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南冶金地质研究所副所长秦元奎被查并被采取留置措施暗恋

中南冶金地质研究所副所长秦元奎被查并被采取留置措施

11月4日,湖北省纪委监委网站通报,据宜昌市监委消息:中南冶金地质研究所副所长秦元奎涉嫌严重职务违法,经湖北省监委指定管辖,目前正在接受宜昌市监委监察调查,并被采取留置措施。湖北省纪委监委派驻省科技厅纪检监察组就秦元奎涉嫌严重违纪问题,已予党纪立案审查。

革命者

扎根科研 为防震减灾事业护航——记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在我国地震科研领域,有这样一支力量,数十年如一日围绕地震机理与预测这一科学前沿问题和防震减灾的社会需求,开展地震科学领域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在支撑国家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就是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03年成立,成为我国地震研究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实验室。十多年来,该实验室在地震机理和预测研究方面一路前行,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在攀登科研高峰的征途中不断突破在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以强震孕育和发生的构造变形为主线,围绕强震机理与预测,从构造变形的发生时间、空间分布、演化历史、深部环境、物理机制入手,开展地震机理研究、地震趋势分析、地震危险判断、地震前兆探索。“通俗地讲,就是我们通过和新构造变形以及发生过的强震打交道,从中找出强震孕育的规律,从而防范风险,尽可能地减小地震造成的损失。”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杰说。围绕这样的定位,国家重点实验室下设5个科研单元,分别是活动构造研究室、地壳形变研究室、深部构造研究室、新构造年代学实验室和构造物理实验室。这5个单元彼此密切联系,又各有“绝活儿”,成为业内标杆。其中,构造物理实验室,是我国地学领域成立最早、规模最大、试验手段最多的高温高压岩石变形实验室,始终在国内构造物理和高温高压试验领域发挥着引领作用。构造物理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周永胜介绍,地震的孕育、发生往往需要数百年到数千年,由于时间限制,科研人员只能获得地震发生的某些片段。“现在通过我们的实验室,用数小时到数天,就可以模拟地震孕育和发生的全过程。”成立以来,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攀登科研高峰的征途中,不断取得新突破:提出了大陆强震受控于活动地块的理论,对我国地震监测台网的布设与优化、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年度危险区判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提出了断层亚失稳模型,为探索地震前兆和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关于青藏高原现今动力学模式的研究成果入选“201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在野外考察领域越钻越深“一直在路上”,这是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的常态。曾发生过大地震的地方,总有他们的足迹;重要的地震断裂带,总留下他们的脚步;发生震级较高的地震,他们总是第一时间出发前往现场,尽快捕捉探索地震形成机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经常穿行在大山中,试图解开地震之谜,破解地震预测的密码。在川西高原与横断山区,为了仔细观测新鲜断层剖面,科研人员跨越一个个陡坡,穿过一条条河流。“每当发现新的断层露头时,我们所有的疲劳和疼痛都抛在了脑后,涌上来的全是快乐和兴奋!”周永胜说。路途的艰辛,未能阻止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前行的脚步。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何宏林告诉记者,近年来,针对国民经济建设和防震减灾事业的需要,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了川藏铁路、西气东输、核电工程选址、境内外大型水电工程等数十项国家重大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估。作为活动断层研究和探测的牵头单位,国家重点实验室组织实施了全国的活动断层工作,编制完成了活动断层探测的系列标准。在薪火相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2018年7月13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领导组建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马瑾,在会议记录本上留下了她最后一次参加国家重点实验室党支部活动时的发言:“只要是对国家、对老百姓有用处的,就去做。地震科学研究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做的每一点工作,取得的每一个进步,获得的每一个发现,都是对地震科学的贡献……”这样的追求和精神,也深深感染着这里的每一名科研人员,激励大家肩负职责使命,在地震科研领域砥砺前行。如今,国家重点实验室致力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加强、影响力持续提升。2011年至2018年,承担了包括“973计划”项目、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重点研发专项、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30余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1200多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部委和国家一级学会科技奖多项。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中国科学院院士、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相继产生,数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和优秀青年项目资助。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获科技部批准,是地震系统首家入选单位。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共150余人,向地震系统和地学其他领域输送了一批优秀人才。如今,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成为我国地震行业开展高水平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培养优秀科学家以及高层次学术交流的基地,不断把地震机理与预测研究推向深入。(应急管理部新闻宣传司与人民网共同推出)(责编:薄晨棣、吕腾龙)

卫风

请历史记住这栋楼:难忘的科学城地标“地6楼”

作者 | 冯丽妃编者按6月22日,北京市公示了第一批429处历史建筑,位于中关村科源社区的3栋“特楼”在列。它们曾是钱学森、钱三强、郭永怀等39位两院院士生活过的地方,是中国现代科学大师们的精神高地。而在北京德胜门外,今天的奥运村附近,还有一栋办公楼曾荟集过40多位院士,产生了一批奠基性的科学成果。为了让它代表的爱国情怀和科学精神传承下去,中科院院士叶大年等专家呼吁将它永久地保存下来。现在的“地6 楼”前后修整过两次,一次是在上世纪80 年代唐山大地震后做了加固;第二次是在2001 年,当时花了2000 万元“巨款”修缮。任晖摄今天的北京北三环高楼林立,德胜门外北土城西路车流如水。路南,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地质地球所)大门正对面,有一栋6层高的办公楼被周围的高楼环抱着。这栋被称为“地6楼”的建筑见证了60年来这片土地上的风云变迁。一甲子之前,德胜门外还是一片平坦的田野,连马路也没有。远远望去,只有两栋高楼孤零零地耸立在农田之间,其中一栋就是“地6楼”。“在我们的记忆里,它的名字是‘华严里1’号楼,曾经的德胜门外第一高楼,而今也是中国科学院当年‘科学城’的仅存遗迹。”中科院院士、地质地球所研究员叶大年说。60年来,从这栋不起眼的楼里走出了40多位院士(包括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谢先德),涌现了一批奠基性的科技成果。其中,刘东生先生是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获得者。为此,叶大年与同事易善峰、周新华等建议,让“地6楼”作为科学城的遗址永久地保留下来,让它成为中科院科研文化及历史传承的一个载体彪炳于史。唯一科学城“遗迹”1958年,在全国“大跃进”的形势下,一个宏大的、以莫斯科大学为蓝本的“科学城”规划出炉。其城址大体在今天德胜门—京藏高速东面,以大屯(洼里)为东北角、祁家豁子为西南角,构成一个面积约5平方公里的近似四方形的地块。但随后一年,科学城随着那段历史运动快速下马,德胜门外一片平坦的田野上仅留下两栋楼——祁家豁子的专家招待所(后来统一命名为“华严里1”号,2014年被改编为“地6”号)和东北角的“917”大楼。当时中科院一些研究所急需发展空间,于是专家招待所成了中科院地质研究所、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新址;“917”大楼则迁入了中科院地理研究所、中科院遗传研究所和综合科学考察委员会三个单位。“那时候,到了晚上九、十点,从德胜门远远望去,两栋楼时常一片灯火通明,很多人仍在加班加点搞研究,成为一道标志性的夜景。”叶大年回忆。因为它承载了太多过往岁月的记忆,至今每次回所里,原中科院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已经85岁高龄的易善峰总会像拜访“老朋友”一样,到楼里转一转,到老同事周新华的办公室里坐一坐。“我还记得1960年原地质所从搬家到这里,我们一起抬办公桌的情景,仿佛就是在昨天。”易善峰感慨。60年弹指一挥间。昔日科学城的地盘上,道路和楼宇几经翻建,农田水塘消失了踪影,为了迎接奥运会,“917”大楼也随之而去。“我们为这片遗址上发生的事情而激动!”易善峰说,“但与此同时,这里发生的变化如此之大,海内外游子回归此地时,皆曰‘沧海变桑田,找不到北了!’”那么,科学城到底有没有留下一点点标记呢?这是留在中科院北郊片区各研究所众多老同志心中共同的问题。“‘地6楼’就是答案!我们认为,它应该作为历史遗迹保存下来。”叶大年说。历史辉煌的见证60年来,“地6楼”里走出了一大批科技精英,他们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以及优秀人才的培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60年来,几代科学家在这里交替接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建立了核地球化学学科的理论框架,承担了我国重要国防任务地下核试验的选场、地质效应及地下水核污染防治;开创了关键矿物材料的研发,推动了我国重要资源基地的开发和重大工程建设;开拓了中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事业,同位素测年已经成为地质学和很多学科的基本研究手段;创立了黄土学,带领中国第四纪研究和古全球变化研究领域跻身于世界领先行列;不断创新勘查技术,为国家矿产勘探与石油勘查储备了必要的手段和方法;他们探索出青藏高原的形成机制、绘制出中国第一幅1:400万大地构造纲要图、制造出人工生长的压电石英晶体……开拓性的成果不胜枚举。“‘地6楼’见证了中国地质科学的发展史,无疑应该作为历史文物保存下来。”叶大年说。守住缺失的精神“针对当今浮躁的社会风气,我国科技教育界不少有识之士均有共识:‘科学发展不是靠盖大楼、搞人海战术,以摧毁历史就能换取卓越的。更为重要及本质的应是科学人才的培育和科学思想的养成!’”叶大年说。而人们对历史留下来的珍稀建筑保存的坚持,也让叶大年等从中看到了另一种生活方式——对价值观的坚守,对科学的执着,对名利的淡定。“今天,在世界各地,很多科学家的实验室甚至是住过的地方被妥善保护。”地质地球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周新华向《中国科学报》介绍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还可以找到爱因斯坦1933~1955年的足迹,他工作过的物理实验室及住房仍可供参观;在欧洲,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曾经工作过的整栋实验小楼仍原汁原味地保留着100多年前的风貌,并对外开放,成为当地著名的景点;在英国剑桥大学,一个多世纪以来从卡文迪许实验室先后走出了30余位诺贝尔奖得主,在该实验室所在楼房里,一个个房间前挂着某位科学家发现某个定律的铭牌。“这些都是历史的记忆!是活生生的科学史丰碑!”周新华说。幸运的是,在今天的“地6楼”里,人们仍可以看到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在传承。近日,位于该楼第三层的“刘东生纪念展室”被命名为党员教育基地,从而让更多青年人可以了解以刘东生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对党忠诚、科技报国的精神风貌和先进事迹,学习、传承他们爱国、求真、创新、奉献的精神。“这也是我们呼吁保留这栋楼的意义所在。”周新华说。“对所有具有人文历史价值的老建筑的摧毁就是对自己文化的背叛。”叶大年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应该无比珍惜这些历史留下来的愈来愈少的、带着深厚人文积淀的建筑物,并让它们一直保留下去,让它们蕴含的精神传承下去,作为我们共和国科学史的见证!”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9-07-05 第5版 文化)

未葬

盘点那些“县包围市”

一般而言,论城市规模,市肯定比县大但如果是看其辖区面积,那就不一定了县不仅面积可以比市大甚至可能把市给团团包围下面一起看看中国一些“县包围市”的例子(说明:这里的“市”特指市区,也就是城区此外不含以“飞地”形式存在的区因为中国的地级市管辖县如果那样就没法比较了)铁岭铁岭位于辽宁省北部,以前叫银州被誉为“体育冠军之乡”、“小品艺术之乡”本山就是当地的名人铁岭市的主城区——银州区被铁岭县所包围是一个典型的“县包围市”的地方(铁岭还有一个区——清河区处于“飞地”状态)不过与主城区银州区不相连阜新阜新位于辽宁省西北部是中国主要的煤炭工业城市阜新市的城区由细河区、海州区太平区和新邱区组成被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所包围辽源辽源位于吉林省南部,东辽河的源头也是一座因煤炭开采而兴起的工业城市其中辽源发电厂就是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火力发电厂辽源市城区由龙山区和西安区组成被东辽县所包围晋城晋城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在南太行山太行八陉(xíng)之一的太行陉在这里晋城古称泽州,也是一座煤炭工业城市是中国重要的无烟煤产地晋城市的城区为泽州县所包围许昌许昌位于河南省中部,在古代叫许县是东汉末年曹操发家的地方曹操将汉献帝迎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北方也因为这个原因而改名“许昌”主城区叫魏都区许昌市被许昌县所包围出现以上“县包围市”现象的一个原因是过去在以工商业为主的地方设市市以工商业为主,县以农业为主城市周围的地方交给县来管辖所以出现了“县包围市”的情况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区面临发展空间不足而县又带不动整个县域的发展所以县改为区、将县拆掉分给区成了发展的趋势因此“县包围市”的现象越来越少例如,上文提到的许昌县,已改为建安区另外,存在“县包围市”情况的地方往往是工商业基础较好的中型城市而那些工业极弱的地区在撤地设市的浪潮中,直接由县跃升到地级市例如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固原市2001年撤销固原地区设立固原市固原县改为原州区而大城市,由于本身城市规模大无法被一个县包围还有一些大中型城市,在城市周围设立郊区例如包头市的九原区,很早以前叫郊区在2008年行政区划调整前九原区“包围”包头城区相比“县”完全包围“市”那种“县”三面包围“市”的情况要多很多例如朝阳县与朝阳市,开封县与开封市沧县与沧州市、安阳县与安阳市等等中国台湾省的“县包围市”“县包围市”的现象不仅在大陆有,在台湾省也有与大陆略有不同台湾省的乡级行政单位不仅有乡、镇,还有市,也叫县辖市通常是当乡镇人口超过15万,可成立乡级市县政府驻地作为全县的政治、经济中心很容易达到设立乡级市的标准例如,花莲县的县政府就在花莲市台东县的县政府在台东市当这些乡级市的城市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可以“直辖”,从原来所隶属的县脱离出来而县政府另找地方例如台北市、台中市、嘉义市分别被台北县、台中县、嘉义县所包围和大陆一样,台湾省也遇到了市的发展空间不足县带不动整个县域发展的问题在2010年,台湾省将台中市与台中县合并台南市与台南县合并、高雄市与高雄县合并(注:文章的图片和地图均来自网络!)美编:杜欣雨校对:张 崧

候诊室

哀悼|中国工程院李玶院士去世!

简 介:李 玶,地震构造专家。1924年3月20日出生于湖北省大悟县,1947年7月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地质系,获学士学位。曾任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地震局和地质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地质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方向:李玶在地震构造方面的研究为我国许多重大工程的地震危险性评价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研究发现我国东部具有新生代断块运动的特点,并据此对三峡坝区进行了地震危险性评价,认为坝区不具备发生强震的危险,未来地震的影响主要来源于断块外围的活动性大断裂带;在深圳核电站厂址断层活动性评价中,查明了核电站外 围活断层的分布,核岛地区无能动断层存在,这为我国第一座核电站的选址取得重要依据;他还指出,由于地应力场方向的改变,只有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性大断裂带,才具有发生强震的危险。此种认识已纳入有关的规范中。他还根据我国强震多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在原地重复的特点,利用地震活动的停歇时间,为云南阳宗海电 厂的扩建提供了地震危险性评价依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承担科研项目情况:1.长江三峡坝区区域构造背景及新构造运动发展趋势的探讨(专著)。196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出版。2.云南川西地区地震地质基本特征的探讨,《地质科学》,1975年第4期。3. 西昌—渡口地区地震烈度区划综合研究报告(专著)。1977年,地震出版社。4 应用图象识别确定京津及邻区强震危险区。《地震地质》,1979年3月。5.昔格达层构造变形形成因素分析。《中国地震》,1985年第1卷第3期。6.中国强震发生带地震构造的几点思考。《高校地质学报》,2001年9月。7.台湾海峡地震危险性初析与海峡隧道修建的可行性研究。《中国工程科学》,2002年11月,Vo1.4,No.11。8. 长江三峡库区水库诱发地震的研究。《中国工程科学》,2005年第7卷第6期。9. 城市规划中抗震减灾的新构想。2006年9月24日(待发)。李玶先生千古!

其圆五尺

地球心寒了几次?

关注中科院地质地球所,探索地球的奥秘冰河时代在这个春暖花开,百花盛开,十里桃花的季节。小编就想这样不应景地讲讲乍暖还寒的“雪球地球”或者“冰河时代”,再把一首凉凉送给你。什么是“冰期”和“间冰期”呢?“冰期”是地球上极为寒冷的时期,气温降低,冰雪覆盖大地。“冰期”到来时,中、低纬地区到处是冰川,大量生物抵御不住严寒而死去。“冰期”过去,万物复苏,冰川消融,气候逐渐回暖,地球重新拥有了生气和力量。地质历史时期,“冰期”与“间冰期”相互交替。地球所经历的冰期和随之而来的冰川作用,一般认为发生在以下几个时间:古元古代的休伦(Huronian)冰期,约在22.5亿年;新元古代晚期有三到四个重要的冰期,约在7.6~5.8亿年;古生代后期(石炭一二叠纪)卡鲁冰期(Karoo ice age),约3.6~2.6亿年;第四纪冰期,约在2.58百万年以来。01古元古代的休伦(Huronian)冰期在南非、北美和芬诺斯坎底亚(芬兰、挪威、瑞典和丹麦)等地区发现古元古代低纬度冰川记录, 被认为是全球性的冰期事件。其中最确定无疑的是南非Makganyene冰碛砾岩和北美Huronian冰碛砾岩,这是冰川存在的直接证据。南沱组的冰碛岩全球性冰期事件被认为与大气氧化事件有关,大氧化事件就是在古元古代的初期,约24.5亿年氧气含量突然增高。正常来说,古元古代大气富含甲烷,能够保持地球表面温度在凝冻点以上。有人认为,古元古代大气氧气含量的上升降低了甲烷的含量并最终导致了冰期的发育。约24.5亿年氧气突然增高(Ga为十亿年)02新元古代的冰期约瑟夫·科斯温克(Joseph Kirschvink)在1992年发表的一篇有关元古代生物的长篇论文中提出“雪球地球”(snowball Earth)这一假说。哈佛的地质学家保罗霍夫曼(Paul Hoffman)将这一假说应用到纳米比亚新元古代的厚层冰碛岩,沉积特征表明冰碛岩当时位于海岸浅水位置,于是1998年8月28日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关于新元古代的雪球地球的文章,轰动一时。2010年,弗朗西斯·麦克唐纳(Francis MacDonald)报道了古地磁的数据,证明罗迪尼亚超大陆此时位于赤道纬度。由此说明新元古代时期的冰期事件是全球性的,从赤道到两极都被冻住了,整个地球如同一个冰封的雪球。新元古代冰期发生的次数、年龄、分布范围,以及其成因机制等问题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所以设立了IGCP-512国际对比计划,协调各国的研究。科学家通过冰川沉积物的成分、结构、构造认识古冰川活动遗迹,应用一些地球化学的指标和给岩石或地层测定年龄的手段,最终确定新元古代时期有4次冰期,并限定了每个冰期的大致时间范围,其中有两次是全球性的冰期——Sturtian冰期(司图特冰期,7.18~6.60亿年)和Marinoan冰期(马林诺冰期,6.51~6.35亿年),和另外两次小的或是局部的冰期——Kaigas冰期(凯噶斯冰期,7.57~7.41亿年)和Gaskiers冰期(噶斯奇厄斯冰期,5.837~5.821亿年)。Marinoan冰期的全球化程度最高,对应于通常所说的“雪球地球”事件。03古生代后期(石炭一二叠纪)卡鲁冰期在3.6~2.6亿年前,地球表面存在着巨大的冰盖。19世纪,在南非卡鲁盆地首次明确发现了冰期的证据,即冰碛岩,从而命名这一时期为卡鲁冰期。冰碛岩由于冈瓦纳大陆漂移,北非与劳伦大陆在赤道附近拼合,全球的洋流循环系统和热传输系统发生重大改变,致使大气圈 pCO2 降低、全球气候变冷、冰川活动加强,最终导致全球从泥盆纪的“温室地球”进入了石炭纪-早二叠世的“冰室地球”。早石炭纪古地理重建图最新研究表明,石炭纪-二叠纪冰室气候时期的大陆冰盖是由一系列不连续的冰期组成。目前,至少发现了两个小冰期:第一次在石炭纪早期(359.2~318.1Mya),冰盖从非洲南部和南美洲扩展。第二次在石炭纪后期(318.1~299Mya),冰盖从澳大利亚和印度扩展。04第四纪冰期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始于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李四光在1921年就在山西大同及河北太行山东麓发现了冰川漂砾,识别出冰川流动形成的擦痕;30年代,又在江西庐山发现冰川沉积物,在鄱阳湖边发现具冰川擦痕的羊背石,并在安徽黄山发现U形谷削壁上的擦痕和冰川漂砾。现代的冰川在这些重要发现后,李四光先后发表了《扬子江流域之第四纪冰期》和《安徽黄山之第四纪冰川现象》等论文以后又出版了专著《冰期之庐山》。他提出庐山冰川可分为3个冰期,最老的为“鄱阳冰期”,规模最大;之后是“大姑冰期”;较新的是“庐山冰期”,规模最小。新中国成立以后,有学者又提出比“庐山冰期”更晚的“大理冰期”,在云南大理苍山找到了冰碛物。这样一来,第四纪就有了以上四大冰期,这四个冰期正好与20世纪初德国学者根据阿尔卑斯山第四纪冰川研究提出的四大经典冰期一一对应。但也有学者对第四纪我国东部到底有没有冰川提出过疑问。而在中国西部,第四纪冰川的存在是没有疑问的。在天山南麓等区域找到过大量冰期存在的证据。冰川的出现对全球气候和生物发展的影响很大,特别是第四纪冰川,直接作用于人类的生存环境,研究和确认第四纪冰川既有特殊的理论意义也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因此一直吸引着人们为此付出不懈的努力。冰河时期的典型冰川作用参考文献:[1]孔凡凡,袁训来,周传明.古元古代冰期事件:山西五台地区滹沱群的碳同位素证据[J].科学通报,2011,56(32):2699-2707.[2]赵彦彦,郑永飞.全球新元古代冰期的记录和时限[J].岩石学报,2011,27(02):545-565.[3]郄文昆,张雄华,杜远生,张扬.华南地区下石炭亚系碳同位素记录及对晚古生代冰期的响应[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0,40(11):1533-1542.[4]黄晶,储雪蕾,张启锐,冯连君.新元古代冰期及其年代[J].地学前缘,2007(02):249-256.[5]认识地球,张维,中国科普博览丛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美编:张志越校对:陶 琴

老处女

成语中的地质学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字语言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历史的长河里光彩照人,熠熠生辉。成语,作为固定短语,是汉语文化中一大特色。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一定的意义,很多成语都是由古代汉语传承下来,背后往往有一个典故。看出来这个图片的寓意了吗?经历过高考洗礼的同学一定会对语文考题中的成语辨析题印象深刻。高考成语备考资料浩瀚的成语世界中有一些成语蕴含了朴素的地质学原理,今天小编就整理了此类具有代表性的成语,一探成语背后和地质有关的知识。1信口雌黄“信口雌黄”比喻不顾事实地随口评说,胡说八道。“信”意为任凭,听任,那为什么信口和雌黄连在一起就有张口瞎说之意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雌黄这一矿石。雌黄是层状硫化物矿物,又称为“鸡冠石”,在低温热液矿产中常与雄黄伴生,二者有“矿物鸳鸯”之称。雌黄的化学成分为三硫化二砷(As2S3),其纯净的晶体为单斜晶系矿物,形状呈短柱状或者板状,集合体的形状呈片状、梳状、放射状、土状等。雌黄雌黄(柠檬黄色)、雄黄(橘红色)集合体雌黄的颜色呈柠檬黄色,条痕呈鲜黄色。而雌黄和胡说之间的关系就在于此,原来在中国古代,人们书写用的纸张多为黄色,与雌黄的条痕色接近,如果在纸上写错字了,就用雌黄在错字上涂抹再重写。《梦溪笔谈·卷一·故事一》有云:“馆阁新书净本有误书处,以雌黄涂之。尝校改字之法:刮洗则伤纸,纸贴之又易脱,粉涂之则字不没,吐数遍方能漫灭。唯雌黄一漫则灭,仍久而不脱。古人谓之铅黄,盖用之有素矣。”可见雌黄就是古代文人的“涂改液”或者说是“橡皮擦”。“信口雌黄”这一成语则源自晋代孙盛所著《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王衍是西晋大臣,在与人谈天论地之时侃侃而谈,经常随意批评别人的观点,有人质疑他的观点时,他更是随口更改,经常前后矛盾,漏洞百出。于是人们把他随意乱改和瞎说的品行称为“口中雌黄”,后来引申为成语“信口雌黄”,流传至今。2丹青妙手丹青原指丹砂和青雘(音huo,四声)这两种中国古代制成朱红、青蓝颜色的矿石,后泛指绘画,尤其是国画的颜色。“丹青妙手”比喻善于巧妙运用色彩的手,后多指国画大师。唐代高蟾《金陵晚眺》有诗:“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国画大师张大千作品丹青中的丹砂和青雘究竟是何种矿物呢?丹砂,即朱砂,学名为辰砂,是一种低温热液硫化物矿物,化学成分为硫化汞(HgS),晶体属三方晶系,单晶常呈菱面体、厚板状、短柱状。集合体呈粒状、块状、被膜状。颜色常呈鲜红色。纯净辰砂为金刚光泽,半透明。辰砂晶体(红色)在中国,朱砂的使用历史悠久。封建帝王曾用朱砂来炼长生不老之仙丹,虽然炼丹道士没有帮助皇帝升仙,民间巧匠却把朱砂研磨以制成红色颜料而流传千年。从紫禁城的红墙,到中国画的朱红;从文人的印泥,到百姓的漆具,都有着朱砂的身影。朱砂研制的红色颜料故宫红墙和白雪更配哦~国画中的朱红色青雘,又称石青,是制作青蓝色系颜料的主要矿物,学名叫蓝铜矿,是一种链状碳酸盐矿物,化学成分为Cu3[CO3]2(OH)2,晶体属单斜晶系,单晶常呈厚板状、柱状、短柱状,集合体呈粒状、晶簇状、皮壳状、土状。颜色常呈深蓝色,条痕浅蓝色,玻璃光泽,透明至半透明。与孔雀石共生,遇盐酸剧烈起泡。蓝铜矿集合体蓝色的蓝铜矿与绿色孔雀石共生国画中的石青色3沧海桑田沧海桑田,语出晋代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意指世间事物变化较快,或变化久远。从地质学的角度看来,沧海桑田寓意海陆格局的变迁。板块运动造成大洋的俯冲消减与超大陆的分分合合,海洋转化为陆地与高山,大陆转化为盆地与大洋。小编在网上找了一张模拟板块运动与海陆变迁的动图,彷佛站在上帝视角来观看这如此宏大的场面,大家感受一下。地质历史时期海陆变迁示意图有关海陆之变迁古人也有认识,沈括在《梦溪笔谈·杂志一》中这样记载:“遵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远在内陆的山间,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可见沧海桑田之变。山间地层中发现的海洋生物化石在地质地球所博物馆发现的海洋爬行动物化石4水滴石穿水滴石穿语出东汉班固《汉书·枚乘传》:“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比喻坚持不懈,细小的积累可以达成巨大的成就和结果。而在地质学上,水滴石穿在喀斯特地貌地区则得到了有力的印证。典型喀斯特地貌景观喀斯特地貌的组成岩石多为可溶性岩石,如碳酸盐岩中的灰岩、白云岩等,其化学成分中的碳酸根在遇到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碳酸氢根,岩石在流水的溶蚀和冲刷下形成喀斯特地貌独有的天坑、溶洞、石林等景观。重庆小寨天坑湖北恩施腾龙洞以上列举的几个成语抛砖引玉,你还知道哪些和地质学沾亲带故的成语?快快在下方留言告诉我们吧!美编:高欣欣校对:陶 琴

去而上仙

从事古生物研究十多年,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殷宗军——越冷门,越……

原标题:从事古生物研究十多年,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殷宗军——越冷门,越坚持(科技自立自强·青年科学家)图为殷宗军(右)在科研中。  资料图片核心阅读“做古生物研究,特别要坐得住冷板凳。”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殷宗军说。十多年来,他始终专注于这个冷门学科,希望揭开化石背后隐藏的动物演化历史。这份坚持源于热爱,也来自于科研的进展、院所的支持。一个个直径1毫米左右的微小化石,被小心翼翼地从岩石中分离出来后,放到显微镜下,使用超高分辨率X射线显微断层成像技术进行三维扫描,化石的立体结构就在显示仪上得以重构。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就可以揭开化石背后隐藏的动物演化历史。这是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殷宗军每天的工作。这位35岁青年科学家领导的研究团队,采用最新三维无损成像技术,扫描了300多个旋孔虫化石标本,显示旋孔虫的内部存在细胞分裂现象——这种发育方式,与动物胚胎早期发育非常类似。“6亿年前的瓮安旋孔虫,是现代动物的远古近亲。”近期,他在《科学》杂志子刊《科学进展》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给出了这样的结论。“这是我对‘达尔文之困’的一个初步回答。”殷宗军说。个头不高、思维活跃、语速极快,卫衣上印着“自律给我自由”,像极了他一贯的行事风格。十多年来,这项研究和他的梦想,从未停止。热爱,执着于动物起源之谜2006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三学生殷宗军放弃本校的研究生保送资格,选择了考研——向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这个全国古生物研究高地发起冲击。为什么有这样大的决心?这和他为自己定下的研究道路有关。殷宗军从小生长在大别山区,姐姐送给他一套《小学生自然百科》,“这套书共6本,我最喜欢《地学》和《动物》,一个讲了地球上的岩石矿物、名山大川,一个从远古动物讲到人类诞生。我爱不释手,书很快就翻烂了。”殷宗军说。地学与动物学交叉,不就是古生物学吗?许多年后回头看,他意识到,科学的种子在那时就已悄悄种在了心间。考大学时,殷宗军填报了地质学专业。师兄师姐说,地质学这个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最吃香、有“钱途”,反而是往上读古生物学的硕士、博士,越来越冷门。但殷宗军却早早决定要读研。他在课堂上了解到,达尔文曾提到一个挑战进化论的难题:绝大多数现代高等动物的祖先,在5.41亿到5.18亿年前的寒武纪早期,以大爆发的形式突然出现在地层中,这一现象后世称之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而寒武纪之前地球的漫长历史中,却缺乏与动物相关的化石记录。对此,达尔文的解释是化石记录保存的不完整性,寒武纪之前的动物可能没有留下化石记录。这个解释在此后100多年里引起了很大争议,被称为“达尔文之困”。“100多年过去了,‘达尔文之困’怎么还是个谜?”殷宗军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就是,当科学家,探究知识的边界。钻研,探究微小化石里的生物密码带着,殷宗军来到南古所进行毕业设计。他选择的目标是瓮安生物群。瓮安生物群,主产于贵州瓮安北斗山含磷地层,以磷酸盐化方式保存着6亿年前的化石,诞生于寒武纪大爆发以前。因此,这座可能保存了全世界最古老动物的化石库,被学界视为“动物世界的黎明”。“2006年夏天,我从北斗山采了几百斤石头,打包发往南京,大海捞针一样寻找化石。”殷宗军记忆中,那个夏天非常炎热,他先用化学方法将几百斤石头融化,再在残渣中一点一点寻找化石,用显微镜观察。因为怕石头残渣被风吹散,也不敢开电扇。终于,殷宗军找到了大量从未见过的化石。其中有一种化石十分特别,直径只有不到1毫米、外形很像现代动物胚胎、表面上长着螺旋状线圈,这就是后来被称为“瓮安旋孔虫”的化石。通过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分析新发现化石的形态学结构,对完成毕业论文来说就足够了。但神秘化石内部是什么结构?它们究竟是动物、植物,还是藻类?这些还需要深入研究。“我想从事感兴趣的研究,只有一条路走到底。”殷宗军说。硕士二年级时,他接受遴选并获得了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这些化石标本非常微小,当时最薄的刀片都比它们厚。想要重现内部结构,就要采用医院里CT扫描仪那样的专业设备。当时,欧洲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同步辐射加速器,能扫描微米级别的物体内部结构。读博阶段,殷宗军申请到法国留学,带着几千枚样本,去探究小小化石中的生物密码。但即便有了设备,“做CT”也不是易事。这种大型科学装置并非为扫描微体化石量身定制,因此用来给微体化石“做CT”时,扫描方法和诸多参数都要反复摸索和调整。例如光源设定,太弱了信号穿不透,太强了则易过曝。“学习了几个月,才掌握扫描技术。遗憾的是,瓮安旋孔虫化石有很厚的囊包,内部结构大多已经腐烂,所有样本都没有扫描到内部结构,也就无从了解它究竟是什么。”好在留学期间殷宗军还有其他收获:通过扫描带来的其他样本,发现了最早的海绵动物、最早的胚胎化石……这些研究,离回答“达尔文之困”还有一段距离。“我们不能每次都千里迢迢跑到欧洲,用别人的机器去扫描化石。”殷宗军开始思考,要有先进技术,让自己的团队来给化石“做CT”。创新,让前沿技术助力古老学科把先进的同步辐射加速器“搬”回来,并不现实。没别的路,只能依靠创新。在南古所支持下,2012年博士毕业留所后,殷宗军着手建立化石显微CT实验室,并于2015年建成。走进这个实验室,仪器设备一应俱全:硬件上,有“CT机”、显微镜、图形工作站、数位屏;软件上,有各类专业的图像数据处理和三维可视化工具。它不仅用于瓮安生物群化石的研究,也支撑了琥珀中昆虫多样性、森林的起源等古生物学其他课题的研究。“这个实验室有原始创新,也有集成创新。”殷宗军介绍,正在申请专利的多样本扫描技术就是一项自主创新。“人工将样本逐个放到样品台上扫描,费时耗力,如果能实现自动化不间断扫描,就可以帮助科研人员腾出手,大幅提高设备利用效率。”殷宗军说,前沿信息技术与这门古老学科可以碰撞出火花。他通过软件设定参数和程序,让样品台不仅“知道”每个样本的扫描时间和方式,还可以“找到”排着队的下一个样本,并且将它“请上台”。去年6月,瓮安旋孔虫化石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经过对化石内部结构和生物学信息的分析,证实了它们是单细胞生命,属于动物的“姐妹类群”,据此可以了解动物共同祖先的生物学信息,这对理解第一个动物究竟从何而来,提供了重要化石信息。“做古生物研究,特别要坐得住冷板凳。我之所以能坚持下来,除了自身的热爱,也在于院所的无条件支持,以及研究过程中的一项项进展,让年轻科学家在起步阶段就可以大展拳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殷宗军说,动物演化的真相正在逐渐显现,“达尔文之困”终有一天会彻底解开。(姚雪青)

武辅

图说地球‖ 斑点湖

今天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地球上一处可爱的“波点”。倒映着蓝天白云的斑点湖斑点湖(Spotted lake)位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British Columbia)奥索尤斯(Osoyoos)西北部,是一个盐碱湖。斑点湖的湖水中富集多种矿物质,包括硫酸镁、钙、钠硫酸盐,还含有其他八种矿物以及少量的银、钛。斑点湖中这些物质的含量相比其他的湖要高出很多。炎热的夏季,由于湖水蒸发,湖底的矿物质得以暴露,形成形状如斑点的诸多水洼。这些大“斑点”之所以会色彩缤纷,除了由于季节性降水和湖水中不同的矿物,主要的原因是硫酸镁的结晶,结晶暴露的矿物继而会硬化,形成水洼之间天然的人行道。图片来自Stephnie White图片来自Justin Raycraft即使在湖水浸过斑点状的水泊时,湖中的斑点仍然清晰可见。如今,由于斑点湖生态很脆弱,并且对于当地人民来说这是一个有药效的湖,斑点湖旁边竖起了一个路牌提示游客在围栏之外欣赏斑点湖。地球之大,无奇不有,在这个神奇的星球上,除了此处的“波点图案”,你还知道哪些美妙的花案?图片来自:Google,维基百科内容参考:维基百科校对:黄志伟美编:一只鱼

艾米丽

地质地球所博物馆来啦!

关注中科院地质地球所,探索地球的奥秘博物馆来啦他来啦 他来啦地质地球所博物馆来啦重整翻新变优秀天文地理怎足够等风等雨等着你期待你来我这里一起优秀行不行本馆护你变聪明快来快来你快来让我来给你安排我们的博物馆从哪里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物馆成立于2011年,其前身是原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陈列馆,创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现收藏地质标本11000余件,藏品来自世界各地,主要分为四类:矿物、岩石、陨石、化石。其中,矿物藏品8000多件,计900多个矿物种,馆藏中国新矿物19种;岩石标本2000余件,涵盖主要岩石类型;陨石标本十余件;化石标本几十件。2019年7月博物馆移址,在重新设计、装修后开馆,现设有两个常设展厅:(一)矿物、岩石、陨石展厅和(二)化石展厅,展出标本1000件。其中矿物、岩石、陨石展厅按照陨石、岩石、矿产资源、矿物性质、矿物晶体、馆藏的中国新矿物、赠与标本、分类矿物的顺序排列。开篇故事:宇宙的形成首先为您介绍宇宙与地球的基本知识。你会了解到宇宙的起源、太阳系的组成和地球的圈层结构。浩瀚宇宙的形成始于大爆炸,大爆炸之后发生了什么?太阳系是如何形成的?太阳系由哪些行星组成?为什么只有地球才有生命呢?地球的年龄是多少岁呢?地球的内部和外部是什么样子的呢?先别急着问@讲解小姐姐,这边的@陨石可以帮助你揭晓一些答案。陨石人类了解宇宙和认识宇宙的“窗口”陨石(Meteorite)是地外天体的碎片穿过大气层陨落到地球的岩石样品,是人类直接认知太阳系天体珍贵稀有的实物标本。绝大多数的陨石来自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内的小行星,极少数来自月球和火星,有些微小陨石可能是来自彗星的尘埃颗粒。陨石有哪几种?陨石内的矿物都有哪些呢?我也想要一个可以吗?快来问问@讲解小哥哥呦,反正他是不会给的。这是啥石头?岩石展柜岩石是指造岩矿物按一定的结构集合而成的地质体,依据其成因可分成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当时间和地质条件发生改变以后,任何一类岩石都可以变为另外一类的岩石。在地球的岩石圈内,三大岩类处于不断演化过程之中。看到他就想到火山爆发的岩浆岩经风吹日晒,水流冲刷和生物的分解并逐渐随水流被搬运到地面上,再经千百万年沉积而形成的沉积岩在温度压力等因素改变的环境作用下,经过内部物质的重新组合就形成了变质岩下面隆重介绍(此处有灯光+BGM)本馆镇馆之宝——月球尘样品采集地:美国阿波罗国防科委1971年转予本所,用于科学研究,十分珍贵呦矿从哪里来?矿产资源展柜由地质成矿作用形成的有用矿物或有用元素的含量达到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呈固态、液态或气态赋存于地壳内的自然资源。稀土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世界最大的稀土矿是内蒙古的白云鄂博矿。在研究白云鄂博稀土矿的过程中,我国发现了多种新矿物,其中三种新矿物以我所科学家命名:“何作霖矿”、“张培善石”和“杨主明云母”。千姿百态的矿物展柜矿物指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固体物质,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组成、结晶学特征和物理性质。什么是矿物呢?有哪些矿物呢?矿物手标本如何鉴定呢?快来@讲解小姐姐,为你讲述矿物的不同物理性质、矿物的分类以及带你认识常见的矿物。麻麻再也不用担心我不认识矿物啦!听说还有一些新的矿物!!!等着跟你认识一下。快把他们加入你CNB的小词库中吧!!神奇动物在哪里?化石展厅等着你从5.41亿年前的多细胞生物快速演化,到“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从“奥陶纪生物大辐射”到志留纪植物开始适应陆地生活。从泥盆纪陆生动植物的大发展到“泥盆纪大灭绝”。从“石炭纪雨林崩溃事件”到二叠纪“巨兽时代”和晚期生物大灭绝。从三叠纪末的第四次生物大灭绝到侏罗纪地球生命黄金时代。从白垩纪恐龙时代结束到古近纪新近纪哺乳动物爆发式发展再到第四纪人类登上地球舞台。不同的气候背景下不同的地球生命书写着不同样貌。通过古生物化石我们可以窥探当时的海洋陆地世界。走,让我们跟@讲解员一起穿越时空!!!特别声明重点来啦!我们的博物馆将在十一假期后正式迎来开放博物馆每周一、周三、周五下午2:00-5:30免费对所内外开放(节假日除外)所外团体参观需提前一周预约预约请发送申请邮件至邮箱:kepu@mail.iggcas.ac.cn个人持本人有效证件参观美编:张志越校对:张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