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0年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研究报告猎云号

2020年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研究报告

核心摘要:发展背景:产业支付将成为第三方移动支付未来的重要增长点;线下扫码支付爆发式增长拐点出现时,新零售的概念被提出,可见第三方支付是互联网转型的晴雨表;产业支付将伴随产业互联网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支付宝、财付通两大巨头在C端占绝对优势,其他支付机构在产业端寻求新的增量市场成为关键;支付企业在产业支付生态中的核心功能是链接与赋能,各类参与者产业支付模式与发展路径迥异。发展现状:百万亿规模的第三方产业支付市场面临重新洗牌。2C类型参与者的产业支付发展情况:“码商”逻辑下的服务升级与细化,C端支付巨头的入局将加剧B端商户数字化升级服务市场的竞争。但由于B端服务市场的客观复杂性使其很难像C端支付市场一样快速进入垄断阶段,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其他头部支付公司如平安壹钱包、翼支付、苏宁支付、随行付、快钱、宝付、和包支付、拉卡拉等企业将与支付宝、财付通共同形成“两超多强”的产业支付竞争格局。2B类型参与者的产业支付发展情况:跨境电商支付:支付规模随跨境零售电商的发展而壮大,增速趋于稳定;跨境电商支付的核心竞争力不止于支付,付款、收单、跨境收款、金融服务、营销等将构建综合解决方案;“持证经营、外资竞争”是2019年跨境支付发展的关键点。物流支付:信息流的线上扭转催生千亿级的物流支付市场;第三方物流支付服务涵盖物流产业链众多环节;从支付撬动传统物流产业的互联网化与价值交付。零售支付:零售支付是支付与产业融合的“排头兵”;零售支付走在去媒介化支付体验一线;零售支付推动支付的低陷下沉,攻坚农村金融普惠;从支付革新到场景赋能的价值延伸。发展趋势:商户线下获客渠道被疫情阻隔,依托产业支付服务商进行数字化升级将成未来主流;金融科技将全面升级支付清结算系统,完成“支付新基建”,未来技术投入将不断增加,进一步驱动“支付新基建”发展。中国第三方产业支付市场发展背景迈向产业支付时代产业支付将成为第三方移动支付未来的重要增长点从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的发展历程来看,根据不同时期的主要增长点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13-2017年的线上场景驱动阶段,电商、互金、转账的先后爆发持续推动了移动支付的快速增长。第二个阶段是2017-2019年的线下场景驱动阶段,2017年开始线下扫码支付规模全面爆发增长,线下场景的支付增速远高于线上场景支付的增速,引领移动支付经历了由线上驱动阶段到线下驱动阶段的转变。第三个阶段是从2019年开始的产业支付驱动阶段,以C端驱动的线上线下支付因C端流量见顶都进入了平稳增长期,而产业支付伴随产业互联网的快速崛起正逐渐成为我国移动支付新的增长点。第三方支付是互联网转型的晴雨表线下扫码支付爆发式增长拐点出现时,新零售的概念被提出2016Q1-2019Q1,线上电商支付的交易规模从9654亿元增长到了19820.9亿元,增长了105.3%,而同时期线下扫码支付的交易规模从830亿元增长到了73805.3亿元,增长了8792.2%。第三方支付是互联网企业战略转型的晴雨表,线上电商支付与线下扫码支付增速的巨大差异,也体现了互联网企业从2016年底开始从纯线上向线上线下融合的转型。2016Q4既是线下扫码支付“S型”增长曲线的爆发式增长拐点,同时也是“新零售”概念首次被提出的时间。C端流量见顶,产业互联网概念被提出产业支付将伴随产业互联网进入快速增长阶段线下扫码支付伴随着互联网企业面向“新零售”模式的转型而全面爆发,而产业支付也将伴随着产业互联网的快速崛起进入快速增长阶段。2016年初至2017年底,个人端独立第三方支付APP流量从3亿增长至将近6亿水平。但2018年以来一直波动在6亿上下,无明显上升趋势,C端流量的见顶也进一步促使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的加速转型。产业互联网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产业链条中资金流与信息流的打通,而支付业务本身自带资金流与信息流,因此产业支付与产业互联网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的一个关系,由产业支付作为切入点来开展产业互联网业务的商业逻辑是十分顺畅的。支付机构转向产业端寻求增长点支付宝、财付通两大巨头在C端占绝对优势,其他支付机构在产业端寻求新的增量市场成为关键目前,第三方支付市场已形成支付宝、财付通两大巨头垄断的市场格局,2019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两者的份额共计为93.8%。在C端支付市场中,支付宝、财付通两大巨头已占据绝对优势,转向产业端寻求新的增量市场成为其他支付机构的关键突破点。产业支付生态图谱支付企业在产业支付生态中的核心功能是链接与赋能第三方产业支付参与者类型三种类型参与者的产业支付模式与发展路径迥异根据起家背景、支付业务发展路径以及产业支付业务模式的不同,可将第三方产业支付的参与者分为2C和2B两类参与者,其中2B又可细分为2B2C和2B2B两类。这三种类型的参与者发展产业支付的业务重心与客户类型也呈现出差异化特征,具体请见下图。中国第三方产业支付市场发展现状第三方产业支付市场规模百万亿规模的第三方产业支付市场面临重新洗牌2000年左右,中国掀起了电子商务的探索热潮,电子商务的起步孕育了商户线上收款需求,从而为第三方支付机构创造了企业服务契机。随后在互联网热潮的推动下,航空、旅游、教育、保险、零售、金融、物流、民生等众多产业也纷纷开始了互联网转型,物资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线上化促使了各行各业支付方式的线上扭转,同时产业的复杂性也催生了对于定制化行业解决方案的迫切需求,这为第三方支付机构深耕产业支付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也对产业支付的从业者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从单一的支付服务向全产业链的数字化升级服务的转型已经成为产业支付市场的必然发展方向,新一轮的优胜劣汰即将开始,百万亿规模的第三方产业支付市场面临重新洗牌。C端支付巨头的产业支付之路“码商”逻辑下的服务升级与细化C端支付巨头依靠自身APP的流量优势,在前期通过补贴的形式逐渐培养起C端扫码支付的习惯,二维码支付的普及也帮助C端支付巨头链接到了数千万的“码商”。而C端支付巨头产业支付之路的核心点就是围绕“码商”,以支付服务为切入点进行服务升级和服务细化,打造开放平台为不同行业的商户提供“支付+”的定制解决方案,从而实现从商户支付服务商到商户数字化升级服务商的转型。C端支付巨头的入局将加剧B端商户数字化升级服务市场的竞争C端支付巨头依托自身的流量优势和生态优势将快速的在B端商户数字化升级服务市场打开局面,但是B端服务市场的客观复杂性使其很难像C端支付服务市场一样快速进入巨头垄断的阶段。因此在C端支付巨头依托优势强势入局和B端服务市场的客观复杂性的共同作用下,B端商户服务市场将迎来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其他头部支付公司如平安壹钱包、翼支付、苏宁支付、随行付、快钱、宝付、和包支付、拉卡拉等企业将与支付宝、财付通共同形成“两超多强”的产业支付竞争格局。2B类型参与者主攻的产业支付场景互联网化的时间与难易程度决定第三方支付与产业的融合步伐目前,2B类型第三方支付机构主要涉猎的产业包含电商、零售、跨境、物流、旅游、航空、教育、互金、保险、数字娱乐、公共事业等领域。对于前述产业领域,产业支付的覆盖过程主要取决于某一产业的互联网转型时间以及转型的难易程度,如有着天然互联网基因的电商行业,以及较早接受互联网洗礼的航旅产业,均属于第三方支付早期接入的产业场景。近年来,跨境、物流与零售等场景的产业支付发展火热,第三方支付对这些产业的影响与价值之大,将在后文具体论述。场景一:跨境零售电商支付支付规模随跨境零售电商的发展而壮大,增速趋于稳定过去几年,在“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以及消费升级的推动下,跨境电商领域的健康快速发展得到了大力的政策支持。持续增长的跨境进出口零售电商市场规模为跨境支付业务创造了巨大市场潜力,同时也进一步带动了上下游产业(如仓储、物流)对跨境支付的需求。相比需求侧的旺盛状态,供给侧竞争胶着,第三方支付机构凭借便捷的跨境收付款手续、高效的到账速度以及对卖家和平台多元动态需求的灵活应对等优势,超越银行与汇款公司,成为了跨境零售电商支付领域的主角。围绕交易付款、收单、跨境收款、结售汇的支付服务与价值第三方支付机构为跨境零售电商提供贯穿交易全流程、涵盖帐户侧与受理侧两端的支付服务。在跨境出口零售电商的交易过程中,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海外本地支付聚合、外卡收单、跨境收款与收结汇等服务;在跨境进口零售电商的交易过程中,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国内账户侧支付、聚合支付、国内收单、购付汇等服务。核心竞争力转移,不止支付的服务价值对于跨境零售电商支付的核心竞争力,无论是第三方支付机构之间,还是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汇款公司之间,早先比拼的核心要素是合规与产品能力。跨境支付是全球化业务,其合规能力体现在是否拥有业务开展地(国内与海外国家)的金融牌照,是否满足跨境支付业务开展的前提条件;其产品能力体现在支付费率、到账时效、风控、支持币种等方面。多年发展至今,行业内日趋稳定统一的费率与模式的成熟化均表明上述产品能力已不再是最主要的竞争力,2019年随监管对跨境支付持证经营的强调,行业也即将迎来“无证”机构出清的合规大环境,这些都表明跨境支付核心竞争力的转移。当下,行业角逐的重点在于国内外支付环节的一体化对接与打通能力,以及基于跨境支付从点到面的服务边界拓展能力。2019年跨境支付关键词:持证经营自2013年国家外汇管理局下发《关于开展支付机构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支付业务试点的通知》正式批准跨境外汇支付业务试点以来,跨境支付迎来政策利好期,第三方产业支付机构逐渐对跨境零售电商支付展开探索。近年来,依托于跨境消费的快速增长,跨境零售电商场景成为热门的支付垂直赛道之一,然而在高速发展的背后,部分不合规跨境支付机构与网络灰产黑产牵扯不断,严重扰乱市场秩序。2019年跨境支付迎来史上最严监管期,对“无证经营”及各种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整治。2019年跨境支付关键词:外资竞争进入2019年,在蚂蚁金服收购WorldFirst以及PayPal收购国付宝两件支付行业事件的推动下,中国和海外支付机构间的竞赛正式拉开帷幕。蚂蚁金服借助国际支付公司WorldFirst扩大全球业务范围,而PayPal借助中国第三方支付机构国付宝进军中国支付服务市场。中外支付机构间的融合与竞争使未来支付行业的博弈复杂化,但同时也更加促进了全球支付服务的良性发展。场景二:物流支付信息流的线上扭转催生千亿级的物流支付市场物流行业的运作方式较为传统,早期多以现金的方式支付结算,随第四方物流对信息流的整合,信息流逐渐线上化,从而催生了支付方式的线上化扭转,因而相比电商等其他的产业支付场景,物流产业与第三方支付结合的时间较晚。2016年及以前,仅有少数几家头部收单机构从事物流支付;2017年不少第三方支付机构涌入物流支付赛道,物流产业企业也纷纷通过收购支付牌照的形式入局物流支付,物流支付的交易规模走向高速增长,2018年企业端第三方支付机构物流支付交易规模达到2172.9亿元。第三方物流支付服务涵盖物流产业链众多环节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的物流支付相关服务涵盖物流产业链的众多环节。在收货方-物流公司这一侧,第三方产业支付机构提供付款、代收、对账等服务;在物流公司-发货方这一侧,提供代付服务;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还会与TMS(运输管理系统)软件服务商合作,打通货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推出集TMS、支付和金融于一体的钱包产品。在物流领域,头部第三方支付提供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已实现从点到链的覆盖,助力物流产业降本增效。从支付撬动传统物流产业的互联网化与价值交付随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物流支付的交易频次与金额逐渐提升,这使得物流产业原有支付环节里的问题与制约因素愈发显著,如账期长、对账繁琐、资金归集不便、资金周转与资金安全等问题亟待解决。第三方支付机构切入物流支付领域,不仅促使自身发力垂直支付领域,拓展客源与收入的增量空间,同时也在深刻塑造着“互联网+物流”业态,推动产业链上的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构筑物流金融闭环生态。场景三:零售支付零售支付是支付与产业融合的“排头兵”零售行业可以说是支付与产业融合的“排头兵”。早先电子支付完成了线上交易的最后一环,同时解决了电商交易中的信任与担保问题;随“新零售”概念的提出与崛起,零售战场逐渐从线上至线下转移,线下支付得到了快速普及,与之相辅相成的是支付对零售企业从支付到营销、运营管理等核心环节的纵向革新。2018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8.1万亿元,庞大规模的背后既得益于同时又反哺支付的发展。零售支付走在去媒介化支付体验一线进入2019年以来,随蜻蜓、青蛙、蓝鲸等刷脸设备的推广,刷脸支付的序幕拉开。作为继二维码支付后的再一次支付体验升级,刷脸支付这一创新型智能硬件渐渐出现在各类线下零售实体门店的收银台上,改变着零售业的经营与消费形态。刷脸支付的普及开启了零售行业以无感支付为触点的“体验经济”,集支付、会员管理、广告营销、SaaS服务为一体的智能硬件连接起零售门店与支付机构背后的强大生态,通过场景改造与服务创新为零售商户的智慧经营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零售支付推动支付的低县下沉,攻坚农村金融普惠经历了跨越式发展至今,第三方支付不断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乃至更为偏远的农村乡县渗透,一方面是出于挖掘下沉市场机遇,另一方面,由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国家高度重视金融机构在实体产业改造和扶贫工作中的推动作用,因而农村金融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而支付机构正是承担起普惠金融的使命。随着农村智能硬件的普及与政策对农村金融改革的不断倾斜,支付机构逐渐克服基础设施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向农村地区输送有效的金融服务。从支付革新到场景赋能的价值延伸在过去,支付是交易的终结,而现在支付则是商家与消费者发生联系的开始。支付打破了线上线下界限,实现了多维度、多层次、广覆盖的行为数据积累,对行为数据的挖掘分析改变了商户认知消费者的视角与商户自身的运营方式,数据为零售产业消费前中后期不同阶段提供了优化支持,从支付革新到场景赋能,支付与零售产业的深度结合不仅满足着商户与消费者两端的需求,同时也在创造着新的愿景。中国第三方产业支付市场发展现状疫情将加速产业支付进程线下获客渠道被疫情阻隔,商户依托产业支付服务商进行数字化升级受疫情影响,消费者长期“宅”在家,通过线上渠道进行消费,许多商户的线下获客渠道被阻隔。而疫情前就已经完成线上+线下布局的商户只占到整体较小的比重,因此疫情期间集中产生了大量的商户依托产业支付服务商进行数字化升级,构建线上云店铺的需求。艾瑞分析认为,疫情客观上加速了商户的数字化升级进程,布局“支付+”的产业支付服务商将迎来一波快速发展的机会。科技促进支付升级金融科技将全面升级支付清结算系统,完成“支付新基建”支付一直走在金融科技创新的最前列,第三方支付的光辉成绩已被见证,其本质是通过支付媒介的转变从而链接更多支付场景,但并未触及支付基础设施建设。但是目前支付清结算系统存在协作效率低、风控力差、监管难等问题,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支付清结算系统将会从协作模式、风控、应用场景及监管等多方面进行重建。在提高效率及风控和监管效果基础上,新一代支付清结算系统将会链接更多贸易与应用场景,成为金融服务产业数字化落地的关键切入点。支付清结算系统属于关键金融基础设施,其规模化升级需要从央行及监管层面自上而下逐步推进。技术投入趋势未来技术投入将不断增加,进一步驱动“支付新基建”发展据IDC统计,到2024年中国85%的集装箱运输将由区块链跟踪,其中的一半将使用区块链支持的跨境支付。而从技术投入来看,银行相对更加积极,多以外部技术采购为主;支付机构技术多以用自研为主,头部企业技术能力领先,中尾部较为滞后,两级分化相对严重,通过艾瑞对银行、支付机构的调研,未来几年,支付业务中金融科技的投入将逐渐增加,“支付新基建”也将随着技术不断投入而越发成熟。

四维

艾瑞报告解读随行付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企业

支付之家网(ZFZJ.CN)4月7日,艾瑞咨询发布《迈向产业支付时代 2020年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研究报告》,从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发展现状、跨境支付、产业支付、零售支付、物流支付等对第三方支付企业支付宝、随行付、苏宁支付、拉卡拉等典型企业进行深入解读。线下扫码支付爆发式增长拐点出现,新零售的概念被提出。第三方产业支付市场规模,从单一的支付服务向全产业链的数字化升级服务的转型已经成为产业支付市场的必然发展方向,新一轮的优胜劣汰即将开始,百万亿规模的第三方产业支付市场面临新一轮洗牌。C端支付巨头的入局将加剧B端商户数字化升级服务市场的竞争,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其他头部支付公司如拉卡拉、随行付、壹钱包、苏宁支付等企业将与支付宝、财付通共同形成“两超多强” 的产业支付竞争格局。2B类型参与者主攻的产业支付场景,如电商、零售、跨境、物流、旅游、航空、教育、互金、保险、数字娱乐、公共事业等领域。针对产业支付场景,以线下场景智慧支付平台为核心的随行付深入场景与线下渠道建设赋能产业支付,涉及的行业应用场景涉及新零售、社区电商、餐饮、智慧物业、教育、保险。过去几年,在“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以及消费升级的推动下,跨境电商领域的健康快速发展得到了大力的政策支持。支付规模随跨境零售电商的发展而壮大,增速趋于稳定。第三方支付机构为跨境零售电商提供贯穿交易全流程,围绕交易付款、收单、跨境收款、结售汇的支付服务与价值。2016年,随行付开始布局跨境业务,并获得跨境人民币结算服务资质,2019年公司启动跨境业务全球化布局,致力于为国内千万跨境电商企业走出海外提供一体化支付解决方案。物流支付的交易规模走向高速增长,2018年企业端第三方支付机构物流支付交易规模达到2172.9亿元。零售行业可以说是支付与产业融合的“排头兵”。2018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8.1万亿元, 庞大规模的背后既得益于同时又反哺支付的发展。零售支付推动支付的低县下沉,攻坚农村金融普惠,第三方支付不断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乃至更为偏远的农村乡县渗透。第三方支付机构随行付早在成立之初就将目光瞄准了被忽略的实体小微商户,并通过线下从业人员快速发力下沉市场。从支付革新到场景赋能的价值延伸,从支付革新到场景赋能,支付与零售产业的深度结合不仅满足着商户与消费者两端的需求,同时也在创造着新的愿景。金融科技将全面升级支付清结算系统,完成“支付新基建”。未来技术投入将不断增加,进一步驱动“支付新基建”发展。

拉夫特

2019年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地位逐年下降

2013年之前,第三方支付主要以互联网支付为主,行业的增速主要由以淘宝为代表的电商引领。2013年之后,智能手机以及4G网络的快速普及大大推动了移动支付市场的发展,一方面,部分互联网端的支付规模转移至移动端,另一方面,人们在线下扫码支付、NFC支付的习惯养成推动了移动支付规模大幅增长。2016年,以春节微信红包为契机,转账成为移动支付规模增长的又一动力。此后互联网支付的占比逐年缩小,而移动支付的占比逐年提升。移动支付“蚕食”互联网支付第三方支付根据业务类型可以细分为银行卡收单、网络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其中网络支付根据支付终端的不同,可以细分为固定电话支付、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数字电视支付、货币兑换,目前互联网支付及移动支付是主流的网络支付方式。而本文所研究的互联网支付为PC端网络支付,是指客户通过桌式电脑、便携式电脑等设备,依托互联网发起支付指令,实现货币资金转移的行为。截至2019年5月,共有110家企业获得具有全国范围内开展互联网支付业务的资质。从下图可以看出,2013-2018年移动支付规模不断增加,互联网支付规模不断缩减。据企业及专家访谈,预计2018年互联网支付规模占比10.3%,移动支付规模占比61.9%。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支付清算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19)》指出,受监管收紧等因素影响,互联网理财、消费金融等行业规模明显收缩,导致互联网支付整体规模下滑。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增速变缓2013-2018年互联网支付规模持续增长,但增速逐年放缓。2018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达到29.1万亿元,同比增长3.6%。2019年一季度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为6.6万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减少。互联网支付呈现寡头垄断局面虽然互联网支付在第三方支付市场中占比逐渐下滑,但从市场份额来看,互联网支付市场仍呈现寡头垄断的局面。支付宝、银联商务、财付通分别已30.4%、18.6%和13.9%的市场份额占据市场的前三位。互联网金融业务对互联网支付规模贡献最大从互联网支付应用场景来看,互联网金融业务(包括理财销售、网络借贷等)已逐渐发展成为互联网支付市场占比最高的业务,占比44.5%。但由于监管趋严及部分P2P平台爆雷等因素的影响,该业务的增长受到很大的限制。第二梯队的互联网支付企业也正在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互金以外新的业务增长点,以宝付为例,宝付立足垂直细分领域,通过创新深入场景的支付+理念、深挖大金融行业的转型发展需求,以支付+金融行业整体解决方案为行业用户赋能,在消费金融、信托、金融租赁、互联网保险、物流、航旅、跨境几大业务板块均衡发展支付业务,建立起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其次是个人业务(包括转账业务、信用卡还款业务等)和线上消费(包括网络购物、O2O、航空旅行等),交易规模分别占比21.5%和18.7%。其中个人业务规模基本被支付宝和财付通两大龙头企业占领,但随着PC端到移动端支付习惯的转移,个人业务占比相比之前有所减少。以上数据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十三五”市场前瞻与发展规划分析报告》。来源: 前瞻网

芒乎何之

艾媒咨询|2020年中美第三方支付行业专题研究报告

第三方支付产业依托全球电商行业的兴起得到了快速发展,且技术革新以及消费升级持续推动产业增长。数据显示,2019年中美两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超过6万亿美元,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两国第三方支付产业的发展也走在世界前列,但因监管体制、市场传统、技术背景等国情差异,中美两国第三方支付产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艾媒咨询|2020年中美第三方支付行业专题研究报告》完整高清PDF版共48页,可点击文章底部报告下载按钮进行报告下载)核心观点监管内容影响第三方支付机构盈利,中国第三方支付机构依靠业务创新突破盈利约束中美第三方支付行业普遍面临严格的监管,但监管内容的差异直接影响了基础业务的盈利能力,中国第三方支付机构需要拓展创新业务提升盈利空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二元割据现象明显,围绕商户端提供增值服务是市场增长蓝海移动支付成为中国第三方支付的主流方式;账户侧支付机构用户增长趋尽饱和,收单侧支付机构用户体验亟待改善;未来围绕商户端打造闭环服务生态是市场增长蓝海。美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发展相对均衡,移动支付快速发展为支付市场注入增长新动力美国移动支付方式起步早但发展慢,面向消费者和商户的移动支付工具正加速推出,移动支付方式的快速发展将为美国第三方支付服务市场带来新的增长空间。中美第三方支付企业差距逐步缩小,中国第三方支付企业有望后发先至美国第三方支付头部企业的数量和体量都远超中国,移动支付的兴起缩小了两国头部企业之间差距,如Paypal与支付宝、Square与拉卡拉;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则有望助力中国第三方支付企业实现赶超。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第三方支付行业相关概念及主要特征介绍第三方支付最早源于美国的独立销售组织制度 ,指收单机构和交易处理商委托 ISO 做中小商户的发展、服务和管理工作的一种机制。社会的进步推动各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行业的内涵外延也发生了变化。银行资金结算服务是第三方支付服务商发展基础最基础的银行支付流程包括付款和收款,围绕银行资金结算,衍生出了收单服务商和转接清算服务商(银行卡组织),逐渐发展成为第三方支付的核心构成。账户侧创新发展扩大了第三方支付产业版图互联网技术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催生了大量网络支付需求,账户侧支付服务机构随之产生,进一步壮大了第三方支付行业。账户侧支付机构不仅承担了银行收单服务商角色,少数账户侧支付机构还借助虚拟账户(电子钱包)承担了银行的角色。国情差异导致中美新兴支付方式消费者接受度差距明显就常用的第三方支付方式而言,中美两国基于各国的国情有所差异。中国得益于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线下条码支付、线上互联网支付账户支付较为常见;而美国消费者由于信用卡支付习惯根深蒂固,线下刷卡支付为主、线上更偏好直接通过银行卡的网关支付。近年来,美国线下NFC支付发展相对较快,虽然也出现了条码支付以及人脸支付方式,但受监管以及用户习惯等原因,认知度和使用度都比较低。第三方支付监管体系:中国垂直集中,美国双线多元中国第三方支付的监管机构设置相对比较垂直集中。美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监管机制为联邦和州政府的双线多元监管机制,各有分工与管辖重点。中国监管趋严常态化,美国监管相对完善灵活中美第三方支付监管机制在牌照监管、业务监管、价格监管三个核心监管层面呈现出明显差异。美国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监管部分依靠于过往对传统金融机构的监管条例。而中国不断出台新的对应条例完善监管机制,对第三方支付行业监管趋严常态化。以支付机构入局第三方支付产业是新玩家的主流方式美国第三方支付上市企业数量与体量远超中国转接清算组织:美国高费率保障盈利,中国强垄断凸显规模中美银行卡组织是转接清算组织的主要代表,其盈利模式主要基于支付网络清算手续费、品牌服务费以及经营国际交易业务服务费的收取,但两国因各自监管机制及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背景不同,盈利模式也呈现出一些差异。中国银行卡组织其盈利模式趋于纵向深入,如拓展收单业务。因支付网络清算手续费率高且规模效应显著,美国银行卡组织更热衷于横向扩张,如维萨、万事达、运通对进入中国清算市场的相关业务牌照申请。收单侧:传统收单服务盈利为主,多元盈利模式逐渐兴起中美收单侧支付机构主要盈利模式是面向企业端收取收单手续费。近年来,两国的部分收单侧支付机构开始依靠支付业务积累的商户资源为商户经营提供软硬件支持、广告营销及融资服务等,并涉足消费者端的支付业务,逐渐发展为全渠道支付业务,盈利模式展现出面向商户为主的多元化趋势。账户侧:中国横向拓展盈利,美国纵向挖掘利润账户侧支付机构面向客户群体多元、涉及市场广泛,支付业务仅是账户侧支付机构盈利来源的起点。但因为中国远低于美国的线上线下收单服务费率和服务于电商行业的初衷,中国的互联网机构往往更倾向于以支付业务为流量诱饵,以不同场景的增值服务作为横向拓展收入的主要方式,包括信用报告提供、投资理财和广告营销等。美国互联网支付机构因为较宽松的监管机制和较高的收单服务费率,更倾向于以支付业务为基础纵向深入,依托支付业务挖掘增值服务利润,如货币汇兑、国际汇款、加密货币交易等。大众消费场景是中美第三方支付机构开拓的主战场支付发起方主要由C端(个人)和B端(商户)构成。结合场景来看,C端发起的支付更多集中在消费领域,B端发起的支付与生产环节联系更紧密,它们各自的需求特点极大程度上影响了第三方支付服务的供给。目前大众消费场景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布局的主要领域,与生产制造场景相关的支付服务仍然以银行为主导。大众消费场景:用户规模+交易数据是支付机构变现基石中国第三方支付服务费率整体水平低于美国,支付机构更倾向采取规模优先策略,在积累了足够的用户资源后再进行多元盈利模式探索;美国支付服务的高费率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盈利空间,因此支付机构在规模和盈利方面发展较为平衡。中美两国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主要差异更多集中在账户侧和收单侧。账户侧:移动支付方式切入是主流,获客能力是发展关键账户侧:中国存量争夺日趋激烈,美国新晋者不断涌入收单侧:中小商户为争夺焦点,增值服务孕育无限商机收单侧:以支付为基础赋能商户发展,逐步打造闭环生态支付宝与PayPal:近乎一致的发家史支付宝与PayPal:盈利模式走向岔路口支付宝与PayPal:战略方向殊途同归拉卡拉与Square:不约而同的成长路径拉卡拉与Square:盈利模式大同小异拉卡拉与Square:以赋能商家为己任拉卡拉与Square:打造全链条服务生态系统2020中美第三方支付行业典型企业对比两组企业具有极高的相似性,且各组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Paypal与支付宝,Square与拉卡拉,这两组企业在产品、业务、战略等维度都具有极高的相似性和可比性,但在发展进程和竞争力方面略有差异。在互联网时代,Paypal的发展情况优于支付宝,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支付宝实现了全面赶超。美国的移动支付仍处于起步阶段,各路玩家都在加大力度布局,而Paypal最有可能成为美国版支付宝。区别于Paypal和支付宝线上场景切入的策略, Square和拉卡拉选择从线下场景突围。在为商家提供综合支付解决方案方面,Square率先进行了探索,并验证了为商家赋能模式的可行性。拉卡拉业务模式的转换相对较晚,但凭借中国庞大的经济体量和提速的数字化进程,拉卡拉有望后发先至。本文部分数据及图片内容节选自艾媒研究院发布的《艾媒咨询|2020年中美第三方支付行业专题研究报告》。

孟二冬

2020年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典型案例研究

核心摘要:2000年左右,中国掀起了电子商务的探索热潮,电子商务的起步孕育了商户线上收款需求,从而为第三方支付机构创造了企业服务契机。随后在互联网热潮的推动下,航空、旅游、教育、保险、零售、金融、物流、民生等众多产业也纷纷开始了互联网转型,物资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线上化促使了各行各业支付方式的线上扭转,同时产业的复杂性也催生了对于定制化行业解决方案的迫切需求,这为第三方支付机构深耕产业支付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也对产业支付的从业者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从单一的支付服务向全产业链的数字化升级服务的转型已经成为产业支付市场的必然发展方向,新一轮的优胜劣汰即将开始,百万亿规模的第三方产业支付市场面临重新洗牌。C端支付巨头依托自身的流量优势和生态优势将快速的在B端商户数字化升级服务市场打开局面,但是B端服务市场的客观复杂性使其很难像C端支付服务市场一样快速进入巨头垄断的阶段。因此在C端支付巨头依托优势强势入局和B端服务市场的客观复杂性的共同作用下,B端商户服务市场将迎来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其他头部支付公司如平安壹钱包、翼支付、苏宁支付、随行付、快钱、宝付、和包支付、拉卡拉等企业将与支付宝、财付通共同形成“两超多强”的产业支付竞争格局。产业支付与个人支付的定义及区别产业支付是支付机构面向不同规模、不同产业的企业提供集支付、财务管理、资金管理、营销等服务于一体的产业解决方案的支付商业模式。与产业支付相对于的是个人支付,产业支付与个人支付在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支付产品、业务开展所需关键能力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具体不同详见下表。业务的本质差异导致两者的市场发展呈现出迥然不同的竞争局面,个人支付市场寡头且日趋饱和,而产业支付市场割据、拓展空间尚存。产业支付生态图谱支付企业在产业支付生态中的核心功能是链接与赋能第三方产业支付参与者类型三种类型参与者的产业支付模式与发展路径迥异根据起家背景、支付业务发展路径以及产业支付业务模式的不同,可将第三方产业支付的参与者分为2C和2B两类参与者,其中2B又可细分为2B2C和2B2B两类。这三种类型的参与者发展产业支付的业务重心与客户类型也呈现出差异化特征,具体请见下图。支付宝多行业场景积累及生态建设,为产业支付打下坚实基础聚焦“BASIC”战略,为企业及个人用户提供安全、高效、低成本服务支付宝依托蚂蚁金服集团整体的“BASIC”技术战略,积极探索前沿科技在支付业务中的应用,由此衍生出了区块链跨境支付、刷脸支付、支付门等应用,通过科技能力为支付宝迈向产业支付提供了有力支撑。壹钱包立足支付科技,做深、做强“产业支付+”服务平安壹钱包凭借行业领先的金融科技实力,聚合账户/支付服务、企业钱包服务、金融平台服务、客户忠诚度管理、以及定制化产业服务等五大能力,以差异化的B2B2C发展模式,向行业场景输出“产业支付+”科技服务,赋能产业升级,服务企业用户。持牌服务,护航跨境商家资金安全、稳定经营壹钱包助力产业效率提升、数字化转型,目前已形成集金融、零售、跨境、商旅、文娱等多行业的产业支付业态。在跨境服务领域,壹钱包作为首批跨境外汇业务持牌支付机构,支持个人/机构商家进、出口跨境业务,为境外商家提供海淘电商平台入驻服务的同时,为境内商家提供涵盖融资、收款提现、VAT,及外汇管理等一体化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护航商家资金安全,助力高效、稳定经营。翼支付新生态:以客户为中心,构建完整的场景生态翼支付是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旗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自成立以来,翼支付不断扩大自身线上+线下的高质量合作伙伴生态圈,逐步覆盖餐饮娱乐、交通出行、电商购物、民生缴费等应用场景。2019年,翼支付累计接入华润、永辉、苏宁小店、物美、中百等超过800万家线下商户门店及苏宁易购、京东、天猫、饿了么、中粮我买网、美团等170余家线上知名电商,服务超过5000万月活用户。未来,翼支付将继续秉持“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支付解决方案。新业态:科技驱动,构建支付+金融科技新业态翼支付充分发挥运营商基因所携的先发优势,以丰富的场景布局为核心,融合了5G时代多元的支付+金融科技服务。围绕“支付+金融科技”,以权益平台为触点,打造5G时代中国电信客户经营的主要载体,2019年新增翼支付权益用户3800万户;围绕生活场景布局,加强优惠感知及金融科技业务导流,打造一站式“支付+”解决方案;此外,翼支付深度融合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技术,赋能传统金融业务实现数字化升级。苏宁支付科技能力加持下,苏宁支付C端、B端支付场景双向发力作为国内领先的第三方支付应用和服务平台,苏宁支付为C端消费者、B端商户提供便捷、安全的支付服务,年交易规模超万亿。目前,苏宁支付支持全国377家银行渠道。依托苏宁金融IT、苏宁金融研究院、苏宁美国硅谷研究院等研发能力与智库支撑,苏宁支付可实现良好的产品体验及产品的快速开发、迭代,保证了产品的优质体验及创新速度。苏宁支付已实现服务能力包括:100秒开户,60秒绑卡,1秒支付;无异地、无跨行,为用户提供7*24小时快速到账服务;转账还款额度高,免费还信用卡;人脸识别、指纹支付、一键付、扫码付等各类金融科技应用;一次注册即可在苏宁线上线下全场景通用。多元化服务、多维应用场景,丰富苏宁支付生态体系苏宁支付在为生态内的企业和用户提供支付服务的同时,也在积极拓展生态外的场景及用户,并依托自身科技能力,逐渐强化整体服务水平。随行付六大支付扩展能力 领先产业支付随行付支付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作为国内领先的线下场景智慧支付平台,随行付致力于以技术创新为小微企业提供多元化的综合金融服务。截止2019年底,随行付已为超过600万小微商户提供综合的支付及金融相关服务。在支付领域,随行付涵盖了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线下收单、聚合支付及跨境支付服务等各主流支付场景,年交易额突破1.76万亿。通过持续技术创新与科研投入,随行付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科技领域取得新突破,助力支付业务创新发展。深耕细分行业,一站式支付解决方案助力产业数字化升级随行付不仅在硬件上提升支付性能,同时也搭建系统的开放平台,接入各类服务提供商并共建生态系统,一站式解决各细分行业商户的各类支付需求。目前,随行付通过技术输出及合作,已为机旅行业、酒店行业、零售行业、物流行业、医疗行业、跨境电商、智慧校园等细分行业提供了一站式支付解决方案,助力各产业实现数字化升级。在跨境支付领域,随行付多年来致力于为小微企业和商户提供综合性的跨境金融服务,伴随小微企业与商户出海需求的变化而变化,通过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利用独有的自主研发跨境交易系统,极大缩短交易时长;同时综合多种跨境交易场景,为行业企业提供定制化的一站式跨境金融服务。和包支付依托中国移动数亿用户及金融科技加持,服务多维应用场景中移金科是中国移动集团“CHBN”新四轮战略中新兴市场金融领域的领航者,以“让号码更有价值”为企业愿景,以“做最值得信赖的金融科技公司”为企业目标,以和包支付为业务品牌,依托中国移动9.4亿个人客户、1.7亿家庭客户、超千万政企客户和以号码为中心的智能支付能力,布局融合支付、特色电商和金融科技三大业务板块,积极打造推动金融产业链创新发展。以5G服务为核心基础,引领产业支付发展中移金科为拓展中国移动5G超级SIM卡应用价值,提出了以数字钱包为基础的开放SIM应用生态体系,孵化或已经落地推出了数字钱包、数字资产、身份认证、数字货币等金融科技应用。截至2019年9月,和包NFC用户到达数4733.83万,累计上线应用231个,覆盖公交城市100+个,校园及企业约200家。快钱聚焦金融科技创新提升服务品质,具有领先的产业生态布局2004年成立至今,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在北京、天津、南京、深圳、广州等30多地设有分公司,并在南京设立了金融科技服务研发中心。快钱结合各类支付场景,运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打造创新型金融科技平台,面向企业客户与个人用户提供包括支付、定制化行业解决方案、金融云、增值业务等高品质、多元化的金融科技服务,同时不断将金融科技辐射到更多产业和场景中去。从而赋能企业和用户,带来智能、高效、个性化的金融科技新体验。商户端产品更新加速,快钱打造一站式聚合支付服务快钱通过聚合支付,为商户提供可一站式接入银联云闪付、支付宝、微信支付、银行APP等主流支付工具进行收款的支付服务。聚合支付产品按使用场景可分为近场场景和远程场景产品。宝付聚焦“支付+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助力企业提质增效通过支付+金融科技的形式,串联产业链的资金、资产、科技服务商、流量平台等上下游生态,助力银行、信托、持牌消金、金融租赁、融资租赁等持牌金融机构,解决扣款、放款、分账、资金归集、资金调拨等资金管理难题。同时,通过多渠道支付、多级账户体系、智能分账、银企云等丰富的产品矩阵,为物流、电商、保险等行业用户输出匹配的解决方案,帮助行业用户打通线上、线下交易、大额支付、跨屏交易,以及帮助物流、电商客户有效规避“二清”难题,一站式解决行业痛点,帮助企业提质增效。支付技术能力的不断丰翼,以及产品的持续创新成就宝付核心竞争力宝付在支付技术能力上不断丰富及强化,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量的运营能力,打造基于云原生技术的企业级PaaS平台产品漫道云,结合企业自身业务特点提供匹配服务,降低企业运维成本,提高业务效能。拉卡拉从支付切入,打造云战略产品加速商户数字化进程,深化产业链布局2019年8月,拉卡拉支付战略发布,进入4.0战略时代,大力进军产业互联网,结合成熟的分销云、新零售云SaaS服务,通过支付科技、信息科技、金融科技、电商科技等服务,为商户的新零售赋能,深入提供“全支付”服务,保险、金融科技系统及解决方案输出、积分消费运营、广告营销、会员订阅等服务以及商品上架、分销、进销存、线上开店等服务的快速部署和灵活配置,帮助线下中小微企业提升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获客及服务能力,全维度为中小微商户的经营赋能。

专诸

2020年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现状分析,行业发展动力仍然强劲「图」

一、第三方支付定义第三方支付,已成为中国支付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对第三方支付的定义遵从央行《非金融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即第三方支付指的是非金融机构在收付款人之间作为中介机构,提供网络支付、预付卡的发行和受理、银行卡收单及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支付业务等,部分或全部货币资金转移服务。提供这些服务的公司持有《支付业务许可证》即第三方支付机构。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二、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随着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行业的监管政策不断改革趋严的情况下,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的进入资质变得更加规范,加上在长时间移动支付对市场用户不断渗透,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2016年以前的高速增长状态转为平缓发展态势,2019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达到226.2万亿元,同比增长18.7%。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三、第三方支付市场的竞争格局移动支付已形成支付宝、财付通“双寡头”格局。财付通和支付宝凭借社交、红包和电商、金融生态, 形成“双寡头”格局,以较强的客户粘性占据绝大部分 C 端客户资源。2019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两者的份额共计为93.8%。在C端支付市场中,支付宝、财付通两大巨头已占据绝对优势,转向产业端寻求新的增量市场成为其他支付机构的关键突破点。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前景预测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四、第三方支付未来发展动力1、跨境零售电商支付过去几年,在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以及消费升级的推动下,跨境电商领域的健康快速发展得到了大力的政策支持。持续增长的跨境进出口零售电商市场规模为跨境支付业务创造了巨大市场潜力,同时也进一步带动了上下游产业对跨境支付的需求。相比需求侧的旺盛状态,供给侧竞争胶着,第三方支付机构凭借便捷的跨境收付款手续、高效的到账速度以及对卖家和平台多元动态需求的灵活应对等优势,超越银行与汇款公司,成为了跨境零售电商支付领域的主角。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物流支付物流行业的运作方式较为传统,早期多以现金的方式支付结算,随第四方物流对信息流的整合,信息流逐渐线上化,从而催生了支付方式的线上化扭转,因而相比电商等其他的产业支付场景,物流产业与第三方支付结合的时间较晚。2016年及以前,仅有少数几家头部收单机构从事物流支付,2017年不少第三方支付机构涌入物流支付赛道,物流产业企业也纷纷通过收购支付牌照的形式入局物流支付,物流支付的交易规模走向高速增长,2018年企业端第三方支付机构物流支付交易规模达到2172.9亿元。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3、零售支付零售行业可以说是支付与产业融合的“排头兵”。早先电子支付完成了线上交易的最后一环,同时解决了电商交易中的信任与担保问题,随“新零售”概念的提出与崛起,零售战场逐渐从线上至线下转移,线下支付得到了快速普及,与之相辅相成的是支付对零售企业从支付到营销、运营管理等核心环节的纵向革新。2020年6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7.2万亿元,庞大规模的背后既得益于同时又反哺支付的发展。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华经情报网隶属于华经产业研究院,专注大中华区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专题报告、定制报告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

神之又神

新一轮洗牌即将到来?艾瑞咨询《第三方支付行业研究报告》发布!

近日,艾瑞咨询发布《迈向产业支付时代2020年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研究报告》,从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发展现状、跨境支付、产业支付、零售支付、物流支付等方面进行了数据报告及解读。见闻菌来给大家划个重点:本次报告,着重从中国第三方产业支付市场发展背景、市场发展现状、市场典型案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从支付市场的发展背景来剖析,线下扫码支付爆发式增长拐点出现,而第三方产业支付市场规模,从单一的支付服务向全产业链的数字化升级服务的转型已经成为产业支付市场的必然发展方向。新一轮的优胜劣汰即将开始,百万亿规模的第三方产业支付市场面临新一轮洗牌。从现在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现状而言,C端支付巨头的入局将加剧B端商户数字化升级服务市场的竞争。而2B的类型参与者的产业支付发展,也开始向跨境零售电商支付,物流支付和零售支付发展,并且以一个良好的势头上升。通过2019年对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分析,从支付革新到场景赋能的价值延伸,从支付革新到场景赋能,支付与零售产业的深度结合不仅满足着商户与消费者两端的需求,同时也在创造着新的愿景。金融科技将全面升级支付清结算系统,完成“支付新基建”。未来技术投入将不断增加,进一步驱动“支付新基建”发展。以下为详细报告内容

福克斯

2020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行业呈现寡头竞争局面「组图」

行业监管不断细化,政策趋于严格化第三方支付根据业务类型可以细分为银行卡收单、网络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其中网络支付根据支付终端的不同,可以细分为固定电话支付、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数字电视支付、货币兑换,目前移动支付和互联网支付是最主流的网络支付方式。近年来,我国在移动支付行业的监管日渐趋严,主要表现在企业的准入资质、支付细则的监管条件的不断细化,包含条码支付、网络支付、聚合支付等。具体的监管政策如下: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增速趋缓随着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行业的监管政策不断改革趋严的情况下,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的进入资质变得更加规范,加上在长时间移动支付对市场用户不断渗透,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2016年以前的高速增长状态转为平缓发展态势,根据iResearch数据,2019年第三方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达到226.2万亿元,同比增长18.7%。移动消费类出现明显上升从移动支付的应用场景来看,根据iResearch数据,2019年第四季度我国个人应用类依然占据行业的主要交易板块,占比为55.3%,但较2018年第四季度有所下滑;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第四季度我国移动消费类占比达到24.5%,出现明显上升,主要是由于我国线上电商的不断发力,尤其是双十一、直播电商等消费方式的不断涌现,为第三方移动消费市场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环境。未来随着线上电商市场的扩容,我国第三方移动消费市场占比将会得到进一步提振。行业呈现寡头竞争局面从行业内的支付企业的市场份额来看,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集中度较高,且呈现寡头竞争局面,2019年市场仍然主要被支付宝和财付通两大支付企业所占领,二者份额达到94%。其中,支付宝的市场份额达到55.1%,居于首位,其次是财付通的市场份额为38.9%。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专题分析:随行付领跑收单机构渠道下沉

日前,易观发布了《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专题分析2019》(以下简称《报告》),重点研究第三方支付行业,包括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银行卡收单、聚合支付、跨境支付等。分析内容将将按照行业从业人士关心的包括行业规模、政策趋势判断、用户画像研究、金融科技对支付领域影响等方面进行逐一论述。《报告》显示,2019年随行付继续在渠道下沉及场景拓展方面领跑,收单机构渠道下沉能力第一,线下小微商户数量排名收单机构第一,聚合支付服务能力排名收单机构第二。以下为《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专题分析2019》主要内容:《报告》指出,2019我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总体呈上涨趋势。但受季节性调整影响,2019年Q1移动支付行业交易规模为476986.3亿人民币,环比增速减缓为0.96%。同时,易观数据显示,当前移动支付用户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联网商户为2650万,手机网民数量达到78800万,移动支付各季度交易规模呈增长趋势。其中支付领域APP用户活跃度上升明显,2018Q1-2019Q1支付领域APP启动次数达到6451144.76万,活跃用户达到69298.23万,中等及中高消费人群成为支付领域APP用户的主要力量。与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增长相反,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增长速度呈连年下降态势。2014-2019年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年增长率由55.42%下降到7.79%。交易规模由69626.8亿元下跌到63352.4亿元,增长速度整体下降。增长原因方面,易观分析认为,当前线上、线下融合,拉动线下商户经营场景价值挖掘,整个产业链规模正逐步增大,增值服务不断增多。账户侧扫码支付、NFC支付等逐渐普及,收单侧不断推出创新智能扫码支付终端,适应了消费者新的支付习惯,并不断渗透各个线下消费场景。在第三方支付的主要构成环节——账户侧(发卡行、支付宝等)、收单侧(拉卡拉、随行付等)、转接侧(银联、网联)在移动支付的大潮下协同升级发展,共同促进移动支付规模快速增长,表现亮眼。在下沉市场上,受线上线下消费联动影响,新零售支付领域构建开始成为各大支付公司角逐的焦点。《报告》指出,随行付凭借“繁星计划”加速渠道下沉步伐,率先扎营三四线城市及偏远城镇。据易观数据统计显示,当前随行付已在全国设立28家分公司,业务覆盖全国超200个城市,2000个地级市服务商。并依托自身完整的牌照布局、行业领先的金融科技能力,并在报告中排名收单机构渠道下沉能力第一,线下小微商户数量收单机构第一,聚合支付服务能力收单机构第二。《报告》指出,聚合支付未来的发空间在于数字化解决方案,通过构建支付、金融、营销、管理为一体的数字闭环,从而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支付解决方案。据了解,随行付目前的聚合支付服务已覆盖新零售、保险、智慧物业、教育等多个行业细分领域。依托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等前沿科技应用,为小微商户提供了从收单到增值服务再到支付解决方案的一站式服务。与此同时,在场景为王的当下,线上、线下全场景覆盖也成为衡量支付企业资质的标准。以随行付为代表的支付企业,通过深挖不同商户在经营过程中的场景化服务需求,将自身的数据能力、技术能力叠加给多对接的聚合支付服务商,为千万商户带来了便捷、智能的收单服务,为新零售高速增长做出助力。《报告》最后,易观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在存量竞争加剧、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未来支付行业竞争重点将转向客户需求,对于B端客户而言,控制成本、提升效益将是其需求为核心。第三方支付机构需要通过定制化解决方案帮助进一步帮助客户提供会员管理、信贷融资、精准营销等增值服务,提高利润降低成本,从而增强客户粘性。立足当下,放眼未来。在行业存量竞争激烈、营收增速放缓的行业环境下,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而言,想要获得长远发展,还需深挖用户需求,寻找业务新增长点。通过技术赋能产品,提升服务质量,拓展营业收入渠道,打造支付生态圈。在适应市场变化的同时,通过技术、产品的创新服务,做到由量到质的转变升级。

可以全生

爱分析《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报告》

近日,研究机构爱分析发布了《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报告》。报告梳理了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经历的几个阶段,认为支付产业从2019年起正式进入产业支付生态,短期将带来40万亿元支付增量市场。未来,不同第三方支付公司发展路径将明显分化: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掌控个人用户生态,其它支付公司的机会在于产业支付生态,行业迎来重新定义。“支付即服务”将成为未来主要服务模式,即通过开放API技术,将支付核心能力嵌入产业各类相关场景中,支付公司围绕客户需求提供综合服务解决方案,这其中支付与SaaS的融合将是行业新机会。以下为报告精华版:一、第三方支付新时代从2010年央行首次颁发《支付业务许可证》算起,第三方支付行业已经走过了将近10个年头。将牌照发放之前的“草莽时代”考虑在内,第三方支付行业经历了三个时代。未来,在新技术、新需求的推动下,行业将进入下一个时代——产业支付生态。第三方支付定义广义上,一国支付体系包括境内支付(Domestic Payment)和跨境支付(Cross-border Payment)两部分。例如,中国境内支付体系建设在CNAPS( 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 )之上,而跨境支付建立在CIPS(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 )之上。第三方支付,已成为中国支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对第三方支付的定义遵从央行《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即第三方支付指的是非金融机构在收付款人之间作为中介机构,提供网络支付、预付卡的发行和受理、银行卡收单及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支付业务等,部分或全部货币资金转移服务。提供这些服务的公司持有《支付业务许可证》,即第三方支付机构。图1 :第三方支付行业牌照类型爱分析绘制爱分析从主要参与者的业务模式、监管政策等方面来看,第三方支付已经走过三段发展历程,4.0时代的新篇章正在开启。支付1.0时代:支付网关为主支付1.0时代,即2010年之前,央行尚未颁发牌照,行业发展处于草莽时代。这一时代,支付公司典型的业务模式是“支付网关”,主要服务对象是电子商务。所谓支付网关,指的是第三方支付公司整合不同银行支付接口,统一封装后输出给各商户,解决了各银行网银接口非标的问题。同时,受淘宝电商发展驱动,支付宝成立并迅速扩张规模,中国版“虚拟支付账户”模式诞生。但由于监管缺位,挪用备付金等乱象多次出现。在支付网关和虚拟账户基础上,支付公司为航旅、基金销售等行业搭建解决方案。例如汇付天下早期服务航空票务领域,搭建代理商与航空公司清分的账户体系,使得用户支付给代理商的票款可以快速结算到航空公司账户,从而完成实时出票。支付2.0时代:虚拟支付账户与线下收单爆发2010年, 央行《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出台,第三方支付行业进入规范发展阶段,网络支付和银行卡收单两项业务彼此成就。一方面,互联网支付和移动电话支付两项牌照的颁发,使得虚拟支付账户模式合规,迅速取代支付网关。即第三方支付的交易流程不再需要通过银行卡发起,而是以虚拟支付账户为基础进行交易,从而支付公司获取了大量真实的资金流、信息流。进而,支付公司的商业模式不再仅限于单一的银行手续费分成,各类增值服务以及资金池利息收入逐渐成为营利点。另一方面,银联将收单权限下放给支付公司。借助代理网络,各大持牌公司POS机具迅速在全国铺开,线下收单交易量爆发。支付3.0时代:个人支付生态以2015年,微信支付(财付通)凭借春节红包入场作为标志,支付行业进入3.0时代。由于NFC、二维码支付等新型支付工具的应用成熟,各类电子钱包迅速取代现金和银行卡,成为个人用户支付的首选工具。最终,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统治了个人用户电子钱包,分别掌握5亿及8亿活跃用户;其它电子钱包,如手机厂商与卡组织直接合作推出的支付工具Apple Pay、Huawei Pay等,在竞争中处于劣势。随之而来的是,线上和线下支付工具开始融合。例如,用户扫描线下聚合支付二维码,实际上是跳转至线上进行支付;而出示条码支付,本质上算作线下收单。支付行为碎片化,手握大量活跃用户的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成为垄断个人用户支付数据的寡头。在垄断数据的基础上,两大支付巨头构建出强大的综合金融服务生态,如消费信贷、理财、保险等。图2:支付行业发展历程爱分析绘制支付4.0时代:决胜产业支付生态2019年开始,产业数字化趋势明显(含政务领域) ,为第三方支付在各个垂直产业的渗透提供了新机遇。支付4.0时代——产业支付生态,正式拉开大幕。产业数字化分为逐步提升的三个层次:信息化、在线化、智能化。信息化指的是IT基础设施的完善,是企业服务客户和经营管理在线化的基础;在线化普遍基于云,包括用户交互场景,以及企业经营场景的在线化;未来智能化时代,基于在线化沉淀下的各类数据,企业各类经营决策将从人力驱动转向数据驱动。在此基础之上,产业经营生态化越发明显,越来越多覆盖产业客户端到端经营管理需求的解决方案出现。在这一过程中,第三方支付的价值度也随之提升:从单一的支付服务到基于数据的分析决策。最终,有能力的支付公司将直接成为行业经营管理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形成不同细分产业的支付生态。图3:产业数字化进程中支付的价值爱分析绘制在零售、教育、物流等经营在线化相对成熟的行业,第三方支付服务商已经逐渐渗透并开始提供综合解决方案,进而形成竞争壁垒。例如,餐饮场景下,美团提供获客、支付、进销存管理等一系列解决方案,单纯提供收单服务的支付公司很难与之抗衡。未来支付产业图谱服务产业支付需求,对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能力要求不再仅限于早期的支付处理能力和通道能力,也不同于3.0时代,C端流量获取能力和用户运营能力;支付公司要对产业运作模式有足够的了解,例如上下游如何进行采购、总分店之间如何进行分账等,才能搭建合适的垂直领域账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供支付工具、综合解决方案。基于产业趋势判断,爱分析认为支付行业参与者模式在未来会进一步分化:微信支付、支付宝深耕个人支付生态,为不同产业设计解决方案并非其所长,但可以基于C端流量为产业提供营销、数据分析等增值服务;其它第三方支付公司未来的机会在产业端,即从产业客户需求出发,定制支付在内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形成产业支付生态。图4:未来支付产业图谱爱分析绘制未来5年产业支付生态规模达60万亿根据爱分析调研及测算,2018年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TPV(总支付金额)为149.6万亿(人民币元,下同。不含红包、钱包内转账等非商业交易),其中133.8万亿属于个人支付生态,15.8万亿属于产业支付生态。支付宝与微信支付在当前格局下占绝对主导地位,合计占全行业TPV接近90%。预计从2018年到2024年,第三方支付全行业TPV增速将维持在13.8%的稳定年化增长,2024年TPV预计将达到325.0万亿。其中,个人支付生态仍有增长潜力,预计CAGR为12%,略高于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名义增速,支付额达到264.1亿元;产业支付生态规模将以保持25.2%的年化增速,规模达到60.9万亿,占TPV比例从2018年的10.6%上升至18.7%。图5:未来支付规模预测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 爱分析调研及测算二:行业潜在变革趋势支付行业一向是新技术应用的前沿阵地,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到IoT、区块链,均可以在支付行业找到大规模应用的场景;另一方面,支付作为“离钱最近”的行业,同样也是监管重点把控的领域。未来,行业仍然存在大量潜在变革趋势,但万变不离其宗,以客户需求为中心,通过新技术应用、顺应新监管规范,是支付行业探索未来变革的几大核心抓手。数字技术渗透支付行业面对个人用户数字化和产业数字化两大趋势,数字技术已经成为支付行业未来基础。目前阶段,云计算、大数据、AI、IoT等四项技术在支付行业已经形成大规模应用,未来区块链是行业潜在颠覆者。未来趋势:支付即服务云计算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带来新模式——“支付即服务”落地,即支付公司基于标准的开放API接口,将支付核心服务开放到产业服务生态中。这一模式与之前支付领域构建的“行业垂直解决方案”存在显著区别:第一,底层架构变化,支付机构倾向于提供标准的开放API接口,细分行业的需求基于标准API进行定制开发;第二,支付服务成为产业综合服务解决方案中的一个标准模块,因此支付与SaaS的结合将愈发紧密。在API基础之上,支付机构与产业主体间数据交互过程将更加合规,例如其它第三方通过用户账户和密码爬取各类信息的行为将被有效杜绝,基于大数据和AI的分析与决策服务将更进一步。根据爱分析测算,2019年中国整体云化渗透率约7%,预计2024年将提升到20%。未来随着云化渗透的提升,“支付即服务”模式前景广阔:电子支付领域(包括企业网银) 规模超过2700万亿,预计未来5年“支付即服务”模式将占据100万亿以上份额。图6:“支付即服务”模式爱分析绘制“支付即服务”将对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服务模式产生很大改变:第一,支付公司不再依赖传统的代理网络和直销人员进行获客,而是通过绑定SaaS服务商进行批量获客,效率显著提升;第二,对于有实力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来说,自建或收购垂直场景下的SaaS将成为常态;第三,支付手续费抽成重要性将下降,高毛利的SaaS服务将成为支付公司未来收入重要增长点。三、产业支付生态机遇爱分析认为:个人支付生态短期内由支付宝和微信主导已成定局,不会发生改变;未来第三支付行业的机遇在于产业支付生态。个人支付生态短期大局已定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财付通)在个人支付领域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且短期内不会被其它竞争者颠覆。根据爱分析调研及测算,2018年全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笔数分别为1975亿笔、 4665亿笔(含红包、转账等非商业支付),TPV(总支付额)分别为65.5万亿和61.3万亿(未去除双向统计)。这其中,大部分属于个人支付领域(包括C2C和C2B),与银联云闪付、京东支付等个人支付领域为主的服务商形成巨大档次差距。图7:2018年支付宝与微信支付交易规模爱分析绘制未来5年,只要两大巨头的滞留式电子钱包(Staged Wallet)合规性不受监管挑战,其在个人支付生态的绝对领先位置不会受到动摇。未来物联网终端的普及可能带来改变,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潜在竞争者是智能硬件厂商(如华为、Apple、小米等)及其合作伙伴银联。产业支付生态带来40万亿机遇未来,产业经营管理场景云化渗透率提升,为行业带来下一波增量机会,这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难以进入的领域,也是其它支付机构的天下。这一潜在市场可渗透的方向有两点:第一,服务B2B交易,提供数字化的支付解决方案;第二,提供支付、账户管理等在内的企业经营管理综合解决方案,更适用于交易路径复杂、格局相对分散的产业链。服务形式上,则是以云和开放API为主的新模式,支付即服务。新支付模式渗透与产业云化渗透率成正比,2024年中国云化渗透率将从当前的7%提升到20%。基于此,爱分析预测,未来5年后,即2024年新支付模式渗透率为5%,对应130亿的潜在TPV增量。其中,服务大宗B2B交易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主要由银行提供,通过开放API,将支付与汇兑、委托收款、信用证等金融工具打包,服务B2B交易场景,支付规模占比较高;其余场景则是第三方支付公司为主,爱分析预计,第三方支付公司2024年在新模式中占比约30%,对应潜在增量TPV为40万亿。图8:产业支付生态潜在市场增量数据来源:爱分析测算支付如何服务产业生态支付公司服务未来产业生态,总体形式上一定是基于云和开放API,提供整合式的支付核心能力和相关数据分析能力,也就是支付即服务模式。但实际落地过程中还存在两个难点:第一,第三方支付公司该选择哪些行业?第二,如何切入某一行业,并进而提供综合性SaaS解决方案?爱分析认为,支付公司在未来行业布局上,应该遵循三个原则:第一,行业交易规模与集中度,支付行业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年GMV(成交总额)在1000亿以上,头部10家公司集中度(CR10)低于50%的产业,是支付公司应该优先考虑布局的领域,例如教育、物流;第二,行业云化渗透比例及增速,最具机会的是那些上云进程明显加速的行业,在未来5年内可以产生大量机会;第三,开拓的行业与自身现有资源、能力匹配程度要相对高。例如,传化支付依托母公司传化智联在物流领域的背景,为行业客户提供包括支付、供应链金融、保险等在内的综合解决方案。第三方支付公司在服务行业的路径选择上,本身成为某一领域的SaaS壁垒和天花板最高,但考虑到支付公司本身的能力模型,成为SaaS所付出的成本极高,并不适合绝大多数情况。实际情况更多是相反的:某一领域的头部SaaS拓展支付能力,例如美团、有赞,在成为行业头部服务商后,均选择自己收购支付牌照。而对于第三方支付公司,投资并购或战略合作行业中现有成长型SaaS服务商是更为实际的选择,通过双方在能力、客群上的互补,支付公司既能快速获客,也能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综合SaaS解决方案。图9:支付公司切入产业路径选择爱分析绘制拉卡拉:服务小微商户新零售生态拉卡拉成立于2005年,是国内领先的独立第三方支付公司。2019年4月,拉卡拉在创业板成功上市,成为A股真正的第三方支付第一股。2019年上半年,拉卡拉支付交易金额达到1.7万亿,交易笔数36.7亿笔,累计服务超过2100万家商户,处于国内收单业务第一梯队。但拉卡拉体系并不局限于传统意义的线下收单,拥抱移动互联网,为小微商户提供全场景的支付能力,是拉卡拉过去5年中支付交易金额快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展望未来,拉卡拉董事长孙陶然表示,拉卡拉从2019年开始全面推行4.0战略,全维度为中小微商户的经营赋能。图10:拉卡拉4.0战略体系数据来源:拉卡拉 爱分析绘制随着互联网时代进入下半场,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结合诞生新业态,传统产业迎来数字化浪潮。顺应这一变革,拉卡拉4.0战略中,服务体系“基于云、基于科技、基于人工智能”三大趋势明显。同时,在服务小微商户新零售生态中,支付与SaaS协同效应显著。2019年8月,拉卡拉正式公告战略投资千米。千米是一家在分销端和门店端为商户提供完整数据化、互联网化解决方案的SaaS服务商,同时赋能品牌商、分销商、零售商,与拉卡拉在新零售领域的客群、服务存在明显协同效用。2019年10月,拉卡拉集合自身支付核心产品与千米分销云、新零售云产品,正式发布云战略系列产品,即“拉卡拉云小店”、“拉卡拉收款码”、“拉卡拉汇管店”和“拉卡拉云收单”,满足新零售生态中商户经营全方位需求。这里以“拉卡拉云小店”产品为例,说明拉卡拉云战略是如何更好赋能中小微商户。“拉卡拉云小店”是一站式门店经营解决方案,重点聚焦母婴、生鲜、快消等3个行业客户,其通过“门店收银+线上H5商城+小程序商城”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模式,打通线下线上消费场景,无缝对接达达、美团等配送平台,并根据不同行业应用场景提供个性化服务。例如针对母婴行业客户,提供预约消费、计次卡券、商品寄存、宝宝成长计划等服务;针对生鲜行业客户,提供智能称重、收银机在线改价等服务,差异化满足商户日常经营过程中的商品上架、会员管理、订单管理、数据分析、营销管理以及进销存管理等问题,帮助商户更好做生意,提升经营效率和营收。图10:“拉卡拉云小店”产品体系数据来源:拉卡拉 爱分析绘制此外,“拉卡拉收款码”、“拉卡拉汇管店”两款产品,同样是基于云和微信小程序生态,帮助商户更好地服务客户;而“拉卡拉云收单”产品,则是面向中小商业银行等机构的技术输出,提供包括条码支付系统、风险监控系统等在内的整体收单受理整体解决方案,帮助其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四、第三方支付未来展望从更宏观的视角——产业生态圈的角度来看,支付服务和在此基础之上所延伸出的产业支付生态,未来都将成为各个生态圈的基础设施。支付将成为生态圈基础设施未来,随着产业数字化转型深入,某一场景下的终端客户、内部经营管理、上下游供应商等要逐步实现在线化。在这一过程中,产业各方参与者需要链接,支付服务则成为链接各方的重要基础设施。一方面,交易是各类产业必不可少的环节,而支付可以打通端到端的交易场景。例如,中国平安的医疗健康产业布局中,从保险到健康服务再到医保和商保的支付,平安都会通过自有的支付能力进行打通和链接;另一方面,支付积累的数据价值将超越支付服务本身,基于“数据资产”支付公司可以提供企业经营所需的各类服务。例如,支付宝与零售商的合作中,内部会评估获取的个人用户数据资产价值,并拿出等价的资源进行回报。在部分特定场景(如双十一),支付宝将内部数据分析结果免费给到零售商,提升零售商的营销效率。零售商向支付宝开放数据的意愿增强,支付宝生态中数据也会愈发准确,金融、营销等增值服务价值会随之提升。图11支付服务与零售生态爱分析绘制建立在支付基础设施之上,国内零售、教育、供应链等领域正在形成数字生态圈。支付公司则是生态圈基础和生态内部各类数据分析与金融服务的重要提供商。支付行业商业模式变革未来,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商业模式将随着业务重心的变化而发生变革。爱分析将支付公司核心收入分成三类:支付手续费、银行备付金利息收入、增值服务。2018年之前,第三方支付主要收入来自于支付手续费和备付金利息收入,其中后者占比接近20%;2019年实行备付金全额存缴后,行业收入主要来自支付手续费,对于通道业务为主的中小公司的利润空间挤压明显,而头部公司受影响不大。图12支付商业模式变化爱分析绘制随着各类基于数据的增值服务在产业落地应用增加,增值服务有望超越支付手续费成为行业主要收入来源,尤其是金融服务与各类SaaS服务,想象空间将远超支付服务本身。从行业格局和商业模式上来看,短期内个人支付生态不会再发生大的变化,产业支付生态则是第三方支付行业未来布局的重要方向。云计算等技术的大范围应用,使得“支付即服务”模式落地。更进一步地,支付公司围绕客户需求提供综合服务解决方案,这其中支付与SaaS的融合将是行业新机会。