制文凭不被就业单位认可。如何破解“同等法律地位”难获同等机会问题?同属“统招双证”、拥有同等法律地位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的处境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别?“一些招聘单位并不了解存在非全日制却是统招统分、且双证齐全研究生,在招聘过程中,我们一提到非全日制就会被质疑含金量。另外,一些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用人单位会更多参考人社部的政策,但据有些招聘单位称,‘人社部没有发过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有同等法律地位这类文件’。”李韵说。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月教育部官网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落款显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属于发文的五部门之一。但从近日有关鄂尔多斯教师招聘“歧视非全日制学历”的话题讨论中可以看出,仍有不少人、包括一些全日制研究生,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存在偏见、误解。“虽然不应该歧视,可是要是完全没有区别的话,我读全日制干嘛?”“因为大家都知道非全日制的成人专科和本科太水。”“非全有多水自己不知道?”这类评论在网上获得了大量的点赞。对非全日制研究生被质疑“很水”的问题,据中国新闻周刊2019年报道,时任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的周光礼认为,“从学习投入度来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得不到保障。加之,生源质量非全日制也比不上全日制。”报道还称,从生源上来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分数总体上要低于全日制研究生。再加上报考全日制研究生的人占大多数,使得一部分人考不上全日制,从而调剂到了非全日制。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杨颖秀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以她的了解,如果非全日制研究生读研前就有工作、有工作经验,一般不存在就业被歧视或找工作难的问题。“国内部分学校、专业招收非在职人员读非全日制硕士,主要是为了解决生源问题。实际上,非全日制硕士都属于专硕,从本科应届生中招专业硕士是不合适的,也未与国际社会接轨,国际上基本都是在职人员读专业硕士。”杨颖秀指出,在一些高校,本科应届生被招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后,其培养方式、就业去向等与学硕的区别并不明显,培养质量也难保证。澎湃新闻还注意到,2019年教育部印发了《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该规定中提到,“原则上招生单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如果面向在职人员招生且实行培养之后定向就业,那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后就不存在就业问题。”对此,熊丙奇分析指出,这种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可规避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时遭歧视的问题。杨颖秀认为,从国家层面来说,从在职人员中招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发展趋势。她以教育领域举例说,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学位、学历层次在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比还较低。从在职人员中招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政策有利于在职教师通过读研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就眼下讨论正热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被歧视”问题,杨颖秀和熊丙奇都认为,用人单位应按政策规定,给予均等机会。熊丙奇还指出,对学历歧视几乎没有问责,是这类歧视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消除学历歧视,必须一手抓教育质量保证,确保不同教育形式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一致;一手抓公平就业,就业权益保护,对用人单位查证属实的歧视行为,必须纠正并问责。(文中王璇、李韵、苏铭为化名)(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点与线

要想非全日制硕士不被歧视,光靠高校撑腰是不够的

近期,有网友反映,自己是2017年后的统招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参加内蒙古鄂尔多斯古杭锦旗和准格尔旗的教师招聘时,均被“学历不符,非全日制学历”的理由拒绝。随后鄂尔多斯方面发声,表示是组织者不了解政策所致,对此造成的影响致歉。这一事件也引发了多所高校的“撑腰”,通过组织校园招聘会过程中为“非全”研究生发声,盖章认证。其实,对非全日制硕士在就业中遭遇的歧视性问题已经由来已久,而且也有不少人认为这一“歧视”也有其合理性,毕竟一个是全日制就读,一个半工半读,怎么能一视同仁?因此,我认为还是有必要澄清以下这些问题:非全日制硕士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非全日制硕士对全日制硕士就业到底会有哪些影响?该如何看待“非全日制硕士”作为招聘的排除性条件?我想厘清这些问题,可能更有助于解决非全日制硕士遭歧视的问题。一、非全日制硕士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认为很多人其实是没有搞明白非全日制硕士是怎么一回事。之所以会有非全日制硕士,有两个主要的原因。其一,有一部分人通过本科毕业之后,找到了还不错的工作,也有进一步进修的意愿,但他又不愿意放弃现在的工作,非全日制硕士就为他们提供了在职也能读研究生的机会。其二,主要是考虑到有很多的研究生专业,是属于应用性的,和需要学术研究不同,培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实践问题。为此,从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角度,已经在前几年把研究生分列为:学术硕士、专业硕士,后者“专业硕士”就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但是在这一培养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即对于大多数应用型人才来说,需要有应用场景,才能比较好地理解所学。比如,教育类的硕士,需要有教育的环境,才能比较好地把所学掌握,如此类硕士,依然还是在学校内完成硕士教育,即全日制模式,可能效果比较差。也就是说,比起全日制在校就读,采用非全日制半工半读的模式,对于这一类硕士来说,效果会更好。有许多人质疑,读书就该在课堂,这种一直不在学校的学生,能读好书吗?我认为这是对此类培养性质的一种误读。就像从事艺术创作类的硕士,如果不去搞艺术创作,比如表演、歌唱、绘画、舞蹈,反而是呆在课堂上念书,那才是没有读好书。不同专业“读书”的方式,其实是不同的,本就不宜用一根尺子去衡量。就比如新闻提及的教师招聘,实际上有很多高校,教育类硕士已经取消全日制了,都采用非全日制硕士,也就是希望是教育系统的老师来读这个硕士,边工作边读书。除了教育专业外,如应用心理、应用会计等,在不少高校也没有全日制硕士的安排,均采用非全日制。以应用心理举例: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硕研究生在2015年已经采纳非全日制培养。华中师范大学2020年取消了全日制招生,心理学专硕改为非全日制招生,心理学学硕改为312统考。南开大学2020考研明确指出应用心理只招收非全日制,以往的全日制取消了。并且还有了要求,本专业只面向非应届生招生,应届生只能考南开的应用心理学硕或者换其他学校了。东北师范大学也开始进行招收非全日制过渡,2020年硕士招生专业目录新增设非全日制应用心理专业硕士招生专业目录。由此可见,应用类的硕士采用非全日制模式培养,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如果对其进行歧视,纯属不太了解这一变化,而且会让非全日制硕士设置的本意被扭曲。值得一提的是,从教育部门的角度,也认为这种非全日制硕士的培养模式和全日制培养模式是没有什么差别的:在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研厅(2016)2号)明确,自2017年起,全日制研究生与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这一通知也进一步指出,全日制研究生与非全日制研究生同属普通高等教育学历教育。拥有相同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仅学习方式有区别。二、非全日制硕士对全日制硕士就业到底会有哪些影响?很多人之所以不希望“非全日制硕士”纳入招聘要求的范围,除了对非全日制培养的学生能力有担心,我认为还有一个担忧是目前全日制硕士就业压力也很大,非全日制的硕士如果也要纳入其中,这该怎么办?当然,无论是哪种性质就学,都有就业的权利,本不应该剥夺。因为别人可能会影响自己的就业,所以就拼命反对,这是一种自私的,也是不够自信的做法。不过,如果具体分析就业市场,倒是也不必过于担心非全日制硕士会挤占全日制硕士就业空间的问题。所以,这里我也想宽慰一下对此会有比较多担心的全日制学生,打消他们因为自己没有选择非全日制就读,而心生的疑虑:1、非全日制模式就学的人,大多数已经有自己的工作,无非是想提升自己的学历、扩充知识,他们中大部分人并不会进入就业市场去挤占就业份额。和全日制硕士都需要就业不同,这一群体中相当多数的人,无意于毕业后换一份工作,他们读书的主要目的其实更纯粹一些,就是为了读书深造,而非通过这一方式作为“敲门砖”。事实上,有许多非全日制模式就学的人,本身工作也不错,这是他们之所以没有选择全日制就读,而是非全日制就读的一个主要原因,为了读书,放弃本身就还不错的工作,对他们来说,是很难下的决定。之所以推出非全日制模式,本也有解决这些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考虑。因此,不必担心这些人会挤占你的就业份额。2、非全日制硕士即便要找工作,也是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了,其对工作的要求和应届毕业生是不太一样的,所以从这个层面看,他们也不是你主要的竞争对手。当然,有一部分非全日制模式就学的人,也是有着通过读个书,尝试换一份工作的考虑,他们当然会进入就业市场。但是我必须指出,这一部分人本身就有一定工作经验了,是不可能和全日制模式毕业的应届毕业生一样,对工作待遇、对工作内容有着完全相同的期待的。他们之所以要读书尝试换工作,可能是出于对目前工作的不满,可能是想换一个领域发展,究其本质还是希望“更上一层楼”,而非重新回到应届毕业的“小白”阶段。因此,对于还需要完成从学校到社会跨越的你来说,不必虎视眈眈地看他们,对他们来说,本来也没准备和你展开竞争。3、许多非全日制硕士,本身就有定向的就业去向,有些公司就是需要这类有应用实践能力又有学历的人。还有一点,也是全日制硕士不必过于操心的原因,那就是即便他们确实通过非全日制硕士进入了就业市场,也是他们自己相互之间竞争,本来就轮不到你。要知道,有许多行业,如我之前提到的应用教育、应用心理等,之所以不再招收全日制硕士,是因为他们这一行业领域就不对完全没有职场经验的人开放了,他们需要的正是有应用场景、有学历的人才,所以你可以理解为会去读这一非全日制硕士的人,基本是有比较明确的就业去向的,而这一去向本来就和你无关。因此,综合上述因素,我认为全日制硕士也不必过于操心,如果“非全日制硕士”被一视同仁了,你们的就业空间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就业市场当然是竞争激烈,并且可能是残酷的,获取一个学历证书,即便是名牌大学,也可能是被人关注到的几率更高一些罢了,但是绝不是职场的“护身符”。想要在职场驰骋,还是需要:1、要开阔心胸。不要“草木皆兵”,这只会显得自己格局很小,相反,要能够欣赏同台竞争的人,看到他人身上的优点,并且努力学习。这也是优秀职场人所需要的特质。2、努力提升自己的竞争实力才是王道。把别人挤下竞争舞台,只是“恶性竞争”罢了,体现不出自己的实力,你要做的是努力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一视同仁”是需要的,“择优录用”更是关键,如果你够优秀,就不怕他人。三、如何看待“非全日制硕士”作为招聘的排除性条件?从“非全日制硕士”被歧视可以看出,目前就业歧视现象已经愈演愈烈了。“就业歧视”现象实际中很是普遍,并表现得五花八门,如:户籍歧视;性别歧视;年龄歧视;身高歧视;相貌歧视;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歧视;民族、种族歧视;宗教信仰歧视;残疾的疾患歧视;地域或方言歧视;学历和经验歧视;经历背景歧视;婚姻状况歧视;姓氏歧视;血型歧视……就拿研究生来说,其实比起“非全日制硕士”歧视问题,更严峻的是“大龄”研究生(包括全日制)被歧视问题。如,据某研究生处统计资料显示,该校大龄研究生(接近35岁,或者超过35岁)比例约为20%,其中男性多于女性,有家室的高达85%。这些大龄研究生多是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事业基础,为追求更高的事业发展放弃原有工作,离家别子,重回校园深造,希望借助读研搭建一个更高的平台成就梦想。35岁,原本是人生中最富激情、最富创造力的年龄。然而,现实生活中,35岁却似一道无情的坎横在中国众多年轻的“老”求职者面前。尤其当越来越多的大龄研究生们被多种职业拒之门外时,他们的就业正遭遇无形的年龄歧视。然而,在职场中,有许多岗位均与35岁以上人员无缘,即便是35岁以下的职位,适合年龄不小的研究生的,也占总数的少数,绝大部分还是面向20出头的应届毕业生。想通过读研改变命运的大龄研究生,可以说没有出高校,就要面临职场环境严峻的年龄歧视了。再说说,全日制硕士中的专业硕士,其实再早几年也是就业市场的被歧视者,和现在的“非全日制硕士”面临类似的境遇。那些年,很多人不知道专业硕士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因为学术硕士分数要更高,学制更长,所以在不少企事业单位的招聘通告中,明确写出只要学术硕士,不要专业硕士。那时候的专业硕士也倍感委屈,也努力为自己“正名”。因此,要解决“非全日制硕士”被歧视,不能仅仅停留在澄清非全日制硕士性质上,也不能仅仅靠各高校的背书、撑腰,而是要从就业歧视的大背景下看问题。不能只想着自己被人歧视,才想到要发声呼吁,而是想着要一起建立一个平等的就业环境。就业歧视的背后,其实是招聘方利用自己在招聘市场的强势地位,根据自己的主观喜好,随意设置不合理的招聘条件,排挤掉一部分不受其欢迎的就业者。即便没有明令禁止的歧视,也可能存在招聘过程中隐性歧视的问题。比如,即便拿走了“非全日制硕士”不得报考的字句,也可以在面试等环节刷掉候选人。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招聘启事的修改,也不仅仅是高校撑腰,还在于:1、让招聘方接受就业平等的教育,要让这一理念深入人心。要看到,反歧视,本质是争取平等权利的历史。西方社会还在努力反种族歧视,为女性平等权努力奋斗,这些问题我们虽然解决的比较好,但是在就业歧视方面,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当今西方法治国家都有针对某一特殊人群采取法律和政策加以保护,这是人类平等权利事业的进步。2、选用以中立、公平视角看待求职者的专业聘用人员,确保他们用专业眼光,而不是带着歧视眼光看问题,如果有歧视性招聘应纳入“黑名单”,让其终身不得从事招聘工作。即便有反歧视的制度,但是制度如何执行,最终是落实在聘用人员身上。就像鄂尔多斯这一针对“非全日制硕士”的歧视性事件,官方也承认是具体组织者对政策的不了解。由此可见,把好招聘人员关的重要性。我认为不能仅仅道歉了事,反而要借此机会反思,我们各大企事业单位负责招聘的人员,是否具备足够中立、公平的态度去对待就业问题?如果继续坐视本就带有各种有色眼镜的人把持招聘关键环节,那么歧视显然是很难杜绝的。3、推动就业平等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并且加大执法力度,对于一些做得不够的企业要纳入“红名单”示警,这样才能让他们有所敬畏。就业问题乃民生之本,关系祖国兴旺与发达,不可等闲。而我国存在严重就业和再就业压力,面临就业和再就业的形势严峻,就业市场出现了就业歧视的种种现象,势必严重扭曲人力资本的正常流动,破坏了就业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导致人力资本巨大浪费。因此,有必要对妨碍这一根本国策的企业予以处罚,以儆效尤。作者 | Arthur Chen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简介: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长相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3000小时,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朋辈心理辅导。近期关注:要事第一、正念减压、网络时代人际沟通。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

短歌行

非全日制研究生很委屈:我们不水!

本文转自【澎湃新闻】;澎湃新闻记者 程婷近日,澎湃新闻一则题为《教师招聘歧视非全日制学历?鄂尔多斯致歉:组织者不了解通知》的报道引发社会舆论关注。看到相关报道时,2019年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全日制研究生王璇特别有感触。王璇回忆,由于学制是两年,2018年下半年,北师大心理学院一些2017级非全日制研究生已开始找工作。“当时有不少学生反映,求职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事业单位都只招全日制毕业生,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面十分窄。”王璇说,为此,北师大心理学院还发了一则《关于北京师范大学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性质的说明》,解释非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与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相同。但据王璇了解,2018年之后毕业的北师大心理学院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求职时仍会遇到因“非全”被区别对待的情况。今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招聘单位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目前,有些用人单位在招聘中已不再区分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学历,但情况仍待进一步改观。北京某高校非全日制研究生李韵目前正在关注招聘信息,她说,“比较委屈的点在于,我们经过系统化严格培养出来具有专业技能的专硕,最终却因为‘非全日制’被挡在招聘的第1道关卡外,在需要专业技能的岗位招聘中不被认可。”近期,澎湃新闻在调查中发现,仍有很多招聘单位明确只招全日制研究生,一些地方的人才引进计划中,诸如落户优惠、人才补贴、就业岗位等也只对全日制研究生开放。“对学历歧视几乎没有问责,是这类歧视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指出,消除学历歧视,必须两手抓,一手抓教育质量保证,确保不同教育形式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一致;一手抓公平就业,就业权益保护,对用人单位查证属实的歧视行为,必须纠正并问责。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前世今生”2016年9月印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中,首次对“非全日制研究生”一词进行准确界定:非全日制研究生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一般应适当延长基本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相应的,全日制研究生则是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年限内,全脱产在校学习的研究生。上述通知明确,2016年11月30日前录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规定执行;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关于“2016年11月30日前录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规定执行”中的“原有规定”,2017年教育部还曾作出过解释。关于单证研究生,其中提到,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实施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工作,从2000年起,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工作由各招生院校联合组织考试发展为全国联考,统一考试、统一录取;完成学业的学生有学位、无学历,俗称单证研究生。此后,201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通知,从2016年起,不再组织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除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外,其他类别的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工作,将以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形式纳入国家招生计划和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管理。2016年教育部发布文件明确,从2017年起,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统一纳入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还明确,从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这说明,非全日制研究生与此前的单证在职研究生不同,属于双证研究生范畴;其与全日制研究生的最主要区别是学习方式为非全日制。前后两届研究生迥异的求职境遇但实际求职中,不少非全日制研究生境况与全日制研究生存在鲜明反差。“2016年我们专业招的还是全日制硕士,2017年起招的都是非全日制,我能明显感觉到2016级研究生的就业情况比2017级的好。”李韵告诉澎湃新闻,其所在专业,2016级毕业生中有不少人现在在高校工作,部分还是教学岗;而2017级毕业生里,绝大多数人都遇到在招聘第一关就因“非全日制”被拒之门外的情况,整体就业情况明显不如2016级的好。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0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中也提到,“虽然国家规定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具有相同法律地位,但目前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就业市场上仍然面临差别待遇。”今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招聘单位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然而,李韵没有感觉到求职境遇有明显改善。“很多次,初看网上某条招聘信息感觉自己很符合条件,点进去才发现要求学历为全日制。”李韵向澎湃新闻发来多条这类的招聘信息,其中有些是招聘高校教师、辅导员等的,也有些是地方政府人才引进计划中提供的一些职位,但无一例外都要求学历须为全日制。“有人一听‘非全’就觉得很水,怀疑是不是边工作边去买了个文凭,但我们学校真的对我们是跟全日制研究生一样很严格地进行培养的。”李韵有些委屈地说道,求职时,明明具有招聘岗位所要求的专业技能,却因学历为“非全日制”被卡,而同类专业的全日制研究生则更容易得到认可,这让人很难受。澎湃新闻在采访中也发现,也有非全日制研究生自认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可能确实跟全日制研究生存在一定差距。“我觉得非全日制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花的时间和心思可能比全日制研究生要少些,而导师给予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指导可能也相较少于全日制研究生。”苏州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苏铭对澎湃新闻说道。但苏铭认为,即便如此,招聘单位也不应该在招聘的前置环节就对非全日制研究生求职设置障碍,至少应该给非全日制研究生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规模收缩2017年3月,《中国教育报》曾报道称:政策(指《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关于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培养等的各方面规定)推出后,2017年研究生报名人数大幅增加,江苏、北京、辽宁等地的增幅均超过20%。对于此项旨在整体推进研究生招生培养体系规范化、高质量的改革,70%的考生表示“支持”。换句话说,《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的发布可能一度带动了部分地方的研究生招生。然而,拉长时间线来看,近几年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规模整体已呈缩减趋势。《2020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中称:生源不足是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统考以来招生单位面临的普遍问题。近三年,大部分院校未完成非全日制专业招生计划,部分专业存在无人报考、无人上线、考生不愿调剂到非全等问题。从今年部分高校公布数据看,生源短缺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上述报告显示,2020年各大高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都不同程度地有所增加,非全日制却呈现缩减趋势。其中如,华中科技大学2020年非全日制招生计划数较2019年减少了1000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非全日制研究生计划招生数为3400人,2020年较2017年缩招1600人,仅计划招生1800人。报告还称,中国教育在线调查显示,六成左右考生不愿意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27%左右的考生愿意把非全日制作为备选项。而对于不愿意报考非全日制专业的原因,超过七成的考生担心毕业后非全日制文凭不被就业单位认可。如何破解“同等法律地位”难获同等机会问题?同属“统招双证”、拥有同等法律地位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的处境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别?“一些招聘单位并不了解存在非全日制却是统招统分、且双证齐全研究生,在招聘过程中,我们一提到非全日制就会被质疑含金量。另外,一些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用人单位会更多参考人社部的政策,但据有些招聘单位称,‘人社部没有发过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有同等法律地位这类文件’。”李韵说。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月教育部官网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落款显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属于发文的五部门之一。但从近日有关鄂尔多斯教师招聘“歧视非全日制学历”的话题讨论中可以看出,仍有不少人、包括一些全日制研究生,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存在偏见、误解。“虽然不应该歧视,可是要是完全没有区别的话,我读全日制干嘛?”“因为大家都知道非全日制的成人专科和本科太水。”“非全有多水自己不知道?”这类评论在网上获得了大量的点赞。对非全日制研究生被质疑“很水”的问题,据中国新闻周刊2019年报道,时任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的周光礼认为,“从学习投入度来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得不到保障。加之,生源质量非全日制也比不上全日制。”报道还称,从生源上来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分数总体上要低于全日制研究生。再加上报考全日制研究生的人占大多数,使得一部分人考不上全日制,从而调剂到了非全日制。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杨颖秀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以她的了解,如果非全日制研究生读研前就有工作、有工作经验,一般不存在就业被歧视或找工作难的问题。“国内部分学校、专业招收非在职人员读非全日制硕士,主要是为了解决生源问题。实际上,非全日制硕士都属于专硕,从本科应届生中招专业硕士是不合适的,也未与国际社会接轨,国际上基本都是在职人员读专业硕士。”杨颖秀指出,在一些高校,本科应届生被招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后,其培养方式、就业去向等与学硕的区别并不明显,培养质量也难保证。澎湃新闻还注意到,2019年教育部印发了《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该规定中提到,“原则上招生单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如果面向在职人员招生且实行培养之后定向就业,那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后就不存在就业问题。”对此,熊丙奇分析指出,这种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可规避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时遭歧视的问题。杨颖秀认为,从国家层面来说,从在职人员中招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发展趋势。她以教育领域举例说,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学位、学历层次在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比还较低。从在职人员中招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政策有利于在职教师通过读研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就眼下讨论正热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被歧视”问题,杨颖秀和熊丙奇都认为,用人单位应按政策规定,给予均等机会。熊丙奇还指出,对学历歧视几乎没有问责,是这类歧视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消除学历歧视,必须一手抓教育质量保证,确保不同教育形式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一致;一手抓公平就业,就业权益保护,对用人单位查证属实的歧视行为,必须纠正并问责。

何谓坐忘

报考在职研究生,这两种上课方式要知晓!

在职研究生已经成为许多人进行自我提升的重要方式,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学员可以极大的提升自身的能力。而下面就为大家详细剖析其上课方式,供大家参考。报考在职研究生一、面授上课面授上课是一种非常传统上课形式,这种方式是老师与学员面对面进行课程讲授与学习。这样的好处是学员和老师,以及学员之间可以进行充分无障碍的交流。这种上课方式又衍生出两种上课时间的安排:周末上课与集中上课。1、周末上课(1)特点顾名思义这种形式上课时间一般安在周六日,这样做的目的便是可以让学员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从而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而具体的时间则由各个院校的自主设置,一般有几个方案:每周进行一天授课,每隔一周进行两天授课等。(2)院校有许多院校的相关课程以方式进行授课,例如: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南昌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东华大学、湖南大学等,这些院校在国内,甚至于海外都有着较高的知名度。2、集中上课(1)特点这种形式的上课时间一般是连续多进行课程学习,多为3-4天,也有连续一周进行学习的项目课程。那么其特点也是比较鲜明的,即单次上课时间长,也就意味着授课次数少,省去了一些异地学员,来回折腾的时间。(2)院校也有不少相关院校以集中班的形式为学员授课,例如: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传媒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这些院校在国内都有着一定的知名度,受到不少人员的喜爱与青睐。二、网络上课1、特点这种上课方式的特点是比较突出的,可以脱离时间与空间的束缚,是哪些远离大城市,或者平时没有太多时间进行面授课程学习人员的一种优选方式。而且由于课程内容在网络上,因此学员可以反复观看课程内容,加深对于专业知识的了解。2、院校在职研究生网络班院校有: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南昌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这些院校的网络课程可以帮助学员很好的进行提升。

吃人井

这些学校的专硕取消全日制!

一、应用心理1北京师范大学北师大心理学专硕研究生在2015年已经采纳非全日制培养。2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2020年取消了全日制招生,心理学专硕改为非全日制招生。心理学学硕改为312统考。3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2020年硕士招生专业目录主要进行以下两点调整:(1)新增设非全日制应用心理专业硕士招生专业目录;(2)跨学科考生在复试过程中不再进行加试。4南开大学2020年南开大学应用心理专硕取消了全日制招生,非全只面向非应届生。二、会计硕士MPACC1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华南理工大学官宣:我院MPAcc全日制脱产班2017年计划全部从夏令营和推免生中录取,不再接收统考生。2中南大学中南大学商学院2018年会计硕士(MPAcc)研究生招生仅招收非全日制,包括参加“中南大学商学院2018年研究生招生夏令营”的学生,如果被录取,均为非全日制。3西安交通大学2017年,西安交通大学的MPAcc全日制招收15人(含3名推免),非全日制招收74人。但是2018年西安交大会计硕士不招收全日制统考研究生。4长安大学长安大学2018年在部分专业硕士学位计划招收“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582名。其中:会计专硕(30名)、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只招收非全日制硕士学位研究生。会计硕士不招收全日制研究生。5武汉大学在2017年的武汉大学MPAcc招生计划中,全日制仅招收推免,非全日制招收140人。2018年计划招收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职双证)共160人,实际录取人数根据报名生源和考试情况确定。6四川大学在2018年的四川大学MPAcc招生计划中,非全日制招收160人,不再招收全日制学生。实际录取人数根据报名生源和考试情况确定。7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会计专硕(全日制非定向)仅接受推免生。8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2018年的时候会计专硕全日制还招收100多个,2019年直接取消全日制,2020年也是,会计专硕的所有方向都是非全日制。9南昌大学南昌大学也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一样,2019年直接取消全日制招生工作,2020年的招生专业目录中依旧只有非全日制。类似的情况还有太原理工大学等,还有西工大、上理工、北信科等也是仅进行非全的招生。另一方面,根据当前各大院校接受调剂专硕的情况,接受全日制的院校仅有两所,分别是湖北经济学院、广西财经学院,其余院校基本都只是接受非全日制MPAcc。为什么只招非全日制!1受到统一划线的影响由于教育部规定会计专硕全日制与非全日制考生统一划线,变相地提高了分数线,导致非全日制的考生有很多都没能进入复试。同时规定全日制可以调非全日制,但是许多报考全日制的考生都是没有工作的,也不愿意调剂到没有派遣证的非全班,从而大大影响了非全日制的招生。2就业为主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什么是专硕:专业学位是相对于学术学位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求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说到底,学硕才是培养做学问的,专硕就是培养就业的,扩大非全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专硕定位的。今年,近四成考生愿意报考非全去年,根据中国教育在线调查显示,六成左右考生不愿意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27%左右的考生愿意把非全日制作为备选项。

公则自伤

多所高校的部分专业只招收非全专硕!

从近几年的招生情况来看,非全日制的招生比例正在逐年变高,选择非全日制的小伙伴也越来越多,竞争也在变得愈发激烈。什么是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全日制研究生是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年限内,全脱产在校学习的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是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录取,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一般应适当延长基本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注意:考研时调剂时非全日制无法调剂到全日制。下面是小编收集的部分专业只招收非全专硕的院校,小伙伴们可以看看!1、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硕研究生在2015年已经采纳非全日制培养。(北京师范大学2019年应用心理专业硕士(MAP)招生简章)2、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2020年取消了全日制招生,心理学专硕改为非全日制招生,且不接收推免。(华中师范大学2020硕士研究生专业目录)3、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2020年硕士招生专业目录主要进行以下两点调整:(1)新增设非全日制应用心理专业硕士招生专业目录;(2)跨学科考生在复试过程中不再进行加试。4、南开大学2020年南开大学应用心理专硕取消了全日制招生,且应用心理非全日制只面向非应届生。(南开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专业目录)5、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华南理工大学官宣MPAcc全日制脱产班2017年计划全部从夏令营和推免生中录取,不再接收统考生。(华南理工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及招生专业目录)6、中南大学中南大学商学院2018年会计硕士(MPAcc)研究生招生仅招收非全日制,包括参加“中南大学商学院2018年研究生招生夏令营”的学生,如果被录取,均为非全日制。从2020年专业目录也可以看到中南大学的会计专硕只招收非全日制。(中南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专业目录)7、长安大学从长安大学2021年的专业招生目录可以看到今年会计专硕依旧只招收非全日制。8、武汉大学在2017年的武汉大学MPAcc招生计划中,全日制仅招收推免,非全日制招收140人。2018年计划招收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职双证)共160人,实际录取人数根据报名生源和考试情况确定。2020年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专业目录中会计专硕明确表明只招收非全日制。(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9、四川大学2020年四川大学会计专硕招生计划,只招收非全日制60人,四川大学从2018年起就不再招收全日制学生。10、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年直接取消全日制会计专硕,20考研会计专硕仅招收非全日制。(2020年非全日制会计硕士(MPAcc)招生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