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创建于1952年,前身是院系调整时期由北京大学地学系以及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校的地质、工程等系科合并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1987年,国家教委批准武汉地质学院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在武汉、北京两地办学。今年的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落幕,考生们现在很关注自己的初试成绩和复试分数线。复试线分别包括国家线、校线、院线及决定着考生能否参加复试的专业线。在今年的复试线没有公布的情况下,考上可以参考由考研逆袭哥精心整理的含中国地质大学在内全国百所高校的各个学院所有专业2017-2019年的专业(方向)复试线及复试办法等信息。再结合自己的估分情况或公布后的初试成绩,提前准备。为了让你圆梦中国地质大学,请后续持续在“考研逆袭哥”查看其余所有学院专业分数线信息,还有独家中国地质大学考研复试经验精彩分享,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句古语之所以流传至今,肯定有它的道理。前辈们用自己的切身经验总结出:学习就像逆着水流行驶的船,倘若不努力向前航行,那么就逃不掉顺水而退的命运。中国地质大学大学,在部分学子眼中就是享乐的地方。寒窗苦读12载,好不容易熬到了大学,高兴地认为大学就是高中班主任口中所说的那样,大量的自由支配的时间,旷课、迟到、玩游戏、睡懒觉,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时不时谈谈恋爱,出去走走看看,想想都觉得美好。可是真实的大学真的是这样吗?真的可以肆无忌惮地做出上述行为吗?近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大家给出了答案。被退学名单给予52名研究生退学处理,其中包括2012级的42名博士研究生以及2014级的10名硕士研究生。至于退学原因,也很简单,未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完成学业,违反了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三十条第一款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第三十七条第五款等有关规定,于是决定对这52名研究生取消研究生学籍,给予退学处理的决定。这意味着什么?对于上述52名研究生学子而言,意味着花了6-8年的时间,一无所获。到头来研究生学籍没有了,研究生学位没有了,6到8年的青春也没有了。不禁想问这几年他们得到了什么?被退学名单或许部分网友会认为这种制度很残酷,但是就是因为有这样严格的制度,才能倒逼研究生们在校期间努力学习,而不是把精力都花在其他不重要的事情上。然而,对于这52名学子而言,似乎这个制度对他们的约束并不是那么明显。根据目前的高校环境,一般情况下,硕士“难进易出”,而博士则“易进难出”。对于硕士研究生而言,要想顺利毕业,只需要在硕士毕业论文上下功夫,花点时间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除非你真的什么也没听,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想做。但是对于博士研究生而言,就难得多了。因为一般博士毕业生要想顺利毕业需要一定的学术成果,如果在读期间未发表相应的学术成果,那么就只有选择延期毕业,倘若延期毕业的最后期限到了仍没有发表达标的学术成果,那么就不得不面临被劝退的结果。所以,大学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无拘无束,轻松自由。你若不努力,就会被淘汰。到了大学,大家都是在同一个新的起跑线,能够进入相同的大学,说明大家的实力、智力、能力都差异不大,那么你多努力一分,你就比别人跑得快一些,坚持下去,最后最早到达终点的肯定是那些持续努力的人。同样的课余时间,有人选择玩游戏,有人选择看书复习或者预习。节假日,有人选择这儿玩,那儿玩,顺便再逛个街,也有人选择加入老师团队学习科研,参加各级别的比赛锻炼自己。不同的选择对应不同的结果。对于前者而言,当下是很舒服,很惬意的,所以他们会获得短期内的满足感。对于后者而言,大学是辛苦、忙碌的,所以他们会获得短期内的疲惫感。但是长期来看,两种不同的生活学习方式,造就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当前者还在为就业找工作发愁时,后者已经凭借着丰富的科研、竞赛经验,优异的学习成绩而为究竟选择哪家一流企业而发愁。这就是差距。所以,要么努力,要么淘汰。在学校如此,在社会中,亦是如此。最后对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52名研究生被退学这件事,你怎么评价?
悠悠南望,款款书声; 惠风拂面,青草留香; 那是青春的模样,那是你我的故事; 第一次邂逅仿佛冥冥之中不期的约定。 你我缘分注定, 南望山下必有一段属于我们彼此的记忆!亲爱的2020级研新们,曾几何时,你们还在书桌旁夜以继日,挑灯夜战,转眼,桃红柳绿,盛夏果实,恭喜你们哦,成为了cuger的一员!录取通知书你收到了吗?大自然的木色基调设计,淡淡的舒适木香,在喧嚣的城市生活中,让我们一起体味古朴温暖的纯净情绪、洗尽铅华的从容、地大的勃勃生机!通知书封面以校园东区大门为背景,内涵温雅敦厚的人文情怀与谦谨婉约的朴素气息;内页以校园四重门为背景,根植历史,文化传承,将接力棒传递到每一代地大人手中!你想早一点一览地大的风采吗?让我们带上通知书,在云端一睹为快吧!初见——英姿奕奕,风采轩昂校门口镌刻的八个大字那是校友温总理对青年学子的勉励艰苦朴素,求真务实凝结着地大学子栉风沐雨的坚毅品格!信步——叶落归尘,鸟语叮咛怀着对知识的憧憬来到了静谧的图书馆门前人来人往,若飞若扬知识的海洋正待你乘风破浪!好奇——微风习习,林涛阵阵幽长的地大隧道宛若一条游龙是艺术的畅想,是青春的舞台创意的琼浆浸染了你我!探秘——嶙峋的怪石,沉睡的生命经历了千年的洗礼潜藏着无穷的奥秘这片神奇的化石林是地质人的宝藏是为之动容的生命礼赞!回望——历史的车轮定格在棕榈树下四重门下一重影四重根基一重魂这是一张饱经风霜的名片展望着充满希望的明天!倾注——怀揣着梦想,激荡着斗志绿甬道旁的院士长廊抒写着不倦的钻研故事奋斗之诗,景仰之情这是你我的榜样,是前进的航灯!释放——绿茵场上抛洒淋漓的汗水青春的战场谱写胜利的凯歌这是信念的激励这是坚持的力量!沉浸——2019年,地大新校区启用这里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与舒适的学习环境未来城——孕育着你的未来!相知——在与地大相伴的日子里你会拥有梦想的沃土你会沐浴知识的阳光上天入地,下海登极承载着地质人的精神披荆斩棘,一往无前!收获——在这里,你将领略学者教授们的智慧宝藏,徜徉学术海洋,践行求实探索,成长为专业精深、知行合一的人才!在这里,你将聆听九转功成的导师们分享的人生经验,憧憬自己的未来,期待像他们一样对世界有着更加通透的理解,成长为意志坚定、精进勇敢的人才!在这里,你将结识一群有着远大理想、志同道合的同学,在学习中开阔眼界,在实践中锻炼能力,一起乘风破浪,成长为阅历丰富、与时俱进的人才!来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大研招办 图文:贾启元 崔嘉育 编辑:柴辛娜 郑蔚 审核:王蕾
亲爱的2020年硕士、博士考生们:新春伊始,万象更新。不知不觉,距离紧张而荣耀的研考结束已月余,然而,在鼠年的钟声敲响2020年的希冀、滚烫的成绩单即将上线之时,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多地发生,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汗水与成绩一色,责任与荣耀同在。中国地质大学积极部署疫情防控,关心师生身体健康,发布了《关于推迟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时间的通知》,同时在积极研究和部署春季学期相关工作。现将研究生招生有关工作公布如下,希望大家积极配合、支持学校工作,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和复试准备。国家将适时公布初试成绩以及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已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考的硕士研究生考生可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及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询初试成绩(具体查询时间以教育部通知为准)。我校所有前期工作(查分和复查成绩)皆可在网上办理,届时会发布通知,考生不必焦虑,更不需要亲自到学校来办理,以减少流动。请各位考生安心做好复试准备。已报考我校2020年博士研究生的考生,自开学之日(待官方公布)起,请陆续关注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博士生招生系统”,及时了解本单位报名资格审查结果。我校将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和上级主管部门统一部署,在保证考生健康和权益前提下,合理安排研究生招考工作。具体时间、形式和要求请广大考生密切关注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相关信息。亲爱的广大考生,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克时艰!我们相信欣欣向荣的阳光总会划破阴霾驱逐黑暗,让我们共同期待春天的到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2020年2月2日部分图片添加来源于网络
挂彩旗、拉横幅、甚至车接车送。昨日,中国地质大学有科研任务的研究生们从各地陆续返校,学校以前所未有的热情迎接返校的学子,用学校自己的话说就是“像迎接新生一样迎接返校研究生”。资源学院地质工程专业研二学生段学清和周杨杨当天早上6点58分,段学清和周杨杨最早到达学校,他们从四川出发,坐了10多个小时的火车到达武汉。因为疫情的影响,他们的科研工作已经中断了数月,这次回来,就是要抓紧把过去的时间补回来。经过校门口行李消毒、身份认证,他们意气风发进入校园。家住武汉新洲的吴杰是地学院博士生受疫情影响,他经历了不平凡的春节和漫长的居家学习。在离别校园整整5个月后,他满怀期待回到了校园。他说:“从校门口到东苑宿舍,途径四重门、化石林、红军桥,一切都是那么温馨,刚到宿舍门口,宿管万阿姨就迎了过来,‘吴杰,回来了’,熟悉而又亲切的声音,让我感动不已。”除了要赶科研进度,吴杰还是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B405 GCMS的仪器管理员,他需要协助老师维护仪器的正常运行,并将积累的数百个样品,进行测试和分析。在宿舍安顿好后,他马不停蹄地开展科研工作。地球科学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杜雨在刚入校时看到校门口横幅上写着的“久别重逢最忆地大,夏花灿烂欢迎回家”,她心中不禁产生一股暖流。她说,从入校门的消毒检查,扫码登记,到进寝室楼的二次消毒登记,无不展现着工作人员的认真负责。更让我感动的是,进寝室后发现生活垃圾已被清理,房间已经提前消杀并开窗通风,空调也已经清洗干净。截止15日下午5点,中国地质大学共有230多名研究生平安、顺利返回学校。最后,这里提醒各位老师同学严格防控,注意安全在此非常时刻,用真实的记录,笔者要为那些平凡和不凡发声!处于这样的定会被历史铭记的特殊时刻。我们相信,真实故事,更具说服力,更感动人心。武汉加油! 中国加油!想让你的言语表达更有魅力吗?关注并私信我,私信发送文字“表达”即可获得《别输在不会表达上》学习书籍~
最近,湖北省地质局2020年拟面向社会专项公开招聘工作人员273名,其中本科学历考生招聘的范围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吉林大学、中南大学、兰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长安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河北地质大学、东华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湖北经济学院、武汉科技大学、武汉工程大学、长江大学、三峡大学27所大学本科毕业生。研究生学历考生和省地质局所属地质职工医院医学类专业的招聘不受上述学校范围限制。这显然分为2组高校1、地质强校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吉林大学、中南大学、兰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长安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河北地质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原教育部地学四大强校:北京大学(第四轮学科评估地质学B+)、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第四轮学科评估地质学A+)、兰州大学(第四轮学科评估地质学C-)。原地质部五大高校:中国地质大学211(第四轮学科评估地质学A+)、长春地质学院(合并入吉林大学985 211(第四轮学科评估地质学B)成都地质学院(成都理工大学第四轮学科评估地质学B-)西安地质学院(更名为西安工程学院,现并入长安大学 211)河北地质学院(河北地质大学)。原核工业部高校:抚州地质学院(相继更名为华东地质学院,东华理工学院,东华理工大学)。原煤炭部高校:中国矿业大学(211第四轮学科评估地质学C+)。原冶金部(含有色总公司)高校:中南矿冶学院(更名为中南工业大学,后并入中南大学第四轮学科评估地质学C)985211。原石油部高校: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第四轮学科评估地质学B-)211。2、省内强校类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湖北经济学院、武汉科技大学、武汉工程大学、长江大学、三峡大学。其中,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为双一流A类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为一流学科大学,湖北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湖北经济学院、武汉科技大学、武汉工程大学、长江大学、三峡大学为“小211”工程(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值得一提的是武汉纺织大学也入围了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但不在本次招聘范围内。
本文内容为各大高校往届大学生真实的现身说法内容,但因为是往届,每年该专业的大学情况可能会发生略微变化,所以部分内容较今年,明年甚至以后几年,实际情况可能会略有不同但是对于本专业的相关信息还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欢迎详细阅读并提出对本专业的疑问或宝贵提议,读者的评论留言是对自媒体人最大的支持!(兰州大学)我是读研了。 这要看个人想法。如果你觉得本科毕业后的工作环境、待遇你能接受的话可以工作。如果你有更远大的理想就上研。读研一定要找一个好老师,学术和人品都好的老师。(长安大学)2本科毕业一般会有许多的石油单位来,这是比较好的;然后是一些地质队,研究型的单位一般不要本科生。女孩子一般还是以室内为主,比如镜下鉴定、计算机制图之类的,相对来说比较轻松,但是工资比较低;男孩子就随便了,可以出野外,工资也比较高。 我们这级的大部分人还是去了地质队(工作的),少部分去了石油部门,还有就是读研的。(长安大学)3我们学校地质学专业这几年的就业很好,受行业的一些限制,不过工作单位一般都比较辛苦,出野外时间比较长,最多的有半年时间在野外.女生找工作相对困难一些(有些是一带一) 待遇的话要看工作单位了(长安大学)4我就是地质学专业的,我觉得还可以,不过读地质最好还是去地大,西北大学也不错,因为我们学校很多地质老师都走了。(兰州大学)推荐去上西北大学的地质系,这算是同等水平学校中最好的,比之更好的是北大之流(声名在外).也可以去南京大学读,毕竟环境好很多.就业很容易,收入也可以,就是累,有时会到野外一呆几个月.前景看个人发展。(兰州大学)2老实讲,地质学的就业率确实很高毕业后工作应该没什么大问题,工资也有差别要看进的什么系统. 至于辛苦不辛苦,要看个人了,我就很喜欢野外工作.另外在地矿系统的话一般出野外在秋夏两季六个月左右,吃住比较简陋但是有补助.假如进石油系统工作轻松,但工作地比较偏僻的.女生不太占优势。(长安大学)5从我的角度看,去基层部门是比较好的.因为在那里可以很好的锻炼你.就目前来看,地质队或者区调对了等.不过象女生最好是去一些研究部门,但是去那你要是研究生比较好进吧。感谢阅读完该文章,如果有什么疑问或问题,欢迎留言评论,您的留言评论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原地质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组成部门,管理全国地质矿产工作的专门机构。1952年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决定从重工业部中分设出地质部。1970年6月撤销,改国家计委地质局,1975年国务院设立地质总局。1979年9月重设。1982年5月改名为地质矿产部。原地质部直属的高校分别是中国地质大学、长春地质学院(合并入吉林大学)、成都地质学院(成都理工大学)、西安地质学院(更名为西安工程学院,现并入长安大学)和河北地质学院(现河北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的地质系(科)合并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是我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并首批进入"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行列。2000年2月,中国地质大学由国土资源部整体划转教育部管理。2005年3月,大学总部撤销,京汉两地独立办学。2006年9月,教育部和国土资源部共建中国地质大学。2017年9月,学校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现有17个教学单位,41个本科专业,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吉林大学长春地质学院是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部的前身,始建于1952年的东北地质学院。1951年根据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需要,建立东北地质专科学校,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任校长。1952年进行院系调整,东北地质专科学校、山东大学地质矿物学系及东北工学院物理系一部分合并,成立东北地质学院。1958年,东北地质学院更名为长春地质学院。1996年,经教育部批准长春地质学院更名为长春科技大学。2000年长春科技大学与吉林大学合校,成立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部。成都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创办于1956年3月15日,由国务院批准建立。成都地质学院1993年更名为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由教育部批准组建成都理工大学(合并四川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和有色金属地质职工大学)。学校先后由地质部、地质矿产部、国土资源部直属,2000年划转地方,成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省属重点大学。2010年11月3日,国土资源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成都理工大学协议。2017年9月,学校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4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有1个学科(地球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地球科学学科群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群。长安大学西安地质学院的前身始建于1953年的地质部西安地质学校,1978年更名为西安地质学院,隶属地质矿产部。1996年更名为西安工程学院,1998年隶属国土资源部,2000年与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长安大学”。西安地质学院是国家地质矿产部所属的工科学院,也是国家首批具有博士授予点的高等院校之一。河北地质大学学校建于1953年,由李四光、何长工选址塞外古城宣化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宣化地质学校;1955年更名为地质部宣化地质学校;1970年更名为河北省宣化地质学校;1971年更名为河北地质学院;1985年6月,从宣化迁至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办学;1996年5月,更名为石家庄经济学院。河北地质大学创办于1953年,是原地质部直属五大院校之一,是国土资源部、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学,省属重点骨干大学。
提到中字头的学校,很容易让大家联想到的是学校一般是在北京的,一般学校在外地,用中字头的不多,咱们今天介绍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就是一所在武汉的中字头学校,本来这所学校和北京的是一家,是地大在文革时搬出来的,改革开发后,北京的故地又开始办学,也就导致了一所学校在两地办学的特点,后来索性分成了两个学校,都叫中国地质大学,但学校后面都标注有办学地址。所以,这两所学校没有山寨的,那这所学校实力如何?毕业生毕业以后出路咋样呢?中国地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是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国地质大学创建于1952年,前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的地质系(科)合并组建而成的北京地质学院。学校于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院校。1970年,学校整体迁至湖北办学,更名为湖北地质学院。1974年,学校定址武汉,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1978年,武汉地质学院在原北京旧校址设立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198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组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两地办学,总部在武汉。2000年2月,学校由国土资源部划归教育部管理。2006年10月,教育部、国土资源部签署共建中国地质大学协议。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地质学和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这两个学科在全国历次学科评估中均排名第一。同时也是国家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 26103人,包括本科生 18140人,硕士研究生 6312人,博士研究生1651人,国际学生944人。这所学校的招生代码是10491,而北京的中国地质大学的招生代码是11415,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的成绩上,只有武汉的中国地大学科成绩啦!A+: 0709 地质学,0818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B+: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1204 公共管理B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0707 海洋科学,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4 土木工程,0815 水利工程,0816 测绘科学与技术, 0837 安全科学与工程B-:0202 应用经济学,0708 地球物理学,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0820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1202 工商管理这样看来,武汉的中国地大的地质学专业实力的确很强,其他专业就比较一般了,这样的学科实力分布,大概也就是211工程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大学的平均水平吧!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7 届毕业生共有 6356 人,总体就业率为 96.70%。其中,本科毕业生 4447人、生就业率为96.45%;硕士毕业生 1754 人、生就业率为97.26%;博士毕业生 155 人,就业率为97.42%。2017 届毕业生人数男女比例为 1.78:1,毕业生中共有男生 4070 人,女生有1482人。从地域分布来看,学校 2017 届毕业生生源地分布主要在湖北省、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分别占毕业生人数的 31.15%、8.09%、5.68%、5.10%。实际上,学历不同的毕业生,毕业以后的选择差异还是很大的,本科生有相当比例的选择了升学,地大就有43%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求学。而研究生则是就业为主,无论硕士还是博士,情况大抵如此。 升学情况:学校 2017 届毕业生国内升学 1826 人,占比 28.73%;出国出境 273 人,占比 4.30%,出国出境毕业生全部为升学。 关于升学的进一步信息,学校没有披露,本科生考研升学一般是以本校为主,其他学校次之。出国信息也没有详细披露。我们就不在这分享啦!就业行业分布:学校 2017 届毕业生中,本科毕业生主要集中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2.19%)、建筑业(16.42%)、制造业(14.55%);研究生主要集中在教育(16.32%)、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4.3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4.03%)。就业单位性质分布:毕业本科生集中在其他企业(主要指私、民营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48.88%)、国有企业(25.67%)、科研设计单位(7.70%)、三资企业(7.53%)。毕业研究生集中在其他企业(主要指私、民营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31.24%)、国有企业(29.93%)、其他事业单位(12.83%)、高等教育单位(10.21%)。就业地区分布:2017 届毕业生主要就业地区为湖北省,有 1455 人,占比 35.98%;其次为广东省,672 人,占比 16.62%。就业单位:学校 2017 届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薪酬水平:2017 届本科毕业生转正后平均月薪为 5481 元,有 26.50%的本科毕业生月薪集中在 5000-5999 元。毕业研究生转正后平均月薪为 6900 元,有 27.59%的毕业研究生月薪集中在 7000-7999 元。 这样看来,武汉的中国地质大学就业率也不错,薪酬水平也还不错,那我们看看哪些专业的就业率较低:本科生:经济学(82.81%),地球化学(83.33%),地球物理学(85.71%)硕士生:矿产普查与勘探(60%),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66.67%),水利工程(66.67%),地质工程(75%),地质学(77.78%),化学(80%),矿产普查与勘探(84.00%),会计学(87.50%),物流工程(87.50%),法学(87.50%),石油与天然气工程(87.50%),管理科学与工程(89.47%)注:括号内的数字为专业的就业率这样看来,地质类专业的就业前景一般,导致哪怕是地质大学的王牌专业地质学的就业率也一般,研究生毕业的就业率也才77.78%。看来如果要想找工作容易,还是进传统专业啊!关于武汉的地大的就业情况大抵如此,欢迎您在下方讨论区留言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复试结束的第二天,许多学校已经公布了录取结果,他支着脑袋尝试刷新网站页面,当看到 “刘义奔,拟录取”,他兀自激动起来,提了一天的心终于放下。冷静过后,他打开电脑里的文档,继续写毕业论文。他,就是武昌首义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1503班的刘义奔。“佛系”领头羊初试379分第四名,复试87.27分第三名。4月1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机械工程专业公布2019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结果,刘义奔为自己的考研生涯画上了圆满句号。大一大二期间,大学生活于刘义本可谓闲适,但课堂是他最重视的学习环节,他能在四十五分钟课堂里全神贯注,遇到拿不准的问题,他总会和身边的同学讨论出结果,课后他的作业完成得极为认真,因此通常作为范本全班传阅。剩下的时间都是他的休闲娱乐时间,他该吃就吃该睡就睡,在他看来,又会学又会玩才是真理,如果赶上长假,他还会约上几个朋友出去旅行。他长期保持班级第一名,并且稳定在同专业200多人的前几名。他大学共获得了两次校级奖学金、一次国家励志奖学金,是名副其实的专业“领头羊”。刘义奔的大学生活并不十分丰富。大学之初,他只报名了一个学生社团,由于没通过面试,这唯一报名的社团也没留下他的身影。回顾逝水年华,他一直是个乖乖少年,不违纪也不冒险,在各年龄段做着各年龄段该做的事,既没有无法割舍的嗜好,也没有情节曲折的经历。这样平淡安逸的生活养成了他恬然随和的性子,从小到大,顺其自然,安安静静地走过时光。为寻找“色彩”夺得省级一等奖一晃大学两年过去了,刘义奔觉得生活过于平淡。虽然成绩不差,但总感觉缺少了些什么。为了给自己的大学时光增添一点“色彩”,他大三时报名了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由此,闲适的生活开始变得忙碌起来。大赛的主题是“关注民生、美好家园”,他选择的方向是,“解决城市小区中家庭用车停车难问题的小型停车机械装置的设计与制作。”刘义奔所在的团队在老师的指导下想到了一个新颖的点子:搭建一个双层由摇杆机构调控的可变形立体车库。这个设计利用了平行四边形的可变形性,在两个车位之上加装了一个车位,而且用户停车时不用担心上下干扰,如此设计既节省了空间又降低了成本。依托创意点,团队有条不紊地推进建模,大家戮力齐心,一边建模一边讨论加入各式各样的创新点,逐步完善设计的安全性。他把团队的同学们称为“神队友”,大家从容不迫地花了数月时间完善建模,寒假还留校补了十几天的班。建模完成后不久,刘义奔和团队成员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他们的动力设计和其他队伍撞车了,设计瞬间失去了“新颖”的价值,团队陷入慌乱,大家连续几天绞尽脑汁地思考改进措施,几番钻研无果,只好求救指导老师,老师此前曾通过扇形导轨和万向导轮解决过他们车库载车板失稳的问题,这一次,老师又一次帮他们度过难关,建议他们用后拉式动力源取代前推式动力源。经过老师的指导,团队又步入正轨。建模结束便是模型制作阶段,大家分工合作各司其职,紧锣密鼓地组建着模型,在金工基地老师和团队的协作下,模型如期完成,由于时间稍显紧迫,他们只匆匆准备了产品说明书的电子档。比赛现场,团队在作品展示环节发挥相当不错,他们信心十足地向答辩环节迈进。答辩是最后的检验,审查老师们都尤为专业,对产品的要求十分严格,因此,评为老师对设计的实际可操作性提出了质疑:模型可以做得出来,但现实条件下是否会因为力距过大而无法实现建造呢?事实上,团队对此早就进行过严密的计算,结果显示设计是可行的,但由于没有纸质说明书,电子版阅读起来又相对繁杂,老师最终没有接受他们给出的解释。团队的设计由此失去了竞争国家奖的资格。不过正如俗话所说,是金子总会发光,复赛上,他们做足了准备,最终一举拿下湖北省一等奖。“考研就像面壁一样要耐得住性子”刘义奔从刚入校开始就埋下了考研的种子。很多人考研像打仗,兵荒马乱、杀气毕露,然而他的考研过程平静而规律,用他的话来说“到点肚子饿,从来没有失眠过。”他比赛结束后很快确定了目标院校,找到考上的学长咨询。复习期间,他每天六点起床,吃完早餐就走到图书馆附近的小树林晨读,不断背诵英语单词,直到图书馆开门,一天的学习就此展开。他从来没有午休习惯,考研期间,除去三餐和偶尔一次的研友聚餐,几乎所有的时间他都专注于学习,有时白天的任务没有完成,他会在闭馆后回宿舍解决了再睡。因为是结束机械创新大赛才开始准备考研,刘义奔的复习比大多数人晚了一个多月,不过他也不急,而是选择高效率按部就班完成自己的目标。他从高数习题书入手,边看网课边做题。不过令他头大的是,他高数学习初期的效率很低,书上一页就二三十题,他得做完一题翻出答案才能理解,有时候一页才刚做完,窗户外面已是一片漆黑。好在后期经过不断反思领悟,他慢慢上道了,做题速度终于提升起来。在英语复习时,阅读连写带改要花不少时间,每篇阅读还得逐句翻译,完成一套阅读便是一个上午,他的耐心让他坚持下来,这样脚踏实地地训练,对他后期英语阅读的确有很大的帮助。每天近12个小时高强度学习,刘义奔感到生活有些乏味,看到学弟学妹们在周末三三两两地出去玩,他会感到羡慕,但是他知道自己不能,考研非得坚持下去才会胜利。面对枯燥的考研路,即便心里会有踌躇,他也未曾放慢过脚步,每天早上,他会和研友一起,一面吐槽着身前这座四四方方的“围城”,一面照常迈进去,一坐就是一天。考完笔试的那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玩够一个寒假,他开始收心复试,通过和导师联系,他获得了一个学长的联系方式,学长告诉了他复试的准备方法,并且告诉他复试除了常规的笔试面试,还有一个CAD上机绘图考试,由于题目不固定,他只获得了上机考试的范围,剩下的就靠自己不断实验操作。他每天看书做练习题,晚上回去在电脑上画图练习,日复一日,他知道,熬过最后一关就可以正式告别这大半年的艰辛。复试笔试让他松了一口气,比模拟题简单,上机考试由于平时训练得不错,也没遇到什么困难,就是面试有点小插曲。面试场地在一个略显昏暗的小教室,老师们集中坐在前面两排。刘义奔从门口往讲台方向走,十几道目光追光灯似的盯着他,没等他站定,一位年轻的男老师就已经指着房间角落的空调开始提问了,“请你翻译一下空调上贴的这句‘低碳节能,从我做起’。”顿时,他脑门上蒸出一层细汗,一番头脑风暴般检索词汇,勉强给出了答案。老师又指着他成绩单上的《热工基础》,叫他讲讲这本书的内容。这题实在刁钻,《热工基础》是刘义奔那届才设置的实验性科目,学的很早,内容他早就忘了,他回答不会,随后屋里的环境骤然变得像热带雨林里的沼泽地,好在旁边一位老师帮他解了围,他转而回答那位老师关于毕业设计的问题,这才顺利过关。他走出教室时正好迎上一阵风,风怎么这么凉呢?他往后背一摸,这才发现汗水已经浸透了衣服。正式结果出来,他的综合成绩比笔试还进步了一名,这让他内心小小雀跃,不枉费这辛苦的两百多天。现在考研结束了,刘义奔的生活又恢复了以前闲适的生活,恬淡的气质又飘逸在他身上。来源:武昌首义学院 编辑/排版 | 陈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