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20日,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官网上更新了一则《关于对部分超期博士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的公示》,原来是清退了52名博士生研究生的名单。公示表示,研究生本人对处理决定如有异议,可于公示期内向所在学院提出书面申诉,逾期未提出申诉的,不再予以受理,学校将按照规定作出正式处理决定。公示期结束后,视为退学决定书已送达。慕轩看了一下清退名单,入学最早的是2002年,最晚的是2012年。2010年以前入学的26人,2010-2012年入学的26人,对于超长超期的学生进行了清退。虽然理想是诗和远方,但无数个憧憬明天的美好,远远不如脚踏实地的当下来得直接和实在,在这也是劝在校的大学生不要以为进入象牙塔你就稳了,还是要好好学习。
近年来,国内硕博高等教育一路突飞猛进,不仅是本科生数量急速增长,连带着对应的硕士生,博士生数量也实现了井喷,尤其是今年,由于疫情的长时间影响,国家对于高等学校也逐渐放宽了硕博招生的比例与人数,很多高校对于硕博也开始了大范围的扩招,而据网上最新数字统计,仅仅博士生,今年就新招生了5万多人,而对应的硕士,则新增了十几万。可以说,硕博招收是属于疫情常态化的一种特殊举措,很多就业难的学生也会加入到对应的考硕考博队列当中,这进一步加大了对应的录取人数与比例,然而是不是被录取为硕士或者博士,进入对应的阶段,就一定会拿到对应的毕业证学位证呢?相比于本科生教育,硕博教育本身就有自身的特点,除了要完成自身的专业课程之外,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特殊要求。硕博毕业与本科教育存在诸多不同,不是说录取了就一定可以毕业近日来,东北大学宣布辞退52名博士生,这些博士生从读博开始,时至今日,已经接近10年,有的甚至是2002~2005年入学的,远远超过了学校对于博士一般年限三年的要求,其中有的延期学业已经达到了五年之久,时至今日,依旧没有达到博士学习的毕业目标,在这种情况下,也只能无奈辞退了,毕竟学校有学校的规定,一般而言超过规定学年3年就需要强制劝退的。然而这里面的很多人甚至有的延期达到十年,其导师说,这里面有些是外地考来的,有的是本硕博连读,其中很多学生上了硕士博士,依旧是像自己本科一样,按时上课,按时放学,论文不写,实验不做,最后发文的时候,就让导师想办法,或者导师写好了,把自己的名字署上,甚至如果不答应,就要死要活,说要在网络端搞出大事情,让导师难堪。总之,我上了硕士,博士,你就要给我学位,我交了学费的,而且也属于高等教育人才,你要是不给我学位,我就闹,近年来不时有多起硕博自杀事件屡屡发生,导师早已被社会戴上了有色眼镜进行看待,一着不慎,可能就会让自己前途尽毁,所以对于那些不想做试验,也不想写论文,还有不好好学习上课的学生,很多导师也很头疼,百般好言相劝,然而依旧是收效甚微,最后没办法,只能延迟毕业,有的延迟了还要怪导师,甚至怨恨社会,让人很是无奈。污名化导师的背后,对自身的学业又有什么好处呢?可以说,近年来关于硕士生和博士生教育,硕博教育困境和导师的丑恶化现象,早已是在网络端和各大平台变成了妖魔化,标签化,诚然我们承认确实有些导师个人品德确实有问题,甚至确实存在克扣和压榨学生,或者为难学生的情况出现,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导师都会尽力辅导每一个学生,而且尽自己的最大力量调用所有资源,尽量帮助自己所带的学生能够完成学业。一位匿名导师说道,如今的学生,根本不敢管,因为自己没有好的实验器材就在网络上面抱怨,因为一门课程老师没有及格就控诉社会黑暗,更有甚者,因为导师某次节假日没有给自己一定的补助,就嘲笑自己是一个导师的低级打工仔,可以说很多导师被妖魔化,被污名化这些接连不断的事件可谓是功不可没,导师有自己的压力,也要评比,更关键的是导师的权力也有限。导师所带的学生,所有环节都要对其进行负责,如果达不到要求或者课程不合格,甚至达不到对应的发文要求,自身进行伪造,一旦发现,也要附带对应连带责任,而且学校资源有限,有时候确实存在资源不够的情况,能够做到平的分配已属不易,然而很多学子却将自己无法毕业归咎于导师,归咎于学校,归咎于社会的阴暗,可谓真的是让人感觉到心寒和无奈。硕博教育的困境,需要导师和学生的一起努力前段时间,教育部发文,以后导师对于所带的学生是否能够毕业,拥有着绝对的一票否决权,同时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培养附带着连带责任,一旦出现包庇,或者作假或者达不到毕业要求就给予毕业的,最后也会追究导师的重大责任,可以说权力看似变大了,但是导师压力却变得更大了,所有质疑声的背后,貌似都是统一性的站在了学生的一边,但是却没有想到导师本身的困境。硕士和博士教育本身和本科生教育就存在着巨大不同,学生不仅需要完成对应的专业课程考试,并且需要在最后一年完成对应的报刊发文,博士和硕士论文也是要求要比本科生高得多,这一块不仅有自己导师的评定,还有其他学院领导,甚至外校的教授的评分参考,所以是否满足毕业条件,本身就是所有人一起给定意见,只是最后由导师汇总发出而已。导师这里论文过了,才会在到评审环节,当然关于所谓的年纪过大,面临婚姻和职场,生活压力,这本身就是硕博此时本身的情况,选择了科研,就必然要选择远离世俗,有一定的孤独感是很正常的,尤其是别人已经结婚生子,甚至工作赚钱买房买车的时候,很多学生会产生失落感,落差感,严重的甚至怀疑人生,怀疑科研的意义,而这一块则需要所有人包括整个社会一起关注。硕士博士本身作为国内的高等教育,本身人才就是属于高精尖人才进行培养的,而对于那些本身并不怎么愿意学习,甚至不愿意从事科研,也不愿意潜心研究,只想着考上了,随便蒙混过关就可以混个硕士和博士学历的人,以后只会是越来越难,导师可以给你的科研学习给予最大的帮助和支持,但是并不是意味着他们就有责任和义务必须让你毕业。如果达不到要求,或者只是过来混的,那么以后这种硕士生,博士生被劝退的比例只会是越来越高,而宽进严出的现状,未来只会是逐渐成为硕博教育的标准,对于所谓的知名报纸刊文,还有对应的毕业论文质量,硕博期间所取得的学习与科研成果,则会越来越看重,所以还妄图想本科一样,随便搞搞,怎么样都能毕业,这样的思想未来在学校想要毕业只会变得越来越难!喜欢我,请轻点关注,更多好文章,好观点,与你分享~
东北大学一次清退52名博士生,打破了全国大学博士领域的新高点,不难看出,博士生现在也不是想混多久就混多久,同时给了不少现在的准博士一个警示。东北大学这次清退的52名博士中,最长的已经读博18年。不难看出读博18年还能毕业吗?像这样的博士生就应该采取更早的清退机制。东北大学的延期如此之长的博士生仅仅是高校中博士领域的一个缩影,或许还有更多的人比18年博士还要更长,仅仅是没有将问题暴露出来。有的大学教授每到年底组织自己的弟子进行团年饭,多的可能几十个博士生,好几桌,更可笑的是,很多学生自己都还不认得,连名字都叫不出来,一般都是放养状态,博士生带硕士生,硕士生带本科生。像这些连名字都叫不出来的博士还能指望其能够得到导师多大指导,一年都很难见面一次,因此,毕业难确实有其原因。针对于目前博士生毕业难主要是如下几方面原因:【1】博士入门门槛较低。为什么有这么多毕业不了的博士,更多的是以前的存货,当年就有考不上的博士,没有毕业不了的硕士之称。因此,不难看出,这样博士参差不齐,为现在博士毕业留下了隐患。【2】部分博士仅为了博士头衔装门面,失去了科研能力。特别在很多大型企业以及高校,很多行政人员想法设法搞一个在职博士,而这些人并不是真正具有科研能力,仅仅为了自己装门面,走出去,介绍自己是某某博士,让人焕然一新,觉得高大上。【3】毕业要求越来越高。现在的博士基本都要求要有sci论文,而且还是指定的那基本杂志,不难看出从论文写出来要几年,论文刊发出来也要几年,而且并不是每个博士能写出来这样的论文,随着知识和技术的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太快,很多解决技术不要不久就已经过时,这样给了博士带来了不少压力。随着国家对博士毕业刊发论文期刊的改革,已经明确不一定规定发国外sci期刊,这是为国外期刊赚钱,随随便便版面费上万。综合来看,博士好的日子一去不复还,且行且珍惜,不要为了博士门面而读博士。
近日,东北大学公布的一份文件引起网上热议,据文件显示,该校博士生吴某在2018年开学伊始的一周时间内,利用技术手段伪造导师签字和公章,在计划财经处进行16笔财务报销时,骗取其导师科研经费10万余元。被发现后,该生本人提交了检讨书并退回所有款项。随后,经研究生院院务会审核决定,给予博士生吴某开除学籍的处分。红星新闻采访了东北大学研究生院的某位工作人员,据称,因为正处寒假,尚未得知吴某是否向校方提出申诉。据公开消息显示,吴某为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2017级工程力学专业非定向就业博士研究生,导师系东北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和工程力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目前,此事尚无更多细节和官方回应。对于这则消息,大多数人第一反应可能是——毕竟,涉及到科研经费违规违法使用,已经查明的通常都是以项目负责人或主管领导为主,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这些骗取科研经费的主体,通过开具虚假发票、编造虚假合同、虚列项目开支、编制虚假账目等手段冲账套现资金,或者将科研经费挪作他用。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以“科研经费”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会看到在判决书中,在犯罪主体方面,有74%的犯罪主体为科研人员(25人),另26%是与科研相关的行政人员。在科研人员这一主体中,又有68%是高校教授(17人),32%是科研院所人员(8人)。涉及科研经费犯罪的34份判决书中,犯罪主体分布。朱彩云/制图而以学生为主体骗取科研经费的,说实话并不多见,我们运营公号这么多年,报道过多起【导师让研究生办卡套科研经费】的案例,但头一次接触…博士生翻身骗取导师科研经费的案例。不过,大家都是从硕博期间过来的,读研读博期间,学生帮老师签章、报账都是常有的事情,甚至有些时候,一些账号和转账都是学生经手,导致学生掌握导师经费的完整去向,这是不是也从侧面反映了,学校的财务审批流程上的漏洞呢?看了下大家在知乎上对事件的评价。大多数人在惊呼666的同时,还是表示出了对这个骚操作的不理解。毕竟都读到博士了,不想着毕业就算了,一周内从400万里套10万,也是胆大?图源:知乎当然,也有人觉得该查下学生的动机,甚至还有人表示,需要对此事进行详细调查,等待更多细节公布,才方便判断到底是学生自己的问题、报账流程问题,还是另有隐情。毕竟不管怎样,我们必须声明:无论是谁,骗取科研经费的行为都是错误的、违法的,到最后也基本会断送了自己的学术科研道路。我们同时希望有关部门在制度上能够完善举报、监察制度,保护好举报人信息,切实调查,让高校科研经费不再被任何人挪用。本文综合整理自知乎、红星新闻、东北大学、中国青年报等
就业形势严峻的时候,往往是硕博竞争压力大的时候,因为求职路径缩窄导致很多人纷纷选择去考研,迎接一个新的两年港湾期,暂避就业的压力。当下的硕士和博士无论是从录取率还是报名率都是逐年递增的情况,不过对于博士来说,一直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叫做博士进去容易出去难。形容的就是考博这件事,看起来简单,但是想要毕业真的很难。近日,东北大学的官网上更新了一则《关于对部分超期博士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的公示》,仔细一看才知道,原来是清退了52名博士生研究生的名单。很少有大学高校在一个时间段内同时清退如此多的博士,这一方面说明了东北大学下定决心要提高博士质量,让这些一直占着博士的名字却迟迟没有达到毕业要求的人们予以清退,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当下东北大学对于建设双一流国内顶尖高校的决心。要想获得博士学位,真的非常困难,不仅仅需要大量的学习,对于各种学术研究成果的要求真的太高了,读博后的学生压力都非常大,人们所以为的比就业压力小,到头来会发现并不比工作压力小很多。读博也需要跟对一个好老师,就像是工作也需要找到一个好老板,如果选择错了,可能就被毁掉了一生。此次东北大学一次性清退50多名博士研究生,起到了一种刮骨疗伤的效果。仔细看名单就知道,很多人读了十多年博士,甚至时间最长的读了十八年还没有毕业,也说明了现状和潜在认知都不达标,确实该被清退。对于要不要读博这个人们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应该从两个方面去考虑。首先就是现实问题,如果家庭条件允许的话,肯定是读越多的书越好,因为家庭条件好的孩子一般都应该去做教育。如果家庭条件不太允许的话,其实本科和硕士毕业也可以了,先去找份工作养活自己。第二个方面就是看自己到底对于该专业感不感兴趣。如果有着强烈的兴趣,是能够在读博期间做出很多的成绩的。而且学历自然是越高越好,但是如果对于专业并不是很感兴趣的话,其实读博也未必就会收获好的结果。这一点还是要自己想明白。毕竟读博容易,毕业难,不要到头来浪费了时间,还没能毕业。
虽然我不是博士,但是我很景仰博士学位的人。因为通过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几轮选拔淘汰,最后能读到博士,并最终顺利地拿到博士学位的人,都是学霸中的学霸。现在有人可能感觉社会上的博士已经非常多,甚至有人在说如今这个时代,是博士已经过剩的时代。其实不然,事实上我国拥有博士学位的人非常非常少,博士(含在读)只占了总人口的约2000分之一。不过,对于博士到底能够读几年这个问题,我们看看东北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公布的《东北大学研究生管理规定》第二十五条规定:研究生可以分阶段完成学业。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年,在校最长年限(含休学)为4年;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在校最长年限(含休学)为6年。也就是说,官方明确规定,博士研究生在校就读最长年限为6年。那么,每位博士研究生都是在6年内完成学业并顺利拿到了学位证书吗?答案是否定的。近日,东北大学的官网上更新了一则《关于对部分超期博士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的公示》,原来是清退了52名博士生研究生的名单。对于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的博士研究生,东北大学作出果断处理。2020年10月20日,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官网发布了一则《关于对部分超期博士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的公示》。公示称,根据规定,拟对部分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的博士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公示表示,研究生本人对处理决定如有异议,可于公示期内向所在学院提出书面申诉,逾期未提出申诉的,不再予以受理,学校将按照规定作出正式处理决定。公示期结束后,视为退学决定书已送达。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公布的名单中,超过博士研究生在校最长学习年限的,一共有52人。其中名单中赫然有一名2002年入学的博士研究生,这位博士研究生在学校“读博”18年之久。此外,2003年入学,“读博”17年的还有2人。其实在大学校园里,一位博士研究生要想获得博士学位,难度不是一般的小,可以说是真的非常困难。因为博士学位对相应的博士研究生的各种学术研究成果的要求真的太高了,压力是非常大。读博不易,毕业更不易,有的博士研究生在学校读个五六年、七八年都是常有的事情。这次东北大学清退50多名博士研究生,其中居然还有数名读了十多年(最长十八年)都还没毕业的博士研究生。这样的博士研究生浪费大量的宝贵时间精力,还毕不了业、拿不到证没能顺利毕业,说明他们确实不适合走博士研究这条路,没有再继续读下去的必要,确实该被清退。难怪有网友嘲讽:“18年了早该清退了”、“读了这么久了,也真是牛逼了”、“读这么多年是不是读傻了”……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10月20日在官网发布了一则《关于对部分超期博士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的公示》。文件规定,拟对部分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的博士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现将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期为 2020年10月20日至2020年10月30日。公示表示,研究生本人对处理决定如有异议,可于公示期内向所在学院提出书面申诉,逾期未提出申诉的,不再予以受理,学校将按照规定作出正式处理决定。公示期结束后,视为退学决定书已送达。其中博士研究生共有52人,其中入学时间最早的一人为2002年入学,已经“读博”18年之久。此外,2003年入学,“读博”17年的还有2人。类似的情况不在少数,去年3月,广州大学对72名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随即,合肥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加入了清退不合格学生行列,理由大都是“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接着是延边大学发布公告称,拟清退136名攻读硕士和博士的学生,原因是这些学生没有在学校规定的年限内取得学位并毕业。退学学生名单显示,有一名学生2005年入学,近15年都没毕业。“清退的这些学生,好多已经超出了学习年限还没有被学校清退,所以学校已经给他们留了一段缓冲时间,让他们能够毕业。但是他们还是没有利用好这段时间完成学业。这也能够反向推动在读的这些研究生,让他们更加努力地去学习,更好地把学业完成。”延边大学赵同学说。今年年初,就有近30所高校公布了超过1300名硕博研究生的退学名单,其中包括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知名高校。清退理由大都是“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2020开年的那样一个举措,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对那些想混日子、混学位的学生进行警示,严控学风学纪、严肃学位授予制度权威。事实上,近年来类似“翟天临事件”的学术不端新闻也确实甚嚣尘上,在硕博研究生的毕业上“把好关”在公众看来势在必行,刻不容缓。诚然,硕博生达不到毕业要求受到处理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解决硕博生培养过程中包括“混日子”在内的诸多问题却不能只靠清退。但其实你知道吗,读博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来自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17 年我国预计毕业博士研究生人数为 165296 人,实际毕业博士研究生人数为 56451 人,未正常毕业率为 65.85%。读博的面对压力和其它类型压力不一样在博士毕业之前,这种压力是无休无止、永不停息的。读博做科研,本质上是在挑战未知。未知也就意味着不确定性,意味着没有人可以保证,你花了一两年心血研究的问题会有一个满意的答案,没有人知道你的努力是否会得到回报。随着时间的流逝,压力会变得来越大,心中好像有块小石头在不断变大变重。压力源于课题的不确定性、不断的失败以及对自己不断的否定。如果不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多半会因为长期处于这种压力下而变得心理抑郁。1.试想一下,你三十多岁没有收入,就靠着家庭和学校/国家的补贴过活,再加上父母着急你终身大事和渴望抱孙子的幽怨眼神,你想想那酸爽的感觉。2.如果自己家庭情况不好,每多读一年都是一道更沉甸甸的心理负担,自己的成家立业又哪有房和车呢?2、导师的选择在一定程度, 上决定了你的读博生涯是可以接受的苦,还是崩溃的苦。导师剥削、压着不让毕业等在网络.上并不少见;不过导师人好的话也值得庆幸。真正为学生好的导师还是占多数的,比如让手底下的博士生都出国交流1-2年,对于出去参会、学习大力支持。不过人各有志,每个人都有自己追求。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的时候,你就应该静下心来学习;当你的能力还驾驭不了你的目标时候,你就应该沉下心来历练。平常心很重要,浮躁误事。能力足够时自然会得到你想要的,能力不足而强行得到的东西并没有办法让你感到愉悦,随之到来的也有压力。
2020年10月20日,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官网显示,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东北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细则(试行)》(东大校字〔2017〕70号)《关于超期学习博士研究生毕业及学位申请时限的通知》(东大研字〔2020〕8号)和《关于对即将达到最长学习年限的研究生进行学籍预警的通知》(东大研字〔2020〕9号)文件规定,拟对部分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的博士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根据《东北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细则(试行)》(东大校字〔2017〕70号)第十八条规定,研究生可以分阶段完成学业,但应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和保留学籍)内完成学业。硕士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和保留学籍)为5年;博士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和保留学籍)为8年。同时,该细则第二十三条规定,研究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学校可予退学处理:(一)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和保留学籍)内未完成学业的;(二)休学、保留学籍期满,在学校规定期限内(2周内)未提出复学申请或者申请复学经复查不合格的;(三)根据学校指定医院诊断,患有疾病或者意外伤残不能继续在校学习的;(四)未经批准连续2周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的;(五)超过学校规定期限未注册而又未履行暂缓注册手续的;(六)学校规定的不能完成学业、应予退学的其他情形。根据公布的52名博士研究生可知,最长的博士已经读了18年,可谓是“博采众长”啊 。东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重点大学,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学校,这52名同学,能够读到博士,一路上肯定是过五关斩六将,最终到达学位的金字塔尖。学校做退学处理的情况有六种,这52名同学既然能够读到博士,在博士毕业的问题上大概率不会犯糊涂,那又是什么原因造成被退学的呢?首先,我们计算一下博士们的年龄。在上学、升学顺利的情况下,6岁上小学,经过九年义务教育,15岁上高中,18岁上大学,22岁上硕士研究生,25岁博士研究生。而25岁正是一个人最美好的年龄,在25-28岁之间,是婚姻、生育的最佳年龄段。在我国,大学期间就可以登记结婚,将近30岁的博士们大多已经组建了家庭,担起了丈夫、妻子的重任,他们也要生活,因此这和他们的“读博”是有冲突的,那么在矛盾中就要选择比较重要的那个,于是,妻子、丈夫、孩子就成为了他们的“束缚”,造成了他们“读博”的精力差了很多,最终导致慢慢模糊、忘记自己还在“读博”。其次,大多数高校对于博士毕业是有论文要求的,可能是1篇SCI或者是2篇EI,又或者是其它,这些也是博士们完成学业的拦路虎。SCI、EI到底有多难?我想博士们都知道。完成1篇SCI、EI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投稿之后,等待审稿、反复修改稿件的时间更长,等到同意采用稿件,可能还需要等上个一年半载,算下来,一篇论文从形成到发表可能要经过1-2年的时间,有的甚至更久。还有,发表论文是讲究技巧的,即使你研究出了什么成果,如果写的不好,论文还是不能发表。最后,就是其他的一些因素了,这些原因一般都是客观条件不允许继续“读博”,是身体条件不允许或者是其他的因素。其实,从东北大学“开除”52名博士研究生事件看,这是我国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真实写照。今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就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学位〔2020〕19号),就明确提出要实现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目标,维护公平,提高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研究生教育,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的目的。这正是东北大学按照国务院学位办、教育部的部署,落实提高研究生质量的最新举措。我也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强对研究生的管理,不忘初心,方能办好人民满意的研究生教育。作为天之骄子的博士们,要耐得住寂寞,刻苦研究,认真钻研,早日带上红色流苏的学位帽。
hello,大家好,我是小章。今天给大家带来东北大学对52名博士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或许对他们已经不是伤害。博士目前是最高级别的学位(博士后并不是学位),这样无论是在读小学,还是大学生,只要有志向,谁不希望自己是博士呢?然而他们的生活如何呢?东北大学对52名博士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这些博士研究生,最早入学的一位是在2002年,意味着截至当前,其学习年限已达18年。最晚入学的也有8年。也就是这些人入学时都是风华正茂的年龄,但是现在也已经三四十岁了,也可能有了自己的家庭,把最好的年纪献给了实验室,最痛苦的是却没有毕业。在学校发布这个公告的时候,这批退学的博士研究生也有人看开了,退学也能给他们一种新的活法。虽然退学了,但是也不想初中辍学,学历摆在呢,还是学历高的一批人。研究生的压力也非常大现在大学的研究生压力也非常大,而且在大部分人看来,上学那不是轻轻松松的事。包括很多人的父母也不理解,你上个学能有我在工地累。但是真正天天做实验,估计很多人都受不了,很多实验都是需要实验人员非常精细,不像大学做一些重复性实验,硕士、博士是需要实验结果的,当自己做了一天的实验结果不对,自己还不知道哪里错了,心情真的巨差,很多天重复如此,一点看不到希望,真的很容易抑郁。所以说这些研究者都是伟大的,一点点把知识从有到无创造出来。2006年,南开曾经劝退28名博士研究生虽然时间很久了,那批学生是在1997年入学,学习时间超过9年之久。而且南开有469名博士延期,在开除的人中,很多都是无暇学习,事务缠身。很多时候大部分学校对于研究生还宽容,每所高校也希望自己学校能多出一些实验成果。但是这样就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如果把这些人的教育费用留给其他人,我们的教育负担会不会小一点呢。每所大学的科研经费都不少,但是创造的成果却不如人意。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在实验室自杀或者这才是教育之殇,现在国家给硕士、博士足够的奖励,人才激励,让很多人盲目追求考研,但是很多人都不适合研究,如果自己在大学实验都沉不下心,即使考上研究生不也是给自己找罪受吗?像是在出了这种事情之后,我们老师也会开导我们,读研了感觉自己不合适也可以退学,其他的出路也很多,这多路不要非偏偏走这条最极端的路。感谢大家的观看,欢迎大家关注我了解教育资讯。
博士研究生可以说是学历教育最高的一个等级了,按理说能够读博士研究生的学子们都是非常优秀的,但是近年来很多媒体都有过报道,博士研究生能够顺利毕业的,特别是在学制年限内毕业的比例在各个阶段的学历教育中应该是最低的了。据报道,2019年博士研究生的延期毕业的学生数量在4成左右,在延期毕业的博士研究生中,有将近一半都是延期一年毕业,有将近20%的研究生要延期两年的时间才能够毕业,还有数量众多的研究生需要延期更长的时间才能够拿到学位证书。近期的一则消息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著名985大学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学校的官网上公示了拟清退52名博士研究生的决定,其中最早入学的博士研究生是2002年入学,就是说这位同学已经在东北大学攻读研究生已经18年的时间了,如果这位同学硕士研究生顺利毕业的话,他的求学生涯已经超过了34年,仔细想一想实在是太长了。然而这位同学还不是一个特例,在东北大学的清退名单中,还有2名2003入学的博士研究生,2005年入学的研究生等等,而且东北大学此次清退名单只是集中在2012以前入学的博士研究生,而且这只是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未毕业研究生,如果细想下来,那么整个东北大学会有多少延迟毕业或者长时间没有顺利毕业的博士研究生?拓展开来的话,全国的大学博士研究生中,还有多少名长时间没有毕业的研究生呢?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么多博士研究生未能顺利的在学制时间内毕业呢?博士研究所学制我国博士研究生学制虽然没有固定的期限,但是大多数学校的博士研究生学制多为3年,甚至更少,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还是因为早期国内经济条件的限制,希望更多的研究生能够尽快的走上工作岗位,虽然现在很多学校都不同程度的增加了博士研究生的学习时间,但和国外博士研究生学习时间相比,学习时间还是相对较短!与此相比的是,虽然时间没有增加,但对博士研究生的毕业要求却在不断增加,这就导致很多博士研究生不得不延长学习和研究的时间,而导致延迟毕业。团队或者导师的要求我们都知道,研究生能否顺利的毕业,与导师的意见有很大的关系,而很多导师在带研究生的同时,还要肩负着某种课题的研究。那么自然而然的导师所带的研究生就会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基于经费和课题研究进度的考虑,有些导师就会挽留符合毕业条件的研究生来继续参与课题的研究,毕竟对于导师来说,他所带的研究生就是最好的课题研究助手。跟随这样的导师虽然会延迟毕业时间,但从某种程度上说,也会增加自己研究生学历的含金量,况且导师的意见有时候能够直接绝对研究生能否顺利毕业拿到学位。可以说因为这种因素而延迟毕业的研究生不是个例。研究生自身情况这种因素还是因人而异,但因为自身原因而导致博士研究生延迟毕业的也占有很大的比例,比如家庭原因,研究方向,甚至自身的学习态度等等。总体来说,导致博士研究生延迟毕业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学制较短,不过近年来已经有很多大学在这方面做出了相关的改变,比如清北交大等学校都将博士研究生的学制改为四年,这就让读博的同学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和研究,能够保证顺利拿到学位。同时也为国内的各大高校开了一个好头,也希望其他大学能够跟进,毕竟哪位博士研究生也不希望自己延迟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