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地学部2020年度国家“杰青”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简介 &全部“杰青”名单白玉京

地学部2020年度国家“杰青”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简介 &全部“杰青”名单

地学部杰青建议资助人选简介张爱铖张爱铖南京大学职称:教授教育与研究经历:2019.01-2020.12中科院比较行星学卓越创新中心高级研究员日本Hayabusa2计划返回样品分析团队成员2011.7-2013.6日本北海道大学理学研究院博士后研究员(合作导师:Hisayoshi Yurimoto教授)2010.5至今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2014年获得博导资格)2008.11-2009.5美国田纳西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系访问学者(合作导师:Lawrence A. Taylor教授)2005.6-2010.4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创新副研究员(徐伟彪研究员课题组)2001.9-2005.6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矿物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王汝成教授)1997.9-2001.6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地质学本科生曾先后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二),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侯徳封青年科学家奖,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和入选南京大学“登峰人才计划”。目前,主要从事行星物质科学研究,探索太阳星云和行星演化的过程与历史。已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AmericanMineralogist, Meteoritics & Planetary Science等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43篇。冯晓娟冯晓娟冯晓娟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职称:研究员学习经历:2003年获北京大学环境科学学士学位2005年和2009年分别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地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09年至2012年先后在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HOI)和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进行博士后研究。任职经历:2012年3月入选“国家引进人才计划”2013年加入植物所成立碳循环与有机地球化学研究组2014年获得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现任《植物生态学报》编委、中国生态学学会稳定同位素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担任Geochimicaet Cosmochimica Acta, 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等期刊的审稿人;并受邀担任2016年Goldschmidt大会有机地球化学领域的召集人(co-ordinator)。主要研究工作:主要从事分子地球化学方法的开发与土壤有机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利用生物标记物、二维核磁共振、有机单分子碳同位素等分子水平的地球化学方法,结合生态系统控制实验和野外采样技术,研究陆源有机碳在陆地、河流和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循环以及跨系统输送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饶莹饶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职称:教授研究方向:地震地球物理、油藏地球物理、计算地球物理学习与工作经历:2017年-至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2010-2017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讲师、副教授2007-2010年英国帝国理工大学,Research Associate2004-2007年博士,英国帝国理工大学2000-2003年硕士,中国科学院力学所1996-2000年学士,清华大学荣誉-奖励:2016年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013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傅承义青年科技奖王鑫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职称:教授教育与研究经历:2015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优青)”项目,同年还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项目(骨干成员),其本人还是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的骨干成员2010-2012年赴美国华盛顿大学大气科学系进行学术访问,主要从事积雪中黑碳、沙尘等吸收性粒子的理化、光学特征研究2003-2009年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硕博连读,获博士学位1999-2003年南京气象学院(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系本科生研究领域和兴趣积雪中黑碳等粒子的理化、光学特性研究沙尘暴特征研究局地大气污染特征研究大气中吸收性粒子的物貌特征研究近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已在我国新疆、青海、内蒙古以及东北三省等地区开展了多次大范围季节性积雪特征的现场观测试验,在Bull. Amer. Meteor. Soc., J. Geophys. Res.以及Atmos. Environ.等SCI以及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20多篇,被SCI刊物总引用410次,其中他引275次。相关研究工作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亚洲区域评估报告、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进行了多次引用和高度评价,并被邀请为大气科学领域多个期刊的审稿人。丁巍伟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职称:研究员研究方向:海底环境与地球动力学教育与研究经历:2014.10-2015.1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海洋地质学访问学者2013年12月-今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10-2011.4 德国联邦地球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海洋地质学访问学者2005.7-今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学副研究员,研究员2003.9-2005.7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化学专业博士后1998-2003,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构造地质学博士1994-1998,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质学学士刘传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职称:研究员教育与研究经历:2015.01-至今,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15.07-2015.09,台湾大学,访问学者2014.11-2015.05,澳大利亚Macquarie大学,访问学者2010.01-2014.12,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所2007.07-2009.12,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后2001.09-2007.07,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化学专业,博士学位2004.09-2007.06,德国马普化学研究所,赴外研修1997.09-2001.07,焦作工学院,地质矿产勘查专业,学士学位研究方向:蛇绿岩成因及其与大洋岩石圈的对比洋壳增生机制与演化过程大陆岩石圈地幔的形成时代与演化迄今总共已经发表SCI文章56篇,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EPSL、Geology和Lithos等国际地学主流期刊上发表论文26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1项、基金面上项目3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1项。荣获2009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2010年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科技奖、2014年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侯德封奖”、2014年中国地质学“银锤奖”、2015年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和2019年“孙贤鉥”奖。目前担任Scientific Reports、Frontiers in Earth Sciences、Ofioliti和《地学前缘》等学术刊物的编委。赵坤南京大学职称:教授教育与研究经历:1994-1998年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本科1999-2004年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博士2004-2007年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讲师2007-2010年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副教授2011年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博导2005-2006年两次至台湾大学大气科学系短期访问交流,从事多普勒雷达台风观测研究.2008-2009年美国奥克拉荷马大学风暴预报中心(CAPS)访问学者,从事雷达资料同化方面的研究。2012年入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中国气象学会《雷达委员会》、《台风委员会》、《数值预报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气象学会;《雷达委员会》委员,中央气象台预报团队专家, 《气象科学》常务编委研究方向,雷达气象,中尺度气象王孝磊南京大学职称:教授教育与研究经历:1979年8月生,河南郾城人。2001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地球化学专业,获学士学位;2006年6月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获矿物岩石矿床学专业博士学位。2006年7月留校任教。2006年8-10月,在澳大利亚Macquarie 大学GEMOC进行合作研究;2007年5-8月,在香港大学(HKU)进行合作研究。2006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2007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2008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008南京大学青年骨干教师,2010南京大学第六届“我最喜爱的老师”2011南京大学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A类)2010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2)共发表论文21篇,其中被SCI收录18篇,另参与编写、出版研究生教材1部。童美萍北京大学教育与研究经历:1995.09-1999.07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学士1999.09-2002.03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硕士2002.08-2006.08 美国犹他大学地质与地球物理博士2006.08-2006.12美国犹他大学地质与地球物理博士后主要从事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研究工作。主持了土壤-地下水中胶体迁移动力学、微生物与纳米材料在复杂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行为等多项重要项目,发表《Influence of Perfluoro octanoic Acid on the Transport and Deposition Behaviors of Bacteria inQuartz Sand》等60余篇文章。石振清华南理工大学职称:教授教育与研究经历:北京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境工程学士(1998)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科学硕士(2001)美国特拉华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环境工程博士(2006)2015-至今,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教授2011-2014,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农作物与土壤系,助理研究教授2009-2010,美国俄勒冈健康科技大学,环境健康研究所,高级研究员2007-2008,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地球化学部,博士后2006-2007,美国特拉华大学,植物与土壤科学系,博士后环境土壤化学、重金属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和预测模型、天然有机质和矿物动态相互作用对重金属环境行为的影响、环境修复技术倪彬彬武汉大学职称:教授教育与研究经历:1996/9-2000/6:武汉大学无线电物理系,获学士学位;2000/9-2002/8:武汉大学空间物理系,获硕士学位;2002/9-2005/6:武汉大学空间物理系,获博士学位。2005/10-2007/9: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数学与统计系,一站博士后2007/10-2009/12: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大气与海洋科学系,二站博士后2010/1-2013/12: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2013/4-至今: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空间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获国际无线电联盟URSI“青年科学家奖”;2014年作为中方代表参加第一、二届“中国科学院-美国科学院空间科学青年领军人物论坛”;2015年获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国际权威期刊《GeophysicalResearch Letters》“优秀审稿人奖”;武汉大学十大杰出青年;201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傅承义青年科学家奖张健中山大学职称:教授教育与研究经历:2003年9月-2007年8月:香港大学, 地球科学系, 博士 (构造地质学)2000年9月-2003年8月: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硕士(构造地质学)1996年9月-2000年8月: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本科(构造地质学)2013 - 2015:香港中文大学,地球系统科学课程,2010 - 2013: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2010 - 2012: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2008: 加拿大,2007: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2005:澳大利亚, Curtin University,SHRIMP离子探针培训2004:荷兰, 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 <全球前寒武纪演化> 证书课程2003 - 2004:德国,Mainz University, <Microtectonics> 证书课程2003 - 2007: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博士研究生 PhD2000 - 2003: 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助理长期从事前寒武纪特别是晚太古代至早元古代构造、造山带的变形期次与样式恢复和大地构造演化,以及与造山带构造紧密相关的成矿机理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领域涉及野外地质填图与测量、显微构造、地壳不同层次不同时期的变形特征,大地构造演化的动力学机制以及三维地质理论建模付永硕北京师范大学职称:教授教育与研究经历:2007.10 – 2012.07 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全球变化生态学,博士2004.07 -2007.09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硕士1999.09 -2003.07 山西大学,环境工程,学士2017.11-现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兴趣和研究方向:1.植被物候学:利用自然和控制实验,研究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2.生态遥感、生态系统生态学:近地面和卫星遥感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3.大数据统计分析:主要涉及数据分析、建模等;4.植被水文过程:重点关注植被动态对陆地生态系统水文过程的影响周波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职称: 教授主要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气候变化、东亚气候变异机理与预测、极端气候事件、大尺度环流系统和气候模态/大气涛动等方面的研究,在气候变化机理与预测预估方面取得显著进展:1)揭示影响台风、旱涝、低温雨雪冰冻等灾害性气候的若干重要变异过程,特别是Hadley环流、中高纬气候模态、海温等的影响及机制,提出预测新信号;2)揭示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规律及不确定性,给出我国暴雨洪涝、高温、暴雪、霾污染等的风险格局;3)预估热带环流系统、东亚季风系统、中高纬气候模态的未来变化及其对东亚气候的影响。耿江辉武汉大学职称: 教授教育经历:2007/09–2011/01,英国诺丁汉大学,诺丁汉空间信息研究所,博士2004/09–2007/09,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硕博连读2000/09–2004/06,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学士工作经历2015/10-至今,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教授2015/04 –2015/09,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Scripps海洋研究所,Project Scientist2012/01-2015/03,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Scripps海洋研究所,Green学者及博士后2011/01-2011/12,英国诺丁汉大学,诺丁汉空间信息研究所,创新研究员(博士后)近五年来受到著名的国际GNSS服务组织IGS、美国大地测量和地球科学联盟UNAVCO和欧洲地球科学联盟EGU的邀请做大会口头报告,并受邀加入IGS精密单点定位模糊度固定工作组,担任16种国际SCI期刊的审稿人。2008年荣获英国皇家导航协会的‘New Navigator’奖励称号,2009年荣获美国导航协会优秀论文奖,2009年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留学生称号,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研优秀成果奖和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六)。目前发表SCI论文17 篇,Google引用量500多次。孙颖国家气候中心职称: 研究员孙颖,女,博士,研究员,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业务首席。自工作以来,在科研业务方面紧紧围绕气候和气候变化前沿领域,对全球变暖情景下中国和全球极端事件、降水特征和亚洲季风等的变化及相关物理机制等问题有较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并获得一系列新的重要研究成果。自工作以来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E)论文20余篇。曾获美国科学院博士后研究基金资助,获得国际青年科学家气候变化会议最佳论文奖、2008年度世界气象组织青年科学家研究奖、《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3年度最佳论文奖等。曾多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行业专项以及人事部回国留学人员项目等课题研究,多次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攀登计划等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刘忠方同济大学职称: 教授教育背景:2005.09-2008.07:中国科学院,自然地理专业,博士2002.09-2005.07:山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专业,硕士1994.09-1998.07:山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专业,本科工作经历:2014.07-现在:同济大学,教授2014.04-2014.07:天津师范大学,副研究员2011.10-2014.03:东京大学,JSPS博士后/特任研究员2009.02-2011.09:普渡大学,博士后2008.07-2009.01:天津师范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兴趣:1.海气相互作用2.同位素水文古气候3.气候遥相关董云伟中国海洋大学职称: 教授董云伟,博士生导师。董教授致力于研究潮间带生物生化适应机制、生理调节策略以及生物地理格局变化。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s(IF= 4.092)和AnthropoceneCoasts 编辑,中国生态学会海洋生态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动物学会生理生态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海南热带海洋生物实验站学术委员;台湾海峡海洋生态系统实验与观测站学术委员会委员。在Science、Nature、PNAS、Proceedings of RoyalSociety B、Molecular Ecology、Functional Ecology、Diversity andDistributions等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文章曾被选为FunctionalEcology和Diversity andDistributions杂志封面。发表文章被引用1500余次。李晓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职称: 研究员教育背景:2008-04--2010-01 德国汉堡大学博士2006-06--2010-01 德国空间宇航中心(DLR) 博士研究生2002-09--2010-06 中国海洋大学博士学位1998-09--2002-07 解放军西安通信学院学士学位工作简历2020-03~现在,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 中科院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15-10~现在, 海南省地球观测重点实验室, 副主任2014-02~2020-03,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研究员2010-02~2014-01,德国空间宇航中心(DLR), Research Scientist2006-06~2010-01,德国宇航中心, Young Research Scientist社会兼职2019-11-01-今,国家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数字海洋专委会, 秘书长王栋中国海洋大学职称: 教授王栋,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海洋工程地质委员会执行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港口工程分会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岛礁岩土专委会副主任。教育与工作经历:1992-1996山东工业大学,水工结构,本科1996-2002大连理工大学,岩土工程,硕博直读2002-2007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学院,讲师2003-2005 Curt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Australia, Research Associate2007-2016 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Australia, Research Fellow and then Senior Research Fellow2016-中国海洋大学,二级教授研究方向:海洋岩土工程:近海自升式平台桩靴,深海锚泊基础,海底管线,水合物开采海洋地质灾害:原位勘察,海底滑坡触发机理与灾害评估岩土力学数值模拟:大变形有限元,物质点法侯居峙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职称: 研究员教育与工作经历: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2009年10月-现在华盛顿大学,气候变化项目与海洋学院(Programon Climate Change and School of Oceanography,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2009年1月-2009年10月,博士后Fellowship德国HanseWissenschaftskolleg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2009年8-9月, HWK Fellow 访问学者加州理工学院,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Power,Energy and Environment Research Center,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8年8月-2008年12月,博士后美国国家海洋科学加速器质谱中心与WoodsHole海洋研究所(National OceanSciences 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 Facility, Woods Holes OceanographicInstitution),2008年1-7月,研究助理布朗大学地质科学系(Department ofGeological Science, Brown University),2003年9月-2008年7月,研究助理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1998年9月-2003年7月,研究助理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1998年9月-2003年7月,博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1994年9月-1998年7月,学士研究方向:湖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气候环境变化袁松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职称: 教授曾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资助(2015)、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项目(2017)。主要从事地下水环境过程与修复研究,主要研究兴趣包括:(1)地下水环境中活性氧(超氧、过氧化氢、羟自由基)的分布规律、水文/生物地球化学产生机制与环境/生物效应,(2)二价铁矿物有氧条件产生活性氧机制及其引起的氧化效应;(3)基于强化产生活性氧的地下水修复新机理与新方法。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0余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80余篇,Web of Science累计他引2000余次。教育和工作经历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2011.08-访问学者:美国NortheasternUniversity,2011.09-2012.09副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原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0.08-2011.07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0.02-2010.07讲师: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07.07-2010.01博士:环境工程专业,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04.09-2007.06硕士:环境工程专业,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01.09-2004.06学士:应用化学专业,华中科技大学化学系,1997.09-2001.06胡斯勒图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职称: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卷云冰晶粒子的光散射计算及云微物理过程的研究。《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IEEE Transection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Applied Optics》,《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等15个国际SCI期刊审稿人。教育背景/科研工作经历:2015/09 - 至今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2010/04 - 2015/08 日本东海大学特别研究员(博士后)2011/03 - 2012/04 日本千叶大学环境遥感所合作研究员2000/10 - 2001/10 日本鸟取大学教育学部短期访问(国费资助)2004/04 - 2010/03 日本千叶大学大学院地球生命圈科学,理学博士1999/09 - 2002/07 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系,硕士1995/09 - 1999/07 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系,学士自2010年开始负责开发了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的气候观测卫星 GCOM-C的大气云产品,参与撰写了GCOM-C卫星云产品算法技术档案(ATBD)。开发了5种典型卷云冰晶模型的光散射属性数据库,提出了从不同形状的冰晶模型中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模型来反演卷云微物理参数的方法,并利用POLDER多角度遥感数据证实了选择代表性冰晶模型的有效性。该研究提出的Voronoi非球形冰晶模型被证实能够有效反演全球尺度的卷云微物理参数。葵花-8(Himawari-8)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传感器的卷云官方算法也采用了Voronoi非球形冰晶模型。目前,正同MODIS和POLDER云产品的科学团队合作,研发并评价GCOM-C卷云冰晶模型的有效性及卷云产品的精度。张恩楼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职称:研究员教育与科研经历2013年1月至今任研究员;2009-2010年,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地理系荣誉研究人员。中国第四纪研究会会员,江苏省海洋湖沼学会会员,《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期刊编委。2004.02-2005.02,英国利物浦大学地理系访问学者2002年和2005年在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分别获理学(自然地理)硕士和博士学位,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研、副研究员,1998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原长春科技大学),同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工作;研究领域:湖泊沉积与全球变化;湖泊生态系统演化;湖泊微体生物化石(摇蚊幼虫亚化石)与环境演变定量化研究。主持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参加973、全球变化国家重大研究计划、中科院重要方向性项目,科技部中-日-韩国际合作项目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先后发表文章60余篇,其中SCI论文40余篇。王一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职称:研究员教育与工作经历2014.12~今,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期间曾访问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KAUST)、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UT Austin)。2009.12~2014.12,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任副研究员,期间曾3次访问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Saudi Aramco)。2006.03~2009.12,先后在美国犹他大学(University of Utah)地质与地球物理系、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Saudi Aramco)、英国石油美国分公司(BP America Inc.)从事勘探地球物理的研究工作;在北京大学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任副研究员。2001.09~2006.01 清华大学力学系同时获博士学位与硕士学位1997.09~2001.07 大连理工大学力学系获学士学位学术任职Geophysics 编委(Special Editor)Physics of the Earth and Planetary Interiors 专刊编委(Guest Editor)Interpretation 专刊编委(Guest Associate Editor)European Association of Geoscientists andEngineers (EAGE) 教育委员会委员(Member of Ecation Committee)研究方向:勘探与油藏地球物理、储层地质力学承担科研项目情况:国家青年973项目,项目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项目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项目2项,项目负责人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项目2项,项目负责人中海油研究总院项目1项,项目负责人沙忠利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职称:研究员教育与工作经历● 2018.12-至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博导;● 2018.04-至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研处处长;● 2015.12-至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2013.12-至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重要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及进化课题组组长;● 2005.07-2015.12,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助研,副研;● 2002.09-2005.07,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学,博士● 1999.09-2002.07,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昆虫分类,硕士● 1995.09-1999.07,西北农业大学植保系,植物保护,学士长期从事海洋甲壳动物系统学研究,订正了十足目鼓虾科物种鉴定的形态依据,厘清了中国海鼓虾科(16属145种)和寄居蟹总科(5科36属153种)的有效种,并修订了对虾总科高级阶元的分类系统;围绕区域性底栖甲壳动物多样性,澄清了黄海底栖端足类和胶州湾底栖甲壳动物的物种组成,阐释了黄海底栖端足类区系特点及其与黄海冷水团的关系,揭示了重要经济物种口虾蛄以长江口为界的区系分布格局与隐存种现象;描记深海甲壳动物物种多样性,发表了1新科2新属12新种,提出了甲壳动物“浅海-深海-热液”的进化模式,并探讨其适应深海化能极端环境的分子机制。近5年出版专著8部,参编专著1部,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研究论文44篇。赵军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职称:教授教育与工作经历1995/09-2004/06,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矿产勘查学士学位。1999/07-2004/07,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地球化学博士学位。2004/12-2007/12,香港大学,地质学博士学位。2008/12-现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2013/12-2014/12,加州理工学院,访问学者。研究兴趣:华南壳幔演化; 岩浆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讲授课程:《矿物岩石》,《变质岩》,《岩石学》,《高级岩石学》获奖:2011年中国地质学会第十三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2012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十大杰出青年。2014年第15届侯德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青年科学家奖。史建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职称:研究员      教育与工作经历:201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资助。2006年至今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2008-2009年在香港浸会大学作访问学者。2005-2006年在香港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5年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获得博士学位。1999年和2002年先后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学士和硕士学位。研究方向:形态分析、汞的区域污染及环境过程研究。承担科研项目情况: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汞的环境地球化学过程(2015-2017)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四溴双酚A衍生物及其副产物的分析方法与环境行为研究(2014-2017)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珠江口及近岸海域中汞的污染特征和变化趋势研究(2010-2012)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酮、醛、酸、醇四类小分子有机物对无机汞的光化学烷基化机理研究(2009-2011) 高剑峰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职称:研究员教育与工作经历2015.4-现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2014.12-2015.3 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研究助理2012.11-2014.11 加拿大地质调查局博士后2012.4-2012.10 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研究助理2008.3-2012.3 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博士研究生2006.9-2008.2 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研究助理2002.9-2005.6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在职硕士1999.7-2006.7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工程师1995.9-1999.7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本科学生研究方向:矿床地球化学,仪器分析刘承帅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职称:研究员教育与工作经历:2015/01 - 至今,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2012/12-2014/12,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中心,主任、研究员;2014/06-2014/10,香港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博士后研究员;2013/02-2014/02,The University of Iowa,土木与环境工程系,访问学者;2011/05-2012/12,香港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博士后;2008/03-2008/10,香港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研究助理;2007/07-2012/12,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2002/09-2007/07,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科学,理学博士;1997/09-2001/07,武汉大学,环境工程,工学学士。研究方向:1. 基于土壤矿物活性的污染物环境地球化学过程。主要兴趣集中于矿物-污染物相互作用的生物地球化学机制,包括:①矿物-污染物相互作用的电子传递、矿物晶体结构重组等微观过程; ②土壤矿物-微生物相互作用及其环境效应;③影响典型土壤矿物环境活性的矿物表面与结构性质研究;④矿物-污染物作用过程的金属稳定同位素示踪研究及分馏效应。2. 土壤重金属污染控制与修复。①基于土壤环境地球化学过程调控的污染重金属稳定/固化脱毒;②重金属稳定/固化的粘土矿物和生物炭等土壤友好材料研究与应用;③工业场地重金属污染土壤异位结构化固定处置技术与设备。晏宏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职称:研究员,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16.01-至今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15.04- 至今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古环境室,研究员2012.10- 2015.04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青年百人计划,古环境室,副研究员2008.09-2012.1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博士2004.09-2008.0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学士主要从事热带-亚热带气候环境变化研究,利用亚洲-西太平洋-澳大利亚热带地区的湖泊沉积、海洋沉积、砗磲、珊瑚等载体,研究轨道-千年-年代-季节-天尺度气候变化过程及动力学机制,包括轨道-千年-百年尺度亚洲-澳大利亚季风演化及ITCZ变化、多尺度ENSO变率及动力机制、末次冰期以来快速气候变化动力学、全新世气候的年际-季节震荡、砗磲超高分辨率古天气研究等。孙福宝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职称:研究员教育与工作经历2014年起,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综合办公室主任,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副所长(其间,2016-2018挂职担任河西学院副校长)2011年-2014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气候科学卓越中心讲师2009年-2011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环境生物学组博士后2007年-2009年东京大学全球水资源工程博士后清华大学水利工程专业工学博士(2007),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工学学士(2002)。2014获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EGU)杰出青年科学家奖,2012获《Water Resources Research》年度最佳论文奖,2019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副所长,兼任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阿克苏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长期从事全球变化与水文水资源研究,共发表学术期刊论文7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0余篇,SCI被引1000余次。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等国际知名SCI期刊(影响因子大于3.5)上发表论文30余篇。学术兼职包括Earth System Dynamics编辑、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编辑、Geo-environmental Disasters编辑、第十届中德前沿科学研讨会组委会主席、国际水文科学协会Panta Rhei中国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水资源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冰冻圈科学学会理事、中国生态学会生态水文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地理学会水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备注:所有个人信息根据所在单位的官网资料整理,若有错误或疏漏,敬请谅解!

无声无息

新时代应急人好样子丨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扎根科研 为防震减灾事业护航

在我国地震科研领域,有这样一支力量,数十年如一日围绕地震机理与预测这一科学前沿问题和防震减灾的社会需求,开展地震科学领域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在支撑国家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就是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03年成立,成为我国地震研究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实验室。十多年来,该实验室在地震机理和预测研究方面一路前行,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在攀登科研高峰的征途中不断突破在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以强震孕育和发生的构造变形为主线,围绕强震机理与预测,从构造变形的发生时间、空间分布、演化历史、深部环境、物理机制入手,开展地震机理研究、地震趋势分析、地震危险判断、地震前兆探索。“通俗地讲,就是我们通过和新构造变形以及发生过的强震打交道,从中找出强震孕育的规律,从而防范风险,尽可能地减小地震造成的损失。”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杰说。围绕这样的定位,国家重点实验室下设5个科研单元,分别是活动构造研究室、地壳形变研究室、深部构造研究室、新构造年代学实验室和构造物理实验室。这5个单元彼此密切联系,又各有“绝活儿”,成为业内标杆。其中,构造物理实验室,是我国地学领域成立最早、规模最大、试验手段最多的高温高压岩石变形实验室,始终在国内构造物理和高温高压试验领域发挥着引领作用。构造物理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周永胜介绍,地震的孕育、发生往往需要数百年到数千年,由于时间限制,科研人员只能获得地震发生的某些片段。“现在通过我们的实验室,用数小时到数天,就可以模拟地震孕育和发生的全过程。”成立以来,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攀登科研高峰的征途中,不断取得新突破:提出了大陆强震受控于活动地块的理论,对我国地震监测台网的布设与优化、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年度危险区判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提出了断层亚失稳模型,为探索地震前兆和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关于青藏高原现今动力学模式的研究成果入选“201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在野外考察领域越钻越深“一直在路上”,这是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的常态。曾发生过大地震的地方,总有他们的足迹;重要的地震断裂带,总留下他们的脚步;发生震级较高的地震,他们总是第一时间出发前往现场,尽快捕捉探索地震形成机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经常穿行在大山中,试图解开地震之谜,破解地震预测的密码。在川西高原与横断山区,为了仔细观测新鲜断层剖面,科研人员跨越一个个陡坡,穿过一条条河流。“每当发现新的断层露头时,我们所有的疲劳和疼痛都抛在了脑后,涌上来的全是快乐和兴奋!”周永胜说。路途的艰辛,未能阻止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前行的脚步。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何宏林告诉记者,近年来,针对国民经济建设和防震减灾事业的需要,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了川藏铁路、西气东输、核电工程选址、境内外大型水电工程等数十项国家重大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估。作为活动断层研究和探测的牵头单位,国家重点实验室组织实施了全国的活动断层工作,编制完成了活动断层探测的系列标准。在薪火相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2018年7月13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领导组建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马瑾,在会议记录本上留下了她最后一次参加国家重点实验室党支部活动时的发言:“只要是对国家、对老百姓有用处的,就去做。地震科学研究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做的每一点工作,取得的每一个进步,获得的每一个发现,都是对地震科学的贡献……”这样的追求和精神,也深深感染着这里的每一名科研人员,激励大家肩负职责使命,在地震科研领域砥砺前行。如今,国家重点实验室致力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加强、影响力持续提升。2011年至2018年,承担了包括“973计划”项目、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重点研发专项、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30余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1200多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部委和国家一级学会科技奖多项。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中国科学院院士、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相继产生,数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和优秀青年项目资助。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获科技部批准,是地震系统首家入选单位。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共150余人,向地震系统和地学其他领域输送了一批优秀人才。如今,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成为我国地震行业开展高水平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培养优秀科学家以及高层次学术交流的基地,不断把地震机理与预测研究推向深入。来源:人民网延伸阅读· 新时代应急人好样子丨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三坊七巷消防救援队:绽放在千年古巷的青春“火焰蓝”· 新时代应急人好样子丨苟忠:“要把应急救援精神传递下去”· 新时代应急人好样子丨曹冈:让“火焰蓝”在抗疫一线熠熠生辉【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君知之乎

事业编+户口!一大拨中直单位招聘来啦

招聘速览国土部信息中心公开招聘应届毕业生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招聘应届毕业生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招聘高校应届毕业生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公开招考中国国土资源报社招聘应届毕业生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公开招考应届毕业生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2018年应届高校毕业生招考公告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公开招考应届毕业生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公开招考应届毕业生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招考应届高校毕业生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招考应届毕业生中国地质科学院公开招考应届毕业生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公开招考应届毕业生中国地质博物馆公开招聘高校应届毕业生中国大地出版社、地质出版社公开招聘高校应届毕业生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公开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国土资源部宣教中心公开招聘应届毕业生国土资源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公开招聘高校应届毕业生国土资源部不动产登记中心公开招聘高校应届毕业生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公开招考应届毕业生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公开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国家卫生计生委干部培训中心(国家卫生计生委党校)公开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开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公开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事业编制)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公开招聘应届毕业生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公开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国家卫生计生委项目资金监管服务中心公开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公开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国家卫生计生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公开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流动人口服务中心公开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财政部部属单位接收应届高校毕业生国家发展改革委培训中心(宣传中心)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中国铁路信息技术中心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公开招聘应届毕业生6名根据工作需要,2018年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公开招聘高校应届毕业生6名。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招聘对象、报名条件和招聘岗位(一)招聘对象。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2018年应届毕业生。(二)报名条件。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2.遵守宪法和法律;3.具有良好的品行;4.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要求或其他条件;5.身体健康。(三)招聘岗位、人数及条件。二、报名办法及步骤(一)报名和提交个人信息。请登录http://111.198.154.118:1806/GZBM/home.do(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应届毕业生招聘系统),进行注册报名和提交个人信息,报名截止时间2018年3月17日。咨询电话:010-66558756,66558617。注意事项:1.应聘人员只能申报本次招聘岗位中的1个岗位;2.应聘人员应对所提交的材料负责,虚假信息一经查实,即取消本次应聘资格;3.应聘人员应认真填写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报名表,报名时无需学校盖章。(二)查询资格审查结果。请登录http://www.mlr.gov.cn(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查询资格审查结果。查询时间:2018年3月22日8:00—3月26日17:00。详情登录http://g.mlr.gov.cn/201803/t20180308_1763107.html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公开招聘应届毕业生6名根据工作需要,2018年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公开招聘高校应届毕业生6名。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招聘对象、报名条件和招聘岗位(一)招聘对象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2018年应届毕业生。(二)报名条件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2.遵守宪法和法律;3.具有良好的品行;4.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要求和其他条件;5.身体健康。(三)招聘岗位、人数及条件二、报名办法及步骤(一)报名办法发送至以下邮箱:renshichu@mail.clspi.org.cn邮件标题和报名表请均以“报考岗位-学历-专业-毕业院校-姓名”命名,例如“土地调查-硕士-土地资源管理-北京大学-张三”。咨询电话:010-66562833。报名截止时间:2018年3月17日。注意事项:1.应聘人员只能申报本次招聘岗位中的1个岗位;2.应聘人员应对所提交的材料负责,虚假信息一经查实,即取消本次应聘资格;3.应聘人员应认真填写报名表,报名时无需学校盖章;4.报名表中必须填写报考岗位和身份证号,无报考岗位和身份证号的视同无效报名。(二)查询笔试人员名单应聘人员可在2018年3月22日8:00后在中国土地勘测规划网(http://www.clspi.org.cn/)上查询笔试人员名单。详情登录http://g.mlr.gov.cn/201803/t20180308_1763138.html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招聘高校应届毕业生6名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简称“经研院”)是国土资源部直属事业单位,主要任务是开展国土资源政策法规、战略规划、市场配置、资源经济、环境经济、产业经济、技术与经济标准、节约与综合利用、矿业权管理等基础和应用研究,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基础业务支撑和决策咨询服务。根据业务发展需要,我院计划公开招聘2018年高校应届毕业生6名。一、招聘对象、报名条件和招聘岗位(一)招聘对象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18年应届毕业生。(二)报名条件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思想政治素质好,能够履行事业单位人员的义务。2.工作态度积极,有事业心、责任感,具有开拓创新精神,有志于投身国土资源经济研究事业。3.身体健康,能吃苦耐劳,具备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4.学习成绩优良,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较高的英语水平。(三)招聘岗位、人数及条件二、报名方法及步骤(一)报名材料和方式1.报名材料报名人员须完整提交经研院公开招聘2018年应届毕业生报名表、经研院公开招聘2018年应届毕业生报名情况表、个人简历(简明扼要)三份材料(文件最大不超过1M)。注意事项:报名人员只能申报本次招聘岗位中的1个岗位,并对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凡弄虚作假的,一经发现,取消考试或聘用资格。2.报名方式请于2018年3月17日17:00前,采用电子邮件方式报名,邮件主题和附件名为:姓名+应聘岗位代码+岗位名称。电子邮箱:calrezhaopin@126.com。咨询电话:顾老师,010-61595939。(二)资格审查按照招聘岗位需求及条件,我院对收到的报名材料进行分类筛选,并对学历、专业等进行资格审查,审查合格者方可参加笔试。报名人员请于2018年3月22日后登录我院外网(www.calre.org.cn)查询资格审查结果。详情登录http://g.mlr.gov.cn/201803/t20180308_1763137.html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公开招考22人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英文缩写AGRS)创建于1957年,隶属于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是我国从事航空物探、国土资源卫星和遥感技术调查、研究、开发于一体的专业技术中心,国家甲级测绘单位,在航空物探、国土资源卫星与遥感等领域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和国际先进水平。现中心因业务发展需要,公开招考2018年应届毕业生19名,国外留学人员3名。最终数额视生源与岗位匹配情况决定。一、招考对象和基本条件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综合素质高,有团队精神。2.开拓创新,有志于投身地质事业,有较强的责任感。3.专业基础扎实,学习成绩优秀,具备较强的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及特长。4.身体健康,具有适应野外地质工作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二、招考数量及岗位条件三、招考程序(一)发布信息通过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公开招聘统一服务平台、中国地质调查局和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网站发布招考信息。(二)报名与资格审查1.报名截止时间为2018年3月17日,以邮件到达我中心人事处为准,逾期报名不再受理。2.报名方式及提供材料:报名者请填写《2018年报名登记表》、《2018年报名人员基本信息登记表及学历情况登记表》,同个人简历及相关证书(扫描件)一起发送电子邮件至agrsrenshichu@163.com。邮件主题请按“应聘部门+应聘岗位+姓名”格式填写,例:物探中心与融合中心+技术岗1+王一;附件文件名请按照“应聘部门+应聘岗位+姓名+附件名称”格式填写,例:物探中心与融合中心+技术岗1+王一+2018年报名人员登记表(请勿将附件1和附件2压缩到一个文件夹内,请分成两个附件发送)。联系人:晁倩倩、罗卉联系电话:010-62060023、010-62060010E-MAIL:agrsrenshichu@163.com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1号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人事处邮编:100083网址:www.agrs.cn四、享受待遇解决国家事业单位职工编制和北京户口,签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享受国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相关工资及福利待遇。详情登录http://g.mlr.gov.cn/201803/t20180308_1763136.html中国国土资源报社公开招聘应届毕业生3名中国国土资源报社是国土资源部直属事业单位,1998年11月由原中国地质矿产报社和原中国土地报社合并成立。多年来,报社以《中国国土资源报》为主阵地、主渠道,打造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创新、协调联动的新格局,创建 “1+N”的全媒体平台模式,充分发挥国土资源部机关报喉舌作用,积极宣传国土资源大政方针,着力宣传基层先进典型,为国土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有效扩大国土资源新闻宣传影响力。为满足事业发展需要,2018年中国国土资源报社公开招聘高校应届毕业生3名。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招聘对象、报名条件和招聘岗位(一)招聘对象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2018年应届毕业生。(二)报名条件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2.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品行;3.勤奋敬业,具有团队合作精神;4. 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5.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要求及其他条件;6.身体健康。(三)招聘岗位、人数及条件二、报名办法及步骤(一)报名和提交个人信息请认真填写《中国国土资源报社2018年应届毕业生报名登记表》,并于2018年3月17日16:00前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指定邮箱gtzybshr@sina.com,邮件名称及附件名称均按照“报考岗位+姓名+性别+学历+毕业院校+专业”格式顺序命名,不接收邮寄件,逾期报名不再受理。咨询电话:010-66557865注意事项:1.应聘人员只能申报本次招聘岗位中的1个岗位;2.应聘人员应对所提交的材料负责,虚假信息一经查实,即取消本次应聘资格;3.应聘人员应认真填写《中国国土资源报社2018年应届毕业生报名登记表》,报名时无需学校盖章。(二)查询资格审查结果请登录http://www.mlr.gov.cn(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查询资格审查结果。查询时间:2018年3月23日10:00—3月26日16:00。详情登录http://g.mlr.gov.cn/201803/t20180308_1763135.html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公开招考4名应届毕业生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是承担油气资源基础性地质调查、重点地区油气资源战略调查以及相关综合研究工作,为国家油气资源战略、规划、管理以及勘查开发提供基础支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油气地质基础信息资料和公益性服务的正局级事业单位。根据业务发展需要,2018年拟公开招考4名应届毕业生,现公告如下:一、招考范围、原则和基本条件(一)招考范围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18年应届毕业生。(二)招考原则1.德才兼备、以德为先;2.公开、平等、竞争、择优;3.严格把关、宁缺毋滥。(三)基本条件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无违法犯罪记录,无受处分记录。2.工作态度积极,服从组织安排,责任心强,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有志于投身地质事业。3.身体健康,吃苦耐劳,适应野外工作。4.学习成绩优良,具备较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英语水平。5.符合工作岗位对所学专业的要求。6.2018年度取得毕业证书、通过论文答辩。二、招考岗位及相关要求三、招考程序(一)发布信息通过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公开招聘统一服务平台、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网站发布招考信息。(二)报名与资格审查1.报名截止时间为3月17日。2.报名方式:填写《油气资源调查中心招考高校应届毕业生报名表》,并将报名表和报名材料电子版压缩打包发送E-Mail至yqzxzhaopin@163.com,邮件主题和附件文件名请按照以下格式填写:应聘岗位-学历-姓名-专业。联系人:雷老师电 话:010-646975073.提供材料: 请将成绩单、身份证及相关证书的扫描件粘贴于报名表之后。北京生源需附户口簿首页及本人页的扫描件。4.报名者只能报考一个岗位,不得重复报名多个岗位。5.报名者应对所提交的材料真实性负责,凡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即取消考试或聘用资格。6.资格审查:按照岗位需求及条件,对收到的个人简历进行分类筛选和资格审查,合格者方可参加笔试。通过资格审查人员名单将在中心网站发布公告并电话通知,未通过资格审查人员不再另行通知。四、相关待遇1.接收的毕业生纳入中心编制管理,按照事业单位有关政策享受工资福利待遇。2.京外生源解决北京户口。详情登录http://g.mlr.gov.cn/201803/t20180308_1763134.html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2018年应届高校毕业生招考公告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全国地质资料馆、国土资源部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事业单位,主要承担地质调查发展战略研究,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支撑工作,负责全国地质资料接收、保管和服务工作,承担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业务支撑、技术指导和相关研究工作。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根据工作需要,我中心拟组织开展2018年应届高校毕业生招考工作,现公告如下:一、招考对象和基本条件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2.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18年应届毕业生。3.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遵纪守法,品学兼优;4.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工作态度积极,有事业心、责任感;5.具备岗位所需要的学历、专业和其他要求。6.具备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二、招考数量及岗位条件三、招考程序(一)发布信息通过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公开招聘统一服务平台、中国地质调查局和本单位网站发布招考信息。(二)报名与资格审查1.报名截止时间为2018年3月17日。2.报名方式:填写《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中心2018年招考应届高校毕业生报名表》,并将报名表和报名材料电子版压缩打包发送至drc_zp @163.com。文件名请按照以下格式填写:“应届+姓名+应聘岗位”。3.报名材料:请将本科、硕士、博士期间的学习成绩单、主要业绩成果和能力素质证明等材料(扫描件)作为报名表附件一并提供。4.资格审查:按照岗位需求及条件,对收到的应聘材料进行分类筛选和资格审查,合格者方可参加笔试。参加笔试人员名单通过本中心网站予以公布。5.报考国土资源部其他在京所属单位的考生,请在报名表备注栏中注明报考志愿的顺序,我单位将按照考生报考第一志愿安排笔试等相关事宜。联系人:苏老师联系电话:010-58584415四、相关待遇享受国家规定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待遇。京外生源解决北京户口。详情登录http://g.mlr.gov.cn/201803/t20180308_1763133.html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公开招考2名应届毕业生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下称文献中心)是国土资源部所属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承担地学文献资源的提供与服务、地学情报研究、地学科普与地学文化研究、地质调查成果管理与研究、地学文献计量评价、国土资源科技查新等工作及相应信息化建设,为国家地质工作提供信息支撑与技术支持,并面向社会提供文献借阅服务。因工作需要,2018年拟公开招考2名应届毕业生,现公告如下:一、招考对象和基本条件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2.2018年应届高校毕业生。3.具备招聘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能力。4.遵纪守法、品行端正。5.身体健康,能胜任招聘岗位的工作。二、招考数量及岗位条件三、招考程序(一)发布信息通过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公开招聘统一服务平台、中国地质调查局和文献中心网站发布招考信息。(二)报名与资格审查1.报名截止时间为3月17日。2.报名方式:填写《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应届毕业生报名登记表》,并将登记表和报名材料电子版压缩打包发送E-Mail至zhangxiaohai@cgl.org.cn,文件名要求为:报考岗位+考生姓名。联系人:张老师、王老师电 话:010-66554869、665547573.提供材料:个人简历、学习成绩单、英语等级证书及应届毕业生证明等。4.资格审查:按照岗位需求及条件,对收到的个人简历进行分类筛选和资格审查,合格者方可参加笔试。参加笔试人员名单通过文献中心网站予以公布。四、相关待遇1.接收的毕业生纳入文献中心编制管理,按照事业单位有关政策享受工资福利待遇。2.京外生源解决北京户口。详情登录http://g.mlr.gov.cn/201803/t20180308_1763126.html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公开招考4名应届毕业生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1956年始建于北京,为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直属事业单位。我所作为我国唯一专门从事矿产资源研究的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既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又是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的核心力量。按照国土资源部及中国地质调查局对我所的定位,主要开展区域成矿规律与矿产勘查新理论新方法研究、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和成矿远景区划,以及重大资源科学问题研究。根据我所学科发展、工作需要和毕业生需求的实际情况,2018年拟公开招考4名应届毕业生,现公告如下:一、招考对象和基本条件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2.2018年应届高校毕业生。3.具备招聘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能力。4.遵纪守法、品行端正。5.身体健康,能胜任招聘岗位的工作。二、招考岗位和报考条件三、招考程序(一)发布信息通过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公开招聘统一服务平台、中国地质调查局和文献中心网站发布招考信息。(二)报名与资格审查1.报名截止日期为3月17日2.报名方式:报名者请登陆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网站(http://www.imr.cgs.gov.cn/)下载《2018年应届毕业生报名登记表》,将表、个人简历及相关证明材料以电子档或纸质形式投至我单位。电子档请发送:imr68327292@163.com纸质档请投递: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人事教育处 邮编100037联系电话:010-68999029 杨雅淇3.资格审查:按照岗位需求及条件,对收到的个人简历进行分类筛选和资格审查,合格者方可参加笔试。参加笔试人员名单通过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网站予以公布。有关岗位通过资格审查人数达不到进入面试比例最低要求的,将取消该岗位招聘计划。四、相关待遇我单位招聘岗位均为事业编制正式职工,享受国家规定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待遇,京外生源解决北京户口。2018年7月前持有相应的毕业证和学位证,否则不予接收。详情登录http://g.mlr.gov.cn/201803/t20180308_1763125.html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招考应届高校毕业生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是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事业单位,属国家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从事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和前沿性地质调查研究工作,为国家地质调查工作提供基础地质理论与技术支撑。根据事业发展和工作需要,决定面向2018年毕业的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考以下岗位人员,有关事项公布如下:一、招考对象和基本条件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2.2018年应届高校毕业生。3.具备招考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能力。4.遵纪守法、品行端正。5.身体健康,能胜任招聘岗位的工作。二、招考岗位指标及招考条件(一)科学研究岗5名1.生源不限,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身体健康。2.须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要求地质学、地质勘查与地质工、地球物理学及其他地学类专业;要求本科专业为地学类专业。3.在博士研究生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文章情况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1)发表国外SCI或EI检索论文1篇及以上;(2)发表国内SCI或EI检索论文2篇及以上;(3)发表国内SCI或EI检索论文1篇,同时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篇及以上。(二)实验测试、仪器研发及科研辅助岗1.应届毕业生2名。生源不限,身体健康,研究生学历。要求地质学、地质勘查与地质工程、仪器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化学专业。根据发表文章和获得专利情况,择优录用。2.应届毕业生1名。京内生源,身体健康,研究生学历。要求仪器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及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根据发表文章和获得专利情况,择优录用。(三)管理岗应届毕业生1名。京内生源,身体健康,研究生学历,要求会计学专业。三、招考程序(一)发布信息通过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公开招聘统一服务平台、中国地质调查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网站发布招考信息。(二)报名与资格审查1. 应届毕业生报名截止日期为2018年3月17日。逾期报名不再受理。2.报名方式:填写《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应届毕业生报名登记表》,并将登记表和报名材料电子版压缩打包发送E-Mail至dzsrsc@cags.ac.cn,文件名要求为:报考岗位+考生姓名。单位名称: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百万庄大街26号联系人:张海风 薛雅丽电 话:010-68999711;133013815273.提供材料:个人简历、学习成绩单、英语等级证书及应届毕业生证明等。4.有意报名且符合报名条件的应届高校毕业生请认真填写《报名登记表》,并提供本人简历、论文、专利及获奖等相关证明材料,以电子邮件发送到指定邮箱。5.京内生源应届毕业生报名,要求提供户口本首页及本人页复印件,作为证明材料一并提供。6.论文以发表(见刊)为准,提供发表论文首页的复印件即可。7.资格审查:按照岗位需求及条件,对收到的个人简历进行分类筛选和资格审查,合格者方可参加笔试。参加笔试人员名单通过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网站予以公布。8.报名人员应对所提交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凡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取消报考资格;凡《报名登记表》信息填写不全或不按要求填写的,取消报考资格;凡不提供证明材料的,取消报考资格四、相关待遇各招聘岗位均为事业编制正式职工,享受国家规定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待遇。毕业生应保证在2018年7月前持有相应的毕业证和学位证,否则不予接收。详情登录http://g.mlr.gov.cn/201803/t20180308_1763124.html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招考应届毕业生地质力学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是国家公益性和综合性地学研究机构,为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事业单位。根据我所业务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需要,现将我所面向2018年应届毕业生招考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招考对象和基本条件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2.2018年应届高校毕业生。3.具备招聘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能力。4.遵纪守法、品行端正。5.身体健康,能胜任招聘岗位的工作。二、招考数量及岗位条件三、招考程序(一)发布信息通过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公开招聘统一服务平台、地质力学研究所网站发布招考信息。(二)报名与资格审查1.报名截止时间为3月17日。2.报名方式:填写《2018年应届毕业生报名登记表》,并将登记表和报名材料电子版压缩打包发送E-Mail至dzlxs_hr@163.com,邮件标题为应届毕业生-学历-专业-姓名。联系人:张老师电 话:010-684123063.提供材料:个人简历、学习成绩单、英语等级证书及应届毕业生证明等。4.资格审查:按照岗位需求及条件,对收到的个人简历进行分类筛选和资格审查,合格者方可参加笔试。参加笔试人员名单通过地质力学研究所网站予以公布。四、相关待遇1.接收的毕业生纳入地质力学研究所编制管理,按照事业单位有关政策享受工资福利待遇。2.京外生源解决北京户口。详情登录http://g.mlr.gov.cn/201803/t20180308_1763115.html中国地质科学院公开招考10名应届毕业生中国地质科学院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的事业单位,属国家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开展地球深部探测科学研究与创新和地质调查工作,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和地球科学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信息服务。因工作需要,2018年拟公开招考10名应届毕业生,现公告如下:一、招考对象和基本条件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2.2018年应届高校毕业生。3.遵纪守法,热爱本职岗位工作,具有合作精神。4.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5.具有较强的文字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6.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写能力。7.身体健康。二、招考数量及岗位条件三、招考程序(一)发布信息通过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公开招聘统一服务平台、中国地质调查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网站发布招考信息。(二)报名与资格审查1.报名截止时间为3月17日。2.报名方式:填写《中国地质科学院2018年招考应届高校毕业生报名表》,并将报名表和相关证明材料电子版压缩发至dkyzp@cags.ac.cn电子信箱。联系人:韩老师、张老师电 话:010-68999625、689998153.提供材料:报名表、学习成绩单、英语(计算机)等相关证书,北京生源还需提供户口薄首页及本人页扫描件。4.资格审查:按照岗位需求及条件进行资格审查和筛选,合格者方可参加笔试。参加笔试人员名单通过中国地质科学院网站予以公布。四、相关待遇1.接收的毕业生纳入中国地质科学院编制管理,按照事业单位有关政策享受工资福利待遇。2.京外生源解决北京户口。详情登录http://g.mlr.gov.cn/201803/t20180308_1763114.html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公开招考8名应届毕业生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应急技术指导中心)(下称环境监测院)是国土资源部所属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承担国家地质环境监测与预报工作,承担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等领域的调查研究和科学普及工作,承担指导、支撑全国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承担水工环地质成果、资料和数据公益性服务工作。因工作需要,2018年拟公开招考8名应届毕业生,现公告如下:一、招考对象和基本条件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2.2018年应届高校毕业生。3.具备招聘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能力。4.遵纪守法、品行端正。5.身体健康,能胜任招聘岗位的工作。二、招考数量及岗位条件三、招考程序(一)发布信息通过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公开招聘统一服务平台、中国地质调查局和环境监测院网站发布招考信息。(二)报名与资格审查1.报名截止时间为3月17日。2.报名方式:填写《应届高校毕业生报名登记表》,并将登记表和报名材料电子版压缩打包发送至fengdy@mail.cigem.gov.cn。邮件主题和附件文件名请按照以下格式填写:应聘岗位-学历-姓名-学校-专业。联系人:冯老师联系电话:010-621944293.提供材料: 成绩单、身份证、英语等级证书及应届毕业生证明、京内生源还需附户口簿首页及本人页的扫描件等。4.资格审查:按照岗位需求及条件,对收到的个人简历进行分类筛选和资格审查,合格者方可参加笔试。参加笔试人员名单通过环境监测院网站予以公布。四、相关待遇1.接收的毕业生纳入环境监测院编制管理,按照事业单位有关政策享受工资福利待遇。2.京外生源解决北京户口。详情登录http://g.mlr.gov.cn/201803/t20180308_1763113.html中国地质博物馆公开招聘高校应届毕业生4名根据工作需要,2018年中国地质博物馆公开招聘高校应届毕业生4名。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招聘对象、报名条件和招聘岗位(一)招聘对象。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2018年应届毕业生。(二)报名条件。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2.遵守宪法和法律;3.具有良好的品行;4.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要求或其他条件;5.身体健康。(三)招聘岗位、人数及条件。二、报名办法及步骤(一)报名和提交个人信息。报名者请于2018年3月17日前,认真填写《中国地质博物馆2018年应届毕业生报名登记表》,并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指定电子邮箱(gmc2018@126.com)。咨询电话:010-66557404。注意事项:1.应聘人员只能申报本次招聘岗位中的1个岗位;2. 邮件名称和附件名称均按照“报考岗位+姓名+毕业院校”格式顺序命名,不接收邮寄件,逾期报名不再受理。3.应聘人员应对所提交的材料负责,虚假信息一经查实,即取消本次应聘资格。(二)查询资格审查结果。请登录http://www.mlr.gov.cn(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查询资格审查结果。查询时间:2018年3月22日8:00—3月26日17:00。详情登录http://g.mlr.gov.cn/201803/t20180308_1763112.html中国大地出版社、地质出版社公开招聘高校应届毕业生2名中国大地出版社、地质出版社是国土资源部主管主办、财政部代表国务院出资的中央文化企业。现根据工作需要,2018年公开招聘高校应届毕业生2名。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招聘对象、报名条件和招聘岗位(一)招聘对象国家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2018年度应届毕业生。(应届毕业生需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当年核发并编号的毕业证;执行当年就业计划方案的;当年通过论文答辩取得学位证书。)(二)招聘要求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热爱国土资源出版事业,遵纪守法,品行端正。2.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善于学习,勇于担当,勤奋上进,富有开拓创新精神,适应能力强。3. 成绩优良,专业基础扎实;具有较好的文字写作能力和英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善于沟通协调,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4.身体健康,具备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三)招聘岗位、人数及条件二、报名办法及步骤(一)报名和提交个人信息1.有应聘意向者请于2018年3月17日24:00前填写《中国大地出版社地质出版社招考高校应届毕业生报名表》,并以附件形式发送电子邮件发送简历至:dihr@126.com,逾期不再受理。2.请在邮件主题中注明应届招考+姓名+所学专业+毕业院校+毕业时间。3.请将成绩单、身份证及相关证书的扫描件粘贴于报名表之后。北京生源还需附户口簿首页及本人页的扫描件。4.报名者应对所提交的材料真实性负责,凡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即取消考试或聘用资格。(二)查询资格审查结果请登录http://www.mlr.gov.cn(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查询资格审查结果。查询时间:2018年3月22日8:00—3月26日17:00。详情登录http://g.mlr.gov.cn/201803/t20180308_1763111.html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公开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3名根据工作需要,2018年咨询研究中心公开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3名。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招聘对象、报名条件与岗位需求(一)招聘对象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18年应届毕业生。(二)报名条件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思想政治素质好,具备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2.工作态度积极,有事业心、责任感,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热爱国土资源咨询研究事业。3.身体健康,吃苦耐劳,具有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4.学习成绩优良,具备较强的研究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三)岗位需求二、招考程序(一)报名应聘人员请于2018年3月17日前将《2018年应届毕业生报名表》和相关证明材料以电子邮件形式发送到zxyjzxrs@126.com,邮件主题和附件名为:姓名+毕业学校+应聘部门+应聘岗位。(二)资格审查按照岗位需求及相关条件,对应聘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审查合格者方可参加笔试。报名人员请于2018年3月21日后登录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网站(www.crcmlr.org.cn/)查询资格审查结果。三、有关事项报名人员应对所提交的材料负责,虚假信息一经查实,即取消考试和录取资格。联系电话:010-66560373电子邮箱:zxyjzxrs@126.com联 系 人:朱红、李涛详情登录http://g.mlr.gov.cn/201803/t20180308_1763110.html国土资源部宣教中心公开招聘应届毕业生3名根据工作需要,2018年国土资源部宣教中心公开招聘高校应届毕业生3名。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招聘对象、报名条件和招聘岗位(一)招聘对象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2018年高校应届毕业生。(二)报名条件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2.遵守宪法和法律;3.具有良好的品行;4.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要求或其他条件;5.身体健康。(三)招聘岗位、人数及条件二、报名办法及步骤(一)报名和提交个人信息请于3月17日前,通过电子邮件提交《国土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2018年公开招聘高校应届毕业生报名表》和个人信息(均用Word格式)至电子邮箱lyxswb@126.com。邮件统一以“姓名+毕业院校+专业+报考岗位”命名。注意事项:1.应聘人员只能申报本次招聘岗位中的1个岗位;2.应聘人员应对所提交的材料负责,虚假信息一经查实,即取消本次应聘资格;3.应聘人员应认真填写公开招聘高校应届毕业生报名表,报名时无需学校盖章。(二)查询资格审查结果请登录http://www.mlr.gov.cn(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查询资格审查结果。查询时间:2018年3月22日8:00—3月26日17:00。详情登录http://g.mlr.gov.cn/201803/t20180308_1763109.html国土资源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公开招聘高校应届毕业生3名根据工作需要,2018年国土资源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公开招聘高校应届毕业生3名。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招聘对象、报名条件和招聘岗位(一)招聘对象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2018年应届毕业生。(二)报名条件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2.遵守宪法和法律;3.具有良好的品行;4.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要求或其他条件;5.身体健康。(三)招聘岗位、人数及条件二、报名(一)报名和提交个人信息请于3月17日前,通过电子邮件发送《2018年招聘高校应届毕业生报名推荐表》和个人简历的形式报名,不设现场报名。邮箱:rlzxzp@163.com。(“人力中心招聘”首字母@163邮箱)注意事项:1.应聘人员只能申报本次招聘岗位中的1个岗位;2.应聘人员应对所提交的材料负责,虚假信息一经查实,即取消本次应聘资格;3.应聘人员应认真填写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报名表,报名时无需学校盖章。(二)查询资格审查结果人力中心将按招聘条件对报名者进行资格审查,确定参加笔试人选后,通过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或电话(66557929)查询。查询时间:2018年3月22日8:00—3月26日17:00。三、聘用及待遇对通过考察、体检、公示、上级部门审核等程序的拟聘用人选,由人力中心聘用。(一)人力中心聘用的毕业生试用期一年,试用期满考核合格的,予以正式聘用;不合格的,取消聘用。(二)人力中心聘用的毕业生,根据国家关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缴纳社会保险的规定为其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放购房补贴,不解决住房。京外生源毕业生解决北京市户口。四、联系电话联系电话:010-66557929详情登录http://g.mlr.gov.cn/201803/t20180308_1763103.html国土资源部不动产登记中心公开招聘高校应届毕业生4名国土资源部不动产登记中心(国土资源部法律事务中心)是国土资源部直属事业单位,主要从事不动产登记、不动产权属和不动产市场监测相关政策、业务、技术等方面支撑工作与国土资源法律事务工作。2018年根据工作需要,公开招聘高校应届毕业生4名。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招聘对象、报名条件和招聘岗位(一)招聘对象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18年应届毕业生。(二)报名条件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2.遵守宪法和法律;3.具有良好的品行;4.具有岗位所需的专业条件、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5.身体健康;6.具备岗位所需的其他条件。(三)招聘岗位、人数及条件二、报名办法及注意事项(一)报名截止时间:2018年3月19日。(二)报名人员请认真填写《国土资源部不动产登记中心2018年应届毕业生报名登记表》(报名时无需学校盖章),并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yangyq@rerc.com.cn。邮件名称和附件名称均按照“报考岗位+姓名+毕业院校”格式顺序命名,未明确报考岗位的视同放弃本次报考资格。不接收邮寄件,不受理逾期报名。(三)报名人员应对所提交的材料真实性负责,凡本人真实情况与提交材料信息不符者,一经查实,即取消考试和录取资格。(四)我中心将对报名者进行资格审查,并确定参加笔试人选。(五)考试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人员名单等均通过国土资源部和我中心门户网站对外公布,报名人员在提交个人信息后请随时关注相关网站,以便了解和掌握招聘工作的进度,若因本人未及时阅读相关信息、在有效期内又联系不上,导致招聘工作无法继续的,后果自负。咨询电话:010-66558815,66558833。详情登录http://g.mlr.gov.cn/201803/t20180308_1763102.html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公开招考5名应届毕业生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以下简称实验测试中心)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正局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主要承担地质实验测试技术方法创新和仪器设备研发工作,承担地质实验测试分析和科学研究工作,承担中国地质调查局实验测试质量监控工作,承担地质调查成果、资料和数据的社会公益性服务工作。因工作需要,2018年拟公开招考5名应届毕业生,现公告如下:一、招考对象和基本条件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2.2018年应届高校毕业生。3.具备招聘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能力。4.遵纪守法、品行端正。5.身体健康,能胜任招聘岗位的工作。二、招考数量及岗位条件三、招考程序(一)发布信息通过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公开招聘统一服务平台、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实验测试中心网站发布招考信息。(二)报名与资格审查1.报名截止时间为3月17日。2.报名方式:填写《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应届毕业生报名登记表》,并将登记表和报名材料电子版压缩打包发送E-Mail至myh1026@163.com,文件名要求为:报考岗位+考生姓名。联系人:马老师、孟老师电 话:010-689995893.提供材料:个人简历、学习成绩单、英语等级证书及应届毕业生证明等。4.资格审查:按照岗位需求及条件,对收到的个人简历进行分类筛选和资格审查,合格者方可参加笔试。参加笔试人员名单通过实验测试中心网站予以公布。四、相关待遇1.接收的毕业生纳入实验测试中心编制管理,按照事业单位有关政策享受工资福利待遇。2.京外生源解决北京户口。详情登录http://g.mlr.gov.cn/201803/t20180308_1763101.html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公开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2名根据工作需要,2018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公开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2名。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招聘对象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18年应届毕业生(定向培养、委托培养生除外)。二、报考条件(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遵守宪法和法律。(二)热爱卫生计生事业。(三)具有良好的品行,具有良好的奉献精神。(四)学习成绩优良,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水平,具有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或技能。(五)身体健康。(六)岗位所需要的其他条件。三、招聘岗位及岗位要求招聘岗位及岗位要求详见《2018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公开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需求计划表》。四、报名程序(一)报名截止日期:2018年3月31日。(二)报名方法:应聘人员须填写《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应聘人员登记表》,并同简历一起于截止日期前发到我中心办公室电子邮箱:tjxxzxbgs@nhfpc.gov.cn。(三)报考者需如实提交有关信息和材料,凡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即取消考试资格、录用资格。联系人:张志慧 联系电话:68792475详情登录http://www.nhfpc.gov.cn/renshi/s7753/201803/b1a164ff95b3484f81cec77156c14a25.shtml国家卫生计生委干部培训中心(国家卫生计生委党校)公开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4名国家卫生计生委干部培训中心(国家卫生计生委党校)是国家卫生计生委直属事业单位,主要从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根据工作需要,2018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干部培训中心(国家卫生计生委党校)公开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4名,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招聘对象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18年应届毕业生(定向培养、委托培养生除外)。二、报考条件(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遵守宪法和法律。(二)热爱卫生计生事业。(三)具有良好的品行和奉献精神。(四)学习成绩优良,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水平,具有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或技能。(五)身体健康。(六)岗位所需要的其他条件。三、招聘岗位及岗位要求招聘岗位及岗位要求详见《2018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干部培训中心(国家卫生计生委党校)公开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需求计划表》。四、报名程序(一)报名截止日期:2018年4月25日。(二)报名方法:请应聘者填写《应届毕业生简历表》,于4月25日前发电子邮件至zhchk99@163.com(标题写明“姓名+应聘岗位”附件名称为“应聘岗位+姓名+校名+专业”)。(三)报考者需如实提交有关信息和材料,凡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即取消考试资格或录用资格。(四)联系人及电话:张昌宽 010-65760776(兼传真)。详情登录http://www.nhfpc.gov.cn/renshi/s7753/201803/b1a164ff95b3484f81cec77156c14a25.shtml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开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32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国家卫生计生委直属事业单位,是实施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公益事业单位。根据工作需要,2018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开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32名。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招聘对象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18年应届毕业生(定向培养、委托培养生除外)。二、报考条件(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遵守宪法和法律。(二)热爱卫生计生事业。(三)具有良好的品行和奉献精神。(四)学习成绩优良,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水平,具有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或技能。(五)身体健康。(六)岗位所需要的其他条件。(七) 招聘具有北京市常住户口的岗位,海外留学毕业生也可应聘。三、招聘岗位及岗位要求招聘岗位及岗位要求详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开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需求计划表》。四、报名程序(一)报名截止日期:2018年3月31日。(二)报名方法:请应聘者登陆中国疾病预控控制中心网站(http://www.chinacdc.cn),于2018年3月31日前登陆公开招聘系统填写简历并应聘岗位。(三)报考者需如实提交有关信息和材料,凡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即取消考试资格或录用资格。详情登录http://www.nhfpc.gov.cn/renshi/s7753/201803/b1a164ff95b3484f81cec77156c14a25.shtml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公开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4名(事业编制)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是国家卫生计生委直属公共卫生事业单位。承担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风险评估、风险交流、检验检测、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等食品安全相关工作。根据工作需要,2018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公开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4名(事业编制),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招聘对象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18年应届毕业生(定向培养、委托培养生除外)。二、应聘基本条件(一)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卫生计生事业。(二)身体健康,具有良好品行,具有奉献精神。(三)学习成绩优良,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水平,国内外著名大学或科研机构研究生毕业且取得国家认可的相应学历和学位。(四)具有岗位所需的专业和技能条件。(五)无违法违纪行为,近五年内在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中无被认定为有作弊行为。(六)岗位所需要的其他条件。三、招聘岗位及人数招聘岗位及人数详见《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2018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聘需求计划表》。四、报名程序(一)报名截止时间:2018年3月19日21:00。(二)报名方法:请应聘者填写《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2018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聘登记表》,于2018年3月19日21:00前发电子邮件至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人事处招聘专用邮箱:renshichuzhaopin@cfsa.net.cn。(三)报考者需如实提交有关信息和材料,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即取消考试资格或录用资格。原则上每人限报一个岗位。详情登录http://www.nhfpc.gov.cn/renshi/s7753/201803/b1a164ff95b3484f81cec77156c14a25.shtml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公开招聘3名应届毕业生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直属事业单位,负责全国性健康教育与卫生计生新闻宣传技术指导工作。根据工作需要,中心公开招聘3名应届毕业生,事业编制。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报考条件和岗位要求(一)报考条件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18年应届毕业生(定向培养、委托培养生除外)。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健康教育和卫生计生新闻宣传事业。具有良好的品行和奉献精神。具有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二)岗位职责与要求1.2018年京外生源应届毕业生2名2.2018年京内生源应届毕业生1名请填写《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应届毕业生应聘报名表》并发送dqrsc@nihe.org.cn。注意:请将 登记表 文件名修改为“姓名+岗位序号+专业”。二、工作程序(一)笔试面试;(二)考察体检;(三)公示录用,办理聘用手续。三、报名程序(一)报名截止日期:2018年3月31日。(二)报考者须如实填写有关信息和材料,凡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即取消应聘资格。(三)联系电话:010-64250024(电话兼传真)。详情登录http://www.nhfpc.gov.cn/renshi/s7753/201803/b1a164ff95b3484f81cec77156c14a25.shtml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公开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2名根据工作需要,2018年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公开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2名。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招聘对象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18年应届毕业生(定向培养、委托培养生除外)。二、报考条件(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遵守宪法和法律。(二)热爱卫生计生事业。(三)具有良好的品行,具有良好的奉献精神。(四)学习成绩优良,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水平,具有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或技能。(五)身体健康。(六)岗位所需要的其他条件。三、招聘岗位及岗位要求详见《2018年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公开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需求计划表》。四、报名程序(一)报名截止日期:2018年4月20日。(二)报名方法:请应聘者认真填写《应聘毕业生简历表》,于截止日期前发到邮箱dwrsczp@126.com。(三)报考者需如实提交有关信息和材料,凡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即取消考试资格或录用资格。详情登录http://www.nhfpc.gov.cn/renshi/s7753/201803/b1a164ff95b3484f81cec77156c14a25.shtml国家卫生计生委项目资金监管服务中心公开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1名国家卫生计生委项目资金监管服务中心为国家卫生计

无常

我国地震研究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实验室——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在我国地震科研领域,有这样一支力量,数十年如一日围绕地震机理与预测这一科学前沿问题和防震减灾的社会需求,开展地震科学领域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在支撑国家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就是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曾向社会开放,许多中小学生、研究生以及社会群众通过网络报名等方式,前来重点实验室参观学习。概述依托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03年12月批准建设,2007年2月通过验收,成为我国地震研究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实验室。近年来,实验室先后承担了包括973计划项目、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重点研发专项、重大科学工程、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30余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1200多篇,其中SCI收录6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0多项。实验室完成的科研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获部委和国家一级学会科技奖多项。2014年,依托单位以实验室为核心申报的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获科技部批准,是地震系统首家入选单位。2015年,实验室入选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在地震科学研究、实验平台建设、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国内外合作交流等方面取得了突出业绩,在支撑国家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领域地震动力学实验室围绕地震机理与预测这一科学前沿问题和防震减灾的社会需求,开展地震科学领域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实验室以构造物理实验和模拟技术、活动构造与年代学技术、空间对地观测技术、流动地震台阵技术等为依托,以地震动力学(地震机理、动力学过程等)与强震预测为主题,以现今构造变形图像与强震危险性、岩石圈三维精细结构与孕震环境、活动构造习性与强震发生规律、构造变形机制与强震发生机理为主要研究方向。地震动力学实验室的研究目标是,通过研究构造变形与地震活动的关系,揭示大陆强震发生的机理和动力学过程,发展地震物理预测的理论和方法。(图片来源于实验室官网)重视人才的培养实验室重视人才培养,建立了一支综合实力较强的研究队伍,并在国家和中国地震局各类人才评选中取得良好成绩,为地质所入选国家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做出了重要贡献。充满艰辛的野外考察每一次野外考察都充满艰辛与风险。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经常穿行在大山中,努力搜寻每一条河沟,试图解开地震之谜,破解地震预测的密码。如今,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成为我国地震行业开展高水平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培养优秀科学家以及高层次学术交流的基地,不断把地震机理与预测研究推向深入。来源:济震微讯【来源:宣城市地震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某一天

聚焦两会|建章立制为国家重大工程地质安全保驾护航

“对重大工程开展地质安全风险评价十分必要和紧迫。”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四光纪念馆馆长龙长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推进“两新一重”建设,实施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工程项目。目前国家缺乏对重大工程开展地质安全风险评价的管理制度,工程建设运营存在隐患,亟须构建相应的管理制度,有效防范风险。 国务院2003年颁布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地质安全风险的范畴要远大于地质灾害风险。”龙长兴指出,除了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常规地质灾害之外,活动断裂导致的场地不稳定,高地应力导致的地下工程岩爆或大变形,地下储水构造导致的突涌水,高地温导致的热害,复杂地质结构导致的变形等,与地质相关的各类风险都会影响到重大工程的安全性。 在龙长兴看来,目前已经开展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主要局限于工程建设用地范围内,对流域型、区域性重大地质安全风险以及高位远程链式地质灾害等问题重视不够,一些建设单位和勘察设计施工单位对地质安全风险评价还不够全面和深入。 对此,龙长兴建议,相关部门研究制定“需开展地质安全风险评价的建设工程目录”,构建重大工程地质安全风险评价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在工程立项阶段开展地质安全风险评价的程序以及承担评价任务单位应具备的条件,同时进一步明确项目投资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地质安全风险评价承担单位等的责任。通过一系列制度机制的建立健全,保障国家重大水利、铁路、交通、能源等重要基础设施的地质安全,不断健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更加安全有力的保障。资料:中国自然资源部【来源:广东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服务】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儿子们

知名地质力学专家潘立宙逝世,享年93岁

据上海大学消息: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原副所长、上海大学教授、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潘立宙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2月16日逝世,享年93岁。(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成固有伐

地震波——点亮地球内部的一盏明灯

地震,作为地球内部经常发生的一种运动,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地震发生时,会伴随着一系列波动,即地震波。地震波,是目前人类所知的唯一能够穿透地球介质内部的物理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地震波。地震波的类型与特点地震发生时,在震源区的介质中发生急速的破裂与旋转运动,这种扰动形成了一个波源。由于地球介质的连续性以及物质的相互作用,地震波这种波动就会向地球内部及表层等各个方向传播,即形成连续介质中的弹性波。若将地震波按照传播介质来划分,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称为体波,沿地球表面传播称为面波。地震波从震源处产生后,按照传播介质质点运动规律划分,分为涨缩波与剪切波。涨缩波代表介质体积的涨缩,在地球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约为4.0-7.0 km/s,其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传播的方向一致,所以也被称为纵波或者P波。剪切波代表介质的变形作用,在地球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约为2.0-4.0 km/s,其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传播的方向垂直,所以也被称为横波或者S波。S波按照振动的极化方向又可以进一步划分SV波和SH波。这两种波传播特点示意图如图1:图1:地震波的类型与传播特点示意图在地表附近,体波又衍生出一种特殊类型的波——面波,它同时具有纵波和横波的一些特点。介质中的粒子既发生上下运动又发生左右运动,并且波长较长,振幅与能量较强。当发生天然地震时,对建筑设施破坏最严重的就是面波。面波相对于体波一个显著的传播特点是,它只沿着地球表面传播,离开地球表面向下便迅速衰减,并且传播速度比体波慢得多。虽然地震波类型有多种,但是用来描述地震波的物理量主要有四个,即波速、波长、周期与频率。以最简单的正弦波为例,它是由震源周期振动(周期记作T)产生的波,在一个周期内,正弦波沿着波的传播方向前进的距离,叫做波长,通常用符号 λ 表示。波源每振动一次,波就向前传播一段距离,波源振动快慢用频率f描述,表示波源每秒振动的次数。因此波每秒振动传播距离就是λf,即波的传播速度,通常用V表示。地震波的速度是地震波属性中最重要的一个,地震波的传播能力与传播速度取决于传播介质的弹性性质。纵波反映的是地球介质的体积应变,因此纵波能在固液气三态中传播。而横波与纵波不同,是反映介质的剪切应变,因为流体与气体由于分子间距大都不能承受剪切变形作用,所以横波不能在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在传播速度上,纵波最快,横波比纵波慢,传播最慢是面波。波的传播速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振动频率而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波的频散。正是由于这种频散作用使得波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化,特别当通过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会发生透射、折射与反射现象,我们正是利用了这些物理原理,来用地震波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与界面,从而为人类认识地球内部点亮了一盏明灯。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划分1. 莫霍面的发现在地球物理学的罗曼史上,地球内部最重要的一个界面——莫霍面(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的发现是科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1909年奥地利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在一次地震研究中,偶然发现地震波速在欧洲大陆下近35公里处的传播速度突然发生跳跃性变化,纵波速度从7.0km/s突然变化到8.1km/s;横波速度也从4.2km/s突然增加至4.4km/s。莫霍洛维奇敏锐地觉察到该深度处物质成分与性质应该发生了变化,也许存在一个不连续分界面。后经过科学分析,他于1910年提出了地球内部分层的学说,即地球内部存在一个分界面将地球分为内外两层。内层和外层就是我们今天熟知的地幔与地壳,而这个分界面后来为了纪念这位奥地利科学家,被命名为“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莫霍面),为人类使用地震波认识地球内部拉开了序幕。2. 精准确定的古登堡面与液态地核的发现地震发生时,从震源发出的地震波会通过地球介质向各个方向传播,其中体波分量,包括P波和S波,可以从比较小的角度距离范围到比较大的角度距离范围被连续追踪与观测,在世界各地的地震台站通过仪器都可以被记录到。但地震学家从地震数据中发现,大地震发生后,在距离地震震中103度~143度的范围内记录不到地震纵波信号,存在一个“P波阴影区”(如图2),于是他们猜想,这是由于地球内部还存在其它的分层结构扭曲了地震波场。图2:关于“在距离地震震中103度~143度的范围内记录不到地震纵波信号,存在一个“P波阴影区”的说明1914年,德国地震学家古登堡根据这一影区的存在确认了地核的存在,并测定了地幔与地核之间的不连续界面,即后来的“古登堡不连续面”,定位其深度约为2900千米。这个数据今天看仍然非常准确,在此界面处,体波中的横波分量突然消失,纵波分量发生了折射,且速度大幅下降,并且从横波不能在液体介质中传播这一特点,推断出地核是液体。地核内部分层结构是后来另一位女科学家莱曼通过地震观测资料发现的。至此,地球内部最重要的几个界面被确定,它们都是借助地震波观测记录进行推断的。图3展示了依靠地震波传播划分地球内部主要圈层结构和波速特征。图3:地球内部主要圈层划分与地震波速度特点地震波探测的多尺度应用人类对天然地震的发生机理和预测方法还所知甚少,而天然地震现象产生的地震波,是我们从宏观尺度了解地球内部结构的最有力工具。地震学家从医学CT成像获得灵感,发明了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即通过对观测到的地震波各种震相的运动学(走时、射线路径)和动力学(波形、振幅、相位、频率)资料的分析,进而反演由大量射线覆盖的地下介质的结构、速度分布及其弹性参数等重要信息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通过成像可以让我们清楚地了解地震内部结构和主要分界面,这是地震波经典的最大尺度的应用。地震波除了在全球尺度上帮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外,在地壳浅层的中小尺度能源矿产资源勘探中也发挥着无与伦比的作用,因为相比其它地球物理方法,地震勘探方法具有最高的精度与成像分辨率。天然地震时地球内部发生运动而引起的地壳震动,通常称作被动源。而地震勘探则是用人工方法引起地壳震动,例如井中埋置炸药引爆激发、空气枪、人工机械震源等方式,这种通常称作主动源勘探。再用精密仪器记录下震动激发后地面上各点的震动情况,生成地震记录数据。利用记录的数据,结合各种数据处理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加工形成地下结构的图像,从而推断地下地质结构、深度、形态等,帮助寻找油气与矿产资源。我国的大庆、胜利、长庆、辽河、塔里木等大油田都是利用地震勘探发现的。近年来,在新型替代能源的探索上,如可燃冰、干热岩等新能源的分布情况,也是通过地震勘探方法查明的。随着非常规能源与干热岩等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地震波探测又焕发了新的生命力。在地下矿井深部开采过程中和水力压裂等活动中,会发生岩石破裂和地震活动。由开发活动诱发的微小地震活动,在被改造的岩体内因应力场变化导致岩石破坏而引起的那些地震事件,被称作微地震事件。我们通过观测这些微小的地震信号,对它们进行定位和震源机制分析,来确定地下新生裂缝的延伸方向,从而推断出地下某一深度的地应力方向,并评价裂缝的空间展布。图4:地震波探测在不同领域不同尺度的应用这样也能够帮助油藏工程师来评价储层的改造情况,这是地震波探测一个微尺度的经典应用,如图4所示。此外,地震波的应用领域还有很多,如火山喷发监测,水库诱发地震监测,地下核爆监测等。地震波与地震学这门由牛顿力学导出的古典学科,正在不断地迸发新的活力,迅速成为前沿科学之一。本文依托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柴达木盆地及周缘中-古生界油气成藏条件与目标区优选”, “塔里木、准格尔、柴达木盆地油气战略选区调查”,“基于深度域地震成像的柴东石炭系油气成藏模式研究”等项目资助。作者:张浩1,2,李宗星1,2,彭博1,2,马寅生1,2,方欣欣1,2 ,魏小洁1,2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2. 自然资源部古地磁与古构造重建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圣人在乎

如何看待武汉岩土所冯夏庭教授选择出任东北大学副校长?

前言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院士作为我国科研工作者的最高荣誉,是每个科研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我国两院院士每两年增选一次,每次增选不足百人,增选难度非常之大很多。因此很多著名学者都是多次参选,院士增选之路非常坎坷。我们今天关注的冯夏庭教授就是这样的典型代表。接下来我们一探究竟:冯夏庭教授成长经历冯夏庭,1964年出生,中国著名岩石力学专家。1982年,他考入东北工学院(学东北大学)采矿专业,并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博士毕业之后,冯夏庭留校任教。他长期从事岩石力学领域的研究工作,获得了杰出的科研成绩,成为岩石力学领域的领军人物。2001年开始,他先后出任中科院武汉岩石力学研究所副所长和所长,期间数次参选院士未果。2017年8月,他出任东北大学副校长,并在2019年顺利当选为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校园一景在东北大学求学工作多年,成为岩土力学领域内的知名学者。冯夏庭,1964年9月出生,安徽潜山人。他出生在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家庭,家庭经济情况不是太好。父亲一年到头奔波忙碌,家里缺衣少食的情景,在童年冯夏庭脑子留下深深的烙印,从小他就立下好好读书,跳出农门的志愿。冯夏庭因此学习异常刻苦,学习成绩非常优秀。1982年他参加了高考,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东北工学院,就读于采矿专业。东北大学校园一景进入大学之后,他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学习异常刻苦用功。198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本科毕业,并被免试推荐硕博连读,师从著名岩石力学专家林韵梅教授,从此开启了岩石力学领域的漫漫科研之路。值得一提的是,林韵梅教授也是我国矿山岩体力学开拓者之一。在林韵梅教授的指导下,1992年冯夏庭顺利获得岩石力学专业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由于科研能力出色,留校的第二年,冯夏庭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并在1996年破格晋升为教授。在此期间,冯夏庭数次出国留学。1995年开始,他先后到日本资源环境技术综合研究所、南非金山大学和日本国际工业技术研究机构做访问研究。数年的出国经历,开阔了他的学术视野,提高了他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东北大学校园一景科研成果丰硕,冯夏庭教授成长为领域内准院士级别专家。1998年,冯夏庭教授选择回国。他加盟了中科院武汉岩石力学研究所,担任教授博导,并入选了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此后数年间,他主持了国家973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在国际权威学报、国内核心刊物和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多部学术专著,并获得了多项国家专利。中科院武汉岩石力学研究所冯夏庭教授长期从事岩石力学智能分析方法及其工程应用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他的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三峡工程永久船闸、糯扎渡和锦屏二级水电站等国家重点项目工程,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此外,他牵头申报的科研项目获得三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获得多项省部级奖项,成为岩石力学领域内准院士级别的专家。科研成果出色荣誉纷至沓来,执掌武汉岩石力学研究所多年。凭借着出色的科研成果,冯夏庭教授获得了诸多的个人荣誉。他先后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获得国家杰青和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项目资助。此外,他还担任国际地质工程联合会主席等多个学术领导职务,并且出任《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等学术期刊的主编。东北大学校园一景在做好学术研究的同时,冯夏庭教授也逐渐走上了管理岗位。2001年开始,他先后出任中科院武汉岩石力学研究所副所长和所长,并担任了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开始,他还出任了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席,成为该国际组织成立半个世纪以来首位当选主席的中国科学家,直至2015年卸任。院士增选之路坎坷,选择回归东北大学终于得偿所愿。冯夏庭教授手握多项国奖,从2011年开始,他就开始参选院士,但是数次参选均遗憾落选。一方面由于土木领域内人才济济,竞争激烈,导致僧多粥少;另一方面武汉岩土所候选人众多,导致分票严重。因此,冯夏庭教授尽管实力不俗,院士增选之路却颇为坎坷。东北大学校园一景2017年8月,冯夏庭教授离开中科院武汉岩土所,回归母校东北大学并出任副校长。对于冯教授为何离开深耕多年的武汉岩土所加盟东北大学,坊间也是议论纷纷。有人说是为了院士增选之路,有人说是为了更好的事业发展。冯夏庭教授的离开对于岩土所而言是巨大的损失,对于提升东北大学的采矿学科实力则是不无裨益的。回归东北大学之后,冯夏庭教授带领相关学科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此外,经过多年的陪跑,2019年冯夏庭教授终于得偿所愿,顺利增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校园一景结语冯夏庭教授长期从事岩石力学领域的研究工作,是该领域内举重轻重的学术大伽。他手握多项国奖,数次参选院士最终得偿所愿。对于冯夏庭教授而言,离开武汉岩土所,回归东北大学应该是正确的选择。对此,你怎么看?祝愿冯夏庭教授工作生活顺利!东北大学发展得越来越好!东北大学校园一景不拘一隅,唯才是举。喜欢的话点个关注吧!(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极物而已

扎根科研 为防震减灾事业护航——记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在我国地震科研领域,有这样一支力量,数十年如一日围绕地震机理与预测这一科学前沿问题和防震减灾的社会需求,开展地震科学领域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在支撑国家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就是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03年成立,成为我国地震研究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实验室。十多年来,该实验室在地震机理和预测研究方面一路前行,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在攀登科研高峰的征途中不断突破在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以强震孕育和发生的构造变形为主线,围绕强震机理与预测,从构造变形的发生时间、空间分布、演化历史、深部环境、物理机制入手,开展地震机理研究、地震趋势分析、地震危险判断、地震前兆探索。“通俗地讲,就是我们通过和新构造变形以及发生过的强震打交道,从中找出强震孕育的规律,从而防范风险,尽可能地减小地震造成的损失。”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杰说。围绕这样的定位,国家重点实验室下设5个科研单元,分别是活动构造研究室、地壳形变研究室、深部构造研究室、新构造年代学实验室和构造物理实验室。这5个单元彼此密切联系,又各有“绝活儿”,成为业内标杆。其中,构造物理实验室,是我国地学领域成立最早、规模最大、试验手段最多的高温高压岩石变形实验室,始终在国内构造物理和高温高压试验领域发挥着引领作用。构造物理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周永胜介绍,地震的孕育、发生往往需要数百年到数千年,由于时间限制,科研人员只能获得地震发生的某些片段。“现在通过我们的实验室,用数小时到数天,就可以模拟地震孕育和发生的全过程。”成立以来,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攀登科研高峰的征途中,不断取得新突破:提出了大陆强震受控于活动地块的理论,对我国地震监测台网的布设与优化、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年度危险区判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提出了断层亚失稳模型,为探索地震前兆和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关于青藏高原现今动力学模式的研究成果入选“201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在野外考察领域越钻越深“一直在路上”,这是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的常态。曾发生过大地震的地方,总有他们的足迹;重要的地震断裂带,总留下他们的脚步;发生震级较高的地震,他们总是第一时间出发前往现场,尽快捕捉探索地震形成机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经常穿行在大山中,试图解开地震之谜,破解地震预测的密码。在川西高原与横断山区,为了仔细观测新鲜断层剖面,科研人员跨越一个个陡坡,穿过一条条河流。“每当发现新的断层露头时,我们所有的疲劳和疼痛都抛在了脑后,涌上来的全是快乐和兴奋!”周永胜说。路途的艰辛,未能阻止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前行的脚步。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何宏林告诉记者,近年来,针对国民经济建设和防震减灾事业的需要,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了川藏铁路、西气东输、核电工程选址、境内外大型水电工程等数十项国家重大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估。作为活动断层研究和探测的牵头单位,国家重点实验室组织实施了全国的活动断层工作,编制完成了活动断层探测的系列标准。在薪火相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2018年7月13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领导组建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马瑾,在会议记录本上留下了她最后一次参加国家重点实验室党支部活动时的发言:“只要是对国家、对老百姓有用处的,就去做。地震科学研究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做的每一点工作,取得的每一个进步,获得的每一个发现,都是对地震科学的贡献……”这样的追求和精神,也深深感染着这里的每一名科研人员,激励大家肩负职责使命,在地震科研领域砥砺前行。如今,国家重点实验室致力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加强、影响力持续提升。2011年至2018年,承担了包括“973计划”项目、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重点研发专项、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30余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1200多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部委和国家一级学会科技奖多项。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中国科学院院士、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相继产生,数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和优秀青年项目资助。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获科技部批准,是地震系统首家入选单位。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共150余人,向地震系统和地学其他领域输送了一批优秀人才。如今,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成为我国地震行业开展高水平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培养优秀科学家以及高层次学术交流的基地,不断把地震机理与预测研究推向深入。(应急管理部新闻宣传司与人民网共同推出)(责编:薄晨棣、吕腾龙)

金板寸

Engineering Geology:人工智能地震信息挖掘——物理机制约束下的大数据智能学习技术

耿智等-EG:人工智能地震信息挖掘——物理机制约束下的大数据智能学习技术人工智能地质大数据分析是典型的新兴交叉学科,核心是在物理规律约束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用数据科学的方法分析和挖掘有价值的核心信息和关键证据,以解决地质学的认知、发现、决策和评价等理论以及地质资源探测中的实际问题。 深地非常规资源钻探地质风险的钻前预测是长期难题,其中钻井井壁失稳是钻探地质与工程风险的核心关注点之一。实现钻前合理预测并管控、规避钻井井壁失稳地质风险,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例如,优化开发部署方案)转变,对复杂非常规资源的成功且低成本开发具有重要现实与科学意义。由于非常规资源地质因素极其复杂,常规基于合理假设的模型方法难以描述复杂地质风险。然而,常规的基于纯数据驱动的机器学习方法,在科学问题推理中存在对训练数据拟合较好,但对未知数据解释能力欠佳,缺乏物理规律一致性的问题(图1)。 图1 物理机制约束(Physics-guided)下的深度学习求解图示;常规方法(Typical way)仅关注解空间中的最小值点,而忽略具有物理一致性的解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后耿智与合作导师王彦飞研究员提出了一种引入地质力学信息约束的基于地震数据预测钻探井壁失稳地质风险的深度学习方法。从第一性原理思考,假设地层岩石是近似弹性且无显著异常孔隙流体压力,则可将井周岩石力学方程简化,推导建立以孔隙度和井深为变量的物理约束正则项,加入训练深度学习模型的目标函数中;实现基于物理机制约束深度学习模型解空间,提升对未知数据推理解释能力的目标(图2)。该方法将已钻井的测井数据(中子孔隙度、垂深)作为上述物理约束正则项的输入,结合已钻井井周的勘探地震数据隐特征与井壁坍塌位置数据,通过深度学习技术,可显著提升在未钻井地区仅利用勘探地震数据预测井壁失稳地质风险的预测准确性。 图2 本研究方法技术路线。(a)勘探地震数据(属性)提取;(b-c)地震数据隐特征高效提取;(d)物理机制约束下的深度学习训练;(e)未钻井区域预测钻探地质风险实例分析表明,与常规仅基于标签数据的机器学习方法相比,该方法的预测准确性相对提升约11.5%。本研究方法无需人工额外加注(解释)标签,可直接利用已有的海量测量数据(勘探地震、测井),将已钻井数据与地质力学机制作为先验约束信息,显著提升钻前地质风险预测能力,合理优化钻探布井方案等,大幅降低深地非常规资源勘探钻探风险与成本(图3)。 图3 新井位井壁失稳地质风险预测结果。(a)测井井径测量结果(阴影区为明显坍塌地层);(b)常规纯数据驱动的预测结果;(c)加入合理物理机制约束的预测结果;(d)加入过多先验约束的预测结果。图中:紫色实线圆圈-误报;紫色虚线圆圈-漏报;问号-不确定的争议结果。b-d中的右列图:预测结果不确定性分析,红色部分越居中性能越差研究成果发表于Engineering Geology. (Geng Z, Wang Y F*.Physics-guided deep learning for predicting geological drilling risk ofwellbore instability using seismic attributes data. Engineering Geology, 2020,279: 105857. DOI: 10.1016/j.enggeo.2020.105857)。该成果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0603500 & 2018YFC1504203)、中国科学院从0到1原始创新项目(ZDBS-LY-DQC003)和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重点部署项目(IGGCAS-201903)资助。校对:张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